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价格听证会制度公信力下降值得关注
价格听证会制度公信力下降值得关注
我国引入价格听证制度,已有十余年时间。听证制度目的是通过听证代表的观点博弈,使政府决策趋向合理化,是实现公众知情、参与、表达和监督等权利的一种方式。但近年来,听证会越来越被诟病,不少人惊呼听证会就是走过场,听证代表就是内定,以至于公众的参与热情锐减,东莞居民水价听证,征集听证会参加人,却无人买账就是例证。近日网络上晒出成都有四名“价格听证专业户”,其中一名老妇竟然19次参加各类听证会。这次听证专业户的集体“亮相”,突破了公众的承受尺度,使听证会正在遭遇空前的公信力危机,原因主要在于两方面:
一是制度无力。早在2002年12月1日,我国正式施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2008年12月1日,《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正式施行。但遗憾的是,这些规定并未得到有效践行,一些价格上涨根本就不举行听证,亦非新闻。
二是管理缺失。《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明确规定,定价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价格主管部门应该不偏不倚,确保权力节制,维护公共利益,但是不少部门表现得十分暧昧,垄断企业一呼吁涨价,它们立马呼应,甚至鞍前马后地为之效劳。在遴选听证代表时,故意挑选那些听话的、与垄断企业保持一致的代表。由于信息不透明,公众无法监管,往往听到涨声一片。
为此,基层建议,听证会不妨委托独立的第三方机构组织举方,确保程序公正、信息公开、说理正当。
第二篇: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三大层面。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表现为:政府失信与社会低信用均衡,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所需要的社会信用系统难以建立;影响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促使人们丧失对公共政策的信任;严重影响投资环境。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公信力 区域经济 影响
地方政府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培养人们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是地方政府在发展区域经济中的首要任务,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是地方政府行使行政权的出发点和归宿,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搞好区域产业结构优化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转变观念、提供优质服务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而地方政府发挥这些作用的最基础保障是其信用和公信力。政府的信用度在国内外都在不断提高,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的地方政府信用失范,公信力下降,已严重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信用、政府信用与政府公信力
信用,广义上说,就是二元或多元经济主体之间,以某种需要为目的,建立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约期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较为简单地可以理解为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所谓政府信用,指的是政府履行其对公众承诺(包括法定的政府职责、政府制定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信用责任等等)的状况,它是现代民主和法治条件下的责任政府的重要标识。它既包括民众对政府整体形象的认识、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期望和信念等,也体现出民众自愿地配合政府行政,减少政府的公共管理成本,以提高公共行政效率。政府信用的具体表现形式复杂多样,如民众信赖政府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执行能获得民众的理解、支持与配合;民众支持、拥护政府的公共管理行为;政府与社会组织及民众之间形成融洽、和谐的关系等。政府公信力体现的是政府的信用能力,它反映了公民在何种程度上对政府行为持信任态度。政府公信力的强弱,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用资源的丰富程度。这种信用资源既包括意识形态上的(如公民对政府的政治合法性的信仰,公民对政府制度及公共选择过程的公正性、合理性的认可程度等等)、物质上的(如政府的财力),也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公民心目中的具体形象等等。
二、政府信用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市场经济的作用
江泽民同志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而在所有的社会信用中,政府信用的地位与作用最为重要。
1.政府信用是社会信用系统的核心与支柱。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系统是由国家信用、政府信用、政党信用、社会组织信用、企业信用、团体信用、行业协会信用及公民个人信用等构成的。而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因为政府信用贯穿于政府与公众的整个互动关系之中。政府的每一项决策,公务员的一言一行,都在展示着政府信用。在社会信用系统中,政府信用是最关键和最基本的信用。
2.政府信用是政府职能顺利实现的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是近几年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中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其职能能否顺利实现,既需要从人、财、物等有形方面提供保障,也需要从制度、规则、信用等无形方面提供精神支持与动力。如果政府信用存在缺失,政府职能的实现就必然遇到阻碍,政府信用度低,其法令、决策就不可能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就必然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的,现象。失信于民,政府行为就得不到社会和民众的支持与配合,甚至还会引起民众与政府的对抗,危及到政府自身的生存与发展。
