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时间:2019-05-13 06:4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第一篇: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当代青少年的吸烟问题

——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摘要:全世界大约有11亿烟民,中国就有3.2亿,15岁以上人群的吸烟率为37.62%。在中国的烟民中,青少年吸烟人数高达500万,并且吸烟群体还在日趋扩大化、低龄化、女性化,如今,学生群体的吸烟现象引起了笔者的注意,在探索造成这一现状的诱因的同时,了解青少年吸烟的心理,找到社会工作与青少年吸烟现象的链接点,从而成功地进行介入。

关键字:青少年,吸烟,状况,特点,原因,危害,社工,介入

一.当前我国青少年吸烟的现状

我国现有13-18岁青少年1.3亿,据专家估算,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遭受二手烟危害的人数高达6500万。青少年吸烟据调查,大致有以下两种特点:

特点一,我国青少年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吸烟学生以男生为主,在大城市,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32.4%,男女分别为44.1%和19.9%,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男女生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现象,男生增幅明显大于女生。初中阶段增长速度最快,高中一年级男生尝试吸烟率出现高峰。

青少年现在吸烟率为11.5%。男女分别为18.4%和3.6%。其中初中生为10.9%和2.7%,高中生为28.8%和4.9%。男生中,现在吸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但在不同年龄阶段,增长幅度有明显差异,在初三到高一升学阶段增幅最大。女生吸烟率基本维持在低水平,没有发现岁年龄变化的明显趋势。与此同时,国际上控烟先进国家的相关指标均呈下降趋势。如,美国高中男生现在吸烟率从2001年的29.2%下降到2005年的22.9%。

特点二,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2005年的调查显示,在曾经吸过烟的的男女生中,13岁前吸完一整只烟的比率分别为66.8%和68.2%,与1998年的调查结果相比。13岁前吸完一支烟的比例增加了15%,说明开始吸烟的年龄越来越早。

根据以上资料显示,我国青少年吸烟的形势不容乐观。

二.影响青少年吸烟的几点因素

到底是什么因素诱导着广大青少年尝试或者正在吸烟?单从青少年自身来说,可以总结出

以下几点: 1.没有安全感。他们认为抽烟可以起到防御作用,别人就不会把他当做文弱书生从而不敢欺负他。

2.没有归属感。抽烟可以在无形中有一种身在大家庭的感觉(不会被别人当做异类)。

3.容易紧张,心理素质不强。与人说话的时候怕被别人发现自己紧张,抽根烟别人就看不出了。

4.容易跟风,没有自己的主见,口头禅就是“某某还抽烟,我为什么就不能?”

5.抽烟可以视作一种排除心中郁闷的好方法。因为抽烟的时候可以形象的看到从自己嘴中吐出的烟雾,这些烟雾就很容易被抽烟者看作是自己心中的郁闷,当烟被呼出去后,心情自然就会好起来。

6.自卑,甚至是自虐。绝大多数抽烟的青少年表面看起来很自信,其实很自卑,他们极有可能是在学业上受到打击,同时家庭学校都不理解他的时候产生破罐破摔的心理,抽烟能起到麻痹自己的作用,从而使自己在心里上可以逃避现实。

7.好奇,没有基本的常识。这只是很少一部分人,他们仅仅出于好奇或是想挑战自己的控制能力,结果染上了烟瘾。

除了上述原因以外,导致青少年吸烟还有,烟草广告和烟草企业的促销、赞助活动。烟草广告、促销、赞助,将烟草与运动、成功、独立、性感等相联系,美化了烟草形象,对青少年吸烟有极强的诱导作用。

(1)影视中大量的吸烟镜头引导青少年模仿吸烟行为。影视作品特殊的社会作用,极大的影响着青少年的就健康成长。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特别是青少年偶像型人物的吸烟形象,对人群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行为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2)烟草制品轻易可得为青少年吸烟大开方便之门。我国目前烟草价格偏低、学校周边的烟草销售点众多、对分支销售卷烟没有明确的禁止,以及“禁止向18岁以下青少年销售卷烟”的法律没有落实和执行,使青少年可以轻易获得烟草制品。

(3)学校家庭中的有烟环境影响青少年吸烟。青少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接触最多的是教师同伴和父母,因此,他们是否吸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重要因素。学校的环境、校风和校纪对学生的吸烟行为也有忽的影响。

三、青少年吸烟的危害

(一)青少年吸烟对自己的影响

首先,从青少年的生理特点来说,青少年正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身体各系统、各器官还未成熟,比较娇嫩,因而对有害、有毒物质比成人更容易吸收,受的毒害更深。过去我们只注意了工厂大气污染区(如二氧化硫的污染)的青少年发病率比成人高,病情也比成人严重。

医学科学早已证明烟草在点燃后,烟雾中含有害物质达几十种。这些有害物质首先对呼吸器官的天然防病机能进行破坏。青少年大支气管比较直,所以当烟雾带着烟尘的微粒(非常小)和有害物质进入呼吸道时,就更容易长驱直入达到细的支气管和肺泡。在吸入的过程中,毒物可以麻痹呼吸道粘膜上的纤毛,使纤毛失去了排除外来异物的能力。毒物进入肺泡后又能破坏肺的蚕噬能力。这两道防线都被毒物给破坏了。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吸烟的青少年患咳嗽的、痰多的、肺部感染的以及肺功能受害的要比不吸烟的青少年显著增多。这就影响他们肺部的正常发育。这不过是显而易见的危害。如果不及早戒掉,吸烟成了习惯就会造成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甚至肺心病,严重影响健康,缩短寿命。许多观察还证明吸烟者比不吸烟者的肺癌发病率高出10倍以上。吸烟开始的年龄越早,发生肺癌的年龄也随着提前,发病率的倍数也越大。例如20—24岁开始吸烟的为10倍,15—19岁的为15倍;15岁以前就开始的为17倍。

再者,烟雾中的一氧化碳吸入肺内,与血红蛋白迅速结合,剥夺了血红蛋白与氧的结合,降低了回到全身组织血液的含氧量,影响青少年大脑得到充分的、良好的血液的供应。长此下去就会降低青少年的脑力活动和学习能力。

(二)青少年吸烟对周围人的影响

青少年在吸烟的同时,对周围的同学、朋友和家人也产生这巨大的危害,这便是所谓的“二手烟”。香烟燃烧可产生两种烟流:主流烟和侧流烟。主流烟是指抽烟时吸入过程中所产生的烟,由于空气供应充足,温度可达950度,燃烧完全。侧流烟是指静置燃烧产生的烟,由于空气供应不足,温度仅达350度,燃烧不完全,所以产生较多有害气体及致癌物质。

