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时间:2019-05-12 12:03: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第一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

海盐县教科所联合课题组*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是海盐县教科所承担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99年度基教课题。本研究着眼于中小学生的未来和发展,立足本地实际,以实践研究为主,通过各试点学校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和科学总结,探索在起步阶段符合本县实际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方法和工作重点,并以心理教育的理念和实践唤起对学生心灵世界的关注,优化教师的教育行为,提高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县全面、深入开展积累经验,架桥铺路。

[课题的提出]

1、信息革命已将人类载入社会生活的快车道,竞争已是无可回避的现实。日新月异的变化昭示人们,要想在竞争社会中占据优势,不仅要有真才实学,还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学生自信、合作、进取、抗挫、创新等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特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让他们单纯地接受前人的思维成果和知识信息更重要。国务院、教育部一系列“决定”、“意见”的出台,已向我们传递着这样一个信息:对中小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2、由于“应试教育”是在教育过程中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因而忽视了学生深层次的心理需求。这种教育功利主义的倾向,不仅使得学生发展空间变窄缩小,造成了他们人格依附、心理危机四伏的不良现象,而且戕害了学生的心灵、泯灭了学生的个性。素质教育追求的是人的可持续发展,即人的协调发展。一个协调发展的学生,应该是既能满足现时的需要,又能形成身心和谐、均衡、持久的基本发展力,有连绵不绝的后劲。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是现代教育培养可持续发展人才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3、当今社会,人类已进入一个“高心理负荷”时代。生活在这一特定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困惑,如得不到及时疏导,将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各种调查显示,我县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现象客观存在(分报告阐述)。他们的健康成长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有效的疏导策略,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与方法。

4、综观学生中暴露的大量问题,大多与心理问题有关。但我们以前习惯于从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品质行为两方面去归因,强调思想、道德、组织纪律、政治方面的教育。贯彻实施《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后,又比较注重整齐划一的求同训练,或多或少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和个性发展。由于对学生心态缺少了解,在教育工作中常常出现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观念和行为,混淆了思想、道德和心理问题的界限,因“误诊”而容易作出不科学的教育对策,容易引起师生情绪对立、矛盾加大,甚至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产生各种“师源性”心理问题,使传统的德育工作留下了不少的遗憾。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心灵感化教育,它显著的特点是教育者调动情感的力量,尊重和理解学生,在充分理解、尊重、接纳学生的基础上推动其自我反省、自我完善。因此,它对问题的分析更为系统、科学和准确,它的教育方式更易为学生所接受。

[课题的界定]

一、研究范围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既是一种教育技术,也是一种教育理念,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民主教育思想与观念。同时作为一个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它又具有多重的教育目标、丰富的教育内容、多样的教育形式,具有很强的层次性。依据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和对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的把握,我们对所开展的第一轮研究作如下界定:

有针对性地变革学校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在学校学科教学意图、思想政治工作方式、人际交往环境、校园文化建设、人际沟通渠道等各方面采取必要的措施,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并在充分尊重、理解、接纳学生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所存在的一系列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从而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形成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良性循环机制。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多层次、动态开放的系统,应包含在现代学校教育的全部内容和过程中。它必须全面调动各方面的力量,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多渠道实施,形成教育合力。

2、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爱心和事业心为条件,以改善人际情景为基础,它要求教师放下其主观立场,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尊重、理解与接纳学生。

3、作为一种助人的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诊断分析、讨论沟通和助人自助的过程,教师必须掌握必备的“心育”能力与技巧。以发展性辅导为主要目标,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是其基本的工作取向。o:p>

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主体的作用。内容的选取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与和实践。

二、研究内容

1、调查与分析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探讨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2、创设良好校园环境,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育行为,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的心理环境和氛围。

3、从发展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学会调适,发展学生良好心理素质。

4、科学地分析与诊断学生中产生的各种问题,系统地思考学生不当行为方式产生的各种心理因素,并给予积极的辅导与协助,帮助其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1、探索在起步阶段适合学校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作好准备。

2、引导教师积极探讨学生心理特征,重视对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3、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逐步形成一支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对象

元济中学等不同类型的中、小学15所。

三、研究方法与策略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采取总课题带动子课题运作的研究形式和“总体设计,多端切入;统一要求,分题研究;多方合作,协同攻关;多题结合,优势互补”的研究策略。第一轮研究分三个阶段:

1、调查构想阶段

抽样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学校德育工作现状,借鉴外地先进经验,结合本县实际,初步形成研究的总体构想,确定成员学校和子课题群。

2、试点实施阶段

组织培训,提供资料信息服务,落实阶段研讨和观摩活动,积累研究案例与经验,注重反馈调节和资料的分析、整理。

3、研讨总结阶段

在各子课题完成研究报告的基础上,开展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活动,筛选、提炼各有效因子,形成总课题研究报告集,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实施途径]

一、加强师资培养,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作为学生道德、心理行为的指路人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不但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要有自觉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以试点学校的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干部为主要培养对象,通过专家讲座、办班培训、下校宣讲、专题讨论、参观考察、资料宣传等形式,以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非智力因素的研究,学习心理学的理论、心理科研方法的学习和运用为主要内容,开展了较为系统的培训学习,旨在增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包括: ①全面了解和深入理解学生的能力;

②与学生充分沟通并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能力; ③对学生施加影响并有效控制学生行为的能力; ④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鉴别的能力;

⑤确定心育目标并设计、实施心理训练活动的能力; ⑥开展心理辅导与心理咨询的能力; ⑦善于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

