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煤矿公司2014年矿井防水工作计划
煤矿公司2014年矿井防水工作计划
一、编写目的为认真贯彻执行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及防治水规定要求、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确保我矿井安全生产,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水害防治原则;结合我矿的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特点,杜绝发生水害事故,确保我矿各工作面安全施工。为完成2014年全年基建生产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特制定如下2014年防治水工作计划。
二、编写依据
1、《煤矿安全规程》
2、《煤矿防治水规定释义》
3、《金宝屯煤矿水文地质划分类型报告》
煤矿2014年矿井防治水工作计划
一、矿井水文地质概况
区内地形平缓,海拔标高141~110m,相对高度31m。区内为风积砂掩盖地区,地表水体为汤泥河和坨间沼泽地,可采煤层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系含水层、白垩系中部砂砾岩含水层段、白垩系底部及侏罗系直接充水含水层。第四系含水层,含水丰富,CK1号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
2.518L/s〃m,下部均有平均厚度238.0m白垩系泥岩、粉砂岩、细砂岩隔水层,属间接充水层,对矿井深部开采无直接影响;白垩系中部砂砾岩含水层段,据23-3钻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487L/s〃m。因该层下部有平均厚度为112.04m的泥岩、粉砂岩、细砂岩相隔,为间接充水含水层,对井田深部开采无直接影响;白垩系底部及侏罗系直接充水含水层由泥质胶结的粗砂岩、砾岩组成,煤层顶、底板含水层据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0058~0.00703L/s〃m,为井田的直接充水含水层。
矿井涌水量正常涌水量98.5m/h,最大涌水量132 m/h。3
3二、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井田内白垩系底部及侏罗系直接充含水层均为泥质胶结的砂砾岩、砾岩组成,含水透水性很弱。
1、煤层顶板含水层根据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0058~0.00703L/s.m。
2、煤层底板含水层根据14-2孔抽水资料;单位涌水量为0.00118L/s.m。从水质分析来看矿化度较高,说明本区底板充水含水层地下水外排不畅。
3、井田及周边无其他矿井,本矿井北翼一阶段的采空区均已压严压实。
三、矿井涌水量的构成根据设计,矿井正常涌水量130m3/h,最大涌水量170m3/h。现在矿井实际最大涌水量为118m3/h,主要来自主、副井筒淋水,采区工作面机械的冷却水,水量小,北翼其他巷道基本无水,南翼开拓大巷局部涌水。因此,矿井突水的可能性不大。
四、矿井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
五、成立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防治水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生产技术部长高振波兼任,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组织、落实。
六、年度计划内采掘区域的分布情况
根据2014年金宝屯矿生产衔接计划:
1、我矿计划回采的工作面有:N209、N211、S102等工作面,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2、掘进的工作面有:N211开切眼、S103运输顺槽、S103回风顺槽、S103开切眼、S103皮带上山。所有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3、开拓工作面有:南翼(东侧)开拓运输大巷、南翼(东侧)开拓回风大巷、南翼煤仓起坡运输巷、S103皮带上山、S105回风上山、N213区回风巷和联络巷。所有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
七、防治水处理计划
1、根据《煤矿防治水规定》相关要求,逐步修改完善了矿井防治水的各项制度、台账、图纸等基础资料。
2、编制年、月度水害预报,必要时编写临时水害预报,图表保持一致,内容要真实可靠,地点明确。
3、加强对南翼(东侧)开拓大巷涌水的预防工作,编制南翼(东侧)开拓运输、回风大巷探放水钻孔设计,进行超前打钻探放水。
4、结合职工培训,于今年下半年8、9月对全矿职工进行防
治水安全知识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防治水患的常识。
5、地面:制定金宝屯煤矿井上防治水措施。每月对汤泥河进行三次水文变化情况观测。在2013年5月份汛期来临前,对地面的排水沟、排水管路进行一次检查、清理,保证地面排水通路畅通、不积水。
6、井下:制定金宝屯煤矿井下防治水措施。在2013年5月份汛期来临前,对井下的主、副井排水泵,各种输水管路,井下水沟,井下一次彻底的检查、检修、清理工作,保证水泵一台使用、一台备用、一台检修,各种管路完好畅通,水沟清洁无杂物。
对主、副井水仓、南翼水仓及出水钻孔涌水量进行观测,绘制矿井涌水量及其相关动态曲线图。每月对矿井进行防治水隐患排查,发现问题,立即下发防治水隐患排查治理通知单,督促相关单位进行整改落实。
7、汛期成立金宝屯煤矿防汛组织机构,协调管理全矿的汛期防治水工作,并且根据人事、组织关系变化,对机构进行修改和补充;编制《金宝屯煤矿汛期防汛应急抢险预案》并下发各单位认真学习。
8、2014年雨季前,要对井下各水仓、水沟进行一次彻底清挖使水仓保持有效容量,经常检查维修排水设备、管路,保证管路畅通涌水及时排出。雨季前,要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确定排水能力。
9、在N211区回采时工作面做好过6-
2、20-
6、20-4钻孔安
全施工措施。工作面回采至6-
2、20-
6、20-4钻孔前50米,立即下发临时地质预报。
10、在S102区回采至31-5钻孔前50米,立即下发临时地质预报。