根据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吸二手烟对身体影响与吸烟者相似。举例说明:一名自己不吸菸,但配偶吸烟的人的肺癌发病率,增加20%--50%,在二手烟之乌烟瘴气中生活的无辜者,其获病率是20%--30%。大量吸入二手烟后其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浓度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是血液中有益的脂蛋白,如果其浓度降低,可影响心血管正常功能。孩子经常在烟雾缭绕的环境中进食,会产生恶心不适,如果由此而产生心理定势,形成条件反射,久之会出现厌食症。

二手烟中所含的粒子是尤其危险的,因为在停止吸烟后,这些粒子仍能停留在空气中数小时,可被其他非吸烟人士吸进体内,亦可能和氡气的衰变产物混合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伤害。

总之,吸烟与被动吸烟提高了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的发病率。医学研究表明,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器官系统都尚未成熟,对外界环境有害因素的抵抗能力较成人弱,对毒物危害敏感,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容易受到损害,因此,吸烟与被动吸烟对青少年有着更大的危害性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预防青少年遭受烟草的危害。

四、社工对吸烟青少年的介入

(一)案例

肖某,内蒙古人,在校大学生,吸烟已有5年历史。自初三第一次吸烟后,一发不可收拾,为此曾被学校警告过,仍无法戒掉,现今已是一名“老烟枪”。一天至少一包烟的习惯已经使得肖某的身体变差,肺炎反复发作。更由于饭食不适应,营养不良,极度瘦弱。学习成绩也一直提高不了。

(二)案例的理论基础与治疗模式分析

鉴于工作者所掌握的案主实际情况及对案主问题的分析与诊断,工作者决定对其采用心理社会疗法、认知疗法来开展相关工作。

心理社会疗法的“人在情境中”理论认为,人受到生理、心理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三者的互动作用决定着一个人的现实状况。因此,通过采用该疗法,工作者力图通过一些现实的互动场景,减轻案主的焦虑和不安,并增强其自我适应技巧和“人在情景中”系统的功能,从而增进案主的满足感和自我实现,以此来增强案主改善的信心。

通过尝试采用认知治疗模式来进行干预,工作者旨在帮助案主在认知上确立正面的概念,并逐步积极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恢复其自信心和树立勇于面对的勇气,帮助案主以一种积极客观的态度,来发现问题,并认识到问题的程度;其次,用认知理论,帮助案主分析问题的本质,并从案主身上发现其解决自身问题的优势与潜质。再次,帮助案主形成积极的认知模式,树立其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积极的信念,并鼓励案主尝试着做出改变与努力进取。

(三)介入策略

肖某吸烟的问题形成非一朝一夕,但总体上,可以归为环境、生理和心理三个方面。环境上,肖某结识的朋友大都有吸烟的习惯,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维持兄弟情谊,肖某一直没有戒烟的决心。生理上,远离家乡来到陌地,肖某感到极大的不适应,在食堂唯一能

吃得下的就是面条,每顿都吃面造成肖某营养不良。在心理上,学习成绩不好,各方面的生活压力,导致肖某经常有焦虑不安,为了稳定情绪,肖某形成了烟不离手的习惯。

(1)提供个案辅导和咨询,为肖某提供一个倾诉和排泄情绪的场所。社会工作者为案主提供心理辅导,减轻案主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对于生活和学习上的压力,社工可以为其介绍工作,增加案主的收入,使案主尝到“劳有所得”的喜悦感,在忙碌中忘记吸烟的欲望。同时,作为学长的我们,可以为肖某提供学习上的建议和帮助,为其例举一些身边成功人士的案例增加其学习的动力。

(2)积极利用小组资源,提高案主的社会网络支持系统。小组工作是在社会工作者的协助下,通过小组成员之间有目的的互动互助,使参加小组的个人获得行为的改变、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发展的工作方法。在小组中让肖某产生一种集体归属感,为其提供一个倾诉和交流的平台。同时在游戏中,认识自我,感悟生活,得到放松。小组也是一个互助的集体,在互动过程中,彼此分享、分担、支持、教育、治疗,带来肖某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在工作中,我们不能将案主视为一个问题,或者直接给案主定性,认为其无可救药,我们要相信案主自身的潜能。社工所要做的,也就是通过某种资源的连接或是积极思想的灌输来激发这种潜力,并给案主以正面的引导,让其发现自己的价值所在,即帮助他们学会自己帮助自己,从而成功积极地融入社会中去。

第二篇: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

社会学系社会工作班张建伟20084130120

试析社会工作者如何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

论文关键词:青少年; 心理问题; 偏差行为; 应对措施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在社会交往、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偏差行为比较突出,这些问题产生的因素比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是源于青少年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变化融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冲突,而导致心理不适。如果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则会产生偏差行为,严重的会导致违法犯罪。因此,要有效解决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社会工作者应该从引导促进、辅导帮助、文化传承、纠偏扶正等方面入手,思考应对措施。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主要特点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主要特征

青少年时期,我们一般是指十一二岁至十七八岁,这个时期青少年身心的发展基本处在一个冲突与融合交织的状态中,他们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与社会心理正经历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螺旋上升阶段,其间身心时时处于矛盾统一的交织状态。青少年时期生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骨骼、肌肉、身高、体质剧变,脑功能和思维能力发展迅速,性腺发育成熟,精力充沛,记忆清晰,处在人一生中的黄金时期。心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富于幻想,具有好奇心、敢于冒险;思维浅显,偏重于主观、片面看问题;情绪表现相对强烈,比较容易激动或消沉、绝望,具有一定的冲动性;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表现在做事的独立性上。社会变化的主要特点是生理、心理的发展常常同客观存在环境发生矛盾:有生理需求同道德法律规范的矛盾、旺盛的精力同较浅的社会认知能力的矛盾、对物质的渴求同现实提供的可能程度的矛盾、渴望自我独立与依附家庭和学校的矛盾,可以概括为幻想同实际方面都存在矛盾。

青少年社会心理变化的这一特点是他们心理发展的最大特点。随着身体发育趋向成熟,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孩子们开始强烈地感受到自己的体态变化越来越像成年人了。他们要求改变自己的地位,希望受到成年人的尊重;他们常以成年人自居,模仿成年人的口吻谈话,愿意承担成年人才能完成的任务。他们不喜欢成年人仍把自己看作不懂事的孩子而任意摆布,对老师或家长的“苦口婆心”比较反感。但是,他们的心态经常处于矛盾和不平衡状态。青少年兴趣广泛,爱好易变是正常的现象,但引导不好就会养成见异思迁的不良习气。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求知欲望强烈,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抽象事物的认识能力正在不断增长,因此,引导青少年利用青春期认真学知识外,引导他们学习最感兴趣的特长,对培育他们健全的人格有极大的帮助。

