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
2006年10月31日,**省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全省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性正式文件。对此规定,我院认真组织了学习、研究,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结合个案情况予以正确把握执行。
一、办理刑事和解案件的现状
从2007年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1月至2008年8月,我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的批捕案件308件443人,经过审查,批捕262件385人,不捕 46件58人,其中,我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据《规定》,对故意伤害5件5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捕的决定,公诉部门共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审查起诉案件318件456人,经过审查,提起公诉262件368人,不诉23件40人,对其中18件18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诉处理,其中交通肇事案6件6人,盗窃案 3件3人,故意伤害案7件7人,非法拘禁案2件2人。
二、开展刑事和解的做法
省院的《规定》对刑事和解的涵义、原则以及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条件、审查内容、处理方式、审批程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我院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基础上,着重采取以下举措,确保刑事和解工作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我院要求干警认真学习领会省院的《规定》,准确把握刑事和解的丰富内涵,更新执法理念,更主要的是通过轻缓化、人性化地适用法律,立足促进社会和谐来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平与正义的期望。
(二)掌握原则,正确适用刑事和解
我院严格按照《规定》,掌握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原则,真正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一是可捕可不捕的则不捕。主要是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批准逮捕。已批准逮捕的,如果不妨碍诉讼的顺利进行,可以改变强制措施。如赵**故意伤害案:2007年3月5日零时许,赵**听到其胞兄被人打后,怪罪于事发现场的夜宵摊老板张贻权,并对张贻权拳打脚踢,将张贻权殴打成轻伤。案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赵**不批准逮捕。
二是可诉可不诉的则不诉。如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罪、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自愿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并已执行且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不再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等案件,要按照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的原则,积极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处理,依法决定不起诉。如周**交通肇事案:2006年10月21日晚9时30分,未取得驾驶证的周**驾驶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湘n11860号跃进牌货车从前后停有车辆的**县江口镇彭红辉饭店门口一侧的公路上起步左拐驶出,恰遇未取得驾驶证的谢壹樟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嘉爵125型二轮摩托车搭乘2人迎面驶来,周**避让不当,往左行驶,横占道路,而谢壹樟技术生疏,惊慌失措,导致两辆车相撞,从而造成驾驶、乘坐二轮摩托车的3人受伤,经法医鉴定谢壹樟属重伤,舒孝冲属轻伤,石泡属轻微伤,经**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书认定,周**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案发后,周**对伤者送往医院治疗,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其做出相对不诉处理。
三是对犯罪情节较重,需要提起公诉的,将刑事和解的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并向法院提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如张**故意伤害案:2001年1月的一天,被害人谢**、谢×等人到张**家问其要帐,因张不肯还帐,双方发生争执,谢**等人将张**打伤。同月31日19时许,张**纠集其弟弟张×(已判刑)及本县桥江镇青年奠**等7人持持砍刀、柴刀等凶器来到本县谭家湾镇深子湖村,发现被害人谢**、谢×在一起看录像,张**一伙听后即对谢**、谢×一伙乱砍,直到二人被砍倒后才罢手。谢**被砍伤头部、左肩部、左手腕、左小腿,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案发后,张**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108000元,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我们审查认为,该案犯罪嫌情节较重,应依法提起公诉。我们将双方刑事和解协议移送县法院,依法提起从轻处理的量刑建议。后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三)区别方式,确定刑事和解的启动
按省院的《规定》,刑事和解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启动。
第一种方式是当事人双方自行达成的和解,包括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或者双方近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对于通过这一方式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请我院对案件从宽处理时,我院在他们提交刑事和解协议书后,原则上对犯罪嫌疑人、被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告人予以从轻处理。如2006年4月23日上午,向×在没有取得正式驾驶执照的情况下,驾驶无牌轮式拖拉机由本县桐木溪乡南村驶往水东镇,上午10时30分左右驶至本乡寅角四村地段时,向×为避开路上行人而使用紧急制动,由于下雨路面湿滑导致车辆失去控制半悬空驶向道路左侧,将正在道路左侧行走的被害人贺林芝撞倒,被害人贺林芝因伤势过重而死亡。案发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后,向×于2006年4月27日主动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且与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就赔偿问题达成了协议,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以书面形式请求不再追究被不起诉人向月的刑事责任。我们审查后,依法对其做出相对不诉处理。