二、开展集体心理教育活动

以发展性辅导为主要目标,以团体辅导为主要形式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因此,教育者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学生的普遍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集体性的心理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实践中不少试点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开设了每周或隔周1课时的“心理教育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深受学生欢迎,充分体现了心理教育的特点与魅力。

1、心理知识教育课。重在传授心理知识、心理调整方法,并进行专门的心理训练,通过心理知识的讲解和系统的训练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进行自我修养。具体形式有:

A.以讲授为主的教育形式,即以教师为主导,让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知识;或从揭示学生的心理现象或心理问题入手说明一个心理学原理和观点,并引导他们用来认识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现象。

B.“活页式讲座”,可以年段或全校师生为对象,每学期确立1——2个专题,由教师或校外人士讲授,必要时还可请学生来讲,可面对面、也可广播、墙报,形式不拘一格,力求解决问题。C.以活动为主的教育形式,即教师在较短时间里简明扼要地讲完有关心理知识,用较长时间组织学生在多种模拟的情景中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产生体验,加深理解,学会自助。形式有讨论辩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测验训练等。

在选择心理知识教育内容时,应针对学生主体的发展性需求,也可针对社会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而选择。

2、心理辅导活动课。重在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共性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在互相尊重理解的基础上,给学生以合乎其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他们克服障碍,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主要形式有:

A、团体辅导,是以班级为实施单位,以全体学生为对象,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由教师引导学生设计一定的活动情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进而相互启发、自我教育、纯清认识。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引入话题——创设情景——展开讨论——联系自我——反馈矫正——总结深化”六环节,形式有集体讨论、角色扮演、游戏小品、心理训练、心理体验等。

B、小组辅导是班级辅导的基本形式。辅导小组以六、七人自愿结合为宜,刚开始时教师可对活动的开展作些具体的统一的规定,以后辅导小组应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最佳形式。活动方式可由学生自行选择,如讨论法、游戏法、宣泄法等。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不仅从小组活动的内容中学习,也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学会交往、合作、助人,增强了积极向上的自信心和团结奋进的凝聚力。

心理辅导活动类似于学校主题班队会,每次活动基本上需要4项内容:①确定活动主题;②明确活动目的;③进行理论分析;④提出具体操作步骤。同时还必须确立良好的辅导关系,双方只有人格上平等,心理上相容,学生才能开放自我。

三、开展个别心理教育活动

每个班的学生有一些共同的心理发展特点,但个体之间又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还具有隐蔽、保密的特点。个别心理教育就是以学生个体为对象,用尊重、接纳、理解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等途径,对其进行启发和诱导,纠正心理偏差的过程。个别心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1、为遇到心理困扰的学生提供帮助,找出自己烦恼和困惑的深层原因;

2、帮助学生增强自知之明,确立正确的自我观念,纠正不正确的认知观念;

3、为来访者实现更高人生目标设计和提供最佳行为策略;

4、为教师、家长提供有关信息,指导他们改善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个别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有:

`

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目的是系统地搜集、整理分析材料信息,及早发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适应性问题。“心理档案”是学生了解自己、把握自我、自我教育的依据,也是教师针对性教育、辅导的“参谋”。

2、开展个别心理咨询。研究中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了咨询室,配备了固定的兼职咨询教师。尚未具备条件的,则在班级或年段任课教师中确定一名教师(一般以女教师、非班主任为宜)作为本班或本年段的兼职咨询者,咨询地点不作固定,可据情况选择。相对固定的咨询教师应精心选择,为广大学生所信赖,并要经过一定的培训,对学生则应宣传、鼓励,使学生了解和接受。咨询教师应遵守尊重、通情、保密、疏导的原则。当然我们更提倡人人都能成为学生的“真心朋友”、“知心朋友”,能应用一定的心理咨询策略、方法,重视和学生的交流、谈心,3、设置心理信箱和心理热线电话。通过心理信箱让学生反映不便启齿的问题,教师则通过回信或讲座、黑板报、墙报等手段解决其中典型问题。心理热线则采用公布一名学生信赖的教师(或已有的咨询教师)的电话,在规定时间内给予来电学生以沟通与协助。

4、“个案心理教育”是由教师主动找出存在典型心理问题的学生,对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并讨论、设计方案,进行教育和疏导。

5、开展“心理健康沙龙”,充分利用自助小组的集体辅导力量,解决每个个体存在的心理困惑。

四、教育教学活动渗透心理教育 各种教育教学活动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教师要了解并把握学生的认知、情感发展水平,根据自身教育教学内容的特点,深挖各种教育因素,采取不同方式来融合和体现心理教育的教学意图。

1、文化学科协同教育。在实践中我们要求各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贯彻教学的兴趣性、创造性和激励性原则,要创设和谐、合作的课堂心理气氛,要重视学习策略训练和习惯培养,要寻找教学内容与心理教育的结合点等,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健康心理。

2、班、队工作有机结合。根据本县实际在学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班、队工作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班、队活动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渠道。因此我们把班、队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在工作理念上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学生观、工作方式上重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尊重和理解学生,多一点讨论和沟通,少一些灌输和说教;活动内容上多关注学生的各种成长问题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

3、活动课程协同训练。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可促进人际交往,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体验集体活动的乐趣,显示才能与爱好,培养自信和抗挫能力,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我们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又一重要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不断地参与各种训练来达到自我优化。

五、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除了直接教育的影响和作用外,还需要在耳濡目染中熏陶与发展,这有赖于学生所处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的优化。

