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关于加强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
培养和管理工作的意见
(中组发〔2006〕2号)
为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增强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设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更好地为领导班子建设服务,不断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现就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着眼全局,切实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
(一)充分认识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颁发以来,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高度重视,认真按照中央要求,对后备干部进行了集中补充调整,建立起新的后备干部名单,并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大对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工作力度。但也要看到,按照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这项工作还存在一定差距,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重视不够,工作计划性不强,针对性不突出,工作机制尚不健全,教育管理还较为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后备干部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落到实处,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对后备干部培养锻炼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后备干部进行重点培养,不失时机地全面提高后备干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使他们尽快健康成长。
(二)准确把握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总体要求。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译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密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总要求,认真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努力培养造就善于治国理政、能够担当重任、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既满足领导班子建设的近期需要,同时也为中长期领导班子换届和补充调整提供充足的干部准备。
培养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和“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要求,坚持理论武装、业务培训和实践锻炼相结合,全面提高后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思想政治素质是后备干部素质的核心内容。通过培养锻炼,使后备干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坚持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紧密联系实际,加强宗旨教育和民主集中制教育,强化党性锻炼,切实提高政策理论水平,使他们在政治上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分得清是非,在关键时刻经得起考验。1
——把加强能力建设作为关键环节。通过培养锻炼,努力提高后备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行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创造出真正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
——把改进作风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培养锻炼,教育和引导后备干部自觉克服等待思想和浮躁情绪,自觉坚持“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牢记“两个务必”,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实践观,坚持求真务实,密切联系群众,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二、统筹规划,保证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科学制定培养锻炼工作规划。有针对性地制定后备干部培养锻炼工作规划,是确保培养锻炼取得实效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制定培养锻炼工作规划,要着眼于后备干部培养目标要求和领导班子建设需要,既坚持通盘考虑、统一部署,又注意在培养锻炼的措施上因人而异,有所区别。要充分运用后备干部考察的成果,准确了解和正确把握后备干部的发展潜力、熟悉领域、个性特点和主要不足,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上下结合,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后备干部的培养锻炼规划,具体落实到人。对于近期拟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注意优先安排,重点培训。
(四)切实做好后备干部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工作。根据工作需要和培训要求,后备干部在三年内至少参加一次干部院校主体班次的培训。各级党校举办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对后备干部要优先考虑,重点培养。对干部分省部级后备干部,可分期分批安排到国家行政学院和中国浦东、井冈山、延安干部学院,进行革命传统、党性党风、改革开放意识和能力的培训;省部级后备干部中的非中共党员干部,主要安排在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进行培训。各级组织部门也可有计划地组织后备干部到国外境外培训,培养他们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提高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本领。根据实际需要,对培训后备干部的有关班次,各级组织部门应派人跟班学习,加强日常管理和跟踪考察。要积极引导后备干部立足本职岗位,加强理论学习、钻研业务、研究问题,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对文化程度在大学本科以下的地(厅)级后备干部、大学专科以下的县(处)级后备干部,可以依托国内高等院校开展学习培训,为他们提高学历层次创造条件。同时,注意加强管理,正确引导,防止片面追求高学历。各地各部门要把后备干部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纳入干部培训整体规划,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五)加大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工作力度。坚持把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交流任职作为实践锻炼的主要方式。对已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要求和管理。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要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多岗位领导工作经验。对于缺乏重要岗位锻炼的省部级后备干部,要抓紧放到大中型城市、党政综合部门、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或高等院校党政主要领导岗位上锻炼;对于缺乏重要岗位锻炼的地(厅)、县(处)级后备干部,要有意识地放到上级部门、发达地区、艰苦地方和基层一线主要领导岗位锻炼,要注重丰富后备干部的基层领导工作经历,根据本人情况和工作需要,有计划地把后备干部安排到基层工作,让他们在情况复杂、条件艰苦的环境中或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经受考验。要更多地采用异地交流任职的方式,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培养锻炼后备干部,使他们开阔视野,丰富领导经验,提高在不同环境下熟悉工作、开拓局面的本领和能力。
