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后勤体制1(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06:30: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俄军后勤体制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俄军后勤体制1》。

第一篇:俄军后勤体制1

俄军后勤体制

有人讲:现代高技术战争某种程度上是打后勤。第二次车臣战争,俄军后勤保障系统经历了一次严峻的考验,仅1999年为期3个月的军事行动就耗资近20亿美元。在物资保障方面,俄军每天要保障航空兵出动100余架次、战斗紧张时多达150—200架次的航空油料和弹药的消耗。还要保障参战人员的防寒与防弹被装、保暖帐篷、野战浴洗设施、口粮和每天至少一次热食,以及作战地区居民日用品供应和对难民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未雨绸缪 预有准备

这次车臣战争发起之前,俄军不仅依据未来主要作战方向,有针对性地加强了作战地区物资储备,而且还结合未来可能实施的作战行动,不断检验和调整后勤保障预案,提前进行各项后勤保障准备。1999年8月,俄军在达吉斯坦进行了一次“首长———司令部演习”,除了演练各强力部门在封锁和消灭车臣入侵匪徒时的协同之外,还重点演练了实施后勤联合保障的手段和方式方法,为这次车臣战争后勤保障提供了经验。革新体制 统一指挥

这次车臣战争中,俄军根据联合作战和综合保障的需要,改变了和平时期的后勤保障体制,设立了后勤联合指挥机构,既统一协调、统一控制各专业部门的工作,又统一组织、统一指挥各军兵种和各强力部门的后勤保障活动。服务实战 多重保障

在这次车臣战争中,俄军首先采取了划区保障。扩大武装力量后勤的区域保障系统,打破各强力部门之间的界限,将自成体系的内卫部队、边防部队、安全部队等联邦所有部队的后勤机关、保障力量和设施,全部纳入武装力量的区域保障系统。战争中,北高加索军区后勤的各保障区,直接担负对区域内的国防部所属诸军兵种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所属部队实施保障。各保障区内不仅存储着陆军部队需要的物资,也有其它军兵种所需作战物资。其次,是实施了系统支援。在这次车臣战争中,俄军使用了经费保障分系统、物资供应分系统、卫勤保障分系统、军人日常生活保障分系统和建筑营房保障分系统,自上而下地实施系统支援保障,相对独立地遂行保障任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举国关注 全民动员

这次车臣战争后勤保障与上次相比,最突出的是得到了俄国内上下的大力支援,在国家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国家除了按有关规定增加参战人员工资、提供人身保险、提高抚恤金标准外,还动员使用了各种力量。在国内广泛实施了动员、捐款、献血,筹措并运送食品、药品、衣物、香烟等物资,提供后方医疗服务,快速生产军队作战物资,支援保障车臣作战部队的需要。比如,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的库班市,向驻地军队医院捐款150万卢布,用于救治住院的俄军伤员,并赠送了药品。在车臣地区,随着“安全区”地方政权的开始工作,俄军一边向当地群众提供食品保障、卫生救治,一边尽最大努力争取当地政府特别是当地群众提供人力、物力支援。

2008年5月7日梅德韦杰夫正式宣誓就职俄罗斯总统。当年8月,俄格军事冲突爆发,梅德韦杰夫抓住总结战争经验教训的时机,迅速作出军队改革的重大决策,于9月15日发布了“重塑军队面貌”的命令。一个月后,俄罗斯国防部正式出台了《2009~2012年军事改革计划》,标志着俄军“新面貌”改革正式启动。这一改革的总目标是:到2012年俄军人数将从120万人裁减到100万人,军官人数将从35.5万人降至15万人,从而建立起一支全新的、高度机动、装备现代化的能够遂行多种军事任务的军队。近两年来,在梅总统和俄政府的强力推动下,俄军改革

正在按计划推进实施,军队面貌正在改革中发生新的变化。

俄军的后勤改革涉及完善后勤物资供应保障体系和大幅度提高军人福利待遇,包括工资、住房、医疗、再就业培训等,这是落实梅德韦杰夫总统承诺的“使军队更高效、更现代化,俄军人的生活更加舒适”的重要改革内容。然而,这方面的改革必须投入巨额国防经费,包括设备采购、退役安置、住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等所需经费,同时必须与国家向军人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相配套,将面临诸多困难。

后勤保障也应统一指挥,分别组织。战略导弹部队核反击作战的后勤保障,通常由战 略导弹部队后勤统一指挥,并由各参战基地后勤分别组织实施。其任务是: 区分、配置后勤力量,组织实施专业勤务保障,协调内外关系,组织指挥后 勤机关、部(分)队的军事行动等。在组织指挥各专业勤务保障上,要及时 向所属业务部门传达上级指示,介绍有关情况,明确任务,提出要求,充分 发挥后勤各业务部门的作用;综合平衡保障计划,及时下达保障指示,督促、检查各项保障工作的落实情况。在协调内外关系上,要精心组织和及时调整 各种协同计划,与有关战区及其后勤分部、各业务部门,与作战部队、配属 部(分)队、地方支前机构,协调一致完成保障任务。总之,各级后勤指挥 员要随时了解后勤保障情况,适时调整力量,采取恰当措施,实施坚定、灵 活、不间断的指挥,对核反击作战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是军队实施后勤保障的组织体系和制度的统称。它 包括:各级后勤保障机构的编设和相互关系的确立,保障内容和范围的规定,保障机构职权的划分和各种保障制度的建立等。按照保障职能,后勤保障体 制的基本构成部分为物资供应体制、卫勤保障体制、技术保障体制和交通运 输体制等。

军队后勤体制的演变是战争形态演变的“协奏曲”。战争越发展,军队 现代化程度越高,越要讲究并建立科学的军队后勤体制。后勤保障体制是后 勤体制的核心系统,它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整个后勤体制的变革起着关键的 作用。为此,各国军队在不断调整体制编制中也都把后勤保障体制视为提高 保障能力的“倍增器”,把改革后勤保障体制作为后勤改革的主旋律。

(一)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向军民一体化发展

从浩瀚的后勤保障史料中可以看到,在古代战争中,后勤保障体制既寓 于作战体制之中,又寓于国家行政机构之中,结构极为松散。掠夺性的就地 取给,临时征用商人或组成辎重队实施伴随保障,是当时后勤保障的基本方 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兵器日益发展,战争规模扩 大,军队机动频繁,专门的后勤保障系统逐步形成,组织结构也逐渐完善,现代战争的高投入、高消耗对后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仅靠军队建制的后勤 力量已远远不能满足战争的需要,必须以国家雄厚的物质资源和强大的技术 力量作后盾,充分利用国家力量,发挥社会各系统的合力,提高社会化保障 程度,形成寓军于民、寓民于军,军民双向兼容的一体化后勤保障体制。这 既是现代战争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后勤保障体制发展的必由之 路。外军十分重视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日军认为:在后勤保障体系中,采 用以军队力量为主、以地方力量为辅的体制,难以适应短期大规模消耗战的 需要。因此,广泛地,积极地利用强大的地方后勤支援能力,建立补给、维 修、回收、输送、卫生等以地方力量为主体的后勤保障体系,越来越重要。在美军“空地一体战”后勤理论中,把筹措和利用民间资源,增强后勤保障 能力,作为对战区、战役后勤的重要要求之一。德军也认为,将来必须完全 将民力支援作为后勤的第二条腿。在相对和平时期,保持庞大的军队后勤力 量不但国家经济难以承受,而且也没有必要。为此,世界大多数国家部把战 略重点放在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上,把后勤保障体制寓于国家经济体制 之中,把军队后勤力量寓于社会经济之中。