3.政府信用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良性发展。市场经济是一种法治经济,是一种依靠秩序、规则和信用维系其存在与运行的经济。但市场竞争中的信用规则的确立和维系单靠竞争者的自身行为往往是无济于事的,而必须依赖于政府和政府信用。因为政府要为市场竞争制定“游戏规则”“信用规则”。同时市场“游戏规则”“信用规则”的遵守与履行离不开政府。
三、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的主要表现
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主要表现在行为信用、政策信用、绩效信用三大层面。
1.行为信用下降。主要包括由于政府行为(包括政府工作人员的行为)不规范,不负责任而导致的信用危机现象。如一些地方政府角色错位,直接介入市场交易的具体过程,或者自己以市场主体的身份从事经济交易活动,或者随意以政府的名义为某些市场主体的交易活动提供担保,滥用政府的财政信用,一旦交易失败或经济纠纷引发支付危机便往往以赖账了事。由于现行的自上而下选拔委任政府官员的权力资源配置方式,客观上形成了官员只需对上负责的局面,这种制度约束条件,使得一些机会主义官员将对公众负责排斥在自己的信用责任范围之外,为取悦上级官员不惜欺下瞒上,信口开河,出尔反尔,愚弄百姓,这些都极大地损害了政府及政府官员在公众心目中的形象,直接削弱了政府的公信力。
2.政策信用下降。主要包括公众对公共政策合理性、正当性、科学性、有效性信任程度降低的现象。主要有如下一些突出表现:一是由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缺乏必要的民主性和公开性,一些地方政府在自身利益驱动下制定出违背民众利益和意愿的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利益取向与民众相背离;二是一些地方政府在盲目制定出某些脱离实际的公共政策,并造成严重失误之后,拒不兑现其承诺的责任。如一些地方政府基于所谓的“逼民致富”,盲目出台政策,强制农民种植某种经济植物,对违反行政命令的农民进行粗暴的处罚,同时又不切实际、不计后果地大开空头支票,一旦市场行情发生变化,无力支付农民的损失,不得已就以“打白条”的方式,推卸责任;三是一些地方政府规制无度,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稳定性,形成“一个班子一套思路,一届政府一个政策”的局面,公共政策变更的随意性很大,导致公众无法对政府的行为作出合理的预期;四是一些地方政府基于地方及自身利益,随意制定同上级政府的政策相抵触的土政策,导致公众因国家公共政策体系的相互矛盾而逐步失去对公共政策的信任。
3.绩效信用下降。反映的是地方政府绩效追求的价值取向背离公众利益,以及这种绩效本身的真实性受到公众怀疑所导致的政府公信力下降。如一些地方以简单的经济增长数字作为官员业绩考核的主要参数,导致一些官员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短期绩效,行为取向惟经济指标是从,为了在经济绩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些官员在行政过程中重汲取轻服务,甚至置百姓生活实际于不顾,乱集资、乱摊派、乱罚款,使公众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对立情绪不断加剧。更有甚者,少数地方政府官员为达到个人升迁的目的,大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热衷于做表面文章,在统计数字上弄虚作假,这些都严重破坏了地方政府的信用形象。
四、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政府信用缺失及公信力下降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以下几方面都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
1.政府失信与社会低信用均衡,从而导致区域经济所需要的社会信用系统难以建立。确立稳定、有效的信用秩序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区域经济不断走向繁荣的重要前提。在制度经济学看来,信用秩序的主要功能在于建立和保持一种可以大致确定的预期,以便降低交易成本,并使市场主体的相互信任和合作成为可能。政府信用是其他信用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严重损害了社会信用体系的制度支撑,加剧了社会秩序的瓦解,它将导致社会陷入一种低信用均衡,即在低信用的社会约束条件下,机会主义者将以不讲信用、坑蒙拐骗作为实现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理性选择,而那些自身利益受到机会主义行为严重损害的行为主体,在不能指望政府挽回自己的利益损失时,为防止老实人吃亏的现象再度发生,也会纷纷调整自己的博弈策略,加入失信者的行列,以行为短期化和不讲信用作为自己的理性选择,由此形成恶性循环。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这样的地方政府如何培养人们的市场意识和法律意识?又如何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所以,这种信用缺失的环境势必会影响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
2.影响公共产品的提供,并促使人们丧失对公共政策的信任。地方政府公信力的下降与地方政府规制无度,法无常规,导致公共政策发生信用危机有着直接的关联。首先,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多元化的利益格局的形成,各级地方政府具有了越来越多的自身利益,个别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演变成了一种利益型政府,一种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社会行为主体。为此,一届政府在自身利益的驱使下,就可能随意地变更和废止上届政府的政策,并在不顾及下届政府的信用能力的情况下制订具有短期效益的公共政策,形成一届政府朝政策的现象。其次,由于不少地方政府官员的行政理念还停留于单纯管制的层面上,依然满足于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一切围绕着政府转的权威感,习惯于运用行政权力,发号施令,强制性地推行自己的行政目标,所以注意力的转变,甚至心血来潮的冲动都可能促使地方政府官员随意变更公共政策。