第二种方式是双方当事人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基层组织主持调解达成和解,或者双方当事人在单位派员进行调解达成的和解以及其他机关和单位在职权内进行调解达成和解,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请我院对案件从宽处理时,我院在当事人提交刑事和解调解书后,亦予以从轻处理。如2007年8月25日,龙潭镇村民陈×在该镇旭日酒店门口因小事被害人李余星发生争吵,李余星随陈×来到其家中,双方再次发生争吵,陈×顺手从厨房台板上操起一把菜刀把李余星的头部剁伤,经鉴定,李余星伤情为轻伤。案发后,双方当事人通过县龙腾法律服务所调解,由陈×赔偿李余星8千元,双方达成和解。该案由公安机关提请我院审查批准逮捕,我们依法对陈俊作出不捕决定。
第三种方式是检察机关在受理案件后,经审查认为符合刑事和解条件,而双方当事人此前没有达成刑事和解的,可以告知犯罪人、被害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依照刑事和解的相关规定开展刑事和解。如陈**故意伤害案:2006年4月,陈**向唐某索要在5年前唐某打伤其父亲所花的住院医疗费,遭到唐某拒绝,陈**气愤不过,持刀将唐某砍伤。今年1月,公安机关将此案移送我院审查起诉,承办人审查认为本案系轻微刑事案件,且双方当事人是同村村民,采取刑事和解方式可缓解双方矛盾,减少社会对立面。办案人员专程赶赴140多公里远的北斗溪乡林果村,告知当地村委会和当事人双方刑事和解的具体内容,要求村委会干部配合化解矛盾,促进双方和解。通过办案人员和村干部劝解,双方当事人达成了刑事和解协议,握手言和。此后,我们依法对该案作出不起诉决定。
三、适用刑事和解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固然有其必要性和迫切性,虽然省院有了明确《规定》,但与其他新制度的创设一样,具体适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一)传统刑事司法理念的制约。我国传统刑事司法理念是一种国家本位的价值观。在这种刑事司法理念下,犯罪是个人与国家的冲突,所侵犯的不是个人利益,而是国家利益;刑罚作为公权的组成部分,要求对犯罪嫌疑人的追诉只能由国家进行,而不允许和解。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公众出于对社会安全的期望,对犯罪人一般深恶痛绝,希望严厉处罚犯罪,维护社会安全,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对犯罪嫌疑人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社会公众能否接受是一个重要问题。另外,当前适用刑事和解制度在政法部门少数人的思想中亦存在观念性障碍。特别是侦查机关对一起刑事案件的侦破,不可否认的要投入一定的司法成本,如果检察机关建议撤案或不捕、不诉,在一定程度上侦查机关难以接受。
(二)刑事和解法律效力不明确。现行刑事立法对刑事和解规定的不明确,使刑事和解的法律效力缺少依据。刑事和解作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的协议,不能像其他刑事裁判一样具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一旦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自觉履行,不会被强制履行。此外,真实自愿的和解协议因时间、情况的变化,在履行中可能会出与无力履行、消极履行、恶意不履行等情况。现行法律对履行刑事和解协议的保障不足,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刑事和解的适用。
(三)现行一些制度制约了刑事和解的适用。一是检察工作考核指标之一的不起诉率制约了刑事和解的适用。实践中,检察机关对不起诉率作出了控制,使得办案单位不得不考虑指标问题,致使许多刑事和解后符合不起诉条件的刑事案件不得不进入公诉、审判程序。并且,《刑事诉讼法》明文规定,公诉案件不适用和解程序,这就将刑事案件和解的可能性排除在公诉案件之外,成为刑事和解制度引人实践操作的一大制约因素。二是刑事和解缺乏相应的评价标准和监督机制。在刑事案件中适用刑事和解还遇到一个技术性难题,即如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再犯罪的可能性作出科学的评估,也缺乏相应的对其监督机制。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经济状况亦制约了刑事和解制度的适用。刑事和解制度从实施情况来看,有无赔偿能力已成为是否适用和解制度的重要决定因素。从我院所办理的刑事和解案件看,均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履行了经济赔偿后,才容易得到被害人的谅解,从而获得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处理结果,且由于缺乏明确的赔偿标准和赔偿范围,被害人可能利用这一有利地位获得超出其损失的赔偿。而那些家庭经济条件差、没有条件赔偿的,则难以达成和解协议。这可导致刑事和解只对有钱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而将贫穷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排除在外的情形。从某种意义上说,刑事和解可能会成为有钱人逃避罪责的“捷径”,也会因此使人对司法公正产生怀疑。
(五)个案中适用《刑事诉讼法》与《规定》的条件放宽。省院的《规定》第10条第二款规定:“对犯罪嫌疑人所犯罪行法定刑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具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可能判上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依照《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二款作出不起诉决定”;而《刑法》第142条第二款:“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我国刑法没有轻罪、重罪之分,轻微犯罪是指社会危害不大,法定最高刑较低的行为。根据《刑法》第72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可以适用缓刑。因此,可以把法院最高刑为三年的犯罪视为轻微犯罪。但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犯罪行在三年以上且具有从轻、减轻、免除处罚情节,则应考虑处罚放宽的问题。
四、适用刑事和解的对策
刑事和解作为对刑罚制度的重要探索,在节约诉讼资源、有效化解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之间的敌对情绪,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适用刑事和解制度的问题,应在严格依法的前提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解决。
(一)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转变传统刑事司法理念。传统刑事司法理念认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处以刑罚是基于报应和赎罪,其后果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监禁在监狱里。而社会主义理念认为,刑罚是为了改造罪犯、保护被害人、维护社会稳定,其结果是被害人得到补偿、犯罪嫌疑人悔罪认错、社会关系得到恢复。由于刑事和解的核心价值理念是被害人保护思想,体现了对被害人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司法保障的理念。因此,要切实转变执法人员崇尚重刑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刑罚观,消除刑事和解制度在司法环节适用中的观念性问题。
