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性区域-心得体会[推荐]
学习区域-心得体会
1、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是影响幼儿自主必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育观念的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需要教师对自己的工作不断反思,加以改进,才能实现这种质的飞跃。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才能使工作落在实处。师生间的平等、尊重,使得对于幼儿的“反常行为”象课堂上的反驳等才能认可。承认幼儿间的差异,才能给每个幼儿不同的等待时间。才能调动每个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
2、用辨证的观点看待自主性的三个方面
我们一直在谈幼儿自主性的培养,其实人的自主性有正反两面方面。独立需要过程,往往不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视其为束缚自己的绳索。过于自负则听不进他人意见。思维独立性过强,也往往爱钻牛角尖。所以,幼儿的自主性也要因人而异,对于自主性过强幼儿,教师在教育中要加以控制。把握好幼儿自主性培养的度,才能造就适应社会需要的人。
在培养幼儿自主性的过程中,虽然涉及了幼儿生活经验的习得,但不够深入,还需要在今后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通过整个课题的研究发现在整个开放性学习区域的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始终把幼儿放在游戏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幼儿以自己的能力去实践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尽量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情感,给幼儿创造一种宽松、愉快、自由平等的氛围,激发并吸引幼儿在开放的交往中获得情绪情感的满足和社会性的发展。开放性学习区域活动由于给幼儿提供了较多的自我表现的机会,创造了较为宽松、没有压力的学习环境,而且又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能使幼儿通过自身积极主动的活动,激发他们探究的动机,产生自豪感、自信心。教师要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鼓励幼儿与环境的交往,通过自主地探索来获取知识,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因此此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在日后的活动中是切实可行的。
第二篇:中班学习性区域游戏观察笔记
中班学习性区域游戏观察笔记
乐山幼儿园 胡瑛 2012年2月——6月
观察对象:中二班幼儿
2月份:会跳舞的娃娃(美工区)行为记录:
区域游戏开始了,小徐第一个来美工区玩,她拿了张材料纸之后,先用水彩笔在娃娃的衣服上画了许多漂亮的小花,并为每一朵小花涂上了漂亮的颜色,还画了十字花纹来装饰。画好衣服之后,她开始用剪刀把娃娃剪下来,她拿剪刀的姿势很奇怪,姿势不对,于是我上前和她说:“这样握剪刀对吗?手有没有感到很别扭?”我让她握握好,再开始剪。小徐剪得很不顺,沿着轮廓线剪不好,还把娃娃剪坏了。之后的挖洞她不会,于是叫我帮忙,我用剪刀帮她开好小口,然她把剩余的部分剪掉,她剪下来的洞比材料上预设的洞大很多。
分析和调整:
到了中班下学期,幼儿开始频繁使用剪刀,但是中班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发展不是很好,小肌肉控制能力差。因此,使用剪刀很困难。不太熟练使用剪刀的幼儿就会出现小徐的这种情况。当幼儿出现困难需要老师帮忙得时候,老师要引导幼儿解决困难。因此,我没有帮小徐把洞都剪好,让她自己把剩余的部分剪下来。