再次,由于地方政府制订公共政策的权限与程序还没有得到严格界定,地方政府根据自己的意愿随意更改和实施公共政策的行为选择客观上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这样的政府只能是“任性”政府而非守信政府,权力政府而非责任政府,必然会极大地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3.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切实提高地方政府的公信力,已成为当前中国各级地方政府改善地方投资环境面临的最重要和最迫切的问题之一。对于投资主体来说,信用秩序的缺失特别是政府信用的短缺,足以将政府许诺的任何政策优惠抵消得干干净净。相反,一个地方形成了良好的信用秩序,树立了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就意味着这个地方在吸引投资等方面拥有了巨大的社会资本优势。据经济日报报道(2032年1月17日),我国市场交易中的无效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至少为10%—20%。我国企业经营中的无效成本更是居高不下,如剔除制度性变化和利率调整等因素,我国企业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14%,而美国企业只有2%-3%。另外,与WTO的规则接轨和落实我国政府的承诺,都意味着地方政府必须尽快熟悉和适应国际规则,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必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信用政府,切实承担起自己所有行为的全部责任。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目前一些地方政府所存在的信用问题,不仅会使我们丧失入世给区域经济带来的种种机遇,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国际纠纷
第三篇:学校食堂价格听证会
学校食堂价格听证会
主持1人:负责听证会的流程
听证会申请人1人:申请发言稿,总结发言
各方代表,每5名学生分为一组,提出意见,写发言稿,一名发言人,发言3-5分钟
1物价部门代表:
2学校代表:
3教师代表:
4学生会代表:
5学生代表:
6家长代表:
7饭堂职工代表:
8批发商代表:
第四篇:价格听证会主持人
价格听证时下正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听证会之成功与否,其主持人的作用则不可小视。那么,作为一个合格的听证会主持人,应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其在整个听证过程中与听证各方应建立怎样一种平衡关系、发挥什么样一种特殊的作用?这是搞好听证所必须探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主持人在价格听证中的作用
《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 第八条规定:“听证会设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有关负责人担任”。在目前尚不可能有专业主持人的情况下,各级价格听证会一般由价格主管部门的领导或分管领导担任。随着形势的发展,相信该角色也可以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其他人担任。
(一)价格听证主持人的定位:
1、价格听证主持人,是代表政府形象,表达政府意愿,替人民说话的代言人,是价格工作法制化、民主化、规范化的必然产物。因此,在听证过程中时刻保持政府形象、代表人民心愿,避免强制性、号召性的言行,以平和、公允、自信的心态,最大限度地施展主持人的魅力致为重要。
2、听证工作的核心是听证会,主持人是按照会议程序,用有声语言,把握会场进程的人;是会议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3、主持人要善于倾听、善于调动各方代表发言的积极性,善于调控会场的气氛。
4、主持人应具有引导主题,推进听证程序进程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应变能力。
5、主持人应具备熟练掌握与运用价格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资质。
(二)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作用:
价格听证主持人的作用,就是价格听证主持人在会前、会中、会后等听证各阶段需要做的工作。听证会的主持人不是电视台的主持人,电视台主持人只是一个现场司仪,而听证会主持人所要参与的是从调定价的申请———审核———听取意见———审议方案———最终决策的整个过程。打一个比方,如果价格听证会是一个项目的话,主持人就是项目的总设计师,是整个过程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主持人的工作包括会前、会中、会后三个阶段,主持人在每个阶段应当做那些工作呢?
会前的工作:
1、提前公告。公告的方式、途径包括张贴、互联网、广播、电视、报纸等。如遇重大听证,会前还应当向政府主要领导汇报。
2、依照《听证办法》规定,须按时向代表提交材料。
3、组织有关人员对申请方案进行研究,给出是否接受申请的意思。
4、主持人应委托消委会选出消费者代表,含旁听代表;委托调价申请人和相关单位,推荐经营者代表和其他方面的代表(如人大、政协代表)。对所选出的代表,主持人应进行审核。
5、做好会议的组织与新闻媒体的联络工作。
6、做好会议安全保卫准备工作。
同时,主持人有义务帮助申请人把听证材料修改得简练、通俗易懂,以减少经营者与消费者的沟通障碍,也使与会者易于听得明白。
此外,还应成立以主持人为首的领导小组,组织协调好各项工作。工作中,主持人应始终坚持公开、公正、透明、严格按照程序办事的原则。认真贯彻《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
为此,主持人在会前要把握好以下几项原则:
一是依照价格法律、法规,履行法定程序,以程序的合法性来保证结果的严肃性与合法性。二是保持客观公正立场,杜绝部门关系、部门利益的影响,公正履行职责。
三是正确把握公平与效率统一的原则。
四是加强领导和系统内部的协调、协作。
会中的工作有:
主持人要按照会议程序,合理引导会议进程,控制会议节奏。在此期间,主持人的工作有:
1、提醒代表紧密围绕听证内容发言。特别应注意提醒发言代表,要立足现实体制和目前市场状况,围绕
专项价格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提高听证效率。
2、提醒代表围绕申请方案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发言,防止走入死胡同。必要时应指出,听证目的是论证调定价方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而具体调整过程不是听证会要解决的问题。
3、安排好代表的发言次序,不同利益方要均衡安排,不能把听证会变成对垄断行业的控诉会,批判会。对有关情况事先要有充分了解,随时应变。