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就是要组织社会的人力、财力、物力、科技力,对军队建设和作战进行综合性支援。凡是社会可以供应和保障的,均与社会

共同组织实施。这种平战结合、军民一体化的后勤保障体制,是由军队后勤 与社会经济领域的许多方面可以相互替代、相互转换、相互支援的兼容性特 征所决定的。充分利用国民经济中所包含的军事经济功能,充分发挥社会保 障系统中蕴含的军事保障功能,加强军队后勤与社会经济的横向联系,可使 军队后勤保障摆脱自我封闭、自我保障的旧格局,加速军队后勤的质量建设,大大提高军队后勤人保障能力。

(一)提高社会化保障程度,向军民一体化发展

军民一体化,就是把军队后勤建设和国家经济建设结合进行,在布局、产品、生产能力、科学技术、人才等方面,实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结合。平时,一方面要把军事技术向民用转移,开发民用产品,后勤保障设施实行军 民共用,后勤保障队伍开展有偿服务,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国家 经济建设要兼顾战时军事需要,使军队后勤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融为一体,增强军事经济潜力。战时,能把寓于国家经济中的后勤保障潜力迅速地转化 为军队后勤保障实力。

俄罗斯和东欧各国军队,随着其国家转入市场经济,在实施后勤改革中 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逐步实现后勤社会化保障。目前主要是将军人的日常 生活服务交给地方,增加从市场获取物资的比例。俄军总后勤部长 B·T·丘 拉诺夫上将提出,军队的一切活动都取决于国家的军事经济状况和军队后勤 保障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要求各地方政府根据《国防法》的规定,通过执行 国家订货和与军队签订供货与劳务合同直接参与军队的保障。

(二)扩大统供统管范围,向三军联勤体制发展

俄军从 1993 年 1 月 1 日起实行区域性后勤保障体制。其做法是:视军区 的大小各建立 2—4 个后勤保障区域中心。每个中心都有管理指挥职能,下辖 一些仓库、基地和给养供应处。区域中心有独立支配权、指挥权。其任务是: 从根本上改善全军各部队的供给,简化食品、服装、医药器材、各种材料的 供给手续;负责制订诸军兵种的供给计划,组织采购、储备、分配,修理后 勤器材和技术装备;解决战斗和机动准备的根本问题,积累并梯次配置物资,更新储备。据俄军总后勤部长丘拉诺夫透露,下一步改革将成立一个全军统 一的联勤领导机构。

(三)增大各专业综合化成份,向“积木式”灵活编组发展

从专业类型上分,现代后勤有财务、物资、军械、军需、运输、油料、卫生、营房等专业构成;从所属部(分)队分,有仓库、汽车、医院、船艇、航空、工程、通信、警卫等部(分)队构成;从科学技术上看,涉及到电力 学、动力学、医学、航空技术、计算机技术、激光技术、航天技术等等。随 着新型武器的使用和新型部队的建立,后勤还会出现新的分工。在发达国家 的军队后勤中,专业技术工作分类多达 2000—5000 种。但是,在高度分化的 同时,各种专业勤务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一种勤务工作的实施需要多种勤 务的配合,又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

在 80 年代初,原苏军将运输、前送、后送、储存、供应等勤务作业合并 起来,形成了综合保障系统。在陆军集团军一级,将原汽车运输团、野战供 应基地、管线营和其他有关勤务分队合并成物资保障旅;在陆军师一级,在 原汽车运输营的基础上组建独立物质保障营;在团一级,组建独立物质保障 连。独立物质保障营能完成接收、储存和分发各种物资,车辆和装备加油,后送损坏和闲置的武器、技术装备及设备、器材,供应面包,提供沐浴服务 等任务,大大提高了物资勤务的综合保障能力。

第二篇:中国军队后勤体制改革实行大联勤体制

中国军队后勤体制改革实行大联勤体制

郝汉

摘要:军委领导指出:三军后勤保障一体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指示,坚持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方向,对加强军兵种建设也是很重要的。认识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与加强军兵种建设的关系,需要立足全局来看改革对局部建设的意义和作用,坚定不移地按照一体化保障的方向和要求,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正确处理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与加强军兵种建设的关系

关键词:后勤体制 军兵种建设 大联勤体制

以大联勤体制改革促进军兵种建设,大联勤体制改革能够促进军兵种建设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军兵种的作战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三是有利于强化军兵种的科学管理。

一、有利于提高军兵种的作战能力

一体化联合作战是系统与系统、体系与体系的对抗,必须依靠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这种联合作战的特性,要求后勤保障一体化,从作战需要的全局出发,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后勤资源,从而更好地保障军兵种的作战需要。军兵种部队作战行动节奏快、流动性大,部队机动频繁,单凭自身的后勤保障力量,难以满足作战的实际需要。因此,依托全军联勤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全军乃至全社会的资源,构建与跨区远程机动作战相适应的基地保障和精干高效的伴随综合保障体系,就成为提高军兵种作战能力的重要课题,也是世界一些军事强国推行联勤体制改革的重要动因。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发起突然,后勤保障的应急性更加突出,提高时效性已成为战时后勤保障的关键。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世界一些国家军队普遍以构建相对独立、聚合高效的后勤保障体制为目标,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以更好地保障军兵种的作战。如美军在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科索沃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作战地点虽局限于地球一隅,但后勤保障却是利用在全球范围建立的保障体系,将战略、战役和战术后勤联为一体组织实施,有力地保障了各军兵种的作战行动。

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试点和论证已经取得重大进展。在这个基础上,还要进一步整合全军的后勤资源,不断强化后勤不同层次的五种能力:一是强化总部的系统整合能力,把能统的尽量统起来,使军兵种专心致力于作战能力的建设;二是强化军兵种后勤的专用保障能力,在坚持通专一体大方向的前提下,把军兵种作战实际需要的专用保障力量保留下来,而且要编实配强;三是强化战区后勤的指挥协调能力,顺应领导指挥体制调整改革的发展趋势,突出战区后勤平时战备建设和战时指挥功能,逐步将其融入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系;四是强化区域后勤的联勤供给能力,建立总部与联勤分部的直接业务领导关系,以联勤分部为核心,整合区域后勤保障资源,实行区域化保障管理;五是强化作战部队的综合保障能力,适时归并部队保障渠道,提高战时综合保障效率。

二、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

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努力提高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的历史使命,对军兵种建设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

从整体上制定军兵种建设的规划计划。军兵种建设是军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从军队建设的全局筹划军兵种建设。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实现,能够更好地把军兵种建设的规划计划融入到军队整体建设的规划计划中去,能够更好地把军兵种的保障纳入到军队的整体保障中去,也能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军兵种的规划计划制定好,从而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世界一些国家军队的做法是,通过建立健全总部级的联勤体制,科学计算和统筹规划国家和军队的整体后勤保障能力,为军兵种制定建设规划计划确定总的方针和原则,从而确保军兵种建设规划计划的科学性。