(二)青少年产生偏差行为的主要特点

动机是引起、维持、推动、导向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因,需要和欲望是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基础。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典型特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分析:一是偏差行为产生的认知特点。青少年由于需求膨胀而能力有限,极易诱发偏差行为。二是从动机引发偏差行为的实施过程来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常常是因头脑发热,感情失控,或激情难抑而迁怒与他人不计后果的疯狂行为。

1.青少年偏差行为的认知特点。

认知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包括感觉、知觉、表象、思维等。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表现出如下特点。其一是认识倾向带有情绪色彩。表现为好问、好动、好奇、猎奇。不该知道、不允许做的事,偏要去问、去做。一些青少年,看了色情、凶杀、侠客的录像片和手抄本后,总想模仿尝试其中的情趣,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其二是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认识能力低。一些青少年往往把假、恶、丑当真、善、美,把“侠义豪放”的绿林好汉作为崇拜、模仿的对象。其三在伦理观念方面是非模糊或颠倒,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往往文明礼貌与粗鲁野蛮不分,视文明礼貌为“没出息”,野蛮粗鲁为“吃得开”、“镇得住”;勇敢精神与亡命行为不分,把亡命当“勇敢”;团结友谊与哥们义气不分,奉哥们义气为处世哲学,“要想坐得住,就得哥们扶”,而且极易结成犯罪团伙。他们的人生观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生在世、呼喝两字”的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其四是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情感起伏节奏快、幅度大,“热”得快,“冷”得也快,变化多端,喜怒无常。

2.青少年偏差行为的特点。

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与成年人的违法犯罪是有区别的,青少年的心理主要呈现以下特点:其一是不考虑后果的盲目性。青少年时期正处于人生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因为某些青少年在社会化进程中没有形成健全的人格,加上年青人逞强好胜,所以,他们的这些偏差行为,常常有些疯狂,不思考后果,往往容易走上歧途。如他们有的仅仅是为简单地模仿电影电视中的某个镜头和情节,或者为模仿小说或现实社会新近发生的一些作案的犯罪伎俩,有的仅仅是同学或朋友间所谓的争强好胜,显示自我的天不怕地不怕而致使偏差行为发生。其二是产生偏差行为的随意性。许多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在某种因素诱发和刺激下,或一时的感情冲动,会比较简单的随意发泄自己的情感,较少是经过事前思考或预谋后实施自己的计划。这种突发性行为反映了未成年人情感易冲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其三是偏差行为的连续性。一次偶尔爆发的行为一旦得手之后,侥幸心理便得到强化,强化他们对这一行为的认可,以致于把这一类行为进一步延续下去,结果会离正确道路越走越远。其四是偏差行为的逆反特点。青少年虽年幼无知,但同样渴望人格上的独立和自立,能够获得平等的权力和尊重,不愿受管束,这种心理随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强烈,特别是当他们具有一些不良行为而被管教时,他们轻则反感对抗,重则予以报复。

二、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心理分析

(一)青少年偏差行为的心理分析

众多调查表明,当代青少年普遍存在个人与他人、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关系如何调处的矛盾,普遍面临着如何有效解决青少年升学、就业、早恋等问题,而随着青少年年龄的增长,发展带来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对青少年的影响越来越大。有的造成了青少年的心理障碍问题,有的造成青少年出现偏差行为,有的甚至使青少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在心理健康欠佳的青少年中,最常见的是青少年表现出轻微心理失调而非心理障碍,常常表现出如下症状:有的情绪波动,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因过分紧张、焦虑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形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可这种看似不起眼的轻微心理失调是决不可小觑的,如果长期得不到调适,不能获得平衡,就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加剧,轻的可能造成心理障碍、稍重可能形成精神疾病。有的青少年为寻找排解心理困惑,在不正确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下,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所以社会学家说,青少年时代是人生的危机时期,如果没有正确的社会引导,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人数将会大大增加。

(二)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分析

青少年犯罪问题不仅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我国政府和学者十分关注并着力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尤其是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而在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无论从犯罪动机、犯罪形式、犯罪的手段等都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国内外学者对青少年犯罪动机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Elliot提出的综合紧张理论、控制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他把青少年犯罪发展的路径归纳为:家庭关系或学校关系紧张———与家庭和学校的联系减弱——与不良同伴的联系增强——学习不良行为——犯罪。[1]Loeber等人则提出青少年越轨行为有3种发展轨迹:公开型(Overt)、隐蔽型(Covert)和权威冲突型(Early Authority Conflict)。公开型的儿童在8岁时开始出现攻击和侵犯行为,以后逐渐升级,发展到欺负殴打他人,最终出现严重的暴力犯罪,如伤害、强奸等。这类儿童的不良行为可能也包括了隐蔽型和权威冲突型儿童的行为特点。隐蔽型的儿童出现不良行为的年龄在7岁,主要是一些顺手偷窃、破坏财物等小问题,最后会犯的错误也是中等严重的行为,如偷盗、违法使用信用卡、买卖毒品等。权威冲突型儿童最初表现出反抗或不听话的行为可能早在3岁,以后会发展成固执、蔑视权威,最终会发展到逃避权威,比如逃学、离家出走等。以上三种发展轨迹,每一种都先由家庭开始,然后扩展到社区和学校,由和父母的冲突、同伴的冲突发展到对陌生人的伤害。[2]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也发现,小学四、五年级进入青春期后,不良行为开始出现,十三、十四、十五岁是不良行为的爆发阶段,随后违法犯罪行为增多,特别是闲散在社会上的不良少年,多数以违法犯罪所得作为娱乐消费的主要来源,十六岁是被司法机关绳之以法的高峰年龄。[3]这些研究反映青少年犯罪受到影响最大的是紧张的家庭关系、不良的群体伙伴以及从小受溺爱产生的蔑视权威等因素,在这些不良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易出现攻击和侵犯等不良行为,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社会工作者有效应对青少年偏差行为的措施

