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届高三5月调考历史答案
2014年五月供题参考答案
24.B25.B26.A27.D28.A29.A30.D31.C32.B33.D34.B35.D
40.(1)主要变化:多中心的区域市场向世界市场转变;工业产品成为世界市场的主导。(4分言之有理即可)
影响: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转型;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世界市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或日趋半殖民地化)。(6分)
(2)特征:手段多样:国内立法、国际组织等;一国到多国:美国发起,联合多国;由紧到松:70年代后逐渐放宽。(6分)
主要原因:扶植蒋介石政府失败,失去大陆中国;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朝鲜战争爆发;美苏冷战等。(6分)
(3)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劣势;欧日崛起,冲击美国地位;中国振兴,第三世界崛起。(3分)
41.主题:明清地区经济发展(2分)
原因:(1)明中期以后,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手工业发达;商品经济繁荣;瓷器、丝绸、茶叶等商品大量出现,白银成为流通货币;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商帮兴起,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政府重视;人民辛勤劳动。(4分)
(2)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贸易联系加强,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同时使明清统治者走向闭关锁国;明朝中后期,美洲高产农作物通过菲律宾传入中国,为清朝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区域分布奠定了基础;天主教从海路传入中国,明清之际出现“西学东渐”局面。(4分)
影响: 商品贸易、明朝新品种引进等在各大洲之间交流,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地区之间经济文化联系更紧密。(2分)
如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45.(1)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加深;西方侵略者对清政府提出的革新要求;追求政治民主化的社会思潮与行动带来统治的巨大压力(如:革命党人、立宪派、留学生等);西方文明的进一步传播。(6分)
(2)地方势力的财权、军权迅速增加,独立性增强,统治集团内部瓦解的危险增加;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新式教育让新式知识分子的民主与改革意识增强;革命思想在新式知识分子与新式军队当中迅速传播;革命党人的支持者和同情者得以迅速增加。(9分)
46.(1)杜威: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需要由制度层面升至文化层面;
罗素:有选择性学习西方,保持中国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优势。(6分)
(2)此前多次探索的失败;一战爆发揭露出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中国对西方认识的逐渐加深;半殖民地背景下被压迫者的文化心理;中国传统文化与精神捍卫者的大力宣传。
(9分)
47.(1)二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联合国的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战败国的惩处
(2)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前,冷战这条“对抗主线”占主导地位,如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朝鲜战争
70年代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雅尔塔体系这条“合作主线”重新占据主导地位,如第一届欧安会首脑会议的召开以及《赫尔辛基宣言》的通过,缓和成为东西方关系的主题
48.(1)甲午战败,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与高涨;梁启超希望利用小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梁启超受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
主要观点:强调了小说对于社会改革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将其地位提高到经史、语录、律例之上;新小说的创作能开启民智,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指出小说具有“支配人道”的力量,能早就具有现代国民素质的“新民”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梁启超倡导“小说界革命”的影响。(6分)
促进了晚清小说的近代化转型,提高了小说的地位;为新文化运动的“文学革命”奠定基础进一步促进了中华民族民族国家意识的发展
第二篇: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2014届高三九月调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任课教师:苏贤惠2013年九月 一、试卷分析
九月调研测试,属历史单科命题,全卷分值100分,24道选择题,共48分,3道主观题,共52分,显示出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加强的趋势。考试基本涵盖必修教材三本书的内容。试题仿近几年全国课标卷,注重创设新情境,无材料不成试题。试题抓概念和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如选择题1、3、12、17、24题)、调动和运用知识(如选择题4、6、7、10、11、13、16、18题)、描述和阐释事物(如主观题26题)、论证和探讨问题(如主观题25、26、27题)等四个层面的能力。尤其是三个主观题,要求学生用历史材料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炼、概括,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全面。
二、存在问题分析(以文科前二十名学生试卷为例)
1、基础不牢,概念模糊。如选择题第2、6、20题。
2、审题失误,答非所问。学生的辨别比较等能力水平依然低。主要表现为不理解题意,答非所问,抓不到得分点,答不全,甚至将题目看错、看漏。如第25题1小问“概括说明从秦汉到唐宋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部分学生包括基础较好的学生竟罗列从汉到宋的政治制度;第25题2小问“简述1787年美国宪法中‘良知和智慧’与‘错误和偏见’的表现”部分学生不明所以,乱写一气。