11、在S103区回风顺槽掘进至10-3钻孔前50米,做好过10-3钻孔安全施工措施,立即下发临时地质预报;回采至10-3钻孔前50米,立即下发临时地质预报。
金屯煤矿
2014年1月10日
第二篇:2018煤矿矿井名词解释
附录一 煤矿主要名词解释
薄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m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m以下的煤层。中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1.3~3.5m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3.5~10m的煤层。
厚煤层:地下开采时厚度3.5m以上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厚度10m以上的煤层。近水平煤层:地下开采时倾角8°以下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以下的煤层。缓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8°~2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5°~10°的煤层。
倾斜煤层 :地下开采时倾角25°~45°的煤层;露天开采时倾角10°~45°的煤层。
急倾斜煤层:地下或露天开采时倾角在45°以上的煤层。
近距离煤层:煤层群层间距离较小,开采时相互有较大影响的煤层。井巷:为进行采掘工作在煤层或岩层内所开凿的一切空硐。水平:沿煤层走向某一标高布置运输大巷或总回风巷的水平面。阶段:沿一定标高划分的一部分井田。区段(分阶段、小阶段):在阶段内沿倾斜方向划分的开采块段。主要运输巷:运输大巷、运输石门和主要绞车道的总称。运输大巷(阶段大巷、水平大巷或主要平巷): 为整个开采水平或阶段运输服务的水平巷道。开凿在岩层中的称岩石运输大巷;为几个煤层服务的称集中运输大巷。
石门:与煤层走向正交或斜交的岩石水平巷道。主要绞车道(中央上、下山或集中上、下山): 不直接通到地面,为一个水平或几个采区服务并装有绞车的倾斜巷道。
上山: 在运输大巷向上,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上山、轨道上山、通风上山和人行上山等。
下山 :在运输大巷向下,沿煤岩层开凿,为1个采区服务的倾斜巷道。按用途和装备分为:输送机下山、轨道下山、通风下山和人行下山等。
采掘工作面:采煤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的总称。阶檐:台阶工作面中台阶的错距。
老空 :采空区、老窑和已经报废的井巷的总称。采空区: 回采以后不再维护的空间。
锚喷支护: 联合使用锚杆和喷混凝土或喷浆的支护。
喷体支护:喷射水泥砂浆和喷射混凝土作为井巷支护的总称。
冻结壁交圈:各相邻冻结孔的冻结圆柱逐步扩大,相互连接,开始形成封闭的冻结壁的现象。
止浆岩帽:井巷工作面预注浆时,暂留在含水层上方或前方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浆、跑浆的岩柱。
混凝土止浆垫:井筒工作面预注浆时,预先在含水层上方构筑的,能够承受最大注浆压力(压强)并防止向掘进工作面漏跑浆的混凝土构筑物。
冲击地压(岩爆):井巷或工作面周围岩体,由于弹性变形能的瞬时释放而产生突然剧烈破坏的动力现象。常伴有煤岩体抛出、巨响及气浪等现象。
主要风巷 :总进风巷、总回风巷、主要进风巷和主要回风巷的总称。
进风巷:进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进风用的叫总进风巷;为几个采区进风用的叫主要进风巷;为1个采区进风用的叫采区进风巷,为1个工作面进风用的叫工作面进风巷。
回风巷:回风风流所经过的巷道。为全矿井或矿井一翼回风用的叫总回风巷;为几个采区回风用的叫主要回风巷;为1个采区回风用的叫采区回风巷;为1个工作面回风用的叫工作面回风巷。
专用回风巷 :在采区巷道中,专门用于回风,不得用于运料、安设电气设备的巷道。在煤(岩)与瓦斯(二氧化碳)突出区,专用回风巷内还不得行人。
采煤工作面的风流 :采煤工作面工作空间中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的风流 :掘进工作面到风筒出风口这一段巷道中的风流。分区通风(并联通风):井下各用风地点的回风直接进入采区回风巷或总回风巷的通风方式。
串联通风:井下用风地点的回风再次进入其他用风地点的通风方式。
扩散通风:利用空气中分子的自然扩散运动,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式。独立风流:从主要进风巷分出的,经过爆炸材料库或充电硐室后再进入主要回风巷的风流。
全风压:通风系统中主要通风机出口侧和进口侧的总风压差。
火风压:井下发生火灾时,高温烟流流经有高差的井巷所产生的附加风压。局部通风:利用局部通风机或主要通风机产生的风压对局部地点进行通风的方法。
循环风:局部通风机的回风,部分或全部再进入同一部局部通风机的进风风流中。主要通风机:安装在地面的,向全矿井、一翼或1个分区供风的通风机。
辅助通风机:某分区通风阻力过大、主要通风机不能供给足够风量时,为了增加风量而在该分区使用的通风机。
局部通风机:向井下局部地点供风的通风机。
上行通风: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下向上流动的通风方式。下行通风:风流沿采煤工作面由上向下流动的通风方式。
瓦斯:矿井中主要由煤层气构成的以甲烷为主的有害气体。有时单独指甲烷。瓦斯矿井:低瓦斯矿井和高瓦斯矿井的总称。
瓦斯(二氧化碳)浓度: 瓦斯(二氧化碳)在空气中按体积计算占有的比率,以%表示。
瓦斯涌出:由受采动影响的煤层、岩层,以及由采落的煤、矸石向井下空间均匀地放出瓦斯的现象。
瓦斯(二氧化碳)喷出: 从煤体或岩体裂隙、孔洞或炮眼中大量瓦斯(二氧化碳)异常涌出的现象。在20m巷道范围内,涌出瓦斯量大于或等于1.0m3/min,且持续时间在8h以上时,该采掘区即定为瓦斯(二氧化碳)喷出危险区域。
煤尘爆炸危险煤层:经煤尘爆炸性试验鉴定证明其煤尘有爆炸性的煤层。岩粉 : 专门生产的、用于防止爆炸及其传播的惰性粉末。
煤(岩)与瓦斯突出: 在地应力和瓦斯的共同作用下,破碎的煤、岩和瓦斯由煤体或岩体内突然向采掘空间抛出的异常的动力现象。
本规程第二编第四章所指的突出是煤与瓦斯突出、煤的突然倾出、煤的突然压出、岩石与瓦斯突出的总称。
保护层; 为消除或削弱相邻煤层的突出或冲击地压危险而先开采的煤层或矿层。
石门揭煤: 石门自底(顶)板岩柱穿过煤层进入顶(底)板的全部作业过程。水淹区域: 被水淹没的井巷和被水淹没的老空的总称。
矿井正常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单位时间内流入矿井的水量。
