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

时间:2019-05-13 06:36: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

第一篇: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

⒈温度

向日葵原产热带,但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是一种喜温又耐寒的作物。向日葵种子耐低温能力很强,当地温稳定,在2℃以上,种子就开始萌动;4~5℃时,种子能发芽生根;地温达8~10℃时,就能满足种子发芽出苗的需要。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1~37℃,最高温度为38~44℃。向日葵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只要温度不低于10℃,就能正常生长。在适宜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发育越快。

⒉水分

向日葵植株高大,叶多而密,是耗水较多的作物。它的吸水量是玉米的1.74倍。但因其生长发育多与当地雨热同步,水分供求矛盾不突出。向日葵不同生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差异很大。从播种到现蕾,比较抗旱,需水不多,仅为总需水量1.9%。而适当干旱有利于根系生长,增强抗旱性。现蕾到开花,是需水高峰,需水量约占总需水量的43%。此期缺水,对产量影响很大。此阶段恰逢雨量较多,基本上能满足向日葵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要。如过于干旱,需灌水补充。开花到成熟需水量也较多,约占总水量38%。如果水分不足,不仅影响产量,而且还降低油脂含量。

⒊光照

向日葵为短日照作物。但它对日照的反应并不十分敏感。比如在天津市的日照条件下,无需特殊处理,都能正常开花成熟。向日葵喜欢充足的阳光,其幼苗、叶片和花盘都有很强的向光性。日照充足,幼苗健壮能防止徒长;生育中期日照充足,能促进茎叶生长旺盛,正常开花授粉,提高结实率;生育后期日照充足,子粒充实饱满。

⒋土壤

向日葵对土壤要求不严格,在各类土壤上均能生长,从肥沃土壤到旱地、瘠薄、盐碱地均可种植。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

抗逆性

⒈耐盐性

向日葵有较强的耐盐性,土壤含盐量在0.4%能出全苗。现蕾期,0~5cm和5~10cm土层含盐量分别为0.42%和0.445%时,向日葵仍能生长正常。向日葵不仅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而且还兼有吸盐性能。据化验,向日葵茎秆含氯化钠高达0.5%左右,因此,它是盐碱地生物治碱作物之一。

⒉耐旱性

向日葵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据测试,开花前后近40天的干旱,0~20厘米、20~40厘米和40~60厘米土壤含水量分别为8.8%、15.12%和19.6%,向日葵仍生育正常。

耐旱原因一是根系发达入土深,能吸收利用深层土壤中的水分;二是茎秆内充满海棉状的髓,能贮存较多的水分;三是茎上密生刚毛,叶面有腊质层,能减少水分的蒸腾。

此外,向日葵耐涝能力也很强。据验证,从现蕾期开始,在水淹状态下(地面积水50厘米)生长40天,90%以上植株不死,仍有收成。这是因为向日葵根和茎通气组织发达,遇水后增生新根能力相当强,5天新根增量相当于总根量的21%。

向日葵原产地为北美洲。是秘鲁、玻利维亚、俄罗斯等国的国花。

向日葵的野生种主要分布在北纬30°-52°之间的北美洲南部、西部及秘鲁和墨西哥北部地区。哥仑布发现新大陆时,航行到美洲的西班牙人把向日葵带到欧洲。开始在西班牙的马德里植物园种植观赏。它是世界第三大油料作物,在中国的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和油菜,我国向日葵主产区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如内蒙古、吉林、辽宁、黑龙江、山西等省、内蒙古自治区等。

第二篇:淡水鱼生活习性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鲤鱼又是低等变温动物,体温随水温变化而变化,无须靠消耗能量以维持恒定体温,所以需饵摄食总量并不大。同时鲤鱼与多数淡水鱼一样属于无胃鱼种,且肠道细短,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鲤鱼的消化功能同水温关系极大,摄食的季节性很强。冬季(尤其在冰下)基本处于半休眠停食状态,体内脂肪一冬天消耗殆尽,春季一到,便急于摄食高蛋白食物予以补充。深秋时节,冬季临近,为了积累脂肪,也会出现一个“抓食”高峰期,而且也是以高蛋白饵料为主。因此初春。深秋垂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鲤鱼虽属底栖性鱼类,但这并不是说它的活动区域一成不变。季候变化、水温冷暖。风力风向、气压高低、朔望更替、水质清浊、水流大小、水位涨落、水体溶氧、饵物环境等,都会随时改变鱼儿的活动区域,使它们常常进行较大幅度的位置移动,若在较大水域,这便叫做‘洄游”。鲤鱼同其他淡水鱼相比,有共同习性也有特殊习性。这些习性主要是由繁殖需要、索饵需要、趋氧生存需要决定的。

喜草习性 各种水草和水生植物滋生繁茂的水域,也是各种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繁衍生息之所,鱼类可以在这里摄取到丰盛食物。水草茂盛处又是鱼类绝佳的排卵产床,每年春天繁殖季节,这类地方都是鱼儿的聚集之所。

顶流习性 一个池塘往往有溪流或渠水注人,它不但为塘内鱼儿带来大量新鲜饵物,而且进出水处又有较高的溶氧度,是鱼儿觅食摄氧的理想去处。所谓“顺风的旗,顶水的鱼”,道理就在于此。

逐波习性 水域宽阔的池塘,一遇风天,水面往往掀起较大风浪,风浪推动表层浮游生物和其他一些食物积聚于下风口处,这些饵物又被浪头打入水中,这一带于是成了鱼类的天然觅食场。波兴浪涌之处,水体溶氧度肯定就高(这与高密度养鱼池的增氧机道理相同)。基于上述两条,鱼儿便养成了随波逐浪趋下风的生活习性。

向暖习性 在自然水体温度较低时,很明显各类鱼都喜欢到向阳的水域活动觅食,很少到大片阴坡一侧和浓荫蔽日的水区活动,也不会长时间在水温较低的深水处呆着不动。初春与晚秋,背风向阳的浅水处白天在日照下较为温暖,鱼儿爱到此处来游大觅食。而早晚夜间温差大,浅水处水温亦下降快、降幅大,鱼儿便通常要龟缩到水体相对温暖的深水区去。随着昼与夜水面温度的升降,鱼儿也会随之日浮夜沉。相反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早、晚、夜间浅水区凉爽宜人、鱼喜趋之。而白天随着气温水温升高,鱼儿则逐渐移向深水处。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盛夏正午,鱼儿一般在池塘最深处龟缩不动。若循以上规律“找鱼”,基本便可觅其踪迹。

合群习性 除鲶鱼、黑鱼以外,大多数鱼类喜群居。“鱼贯而行”、“过江之鲫’”等成语就说明了这种习性。鲤鱼亦如此,这一方面是由相同的食性和生活习惯决定的,另外鱼类集群而动,也是出于防避敌害的一种天性与本能。

趋氧、趋静习性 自然水体含氧量一般平均每升8-12毫克,当其降至不足1毫克时,就会引起多数鱼类停止摄食、“浮头”,甚至死亡。鲫鱼、鲶鱼等耐缺氧的能力相对强一些,鲤鱼则不行,一般要求溶氧度每升5毫克以上。水中氧气一是来自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再一个来自水面空气。无风天气溶氧慢,波浪大则溶氧情况好。哪一处缺氧,鱼便很敏感地向含氧高的水域转移。这就是鱼喜草、喜流、喜波、喜浅滩的主要原因。雷雨前气压低,天气发闷,鱼不咬钩;大雨刚歇天放晴,鱼则“疯咬”;上风头死水区鱼不爱咬,下风处波兴浪涌,鱼十分活跃;肥水塘如有外来新鲜水注人口,那里是钓鱼黄金带。„••所有这些现象说明的都是一个道理:溶氧高的地方鱼儿趋之若鹜。此外喜静也是鱼类明显的特征之一,鲤鱼也不例外。鱼类听觉发达,对声响尤其是一些突如其来、生疏的高强度声响极为敏感,听到后迅速转移远离声源。当然鱼类避声仅是一般而言,它们对某些自然声响——如瀑布声、风浪声、流水声、淘米洗菜声、昆虫落水声等非但不惧怕,反而很喜欢。若是高密度精养池塘,那么抛撒颗粒饲料的声音甚至会使鱼儿争相聚集。

