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10月11日参考答案
高三历史阶段性测试10月11日参考答案
41、答案(1)君权神授(1分)
实质:为皇权披上神圣外衣,巩固封建统治秩序。(2分)
(2)君权天制(天人感应)。(1分)进步性:警戒皇帝,限制君权。(2分)
(3)“天下为主君为客”,或: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1分)
进步性: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作用。(2分)
(4)君臣平等共治;置相,用相权牵制、分割君权;以“学校”作为舆论监督的民主场所。(6分)
(5)由君主专权到限制君权,君臣之间由主奴关系到君臣平等。(2分)
原因:明代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腐朽性进一步暴露;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主思想萌生。(3分)
42、答案(1)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和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提供条件。(2分)
(2)人文主义肯定“人”,促使人们摆脱神学的束缚去认识世界,推动近代自然科学产生。(2分)
(3)科学改变人的世界观(物质世界的自然规律,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科学解放人们的思想。(2分)
(4)反对愚昧,解放思想。(2分)
思想家们的借鉴:启蒙运动;政治家们:资产阶级革命(或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分)
(5)思想解放促进自然科学的兴起与发展,科学进步推动着思想的解放。(2分)
第二篇:高三历史周五测试
高三历史周五测试
提示:先练后学,先学后教,学后总结;不动笔墨不看书,强化基础促能力。
态度决定高度,把练习当考试,把考试当练习。先看书再做题,做题时不看书,做完题再看书。选择题要拿满分!
1、《海国图志》是中国第一部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社会风俗的著作,但在当时的中国此书的印数不超过一千,后被列为禁书。但在后来的日本此书被翻印几十万册,成为当时日本学习西方的启蒙读物。据此,我们在分析此书的历史影响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①分析书籍的内容②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
③书籍的印数与读者的数量范围④书籍的知识缺陷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2、1879年该馆注册的在籍学生计163人,其中38人专攻英语,25人攻法语,15人攻俄语,10人攻德语,33人攻算学,6人攻天文,7人攻格致,9人攻万国公法(即国际法),12人攻化学,8人攻生理学。该“馆”最有可能是
A.京师同文馆B.万木草堂C.京师大学堂D.国子监
3、《光明日报》记载“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康南海自编年谱》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的话语,而来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这体现出
A.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带有主观色彩
B.两部文献属于第二手史料,需要甄别、辨伪
C.清政府方面的解释更接近历史真相
D.两部文献有很高的史料价值,不会影响历史真实4、1902年前后,粱启超率先主张“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民族主义者,世界最光明正大公平之主义也。不使他族侵我之自由,我亦毋侵他族之自由。”以下说法最符合材料的意思是
A.中国近代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B.维新派认识到革命共和才是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C.维新派认识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不能救中国
D.梁启超开始接受民族主义“排满”的口号
5、“国也者,积民而成,国之有民,犹身之有四肢、五脏、筋脉、血轮也。未有四肢己断,五脏已瘵(zhai,病),筋脉已伤,血轮已涸,而身犹能存者;则亦未有其民愚陋、怯弱、涣散、混浊而国尤能立者。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下列表述是对梁启超这番话的理解,其中最准确的是
A.国运兴衰取决于国民素养B.提倡西学,反对愚昧
C.国民应当为国家而献身D.发展教育,振兴中华
6、晚清世界历史教育教科书《万国历史》,有意删减或修改了原著中的某些词句,如将“以固人民之自由及平等之权利”删掉、将“法兰西革命”改为“法兰西变乱”、“革命时代”改为“旧学改革时代”等。晚晴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促使更多的人了解世界B.压制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C.宣传救亡图存爱国理念D.探索西方国家富强奥秘
7、民国二年,某地农村百姓家贴出的一副春联这样写着:“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这反映 ①辛亥革命的群众基础不够广泛 ②普通农民的思想基本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1
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④辛亥革命传播民主思想的范围十分有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里号召东方青年为了“人类全体的幸福”振作起来“去超拨”“大海对岸那边”“愁着物质文明破产”而“哀哀欲绝地喊救命”的“好几万万人”。表明他由传统文化的掘墓人而变为守墓人。导致梁启超文化观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彻底B.一战给欧洲带来巨大灾难
C.袁世凯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 9、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 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10、有学者称,自鸦片战争起思想界开启了引西救儒的过程,而经曾国藩、张之洞、王韬、康有为至严复,到20世纪初出现西儒对立状态。在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交融过程中,蕴含的共同的主题是
A.强国御侮B.实业救国C.民主共和D.科学理性
11、二十世纪初,《浙江潮》载文《民族主义论》有“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主派”之说。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
A.政党力量多元化B.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D.民主革命进程加速
12、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根据中国近代社会的特点,指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下列事件属于革命进程第二步的是
A.辛亥革命B.国民革命C.解放战争D.三大改造
13、(28分)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群体的兴衰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密切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市民群体在宋代有较大发展,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史实,简述市民群体的发展对宋代文学艺术的影响。(6分)