(二)完善刑事和解的立法进程。我国刑法典对于刑罚种类和非监禁刑的有关规定与目前国际上刑罚轻缓化的趋势严重脱节,对刑事和解没有从立法上予以明确规定。罪刑法定原则是我国刑事法律体系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它不但要求“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还禁止适用法无法律规定的刑罚和完全不定期刑。而我国非监禁刑的有限性,导致了刑事和解最终确定的解决方式于法无据。我们应积极总结经验,适时修改现行刑法典,增加非监禁刑的种类和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把刑事和解纳入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
(三)规定刑事和解协议的法律效果。立法应明确规定刑事和解协议对双方当事人的约束力。如果在刑事和解过程中,双方在规定期限内不能达成和解协议,那么案件马上重新转入司法程序,按照正常的司法程序去处。如果双方能够达成和解协议,在司法机关对刑事和解的自愿性、合法性确认的前提下,司法机关对其予以认可,并且在履行后,和解协议可以作为案件终结的依据。如果达成和解协议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没有自觉履行,那么也不会如其他判决一样被强制履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无需承担违约责任,唯一的法律后果是刑事和解程序终止,进入司法程序。
(四)合理设计刑事和解制度,增强对被害人的保护,杜绝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一是合理进行制度设计,防止不同犯罪嫌疑人因赔偿能力不同而导致的司法不公。在制度设计时应规定,经济赔偿是通常结果而不是必须结果。在涉及及经济赔偿时,检察人员应根据案件实际情况和犯罪嫌疑人的具体经济条件,向被害人提出多种选择方案;如果被害人执意要求赔偿超过犯罪嫌疑人支付能力的金钱数额,应向其阐明利害关系,反复劝说;如果被害人仍固执己见,则不适用刑事和解,但审查未成人犯罪案件时,应着重贯彻保护原则。并且,对和解协议中的赔偿期限应适度放宽,不必一律规定在达成和解协议时全部付清赔偿款,应允许当事人设定一定的赔偿期限,这样可以给经济上一时有困难的犯罪嫌疑人和解的机会。二是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引诱或胁迫被害人进行刑事和解。检察人员应加强对和解的监督,审查被害人的和解申请是否出于自愿,如果加害方采取不正当甚至违法的措施影响被害人,迫使其“自愿”进行刑事和解,一经发现或者由被害人提出,将撤销和解,进入刑事诉讼程序并在量刑时作为酌定从重处罚的情节,以此加大加害方的违法成本。三是加强刑事和解过程的公正性、公开性,防止和解过程中司法不公现象的发生。如刑事和解采取类似于听证的方式,由检察人员主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代理人、监护人和亲属,被害人及其代理人或监护人、亲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生活社区就读学校人员以及承办案件的侦查机关(部门)人员参与,通过听取被害人陈述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认错与道歉以及侦查部门的相关意见,然后进行协商,并制作和解协议书,实现和解程序的公正;引入人民监督员等社会监督制度,对和解过程的公正、公开、透时进行监督。
(五)进一步落实量刑建议权。量刑建议权是公诉权的一部分,但如何使量刑建议权落到实处,仍是困扰司法实践的一个难题。如果在审查起诉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协议,并已实际履行,检察机关在公诉时提出从轻、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但审判机关未予充分考虑,也会使这一制度的实际效果落空。因此,检、法两家应联合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刑事和解协议作为法定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情节,在量刑时给予充分考虑。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04:13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2)
2006年10月31日,**省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全省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性正式文件。对此规定,我院认真组织了学习、研究,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结合个案情况予以正确把握执行。
一、办理刑事和解案件的现状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我
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的批捕案件308件443人,经过审查,批捕262件385人,不捕 46件58人,其中,我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据《规定》,对故意伤害5件5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捕的决定,公诉部门共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审查起诉案件318件456人,经过审查,提起公诉262件368人,不诉23件40人,对其中18件18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诉处理,其中交通肇事案6件6人,盗窃案 3件3人,故意伤害案7件7人,非法拘禁案2件2人。
二、开展刑事和解的做法
省院的《规定》对刑事和解的涵义、原则以及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条件、审查内容、处理方式、审批程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我院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基础上,着重采取以下举措,确保刑事和解工作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我院要求干警认真学习领会省院 的《规定》,准确把握刑事和解的丰富内涵,更新执法理念,更主要的是通过轻缓化、人性化地适用法律,立足促进社会和谐来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平与正义的期望。
(二)掌握原则,正确适用刑事和解
我院严格按照《规定》,掌握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原则,真正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一是可捕可不捕的则不捕。主要是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批准逮捕。已批准逮捕的,如果不妨碍诉讼的顺利进行,可以改变强制措施。如赵**故意伤害案:2007年3月5日零时许,赵**听到其胞兄被人打后,怪罪于事发现场的夜宵摊老板张贻权,并对张贻权
拳打脚踢,将张贻权殴打成轻伤。案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赵**不批准逮捕。
