第一篇:树立信仰
“树立信仰”团日活动总结(10021121,10021122,10021123合办)
引导同学们向共产主义信仰靠拢一直是团日活动永恒的主题。本次我们团日活动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帮助同学们了解共产主义,引导同学们初步确立共产主义信仰,当然也顺便宣传学习了一下有关十八大的一些方针与思想。我们11级土木专业三个班的团支部决定,采取校党课中视频课与党团知识竞赛的教学形式来实现我们本次团日活动的目的。
12月25日,探工楼708,11级土木专业三个班的团日活动如期举行。活动的主要内容有三个。第一个内容是观看央视大型纪录片《信仰》的第一集。该视频选自党课中的视频教学,该纪录片共有三集,所观看的第一集主要讲述的是建国以前共产党员的一些先进事迹,故事感人肺腑,触动灵魂,对同学们认识到共产主义信仰的本质有着很大的作用。当然该纪录片还有另外的两集,我打算利用平时时间督促同学们观看一下,并让同学们针对三集有关共产主义信仰的纪录片写一篇思想汇报,以加深同学们对所谓共产主义信仰的思考。
随后我们观看了又一个央视大型纪录片《我和我的祖国》第四集,该纪录片主要讲述的是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的老校友们为国家奉献一生的一些事迹。很显然,给同学们观看有关自己母校的一些红色印记可以帮助同学们将心中那高高在上的共产主义具体化,现实化,可视化。这样一来对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解可能就不那么困难了,这也为同学们日后能够真正树立信仰做出了铺垫!
视频观看结束后,我们又搞了一个小型的党团知识竞赛(其中包含有关十八大的内容)。相信有前面两个视频的“感情铺垫”,同学们必然会有更大的兴趣去了解我们的党及其相关知识。我们趁热打铁,发了一个有30道题的小问卷。最终我们土木二班的小冠军是谢德虎同学,我们决定给予加写思想汇报一篇的嘉奖。
虽然离同学们最终确立共产主义信仰还很远,但本次活动的确加深了对共产主义信仰以及党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关注,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10021122班团支书朱唤民
第二篇:防微杜渐 树立信仰
反腐要防微杜渐 更需坚定信仰
内容提要:记得建国伊始,周恩来总理曾说过这样一番话:“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现在的官不同于封建社会的官,我们不是做官,是做事,是为人民服务。”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不仅用言语表达出了其坚定的信念,更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何谓为官之道,何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所以虽然他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年轻干部都能树立这样坚定不移的信仰,腐败顽疾何愁不除。
关键词:反腐反贪、廉洁从政、年轻干部、信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国内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然而安逸日子过久了,难免滋生出许多负面情绪,曾几何时,腐败这个敏感的字眼越来越频繁的进入民众视野,令广大民众痛心疾首,既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也折射出当前政府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仍旧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防治腐败形势蔓延,打造廉洁政府,已经成为我党当前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纵观当前腐败案件频发的现状,越来越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腐败对象年轻化,曾经的“59岁”现象已经逐步向“35岁”现象过渡,退休前趁机赌一把的心态已经不再是主流,一些刚走上领导岗位不久的年轻干部也往往因为禁不起权力变现的诱惑误入歧途;二是腐败队伍群体化,几乎每一起被曝光的腐败案件中,牵扯其中的往往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一级包庇一级的集体腐败现象层出不穷;三是腐败领域多样化,当前腐败已经不仅仅是出现在党政机关、行政机关都要务部门,甚至是出现了教育、医疗、社保等许多关乎民生福祉的领域,腐败的形式也不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腐败,更为复杂更具危害性的干涉人事任免、各种权力变现也危害极大。
面对腐败高发、频发的现状,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监督机制不完善,公权力缺乏内部制约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2年8月,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视察事故现场微笑的照片引发网友对他进行了人肉搜索,网友从这位官员身上“搜”出了各种名表,该事件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继而陕西省纪委介入调查,并在查处问题后最终宣布对其进行撤职处理。从这个简单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大的问题,为什么相隔万里的普通网友通过网络图片都能看出的端倪,近在咫尺的专业纪检监察人员却发现不了呢?我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当前的监督机制不完善,公权力缺乏内部制约。当前乡镇、部门内部实行的是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并设立纪检小组,同时规定重大事情需领导班子集体讨论通过,虽然意在通过职权分配达到相互监督的目的,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存在一些漏洞。比如签字权和监督权隐性的集于一体,纪检小组缺乏实权等,自己监督自己和下级不敢监督上级的缺陷为腐败的产生提供了生存空间。
二、干部选拔与培养重“绩”轻“德”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选拔标准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执行,干部考察时仍然过于看重工作实绩;而在党员干部学习培训中也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廉政教育大多只是止于理论学习,教学结合的例子少之又少,这就导致了两种情况的产生,一是年轻干部缺乏挫折性教育,抵御腐蚀能力不强,二是年轻干部大多没有信仰,精神上却“钙”。造成这样的结果,无非在于成绩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有利于直观的评价一个干部;而“德”太过于理念化,是一个虚概念,而且对于德的考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自然也就容易被人所忽视,如何在干部考察中平衡好“德”与“绩”的关系实则更加重要。