(2)近代中国留学生群体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早期的留学生主要前往欧美,20世纪初兴起留日热潮。为何日本此时成为中国人留学的主要目的地?(8分)
(3)近代中国工人群体产生于19世纪中期。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为何能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中国工人地位大幅提高的历史背景是什么?(9分)
(4)中国“农民工”群体在1978年后迅速扩大,主要原因是什么?(5分)
14、(25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 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 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 现两种主要做法:①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②近代史开始于1500 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
(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8分)
(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6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8分)
(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5、(27分)词语和概念的变化,可以为探究历史提供重要信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自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意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呼吁“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材料二:随着“代议制民主”概念的形成和逐渐流传。民主概念发生了重大的转化。不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间接民主”也是“民主”。随着后一种民主在实践中的不断扩展和完善,它几乎成了人们所知的西方民主的惟一形态,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词,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据《美国革命时期民主概念的演变》等
(1)材料一中的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了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12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角度,简要分析“民主”概念变化的原因。(8分)
(4)从“经济”、“中学”、“粉丝”3个词中任选1个,说明其含义或用法的历史变化。(3分)
参考答案
1-5 CAAAA6-10 BBBDA11-12 CD13、(1)主要原因:商品经济发展;(2分)影响:反映市民生活的文艺作品大量出现(2 分),如《清明上河图》、宋词、话本等(2分)。
(2)原因:明治维新,日本富强(3分);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严重(3分); 清政府推动,留学日本较为便利(2分)。
(3)登上历史舞台的原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工人力量壮大(2分);中国工人阶级具有革命性,在民族危机、学生运动、十月革命影响下,政治上觉醒(4分)。工人地位提升的背景:新中国成立,确立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工业化(3分)。
(4)主要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生产力,农村出现了剩余劳动力(2分);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3分)。
14、(1)主要内容:统治者的活动(2分)。梁启超受到影响的思想:西方民主平等思想(2分、进化论思想(2分、救亡图存思想(2分)。
(2)思想潮流:摆脱神学束缚,(2分)关注现实,(2分)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潮。(2分)
(3)①选择第一种分期。依据: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资本主义的新时代。(4分)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4分)②选择第二种分期。依据:1500年前后,新航路开辟,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统一整体。(4分)1900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4分)
(4)理解:历史有两种:一是客观历史:二是主观历史,被记录下来的历史带有主观性,受 到记录者本人的思想感情、方法手段的影响。人们记录历史是为了总结经验教训,指导未 来。(3分)
15、(1)选官制度:科举制度(2分);目的:“究天理”(2分)
(2)变化:从器物到制度到思想文化;(答出一种变化得1分,两种变化得2分)
变化原因: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3分);开始学习西方的政治,推行政治改良(2分);辛亥革命后建立民国,但民主政体有名无实(3分);于是提倡科学精神,寻求思想解放。(2分)
(3)代议制度建立;(2分)直接民主有弊端,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情况,代议制民主具有优越性,可适用于地广人多的国家;(3分)而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如选民范围日益扩大;并扩展到更多国家。(3分)
(4)粉丝。原意,食品名称(用土豆、大米、红薯淀粉或绿豆做成的丝状食品)。引申义:支持者、崇拜者、追随者,由英语单词“fans”音译而来。
中学。原意: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国传统学术中国、传统思想等,和西学相对应。引申义:先指适龄人群接受教育的地方,是教育体制中介于小学和大学之间的中间阶段。经济:原意:“经邦济世”、“经国济民”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简化,有“治国平天下”之意。引申义: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原为近代日本人对“economy”一词的日文对译,后来中国人采用了这一说法。
说明:任选一词即可。只答对原意或只答对演变后的含义,只给1分。两个都答对的,给3 分。
文档来自:QQ个性签名寿光人才网 北京DHL快递茶楼设计八九邮免单时尚流行女装香港性别鉴定束河客栈请支持我们易链,提供更多资源
第三篇:高三期中历史答案
2018—2019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10
BBCAC
ABACB
11—20
ADCDD
BCAAC
21—30
ADDAA
BBBCC
31—40
DBBDB
ABBCB
41—48
BDBDD
DCD
