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最终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
一.教学内容:
《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
二、教学要求
本单元主要了解人和动物要生存必须无时无刻地要呼吸,以及人和动物的呼吸系统的组成部分,清新空气对于人类的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1.知道空气对生命的意义。
2.认识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和社会自然环境带来的双重影响。
3.了解人体呼吸的过程,知道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产生和预防。
4.了解植物及其他动物的呼吸方式。
5.能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意识到物质的利用对人具有有利和有害的方面以及正确使用物质的重要性。
2、如何理解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和谐。
第一课时:我们在呼吸
教学目的:
1、清楚认识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呼吸进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认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2、运动与呼吸变化的关系。
3、知道森林、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氧气制造机。
重点:
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
难点:
认识人体和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呼吸循环的关系,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我能坚持多久”
同学们,呼吸是表明我们生命存在的重要标志,没有呼吸我们的生命就会终止,下面我们就亲身体验一下:如果我们屏住呼吸,看大约能坚持多久,但在体验前,同学们一定注意,就屏住呼吸时不要过分坚持长时间,以免对身体有害,发生意外情形,通过体验认识呼吸对我们生命的重要性。
二、活动“运动与呼吸”
运动与呼吸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大家知道,当我们静止时,呼吸是平稳的,当我们开始运动或是剧烈运动时,我们的呼吸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1、运动前测量平静时的呼吸次数(次/分)。
2、运动后的呼吸次数测量(次/分)。
三、活动“呼入和呼出”
体验运动后,人体额呼吸会加快,这是因为当我们运动时,人体需要吸入更多的氧气来用于体内循环排出废气二氧化碳,这是人们生命体征额需要,我们应该初步认识以下两点:
1、我们吸入的是氧气。
2、我们呼出的是二氧化碳。
四、阅读“氧气会用完吗”
知道了人呼吸是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通过阅读让我们初步认识植物的呼吸同人类和动物呼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
第二课时 :有趣的呼吸器官
教学目的:
1、知道人体呼吸系统的简单结构。
2、了解肺的呼吸过程,初步了解肺活量的含义。
3、观察肺模型并解释肺的工作过程,利用简单的肺活量测量工具,测量肺活量,并记录数据并分析数量。
重点:
结合肺模型,简单解释肺的工作过程。
难点:
肺在人体生命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和位置。
教学方法:观察 体验
教具:人体肺模型
教学过程:
一、体验活动:“我们用什么呼吸”
引导学生通过做深呼吸器官的位置。
二、观察:“人体呼吸器官”
指导学生看图了解人体呼吸系统的构成,以及这些器官在身体的部位,引导他们再次做深呼吸来体验这些器官额工作情况。
三、模型与解释
同学们,在这一环节中,我们主要是借助模型来了解肺的工作过程,大家自己动手,根据书中的提示制作肺模型,看哪个小组做的对、做的好,在制作中大家要注意安全,不要让小剪刀弄伤同学和自己。
四、制作简单肺活量测量仪并测量记录肺活量。
制作要求:计量单位各小组要有统一标准,要使用同样型号的上下粗细均匀的透明瓶子。
五、数据分析
同学们,在大家测量肺活量时要注意记录数据,每个同学使用肺活量测量仪时要注意卫生,要有自己的吹嘴,数据统计出来后,大家分析划分出高中低三个数据群,找出他们数据数的特点。
第三课时:还我清新空气
教学目的:
1、了解空气污染及防治的有关知识。
2、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大自然的社会责任感和应用科技保护生态环境的兴趣。
3.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调查等手段收集证据的能力,通过图、文等手段记录和表达研究成果的能力。
重点:使学生意识到空气质量直接影响我们人类乃至整个生物群体的生存,了解大气污染的部分原因,激发他们为保护环境而奔走呼吁的社会责任感。
难点:收集证据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解、指导
教具:呼吸系统模型
课内作业:制作肺模型
课外作业:作文“还我清新空气”
教学过程:
一、引入活动:“气味的扩散”
同学们,我们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当我们在家里、路上或是教室里,某一时刻会突然闻到某种气味,比如家里炒菜的香气,路上汽车尾气的味道,这些气味是怎样来的?这说明一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会分解成分子散发到空气中,它们就形成空气的组成部分。
二、观察与猜想:“空气里有什么?”