1、创设良好的校园内部心理环境。包括①发展健康的校园文化,从校园的自然环境、校风校貌建设、人际环境、活动开展等方面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融洽、温馨的校园环境;②创建良好的班级氛围,优良的班风是强有力的集体舆论,它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的行为,影响着集体的生活;③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自己积极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④拓宽师生间心理交流道,扩大与学生交流的范围,增加交往、交流的频率,构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与学生平等的交流。

2、提供学生自我教育的机会与场所。与各学科教学相比,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教育,学校应为他们创设各种自我教育、自我调适的机会与场所。①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②开设“心理教育图书阅览角”,开展读书征文活动;③举办各种形式的演讲、辩论活动;④编撰心理教育小报,出刊心理教育墙报、黑板报等。

3、创建良好的家庭内部环境。学校要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教育,改善亲子关系,为孩子提供一个民主和谐、温馨安全的家庭生活空间和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六、实施学校、家庭、社会同步教育

学校、家庭、社会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要提高整体教育功能,必须变学校的“孤军奋战”为学校、家庭、社会的“大合唱”,形成合力,同质、同向、同步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1、引导家长协同教育。家庭教育要建立孩子与父母和谐的亲情关系与健康的家庭范围,家庭应成为孩子心灵健康的安全港湾,为此,各实验学校在实践中,努力使家长明确并做到:①对子女提出合理的发展目标;②重视与子女的情感交流;③采用民主管理方式;④善于倾听和观察。在对家长的宣传引导的方式上主要采取:①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家庭档案、家校联系卡,密切教师与家长关系,互通信息;②成立家长学校,举办心理讲座、印发学习资料,指导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特征,介绍典型家教方法;③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组织家教成功经验交流;及时家访,抓住家校结合教育的最佳时机;④开设“开放日”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成立家教咨询信箱或热线;⑤邀请家长参加班级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学生向家长叙述自己的理想、追求和内心的苦恼、期盼等,并组织家长发言,引起共鸣和理解。

2、组织社会协同教育,可采取建设德育基地、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参与社区建设与活动、社会问题专题讨论等措施,充分依靠社区力量和社区环境,变社会的消极影响为对学生的积极作用。

[研究成效]

尽管本课题至今仅开展了第一轮研究,而且由于师资、课时等因素的制约,也仅在一定领域或一定层面上开展了一定的专项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而严密的目标体系和操作模式,但整个研究过程对试点学校教师观念的转变、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逐步展开还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高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扩充和完善了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传统的学校德育工作主要以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法律等行为规范的教育为内容,比较关注的是社会对个人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而对于“如何做人”的基本层次的问题,例如如何进行人际交往,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等过问甚少。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使学校、教师在关注学生人生观问题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的成长问题,在注重培养学生完善的道德品行的同时,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完美、健康的人格,它使学校的德育内容得到了合理的扩展与延伸,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更具有针对性。

2、推进了学校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改革

心理教育是一个讨论沟通的过程,它是以心灵的沟通来强化当事人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的意向,更多的是理解、接纳,而不是说教、劝告,使学生在主体参与的过程和被接纳、理解的心态中获得道德、情感的内化。在实践中,各试点学校都十分注重这样的一种工作方式和工作理念来反思和改善传统的德育手段、方法,逐步改变了以往那种把学生当作道德灌输的容体,从而进行苍白无力的简单说教、灌输的德育方法。

二、增强了广大实验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1、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取决于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观念已被广大实验教师所接受,教师不仅注重自身的心理修养,而且在教育过程中能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杜绝了因教师心理失误、情绪失控而导致的教育方法失当,教育效果失败,甚至挫折学生心理的现象产生。

2、教师培养学生心心理素质、发现和矫正学生心理问题的意识大大增强。对于学生中出现的很多问题,教师开始注重从学生心理上去寻找原因,进行过程分析,科学地进行归因,并能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内心体验,深刻地了解其思想行为动机,从而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省与自我完善,而不是简单斥责。

3、实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行为疏导ツ实践中,逐步了解并掌握了初步运用心理科学知识认识学生、教育学生的方法和技能,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并能应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而且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水平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三、试点学校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

1、二年的学习宣传和实践探索,学校领导的观念得到转变,开始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既结教师提出心理健康的要求,又为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不少校长自己带头实践。做讲座,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逐步形成了在校长领导下,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师、班团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和校园氛围。

2、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拓宽了师生之间心理交流的渠道。广大教师通过心理教育的实践更新了教育观念、懂得了不仅要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交朋友,还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权益,从而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和友谊,获得了广大学生的信任,使学生心事有处可诉,也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果。

3、逐步形成了心理教育的“四结合”模式:心理常识教育与心理训练、环境熏陶相结合;集体心理教育、分组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教育相结合;学校心理教育与学生自主参与、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相结合;专门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班队工作渗透相结合。

4、通过对家长的学习、宣传、指导,帮助家长改进教学方法和亲子关系,为学生创设一个理解、激励、民主、温馨的家庭氛围。同时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也得到了家长的普遍认可。

四、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所提高

1、学生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普遍的认可。研究前学生对心理教育知之甚少,对心理问题讳莫如深,研究使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心理知识及心理调整方法。很多同学把“心理辅导活动课”称为“心的车园”、“良师益友”,也更容易向老师敞开心扉。

2、学生产生了心理困惑与障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各种心理辅导活动的开展,适应了学生对心理咨询的需要,也能及时地从教师身上得到协助与帮助,得以倾诉和合理宣泄,降低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率和对学生造成的危害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不少试点学校通过《SCL——90自评量表》、《MHT》或其他一些单项或自编问卷测试表明,学生心理素质有较明显的提高。(分报告详述)

