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按年龄编班,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可能在同一个班内接受教育。加上社会影响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性格的不同,行为习惯的不同,每个班都会产生几个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这些孩子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受同伴的歧视,甚至家长的挨骂,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指责、轻视的目光,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同学们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这就形成了后进生敏感、多疑、封闭、自卑的心理特征,也导致这些后进生的心理出现障碍,缺乏勇气与自信。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做好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从客观上看,教育面临对象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部分学生群体,我们将差的部分叫“后进生”问题,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后进生”的学习不良,不是教育学的要领,它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大量事实表明,心理健康的人,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1
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工作效率都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因此,老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卫生,培养后进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1)观察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2)分析影响与制约后进生的心理;
(3)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教育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1)循序渐进,让学生认识自我;
(2)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抓住后进生的优点与长处,扬其所长,培养后
进生的自信心;
(4)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用爱感化后进生,让
他们逐步自尊、自爱。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特色
(一)根据现象找症状:
通过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自卑心理:自我形象差,自卑心理是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容易导 致“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状态,把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 “耳边风”。
2、惰性心理。这类学生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贪玩、怕做作业,老师布置任务置之不理。
3、逆反心理。由于自尊心受到严重挫折,容易产生与教师对立的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极其反感,并故意大声顶撞老师,对优秀生抱有
“敌意”,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
4、矛盾心理。心理常常是矛盾的,有时想接近老师,但又怕讨个没趣,想接近同学又怕被人歧视,想做点好事,又怕遭同是后进生的讥讽。往往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徘徊。
5、表现心理。由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往往找机会“出风头”,满足自我表现心理,他们的“出风头”虽有时表现积极的,但多数情况下表现消极的。
(二)根据症状找病因:
导致此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认为是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心理特点是诱发不良心理的根源。
1、家庭教育:有些家长望子成长心切,过分注重分数,期望过高,孩子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训斥打骂,使孩子产生自卑与厌学的情绪。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采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在不安稳的环境中,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
2、社会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大众传媒在品味和格调上呈现出低级、庸俗的刊物,使广大儿童受到影响。再加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出现各种电子游戏,使得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弱,抵挡不住诱惑,克制不住自己进入电子游戏房。
3、学校教育: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的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在竞争中出现了变形教育,对后进生批评多、鼓励少、冷淡多、关心少、命令多、引导少、怀疑多、信任少。在师生情感上欠
沟通,缺少相互理解。
4、自身心理特点:
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脆弱,导致失去自信,容易受挫折。
(三)根据病因找药方:
针对以上的病因,要使后进生的心理得到健康教育,必须做到:
1、热爱后进生。帮助要用爱弥补他们的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努力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其正确引导,创造表现机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的需要悉心引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更要一如既往地爱他、关注他、指导他。教师一定要以心换心,用真挚而炽热的情感热爱他们。
2、理解后进生。在人格上尊重他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后进生的心理,对他们要宽容,要有同情心,不能厌弃、歧视、排斥他们。当后进生中发生大事小事时,老师应不厌其烦地细心调查,是非分辨清楚,尽量避免冲动,不随便批评、指责,给他们送去一些希望,一点信心,一份信任。要多给后进生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真诚地与后进生谈心,交朋友,心平气和,以诚相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与教师达成心灵沟通。