4、注意控制会议节奏,调整代表情绪。主持人既要鼓励代表,有理有据地发表意见,减少情绪化,又要注意提醒代表注意发言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不搞人身攻击,对不适当的言论,主持人要及时制止。
5、主持人在做会议小结时,一定要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会议的真实情况,避免主观化倾向。会后的工作有:
听证会结束,主持人应组织有关人员,根据代表意见,对原方案要进行修改完善。结果如何,将影响听证效果和社会效果。因此听证会后,主持人还应继续履行职责,做好领导和协调工作。这期间应注意几个问题:
1、注意把握听证的目的作用。听证会是听取意见的过程,所形成的意见是价格决策重要的参考依据,而不是最终的决策。这一点要准确地把握,且应在听证会上向代表解释清楚。在形成正式调价方案后,上报审批。(报政府审批的项目,要上报政府审批)。
2、严格按照《听证办法》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及时编制代表的发言记录、会议纪要,并送达代表签字。编制时应真实反映代表发言的原貌,不能随意增减。同时还要保留现场的录音、录像资料和现场的发言纪要(既要反映大多数的意见,也要注意个别的不同意见)。但应注意纪要不能体现调价方案。
3、尊重听证会代表的意见,当大多数代表持反对意见或意见分歧较大的时候,要按照《听证办法》的规定,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或再次组织听证。调整时要认真研究代表的意见,对合乎实际情况,理由充足的意见要充分听取。代表意见无论采纳与否,在公布最终决策时,都应当向代表和社会公众说明采纳或未采纳的理由。
4、及时公布最终形成的价格决策结果,并说明价格部门研究采纳听证会代表意见的做法,使社会公众感到听证会在价格决策中的切实作用,提高价格听证对公众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总之,主持人作为听证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会前、会中、会后各个阶段,角色或有不同,但作用必得贯穿整个听证过程。所以,作为一名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只有适应听证会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及时实现角色的调整切换,才能保证听证会开得成功圆满。
二、听证会主持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虽说价格听证主持人与一般主持人有相同的一面,比如一定的语言功底,敏捷的反应能力,驾驭会议的技巧等等,但价格听证会作为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论证会,对主持人又提出了一些不同的特殊的要求。
1、要站在党性原则立场上,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分析问题、阐述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做?这决非提倡做表面文章。比如对于党性和党的政策,政府公务员,特别是负有一定职责的同志,务必化入到自己的内心深处,成为思想和行动的指南,而不是想到有用的时候,再去翻书本应付。再如“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党新时期为人民服务的指南。价格听证主持人有责任代表政府倾听民意,并有责任代表民意向政府反映。所以,听证会的主持人要了解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多听人民代表的意见,而且还要了解听证会外老百姓的声音,把开听证会作为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实事去实施。因此,我们不能把价格听证会仅仅看成是价格调控本身的一种操作行为,而是要把它看着是民主化、法制化、科学化的政府决策过程中一种战略行为的一个环节。所以在听证过程中,一定要把党的方针政策掌握好、贯彻好、落实好。
2、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首先,要熟悉价格方面的法律法规、行政法律等,提高依法行政的意识。作为价格听证会的主持人,最大的忌讳就是不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办事,即兴发挥,随心所欲。依法规定的程序,都必须严格执行,不能擅自取消某项规定程序,否则,到了法庭上就要败诉。
3、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理论素养。价格听证是将经营者、消费者和各方面利益相关人集中在一起,对申请人提出的方案进行公开论证。由于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所以在听证会上各方面可能围绕成本的合法
性、合理性进行辩论,那么作为一个价格听证的主持人,应当掌握一定的经济理论知识、市场动态,包括财务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引导听证代表,紧紧围绕听证会的主题进行讨论,才能对听证代表提出的意见进行及时正确的分析判断。
4、要熟悉、了解相关业务的基本情况。价格听证会虽然讨论的只是价格问题,但是价格问题从来就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不可避免地要和行业体制、企业制度等联系在一起。所以,作为一名价格听证主持人,要组织好一场专业性很强的价格听证会,就必须对听证会上所涉及到的行业基本情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特别要清楚国家的价格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定,如果掌握得不清楚或不全面,就难以组织好听证会。同时,主持人还要注意运用相关的基本业务知识来引导听证会的走向,以免出现与原定宗旨相反的结果。
5、要具备一定的语言功底和驾驭会议的技巧。主持人的现场调控是保证会议顺利进行的关键,主持会议不仅是一项工作,也是一门艺术。因此,要做一个合格的价格听证会主持人,需要学习掌握的知识还很多。
(1)正确认识在听证会上的话语权力。话语权力是党、政府和人民赋予你说什么、怎么说的权力。行使这种权力,必须要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权力具有明确、真实、公正、权威的特点,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权力的,是政府的特定的任务赋予你的权力,是法定的,由你来行使,别人不能剥夺的、不可替代的,这一权力是表现在话语上的。所以要求主持人,要在话语上下功夫,在语言上下功夫。做到:有草稿“锦上添花”,无草稿“出口成章”。
(2)形象端庄自然,着装高雅、朴实。为什么要讲究这些呢,因为代表的是政府的形象,所以,主持人外在的言谈举止要大方、积极、诚恳、开朗、实在等,但不能张扬。
