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各国(地区)同性恋立法与司法概况
【摘要】同性恋由来已久,但不同的文化对同性恋的认识、态度却不同。2o世纪以来,很多国家发现,它是一个不可回避、不可压制的一个问题。需要正确对待它。许多国家因此开始对同性恋有了立法。在实践中,有很多关于同性恋的司法判决。从
各国的法律规定和判决。足见对同性恋的保护越来越多,赋予的权益也在增加。
【关键词】同性恋;
权利;立法;司法
【中图分类号】d998.
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5)04—0317—06
profile on legislation and jurisdiction on homosexuals in the world. liu guo-sheng.guangdong police officers college.
guangzhou 510230
【abstract】homosexual is all old issue.diferent culture has diferent knowledge and attitude to it.since the 20th century,many countries found that it was all inevitable and uncompressed problem and should be treated correctly. therefore,many coun·
tries legalized it an d there were a lot of courts decisions in practice.from these,we can see that the protections for homosexuals
are growing,an d the rights empowered are increasing.
【key words】homosexual;right;legislation;jurisdiction
同性恋问题,一直和医学、伦理、文化、宗教、法
律、政治缠来绕去,难以剥离。在古代,不同的文化对
同性恋的认识、态度不同,据以订立的法律也就不同。
在被称为黑暗时代的中世纪,对同性恋者也是黑暗时
代,法律压制同性恋者。19世纪以前,英国法律禁止肛
交,即使男女之间肛交也属非法;1885年男性之间的性行为被刑事化。19世纪初法国《拿破仑法典》对同性
恋比较宽容,成年人自愿参与的同性性活动不触犯法
律,只有采取强迫手段,或侵犯未成年人及在公共场
合有碍风化时才违反法律。①20世纪以来,各国对同
性恋在法律上做了更多规定,其中不乏有很大的进
步。本文参照最新研究及对203个国家和地区的统
【作者简介】刘1~(1975一),汉族,江西宜春人,法学硕士,讲师,从事比较法和经济法教学与研究。tel:***;e—mail:liurormy@hotmail·com
}本文部分资料源于billmyers的homosexualrightsaroundtheworld一文,已获其本人同意,在此表示感谢)
① http://www.aizhi.org/book/book1/9_7.htm(2005/6/26)
· 3l8 ·
计,总结和讨论与同性恋相关的法律问题。
一、同性性行为立法
(一)涉及同性性行为(或鸡奸或反常性行为)立
法的国家或地区
阿富汗、巴林、孟加拉、贝宁、黑塞哥维那、不来
梅、缅甸、喀麦隆、佛得角、库克群岛、吉布地、斐济、格
鲁吉亚、格林纳达、几内亚、圭亚那、牙买加、前吉尔伯
特群岛、科威特、老挝、黎巴嫩、利比里亚、马里、马绍
尔群岛、毛里塔尼亚、毛里求斯、蒙古、瑙鲁、尼加拉
瓜、尼日利亚联邦、纽埃、阿曼、巴布亚新几内亚、波多
黎各、卡塔尔、圣露西亚、萨摩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
尔、塞舌尔、塞拉利昂、所罗门群岛、索马里、南非、苏
里兰卡、斯威士兰、叙利亚、塔吉克斯坦、坦桑尼亚、托
克劳、汤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突尼斯、图瓦卢、阿联
酋、乌兹别克斯坦、赞比亚,美国22个州有涉及同性
性行为的立法。
(二)各国及各地区允许性行为年龄
f1)奥地利、巴西、哥伦比亚、克罗地亚、爱沙尼亚、德国、匈牙利、冰岛、意大利、拉脱维亚、列支敦士登、黑山、俄罗斯、圣马力诺、斯洛文尼亚、伏伊伏丁那,无
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年龄都是l4岁。
f2)哥斯达黎
加、捷克、丹麦、法国圭亚那、法国波
利尼西亚、希腊、瓜达卢佩、留尼旺达、斯洛伐克、瑞
典、泰国,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
龄都是l5岁
f3)阿鲁巴、阿根廷、安道尔、阿鲁巴、比利时、波斯
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柬埔寨、荷属西印度群岛、芬兰、法国、以色列、约旦、卢森堡、新西兰、瑞士、中国
台湾、乌克兰、英国,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都是l6岁。
(4)无论异性还是同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塞浦路斯、玻利维亚l7岁;韩国l3岁,西班牙l2岁。
f5)多米尼加、埃及、格陵兰岛、危地马拉、海地、伊
拉克、卢旺达、梵蒂冈新赫布里底,无论异性还是同
性,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都是l8岁。
f6)其他国家允许发生性行为的年龄: 安地卡及
巴布达、福克兰群岛、立陶宛男同性恋18岁,女同性
恋和异性间l6岁;阿尔巴尼亚、科索沃、塞尔维亚男
同性恋l8岁,女同性恋和异性间l4岁;巴哈马、苏里
南、土耳其同性恋者是l8岁,异性间是l6岁;白俄罗
斯男性是l8岁,女性在l4岁至18岁间,取决于性成熟,法律没规定同性恋间可以发生性行为;保加利亚
同性恋l8岁,异性间l4岁;布吉纳法索同性恋2l岁.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异性间l3岁;智利同性恋间l8岁,异性间更低;法罗
群岛同性恋间l8岁,异性间l5岁t中国香港男同性恋
间2l岁,异性间l6岁;印度尼西亚异性间l7岁,法
律没规定同性恋:爱尔兰男同性恋间l7岁.女同性恋
间l5岁,异性间l5岁t马丁尼克、新喀里多尼亚、波
兰的同性恋间是l5岁;摩尔多瓦同性恋口交l6岁,l8
岁一切性交方式都允许;荷属安地列斯群岛、挪威、巴
布亚新几内亚同性恋间l6岁;巴拉圭,菲律宾.同性
恋间是l2岁;葡萄牙同性恋间l6岁,异性间l4岁;南
非同性恋间l9岁,异性间l6岁;美国各州规定异性间
在l6~l8岁.但南卡罗南州l4岁。
(三)禁止歧视,保护同性恋者及其权利
在中国,同性恋的地位和人们对它的态度一直是
含混不清的。其他许多国家,同性恋即使非法,警方并
不主动去拘捕同性恋者,因为同性恋是个人间的隐
私,不涉及暴力和财产,对公众亦无显著的危害。有些
国家还立法保护同性恋,如爱尔兰、以色列、卢森堡、墨西哥、荷兰、新西兰、挪威、葡萄牙、罗马尼亚、斯洛
文尼亚、南非、西班牙、保加利亚、丹麦、芬兰、法国、冰
岛,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和罗萨里奥镇,巴西8o
多个城镇,德国的柏林、勃兰登堡、萨克森安哈特和图
林几亚都有同性恋权利保护法,禁止某些反同性恋的歧视。
另外.洪都拉斯新国民议会1982年新宪法第6o
条保证法律面前平等,禁止因性别、种族、阶级或任
何形式的伤害人格尊严的歧视。瑞士宪法禁止因为
性取向的歧视,包括男女同性恋。加拿大权利与自由
宪章和人权法要求政府对因性取向受到歧视提供保
护,安大略省,魁北克等13个省制定有反性别歧视
法。澳大利亚将性别歧视置于法律保护中,人权和平
等就业委员会法授权人权和平等就业委员会调查关
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就业和职业歧视的投诉,包括性
别偏见,通常和解解决投诉。美国农业部、商务部、财
政部等11个政府部门制定有反性别歧视政策.有
31州、64县、246城镇制定有反性别歧视政策。卢森
堡对厌恶、歧视和人身攻击同性恋者,处1月至2年
监禁和或lo至1百万法郎罚款,如果是公务员犯
罪,处更高3个月至3年,最高罚款150万法郎。由此
可见,同性恋现象不可能总游离社会和法律视野之
外,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对同性恋给予了或将给
予更多法律保护。
(四)关于军队同性恋
军队是特殊部门,基本全部是同种性别的军人.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而男性居多,但他们对性的要求也与常人一样。所以
巴哈马、比利时、芬兰、法国、德国、以色列、意大利、卢
森堡、荷兰、挪威、葡萄牙、俄罗斯、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瑞士、中国台湾、加拿大、英国允许军队
存在同性恋。另外2004年l1月,秘鲁宪法法院授权军
队中男同性恋自由性行为,以前却要监禁。澳大利亚军
队中允许存在同性恋.不但被接受.且不能仅因此被
开除,而且可获得给其他成员的福利。哥伦比亚宪法
法院命令军队和警察不要禁止同性恋。
虽然有些国家允许军队中存在同性恋.但奥地利
允许同性恋者服兵役,然而公开的男同性恋者不能服
兵役。日本军队却禁止公开的同性恋。塞浦路斯、希
腊、菲律宾、泰国、土耳其、委内瑞拉则完全禁止同性
恋。白俄罗斯军队却要严惩同性恋。而巴西同性恋军
人可以判处6个月至1年监禁。
二、同性恋刑事化
同性性行为分为两种:一是与成人发生性行为:
二是与未成年者发生性行为。中国内地虽然没有明文
法律规定同性恋属于犯罪.但同性恋现在仍然被列为
禁忌话题。我国现行1997年刑法,删除以前常用于惩
处同性性行为的“流氓罪”和“鸡奸罪”.成年同性间双
方自愿的性行为已不属于法律干预的范畴。所以.同
性性行为除对象为同性外.其他方面完全可以等同于
异性性行为。但非自愿的同性性行为或与未成年同性
发生性行为.同样应构成强奸罪等犯罪。介绍同性性
交易以牟利,也同样应构成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
绍卖淫的犯罪行为。在203个国家或地区中.有的国
家认为合法,有的却将同性性行为列为非法或处以刑
罚。
(一)最高处死刑
在禁止同性恋的国家中,有阿富汗、也门、毛里塔
尼亚、越南、苏丹等8个国家最高处罚为死刑。但处刑
方式却有所不同:阿富汗将同性恋者从高屋顶或山扔
下去或者埋葬在墙边:沙特阿拉伯同性性行为需要通
过4次口供证实.或由4个可靠的穆斯林人证实.如果
少于4个证人或其中1人不可靠。则他们都要鞭笞8o
(奴隶40);伊朗同性恋被告有4种死亡选择(吊死、石
头打死、用剑劈死、或从最高的山上扔下去死);巴基
斯坦按照伊斯兰法律,则沉石死。
(二)最高处终生监禁
在对同性恋间性行为刑事处罚时.很多国家最高
可处以终生监禁。如,孟加拉、不丹王国、圭亚那、印
度、马尔代夫、特立尼达、尼泊尔、乌干达、多巴哥等
· 319 ·
国,而新加坡只有男同性恋可以判处终生监禁.秘密的女同性恋则合法。英国成年人与13岁以下的人发生
性行为构成强奸,即使获得对方的同意.所有同性还是
异性的强奸罪都判处终生监禁。
(三)最高处10年以上监禁
根据犯罪的严重程度,特别是年龄.下列国家对
与同性恋相关的性行为最高处1o年以上监禁:巴哈
马、不来梅、埃塞俄比亚、伊拉克、牙买加、科威特、马
来西亚、斯洛文尼亚、坦桑尼亚、托克劳等国:苏里兰
卡、杜拜国、纽埃、汤加、津巴布韦、马绍尔群岛、巴林
最高处1o年监禁;阿联酋、尼日利亚联邦、赞比亚、所
罗门群岛、前吉尔伯特群岛、肯尼亚、图瓦卢、斐济严
厉禁止同性恋行为,最高处罚14年监禁。但伊拉克只
在另一方小于14岁而自己是成年人时,惩罚最高才为
1o监禁.而牙买加可并劳改:马来西亚在处最高2o年
监禁同时.禁止同性恋出现在电台和电视台:坦桑尼
亚最高可处14年监禁,在桑吉巴岛,男同性恋非法.