3、不少学校比较科学地制定了解心理教育的目标,如“自知、自悦、自信”目标、“厌学、合群、自我”目标等等,并围绕目标开展了系列的发展性教育与训练,使学生统一的人格、正确的自我观念、和谐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习惯等方面产生了较好的效果。

同时,一部分心理知识和技能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应用,学生开始开成主动调适的意识和行为。

4、心理健康教育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的信心。实践证明,把教育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又接受集体舆论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要不断鼓励、引导其进步,学生就会在教育过程中,不断增进自我教育的信心。

5、心理辅导增强了“后进生”的个性品质,通过心理辅导寻找“后进生”的原因,寻找他们的特长和优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道德和强强,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

五、初步形成了一系列的心理教育成果材料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形成学校或分年级(段)的心理教育的成果材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标之一,通过二年的实践研究,各试点学校分线、分项初步积累了一些教育材料。包括①心理辅导活动课的教案设计;②主题活动设计;③“活页式”讲座材料;④学生阅读材料;⑤个案分析;⑥心理档案材料;⑦家长学习材料;⑧咨询案例;⑨自编调查量表等。这些材料虽还不够系统,还有待于在下一轮研究中进行收集、筛选和综合整理,但者凝聚着实验教师的劳动和智慧。(详细材料选编附后)

[认识与体会]

1、我国当前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期,但要真正实现这个转变并非易事。学校应试教育的模式若再不转变,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造成极其不利的影响,如何真正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取得实效的前提。

2、要重视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在学生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因此要研究如何优化社会、家庭教育环境,克服不利因素,为学生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教育大环境。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需要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和学校领导的重视,也需要上级科研部门和专家的指导和帮助,以保证活动的正确方面和较高质量。

4、目前开展心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校外部技术力量的引入,但学校师资是关键,要保证工作的持久、连贯工作,最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学校自身的一支具有一定水平的心理教育专兼职队伍。要研究如何培养一支相对固定的辅导队伍,又要依靠全体教师,重视全员普及。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发展性教育为主,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发展优先重于治的策略,不要只盯住“后进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必须从小抓起,认为小学生没有心理问题,不需要心理健康教育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6、要谨慎使用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量,不能简单测试下结论。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关注和科学的过程分析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提。

7、要充分重视学生在心理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和自我完善功能,教师要相信只要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人人都有积极成长、自我完善的潜能。在活动方式上应知行结合以行为主,活动性、实践性是心理教育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

8、要摆正学校心理咨询的位置,它既是一种技术性服务,又是一种教育影响。它只是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学校心理工作的主要方式和方法。咨询教师应有一定的专业训练,但也不同于“医学模式”,严重的心理疾病应交心理门诊及早诊治。

第二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报告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体系

途径方法

心理健康现状

实践活动操作体系

内容摘要:本文论述了现阶段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根据自身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经验,阐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途径和方法、管理体系,着重探讨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体系和开展个案研究等内容。

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入,而逐步成为教育课题的,已有不少的教育理论工作者展开过较为广泛的研究,在理论层面富有许多有价值的成果。同时也有不少教育同行作了一些有益的实践探索,但在广大的中西部地区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我们于2001年2月至2005年6月,历经4年多,从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视野展开了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教学效果和社会效益,于2005年10月获得泸州市人民政府普教成果二等奖。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概要的呈现如下,以求教于专家同行。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原因

心理健康就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和自我教育的动态的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化的社会适应。首先,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需要,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次,心理健康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时期下德育工作的延伸和补充。健康的心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从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心理健康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和方法不谋而合,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的体现。第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初中学生具有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特点。我校为城乡接合部的一般普通高完中,初中学生中留守子女多,父母离异家庭子女多,下岗家庭子女多,学困生多,学生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行为,单靠老思路老办法不能较为妥善、彻底的解决这些问题。只有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这些问题,才能促使学校走上持续稳定的发展之路。

二、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的目标

我们把研究的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研究的核心目标,是探索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总目标是改善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全体初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相关目标是通过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三、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途径和方法

我们主要是以正常学生为主,重点在学生的发展和预防。主要途径有四种,即开展团体的、小组的、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等。方法是有计划、有系统的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研究中采用的基本方法有:行动研究法。辅助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研究法、有文献检索、观察研究、问卷调查、教育测验、教育实验、个案研究等方法。

四、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管理体系 我们以德育处、教务处和教科室等为主要管理机构。班主任兼辅导员,常设管理机构是德育处,课题研究常设机构是教科室,设有心理教师两人。建立健全研究的组织制度、培训交流制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制度等。

五、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研究取得的成果

(一)实践研究的成果

我们认为,“心理教育”或“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是对学生不健康的(或亚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正面引导、积极预防或解决的教育。换言之,主要针对学生业已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而进行教育。

可以这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学校教育中应有重要的地位,发挥其它教育途径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它不仅仅能直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包括学生的心理危机,而且能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他教育途径如学科教学、德育、学生管理等一道增强学生的整体素质。“健康”二字更可以突出我们对学生实施这类教育的最终目的,并将其归属于健康教育的范畴而又明确划分了与生理健康教育在内容上的区别。因此,以学校为主营地以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教育者运用语言交流、活动等多种途径和手段,从学生心理实际出发,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教育和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的教育。

(二)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操作体系

1、开设讲授课和心理健康活动课。

讲授课主要是心理健康常识课、健康教育课和心理卫生讲座。我们以心理健康活动课作为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核心工作。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实施程序与一般的认识类课程不同,教学步骤为:“引言-创设情景-设疑-讨论-感悟-延伸。”