第二篇: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育的过程中,由于家庭、社会、学校及个人因素等的影响,出现了不同层次的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对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对后进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
一、后进生的产生
1、学生自身
人是复杂的动物,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这叫个性差异。学生不是工厂里批量生产出来的机器人,他们是活生生的人,是有差别的。可能有的学生是头脑聪明、理解能力强,但不是所有孩子都有这种能力,有人就是反应慢、理解能力差。当然绝大部分后进生并非智力因素造成的。有些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他们到学校念书或是迫于父母的压力,或是为了寻找玩伴,或是把学校当作避难所,而非求学的地方,对自己的前途迷惘不清,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自我约束力差,很容易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而这部分学生成为后进生则是必然的。
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每一个人出生后所接触的第一环境,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染于青而青,染于黄而黄”,总之,家庭不良影响是产生后进生的“先天”因素。有些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经常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对于孩子每天的学习情况也不闻不问,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其实靠老师在学校抓是不够的,孩子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的持续稳定是需要家长在家配合的。如果孩子一回家就没人管、没有约束,时间久了他就会松懈,把家里的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带到学校,甚至连学校的学习都不能保证。
3、学校因素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是产生师生离心力的主要原因。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不但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反而增添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恶化了师生关系。教师对后进生弃之不管,不能与优等生一视同仁,优等生犯了错误一再宽容,差等生犯了错误有意孤立,或用尖刻的语言批评,或到被遗忘的角落中去,让同学监督,增加差生的心理负担。不容否认,有时采取以上教育方式曾对个别学生起过暂时的积极作用,更多的学生则是由惧怕、压抑过渡到对抗,最后破罐子破摔,干脆来个“不学了”,师生间良好的行为关系遭到破坏,学习就会出现较多困扰,那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二、后进生的表现
由于后进生产生的原因不同,其表现也不同。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缺乏自信。这类人愿意作努力,也努力过,但心理压力过大,不了解自身的优点与长处,常处于心理卑怯的状态,觉得自己处处不如人,于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认为无药可救,低人一等。由于他们学习成绩不好,他们受到的批评总是多于表扬,指责多
于鼓励,惩罚多于引导,这类学生往往是学习成绩差赶不上队,被同学看不起。
2、厌学。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十分痛苦、让人疲倦、厌烦的事情。没有学习目的和学习动机,对课堂教学觉得枯燥无味,没兴趣。一上课就埋头大睡或趁班主任不在时跑出外面去玩。到电子室、网吧去玩,而外宿生经常以去晚修等为借口去看电影或三五成群去闹事。
3、孤僻。他们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对学校班级活动不闻不问,封闭自我。对老师的问题会也不说,不会也不说,更不用说举手发言了。
三、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以上后进生的产生与表现,我们怎样对其进行健康的心理教育呢?
1、要有爱心。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心是教育工作的支撑点。工作中注重施行爱的教育,给他们更多的关爱。不要带着仇视的眼光看待,更不要抛弃他们。同时,要时刻保持一颗童心,学会感受孩子的内心世界,站在学生的立场上想问题。后进生想得到什么?不想失去什么?这都是我们要关注问题。在我所任教的班级里有位调皮的学生,常常喜欢搞一些恶作剧,如:乱拿别人的东西、戏弄同学等。年轻气盛的我,还没容他们开口为自己辩护,铺天盖地的批评就已经从我的嘴里脱口而出。严厉的批评风暴过后,我满以为生效了,可不好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弄得我一点办法也没有。后来,我放下架子,试着接近他们,不时跟他们谈心,多关注他们,结果大有改变。现在想来,他们只是想得到老师的重视,引起老师的注意,才出此下策。只有走近他们,感受他们的心灵,从而去关心他们,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的信任。
2、找出闪光点。每个后进生都有差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我们要善于发现和抓住后进生的闪光点,扬其长,改其短。消除他们的自卑感,帮助差生充分认识他们的自身价值和潜力,发现自身的长处。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拥有的巨大潜能和广阔的发展可能性,而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潜力。在教学过程中,把握时机,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树立他们的信心,深入细致、耐心帮助,一定会取得成效的。
3、提高学习兴趣。后进生往往是纪律差、学习差的“双差生”,又往往是因为学习差而导致了纪律差。这就要求我们应从抓他们的学习入手,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把他们的精力吸引到学习上来。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和课外活动,通过课外活动或参与实践的机会来获取其需要,激发其学习动机,在实践中培养其学习兴趣。(2)通过运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3)教学上多利用表演、演讲、辩论、讨论、竞赛等和多媒体的现代教学手段来激活课堂。这样,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了学习动机,培养了兴趣,达到了转化的效果。