青少年面对众多的压力和冲突,面对逐渐失调的心理,他们显得既脆弱又无助,家庭、学校、社区或者说全社会的责任就是帮助他们摆脱困境,走出阴影,纠正他们的偏差行为,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来维护和保持心理健康,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防止心理变异而导致偏差行为的产生。心理学研究表明,虽然好奇心理、虚荣心理、盲从心理、争强好胜心理、逆反心理、利己心理、报复心理以及寻求刺激心理等都可能诱发青少年偏差行为,但偏差行为的养成是长期处在不健康心理状态下的结果。可以这样说,偏差行为倾向不只存在于不良少年身上,几乎每个青少年都会存在“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先天因素,也都会接触“有可能”导致偏差行为的社会环境,因此,几乎每个人都存在偏差行为,只是这一倾向的强弱会因人而有所不同。社会工作者只有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及时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动向,并且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才能防患于未然,对青

少年偏差行为加以预防或纠正。在这个过程中,作为社会工作者,所发挥的作用是不亚于学校和家长的教育引导作用的。

(一)引导促进青少年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青少年就能对人生、对世界、对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观察和分析客观事物,做到冷静妥善地处理事情。提高对挫折和心理冲突的耐受力,从而防止心理障碍的发生。要做到这一点,社会工作者就要利用社区平台、利用社团的非政府优势,加强青少年的传统文化教育,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承认其他民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并对之加以创造性吸收。使他们真正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艺术,摆脱现在“重技术、轻思想”、“重理工、轻文科”的局面,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并树立为民族的腾飞而奋斗的奉献精神。引导成人提高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首先,要加强对成人教育观念转变的指导,尤其要转变父母的教育观念。随着青少年自主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别人尊重他们,渴望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它有利于青少年应付未来信息社会激烈竞争的挑战,如果成人还采用命令口吻同青少年打交道,势必会引起青少年的反感,很难达到教育的目的,成人只有采取循循善诱的方式,站在青少年立场上考虑他们的需要,教育才会事半功倍,这就要求社会媒介、大众团体等要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让父母和老师改变以往的惯性教育模式,加强关于青少年心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对父母和老师进行有益指导,促进他们提升自身的能力,改变他们过去纯靠经验来管教孩子的老方法,努力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工具,运用丰富的资料来更好地教育青少年。最后要研究新形势,积极做好准备。社会和政府应该强化对未来青少年发展的研究,因为不断发展的社会,对青少年的影响也在不断变化,我们只有掌握了社会形势的发展规律,才能对社会产生的问题有个提前预知,从而做好引导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准备。

(二)辅导帮助青少年建立健康心理

社会工作者对青少年的言行应该有充分的了解,由此掌握当下青少年的发展状况,只有了解了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才能帮助他们在充分了解自己能力和特点的基础上,确定学习、工作或其他方面的奋斗目标。首先,社会工作者要引导青少年不要仅凭良好的愿望和热情盲目地确定一些脱离实际的目标,更不要盲目参加不切合实际的竞争,对自己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否则目标落空,遭受挫折,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其次要帮助他们学会自我调控情绪。在现实生活中,青少年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负性情绪,考试挫折后的苦恼,同学吵嘴后的生气,工作中的不如意……对于这些,社会工作者要及时提醒和告诫他们学会自己调控情绪。并适时推出一些积极的文体活动,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放松,防止消极心境的产生。最后要辅导他们学会人际交往。青少年在正常交往中,能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从中得到启迪、疏导和帮助,增强信任感和激励感,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工作、生活的信心,最大限度地减少心理困惑,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

(三)文化传承工作为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桥梁作用

当今社会,我国正处于一个由“前信息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的时期,这种大背景对整个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承的断裂、传统权威的瓦解以及人际关系的冷漠。[4]其中,文化传承的断裂直接造成家庭矛盾,造成青少年与成人间的代际冲突。所谓文化传承的断裂,是指在社会变迁、阶层流动、文化交流过程中,青少年作为信息社会的主体,他们所具有的文化与其父辈所拥

有的文化已经有着很大的不同,呈现出一种断裂性变化的局面。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青少年的价值观与其父母长辈的价值观有很大不同,有时甚至对立,从而造成双方对同一问题的看法矛盾或者沟通困难,给家庭带来代际之间的冲突,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扎根在中国社会,着力于治疗中国文化断裂的“硬伤”,继承与借鉴双管齐下。我们也知道虽然社会工作的发展受到政策的影响,但它并不具有政府属性,因此,许多社会工作者都是一种志愿者形式的组合。为了极大的发挥社会工作者实践服务的作用,有学者对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存在的组织结构做了研究,并倡议通过政府,社会工作教育机构及海外有关机构和国际非政府组织结成三方合作关系,致力于我国社会工作的研究,在继承我国传统社会教育优势的基础上,借鉴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理论及经验,围绕我国青少年的现实心理特点,从可操作层面对青少年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研究并开展实际服务,促进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和社会事业的巨大发展。

(四)社会工作者可以有效纠偏扶正青少年的行为

青少年偏差行为有一个过程,青少年的偏差行为发生之时必有不良思想和行为的表露。如果发现孩子有以下不良言行出现,社会工作者就应高度重视。如社区青少年有模仿凶杀、侠客的行径,任意毁坏财物,经常结识不良朋友,或者看淫秽录相,接触毒品,或者大吃大喝,出入娱乐场所,大把花钱等不良行为出现时,社会工作者就应该一方面教育引导,另一方面通知家长配合教育,让孩子逐渐从不懂事变得懂事,就能从根本上阻止孩子偏差行为的产生。有学者研究证明了这一点,“青少年实施刑事犯罪之前会实施各种不良行为,犯罪青少年的不良行为显著多于普通青少年”。研究发现,“大多青少年在实施刑事犯罪之前有劣迹行为史。在自我报告的25项违法犯罪行为中,少管所青少年在被判刑之前,有95%以上的人有过1项以上的违法犯罪行为,有91%的人有过1项以上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其比例显著高于普通中学青少年和工读学校青少年”。[5]这些数据说明,青少年在行为上发生偏差之前,他们的社会心理已经通过不良习惯外显出来,这个时期及时发现他们的这一苗头并及时采取有效的纠偏措施对于调适他们的心理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总的看来,要纠正青少年偏差行为,靠某一部分的力量是难以完成的,这需要青少年群体、家庭、学校、社会构成“四位一体”的有机体系,在实践中共同服务青少年,才能解决这一世界难题。

参考文献:

[1]路继初,罗军.过渡时期与青少年社会化问题[J].青年研究,1999,(11).[2]汪金龙.目标与现状的反差[J].煤炭高等教育,2000,(4).[3]王景英,梁红梅.后现代主义对教育评价研究的启示[J].教育学,2000,(3).[4]陶西平.教育评价辞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屈智勇,邹泓.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轨迹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07,

