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体会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体会
读名师,做明师
张艳华
作为一名教师,能读到一本经典的关于好老师的书觉得特别幸运。作为一名期待成长的老师,能从书中读到名师的锤炼过程、指引教师成长的方向更是觉得非常难得。《名师是怎样炼成的》,拿到这本书时,我就感到非常兴奋,满怀期待的、认真努力的在书中寻找对自己工作有价值、对自己成长有帮助的内容。
传统的关于教师发展成长类型的书籍大多数都是讲述单一学科的名师成长,而这本书却记载了语数英科等各门学科名师的成长经历,这样便适合所有学科的老师阅读,同时还可以了解并学习其他科目的老师是如何处理课堂的。每一位名师都从“成长的故事”“名师论苑”和一节课堂实录三个部分来讲述自己修炼的过程以及教育的理念,读来令人受益匪浅。尤其是几位数学老师的篇幅,更是印象深刻。
对于初中生而言,数学是抽象而深奥的。许多人望而却步,似乎提到数学就是枯燥繁琐无聊。他们喜欢语文的优美故事、科学的趣味百科、英语的异域文化,少有人真正的喜欢数学。通过许卫兵老师的《简约数学教学》,我明白了大道至简,最简单的数学才是最好的数学。用最简单的方式传递最深奥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讲解,才是真正的名师。而在找到最简洁的讲法之前,必然需要不断的尝试实践。通过阅读这些名师的修炼之路,我看到了异样的数学课堂和魅力。将每堂课打造成精品,老师自然成名师,课堂自然有魅力,学生也就自然喜欢数学。
通过这本书,我发现无论是哪一位名师,其成长之路都少不了阅读、思考和写作。蔡宏圣老师在《我和“思考”有个美丽约会》中写到,“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读书、磨课和课题研究。略过相同的成长和印记,通过成长碎片表达成长感悟的个性之处。”他所说的读书不就是阅读么,磨课就是思考,表达个人感悟即是写作。不一样的名师,不一样的成功之路,却有着一样的做法。虽然个人的成功之路不同,但成功之人总有相同之处。他们的执着、坚持、阅读和思考。或许名师是不分科的,因为他们的成功道路并没有带着学科的烙印,是所有学科的老师都可以效仿的。
阅读是基石。管宏斌老师在《我读书,故我在》中写道,“读书,我的生活自觉。读书,我心灵的宗教。”他认为,他是在读书中思考前行,在读书中做人做学问,在读书中成长成材。读书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培植我们的思想,丰富我们的情感,并最终影响我们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理科老师,依然喜欢阅读,坚持阅读,或许这也是他们成为名师的原因。读书,才能博采众长,它影响着教师的知识结构、价值观念,进而最终影响教师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天不间断的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应当在你所教的那门科学领域里,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对你来说只不过是入门的常识。在你的科学知识的大海里,你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的那点知识,应该是沧海一粟。”因此,我们要不断的阅读,将阅读变成一种习惯。不但读专业方便的书籍,更要读其他学科的书籍。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综合素质的提高,才可以让专业发展得更好。综合素质是专业成长的基石,只有基石越宽广厚实,专业的“大厦”才能建得更高更稳。在基础数学教学的同时,通过自己的阅读,在教学中渗透人文数学,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情和兴趣,更能增加数学的美感。
思考是桥梁。思考是将自己的阅读知识和实践教学联系起来的桥梁,更是将别人的成功
和长处加以修改成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的桥梁。在思考中明得失,不断的去纠正完善思维方式方法。王晓东老师在《思考,我的教学姿态》中说到,“推动教育理想成为现实的是两个轮子,一个叫情感,一个叫思考。”通过思考,可以更深刻全面的理解教材,提高分析能力,能更好的将理论应用于实践。通过思考,可以看清自己与别人之间的差距,分析原因,找到症结,然后再进行打磨从而成为自己真正的宝贵资源。我们因追求而思考,在思考中逐步成熟完善。
写作是积淀。这里的写作不同于文学创作,当是指做些小的课题研究,经过实践阅读思考后形成文章。在动笔撰写的过程,实际上又是一次反刍吸收和消化精华的东西。而且进行课题研究,能更清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探讨如何改善,也是教训经验的吸取和总结。所以说,撰写论文是教学走得更远的必经之路。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常态,让思考研究成为一种职业状态,让写作记录我们的教学姿态。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教学,在写作中收获。虽然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里都聚合着太多太多的偶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名师,成功需要机遇,在机遇尚未来临之前,需要多做准备,多积累,如此才能水到渠成、功到自然。以一种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认真去做好手头的每件事。在生活中修行,在教学中修炼。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去迈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如此,我们每个人都终将是“明”师!