2、开办学生行为矫正班,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辅导

在矫正班中开设了理论课、活动课和实践课三类课程,比如,“行为反思”、“行为矫正”、“心理健康教育”等,共8门课程。每期矫正班的学生由班主任推荐,安排心理健康辅导员作教师,学生人数7~10人。教学的形式主要有集体谈话、个别交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室外活动、身体训练等等。广泛运用了强化法、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行为限制法、示范法、消退法、处罚法、刺激控制法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改变学生的问题行为。教学上做到有计划、有目标、有记载,并且培训后有跟踪。

3、建立师生、生生互助的常规机制,首先建立我校教师联系学生制度,明确班科教师联系的对象、任务,把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作为重要内容,改善师生关系,加强学法指导,消除心理健康的学习隐患。其次,建立学生的自助和互助机制。在班级建立内心理健康互助小组。

4、建立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机制。通过实施心理健康问卷测试,设立心理健康咨询箱,阅读学生日记、周记、作文、自传、内心独白等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和内心世界,多渠道的了解心理健康学生状况。

5、建立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教学机制。健全制度,加强管理,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的减少了因学习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6、建立优化学生心理健康的外部环境机制。多方协调,治理校园周边环境,减少学生与校园内外不良因素的接触。促进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校的互信,特别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联系其监护人,加强对学生的关爱、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7、建立与新课程相适应的发展性评价机制。广泛采取赏识教育,实施展性评价,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找到自信的支点。

8、建立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工作机制。对学生进行择业意识教育,职业道德的渗透,就业形式的介绍,做好与职业技术学校沟通实施“2.5+0.5”的分流工作,促使学生多渠道的发展。

9、建立通过特长教育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举办艺术节、学生书画展、演讲比赛,课外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小组、学科兴趣小组、办心理健康黑板报、校园广播站、校园文学社,定期培训艺体特长生等等活动。实践证明特长教育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0、建立奖学助学机制。

通过实施助学金、奖学金制度,帮助贫困的学生解决生活困难,使其完成学业。从而有效减少学生因生活问题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梳理出有特色的个案研究方法

我校做了较大量的个案研究工作。编写了一些较有特色的个案。个案编写的主要有以下要素:“案例名称-个案简况-问题行为调查--资料收集-原因分析-辅导措施-辅导成效。”以下面案例说明我们研究的情况:

案例名称:一个性格孤僻猜疑的学生的矫治 个案简况:陈××,性别:男,年龄:14岁,初二上期。

问题行为:

该生对集体活动有畏惧感。成绩好。上课基本上不回答老师的问题,或者其回答根本听不清楚;曾因躲避体育课的集体活动,藏到一个建筑工地旁的树下被掉下的砖头砸伤了头部;据老师和同学反映该生基本上不与人打招呼。而该生经常向老师反映有同学说他的坏话,甚至上厕所时,别人嬉笑他就认为是在笑他;班上女同学小声谈话,他认为是在议论他。该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逃学,老师走家访,他躲在他家屋后的仓库里,让老师等了2个小时不出来,而老师在他家说的话他都听得一清二楚。该生说自己经常失眠。资料收集: ⑴人格测验结果

对该生进行卡特尔15种人格因素测验,发现其心理健康得分仅为13分,大大的低于22分的平均标准。⑵与该生谈话

通过谈话,认为该生具有木讷、孤僻、猜疑,但理解力强、自傲又自卑等特征。该生说别人经常笑话他,对他不友好孤立他。⑶家庭情况

该生家住在一个兵工企业的弹药试验基地,邻居很少、独生子,父亲为仓库管理员,母亲无职业,双亲文化低。父亲不善言谈,母亲性格豪放,比较溺爱孩子。该生小时候玩耍时生殖器曾经受过伤,但据其父母说对其发育没有影响。成绩一直很好。原因分析:该生由于家庭居住环境较为封闭,比较内向。交往能力较差,运动能力,艺体能力差,所以对于集体活动有抵制心理,有自卑感,从而逃避交往、逃避活动。由于其生殖器曾受过伤,所以总疑心别人议论自己。因成绩好又有些自傲。辅导措施:

⑴教师对该生进行疏导,使其认知重组。首先针对他疑惑的事件一一分析,剖析原因,使其能够正确的归因,消除他心中的疑云。其次,以伟人的事迹,老师的献身说法,同学中的事例,有针对性的说明心胸开阔、性格开朗对于人际交往,对于人生的重要性。通过事例让其领会到人不必十全十美,要求他放低对自己某些方面的期望值,接受、悦纳现实的自我,不要过于在乎别人怎样看待自己。

⑵老师动员其家长对该生作一个体检,向他出具医院的结论,消除他对自己身体怀疑。

⑶采取心理支持法等方法进行矫正。在教师认为该生已经具有了较为正确的认知的条件下,再次找他谈话,倾听他的叙说,尽量让他表达得完整充分一些,多给些鼓励,让他找到点自信。再在班上举办“我说我的优点”、“我说我的缺点”和“学会赞美”等心理健康活动课,让其倾诉,同时接受他人真诚的赞美。

⑷采取同伴互助的方法。利用他成绩好的特长,要求他帮助一个与他家相对较近的、成绩较差的同学,同时这个同学也帮助他提高运动、艺体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其在互助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⑸自我教育法。要求他写心理日记。当他怀疑别人又在议论自己时,让他多方面思考,先给自己提出10个支持的观点,然后写出10个反对的观点,再进一步观察哪些正确或不正确;然后写出即使别人在议论自己对我有什么影响(正面和负面)。并且写出他对自己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自我反省,使其逐步认识到认知上的矛盾,从而改组对事物的看法。