49.(1)儒家主张藏富于民,均贫富,开源节流,节用裕民,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涉甚少;(任意一点2分)汉武帝对商人征收重税,打击富商大贾,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多。(任意一点2分)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进步,铁犁牛耕出现;工商业发展;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写自然经济产生不给分)。(4分,四个点写出两个要点即可)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急待解决;对匈奴战争导致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思想(政策)影响。(6分,五个点写出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50.(1)传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单纯写儒家思想不得分);汇通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经营制度(借鉴传统的商业准备);积极开展清政府的汇兑业务(清政府的支持或对外赔款的需要);特殊的时代环境(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单纯写战争推动不给分)。(任意4点8分)
(2)不同:大清银行借鉴西方(或外国或英美的均给分)近代银行的经验;票号是传统金融发展的产物(写儒家思想的不给分)。(2分)
大清银行业务广泛(或写存放款,买卖金银等具体的业务,或写有一般银行业务均给分);票号以汇兑为主(写赔款业务的不给分)。(2分。这一组对比若写“业务多少”给分;只写业务不同不给分)
大清银行有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票号则缺乏政府支持。(2分。这一组对比很多学生写票号是民间或私人或商人创办均给分,写地方创办不给分;大清银行写政府创办给分)
原因:缺乏政府支持(或:清政府垮台);外资银行或新式银行的挤压;保守经营理念(或者答出其他自身局限性均可,如缺乏独立性、封建色彩浓厚等);动荡的社会环境。(每点2分,三点6分)
51.(1)变化:由模糊到逐渐形成正确(清晰/明确)的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放弃到争取);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开始理论探索。(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成因:工农运动实践丰富了认识(实践提供的经验);共产国际的推动(指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化(分析大革命后政治经济状况以及革命任务)。(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表现:细化革命领导权的内容(革命领导权的细化,责任的具体);区别对待/针对性对待不同的抗日阶级、阶层;坚持党的领导权的独立性,坚决争夺领导权;坚持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策略(又联合又斗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历史意义:维护并发展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革命阶级的联合;保证了抗日战争或者民主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共产党实现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逐步确立。(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第四篇: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6
命题:熊家德;审题:谢大凤2013、9、5
迫切需要作为稳定政局的问题来解决,在一系列具体问题上拖延不决,结果最终被群众抛弃。”材料反映出二月革命后()
A.人民强烈要求反对专制斗争B.人民急迫要解决生存与和平问题
C.临时政府没有掌握实际权力D.临时政府对外妥协引发人民不满 10.[2012·安徽名校模拟]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不要议会制共和国,而要从下到上由全国的工人、雇农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组成的共和国。”这表明列宁主张()
A.建立农民阶级革命政权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彻底废除沙皇专制制度D.建立各阶级政治协商制度 11.[2012·常州期末] 二月革命后,俄国老百姓的要求集中在“和平、土地和面包”上。但是,临时政府拒不接受工人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也不实施土地改革,反而宣布要把战争进行到底。在这种形势下,俄国革命的首要任务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C.继续进行民主革命D.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12.(2013年江苏高考19题)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3.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必然结果。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宣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雅典政制》„„这些著作 流传下来,经中世纪而到近代„„
——沈芝《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
材料二作为立法机构的英国议会发端于十三世纪,在中世纪是听命于国王的御用工具。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立宪君主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1832年议会改革打破了贵族们长期垄断的政治权力,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参政权和选举权。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议会先后颁布了《秘密投票法》、《取缔选举舞弊法》,十九世纪末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二十世纪初妇女也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大型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三1875年前后,欧洲国家和非欧洲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开始有了巨大差别。„„非常凑巧,当时所有重要的非欧洲帝国都处在衰落之中。它们的统治者从自己的臣民群里只能得到最微不足道的支持,像18世纪莫卧儿帝国的瓦解,使英国人有可能在印度进行接管,同样,19世纪土耳其苏丹、伊朗国王、中国皇帝和日本幕府的腐败无能和昏庸无道,都使得欧洲人的入侵轻易获得成功。——[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雅典民主传统传承后世的主要途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雅典民主政治对后
1、(2012·上海单科·T16)在中学毕业作文中,马克思以“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作为自己选择职业的目标,并倾注了毕生精力实践上述理想。他在19世纪40年代取得的实践成果是()
A.参与第一国际的创立 C.声援巴黎公社的斗争
B.出版《资本论》 D.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2、(2011·浙江·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