第三篇:青少年个案社会工作案例分析论文

摘要:多动症作为学龄期儿童一种常见的神经行为障碍, 最常表现为出现行为偏差问题, 致使多动症儿童备受歧视。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专业方法, 展开积极介入, 促进案主行为偏差的矫正。本文将从社会工作实务介入的各个阶段出发, 逐个分析, 以多动症儿童辛某为例, 在家庭、学校及社会工作者的通力合作下, 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及困扰。

关键词:多动症儿童;社会工作;介入;

一、案例阐释

(一)家庭背景介绍

案主辛某, 14周岁, 目前就读于正常小学6年级, 案主一向比较听从爷爷和父亲的话, 也把两位男性长辈当作榜样, 案主的爷爷、父亲和母亲都有各自的工作, 奶奶在家做全职主妇, 五口之家本来很美满。但是在去年3月份, 爷爷因为酗酒导致脑淤血而瘫痪在床, 家里的顶梁柱突然倒下, 给他打击较大。其母亲因为工作单位比较远并且经常加班, 与案主接触时间也很少, 对案主不大管教。父亲因为要忙于工作和照顾爷爷去医院就诊, 也对案主少于管教, 同时由于脾气不好, 对案主十分严厉, 甚至会殴打案主, 与此同时, 为了支付高额的医疗费用, 家里开支变大, 父母之间经常吵架矛盾不断, 整个家庭笼罩在低沉氛围中, 成员之间的关系渐行渐远。案主的生活起居主要又他的奶奶负责;对案主较为溺爱, 会尽可能满足他的一切需求。但由于年龄差距所存在的代沟, 导致他们之间也缺乏沟通。

(二)个人情况介绍

案主在正常小学就读, 由于他在上课期间经常出现不正常举动, 课下与同学间矛盾不断, 学业成绩倒退十分严重。老师多次联系家长沟通情况, 但是其父母由于工作繁忙, 对案主的关注并没增加, 反而对案主的学业要求更加严厉, 打骂次数也增加了。案主现在的学习成绩每况愈下, 不愿意出门, 不愿意说话, 沉迷手机游戏, 脾气更加暴躁, 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几乎没朋友。

二、案主存在的主要问题

案主在校期间, 时常在听课、做作业或者参与其他活动时注意力难以持久, 非常容易因外界刺激干扰而分心, 做事情的时候也容易丢三落四。在课堂上经常处于不安宁状态, 手足小动作极多, 不能保持静坐, 还会在座位上扭来扭去。在平时的生活中, 他的表现容易冲动, 做事不考虑后果、经常凭一时兴趣行事, 还满嘴脏话, 举止粗鲁, 为此常与同伴发生打斗或纠纷, 造成不良后果。近期, 他还沉迷于手机游戏无法自拔, 甚至借钱或偷钱给游戏充值。

三、问题分析

案主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家庭成员缺乏交流, 家庭结构混乱、以及可能患有多动症而造成的。首先, 他之所以会如此沉迷于手机游戏, 是因为他希望自己能够通过网络这个虚幻的世界满足现实生活中极其渴望而又不能得到的东西(如, 朋友、交流等)。网络成为了他逃避现实的有效手段, 在网络中案主的精神及物理需求得到了满足, 但是这种满足使案主与现实世界脱离的越来越远。其次, 由于父母忙于工作, 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 在发现案主犯错的时候, 父母只是一味的责骂甚至殴打孩子, 并没有积极的去了解案主的想法以及指导案主改正错误, 在闲暇时只关心案主的生活和学习成绩, 而忽略了案主其他方面的发展, 案主特征显著, 表现为不喜欢说话, 但喜欢动, 脾气暴躁、注意力分散, 家长并没有对此过多关注, 也没有分析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在学校中, 老师对其要求过于严厉, 导致案主心理出现不积极状态, 由于没有及时得到排解, 致使问题愈加严重, 以致后来案主无法正常与同学交流, 人际关系处理不当。

四、多动症儿童辛某的家庭治疗过程

针对本案的多动症儿童辛某, 社会工作者主要利用家庭治疗的理论模式, 介入案主家庭, 以“家庭”的角度分析案主的问题并通过“家庭”改善案主的状况。通过家庭治疗模式, 以家庭结构模式出发, 协助家庭成员正确认识家庭结构、不良沟通交往方式等, 与案主及家庭一同改善家庭结构, 以此达到改善案主情况的目的。

(一)接案

由案主的母亲刘某向社工寻求帮助, 并表达了自己的担心与困难。社工基本梳理案主母亲所阐述的问题, 并确定案主是社工所属辖区内, 确定案主及其家庭有改变的动机及需求后, 社工初步确定个案目标及计划, 并与案主母亲约定上门探访的时间。社工将针对案主的个案目标及计划向其母亲阐述与解释, 并与案主母亲说明社工的保密原则, 并让案主母亲签署“个案同意书”(由于案主未成年, 故由其监护人签署)。至此, 社工正式接案。

(二)对辛某的介入

根据社会工作中个案工作的步骤, 接案后,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问题及需求进行预估后, 即可与案主(家人)一同制定个案目标、计划, 后进行个案服务, 结案后再对个案进行成效评估及分析。

个案工作中需要根据案主所呈现的问题及需求而设定目标。通过与案主家人及案主的面谈, 搜集了有关案主及其家庭的资料, 发现案主多动症状况明显, 规则规范意识弱等。由此可制定以下的两个目标:

1.短期目标。

案主能改正粗鲁举止及说脏话的习惯, 逐渐脱离手机游戏。在此过程中教其规范意识, 案主的家人能够以平常心看待案主的病情及行为, 有积极乐观的心态, 重拾家庭融洽及温暖。

2.长期目标。

以家庭治疗为主, 行为认知治疗为辅, 协助案主康复, 帮助案主建立正确、正面的行为认知体系。减少案主打架、生气等不良行为和情绪的次数。为案主家人提供情绪支持, 建立理性情绪, 改善家庭关系, 完善家庭结构及体系。

(三)计划

根据辛某个案的问题及需求, 以家庭治疗模式为主, 认知行为治疗为辅的介入诊断出发, 制定如下计划。

为达致短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

1.每周一次, 社工一对一与案主进行沟通交流, 通过简单有趣的游戏活动、舒缓的音乐, 以及心理疏通的形式, 帮助案主提高主动注意力, 逐渐调节强化内心状态, 帮助案主增强自信心、自制力、发泄压抑的情绪、塑造健康的人格、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让案主参加同辈群体的互动游戏, 了解他内心真正的想法, 从而提高人际关系相处的能力。