(六)积极探索后备干部实践锻炼的新途径。根据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坚持以改革的精神,不断研究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新方法,探索新途径。通过协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参加专项重大活动、参与信访督察和依托重点建设工程等方式培养锻炼后备干部,是近几年加强后备干部培养锻炼的新尝试。组织后备干部协助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有利于提高干部应对复杂局面、科学判断形势、实现正确决策的能力。抽调后备干部参加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督导检查、党政领导班子换届考察、筹备召开党代表大会等专项重大活动,有利于后备干部经受严格的党内生活锻炼,不断增强党性观念。安排后备干部参与信访督察,有利于提高干部化解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增强群众观念和服务意识。这些方法都可以进一步推广使用。重点建设工程涉及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方面情况,具有综合培养锻炼干部的作用,有利于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中央组织部将继续每年选派部分省部级后备干部到国家重点建设工程挂职锻炼。各地可根据条件逐步开展这项工作。
(七)切实加强后备干部中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各地各部门要把后备干部中的年轻干部和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非中共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纳入总体规划,摆在重要位置。要从适应未来五到十年或更长时期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出发,更加重视和加强对后备干部中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特别要注重了解和掌握一批目前已经在县、乡级主要领导岗位上工作的优秀年轻干部,对他们早发现、早压担子,通过多种有效途径予以重点培养,保证一批又一批能够胜任重要岗位的优秀年轻干部加快成长。针对女干部身心特点和所肩负的社会、家庭责任,鼓励女干部发扬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为她们成长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要帮助少数民族后备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继续有计划地组织西部地区和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后备干部到中央、国家机关和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对非中共党员后备干部的培养要提前筹划,积极创造条件,铺设必要的实践锻炼台阶,使他们不断积累工作经验,增长才干。
三、严格要求,进一步完善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制度
(八)建立后备干部定期分析制度。对已经列入培养锻炼计划的各级后备干部,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要注意结合领导班子定期考核、平时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他们的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民主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心理素质等情况的考察了解,严格要求,定期对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建立后备干部定期谈话制度。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同本单位后备干部谈话一次,帮助他们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对出现的不良苗头,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提醒改正,防微杜渐,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严格党内民主生活,教育后备干部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始终经受住群众、组织和实践的考验。
(十)健全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后备干部名单一般利用领导班子换届后的有利时机,采取集中补充调整的办法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对出现数量缺额较大,结构明显不合理,难以满足工作需要的,由有关单位党委(党组)同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协商并征得同意后提出调整充实意见。调整工作要注意与领导班子换届或日常调整工作相结合,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保证补充人选质量。对新发现不符合后备干部要求的,要及时调整。
(十一)建立后备干部信息收集和上报制度。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收集和掌握后备干部的职务变动、考核奖惩等动态信息,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按要求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涉及后备干部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
四、加强领导,确保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十二)明确职责,分类管理。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和后备干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由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和后备干部呈报单位党委(党组)共同负责。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综合指导和协调;后备干部呈报单位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落实培养锻炼的具体措施,加强日常管理及考核等工作。实行干部双重管理的单位,其后备干部的培养和管理工作职责与干部管理权限一致。后备干部需到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培训机构培训的,以及跨地区跨部门挂职任职的,由后备干部呈报单位提出建议,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协调。