结合书上的插图启发学生,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进行广泛交流,使学生认识到人为的众多的空气污染源,思考讨论:在现实生活中,这些污染到底对我们生产和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激发同学们去实验、调查及进一步研究的欲望。
三、实验与调查“空气中的颗粒或汽车尾气污染”
调查后大家交流研究成果,阐述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如何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上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二篇: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一、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
二、教学要求
1、了解自然界中各种小动物、动物生存的权利,它们存在的意义和生态平衡的要求。
2、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看待问题,利益换位,辨证地、全面地看待科学问题。
3、简单理解法庭组成的要素。
4、法庭辩论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收集数据资料要准确。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害虫、益虫的分类,如何区分。
2、正确理解害虫生存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对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3、学会法庭辩论。
四、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你曾经
教学目的:、认识部分害虫、益虫。
2、在生活中经常见到的害虫以及杀死它们的必要性。
3、正确统计。
重点: 各种动物在自然界生存的权利以及意义
难点:如何认识害虫在自然界中生存的贡献。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学生讨论
所用参考资料:中国自然环境百科全书、教参。
课内作业:填写杀死动物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公告导入
同学们,在自然界有成千上万的各种动物,我们有认识的、有不认识的,大自然赋予它们生命并给予了它们生存的权利,在自然界中弱肉强食是自然法则,由于我们人类是有思想智慧的特殊高智能动物,所以很久以来,人类并不遵循自然法则,想当然认为人类有杀死其他动物的特殊权利,并认为把动物分为害虫和益虫。今天我们作为人类已经意识到这将对大自然是一种严重破坏,并且在某些方面已经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现在我们站在其他动物的立场换位思考一下,成立自然法庭,充分申诉动物的生存权利。通过我们的学习、讨论、辩论,了解我们身边的小动物的整存状况和权利,达到我们同学们今后更加热爱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的。
二、引导同学们认知我们身边常见的小动物,以及我们定义过的所谓的害虫。
三、同学们讨论到底该不该杀死那些害虫。
四、填写杀死动物的调查表。
第二课时 课题:假如我们是……
教学目的:
1、学会换位思考。
2、知道收集事实和证据的途径。
3、认知每一种动物都有益和害。
重点: 了解法庭的组成部分
难点:正确认识动物的益和害。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填写了杀死动物的调查表,同时知道了在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的小动物是人类按照自己的标准把它们定性为害虫和益虫的。这节课我们着重通过学习我们常见的小动物毛毛虫是如何演化为蝴蝶的循环过程来讨论它的功与过。经过学习应认识到各种动物都没有绝对的害与益。它们在大自然中都有自己生存的意义,为了它们的生存权和保护自然平衡,我们现在以小组为单位,换位思考,在杀死动物调查表中充当一种动物,为其收集事实和证据,寻找生存的意义和在大自然中的作用,以证明任何理由都不能作为人类无辜杀死我们的理由借口,下一节课自然法庭听证会将听取各类动物的申诉。
二、如何收集事实和证据。
三、重点讨论各种动物在大自然食物链中的作用。
四、学习和讨论蝴蝶的演化过程。
第三课时 :听证会
教学目的:
1、通过同学们在大自然法庭听证会的申诉,使同学们对生命有一个新的认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给自然环境中的其他生物造成一定的影响,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和态度。
2、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与交流能力。
重点:各学习小组代表一种动物申诉
难点:搜集这些小动物有益方面
教学方法:交流
所用参考资料:教参
教学过程:
1、同学们,自然法庭听证会现在开始,各小组把你们充当角色的申诉准备好,由班长充当法官。
2、各小组申诉。
3、教师总结。
第三篇: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案养蚕
第二单元养蚕
1.《我们来养蚕》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提出有关养蚕的问题,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边养蚕边研究; 观察蚕卵和蚁蚕; 能够用语言和图画描述蚕卵和蚁蚕; 能够对蚁蚕的长度做定量测量,并记录下来。
科学知识: 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知道卵是蚕生命的开始; 知道蚕卵能孵出幼虫,刚出壳的小蚕叫蚁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领略生命的神奇与伟大; 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知道养蚕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准备:蚕卵,蚁蚕,放大镜,羽毛,图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出示一块丝绸,谈话:这是什么材料?丝绸是用什么织成的?(蚕丝)蚕丝是从哪里来的?(蚕吐的)