矿井最大涌水量:
矿井开采期间,正常情况下矿井涌水量的高峰值。主要与人为条件和降雨量有关。
安全水头值:
隔水层能承受含水层的最大水头压力值。
不燃性材料: 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时,不着火、不冒烟、也不被烧焦者,包括所有天然和人工的无机材料以及建筑中所用的金属材料。
永久性爆炸材料库:
使用期限在2年以上的爆炸材料库。硝化甘油类炸药: 硝化甘油被可燃剂和(或)氧化剂等吸收后组成的混合炸药。瞬发电雷管: 通电后瞬时爆炸的电雷管。
延期电雷管:
通电后隔一定时间爆炸的电雷管;按延期间隔时间不同,分秒延期电雷管和毫秒延期电雷管。
最小抵抗线:
从装药重心到自由面的最短距离。
正向起爆:
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外端,靠近炮眼口,雷管底部朝向眼底的起爆方法。
反向起爆: 起爆药包位于柱状装药的里端,靠近或在炮眼底,雷管底部朝向炮眼口的起爆方法。
裸露爆破: 在岩体表面上直接贴敷炸药或再盖上泥土进行爆破的方法。拒爆(瞎炮):
起爆后,爆炸材料未发生爆炸的现象。熄爆(不完全爆炸): 爆轰波不能沿炸药继续传播而中止的现象。机车: 架线电机车、蒸汽机车、蓄电池电机车和内燃机车的总称。电机车:
架线电机车和蓄电池电机车的总称。
单轨吊车: 在悬吊的单轨上运行,由驱动车或牵引车(钢丝绳牵引用)、制动车、承载车等组成的运输设备。
卡轨车:
装有卡轨轮,在轨道上行驶的车辆。
齿轨机车: 借助道床上的齿条与机车上的齿轮实现增加爬坡能力的矿用机车。胶套轮机车:
钢车轮踏面包敷特种材料以加大粘着系数提高爬坡能力的矿用机车。
提升装置: 绞车、摩擦轮、天轮、导向轮、钢丝绳、罐道、提升容器和保险装置等的总称。
主要提升装置:
含有提人绞车及滚筒直径2m以上的提升物料的绞车的提升装置。
提升容器: 升降人员和物料的容器,包括罐笼、箕斗、带乘人间的箕斗、吊桶等。
防坠器: 钢丝绳或连接装置断裂时,防止提升容器坠落的保护装置。挡车装置: 阻车器和挡车栏等的总称。
挡车栏 : 安装在上、下山,防止矿车跑车事故的安全装置。阻车器(挡车器): 装在轨道侧旁或罐笼、翻车机内使矿车停车、定位的装置。跑车防护装置: 在倾斜井巷内安设的能够将运行中断绳或脱钩的车辆阻止住的装置或设施。
最大内、外偏角: 钢丝绳从天轮中心垂直面到滚筒的直线同钢丝绳在滚筒上最内、最外位置到天轮中心的直线所成的角度。
常用闸: 绞车正常操作控制用的工作闸。保险闸: 在提升系统发生异常现象,需要紧急停车时,能按预先给定的程序施行紧急制动装置,也叫紧急闸或安全闸。
罐道: 提升容器在立井井筒中上下运行时的导向装置。罐道可分为刚性罐道(木罐道、钢轨罐道、组合钢罐道)和柔性罐道(钢丝绳罐道)。
罐座(闸腿,罐托): 罐笼在井底、井口装卸车时的托罐装置。摇台: 罐笼装卸车时与井口、马头门处轨道联结用的活动平台。
矿用防爆特殊型电机车 电动机、控制器、灯具、电缆插销等为隔爆型,蓄电池采用特殊防爆措施的蓄电池电机车。
机车制动距离: 司机开始扳动闸轮或电闸手把到列车完全停止的运行距离。机车制动距离包括空行程距离和实际制动距离。
架空乘人装置: 在倾斜井巷中采用无极绳系统或架空轨道系统运送人员的一种乘人装置,包括行人辅助器、蹬座(猴车)和单轨吊车等各种型式的乘人装置。
移动式电气设备: 在工作中必须不断移动位置,或安设时不需构筑专门基础并且经常变动其工作地点的电气设备。
手持式电气设备: 在工作中必须用人手保持和移动设备本体或协同工作的电气设备。
固定式电气设备: 除移动式和手持式以外的安设在专门基础上的电气设备。带电搬迁: 设备在带电状态下进行搬动(移动)安设位置的操作。矿用一般型电气设备: 专为煤矿井下条件生产的不防爆的一般型电气设备,这种设备与通用设备比较对介质温度、耐潮性能、外壳材质及强度、进线装置、接地端子都有适应煤矿具体条件的要求,而且能防止从外部直接触及带电部分及防止水滴垂直滴入,并对接线端子爬电距离和空气间隙有专门的规定。
矿用防爆电气设备:
系指按GB3836.1—2000标准生产的专供煤矿井下使用的防爆电气设备。
本规程中采用的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除了符合GB3836.1—2000的规定外,还必须符合专用标准和其他有关标准的规定,其型式包括:
1.隔爆型电气设备d : 具有隔爆外壳的防爆电气设备,该外壳既能承受其内部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引爆产生的爆炸压力,又能防止爆炸产物穿出隔爆间隙点燃外壳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
2.增安型电气设备e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产生电弧、火花或可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的高温的设备结构上,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程度,以避免在正常和认可的过载条件下出现这些现象的电气设备。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i: 全部电路均为本质安全电路的电气设备。所谓本质安全电路,是指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正常工作或规定的故障状态下产生的电火花和热效应均不能点燃规定的爆炸性混合物的电路。
4.正压型电气设备p: 具有正压外壳的电气设备。即外壳内充有保护性气体,并保持其压力(压强)高于周围爆炸性环境的压力(压强),以阻止外部爆炸性混合物进入的防爆电气设备。
5.充油型电气设备o : 全部或部分部件浸在油内,使设备不能点燃油面以上的或外壳外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
6.充砂型电气设备q : 外壳内充填砂粒材料,使之在规定的条件下壳内产生的电弧、传播的火焰、外壳壁或砂粒材料表面的过热温度,均不能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
7.浇封型电气设备m : 将电气设备或其部件浇封在浇封剂中,使它在正常运行和认可的过载或认可的故障下不能点燃周围的爆炸性混合物的防爆电气设备。8.无火花型电气设备n : 在正常运行条件下,不会点燃周围爆炸性混合物,且一般不会发生有点燃作用的故障的电气设备。
9.气密型电气设备h : 具有气密外壳的电气设备。
10.特殊型电气设备s : 异于现有防爆型式,由主管部门制订暂行规定,经国家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证明,具有防爆性能的电气设备。该型防爆电气设备须报国家技术监督局备案。