二是可诉可不诉的则不诉。如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罪、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自愿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并已执行且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不再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等案件,要按照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的原则,积极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处理,依法决定不起诉。如周**交通肇事案:2006年10月21日晚9时30分,未取得驾驶证的周**驾驶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湘n11860号跃进牌货车从前后停有车辆的**县江口镇彭红辉饭店门口一侧的公路上起步左拐驶出,恰遇未取得驾驶证的谢壹樟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嘉爵125型二轮摩托车搭乘2人迎面驶来,周**避让不当,往左行驶,横占道路,而谢壹樟技术生疏,惊慌失措,导致两辆车相撞,从而造成驾驶、乘坐
二轮摩托车的3人受伤,经法医鉴定谢壹樟属重伤,舒孝冲属轻伤,石泡属轻微伤,经**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书认定,周**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案发后,周**对伤者送往医院治疗,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其做出相对不诉处理。
三是对犯罪情节较重,需要提起公诉的,将刑事和解的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并向法院提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如张**故意伤害案:2001年1月的一天,被害人谢**、谢×等人到张**家问其要帐,因张不肯还帐,双方发生争执,谢**等人将张**打伤。同月31日19时许,张**纠集其弟弟张×(已判刑)及本县桥江镇青年奠**等7人持持砍刀、柴刀等凶器来到本县谭家湾镇深子湖村,发现被害人谢**、谢×在一起看录像,张**一伙听后即对谢**、谢×一伙乱砍,直到二人被砍倒后才罢手。谢**被砍伤头部、左肩部、左手腕、左小
腿,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案发后,张**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108000元,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我们审查认为,该案犯罪嫌情节较重,应依法提起公诉。我们将双方刑事和解协议移送县法院,依法提起从轻处理的量刑建议。后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三)区别方式,确定刑事和解的启动
按省院的《规定》,刑事和解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启动。
第一种方式是当事人双方自行达成的和解,包括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或者双方近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对于通过这一方式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请我院对案件从宽处理时,我院在他们提交刑事和解协议书后,原则上对犯罪嫌疑人、被
刺客魔传 仙界走私大鳄 封天印地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第三篇: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
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2010-06-29 19:12:04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适用刑事和解办案现状调研报告(2)
2006年10月31日,湖南省人民检察院印发了《关于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定(试行)》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作为全省检察机关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规范性正式文件。对此规定,我院认真组织了学习、研究,在具体的办案工作中结合个案情况予以正确把握执行。
一、办理刑事和解案件的现状
从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我
院共受理公安机关移送的批捕案件308件443人,经过审查,批捕262件385人,不捕 46件58人,其中,我院侦查监督部门依据《规定》,对故意伤害5件5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捕的决定,公诉部门共办理公安机关移送的审查起诉案件318件456人,经过审查,提起公诉262件368人,不诉23件40人,对其中18件18人适用刑事和解,已作出相对不诉处理,其中交通肇事案6件6人,盗窃案 3件3人,故意伤害案7件7人,非法拘禁案2件2人。
二、开展刑事和解的做法
省院的《规定》对刑事和解的涵义、原则以及运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条件、审查内容、处理方式、审批程序等均作出了明确规定,我院在认真学习《规定》的基础上,着重采取以下举措,确保刑事和解工作顺利开展。
(一)提高认识,准确把握宽严相
济的刑事政策
我院要求干警认真学习领会省院的《规定》,准确把握刑事和解的丰富内涵,更新执法理念,更主要的是通过轻缓化、人性化地适用法律,立足促进社会和谐来办理刑事和解案件,化解社会矛盾,从而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大众对公平与正义的期望。
(二)掌握原则,正确适用刑事和解
我院严格按照《规定》,掌握适用刑事和解办理刑事案件的原则,真正做到“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严相济、宽严有度”。
一是可捕可不捕的则不捕。主要是对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和轻微刑事案件,可以不批准逮捕。已批准逮捕的,如果不妨碍诉讼的顺利进行,可以改变强制措施。如赵××故意伤害案:2007年3月5日零时许,赵××听到其胞兄被人打后,怪罪于事发现场的夜宵摊老板张贻权,并对张贻权拳打脚踢,将张贻权殴打成轻伤。案后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赵××不批准逮捕。
二是可诉可不诉的则不诉。如对于主观恶性不大、犯罪情节较轻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犯罪、轻伤害案件、双方当事人自愿就民事赔偿问题达成协议并已执行且被害人要求或者同意不再继续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等案件,要按照严格依法、区别对待、注重效果的原则,积极适用刑事和解机制处理,依法决定不起诉。如周××交通肇事案:2006年10月21日晚9时30分,未取得驾驶证的周××驾驶不符合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湘n11860号跃进牌货车从前后停有车辆的**县江口镇彭红辉饭店门口一侧的公路上起步左拐驶出,恰遇未取得驾驶证的谢壹樟驾驶未悬挂机动车号牌的嘉爵125型二轮摩托车搭乘2人迎面驶来,周××避让不当,往左行驶,横
占道路,而谢壹樟技术生疏,惊慌失措,导致两辆车相撞,从而造成驾驶、乘坐二轮摩托车的3人受伤,经法医鉴定谢壹樟属重伤,舒孝冲属轻伤,石泡属轻微伤,经**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书认定,周××承担此次事故的主要责任。案发后,周××对伤者送往医院治疗,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我们依法对其做出相对不诉处理。