为了帮助幼儿熟练使用剪刀,平时的集体活动和个别化教育中可以多让幼儿练习,在家中,也可让家长一同配合,多给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而且,由于跳舞娃娃的轮廓线条太复杂,不利于不太会使用剪刀的幼儿进行练习使用剪刀,于是在游戏讲评中,我提供幼儿一个方法,在娃娃的外围图上光圈,使复杂的线条曲线变得光滑,方便能力弱的幼儿操作。
3月份:艺术墙(美工区)行为记录:
最近幼儿都很热衷于当粉刷匠,所以一说到来制作艺术墙,他们都跃跃欲试。当我把墙纸投放到美工区时,美工区的几个人就围上来问:“这是什么呀?”我说:“这是艺术墙纸,但是它们没有颜色,我请你们来做粉刷匠,给墙纸涂上好看的颜色,把墙壁变成一堵艺术墙,好吗?”大家异口同声说:“好。”然后我说明了绘画要求,大家都动手操作起来。
游戏开始了,幼儿都选择了自己想要画的墙纸进行设计。小蔡边画嘴里边说:“一个淡绿的,一个深绿的,一个淡绿的„„”画完第一行时,没有一个幼儿画错,都按规律间隔排列颜色。在画第二行时,有的幼儿画的颜色排列规律和第一行是一样的。于是等小蔡画完第二行,我问:“你这样画对吗?”他说:“对的呀,不是一个淡绿的,一个深绿的吗?”然后我问他:“那下面一行第一个颜色是什么?”他毫不犹豫的回答说:“淡绿的。”我问:“你和别的小孩子的一样吗?”他看了看别人说:“一样的。”我在让他仔细看,他说:“有点不一样。”“哪里不一样?”他手指了指第二行,然后我说:“我要求横竖都是按颜色一个一个规律排列的,你对吗?”他摇了摇头。“那接下来一行第一个是什么颜色?”他想了想说:“深绿色。”“再一行呢?”“淡绿色。”于是,我让他继续画下去了。
分析和调整:
在学习性区域游戏中,能够很好的看到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性。对于环绕式的图案,幼儿基本没有一个幼儿画错,都是按颜色一个隔着一个间隔涂色的,只是在相近色的选择上,个别幼儿有问题。然而,对于格子图案,幼儿的差异性非常之大。由于中班幼儿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有限,思维方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往往顾及到横向的间隔排列,而忽略了竖向的间隔排列。所以,在这个区域中,有部分幼儿都出现了像小蔡这样的现象。
在游戏中,我发现聪明的尹蝶是用一种颜色把所有需要的格子都涂上这种颜色,再选择另一种颜色把剩余的格子画满,这样就避免了画错的情况。于是,在游戏讲评中,我让尹蝶来介绍了她的好方法。并将她的方法进行改善。让幼儿先用笔在需要涂色的格子上做好记号,在确认没有画错的情况下再进行涂色。
4月份:邮递员送信(计算区)行为记录:
“老师,这个怎么玩呀?”小沈在转了一圈之后在送信的地方坐了下来。我走到她旁边蹲了下来,然后问:“你看这里是什么呢?”“有一幢房子,还有很多信。”她回答我。于是,我接着说:“那么你来做邮递员,把它送到每个人家里。”“好的,我明白了。”小沈自信地回答我。不一会儿,当我回到小沈旁边的时候我发现她已经送完了所有的信,此时小妍走了过来。“小沈,你在玩什么呀?”小沈高兴地介绍了自己的玩法。小妍听了小沈的介绍,也开始了游戏。当我再一次走到两个人旁边时,她们还在玩。这时的玩法又不同了,两个人轮流把信送回去。游戏结束后,我请小沈和小妍一起介绍了自己的游戏方法。
分析和调整:
区域游戏中,有些时候老师需要参与和引导,但是有些时候老师也可以适当地往后退一些位置留一些空间给孩子,就是给孩子一些互相学习与交流的机会。今天的这个游戏“送信”,其实是音乐活动《邮递员叔叔好》的延伸活动,即点数配对,在今天的活动中,通过练习,小沈在送信这个游戏中由原先的生疏变得十分熟练,而小妍的加入给了她一些新的想法,两人开始轮流送信。小沈和小妍平时都是比较内向的孩子,但是在今天的活动中两人在游戏中的出色表现让她们找到了快乐与自信。
在以后的游戏活动中,老师也要多观察孩子,多给孩子一些思考的空间,不要当孩子一遇到问题,就马上给予帮助,帮他解决,这可能会养成孩子依赖的心理。老师要相信孩子会有十分出色的表现,这样也能让游戏有更加好的发展。
5月份:小指挥(音乐区)行为记录:
区角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来到音乐区,跟着歌曲录音,开始演唱歌曲《小指挥》,一开始孩子们还很起劲,脸上洋溢着笑容,一会儿合唱,一会儿又妹妹、弟弟分组唱,兴致很高,可过了大概六分钟,里面的声音越来越嘈杂,有的孩子在说:“今天晚上是我小姨来接我,她要带我出去玩。”有的孩子坐着发呆,一言不语。还有的孩子在那里扯着嗓子,大声唱歌,旁边语言角里的孩子都捂着耳朵说:“吵死了,吵死了!”