检漏装置: 当电力网路中漏电电流达到危险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装置。欠电压释放保护装置: 即低电压保护装置,当供电电压低至规定的极限值时,能自动切断电源的继电保护装置。
阻燃电缆:
遇火点燃时,燃烧速度很慢,离开火源后即自行熄灭的电缆。接地装置: 各接地极和接地导线、接地引线的总称。
总接地网:
用导体将所有应连接的接地装置连成的1个接地系统。
局部接地极:
在集中或单个装有电气设备(包括连接动力铠装电缆的接线盒)的地点单独埋设的接地极。
接地电阻: 接地电压与通过接地极流入大地电流值之比。粉尘:s 煤尘、岩尘和其他有毒有害粉尘的总称。呼吸性粉尘: 能被吸入人体肺泡区的浮尘。
露天采场:
具有完整的生产系统,进行露天开采的场所。露天开采境界:
露天采场的空间轮廓。` 露天开采最终境界:
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空间轮廓。工作帮:
由正在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非工作帮: 由已结束开采的台阶部分组成的边帮。边帮角(边坡角): 边帮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剥离:
在露天采场内采出剥离物的作业。
剥离物: 露天采场内的表土、岩层和不可采矿体。
台阶: 按剥离、采矿或排土作业的要求,以一定高度划分的阶梯。平盘(平台):
台阶的水平部分。
台阶高度: 台阶上、下平盘之间的垂直距离。坡顶线: 台阶上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坡底线: 台阶下部平盘与坡面的交线。
安全平盘: 非工作帮上为保持边帮稳定和阻拦落石而设的平盘。折返坑线 : 运输设备运行中按“之”字形改变运行方向的坑线。原岩: 未受采掘影响的天然岩体。
边帮监测: 对边帮岩体变形及相应现象进行观察和测定的工作。排土线: 排土场内供排卸剥离物的台阶线路。
采装: 用挖掘设备铲挖土岩并装入运输设备的工艺环节。
上装: 挖掘设备站立水平低于与其配合的运输设备站立水平进行的采装作业。连续开采工艺: 采装、移运和排卸作业均采用连续式设备形成连续物料流的开采工艺。
安全区: 露天煤矿开采平盘上不受采装及运输威胁的范围。安全标志: 在安全区范围设置的醒目记号和装置。挖掘机:
用铲斗从工作面铲装剥离物或矿产品并将其运至排卸地点卸装的自行式采掘机械。
穿孔机: 露天煤矿钻孔的设备。轮斗挖掘机(轮斗铲): 靠装在臂架前端的斗轮转动,由斗轮周边的铲斗轮流挖取剥离物或矿产品的一种连续式多斗挖掘机。
滑坡: 边帮岩体沿滑动面滑动的现象。推(排)土犁: 在轨道上行驶,用侧开板把剥离物外推并平整路基的排土机械。台阶坡面角: 台阶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边坡稳定分析: 分析边坡岩体稳定程度的工作。到界边坡: 露天采场开采到设计限界时的边坡。最终边坡: 露天采场开采结束时的边坡。
边帮安全系数: 反映边帮岩体稳定性的系数,通常表示为滑动面上的抗滑力[矩]与下滑力[矩]之比。
边帮整治: 治理和加固不稳定或破坏中的边帮,使之保持稳定的工程措施。滑坡预报: 预报滑坡发生时间和范围的工作。滑体: 滑坡产生的滑动岩体。滑面: 滑体与未滑动岩体的界面。
塌落: 边帮局部岩体突然片落的现象。
移动步距: 露天煤矿输送机移设1次的间距。外部排土场: 建在露天采场以外的排土场。内部排土场: 建在露天采场以内的排土场。
排土场滑坡: 排土场松散土岩体自身的或随基底的变形或滑动。固定线路: 长期固定不移动的运输线路。
移动线路: 随工作线推进经常移设的运输线路。
接触网: 沿电气化铁路架设的供电网路,由承力索、吊弦和接能导线等组成。承力索: 用多股铜、铁或高强度合金线绞制成的缆索。
加强导线: 电力牵引区段内,当接能导线和承力索的总截面积不能满足输电要求时,为了加大总截面积而架设的1条平行输电导线。
轨道电路: 一种以钢轨做导线的电气回路。
电力牵引: 用电能作为铁路运输动力能源的牵引方式。电气化铁路: 采用电力牵引的铁路称为电气化铁路。路堑: 线路低于地面用挖土的方法修筑的路基。
关门车: 因制动机故障或装载货物的需要,将截断塞门关闭,停止制动机作用的车辆为关门车。附录二 计量单位及数学符号说明
mm,m,km mm2,m2 L,m3
mg,g,kg,t,Mt ms,s,min,h m3/min,m3/h m/s,km/h,m/s2 kg/m,mg/m3 N,kN m3/t Pa,MPa ℃(°)
A,V,kV,Ω,μΩ W,kW,J dB(A)lx >,≥,<,≤ %,‰
毫米,米,千米 毫米2,米2 升,米3
毫克,克,千克,吨,百万吨 毫秒,秒,分,小时 米3/分,米3/小时
米/秒,公里/小时,米/秒2 千克/米,毫克/米3 牛[顿],千牛 米3
/吨 帕[斯卡],兆帕 摄氏度
度(平面角)安[培],伏[特],千伏,欧[姆],微欧[姆]瓦[特],千瓦,焦[耳] 分贝(A级)勒[克斯]
大于,大于或等于,小于,小于或等于 百分号,千分号
第三篇:煤矿管理标准矿井
山西通洲集团安达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自评表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年月日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自评表
山西通洲集团安达煤业有限公司
《煤矿管理标准矿井》
自
评
表
第四篇:煤矿探防水制度
***煤矿探放水制度
(2012)
编 制:
审 校:
负 责:
总工程师:
采空区贯通的钻孔安装U型管,排水设施的布控、现场抽排水等工作。综采队负责工作面至移变列车小绞车、连采队负责破碎机至掘进头探放水孔日常管理工作。
7、地测公司负责按照探放水孔的设计进行现场施工,安设压力表,测定所有探孔初次涌水量、水压,发现溃沙、水量大且排水设施能力不足时,及时向调度室、地质组汇报。
三、管理程序
1、地质组对井下各类积水区必须在采掘工程平面图,标出积水线和探水线位置,井下探放水必须从探水线开始,探水前进。
2、探水线应根据积水区的位置、范围、水文地质条件及资料的可靠程度,以及采空区、巷道受矿山压力破坏的情况等因素确定。
3、对本矿井开采的老空、老巷、水窝等积水区,其边界位置准确,水压不超过1MPa,探水线至积水区的最小距离为:在煤层中不得少于50m,在岩层中不得少于30m。
4、对虽有图纸资料,但不能确定积水区边界位置时,探水线至推断的积水区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100m。
5、对有台帐资料可查的老窑,探水线至老窑边界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60m;对没有台帐资料可查的老窑,可根据已了解到的小窑开采最低水平,作为预测的可疑区,必要时可先进行钻探控制可疑区,由可疑区向外推100m,作为探水线。
