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共5篇)

时间:2019-05-13 07:5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

第一篇: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

毛概课演讲

中国经济之中国制造

当代世界风云变幻,中国面临着完成祖国统一、经济持续发展、增强社会福利、树立大国地位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而在以邓爷爷为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入。开放经济特区,加入世贸,加强经济国内外往来,使我们的经济铮铮日上。于是,我们凭着劳动力资源丰富加入WTO走向世界市场,成为所谓的制造大国。同时就顺便树立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是的,大家都觉得我们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迅速,快要与韩国、香港甚至美国旗鼓相当。在经济全球化之中,我国发挥重要作用,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MADE IN CHINA’的字样。这也是我们每个人的骄傲。我们是发达的 迅速的 占优势的。

但是,(大家注意了,英语老师教导我们说转折之后必有重点)。今天,我所和大家分享的是事情背后的真相。身为发展中国家的我们在全球化经济之中真的是很吃亏。

众所周知,这些看起来标注“中国制造”的产品都是国外的品牌,我们的多数出口产品仅仅只是代人加工。“中国制造”背后的主要利润在哪?是让品牌持有人和经销商赚走了,品牌持有人是谁?经销商又是谁?是外国!是发达国家!我们没有自己独家生产技术,很多关键部件都要用人家的品牌,中国品牌无法与洋品牌相比拼,只好进行“贴牌”生产。这是品牌的力量。什么是品牌的力量?很简单,举个例子,大家不穿班尼路,穿livis。其实,这两个品牌档次一样。同学们再穿livis时很高兴展现给同学,而同样档次的班尼路只会是我们初中都不愿意穿的吧!(当然本人也很喜欢l)。这是市品牌的力量。只是因为livis名气大,于是大家都买,买了之后他们就有钱了。找了著名的陈冠希、张震岳代言,小陈长得帅点,小张唱歌又好点。他们的粉丝有多点。影响力就更大了。于是,经销商乐坏了。他们爆发了。而班尼路呢?大家把买班尼路三件衣服的钱买了一条livis牛仔裤的钱。于是班尼路没有能力冲出国门,影响力小。大家就觉得它不好。当然,这都是题外话。总而言之,缺乏品牌自主权,就没有发言权,就只能给别人做“打工仔”,拱手让出丰厚的品牌利润,赚一点微薄的加工费或

是服务费。当然我们的品牌被国外也强了很多,连端午节也让高丽棒子给抢了。我们,祖国的新一代,应该有什么感想?我们该怎么去做。

就如此恶性循环下去。这就是传说中的国际分工下的产业结构。我所介绍的是郎咸平教授所说的6加1的产业结构。六是指产品设计、仓储运输、原料采购、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零售。当然这些是最需要高端知识分子。而1是指制造。我们只匀到了1,这个最初级的1.也就是说,今天的中国是一个以一为主而不是一个以六为主的产业结构。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个制造环节的特征就是浪费资源、破坏环境、剥削劳动力。但是,我们付出了这么多只得到了2%。剩余98%的利润给予了外国。因此中国越发展,美国等国家越富裕。

当然,初级就牵扯到了就业问题。中国为了进步就需要高级知识份子。大学就不断扩招,培育出这么多优秀大学生不但没有改变现状却会失业。这是为什么?是我们程度不够吗?我国大学的教育水平并不差,老师不是优秀的海龟就是那位博士。难道是我们不够用功?(当然这个也有原因,但是不是根本原因)。难道是我们专业不对口?也不是,如果是那样大家理解,就完全误会了大学的意义。大学就是培养全能人才,培养能力提高自己的格局的地方。当然,更不会是因为中国大学生多,试问哪个发达国家的大学生比中国少?!

根本原因是,我们学校出了这么多设计师谁愿意去做手工技师,出了这么多市场营销毕业生,谁愿意做包装工,出了这么多设计衣服的,谁愿意去做纺织工。。好工作都在外国人手里。不愿意去做,那就是失业了。所以,发达国家就不一样了。他们占据六项 哪一项都需要高端人才。这就是差别。这就是我们失业的原因。我们不但占据了一成,这一成还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我们在最低层。而国外的大师们动动脑子再把最累最基础的活扔给中国就可以去喝下午茶了。

当然,我们每个人都在奋斗都在努力,每一位同学也有各自的主见及各自宏伟的理想。但是最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更要活得明白 更要知道我们的祖国要什么 怎么去改变现状,我们应该去关心下国家 或许大家认为这些不是我们该做的,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换种思维想,其实我们改变的越多,个人的价值也会实现的越多,赚取的利润也越多。这或许才叫我们高中课本中所学到的“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

通过今天短暂的演讲,希望可以唤醒同学们。通俗点讲,不改变现状,我们的祖国不会强大,祖国不强,我们的工作也不会好,赚的也就少。当然,我们不强,祖国也不会进步。一直以来,我们都在享受国家、父母带给我们的这些那些。我们长大了,也该尽尽我们的义务了。我们该去报恩了。

最后,希望,祖国的接力棒传到我们这一代手中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去吃老本,而是可以做得更好。

最后,谢谢老师、谢谢各位同学让我扯了这么多。

第二篇:中国经济的现状

中国经济的现状

十八大以及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正在重启中国经济转型和强国崛起之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转型,到底路在何方,这是所有关心中国经济的人都在思考的问题。中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面临着中长期增速下滑与成本上升压力,面临着内外双重夹击,中国经济转型已经没有退路,但首要的是,必须找准转型的方向和路径。

当前存在的共识

中国经济必须由外需驱动转向内需驱动,特别是向消费驱动转变。根据十八大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届时将释放64万亿的购买力。而如果按照未来几年中国GDP平均同比增长7%、美国同比增长2%的情景假设,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每年平均升值3%的前提下,波士顿公司预计,到2015年中国国内消费水平将达到美国的一半以上,到2020年达到美国水平的80%。显然,消费将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