三、腐败收益高成本低,防腐治腐手段不严
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告诉我们,哪个行业的收益高、成本低,大家就会不顾一切的涌入,在可观利益地驱使下,任何限制和门槛对于他们的约束似乎都已经不重要了。而腐败现象屡禁不止,我想犯罪成本低是一个关键因素,防腐不严,治腐不力则是导致腐败成本低的直接推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腐败都是从一点一滴开始的,如果没有把腐败现象遏制在萌芽状态,或者抱着“可以恶小而为之”的态度放任不管,最终只会酿成更大的恶果;而治腐不力则更是导致腐败成本低的关键,当前对于犯了错误的干部,大多情况下或是降级处理,或是撤职了事,却没有真正弥补所犯错误带来的一系列损失,试想,这么些不痛不痒的处罚,这么低的腐败成本,如何还不让贪污腐败分子趋之若鹜。谈了这么多的腐败现象和危害,似乎让人觉得有些危言耸听了,其实,从整个大环境来看,当前发展和进步才是主流,腐败现象只不过是残留在水中的污物,但这些污染物不处理,势必污染水源,影响民众的健康。近几年来,党中央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腐败分子纷纷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腐败的防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更应该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我们队伍防腐拒变的能力:
一、完善监督机制,做好事前预防,有法必依
完善监督机制既要完善党内监督方式,更要完善外部监督。完善党内监督,主要是拓宽监督渠道,适当放权,改变当前部门内部监督形式单一的现状。当前,民主测评作为评价一名干部的必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而且测评内容过于简单,主观性太强,容易掺入个人的喜恶,无法真正客观公正的评判一个干部。为此,不妨细化下民主测评的内容,让测评的客观公正性通过细化的测评项目来体现。对于基层乡镇部门内部的纪检小组,可以考虑适当赋予实权,改变当前双头管理下出现的下级监督上级存在障碍的弊端,真正发挥纪检小组的监督作用。
党外监督有公众监督、媒体监督、网络舆论监督、民主党派监督等等多种,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由于不存在利益纠葛,他们的监督效果比内部监督更彻底、也更有效果,当前不少的腐败案件的曝出往往都是媒体、网络起了推动作用,正是有了他们的揭发,才让很多不为人知的腐败案件浮出水面,为纪检监察机关的后续介入提供了线索,让腐败分子得到法律的惩处。但是对于党外监督,也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不能让公众舆论成为某些不法分子谋取利益的工具,尤其是类似网络微博的出现,是把“双刃剑”,网络的虚拟性无法保障信息的真实性,而网络监管的滞后也导致了舆论容易被不法分子操控利用。
二、加大惩治力度,做到事发惩戒,执法必严
首先,执法部门应当切实做到“执法必严”,执法必严就是对于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腐败现象也绝不股息纵容,严惩不殆。一些地区曾以“涉案干部多,纪检监察部门遇到了难题”等为由,提出“贯彻抓大放小、重在整改,宽严相济、区别对待的策略”,而抓大放小的具体办法就是:受贿、行贿5万元以下的干部不予追究,因此造成一种隐性的“腐败底线”现象。这样的一种处理结果,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对于行贿受贿罪的量刑规定而言,都是站不住脚的。这种对腐败犯罪的从宽处理实际上是对腐败的纵容、支持和鼓励,必然使腐败分子更加有恃无恐。其次,对于已经查处的腐败分子,执行要到位。网络上曾加曝出多起受处理的干部被停职或被开除几年后,只是换了个岗位或身份又堂而皇之的登上了领导岗位。如果继续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必然会影响民众多反腐败工作失去信心,不利于政府公信力的提高。
三、创新干部培育,做好事后教育,建立信仰
首先,要创新干部选拔培育机制,在干部选拔时,除了注重“绩”的考核外,更要加强对“德”的考量,并出台一些行之有效的测评手段,让“德”的考核更加具象,更有参考价值。其次,在干部培育尤其是年轻干部的培育过程中,应该提倡挫折性教育,打破“逢考必升”的局面,让初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干部多大基层和一线锻炼,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最后,廉政教育要注重实效性,教育过后要让领导根部能真正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坚定信仰更为重要。有人说,现在是和平时期,没有这般坚忍不拔的信念,一样能把工作干得很好。但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后的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并严肃指出,现实生活中,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的确,在利益面前,在各种诱惑面前,在生死考验面前,党员、干部的价值选择,根本取决于其“精神钙质”的含量。
用人是前提,防范是关键,惩治是保障,只有有效的处理好这三个环节,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才能形成有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的运转体系。总之,廉洁从政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防微杜渐,树立坚定的信仰,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在不远的将来,一定能将腐败的顽疾去除,还民众一方净土。