鲫鱼的种类很多,但生活习性却基本相近。它是底栖性鱼类,习惯生活在水体下层。它生长期缓慢,极少有超过1千克的。

鲫鱼繁殖能力很强,一次产卵数万粒,产卵期可历时半年以上。它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较能耐低水温,水温在10℃以下仍有摄食能力。鲫鱼分布极广,遍及全国,不论何地都能看到。鲫鱼摄食的最佳水温为15~25℃,但在水温10℃以下时仍有摄食要求,故冰钓也能钓到它。各个季节的采食是比较有规律的,一般春季是采食旺季,它几乎昼夜不断地采食;夏季则在早上和晚上采食;秋季差不多全天都在进行采食活动;冬季,只有中午一段比较暖和的时间才采食。

鲫鱼还有一种癖好,即很爱洁净,对有泥浆污浊的水域,它会避而远之,若把它放入污水臭水中,就不能生存,所以鲫鱼的鱼肉是比较卫生的。

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蚯蚓、虾、小虫、面团、米饭,以及水草、藻类都爱吃,尤其喜欢吃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所以,用来钓鲫鱼的饵料比较容易获得。但生长在不同水体中的鲫鱼食性有差异,河道中的鲫鱼喜食粮食性饵料,湖泊中的鲫鱼则习惯于吃腥饵,而池塘中的鲫鱼,两种饵料都吃。鲫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这鳞片上的保护色,可随着水色的变化而变化,它的体形也能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作适当的改变。生活在流动的活水中,水体的面积大,活动的范围大,其体形偏长形;生活在较狭小的水塘的静水中,活动范围很小时,它的体形又会变得较短而偏宽且肥厚。

草鱼又叫草完、草棒、原鱼,体长亚圆形,后部侧扁,色青黄,头宽平,吻微顿,口端位,无须。咽头梳形,两行利齿,善咬草茎,是一种典型的草食性鱼类。它的肠子较长,是体长的四五倍。草鱼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多与鲢、鳙、鲤鱼混养,经济效益显著。江河、湖泊和水库中的野生草鱼,数量也相当可观,它们原本是池塘中鱼,因涨水从塘中跑出,定居于自然水域而繁衍后代,成为野生鱼种。(1)草鱼属中下层鱼。通常在初春和深秋多在中下层活动,夏秋季节常常游至中上层觅食。在最热和最冷时候,躲进水的深处栖息;温度正常时到处游动,不过白天活动较少,夜间多游到水上层和岸边觅食。草鱼性情活泼,游速似箭;也喜群游,水中被淹没的浅滩和水草区,常有草鱼的踪迹。

(2)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以水域中及岸边的草性植物为主食,兼吃人工饲料。摄食量相当大。特别爱吃苦草茎叶、黑藻、青草、嫩苇芯、南瓜花、浮萍和菜叶;对人工投放的混合饲料:酒糟、菜子饼、番薯、面团、米饭粒等,也都喜欢吃;对荤饵中的田螺、幼蚌、活蚯蚓、活虾、青蚂蚌、蝼蛄、蟋蟀、油葫芦、牛粪虫等也很感兴趣;饥饿时,就连芦苇叶和树叶都吃。(3)食欲与水温及水质有关。水温在25℃~30℃时,其摄食量最大,日摄食量可达体重的40%左右;水温在25℃时停止摄食。草鱼适应能力很强,在0℃~38℃的温度范围内都能生存。但要求水质清瘦,肥水不适宜草鱼生或活。

(4)生长发育快,每年春夏之交产卵,当年鱼可长到500~1000克,三冬龄鱼体重可达3000克。在江河湖泊和等自然水域中,几千克重的大草鱼很平常,最大个体可达40多千克,是一种大型淡水经济鱼类。

人工放养的草鱼,产卵时一般需要人工催产孵养。鳊

鳊鱼又名武昌鱼,属杂食性鱼类,生活在水的中上层,和白条有些类似。在自然水域中,鳊鱼喜欢啄食一些水草,如轮叶黑藻、茶叶、浮萍等,也吃水中的小动物和昆虫。鳊鱼与鲤鱼、鲫鱼一样,属于广布性鱼类,一般栖息于水体的中下层,尤喜流水环境,它们喜群居,多是结群游戈,若在某钓点钓上编鱼,往往可连连钓之;编鱼嘴馋、贪吃,易于上钩,鳊鱼以素食为主,但也吃多种荤食,如蚯蚓、小虾、螺狮等。鳊鱼的适温能力强,一年四季都有摄食能力,加之肉味肥美,故深受垂钓者的喜爱。鳊鱼的活动范围很广。在江河等流动水域中有骗鱼的踪迹,在湖泊、水库等静水中亦有鳊鱼栖息,在养鱼池中鳊鱼是主要搭养之一。由于这些水域环境有所不同,故在选择钓点时亦应有所差异。

青鱼也称黑鲩、青混、螺丝青、乌青。多栖息在水体的中下层,一般不游至水面。食性比较单纯,以软体动物螺、蚬为主要食物。在池塘养殖中的幼鱼喜食粮食饲料,至体长15厘米后咽齿压碎功能增强,食性出现转变。2龄前死亡率较高,食性杂,主食粮食性饵料;2龄后,特别是体重长至1公斤时,食性转向软体水生动物,能磨碎坚硬的甲壳后吐壳吞肉。自然水域中常集聚于江河和湖泊的深浅结合部。除冬季食欲较弱外,春、夏、秋三季摄食猛烈,且能在气压较低、大多数底栖鱼类普遍厌食的情况下咬钩吞饵。

钓青鱼,多用传统钓法。钓具以硬调长竿配粗线大钩。竿长一般不短于6.3米,线以4号或线径0.55毫米、拉力7公斤以上为宜,钩虽不大讲究型号,但钩条的粗壮和钩门的宽度是非常重要的。青鱼的咬钩时漂的反应是稳而滞,漂的起伏不大,比较平稳。但接着而来的第二讯号是缓慢的把漂拖入水中,不会见到漂的再度浮起。青鱼身重力大,在扬竿感觉到钩上有鱼时,一般不会有猛然横窜的现象出现。常见的情况是平稳而悠然地向外游去,其力之大恰如老牛耕地,形成人与鱼借竿线拔河之势。此时唯有变换站位,或人随鱼沿岸而走,或改变牵引方向,借臂力使竿呈侧向弯弓后与之周旋。否则会跑鱼。在冬季或气压较低的时候,青鱼的咬钩常表现为漂略为下沉后,不再有第二讯号。扬竿时感觉不到钩挂鱼唇后的抖动,仿佛是钩无意中挂住水下暗桩一般,形成僵持。数分钟后,始见钓线缓缓向外移去。一般来说,这时候的钩已稳稳刺入鱼的上唇,只要牵引时不急不躁,循着鱼的游动方向使竿的弯度保持在抛物线状态是不会跑鱼的。

在自然水域中钓青鱼,可选流水较缓和曲岸的外沿下钩。在池塘和小型湖泊等养殖水域,则以选深为宜。

草鱼也称鲩、草青、混子、草鲲。草鱼属半洄游型鱼类,栖息于水体中、下层,能在水的表层吞食草叶、菜梗。其性情活泼,游泳迅速,常集群觅食。至冬季食欲锐减,多在深水区越冬。草鱼也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仔鱼、稚鱼及幼鱼主要摄食动物性饵料,随着下咽齿的发育和肠管加长而改变食性。在池塘饲养中,食性能向商品饲料转移。