国外公司在中国的崛起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进口额居世界第二,2011年贸易顺差连续3年减少,贸易顺差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超过10%下降到2.8%。预计2011~2015年进口额年均增长率可高达27%,快于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左右。今后5年,中国货物进口总规模将超过10万亿美元。中国这一庞大的消费市场将为外国资本提供机会,金融危机以来,跨国公司布局中国市场的意图非常明显。根据2012年5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394家中外企业调研显示,跨国企业未来战略对中国的定位排名依次为重要的市场、重要的研发基地、重要的出口基地、高端制造基地、区域总部所在地、重要的服务活动基地、成品组装基地、低成本的制造基地、重要的零部件生产基地以及融资的重要来源地。

中国经济的危机、机遇、挑战

危机;但是,消费引擎能够保证中国可持续竞争力吗?事实证明,单纯依靠需求的发展模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再或是将来都是不可持续的,“中国需求”的背后必须有“中国制造”强大的支撑。毋庸置疑,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上升到19.8%,但制造业研发投入却只占全球制造业研发投入的3%不到。整体上看,我国工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还较低,技术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弱,工业劳动率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还较大,工业企业平均规模还较小,可持续发展能力还较差,许多传统产业还存在着“贫困化”增长的现象:我国制造业劳动生产率、增加值率较低约为美国的4.38%、日本的4.37%和德国的5.56%。中国制造业在质量上与发达国家仍存在差距。从中间投入贡献来看,中国制造业的价值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很大。

另一方面,未来十年由低成本衍生出来的高资本回报率优势,可能将逐步消失。劳动力供求关系进一步逆转将带来工资的进一步上涨。以中美制造业成本为例,尽管中国工资水平仍远远低于美国,但中美两国快速收窄的工资差距正成为促进美国“制造业本土化”的重要因素。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预计,以美元计算的中国工资预计将每年增长15%~20%,超过了中国的生产率增速。在考虑美国的生产率后,中国沿海地区与美国部分低成本的州之间曾经巨大的劳动力成本差距预计到2015年将缩减至目前水平的40%以下。而如果当考虑到美国因页岩气革命而大大降低的能源成本,以及全球供应链的复杂性后,中国的成本优势将进一步变小。

因此,中国制造未来很可能面临“前堵后追”的局面,即前有美国等国家再工业化的围堵,后有新兴发展中国家的追赶竞争。目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开始放缓,越南、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家和地区以比中国更低的成本优势,成为接纳工业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新阵地,东盟制造、印度制造、墨西哥制造开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实现对中国制造的供给替代。

可见,中国庞大的消费潜力自然可以使中国经济获得增长的新动力,但如何通过加大科技投入,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突破,实现技术升级、产品升级进而引导中国需求结构升级,才是中国经济转型的方向,因为只有“中国需求”+“中国制造”才可能成为中国新的综合比较优势,而这将是决定中国未来十年可持续增长的关键。

中国经济转型措施正在奏效

铁矿石和水泥等商品对于大规模的工业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在经济繁荣发展的年头里,中国对这些商品的需求取得了爆炸式的增长。高盛集团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这些商品是所谓的“资本支出”商品。

另一方面,汽油和咖啡等其他一些被高盛集团称为“运营支出”商品的需求增长则反映了另一种趋势,那就是消费者正在变得越来越富裕,在食品和个人旅游方面的支出正在增长。

在中国,“资本支出”商品的需求目前正在下降,而“运营支出”商品的消费量则正在迅速增长。

一种商品越是倾向于资本支出密集,那么其需求增长的的表现就越是疲弱;反之,一种商品越是倾向于运营支出密集,那么其需求增长的表现就越是强劲。就水泥而言,其需求已经下降了5.0%;相比之下,汽油的需求则增长了19.1%。这种模式意味着,至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中国政府决策者已经成功地为经济增长从投资驱动模式向消费驱动模式转变创造出了条件。

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中国政府正试图让本国经济远离以投资和出口为推动力的模式,转向以国内消费和服务为推动力的模式。政府决策者希望,这种转型将令中国经济得以避免陷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高盛集团提供了一张图表,显示了各种商品之间的需求增长差异。从这张图表来看,最密集地用于固定投资的商品和最密集地被消费者所使用的商品之间有着一种明显的关系: 无法判断“运营支出”商品的这种需求增长是否足以允许中国经济实现转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且很可能正面临着世界发展经济学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考验。

但从这些数据看来,至少中国经济转型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习近平带领马云等企业访美(去哪里、谈什么、谁跟着去,)

变化 2014年,习近平出访欧洲期间,随行的企业涵盖了汽车、金融、能源、医药、科技等各个行业。但仔细观察来看,当时的汽车、能源行业是重点,比如汽车领域就有北汽集团董事长徐和谊、华晨董事长祁玉民、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虹等;而能源方面则有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中国海油董事长王宜林。

而像互联网的三巨头BAT,当时却没有列入其中。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1.创新引领经济新常态,互联网产业对中国发展很关键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创新驱动是新引擎。在这个新常态中,互联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BAT这三家企业,是互联网领域的“排头兵”,象征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强势发展。无论是市值、营业额还是访问量,BAT都可以跻身全球互联网企业的前10名。

这些企业在第三产业中涉及面广,比如做起互联网金融、医疗、教育等新业态,而且正在向第一和第二产业渗透,加速产业转型。

这些互联网企业异军突起,对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之处,不仅体现在数字上,还体现在推动消费、产业转型以及市场化进程,更已经全面融入了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2.中美网络安全是重要议题,互联网企业参与其中

网络安全与合作是中美重点关注的领域。而在互联网企业的发展与合作中,这是躲不开的话题。

互联网正在与实体经济进行快速融合,伴随着移动终端、物联网、车联网的快速普及,传统的网络边界正在消失,传统的网络安全技术正在失灵,网络攻击的后果更加严重。目前,BAT各自都在不断加大在安全领域投入,目的是营造一个安全的生态,建设一张更安全的互联网,保护自身业务和生态伙伴的安全。

过去几年,中美两国曾就双方共同关注的网络安全问题展开高级别的政府间对话。就在最近,习近平特使、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就率公安、安全、司法、网信等部门有关负责人访美,同美方就网络安全领域的互信与合作交换意见。

营造良好的网络安全环境,BAT这样的网络公司是参与者,更能够从中获益。3.在美有业务、有投资,与参会美企领域互补,很有可能签新单

BAT等互联网巨头是国际化的企业,与美国渊源颇深。阿里巴巴和百度分别在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上市,两家企业均引起美国资本市场的强烈关注。从投资版图上来看,BAT在美国的资本触角已覆盖互联网行业的方方面面,甚至向其他行业延伸。