可处最高25年监禁,女同性恋也非法,可处最高7年
监禁.男同性恋的同居等同于谋杀罪:托克劳最高可处
1o年监禁.如果与另外名男性再发生性关系,可加处
5年监禁。
(四)最高处10年以下监禁
阿尔及利亚、阿鲁巴、奥地利、黑塞哥维那、博
茨瓦纳、巴西、保加利亚、布吉纳法索、喀麦隆、库克
群岛、古巴、多米尼加、埃及、加纳、俄罗斯、希腊、几
内亚、匈牙利、约旦、科索沃、黎巴嫩、利比亚、立陶
宛、扎伊尔、毛里求斯、卡塔尔、墨西哥、摩洛哥、莫
桑比克、荷属安的列斯群岛、尼加拉瓜、阿曼、巴布
亚新几内亚、波兰、葡萄牙、卢旺达、萨摩亚、塞内加
尔、塞尔维亚、索马里、南非、苏里南、叙利亚、多哥、突尼斯、乌兹别克斯坦、伏伊伏丁那、英国等国家对
同性恋性行为处以1o年以下3个月以上的不等刑
期的监禁。
有些国家除了判处监禁外.还要并处一定数量罚
款或单处一定数量罚款。例如.喀麦隆判处6个月至
5年监禁和最高2o万法郎罚款。阿尔及利亚可处最高
3年监禁和1千至1万第纳尔罚款。古巴处3个月至
1年监禁。或处100至300古巴比索罚款。摩洛哥同性恋
行为处6个月至3年的监禁.另外加处120至1200迪
拉姆的罚款。塞内加尔处1~5年监禁,并罚款1o万至
150万法郎。多哥可处罚款或最高3年监禁。英国同性
恋犯罪处理是罚款或有条件缓刑或最高1年监禁。斯
威士兰可处监禁或罚款。
· 320 ·
但很多国家只处罚成年人与小于一定年龄的人
发生同性性行为。例如,阿鲁巴与小于l6岁的人发生
同性接触才最高处4年监禁,与小于l6岁的人发生
异性接触只有在某些情况下才构成犯罪。菲律宾规定
与小于l8岁的人发生性关系是犯罪。约旦与小于l6
岁的人发生性关系,处3~5年强制劳动,与小于l3岁
男性或女性发生性行为处不少于5年监禁。布吉纳法
索与2l岁以下的人发生同性性行为可判处最高3年
监禁。几内亚任何与小于2l岁的人实施该行为,最高
处双倍处罚。匈牙利认为任何同性恋与年龄14-18岁
青年发生性行为才构成犯罪。
其他有些国家只对发生在一定场合的同性恋性
行为才予以刑事处罚。例如,保加利亚只有公共场合同性恋行为才处罚。古巴刑法典303a条惩罚“公开的”同性性行为。多米尼加刑法第330条惩罚“在街道
上对公共道德和良好行为的破坏”。波兰规定限制一
个人的自由或利用他人的痛苦与其发生性行为,构成犯罪。
对同性恋、同性性行为予以刑事处罚的法律依
据。各国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国家是依据本国的刑法
条款,例如,古巴刑法典303a条惩罚“公开的”同性
性行为;匈牙利2002年9月4日宪法法院增加刑法,认为任何同性恋与年龄l4~l8岁青年发生性行为构
成犯罪:蒙古刑法第113条禁止不道德性行为,可适
用同性恋:马拉维刑法第153条,禁止反常性行为犯
罪。第156条关于公共体面,可用来惩罚同性恋行为;
加纳男性同性恋行为适用刑法的性攻击和强奸条款。
而有些国家却以违反宗教、道德等规定而处罚,例如,多米尼加公共道德法特别反对男同性恋;埃及法律没
有明确提到同性恋,但法律提到违反公共道德等行为
要处监禁。违反宗教要处最高5年监禁,不道德行为
可处最高3年监禁;在安哥拉则是违背公共道德犯
罪。
其他规定有:改造罪犯的方式不同,例如,莫桑比
克在“继续教育学院”从事劳动改变变态行为;关于卖
淫合法性,例如。波兰同性恋卖淫合法、列支敦士登男
同性恋卖淫合法;女同性恋关系不是犯罪,例如,巴布
亚新几内亚、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女性间和
非同性性交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为犯罪:英国同性恋犯
罪有条件缓刑;佛得角初犯缴纳保释金,累犯要被监
禁。
三、同性恋者婚姻权
国内外对同性恋婚姻争议非常激烈,有人认为只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有异性间才能结婚,那是“异性恋霸权”。同性恋是弱
势群体,要争取应得的权利,对同性婚姻的承认,其目的就是确立和保护同性公民因婚姻而产生的权利和
义务。反对者认为婚姻法律制度就是一男一女的制度
(实际上否定法律制度的发展),往往担心法律承认同
性婚姻,会给既有异性婚姻制度造成损害、违背人理
常伦,法律承认同性婚姻会拖延对同性恋成因及其矫
正的研究。
(一)立法规定可结婚
f1)1988年12月丹麦国会通过“同性恋婚姻法”,丹麦成为世界第一个同性婚被法律认可的国家。(2)
1991年底,美国已有8个州和一些大城市立法承认同
性婚和同性恋家庭的权利。(3)比利时给予同性夫妇与
其他夫妇相同婚姻权,来自其他国家的同性恋夫妇可
在比利时结婚。(4)荷兰允许同性恋伴侣结婚,授权与
已婚异性夫妇相同权利,同性恋伴侣能在市政厅结婚,收养荷兰儿童。像异性夫妇一样可以通过法院离婚,禁止反同性恋的歧视。(5)瑞士苏黎世,同性恋伴侣有结
婚权利。(61加拿大有些省可在法院裁决后合法结婚,有些省要议会通过立法才行。(71美国只有马萨诸塞州
允许同性恋者结婚合法。
(二.)给予类似婚姻关系的规定
芬兰允许l8岁以上的芬兰人以相当于传统婚礼
一样的仪式登记同性组合。法国伴侣法授权登记的夫
妇,男女同性恋很多婚姻权。格陵兰岛允许同性恋登记
伙伴关系,给他们与异性已婚夫妇相同权利和责任。
匈牙利允许同性恋进入普通法关系。挪威将给登记的同性恋伴侣与已婚夫妇相同法律权利。南非2004年
11月30日。最高上诉法院裁决有利于同性恋婚姻
权利,普通法婚姻的概念应该包括同性恋伙伴。瑞典允
许同性恋登记伙伴关系。享有所有婚姻权利和义务,教
堂礼仪除外。英国2004年民事伙伴法允许同性恋伴
侣可以登记伙伴关系。2004年3月,在巴西南部法官
允许同性恋团体合法登记,基本上就像民事婚姻,没
有给同性恋伴侣与传统婚姻夫妇相同权利,但给了广
大同性恋群体越来越多自由。德国为租赁、继承(排除
继承税收
1、健康保险。给予他们与已婚夫妇相同夫妇
身份,要解除伙伴关系,需正式法律程序。
(三)禁止同性结婚
波兰宪法仅将婚姻限于男女间。拉脱维亚民法
35.2条规定禁止同性婚姻。韩国同性伙伴不能批准为
已婚夫妇。越南全国会议禁止男同性恋结婚。澳大利
亚1962年联邦婚姻法将婚姻协议限于男女之间。即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l2卷(第4期)
使联邦政府通过外部事务授权也不允许同性婚姻。阿
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法律没有给同性婚姻法律身
份。
四、同性恋者人工受精、收养儿童、监护、探望权
许多同性恋者也有养育儿女的愿望,况且现代科
学已经可以使同性恋者通过体外授精等方法生儿育
女,但即使在同性婚姻完全合法化的丹麦,对于同性
伴侣的生育权和领养权仍有限制。
(一)人工受精
奥地利1992年生殖医疗法明确排除女同性恋和
所有单身女性享有人工受精的权利。丹麦、德国、拉脱
维亚、立陶宛、瑞士禁止人工受精,波兰已婚夫妇才能
人工受精。2003年3月28日,南非宪法法院裁决同性
恋通过人工受精所生的儿童是合法,并且具有与婚生
子女相同的法律地位。
(二)收养儿童
(1)准许收养:丹麦登记的同性恋收养同伴的儿
童;德国2004年新法律,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他人亲
生儿童;爱尔兰可以收养儿童,如果他们合法结婚、离
异或司法判决离婚。意大利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
童。西班牙那若望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童,法律认
为夫妇享有自由公开的组合。可以与已婚夫妇同样收
养儿童的权利和义务。荷兰、瑞典允许同性恋收养儿
童。西班牙2004年2月,法院裁决双胞胎母亲的同性
恋伙伴可以收养她的孩子。在巴斯克和那若望自治区,裁决允许男同性恋自2000年就可以收养儿童。巴西
给同性恋伴侣在收养和此类事情上更多的可能性。以
色列高等法院承认女同性恋收养她同伴的四岁儿子的权利,命令民政部登记该收养。2005年1月10日,以
色列最高法院裁决女同性恋夫妇能合法地收养同伴的儿童。南非2002年9月10日,宪法法院裁决同性恋
夫妇有权收养儿童。(2)禁止收养:芬兰阻止男女同性
恋夫妇收养儿童或使用相同姓氏;法国伴侣法没有给
予亲权、收养、或医学辅助生殖领域的平等;格陵兰
岛、匈牙利、阿根廷、瑞士、葡萄牙、挪威、拉脱维亚法
律不允许同性恋伴侣收养儿童;2001年9月28日,芬
兰法律上承认同性恋伴侣关系,但暂时不让男女同性
恋收养儿童:美国禁止的有阿拉斯加州、佛罗里达州、密西西比州、尤它州。
(三)探望权
德国允许登记同性恋伴侣医院探望权。英格兰和
威尔士的监狱规定。允许同性恋伴侣作为亲戚去探望
监狱中的伴侣。监狱间的同性恋伴侣可申请“监狱之
· 321 ·
间的探望”。瑞士日内瓦给住院和探监探望权。哥伦比
亚宪法法院2001年10月12日命令监狱机关提供必
要食宿允许男同性恋探监,不限异性夫妇。
(四)监护权
德国将其亲权延伸至男女同性恋共同父母。冰岛
允许同性恋伴侣登记为伙伴,获得对其孩子的共同监
护权。巴西2002年1月,法官命令艾勒儿子的监护权
给摇滚歌星卡西亚艾勒的女同性恋者,艾勒同性伴侣
得到了8岁儿子6个月监护权。2001年10月19日,芬兰最高法院将两个孩子监护权授予他们已逝母亲的同性恋伙伴,而不是他们的亲生父亲。
五、同性恋歧视立法
欧洲人权宪章里有关禁止歧视同性恋者就业的规定。该规定表示,雇主招雇员时,应该以求职者能力
为标准,不得以求职者性别、种族、年龄、婚姻状况、宗
教信仰、政治观点、残疾状况或者性倾向为由而加以
歧视。除此,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歧视。这些国家也有
同性恋权利法。
(一)规定有同性恋权利法,禁止某些反同性恋歧
视的国家
爱尔兰、以色列、卢森堡、马耳他、墨西哥、荷兰、新西兰、罗马尼亚、南非、西班牙。
-.)反同性恋的歧视包括领域
如爱尔兰包括就业、购物、服务(如教育)、食宿(包
括私人俱乐部的成员1予以规定,那些认为经历了不平
等对待的人可以向平等调查主任投诉;日本南部禁止
歧视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立陶宛禁止基于性取
向在就业、教育、住房、货物与服务提供方面的直接和
间接歧视;墨西哥法律禁止暴力行为、禁止就业、公共
食宿服务领域的歧视;纳米比亚劳动法107条明确禁
止在工作场所因性取向的歧视;荷兰包括就业、住房、医疗、购买货物和服务;新西兰如就业、教育、进入公
共场合、货物和服务的提供、住房和食宿、伙伴关系、就业培训、资格机构、工业和专业协会,也保护感染艾
滋病者免受歧视;西班牙包括住房、就业、公共服务和
职业活动.将反对同性恋的个人和组织的暴力列为犯
罪。处罚从6个月至4年监禁;瑞典在就业上,禁止因
性取向歧视.该法适用于劳动市场的所有领域;在英
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因性别原因在就业和职业培训
领域歧视是非法的,立法还包括直接歧视、间接歧视、代罪羔羊和骚扰。
六、经济权益
经济权益是家庭伴侣法允许同性伴侣享受以下
· 322 ·
权益:共同纳税。共同购买医疗保险,出庭作证,享受
已逝伴侣劳保,享受免税名额,财产共有,成为财产继
承人和保险受益人等。以上权利异性夫妻可通过婚姻
法自动取得。根据各国婚姻法,如遭遇不测,配偶有继
承财产权。下面是某些国家在经济权益上的规定:
(一)养老金等福利
德国2004年通过新法,给他们养老金的优先权,所有政府机构必须给同性恋的伙伴与异性夫妇的平
等福利;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市允许同性伴侣获得