钓草鱼,除用传统的单钩底钓外,夏季和早秋季主要用多钩悬钓和浮钓法。

多钩悬钓时,可由水底斜着向上,使钩成阶梯状悬于水体中、下层,常与抛竿相配。使用手竿时的多钩为垂直状态,一般系钩在3只左右。悬钓常以面团为饵,可用草叶汁或青菜叶汁水,拌和面粉,反复揉捏成团后搓成直戏1毫米的圆球挂钩。也有以蚱蜢、油葫芦、蜻蜓等昆虫为饵的。草鱼口大,咬钩多表现为吞食,故毋须挂漂,可直接由竿梢的猛烈抖动和较大幅度的下弯来掌握扬竿时机。

浮钓时,多使用手竿,配浮力较大的漂,常用浮球代替。夏天和早秋时,草鱼习惯于在风口的浪涛中游弋。可用草叶、菜叶、嫩芦苇芯先进鲜绿叶、茎直接挂钩,靠漂的浮力,使钩悬于水的表层,其深度大约为20~30厘米。为增大钓饵的目标,可不断牵动渔线或顺风让浮球在水面上漂移,以此来吸引鱼的注意。草鱼的挣扎力很强,但持久性不足,只要不使竿、线、鱼成直线是很容易制服它的。

传统的手竿底钓在北方仍比较盛行,但用饵已比较讲究。不论是专用的袋装草鱼饵还是钓者自选配制的钓饵,均须讲究色和味。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假饵,是将白色泡沫塑料经曲酒和菜叶汁混合浸泡过的,效果很不错。

鳙鱼也称花鲢、黑鲢、包头鱼、胖仔,松鱼。鳙鱼栖息在水的中上层,具有河湖洄游习性,平时多生活在有一定流速的江湖中。性情温和,不大跳跃,行动较迟缓。鳙鱼的食性与鲢鱼不同,它以水中的浮游动物,如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和原生动物为主要食物,兼食多种浮游藻类。

钓鳙鱼与钓鲢鱼的方法一样,钓组亦相同,但另有一种特殊钓法是晃竿猛抽、靠单钩扎入鱼体。尽管鳙鱼属中上层鱼类,便它也会潜入水底摄食。在池塘养殖中,沤过多时的已经发臭的菜籽饼末极易使鳙鱼集聚,其密集程度,可使用漂不断地左右摇晃和抖动,水面上并泛出细小如菜籽粒大小的气泡。所谓晃竿,是钓者得知鱼群在水底集聚后,以不挂钓饵的空钩垂入水底,凭借漂的抖动、摇晃和深浮,靠腕臂的协调动作,不间断的猛提硬抽,使钩尖在碰擦鱼体时扎入其体内或挂住鳍。使用这种方法讲究的是钩尖锋利,同时须将市售的渔钩钩颈(即钩尖到钩弯的那段钩体)外撇。晃竿猛抽时的动作要有突然性,并不时地变换角度。目前已经有售的双尖连体钩和锚钩就是适应这种钓法和特殊钓具。这种钓法要求硬调和超硬调的竿,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4米,以适于近岸浅水使用。

钓鲤鱼的方法多种多样,无论抛竿、手竿、拉砣、手线,都可以毫不费力地将它钓起,关键在于个体的大小和因时施饵。1龄鱼或体重在500克以下时,用蚯蚓饵最合适。2龄以上,因鱼体的增大,食性开始较多地偏向粮食类食物,应改用面团、熟薯块等作饵。鲤鱼在底层觅食时,水面上会先泛起绿豆粒大小的气泡一窝(数目十几到二十多个),并间杂黄豆和蚕豆粒大小的气泡。如水底有枯枝败叶和草梗陈茎,则可见残枝碎茎不断浮出水面。在水深不足50厘米的浅水区,还可见到混黄的污泥水成团翻滚。在钓熟了的水区,鲤鱼对钓饵、钓线会养成一定的识别能力,此时水面上虽有气泡泛出,还不时地有擦线晃漂的现象,可就是不上钓。对付这类鲤鱼有两个办法:一是换饵调钩,即大钩改小钩,大饵变小饵。这里所说的“小饵”既是指饵的体积,也指变换饵的用料。用米饭粒和蛆来对付定居于腐殖层丰富的水底鲤鱼是非常有效的。二是换线。常用来钓鲤鱼的尼龙胶丝虽多是透明无色的,但因线径较粗,易被敏感的鱼察觉,可换用0.8~1号强力渔线或无影线。鲫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鲫鱼也称鲋、喜头、童子鲫、刀子鱼,为广适性鱼类,无论在深水、浅水、清水、浊水、流水、静水 大水体和小水体中均可生活,喜栖于水草丛生的浅水河湾与湖泊沿岸水域,生命力较强,甚至在低氧、碱性较大的不良水体中也能生长繁殖。鲫鱼属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大致与鲤鱼相仿,用于鲤鱼的饵同样可以钓鲫鱼。

不同水体中鲫鱼食性有差异:河道中的鲫鱼喜食粮食性饵料,湖泊中的鲫鱼偏向于腥饵,池塘中的鲫鱼则两者兼食。不同品种的鲫鱼食性也不同:白鲫偏向于植物性饵,且能悬离水底咬钩;而银鲫对粮食饵以及蚯蚓、蛆虫一类软体动物饵均喜爱,较多地在近底的下层水域咬钩;土鲫鱼对米饭料有偏好,对蚯蚓也不挑剔,更多的是贴底觅食。市售的袋装鲫鱼饵以马铃薯粉为骨料,加入麦粉等配料,并添加一定的天然香料,具有广谱的特点,对各种鲫鱼都适用,但必须与钓组相配效果才好。采用传统钓法时,因专用饵有速溶性,应加入少量面粉以增加粘度,来防止其过早溶化。钓鲫鱼很重要的一点是选择钩线。为提高上钩率和节省摘钩时间,可选用无倒刺的渔钩。因鱼体不大,一般性的手竿便可不费劲地将鱼提离水面,用3.6~5.4米中调玻璃钢手竿则游刃有余。用普通渔钩钓鲫鱼要求钩尖锋利。鲫鱼的咬钩动作,会随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吞吐、衔钩疾走或猛然突袭等各种形式;同时,还会因水底泥质的软硬,地形的平坦程度而出现异同。鲫鱼的唇圈即嫩又薄,扬竿时要巧用腕力,发力过猛容易撕裂鱼唇。

鳊(鲂)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鳊鱼和鲂鱼外形相似、习性差异不大,民间也习惯性地把鳊鱼和鲂鱼归为一类而统称鳊鱼。鳊鱼也称团头鳊、武昌鱼、扁鱼、鳊花、草鳊、长鳊。

鳊、鲂鱼都是中下层鱼类,喜栖息在有水草的河湖中,主食高等水生植物和浮游动物。在池塘中鳊、鲂鱼既食各种青饲料,又食粮食性饵料。它们的生活习性与草鱼有许多相似之处,既能底栖摄食各种食物残屑,又能在水的中层抢食各类沉落食物,夏秋两季更能贴近水的表层啄食草梗菜叶,故而钓鳊、鲂鱼可以采用钓草鱼的方法。

钓鳊、鲂一般不讲究钓点。养殖池塘的任何区域都可以钓到。但在河道上,则应选择缓流或 回流的外围水域;在湖泊上,则要寻找开阔的畅水区和沉水植物生长的浅湾。无论河塘、湖泊,凡有水面植物的水区,必有鳊、鲂集群,且上、中、下各水层都有咬钩。因而在钓具的选择上要使用较轻的坠,使钩由水面缓缓地沉入水底。当沉钩过程中出现受阻,则说明钩已为活动在中层的鱼衔住,这时钓者可猛抖钓竿再轻轻将鱼提起。鳊、鲂鱼属中型鱼类,其宽而侧扁的身体使它在水中难以持久挣扎,但扬竿若不能一次便使钩尖刺透鱼厚实的唇圈,则是很容易跑鱼的。鳊、鲂鱼的咬钩与鲫鱼一样,较多地表现为抬漂,即漂体沉入水中的那部分会缓慢地浮出水面。提竿的时机应把握在漂体浮起而尚未浮足的瞬间。如采用浮钓方式,可将青菜叶切成2厘米宽的长条后卷成棒状挂钩,也可挂蚯蚓和面团。如抛竿钓鳊、鲂鱼,既可为吸食组钩配糟食,也可在组钩的每个单钩上分别挂饵形成“葡萄钩”。使用串钩时,应配竿梢较软、弹性强的小型抛竿,这是因为鳊、鲂鱼的咬钩动作幅度小,不易观察,唯有竿梢较细的袖珍竿才有明显的抖动。