(3)在主持会议中一定要做到公正。因为只有做到公正,才能赢得听证代表的尊敬和拥护,才能保证听证会按着主持人引导的程序一步一步地进行。这一点很重要,这也是媒体关注的集中点。要保持公正,首先作为主持人必须在整个听证会的主持的过程中,保持中立的立场,不能有倾向性的意见。忠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既不缺位,也不能越位。要保证所有代表有同等的发言机会;在会议总结的时候要客观公正。
(4)要平衡公正地做好会议的引导和调控。主持人是会议的中心,是会议成功与否的核心。主持人不仅要完成规定的程序,更重要是在保持中立的情况下,调动会场的气氛,引导代表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畅所欲言,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同时避免相同或相同的观点重复表述,提高听证会的效率,防止会议意见一边倒。在引导代表发言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要防止简单粗暴。因此,主持人要做到:一是要了解听证内容中基本的业务常识,了解代表的心态;二是适时捕捉代表发言中的重点进行引导;三是主持人对一些过火、过激的言论要及时制止。
(5)主持人的有声语言要做到“三性”、“三感”:一是规范性。规范公务用语用句,要说普通话,一些关键性词语主持人要特别注意。二是庄重性。这指的是可信度,说出的话是真话,负责任的话。三是鼓动性。鼓动不是起哄、说话激动。而是所说的话要让听众愿意接受,受到鼓舞、启发。切忌高高在上,讲教训人的话,讲让人难以接受的话。四是时代感。就是所说的话要紧跟时代步伐,要有新鲜感,要有主旋律。什么是主旋律?就是体现“三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但是,老唱这三句话不行,要把“三好”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环节上,才能体现出它的时代感。五是分寸感。分寸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政策分寸、说话分寸,就是说主持人要掌握它的准确性,不要把话说过了。比如:在听证会上,代表的发言人数只占总数的二分之一,你就不能在小结中讲“听证会上大家畅所欲言”,你就只能讲“听证会上大家发言得很热烈”。另一个是艺术分寸,也就是语言的表达问题,要注意分量、情绪。六是亲切感。就是要求主持人要人产生平等、关心、贴近、宽松的感觉。
(6)主持人在规范场合下的基本技巧。什么是规范的场合?就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一定的程序,推进会议进程的场合。就叫规范场合。价格听证会是一个在规范场合下的会议。那么在规范场合下的会议主持人应当掌握那些基本技巧呢:
①主持人要有热情专注的神态。一是余光看人、注视全场、听取余音;二是主持人的表情要一视同仁。②主持人要采用谦和、鲜明的语气。谦和、鲜明的语气是热情的表现,一是主持人在会上讲话要突出重点、运用停顿,二是讲话不要处于指挥者、命令者的位置,而要处于体贴者的位置,常出尊重他人的语句。③主持人要做到机敏、灵活地插话。要掌握会议的气氛,要及时、适时的插话,插话时要体现活跃的气
氛,主持人自己首先要有活跃气氛的表现,不要怕出问题。“超时”时怎么说:不要生硬地打断他人的发言,到一个段落后再打断;争论时怎么插话?重复时怎么办?等等都有艺术讲究。
④主持人面对公众要有自信心。尽量在事前准备好讲话稿,避免紧张时说不出话。特别要做好听证会的小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里包括主导思想、不同意见的焦点等等。
三、价格听证会主持人应当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和问题。
1、处理好与申请人的关系。
目前,价格工作已由过去具体的调定价,转移到“定规则、当裁判”的方向上来。由于工作定位的转换,申请人可能会认为主持人是不是与他们过不去?并可能由此产生低触情绪。因此,主持人要做好协调好关系。说明价格听证是新时期价格工作的任务,既有利合理定价,也有利于促使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高竞争力。
2、处理好与听证代表的关系。
在处理代表问题要做到不偏不倚,要保各方证代表合适的比例,主持人要安排代表的发言,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压制一方,偏袒一方,要保持中立。
3、要处理好与新闻媒体的关系。
要把社会的关注,舆论的报道看作对价格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把召开价格听证会作为树立价格管理部门形象,扩大社会影响的好机会。要主动与媒体配合,接受舆论监督,特别是与主流媒体的联系。只要把握好几点,严格新闻纪律(如未经批准,不得接受采访),加强组织(主动加强宣传,为媒体提供材料),提醒不要提早泄露消息。要注意记者突然提出问题,要尽量想到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时刻坚持以我为主,尽量满足媒体的要求。不便回答的问题,不要勉强回答。
4、处理好与中介机构的关系。
在听证会上,主持人要把握好中介机构的发言、阐述的时间,不能喧宾夺主,要求他们少用专业术语,做到通俗易懂。费用测算适当合理,防止狮子大开口。这些关系都需要处理好。
5、处理好代表的选举问题。
一是要有公正性;二是要合理安排比例,合理设计代表的来源;三是要保护弱势群体;四是要建立专家、学者信息库。
6、主持人如何做好会议的小结。
这是主持人最后要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主持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
会议小结时主持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会议小结时应当客观公正地反映听证会的基本情况,尽量全面一些,原则一些,概括一些,不要讲的太具体,但该讲的要讲到,点到为止。二是要有一个草稿,在原稿上根据代表发言进行修改,避免忙中出错。三是要围绕可行性和必要性作基本的阐述,主要是在调整价格的定性上进行阐述,不能有定量上的阐述。四是在文字表述上要尽量准确客观。
第五篇:浅谈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浅谈我国价格听证会制度的改革和发展
[摘要] 对我国而言,听证制度是一个舶来品,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民主、公正的程序制度。引进这样一种程序,无疑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宪法权利,有利于完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促进中国行政法治的发展。但也应当看到听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拟对听证制度进行透视,阐明听证的内涵和种类、价值和功能、渊源、在西方及我国的确立和发展等基本问题,探讨我国听证制度的模式、内容、目前价格听证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旨在促进我国听证制度成熟地在行政程序和行政法治中良性发展。