(十三)狠抓落实,务求实效。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又是当务之急。各地各部门党委(党组)一定要高度重视,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树立“不重视后备干部工作,就不是称职的领导干部”的观念,满腔热情地关心和爱护后备干部,真心实意地培养和使用后备干部。主要领导同志要亲自负责,分管的领导同志要具体抓。在实际工作中,要解决好思想认识上存在的“离不开”、“舍不得”的问题,正确处理好日常工作与学习锻炼的关系、培养管理与选拔使用的关系。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工作协调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加强对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并作为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央组织部将适时进行检查,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确保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取得实效。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工作,可参照本《意见》执行。各地各部门可以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意见。
第二篇:河南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细则
河南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以下简称后备干部)工作制度,培养造就一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善于治国理政、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年轻优秀、有发展潜力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使河南走在中部崛起的前列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干部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后备干部队伍应当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第三条
后备干部工作必须坚持《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有关原则,还应当做到:
(一)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
(二)实行动态管理,保持队伍活力;
(三)创新工作机制,坚持备用结合;
(四)服从工作大局,统一调配使用。
第四条 本细则适用于下列后备干部:
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党委、政府领导成员的后备干部;县级以上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纪委、人大、政协办公厅(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及其内设机构领导成员的后备干部。
第五条
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实行干部双重管理的单位,其后备干部的管理与干部管理权限一致。
第二章 条件和资格
第六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干部任用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第七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以下资格:
(一)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当是同级副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正职,也可列为上一级正职的后备干部。
(二)副职后备干部,一般应是下一级正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副职,也可以列为上一级副职的后备干部。
(三)一般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地(厅)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四)县(处)级以上后备干部要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
(五)身体健康。
第三章 数量和结构
第八条
后备干部一般按照领导班子职数正职1∶
2、副职1∶1的比例确定。工作部门或者机关内设机构中情况特殊的单位,经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同意,其比例可以灵活掌握。
第九条
后备干部队伍应当形成合理结构:
(一)地(厅)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当以45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其中40岁以下的干部,省直机关工作部门至少要有1名,省辖市至少要有4名,并且要有一定数量35岁左右的干部;县(处)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当以40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其中35岁以下的干部一般不少于四分之一;乡(科)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当以35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其中30岁以下的干部一般不少于四分之一。
(二)后备干部队伍中,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三)后备干部队伍中女干部的比例,省辖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应当分别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15%、20%和25%。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有关要求,需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的领导班子,其后备干部中应当有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
(四)后备干部队伍中应当有一定数量高学历或高职称的优秀年轻干部,形成合理的专业和知识结构。
第四章 选
拔
第十条
正职后备干部,由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灾个别谈话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结合近3年考核情况和平时掌握情况,提出建议人选名单,报同级党委(党组)研究认定。听取意见的范围:对省辖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当是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和人大、政协、纪委、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主要领导成员;对乡(镇、街道办事处)党政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当是同级党委、政府领导班子成员;对省、省辖市、县(市、区)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当是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成员。