从体制上解决军兵种建设的实际问题。战争年代,我军由于根据地分割和部队分散作战,客观上需要建立“大而全”、“小而全”的保障体制。在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的推动下,军兵种建设进入较快的发展时期,建设任务十分繁重,资源需求不断增长。从军队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来看,资源的相对有限和建设上的高投入、高消耗、高风险,使后勤保障越来越呈现出战略性特征,要求对保障资源实行集中统管,由军兵种负责履行后勤建设的职能正在逐步弱化,需要的是建立集中的建设体制和保障体制。如俄军为强化军兵种建设和军队的一体化保障,实行以区域联勤为重点的改革,后又推出大联勤的构想,将武装力量和有关的后勤部队转隶保障中心,使区域保障中心成为军事力量的保障实体,既将各军兵种分散的后勤力量集中起来统一使用,精干了军兵种建设体制,使各军兵种能够集中精力抓作战能力建设,也便于发挥后勤的整体优势,及时、快速、高效地保障部队,使各军兵种能够增强作战效能。从我军的实际情况看,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也能够从体制上解决军兵种建设面临的实际问题,努力避免军兵种后勤在职能、机构、人力及程序方面的不必要的重叠,从而在整体上增强军兵种的建设效益。从机制上促进军兵种建设的相互协调。正确处理好后勤的“建”与“用”,制定衔接紧密、责任明确的资源补给程序,建立严密、简捷、透明的后勤供应流程,有效地防止重复建设,实现资源的军兵种共用,是提高军兵种建设效益的重要途径。国内外的经验充分证明,现代军队体系越来越复杂,专业分工越来越细,专用保障在联合作战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联勤体制下的统与分,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和谐的,而不是相互排斥的。这也就是说,在强调联勤保障通专一体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军兵种专用保障的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强化军兵种的科学管理

管理是一门科学,科学管理出效益。在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中实行科学管理,关键是要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做好工作、建章立制。

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加快改革步伐。现代科学管理,注重更新管理观念。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既是军队后勤保障的创新,也是军队管理观念的革命。军队构建大联勤体制,必然要求实行“大管理”。这就几乎强制性地要求改变传统的习惯思维和管理方式,按照一体化联合作战和信息化建设的要求,树立“大管理”的观念,做到系统筹划、科学管理、协调发展。推进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要围绕“大”字更新观念,围绕“大”字想问题、办事情,联勤系统和各军兵种

共同努力,改革的步伐才会加快。

围绕“大”字做好工作,实现改革目标。现代科学管理,注重实行目标管理。大联勤体制的主要特征是“大”而不是“小”。具体的特征是:注重横向协调,多边协作;强调集中决策,分散实施。推进我军大联勤体制改革,要根据发展方向和改革目标,在科学决策、系统论证的同时,按照综合集成的思路和方法,做好总体方案的制定,抓好各项调整改革任务的落实,确保改革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不仅是联勤系统的主要职责,也是各军兵种的重要任务。通过积极参与并认真地贯彻落实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具体任务,各军兵种可以对影响建设与作战的因素和问题作进一步的论证,充分运用大联勤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管理方法,及时制定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改革措施,促进军兵种改革目标的实现。

围绕“大”字建章立制,巩固改革成果。现代科学管理,注重依照制度管理。在推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必须总结和运用好取得的经验,巩固和发展已有的改革成果,要把那些被实践证明了的管用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法规制度,作为指导全军深化改革的依据。为此,要根据战略筹划和科学管理的要求,加大法规制度建设的力度,既要填补尚缺的法规空白,又要对现行的法规进行修订,以法规制度巩固和发展改革成果,促进大联勤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此同时,还应组织对已有的改革成果进行评估。根据联勤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和质量标准,建立由领导、机关和专家相结合的评估组织,对改革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

参考文献

佚名 《新军事变革下的中国军队后勤体制改革》 新华网 2009-07-19

李彭城 《混合经济体制下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探讨》 商业时代杂志社2009-08-28 刘乃兵 《深化大联勤体制改革须克服制度缺失现象》 军事经济学院报 2008-05-02

第三篇:俄军联勤保障又有大动作

俄军联勤保障又有大动作 财务四队

张洋

33220101029

为提高保障效益,节约国防资源,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和联勤化的新方法,俄军即将正式出台一种全新的保障模式,即国防部所属部队的后勤系统将与内务部、边防总局、铁道兵总局等联邦强力部门所属部队的后勤保障系统进行大联合,建立“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

一、精简重叠机构 提高保障效益

俄罗斯把负责保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下属有军事力量的部门称为“强力部门 ”。目前除国防部外,俄还有内务部、边防总局、铁道兵总局、安全总局、对外情报总局、特种建设总局、警卫总局、政府通信与信息总局、联邦税务警察总局、民防事务、紧急情况和消除自然后果部等12家强力机构。这些强力部门都下属有一定数量的部队和力量。比如,国防部辖4大军种8大军区,内务部队辖有7个军区,边防部队设有9个军区,民防部队有9个地区中心等。这些强力部门所属的部队都有自己的后勤机关和部队,各自独立组织所属部队的后勤保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和运力的极大浪费。如在北高加索战区,各军兵种和强力部门都有自己性能完全相同的基地、仓库、医院、生活服务企业等保障机构,有的距离很近,只有十几公里甚至几公里,都维持着大量从事同样工作的人员和设施。

“强力部门交叉重叠的后勤机构设置使得国防经费使用没有发挥最大效益,与国家经济实力不相适应,必须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叶利钦在1997年的联邦安全会议上如是说。为此,俄联邦安全会议当年决定借鉴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保障经验,将相互分散、自成体系的内务部队、边防部队、民防部队、铁道兵部队等的后勤保障机关、力量、机构、设施予以合并重组后,纳入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系统,建立一个打破各强力部门界限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俄罗斯国防部系统的区域联勤保障体制从1993年1月1日开始在全军范围内启动。各战区按辖区大小划分为3~5个保障区。每个保障区设一个地区保障中心。中心由各军兵种的基地、仓库、医院、修理机构和保障力量以及当地军事经济基础等联合组成。地区保障中心依据总部的供应标准和部队需求,对辖区内的所有驻军实施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的联勤保障。到2000年,俄罗斯国防部系统内的区域联勤保障体制已在大部分战区内运作了7年,得到了1994~1996年第一次车臣战争的实战检验。俄军据此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种区域性联勤保障方式被俄军视为平时后勤保障的最佳模式和战时成功遂行有效保障的基本保证。

二、按专业分阶段逐步实施

据俄军总后勤部部长伊萨科夫上将今年3月10日介绍,从1998年开始俄军就会同其他强力机关着手拟订强力部门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组建计划和实施步骤等文件,并陆续在条件成熟的后勤有关勤务中予以展开。按照原来的一体化联勤系统组建计划,到1999年年底,完成合并强力部门军交运输勤务和兽医卫生勤务的立法工作,并从2000年开始建立强力部门的这两个勤务的联勤系统;2000年强力部门结束起草油料勤务及卫生勤务(包括科研工作)的合并立法工作,并于当年开始筹组新的保障系统;2001年完成合并强力部门给养勤务和被装勤务的立法工作,强力部门军官实行统一培训,从2002年开始全面转入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

但由于第二次车臣战争的爆发和2000年第3轮军事改革的开始,加之在强力部门之间组建统一保障系统的难度较大,一体化联勤系统的筹组工作一度搁浅。

今年年初,在普京总统的直接过问下,联邦有关部门负责指导新的联勤保障系统的委员会已经组建起来,并基本制定出了新的实施计划,年底前将呈交总统批准。据透露,俄将分阶段、按后勤专业勤务逐步建立强力部门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到2001年强力部门将全部结束所属后勤部队和后勤设施合并重组的立法工作,并于2002年全面启动一体化保障系统。