健康保险和给予已婚配偶的养老金权利;2003年2月
14日.巴西最高法院宣布允许同性恋伴侣相互继承养
老金和社会安全福利的权利;匈牙利允许同性恋像异
性恋一样享有逝者的养老金:以色列民事服务将属于
配偶的福利和养老金授予同性恋伙伴;以色列特拉维
夫市承认未婚夫妇,包括男女同性。给他们市政服务的折扣和使用每日照顾、游泳池、运动设施、和其他市政
资助的活动;南非男女同性恋公务员有权获得全额养
老金:瑞士苏黎世.同性恋伴侣有移民领域、税收、继
承、社会安全福利和医院看病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加拿大将普通法夫妇的福利给同性恋伴侣;澳大利亚
工业关系委员会1995年2月3日决定同性恋有限家
庭福利权,联邦警察将配偶权给同性恋伴侣。议会同
性恋成员可将他们的“爱人”带往海外旅行,政府支付
费用:英国2004年民事伙伴法授权同性恋伴侣广泛
财产权、与已婚夫妇相同继承、税收、社会安全和养老
福利、租赁权、生命保险;美国承认同性恋者的某些福
利有18个州、47个县、122个城镇。
(二)继承权等权益
德国联邦劳动法院给予一方死后接管公寓的权
利:比利时已婚同性恋者对已逝同伴的物品和财产有
继承权:巴西最高法院裁决女同性恋者继承死者财产
和版权的权利;捷克有继承权,且可以继续使用住房;
芬兰当继承财产和离婚时。给同性恋与已婚异性夫妇
同样权利;法国伴侣法授权登记的夫妇,在所得税、住
房、移民、健康福利、工作调动、休假、负债责任和社会
① http.'//www.csssm.org/66~.htm(2005/6/23)
法律与医学杂志2005年第12卷(第4期)
福利领域享有与异性夫妇相同的权利;匈牙利允许同
性恋像异性恋一样继承权财产;意大利国会投票承认
他们属家庭定义范围。新定义适用于继承法和遗愿;
新西兰允许生活3年以上的同性恋与异性恋已婚夫
妇相同的财产权利,关系破裂时。财产平分;葡萄牙住
房法没有将同性恋与异性恋区分。一方死后。租赁不自
动产由另一方继承。但有优先权。同居两年以上的同性
恋与异性夫妇在普通法婚姻上有相同权利,如就业、税
收、继承、养老金、住房合约和租赁;南非2002年宪法
法院给同性恋与异性夫妇相同经济权利;以色列拿撒
勒区法院2004年11月14日裁决同性恋伴侣享有与
已婚夫妇相同继承权。
(三)出庭作证规定
出庭作证规定。如德国和瑞士的同性恋不能作对
方不利的证人。
七、移居权
同性恋权益另一个重要内容是移居权.特别是跨
国伴侣的移居权。身在海外留学或者就业的同性恋
者。无法通过结婚途径将国内的男友或者女友到海外
团聚。很多感情就因此中断。
规定外籍同性恋有移居权:比利时、丹麦、芬兰、冰岛、以色列、荷兰、新西兰、德国、澳大利亚、瑞典。加
拿大新法规允许加拿大同性恋者将外籍伴侣长期带
到加拿大。英国允许外籍伴侣获得移居权.2000年12
月的新“性别指南”保证移民法官充分考虑外籍妇女
逃离控告的情况。包括男女同性恋。
司法判决上。哥伦比亚宪法法院2004年1o月授
权同性恋外籍伴侣移居权。2004年l2月。以色列特拉
维夫地区法院裁决政府不能驱除以色列男同性恋的哥伦比亚伙伴。①2003年11月。巴西法官推翻将英籍
男同性恋者驱除出境的命令。裁决基于1988年巴西
宪法禁止任何形式歧视条款。南非宪法法院拒绝政府
法律,该法律否认南非同性恋外籍伙伴的移民权。但特
立尼达和多巴哥移民法第8条规定。同性恋不允许进
入该国。
(收稿:2005--07—19;
第二篇:各国退市制度概况
各国退市制度概况
在国际成熟的证券市场上,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已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建立上市公司下市制度是各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保持证券市场的总体质量,把不合格的上市公司淘汰出局。通过吐故纳新的动态调整过程,为证券市场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促使资源从低效率的劣质公司流向高效率的优质公司,促进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世界主要证券市场如纽约、纳斯达克、东京、香港等,都有关于上市公司除牌的规定。对世界上成熟证券市场关于上市公司退出机制的具体规定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有助于借鉴成熟证券市场的成功经验及有益做法,健全我国上市公司的退市制度。
一、纽约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制度
(一)退市标准:
在美国,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必须终止上市:l)股东少于600个,持有100股以上的股东少于400个;2)社会公众持有股票少于20万股,或其总市值少于100万美元;3)过去的5年经营亏损;4)总资产少于400万美元,而且过去4年每年亏损;5)总资产少于200万美元,并且过去2年每年亏损;6)连续5年不分红利。
纽约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终止上市作了较具体的规定,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公众股东数量达不到交易所规定的标准;2)股票交易量极度萎缩,低于交易所规定的最低标准;3)因资产处置、冻结等因素而失去持续经营能力;4)法院宣布该公司破产清算;5)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欠佳;6)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7)违反法律;8)违反上市协议。
(二)退市程序:
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的退市程序非常细致和具体:1)交易所在发现上市公司低于上市标准之后,在10个工作日内通知公司;2公司接到通知之后,在45日内向交易所作出答复,在答复中提出整改计划,计划中应说明公司最迟在18个月内重新达到上市标准;3交易所在接到公司整改计划后的45日内,通知公司是否接受其整改计划;4公司在接到交易所批准其整改计划后的45日内,发布公司已经低于上市标准的信息;5在公司开始执行整改计划后的18个月内,交易所每3个月对公司的情况进行审核,其间如果发现公司不执行整改计划,交易所将根据情况是否严重,作出是否终止上市的决定;6 18个月的整改宽限期结束以后,如果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通知公司其股票终止上市,并通知公司有申请听证的权利;7如果听证会维持交易所关于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交易所将向SEC提出申请;8 SEC批准后,公司股票正式终止交易。
二、纳斯达克的退市制度
(一)退市标准:
根据纳斯达克的有关规定,上市条件分为初始上市要求和持续上市要求。上市以后,由于上市公司的状况会发生变化,不一定始终保持初始的状态,但应当符合一个最低的要求,即所谓持续上市要求,否则将会被纳斯达克予以摘牌。
以纳斯达克小型资本市场为例,其持续上市标准包括:1)有形净资产不得低于200万美元;2)市值不得低于3500万美元;3)净收益最近一个会计或最近三个会计中的两年不得低于50万美元;4)公众持股量不得低于50万股;5)公众持股市值不得低于100万美元;6)最低报买价不得低于1美元;7)做市商数不得少于2个;8)股东人数不得少于300个。上市公司如果达不到这些持续上市要求,将无法保留其上市资格。就最低报买价来说,纳斯达克市场还规定,上市公司的股票如果每股价格不足一美元,且这种状态持续30个交易日,纳斯达克市场将发出亏损警告,被警告的公司如果在警告发出的90天里,仍然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自救以改变其股价,将被宣布停止股票交易。这就是所谓的“一美元退市规则”。“一美元”是纳斯达克判断上市公司是否亏损的市场标准,而不是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但是,这一市场标准也客观地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真实内在价值。
(二)纳斯达克市场规定的上市公司摘牌程序如下:1)当交易所发现上市公司不符合持续上市要求时,在一周内通知该公司;2)该公司接到通知后,在一周内向交易所上市部作出答复,提出应对措施,并可要求予以临时豁免;3)交易所上市部在一周内通知公司是否予以临时豁免;如果公司是因为报价低于规定标准的原因,一般可以得到9天的临时豁免。如果属于其它情况,且交易所认为不符合临时豁免条件,可以决定对其实行摘牌,并告知公司可以要求对此摘牌决定进行听证,否则在7天后摘牌;4)公司提出听证要求的,交易所听证部门将在上市部决定摘牌后的45天内举行听证。听证结果可以决定给公司60-90天的临时豁免,到期仍不符合上市条件的再予以摘牌。听证会也可能拒绝给公司临时豁免,此后公司还可在15天内提出复议申请,否则在5天后即终止交易。被摘牌的公司也可以在达标后,重新要求挂牌,但恢复上市的标准比摘牌时要更加严格。
三、东京证券交易所的退市制度
(一)标准:与纽交所的规定大体一致,日本东京证交所规定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主要包括:股本总额和股权结构、股权的分散程度、经营状况、股利分配情况、资不抵债情况和是否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市公司出现以下情形之一的就必须退市:1)上市股票股数不满1000万股,资本额不满5亿日元;2)社会公众股东数不足1000人延缓一年;3)营业活动处于停止或半停止状态;4)最近5年没有发放股息;5)连续3年出现资不抵债情况;6)上市公司有“虚伪记载”且影响很大。上市公司只要符合以上情形之一者即被终止上市。
(二)程序:东京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退市程序采用了逐步退出的办法。交易所发现公司低于上市标准时,首先对其进行特别处理(类似于我国的ST制度),并要求其在限期内重新达到上市标准。如果公司在限期内未达到上市标准,则交易所对其交易作出进一步限制(类似于我国的PT制度)。如果公司仍未改善,则将其摘牌。交易所决定终止公司上市后,其股票由交易所内的整理处进行处理。在宣布终止上市决定后的3个月内,该股票还可以在交易所进行交易,3个月后则正式退市。如果被申请适用公司更生法和和解法,或发现公司有违规的嫌疑,则将公司转入交易所的监理处接受审查,但其股票仍可以继续买卖。当公司的违规行为被查实后,便按照既定的程序正式退市。
四、日本纳斯达克的退市制度
标准:日本纳斯达克市场JASDAQ也引进了退市制度,亦即上市之后的股东数量、市价总额或净资产等低于一定的上市基准时,则令其下市。其目的在于剔除那些流动性低的上市股票,以维护投资者的正当利益。日本纳斯达克市场规定,当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形之一时,予以摘牌:1)股份的分布状况。一年内浮动股份达不到750万股以上或一年内股东人数达不到800人以上的上市公司;2)在6个月中有连续5天市价总额未能达到5亿元;3)净资产连续30天内不足50亿元或60天内有5天连续不足15亿元;4)有银行书面证明其交易停止的上市公司;5)破产、重组、再建或整顿;6)因休业、合并等原因造成停业的上市公司;7)进行不合适的合并;8)财务报表中有虚假记载或不正当意见;9)违反上市合同;10)对股份转让的限制;11)完全成为子公司或子公司化。