4、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后进生心理障碍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而且这个转化和进步的过程一般较长。要消除这种心理障碍靠的就是耐心。我们要允许他们思想有反复,决不能一见反复就泄气,就撒手不管,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偶然中看到必然。教师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心细致,不断鼓励他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一步一个脚印。
总而言之,做好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耐心,细致、艰苦的工作。我们要根据他们的不同心理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后进生在不同层次上都得到提高,真正做到教师育人。
第三篇:刍议小学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题 目:刍议小学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青州市谭坊小学
作者姓名: 蔡新生
邮 编:262516 摘 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无论多么寡言、腼腆的学生,在心灵深处都珍藏着为人民利益而献身的愿望。”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既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需要,又要摸索后进的原因,探索教育的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文明习惯和品德行为。“每个儿童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做一名好儿童的愿望”后进生也想进步,只是很少有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创造机会,不断的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尽快赶上去。关 键 词:后进生、愿望、心理、赞扬 正文:
每个班大概都有后进生,或是学习成绩差,或是纪律表现差,或是思想品德存在问题。我们对这些后进生要满腔热情,而不应该嫌弃憎恶。教师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我们既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需要,又要摸索后进的原因,探索教育的方法,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文明习惯和品德行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学生“亲其道而信其道”,教学效率会大大提高。
一、积极研究后进生的心理需要
1、愿意和他人交往。后进生在班级中为数不多,多数学生不愿和他们交往。因此他们显得孤单。其实他们非常渴望到同学中去,与大家达成一片,但又没有勇气主动接近大家,生怕同学讨厌。他们非常需要老师的亲切关怀和同学的真诚相待,需要班集体的温暖。
2、很想表现自己。“每个儿童的心灵深处都隐藏着做一名好儿童的愿望”后进生也想进步,只是很少有展示的机会,班干部当不上,评先进没有份,好事轮不到,坏事少不了,在学生的印象中全是错误、失败的记录。其实,他们也想表现自己的特长,只是才能不够,或者说没给予他们机会,一棍子打死„„。
3、渴望和他人平等。后进生无论在家中还是在学校,受到的大多是指责和批评,很少听到表扬和鼓励。他们往往错误的认为老师和同学轻视自己。因此,他们非常希望老师和同学不要对他们“冷眼相待”,要“特别关爱”,有一个平等相待的环境氛围,尊重他们的人格。
二、寻找契机,给予鼓励,树立自信。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每一个儿童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创造机会,不断的让学生获得“我能行”的成功体验。为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我们实行“班委轮换制”,每星期轮换一次,要求负责班级卫生、纪律、安全及日常事务等,实行人人参与,使他们学会负责,增强自信。我班的王强同学,学习很差,表现为很自卑,但我发现他劳动很积极。于是,我特地让他负责班级卫生,同时给予他帮助,他表现的很积极,在全校“卫生评比”中,我班夺得了全校的“卫生流动红旗”。为此,在班内我多次表扬他,帮他树立自信。同时我还发现他善于跑步,在校运动会,我给他报了100米、200米、400米短跑,每天早上他都坚持锻炼,结果成绩名列前茅,趁此机会,鼓励他:“学习就象赛跑,也要有努力拼搏的精神,只不过学习不会短时间内表现出来,它需要持之以恒,老师相信你会把成绩赶上去的„„”从此,他判若两人,各方面进步很快。学期结束,他还被评为“进步生”。
由于在教育过程中,我善于发现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帮他们树立自信,相信他们,尊重他们,我班年年被评为“优秀班级”。
三、给差生一方舞台,让他们展示自我。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
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找答案;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对差生重要的是让他形成自信心,敢于表现自己的长处,愿意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此,我设计了“夸自己”的活动。课上,我首先让学生享受被夸。因为大家都觉得夸别人好夸,夸自己却觉得难为情。于是,先让一名同学起立,请大家夸夸他。大家很快就能夸出他很多优点。在学生心中引起了积极的心理体验,暗示了他,他有很多优点,很自然的形成了自信心。如我班学生周海,平时作业潦草,学习自觉性差,好动调皮,叫他起来“夸自己”,显得 很自卑,默不作声。“谁能说说周海的优点?”同学们也默不作声。这时我适时点拨说:“我就发现周海有好多优点,比如他画画很好,很有创意。上次我们学习《过故人庄》时,他把诗的意境表现的很美;还有上次他帮同学打扫呕吐的赃物„„”,这时同学们纷纷说出了他的优点,他不再感到自卑,原来自己的好多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同。我们帮他树立了自信,在“小小艺术家”比赛中他获得了优异的成绩。为展示学生才能,我们经常举办“手抄报”、“讲故事”、“小小艺术家”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竭尽全力,用爱关心学生。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可以教育孩子。”我们要用爱的情感和言行来感化学生、陶冶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学生。我们不仅要爱“小天鹅”,还要爱“丑小鸭”,对差生、后进生更要给予更多的爱,毫无保留的为学生献出自己的精力和智慧,不惜呕心沥血地帮助他们成长,也就会赢得学生的信赖和尊敬,从而受到爱的回报。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讲过:“不能把教师对儿童的爱,仅仅设想为用慈祥的、关注的态度对待他们。”我们要体现爱与严的结合,坚持做到:一是我们要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二是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为学生提供帮助和指导;三是我们要做到爱得得体,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五、以身作则,用人格修养的力量去影响和教育学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要通过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给学生以良好的榜样示范。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正直、高尚的人,我们要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人格。比如:言行一致、以身作则、学识广博、品质高尚、处事公平、无偏私、关心每一位学生、对学生严格而不苛求、温和而不随便、敢于对学生说“对不起”等。总之,要求学生做到的,我们必须首先做出示范,做到“身教重于言教”。