三、以国防部后勤为主平战有别

俄罗斯强力部门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实施方案是:

以国防部总后勤部为基础,吸收各军种保障机关和强力部门保障机关人员参加,组建直属总统(或联邦安全会议)的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委员会,撤消各军种和强力部门的后勤领导机关。

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将以国防部系统的原有区域联勤系统为基础组建。国防部所属各军区原有的3~5个保障区,将根据强力部门部队及其后勤的配置情况,在数量和规模上作相应调整。即部署在某一地区(地域、守备区)内的各强力部门的后勤部队和后勤机构将进行优化重组,由统一的指挥部门管理,负责对该地区(地域、守备区)内的国防部所属诸军兵种部队和其他强力部门所属部队实行一体化联勤保障。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主要保障力量将由军区原物资保障旅改为抽组而成的保障部(分)队,其编成视保障区大小和保障对象的多少而定。纳入一体化联勤保障系统的各强力部门本身还将保留一定数量的后勤力量,用以向本系统部队提供专用物资和专用勤务保障。即师、团、营建制后勤、卫生、技术修理、运输部(分)队不编入该系统,不负责平时本部队的保障,只参加军事训练和专业训练,维持高度的战备水平和规定标准的物资储备。

外军不断完善应急后勤保障体制

财务四队 刘一泽

冷战后,适应军队的主要任务转变为应付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新形势,世界许多国家军队在加强应急部队或快反部队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与之相配套的应急后勤保障体制建设,使应急保障体制日趋完善,主要表现在:

(一)不断增强应急保障力量

充足的应急保障力量是实施应急保障的基本条件。因而冷战结束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军队在加强应急部队或快速反应部队建设的同时,对与之相配套的应急保障力量的建设也格外重视。

1.建设应急投送力量。冷战后美、俄、英、印等国都十分重视战略空、海运部队的发展。目前,美国空军空中机动司令部拥有现役战略运输机300余架、后备役运输机700多架,其战略空运能力达每天6600万吨英里。此外,美军于1987年10月组建了运输司令部,任务就是“对用于满足国家安全目标所需的战略陆、海、空运输实施统一指挥”。美军战略空运力量的下一步发展目标是:一是采购180架C-17运输机,逐步替换现有的C-141运输机;二是改造现有的C-5运输机;三是研发更新的战略空运工具。印军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专门为其快反部队组建了战略空运部队。这支战略空运部队在保障快反部队1988年出兵马尔代夫和1990年增援克什米尔地区的行动中,基本上实现了“24小时之内机降1个加强营,48小时之内空运1个加强旅到危机地区”的目标。

在战略海运力量方面,美国军事海运司令部拥有115艘以上的现役舰船和近100艘预备役舰船。其中战略海运船队的骨干力量是80年代采购的8艘SL-7型快速海运船和1993年起开始采购的20艘大型中速滚装船,及应急预备役船队的33艘大型中速滚装船。美军战略海运能力的发展目标是一次运输2.5个陆军师的武器装备。除发展战略空、海运力量外,外军还十分重视改进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如公路、铁路、港口、机场、仓库、终端港站物资装卸设备等。

2.靠前配置成套作战装备物资预置。在靠近可能发生危机的地区预先储备一定数量的成套作战装备,是美军为了快速增援其欧洲驻军,弥补其空、海战略运输能力的不足而于1980年首先采用的一种提高战略机动能力的辅助措施。经过实战的检验,这种辅助措施越来越受到外军的重视,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英军在大西洋阿森松岛预储的7500吨作战物资曾在马岛战争中,“对参战舰队进行中途快速补给发挥了重要作用”。海湾战争中,美军部署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海域的海上预置仓库船仅用了1周时间便抵达战区,是最早到达战区的运输船,对确保美军的快速部署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不仅为2个快反陆战旅运去了成套的武器装备和30天作战所需的物资,而且为最初到达海湾战区的陆军和空军人员运去了急需的后勤保障物资。法军快反部队在海外各地也都设有预置储备。

目前,外军为了提高快反部队后勤保障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预置储备正向“四结合”的完整体系发展。这“四结合”是:成套作战装备预置与后勤物资预置相结合,海上预置与陆上预置相结合,海上预置船队与机动预置仓库船队相结合,各军兵种的物资器材预置相结合。美军发展最快。

在欧洲,美军预储有2个快反师的成套装备,1.4万吨战术空军各类物资,在挪威预储有3万吨快反陆战远征旅的装备和作战30天所需的各类补给品。

在亚太地区,美军在海上有3个中队编成的预置船队(共13艘),分别部署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每个中队载有1个快反陆战远征旅的全套装备和作战30天所需的各类补给品;此外还有12艘仓库船编成的机动预置船队,载有为早期部署的快反陆、海、空部队所需的一些装备、弹药和补给品。第二部分是海上预置仓库船系统。将装备物资预储在船上,使其成为具有机动力,这是美军的一大发明。为了保障海军陆战队实施应急作战,美军于1980年组建了战前预置仓库船部队,专门为海军陆战队储存装备和物资。刚组建时,这支部队仅有7艘用旧船改造而成的仓库船,配置于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海域。后来美军不断对这支部队进行扩充,并为其建造了新型仓库船。目前,这支部队已发展成为拥有13艘船的应急后勤保障部队。海上预置仓库船部队共预置了3个海军陆战旅的武器装备及其1个月作战所需的各种补给品。当发生危机时,海军陆战旅的人员由战略运输机投送到出事地点,预置仓库船则迅速驶往出事地点与人员会合,从而迅速形成战斗力。据报道,美军目前已经为海上预置仓库船部队研制和装备了新船。这种新船排水量为4.17万吨,全长204米,相当于一艘中型航母。每艘船可装载油料2.4万桶、水8.3万加仑、集装箱450个。船上安装有先进的装卸设备和调节湿度、温度的装置。海湾战争后,美军鉴于海上预置仓库船的优点,决定再为陆军建设一支海上预置仓库船部队。目前,美军已经完成了对4艘船的改装,并储备了1个重装旅实施应急作战所需的装备物资。美军计划近期内使陆军海上预置仓库船部队的船只发展到17艘。

(二)逐步健全后勤动员体制

目前,外军建设民力快速动员体制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对经济建设和战时军队需要进行统筹规划和统一管理。例如,国家平时在进行公路、铁路、车站、机场、港口等建设,以及飞机、轮船、汽车和其他有关设备、器材的研制、生产时,均充分考虑军队需要,尽可能做到军民兼容。据称,美国的高速公路大部分都可以作为飞机跑道使用,美国生产的“波音”客机,在研制时就考虑到了战时改装成货运机的问题,并对客机上的座位进行了特殊设计,以便于拆卸。二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后勤预备役制度。三是建立一套紧急动员民间人力、物力的法规和预案。四是制定动员民间工业紧急转产军品的法规和周密计划。五是制定一套参战民间人员、装备的保障和管理办法。