2013年6月,阿里巴巴就投资美国体育用品电商Fanatics。今年5月,阿里巴巴5600万美元投资母婴电商Zulily,成为其最大股东。2011年起,腾讯就加大了在美国的投资力度,目前已经涉足多个领域。百度的在美国的投资则主要针对技术型公司。

我们也注意到,参会的部分美国企业在业务上也与BAT有广泛的重叠和互补,比如亚马逊、苹果、思科、微软等。中美互联网企业优势不同,但都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这次面对面的交流,他们将擦出怎样的火花,碰撞出怎样的合作机遇,是否会签新单,令人期待。

马云等陪同习主席访问解读

马云访美行程

周一:在纽约和15名全球品牌领导人共进私人晚宴。

周二:在纽约知名的经济俱乐部,向1000多名俱乐部成员和高管商人发表主题演讲。

该机构每年邀请全世界最重要的人演讲,这是其首次邀请中国企业家担任演讲嘉宾。

周三:和美国运通CEO陈纳德一起对话当地300多位企业主,接受CNBC的专访。马云还将和芝加哥市长会面,据悉,这位市长把向中国出口看做创造就业的源泉。

8日,彭博社报道称,马云正在寻找国际收入来源。阿里巴巴的战略之一,就是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解决方案,让中国5.57亿互联网用户从世界上任何地方购买商品。

在马云美国行之前,Costco,梅西百货等美国公司已经通过阿里巴巴平台触及中国消费者。马云设定了一个目标,希望阿里的国际收入超过50%,而现在这个比例仅有4%。国际企业不仅通过阿里平台进入中国销售,而且利用阿里平台向其它地区销售,这都将构成阿里国际收入的一部分。

马云讲话

无界新闻独家获悉,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讲话前临时对演讲稿进行了至少26处修改(详情见图片)。修改的方式,包括删除、增添、替换等。

比如文首,他将“尊敬的企业家代表”改成了“各位企业界的同行”。

在“我借了2万元人民币开始创业”这句话后面,马云加了5个字——坚持到现在。

原稿中写到“43年前,尼克松访问杭州”,马云特意在“杭州”前面加上了“我的家乡”。

原稿中说“我们总是在花昨天的钱,花自己存下来的钱”。马云在这句话后面补充了一句——“中国人喜欢存钱”。

在谈到创业经历时,马云还特意加了一句——“今天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创新精神。”

而在谈到中美企业家交流的话题时,马云在“沟通非常必要而且重要”之前,加上了“真诚坦诚”四个字。

马云还在原稿中添加了——“双方企业达成高度一致,我们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企业家要成为沟通重要桥梁,建立互信,达成市场共识,将会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在原稿最后的“感谢环节”,马云还特别加上了“谢谢主席,保重身体,预祝访问成功!”

此外,马云还对演讲稿进行了多处替换和修改。至于为何临时改稿,且修改多达26处,无界新闻记者未能得到阿里方面的回复。

附:马云演讲稿改后版(有删节)

尊敬的习主席、姜会长、鲍尔森主席,各位企业界的同行:

很荣幸参加今天的会议。

昨天晚上我度过了一个“西雅图不眠夜”。整整20年了,20年前我还是一名老师,第一次来美国就来到了西雅图。在市中心一栋写字楼里,我人生第一次使用电脑,第一次上网,发现当时的互联网上几乎没有中国的信息。在感受到互联网巨大魅力的同时,也让我发现了市场机会所在。回国后,我借了2万元人民币开始创业,坚持到现在。

43年前,尼克松访问我的家乡杭州。杭州那时候来了很多外国游客,我正好上初中,但英语老师是我们中文老师客串的。坚持在宾馆门口给外国游客做免费导游练习英文9年之后,我不仅掌握了一些语言能力,更了解了美国的文化。今天想来,没有当时的中美邦交正常化,没有对外开放,就不太可能有现在的阿里巴巴。

这两件改变了我个人命运的大事,都跟中美友好合作分不开。

可以说,西雅图是我创业梦想开始的地方,互联网启发了我,在中国20年的坚持,我们梦想成真。中国人说中国梦,美国人说美国梦,其实,本质上中国梦和美国梦,都是追求美好生活,都追求更健康,更快乐,更幸福。

所以,我相信只要中美两国能真诚合作,达成新型大国关系,中美两国人民将会有更多更美好的美国梦、中国梦和世界梦。

刚才,在座的中外企业家都提到了,我们都是中美友好合作的受益者。正因为大家满怀希望和信心的参与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市场当中,才有了今天的我们。当然,中美企业家也是中美友好合作的积极建设和推动者,没有企业家的努力,我们很难想象会有今天中美之间如此巨大的成果。

当然中国和美国也有很大的不一样,正是因为既有不同,也有相同,所以才会既有竞争,又有合作。过去的几十年,成功的全球化企业总是在寻找彼此的共同之处,学会欣赏,尊重和理解彼此的不同之处。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合作共赢,共同面向未来。刚才会谈中,双方企业家达成高度一致,我们中美两国谁也离不开谁,企业家要成为沟通的重要桥梁,建立互信达成市场共识,将会是我们共同的未来!

今天误解有没有,当然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国情,甚至不同的宗教信仰产生误解很正常。优秀的企业懂得,沟通是解决误解的唯一钥匙。永远积极沟通,共同正视困难,没有什么问题说不清楚的。

今天问题有没有,当然也有。但是哪个时代没有问题?人类从来没有哪天容易过,在中国做生意不容易,在美国做生意同样也很不简单。但今天看到的问题,就是留给我们的机会,就看我们是着眼于未来,还是执著在当下。我想也正是因为当年两国领导人对未来中美关系的远大战略构想,才有今天的成果。我永远相信只有把目光放在明天,才能解决今天的问题。