[关键词]价格听证制度现状意义完善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现状及意义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现状
听证制度是指行政主体在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决定之前,由行政主体告知决定理由和听证权利,行政相对人随之向行政主体表达意见、提供证据,以及行政主体听取其意见、接纳其证据的程序所构成的一种法律制度。在英国行政法中,具体表现为行政机关必须听取对方意见的原则,其包含三个内容:
1、公民有在合理时间以前得到通知的权利;
2、了解行政机关的论点和根据的权利;
3、为自己辩护的权利。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雏形始于1993年深圳率先实行的价格审价制度。截止到1998年,陕西、黑龙江、安徽、江苏、北京、天津等13个省市相继建立了价格听证制度。1998年5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首次将价格听证制度法制化。目前,全国所有省会城市都举行过价格听证会。在近两年举行的较有影响的价格听证会就有60多次。但是,纵观这些听证会,包括第一次国家级听证会,公开、公正原则并没有全都得到很好的体现。不少地方组织的听证会暗箱操作的嫌疑很大,有些部门举行的听证会没有实质性内容,听证会办事机构工作粗糙,听证材料不规范;还有的竟然采取“先斩后奏”式的封闭性价格听证,事先不向公众通报。在他们手里,听证会成了一个摆设。
2001年8月1日实施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规定了公开、公正、客观原则。除涉及国家秘密外,听证会一律公开举行,听证过程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将公开、公正贯穿于整个听证程序之中。即:(1)听证程序原则上应公开举行。举行听证会之前先期公告,告知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地点、主要内容、旁听席位,允许群众旁听,允许记者采访和新闻报道。(2)举行听证之前,价格主管部门应在合理期限内通知当事人。(3)听证会代表的选择有广泛性和代表性,代表享有陈述、申辩、质证等权利。(4)价格决策部门应当充分考虑听证会提出的意见。
(二)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意义
价格听证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理价格的新形式。听证制度建立起价格决策部门、申请方与利益相关人共同参与、相互制约的新关系,通过公开听证的程序,可以避免因调查不充分、论证范围过窄导致的定价不合理、群众意见大的矛盾,同时可以加强全社会对政府价格决策行为的监督,促使企业改善经营管理,降低成本。
听证也是我国政府依法行政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价格主管部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加入WTO的需要,进一步改进价格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它对于实现政府价格决策的制度化,法制化,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价格听证的实施是价格
主管部门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价格听证要求社会各界最广泛的代表参加到调定价过程中来,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群众“知情权”和“参与决策权”的尊重,对在价格管理工作中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保障公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权利有重要作用。价格听证会确立了一个由政府、调定价申请人以及消费者三方共同参与论证、相互制约价格的形成机制,听证制度是现代行政程序法的重要制度。以往的价格决策,虽然也召开座谈会、专家评审会等,但是由政府和企业、行业谈判来决定,消费者没有充分参与意见。从而将政府制定的价格听证行政行为纳入法定的轨道和规范的程序,为决策结果更加民主、科学和公正创造条件。听证会的代表意见将成为政府价格决策的重要依据。如果听证会代表多数不同意调定价方案,或者对调定价方案分歧较大时,价格决策部门应协调申请人调整方案,也可以再次组织听证,或者完全否定申请人的方案。
二、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不足
自1998年《价格法》实施以来,我国各级价格机构围绕如何建立听证制度,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价格听证逐步为社会所接受。从关起门来定价、一纸通知执行到举行听证会,让公众知情参政,应该说中国在引进民主议政机制、推进民主法制建设跨出了重要一步,这是经济民主和政治文明的重大发展。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听证制度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实践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真正了解听证会的人并不多,参与意识也不强,有的听证会代表对听指挥的内容知道甚少,有的听证会代表来不及听取社会公众或本利益集团的意见,有的甚至连自己的观点与意见都未形成。
第一,听证透明度不高。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价格听证的公开,既要求听证内容的公开,又要求听证程序的公开,包括听证会之前的代表选拔与名单的公开、听证会代表发言与论辩的公开、听证结果的公布与质询等。但是,相当多的价格听证会存在着“秘密保护”、“信息隔离”的现象,存在着“暗箱操作”、“民主作秀”的嫌疑。以2000年9月电信资费调整听证会为例,有关部门煞费苦心:既要亲自遴选听证代表,又要制定严格的会议纪律;既要部署人马监控会场内外,又要告诫荣幸入选的寥寥几位记者沉默是金不要多嘴多舌;既要在调价方案中切到一块最大的蛋糕,又要使消费者感激涕零。在尘封4个月之后,有关部门才肯让中央电视台揭开听证内容神秘面纱的一角,由记者录下的26盘现场录像带却仅被允许引用了短短的十几分钟。再如2002年1月的全国铁路价格听证会,参加听证的消费者代表被“秘密保护”,使得参加听证的代表不能在会前与广大其他消费者进行交流,从而不能真正代表消费者的意志。可有关方面却美其名曰:“为使代表免受打扰,以集中精力做好准备,也可防止其公正立场受到影响。”这样的解释是不能信服的。因为这12名代表在听证会上的发言不是个人发言,而是代表消费者群体的发言,因而有必要广泛听取其他消费者的意见,以使自己的发言更全面、更有代表性、更符合实际。在这次听证会上,铁路经营者提供的资料在会前也是保密的,只是在开会前才发给代表。提前把有关资料全部公开,有利于代表和各方人士了解,也便于他们提意见。此外,听证会的公开性还包括允许公民旁听,及时地把听证会的情况向社会公布;听证会的公开性也需要大众传播媒介的通力协作,注意各媒体所反映的民意,进行科学的民意调查。听证会是一种公开征求意见的形式,不应该保密。听证会的作用也正在于其公开性。倘若听证透明度太低、公开性不高,听证内容信息不充分,那么听证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将受到质疑,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率就会大打折扣。