分析和调整:
通过歌曲《小指挥》,能帮助孩子建立起合作意识,体验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从旋律上看,歌曲的最大特点是旋律和节奏相结合,唱和节奏念白相结合,适合中班幼儿操作。但是由于形式单一,幼儿在反复演唱之后,没有了兴趣。部分孩子就显得比较随意,故意用“喊叫”的方式唱歌,制造“噪音”,其他孩子看了,争相模仿。
其实当幼儿在进行表现的时候,老师可以通过间接介入来指导幼儿,比如扮演观众,向孩子们提出自己的要求,给孩子暗示和指导:“你们唱的歌曲真好听,但是唱歌的时候,如果能听到旁边朋友的声音,那会更好听!如果声音太响,人家的耳朵都要疼了,有可能会退票哦。”相信通过老师的暗示,孩子们会进行商量,而且合唱时也不再喊叫。中班孩子爱动手爱模仿,虽然没有真实的乐器,但还是可以让幼儿模仿弹琴、拉二胡等动作,激起孩子的热情,享受指挥的乐趣。
6月份:大串联(音乐区)行为记录:
区角活动开始了,可是没有孩子到音乐区去表演歌曲,里面一个人也没有。过了六七分钟,小黄、彤彤高兴地来到音乐区准备表演,只见三个人在那儿商量着什么,可是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仍没有开始播放音乐。于是,我走上前去问孩子们:“你们在商量什么呀?准备什么时候开始啊?”小黄皱着眉头说:“我们想跳三只蝴蝶,可是现在只有两只蝴蝶,人不够。”我问:“所以你们一直在这儿等着?”两个孩子点点头。我说:“那除了三只蝴蝶,你们是不是还可以跳其他的呢?”两个孩子相互笑了笑,然后她们就开始表演歌曲了。之后,也没有其他孩子进入表演区,这里显得比较冷清。
分析和调整:
最近我们班的孩子似乎对音乐区不是很感兴趣,在二十分钟的时间里,总共只有两个孩子进入,而且在里面似乎无所事事,仔细反思了一下,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1、材料提供单一。在音乐区中,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一些小乐器、三只蝴蝶的头饰、背景图,材料有些单一,孩子们玩得都腻了。
2、孩子的主题经验不够。
这个区域游戏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让孩子自选内容,如唱歌、跳舞、各种表演等。为了提高幼儿的游戏兴趣,我进行以下调整:
1、大家一起共同收集资料,丰富游戏内容。如手偶、面具,舞台窗口等,布景可以从小朋友收集的废旧纸箱做出来。
2、丰富孩子主题经验。通过集体教学活动、个别化学习等形式,让孩子进一步了解其他表演形式,如音乐故事表演,吸引更多的孩子。
第三篇:学习性区域活动与幼儿关系
专题小结
漕溪新村幼儿园卢佳2012年1月
在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幼儿园的二期课改使教育实践发生了深刻地变化。最重要的是体现了课程实施的优质化,而这一内涵的发展过程也就是新课程园本化建设的探索和创新的过程。课程园本化实施的过程体现了全体教师对《指南》理解与“再设计”的过程,但不是简单地按照《指南》或《新教材》照本操作。通过课程的实施,使幼儿能在各方面健康愉快的成长。
课程园本化的目的是在于满足本园和幼儿发展的需要,这正需要由课程的实施与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及幼儿发展的需求相符合,真正满足幼儿园和幼儿发展需要的过程。“二期课改”深化至今,如何提高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如何保证每次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公平地分享高效、优质的优质教育,已成为了幼儿内涵发展的关键。课程方案的实施就是力求我们的幼儿园能科学有效地实施课程提供了一定的方向和线索,根据幼儿成长的规律,因园、因班、因人而导,灵活地的运用,并加以丰富和创造。
区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幼儿在区域中可以自主选择与操作,可以对已有的经验加以巩固和扩展。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巩固和深化主题内容,因此我们老师深入探索和研究,力求使区域活动和课程的主题活动真正地走向融合。
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游戏是占有特殊地位的重要活动,是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的重要方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区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幼儿园课程目标服务的。在游戏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能力、意志品质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开展游戏活动是课程实施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之一,因此区域活动的开展是充分发挥幼儿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皮亚杰提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学习性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表现。不同的材料蕴涵不同的教育功能,不同的材料会萌发儿童不同的活动行为和思维创造。如美工区中用各种材料做成的动物,可以放在“建筑区”的动物园中,也可以放在“益智区”的背景图中等。同时,提供的材料促进了孩子多种能力的发展,如感知操作区中的“喂小动物吃饭”,既锻炼了孩子的手部肌肉,发展了孩子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能力,又使孩子的思
维、语言等能力得到了发展。