同样对中国经济的认识,除了一些误区,还有一点是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美国认为中国经济有下行压力,中国人就不消费了。但事实上并非如此。阿里巴巴平台的消费者数据显示,今年以后,中国的消费信心依然强劲,上升趋势明显,在投资和出口放缓的大背景下,内需消费不减反增。这个美国人是不理解的,他们想不到。因为美国人善于花明天的钱,花别人的钱,但是中国人的危机意识是历史文化造成的,我们总是在花昨天的钱,花自己存下来的钱。中国人喜欢存钱,中国是居民储蓄最高的国家之一,中国老百姓存钱为了困难的时候能够花。因此你会发现,经济困难了,但中国人仍然有钱花。

昨天,习主席说,目前中国有近三亿中等收入人群,未来10-15年会增加到近5亿中等收入。这部分人收入是中等了,但消费水平还是初等。这里面有巨大的消费潜力,不仅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巨大动力,也会对世界经济的拉动带来巨大作用。

同样,今天在谈论中国传统企业经营压力增大,我们似乎更应该看到新经济的增长,势头不亚于美国。短短12年时间,阿里巴巴网络的消费规模可以比肩walmart全球的规模,这不是我们做的多么的了不起,而是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我相信,中国巨大内需市场的开发和中国高科技和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正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世界经济对中国经济的期待。特别反腐倡廉和依法治国思想打下的公开透明的基石,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秩序正在越来越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尊敬的习主席,各位企业家,从教师到企业家,20年的创业经历告诉我,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稀缺资源,各国都一样。企业家精神需要尊重市场,创造独特价值,乐于创新,勇于担当。人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企业家是为了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而存在的。今天的世界经济,更要呼唤企业家的开拓精神。

感谢今天独特的中美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感谢习主席的出席和重视。我们认为这样积极的交流和真诚坦诚沟通非常必要而且重要。我们希望能够把这样的中美企业家交流机制得以常态化,固定化。能一次在中国,一次在美国。特别希望两国领导人也能出席交流指导,从而能进一步完善两国经济贸易合作环境。

最后,我想说,昨天晚上习主席的演讲,我听了非常激动。其中中美互换5万名留学生,这将是中美往来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昨天基辛格博士的发言令人印象深刻,以他为代表的中美友谊的友好使者成就有目共睹。我相信未来这十万个留学生会诞生出无数个小基辛格博士。为此,我想阿里巴巴也希望做一点贡献,我们计划未来5年内,将给500名美国学生提供阿里巴巴中国实习机会,我们也会优先录取中美两国的留学生来阿里巴巴就业。既帮助阿里巴巴全球化战略,也做为中美友谊的桥梁。

马云与杨致远的谈话

阿里巴巴荣膺ENCORE奖(20世纪70年代末,斯坦福大学商学院校友会的Peninsula Chapter创立了ENCORE奖,用于表彰那些在硅谷崛起的新公司所展现出来的企业家精神。[1])马云与杨致远“炉边谈话”

北京时间25日,斯坦福商学院校友会宣布,将2015年ENCORE奖授予阿里巴巴集团。阿里巴巴集团成为ENCORE奖历史上第38个获奖公司,也是首个获奖的非美国本土公司。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出席了颁奖仪式。颁奖仪式之后,马云就企业家精神与雅虎创始人杨致远如约进行了一场“炉边谈话”。

马云表示,市场经济需要企业家精神,让企业来主导经济发展。消费和服务的提升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不止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还有那些创业企业,他们是明日之星。谈到中国经济,马云表示:“过去的20至30年,中国一直在出口,接下来将会侧重进口,未来10到15年,中国将有5亿中等收入群体,他们需要高质量的商品。美国人担忧中国经济是好事。中国GDP增速7%,依然是全球增速最快的经济体。”大度,大局为重,乐于奉献,眼光长远

马云说,阿里巴巴不是电子商务公司,而是一家帮助电子商务公司获得成功的公司。阿里巴巴正在建立互联网基础设施,电子商务公司要想找客户、找第三方支付、找物流服务、找大数据云计算服务,阿里巴巴都会帮你。

第三篇:中国经济现状分析1

中国经济现状

8月16日我在《全球经济展望》中分析判断了未来一个月的经济情况,当时表示了深深的忧虑,时至今日,全球经济的事实验证了我的忧虑。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全球证券市场大幅下挫,令股民们蒙受巨大亏损,基于之前早有判断,所以我心里谈定许多,而我也更习惯了这种年头中的涨涨跌跌!现在,全球、中国经济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呢?故,我希望借此梳理一下我的看法,希望从宏观层面上分析当前经济,而不是局限着眼于证券市场。当然,在宏观层面理清了,更有助于我们对证券市场的分析!

当今是一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谈论中国经济时如果不先谈论世界其他经济体及全球经济,那必然是不全面,不深入的。所以我们先看看美国,欧洲及全球整体经济如何:

第一,美国经济

提及美国,这里首先对逝者乔布斯表示深深地悼念!然后我们自然也非常关注“占领华尔街”游行示威活动。已经进行了三周的“占领华尔街”游行示威活动还在不断蔓延中,这必定对美国政治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但我的一个看法是这场活动不会发展为像中东一些国家的暴力反抗活动,因为美国是一个文明程度非常高的国度,活动是在有序的进行中。虽然“占领华尔街”像是一场被利用了的政治秀,但我更关注的是它暴露了美国社会经济深层次的矛盾问题:金融体制,分配不公,高失业率,政治体制

等等。

此时爆发的前所未有的游行示威活动也恰恰反映了美国当前经济所面临的窘境,用伯南克的话表示,美国经济未来的增长率可能比现在仅有的1%还低。所以对美国未来的经济情况就不言而喻了!

第二,欧洲经济

不但欧盟的推迟对希腊的援助可能把希腊推向破产的边缘,而且意大利、西班牙的主权信用评级的被下调更使得市场信心雪上加霜。如果希腊破产,不管希腊是被踢出欧盟还是希腊主动要求退出欧盟,其结果非常可能导致整个欧盟的瓦解,整个欧元区经济的崩溃。所以目前债务问题依然是欧洲主要面临的问题。而这个问题也只是表面的,并非矛盾的根本。如果说债务问题是个别国家无休止举债的恶果,但我更觉得这个是欧盟体制的问题,因为欧盟在剥夺成员货币主权时并未对其进行相应的规范,所以欧洲如果要走出困境,必定要进行体制上的改革,但欧洲目前并没有这样做,或者说虽然有所意识,但还没行动。

美国经济不好,欧洲经济自然也不好,所以,对于欧洲经济,不但面临了内部的问题,也面临了外界环境恶化的影响。第三,全球经济

如果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能真正帮助经济走出低谷的话,美国的几轮QE早就帮美国经济复出了,所以推QE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虽然QE对一时的经济有一定刺激,但带来了更多的后

遗症,比如汇率不稳定,大宗商品大幅波动,新兴经济体通胀严重等。但目前,好像大多国家还在重蹈覆辙,英国前日又推出QE2,美国的QE3也在筹谋中。这势必会加剧新兴经济体的通胀,而如果新兴经济体对经济复出没能做贡献的话,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出也会是缓慢的,这就使全球经济陷进了这样一个怪圈!