第二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__读书心得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读书心得
莲花县高洲乡严家小学蔡茂兴
我酷爱读书,尤其喜爱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书。拿到《名师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感觉受益匪浅,虽不是大彻大悟,但也触动心灵。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在今天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卓越的人民教师。书中每一个章节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走向卓越的方法。
一、爱教育是成长的基石
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在书中提到的几位老师身上,尤其是李镇西老师身上,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他们那种对教师职业、对教育事业强烈的爱,更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那种真挚的热爱,没有对学生、对事业的挚爱,绝不会把无法量化、准确评价的班主任工作做的这样用心、这样精彩。
二、阅读是成长的阶梯
成长就意味着不断学习,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永恒主题,这些名师,他们都是注重学习、注重专业阅读的,是阅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根基。尤其是李镇西老师,他不仅注重专业阅读、更注重跨学科的阅读,可以说是阅读让他胸藏锦绣,气度不凡,是阅读让他口若悬河,侃侃而谈。
三、创新是成长的关键
创新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进步的灵魂。任小艾老师讲的钱学森临死之问已刻入我的大脑。因而教育必须创新。一个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才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济源一中的魏俊起老师年纪轻轻,竟然当了两个班的班主任,针对两个班风格各异的特点,大胆地把企业管理之道巧妙的运用在班级管理中,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班级管理井井有条,而且班级成绩遥遥领先,这难道不是活学活用的创新之举吗?
四、反思与写作是成长的加油站
反思自己就是最好的学习,只有自己才能改变自己,教师只有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并经过反思使之得到调整和重建,才能形成先进的教育理念。特级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和学生坚持写教育叙事,在反思中历练自我、梳理自我。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扎扎实实打基础。
名师要有丰富的学科营养,用“真文化”来滋润自己教育教学的心田,扎扎实实打基础。
2、谦谦恭恭当“人师”。
名师一定是师生的“人师”因为他(她)们时刻将如何做人,做一个“大写的真人”摆放在最显著的位置上。
3、认认真真写“功课”。
名师的绝妙视角,不是凭空降临的,而是课前充分做好“功课”的结果。
4、勤勤恳恳做笔耕。
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是“君子动口又动手”,一线教师占有大量的教育教学信息,在教学实践中会迸发出更多的火花,要留住思考与灵感、顿悟等最好的方法莫过于文字。用心走过就会有收获,用心思考就会成长。在以后的历程中我已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在执著中成长,我将扬帆启航。
2012年4月30日1
第三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2015年10月)
尊敬的王玉华老师,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真挚的友谊来自于不断的自我介绍,我叫武永生,今年31岁,来自于河北省武安市第六中学,是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也是一名副校长,非常感谢王老师搭建这样一个平台,让我能向在座的各位专家名师学习提高,也非常感谢我们市教育局今天召开紧急会议,让原本给大家讲座的齐向东校长把机会让给了我,经过一夜准备和一路颠簸,我风尘仆仆地来了,还望大家不吝赐教。
首先让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学校,武安六中始建于2004年,由磁山二街投资3600万兴建,地处有着七千年古文化历史的‚磁山文化所在地‛——武安市磁山镇,是一所同时拥有初中高中的完全中学。学校秉承‚领先一步,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实施高效课堂,形成办学特色,创建乡村名校‛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尊重凝聚人心,以文化促进成长,以机制激发活力,以思想引导方向,以素质赢得素质‛为办学方针,形成‚人格健全,文理并重,多元发展‛的办学特色,以及三大办学模式,即‚成功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学生自主发展模式。‛以‚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崇真人‛作为育人目标,同时确立了‚诚信、谦恭、宽容、弘毅‛作为校训。
建校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课改名校、生命教育‚全国十佳示范校‛、全国特色学校、全国德育教育达标学校、邯郸市绿色学校等荣誉称号。
这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她身处山区,没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却有一群富有激情和梦想的年轻教师;她没有一流的生源,却有一流的成绩。(尤其是高中学生,是被市一中、三中、十中的筛子筛过的学生。)