由此可以看出,在投放活动材料时应充分体现因人施教,做到难易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给幼儿更多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轻松、自如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
一、创设富有情景性的活动材料
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表明:生活化、真实性的主题情境性环境更适合小班幼儿。因此,我们为我班幼儿创设了生活化、角色化的情境性环境。例如:《娃娃家》的主题区域活动中,我们设置了两个“娃娃家”创设的娃娃家随主题进行不断丰富环境及活动材料。我们在娃娃家投放了和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小床、衣服、鞋子、袜子等。小班幼儿游戏时没有目的性,往往看到了玩具才想到要玩什么。也没有角色意识,只是单纯的摆弄老师提供的玩具。由于受到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语言发展的限制,他们在游戏中,常常只是简单动作的重复。因此老师创设情境性材料,能帮助幼儿引发多种经验,有利于支持幼儿与材料的互动,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对游戏的兴趣依赖于老师创设的环境和提供的材料。让孩子通过摆弄玩具、抱抱娃娃、做做爸爸、妈妈等情景活动,在活动中,每个幼儿都玩得那么投入,合作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因此,为幼儿提供他们感兴趣的、富有情境性的操作材料,更易激发幼儿主动摆弄操作材料的意愿,使他们主动的在游戏情景中操作,在合作中学习、探索,在玩中成长。在娃娃家主题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在摆放袜子的盒上贴上相关的图形与图案,如:妈妈放袜子的地方有妈妈的头像,爸爸放袜子的地方有爸爸的图像,等等这样的标志。刚开始时,孩子们对这些图案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关注,一连几天孩子们还是没有有意识地将袜子送回相对应的橱里,只是对这些图案开始有了关注。于是我们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袜子盒上的图案,并问孩子:“妈妈袜子的的家在哪里呢?”让孩子们看看橱上的图案,经老师这么一点拨,马上就有孩子发现了其中的秘密,知道老师的用意了。于是在以后的活动中,许多孩子开始注意到将袜子送回相应的“家”。
二、创设富有多样性的活动材料
在设计材料时,创设富有多样性的活动材料的活动材料能激发小班幼儿游戏、学习的兴趣。
如在使用小勺喂豆活动中,我们投放了豆类和小塑料筐让幼儿游戏,结果我们发现孩子们游戏的兴趣并不高,即使来玩也是很无奈的样子。于是,我们重新在小塑料筐上装上小动物和娃娃的头饰,让孩子来为小动物和娃娃吃豆豆,这样一个富有情景性的活动材料,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孩子的参与。我们在设计材料时,首先考虑到结合班级正在进行的主题活动内容,然后用不同的材料形式去完成同一个学习目的,如“橘子和苹果”主题中,我们提供了给水果穿衣服(涂色、撕贴)、给水果找家(益智)、水果配对、排序(益智)、水果拼图(益智)等多种形式的材料,供幼儿选择,使他们始终对活动保持一定的兴趣。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形象,将材料推到显性地位,赋予材料生命力,让材料来深深地吸引幼儿更好地进入游戏,进行学习。我们在制作的区角玩具——“小兔吃萝卜”,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小兔乖乖”,所提供的操作材料是幼儿们很感兴趣的小兔吃的萝卜和青菜。该操作材料要求幼儿按照说明书提示进行简单的排序。很多能力较强的孩子们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研究操作中发现了很多的玩法,他们似乎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产生,并且大胆的交流。
三、创设富有结果性的活动材料
3岁孩子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只有那些形象鲜明、具体生动且能看到结果的活动材料才能吸引他们,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依据这一年龄特征,我们设计了“我为动物穿衣服”,把废旧纸板装饰成各种小动物,让幼儿为动物绕毛线。这一活动材料的提供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他们稍作尝试就能得到结果,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又如我们还设计了“新年树”的操作材料,把一片片彩色的花瓣贴在幼儿自制的手套、鞋子上,经过幼儿自己的操作,一副副漂亮、鲜艳的手套、鞋子等贴在我们班的活动室墙面上,每当有人来到我们教室,小朋友们会争先恐后的告诉她,这是我做的。
导师团来到我园观摩区角活动,通过导师团老师对我们在区角活动中的观察与回应,我发现强调区角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活动表现并不是对幼儿游戏的放任,因此,并不排除游戏中教师适时适度帮助与指导幼儿获得一定的知识或技能。教师的指导目的不是为了干扰幼儿的游戏,而是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丰富自己的行为表现,更好地开展游戏。充分观察了解幼儿的游戏。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如给幼儿提供的游戏空间是否合适,游戏行为有否发展,该丰富哪些经验,新投放的活动材料是否被使用,是如何使用的,没使用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经过观察分析决定指导的对象和方式。教师指导的语言应是