所以我觉得全球经济要复出的话,我们的政治家,精英们应该像当时布雷顿会议一样,找一个美丽的小镇坐下来,对现有的全球经济体制进行商讨、改革,齐心同力把问题解决,而不是相互指责、以邻为壑或者打起贸易战。

中国,不但面临了这样的外部环境影响,更面临了当前尖锐的内部矛盾:

一个多月来,温州频发的老板外逃事件,把温州民间借贷问题推到了风口浪尖,从而引起了全社会对“中国式”金融危机的普遍担忧。从清代胡雪松创的钱庄开始,民间借贷问题就一直存在,但为什么在此时会如此惊心动魄地爆发呢?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说起,对整个问题的出现进行梳理:

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陷进快速下行的通道,所以当时的中国政府为了避免经济增长的快速放缓,从而推出了4万亿的刺激政策。这个刺激计划虽然成功地保住了中国8%的年增长率,但却也带来了很多后遗症:房地产,艺术品市场等泡沫被鼓吹起来,国内通胀居高不下(通胀虽然有部分原因是输入性,但从通胀结构看,主要由食品上涨带动,也说明通胀的部分

原因是国内货币超发,物依稀为贵)。然后在这些后遗症显现后,政府就开始调控,回收货币,不断提高准备金率,但实际利率却依旧为负(因为担心热钱流入,所以央行未能大胆加息,从而利率被人为地扭曲了)。因为中国金融的双轨制度,在政府调控后,中小企业的融资就困难了,从而面临了很大的资金压力。而国企依旧能低成本从银行体系拿到贷款。民间资本存量不小,但股市,楼市等被调控后,自然缺少了投资渠道。资金放在银行体系又面临通胀导致亏损的困境,所以银行存款自然大幅减少了。所以此时,一方面中小企业有资金的需求,而国企和民间又有为寻找资金出路的意愿,自然而然就生产了大量的民间借贷(这还关系到中国金融业服务的缺位,中小企业到银行的贷款成本高(虽然比高利贷低),时间久,根本无法满足中小企业对服务的要求)。大多数中小企业之所以借高利贷,很大部分是期望于调控政策的放宽,而事实是,调控依旧持续,所以此时资金链就断裂了,老板外逃了。

看清了民间借贷问题爆发的演变过程后,我们就很容易找到了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不在于持续的调控,调控是应该这样持续的,不应放松,因为经济泡沫和高居的通胀足以危机到政权和社会的稳定。而根本原因在于我们体制:第一,货币体制被绑架,利率不能代表真正的市场利率,人为扭曲。第二,金融双轨制,使得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重重,而国企能低成本融资。第三,金融监管和服务体制的缺失,使得贷款未能按申请用途使

用,降低资本配置资源的效率;金融服务效率低下,银行潜规则、腐败滋生。第四,民间投资体制不健全,比如股指期货市场,外汇市场不向普通民众开放,从而使民间缺乏投资渠道。

目前中国房地产调控的效果开始显现,但还没达到调控目标,所以还不能放松。虽然中国通货膨胀开始回落,但依旧居高,所以也不能掉以轻心。

中国经济想要持续健康地发展,不但要在经济层面进行体制的改革健全,也要在政治体制上进行改革,让政治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另外,更需要重视社会民生问题,因为政治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民生的!

我觉得乔布斯的逝去不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因为他留下的不单是他的成就,更多的是他的精神!故,如果我们能秉承他的精神,进行改革创新,相信我们一样能延续这个时代,甚至开拓出新的时代!

广东海洋大学08经济:周聪2011-10-8

第四篇: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简要问题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现状简要问题分析 2007年已经趋近结束,经过了近10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的经济目前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2007年的中国经济有一个关键词被无数人提起:CPI。仅仅一年,中国的CPI指数连续上涨,猪肉在一年时间里涨价50%,房地产的价格则更是以每年100%的价格快速爬升,股市从2000点一跃跳到6000点,这一切的一切,无不昭示着中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的现象。从这些数字里,我们得到了什么信息?经济过热的起因是什么?又应当如何做来避免经济过热带来的危害?一旦发生经济危机,作为普通的消费者我们又该如何规避风险?本文尝试简单的分析以上若干问题。

要理解经济过热的现象,首先要理解什么是经济,以及经济又是如何增长的。

首 先,经济活动实际上是人类从事商品生产、交换活动的总称。人类在从事生产的过程中,产出各种商品,因为专业化分工,不同商品的生产者需要在市场中进行交 换,因为以货易货的不便,人类开始使用货币进行商品交换。初始人类的黄金开采量与人类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差不多,因此黄金便担任了数千年的货币。而在1970年代,因为黄金开采量已经无法反应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增长,因此人类废除了金本位的货币制度。而不管是以什么货币为度量单位,不管生产力发达还是落后,也不管20世纪中服务业占据经济领域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活动的本质实际上依然是——商品生产,商品交换这两种行为(商品包括实物商品、虚拟商品、服务等等)。

之 所以要有商品交换,是由于人类的专业化分工引起的,每个人从事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可以最大化的生产该类商品,这样可以使得社会的经济总量最大化,通过商品 交换,社会中的每个人又获得了自己所需要、但又非自己专业可以生产的商品。通过专业化分工,每个人可以从事自己最擅长的工作,通过商品交换,每个人可以获 得其他专业人员以比自己高的效率生产出的商品,实际上专业化分工以及商品交换使得社会上的经济总量增加了,而且每个人可以分享到更大的经济蛋糕。