第三篇: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大学生如何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真理,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上最科学的信仰。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对于指导人们创造美好的人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认真学习并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科学信仰建立在正确的认识基础之上,只有真正地认识马克思主义,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才能坚定地信仰马克思主义。而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就要认真地研读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科学性,完整、准确、全面的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如果不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或者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停留在一知半解的水平上,就不会被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所吸引、所折服,也就不可能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科学信仰的形成不仅建立在思想观念的基础上,而且还要建立在实践体验的基础上。只有在实践之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反复用实践的结果来检验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才能坚定地信服马克思主义。同时,科学信仰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意志的过程,只有在反复社会实践的过程中,经历困难、曲折和失败的磨难,才能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不移的信仰。因此,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之中,反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人们的行动,用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成就证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
第三,努力识别和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错误思想经常地、大量地存在,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侵袭着人们的思想,干扰着人们的科学信仰。要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就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自己的头脑。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着重认清它们的思想实质。在分析和鉴别的基础上,摈弃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反对传统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坚持真理的辩证法,反对实用理性的消极影响,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必要张力与平衡,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根本与灵魂。
信仰体系持续存在的规律性要求是:神圣性与现实性必须保持一种动态平衡。信仰作为一个矛盾统一体,具有神圣性、超越性和抽象性以及自然性、社会性和现实性的特点。信仰动摇的一个重要原因,正是人们主观地、实用地割裂了这个矛盾统一体。共产主义信仰是神圣性与现实性的辩证统一。信仰的三级态即生活信仰、道德信仰和终极信仰,要求我们把共产主义终极理想渗透在现实生活的具体实践中,并在这一实践中渐次达到、不断跃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一个比较科学的现实信仰目标和可把握的方式方法,使共产主义崇高而神圣的信仰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认真领会、贯彻执行,就能保证信仰的神圣性与现实性的平衡。
二、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
吸收西方文明优秀成果,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的影响,坚持民主执政,加强制度建设,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础与保障。爱因斯坦说:“信仰是绝对的动力来源,但却是很糟的调节器。”马克思说:
“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版第2卷第33页)坚实的制度基础,为信仰提供最好的调节器。拥有制度规范的神圣感,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
制度建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基本内核,执政党的至上价值目标是制度正义。因此,要使正义成为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
三、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
倡导科学和谐,树立科学精神,反对专断主义、愚昧主义,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条件。应坚持以科学系统的和谐发展与和谐运用为基础,推进马克思主义信仰工程建设。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马克思主义真理体系蕴含了自然科学真理、社会科学真理及哲学和思维科学真理。我们必须用全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包括科学成果武装自己,加强多方面的现代科学文化修养,做具有综合素质的现代人,同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信仰马克思主义真理,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的浩大工程也才会牢不可破、坚如磐石。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原则的坚定性与方法的灵活性的有机结合,高度重视方法的科学性、创新性和艺术性;严格区分政治问题、信仰问题、道德问题与心理问题,注意发挥理性与非理性在认识和解决信仰问题中的不同作用。不空谈思想觉悟,以避免陷入道德万能论或信仰万能论或政治万能论的误区。脱离理性的单纯的信仰绝不是万能钥匙,因为信仰系统的存在及其复杂性,需要我们进行科学理性的探索与追问。
1.充分发挥理论解释现实的功能,并致力于理论创新,使理论跟上时代的需求
要充分发挥理论解释、指导现实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正如资本主义经历了较长时间与封建势力的反复斗争才确立自己的统治一样。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曲折中前进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适应性、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平等性、社会主义国民生活的共同富裕性、社会主义对剥削和战争的消灭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优越性,使社会主义能成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行动。