开放式的,如“你是怎样想的?”“你发现了什么?”“请用它来试试,看看会怎样?” 交流时我们多用谈话的方式,集思广义解决问题或推荐有创意的方法;还经常采用设问方式,作为活动的延伸,为下一次活动铺垫,激发幼儿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如在认识水果与干果时,幼儿边玩边感知,当他们得到一些有关果实的知识经验后,我们就让幼儿互相交流观察心得和发现,“你有什么好方法要向大家介绍?”“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怎么做呢?”等等,使幼儿了解别人的视角与思维方式,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然后引导幼儿归纳概括水果与干果的各自特征,这样当幼儿看到陌生的果实时,就能主动分辨出它们是水果还是干果,最后以“下次你准备观察什么”“你还想怎么玩”等设问方式激发幼儿参与下次游戏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学习性区角活动,使我能进一步的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具有了这些全新的理念之后,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幼儿园区角活动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我将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对区角活动做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究,使本班的区角活动更加趋于完善,充分发挥区角活动的教育价值,全面促进幼儿的发展,使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第四篇:学习性区域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
学习性区域的环境创设及材料投放
昆山市淞南幼儿园 金 祎
一、利用有限的空间,创设学习性区域环境
环境是中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所以在创设的时候要丰富多彩、多层次,具有选择性和自由度的,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触到环境,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方式在与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
目前在我们班有44名幼儿,所有的玩具和材料都摆放在封闭的教室周围,中间留下一个较大的空间摆放幼儿桌椅,是幼儿进行集体教学活动的场所,所以活动室环境创设将师生活动主要局限在教师教、幼儿听的层面上,忽视环境、材料、玩具与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进行了改善。
1.充分利用室内外地面、墙面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
(1)彰显合作性。在室内墙面上设置益智游戏,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自己喜欢的游戏,幼儿可以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规则,共同开展游戏。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增强幼儿的合作能力。
(2)凸现教育性。如:开展“美丽的秋天”主题活动,活动中,可结合中秋节在主题墙上粘贴幼儿自己绘制的月饼。在游戏的内容上,选择和秋天有关的蔬菜、水果进行蔬菜水果印画等。
(3)注重趣味性。在布置墙饰或制作玩具时坚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长生互动。如:在设计玩具串项链的时候,利用幼儿的绘画作品设计成项链的模特,在装饰墙面时用给幼儿绘画的桥等。
2.有效利用橱柜、桌面创设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如:在橱柜上做好标记,或加减对应、或点数对应,或图形对应,或数数对应,不但有利于培养幼儿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而且将计算、分类等整合到学习性区域活动,促进幼儿的思维发展。
二、坚持特色原则,创优活动材料投放。幼儿对食物的兴趣容易改编,要在材料上进行合理使用,大部分教师只选择材料也能够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一小部分的教师选择材料的利用性,只有少数教师选择了材料应经常更换,固定的少、变化的多,注意材料的层次性、递进性。处于这样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为:
1.反复操作使用,材料破损。材料隐含的教育价值是无穷的,包括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保证操作材料完整及美感,能使幼儿在与材料发生互动过程中,获得合理构图的美感、色彩协调的美感、制作精美的美感等,提高幼儿的审美水平。反之,如果材料反复使用,导致材料破损,失去美感,幼儿对操作材料易市区兴趣。
2.参与人数过多,材料缺少。孩子很喜欢学习性区域活动,应多安排开展活动,但是太麻烦,特别是孩子在区域活动中会因为游戏材料而发生纠纷。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第一次出示材料,由于教师准备时只考虑材料适合那一层孩子而忽视了投放的数量,孩子们便会引发争抢。
3.游戏投放材料难易程度把握不当,幼儿易缺乏兴趣。幼儿若对教师新增添的材料使用缺乏自信,则无法实施活动。另外,材料设置难度小,幼儿就容易完成游戏,材料市区挑战,幼儿易变现出不耐烦,兴趣全无。
4.游戏完成后,作品闲置,未有效利用。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特别是美工区的操作,教师将幼儿的作品闲置在哪里,如同垃圾,忽视了幼儿的劳动成果,从而抹杀了孩子再次参与的欲望。