⑹采取自我行为训练。针对他不愿、不善与人交往,采取提出要他关注他人,每天与同学多交流的要求,并记录每天的次数,定期向老师汇报,等等方法。

⑺与家长沟通,要求多与孩子交流,多些感情交流,行为上多些指导,周末、节假日多陪孩子游玩等。辅导效果:

人际关系:能自然的与教师打招呼,与同学关系较为和谐。

行为方面:较为关注班上的事情,能大胆回答问题,或与同学讨论问题,有时也能与同学开玩笑。与女生交往也显得自然了。情绪方面:较为稳定、日趋开朗。

学业方面:以考入重点高中的成绩毕业,曾在学校演讲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四)形成了一些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认识研究成果

我们出版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教师撰写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国家、省级、市区各级获奖或发表114篇,学校交流论文77篇。撰写的典型个案62个。心理健康调查和调查分析一千多份。自编心理健康教师读本和学生读本4本。编写心理健康活动课教案126个。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一千多份。

通过心理健康系列教育活动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显著改善,参研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能力提高迅速,科研的综合能力的得到提高。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校的规模和质量的较快发展。

参考文献

1、郑日昌主编(2000):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西苑出版社。

2、刘华山(2001):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

3、徐光兴(1999):学校心理学——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张丽珊(2000):向丽珊敞开心灵——35位花季少年与心理咨询师的心灵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袁振国主编,张玲等著(2001):心理健康研究与指导,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三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健康理念的基本特征:

1、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全人的健康理念;

2、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动态的健康理念;

3、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谱系的健康理念;

4、现代健康理念是一种促进的健康理念。

心理健康的本质就是个人主导其生命活动的有效性

确定心理健康标准的依据:1统计学标准;2社会规范标准;3主观经验标准;4生活适应标准;5心理成熟标准;6生理学标准 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方法论:1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层次问题;2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现实性问题;3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文化性问题;4界定心理健康标准的描述框架

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发展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3意志品质健全;4行为协调适度;5人际关系和谐;6人格完整独立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各育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其他教育的中介和基础

在古希腊就逐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教育体系——斯巴达体系和雅典体系

1896年,维特墨,被誉为“美国学校心理学之父”

心理辅导之父:帕森斯

格塞尔成为美国第一位具有学校心理学家称号的人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2国内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作用:1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的制约作用2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调控作用3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结果的评估作用4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学生的教育作用

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原则:1在目标构建的价值取向上,坚持社会规范和个人需要相协调2在目标构建的出发点上,坚持现实性与超越性结合3在目标构建的言语描述上,坚持抽象性与操作性相兼顾4在目标构建的逻辑体系上,坚持整体性与系统性相统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目标:1开发自我智能2掌握学习策略3改善学习品质4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目标是: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开发心理潜能,达到自我实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生活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主体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积极性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全体系原则,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向 对学生的人际关系指导内容应包括:1调整认知结构2克服人际偏见3加强个性修养4掌握有关知识5学习交往技能6掌握调试策略

自我意识发展指导内容:1提高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水平2使学生学会恰当的自我展示3是学生学会自尊和自信4使学生学会追求自我完善5使学生学会摆脱组我意识的困绕

职业指导的内容:1职业意识的指导2了解职业的指导3了解自己的指导4选择职业的指导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门课程的设计:进行单元设计:1确立单元名称2确立课程时间3确立单元目标4明确教学方法

学科渗透的实施:1教学目标的渗透2教学内容的渗透3教学活动的渗透4教学评价的渗透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施:把握时机:1新的生活开始时2享受成功的喜悦时3遭遇困难和失败时4产生浓厚兴趣时5不良倾向萌芽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环境的优化:1信息环境2人际环境3组织环境4情感环境5舆论环境 心理咨询:指咨询者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技术,给来访者以启发、帮助和教育,促进其健康发展的过程

开展心理咨询的原则:1自愿来访原则2方案合理原则3时间限定原则4情感限定原则5价值中立原则6理解支持原则7保守秘密原则8认真倾听原则9疏导、教育原则10非指示原则 心理咨询的程序:初期阶段1建立咨询关系2详细搜寻资料 中期阶段1明确咨询目标2进行指导帮助 结束阶段1追踪与反馈2转诊与停诊

心理咨询的一般方法:1提供宣泄和疏导2探寻根源和领悟3改进认知和行为4促进健康和成长 心理诊断:运用心理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并确定其心理健康问题的性质和程度 心理诊断的过程:1明确目的2搜集资料3综合评估 观察法的优缺点:优点1运用广泛2自然真实3简便易行缺点:1表面性2被动性3虚假性4限制性

会谈法实施的要求:1编制会谈提纲2建立良好的关系3把握会谈方向4注意及时记录5处理特殊情况6善于察言观色7讲究提问技术

心理测验的特点:1心理测验的间接性2~的相对性3~稳定性4~客观性

心理测验的实施要求:1端正测验态度2注意资格认证3讲究测验道德4选择测验种类5做好测验准备6规范测验操作7注意结果解释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常用的心理测验:1智力测验 2人格测验3心理健康测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原则:1客观性2系统性3多样性4经济性5保密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建立程序: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内容的确立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种类的选择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建立方法的采用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材料的组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指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体系和价值判断标准,通过系统的收集有关信息,遵循合理的评价原则,运用专门的评价方法和技术,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素、过程和效果等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过程