进入近现代,经济中出现了金融市场,人们在金融市场中交易股票、期货、债券以及更多的金融衍生产品。金融市场的繁荣,为企业带来了充足的资金,反馈到生产领域,促进企业更加高效有利的创造社会价值。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资本市场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纯商品生产领域以及服务业的社会价值的增加,从而使得人类社会变得空前繁荣。

到此,经济运行可以被涵盖为——商品生产(实物、虚拟、服务),商品交换(消费),在这个过程中,若要保障经济的正常运行,需要有社会公信力的货币发行机构,针对经济的运行状况,确立货币扩张亦或是紧缩性政策,适当的发行货币。在19世纪末、20世 纪初,因为缺乏有效的货币发行机构,缺

乏有效的生产与消费的调控,资本主义世界频频爆发经济危机,其本质在于——不断增加的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低廉 的工人工资所造成的低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即,对创造出来的商品,社会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消费,从而造成资本投资的低效回报,社会经济总量的倒退。

中 国当前的经济出现的问题很复杂,但概括的说,其本质也在于此——不断增加的生产力所创造的社会价值与低价的人力成本造成的低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简单的 说,就是,中国自己生产的商品,中国自己缺乏足够的购买力消费。因而,中国的商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造就了中国无与伦比的外汇储备,而高额的外汇储备有 刺激中国的人民币升值,人民币升值从理论上当提高中国的整体购买力,从而使得中国的内部消费能力增强,然而,由于中国连续多年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使得中国 内部市场的购买力并没有得到显著提高,中国的企业一边在承担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中国的老百姓却反而发现自己手中的人民币越来越不值钱了——猪肉涨价、房 地产涨价等等。

中国的这种经济政策,其影响力经过多年的隐藏,终于在2007年 爆发性的出现在金融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上,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使得银行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没有限制的贷款,房地产商依靠银行贷款买地盖楼,老百姓依靠银行贷 款购买房产,企业依靠贷款介入金融市场牟利,银行旗下的一支支基金也吸纳了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介入金融市场抬高金融市场的总体价格。而这一切,实际上都脱 离了经济发展的本质领域——商品生产以及商品交换领域。大量的原本应该用于投资扩大再生产的资金,以及消费社会创造的各类商品的资金,被卷入金融市场以及 房地产市场投机以图获取暴利。这又反过来造成社会购买力的进一步下降,如果不进一步加以控制,接下来就会出现因为购买力下降造成的生产力下降的衰退——也 就是通常我们口中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届时,企业裁员,就业率下降,经济总量减少等现象都会接踵而来。

如 要避免以上所述局面的出现,需要政府以正确的经济发展观为导向,将社会的经济活动集中到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领域来。具体来说,一是需要提高中国人民的购 买力,二是要提高中国企业的生产能力,而在目前中国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尤其需要提高中国人民的购买能力。只有创造了巨大的国内消费,才可能刺激国内的企 业扩大再生产,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水平,才可能反馈回税收以及购买力领域,使得国内消费能力进一步增长,从而进入良性循环。至于如何提高中国人民的购买力水平,一方面是从绝对的方面确保中国人民手中的货币购买力增加,另一方面是从相对领域将消费的重心调控到对经济长期增长有益的领域,譬如汽车、电子产品、信 息服务等,而非房产、地产这类对经济长期发展无益的领域。

另一方面,作为普通的百姓,如何规避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中的风险呢? 只 要理解经济运行以及经济危机的本质,这个问题不难回答。一个原则是不可逆大势而为。譬如,当政府鼓励房地产领域的生产与消费的时候,不应当退出该领域,而 是应该积极介入,分享房地产投机过程中的价值增长;在金融市场火爆的时候,同样应当积极介入,当然这需要一定的金融基础知识作为保障。第二需要对未来可能 发生的风险应当有清醒的认知——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与

相对不足的购买力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经济收缩过程到来之前,应当保障手中持有相对稀缺的商品——社 会生产力不足而需求相对旺盛的商品、难以扩大生产规模的稀有金属等,同时确保不持有过多的在经济危机中会大幅贬值的信贷资产——债券、股票等

第五篇:中国经济专题

《中国经济专题》报告论文

题目: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11经济学三班

组员:张炳贤111041358

叶子通111041349

吴汝基111041311

郑舒仰111041386

报 告 日 期:2014年6月18日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与现代企业制度 摘要:本文阐述了国企改革的现在和未来——国企改革的成果是什么?怎样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本文通过国企三次改革热潮的回顾,反思国企改革中出现的问题;铺开国企改革原因,论述三个论点进行深一步探讨;进而指出国企改革的任务和趋势就是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国企改革至今,是“国进民退”还是“民进国退”? “国企垄断”是事实还是谬误? 一个时期以来,围绕“国进民退”的争论,热度越来越高,这表明国企改革还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有待破解,任重而道远。

在历史时空坐标系中考察国企改革的成果,可以看到:第一次企改高潮的特点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最典型的例子是“中策现象”;第二次企改高潮实现了从“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的转折,政府对国企的支持也由后台(金融)走到了前台(财政),由间接变成了直接;第三次企改高潮“大国有”战略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华丽转身,垄断地位日见巩固,其强大之势不可逆转。“大国有”战略更多地被人们理解为“国进民退”的继续从而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争议的热点,显示国企改革任重而道远。毋庸置疑,反垄断与去行政化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任务,而建立职业化和规范的经理人制度则是国企改革的方向。

中央“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国有经济战略调整,是国企改革的指导思想,“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关键,需要有一个标准来衡量,表明哪些该进、哪些该退。

政企分开是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决定”,将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对国有经济的改革主要围绕着国企改革展开。通过放权让利、利改税、拨改贷、承包制、租赁制、抓大放小、有进有退、股份制、现代企业制度等等,摸着石头过河探索,最后定为政企分开,建立产权清晰的现代企业制度。撤销几个工业部,还权与企业,这就抓住了国企改革的要害,是国企改革的第一个里程碑。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是国企改革第二个里程碑。撤销几个工业部只是实现国企改革的第一步,国企改革的任务还任重道远,应当对继承原来部的行政垄断权的大企业继续进行改革。