第十一条
副职后备干部,由呈报单位党委(党组)依据民主推荐情况和班子结构要求,在适当了解后,集体研究提出建议人选名单,报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考察。民主推荐可以由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组织,也可以由呈报单位党委(党组)组织。参加民主推荐的范围参照《干部任用条例》有关规定执行。
后备干部人员由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参照《干部任用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差额考察认定。建议人选的差额一般按照拟定后备干部人数的20%掌握。后备干部名单以适当形式向呈报单位党委(党组)反馈。
确定建议人选、考察人选时,应当把民主推荐结果作为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注重党组织平时掌握的情况,防止简单的以票取人。
第十二条 选拔后备干部必须按照规定的条件和资格严格把关,特别要把好政治关,注重看他们在政治上是否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是否是非分明,在关键时刻是否经得起考验。
考察后备干部人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不断探索和改进方法,全面考察其德、能、勤、绩、廉,注重考察工作实绩、发展潜力、熟悉领域、主要专长、个性特点和主要不足。注意听取纪检、监察、信访、计生等部门的意见,对非中共党员后备干部,还要注意听取统战部门的意见。
第十三条
选拔后备干部应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不仅要从党政机关挑选,还应当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县级以上党政工作部门的后备干部,可以在本系统范围内选拔。
第十四条
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工作一并进行。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中暂时不能提拔使用的优秀年轻干部,如符合后备干部条件,可以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十五条 省、省辖市、县(市、区)党政机关各部门所属的副厅、副县、副科级单位领导班子后备干部的选拔,有其代管单位党委(党组)根据本细则组织进行,并统筹考虑。乡(镇)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与县级以上党政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有的可以交叉。
第十六条 根据工作需要,可以适当在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非中共党员干部中定向选拔后备干部。
第十七条 各地各部门应结合实际,吸收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运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法选拔后备干部。
第五章
培
养
第十八条 对后备干部,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
第十九条 培养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提高素质。坚持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着重加强党性修养、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要重点做好党政正职和条件比较成熟、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第二十条
加强后备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
(一)应当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的基本知识的培训;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政治、经济、科技、法律、历史和其他与本职工作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
(二)应当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后备干部的特点和干部本人的实际情况,采取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到经济发达地区、革命老区或者国外、境外考察和培训;组织对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者理论研讨等形式进行培训。同时,加强对后备干部自学的引导,广泛开展自学读书活动。
(三)后备干部在3年内应至少参加一次干部院校主体班次的培训,5年内在党校、行政学院或者干部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培训机构的培训时间累计不得少于3个月。
第二十一条
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根据实际情况,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岗位轮换、挂职锻炼、重大专项活动锻炼、交流任职等形式,并不断研究和探索实践锻炼的新方法、新途径。
对已经过多岗位锻炼、工作经历较为丰富的后备干部,主要采取现岗位锻炼的方式,明确目标任务,严格要求和管理;对经历相对单一的后备干部,有步骤地进行岗位轮换,增加领导工作经验;对缺乏重要岗位锻炼的后备干部,安排分管常务工作或者放到党政综合部门、国有重要骨干企业、高等院校重要领导岗位上锻炼;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后备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上级部门、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对缺乏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后备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条件艰苦、经济相对落后的基层挂职或任职,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或参与重大专项活动等,经受锻炼和考验;对在同一地区、同一部门或同一行业工作时间较长的后备干部,采取异地交流任职的方式,进行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培养锻炼。
第六章 管
理
第二十二条
建立后备干部考核分析制度。结合领导班子定期考核、平时考察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其政治思想表现、工作实绩、民主作风、廉洁自律以及心理素质等情况的考察了解,对后备干部培养和管理的有关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三条
建立后备干部要定期谈话制度。呈报单位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每年至少同本单位后备干部谈话一次,帮助其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经受住群众、组织和实践的考验。
第二十四条 健全后备干部动态管理制度。应当适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使后备干部队伍始终保持充足的数量、较高的素质和合理的结构。后备干部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调整出后备干部名单:
(一)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廉洁自律等方面出现问题;