第四篇: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报告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由于现行的教育体制,按年龄编班,智力水平不同的学生可能在同一个班内接受教育。加上社会影响的不同,家庭教育的不同,性格的不同,行为习惯的不同,每个班都会产生几个跟不上班级整体水平的后进生。这些孩子经常挨老师的批评,受同伴的歧视,甚至家长的挨骂,他们总是躲避着别人指责、轻视的目光,小心地维护着自己仅有的一点自尊,压抑着内心的情感,不敢主动与伙伴、老师、家长交往,不敢说出内心的渴求与希望。但另一方面,他们又渴望同学们的理解、老师的帮助、家长的呵护,这就形成了后进生敏感、多疑、封闭、自卑的心理特征,也导致这些后进生的心理出现障碍,缺乏勇气与自信。消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不仅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要求,每个教育工作者必须积极做好后进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实施素质教育,从客观上看,教育面临对象的能力不是整齐划一的,无论在哪类、哪级学校中都相对地存在好、中、差三部分学生群体,我们将差的部分叫“后进生”问题,对其形成因素进行深入研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促进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英国的心理学家施奈尔,把“后进生”问题看作是一种生理、心理学上的现象,他认为“后进生”的学习不良,不是教育学的要领,它不仅有智能迟滞,还有生理心理等因素,更有造成身心变化的外界因素(家庭、社会、学校等)多方面的影响。但是大量事实表明,心理健康的人,有利于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1

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成绩、工作效率都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因此,老师不仅要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卫生,培养后进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课题研究的内容:(1)观察了解后进生的心理特征;

(2)分析影响与制约后进生的心理;

(3)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教育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标:(1)循序渐进,让学生认识自我;

(2)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抓住后进生的优点与长处,扬其所长,培养后

进生的自信心;

(4)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用爱感化后进生,让

他们逐步自尊、自爱。

三、课题研究过程与特色

(一)根据现象找症状:

通过观察与了解,我们发现后进生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

1、自卑心理:自我形象差,自卑心理是他们进步的最大障碍,容易导 致“破罐子破摔”的思想状态,把老师、家长的批评当作 “耳边风”。

2、惰性心理。这类学生学习上不肯用功,思想上不求上进,贪玩、怕做作业,老师布置任务置之不理。

3、逆反心理。由于自尊心受到严重挫折,容易产生与教师对立的心理,对老师的批评极其反感,并故意大声顶撞老师,对优秀生抱有

“敌意”,对老师的表扬不作反应。

4、矛盾心理。心理常常是矛盾的,有时想接近老师,但又怕讨个没趣,想接近同学又怕被人歧视,想做点好事,又怕遭同是后进生的讥讽。往往在正确与错误之间徘徊。

5、表现心理。由于在学习、纪律等方面长期得不到外界的肯定,往往找机会“出风头”,满足自我表现心理,他们的“出风头”虽有时表现积极的,但多数情况下表现消极的。

(二)根据症状找病因:

导致此心理成因的根源,我们认为是家庭、学校、社会、自身心理特点是诱发不良心理的根源。

1、家庭教育:有些家长望子成长心切,过分注重分数,期望过高,孩子达不到规定的要求,不是帮助分析原因,而是训斥打骂,使孩子产生自卑与厌学的情绪。有些家长自身素质低,采用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还有一部分学生是由于缺少家庭的温暖,在不安稳的环境中,形成孤僻、自我封闭的性格。

2、社会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得大众传媒在品味和格调上呈现出低级、庸俗的刊物,使广大儿童受到影响。再加上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出现各种电子游戏,使得一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弱,抵挡不住诱惑,克制不住自己进入电子游戏房。

3、学校教育: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学生与学生的竞争是必要的。但是在竞争中出现了变形教育,对后进生批评多、鼓励少、冷淡多、关心少、命令多、引导少、怀疑多、信任少。在师生情感上欠

沟通,缺少相互理解。

4、自身心理特点:

后进生往往对自己缺乏正确认识与评价,过分夸大自己的缺点,而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再加上一部分学生性格内向、脆弱,导致失去自信,容易受挫折。

(三)根据病因找药方:

针对以上的病因,要使后进生的心理得到健康教育,必须做到:

1、热爱后进生。帮助要用爱弥补他们的心理上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上的障碍。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并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努力挖掘后进生的“闪光点”,对其正确引导,创造表现机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实际的需要悉心引导。当他们犯错误时,教师更要一如既往地爱他、关注他、指导他。教师一定要以心换心,用真挚而炽热的情感热爱他们。

2、理解后进生。在人格上尊重他们,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理解后进生的心理,对他们要宽容,要有同情心,不能厌弃、歧视、排斥他们。当后进生中发生大事小事时,老师应不厌其烦地细心调查,是非分辨清楚,尽量避免冲动,不随便批评、指责,给他们送去一些希望,一点信心,一份信任。要多给后进生创设宽松、民主的环境,真诚地与后进生谈心,交朋友,心平气和,以诚相见,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打动他们的心,使他们与教师达成心灵沟通。

第五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践总结

我校自开展“中央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试点以来,实践积极探索并初步形成了:以学生学习为中心,教学设计为前提,系统网络为支撑,多种媒体教学资源为依托,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同步导学相融合的“多元互动”课程教学模式。在该教学模式指导下,各课程责任教师根据专业特色、课程特点,积极开展具有自身优势的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以下为笔者负责的开放教育专科教育管理专业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践总结。