五、香港联交所的退市制度
(一)标准:与纽约证交所相比,香港联交所规定的上市公司退市标准较为笼统。香港证券法第六章第55条规定,公司出现以下情况时,公司股票将被暂停交易,并进入退市程序:l)公司出现财务困难,严重损害其持续经营能力,或导致其部分或全部业务中止经营;2)公司资不抵债。上市公司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将被联交所终止上市资格:1)公司已被清算或被勒令停业;2)公司资产的接受人或管理人已被任命;3)公司已停止营业;4)公司应交纳的行政费用未如数上交;5)公司已与其债权人达成妥协或计划安排;6)无论是在香港或其它地区,公司有董事已被判定触犯法律,且判决中提及该人有贪污或欺诈行为;7)公司所有董事中有人违反证券法;8)依照证券法必须进行登记,如董事、秘书及其他有关管理人员的登记未获批准,或已被撤销或暂停。
(二)程序: 香港联交所关于上市公司的退市程序包括停牌程序和除牌程序。
1、停牌程序。如果股票发行人出现财政困难,以致严重损害了发行人的持续经营能力,或导致其部分或全部业务停止运作,以及或者发行人在结算日出现资不抵债,即发行人的负债额高于其资产值,发行人自行提出停牌要求或者按交易所指令而停牌。
2、除牌程序包括下列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在停牌后的头6个月内,公司须按照有关规定定期公告其当前的进展情况,交易所将视其进展情况来决定是否进入除牌程序的第二阶段;2)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结束后,如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向公司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其未能符合持续上市的标准,并要求公司在其后的6个月内,提供重整计划。在6个月期限结束后,交易所将决定有关个案是否能进入除牌程序的第三阶段;3)第三阶段:第二阶段结束后,如果公司仍不符合上市标准,交易所将发出公告,列出该公司的名称,并声明公司已经因失去持续经营能力,将面临退市,并向公司发出最后通谍,要求其在一定期限内一般是6个月,再次提交重整计划。公司在此阶段须按月向交易所呈交进度报告。4)第四阶段:第三阶段结束后,如公司没有提供重整计划,则交易所宣布公司的上市地位将被取消。届时,交易所和该公司都应因此发出公告。
六、香港创业板的退市制度
(一)标准: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的退市标准包括停牌、除牌和撤回上市等三种情形。
第一、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停牌的主要标准。
1、停牌的条件。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9.04条规定,根据第9.01条,无论是否应发行人的要求,联交所在任何情况下均可以对发行人的证券予以停牌处理,包括:1)发行人被接管或清盘;2)联交所认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股票数量不足;3)联交所认为发行人进行的业务活动不足以保证其股票可继续上市;4)联交所认为发行人或其业务不再适合上市;5)出现违反《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情况,而联交所认为其严重程度足以导致停牌;6)市场的完整性和声誉已经或可能会因买卖发行人的股票而遭受损失;7)发行人的上市股票的价格和成交量出现没有作出解释的异常变动,同时未能及时联系发行人的授权代表,以确定发行人并不知悉任何有关或可能有关该股票价格或成交量异常变动的事情或事态发展,或者当发行人延迟发出联交所的查询的回应;8)市场上就有关股价敏感资料出现不公平的发布或泄露,使得发行人的上市股票的价格或成交量出现异常的变动。A、如果联交所认为有人不恰当地利用未经公布的股价敏感资料,则不管他是发行人的关联人士或其他人士,联交所将会毫不犹豫地采取停牌行动。联交所会要求发行人详细解释哪些人可能获取未经公布的资料和未能做好保密工作的原因,并在必要时公布调查结果。发人的董事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不仅要确保未经公布的股价敏感资料得到适当的保密,而且要确保有关资料以适当和公平的方式进行披露,以维护市场的整体利益,而不是特定某一群人或某个人的利益。B、如果联交所认为上市发行人或其顾问允许有关发行新证券的股价敏感资料在其正式公布前外泄,则联交所一般不会考虑有关证券的上市申请。
2、酌情允许停牌的情形。联交所保留酌情权利允许发行人的证券在以下适当的情形下视个案处理予以停牌:1)股价敏感资料未能及时进行披露,而联交所接受其理由;2)有人向发行人提出要约,但条款只是原则上同意,需要与至少一位主要股东商讨并获得其同意。若此前没有发出有关公告,则停牌一般是适当的措施。在其他情况下,要约的详细资料应予公布。若仍不可行,则应该公布“郑重声明”发行人现正在进行磋商并可能会达成协议,从而不需要停牌;3)有必要维持一个有秩序的市场;4关于若干程度的必须披露的关联交易,例如涉及发行人的性质、控制权或股权结构的重大转变,需要公布全部详细资料,以便对有关证券进行真实的估值。
第二、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除牌的主要标准。《创业板上市规则》第9.14条规定,根据第9.01条,联交所可以在任何情况下包括但不限于停牌条件所列的情况以及在发行人的证券已持续停牌一段较长的时间后而发行人并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使其证券复牌的情况下,就取消发行人的上市资格。
第三、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撤回上市的主要标准。香港创业板明确规定,若发行人在得到联交所认可而受到适当监管、正常运作以及公开在另一家公开证券交易所或证券市场上作另一项上市,则发行人不得自动撤回其在创业板的上市资格;若发行人并没有作另一项上市,发行人在获得联交所准许前也不得自动撤回其在创业板的上市资格。但在下列例外情形下发行人都可以自动撤回上市。
1、当发行人在创业板以外作另一项上市时,可以自动撤回上市的情形有:1事先经过在该发行人正式召开的股东大会上通过普通决议案并获得股东的批准。2事先获得任何其他类别上市证券的持有人的批准如属适用。3发行人已经就建议撤回上市一事向其股东和任何其他类别上市证券的持有人如属适用发出至少三个月的通知。其中最短的通知期限应从股东批准自动撤回上市之日起计算,有关通知需包括如何将证券转移到另一个证券市场以及如何在该市场交易这种证券的详细情况。只有当联交所确认这另一个证券市场是公开的、并可以允许香港投资者进行交易的市场,才能接纳发行人的另一项上市。相反,如果这是一个香港投资者交易受到限制的市场例如因外汇管制而受到限制,联交所将不会接纳发行人的另一项上市。
2、当发行人没有作另一项上市时,可以自动撤回上市的情形有:1发行人在事先召开的股东大会和任何其他类别上市证券的持有人另行召开的大会如属适用上,获得其股东和任何其他类别上市证券的持有人如属适用的批准。而在该大会上,其董事、行政总裁和任何控股股东或其个别的联系人等并没有投票。此外,在股东大会上,代表亲自或委托代表出席大会以及持有价值四分之三股权的大多数股东投赞成票。2股东和任何其他类别上市证券的持有人如属适用 董事、行政总裁和控股股东除外提交了一项合理的现金售价选择或其他合理的售价选择。
(二)程序: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的退市程序包括停牌程序和除牌程序。
第一、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的停牌程序
1、发行人免于其证券停牌的措施。香港创业板规定,发行人应该尽量避免其证券停止交易,只有在平衡有关各方的利益后认为必需的情况下方可采取停牌措施。1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免于停牌,发行人应在联交所认为合理可行的条件下采取适当的行动,并发出公告。2如果编制详细的公告比较费时,发行人在有关必须公布的股份交易、主要交易、非常重大的收购事项、反收购行动与持续关联交易的时限下,应该考虑在作出有关决定前立即发出简短公告,及时披露那些属于或可能属于股价敏感的资料,以免于停牌。随后发行人应尽快发出详细公告,提供《创业板上市公司》所规定的所有资料。
2、停牌的操作程序。1如果发行人无法避免停牌,则应该尽快通知联交所。A、发行人的任何停牌要求应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直接致电创业板上市科。停牌的要求必须由发行人的授权代表或发行人某些其他负责的职员或其保荐人、财务顾问或法律顾问直接提出,方可获得考虑。联交所可能要求有关方面对提出停牌要求的人士的职权予以确认。此外发行人必须提交要求停牌的正式函件,但如果情况特别紧急,则不需要在首次提出停牌要求时向创业板上市科提交。B、发行人要求停牌必须提供理由,并要解释现在或过去未能发出公告以避免停牌的原因。C、对于那些在公告发布后纯粹因为要让有关资料得以更广泛地发布而提出的停牌要求或继续停牌要求,联交所将不会接纳。2发行人必须尽力确保任何停牌要求应在联交所开市时间以外提出即于创业板下一个半日交易时段开始之前尽早提出,特殊情况除外。3如果已经停牌,发行人必须公布停牌理由。如果停牌要求是由发行人提出,则发行人也必须按照《创业板上市规则》的有关规定公布已知或预计的复牌日期。
第二、香港创业板关于上市公司的除牌程序
香港《创业板上市规则》第9.15条规定,如果联交所打算行使其对上市公司的除牌权力,则联交所通常会通知发行人,要求发行人于一定时间一般为六个月内采取拯救措施或向联交所提交有关拯救情况的建议,以避免被联交所除牌。9.16条规定,若当宽限期届满时,发行人仍未采取有效的拯救措施或未能向联交所提交有关整改计划的建议,则联交所将发出通知即时取消有关发行人的上市资格;若发行人提交的整改计划建议令联交所满意,那么联交所可以在不影响除牌条件的情况下,行使其酌情权力以延长宽限期,而发行人在此期限内必须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以免于被联交所除牌。当发行人接到联交所有关取消上市资格或给予整改宽限期或延长整改宽限期的通知后必须发出公告,并应在整改宽限期和延长的整改宽限期分别届满后另行发出公告,这两则公告均应提供有关联交所决定或要求的详细资料,并说明上述这些情况对证券持有者造成的影响。9.18条规定,联交所根据发行人提出的任何整改建议来行使酌情权,此时将发行人作为一名新的上市申请人来处理。
退市制度是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基于市场化建设思路发展我国创业板市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总体来看,海外成熟证券市场关于公司退市标准的规定较为宽松,但其证券市场并未因此而被劣质股大量充斥,原因在于这些市场拥有发达、便捷的公司购并机制,绩差公司很容易就成为被廉价收购的目标,无需管理部门执行退市制度就因被收购而退市。这也是退市标准与上市标准相统一使得退市制度得以顺利执行的结果。