(三)不断完善应急作战后勤保障预案

外军认为,后勤的快速反应首先来自于后勤指挥决策的快速。因此,外军把根据国家的军事战略和可能面临的突发事件及局部战争,制订相应的后勤保障预案,作为提高后勤反应速度的重要措施之一。马岛战争中,英军之所以能够在7天之内组成一支特混舰队出航远征,事先有一个后勤保障预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据资料,当时英军的船舶征集、物资筹措、人员动员及其他后勤工作都是按照预案组织实施的。英军后勤反应速度之快,在当时曾引起各国的普遍关注。海湾战争中,美军事先也制订有一个出兵中东地区的后勤保障初步计划,而且这个计划还在一次称作“内部观察90"的演习中演练过。马岛战争和海湾战争的实践证明,平时就制订好应付突发事件和局部战争的后勤保障预案,对于提高战时的反应速度至关重要。外军财务联勤保障改革的主要特点及其对我军启示

财务四队

李洋

33220101095 世界各国由于国情、社会制度和军队发展水平的不同,其财务联勤保障模式也各有差异,改革的成效也有差异。本文就外军财务联勤保障中一些主要的特点作简要分析,以期对我军有所帮助。

一、外军财务联勤改革中的主要特点

第一,注重效率和效益兼顾。外军财务联勤改革过程中十分注重效果,一切都以提高保障效率和经济效益为基本目标。凡有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就予以保留和深化,凡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就加以改革和调整。兼顾效率和效益体现的是一种“正好”的后勤观念,实现了军事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完美结合。后勤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使用军事资源,对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是最能反映这一目的的措施。外军的财务联勤改革,在保证效率的同时,能够马上从节约的经费数字、精简的财务组织、完善的财务管理体制等方面上反映出改革的效益,从而促进改革不断深入。

第二,不断强化财务管理体制。外军的财务联勤保障改革都比较注重财务管理体制的建设,一般都有以下特点:首先,一般都在国防部(防卫厅)设有高度集中统一的财务管理机构。其次,都有一整套严密的规章制度。外军一般都在财务联勤保障改革之初,就通过前期调研和论证,而制定了覆盖改革各个方面的规章制度。再次,部队财务管理机构、人员精简。

第三,借助信息化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外军后勤保障经过多年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率很高,从总部到部队整个后勤系统已形成以电子计算机和后勤通信系统组成的后勤自动化网络,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并且这些信息系统覆盖各个兵种。外军在财务联勤改革中,充分利用了这一优势,使财务联勤保障进入了一个新领域。目前,外军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已广泛应用电子计算机进行网络化办公。不仅能够编制预算和监督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经费的使用效益,而且也能进行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和进行经费决算的处理、工资表的编制和工资的发放,还能与地方银行和企业进行业务往来等。

第四,坚持依法理财,突出财务监督。外军十分重视财务法制化建设。注重增强财务人员的依法理财观念和执法力度,对于违反财经纪律的人,轻则处分、罚款,重则依法惩治。如美军就制定了有关军事预算的法令《国防拨款受权法》和《国防拨款法》,这两项法律直接对军事预算起着制约作用。这样不仅使军队的财务工作实现了系列化、规范化和制度化,而且也根除了产生不正之风的土壤。在财务监督方面,不仅机构健全,而且制度完善。外军的财务监督机构设置规格较高,独立性较强,通常直接隶属于国防部长领导,且自成一个系统。外军各军种的监察机构设置、组织、职能和管理工作范围,都与国防系统的机构设置相适应,上下垂直领导,不受行政干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二、对我军财务联勤保障改革的启示

第一,财务联勤改革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外军通过财务联勤改革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保障效率。因此,我军进行财务改革势在必行。但我军的财务联勤保障改革,不能完全照搬外军的改革措施和改革思路。通过研究外军的改革经验,我们发现部分发达国家军队如英军、德军所进行的一步到位的、大刀阔斧的财务联勤改革,是建立在军队信息化程度高、配套措施完善的基础上,并且在改革的过程中,投入大量的财力支持。我军目前仍然处在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军队信息化程度不高,要实行对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首先必须要有巨大的前期投入,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系统,健全配套措施,创造改革的环境,这个过程就目前来看,是漫长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财务联勤改革要注意承前与启后的统一。在稳定中发展、在发展中求变革是外军财务联勤改革的鲜明特征。外军在联勤改革的初期就提出了很多关于财务联勤改革的构想,这些构想都体现在外军目前的后勤转型过程中。因此可以认为目前的改革是以往的延续,延续中又存在着变化,把未来可能的任务拿到现在来做,现在其他勤务的经验也可以应用在未来财务改革上,将来还要在所取得成就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我军目前的财务联勤改革研究和财务联勤改革试点,也要符合这个规律,既是以往数次改革延续,也是为了将来更高层次的改革打基础。财务联勤保障的改革不会在一夜之间完成,应该是“一个已经开始的既有渐变又有突变的朝着某个终极目标努力的过程”。改革不会在某个时间停止,而是会根据新军事变革的深入而不断调整,会伴随着充满活力的新思想、新观念的产生而蓬勃发展。

第三,财务联勤改革是复杂性与长期性共存的过程。我军的财务联勤改革,由于受我国国情和军事发展战略的影响,其改革过程必将是复杂性和长期性共存的。这是因为:首先有观念上的阻碍,新军事变革下的财务联勤改革可能将要用一个新的财务体系取代旧的财务体系,因而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根本性变革。军事史上,凡是此类变革必然会遇到来自传统观念的巨大阻力。且要适应新军事变革带来的新形态,完成由传统后勤向“聚焦式后勤”、由机械化保障向信息化保障、由粗放型向精确型的转变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都要打破那些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其次是面临资源竞争,我军长期以来分勤制的财务保障模式和我军目前保障对象的多元性和易变性,使财务联勤保障必须向数量质量各异的部队提供恰当的保障,必须在各军种之间把握平衡。所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部队必须协调来自一体化保障产生的矛盾。

美军战区后勤保障体制集中统一程度提高 财务四队 李明辉 33220101047

战区后勤机构是外军直接保障战区联合作战的机构,通常也是联合战役后勤的指挥和组织实施者,因此战区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直接关系到对联合作战的后勤保障,因而也是外军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点之一。从世界主要国家军队的情况看,战区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一个普遍趋势是通过加强集中统一,增强战区后勤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战区后勤保障的能力。其中,美军在战区保障体制改革方面采取的动作比较大,而且其改革成果还得到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等实战检验。

(一)重新设计联合战区作战后勤保障体制

20世纪90年代,美军在总结海湾战争后勤保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战区联勤保障体制进行了重新设计。1996年美军参联会联合出版物《联合后勤保障概则》规定:①作战司令部司令有权为完成所受领的任务,对各军种部队进行必要的改编,并统一指挥所属部队的战区后勤保障活动。②作战司令部司令可以组织战区后勤部及其他联合后勤协调机构(通常包括后勤指挥中心、后勤战备中心、联合运输委员会、联合运输中心、联合油料处、联合后勤采购委员会等)。各指挥机构的成员包括来自油料、弹药及其他物资补给、陆海空运输、工程、卫生等各勤务部门的代表。③战区后勤部的职能是:监视当前和未来的战区后勤保障能力,收集下属军种后勤状态信息;协调即将进行的作战行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就计划中的作战行动和作战进程,向作战司令部司令提出后勤保障能力的建议;代表作战司令部司令与联合战区以外的后勤机构打交道。美军的上述改革大大增强了战区联合后勤参谋部指挥、协调战区各军种后勤保障的职能。

