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工作是,或者应当成为,思想和经验永不枯竭的源泉。从事某种职业的时间越长,对其内涵的理解就越透彻。只有在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成长起来,获得丰厚成果。
再者,如果工作能对别人有所帮助,我们就能感到真正的满足,品尝到作为集体一员的快乐。
下面几篇短文反映了我在经商生涯中反复向松下电器的员工强调的主题。它们都是我从自己的经历和反省中提炼出来的一些最基本、最常识性的结论。在瞬息万变的今日世界,牢牢掌握和遵循基本规律,作为我们思想和行动的指南,显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培养敏锐的直觉在商业环境工作的人会很快认识到,不论是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以内,还是在其它领域,对问题和机遇保持警觉都非常重要。只有通过长期的实践,才能培养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迅速、本能地做出反应的能力。让我用下面的小故事来说明这个道理吧。
有一次,我打电话给某公司总裁。接电话的人说总裁出差了,过几天才能回来。我想只能等他回来再说了。正准备挂断时,电话那头的人说:“等一等,如果事情紧急,我可以替你和他取得联系。”得知与总裁联系困难不大,我就要求请他当晚给我回电。几小时后,我接到这位总裁打回的长途,问题迅速解决了,这一切都归功于那位员工的快速反应能力。
这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即使是对这种细微小事的应变能力,也能在经营中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这种基于周密考虑和准确判断,迅速处理人或事的能力至关重要。那位接电话的员工就从他上司那里学到了这种能力。他的老板要求严格,认为助手应该知道如何处理象我这样的情形。员工必须能自己拿主意,慎重而周密地对别人的要求迅速做出反应。
知道应该怎样做和在实际中运用是两回事。由于不知道会碰到何种情况,你需要在日常事务中,磨炼与正确的处事方式和程序有关的直觉。只有这样,在意外事件来临时你才能应付自如。
生命何求
有多少人敢说,他们愿意为事业的成功而甘冒生命危险?绝大多数人对这种想法都会震惊不已。然而,当你觉得自己的工作如此重要,甚至到了甘愿为它冒生命危险的时候,就没有什么比这更辉煌的了。没有这种信念,就决不会有真正的成功。
苏联宇航员尤利.加加林在1961年实现太空旅行,成为第一个走上太空的人。在那个年代,宇航员随时都可能献出生命。尽管采取了一切可能措施来保证安全返航,但仍有大量不可知因素存在,危险莫测。可是,加加林甘愿接受挑战,确切地说,他甘愿为事业献出生命。他那非凡的勇气使苏联在宇宙航行方面领先全球。如果他拒绝了,争辩说:“绝不行!那太危险了!我绝对不去!”,那就只能与巨大的成功失之交臂。
宇航员的工作是个极端的例子,但它说明了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具备的精神。员工应象加加林一样,拿出同样的热情全身心工作。这种敬业精神会使他们从工作中得到更多的满足和快乐,也会引起同事的注意。这种义无反顾、聚精会神的热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是公司繁荣的坚实基础。
有时候,兢兢业业也会适得其反。玩命工作的人反招嫉恨,“不恭不敬”、“自高自大”一类嫉妒的流言就会传播开来。
雄心壮志和才干应受到鼓励,而不是压制和嘲笑。别人的能力应该得到承认,与之合作、加以鼓励并促其发展。这样,能干的人就可以毫无后顾之忧地大胆工作,不必担心同事的妒忌。
在工作中豁出命去干,我认为你不会有任何真正的损失。相反,真诚的信念会带来充沛的精力和更多的生活乐趣。
关心上司
“年青人,你会做肩部按摩吗?”“不会,先生。”“什么,难道你从来没给父母做过肩部按摩吗?”
“没有,”年青人有些窘迫,“至少不常做。”“好吧,”我告诉他,“这就是说你在事业上将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这是多年以前我和一位年轻员工的对话。他对此显然有些困惑不解:事业上的成就和肩部按摩有什么相干?让我来解释一下。“假设你和上级因为要赶一个紧急任务连夜加班。你年轻力壮,毫无问题。可是老板年纪大了,体力不支。你注意到他似乎有些吃不消了。你能够,或者你愿意替他做肩部按摩吗?”