三是对犯罪情节较重,需要提起公诉的,将刑事和解的有关材料移送人民法院,并向法院提出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量刑建议。如张××故意伤害案:2001年1月的一天,被害人谢××、谢×等人到张××家问其要帐,因张不肯还帐,双方发生争执,谢××等人将张××打伤。同月31日19时许,张××纠集其弟弟张×(已判刑)及本县桥江镇青年奠××等7人持持砍刀、柴刀等凶器来到本县谭家湾镇深子湖村,发现被害人谢××、谢×在一起看录像,张××一伙听后即对谢××、谢×
一伙乱砍,直到二人被砍倒后才罢手。谢××被砍伤头部、左肩部、左手腕、左小腿,经法医鉴定为重伤。案发后,张××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108000元,取得被害人谅解,双方达成刑事和解协议。我们审查认为,该案犯罪嫌情节较重,应依法提起公诉。我们将双方刑事和解协议移送县法院,依法提起从轻处理的量刑建议。后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三)区别方式,确定刑事和解的启动
按省院的《规定》,刑事和解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启动。
第一种方式是当事人双方自行达成的和解,包括当事人双方自行和解或者双方近亲属、代理人、辩护人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对于通过这一方式达成和解的,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辩护人提请我院对案件从宽处理时,我院在他们提交刑事
第四篇:关于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9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巩中带领部分常委会委员、内司工委委员,赴市检察院及利辛县、谯城区,对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检察工作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人民检察院及谯城区、利辛县检察院关于刑事检察工作情况的汇报,实地察看了亳州市驻所检察室、市检察院侦查指挥中心,调阅了两级人民检察院部分案卷资料,并通过座谈、走访等形式征求了监委、法院、公安、司法等部门及部分人大代表、律师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委托涡阳县、蒙城县人大常委会进行调研,提交调研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坚持以司法办案为中心,依法履行刑事检察监督职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加大监督力度,积极创新监督方式,努力提升监督实效,刑事检察工作取得新进展,为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201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办理审查逮捕案件4576件5822人,其中批准和决定逮捕3329件4209人,不捕1247件1613人;审查起诉8744件10829人,其中,决定起诉7251件9017人,决定不诉326件408人;监督侦查机关立案268件,督促撤案123件,追加逮捕59人,追加起诉65人。依法提出抗诉案件55件,法院审结33件,其中改判和发回重审23件。加强对社区矫正的监督,发现并纠正脱管漏管罪犯52人,对不符合监外执行条件的建议收监157人,已监督收监执行126人。
(一)刑事检察工作机制不断完善。注重加强案源机制建设,与公安、药监、环保等部门建立联系会议制度,持续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有效衔接,不断拓展监督案源。注重在押人员权益保障,健全在押人员约见检察官、投诉信件办理、出所谈话等制度,畅通在押人员权利救济渠道,纠正刑期计算错误23件,开展谈话及法律咨询1570人次。出台了《亳州市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为统筹协调、深入推进扫黑除恶工作提供制度保障。谯城区检察院社区矫正检察工作机制,被最高检简报、《法制日报》《安徽日报》推介报道。
(二)刑事检察工作重点较为突出。坚持从检察监督工作实际出发,不断强化与全市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突出办案重点。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全市检察机关起诉扶贫领域职务犯罪150件166人,破坏金融管理秩序案件49件91人,破坏环境资源犯罪74人。服务保障中医药市场整治,依法监督立案药品领域刑事犯罪1件1人,起诉9件9人,审查起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243件377人。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提前介入案件21件,起诉涉黑涉恶犯罪62件331人。监察体制改革后,重点加强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保障等领域职务犯罪的惩治力度,审查起诉58件61人。
(三)刑事检察监督职能持续强化。全市检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职责,不断加大刑事检察监督力度,严格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以无社会危害性不捕809人,刑事和解不捕208人。加强羁押必要性审查,提出羁押必要性审查建议380件,被采纳353件,采纳率为95%。强化刑事执行日常动态检查,纠正看守所干警不当执法19人次,依法打击“牢头狱霸”2人次。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温暖控申”品牌,办理刑事司法救助案件51件,刑事申诉案件126件。开展重复访治理专项攻坚,重复访同比下降53%。
楚侠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和缪庆捷羁押必要性审查案件入选2017、2018全国刑事执行精品案件。
(四)刑事检察监督质效稳步提升。全市检察机关立足法律监督主责主业,坚持诉讼职能和监督职能并重,加强对诉讼活动的监督,确保司法程序公正。强化对刑事执行活动的监督,把司法公正落实到执行工作中,推动执行活动依法依规进行。建立分片指导制度,推动基层监督模式转变,不断强化一体化监督职能。实行案件质量评查考核机制,定期开展执法规范化检查活动,强化案件办理质量的考核评价,提高案件办理质量。健全完善一体化工作模式,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线索移送、案件办理等机制建设,充分发挥整体合力,刑事检察监督质效稳步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强化。个别刑事检察人员对依法履行监督职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监督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对检察体制改革后的刑事检察工作研究不够深入,工作动力不足,不愿监督、不敢监督、不善监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重实体轻程序”“重协调配合轻监督制约”的司法理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信息知情难、调查核实难、纠正处理难”等问题尚未完全消除,拓展案件线索来源的主动性仍需加强。部分被监督者对监督工作支持配合力度不够,接受检察监督的法律意识有待增强。个别县区存在检察机关调取、查阅、复印案卷资料等方面配合不够顺畅,对监督意见的落实反馈不够及时等问题。