3、能力欠缺,逻辑混乱。选择题中对信息的识读、分析、归纳、甄别能力较弱,对深层次隐性信息无法拓展和深化。如第4题近80 的学生答错。材料解析题中,材料的阅读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如何准确地捕捉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对解题非常关键,如第26题许多学生从材料中摘抄原文而未能把有效信息提炼加工,部分学生未能依据材料作答,因而失分。
4、新题突现,难以应对。第26题要求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提取美苏历史变迁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很多学生不知如何解读图表信息,不能从宏观上对美苏历史变迁予以说明,回答纠结于美苏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之上。从得分情况看,普遍偏低,最高分10分1人,其次8分1人,6分3人,多数学生低于5分,还有部分0分。
5、答不规范,字迹潦草。主要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用历史学科专门用语来叙述,叙述过于口语化,措词不当等。
三.重点生分析:
八班重点生分两类情况:第一类:文化生,以祝星星、孙怀聪、傅言、杨丹、杨光、张宇轩、黄龙、万琴、唐魏为代表差异比较大,祝星星、孙怀聪、傅言、杨丹、杨光、张宇轩、基础较好成绩较好,但有些不关注书本基础知识,因此下阶段要注重巩固强化书本基础知识;黄龙、万琴书本基础知识较好,但是知识的灵活能力欠佳,因此下阶段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分
析理解能力;第两类:艺考生:杨诗雨、谭逸夫、秦声、宁雨青为代表,他们由于画画耽误了很多时间,同时杨诗雨、谭逸夫基础较好些,秦声、宁雨青基础较差但又没有自觉性,因此除了好要督促他们完成一轮复习外还好对他们进行思想的疏导,鼓励他们的干劲和士气,要求他们抓紧时间。总之,做好学生学情分析,做到有针对性,做好复习备考工作。
四、改进措施
1、加强研究,明确方向。
要认真研读、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精神,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与知识范围要求的每一知识点的内涵和前因后果;要认真学习、研究与借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近几年高考试卷(特别是上海、四川卷和广东卷)。同时还要加强题型研究,做到老题翻新,老题新做。
2、落实集体备课,加强学习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高三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编好授课提纲,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学习,重要研读《新视野》、《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精要》等。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要力争做到每课必有材料,无材料不成课,大力提高教学技艺,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改进学习效果。并且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抓好课堂纪律和学风,让学生明白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听课专心、做题细心,稳步提高学科成绩。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
高考历史试题的主干性、基础性、专题性的特点,决定了复习备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值来看不断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要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等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并将其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理解和把握,注意历史知识的主次,督促学生准确、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先死后活(记忆准确)、死中求活(理解)、死活结合(初步运用)、死去活来(应用自如)。
5、精选、精练、精评。
高三教师要多做题,为使学生走出题海,教师自己走进题海。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尤其要加强材料题的训练力度。材料题是学生感觉较难的一种题型,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学生在材料题上出现了解题水平低、解题速度慢进而影响问答题的得分的突出问题。如何提高学生解答材料题的能力对明年的高考至关重要。为此,我们备课组决定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进行材料题的训练和解题方法的指导,精选材料题发给学生做,力争通过长期的训练和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解答材料题的感觉,最大限度地解决材料题给学生应考带来的负面影响。并且在平时的练习考试中要求学生规范应用学科术语和答题逻辑,以提高得分。
希望通过此次的分析老师和学生能够找出自己在教与学中的不足,提高学习和复习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以便为将来的各种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三篇:2014春历史二调答案
2014年初中毕业班第二次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BCAB A6---10ADCDC
11---15CADBB16---20ABDCC
21.(1)②与C;④与A
(2)和平方式:马可·波罗来华,玄奘西游,鉴真东渡,阿拉伯人传播东西方文明,丝绸之路等。和平交往对人类文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是历史永恒的主题 暴力方式或战争方式: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罗马的征服等。战争给征服地区人民带来了灾难,但是古代文明和近代文明的整合许多是通过暴力冲突完成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3)宽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意思相近即可)