(二)改编陆军战区后勤保障力量

美军战区陆军后勤保障力量是实施战区大部分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联勤保障的主要力量。根据实践经验,美军在陆军战区后勤保障力量的组织体制方面开始进行一项带有根本性的改编,即组建多成份的战区保障部。据介绍,新组建的战区保障部将是一个灵活的和便于调整的机构,包括一个早期进入模块、一个指挥控制机构,以及一套职能保障能力,用于在大规模战区战争中或在作战地区对兵力投送遂行保障。

该战区保障部在组织结构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一是将现役与预备役两种成分的后勤部队置于一个机构之中。二是采用模块化编制,以便于按用户的要求将结构内的关键性保障要素及职能重新组合,以及分阶段地进入战区,而不是一次性地投入一个其规模可能与具体任务不相适应的固定机构,从而防止后勤摊子被扩大到超出对从外部源头进入战区的补给流进行管理的需要,避免过去那种当仅仅需要军以上梯次某个后勤部队的一部分时却要把整个部队都调往前方的弊端。三是把各种战斗勤务保障职能(包括战斗卫生保障、人事保障、补给、维修、运输和野战勤务)置于单一指挥官的领导之下;四是在战区保障部增加了一个战区级的配送管理中心,负责协调物资管理与运输控制。由于配送管理中心使灵活性提高,故能对战区级的部署与重新部署的保障、后续保障、接收、整备、前运与合成行动,以及部队的重建加强指挥与控制。五是作为单一的后勤运作机构,战区保障部无论是在本土驻地还是在前方分离式基地位置,其工作机构都将使用最新的后勤信息系统和一个综合的后勤自动化网络,以提供有预见的后勤保障所需的实时信息。据报道,美军目前正在组建的临时战区保障部共有四个,即第19、第337、第21、第310战区保障部。

(三)探讨联合战区的更高级联勤保障体制

《美国法典》规定,美军各军种自行训练和保障各自的部队,因此联合战区的后勤保障体系足一种条块分割的非联合性质。1996年的《联合作战后勤保障概则》虽然规定,“当统一保障能够实际减少工作量时,可指定某一军种部队(通常是主要用户)负责通用物资的保障”,但这种联合战区后勤系统仍无法达成对后勤的高度统一指挥,因此仍然不能从根本上克服后勤行动的重复和资源的浪费。为此,美军在军事后勤革命中试图加强联合战区的后勤统一指挥,如美军参联会文件指出,“后勤是组织战役作战行动的关键,因此应作为一项联合责任加以筹划和实施”。对于联合战区一级的更高级的联勤保障问题,美军后勤界已经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不少设想。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思想是成立联合战区保障司令部。美军认为,“将来在任何战区进行的后勤保障活动都必须具备联合的性质”,“单一军种的纵向保障系统并不符合聚焦后勤原则的要求”。美军的具体设想是成立一个单一的、战区级的战役后勤指挥与控制机构——联合战区保障司令部。美军认为,该机构应具备联合作战和多国协同作战两种机能,在战区司令部司令的直接领导下,对战区内美军所提供的一切必需的后勤保障负责。

外军建立三军平行的一体化联勤保障体系 财务四队

33220101106 2000年前,英军实行的是陆、海、空三军自成系统的分散型后勤体制。2000年4月1日,英军在国防部组建国防后勤部,将原来陆、海、空三个军种的后勤部撤消,统一划归到国防后勤部,由其对三军部队实行一体化联勤保障。国防后勤部下设:司令部(辖5个局:作战与业务发展局、财务与业务规划局、人力资源局、信息系统局、商业合同局)、海上装备保障部、陆上装备保障部、空中装备保障部、国防后勤信息系统部(辖国防通信勤务局和后勤信息系统局)、国防后勤保障部(辖国防被装局、国防储存与分发局、国防运输与交通局、国防军邮局、国防给养处、国防弹药处、国防油料处、联合技术勤务处)、海军基地与供应局、国防飞行器维修局、陆军基地维修局、通用物资保障局(归口管理三军通用物资的采购、储存和供应。部队需要的所有通用物资,都必须经过该局集中采购)。国防后勤部人员编制为4-4万,其中文职人员3.1万,下辖87个保障实体。国防后勤部的人员由陆、海、空三军军官组成,其工资来源和职务升迁,仍由各自军种负责,三年轮换一次。国防后勤部的职责是为全军提供除卫勤、财务、营房以外的各种通用勤务和通用物资联勤保障,以及武器装备、器材设备的全寿命维修、保养、改造。它的宗旨是为三军提供综合、高效、反应灵敏的一体化联勤保障;提高保障效益,大大节省采购经费,“用有限的资金作更多的事情”;通过与国防采购部合作,确保在2005年前使物资装备采购成本降低20%,同时使产品质量得到大幅改进;主战装备配发部队的时间,要比过去缩短一年。

此外,印军和日军也在酝酿组建与三军平行的、对三军实行统一保障的一体化后勤机构。印军后勤一直实行军种分供制,只有部分通用物资由陆军联供。为提高战略联勤保障程度,印军计划建立的一体化后勤体制是:一是在国防部设立对陆海空三军后勤实施统一领导的后勤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协调各军种的后勤保障行动,通过下属保障力量对三军实行通用物资和通用勤务的集中统一保障。二是在政府组建国家一级的后勤理事会,由国防部长和政府计划委员会的副主席轮流担任理事会主席,三军及国家财政部、科技部等有关部门派代表参加。国家后勤理事会负责协调军队和政府有关后勤保障方面的政策,制定国家后勤设施建设总体框架,实施战时工业、运输和通信动员,储备石油产品等战略物资。三是对三军后勤各专业勤务实行联合,实现对采购、运输、储存、库存控制、供应及维修保养等后勤业务的统一管理。

日军也提出了组建独立于三军之外的后勤部队的设想:将目前陆海空三军各自拥有的补给、维修、卫生及通信部队整合起来,建立一支独立于三军之外的新部队。这支新组建的后勤和装备保障部队,将与陆海空三军处于平行地位,其职责是统一遂行三军的后勤和装备保障任务,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费用和提高保障效益。作为重组计划的第一步,三军的装备保障部队将首先集中起来,单独组建一支特殊部队,然后再将油料、给养等物资补给部队和卫生、通信等部队进行统编。

第四篇:【观察】俄军中校反问:“什么是实战化训练?”

【观察】俄军中校反问:“什么是实战化训练?”

俄军中校反问:“什么是实战化训练?”

茫茫科尔沁,八百里瀚海。这片美丽的土地,俄罗斯军队并不陌生。1945年,苏联红军装甲部队从这里长驱直入,围歼日寇。2009年7月,俄军再次出现在这里,与中国陆空精锐部队举行联合反恐军事演习。作为中方战区新闻官,我全过程参加演习。透过硝烟,近距离观察、交流、对比、分析俄军军事训练,感觉思维理念之差,体会行为习惯之别,学习教育训练之长,感触颇多。作为传统的军事强国,俄军军事训练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战备观念强,警惕性极高。7月11日14时,参加演习的俄陆军部队第一列车梯队抵达吉林洮南黑水火车站。俄军官兵走下专列前往停放大巴车的停车场,一路小跑;下车进野营村,也是跑步疾行。曾多次与俄军交流的翻译告诉我,俄军战备意识非常强,的的确确时刻准备打仗。有一件事,令我印象深刻。一次晚饭后散步,路过俄军军火仓库,翻译拉着我有些紧张地说:“离他们远点儿!他们的枪可不是吃素的。”翻译说,俄军站岗执勤时警惕性极高,子弹上膛,对靠近保卫目标的人,哪怕是一只小动物,只要他们感觉到威胁,根本不会发出任何警告,立即射杀,毫不犹豫。重“训”轻“看”,不玩花架子。演习之前,中俄双方现地勘察,俄方先遣组提出在目标区设立若干个靶位。我方通过观察发现,靶标密度过大,设置比较困难,提出:“参观台离这里很远,根本看不到,轻武器可以不打实弹。”俄远东军区战斗训练局副局长谢里斯尼奥夫上校未加思索地说:“不管参观台能不能看到,我们都要打实弹,不然部队干什么来了?”在俄军看来,虽然这不是检验性演习,但锻炼部队的初衷不能变,该训的内容必须训,该坚持的标准必须坚持,部队的重点必须放在“练”而不是“看”上。后来我也注意到,俄军擦拭保养装备时,对决定战、技术性能的关键零部件一个不落,保养得极为细致彻底,但对装备外表的清洁、美观不是很关注,不像我军要求的“外表锃亮,铁要见光”。而且,在野营村,俄方对花草是否整齐、道路是否干净毫不在意。