第二,听证公正性不足。听证是防止部门化倾向、保证社会公正的有效手段之一。听证会的公正性,不仅是听证会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也是听证会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所要达到的共
同目标。所谓听证的公正性,不仅要保证结果的公正性,更重要的是保证程序的公正性。从法律上讲,程序的公正性是保证结果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以前,我们强调结果的公正性而不注重程序的公正性,这是不符合法治精神的。因此,保证听证程序的公正性是听证的必然要求。按照《价格法》的规定,举行听证是政府价格决策的程序,不是最终决策,不享有终局裁定权。但是,听证会大多数代表的意见和消费者的意见,应该在政府的决策中得到尊重和比较充分的体现。大多数代表的意见应该作为政府价格决策部门作出最终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因为现代民主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公众能够参与并影响公共决策。听证的公正性也要求克服非正常的、不合法的“场外交易”。依据西方的管制俘虏理论,由于外部性的存在,广大消费者没有动机去“收买”管理者。而被管制者却常常去“收买”管制者,因为其“收买”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没有外部性。在当前情况下,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在关涉听证的行业多半仍然摆脱不了行政的羁绊,残留相当多的“政企不分”的阴影,于是在举行价格听证会场合当中脱不了“合谋”的干系,同时也预留了相当多的“寻租”空间,致使价格听证会成为形式主义的“走过场”。以2002年6月24日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为例,在4个小时的听证会上,共有21位代表发了言,仅有路桥公司在内的3位代表赞成年票制的两个方案,次日即6月25日晚8时,“多数服从少数”重庆路桥收费标准获得通过。其实,被市民寄予厚望的年票价格听证会前7天就已敲定。就重庆路桥公司来说,其下辖重庆“老三桥”均属政府税收拨款,既然是用纳税人的钱修的桥,为什么反过来还要纳税人“留下买路钱”呢?更加不合理的是,并非桥梁投资人的路桥公司上市了!市民利益无可奈何地被股民利益侵占了,这样的上市为政府继续收费找到了最佳理由,也为未来可能的取消收费制造了最大障碍,于是便有了“路桥公司上市的„怪象‟与听证的失语”。
第三,听证平等性缺位。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谈判地位是否平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听证会是否能够保证双方发言的机会均等,这又表现在发言的人数和每个人发言的时间是否相同;其二,双方是否都能够提出举行的价格听证会的请求。从第一方面来讲,在已有的价格听证场合中,每个代表的发言机会是均等的且每个人的发言时间均被限制在五分钟之内,表面上看来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谈判地位是平等的。但由于消费者掌握的信息不充分和时间限定性,难以掌握一些行业生产经营的真实情况,只能从感性认识方面发表意见,致使双方话语权沦为事实上的不平等,谈判地位呈现非对称状况,甚至出现消费者“虚位”现象。比如铁路票价上浮具有很强的技术性,要经过精密的分析,如成本、客流量、客流分布计算等。垄断行业涉及的技术经济和成本核算问题非常复杂,纵算给普通消费者更多的认知时间也无济于事,即使是这方面的专家也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信息。从第二方面来讲,消费者和经营者的谈判地位更加不平等。按照《听证办法》,三类机构可以要求举办听证会,一类是欲调价的经营者,一类是欲调价的政府主管部门,还有一类就是消费者。但实际上,即使是在听证制度已经实行五十多年的美国,也很少有消费者要求举办听证会的情况发生,这一点可以用“集体行动的逻辑”来说明。一般认为,由具有相同利益的个人所形成的集体是要为他们的共同利益而行动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很多情况下,即使收益远远大于成本,群众仍不会采取任何集体行动,因为付出成本的那部分人不能排斥集体中其它人享受行动带来的收益,此所谓“搭便车”问题,这样采取行动的那部分人所承担的成本和享受的收益就会出现不对称。于是“有理性的,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因此,单个的消费者没有足够的激励去提出举行价格听证会的请求。实际上,经营者在提出申请前就已经做了详细的准备工作,消费者只有在听证会组织者发出公告之后才知道听证会要举行,他们能用来做准备的时间比经营者少得多。
三、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
1、完善听证主持人选任制度
在任职资格、独立性、职权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借鉴国外经验,我国可设立行政法官制度,从有律师资格和行政经验的人员中选任行政法官,其在任命、工资、任职方面独立于政府价格部门,有其明确的职权和职责,以保证其中立性、独立性和公正性。
2、确保听证代表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代表构成会形成不同的听证结果。听证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直接关系到听证结果的真实性、正当性。在代表的产生上,应打破价格主管部门的支配地位,贯彻自愿、公正、公开原则。“自愿”就是所有的利害关系人均可以报名,然后按既定的数量和标准随即抽取;“公开”就是将代表选取标准、数量、构成、产生办法等都向社会公布;“公正”就是保证所有利害关系人都有权参与听证,平等表达自己意见。