2、询问:你们养过蚕吗?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交流如何养蚕。
(二)、学习新课
讨论“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提问:关于养蚕你最想了解些什么? 讨论:蚕和我们人类一样,也共同拥有宝贵的生命。那么在蚕宝宝出生前,要做好哪些准备? 我们该如何做才能成为称职的“蚕妈妈”?(引导学生从食、宿、呼吸、保健、安全等方面为蚕宝宝做考虑)提问:还有哪些问题需要研究? 蚕宝宝吃什么? 如果没有桑叶,可以用什么代替桑叶?(告诉学生可以用莴笋叶代替桑叶,但要记住不可以两种叶子混吃,如果用莴笋叶,一开始就用并不要改变。)观察蚕卵,说一说蚕卵是什么样的 仔细观察蚕卵(提示用尺子测量直径,用放大镜观察蚕卵的形态)(提醒蚕卵也是有生命的,要轻拿轻放)启发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对蚕卵进行观察,并用语言或图
画的形式描述蚕卵。谈话:把我们刚才观察蚕宝宝的过程记录下来,就成为蚕宝宝的第一篇日记。观察蚁蚕,说一说蚁蚕是什么样的 提问:刚刚孵化出来的蚕是什么样的? 看书上第15页你认为这时候的蚕像什么?你知道这时候的蚕叫什么名字? 分组观察蚁蚕(或看有关蚁蚕的图片或音像资料)用语言描述蚁蚕。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蚁蚕的有趣事情。
(三)、总结 讨论:
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 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2、《给蚕宝宝记日记 》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养蚕。
2、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3、能够预测、比较和讨论蚕的整个生长期的外观变化。
4、能通过图画和文字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5、能够自主地探究关于蚕的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科学知识:
1、知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2、知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
3、知道蚕的成虫——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4、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
2、更加关注生命、亲近生命、珍爱生命。
3、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
4、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5、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
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 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准备 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 蚕的一生标本
三、教学过程:
(一)、汇报蚕已经经历的生长情况 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你们在饲养蚕宝宝的时候为它们记录了成长的过程。我们就叫“给蚕宝宝记日记”(板书课题)讨论:你是怎样给蚕宝宝记的?你在记录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二)、感受蚕生长中的变化。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对它的影响 提问:你的蚕宝宝吃什么? 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
2、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 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 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提问:蚕为什么蜕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3、了解吐丝结茧 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它会形成什么? 布置: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再用手碰一碰。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
4、观察蚕蛾 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强调为保证交配成功可以将几家的蛹放一起。
(三)、归纳蚕的一生 提问: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展示蚕的一生的标本。
四、布置作业: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五、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3、《我们来抽丝》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
3、测量一根丝的长度。科学知识:
1、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饰业的贡献。
2、知道缫丝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生命创造的奇迹。