鲌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鲌鱼是个总称,它包括红鳍鲌、翘嘴红鲌、蒙古红鲌、尖头红鲌、达氏红鲌等。鲌鱼因品种的不同,各地又有白鱼、翘嘴白鱼、红鱼之称,它们个体的大小非常悬殊,最大的翘嘴红鲌可长到10多公斤。蒙古红鲌只有1公斤上下,而达氏红鲌则不到500克。鲌鱼多生活在江河、湖泊、水库中,游动迅速,摄食霸道而凶猛,属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

钓鲌鱼须不断地观察和巡视鱼群的活动,当它们隐于水下时,可见水面上会有受惊的虾跳跃。在敞水区,可以看到它们由下而上突袭小鱼和虾留下的“叭嗒”声和掠出的水花。在水草丛里,则更能见到它们抢食水生植物叶面下的虾,而扰起的草叶晃动。钓鲌鱼方法应随环境而不同,大型水面用漂钩浮钓,水草和水生植物繁茂处用提钓。浮钓多用抛竿,挂大漂,以鲜虾为饵,顺风将漂和钩抛出数十米后,让漂带着饵钩随风逐浪而去。为诱使分散的鲌鱼集中,可用面包掰碎后成块抛出,或干脆在钩上挂上小块面包作饵。用此法钓起的均为翘嘴红鲌,个头一般都较大,但局限于在湖泊中使用。提钓,是指在湖泊或大河中水面植物茂盛的水区,钓者在船头将虾连壳挂钩后垂入水生植物的空隙间,并用手上下摆动,使钩出现忽上忽下的往复运动,来引诱在上中层觅食的鲌鱼抢食。提钓不须挂漂,直接凭手感将咬钩之鱼甩入船舱。使用的钓具多为硬调竿,但竿梢仍须保持一定弹性。钓线一般只有竿长的一半到三分之二,钩较多的是长柄的316型和袖型钩。

钓鲌鱼还可使用假饵。这是一种斧型的铜块。使用时以“铜牌”代饵,让钩沉入水的中层后,急速抽动钓竿,利用水的阻力,使铜牌以钓线和钩柄为轴旋转,闪亮的反光会使鲌鱼误认为是虾壳的反光,从而争食。

鲴鱼的生活习性及钓法

鲴鱼也是个统称。它包括圆吻鲴、逆鱼、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等。逆鱼虽常见,但因个体太小,使钓者不屑一顾。鲴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细鳞斜颌鲴和黄尾鲴。它们易与鲌鱼中的蒙古红鲌相混淆,而被误归入鲌鱼类。又因它们除背鳍外,各鳍都程度不等地呈橘黄色,故又有黄长皮、黄叉、黄姑子和黄尾之称。鲴鱼为底层鱼类,以高等植物碎屑、水底腐殖质和水生昆虫为主食。冬季集群于深水处越冬,春季分散觅食。

钓鲴鱼应选择中小型湖泊和水库,特别是与河道相通的小型湖泊,以及河口水生植物茂盛处。可用粮食碎屑和米粒作诱饵。鲴鱼咬钩多为“抬漂”,更能半途将下沉的钩饵衔住。当它们成群集中到钓点后,常使钩在下沉过程中屡屡受阻,仿佛被什么物体托住,难以沉到水底。这种半途接钩的鲴鱼个体都不大,大约在100~150克之间。当钩沉入水底后,鲴鱼的咬钩能很快使漂浮起。鲴鱼的食欲夏季最强,且不因气压变化而有所减退。钓鲴鱼饵以蚯蚓为方便,可采用半截装钩。一次装钩可连钓几尾,即使蚯蚓体破碎而露出钩尖也无所谓。钓具可选中调和软调竿。钓钩以尾柄连坠的朝天钩合适,因为朝天钩易于装蚯蚓,同时尾柄上的坠会反射微光,使鱼误以为是饵。

鲴鱼的觅食活动还与水质的清浊有关,即对清澈水区中突然出现的混浊有较强的趋向性。对此,可在清澈水区人为地撒进一些干土块以造成局部水区的混浊,以起到集鱼作用。

鳜鱼品种较多,常见的是翘嘴鳜和大眼鳜。它们又有桂鱼、鬼鱼、季花鱼之称。鳜鱼喜栖息于缓流的边缘和静水中,常出没于沿岸砖石的缝隙中,能在水底的沟壑中作巢,以水草繁茂的湖泊为主要生活水区,白昼活动范围狭小,摄食主要在夜间进行,有定居性。鳜鱼为底栖凶猛鱼类,极贪食,是近岸小杂鱼的天敌,能吞入相当于体长二分之一的各种鱼类,也食虾和水生动物。

钓鳜鱼,首先是确定的钓点不能远离它的活动范围,其次是掌握它的活动规律。白天要落钩于“家门口”,诱其探出洞穴咬钩。入夜后,鳜鱼开始觅食,可不断摆动饵鱼逗其咬钩。雨后涨水时,鳜鱼活动最为频繁,并会破例作较长距离的游动,以另寻新巢。这是钓取鳜鱼的大好时机。河道的流水口,通湖的河道口和水流不十分湍急的黄石桥洞的两侧,常常是不善长距离游泳的鳜鱼停留的地方。

钓鳜鱼以鲜活的鳑鮍鱼作饵是最好的,其次要数活虾。由于鳑鮍鱼体色鲜艳,在水中忽上忽下的游动具有醒目的特点,可用类似钓乌龟的探钓法。钓取的方式是持竿将饵鱼随流水漂移,到一定位置后逆水将饵鱼拖回1~2米,再顺水漂出。如此不断往复。鳜鱼的咬钩具有突袭性。它的巨口一下子就能将鱼连钩直达咽部。因而,提竿要快,但不能操之过急。如像钓乌鱼一样把鱼甩上岸的作法是极易跑鱼的,可采用原地持竿使竿保持弯弓状,再配用抄网去获得。鳜鱼在水中的挣扎状极象鳙鱼,遁窜强度不高,即使外窜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需要注意的是,鳜鱼的生存水域比较清澈和无污染,如该水域内无鳑鮍生存,则也很少有鳜鱼存在。

鳜鱼还可以夜钓,且夜钓的收获强于白昼。夜钓成功的关键是探窝,即预先应知道鳜鱼窝巢的确切位置,正确地将钩落在巢边。与白天使用饵鱼不同,夜钓都用虾作饵。倘水底成沟壑状,则更可以用插竿法钓取。夜钓鳜鱼,可用小型抛竿配串钩,以铃铛作讯号。插竿时,一次可用10~20支竿。由于鳜鱼的咬钩是直吞,只要钓线的拉力强度高,不会被拉断,就尽可放心地夜晚插竿、早起收鱼。

黄颡鱼又称黄颊鱼、黄刺、盎公鱼、黄腊丁和黄骨鱼。常见近缘种有岔尾黄颡鱼和江黄颡鱼等。黄颡鱼为底层小型鱼类,多生活在静水或江河湖泊缓流中,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觅食活动多在夜间进行。食性广,主要摄食小鱼、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的幼虫和螺蛳等,偶尔也食水生植物。