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标准。为了贯彻“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的“国有资本有进有退”的方针,在“有进有退”的标准上应取得共识。因为用不同的标准来衡量国有经济“有进有退”,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不同的结论会做出不同决策,其影响甚大。目前有两个标准,一个是国家统计局的“定量标准”,一个是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定性标准”。

国企改革的成果是什么,怎样巩固已有的改革成果? 这两项内容决定了国企改革的现在和未来,也就决定了它的历史方位。当前对于这两项内容的解答各异且颇有争议。在历史时空坐标系中考察国企改革的过程及其生存的环境,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国企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第一次企改高潮出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和后期,集中表现在县及县以下国营、集体经济大规模改制,其突出特点是“退国进非”。九十年代前期延续了这股势头,而且纳入了很多国有大型骨干企业。自此,县及县以下几乎没有了国有经济。这个时期企改的特点是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最经典的例子是“中策现象”。

而此前,所有制的基本格局还是“国营企业”一统天下,它控制着几乎所有的资源和产品、生产和消费,因此,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实际上很难展开。八十年代改革以此为突破点,在流通领域打开了缺口,即放开一部分国有部门控制的资源和价格,实行计划内和计划外两种价格的“双轨制”。这样,计划控制的资源在计划外流通就有了“名份”,并源源不断地从国有部门流向私营企业、流向了自由市场。另一手,则是采取沿海开放政策(从1984年开始),鼓励外包和出口,将需求直接跟外需对接。甚至还鼓励“两头在外”,即只在国内加工,而货源和订单两头都在外,事实上已成了一块“飞地”。这样,外贸部门从生产到销售都独立于国内需求、国内市场和宏观形势的制约,相反地,它还左右了宏观形势。从上述两方面入手,国营企业一统天下的格局最终被捅破,同时,促进供给、繁荣市场的目的也达到了。

第二次企改高潮,出现在九十年代末产业结构调整时期。1998年下半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产业政策明确提出“退二进

三、抓大放小、重组改制,下岗分流”,这个时候才真正使得“九五”时期提出的“两个调整、两个根本性转变”落地生根。1998年之后的国企“三年脱困”攻坚目标是真正在啃硬骨头,一批老国企被收购兼并,大量职工分流下岗。当时社会对于这项产业政策的导向,普遍理解为“国退民进”、“退国进非”,一些地方也是这么做的。为此,还发生了著名的“郎顾之争”(2004年),引起公众对国有资产流失的关注。国务院为此叫停了MBO。2009年的“通钢事件”标志着“国退民进”到“国进民退”的转折,此后“国进”之势有如破竹,“民进”受遏制,再无地方政府胆敢把钢厂卖给私企老板。私企甚至一路落荒而逃。

几乎就在这一刻,国企吹响了重组的集结号。2003年组建国资委,以集团化重组控股国有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从2005年开始在以后6年时间里,国企纷纷实现了股份制改造和上市融资,经营方式越来越灵活,而企业的控制权仍然有效地掌握在国资委手中。事后来看,这种“以退为进、有退有进”策略不但没有减弱国企,反而使其变得更为强大。国企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迅速好转,成为竞争中强势的一方。无论是产业的重要性、集中度还是规模,都是重量级的数一数二的人物,甚至在世界五百强中也越来越多地占据重要地位。可以说前后两个阶段国企判若两人,旧貌变新颜。

2008年下半年由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危机爆发之后,我国面对外需不足所采取的对策是全力

扩大内需,重点是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两年内新增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由此,政府对国企的支持也由后台(金融)走到了前台(财政),由间接变成了直接。国企大举进入钢铁、采矿、汽车、医药、房地产等高利润行业,成为有市场定价权的企业“大鳄”。充实的外汇储备以及“走出去”战略也引导着企业在国际投融资市场上变得更加活跃。由此,国企发展也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次企改高潮“大国有”战略浮出水面,国有企业华丽转身,垄断地位日见巩固,强大之势不可逆转。1998-2008年是重要转折期。此前,是“外贸+制造业=外汇”的外需型增长方式,外贸空间决定GDP增长空间、国际经济形势决定国内经济形势,外贸部门很有优势,而内需并非重要的因素,为了吸引外资促进外贸,实行了内外有别政策,甚至对内歧视,我们有时称之为对外资、外贸企业的超国民待遇。这个阶段,国有企业的优势也显示不出来,甚至有一个阶段还处在效益危机和私有化预期中。

1998年和2008年两次大的外来冲击,使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逆转。第一,迫使总需求的重心由外需转向内需,两次冲击都大规模地扩大内需,这种政策上的转向是非常明确的。2003年之后做出的一系列举动,也是这种趋势性反应。如取消农业税、对农业补贴、建立健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体系。尤其是2008的这次外汇储备危机,从“外汇是金”变成了“外汇泡汤”之后,这种外向型增长方式承受了巨大的美元国债损失。正是迫于这种极端严峻外需形势做出了重大改变,实现了战略重心的转移,即从着眼于与国际接轨和外部需求转向了以国内需求和民生工程。第二,国有企业的地位日渐上升,甚至如日中天。不仅是因为国有企业上市有了新的融资平台,还因为它获得了扩张性财政的巨大投入和订单,再加上它原来占据的垄断地位,使得它如虎添翼,更为强大。

为什么要改革? ——国企低效率及其解释。

原因一:委托代理问题。个体私营企业:所有者就是经营者,有足够的积极性把企业经营好;规模较大的股份企业:所有者大都已不能自己经营企业,必须委托一个有才能的人经营管理企业,我们说产生了“所有权” 和“经营权”的分离这时所有者必须确信,经营者必须有能力并且有积极性,为自己赢得利润,尤其不能谋取私利这个问题表面上很容易解决:一是平时对总经理进行严格监督。二是当企业经营好时,所有者(股东)给予经营者(总经理)奖励;经营业绩不好时,给与惩罚,或干脆解雇,这样经营者就有足够的激励。