广告完毕,转入正题,今天我分享的题目是《名师是怎样炼成的》,作为全国非著名教师的我,结合身边名师典范和自己工作实践与大家粗浅交流。齐校长曾经在大会上告诉我们,老师分为6类,第一是‚巫师‛,听听都觉得恐怖,巫师就是造孽的老师。我们经常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殊不知,老师也可以是人类灵魂的‚刽子手‛,老师培养一个孩子不容易,可是毁一个孩子太容易了,网络上的那些恶毒教师应该是这个范畴的;
第二是‚庸师‛,以愚蠢教人,是善良的人所能犯的最严重的罪孽。(江南七怪与马钰教郭靖的故事)
第三是教书匠,所说‚教书匠‛的含义,多半和‚缺乏理想‛‚不会创新‛‚没有个性‛‚简单重复‛等等相联系。和教育家相比,教书匠也许有千般不是,但至少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朴朴素素,踏踏实实。
第四是能师,能师除了教好知识外,可以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第五是名师,名师的人格特征=为人师表+举止优雅+追求完美+律己宽人 为人师表:名师都能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以人格力量促进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的形成。
举止优雅:名师往往具有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注重修养,处处给学生作出表率。名师言教辅以身教,身教胜于言教,其一颦一笑、一举手一投足都会产生教育作用。
追求完美:从某种意义上说,名师的成功之路,是一条追求完美之路。名师常常通过自我认识、自我批评、自我校正、自我监督、自我修炼、自我突破,完善人格形象和权威形象。
律己宽人:名师律己,在律己中走向完美;名师宽人,在宽人中达成信任。名师的宽人,像一缕阳光,让学生感到温暖;像一丝春雨,让学生感到滋润;像一粒爱的种子,在学生心中萌芽。名师的教学特征=情知交融+心灵相悦+动态生成+真实有效 情知交融:在教学中,名师注重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方法的渗透,但名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的熏陶,用情感浸润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情知交流的空间中吸取养分。
心灵相悦:名师课堂的魅力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对话与分享,共同探究发现,共同面对疑难,共同成长,课堂成为师生之间的精神依托的家园、心灵净化的场所、生命成长的乐园。动态生成:名师的课堂是动态的,是多维、开放、灵活、生动的。动态的课堂建立在课前充分预设、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学过程自然地生成,课堂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师生收获精彩。
真实有效:名师的课堂,不是花架子的课堂。名师课堂应既是融‚基础训练扎实,思维拓展丰实,教学活动真实,教学质量有效‛为一体的课堂,又是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有机结合的课堂。
第六就是大师了,如今大师的称呼很泛滥,其实如今是个大师缺席的时代,许多所谓的大师根本不算是大师。名气很大不一定是大师,弟子很多也不一定是大师。真正的大师不一定名气很大,也不一定弟子很多。真正的教育大师是在教育领域里有大智慧大德行的人。如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
在通往名师的路上,我们做的也许还相差甚远,我理解的名师应该要有以下几点:
名师要有梦,哈佛大学做了一个关于目标对人生影响的跟踪调查,该项调查的对象是一群智力、学历和环境等条件都差不多的年轻人,调查结果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
60%的人,目标模糊
10%的人,有比较清晰的短期目标 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 25年的跟踪调查发现,他们的生活状况十分有意思,那 3%的人,25年来几乎都不曾改变过自己的人生目标,他 们始终朝着一个方向不懈的努力,25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 社会各界顶尖级的成功人士;那10%的人,大都生活在社 会的中上层,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人才;那60%的 人,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虽能安稳的生活与工 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27%的人,他们几乎 都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生活很不如意,且常常抱怨他人。中国人讲‚盖棺定论‛,临终墓碑上的墓志铭就是对一个人的终极评价,这个墓志铭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怎么做,最后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的齐向东早早就给自己写好了墓志铭,大家也许能通过他的墓志铭感受什么是目标和梦想。
在一个晶莹剔透的水晶棺里,安眠着齐向东先生。齐向东先生是中国当代最伟大的教育家,教育理论家。齐向东先生的一生是幸福、快乐、创造、奉献的一生。他用自己的自信、果敢、智慧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当代教育界的奇迹。他努力践行着教育即生活、教育即服务的理念,并组织专家、学者深入研究,为教育做出了杰出贡献。
多年来,他献身于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推广先进的教育理念,传播教育新思想,影响了几代人;他积极投身提高教师素质的科研与培训工作,先后引进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在中国教育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生活积极乐观,富有激情,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弟子三千,被誉为当代‚孔孟‛。
虽然他的生命离开了我们,但他勇于进取、开拓创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风亮节万世长存!