3.教育方式上富于人性化,注重人文氛围的营造,强调以人为本
信仰教育是以人为对象,它解决的是人的思想观点和立场问题,是建构人的精神家园的教育活动。因而,教育方法上必须体现出关心人、尊重人的原则,以人为本,遵循人的思想特点,变被动的灌输为主动的践行。由于新世纪的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个性意识不断增强,并且具有很强的价值评判意识,教
育者要敢于面对问题。以情感感化、理论说服的方式使他们体会到科学的理想信念教育对于人生的重要性,从而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信仰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4.引导学生体验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意义与价值,增强学生实践信仰的信心
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一种源于现实生活,奠定在理性基础上的信仰。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的历史上第一次发现人类社会活动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存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类社会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向前迈进的。根据这一规律,马克思主义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共产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在彼岸世界,而是在现实的世俗的此岸世界,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具体的超越,共产主义实践虽然不长,却已经显示出它的生命力。因而,大学生应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把个人的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实践、共产主义实践结合起来,自觉地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篇:树立信仰意识 坚定理想信念
树立信仰意识 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同志在宁夏考察期间强调,领导干部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首先是要培养和树立信仰意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正确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之上的,因而是科学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中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因而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正确道路。党员领导干部有了这样的理想信念,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无数革命先烈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之所以能够威武不屈,就是因为他们对共产主义理想坚贞不渝、矢志不移。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中,许许多多共产党员之所以能够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都是因为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的激励。相反,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在革命遭受挫折、面对艰难险阻时产生迷茫、彷徨,甚至变节投敌;之所以经不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考验,甚至违法犯罪,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动摇或丧失了正确的理想信念。理想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一个党员干部如果理想动摇了,信念崩溃了,就会目光短浅、意志消沉、浑浑噩噩,甚至滑向违纪违法的深渊。
培养和树立信仰意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认识世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党员领导干部必须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既要正确认识目前资本主义经济、科技发展的现实,更要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历史趋势;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曲折和反复,更要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必然规律;既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更要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也就是说,要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来认识当今世界的变化及其趋势,不断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必须认识到,我们现在的努力以及将来多少代的持续努力,都是朝着实现共产主义这个最终目标前进的。同时必须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没有远大理想,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理想,也不是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既要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也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矢志不移地为实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而奋斗。