针对以上问题,我在班里进行了优化,策略如下: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投放材料。以“装饰花篮”为例,教师提供了即时贴、剪刀、双面胶、彩纸等多种材料供幼儿装饰,刚开始,幼儿可能感兴趣,但是时间一久,这个游戏就没人玩了,看到这种情况我进行了反思:中班幼儿的想象力有限,他们还不能想到很多的装饰图案,所以我适当投放了小花贴纸、魔术棒等这些直接能的材料,吸引幼儿重新投入到游戏中。
2.根据幼儿发展实际投放材料。以“图书角”为例,刚开始在图书角中和自由符合幼儿年龄段的图书,但是中班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久,刚开始幼儿能专心看书,但没过多久幼儿就把书丢在一边,和同伴聊天了,针对这个情况,我在“图书角”中投放了各种毛绒玩具、背景图片、手指娃娃等,让幼儿自由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有了这些材料,幼儿表演起来难度小了许多,对这个区域的兴趣逐渐变得浓厚了。
3.根据教育目标投放材料。如在培养中班幼儿对相邻数的概念时,我提供了“小火车”的游戏,让幼儿根据火车两头的数字找到相应的朋友,这样火车才能开动,利用了小火车这个材料,幼儿能在游戏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对其感兴趣了。
4.根据主题目标投放材料。如在“可爱的动物”主题中,我们根据幼儿喜欢小动物的特点,在“益智区”利用小动物的形象制作小动物排队,幼儿在巩固排序、数数的同时,让幼儿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对各种小动物有进一步的了解。这些材料符合主题要求,也能促进幼儿发展。
5.注意投放材料的组合性。各个学习性区域活动材料之间网王存在着互动作用,教师在投放材料的时候应该考虑菜鸟组合使用。如在区域活动“青花瓷”中,幼儿需要利用纸线进行拼贴,组合出各种图案,然而在制作纸线也是一个区域游戏“搓柳条”,我把两个游戏结合起来,让搓柳条的幼儿把制作好的纸线让玩“青花瓷”的幼儿继续使用,提高区域活动之间的互动,这样,区域之间的材料也能更好地组合、使用。
6.注意投放材料的安全性。手机的材料很多来源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用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必须事先做好卫生安全工作,比如有可能划伤幼儿的材料,我们进行了包边处理,以免发生意外。
实践证明,幼儿园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创优学习性区域活动环境,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为理念,全面了解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把握环境材料蕴含的教育价值,科学引导幼儿在学习性区域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第五篇:学习性
学习性
红色旅游的学习性,主要是指以学习中国革命史为目的,以旅游为手段,学习和旅游互为表里。但是,这种学习不宜搞成灌输式的“现场报告会”,而应营造出自我启发的教育氛围,达到“游中学、学中游”,寓教于游、润心无声的境界。对国民进行本国历史的旅游教育,在某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成为制度。如德国一些州就对中小学生进行反法西斯的修学旅游做了专门立法,要求每个学校都要定期组织学生到纳粹集中营等地游览参观,勿忘历史。中国人的旅游与学习总是紧密相连在一起,有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传统。现在开展的红色旅游,是这个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它完全可以归类于修学的大类,定位于朝觐“革命圣地”的专题旅游,列入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团工会组织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序列。
故事性
故事性是相对说教性而言,反映出人们对历史吸引物的取舍观。现在到一些红色旅游点,给人的感觉是在参观“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地区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静态有余,动感不足,缺乏实景地厚重的历史感、独特的亲切感和“姹紫嫣红”的美感。这里除了经济条件落后、展陈手段单一等因素外,也是在英雄史观等陈旧观念影响下产生的人为缺陷之一。要让红色旅游健康发展,使之成为有强烈吸引力的、大众愿意自费购买的旅游产品,还需要妥善处理红色教育与常规旅游的辩证关系,其中的关键是以小见大,以人说史。历史典故往往形象、生动、有趣,容易让英雄走下圣坛,贴近群众和生活,产生亲和力。因此,要深入发掘红色旅游中的历史人物故事,既要反映领袖、英雄等“大人物”在历史中的重要作用,更要通过“小人物”的故事,揭示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真谛,使历史鲜活和丰满起来。参与性
有些红色旅游景点的旅游过程较为艰苦,为改变这种状况,少数景点努力过头,出现城镇化、商业化、舒适化的倾向,有损害红色旅游本质特色的危险。为避免重蹈覆辙,红色旅游点应紧跟体验经济的潮流,突出旅游节目的参与性。红色旅游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性学习。红色旅游的组织者要设计、组合出“原汁原味、有惊无险、苦中有乐、先苦后甜”的产品来。近年来,有些红色旅游景点开展了“穿红军服、唱红军歌、吃红军饭、走红军路”等参与性活动,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多数还只是停留在化装拍照、观赏节目、饭菜品尝等浅层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