(二)工作失职,造成较大损失或不良影响;
(三)工作实绩不突出,发展潜力不大;
(四)考核为不称职或基本称职;
(五)作风不实,威信不高,群众意见较大;
(六)由于健康原因,不能担负繁重工作任务;
(七)年龄偏大;
(八)因其他原因,不适宜继续作为后备干部。
后备干部因提拔使用或调整等原因出现名额空缺,拟对后备干部名单进行调整充实的,党委(党组)要及时向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报告,一般应在每年3月底前按照规定程序和方法进行调整补充。当空缺人数达到后备干部总数三分之一以上时,一般应当组织重新推荐,集中调整。
第二十五条 建立后备干部档案。后备干部档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后备干部简要情况表、考察材料及培养方案、民主推荐情况、民主评议情况、考核情况、培养和奖惩情况等。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后备干部档案实行统一管理。上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定期收集和掌握后备干部的职务变动、考核奖惩等动态信息。呈报单位党委(党组)要配合做好有关工作,涉及后备干部的重大事项,应及时报告。建立后备干部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管理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
第二十六条 后备干部因组织需要调动工作时,如管理关系发生变化,原负责管理的组织(人事)部门应当及时将后备干部档案转交新的管理部门,由调入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后备干部选拔程序重新研究是否列为后备干部。
第七章 任
用
第二十七条 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条件比较成熟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予以任用。对特别优秀的,可破格提拔使用。
上级党委(党组)应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在不同地区、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统一调配使用后备干部,优化后备干部资源配置。
第二十八条 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在研究干部问题时,应将是否为后备干部作为汇报干部情况的主要内容之一,并将当时民主推荐情况与后备干部的培养情况、平时掌握的情况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择优任用。需从后备干部以外提拔的,呈报单位应当说明情况。
第二十九条
上级党委(党组)组织(人事)部门对被确定为近期可提拔使用的后备干部,在一年内可直接考察任用。
第三十条
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加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同等条件下,优先使用后备干部。
第八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一条
建立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党委(党组)主要领导对后备干部工作负有主要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负有相应责任。党委(党组)每年要把后备干部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听取1至2次后备干部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后备干部工作中的问题。要把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情况作为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三十二条
各级组织部门要专门设立后备干部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后备干部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各级党政机关人事部门要指定专人负责后备干部工作。
第三十三条
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在党委(党组)的领导下,建立后备干部工作协调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干部、监督处(科)室会议,通报和研究后备干部选拔、培养、管理、任用的有关情况和存在问题,统筹协调,形成合力,保证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第三十四条
各地各部门要把后备干部的培训和实践锻炼纳入干部培训的整体规划,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九章 纪
律
第三十五条
后备干部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第六十三条、第六十五条的纪律规定。
第三十六条
要严格控制后备干部名单及有关材料的知情、参与范围,做好保密工作。
第三十七条
各级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要严格执行本细则,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八条
县级以上党委、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领导成员的后备人选,其选拔、培养、管理、任用工作,参照本细则执行。
第三十九条
本细则由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河南省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细则(试行)》同时废止。
第三篇:中组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中组部《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认真贯彻执行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建立科学规范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制度,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够担当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年轻优秀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以下简称后备干部)队伍,加强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保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选拔后备干部,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一)党管干部的原则;
(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三)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四)群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五)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六)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的原则;(七)备用结合、动态管理的原则;(八)统一调配使用的原则。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选拔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州、盟)、县(市、区、旗)党政领导班子,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省、市(地)两级党委、政府工作部门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