6、对已知断层的探水线,由断层所留设的防水煤柱至少向外推50m作为探水线。
间距,薄层间距工作面,探层间距孔必须紧跟掘进头第一排锚索。把探测结果整理成图表每10天报地质组一次,地质组要随时掌握探孔情况。
19、地质组定期观测(每10观测一次)水量、水压的变化情况,做好旬报表汇总上报总工程师及副总工程师。
20、与采空区贯通的钻孔由机电队负责安装U型管软管及排水工作,无水钻孔由通风队负责封闭探孔。
四、探放水工程设计审批制度
1、探放水工程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内容:
(1)探放水工程的施工目的;
(2)探放水工程的施工地点;(3)探放水地点的水文地质概况;(4)探放水各钻孔的技术参数和要求;
(5)附图等。
2、探放水工程设计必须经过以下程序审批后方可施工:
(1)探放水工程设计由生产办地质组编制,矿总工程师、矿总工程师审批,报生产部备案。
(2)地面大型的探放水工程,由地测公司组织实施。(3)井下大型的探放水工程设计,由地测公司组织实施。(4)探放水工程设计,未经过合理的审批程序,不得施工。
五、各采掘工程必须按“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探放水
10m3/h的探放水孔向钻探队提供压力表,压力表由钻探队负责安装。对于水量大于30m3/h的出水点,需安设备用排水设施。对于初始无水或经过一段时间疏放后无水的探放水孔,由地质组与通风队确定封孔方案并组织实施。机电队每天观测一次水量情况,每周按标准格式报地质组;地质组每十天观测一次水量情况,并汇总各探放水孔泄水量情况。
2.连采队利用锚索对采空区实施的探层间距的探孔,未形成全风压巷道的探孔要求连采队兼职瓦检员每班对其20m范围内有害气体检查一次;形成全风压段的巷道,要求队兼职瓦检员每天检查一次,矿专职瓦检员每三天检查一次,确保封堵质量。
3.综采投产前综采队技术员要对顺槽圈定区域的探水孔进行认真排查,对不出水的探孔报通风队、地质组实施重新封闭,对原来未封闭或封闭不良的探孔,要建立台账报地质组、通风科。综采工作面回采时,对于超前支护区域以内的探孔由综采队兼职瓦检员每班检查一次,超前支护以外的未封闭的探孔由通风队瓦检员每周检查一次,检查方法“同上”。
4.检查“瓦斯”后必须形成台账,每一周将台账上报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通风科各一份。通风科根据台账认真对比研究气体变化情况,分析其变化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5、与才空区贯通的所有探孔有通风科监督管理。
(二)、疏放上覆松散层、断层含水的探放水孔管理
1、对有水的探放水孔,由机电队及时安设排水设施,并协助地
第五篇: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煤矿矿井主要灾害预防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本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五个部分:《矿井瓦斯防治管理制度》、《矿井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和《矿井水害防治管理制度》。
第一部分
矿井瓦斯防治管理制度
为深入贯彻
“以风定产、先抽后采、监测监控”十二字方针和建立健全“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防治十六字工作体系,完善矿井瓦斯治理技术管理体系,特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瓦斯检查点的设置在每月瓦斯测点计划中安排,根据需要,及时变更。
施工地点变动,施工单位必须提前2天向通防监区提出书面申请,通防监区增加新的瓦检点。二、采掘工作面瓦斯管理
1、采煤工作面设计要充分考虑防治瓦斯的需要,合理设计通风系统。
2、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工作面上下顺槽发生高冒区要及时处理,防止瓦斯积累,否则追究事故责任。
3、回采工作上下安全出口要符合作业规程的要求,工作面进回风道要保证足够的通风断面(不小于原断面的70%)。
4、维护好本工作面的瓦斯检查牌板,保护好安全监控设施,损坏安全监控设施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罚款处理。
5、采煤工作面回风隅角和采煤机上都要按规定悬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当隅角瓦斯涌出量较大时,采煤监区应及时编制专门安全技术措施,采取超前放顶、设导风帘、局扇处理等措施。
6、巷道掘进在贯通、过溜煤眼、揭露煤线、地质破坏带或透老空、老巷等危险区时,及时编制如加强瓦检等专门安全技术措施。
7、采面回风隅角密集支护不能拖后,综放面支架后部浮煤不能太多,影响风流畅通,由上述原因造成瓦斯超限,追究采煤监区责任。
8、掘进迎头风量不足时必须停止作业,严禁瓦斯超限作业,停电停风要立即撤人,否则按严重违章论处。
9、保护好用好本工作面的瓦斯牌板、安全监控设施。
10、掘进迎头按规定悬挂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综掘迎头除在迎头悬挂外还要在综掘机上挂设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
11、放炮员在装药前、放炮前和放炮后都必须检查瓦斯,每次检查的结果必须填写在记录上,并由当班队长签字,记录填写不全或队长不签字视为没有检查。
三、通防监区瓦斯管理
1、瓦斯检查员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地点、时间、路线检查瓦斯,-624水平每班检查三次,间隔时间3小时;-95水平每班检查两次,间隔时间4小时。
2、瓦斯检查员必须按规定进行交接班,并填写好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必须在井下指定地点进行。
3、瓦斯检查牌板距采煤工作面和掘进迎头的距离不得超过50米。
4、瓦斯检查要做到“三对口”,瓦斯检查手册必须由采掘工作面当班队长签字确认。
5、临时停风(停风时间小于24小时的)巷道在恢复通风时,应在检查瓦斯的同时检查氧气。
6、对矿井出现的瓦斯积聚、超限、涌出异常,通防监区必须建立专门记录。
7、井下任何地点出现瓦斯超限或异常现象时,必须立即向调度室和监区值班人员汇报,并立即采取措施,调度室在接到汇报后立即通知通防科、安全科和总工程师,并及时制定相应措施进行处理。