2、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二、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指导学生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学生交流 小结: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二)、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1、谈话: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2、阅读课文
3、小组讨论:开展抽丝活动需要的材料、活动步骤、小组分工、结果预测、注意的问题等
4、集体探讨抽丝方法 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接着把蚕茧放在开水浸泡10-15分钟,同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再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接着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最后记录测量结果。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各组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放在教师准备好的锅内。教师倒入开水浸泡并加入配好的小苏打。教师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交给各组学生。各组分组抽丝。测量蚕丝长度并作记录。
6、汇报测量结果
7、师生小结:蚕丝是最长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讨论:(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 5
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4《养蚕经验交流会》教学设计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教师: 课时: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讨论蚕一生的变化; 能通过图画和文字整理、表述、交流观察结果。
科学知识: 知道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要经过变态; 知道昆虫的外形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视在整个养蚕期间的科学信息; 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 为自己长时间观察研究获得的成果而自豪; 能正确看待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交流养蚕经验,了解蚕及其他昆虫的一生变化。难点:能将自己的养蚕记录进行整理、分析。
二、教学准备: 教师:有关蚕及其他昆虫一生的标本、图片或录像。学生:各种养蚕的记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交流会 谈话:同学们,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你们养的蚕宝宝都变成什么了呀?在这期间一定是收获不小,积累了不少经验吧?今天我们就来开个养蚕经验交流会。(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共同交流蚕一生的变化过程。
(1)提问:在这一个多月的养蚕活动中,你们一定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谁能给大家说说蚕都经过了哪些变化? 提示问题:最初是什么样子的?(卵)颜色逐渐有什么变化?刚刚孵出的蚕宝宝是什么样子的?在成长中有什么变化?你还发现了那些有趣的现象?
(2)学生翻看自己的观察活动的记录,分组讨论。(3)师生交流养蚕的发现。
(4)教师将学生的发现有重点的记录。
(5)讨论:通过大家这段时间的养蚕活动,你们发现蚕的一生要经过几次变化?
2、指导学生把蚕的一生画下来。
(1)谈话:我们知道蚕的一生要经过多次的变化,在养蚕的过程中,我们很多同学也写了养蚕日记,那么谁能用个比较简单明了的方式说明蚕的一生变化呢?
(2)看书第28页上图,书上是用什么方式来记录的?(3)讨论:那你还能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明蚕的一生?(4)学生分组讨论。
(5)学生把蚕的一生用图画画下来,要求标明哪个阶段比较有代表性。(6)展示学生有创意的记录形式。
3、比较蚕蛾与蝴蝶有哪些相同和不同指出,形成昆虫概念。
(1)我们在养蚕中发现蚕最有意思的是会结个茧,出茧后于之前完全两样,这种变化过程科学上叫做“变态”。
(2)提问:你还见过哪些动物有这样的变化?(3)对照书上28页下图说说蝴蝶一生有哪些变化?
(4)讨论:蚕和蝴蝶的一生很相似,蚕蛾和蝴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5)小组讨论,进行比较。
(6)根据学生对蚕蛾和蝴蝶的比较,总结昆虫的特征,形成昆虫概念。(7)出示各种虫子的图片,判断:哪些虫子属于昆虫?说说理由。
(三)、综合小结 谈话:在我们养蚕的这段时间,全班有的同学是从蚕卵一直养到产卵结束,经历了蚕的一生过程,有了很多发现,但有些同学没能完整的饲养成功,谁能说说自己这段时间养蚕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四、布置作业
查阅资料:昆虫对人类有哪些作用?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四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二单元
位置与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教学过程: 设置情景
如果你是赛手,你将从大本营向什么方向行进? 你是怎样确定方向的? 小组讨论:
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得到大致方向。
① 训练加方向标的意识:加个方向标有什么好处?
②突出以大本营为观测点:为什么把方向标画在大本营? 探究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质疑:
1、知道吐鲁番在大本营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了吗?
2、如果这时就出发可能会发生什么情况?