第二章 后备干部的条件和资格
第四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规定的党政领导干部的基本条件。
第五条 后备干部应当具备以下资格:
(一)正职后备干部,一般应是同级副职。特别优秀、发展潜力大的下一级正职,也可列为上一级正职的后备干部;
(二)副职后备干部,一般应是下一级正副职;
(三)国有重要企事业单位的主要领导人员,根据其从事领导工作的资历,可列为一定层次的后备干部;
(四)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其中省部级后备干部一般应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
(五)有基层领导工作的经历;(六)身体健康。
第三章 后备干部的数量和结构
第六条 后备干部一般按领导班子职数正职1∶
2、副职1∶1的数量确定。第七条后备干部队伍应形成合理结构:(一)省部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45岁至50岁的干部为主体,45岁以下的干部,部委要有1至2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有3至5名;市(地)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40岁至45岁的干部为主体,40岁以下的干部要有相应数量;县(市)级后备干部一般应以35岁至40岁的干部为主体,35岁以下的干部要有相应数量。
(二)后备干部名单中,比较成熟、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人选,一般不少于同级后备干部总数的三分之一。
(三)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的女干部,应分别不少于10%、15%和20%。中央
国家机关各部门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中,也要有一定数量的女干部。需要配备少数民族干部的党政领导班子,其后备干部中应有少数民族干部;民族自治地方后备干部队伍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数量,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确定。政府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中,应有适当数量的非中共党员干部。
(四)后备干部队伍应形成合理的专业和知识结构。
第四章 后备干部的选拔
第八条 选拔后备干部,应充分发扬民主,广开推荐渠道,扩大选人视野。不仅要从党政机关挑选,还应从国有大中型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挑选。不仅要从国内培养的各类人才中挑选,还要注意从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中挑选。市(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各部门的后备干部,可以在全系统范围内选拔。
第九条 选拔后备干部的程序是:民主推荐,确定考察对象;组织(人事)部门考察;党委(党组)讨论提出建议人选名单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报上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考察认定。正职后备干部由上级党委组织(人事)部门在民主推荐和认真考察的基础上,报党委(党组)讨论认定。第十条 选拔后备干部要按照规定的资格条件严格把关,特别是把好政治关。第十一条 选拔后备干部的工作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结合领导班子换届、届中考察、调整工作一并进行。对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在竞争上岗中发现的优秀年轻干部,一时不能提拔使用的,可按规定程序列入后备干部名单。
第十二条 县(市)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与市(地)级以上党政机关各部门的后备干部有的可以交叉。
第十三条 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积极探索选拔后备干部的新方法、新途径。
第五章 后备干部的培养
第十四条 后备干部选定后,要确定培养方向,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第十五条 培养后备干部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把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摆在首位的原则,有计划地加强对后备干部的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特别是要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战略思维能力和理论素养。尤其要重视做好党政正职和比较成熟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
第十六条 对后备干部主要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法培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法律、历史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艰苦贫困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国外、境外考察和办班培训,组织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理论研讨。后备干部在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的理论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其他形式的培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必须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实行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常务工作或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选派到基层特别是艰苦贫困地区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任职、挂职,选调到上级党政机关挂职,交流任职等方式进行。
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
第六章 后备干部的管理
第十八条 后备干部的管理包括对后备干部的考察、调整、档案管理等内容。第十九条 对后备干部要定期考察。考察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思想品德、工作表现和廉洁自律情况;政治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现代科技、法律、历史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情况;理论政策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的提高情况;与培养目标的距离以及原有缺点、不足的改正情况等。要全面考察后备干部,不仅要了解他们工作思想方面的情况,而且要了解他们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有关情况。要特别注意考察后备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工作实绩、廉政情况和发展潜力。
在定期考察的同时,应做好经常性的考察了解工作。考察结果作为后备干部培养、使用、调整的依据。