来源:上海证券报
第三篇: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与比较
第二章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与比较
第一节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考察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陆地资源日趋短缺,迫使人类加速向海洋进军,向海洋索取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资源与空间。尤其是二战以来,海洋产业在各沿海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海洋产值亦呈快速增长趋势。而伴随着开发利用海洋活动的密度和强度的增加,海洋利用的秩序出现了混乱,海洋环境和海洋资源也受到了严重破坏。为了合理开发利用海洋及其资源,促进海洋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护海洋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权益,沿海各国相继加强了对海域使用与管理的立法。纵观世界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以英国、美国、日本、韩国最为典型,本节拟主要对这四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状况予以宏观考察,以窥世界各国海域使用立法之概貌。
一、英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在历史上,英国曾一度是世界上最为发达的海洋大国,其海域使用与资源开发历史悠久,海洋科学技术一直处于世界前列,海洋产业在其国民经济中占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关于海域使用的立法,也向来为英国政府和立法机关所重视,其海域使用制度颇为发达并为各沿海国家所效仿。
英国在海域使用制度方面的基本法律,是1961年制定的《皇室地产法》。该法以潮间带和12海里领海属英国皇室地产这一历史传统(该传统来源于古罗马法的“公共托管原则”)为立法依据,规定使用这些皇室地产修建港口、码头、栈桥、管道,围海、填海,进行水产养殖以及海底矿砂开采等,必须获得皇室地产委员会的许可,由其颁发海岸或海域使用证,并须缴纳租用费(地租)。该法是目前英国调整海域使用活动的主要法律。在此之前英国还颁布有《海岸保护法》,该法要求成立海岸保护委员会,以行使海域使用过程中海岸保护的权力;涉及海岸保护费用的条款在该法中占据了相当比重,该法规定为加强海岸的保护,任何通过开展与海岸有关的工程而受益的人员,均须向当局缴纳费用。以这两部法律为依据,英国建立了完备的海岸与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
由于英国近海海域油气资源相当丰富,在其海洋资源中占据首要地位,为有效地管理和促进近海油气开发,英国于1964年专门颁布了《大陆架石油规则》。该规则规定,英国及其殖民地公民、在英国居住的个人和在英国设立的法人均可依据该规则申请在其领海下的底土或任何特定区域的底土中进行石油勘探和生产的许可证,但持证人应在许可期间内按规定的方式缴纳矿区使用费及其他规费。该规则还有3个附件,即勘探许可证和生产许可证申请书格式、勘探许可证标准条款和生产许可证标准条款。
此外,由于英国的海岸带管理是当作土地利用规划系统的一个方面来对待的,所以,其于1971年颁布的《城乡规划法》也涉及到海域使用问题。依据该法,任何开发均须事先得到地方规划局的同意,海域的开发使用也不例外。另外,其1974年颁布的《海上倾废法》也与海域使用有关。依据该法,除非得到许可,禁止从车辆、船舶、飞机、气垫船、海洋或陆地构筑物上向海中或有潮水域永久性地投弃任何物质,以保护海洋环境。[20]
二、美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美国海岸线全长22680公里,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国家,其75%以上的人口均居住在邻接海洋和五大湖的各州。[21]历史上,美国对海洋的使用主要是在商业、海事运输、食物生产和安全防御等方面,其对海域使用的管理可以追溯到美国建国之前的久远年代。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全球涉海经济的发展,海洋利用越来越受到各国重视,美国亦逐步加强了有关海域使用的立法。至70年代,其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达到高峰,并基本形成了一套有关海域使用管理的法律体系。进入80年代,立法重心则转到对这些法律的修订上。到目前为止,美国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海域使用管理的立法体系,在若干制度上也较为先进。应该说,美国的海域使用立法基本上是立足于管理的角度,但透过这些立法,我们也不难捕捉到其海域使用权制度的大体轮廓。
1945年,杜鲁门总统发布了关于大陆架资源和渔业保护的大陆架(2667号)和渔业(2668号)两个公告,单方面提出了对大陆架资源的要求和在水下土地的上覆水域建立渔业养护区的权利,这两个公告基本确定了以后美国海域使用的立法走向。之后,美国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进行了一场关于领海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归属的长期论争,沿海各州及众议院力主联邦政府应放弃沿岸海域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的要求,而联邦政府和最高法院则主张联邦政府应对此拥有至高无上的所有权。争论的结果是1953年5月23日《水下土地法》的出台;同年,为履行杜鲁门公告而制定的《外大陆架土地法》也告颁行。根据这两项法律,沿海各州拥有领海海域底土及资源的所有权,而领海以外的大陆架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则归联邦政府拥有,由此决定了美国海域使用管理中联邦和州政府分权的原则,且在近十几年里,还出现了州政府对沿岸海域之管理权力不断扩大的趋势。
1972年,调整美国海域使用的重要法律《海岸带管理法》出台。该法强调其目的在于“达到海岸带水土资源的广泛利用,并充分考虑生态、文化、历史、美学价值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据该法,美国确立了海域使用活动的基本原则-“一致性原则”,[22]并初步确立了海域使用的许可证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该法还对联邦和州政府海域管理的权限划分作了较详细的规定。
为了控制海水污染,保护海洋环境,美国国会于1972年还通过了《海洋保护、研究和自然保护区法》,它要求商务部制定一项长期规划,以解决海域污染、过度捕捞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人为变化可能造成的长期影响。为调整深水港的海域使用问题,美国于1974年颁布了《深水港法》,规定深水港的建造和使用应进行广泛的协调,须与国家的海洋政策和利益相对应。为了加大对海洋渔业的调整力度,美国又于1976年颁布了《渔业养护和管理法》,该法明确必须制定和实行国家渔业管理标准,建立渔业管理委员会,健全渔业保护和管理原则,它标志着美国由传统的渔业管理制度开始转向综合的渔业管理。
三、日本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海洋国家,陆地资源匮乏,其国内资源主要来源于海洋。随着科技的发展,日本经济的重心也由重工业、化学工业逐步向海洋转移,日本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越来越依赖于海洋,有效地开发利用海洋成为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23]因此,较之世界其他国家,日本更为重视海域使用立法,并较早地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海域使用与管理法律体系,而且,这些法律多得到了良好的实施。可以说,日本较为完备的海洋立法,对规范其海域的所有及使用,推动其经济起飞和整个国力的增强,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日本对海域的利用较为充分,除航运、渔业、矿产资源及海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外,还大规模地进行围海造地,建造人工岛、海上机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开辟人造海滨、海水浴场、旅游基地、海滨娱乐综合设施等。因此,其海域使用立法涉及的范围颇为广泛,仅有关沿岸海域使用的法规就达24项,[24]其中不少法律为其他一些国家所仿效。
日本在海域使用方面制定较早的法律是1921年颁布的《公有水面填埋法》,该法主要规范将国家所有的水面(其中主要是海域)填埋为陆地的行为。依据该法,任何填埋行为都必须事先获得都道府县知事的许可,该法中对准予许可的条件也作了列举性规定,如符合国土的合理利用及环保和防灾的要求、申请者要有足够的资力和信用、填埋所获收益明显超过可能造成的损害和损失等;同时,该法还对填埋权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填埋权的转让和继承、填埋许可费用等作了详细的规定。《公有水面填埋法》在日本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据重要地位,这是因为日本国土面积狭小,围海造地成为日本拓展国家生存空间的重要手段。该法制定之后,为韩国等沿海小国所仿效。
为了规范海岸使用及其管理,防止海岸因海啸、高潮、波浪或地基变化而遭受损害,日本在1956年颁布了《海岸法》及内容详细的实施令。规定非海岸管理者在海岸保护区内进行某些海域使用活动,必须要获得海岸管理者许可,且须缴纳占用费或开采费;[25]该法中还对海岸设施建筑的标准作了严格的限制规定。日本海域使用法律体系中另一重要的法律是《渔港法》,这是因为渔业生产在日本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在世界上也位居前列,该法自1950年颁布以来,至1989年已修改了29次。但该法主要侧重渔港管理方面的规定,对私人渔业行为调整的规范很少。为弥补其不足,适应渔业发展的需要,日本于1977年颁行了《关于渔业水域的临时措施法》及其施行令,对渔业的许可及其标准作了相应的调整,对渔业费的征收、许可的撤销、附加条件等也作了细化规定。