第五篇:树立法治信仰 推进民族团结
树立法治信仰 推进民族团结
在多民族共同聚居的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唯有树立法治信仰,大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下团结发展进步,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
在多民族共同聚居的新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各族干部群众的共同期盼,唯有树立法治信仰,大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旗帜下团结发展进步,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人民法院立足本职,努力回应期盼,重要的是通过公正司法和法治宣传教育引导,逐步树立起共同的法治信仰,进而推进民族团结。
从历史维度看,不可否认,全社会信仰法治的文化传统薄弱;从现实维度看,在多民族聚居地区,法治远没有成为大家的共同信仰。法治的尊崇源于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树立法治信仰,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础。我们要坚定不移地遵循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要求,在努力完善司法规范体系,构建阳光司法机制、秉持公正廉洁高效办案的同时,着力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弘扬法治精神,播撒法治信仰的种子,使各
族干部群众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要落实执法办案与普法宣传并重原则,建立和完善据案释法制度,推进普法常态化运行。通过举办法治讲座、法律大讲堂、法治报告会等形式,运用“双语”宣讲法律,深入浅出,释疑解惑,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法治意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凝心聚力,夯实基层稳定和谐基础。要立足人民法院本职,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建设,扬正气、聚人气、接地气,做好凝聚人心的法治宣讲。今年8月中旬以来,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法治巡回宣讲团,巡回辖区开展法治宣讲。宣讲以坚守法治信仰、各民族手拉手筑平安为主题,分别用汉语、维吾尔语“双语”讲述身边民族团结故事。宣讲团成员饱含深情的精彩宣讲感人至深,民族团结故事让各族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引发共鸣。法治宣讲以筑牢稳定和谐根基为目标,加强舆论引导,让法治信仰镌刻于各族干部群众内心,为法治、平安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
让法治信仰镌刻于各族干部群众内心,要把宪法宣传摆在首位,增强宪法观念,维护宪法尊严,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深刻认识,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的共同意志;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深入宣
传贯彻根据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制定的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以及8月1日起刚刚实施的《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办法》,坚决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和暴力恐怖,坚决抵制一切形式的以歪曲宗教教义或者其他方法煽动仇恨、煽动歧视、鼓吹暴力等极端主义,坚决捍卫国家安全和国家统一。要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形成“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法律是底线,也是高压线”“任何民族和宗教信仰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任何诉求和意愿都必须通过合法渠道来表达”的意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反暴力、讲法治、讲秩序,靶向式开展“去极端化”,全力推进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
让法治信仰镌刻于各族干部群众内心,要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法德同宣同讲。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加强道德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自觉把道德原则、道德规范、道德要求转化为规范自己言行的实际行动,树立道德新风尚。强化法治对道德的促进作用,学法辨是非,知法明荣辱,用法止纷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传统美德、公序良俗。加强公民道德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56个民族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凝聚而成,每一个民族
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都和这个大家庭血肉相连,休戚与共。只有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国家兴旺发达,各民族发展进步才能得到保证。
让法治信仰镌刻于各族干部群众内心,要继续按照“贴近群众、贴近基层、贴近实际”的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载体,把握意识形态领域反分裂斗争的主动权。要力争每份上网裁判文书都能成为方便公众了解法律的生动案例,建立典型案例筛选发布制度和据案释法媒体传播制度,更好地运用微信、微博、微电影等新媒体,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电子政务发布典型案例。建立案件微博图文直播、要案网络视频直播等机制,运用微信推报警示案例、法官办案手记,为公众提供更加便捷的学法用法渠道,努力形成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的全方位普法格局。要秉持法治,珍惜团结,坚决抵制“极端化”渗透蔓延,铺就法治、和谐新疆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