3.将个案接触时用到的相关知识及工具教授给其母亲, 让其母亲在家, 以每周两次的频率, 强化案主记忆。同时强化训练在家庭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家人及家庭的作用。

4.一对一面谈时制定契约, 每次面谈强化案主的规范意识。

为达致长期目标而采取的方法:

在向案主家人汇报说明案主情况时, 社工让其家人进行情绪发泄, 给予其情绪疏导及支持, 利用家庭治疗的方法让家庭成员了解现有的病态家庭结构, 协助案主及其家人重新建立家庭沟通方式和相处方式, 帮助改善家庭成员对案主及对整个家庭的看法。

(四)实施

针对个案辛某, 社工利用家庭治疗模式前后介入案主及其家庭, 先后通过直接介入、间接介入和综合介入的方法改善案主行为、帮助澄清案主家庭成员角色、优化家庭结构、平衡家庭关系并缓解案主及其家庭成员的焦虑情绪。对案主的介入, 社工分别从行为矫正、澄清角色、优化结构、平衡关系、缓解焦虑这几个方面进行干预以达到利用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帮助案主康复的目的。在介入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运用以人为本、个别化、同理心、瞄准服务目标等技巧, 充当使能者、联系人、教育者、治疗者, 给予案主及其家人支持与鼓励, 为案主家人做情绪疏导, 帮助案主家人理清非理性情绪及不良观念, 为案主家人提供帮助案主改善现状的资源和信息, 促进案主多动、举止粗鲁, 沉迷游戏等行为的改变, 促使案主家庭结构模式的改变与改善。

家庭治疗模式认为个人问题的诱因不仅是个人, 更是与整个家庭有关, 与家庭系统有关。家庭互动情况, 家庭沟通交往方式, 家庭环境氛围等都是影响家庭系统的重要因素。因此, 社会工作者还要介入案主家庭关系, 着重帮助案主家庭认识到现有不良的家庭沟通方式, 并鼓励案主的照顾者们多用优势视角看待彼此并加强正向、表里如一的家庭沟通方式。

(五)个案的评估与成效

评估, 是个案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个案状况及情况的评估, 不仅仅在个案结束后, 还存在于个案的过程中。本个案中, 社会工作者主要运用了基线评估、过程评估、前后测、观察、询问等评估方法。个案过程中, 每过一段时间则对案主及其家人的变化进行一次评估。主要通过询问、观察等方法, 了解一段时间介入后所产生的改变, 并记录变化。接案后, 社会工作者为案主及其家庭做了一次预估, 并记录问题及需求。同时, 制定目标时社会工作者会制定相应指标, 个案成效情况可利用对比指标完成程度进行评估。结案后, 社会工作者依然对案主及其家庭进行一次评估, 分析指标完成情况并与接案时的情况做一对比, 这则是对个案情况的前后测。

本个案对案主本身的成效, 社会工作者以家庭治疗为主, 认知行为治疗、ABC理论等为辅, 帮助案主改善原有偏差行为。在社会工作者介入后,近期案主未与他人发生争执;家庭成员冲突次数减少, 沟通增多;能按时到工疗站报道并与工疗站站员一同玩耍、完成任务, 并且愿意与人沟通, 逐渐远离手机, 走出家门。

(六)结案与反思

社工介入本案, 虽然在介入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小问题, 但还是令案主有所改进, 促进案主家庭更好的互动与发展。本次个案服务的经验让社工进一步清晰了解该如何进行个案服务, 该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庭治疗模式介入多动症儿童个案服务。在本案过程中, 社会工作者能较好的成为教育者, 教导案主认识正确的举止, 加强案主的是非观;同时, 社会工作者也是较好的协调者, 帮助协调案主家庭, 促进家庭关系以促进案主本身。总的来说, 在本案中, 社会工作者能较好的运用家庭治疗模式介入多动症儿童, 且能做好大部分的社会工作者角色。

五、总结

学龄期是儿童进入青春期前心理发展极不稳定的一个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若未给予多动症儿童适当的治疗和帮助, 就会给其带来学习障碍、情绪障碍、心理障碍及人格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不仅会对其学业和人际关系产生影响, 可能还会引起家庭及社会问题。因而社会工作及时预防、干预和介入多动症儿童案例是极为紧迫和必要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何侃.多动症儿童学龄期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J].现代预防医学, 2008(24).[2]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8:14-17.[3]张雄.个案社会工作[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1:68-70.

第四篇: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

青少年社会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一、研究的背景与概况

(一)研究背景

作为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社会工作是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社会工作本质上是外来经验在中国本土的现实移植,因此,探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必须回溯到现代社会工作的西方本源。我国很多学者都就社会工作的内涵和功能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大部分学者认为: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是由政府或私人承办,以协助个人调适与社会环境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增进社会福利。社会工作的功能主要有对弱势群体的补充功能、对正常群体的强化功能,以及对强势群体的发展功能三方面。上海市组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主要服务对象是失学、失业、失管的“三失”青少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闲散青少年。据统计,上海市的闲散青少年目前共有六万三千多人,全国的闲散青少年数目更是惊人。社会工作的三大传统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依然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流方法,但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新的变化,比如外展社会工作的运用、机构社会工作的注重等等,最新的社会工作发展充分考虑到了社会本身的发展,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加入了一些比较新潮的观念和方法,例如大众文化与社会工作、环境保护与社会工作、大众传媒与社会工作、网络社会工作等等,这些新的社会变化的引入,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二)研究方法

我们采用分层定比和典型抽样方法,共选取350份样本,发放问卷350份,回收问卷350份,其中有效问卷348份。

二、研究的内容与结论

(一)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生活状况调查对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了解是做好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前提和保障。闸北区区情相对比较复杂,发展相对比较落后,失学、失业的青少年比例比较高,而且这个总体数字一直在变化过程之中。因此,有必要对闸北区失学、失业的青少年作一个深入的调查,以便及时全面地掌握他们的生活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开展对特定青少年的服务。

1、主要特征

(1)群体分化明显。当今社会分化越来越明显,这种分化同样也表现在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身上,他们不是一个同质群体,而更主要地是一个异质群体,比如在学历结构、年龄构成、性别构成、家庭状况等许多方面,青少年服务对象之间都存在有明显的差异。(2)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调查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学历结构相对尚可,具有大中专学历的占43.2%,接受教育水平较高可以使青少年更加容易接受专业社会工作的理念,更有助于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此外,青少年服务对象继续学习的意愿也非常强烈,而且,学习目的比较明确,更加注重实际应用。