黄颡鱼冬季多居于深水中,钓季自春末至秋,以夏为上。钓黄颡鱼以自然水体为主。池塘中的黄颡鱼多系注水时随外水进入。因水质原因,池塘中的黄颡鱼多呈青绿色。钓黄颡鱼一般多以蚯蚓为饵,可选皮厚体壮的紫色蚓和红蚓装钩。人工饲养的大平2号蚯蚓体壁薄,不耐黄颡口里的细齿磨嚼。黄颡鱼的咬钩较鲶鱼平稳得多,尽管它的摄食方式也是吞,但动作的幅度小。在星漂上的反应常呈现一紧一松的节奏状,或较缓慢的斜向入水。黄颡鱼的游动速度不快,左右摇头晃尾,即使咬钩也改变了不摇头摆尾的习惯。它对饵的锲而不舍使钓鱼人表现得异常沉着,可以耐着性子等待漂出现预期的反应,完全用不着注视漂和考虑扬竿的适当时机。由于口裂宽大和吞食不顾后果,黄颡鱼会将钩吞至咽部而造成摘钩困难,这种情况在钓黄颡鱼时是难免的。

传统钩黄颡鱼方法一般多使用卧钩。“朝天钩”因钩柄较短不适宜用来挂蚯蚓,而更适用于挂螺蛳肉。用高灵敏悬坠钓法来对付黄颡鱼的笨拙,既显得多余,又不能正确反应咬钩状况,更因双子线太细和柔软,极易被黄颡鱼呈锯齿状的胸鳍棘损坏和缠绕。现在常采用孑孓钓和延绳张公钓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技法。所谓孑孓钓是用蚊子的孑孓拌和谷糠灰,以两指指尖捏住钩柄尾部在谷糠中快速搅和,使不断卷曲的孑孓附缠于钩尖和钩弯成团,这是钓黄颡鱼的绝招。所谓延绳张公钓是将专门用于插竿钓甲鱼的钩尖内折,制成延绳钓组,钩上挂蚯蚓为饵,顺河岸走向置于水深1米处的水底布成钩阵,常一次能钓获几十尾黄颡鱼。

罗非鱼原产非洲,已成为我国池塘养殖的一个重要鱼种。罗非鱼的外形与鲫鱼相似,大小也与鲫鱼差不多,故许多地方把它叫作非洲鲫鱼。台湾是我国引进罗非鱼最早的地区,并成功地完成了罗非鱼的杂交而获得新种,称之为福寿鱼。因品种不同,罗非鱼的体色有灰黑、血红、蓝、白等多种颜色,并常伴有纵列深色斑纹。在繁殖季节,有明显的婚姻色。罗非鱼原为热带鱼类,性喜高温,生存临界温度约在40℃左右;临界温度的下限因为品种不同自13℃至6℃不等,故而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无法越冬而需要温室保种。罗非鱼属植物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范围较宽。天然饵料有各种藻类、植物碎屑、昆虫幼虫及淤泥中的有机质。人工饵料有米糠、豆饼、菜籽饼和碎麦粒等。罗非鱼一般生活在水体的中下层,常集群活动。在池塘中能于水底软泥中打洞藏身,故常活动于池塘的四周浅水处。

钓罗非鱼常用传统钓法。但近年又推广了台湾式的高灵敏悬坠钓法,并用专门的“福寿饵”。由于高灵敏悬坠钓法具有落点准确、反应灵敏、双钩上鱼和集鱼效果明显等优点,在支架前叉和钓竿节纹确定后,每次投钩的误差降低了;且“福寿饵”会不断溶积水底,成为罗非鱼食之不尽的饵窝,又因饵入水即溶,使具有群集习性的罗非鱼越聚越多。双钩挂饵后,凭借漂的浮力呈一饵触底、一饵略悬于底状态,这对于椭圆形身体的罗非鱼来说,可不改变泳姿即能顺利吞饵。尽管罗非鱼的摄食具有轻微、稳定和幅度小的特点,但长漂可以很灵敏地反应咬钩讯号。罗非鱼唇圈的外缘坚实且具有角质,钩尖很难刺入,但口腔四周的薄膜却极易被刺穿。此时漂的反应是下沉1~2目。若接着又出现漂的有力一挫,则是另一钩饵被咬,扬竿必然是两尾挂钩。

传统钓法虽也能系双钩,但因坠的重量大于漂的浮力,只有在鱼含钩后移动位置时才有较为明显的讯号出现。然而罗非鱼却懒得挪动身体,它的含钩更多的是以“含”的方式出现的。在使用卧钩的情况下,漂几乎没有反应。针对罗非鱼的咬钩特点,可以采用坠下并列双钩和左右贴地移动的办法来增加其咬钩机会,以提高其上钩率。坠下双钩的两根子线一般略细于母线,长2~3厘米,坠固定在子线与母线的连接处。在第一尾鱼咬钩后,漂的反应很小。另一钩为第二尾鱼咬住后,两鱼在水底的状况是并列贴底或前后贴底,当然也可能是一贴底、一悬浮。但不管是何种情况,两根子线的合并长度是不会给鱼留下宽松的。在鱼感觉到子线牵扯不适,需要调整位置时,漂的明显反应出现了。扬竿的结果也是两尾。单钩入水,漂的反应因坠的小和轻,要明显一点,但漂不动而鱼已在钩上的事也常有发生。采用左右贴底移钩,是靠执竿之臂忽左忽右地缓慢移动,使钩在一定范围内贴着底泥移动,使饵在移动中凑近鱼吻,造成鱼的被动摄食。钓罗非鱼的饵有虾、蚯蚓和螺丝肉等。因罗非鱼的嘴比较大,用钩不能太小,钩型以钩弯较宽为好。

鲮鱼又名土鲮鱼、鲮公、雪鲮,主要分布在北纬25度以南省区的江河中,不耐低温。除自然资源外,广州等地引进的泰国鲮鱼也已成为池钓的热门品种。

鲮鱼大小与鲫鱼相近,挣扎乏力,所用钓具不甚讲究,凡适用于钓鲫鱼的钓具都能用来钓鲮鱼。鲮鱼是以植物为主的中下层杂食性鱼类,鲫鱼喜爱的饵料均可用来钓鲮鱼,且鲮鱼对诱饵不如鲫鱼讲究,即使食物发馊变质,甚至人畜粪便都可作为鲮鱼的诱饵。鲮鱼的食谱很宽,诸如蚯蚓、虾、米蛀虫、面团、饭粒、熟薯块等 均可作饵。有些地方使用蘸饵,即将渔钩湿水后再蘸粘干粉饵,经多次反复蘸水、粘粉,形成由粘粉包裹的饵团后入水,效果较一般直接挂钩的饵要好得多。

鲮鱼喜流水、活水,在自然水域应选取藻类较多的流水地段作钓点,不过要注意水的流速不会移动钩的落点。常选做钓点的地方是流水口、回水区和山根流水较缓的凹岸。鲮鱼有较强的集群性,据此特点而使用双尖连体钩和锚钩,在鱼密集于钓点后使钩沉底,视漂的抖动摇晃,抖腕猛抽,让钩刺入竞食争饵的鱼身,常可一次挂2尾或3尾鱼。严格地说,这种方式已超出了“钓”的范畴而属于猎鱼了,但这门技术并非容易掌握,其关键是“看漂”,即漂怎样摇摆时才表明鱼体与钩接触恰到好处。有时候鱼体擦线,漂的摆幅虽大,却因鱼身滑溜和游动,钩尖仅擦体而过。

钓鲮鱼更多的还是按传统钓法守点垂钓。鲮鱼的活动层主要在中下层水域,但也有在水的表层和上中层水域咬钩的。一般地说,湖泊中的鲮鱼在上层水域活动多于河道,除开阔的江河外,河川的鲮鱼以底栖为主;池养的鲮鱼摄食的多是沉水性的饵料,当然也是底层觅食。钓鲮鱼很难说用哪种方法特别见长,应从鱼的密度、水体环境、个体大小去选择适当的方式,钓鱼的十八般武艺大多可以在鲮鱼的身上得到发挥 哲罗鱼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流域和新疆的少数湖泊中,生长缓慢,喜生活在清洁无污染的山谷流急、底质为砂石的深水中,是一种食量很大、十分活跃的凶猛鱼类,常以雅罗、真鮈、狗鱼、重唇和各种岁鱼为食,也食蛙类。