他的灵魂与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代人。
齐向东先生永垂不朽!
齐向东先生精神永驻!
2008年4月
此处应该有掌声,齐校长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从9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践行着自己的梦想,甘于奉献,勇于担当,曾经在崔炉中学当校长的时候,同时还担任4个班班主任和4个班语文课,他有着丰富的学识和高超的教育智慧,他的成长经历一直鼓舞着我和我的同事们,所以,到现在为止,我们学校中层以上领导都深入教学一线,率先任主课,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在通往名师的大路上。名师不是生来的名师,而是通过不断学习提升的。一项针对特级教师的调查表明,有47.8%的特级教师在开始走向教师岗位时并不具备合格的学历,但他们最终都荣获了特级教师的称号,原因就在于他们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不懈学习。(王玉华老师的成长经历就是最具有说明力的)教育界流行这样一条知识折旧率:一年不学习,自己知道;两年不学习,同事知道;三年不学习,学生知道。所以,二十一世纪,比的不是学历,不是能力,而是学习力
下面展示的是学校刘海波老师部分全国学习情况的明细和图片。所以,刘海波老师也是六中成长最快的教师之一,曾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的荣誉,并由国家领导人亲自给他颁奖。现在,六中的老师都知道一句话,培训是最大的福利。特别是王玉华老师在六中讲座之后,引起了强烈反响,所有老师都特别期待能再次见到王老师。今天来参会的都是大家主动争取名额来的。我们夜里3点出发,没有一个老师有怨言的,反而觉得特别幸运。让我们把感恩的掌声送给王玉华老师!
接下来分享一个小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另一位是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当年,柳生拜师学艺时,他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则需要多久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那如果我晚上不睡觉。日以继夜的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宫本非常吃惊问:‚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只死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教育学者波斯纳提出的一个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它清楚地揭示了反思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意义。
叶兰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但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
全国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曾写信说到:‚我当了一辈子教师,教了一辈子语文,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我深深体会到‘永不知足’是必须遵循的信条。‛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博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当今国内著名教育家,如朱永新、李镇西、李炳亭等都是运用博客这一平台来传播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智慧。我们学校有很多老师就是通过博客来总结反思一天的不足与收获,并且,齐校长特别鼓励老师们写反思提升自我,他告诉老师们,哪位老师的反思案例积淀到一定程度,由学校出资给老师出书。出书后,还用为评高级职称没有专著苦恼吗?
名师不光要在“道”,也就是思想层面有修为,也需要在“术”,也就是具体操作方法上有所创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有了好的方法做起工作来自然事半功倍。(三横六纵一个圆,一根杠杆一支点班级管理机制)创建我的课堂运行机制,我将每个班分成4个小组,然后进行课堂表现、考试成绩、作业完成等多项项量化考核,定期总结,落实奖惩。我有两个“百宝箱”,一个叫“荣耀”,一个叫“担当”,开总结会的时候,课堂上表现优秀和成绩优秀的同学就可以抽奖一次,奖品有文具、生活用品,水果、与父母通电话表扬、与老师合影等等。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让学生享受了无比的荣耀。“担当”则是给暂时成绩落后和小调皮的同学准备的,有演讲1分钟、诵读《弟子规》、唱歌、与父母通电话表决心,小组成员反思发言等。这样既锻炼了能力,又起到了警示作用。同学们心中时刻绷着一根弦,因为谁都愿意抽奖,而不愿意落后。通过这样的机制方法,我的地理中考成绩近三年来,取得两次武安第一,一次第二。说明这样的方法和机制是有效果的。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无论是管理上还是课堂上,遇到问题和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霍懋珍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校影壁)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那些始终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教师!(换位思考)
老师,请你相信:多年后记着老师的往往都是后进生。教育本身就是在做善事,那么关爱后进生更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善事。这种成就感要远胜过培养出考上大学的学生。
举齐雪东和袁梦冉的事例(播放视频)
第四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记得德国的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的话:“教育本质上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未能引起人的灵魂深入的变革,那就不能成其为教育”。这对教育是多么完美的一种描述啊!如果教育以这样的一种方式呈现,那承担教育的人将是怎样的一群人?