十多年来,我不仅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呼唤广大学生的心灵,而且注意做到用和蔼可亲的态度感染学生,特别是对差生很重视感情投入。在教育中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和贴心人,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教育职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丛书》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白
芹,女,中学二级教师,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不断加强业务能力,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奋斗。电
话:*** 蔡新生,男,中学一级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邮
箱:www.xiexiebang.com
电
话:***
第四篇: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
附件四: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准专业性质的教育实践工作。理论的准确把握,方法的恰当运用,再加上富有灵感的教育机智,是做好此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因此,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从业者(无论是心理咨询员还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来说,“研究”是必备的基本功,而研究报告或论文则是心育从业者研究素质的表征。
心育专题研究报告系个人对心育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后所撰写的总结性文本,其组成部分一般有题目、作者署名、内容提要、问题的提出(含研究假设)、研究目的与价值、研究内容、研究步骤与方法、主要研究成果、问题讨论等;心育研究论文则是个人对心理教育相关理论或实践问题的理性探讨,撰写时请注意立论、推论和表述的科学性,注意论点、论据和论证的逻辑性,注意引用实例的典型性和新颖性。研究报告字数不限,以结构相对完整、表述基本到位为准;研究论文在3000字左右。必须杜绝抄袭行为,否则一经发现,将取消报名资格。
亦可提交已经发表的研究报告或论文,但必须是独立撰文获系第一作者。报名时请携带发表原件和复印件。
备注:凡抄袭且经查实即取消认证资格。
编号
准考证号
2012年南京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
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认证之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
区(县)
学校
姓名
第五篇: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报告
白云区牛场小学
李玉长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中心完小,与原来我所在的村级小学有很大的差别,原来我所在的学校,学生都来源于本村,他们的父母,我几乎都能认识,如果发现学生有什么心理上的异样,都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去窜门来解决。现在我所在的学校,学生来源于全乡各村的不同家庭,常读学生有五百多名,其中有许多学生的父母常年都是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有的由爷爷、奶奶监护,有的则由外公、外婆监护,成了留守儿童,有的从一年级开始,就被住在学校,我校常住学生有二百名左右,约占学生人数的五分之二,也就是40%左右,他们得不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会产生胆怯、焦虑、自信心不足、课堂上不专心、想回家、怕父母不要自己等一些心理障碍。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这些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不时时机地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我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了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把我校这些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提高作为培养目标之一,加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断创新与发展。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研究他们,提高他们心理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所以,对于开展我校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我校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提高我校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这一实验与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重视并努力实践。
二、研究目标与原则
1、研究目标
探索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和方法,突出特色,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留守儿童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促进留守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2、研究原则
(1)主体性原则。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以充分实现他们主体地位为前提,以人为本,使他们能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形成健全的人格。
(2)发展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要符合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有针对性的实际教育内容,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