(二)监督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调研中发现,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开展不平衡,注重对公诉案件监督,对刑事自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和死刑复核程序监督相对薄弱。2017年以来,全市检察机关监督公诉案件7251件,监督公诉案件以外的各类案件共计2098件,刑事审判监督工作发展失衡。刑事抗诉案件多集中于实体问题,对程序性问题提起抗诉的较少,提请抗诉的理由主要集中在事实、定性、量刑、适用法律等实体方面,对于审判人员程序违法、附加刑以及缓刑适用不当的案件抗诉较少。55件抗诉案件均是针对确有错误的刑事裁判,抗诉案件类型相对单一。另外,由于有效监督途径的缺失,致使对审判机关庭前受理、告知工作、庭外调查活动和裁判文书送达等程序的监督难以开展。
(三)工作机制仍需进一步健全。“捕诉合一”运行后的配套制度仍需完善,在执行上还存在制度不规范、要求不明确的现象。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配套的律师值班制度还不健全,存在值班律师人员少、值班时间不能全覆盖的问题,影响认罪认罚从宽案件的办理时效。对于提前介入侦查、引导取证、非法证据排除、提前审查逮捕案件移交社会危险性证据等制度要求尚未全面落实,内部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刑事检察监督的合力尚未真正形成,与侦查机关、审判机关的信息互通渠道尚未完全打开,对违法行为的发现、移交和查处的衔接机制还不够成熟。与监察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的案件移送、提前介入、审查起诉、退回补充侦查等具体程序及工作流程的规定上,仍需进一步细化。2017年以来,市县两级检察院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1次15案,检察长列席审委会制度的执行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四)监督质效还需进一步提高。随着新形势下检察机关部分职能的调整,新增检察职能的效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监督领域范围和方式仍需拓展,监督效果仍需进一步加强。对发现和纠正诉讼过程当中违法问题的重视程度不够,审判程序违法行为的监督相对滞后。社区矫正动态监督数据不够准确,漏管、脱管的问题还时有发生。个别检察建议在分析问题和提出对策的环节针对性、操作性不强,未能发挥实际作用,监督能力有待提升。工作重点多集中在监督意见的提出上,对监督意见跟进落实不够及时主动,监督刚性不足。个别基层检察院诉讼法律文书存在瑕疵,检察监督精细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队伍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刑事检察队伍建设与检察工作任务还不相适应,“案多人少”的矛盾依然突出。2017年,谯城区检察院刑事检察员额人均办案量187件,基层检察院办案人员负担重、压力大。刑事检察人员专业领域知识欠缺,知识结构不能适应办案需求等问题日益凸显,缺乏金融、网络、生态环境等方面高层次专业人才,刑事检察队伍专业化建设亟待加强。刑事检察队伍的法律素养和业务能力有待提高,特别在知识储备水平、线索发现能力、调查取证能力、庭审应对能力上,与打造正规化、职业化、专业化检察队伍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责任意识,依法履行刑事检察监督职责。全市检察机关要进一步提高对刑事检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依法正确履行刑事检察监督职责,切实加大对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的监督力度,依法监督和纠正司法活动中的违法行为。积极适应监察体制改革新要求,注重案件实体审查的同时,不断强化程序审查意识,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认识。牢固树立服务大局和多元化监督理念,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依法监督、规范监督。审判机关和行政机关应当依法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增强主动接受检察监督的意识,全力配合刑事检察监督工作。持续强化法律监督机关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把刑事检察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实现监督工作的常态化和科学化。
(二)拓展监督途径,推动刑事检察工作深入开展。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刑事检察工作的职能定位,从工作思维、工作主线、工作模式、监督重点、监督目标、监督节点等方面,探索建立刑事检察监督新机制,拓展刑事检察工作的途径和方式,切实强化法律监督主责主业。着力解决对刑事自诉案件、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及附加刑、缓刑适用不当等监督弱化问题。加大力度开展随案监督,大力推进办案和监督同步化,完善纠正违法通知书、检察建议、抗诉等多元化监督格局,实现精准监督。注重利用科技手段助力刑事检察工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与刑事检察工作深度融合,提高刑事检察工作科技化水平,深入推进刑事检察工作全面开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不断加大刑事检察监督力度。把关注民生、服务大局、实现正义、维护稳定作为刑事检察工作的宗旨,坚持全面履职和重点突出相结合,加大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司法力度。坚持以人为本、司法为民的工作理念,做好羁押必要性审查、非法证据排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落实等工作,重点加强对超期羁押等侵权行为的监督,持续强化对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深入推进刑罚执行各环节的同步监督。继续推进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切实把好“扫黑除恶”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加强与公安、法院的沟通协作,形成打击黑恶犯罪的整体合力。
(四)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增强刑事检察监督实效。落实一体化办案机制,健全内部工作机制,细化审查标准、统一操作规范,建立完善、有效、科学、规范的刑事检察工作制度。以提质增效为出发点,健全完善轻重分离、繁简分流的工作机制。以案件质量为核心,推进审查实质化,着力提升刑事检察工作精细化水平。充分发挥“捕诉一体”在提升办案效率方面的优势,健全司法办案、工作指导、监督制约等配套机制。建立健全监督意见采纳落实情况跟踪、同类执法问题定期通报等机制,增强监督效果,提升监督刚性。加强“两法衔接”,完善信息互通互联和工作协调机制,充分发挥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信息共享平台作用,拓宽和延伸监督渠道和路径。建立与监察机关的案件线索双向移送和协作配合机制,加强工作衔接和信息共享,规范和细化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司法程序,实现职务犯罪案件办理的无缝对接。