听证会代表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广泛性,一般应有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以及相应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二是听证会的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推荐产生。如美国肯尼迪听证会的参加人主要来自政府机关与学术界包括交通部部长与部长助理、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总统工资与价格稳定委员会办公厅主任、司法部反垄断局局长、联邦贸易委员会主席以及一些从事管制改革研究的著名学者。正是这些智囊人物的参加,不但能保证听证会的专业性与权威性,还能通过听证的压力,促进决策的公正化、民主化。三是提高听证会代表的素质。听证会要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是听证会代表的素质。听证会代表应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适时公布听证会的有关内容
听证会的目的就在于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因此,必须适时公布有关听证会的内容,以便让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有充足的时间充分酝酿,提出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反对不反对、高兴不高兴的不同意见。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听证会的主持方听到更多的社会各界的意见,为在订正会上作出修正与维持做好准备。如香港等地的公共事业价格调整听证会的资料,往往在半年甚至更早的时间就通告社会。我国可以借鉴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的成熟经验,结合实际,在公布听证会内容方面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确定听证会内容的公布媒体。中央、省、市、县应确定一至二个报到电台、电视台、网站作为详尽公布听证会内容的主流媒体,同时,确定其他报刊等媒体为辅助媒体;二是确定听证会内容的公布时间。听证会内容最好能在听证会召开的90天前公布。这样就能有更多的人知道听证会的内容资料,关心听证工作。有的学者提出在举行听证会前的6个月公布,本文认为就目前的经济、社会、法制环境分析,是不经济的;三是公布听证会的内容。如《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规定,实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的项目是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中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合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根据定价权限确定并公布听证目录。列入听证目录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制定应当实行听证。制定听证目录以外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其他商品和服务价格,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必要的,也可以实行听证。
4、听证会的代表应能充分发表意见
听证会的代表在听证会上要有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是要有一定数量的听证会代表发言。一般为9—15名代表发言较为理想,其中经营者或决策方的代表占三分之
一、消费者和有关专家代表占三分之
一、其他代表占三分之一。每名代表的发言不超过30分钟,其中阐明观点不超过5分钟,答辩不超过25分钟;二是听证会的代表要有高质量的发言。
高质量的发言是建立在对资料和信息掌握的基础之上,因此,在有条件的地方应当将社会公众的来电、来函、来邮件等意见进行系统整理,送达给听证会的代表,做到资源共享;三是认真作出听证会代表发言的记录。
5、明确听证会代表的职责权限
一是听证会代表应当亲自参加听证。听证会代表要客观公正地反映群众的意见;二是听证会代表应当遵守听证纪律,维护听证秩序,保守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三是听证会代表应当诚实守信;四是听证会代表有权提出质询;五是听证会代表有权对有关方案的可行性、必要性提出意见;六是听证会代表有权查阅听证会笔录和听证纪要。
6、建立听证会结果的信息反馈制度
一是要将听证会获取的意见、资料向有关部门说明;二是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向听证会参与人进行反馈;三是要公开解释最终形成决定的依据和相关资料。明确规定价格听证结果的效力。价格听证的结果应对价格决策部门的决策产生约束力,如果价格决策部门作出不同决定,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加以说明,包括其定价的决策过程和考虑因素,采纳与不采纳听证会上各种意见的理由。
7、规范听证会的程序
一是要求听证的,应当在90天前公布听证内容;二是要在听证的30日前,通知听证代表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三是除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会公开举行;四是听证会由主办部门指定与本案无利害关系的担任主持;五是听证代表应当亲自参加,不得委托他人参加;六是听证代表按规定的程序和方式发表意见并进行答辩;七是听证会应当制成笔录、笔录交听证会代表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捺手印;八是通过规定的程序反馈。
[参考文献]
姜明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269页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0 第1版
丁煌.听证制度: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保证政治学研究1999
刘金霞.价格听证:要的就是经济民主中国经济时报2002-01-11
韩振军、张建平.参加听证的消费者代表被“秘密保护”受质疑新华社2002-01-08梁小民.政府指导价的民主决策:铁路价格听证会启示录2002
刘军、李怀.铁路客运应当如何定价价格理论与实践2002
参见于小水.重庆路桥年票制:听证会成“走过场”2002-07-18
黄少安、宫明波.价格听证的效率分析2002
杨惠基:《听证程序理论与实务》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