在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日本对海域资源保护及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视。在此方面,日本颁布有《水产资源保护法》、《水质污染防止法》、《海洋污染及海上灾害防止法》以及《濑户内海环境保护特别措施法》等。此外,日本还颁布有合理利用港湾、建设和维护港湾环境及秩序的《港规法》和《港湾法》。
四、韩国的海域使用制度立法概况
韩国虽不属世界海洋大国,但就韩国本国情况来看,其三面环海,属典型的半岛国家,加之韩国海域的自然条件优越,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在其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因而该国高度重视海域使用立法,其发达程度也位于世界前列。
在韩国的海域使用立法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法律是1961年颁布的《公有水面管理法》,该法以公有水面即海域、河流、湖泊、沼泽及其他公用目的的国有水流或水面以及滩涂为调整对象,使用公有水面的权利称为公有水面使用权,海域使用权当然包括于其中。该法就公有水面使用权的许可、费用征收、权利义务以及权利的转让、停止和取消等作了详细的规定。该法中的不少条款、制度为我国的《海域使用管理法》所借鉴。
为调整海域及其他水域的填埋问题,韩国仿照日本制定了《公有水面埋立法》(1962年颁布)并颁布了详细的施行令和施行规则。其所确立的基本制度,如埋立的许可制度、费用征收制度、埋立后的所有权归属制度等,多与日本的《公有水面填埋法》相似,但其适用范围却被大大地扩张。除调整埋立活动外,该法还适用于水产品养殖场的建造、造船设施的设置、潮汐能利用设施的建造以及利用公有水面的一部分进行永久性设施的建造等。
为明确海洋及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基本政策和发展方向,韩国于1987年颁布了《海洋开发基本法》,该法在韩国海域使用立法中占据基础地位。该法要求政府制定海洋开发综合计划,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每年的实施计划。《海洋开发基本法》集中体现了立法机关在海域使用上的基本立法思想,为以后的海域使用立法确立了基调。
韩国调整海洋渔业方面的法律称为《水产法》而非《渔业法》,其原因是该法包括的内容较为繁杂,甚至有渔获物运输业和水产制造业的相关条款,但其主要内容还是海洋渔业方面的规范,尤其是1990年修订后的《水产法》,对渔民的权利问题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韩国海域使用立法的另一特点是,与多数国家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适用陆地矿产资源开发的法律不同,其于1970年颁行了专门的《海底矿物资源开发法》,对海底矿产资源开采所涉及的一系列法律问题均作了明确的规定。
第二节
各国海域使用制度的比较与分析
通过重点考察上述四国海域使用制度的立法状况,可以得出结论:海域所有制度是海域使用制度的基础;海域的使用许可制度和有偿使用制度乃海域使用的基本制度,为各国所通采,惟在具体设计上略有不同;同时,各国又依据其本国国情和海域的自然状况,对海域的不同使用方式在立法规范上各有侧重。由于海域使用制度所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以下仅就其中较为重要的几项制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关于海域所有制度
海域所有权是海域使用权的“母权”,构建海域使用制度,必须首先明确海域的所有权归属。从海域本身的地位来看,其不仅在各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国防上也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故绝大多数沿海国家在立法上都将海域所有权明定为由国家享有,这与国际法上的国家领土主权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也符合《海洋法公约》所建立的国际海洋新秩序。海域所有权由国家享有,意味着海域使用管理的权力也主要由国家行使,地方政府仅可根据中央的授权行使部分管理权力。但由于社会制度、国家体制和历史传统方面的原因,在海域的所有权归属和管理体制上,各国亦有一定的差异。
从目前各国海域立法规定的情况来看,尚未见有完全否认国家海域所有权的立法。即使美国在上个世纪40年代后期至50年代初曾发生过领海底土及其资源所有权归属的争论,其《水下土地法》和《外大陆架土地法》也明确了沿海各州享有领海底土及其资源的所有权,但却并没有否认联邦政府享有领海以外的大陆架土地和资源的所有权。况且,这种所有权分属联邦和各州享有的规定,是与美国联邦和各州之间分权的联邦制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而归各州所有的海域在性质上也为公有。英国虽然有潮间带和12海里的海域属皇室地产的传统,但从其有关的法律规定来看,实际上也是按照海域国家所有的原则来立法的。惟瑞典海域立法中明定有海域私人所有权的条款,根据瑞典法律规定,从海岸线外推300米是私人沿岸陆地拥有者的私有海域。但由于非濒临私人海岸的全部主权海域和濒临私人海岸的300米以外的主权海域,皆由国家享有所有权,故由国家享有所有权的海域仍占绝对优势的比例。
二、关于海域使用管理制度
从目前世界各国海域使用立法情况来看,多数法律在名称上均冠有“管理”二字,纵使一些法律法规未冠以“管理法”的名称,其内容也仍是以管理为主。可见,各国海域使用立法的重点,普遍系在于管理方面,整体上属于行政法范畴。而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海域使用管理制度主要涉及管理权限的划分和管理机构的建立这两个方面。
在海域使用管理权限上,各国均确立了中央和地方两级管理体制。海域既属国家所有,则自然应由国家享有海域使用的管理权,但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力有不逮,在实际执行上也颇有不便,故国家常常授权地方享有部分管理海域的权力。地方海域管理体制又可进行层级划分,如美国的地方海岸带管理体制划分为州、地区和地方三级,日本则分为专区和市两级。海域使用管理权限如何划分,与各国政治体制紧密相关。在实行单一制的国家,地方政府拥有的权力范围有限,所受限制也较多,很多事项还须经中央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而在实行联邦制的国家,地方政府则享有较大的权力,典型的当推美国。如根据美国《海岸带管理法》的规定,海岸带的管理职责主要由沿海各州承担,联邦政府的海岸带管理规划仅为各州提供一种政策上的框架。根据该法确立的“一致性原则”,即使联邦政府的开发项目,也须与沿海各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相一致,联邦政府不得基于行政权力而在违反各州海岸带管理计划的情况下强制进行海域开发。虽然联邦可以通过发放各种补助金将州的管理规划纳入联邦的轨道,但有些州是不接受这些补助金的。此外,这种中央与地方管理权限上的划分,与海域的所有权归属的确定也有着密切联系。除前述美国联邦和各州之间分享海洋底土的所有权之外,澳大利亚的《近海问题的宪法解决办法》也将从3海里界限向陆地一侧的海域底土所有权划归各州和北方地区享有,这样,对3海里以内的海域底土进行开发使用的,其管辖权便归于地方。[26]
就目前各国海域管理机构的设置情况而言,由于海洋事务纷繁复杂,多数国家并未建立统一的海洋管理机构,而是由各涉海部门按各自职能进行相关事项的管理。但也有少数国家建立了统一的管理机构,不过,即使是成立了统一机构,也并不意味着其有权管理所有的海洋事务。在美国,目前国家一级的海洋管理职能分散在国家海洋资源和工程委员会、商务部下属的国家海洋与大气局、隶属于交通部的海事管理局等多个机构或行政部门中,还没有一个总的部门负责协调和管理全国的海洋事务;其海岸带管理,包括规划和实施都是由各州进行的,在一些情况下是由当地政府进行的。[27]日本也未建立起统一的海洋管理机构,其海域使用管理机构主要由8个涉海中央政府机构组成,地方政府如县级长官和一些大城市的市长也被授予协商或特殊的权力。[28]法国曾于1981年设立了专门负责海洋事务管理的海洋部,该部虽曾在海域使用管理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其仅存在两年即被撤销。目前,仅韩国于1996年成立了一个总揽所有涉海部门职能的“超级机构”,即海洋事务与渔业部。[29]该部成立后,原先由各涉海部门分别行使的有关海洋管理方面的职能统归该部行使,大大加强了韩国对海域使用的综合管理。除此以外,不少国家在海域管理的某一方面建立了统一的机构,如英国建立了皇室地产委员会,专门负责管理潮间带和12海里领海海域的使用;日本实现了海上执法机构的一元化,由海上保安厅统一行使海上执法职能。我们认为,海域使用的统一管理的模式与分散管理模式各有其利弊,但随着海洋地位的加强和海洋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比之下,统一管理的模式能够更好地平衡和优化经济结构、协调各方利益,满足资源有效利用和环境保护等各种社会需求,更有利于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应代表着海域管理制度发展的方向。
三、关于海域使用许可制度
海域使用许可制度是各国海域使用立法中均已建立的的基本制度,它要求海域使用者在使用海域时必须获得海域所有者(包括国家、地方政府和私人)及相关管理部门的许可。目前,世界各国的海域使用许可制度,相似性多于差异性,仅在若干细节上稍有不同。对此,可从如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从纵向上来看,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大致分为单级许可制和多级许可制两种。单级许可制,是指某一具体的海域使用行为仅须一级行政机关许可即可,而不论该级行政机关涉及多少行政部门;多级许可制,是指某一具体的海域使用行为必须经过两级或两级以上行政机关的许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在具体的海域使用上实行的是单级许可制。较为特殊的是瑞典,其在若干海域使用上实行多级许可制,如依瑞典《渔业法》及相关法律的规定,申请者在申请进行海水养殖时,必须先将申请及养殖发展计划一并提交省政府,若省政府予以许可,则申请者所在市政府在接到省政府的通知后,还须根据《规划建设法》和本市海域可持续发展总体规划对申请进行审查,签发地方许可。我们认为,相比较而言,单级许可制更利于对海域的集中管理,应予肯定。