一、对远程开放教育的认知及课程的特点

远程开放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对学习者实施教与学的培养人的工程。因此,必须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并坚持教学的一般原则,对受教育者进行合理组织和有效的教育资源调配,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实现 “零距离”的远程教育。

电大开放教育学员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理论水平较弱的问题,但是他们大多有一定的生活、工作经验、善于观察、直觉感悟能力相对较强,重视学以致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确立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原则,在教法上要深入浅出,以直观讲解和案例分析为主,以利于学员接受。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实施过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教育管理专业(专科)的一门选修课,教学对象为教育管理专业的学生。该课程主要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应用,着眼于提高学员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是一门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的课程。

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对象主要都是来自中、小学(幼儿园)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这就要求我们用多种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整体把握,坚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实现教学“三中心”的根本转变。即,从教师、课堂、教科书为中心,向学生、网络环境以及包括网络资源在内的多媒体教材为中心转移,帮助学生养成个性化学习和集体协作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考虑到他们实际工作的需求和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为使学员能较为系统地掌握学校(特别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初步具备这方面的理念、知识和素养,并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加以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注意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进行讲授。在讲授过程中,主要侧重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培养、课程教学资源利用的引导,课程重难点的讲解,同时,采用讨论式、答疑式、案例式等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旨在通过组织学员阅读、思考和讨论,提高学员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实施全过程。

1、教学设计:主教材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室主编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配有相关IP课件。笔者作为课程责任老师,在网上发布有教学实施方案、教学辅导(包括电子讲义、思考与练习、复习指导等)及综合训练,负责面授辅导。教学全过程支持服务由各教学班的导学教师完成。

2、自主学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媒体教学资源自主完成课程和实践环节的学习。为了帮助开放教育学员从自身学习条件出发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知识,笔者优化整合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包。

3、在线学习:学生借助计算机网络在Internet上实名登陆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区,利用责任教师制作发布的网上教学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4、同步学习:学生集体参加教师的面授辅导,辅导教师在课室,运用多媒体教学平台,通过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进行讲授。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主要进行学习方法、课程教学资源的引导,课程重难点的讲解,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5、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学生通过电子邮件、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网上讨论、网上答疑、网上搜索等方式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交流信息,接受教师指导,实现知识构建。为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学习、协作学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每两周1次在网上回答学生提问。辅导教师在集中辅导过程中,还根据需要临时组建学习小组,让学员相互开展讨论,形成小组学习、相互合作的学习习惯。实现实时交互和非实时交互相结合、远距离交互和近距离交互相结合,促进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总结

笔者在开放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践教学中逐步形成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教师“精讲”为主导,远程教学管理和学习支持服务为保证的“精讲导学-自主学习-助学保证”三维一体互动教学模式。

1.精讲导学

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变教师为导师的教育。所谓导学,主要是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由于本专业的教育对象都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一线教育工作者,他们绝大多数仍然习惯于传统的集中面授方式,同时对集中面授的要求非常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高效地运用有限的集中辅导时间,科学筹划和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采取精讲课程的重点内容,而不应面面俱到,全面讲授课程内容。

2.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即自觉地有选择性地进行学习,包括参加集中面授辅导,利用各种资源自学,在网上搜寻教学信息,主动寻求学习伙伴和解决疑难的途径等。自主学习强调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远程开放教育的学生在这方面显得还很不够。例如,教师组织的网上讨论和实时答疑,学生参与的程度就不高,更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所谓有组织的小组学习也大多留于形式,学生较习惯的协作学习方式还是被动接收或一对一的隐性电子邮件交往。所以,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搜集的引导,网络教学平台的导航功能和搜索功能要突出,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3.助学保证

远程开放教育坚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其具体体现就是助学。助学就是围绕学生和学习这一中心开展系列教学服务。教学服务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知识传授;二是技术支持;三是管理落实。与此相应的人员有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教师对学生的助学,除了正确引导和辅导学生学习外,还要花大力气进行资源的整合和综合应用及发布。比如说,网上讨论和答疑,事先要进行充分的设计和筹划,增强针对性和吸引力;对形成性作业,事先也得策划和筛选,遵照必须和够用的原则,有目的地布置作业和问题,事后要有检查、评价和讲解,这样才能使形成性作业不留于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信心。

下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探索(共5篇)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三江小学:严炳安 从本世纪开始,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至今,在长期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工作中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也面临一些......

    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精选五篇)

    翠屏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我区在2001年下半年经过几个月的筹备,于2002年元月十四日举行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大会及挂牌仪式。一年来,中心在区教育局......

    心理健康与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一、 概述 1、 学科含义:自助和助人 2、 意义:培养心理素质、维护心理健康、提升生活质量 3、 心理健康概念:心理健康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认知、情绪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含五篇)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思考上传: 黄根平更新时间:2012-5-24 6:34:49近年来,我国的大部分小学都相继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时代的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学生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社会竞争日益加剧,大学生面临的经济、学业、就业、情感等压力越来......

    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

    附件四:心理健康教育专题研究报告(或论文)撰写说明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具有准专业性质的教育实践工作。理论的准确把握,方法的恰当运用,再加上富有灵感的教育机智,是做好此项工作......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报告[精选5篇]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研修报告 白云区牛场小学李玉长 一、课题的提出 我所在的学校,是贵阳市白云区牛场布依族乡中心完小,与原来我所在的村级小学有很大的差别,原来我所在的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制度

    ☆ 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根据学校《2015年秋季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拟本制度。 1、组织制定学校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划、年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