(五)加强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刑事检察工作水平。以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为契机,选优配强刑事检察办案力量,特别是基层检察院办案力量,缓解“案多人少”的突出矛盾。加强刑事检察专业化队伍建设,招录理论水平高、业务精通的专业人才,充实刑事检察一线办案力量,确保刑事检察队伍建设与刑事检察工作要求相适应。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法律素养的提高,构建符合当前刑事检察工作特点的教育培训机制,补齐监督业务短板,不断提高刑事检察人员的理论素养和实务能力。针对办案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和素质能力不足问题,采取专题研讨、案件实训、庭审观摩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通过办案实践和理论学习不断提升刑事检察干警办案能力和水平,保证办案质量和效果。
第五篇: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实施细则
审查起诉阶段适用刑事和解的实施细则(草案)为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切实维护刑事案件被害人以及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公平正义,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刑事和解不起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与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经过协商,由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的谅解和宽恕,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犯罪嫌疑人的犯罪情节轻微的,依法对犯罪嫌疑人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第二条 本实施细则仅适用于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3年1月1日)第二百七十七条规定的案件,具体适用的罪名有:
(一)故意伤害;
(二)过失致人死亡;
(三)过失致人重伤;
(四)交通肇事;
(五)非法拘禁;
(六)敲诈勒索;
(七)故意毁坏财物;
(八)非法侵入他人住宅;
(九)其他过失类犯罪。
第三条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用本实施细则:
(一)一人犯数罪的或有同罪的犯罪前科的;
(二)犯罪嫌疑人有脱逃行为的;
(三)犯罪嫌疑人系共同犯罪中的主犯,而从犯已被提起公诉或者已被判处刑罚的;
(四)共同犯罪中的同案犯,一并起诉更为适宜的;
(五)犯罪后订立攻守同盟,毁灭证据,逃避或者对抗侦查的。
第四条 刑事和解应当制作和解协议书。和解协议书应当载明犯罪嫌疑人向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认罪悔过、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的具体内容与时间;被害人或其近亲属接受犯罪嫌疑人悔罪表示和经济赔偿的态度;被害人或其近亲属请求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从轻或者免除处罚的意见和建议。和解协议书应当由当事人或其委托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签名。
人民检察院对刑事和解协议的自愿性、合法性进行审查后,同时符合以下情形的,可以适用本实施细则:
(一)犯罪嫌疑人认罪悔过态度较好;
(二)刑事和解协议中包含的经济赔偿等项都全面履行的;
(三)犯罪嫌疑人得到了被害人自愿作出的谅解和宽恕,并对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
诉决定没有异议的。
第五条 本实施细则中所涉及的罪名不包括法律拟制或转化型犯罪的情形。
第二章 关于故意伤害罪的具体规定
第六条因民间纠纷所引起的故意伤害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情节轻微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被害人的损伤程度为轻伤二级的;
(二)犯罪嫌疑人的伤害结果系防卫过当行为造成的;
(三)其他犯罪情节轻微的情形。
第七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伤害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持械伤害他人,犯罪情节相对轻微;
(二)被害人损伤程度为轻伤一级,犯罪嫌疑人系老年人、聋哑人的;
(三)一次故意伤害造成一人以上轻伤后果的;
(四)曾经有劣迹的;
(五)其他犯罪情节较为轻微的。
第八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伤害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持械作案,犯罪手段残忍的;
(二)有前科的;
(三)具有两次以上故意伤害行为的;
(四)一次故意伤害造成二人以上轻伤后果的;
(五)涉及黑社会性质组织的;
(六)其他社会影响恶劣应当依法起诉的情形,第三章 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具体规定
第九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违法违规活动中过失致人死亡的;
(二)过失致使两人以上死亡的;
(三)过失致死的人身份特殊,造成影响较坏或损失较大的。
第十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过失致人死亡案件具有不顾他人劝阻,一意孤行,明显可以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的,过失导致一人死亡后果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九条规定的情形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十一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过失致人死亡案件,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九条、第十条规定的情形,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可以删除)
第四章 关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具体规定
第十二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过失致人重伤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犯罪嫌疑人在实施违法违规活动中过失致人重伤的;
(二)过失致使三人以上重伤的;
第十三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过失致人重伤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备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所规定的的情形,可以作出起诉决定:
(一)不顾他人劝阻,一意孤行,明显可以预见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而没有预见的,过失导致一人重伤后果的;
(二)过失致使二人以下重伤的;
(三)过失致使一人重伤,一人以上轻伤的。
第十四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十二条、第十三条所规定的情节的过失致人重伤案件仅造成一人重伤的,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五章 关于交通肇事罪的具体规定