现在除黑龙江边陲地区的上游人迹罕至的溪流能钓到哲罗鱼外,一般已很难见到它的踪迹。哲罗鱼特定的生活环境,且只适宜在水温15℃以下的溪流中生活的特点,使一般钓鱼人只能慕名而难晤其面。哲罗鱼的凶猛既是指它捕食时的快速猛烈,也指它上钩后的挣扎使常用钓具难以应付。钓哲罗鱼多使用抛竿,以含碳高强度抛竿配以5号以上强力渔线,也有配拉砣手线的。在夏秋两季各种鱼类集中于山涧溪流形成充足的食物源时,选择水深的河段以鲜活小鱼作饵,由上游将饵鱼抛至预定水域,然后缓缓收线。

哲罗鱼的捕食是在游动中突然发起的,常常在收线过程中可以感觉到一种反方向力的突然出现,若无思想准备而握竿不紧的话,则会连竿被鱼夺去。上钩后的哲罗鱼挣扎时会跃出水面,必须加劲收线并尽快使鱼离开深水。常用的溜鱼技巧用于对付哲罗鱼可以应付第一个回合,却难以控制接着而来的第二、第三回合。使用手线以拉砣形式钓哲罗鱼,虽也是用活鱼,但以坠定钩后,饵鱼在小范围内游动,目标小,效果不如收线。当然,拉砣也可缓慢收线,却因鱼上钩后的冲击会使钓线勒伤手掌,故一般多是坠钩定点后等鱼咬钩。拉砣的收线过程是不容许溜鱼的,靠猛拉硬拽直接将鱼拖上岸。

哲罗鱼的钓季很短。它从越冬的深水处向上游运动是在5月初,到达产卵场大约需20天左右。抓住这20天时间可以钓到较大的个体。在产卵和卵期之后的一段时间,哲罗鱼基本上不摄食。到7、8、9三个月,它们才继续摄食。这期间由于日照的延长,有些地方的水温不断上升,哲罗鱼难以适应,有时候也不摄食。秋后,哲罗鱼结队返回河床定居。在黑龙江干流上冬季凿冰钓哲罗鱼也会有收获,但要耐零下几十度的严寒。传统钓哲罗鱼都使用活鱼作饵,但国外已开始用假饵钓哲罗鱼。

狗鱼又名狗条子、黑龙江狗鱼,喜栖息在静水或缓流中,能随涨水进入沼泽于浅水中活动。狗鱼是凶猛鱼类,幼时就开始捕食其他鱼苗或幼鱼,性贪食而凶残,能吞食相当于自身体长一半的鱼类。

钓狗鱼的钓具必须坚固、结实。由于常见狗鱼以1~1.5公斤为多,所以渔线的拉力要在4公斤以上,才能于浅水中一次将鱼拖上岸。渔竿要选中硬以上的加强型竿。钩要质地坚硬的大钩,钩弯要宽,较常使用的有袖型和丸型,规格都在11号以上。日产渔钩用“鲤角”、“伊势尼”,规格多在9号以上。在一般水体中,狗鱼习惯于在水的上中层追逐饵鱼,钓者常可见到远处水面突然出现一阵涟漪。除涨水使浅水区的水质变混浊外,一般手竿钓狗鱼的效果远不如抛竿。手竿钓狗鱼要尽力将钩抛的远些。在极浅的沼泽地,要缓缓移动钓竿,使饵在牵引中引起鱼的注意。在较宽的水面,可任钩上的饵鱼自由游动。狗鱼的咬钩迅猛异常。当人刚刚观察到漂倾侧,当尚未完全反应过来时,线已被拽紧到极限程度,形成人、鱼拔河之势。与一般鱼类的不同是,狗鱼的唇厚,不易撕裂,只要竿、线结实,即使不能及时侧身调整竿势,也可以向后退竿将鱼硬拖至岸。

与钓哲罗鱼的不同是,钓狗鱼不能沉钩到底,可选浮力较大的漂让饵鱼悬于水的上中层,但要注意保持饵鱼鲜活、游动。钓狗鱼最好是用抛竿,这倒不是为了将饵抛得远些,而是利用抛竿与绕线轮的配合可以溜鱼和使用拽力装置。可将饵鱼接近背鳍的部位挂在串钩上,一般用2~3尾饵鱼分别挂钩。钓时,轻轻将饵鱼抛出并使线松弛,让饵鱼自由地带着渔线游动。由于饵鱼的游动方向不一,而活动范围又受牵制,常常会在水的表层形成时左时右的洄游区而使目标增大。此时,游戈于中层的狗鱼对这类游动不快的小鱼的突袭之势也相应减缓。钓者可以清楚地看到松弛的渔线慢慢的绷紧,从而准确扬竿。狗鱼一年四季都可钓,但冬季供冰钓的鲜鱼不易得到,可用冷藏的小鱼化去冰后替代活鱼作饵,坠钩于深水中钓狗鱼。鲢鱼也称白鲢、鲢子、胖头鱼。鲢鱼为上层鱼类,性情活泼,善跳跃,是典型的滤食浮游藻类的“肥水鱼”。其摄食依靠口内特殊的鳃耙连成的海绵状膜质片,将随水进入口腔的各种藻类植物挡住、下咽。鲢鱼终年摄食,但以夏季和秋季食量最大。它生长迅速,与青、草、鳙合称“四大家鱼”,在水库与池塘养殖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

鲢鱼曾被人误认为是钩钓不到的鱼,这是因为它只摄食水体中的浮游植物与有机碎屑,绝少光顾具有固定形状的各种钓饵。正是根据它的这一特点,钓鲢鱼使用的是特殊钓组。这种钓组目前除我国台湾有组装出售外,我国其他地区使用的均为钓者自制。台湾组装的是以一长6~8厘米弹簧为饵架,在簧的两端套上一节橡胶圈,以两橡胶圈为轴芯,分别等距离向四周辐射出6根长4~6厘米的子线后,分系上下各6枚渔钩。钓时,将饵包裹住整个饵架,让上下共12枚渔钩分别置于饵团中,并上下错开呈辐射状。利用饵团吸收水分后溶化形成的团雾,诱使鲢吸食而误将钩吸入口内。自制的钩,总的原理和构造特点也是利用团雾和多钩。鲢鱼对具有酸味的有机碎屑特别敏感。当饵团在水中溶化时,在小范围内形成高浓度的饵区,以集群形式出现的鲢鱼在些饵区内大口吸食,除了有可能吸入隐藏其间的渔钓外,鱼体和不断摆的鳍也会被钓挂住。

钓鲢鱼大多使用悬钓,可使钩组悬于水的上层,以距水面60~80厘米为佳。在使用抛竿时,可配挂大漂。为使装有饵团的钓组固定于某一水层,一般手竿使用的漂因浮力不足而不能用,须另选轻质和具有较大浮力的材料制漂。常见的是用泡沫塑料和轻木材质制成球状或菱角形的漂。使用手竿时,可以采用插竿的形式,即同时使用数支钓竿,不挂漂,使竿的后跟固定在岸边,或干脆插入岸边泥土中。人应远离开,以防鱼在水中被人体的倒影惊吓走。鲢鱼在误吞渔钩后,会拉动钓竿不断地弯向水面。此时,不须过分用力向上扬竿,只要握住竿把,手腕略一抖就可使钩尖整体刺入鱼唇。鲢鱼的遁窜力差,常常是在原地或上或下地翻腾,但切莫因此而将它提上岸来,须用抄网兜住才万无一失。