(3)全面性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全面性,包括学习、心理、个性发展、自我调适、人际交往、社会适应等各个不同领域,要全方位、多层次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4)活动性原则。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之中,让留守儿童在活动中展示才能,培养集体观念、责任感和义务感等健康的心理素质。
(5)差异性原则。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仅存在着个体差异,也存在着年级差异。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有层次性、梯级性和循序渐进性,对不同特点的留守儿童应进行有针对性的群体指导或个别辅导,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6)互动性原则。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师生交往互动,有利于促进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要主动地与留守儿童交往,唤起留守儿童交往的心理动力。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往互动,可以促进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以教师的人格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促进双方主体的发展。
(7)关爱性原则。留守儿童都缺乏应有的关爱,有的虽然从祖辈那里可以获得一些,但爱的方式方法、内容也与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有着一定的差距,教师的关爱能够获得留守儿童对教师的信任,使他们产生对教师的依靠,他们就会把发生的事情告诉老师,把心理话讲给老师听,让老师与他们共同分享喜怒哀乐,以便教师适时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他们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研究内容与操作策略
1、研究内容
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焦虑、孤僻、情绪脆弱、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不善交际、不善自我调节等。根据留守儿童的实际和心理发展的需要,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即学习心理、情绪心理、意志心理、交往心理、考试心理、创新心理等教育内容。教师对留守儿童成长中普遍遇到的问题予以心理方面的指导,对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要及时予以心理疏导与行为的矫正。同时,要考虑到留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低年级以游戏和活动为主,中、高年级以活动和体验为主,从生活辅导扩展到学习辅导。构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2、操作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教师要树立现代新的学生观——留守儿童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不能歧视任何一名留守儿童。要根据留守儿童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 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立足于教育,重在指导。
(2)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根据留守儿童的年龄和学龄及身心特点确定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应确定在培养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进行心理矫治,提高留守儿童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两个方面。使他们真正落实到行为上,达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做到目标要具体,操作性要强。
(3)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实效性。心理健康教育是立体的、全方位的教育。从时间上看,小学阶段是最长的一个教育阶段;从空间上看,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从本质上看,它是培养健康心理、健全人格的教育。因此,必须根据我校的教育条件,结合我校留守儿童的情况,全方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四、研究步骤与做法
(一)明确对象,分段实施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一至六年级12个班级的留守儿童学生。
实验研究的实施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的启动阶段。
(1)提出初步方案。
(2)成立“留守儿童德育研究”实验与研究课题领导小组。
(3)成立课题组,确定研究人员。
(4)学习理论,进行课题论证。
(5)制定实验研究方案。
(6)确定实验对象,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问题测量,为实验与研究奠定基础。
第二阶段:研究的实施阶段。
(1)召开“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开题会。
(2)实验教师培训。
(3)在实验研究过程中进一步论证,完善实验研究方案。
(4)组织好心理健康教育研讨课活动。
(5)组织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6)对实验工作的阶段性成果进行总结与评价。
(7)定期召开课题组(各班主任)实验与研究工作会议,进行理论与实践的指导与研究。
(8)组织实验教师(各班主任)写好中期研究成果总结报告,并进行成果交流。
(9)对实验对象进行观测,进行效果评定。
(10)建好科研课题档案。
第三阶段:研究的总结阶段。
(1)收集材料、总结课题成果,进行课题研究材料汇总。
(2)完成结题报告与撰写科研论文。
(3)召开总结汇报会,在学校内部总结推广实验研究成果。
(二)实施研究,突出特色
1、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来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
(1)通过课题牵动,开展“如何上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课”科研课题研究活动,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质量。为此,我校加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了师德建设和专业知识培训,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意识,使教师成 为了留守儿童的“心理保健医生”。各班级的班主任教师坚持间周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向留守儿童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培养留守儿童健康的心理品质。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向课题组交一份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设计。组织实验教师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