扎实按实战要求来。一次与俄军交流,中方参演官兵谈起我军的实战化训练。俄军炮兵部队一名中校军官很是惊讶:“什么是实战化训练?我需要想一想,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略加思索后,他接着回答:“我们也强调训练要符合实战,但没有专门组织这样的训练。对于部队来说,我认为只要严格按照条令和教令去落实,应该就是实战化训练。我听出他的言外之意:实战化训练?难道还有非实战化训练吗?“战训一致,成于平时”,俄军注重点滴养成,所以不存在专门的实战化训练。我观察到,无论是合练还是正式演习,俄军首长人人面前一张通信代码表,始终使用密语向部队下达命令。对此,俄远东军区战斗训练局局长格列宁少将的一席话堪称经典:“我们战斗训练局的工作,就是为作战而准备,为战斗而训练。”没有提“实战化训练”的口号,但俄军的所有程序严格按照实战要求进行。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俄军从现地勘察到指挥所设置,全部按照实战步骤进行,指挥所内所有指挥员带齐指挥装具,一丝不苟。真正像打仗。实兵演习中,俄军陆空协同,直升机在坦克攻击群上方携弹飞行,协同攻击同一目标,看似训练安全隐患大,实际上是完全按打仗的要求来。7月19日,俄方参加第一次合练。中午12点,中方记者请求采访俄方官兵,我向俄方新闻官提出,被他拒绝了:“我们正在组织训练。”难道俄军中午不吃饭?原来,俄方官兵早上出发时,就带上了食物和水,整天在野外训练。好不容易,我争取到一次“近距离”观看俄军演练的机会。俄军坦克乘员明明知道我近在咫尺,却驾驶坦克旋风般呼啸而过,一辆、两辆、三辆……所有坦克毫不减速,履带卷起滚滚黄尘,让我身陷铁流漩涡!战斗打响,俄军表现更加令人惊叹——俄军空降分队从“伊尔—76”运输机空降时,飞机打开3个舱门,一个在尾部,另外两个是前部的舱门,3路同时空投伞兵。如此密集的伞降,伞兵极易在空中发生碰撞,或者空降伞纠缠在一起,危险系数很高。但是,俄军追求的是能够保证空降兵快速而且集中到达地面,立即投入攻击。俄军直升机实弹射击,每次都是超低空进入、超低空射击、超低空退出,这种突击方式能够充分发挥直升机在一树之高发起攻击、快速隐蔽接敌的优势。言及这些,俄陆军总司令新闻事务助理科洛什科夫引用了一句俄军“流行语”:“训练不容易,战斗很容易。”其实,中国军队也有相似的理念:“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相同的训练理念,让俄罗斯军人对中国军人也充满敬意。看到我军特战队员搭乘直升机,冒着铁翼飞旋的狂飙,从300米低空伞降,俄军伞兵纷纷翘指赞叹。训既战,不摆练。俄军始终把训练效益放在首位,真正着眼陌生地形陌生环境练兵,特别重视沙盘推演和战术计算。因为有了精准的推演和计算,俄军第一次现地演练,在不熟悉地区地形、道路和目标设置的情况下,部队行动迅速坚决,兵种协同准确到位,战斗队形清晰规范,战术思想体现明显,全然不像在生疏地形的首次合练。合练后,第二天就进入“战斗”,没有任何摆练。指挥通联高效准确,单兵战术运用娴熟,陆空联合配合默契,让人耳目一新。训练方法灵活。对比中俄双方的训练,中方的体能训练量大,但训练方式很制式,相对来说,俄军的训练方法更灵活,在制式训练的同时,大量增加球类比赛等作为体能训练的辅助。重要的是,从不苛求着装上的统一规范,注重物质激励。通过交流,我了解到,俄军军事训练比较注重发挥正反两个方面的促进作用,在精神和物质上都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我问俄军官兵训练成绩好有什么奖励时,几个战士抢着说:“可以拿奖金,成绩越好奖金越高”,“服役12年以上就能获得一套住房”,等等。而如果训练成绩差,则要扣除奖金和部分工资,最多可以扣除基本工资的50%。

注重仪表,维护形象。那天在中方陆航部队采访时,我们提出要采访在同一机场停靠的俄军直升机团团长,过了一会,一辆俄军越野车从身边驶过,车上的翻译对我们说:“团长要回到驻地一趟,一是要请示上级,二是要换一身衣服。”原来,团长认为,训练是训练的服装,接受媒体采访则需要换一套正规的套装。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此次采访未能实现,但通过这件小事,我感到,俄方对军容仪表的极度重视。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俄军无论军官和士兵,皮鞋都擦得特别亮,几乎能照出人影来。训练是训练,休闲是休闲。一天下午,在野营村,我看到一名俄军军官正光着膀子在“豪爽”地散步,这身休闲的装束引起了我的注意。通过翻译,得知他是副旅长。他介绍,在操课和执行任务时,他们的管理非常严格,行为举止、军容仪表都有着明确规定,但到了休息时间,就会比较松散和自由,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当然,这种“散漫”是相对的,一旦进入训练,他们就像换了一个人,变得十分专注和投入。我注意到,上至将军下至士兵,人人套上重达8公斤的防弹背心,脚蹬战靴,洮南的太阳很毒,可天气再热,温度再高,也没有一个人摘下。主要看气质!重要的事说一遍!我和俄军官在一起

第五篇:成都铁路局体制

铁路局是中国铁路管理体制的特色产物,是中国铁路四级(现在为三级)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目前有18个铁路局(公司),分别是:哈尔滨、沈阳、北京、呼和浩特、郑州、济南、上海、南昌、广铁集团、柳州(2007年已搬迁至南宁)、成都、昆明、兰州、乌鲁木齐、青藏铁路公司、太原、西安、武汉。

改革实施时间:2005年3月18日

改革主要内容:撤消铁路分局,减少管理层次。由原来的铁道部-铁路局-铁路分局-站段四级管理体制,改为铁道部-铁路局-站段三级管理模式。此次改革要撤消10个铁路局下属的41个铁路分局。

2005年3月18日,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宣布:撤销全路所有铁路分局,实行铁路局直接管理站段的体制。同时新成立太原、西安、武汉三个铁路局。调整后,铁道部共有18个铁路局(公司),全部实行铁路局直管站段。