从横向上来看,海域使用许可制度又有单项许可制与多项许可制之分。单项许可制,是指海域使用的申请仅须某一行政主管部门(主要指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许可即可;多项许可制,是指海域使用的申请须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许可。根据这一划分标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多项许可制。如美国的海岸带开发项目,不仅须取得海岸带使用许可证,还须取得各主管部门(如环境保护部门等)颁发的各种许可证。再如瑞典,各种海上活动的性质不同,许可证的要求也不同,有的可能是一项,有的可能要两项或数项,许可证有场址许可、地方规划许可、建设许可、环境许可和水法许可五种,若需要两项以上许可的用海项目,使用人便需到多个部门去办理许可证,才能开展海域的开发利用活动。[30]惟日本和韩国在若干海域使用上实行单项许可制,如依据日本《公有水面填埋法》第2条第1款的规定,任何海域填埋行为只须得到都道府县知事的许可即可;依韩国《公有水面管理法》第4条第1款的规定,其所列举的八种使用海域的行为只须获得“总统令指定的管理厅的许可”。应当说,单项许可制与多项许可制各有其优缺点。单项许可制有利于海域使用管理权力的集中,但容易导致主管部门滥用行政权力,损害其他部门的利益,并且由于海域使用所涉范围广泛,单项许可往往不能对用海项目进行周密的审查,因而某些用海项目可能会对海洋生态与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多项许可制有利于周密地审查申请用海的项目,但无形之间降低了工作效率,并可能引发部门之间的利益争执。故两者之间应如何取舍,尚须进一步研究。我们认为,选择何种模式均无不可,重要的是要在保证法律规范得到严格执行的前提下兼顾效率。
四、关于海域有偿使用制度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也是海域使用方面的基本制度,为目前世界各国的海域使用立法所普遍采用。惟在不同的国家,对这种有偿使用所征收的费用的称谓有所不同,如英国将使用皇室地产而征收的费用称为“租用费”;韩国因填埋海域而征收的费用称为“埋立费”;比利时对海岸带及近岸海域的使用所征收的费用称为“租金”;我国则一律称为“海域使用金”。
海域有偿使用制度在各国法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费用征收标准和征收方式等细微方面。一般而言,在经济较为发达和海域使用立法起步较早的国家,海域使用费用征收的标准较高。以英国为例,据资料显示,仅1988—1989年,英国皇室地产委员会征收的潮间带和12海里海域使用的租用费就达4300万英镑。[31]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或海域使用立法起步较晚的国家,海域使用费征收的标准相对较低。我们认为,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标准不能过高或过低,过高会增加海域使用者的经济负担,损害海域使用者开发用海的积极性;过低则会减少国家作为海域所有者的应得收益,给海域使用者利用海域牟取暴利提供条件。因此,应根据本国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利用海域的自然状况、海域开发使用的方式及其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等情况的差别,合理确定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标准。
在海域使用费用征收方式上,各国多采取分期缴纳的方式,这主要是考虑到一次性征收数额较大,一般的海域使用者难以承担,且在海域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减免的情况,故不宜一次性征收。也有国家根据海域使用的不同情况,采取分期缴纳与一次性缴纳相结合的方式。如韩国《公有水面管理法施行规则》第3条第3款规定,当海域使用许可的期限未满1年时,在获得批准时全额征收海域使用费;当许可期限超过1年时,以每个财经为单位交付,当的费用在许可时征收,其后的费用在开始之后3个月内征收。相比之下,根据不同用海情况采取一次性征收和分期征收相结合的方式,较为灵活,也更符合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20] 参见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参考资料),1999年8月,第37页。
[21]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9页。
[22] 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处理海岸带各种利益冲突的主要机制,即在沿海各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获得批准之后,所有影响土地和海域使用的活动,包括联邦政府的开发项目,都应该与该州的海岸带管理计划的目标相一致。
[23]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66页。
[24]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71页。
[25]该法所规定的海岸保护区,是指一定范围内的陆地和水面。据其第3条第3款的规定,应将海岸保护区控制在最小限度的区域内。陆地以满潮时的水际线为界,水面以落潮时的水际线为界,均不得超过五十米。也就是说,通常海岸保护区的宽度为潮间带加两侧各不超过五十米宽的陆地和水面。但是,根据地形、地质、潮位、潮流等状况,在认为有必要或不得已的时候,陆地和水面均可超过五十米。根据该法第8条第1款的规定,与海岸有关的海域使用活动,主要是指:开采土石和沙;新开辟或改造水面或新设地区的其他设施;挖掘土地、堆土、铺土及政令规定限制的其他行为。
[26]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44页。
[27] 张灵杰:《美国海岸带综合管理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载《世界地理研究》第10卷第2期(2001年6月)。
[28]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68页。
[29] [韩] 李吉熏、林熏洙:《韩国的海岸带综合管理》,阿东译,载《海洋开发与管理》2002年第1期。
[30] 刘仁清:《瑞典的海洋管理》,载《国际科技交流》1990年第5期。
[31] 国家海洋局、财政部编:《国外海域使用管理立法和实践》,第31页。
第四篇:各国动物实验法规概况
各国动物实验法规
作者:www.xiexiebang.com 发表日期:2012-03-15 动物实验法规
动物实验法规有两个关注对象:动物实验过程及实验动物关爱。动物实验过程即实验动物的选育、饲养及实验执照的获取、对实验过程的监督等;实验动物关爱是对实验动物福利的保护及其权益的维护。对于非业内人士而言,实验动物关爱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前者。动物福利与动物伦理成为对实验动物关注的焦点。为了避免人类以科学实验为借口,视实验动物于无生命的实验室工具,无视其感知痛苦的能力对其进行戏耍甚至虐待等诸多不道德行为,许多国家都订立了相关实验动物保护法规。
各国订立的实验动物法规各有不同,但于非技术层面的动物福利其基本立场是相似的。归根结底,动物实验法规规定了对待实验动物的三个准则,即:
一、某动物个体被应用到某个实验项目中的次数;
二、某实验项目中应用实验动物的总数;
三、实验中对未施用麻醉剂的动物所施加的疼痛程度。
欧洲
在药物开发的过程中,动物试验乃是不可或缺的一环。由于动物试验无可避免地将牺牲为数颇多的各类动物,因此,一直受到动物保护人士的诟病。在欧盟国家,以脊椎动物为对象的实验需遵从《实验性或研究用动物保护指令》(Directive 86/609/EEC),该指令于1986 年被当时的欧共体采纳,致力于对实验及为其他科学目的而使用的动物的保护。在政策层面上提出控制实验动物的使用、对从业人员的培训以及对实验过程的监督。鼓励各欧盟国家寻求对动物实验的替代方式,即在可以使用替代实验方法的时候尽量减少涉及动物的实验。该指导条文依照国际惯例措词,没有强制力,且具有很大的解释空间,各成员国可以依据该指导来制定符合本国的法律法规。一些条文所具有的政治味道更甚于具体的法规。随着基因改造、克隆等技术的出现,该指导条文也有待修订。其后,欧盟理事会在1998 年又决议采纳《欧洲实验用及其它科学研究用脊椎动物之保护公约》(European Convention for the protection of vertebrate animals used for experimental and other scientific purposes)成为欧盟法律的一部份,以使脊椎动物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受到更为人道的对待。
瑞典
下面以瑞典为例介绍欧盟框架内对实验室用动物的相关立法。瑞典的实验动物法律体系来自两部涉及动物福利的通用法律:《动物保护法案》(Animal Protection Act)及《动物保护条例》(Animal Protection Ordinance)。这两部法律都于1988 年通过。瑞典农业部下设有与动物实验相关的理事会:国家实验动物监管理事会。该理事会负责根据立法制定具体的条款以约束相关从业者。其下设有七个地区性的伦理委员会,成员一半是科学家或医生,另一半来自非专业领域。委员会由一位高级律师(通常为法官)领导,受理动物实验项目申报,权衡实验目标与动物所可能遭受到的痛苦,给出不可申诉的判决。而且被批准的项目只能得到最多3 年时间的动物实验执照。这些动物实验包括饲育研究,末梢麻醉状况下的动物实验,以及为了进行生物医学研究而必须杀死动物并取得其机体组织的实验。为了对其批准的动物实验项目进行监管,委员会聘任权威机构的兽医检验员对项目进行核查,并对违规者提出整改意见甚至罚款。不过项目负责人可以不服兽医检验员的决定并申诉到更高级机构。法案于1990年进行了修订,规定伦理委员会定决定高于兽医检验员,只要是经委员会核准的动物实验项目并履行协议委员会签署的协议,兽医检验员无权令其停业。国家实验动物监管理事会(The National Board for Laboratory Animals)同样负责汇总实验的个数与种类,对参与动物实验的研究员及技术员进行动物实验法规的培训,资助改进动物实验方法的研究。该理事会还规定了一些动物实验的程序,比如免疫、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以及急性毒性测试等。国家农业理事会(National Board for Agriculture)任何动物实验所用之工具的制造以及实验室的重大改造都要报经国家农业委员会兽医事务部批准。温度、湿度的控制,笼舍大小等都在验证范围。这些实验用具必须指定一位管理员,且该管理员必须得到国家农业委员会认可的资格。该委员会还负责登记与批准实验动物的饲养者以及提供者。所有动物实验从业者:科学家、技师、饲养员等必须接受为期两年的培训,且考试合格后才能在监督下执业。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虽然没有制定明确的培训课程表,但对于培训主要内容有所规定。[4]
法国
依照法国的相关立法,如果一个组织可以提供详细的实验工具及实验目的报告,获得批准后可以得到5 年的许可执照。个人不需获得执照就可以在有关部门监督下于授权的项目里执业。相关立法对无脊椎动物实验没有约束力。
英国
英国人最先提出现在被欧盟国家广泛认同的进行动物试验时应该遵守的三大金科玉律(一般称为The Three R’s)。1959年,动物学家 William Russell 和 微生物学家 Rex Burch 联合发表了《人道实验技术原理》(The Principles of Humane Experimental Technique),提出动物实验至少应该服从3Rs 原则,分别是:
替代(Replacement)——以无意识的被试动物替代有意识的脊椎动物,并尽量使用科学统计方法。
缩减(Reduction)——减少并控制被试动物数量至足够得到事先确定的试验量与实验精度。
精炼(Refinement)——对实验过程进行精炼,以使被试动物受到最少的伤害。[5]
英国被认为拥有世界上最严苛的实验动物保护法案,而且是唯一的在提出执照申请时需要做成本效益分析的国家。《动物法案1986》——Animals(Scientific Procedures)Act 1986,规定了在英国进行动物实验需要获得三种执照,分别是:
项目执照(project licence)——核查动物种类、数量,实验方法、目的。
实验室认证(a certificate for the institution)——确认拥有足够的实验工具与人员。
个人执照(personal licence)——确认每一位参与项目的科学家和技师执业资格。
法案规定实验项目“必须使用最少量的实验动物、且应为生理敏感度最低的动物品种,造成疼痛及忧虑最少,避免长期的伤害,选用能够得到最好实验结果的动物品种(Section 5(5)(b))。
美国
对脊椎动物的实验受限于1966 年通过的《动物权益法案》(Animal Welfare Act),该法案由美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下属动植物健康服务处(Animal and Plant Health Inspection Service)的动物照料部门(Animal Care Division)进行监督与维护。《动物权益法案》规定所有该法案限定的动物个体,在实验中应给予明确符合标准的照料,但前提是制定的照料标准不能对“实验过程或实验方法的设计、流程概要与指导方针”相抵触。到目前为止,《动物权益法案》只对哺乳类动物给予保护。2002 年,作为对《动物权益法案》第五次修正案的《农场安全法案》(Farm Security Act),将为实验目的而培育的鸟类、家鼠、田鼠等排除在受保护动物范围之外。这样的话,只有很少种类的实验动物在美国得到立法保护。《动物权益法案》还要求所有使用法案涵盖物种的实验院所,成立实验动物使用与关爱委员会(Institutional Animal Care and Use Committee, IACUC),负责法案在本地的实行。但是,这些委员会由于自身的许多无所作为而被许多学者诟病。[6]
日本
动物实验法规在日本完全是一种自律系统。于2000年制定并于2006年修订的《人道处置与管理动物法》(Law for the Human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Animals)仅包括一项与实验动物有关的条款。该条款说明相关的实验参与者应遵从3Rs 原则,尽量少使用实验动物,且尽量减少实验动物所承受的痛苦。该法案并没有规定政府要对动物实验进行监管,实验方也不必将其应用的动物数量上报。
中国
中国以及许多亚洲国家(如新加坡、日本等)在保护实验动物立法以及公众对此问题的观点上与欧洲国家有很大不同。政府没有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动物实验从业人员也没有必要提供与欧洲类似的审核文件。一些在欧洲不能通过的实验项目被带到亚洲国家进行,造成实验动物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近些年,虽然新加坡已经提高了对违禁动物实验的惩罚力度,如被判有罪者最高获刑一年,但是目前还没有人受到这一刑法的指控。事实上,动物实验机构可能受到的最高罚金仅为购买一只灵长类动物的价格。
中国国家级动物实验法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于1988 年10 月31 日经国务院批准施行。该条例对于实验动物的饲育管理、实验动物的检疫和传染病控制、实验动物的应用、从事实验动物的进口与出口管理、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等方面有宏观的规定,并说明各地方与军队系统需根据本条例制定详细的实施办法。可以看出该条例对“实验动物的质量”以及如何保证动物实验按预期完成着墨甚多,而如何进行实验动物的保护则着墨甚少。通观条文仅可看到在第六章(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的第二十九条有规定:“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对实验动物必须爱护,不得戏弄或虐待。
我国实验动物的管理状况是由文化与社会背景使然,除了宗教界人士及动物保护团体较关注此项议题外,社会上对于实验动物的使用尚未有激烈的道德争议,而随着我国社会持续多元开放,未来实验动物的保护是否会与科学研究产生冲突,则仍有待观察。
第五篇:各国医疗保障制度基本概况
医疗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制度,其构建必然受到一国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和历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世界文化相互交融的时代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医疗保障制度构建都要恪守本国的国情,从实际出发,建立服务于国民的有效制度。
(一)美国的混合型医疗保障
目前,医疗保障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美国具有世界上最稳定的社会保障制度,也拥有高度市场化的医疗保障制度,美国的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非常成熟,有一套非常有效的费用控制机制。其医疗保障制度的特点是立法进程快,法律体系完备;覆盖面较广;政府负担基本保障,同时鼓励其他形式的保障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照顾重点保障对象。从医疗保险的性质上看,美国是实行混合型医疗保障制度的典型国家之一。在1965年以前,美国国民只能享受带有盈利性的医疗保障服务,1965年美国通过法律,为65岁以上的退休老年人提供医疗社会保险,标志着美国开始建立医疗社会保险制度,后来逐步扩大范围[5]。目前,美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可以分为政府团体开办的公立医疗保险、盈利性的商业医疗保险和非盈利性的民间团体医疗保险三大类,即公立医疗保险、私营医疗保险、管理保健组织。
(二)日本医疗保险的“大数法则”
日本自1961年实现的国民皆保险制度为其半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的稳定创造了必要条件,更为经济高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然而当初在引入社会保险时,遭受到了几乎所有利益集团的反对。20世纪30年代由于战争的需要,政府逐步扩大了医疗保险覆盖率,但二战的失败,使整个医疗保险系统遭到了灭顶之灾,是政府强大的政治意愿,才使日本在1961年实现了全民医保。这种通过就业或居住地强制性参保,几乎使每个公民都有医疗保险。根据厚生劳动省的统计,2003年日本有1.27亿人参加了医疗保险,占总人口的99.5%。此外,政府对健康组合的管理,在平衡各地区的医疗服务、配置卫生资源和控制医疗服务供给、制定医疗系统的法律框架、管理医疗服务供方中,无一不是占据绝对的主导与强势地位[6]。所以,医疗保险只有全覆盖才能实现“大数法则”,从根本上解决基金的赤字问题。
(三)泰国的“30珠医疗保险计划”
泰国医疗保障制度主要由公务员医疗保险制度、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和30铢医疗保险计划3部分构成。其中30铢医疗保险计划覆盖面最广,而且逐年增加,从2001年4月的1390万人,增加到2005年9月的4730万人。30铢医疗保险计划主要通过税收融资,通过测算,按照参加人头为基础拨付费用。其资金与国家保险资金分开,每年的数量通过谈判确定,由国家卫生安全办公室负责管理。对卫生服务提供者拨付主要采用混合拨付方式,但是主要是按照人头和按照病种
付费方式。由国家财政按照门诊每人每年600铢的标准支付给医院,住院按照病种费用的标准支付。保险的内容主要包括门诊、急救和住院保障,每次门诊或住院需要交的费用是30铢(不包含个人预防和健康促进服务),特困人群免收30铢。从全国医疗保障覆盖情况看,2005年泰国居民医疗卫生保健覆盖面,30铢卫生保险占全国人口的75%,社会医疗保险占14%,公务员医疗保险占7%,没有参加保险的占4%[7]。
(四)德国发达的医疗保障制度
德国作为现代社会保障发达国家,其医疗保险制度已经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德国90%的人口通过法定医疗保险获得医疗保障,剩下10%的人口则通过商业性的医疗保险等其他形式获得医疗保障。德国医疗保险体制有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两大系统[8]。主要特点是:建立国家医疗卫生保障制度,完善的医疗保险体系覆盖全民;医疗保险资金实行社会统筹、互助共济原则;通过社会筹资(雇主和雇员按雇员月工资的14%分摊缴纳医疗保险费)、国家财政拨款及个人自费三种融资模式支撑医疗保障体系的运转。德国医疗保险的组织形式以法定医疗保险机构为主、私人医疗保险机构为辅组成。总的来说,德国基本上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法定医疗保险和私人医疗保险系统,共同构成了德国的医疗保险体系。
纵观各国的医保制度,尽管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没有哪一个国家把医疗完全推向市场,政府基本不管。客观地说,医疗市场化并非有百害而无一利,最大的好处当然是政府的负担大大减轻;其二是医疗机构和设施大大增加甚至过剩,医疗技术及服务质量也得到提高。但另一方面,大部份老百姓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于是,社会出现了不和谐,医疗资源向城市倾斜,占去了资源总量的80%,占人口70%的农村医疗被边缘化;医患矛盾加剧,医商勾结、医疗腐败事件层出不穷;药品价格高居不下,暴涨的医疗费用击倒了多少低收入无保障的弱势人群,演绎了多少悲惨的故事;老百姓怕生病,有钱也不敢用,只能存在银行以备万一。因此,建立和发展健康保险,不仅仅是各国现行的医疗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的必然,也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里大型医疗机构过剩,基层单位缺医少药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体系,从根本上解决病人支付不起医疗费和医疗保险费用控制难的问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政策惠及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