2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即洋务派,为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他们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洋务运动,前期“自强”为口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军事工业。为解决军事工业在资金、燃料、运输方面的困难,后期又以“求富”为口号增加民用工业部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引进了机器工业,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
23.(1)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2)大幅度增加;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3)好的政策;科技成果;教育。
24.(1)文艺复兴运动
(2)君主立宪制
(3)工业革命
(4)文艺复兴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为工业革命提供前提;工业革命的完成进一步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5.(1)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形成两极格局对峙的局面;苏联解体。
(3)推动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4)经济实力。坚持改革开放;致力于实现长期、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顺应经济
全球化潮流;提高综合国力(答出一条,即可得分)
第四篇:高三期中历史答案
2018—2019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历史答案
1—10
BBCAC
ABACB
11—20
ADCDD
BCAAC
21—30
ADDAA
BBBCC
31—40
DBBDB
ABBCB
41—48
BDBDD
DCD
49.(1)儒家主张藏富于民,均贫富,开源节流,节用裕民,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涉甚少;(任意一点2分)汉武帝对商人征收重税,打击富商大贾,盐铁官营,与民争利,政府对于经济事务干预甚多。(任意一点2分)
(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社会生产力进步,铁犁牛耕出现;工商业发展;小农经济(封建土地私有制)产生(写自然经济产生不给分)。(4分,四个点写出两个要点即可)
汉武帝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富商大贾实力强大,影响中央集权;王国问题急待解决;对匈奴战争导致财政困难;重农抑商思想(政策)影响。(6分,五个点写出任意三个要点即可)
50.(1)传统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单纯写儒家思想不得分);汇通天下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经营制度(借鉴传统的商业准备);积极开展清政府的汇兑业务(清政府的支持或对外赔款的需要);特殊的时代环境(太平天国运动的推动,单纯写战争推动不给分)。(任意4点8分)
(2)不同:大清银行借鉴西方(或外国或英美的均给分)近代银行的经验;票号是传统金融发展的产物(写儒家思想的不给分)。(2分)
大清银行业务广泛(或写存放款,买卖金银等具体的业务,或写有一般银行业务均给分);票号以汇兑为主(写赔款业务的不给分)。(2分。这一组对比若写“业务多少”给分;只写业务不同不给分)
大清银行有制度保障和法律保障;票号则缺乏政府支持。(2分。这一组对比很多学生写票号是民间或私人或商人创办均给分,写地方创办不给分;大清银行写政府创办给分)
原因:缺乏政府支持(或:清政府垮台);外资银行或新式银行的挤压;保守经营理念(或者答出其他自身局限性均可,如缺乏独立性、封建色彩浓厚等);动荡的社会环境。(每点2分,三点6分)
51.(1)变化:由模糊到逐渐形成正确(清晰/明确)的认识;由不重视到重视(由放弃到争取);在实践中逐渐深化,开始理论探索。(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成因:工农运动实践丰富了认识(实践提供的经验);共产国际的推动(指示);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对中国国情的认识逐渐深化(分析大革命后政治经济状况以及革命任务)。(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2)表现:细化革命领导权的内容(革命领导权的细化,责任的具体);区别对待/针对性对待不同的抗日阶级、阶层;坚持党的领导权的独立性,坚决争夺领导权;坚持既斗争又团结、以斗争求团结的正确策略(又联合又斗争)。(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历史意义:维护并发展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者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革命阶级的联合;保证了抗日战争或者民主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为共产党实现领导地位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共产党执政党地位的逐步确立。(4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得满分)
第五篇:钢城四中2014届高三二月调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钢城四中2014届高三二月调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
苏贤慧2014年2月 一、试卷分析
二月调研测试,体现了仿真高考,瞄准高考预先设想的测试目标。显示出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加强的趋势,试题仿近几年全国课标卷,注重创设新情境,无材料不成试题。试题抓概念和主干知识,注意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层面的能力。尤其是三个主观题,要求学生用历史材料思维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炼、概括,对学生能力考查较全面。
二、存在问题分析
从考试结果看,不是特别理想。这与试题难度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时间不够也是
重要原因。历史学科试题安排在试卷的最后面,很多学生在做完地理和政治后,只剩下25—30分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做完62分的题目(含一道地理选做题10分)其质量可想而知。
除了这些客观原因之外,考试也暴露出以下问题:
1、审题不严谨。选择题25题要求
选出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绝大多数学生选择的是现象。此题错误率高达85%。第31题考