第三篇: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各种动物的生活习性

1、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是喜温、喜湿、喜安静、怕光、怕盐、怕单宁味的夜行性环节动物。白天栖息在潮湿、通气性能良好的土壤中。栖息深度一般为10~20厘米,夜晚出来活动觅食。它以腐烂的落叶、枯草、蔬菜碎屑、作物秸秆、禽畜粪、瓜果皮,造纸厂、酿酒厂或面粉厂的废渣以及居民点的生活垃圾为食。特别喜欢吃甜食,比如腐烂的水果,亦爱吃酸料,但不爱吃苦料和有单宁味的料,盐料对它有毒害作用。

2、田螺的生活习性

田螺是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栖息于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集于有微流水之处。田螺届杂食性,摄食水中的微生物和有机物或水生植物的幼嫩茎叶等。田螺喜夜间活动,夜间摄食旺盛。

3、蜈蚣的生活习性

在自然条件下,蜈蚣白天一般栖息在山坡、田野、路边或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并沿、柴堆以及瓦缝隙间,或阴暗的角落里。特别喜欢在阴湿、陈旧的地面,活动于腐殖质、石块、瓦砾之间。活动的基本特点是昼伏夜出。在温度低于10度时停食,零下7度进入冬眠期。蜈蚣是典型的肉食动物,食性广杂,特别喜食各种昆虫及它们的卵、蛹、幼体等,同时还吃蠕虫、蚯蚓、蜗牛及各种畜禽、水产动物的肉、内脏、血、软骨等,也吃水果皮、土豆、胡萝卜、嫩菜等,其它如牛奶、面包等也可作蜈蚣的食物。

4、刺猬的生活习性

刺猬的适应性很强,对环境要求不严。但刺猬有喜静怕光,昼伏夜出的习性,内窝室为巢窝,铺放干草、松树叶或秸秆。外窝室为活动场所,包括土堆或山、花草、灌木等,以便夏季遮阴和冬季保暖。刺猬为夜行性动物,傍晚前后一次性喂食瓜果蔬菜和清水即可。投喂的食品必须新鲜、干净,瓜果蔬菜要洗净后投喂。如从市场买来的瓜菜还要先放在水池内浸泡1小时,再洗净配喂,以防农药中毒。同时,饲料要品种多样化,饲料单一会引起刺猬间相互咬斗和拒食。

鲫鱼的生活习性

鲫鱼是杂食性鱼,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因为植物性饲料在水体中蕴藏丰富,品种每繁多,供采食的面广。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在生有菱和藕的高等水生植物的水域,鲫鱼最能获得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它们也很爱吃。

生活在小型河流和池塘中的鲫鱼,它们是遇流即行,无流即止,择食而居。冬季多潜入水底深处越冬。

松鼠的生活习性 松鼠为典型树栖鼠种,栖息于山地针叶林和针叶-阔叶混交林中,以树枝、苔薛和羽毛等为构巢物,在树枝间筑巢。巢呈圆形,出口开于背风面,但也有栖居于树窟内,也有的以旧的大鸟巢加以修补而成。松鼠每年可做几个巢、有主、副巢之分,副巢用于临时休息。雄鼠很少筑巢,大多利用旧巢。

松鼠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也取食昆虫及其幼虫、蚁卵、鸟卵及其他动物,但主要食物为落叶松等针叶林的种籽,夏季多取食各种浆果和蘑菇;在食物缺少的情况下,亦吃树的幼芽。日间活动,清晨最活泼,不冬眼,但冬季活动减少,严冬寒冷之际,很少出窝活动。

松鼠有贮藏食物的习惯。每当果实成熟的时候,经常可以看到它嘴里含着胡桃、橡实或者其他好吃的东西,每当它从一个树枝跳到另一个树枝的时候,贮备就会增加。它不仅搜集胡桃和成熟的果实,而且还常常把磨菇挂在上面的树枝上,待风干后,收藏到仓库里。它确实具有一种高超的本领,即能找到合适的树枝,并把磨菇挂在上面,而且晒干后不会掉下来。在松鼠的仓库里,发现有胡桃和其他植物种子,但没有一个是腐烂的或生虫子的,质量全都很好。松鼠的仓库很多,然而其中一些可能会遭受到风雨和冬季猛烈的暴风雪破坏,使其附近外貌形状被改变而再也无法找到。这种小动物建造的球形巢的入口可以从里面封闭起来,巢外大雨倾盆,寒风呼啸,大雪纷飞,挂满冰雪的大树被吹得吱吱作响,而它却安然躺在温暖的巢穴中并等待晴朗日子的到来。此时,它便去找自己的贮藏物,一旦找到便饱餐一顿。如果没有暴风雪或雨,而且太阳照得比较暖和,它就会沿着树枝跳来跳去,进行游戏玩耍,这时那长长的尾巴使其跳跃的距离能达到10米远。当它感到疲劳时,就回到自己的窝里小想。当夜晚刮起了暴风雪,树木又发出吱吱的响声时,它却在保温良好的巢中休息。树洞贮藏室和营巢毗邻的便利条件,使它冬天下会饿死和冻死,故不需要进行冬眠。

1、甲鱼的生活习性

鳖是变形动物水陆两栖,用肺呼吸,鳖无鳃,出水爬行用肺呼吸,有鼻孔、气管、支气管和肺等完善的呼吸系统。

鳖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鳖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地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鳖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植都是很不利的。

鳖是以肉食为主的杂食性动物。主要食物为小鱼、小虾、螺、蚌、水生昆虫、蚯蚓、动物内赃等。

鳖是一种变温动物,对周围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当外界温度降至15℃以下时,鳖就开始停食,潜伏在水底泥沙中冬眠(一般为10月至翌年4月),冬眠期长达半年之久。因此,在自然条件下养鳖,生长缓慢,一般一年只长100克左右。为了加快鳖的生长速度,在人工养殖中常采用加温措施,打破鳖的冬眠习性,加快生长速度。

螃蟹的生活习性

自然生长的河蟹一般是穴居或隐居。在食物丰盛、饱食时,它们为躲避敌害,常常营穴居生活。没有穴居条件时,它们便躲在石砾或草丛中隐居。河蟹通常喜欢生活在水质清洁、水草丰盛的江河湖泊中,在池塘中时,它们常隐伏在池底的淤泥中。河蟹昼伏夜出,在饵料丰富,环境适宜时安于定居,一旦成熟,便弃穴离去。

河蟹十分贪食,食量也大,消化能力很强。在食物丰富时可以吃得很多,而没有食物时,几天甚至一个月不吃,也不至饿死,这是因为在饱食后,会把多余的营养贮存在肝脏中,刚脱壳的“软壳蟹”就是预先贮存的营养来维持生命的。在穴洞里越冬期间,才停止或减少摄食。

河蟹不仅贪食,而且有抢食好斗的习性。为了争抢一顿美餐,经常会互相残杀。

草本植物的习性

一年生植物:

代表植物:向日葵、波斯菊、孔雀菊等。播种时间:春播、夏播、秋播均可。

生长特点:生长周期短暂,全生育期不过三、四个月,长到一定程度就会开花结种子、完成生命周期。繁殖方法:种子。

代表植物:牵牛、辣椒、南瓜等花卉或蔬菜。播种时间:春播、夏播

生长特点:生长时间相对较长,可达半年之久,长到一定程度会边开花边结果,生长长短与播种期有关,在冬季来临前结束生命周期。繁殖方法:种子。

二年生植物:

代表植物:秋播喜冷凉气候的草花(如紫罗兰、二月兰、瓜叶菊等)。

生长特点:分冬前冬后两阶段,生长时间相对较长,从秋季持续到次年夏季。冬前营养生长为主,冬后开始开花结种子,夏季来临前,结束生命周期。繁殖方法:种子。

多年生植物:

2、代表植物:菊花

生长特点:具有宿根,靠宿根苗越冬,春季开始生长,夏季或秋季开花。繁殖方法:分株、扦插。适宜繁殖期:春季。

3、代表植物:风信子

水仙

生长特点:具有球根,喜冷凉气候,夏季落叶休眠,冬、春季节生长开花,开花期容易受短日照影响。繁殖方法:分株、种子。

适宜播种期:秋季天气转凉后。

5、代表植物:吊兰、常春藤等。

生长特点:四季常绿,冬季或夏季生长缓慢,春秋季生长旺盛。繁殖方法:分株、扦插、种子(需看每种植物具体情况)适宜繁殖期:具体要看繁殖的方法,每个季节可以尝试。

6、代表植物:凤梨、龙舌兰。

生长特点:单株常年生长,但一生只开花一次,花后即枯萎,靠宿根苗或种子繁衍后代。

落叶木本:一般是在冬季(或旱季)落叶,在春夏秋(或雨季)生长。

1、代表植物:腊梅、梅花、玉兰花、迎春花、榆叶梅、杨树等。

生长特点:冬末或早春开花,枝条上有花芽和叶芽之分,发芽的时候先花后叶。

2、代表植物:苹果、梨树、垂丝海棠等。

生长特点:春季开花,枝条上有混合芽和叶芽之分,混合芽生在短枝上,发芽的时候花叶齐发。

3、代表植物:月季

生长特点:发芽时,先叶后花,一年可以多次开花,以春、秋季开花最繁盛。

4、代表植物:石榴、紫薇等。

生长特点:发芽时,先叶后花,花期在夏季或秋季,花期较长。

5、代表植物:玫瑰、蔷薇等。

生长特点:发芽时,先叶后花,花期在春夏之交,一年只开一次。

6、代表植物:泡桐。

生长特点:春季发芽时,花和叶同时长。花蕾在夏季形成,经越冬后,才在次年春季发芽时开放。

常绿木本:通常四季常绿,冬季休眠,叶子不大量脱落,在春季有一个换叶期(落老叶与发新叶同步进行)。

1、代表植物:柑橘、桂圆、松树、柏树等。生长特点:春季开花。

3、代表植物:茉莉。

生长特点:喜炎热气候,盛夏季节是主要花期。

4、代表植物:山茶、茶花等。

生长特点:花蕾期很长,一般夏季形成花蕾,花蕾需经越冬,才能在次年的春季开放。

第四篇:鲸的生活习性

鲸的生活习性

长须鲸习惯于独自生活,同一海域中,雌雄共存。雄性长须鲸也可用“歌声”吸引数百公里外的雌性长须鲸来到食物丰富的繁殖地与雄性长须鲸交配。由于鲸的“歌声”频率与某些军用或商用声纳的频率相仿声纳很可能会干扰长须鲸的繁殖,从而使这种本来繁殖率就较低的物种处境更加艰难。角鲸,腹部呈白色,背部为黑色,并夹杂着蓝灰色或黑灰色的斑点花纹,在它的头上长着一个约1~2米的长角,实为牙齿,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角鲸的长牙仅仅是一种第二性征的标志而已,它类似于陆地上的雄性狮子头上的鬃毛。(习性尚有待考察)鲸鱼原来被认为是在陆地上用四肢行走的动物,后来因觅食问题,而“下海”,多实行一夫一妻制,像“大翅鲸”通常单独生活,而其他鲸鱼也有群体生活的。他们怀孕期一般在12个月左右,一胎一子,幼鲸哺乳期为10个月,寿命约60~70年。鲸鱼回游在寒带和暖代的一定水域,并有固定的回游路线。夏天在寒带生活,补充营养后,秋天时为了繁殖往温暖海域开始移动。鲸吃糠虾、乌贼、鱼等,而杀人鲸吃企鹅、海豹、海豚、鲸等,尤其喜欢吃鲸的舌头。野生的杀人鲸性情凶暴,但从小饲养便可以驯服,智商颇高可以用来表演。

第五篇:花草树木的生活习性

“走进花木”校本课程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单元 认识花草树木

教学内容 花草树木的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掌握美人蕉、桂花、雪松、紫薇、睡莲的生活习性。教学准备

自制与教学有关的课件。学生准备记录本。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部分花木的生活习性。

二、新授(结合课件讲解)

1、美人蕉:喜温暖和充足的阳光,不耐寒。要求土壤深厚、肥沃,盆栽要求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生长季节经常施肥。露地栽培的最适温度为13~17℃。对土壤要求不严,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中生长最佳,也适应于肥沃粘质土壤生长。江南可在防风处露地越冬。分株繁殖或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在4—5月间芽眼开始萌动时进行,将根茎每带2—3个芽为一段切割分栽。

2、桂花:为常绿灌或小乔木。喜光,但在幼苗期要求有一定的庇荫。喜温暖和通风良好的环境,不耐寒。适生于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偏酸性砂壤土,忌碱性土和积水。通常可连续开花两次,前后相隔15天左右。花期9-10月。

3、雪松: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一带生长最好。抗寒性较强,大苗可耐-25℃的短期低温,但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往往生长不良。较喜光,幼年稍耐庇荫。大树要求充足的上方光照,否则生长不良或枯萎。对土壤要求不严,酸性土、微碱性土均能适应,深厚肥沃疏松的土壤最适宜其生长,亦可适应黏重的黄土和瘠薄干旱地。耐干旱,不耐水湿。浅根性,抗风力差。对二氧化硫抗性较弱,空气中的高浓度二氧化硫往往会造成植株死亡,尤其是4——5月间发新叶时更易造成伤害。

4、紫薇:喜光,稍耐阴;喜温暖气候,耐寒性不强;喜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耐旱,怕涝。萌菜性强,生长较慢,寿命长。

5、睡莲:喜强光,通风良好,在岸边有树萌的池塘,虽能开花,但生长较弱。对土质要求不严,pH值6-8,均生长正常,但喜富含有机质的壤土。生长季节池水深度以不超过80厘米为宜。在长江流域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发,4月下旬或5月上旬孕蕾,6-8月为盛花期,10-11月为黄叶期,11月后进入休眠期。

三、巩固,整理笔记。说说这5种花木的生活习性。

下载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向日葵的生活习性及分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性

    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

    兔子的生活习性(含五篇)

    兔子的特点: 1.毛毛为白色、灰色等。 2.耳朵较长,平时竖立起来,听觉灵敏。 3.眼睛很大,是红色的。 4.嘴是三瓣嘴。 5. 跑的很快。 6.尾巴短,是圆形的。兔子的生活习性: 1.喜欢吃胡......

    兔子的生活习性作文

    兔子的生活习性作文 篇一:兔子的生活习性与特点家兔的特点与生活习性 家兔是常见的饲养小动物。它的祖先是分布于欧洲、非洲等地的野生穴兔,现在在世界各地均有饲养,有很多品......

    小白兔生活习性的作文

    小白兔生活习性的作文 篇一:描写小白兔的作文 同学们,在众多的动物中小白兔深受我们的喜爱,请你回忆一下它的外形与活动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一、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写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片段练习(动物的习性) 一、 教学目标 1.能有目的、有侧重地观察一种动物,抓住动物的生活习性介绍动物。 2.能准确、生动地将所观察动物的习性写成短文。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八哥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八哥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八哥的生活习性和饲养方法 八哥为鸟纲雀形目椋鸟科八哥属鸟类的通称。额羽甚多,形特延长而竖立,与头顶尖长羽毛形成巾帻;头侧或完全披羽,或局部裸出。......

    翘嘴白条生活习性[大全5篇]

    翘嘴白条生活习性 翘嘴白是一种水面鱼,嘴大贪吃,春未至秋初,喜欢在水面上追食虫蛾,夜晚食性也很强。晚上八时至十二时用活的虫蛾作诱饵,很容易钓到。这种鱼, 其肉白嫩,味道鲜美。......

    探讨老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灭鼠的方式方法

    探讨老鼠的生活习性以及灭鼠的方式方法 灭鼠对保障人民健康意义重大。老鼠是多种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它通过其体外寄生虫叮咬、排泄物污染、机械携带以及直接咬人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