但实际情况往往要复杂得多,比如:没人监督:股权分散,老板太多,如许多上市公司,持有股票的人很多,每个人只持有很小的股份,每个股东都想,其他股东会监督总经理,我就不管了;但每个人都想这样“搭便车”,结果是没有人去监督总经理;监督失效:总经理作为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对企业了如指掌,有时候谋取私利甚至腐败,外人无法发觉;更有甚者,企业经营不好,可以造假账,让股东以为企业经营很好。股东和外部监管者(比如证监会)由于不能掌握企业的所有信息,很容易被蒙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问题更复杂。全国人民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他们委托政府——人民的合法代表管理国有企业;政府进一步委托国企领导人经营国有企业,形成了多重委托-代理关系,考虑政府内部存在上下多个级别,每多一层委托-代理关系,监督难度就增加一点,代理方损害委托方利益的可能也就增加一点,最终国有企业的发展就可能完全违背其最终所有者和委托人——人民群众的初衷。

原因二:政策性负担

国有企业经营不好时,既有可能是总经理能力不够、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造成的,也有可能是历史负担造成的——问题是对一个具体的企业,很难做出区分,于是造成:①能力不够、积极性不足、甚至腐败的总经理可以搬出“历史负担沉重”的理由,不能被及时发现或被处罚、解雇。②原本有能力、有积极性、不腐败的总经理会想,如果经营不佳甚至腐败,我也不会受到处罚,因此有可能变得消极、甚至腐败;因此,政策性负担加重了委托-代理问题,使我们对国有企业经理很难进行真正的、有效的监督。

原因三:总经理权威问题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国有企业的领导人绝大多数是想经营好企业的,也有能力,但问题是缺乏足够的权威和行政资源,比如:私营企业的老板或总经理认为某个员工、中层、甚至高级管理人员能力不够、热情不足时,可以:减薪、降职、解雇,但一个国有企业的领导人很难具有如此高的权威和行政资源,顾虑较多;成功的私营企业一定有一个融洽、和谐、紧密合作的领导团队,但国有企业的某个副总或书记可能就是上级派来监督总经理的,合作困难。

其他原因:如政企不分,政府干预过多;国企领导人选拔考核任用制度不合理;年薪太低;国有企业所属的行业结构不合理;虚职太多;人才流失; 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主要就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其前提是去除国有企业的政策性负担,这样当企业经营不善时,可以追究经营者的责任。推行社会保障的目的就是去除政策性负担。但仅仅去除政策性负担还不够,关键要建立起一整套机制,使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有足够的激励经营管理好企业,为股东服务,就像私营企业主对待自己的企业一样。除此之外,这样一套机制还要协调好股东、总经理和职工、债权人、政府等企业相关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保证企业的高效运作,我们称之为“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和完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必然要求, 是国企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现代企业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我国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 以完善的法人制度为基础, 以有限责任为特征, 以公司为主要形态的新企业制度。它包括主要内容:(1)独立法人制度。独立法人制度, 即企业法人确立财产支配、处置、使用权, 使企业做到有人负责, 有能力负责, 企业的独立财产是其行为能力的基础。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构造的企业法人, 企业拥有法人财产支配、处置、使用权, 国家以出资者身份拥有财产。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利润和资产增值归国家所有。(2)有限责任制度。企业改

制成有限责任后,即建立有限责任制度。有限责任制度一是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为限, 对其债务承担有限责任;二是企业破产清盘时,出资者以其出资额为限, 对企业承担有限责任。(3)严谨组织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一套严谨, 完整的组织结构,它通过规范的组织制度, 企业的权力机构, 监督机构, 决策和执行机构之间职责明确, 并形成相互制约关系, 特别权力机构, 强调发挥整体功能的共同作用。改革后, 在我国公司企业是现代企业组织中一种重要和有效形式。(4)科学管理制度。目前, 从克服我们现行企业管理制度的弊端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出发, 必须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主要是对企业的运营机构设置, 用工制度、工资分配制度、人员考核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等进行改革, 建立严格的科学的责任制度体系。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有它的基本特征。即: 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第一, 产权关系明确。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 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成为享有民事权力, 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第二企业以全部法人财产, 依法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 照章纳税, 对国家承担资产保质增值的责任。第三, 国家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 即资产受益, 重大决策和选择经营者等权力。企业破产时, 国家和其它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负有限责任。第四企业按照市场要求组织生产经营, 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 如果长期亏损, 资不抵债, 应依法破产。第五, 建立科学的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 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 相辅相成的科学经营机制。

[1] 白丽/陈紫燕,关于现代企业制度与国企改革的探讨[A],《前沿》,2006年第五期

[2] 桁林,大国有战略下国企改革的任务与趋势[A],<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十期

[3] 桁林,对国企三次改革大潮的反思,中国发展观察,2010.05

[4]何伟,对国企改革历程的深层次思考[A],理论探讨,2011年第二期

[5]曾明强,论国有企业改革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A],《社科纵横》,2005年02期

下载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经济现状演讲稿 打印版(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经济专题

    中国经济专题 1. 当前中国的GDP排名第二。赶超战略是指采取扭曲产品和要素价格的办法(宏观政策环境)和以计划制度替代市场机制的制度安排,提高国家动员资源的能力,突破资金稀缺......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共5则)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战略演变历程 摘要:中国改革的基本内容,是从集中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从1956年9月的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对中国的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到现在,中......

    浅谈中国经济转型

    班号:01220801姓名:张晗学号:20080187浅谈中国经济转型一、经济转型的提出经济转型其实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已经被苏联和东欧各国涉及。那时的“经济转型”偏重于经济体制改......

    中国经济专题读后感

    《中国经济专题》读后感 这本书是林毅夫在北大授课内容的一个整理,每一讲都是一个可浅可深的问题。说浅,是因为这些问题看似都有很多合理的解释,说深,则是因为每一个解释背后总......

    中国经济展望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展望对于中国来说,新世纪以来经济最困难的2009年已经成为历史。就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而言,2010年既是夯实复苏基础的调整之年,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年,同时也是中国......

    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2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介绍 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被誉为中国经济界的“奥斯卡”,今年已经步入第13个年头。在过去的12年中,每年当选的年度人物都成为了中国经济的典......

    中国经济市场分析范文

    伊拉尼在印度人心中是一位绝对的明星。他在印度第一大财团——塔塔集团任职43年。塔塔集团的业务渗透印度的化工、汽车、医药、金融服务、信息咨询、钢铁等多个行业,它甚至拥......

    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浅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人们普遍认为,这次在中国改革开放事业进入关键时刻召开的会议,将作出重要决策,就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行总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