8、瓦斯重点管理区的采掘工作面,通防监区必须加强瓦斯检查,必要时实行专职瓦检员跟班制度。
9、排放瓦斯要制定排放瓦斯安全技术措施,由辅助救护队员排放瓦斯,严禁违章排放,通防监区负责做好排放瓦斯记录。
⑴在排放瓦斯过程中,各有关单位和人员必须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⑵通防监区具体负责瓦斯排放工作,提前进行措施传达考试。
⑶巷道使用单位负责风机的安设,将风筒接到闭前,准备好排放所用风筒。
⑷瓦斯排放工作必须成立井上、井下指挥中心,由总工程师统一调度指挥,由通防副总工程师或安全副总工程师现场指挥,保证通讯畅通。
⑸排放瓦斯工作必须在站岗、撤人、停电等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方可进行。
⑹排放瓦斯工作结束后,要及时设点检查瓦斯,使用监区必须在1天内把风筒按标准整理好。
10、“一炮三检”的瓦斯记录设专人汇总及时交监区值班区长审阅、签字、存档。通防监区的瓦斯检查记录设专人汇总,每天报矿长、总工、通防科长、监区长审阅。
五、漏煤眼、煤仓等地点瓦斯管理
溜煤眼、煤仓里的煤炭至少5天内循环放出一次,-624水平煤仓内气体由通防监区负责安设束管探头,实行日常监测,对溜煤眼、煤仓通防监区每班至少检查一次,建立台帐,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报废的溜煤眼、煤仓要及时封闭。
第二部分
矿井防治煤层自燃发火管理制度
为切实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建立健全综合防灭火体系与预防处理机制,有效防范矿井煤层自燃发火,特制定本制度。
一、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技术管理制度
1、合理布置巷道。开采设计中杜绝留顶煤,采空区的浮煤要清理干净,开采过程中,遇到断层时不留或少留煤柱。
2、二分层巷道须沿空掘巷,并与一分层回采巷道内错布置。掘进遇一分层停采线时必须实施喷堵,喷堵层压裂后及时维护,或采用顶板压注填充材料防止裂隙漏风。
3、采掘过程中遇到高冒,采掘监区要及时汇报生技科、通防科,采取针对性措施,及时充填并喷堵严实,通防监区要加强温度和气体检测,防止瓦斯积聚。
4、开采过程中要保证工作面推进速度,防止老塘漏风。
5、采煤面实行洒浆和埋管注浆,三监区或十六监区必须提前安设注浆管路至采面,通防监区确保水土比不大于6:1。加强煤体注水,进行煤体降温,防止煤炭积热氧化。
6、杜绝不合理的串联通风,对于《规程》允许的串联通风,应在编制采掘计划前两天通知通防监区,通防监区负责编制串联通风的安全技术措施。
7、加强采空区、采面隅角的温度、气体检测,搞好煤层自燃发火的早期预测预报,回风隅角温度过高时,采煤监区负责在工作面回风隅角挂一道长10M的导风帘,并负责导风帘的维护。工作面每推进50米在工作面上、下隅角各施工一道黄泥墙,减少采空区漏风。采面进回风巷道断面不得低于设计通风断面的90%,回风隅角密集支护不得拖后。
8、回采过程中,通防监区负责封闭与采空区连通的巷道。回采结束后,必须在一个月内撤除工作面并及时封闭,密闭采用一道黄泥墙、一道砖闭,工作面周围的所有密闭墙要进行喷堵。采区开采结束45天内,通防监区负责在所有与停采采区相连通的巷道中设置防火墙,全部封闭停采采区。
9、回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中要有防治自然发火的技术管理措施,并在回采过程中认真落实。
10、通防科、各井下监区按月开展自然发火隐患排查,通防科根据煤层自然发火情况,及时牵头组织由总工程师参加的防灭火专题会议。
二、自然发火事故管理制度
1、采空区或工作面开采过程中发现烟雾、明火或CO、C2H4等自然发火指标超过规定,按自燃事故进行处理。
2、任何人发现井下自燃火灾或预兆要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并采取措施进行自救与互救,防止事故扩大,调度室接到报告后,立即按《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应急救援预案》通知有关人员,组织抢救和灭火工作。
3、一旦发生自燃事故,立即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处置。
三、火区管理
1、通防监区建立煤层自燃事故档案,对自燃事故及时填写火区管理卡片,绘制火区位置关系图,防火墙要编号管理,并在火区位置关系图上标明,防火墙附近设置栅栏,揭示警标,禁止人员入内。
2、通防监区负责每季度对防火墙内的气体成分和温度的取样和测定工作,不能自行分析的,送有关单位进行分析化验,新火区(密闭不足一个月)的防火墙内、外气体成分要每周取样化验一次,当CO气体涌出趋于稳定后,可每月取样化验一次。
3、发生自然火灾的工作面(或采区)封闭后而决定不再启封的,地质部门尽快办理自燃火灾冻结煤量注销。
4、启封火区必须编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第三部分
矿井综合防尘管理制度
为明确各生产单位的防尘职责和范围,加大煤尘治理力度,建立健全严格的综合防尘工作制度和考核办法,特制定本制度。
一、矿井建立完善的静压洒水系统,地面建筑永久性水池,容量不得小于200方,确保用水地点水量充足、压力稳定。
二、井下防尘管路统一采用4寸管路,必须满足生产和防尘洒水的需要。
防尘管路必须敷设到所有井下主要运输巷、主要进回风巷上下山、采掘工作面、溜煤眼、翻罐笼、运输转载点。井下主要运输巷、主要进回风巷上下山,每隔10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以供清洗巷道使用。掘进面、回采面的进回风顺槽敷设的防尘洒水管路,每隔50米安设一个三通、阀门,皮带机头必须设三通与阀门。
四、防尘用水水质符合规定,并每季测定一次:
1、悬浮物含量不得超过150mg/L;
2、悬浮物颗粒直径不得大于0.3mm;
3、水的PH值在6—9.5范围内。
五、综合防尘工设置
通防监区设置专职防尘人员,实行专人专用。采掘、运输监区设置兼职防尘人员。
六、采煤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维护、使用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填写冲刷牌板,做好纪录。
2、工作面及回风巷范围内每班冲洗一次;巷道有积尘随时冲刷。