(2)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是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我校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教学课改,树立新课程教学观念。学科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突出了“以人为本”,以留守儿童为主体,把传授知识和渗透德育融为一体。二是抓师生关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互动,使学生获得自主发展,受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三是抓寓教于乐,寓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把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当着教师的一项基本工作任务,渗透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扎实有效。实践证明,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事半功倍、行之有效的办法。
2、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帮扶留守儿童。
心理教育是一种心灵感化的教育。我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突出特色,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关爱帮扶留守儿童。实验教师对这些留守儿童,有针对性地开展扎实有效的心理辅导。
单亲家庭的留守儿童。由于父母离异,父或母又忙于生计,常年在外奔波,使这些孩子失去了关爱。容易出现心理压抑、认知失调、感情脆弱、意志薄弱、自卑、孤僻、粗暴等心理问题。我校对这群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各实验教师寻找到的心理支点都是共同的,就是在生活上多关心他们,在学习上多帮助他们,在感情上多亲近他们,在思想上多开导他们。只有让他们体会到了老师对他 们的关心,是他们值得依赖的人后,才会赢得他们对老师的真正信任,教条式的批评、干巴巴的说理,是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的。要注意挖掘他们内心深处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表现机会,唤起他们的自尊心和自豪感。
我曾经以我的一个女学生为原形写的《一个山区女孩的求学声》,至今还保留着,这个女孩是四年级时转入我校就读于我班的,她当时已经满了14岁,才读四年级,而且第一次进行考试时,数学仅考得47分,于是,我就去了她居住的地方———她的舅妈家。经与她舅妈了解,才解开了我心中的谜团。她是一个不信的孩子,有两个弟弟,母亲由于家境贫寒弃家外出,丢下她们姐弟而不管,她就承担了料理家务和带弟弟的责任,到了10岁才既要读书又要做家务,农忙时节就不到学校,功课被耽误,成绩就不好。她的父亲无赖之下只好来求助她的舅妈,她舅妈就把她和小的一个弟弟收留下来,帮助照管,她才被转到我班来的。得知她的不信身事后,我首先帮助她建立起学习的信心,在课堂上多给她一些表现的机会,在课余时间给她补习,并给她一些学习用品,有时还给她一点零用钱,在推选班干时,提议她当班干,她逐渐树立起了学习的自信心,开始把不懂的题目拿来问我了,到了五年级,我继续当她们的班主任,她成了这个班的学习委员,经常与我进行交流,不懂的问题都像我求助,我不管是什么时间,什么场合,都会根据问题启发和诱导她思考,使她自己通过努力能进行解答,她变成了一个性格开朗、活泼、积极上进的学生,与刚到我班时完全判若两人。到了六年级她被选为班长,继续保持上进的学习势头,问我考大学年龄大了是否还可以考?每当她问我这个问题时,我都告诉她不限年龄,鼓励她把精力集中在学习上,为将来的学习打好基础。进入初中后,还不时把遇到的问题向我求教,她现在正在就读高中,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我真希望这个苦命的孩子能如愿以偿,园了她的大 学梦。
3、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活动
(1)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
学校建立“心理健康辅导室”,由我兼任心理辅导工作,我虽然是半路出家的心理辅导老师,但是,由于我坚持“一句鼓励的话语,一种信任的眼神,一次理解的微笑,一回善意的交流”辅导原则,这里确成了留守儿童们心理需求的暖巢。他们的心理问题在这里得到了解答和疏导。
(2)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国旗下讲话”
学校定期进行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内容的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解开了他们心理的枷锁,照亮了他们的心理。
(3)召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主题班队会
坚持每周举行一次主题班队会活动,净化了学生的心灵,解决了学生心理困惑问题。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和心理品质得到了提高。
(4)开办“心灵之声”专题广播
学校少先大队红领巾广播站配合课题组开办“心灵之声”专题广播,坚持每周一、二、三的中午1:00—1:20广播心理健康教育专稿,由于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贴近留守儿童的实际,很受他们的欢迎,在他们的心理构建起了宽松和谐、积极向上的宽阔空间,为学生的心理打开了通向健康的大门。
(5)利用橱窗、黑板报、班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学校宣传橱窗、黑板报开辟“心灵的呼唤专刊”,12个实验班班刊每期都设有“知心园地”专栏。每个月更换一期内容,这些内容像春雨一样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增长了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
(6)设立“手牵手,沟通心灵”小组
我校12个实验班都建立了由1名留守儿童和2名小干部组成的班级“手牵手、沟通心灵”小。协助教师做同学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如六年二班有一名学生的父母离异,失去母爱,产生自卑,自从班级成立“心灵互动小组”后,主动帮助他,真诚关心他,坦诚地与他交往,在师生的共同帮助下,他克服了自卑、孤僻的不健康心理,促进了他的进步。
(7)设立“悄悄话”信箱
小学生有很多心理烦恼,如果长期压抑,就会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造成影响。在课题实验研究过程中,各班都设立了“悄悄话”信箱。这样,学生有了心理烦恼和困惑都可以在这里尽情倾吐,把心理的话向老师诉说。老师可以随时知道学生的心理困惑,走近学生的内心世界,随时开展对他们的心理辅导,“悄悄话”信箱成了师生心灵交汇的桥梁。
(8)充分利用留守儿童之家,让留守儿童体会学校的温馨