第十五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交通肇事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醉酒或吸食毒品后驾驶机动车;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机动车辆,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的除外;
(三)明知是安全装置不全或者安全机件失灵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四)明知是无牌证或者已报废的机动车辆而驾驶的;
(五)严重超载驾驶的。
第十六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交通肇事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十五条所规定情形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未出现死亡的肇事事故;
(二)无驾驶资格驾驶普通二轮摩托车仅造成一人死亡后果的;
(三)酒后但未达醉酒状态驾驶机动车的;
第十七条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交通肇事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并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所规定情形的,仅造成一人死亡或两人以下重伤后果的,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第六章 关于非法拘禁罪的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非法拘禁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犯罪嫌疑人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
(二)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达48小时以上的;
(三)犯罪嫌疑人具有实施殴打、侮辱、虐待行为的;
(四)使用械具或者捆绑等恶劣手段进行拘禁的;
(五)作案动机卑劣的;
(六)作案人数为三人以上的;
(七)从事非法活动或为索取非法利益而实施拘禁的。
第十九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非法拘禁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十八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可以作出起诉决定:
(一)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24小时以上48小时以下的;
(二)被害人具有轻微过错的。
第二十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非法拘禁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十八条、第十九条所规定的情形的,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被害人具有严重过错的;
(二)犯罪嫌疑人为索取合法利益,迫不得已实施的拘禁行为。
第七章 关于敲诈勒索罪的具体规定
第二十一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敲诈勒索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三条所规定的情形的,经人民检察院审查后认为情节显著轻微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被害人为近亲属的;
(二)被害人对敲诈勒索的发生存在严重过错的;
(三)犯罪嫌疑人为未成年人的;
(四)其他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
第二十二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敲诈勒索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本实施细则第二十三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具有法定从宽处罚情节的;
(二)没有参与分赃或者获赃较少且不是主犯的;
(三)多次敲诈勒索,但数额在两千元以下的。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敲诈勒索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曾因敲诈勒索受过行政处罚的;
(二)对未成年人、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敲诈勒索的;
(三)以将要实施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犯罪或者故意杀人、绑架等严重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犯罪相威胁敲诈勒索的;
(四)以黑恶势力名义敲诈勒索的;
(五)利用或者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军人、新闻工作者等特殊身份敲诈勒索的;
(六)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八章 关于故意毁坏财物罪的具体规定
第二十三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因民间邻里、同学、朋友、民事、行政纠纷引发;
(二)造成财产损失低于二万元;
(三)毁坏公私财物三次以下的;
(四)单人作案的;
第二十四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第二十五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造成财产损毁达二万以上且少于三万的;
(二)毁损公私财物三次以上且低于六次的;
第二十五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造成公私财物损失达三万以上的;
(二)故意毁坏公私财物达六次以上的;
(三)纠集二人以上公然毁坏公私财物的;
(四)造成被害人轻微伤的;
(五)破坏生产、经营设备设施的;
(六)破坏政府部门设备设施的;
(七)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第九章 关于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罪的具体规定
第二十六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第二十七条、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因民间邻里、同学、朋友纠纷引发的或者进入住宅经过主人同意后拒不退出的;
(二)白天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持续时间二个小时以内的。
第二十七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且不具有第二十八条所规定的情形的,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一)骗取住宅主人同意进入住宅后拒不退出的;
(二)夜间非法侵入住宅或非法侵入住宅持续时间六个小时以内的。
第二十八条 符合本实施细则第二条、第三条、第四条的故意毁坏财物案件具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应当作出起诉决定:
(一)在警方劝说仍拒不退出住宅的;
(二)以盗窃、故意伤害等非法目的进入住宅的;
(三)持械进入住宅并有恶意威胁、胁迫等行为;
(四)殴打、侮辱被害人造成至少一人轻微伤
(五)夜间非法侵入住宅持续时间较长达六小时以上的;
(六)封闭他人住宅致使无法居住;
(七)司法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