(3)工作意愿比较强烈。青少年服务对象中58.3%的人曾经参加过工作,有一定的工作经验。此外,50.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参加工作,还有31.6%比较愿意参加工作。工作意愿的强烈意味着青少年服务对象自我发展和参与社会的意愿非常强烈。(4)家庭认可程度较高。青少年服务对象中69.1%的人认为家庭对自己影响很大或比较大。在承认家庭对自己的重要影响时,大部分青少年认为父母,尤其是父亲对自己的影响最大,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人生观、价值观等的形成上。(5)社区参与意识较强。尽管青少年对社区的影响力评价不高,但还是有48.4%的青少年很愿意或比较愿意参加社区组织的活动。当然,如果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好,青少年参与积极性会更高,其中文娱活动和体育锻炼最为青少年服务对象所喜欢。

(6)对社会工作较为认同。40.3%的青少年服务对象对青少年社会工作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此外,还有42.6%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做一名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志愿者。(7)社会评价较高。49.1%的青少年服务对象认为当前我国社会发展形势很好和比较好,另外,还有58.7%的青少年服务对象非常看好和比较看好我国社会发展的前景。

2、现存问题

(1)人户分离现象严重。主要有三种:一是人在闸北,户不在闸北;二是户在闸北,人不在闸北;三是人户都在闸北,但户籍和居住地不在同一个街道。(1)非完整家庭现象突出。近28%左右的调查对象因为各种原因生活在残缺家庭之中,这个比例比较高,对于这样一些特殊家庭中的青少年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

(2)生活困难家庭比较多。调查对象中7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3000元,62.4%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2000元,25.9%的家庭月均收入低于1000元。(3)社会资源整合较差。接受调查的大部分青少年对邻居、居委会、街道和社区认知和认同程度很低,不懂得充分整合这些社会资源。而且,交往圈子比较狭小,交往对象过于单一,主要局限于同学和朋友,这些都将极大地限制青少年的社会发展。

(二)闸北区青少年社工工作现状分析

1、主要特征

(1)高度的专业认同感。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的专业认同感非常强烈,无论是社会招聘人员还是公安借调人员都是如此,71%的社工认为,社会工作非常重要,29%的人认为,社会工作比较重要,没有一个人认为社会工作不重要。(2)强烈的专业创新意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次全新的探索,在社会工作开展过程中,专业上的创新比比皆是,在既有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之上,结合闸北区的特殊性,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和创新,鉴于“三失”青少年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闸北区青少年社工站积极推行分级预警服务制度,将青少年服务对象按照危机严重程度依次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分别实行相应的管理;此外,结合本区单亲青少年的特征,社工又开展了单亲同质小组“单亲家庭自助小组”活动;另外,根据闸北区青少年服务对象的特征,青少年社工将团体康乐活动作为主打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3)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在“对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影响最大的三个职能部门”的调查中,青少年社工普遍认为区政府是影响最大的部门,这说明区政府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工作。此外,团区委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聘请了专业督导,并与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师资联系,研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经验。另外,团区委还与区检察院签署了合作协议,积极推进罪错青少年的帮教工作。(4)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为了更好地推进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团区委努力整合已有的三支队伍:“社区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并将这三支队伍与专业青少年社会工作队伍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又与“红红姐姐工作室”和“热爱家园”等社会资源建立工作联系,共同推进服务青少年工作。在专业指导上,团区委还与上海市青年干部管理学院、长沙民政学院等高校联合建立社工实习基地。这些社会资源的综合协调大大推动了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进展。

2、现存问题

(1)社工队伍的双轨制建构。目前的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主要由两块人员构成:第一块是社会招聘人员,第二块是公安借调人员。公安借调人员在人员编制、工资发放等方面与社会招聘人员完全不一样。

(2)社工专业素养偏低。目前闸北区青少年社工队伍总体构成人员的社会工作专业素质不太高,其中绝大多数人之前并没有接触过社会工作,也很少有人接受过专门的社会工作训练。

(3)评估激励措施缺乏科学性。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应该是绩效评估、专业评估,而不是岗位评估,更不是简单化的出勤评估。尽管目前出台了许多对青少年社工的评估激励措施,但是,这些措施普遍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公平性,尤其缺乏专业性。这些欠缺同样也表现在对青少年社工的其它管理措施上。

(4)社工站缺乏人财物权。目前的社工站是一个虚体,只是一个传声筒,没什么实际意义。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社工站没有相应的人财物权,这三权的缺乏直接导致了社工站的边缘化。

(5)条块分割、缺乏竞争与协作。目前的青少年社工组织建构缺乏足够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社工与社工之间、街道社工小组与街道社工小组之间、区社工站与区社工站之间分裂割据、各自为政,僵化性与封闭性较强,服务对象很难转接、社工人员很难流动,彼此之间缺乏足够的竞争性和必要的协作性。

(6)多头管理、干预过多。从目前的组织建构上来看,闸北区青少年社工接受的是多方面、多层级的管理和指导,区社工站、市社团、专业督导、区政府、区预防办、团区委、街道办事处都可以对青少年社工发号施令,问题是这些号令彼此之间可能会冲突,这就让社工无所适从,接受调查的社工对此反响颇大。(7)社会资源整合乏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协调支持,但是,目前青少年社会工作本身的运作机制尚未真正理清,而且,社会工作与政府的关系也没有完全理顺,再加上社工本身的专业水平限制以及我国社会力量发育的先天不足,这使社工很难将现有的社会资源真正整合起来。

(8)社会认同程度偏低。社会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和职业,许多人甚至误认为青少年社工就是青保人员、就业援助员、低保申领员、街道干部、居委会干部等等,还有人认为青少年社工其实就是交通协管员之类不尴不尬的角色。

三、相关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支持模式是闸北区司法社会工作试点的结晶,是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社会工作新模式,也是上海市司法社会工作指导思想“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在闸北区的实践结果。所谓综合支持模式主要强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综合协作,强调社会力量的综合参与,强调社会工作与多方督力量的综合支持,强调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的综合运用。在这个基本思路下,我们认为,应着力构建综合支持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新模式。

(一)立足专业、创新品牌专业性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立足之本,也是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进一步的推进过程中,专业化建设应该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专业研究、专业督导、专业培训、专业操作等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全面展开。创新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根本保障,中国有特殊的国情,闸北区有特殊的区情,在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决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经验,而应该以闸北区为根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品牌意识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旗帜,也是专业创新的必然结果,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应该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精心打造属于自己的专业品牌,以便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引领上海乃至全国青少年社会工作发展。