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是他们的宿舍,留守儿童都吃住在学校,他们的一切都是免费的,宿舍楼里设有亲情电话,他们有话想与家长说时,都可以打电话,在放学后到上晚自习的时间里,有生活老师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他们不仅不会感到孤独,还觉得有趣,积极性都很高;晚自习有老师与他们在一起,不懂的题目可以问老师,有老师帮助解答:由食堂为他们准备热水,洗刷十分方便、舒服;感觉生病时,告诉老师,老师就会带到牛场卫生院去医治。因此,他们身体只要有一点异样,如长了一个小豆豆、划破一个小口口等等,都会在第一时间内告诉老师,以便老师掌握他们的身体健康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健康。我校教师坚信的理念是:让留守儿童们“学在校园增知识,住在校园享 温馨,吃在校园长身体,乐在校园爽精神”。每一位工作在我校的老师都把我校的留守儿童看着是自己的孩子一样来关心和照顾,他们在这个大家庭里是快乐和幸福的。
4、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
家庭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发源地之一,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也会腐蚀学生的心灵。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建立学校、家庭与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以学校教育为主,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如构建家长学校,召开家长座谈会,进行家校授课,通过指导,使家长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心理疏导方法,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同时,还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五、研究成果
(一)理论研究成果
1、构建了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实验中,以理论为指导,结合实际,运用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和学科教学的联系规律,构建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遵循留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的实效性,依据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路,把握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管理、评价,构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例如,在课题研究中,加强研究并实施留守儿童心理素质的目标体系。由总目标、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组成。因此,按照低、中、高年级分段确定目标,充分体现由低向高、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使目标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2、树立了“双主体”和“三中心”教育理念
我们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贯主张“双主体”和“三中心”教育理念。“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体验为中心。”我们在课题实验过程中,加深对这个基本的教育理念的研究。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发挥情感的作用,让情感这把启迪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发挥应有的效能。以爱育爱,以情育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的修养,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影响学生。以教师健康的心理,去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以人格力量育人”,这就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魂。同时,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成为活动的主角,并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使学生的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意志品格得到健康发展。
二、实践成果
1、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形成适宜新时期,突出实践性和实效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新模式。
2、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整体教育网络
建立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开办家长学校,实行教师家长互动,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3、4、提高了教师素质
通过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 教育部颁布的《中小这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教师明确地认识到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就不是完整的德育。因为心理素质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身体等素质同等重要。所以,每一位教师都转变了教育观念,变革了教育方式,创新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用师德的力量感化着留守儿童。
5、留守儿童的心理素质、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有了明显提高
留守儿童品德合格率达100%,行为习惯合格率达100%,他们的的民主意识、竞争意识、自信心、交往能力、合作能力、考试焦虑和抗挫折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6、促进了全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去年和今年,我校小学毕业生合格率为100%,体育合格率达标,英语考试及格率跃居在全区10名以内。学生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扎实有效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领导和教师中形成共识,齐心协力创建平安和谐校园,推进了素质教育,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李玉长
2014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