成都机务段(成局成段)注:原达成铁路公司被成局合并以后,南充机辆段(成局南段)中的机务部分合并给成都机务段,车辆部分合并给成都东车辆段;重庆西机务段(成局重段),贵阳机务段(成局贵段),六盘水机务段(成局六段)。成都铁路局成都机务段位于成都市成华区海滨湾支路,现有职工6800余人,配属机车402台,下设13个科室,13个车间。该段主要担当着宝成线成都至广元客货运,成渝线成都至内江货运、成都至重庆客运,成昆线成都至攀枝花客货运,成都枢纽西环线、北环线、成昆线(小运转)以及渡口、广普、德天、广岳、成汶、资威6条支线的客货牵引任务,以及成都枢纽地区及宝成线、成昆线、成渝线沿途31个站场列车编解调车工作,运营里程共计2007公里。同时,该段还担负着电力机车Ⅰ、Ⅱ级修、中修、换件修,内燃机车小修、中修、换件修,铁道起重机中修、大修,变压器大修、轮对大修、增压器大修、机车空调大修等工作,是成都铁路局主要电力机车中修基地和唯一的内燃机车中修基地。

目前全路共有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下辖33个客运段。成都铁路局3个:成都客运段、重庆客运段、贵阳客运段;

成都局车务段:成都、重庆、江油、凯里、西昌、内江、六盘水、贵阳、涪陵、遵义。

全国118个工务段,成都铁路局工务段9个:成都工务段、重庆工务段、遂宁工务段、涪陵工务段、西昌工务段、贵阳工务段、绵阳工务段、凯里工务段、六盘水工务段;

全国48个供电段,成都铁路局供电段4个:成都供电段、重庆西供电段、贵阳供电段、西昌供电段;

全国44个电务段,成都铁路局3个:成都电务段、重庆电务段、贵阳电务段;

全国51个车辆段,成都铁路局4个:成都东车辆段、贵阳车辆段、成都车辆段(客车段)、重庆车辆段(客车段);

成都铁路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下属的铁路局之一,成立于1952年7月1日,路局机关设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铁路局负责管辖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境内的铁路线路,另外云南省东北部的部分铁路线路也由成局管辖。正线延展长5077.3公里,合资铁路614公里,吸引区人口近2亿。目前成都铁路局运营有宝成铁路、成渝铁路、成昆铁路、遂渝铁路、襄渝铁路(湖北襄樊到重庆)、川黔铁路(到达贵州贵阳)、渝怀铁路(铁路控股方为广州铁路集团)、内昆铁路、黔桂铁路和沪昆铁路等干线及达成、达万、水柏线3条合资铁路,11条支线,营业里程超过5000公里。

下设重庆、贵阳办事处和局多元集团3个局属单位,二等站段以上单位183个。全局拥有14.2万名职工,固定资产560.38亿元,其中运营单位固定资产549.2亿元。路局机关设在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北二段11号,邮政编码610082;机关第二办公区设在成都市二环路北三段528号,邮政编码610081。

特等站:成都站、成都北站、贵阳站、重庆北站。

一等站:达州站、重庆站、重庆南站、贵阳南站、贵阳东站、成都东站、内江站、广元站、广元南站、六盘水南站。

在中国500强企业中,成铁局名列第68位。营业车站484个(特等站2个、一等站11个)。营业里程?4457.8?公里,其中双线848.4公里,电气化铁路3673.1公里,内燃化铁路?784.7?公里。局管线路地质复杂,坡陡弯急、桥隧相连,为自然灾害多发地区。全局共有桥梁2945座、?254.968?延长公里;隧道及明峒1330座、659.62延长公里,约占全局正线的1/5,为全国铁路桥隧的22%。全局机车配属1200台,其中:内燃机车270台,电力机车772台。客车配属3064辆,其中空调客车1423辆。自动闭塞里程570.0公里,半自动闭塞里程3927.4公里;继电联锁车站387个,计算机联锁车站54个,电气集中车站453个。

路局机关限额内行政职能部门19个,限额外职能机构(附属机构)19个,派出机构1个,协会、学会办事机构2个。党委职能部门9个。局属各类独立核算单位756个,其中主业285个、多经288个、集经183个。年末职工总数149329人,其中女职工39674人。干部总数32468人,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165人,中级职务8544人。工人总数115347人,其中高级技术工人19565人、技师346人、高级技师346人。

调整电务生产布局,全局撤销4个电务段,电务段平均管辖里程增加到596公里。建立多元经营新格局,撤销物资工业总公司,重组并成立多元经营集团公司,将工程、工附业等运输业以外的有关单位全部纳入多元系统。成立路局客运公司及成都、重庆、贵阳客运分公司,实行客运分业经营。按照建设行业管理和项目管理分开的原则,组建局建设管理处和工程管理中心,分别对全局建设项目实施管理、监督,承担项目建设单位的职责,实行建设质量终身责任制。积极推进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民主化进程,进一步深化以竞争上岗为核心的用工制度改革,建立以岗位工资为主、安全和效益决定工资收入分配的新机制。运输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125.4万换算吨公里/人年,与2001年同比增长4.4%。

成都铁路局管辖四川、重庆、贵州三省市及云南省、湖北省境内部分铁路。

管内铁路线:达成高速铁路,成遂渝高速铁路,成渝铁路,成灌快速铁路,广旺铁路,德天铁路,广岳铁路,成都西线,资威铁路,隆泸铁路,达成铁路,达万铁路,内六铁路,湖林铁路,六盘水南线,水大铁路,胡篙铁路,贵阳东线,开阳铁路,川黔铁路,三万铁路,万南铁路,南涪铁路,西重铁路,西梨铁路,渡口铁路。

跨局铁路线:襄渝铁路达州站与西安局分界,宝成铁路广元站与西安局分界,兰渝铁路广元站与西安局分界,成昆铁路攀枝花站与昆明局分界,贵昆铁路徐屯站(云南宣威)与昆明局分界,水红铁路六盘水南站与昆明局分界,黔桂铁路麻尾站(贵州独山)与南宁局分界,宜万铁路凉雾站(湖北利川)与武汉局分界,湘黔铁路大龙站(贵州玉屏)与广铁集团分界,渝怀铁路秀山站(重庆秀山)与广铁集团分界。

下载俄军后勤体制1(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俄军后勤体制1(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的分配,由志愿 者人员组成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内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具体地说是使经济活动遵......

    后勤

    以人为本 服务师生 ——迎检汇报材料 一年来,在学校党支部、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我校后勤管理工作能紧紧围绕学校制定的工作目标来抓落实,促发展,求实效。以办人民群众和师生满......

    后勤(模版)

    楚雄州幼儿园2009——2010学年 后 勤 工 作 总 结 本学年后勤工作在园党政领导的统一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园的各项工作目标。经过全体后勤人员的共同努......

    2017后勤

    2017年新的一年开始了,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怎么开展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7年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2017年幼儿园后勤工作计划篇一新学期、新打算,新思......

    后勤)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后勤工作总结 本学期,学校后勤管理严格按照董事会和校委会总体工作思路和要求,努力实现后勤服务规范化、后勤工作科学化、财产管理制度化的管理体制,完善......

    中美行政监察体制比较

    中美行政监察体制之比较 摘要:行政监察是国家行政内部监督中一种重要的监督形式,它在预防、监察以及惩处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不同的监察......

    体制增效心得体会

    体制增效心得体会 徐杜红 自我们 “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活动以来,认真组织我们学习了《教育法》、《教师法》,并要求我们要按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