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急换上正装 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3.[2012·全国卷] 一份历史文献“告人民书”指出,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至今所强加给人民的,“是专制的、不合理的、专横的和令人难以忍受的集权”。这份历史文献出现于()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B.美国内战时期 C.俄国二月革命期间D.巴黎公社期间 4.D1[2012·广东卷] “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A.启蒙思想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D.科学社会主义 5.[2012·浙江卷] 《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
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 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 6.[2012·全国卷] 1917年4月,列宁根据当时俄国政局的特点,不赞成立即推翻临时政府,主张首先争取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然后再把小资产阶级政党排除出苏维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提出这一主张的重要依据是()
A.存在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B.世界大战尚未结束
C.红军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D.尼古拉二世已经宣布退位 7.[2012·海南卷] 1917年7月,俄国临时政府下令向德军发起进攻,结果俄军损失惨重。同年9月,俄军最高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发动反政府叛乱,派兵进逼彼得格勒;在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下,首都几万名工人武装起来保卫首都并最终瓦解了叛乱军队。这些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结果是()
A.催生了工兵代表苏维埃B.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
C.为第一届人民政府成立创造条件D.推动民主革命转入社会主义革命 8.[2012·江苏卷] 《四月提纲》发表不久,列宁在《两个政权》中强调:“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不弄清这个问题,便谈不上自觉地参加革命,更不用说领导革命。”这表明列宁()
A.强调两个政权并存局面不可避免B.坚持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观点 C.肯定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长期性D.提出与临时政府合作的必要性
9.沈志华的《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苏联74年兴衰历史》中说:“最主要的是,临时政府没有看清楚二月革命后彼得格勒政治舞台上的真正主角是不再承认任何权威的群众,没有把群众的第1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2页
世政治文明产生的影响。(6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议会地位及议会权力的分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10分)
(3)以法国和中国的史实为例,说明材料三中欧洲国家与非欧洲国家在政治层面的“巨大差别”。(8分)
14.[2012·河南模拟]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就十月革命本身来说,史学家柳植有如下三点看法:第一,从二月革命到十月革命是一次革命的两个阶段。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十月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二月革命是十月革命的开端和准备,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发展和结果。没有二月革命的胜利就不会有十月革命的胜利。第二,在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过程中,城市中的工人运动和农村中的农民运动造成了革命形势,而在决定性的战斗中,即夺取政权的战斗中,则具体表现为工人的总罢工、武装起义和士兵转向革命,而且士兵由反革命的帮凶转变为革命的力量,对革命的胜利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士兵绝大多数都是穿着军装的农民。因此,工人运动和士兵起义的结合也就是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结合的一种形式。第三,二月革命前后只有八天时间,先发生工人罢工与和平示威,而后才发展为武装起义;而十月武装起义也是在合法斗争的外衣掩护下进行的。
材料二如果说,美国对世界的意识形态干预是西方工业社会制度向全球扩展的历史延续,那么,苏联对世界的意识形态干预,则是十月革命后建构的一种反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模式在“世界革命”的名义下向外部输出。因此,冷战格局作为一种结果,从整体上涵盖了十月革命在20世纪历史进程中所发挥的解构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形成“二元两极”世界的重大影响。
——余伟民《十月革命与20世纪——关于俄国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再思考》
材料三历史不是注定的,也不是自然形成的。人总是根据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在种种抉择中做了选择,推动历史的发展。因此,历史的选择性乃是人的自觉的选择能力的具体表现,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人对历史创造性的具体体现。二月革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大革命。十月革命是列宁在人民选择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新的选择,是一次有计划的革命。由于列宁的选择同人民群众的选择完全一致,尽管这一选择同资产阶级、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等的选择相冲突,但斗争的结果还是以列宁的选择取得了胜利。这说明人民的选择是历史选择的基础。历史是在选择中发展的。历史的选择性是历史规律性的重要内容。
——史学专家柳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十月革命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回答,十月革命对后来的冷战具有怎样的意义?(3)结合俄国的革命,谈谈你对历史选择性的认识。
高三历史必修一测试5参考答案
1.【解析】选D。马克思于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昭示共产主义原则,标志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故选D项。其余三项时间明显不符,A项(1864年).B项(1871年).C项(1859年出版《资本论》第一卷)。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意在考查考生对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题干中参加会议者的衣着代表的是不同阶层.性别的人士,从中反映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成员来源于社会的各个方面,这体现出会议代表的广泛性。a.b.c各项的信息解读不正确。