第二十条 对后备干部要实行动态管理。在考察的基础上,应适时对后备干部队伍进行调整充实
近期可进领导班子的后备干部的培养工作。第十六条 对后备干部主要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培训;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培训;党的基本知识和党规党法培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以及现代科技、法律、历史知识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
培训主要采取以下形式:选送到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学习深造,组织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艰苦贫困地区、国有大中型企业或国外、境外考察和办班培训,组织对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重要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或理论研讨。
后备干部在党校、行政学院和高等院校或其他培训机构的理论培训时间,不得少于三个月。其他形式的培训时间,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第十七条 必须加强后备干部的实践锻炼。实践锻炼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取实行岗位轮换,安排分管常务工作或其他与培养方向相关的重要职务,分配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选派到基层特别是艰苦贫困地区或经济相对发达地区任职、挂职,选调到上级党政机关挂职,交流任职等方式进行。
后备干部挂职锻炼的时间一般为一至二年。
第七章 后备干部的任用
第二十四条 对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后备干部,根据工作需要,适时任用。上级党委(党组)应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对后备干部统一调配使用。
第二十五条 提拔干部一般要从后备干部中挑选。需要从后备干部名单以外提拔的,呈报单位应在报告中说明情况。
第二十六条 鼓励和支持后备干部参与由组织批准进行的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和竞争上岗等活动。
第八章 后备干部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二十七条 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任用工作,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党组)及其组织(人事)部门负责。
第二十八条 建立后备干部工作责任制。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干部对后备干部工作负有主要责任,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也负有相应责任。党委(党组)每年要听取一至二次后备干部工作的汇报,研究解决后备干部工作中的问题。要把选拔培养后备干部工作的情况作为考察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二十九条 后备干部工作的综合管理和督促检查由组织(人事)部门具体负责。
第九章 后备干部工作的纪律
第三十条 后备干部工作必须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条例》第四十七条、第四十九条的纪律规定。
第三十一条 后备干部工作必须按照本规定进行。各级党委(党组)及组织(人事)部门,对违反本规定选定后备干部的行为,应坚决予以制止和纠正。
第十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各地各部门可按照本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三十三条 国有重点大型企业和重点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也要建立后备干部名单,并参照本规定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第三十四条 本规定由中共中央组织部负责解释。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X委发„2012‟号
中共X县XX乡委员会
X县XX乡人民政府
关于印发《XX乡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的通知
各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乡属各部门:
经乡党委、政府研究,现将《XX乡党政领导
班子议事规则》印发你们,请参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XX乡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中共X县XX乡委员会
X县XX乡人民政府
2012年3月日
主题词:制度建设议事规则通知抄送:县委办、县纪委、县委组织部1
XX乡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为切实加强对自身的监督,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和改进领导作风建设,提高党政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民主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XX乡党政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一、议事原则
1、坚持“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原则,一切重大事情必须由集体研究,集体决策。
2、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掌握第一手资料,防止和避免决策错误。
3、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凡集体决策事项,要不折不扣的执行。
4、坚持分工负责的原则,加强班子内部的团结协调,班子成员在形成决定后,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完成分管工作任务。
二、议事范围
1、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上级有关文件、会议精神和重大工作部署,制定贯彻与执行上级党委、人大、政府的重要指示、重要部署、重要决策意见。
2、研究本乡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及其总体实施方案等重大问题。
3、研究党风廉政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政治思想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事项。
4、凡“三重一大”事项,必须认真分析、充分酝酿,经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
5、凡涉及向上级报告工作的重要事项和需要集体研究的其它事项必须集体研究讨论。
6、其它认为需要讨论研究的事项。
三、议事程序
1、班子成员需要提交集体讨论的问题,必须事先作好准备,在调查摸底、理清情况的基础上提出方案和意见,以便决策。
2、班子会议由党委书记或政府乡长按职责主持召开,讨论重大事项要提前一天通知班子成员。
3、讨论重大问题,领导班子要事先协商,取得原则上的一致。然后将议题通知与会人员,参加会议的同志要围绕议题,进行思考和准备。
4、班子成员要主动参与集体决策,要围绕议题,认真思考,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形成会议决定。
5、党政班子会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决策,重要问题可进行表决。表决时,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班子成员的过半数为通过。表决可根据讨论事项的不同内容,分别采取口头、举手、无记名投票或记名投票的方式。