3、保证防尘管路完好,采煤机应有完好有效的内外喷雾装置,供水压力要充足,保证雾化效果,采煤时必须使用好内外喷雾,工作面移架喷雾的安设执行工作面规程的规定。移架和机组割煤时使用其下风流3-5组,各转载点必须设置转载点喷雾装置(包括工作面运输机、转载机、皮带机等)。设置位置要合理,并进行刚性固定,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水幕应设在工作面进风巷风流汇合点以里30米范围内、距工作面50米处;采煤工作面回风巷水幕应设在距工作面安全出口50m左右,距回风口30米处,并正常使用。水幕要覆盖全断面,距顶板不得超过200mm,吊挂平直,工作面内需放炮时,必须使用水泡泥,湿式打眼,放炮前后全面洒水、放炮前下风侧开启喷雾等措施,搞好个体防护,接尘人员作业时必须带好防尘口罩。
七、掘进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所属范围防尘设施的安装、维护、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填写冲刷牌板。
2、放炮前后距工作面30m范围内;耙装前冲洗耙装机行程范围区段的巷帮和对需装煤岩进行洒水、掘进工作面每班冲洗1次,并清除堆积的浮煤,如有积尘,随时冲刷。
3、保证防尘管路完好;要在距迎头15m处安装自动爆破喷雾,实行放炮喷雾(确保放炮时能喷到迎头);距掘进工作面30m左右、距开门点50米处设一组防尘水幕,喷雾要封闭全断面,水管吊挂平直,距顶板不超过200mm;迎头放炮使用炮泥和水泡泥;运输机转载点设置转载点喷雾,运输时必须使用,扒装机卸料口设一组喷雾,扒装时必须开启使用;掘进机使用内外喷雾。
4、严格执行以下防尘各项措施:(1)湿式打眼,消灭干打眼现象;(2)放炮前后冲刷岩帮,消灭积尘;(3)装炮必须使用水泡泥;(4)坚持潮料喷浆;(5)各转载点喷雾采用刚性固定,水管吊挂平直,并正常使用,严禁开机不开水;
(6)所掘巷道每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管路要吊挂整齐;(7)迎头防尘设施、阀门设置齐全,保证能够正确使用好各种防尘设施;(8)搞好个人防护。接尘人员作业时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八、机电运输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维护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
2、运输时必须使用转载点喷雾。
3、主要大巷每100米设置三通阀门,皮带巷等其他巷道防尘管路每50米设一个三通阀门,并保证灵敏可靠。
九、通防监区综合防尘管理
1、负责分管范围防尘设施的安装、维护并确保其正常使用,定期冲刷本监区分管范围内的巷道,消除积尘点,做好洒尘纪录。负责隔爆水棚的安设、迁移、维护。对采煤工作面进行煤层注水。对粉尘作业地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
2、粉尘测定通防监区设专职测尘员,经过专门培训,持证上岗,对井下所有测点每半月测定一次,同时测定全尘和呼吸性粉尘浓度,对生产作业点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粉尘分散度,要半年测定一次,并对采集的样品及时进行分析。
3、采区主要进回风巷、主要运输大巷等地点每周至少冲洗一次。每周至少检查1次隔爆设施的安装地点、数量、水量及安装质量是符合要求并做好记录。
4、矿井主要进、回大巷,采区进、回风巷,采煤工作面顺槽都必须安装防尘水幕,并确保使用正常;矿井主要进风大巷安设红外自动喷雾,确保正常使用。
5、坚持工作面煤层注水,保证钻孔深度、封孔质量和注水量。根据矿井“一通三防”月度工作计划,通防监区负责对有关采煤面进行煤层注水,注水系统设置压力表、流量表,逐日统计注水量,报通防科。
(三)其它规定:
1、矿井两翼、相邻采区、相邻煤层、相邻采面、煤层掘巷与相连巷道、煤仓与相连巷道等之间由通防监区安设隔爆水棚。采区以上巷道设置主要隔爆水棚,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小于400L/m,水棚排距1.2-3米,棚区长度大于30米,在采区巷口以里50-75米内设置。
2、采面进回风巷、掘进巷道应设多组隔爆水棚,每组间距不大于200米,用水量按巷道断面积计算,不小于200L/m²,水棚排距1.2-3米,棚区长度应大于20米,水棚与巷道交叉口、转弯处的距离应保持50-70米,与风门距离不低于25米,第一排水棚与工作面的距离须保持60-200米。
5、实行挂牌管理,牌板标明:地点、水袋、棚区长度、水量、断面、棚距等参数,水棚每周至少检查一次,经常保持水袋的完好和规定的水量。
第四部分
采掘工作面顶板管理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上级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要求,提高矿井顶板管理水平,确保井下生产安全,结合我矿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领导。
矿成立以矿长为组长,以分管副矿长、总工程师和副总经理为副组长,有关生产科室负责人(生技科、安全科、调度室、地测科、通防科、机电科)、采掘监区和巷修监区分管生产的副监区长及主要从事顶板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为成员的顶板管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技科,生技科科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负责全矿日常顶板管理工作,并对领导小组负责。二、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顶板管理及隐患排查分析会,并及时制定措施,消除隐患。
三、在编制采掘作业规程和工作面初次放顶、扫塘、过断层破碎带、老空、煤柱、冒顶区、陷落柱、托伪顶开采、应力集中区及巷道维修等措施中必须制定专项顶板管理措施。
四、由生技科组织顶板管理成员每月对井下各作业地点进行一次顶板管理检查。
顶板管理成员必须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认真检查,对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向责任单位下达质量整改通知单或扣罚单,并监督处理。五、由生技科组织每年开展一次顶板专项治理整顿活动。
六、顶板管理检查内容。
㈠采煤工作面重点检查内容:
1、采煤工作面单体液压支柱初撑力必须达到质量标准化标准(12MPA),综采支架初撑力不得小于25MPa,采煤监区每班必须有支柱检测记录;
2、采煤工作面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规定控制采高,单体液压支柱要有适当的活柱升出量,综采支架立柱最大或最小伸出量不得超过规定标准;
3、工作面发现卸载的支柱必须及时补液并达到规程要求;
4、综采支架与顶板必须紧密接触,严禁支架空顶;