3.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政治体制。从题干中的“帝国.君主政体和议会制”等关键词来看,英国没有帝国政体,故A项不正确;美国没有帝国与君主政体,故B项不正确;俄国没有议会制,故C项不正确。而法国的巴黎公社建立前,出现过帝国.旧王朝的复辟.七月王朝的君主政体.共和国政体,故只有D项符合题干材料。
4.D解析]本题考查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材料中的“自由主义”即资本主义制度,“乌托邦式的社会主义者发射的小排炮”即提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大炮”即科学社会主义。故选择D项。5.B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材料指出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存在的局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也正是因为这些局限的存在,才使空想社会主义者最终失败,而看到了无产阶级力量的马克思.恩格斯等人才最终创造了科学社会主义。
6.A解析]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取得胜利后,俄国国内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1917年4月,列宁回国后发表了著名的《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等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故本题选择A项。
7.B解析]本题考查俄国十月革命。工兵代表苏维埃在二月革命后就已产生,排除A项;C.D两项均由十月革命推动,故排除。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不顾人民死活,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俄军的战败加剧了临时政府的困境;反政府叛乱被以布尔什维克党为首的苏维埃政权粉碎,进一步提高了工兵代表苏维埃的威望,临时政府日益陷入困境。故答案选B项。
8.B解析]本题考查史料分析的能力,考查十月革命。解题关键在于材料信息“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这是在俄国两个政权并存时期提出的问题,意味着无产阶级要求掌握国家政权。
9.答案B解析从材料信息看,作者认为,临时政府所以倒台,是因为没有解决人民的愿望。二月革命后,人民最大的愿望是“面包”和“牛奶”,即和平与土地,故B项正确。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已经被推翻,故A项错误,C、D两项的说法正确,但和材料信息不符合。
10.B解析]由题干中的“工人.雇农和农民”即可排除A项。C项错误,沙皇专制已在二月革命中被推翻。D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俄国没有采用过。《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计划,联系当时两个政权并存的形势可知,列宁主张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B项符合题意。
11.D解析]二月革命后,成立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人民要求和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获得土地,但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不满足百姓的要求,因而俄国继续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夺取政权,故答案为D项。
12.【答案】C【考查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3.答案(1)途径:通过思想家著作流传。影响:雅典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在国家政治原则、国家权力的组织形式、国家决策方式和公职选举、任期等方面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产生深刻影响。
第3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4页
(2)变化:议会由专制王权的御用工具到执掌立法大权;议会由贵族阶层垄断到资产阶级参与分享,再到普通民众获得权利。主要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工业革命的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进行,君主立宪制确立并完善;工人运动的推动。
(3)中国:仍维持封建专制统治,人治色彩浓重;虽然部分开明人士开始了强国御侮的探索,但以器物层面为主,制度层面涉及较少。法国:经历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专制政权,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政体;1875年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践行了资产阶级人民主权、权力制衡、法治等原则。
14.[答案](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紧密联系;工人运动和“农民战争”相结合;和平合法的斗争同武装起义相结合。
(2)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上的基础。
(3)二月革命是人民的选择,十月革命是历史的选择,历史的选择是以人民的选择为基础的。历史的选择应当顺民心.合民意,应当符合历史规律性,应当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特点.意义及其认识。第(1)问关于十月革命的特点要从材料中逐条概括,这需要仔细分析材料内部的关系。第(2)问的考查视角非常新颖,问的是十月革命对后来冷战的意义,要在把握冷战特点的基础上思考回答。第(3)问考查方式也很灵活独特,实际上考查对历史选择性的理解和认识,回答时要注意结合俄国的革命。
第5页高一文370,双,13-12-18第6页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半学期期中测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30分)
1. 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兵占领:()
A、广州
B、香港岛
C、宁波
D、香港
2.太平天国运动后期,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清王朝与太平天国政权的矛盾 D.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3. 19世纪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一个国家?()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4.鸦片战争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A、红巾军起义
B、白莲教起义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幅对联赞颂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哪位英雄?