小组讨论:沿什么方向走就能保证赛手更准确、更快的找到目的地。研究时,可以用上你手头的工具。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一练:你说我摆,为小动物安家。(课前剪好小图片,课上动手操作。)
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 偏,的方向上。例:我把熊猫的家安在西偏北30度的方向上,熊猫摆在哪? 讨论:为什么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度,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度的方向? 解决问题,寻找得出距离的方法。如果你的赛车每小时行进200千米,你要走几小时能到达考察地? 图上没有直接标距离,你有什么办法解决它呢? 仔细观察地图,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试一试解决。
吐鲁番在大本营东偏北30度
练习:
1、以雷达站为观测点,填一填。
护卫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巡洋舰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鱼雷艇的位置是 偏 度,距离雷达站 千米。
2、以电视塔为观测点,按要求填空。文化广场在电视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体育场在电视塔东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馆在电视塔东偏南60度的方向;动物园在电视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课后延伸:
游乐场要新建两个游乐项目:一个在观览车西偏北40º方向上,约200米处新添一个“登月舱”,另一个“天外来客”在观览车南偏东20º方向上,约150米处。请你在平面图上标出这个新项目的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使学生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教学目的
一、复习引入合作绘图、练习巩固
目的是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教学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教师进行梳理:(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如果学生没有说道,老师可以进行引导: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从而帮助学生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订正后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教师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练习:
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生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使学生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做一做”呈现了两名学生合作判断对方所在方向的活动情境,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教学难点: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2)讨论后每组选出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3答疑解难
(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解答,能在组内解决的在小组内解决,努内解决不了的老师解答。)二 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组织学生做游戏(可两人一组也可四人一组)(2)让每个学生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三 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第四课时
已有基础:
1、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够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已能体会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教学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教学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教学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教学准备:每个(小组)学生一个越野路线图,每人一张白纸(绘图用)教学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
描述行走路线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10千米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
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
(1)点1的西北方是,终点在起点的 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 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4
第五篇:大象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自然法庭的听证会
本单元是《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本册训练重点为“观察提问——猜想假设——实事证据——模型解释——表达交流”科学探究过程中“实事与证据”这一重要环节。本单元分为三个课时“你曾经……”,“假如我们是……”“听证会”。以易于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为载体,强调了教学内容的可实践性和学生的参与,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初步了解和实践事实与证据的搜集过程。
第二单元我们怎样呼吸
《我们怎样呼吸》是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三单元植物在成长
《植物在成长》是四年级下册的第3单元,属于“综合过程能力训练单元”。二级目标是:能通过长期实验、观察、记录,认识事物,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为了较好地达成二级目标,本单元用一个完整的长期种植活动贯穿始终,由《种子发芽了》、《茁壮成长》和《硕果累累》三组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第四单元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太阳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是四年级下册的第4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这个单元的“二级目标”是“能用测量工具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做简单记录”。围绕培养目标,教材设计了“认识太阳”和“太阳,我们的朋友”两个探究性活动。
第五单元生活中的机械
《生活中的机械》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机械是什么》、《制造平衡》、《我能撬起地球》、《我的滑轮》四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六单元揭开燃烧的秘密
《揭开燃烧的秘密》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并做实验记录”。由《火与生活》、《蜡烛会熄灭吗?》和《探究燃烧之谜》三组综合性探究活动组成。
第七单元飞上蓝天
新课标第一网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单元,二级目标是“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搜集事实与证据”。本单元教学,要结合“飞上蓝天”这一主题,主要训练同学们综合运用以上途径来收集事实与证据的能力。本单元由“谁在天上飞”、“它们怎样飞行”、“飞行的秘密”三组活动组成,它们构成了科学探究的完整过程。
第八单元青蛙的一千个朋友
“青蛙的一千个朋友”单元安排了三项教学内容:“一千个小侦探找青蛙”、“科学小侦探通关记”、“做青蛙的朋友”。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本册中是一个综合能力训练,在今后的科学认知过程中,仅仅是一个开始。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时,要关注更多的生活实例,让学生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学校、家庭延伸到社会,这是本单元的更高要求。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