5、工作面特殊支护必须按规定支设,并严格按照作业规程和施工措施执行;
㈡掘进工作面重点检查内容:
1、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支护设计,使用合格的支护材料,严禁使用过期的、失效的或不合格的支护材料;
2、锚杆的安装质量:每班组必须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逐排检验,并有施工检查记录;
3、锚杆的抗拔力: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用锚杆拉力计做抗拔力试验,并做好试验记录;发现不合格的锚杆必须及时补打;
4、巷道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时,锚索钻孔的方向、锚索安装深度以及锚索锁定后的预应力施工中必须逐根检查,并做好施工检查记录;
5、锚杆、锚索支护的巷道,锚杆、锚索的间排距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施工,其偏差不得超过《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的要求;
6、巷道支护需用网片时,使用的塑料网或金属网的材质、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按规定压接牢固;
7、巷道采用喷浆支护时,其水泥、水、骨料、外加剂的质量和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喷浆前必须严格按照要求冲洗巷帮岩面,并定期养护,其强度和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8、钢棚支护巷道,各支架必须腰紧背实,严禁虚帮空顶;架棚巷道,放炮前,放炮地点10m范围内的支架必须联锁牢固;巷道掘进过程中,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严禁空顶作业;
9、巷道必须严格按照《作业规程》的要求作业,空顶部分必须及时使用临时支护;
10、对失修的巷道,及时下达工程质量整改单,限期安排责任单位处理。
七、考核办法
由顶板管理小组组织有关人员,每旬随机进行一次顶板管理检查,并根据采掘工作面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确定工作面得分,并进行严格考核。
第五部分
矿井水害防治管理制度
为搞好矿井防治水工作,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一步加强矿井防治水技术管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依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地质规程》(试行)要求,结合我矿矿井防治水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1、总工程师负责矿井防治水工作技术管理工作;防治水副总工程师全面负责矿井防治水日常管理工作;地测科负责全矿的防治水技术业务管理、监督、考核工作。
2、根据矿井受采掘破坏或者影响的含水层及水体、矿井及周边老空水分布状况、矿井涌水量或者突水量分布规律、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以及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编制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审定;每3年进行重新修订一次。
3、水文地质技术人员负责收集、分析矿井水文地质资料,根据矿井水文地质资料编制防治水计划及年、季、月水文地质预测预报;提供矿井防治水相关技术资料;负责编制防治水工程、采掘工作面探放水、采掘工作面防治水等设计,由总工程师批准后实施;负责掌握防治水工程进展情况,检查、落实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负责提供开采设计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
4、根据采掘接续计划采用物探、钻探、巷探、化探等技术对工作面内构造及富水区域进行探查,并根据探查情况制定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5、在每年5月底前完成地表水体调查,掌握矿区及附近地表水体、河流的汇水情况,疏水能力等,为完善矿井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提供详实的水文地质资料。
②采取修筑堤坝、沟渠、疏通水路或采取其它有效措施防止井口附近的积水或雨水倒灌井下。
③在雨季,每次降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人检查矿区及其附近的地面有无裂缝和老空陷落等现象,发现涌水情况,必须及时处理。
6、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
受水害威胁的下列区域之一,必须留设防水保安煤柱
a受保护的通水钻孔。
b在地表水体、含水冲积层下和水淹临近地带。
c与强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断层或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d有大量积水的老窑和老空区。
e导水、充水的陷落柱、断层等地质构造。
7、井下探放水
(1)对于采掘工作面受水害影响的,严格按照“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进行充水条件分析;对在地面无法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和充水因素时,应当坚持“有掘必探”的原则,加强探放水工作。
(2)采空区、积水巷道、导水构造、强含水层、封闭不良钻孔等需探放水的地点,必须准确地绘制在矿井充水性图上,标明积水范围、积水量、积水外缘标高等,并外推30、60m用红色圈出积水区的探水线和警戒线。
(3)采掘工作面遇有上述情况时,必须进行探放水。
(4)井下探放水必须编制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必须符合《煤矿防治水规定》的要求。
8、推广使用煤矿防治水新技术、新装备和新工艺,提高防治水工作的科技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