A 左宝贵
B 邓世昌
C 丁汝昌
D 徐邦道
6.八国联军未能实现瓜分中国的迷梦,最主要的原因是:
A.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侵略军力量不足
C.义和团的反抗斗争
D.清政府组织有效的抵抗
7. ①改组军机处
②设立翻译馆
③筹建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校
以上活动中,由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①
D、①②③
8.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壮烈献身的人物是:
A.陈玉成B.丁汝昌
C.梁启超
D.谭嗣同
9.李鸿章是洋务派,康有为是维新派,他们在下列问题上看法不一致的是:
A.A.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B.进行社会政治改革
C.维护清王朝统治
D.建设近代化企业
10. 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是
A.孙中山B.黄兴C.蔡锷D.黎元洪
11.新文化运动高举的大旗是()
A、民主和科学
B、新道德和新文学C、新三民主义
D、马克思主义
12.五四运动的性质是:
A.A.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B.反帝爱国运动
C.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D.思想解放运动
1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是()
A、上海
B、武汉
C、广州
D、北京
14.无视中国主权,承认阿古柏伪政权的是()。
A.美国和英国 B.英国和法国 C.俄国和英国 D.俄国和法国
15.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新文化运动中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是()
A、李大钊
B、陈独秀
C、胡
适
D、鲁
迅
17.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A.A.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伪满洲国建立
C.蒋介石加紧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D.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18.“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这句名言的作者是:
A.冼星海B.聂耳C.徐悲鸿D.张大千
19.红军长征,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后
B、巧渡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越夹金山后
20.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B.瓦窑堡会议
C.八一宣言
D.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1.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次序是()
①七·七事变②西安事变③日本投降④八一三事变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22.迫使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因素不包括()
A.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B.苏联出兵中国东北
C.毛泽东发出对日最后一战号召D.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大反攻
23.史学家胡绳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其成熟表现有①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②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③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④粉碎了蒋介石发动的皖南事变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军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的根据是:
A.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根据地军民的力量超过了国民党军队的力量
C.中国共产党在政治、军事、经济、思想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根据地的措施D.根据地军民抗击了侵华的大部分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
25.重庆谈判是签定的《会谈纪要》最重要的意义是:
A.A.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B.揭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C.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的诚意 D.中国共产党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26.使华北地区基本解放的战役是:
A.辽沈战役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27. 1947年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时,国民党军队正在实施的战略是:
A、全面进攻解放区
B、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
C、抢占战略要地和交通线
D、集中兵力防守战略要地
28.解放战争的第二年,解放军转入反攻的主攻方向是()
A、东北地区
B、平津地区
C、中原地区
D、华南地区
29.在解放战争中,下列城市最先解放的是:A.沈阳 B.北平C.武汉 D.广州
30.郭沫若创作的历史剧中,最突出的代表是()
A.《棠棣之花》
B.《屈原》
C.《虎符》
D.《孔雀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取得胜利的,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 1895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_____________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从此中国社会的____________程度大大加深。
3. _____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在日本东京召开,大会选举_____为总理。
4.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__战役。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