(二)塑造青少年综合服务品牌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在实践过程中已经有了许多探索和创新,比如团体康乐活动,以及单亲家庭自助互助小组,但是,这些活动还有些单一,过于注重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实际上,小组社会工作只是社会工作常用的三大方法之一,而且,目前社会工作发展的国际性趋势是综合运用多种专业方法,比如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以及外展社会工作、个案管理等等。因此,闸北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精心打造的专业品牌不应该是单一的社会工作方法,而应该是综合性社会工作方法,也就是青少年综合服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市其它区的青少年社会工作基本上都停留在单一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上,闸北区先行一步,可以对其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起到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另外,综合服务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也正好与综合支持的闸北区社会工作新模式相契合。

(三)强化督导、拓展研究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推进过程中,专业、高效而又敬业的督导的作用至关重要,因此,对专业督导的进一步强化应该是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所在。建议对督导实行竞聘制与合同制,通过竞争,选拔最适合的督导;通过合同,刺激导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指导作用。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深度研究是发展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源推动力,及时总结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才能不断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健康发展。建议每半年或一年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所遇到的代表性问题,以课题的形式向相关专家招标,以便通过最好的专家获得最好的研究成果。

(四)专家主导、一口上下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社团、专家等多重声音、多头管理一直是一个难解的症结,团区委应该进一步理顺政府、社团、专家、社工的内在关系,抓大放小,盘活全局。建议团区委将他们之间的关系定为:专家理论指导、政府资源协调、社工具体实践。在青少年社会工作推进中,要进一步强化专家的主导作用,在专业上树立专家的绝对权威,集体论证,专家决断。专业上的变通要通过专家一人之口,上传下达。

(五)科学评估、有效激励科学的评估、有效的激励是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高效推进的必需,也是充分调动青少年社工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建议团区委尽快委托专家制定专业的评估方法,对社工实行科学管理。另外,要采用多种方式对社工进行激励,打破唯文凭论工资的错误观念,加大奖励力度,根据社工工作绩效分别实行不同方式、不同层级的奖励。团区委最好能够募集专项基金,作为对青少年社工的长期激励。

(六)权力下放、健全配备团区委应该给区青少年社工站更多的人财物的支配权力,进一步将区青少年社工站实体化,推动区社工站独立运转。同时,对街道社工点配备必需的办公活动经费,使每个社工增强自主性、激发创造性。团区委应该脱离对青少年社工具体的事务性指导,更对地给与政策和资金等宏观方面的支持和协调。

(七)动态管理、有序竞争竞争是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活力和创造的有效手段,团区委应该进一步打破青少年社会工作僵化的用人制度和封闭的工作制度,鼓励青少年社工的区际流动,推动青少年社工的招聘与解聘,施行青少年事务的竞聘招标制度,引入其他社会团体和组织参与竞争,保持青少年社会工作持续的创新能力。

(八)加大宣传、增强认同团区委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动员多种媒介、采用多种方式,加大对社会工作的宣传力度,以增强社会工作的知晓度,提升社会工作的认同感,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九)整合资源、全面推进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全面协调、共同推进。闸北团区委可以首先整合自己旗下的社会力量,如“青年就业援助员”、“社区青少年辅导员”、“社区青少年工作者”,以及其它社会团体和组织如“红红姐姐工作室”、“热爱家园”等;其次,整合检察院、劳动局、街道办事处、职业介绍所、社会保障中心等职能部门;再次,整合居委会、社区等社会组织;最后,整合高校专家、社会志愿者、企业等其它力量,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十)多方交流、拓宽视野社会工作是一个很年轻的职业,也正因为年轻,所以发展很快,创新很多。团区委应该更多地走出去、请进来。多与市内、国内乃至国际青少年社会工作前沿人物交流,感受最前沿的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为青少年社工创造更多的学习、进修和参观机会,定期为青少年社工开办最新的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题讲座和辅导,帮助青少年社工不断提高专业理论水平,增强专业实践能力。

第五篇:青少年社会工作复习题

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青少年观?

家庭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社会学上的青少年

微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什么。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有哪些?

青春发育期

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目标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青少年上网的利与弊。

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的矫治方式有哪些? 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个案工作

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的矫治方式有哪些? 青少年的性格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犯罪问题的特点和类型是什么?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几种主要模式是什么?

谈谈我国对于特殊青少年的救助体系的建设。论述初级社会群体对于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和建议。

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青春发育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青少年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宏观的青少年社会工作是什么?

社会工作学科中的青少年

青少年社会工作

默顿的越轨理论

青少年福利

青少年成长的环境问题有哪些?

青少年人际交往辅导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青少年个案工作的实施策略有哪些? 青少年的发展任务主要有哪些?

谈谈角色对于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性

试析青少年自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下载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少年社会工作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少年社会工作策划书

    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青 少 年 社 会 工 作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二专 赵小仪 2012年3月 目录 导论 第一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概念 第二节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评估 第......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

    《青少年社会工作》作业 姓名:学号:班级:志愿者也称为义工,是指自愿且无偿为他人提供时间和精力的人。社工一般都有义工经历。目前,国家正积极推动社工与义工联动模式,义工已经成......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

    青少年社会工作方案设计.txt54就让昨日成流水,就让往事随风飞,今日的杯中别再盛着昨日的残痕;唯有珍惜现在,才能收获明天。一、基本资料 黄某,男,1983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程度。 二......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青少年社会工作》教学大纲 第一章 绪论 了解青少年的概念、青年的社会本质以及青少年概念演变的历史,为青少年社会工作打下青少年观的价值基础。 第一节、青少年的定义 一......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困境

    青少年社会工作伦理选择的案例分析讨论一.案例涉及的伦理问题 保密原则: 社会工作者不应该向他人,如校德育处透露服务对象关于某年级个别学生再收保护费的事. 自决原则: 社会......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青少年社会工作案例分析案例一 小玲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你作为社区家庭服务中心的社会工,了解到社区内像小玲家这样的隔代教养家庭(即祖父母抚养孙......

    《青少年社会工作》试卷评分标准

    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青少年社会工作》试卷评分标准 本次考试属于考查课,总分100分,第一题为单项选择题,16分;第二题为填空题,14分;第三题为名词......

    天心区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

    立足区情实际创新工作方法努力探索社区青少年社工服务新形式 湖南省天心区社会工作局 (2012年5月) 天心区总面积72平方公里,辖9街1镇66个社区,12个行政村,常住人口46万,外来人口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