查罗马法的“现实意义”,学生被选项迷惑多选择了“实质”,这题有近八层的学生做错。
2、部分学生知识掌握不完整。第28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相关的知识点。试题从太平
天国运动的主要活动范围入手,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结果有30%的学生出错。这也说明学生对与课本配套的地图册的忽视,给了学生一个很好地教训。
3、史学理论与常识欠缺。第29题学生不明白什么是民族主义、民主主义、共产主义
等概念。
4、时间概念简单。第34题考查工业革命的影响。学生简单的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20
世纪初就结束了,不知道工业革命其实是一个长时段的事件,其影响也是长时段的。
5、主观题答题技巧特别是速度急待加强。既然试卷将历史试题放在最后且学生所剩时
间不多,就应训练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炼材料核心,确定答题要点数。此外,对材料型试题一定要注意设问方向:是根据材料作答还是具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不要犯这种低级错误。
6、答不规范,字迹潦草。主要是学生基本功不扎实,不能用历史学科专门用语来叙述,叙述过于口语化,措词不当等。
7、选择题答案没有填涂完,或者填错了等等一系列不该出现的失误。
针对考试中出现的这些典型问题,在二轮复习时要重点解决。在二轮复习时不能简单的对知识进行排列组合,而应引导学生重点分析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状图。对重点知识和重点时段要精讲、精练,扩充相应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关注史学前沿信息,加强自身理论修养,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
三、改进措施
1、加强研究,明确方向。
要认真研读、分析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准确理解高考命题精神,把握《课程标准》的能力要求与知识范围要求的每一知识点的内涵和前因后果;要认真学习、研究与借鉴《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及近几年高考试卷(特别是上海、四川卷和广东卷)。同时还要加强题型研究,做到老题翻新,老题新做。
2、落实集体备课,加强学习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首先,加强集体备课,将其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高三备课组成员就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本节知识中的重点、难点、疑点、有关重点难点的教学方法、教学材料的选择、用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加强合作研究,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其次、强调每个老师就每一课内容备个案,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而且就各个班学生不同的特点,备教法和学法。发挥教研组、备课组群体力量,集思广益,取长补短,编好授课提纲,提高课堂复习的效率,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再次,要加强学习,重要研读《新视野》、《历史教学》、《历史学习精要》等。
3、改进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在课堂上要力争做到每课必有材料,无材料不成课,大力提高教学技艺,增强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改进学习效果。并且利用课堂这个教学主阵地,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抓好课堂纪律和学风,让学生明白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学习困难的勇气,使学生听课专心、做题细心,稳步提高学科成绩。
4、夯实基础,狠抓落实
高考历史试题的主干性、基础性、专题性的特点,决定了复习备考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从近几年高考历史试题的难度值来看不断提升,所以,在教学中,要对重要的历史概念、基本观点、基本原理、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以及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等进行认真的分析讲解,并将其放在知识的整体结构中去理解和把握,注意历史知识的主次,督促学生准确、牢固掌握历史主干知识。掌握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力争做到:先死后活(记忆准确)、死中求活(理解)、死活结合(初步运用)、死去活来(应用自如)。
5、关注热点,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对于热点、时事问题应高度关注。怎样确定高考的热点?我认为高考的热点首先应该是国际上关系到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国内的民生问题、三农问题、房改问题,环保问题等,其次,应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有共同主题,共同关注的问题,不是所有的时事都是热点问题。例如教育变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对教育变革的看法;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必须加强各地区、各民族的合作,才能解决;通过区域联合来促进自身的发展” 的借鉴等,都为确定今年的高考热点提供了方向,关于这一点要在集体备课中充分讨论。
6、精选、精练、精评。
高三教师要多做题,为使学生走出题海,教师自己走进题海。在广泛搜集资料基础上精选试题,难题、偏题要放弃。而且每练必改,每练必评,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效性。并根据练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7、加强综合备课组活动。在热点专题探讨、文综考试组题、学生情况分析、综合考试方法等方面加强与政治、地理备课组的合作。
8、加强文综考试方法的指导。
9、练习、考试合理安排。要精选题目,认真批改,细心总结分析,有针对性地讲解,提高练习、考试的效果。
10、加强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缓解学生压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加强对学生答题规范性的指导。
希望通过此次的分析老师和学生能够找出自己在教与学中的不足,提高学习和复习的时效性与准确性,以便为将来的各种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