一、充满激情
教育原本就是一首诗,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在变换着不同的主题,只有具有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责任感,才能够提出问题,才能拥有诗意的教育生活。教学是一项充满激情的工作,我们的激情,能传递公费学生,激发起学生无限的求知、探索热情。徐志摩先生做教师的时候,每每上课,有时干脆把学生带出室外,到青草坡上杂乱躺坐,听小桥流水,望群莺乱飞,学生在他的激情引领下,随他遨游诗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课堂实在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写诗是需要有灵感、悟性和冲动的,真正的教师也应具备这样的品格,永远憧憬明天。在心中永远有一股激情,有一种冲动,我们的眼睛喷射着无尽的激情光芒,如果这些东西停止,那么在一个教师身上展现出来的东西,就会变的平常、平庸、平淡。那些教育行为就会变的琐碎、乏味,缺少感染力。
二、充满爱心
爱是教育的本质。因为有爱,常常就可以唤起一个冰封的内心世界。爱的教育,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师成功的基础。我们有很多教师日复一日地在教,但是他从没有在教的过程中找到乐趣,心中也从没有取得一种爱的热潮。这样的教师永远也不可能取得教育上的成功,永远也不能把握教育的真谛。在教育上,只有用爱心才能赢得爱心,用感动唤起感。
如果我们做教师的人,对教育事业有一份恒久的热爱之心,对学生有一颗仁慈宽厚之心,教师和学生之间所获得的沟通就会在心灵深处最温暖的地方。爱,有时候也许并不需要语言,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个善意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次轻轻的触摸,这些看似简单的东西,其实都源自人性深处的爱,源自人心深处的善意,但是正是这些东西,“最是无声胜有声”,如果有了这些,我们还会因为学生偶尔的过失而声色俱厉地斥责吗?还会有语言过激对学生的心理伤害吗?还会有冲动地对学生身体的惩罚吗
三、酷爱读书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这是做名师的最基本的条件,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就决定了一个教师的成长水平。教师首先应该成为一个读书人,我想做教师职业,是需要永远的有源头的活水的,面对迅速变化的新世界,教师一旦今天停止读书,明天就将停止教学。读书过程本身也就是与世界交往的过程,是一个人从狭隘走向宽广的过程。在阅读中,我们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理论水平,丰富了自身的积淀。
一个酷爱读书的教师,一定有着很高的精神品位,“腹有诗书气自华”。浑身上下洋溢着浓厚的芳香的书卷气息,像钱梦龙老师、像李镇西老师这样的读书人做了教师,不但他们自己本身,就连学生也会因为教师的丰富博学而自然变得内心温暖、丰富、细腻、鲜活和磊落!