5.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编写的书是《________________》,对我国的制碱业作出杰出贡献的是__________。三.列举题(共20分)
1.1.列举对中国社会性质影响巨大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2.列举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主要阵地和主要代表人物。(5分)
3.列举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名称和参战部队、各自所起作用.(9分)
四、材料题(第1题9分,第2题6分,第3题5分,共20分)
1.1.阅读下列材料:(8分)
七年之中总数逾五千二百三十万两协饷,是支持左宗棠在新疆取得胜利的惟一的决定性因素。但是,他的成功也应归功于他的筹划和战略,以及他对复杂的后勤工作的措置得当,„„„左宗棠在新疆的胜利还应归因于这一事实:他现在增多了对欧洲武装或者中国仿造武装的使用。„„„甚至俄国人也给清军以帮助。早在1875年,一位俄国官员在拜会驻节兰州的左宗棠时,曾提出原向左宗棠的北疆部队提供五百万斤粮食,价格极其公道„„„
--《剑桥晚清史·收复新疆》
请回答:
①①
作者认为左宗棠在新疆取得胜利的惟一决定性因素对不对?为什么?(4分)
②②
哪些原因分析得有道理?(2分)
③③
俄国人的帮助也是左宗棠取得胜利的原因吗?为什么?(3分)
2、阅读下列材料(6分)
“二十世纪的群众运动„„集中而成一种伟大不可抗的社会力。„„凡可以障阻这新运动的进路的,必挟雷霆万钧的力量摧拉他们。他们遇见这种不可当的潮流,都象枯黄的树叶遇见凛冽的秋风一般,一个一个的飞落在地。„„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1917年俄罗斯的革命,不独是俄罗斯人心变动的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的显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布尔什维主义’这个字,虽为俄人所创造,但是他的精神,可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人人心中共同觉悟的精神„„。”
请回答
①此引文出自谁的什么文章?(2分)
②作者在文中歌颂的是什么?(2分)
③引文表现了作者的什么思想信念?(2分)
3.阅读下列材料:
下列两段材料是关于日本再次修订教科书的资料:
材料1:
日本在1997年使用中的5种教科书记述有日本军队在中国北方地区为消灭抗日势力而实行“三光政策”(日语为“三光作战”,即烧光、杀光、抢光),新版教科书记述有关内容的则只有一种。
材料2:关于南京大屠杀,1997年版教科书的记述是“占领了首都南京,据说当时杀害了包括妇女儿童在内的约20万中国人”。新版教科书则有4种把被杀害人数改为“大量”,其中有两种新版教科书把“南京大屠杀”改为“南京事件”。
请回答:
①①
料2中提到了南京大屠杀,请说出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屠杀人数。(2分)
(2)读了这两段材料,你有什么看法?(3分)
五、问答题(20分)
1、简答《辛丑条约》内容及危害。(6分)
2、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6分)
3.如何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8分)
1、B
2、D
3、D
4、C
5、B
6、C
7、B
8、D
9、B
10、A
11、A
12、C
13、A
14、C
15、D 16.D
17.A
18.C
19.C 20.D
21.C
22.D
23.A 24.D
25.D
26.C
27.B 28.C 29.A
30.B
二、填空题
1、虎门硝烟
林则徐
2、伊藤博文
半殖民地化
3.1905 孙中山
4.台儿庄
百团大战
5.海国图志
侯德榜
三、列举题
1、《南京条约》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1915年 “新青年”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和胡适等
3.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四、材料题
1、①不对。(1分)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部队的协饷(钱)充不充足。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穷胜富的战例很多。左宗棠取得胜利的决定因素是收复新疆是正义的战争,得到了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持和配合。(3分)②左宗棠的精心策划和正确的战略、使用先进武器等原因分析得有道理。(2分)③俄国人的帮助不是左宗棠取得胜利的原因。(1分)因为俄国侵略成性,一直怀有割占我国领土的野心。它不会真的帮助左宗棠,一定另有图谋。(2分)
2、①引文出自于李大钊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一文。(2分)②歌颂了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2分)③表达了作者的共产主义必胜的思想信念。(2分)
3.(1)1937年12月;30万人以上。(2分)
(2)参考:日本占领东北后,对东北人民实行残暴统治,而南京大屠杀是日军不可抹煞的用血写成的事实,大屠杀的遇难人数在30万人以上是具有可靠根据的,日本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美化侵华战争,掩盖其侵华罪行,必然要遭到中国人民和所有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强烈抗议,这段耻辱的历史,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让我们每个中国人,现代的年轻人好好的学习,把我们的祖国建设的更强大。(3分)
五、问答题
1、内容: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危害:《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参考:第一,北伐军作战方针的正确;(1分)第二,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1分)第三,广大北伐军官兵的浴血奋战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2分)第四,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2分)
3.在解放战争的头一年里,战场主要在解放区内,战略上敌人进攻,我方防御。但我军在正确作战方针的指导下,大量歼敌,粉碎了敌人的进攻。(2分)战争的形势就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解放军转向全国性战略进攻的条件具备了。(2分)刘邓大军挺进中原,战场由解放区转向国统区,我军由守转攻,开始了外线作战,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作用相当大。(3分)同时,其他各战场也转入进攻。综上所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人战略进攻的开始。(1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