四、议事约定
1、党政班子会原则上每半月召开一次,根据需要也可临时召开。
2、根据会议内容需要列席会议的同志由会议主持人决定。
3、会议要做好记录,会议记录应归档管理,需要上报和下发的要整理形成文件。
五、议事纪律及执行要求
1、严格保密纪律,严禁对外泄露会议的有关内容。未经批准而擅自公开或向有关人员泄露班子会议有关内容而造成不良影响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2、严格执行回避制度。凡讨论干部任免、奖惩等事项时涉及与会人员本人及其亲属的,本人必须回避。
3、乡党委应将议事规则的情况列入党政班子民主生活会议题,并作为领导班子及其成员考核的重要内容。
4、不按规定要求进行集体议事和会议表决形成决定的,应立即纠正,重新议事。不能以碰头会、个别征求意见等形式取代或个人擅自决定。对个人、少数人决定重大事项,或者擅自改变集体决定,造成严重后果或较大损失的,根据具体情况,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班子成员不执行集体的决定,或未能按照集体的决定和分工履行自己的职责,给工作造成损失和严重后果的,视情况给予批评、教育和追究责任,并报上级有关部门处理。
第五篇:中文系党政领导班子
中文系党政领导班子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的规定(试行)
为落实中央关于“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以下简称“三重一大”制度),推动系领导班子民主规范决策,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搞好本系各方面的工作提供制度保证,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本系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一章“三重一大”事项的主要内容
第一条 重大事项决策的主要内容
1、制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要会议、文件的实施意见和计划,制定落实教育部、上海市委市政府和学校重要决定、指令的实施意见和计划;
2、制定和调整本系的奋斗目标、发展战略和阶段任务;
3、决定本系发展的重大事项,如招生计划与方案,学科专业的设置和调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
4、决定本系的重大改革举措,如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生教育改革、人事制度改革、科研制度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等;
5、审定、修改和废止本系的规章制度;
6、设置、调整本系的党政机构;
7、决定事关学生、教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如选派出国、职称评定、大额经费资助学术研究、经费使用等,责成责任部门处理,联席会议加以审核;
8、决定事关本系稳定的重要问题;
9、决定本系领导认为应当交集体决策的其他事项。
第二条 重要干部任免和重要人事安排的范围
1、任免本系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委员会组成人员;
2、任免科级(含副科)干部;
3、选拔、推荐处级后备干部,审定科级后备干部名单;
4、经过群众选举任免系工会等群众组织负责人;
5、审核系务委员会、系学术委员会和学位委员会成员;
6、系领导认为应当交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重要安排。
第三条 重要项目安排的范围
1、“211工程”等国家重大专项计划方案(涉及本系部分)申报和资金安排;
2、本系重大修建改造项目及资金安排,2万元以上大宗物质、装备采购,不动产购置;
3、包括合作办学在内的国内外合作的重大项目;
4、决定接受有指定用途或有附加条件的大额捐赠资金和大型物件;
5、系领导认为应当交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重大项目。
第四条 大额度资金的使用范围1、2万元以上未列入系预算的支出;
2、未列入本系预算的支出情况、奖励基金的使用情况,需向党政联席会通报;
3、系领导认为应当交集体讨论决定的其他开支项目。
第二章“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程序和办法
第五条 “三重一大”事项必须根据具体内容,相应提交分党委委员会、党政联席会或系务委员会进行集体决策。出席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举行会议。决议事项采取表决制,赞成人数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二分之一为通过;
第六条 “三重一大”事项提交会议讨论决策前,可根据需要召开教代会、系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会议,或通过座谈会、论证会、公示等形式,充分听取、征求各方意见。
第七条 “三重一大”事项在提交会议讨论决策前,应在系领导班子内部充分酝酿,不得临时动议。选拔任用重要干部,应事先征求各方面意见,履行相应程序。会议在讨论有关议题和工作时,首先由分管领导报告情况,经充分讨论后,进行表决。
第八条 系领导班子内部对“三重一大”事项存在较大分歧,或因情况不清感到决策把握不大一般应推迟决议,待时机成熟再议。
第九条 已经系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的“三重一大”事项,如有半数以上领导班子成员提请复议,可上会复议,重新进行集体决策。
第十条 系领导班子成员参与集体决策“三重一大”事项,遇到与本人有直接利益关系或涉及本人亲属的情况,应主动回避。
第十一条 “三重一大”事项的讨论决策情况,包括参与人员、事项内容、讨论过程和决策结论等,要有记录,并存档备案。
第三章“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执行
第十二条 “三重一大”事项经集体讨论决策后,由系领导班子成员按分工和职责组织实施。遇有分工不明或职责交叉的,由领导班子明确一名成员牵头协调。
第十三条 集体决策一经形成,每个领导班子成员都要维护集体决策,齐心贯彻执行。个人有不同意见的,可以保留意见,但不能在领导班子外散布不同意见。在系领导班子没有作出新的集体决定前,应无条件执行原有决定。如果认为有必要,可按组织程序向上级党组织反映意见。
第十四条 个人不得擅自改变集体决定,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确需变更的情况,应由系领导班子重新作出决定。如因突发事件或紧急情况作出临时处置的,应在事后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
第四章监督检查与责任追究
第十五条 系领导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和职责,所涉及“三重一大”
事项及执行情况的相关事宜可作为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第十六条 以系工会为主,系分党委办公室、行政办公室为辅负责跟踪、督查“三重一大”事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向领导班子报告,并根据需要和涉密情况,确定公开的内容、范围和方法。
第十七条 本系全体师生员工发现未经系领导班子集体决策就实施的“三重一大”事项,均可向系纪检委员报告。
第十八条 因下列情况,给学校和本系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严重不良影响的,将追究个人责任:
1、“三重一大”事项不提交集体讨论,个人擅自决定且事后不通报的;
2、有意向系领导班子隐瞒真实情况,造成集体决策失误的;
3、不执行或擅自改变集体决定的;
4、其他违反本实施办法的行为。
第五章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的解释权属系党政联席会议。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今后将根据具体情况,逐步修改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