四、善于反省
《学记》中说:“知不足,然后能自返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曾子也曾经说“吾日三省吾身”,善于反思,善于总结,善于提升,才会使教师的工作更具质量。
一个名师,应该是一个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每一天、每一课、和每一个学生的接触,都应该是有心并用心的。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是倡导反思的,如果教师能够每天写教育日记,认真总结在一天中教育工作的得与失。今天的课因为什么上的很成功?为什么自己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洋溢着激情和感动?为什么今天批评这个学生,学生那么愿意就接受了?为什么今天自己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本来简单的事情搞的一团糟?把这些东西原封不动的记录下来,记载下那些让我们内心世界有所震动的事件本身,哪怕只是几十个字,几百个字,这都是一个可贵的反省和思考的过程。我愿意通过努力使自己成为这样的人,也愿意周围越来越多这样的教师。
第五篇: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名师是怎样炼成的——听卞小娟“我与‘四商课堂’”有感
4月23日,在童校长的带领下,有幸和7位老师一起聆听了重庆市教委评估院龚春燕院长和沙坪坝区育英小学卞小娟副校长做的报告。
在报告中,龚院长说,要成长为一位名师,20年即可。第一个五年,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第二个五年,研究教育教学策略;第三个五年,创造教育教学艺术;最后一个五年,就成长为一名名师。接着他的学生卞小娟副校长,一位非常年轻的名师就以自己的成长经历,向我们阐释了“名师是怎样炼成的”。
2001年,19岁的卞小娟毕业后,来到了江津龙华镇雀坪村校任教。在这个教室地面被家禽刨得坑坑包包的地方,她怀揣着自己的理想,迈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开始自己的创新教学!她根据农村孩子的特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中的情景改为适合在农村开展的实际情景,让农村学校的孩子感受到数学知识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农村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除了授予知识,卞小娟还要培养孩子高贵自信的气质。她要求孩子说普通话,让孩子们做成长记录袋等等。专家对她的学生的评价是:干干净净,不卑不亢,自信回答问题,流畅表达自己的想法。卞小娟的付出使得她工作不到一年,就破格评上了小学高级教师。在村小的磨砺,卞小娟自评是由纯粹的教学型老师转变为教学反思型老师。
2005年,卞小娟接受了巴蜀小学的又一次邀请,来到这这所教
学现代化的学校,她依然坚持自己“平实、朴实、真实”的教学风格,她利用现代工具,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从中获得价值体验;一方面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在巴蜀小学期间,卞小娟参加了很多活动和比赛,仅2007年代表重庆市参加“杏星杯”全国优秀青年教师教学艺术大赛就获得了一等奖。这些比赛和活动使得卞小娟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新学习的认识和理解,让她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一生的职责和追求,她说:“创新伴我一路同行”。通过巴小的浸润,卞小娟自评由教学反思型老师成长为教学创新型老师。
对于天道酬勤,多年来兢兢业业投身于教育事业的卞小娟来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是迟早的事。由于云南玉溪市教科所李所长的一句话:“一个好校长影响的是一群老师、数千名学生、一大群家长”,28岁的卞小娟在2009年走马上任重庆市育英小学副校长。如此年轻的校长让所有老师的眼神里都流露出不信任,卞小娟坦然面对,谦逊待人,努力工作。在引领教师们向专家、书本学习的同时,她也积极为教师们搭建自我展示的平台,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课题研究大大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素养的提高,让育英小学的老师在各类比赛中获得了不俗的成绩。
卞小娟在育英的开拓,使得自己由一名教学创新型老师转变为教学研究型老师。她在育英任校长的期间,根据自己的实战教学经验和世界教科文对人才要求的“四个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做人),提出了赋有特色的“四商课堂”理念,即:
intelligence quotient,智商;emotion quotient,情商;adversity quotient,逆商;create quotient,创商。她的四商课堂,旨在:培育学生“四育”为价值取向,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打造“无障碍交流”课堂。“四商课堂”作为育英小学特色项目,引领全校师生形成具有“四商课堂”文化特质的一系列学校文化,打造了开放、活泼、多元、丰富的特色课堂,推进了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
卞小娟对教育事业的追求和热爱,使得她短短数十年的时间,便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这也与龚院长及其学生一起编著的《中小学教师如何成长为名师》一书中,谈到了成为名师的九力不谋而合,即:理想力、精进力、艺术力、表达力、学习力、发展力、创新力、思想力,最后是成为了名师之后的影响力。
虽然最终,我无法成为一个名师,但是龚院长最后的结束语却感动了我,他说:
假如你命该扫街
就该扫得有模有样
——如米开朗基罗在画画
——如莎士比亚在写诗
——如贝多芬在作曲
„„
尽管现在我是一名村小的老师,我愿我的教学生活不是一天重复一天,而是每天都是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