“你们是在办公场所工作,工作就是工作,因此你毋须提供这种帮助。但这一表示会令上级非常感动。他很可能谢绝你的帮助,但一定非常感激你的体谅。实际上,你所做的表示比按摩更能使他心情舒畅。这种交往融洽了气氛,他很可能会善意地回答:很报歉这么晚了还让你工作,你大概原本今晚还有个约会吧。”
我接着强调道:“同事之间的互相照应是使工作富有成效的关键。我希望你能同样试着体谅你的上司和同事,这只会使你获得更多成就,有百利而无一弊。”
我不是指溜须拍马、戴高帽子,而是强调人之间的真诚体贴。肩部按摩不见得是表达这种体贴的最好形式,但其本质很明确。把你对上级的尊重表达出来、帮助体力不支的人是很自然的事情。正是这种互相帮助使人类社会更加融洽。
别有用心的花言巧语和乖巧举动终会露出庐山真面目。如果把它作为某种策略,那么很快就会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起到相反效果。然而,如果语言和行动出自至诚,别人会因此而了解你、尊敬你。以真诚和自然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关心,会起到积极作用,任何工作场所都需要这种能力。
有所畏惧
知道什么时候该怕什么,会使生活更专注。所谓怕,是指在比自身强大的事物面前表现出由衷的敬意和自谦。在这种意义上,孩子怕父母、怕老师再正常不过了。推销员地怕业主,员工会怕上司,甚至公司总裁也会怕公众和消费者。
而且,不但要敬畏别人,更要留心自己。如果你有些懒惰、自负,缺乏完成既定任务的勇气和决心,就应对自己保持警惕。
人类和社会的力量作用于我们,对它们必须心有所惧。否则,我们就会以自我为中心、幼稚、自高自大,最终导致自我毁灭。希特勒无所畏惧,他极度自信,不加节制地滥用权力直至自我毁灭。这就是为什么我说无所畏惧是最危险的。
做任何事情都应时刻警惕这种危险,甚至应该刻意找出自己内在的恐惧。适度的畏惧使人保持谦虚谨慎,使生活更加顺利。它帮助我们慎重地规划行动,精确判断最佳途径。它使我们的选择更加明智,进一步发掘潜力,增长能力。
无所畏惧的企业或政府不可避免地会高估自己的实力,导致暴政和滥用权力。不管它们何等辉煌,都只是昙花一现,因为目空一切必然导致失败。
个人应谨防过分自信导致的草率行为,而创办企业的人则更应小心谨慎,切莫因为刚愎自用而发展成为“暴君”。
知天命而为
从60岁左右开始,我经常感到疲劳,体力明显不如从前。于是不得不面对现实:尽管还想和以前一样工作,但自己已经不再年轻,岁月的流逝会带来许多变化。
通常,十八、九岁和二十几岁时人的体力最强健,到30岁左右开始下降。相扑,是一种需要在几秒钟内聚集全部力量的体育运动。相扑运动员极少能在30岁之后达到相扑的最高等级:横冈级。即使是在二十出头便达到横冈级的运动员,也极少能将此殊荣保持十年以后。对大多数人而言,身体状况在30岁左右开始走下坡路;但智力水平会继续提高,在40岁左右达到顶峰。如果30岁之后体力开始下降,40岁之后脑力开始下降,那么40多岁的人是如何保持其社会地位的呢?又怎么会在工作上胜任如初呢?实际上很多人仍然晋升,表现得甚至比以前更为出色。部分原因是在很多国家,社会结构形式有利于让老年人和富有经验的人受到年轻人的尊敬和支持。体力虽然不行了,但他们仍然受到人们的重视。
很多50或60多岁的人从事着极耗脑力的工作,并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得益于年轻人的鼎力相助,是其成功的一个主要因素。单从脑力和体力状况看,离开了这种支持,老年人与三、四十岁的人相比就会明显处于劣势。并非所有人都要象相扑运动员那样在一瞬间爆发出全部力量,而这也正是生活如此复杂的原因。了解人类的生理变化至关重要,特别是当你年届五、六十,而且是公司总裁之类担负着重大责任的人。你的表现可能无可挑剔,可你必须明白,这离不开那些在你的经验和技能指导之下的,三、四十岁的员工的密切配合。
年轻人也应该明白,在长者的经验的指导下,自己的才华有可能更充分地施展。自己也会衰老,因此必须努力学习。积累经验,以便日后用它指导下属。
丰富的经验,敏锐的直觉和充沛的体力分别在生命的不同阶段放射最灿烂的光芒。了解了人的能力如何随年龄发生变化,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大家在不同生命阶段的长处,共同协作创造一个更有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生命弥足珍贵。它是一次漫漫的不归之旅。大多数人都渴望生活有意义,有目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什么是生命。对生命的理解越透彻,生活就过得越好。
1946年,在我发起“繁荣带来和平和幸福”运动之后,我花很长时间认真考虑了“什么是生命?”这一问题。大多数人把生命看成是出生和死亡之间的一段岁月。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生命就是每天、每小时所做、所思考的事情的积累。生命是生产和消费的永恒的循环。
我们通常从经济角度谈论生产和消费。可是,它们也可以用来描述人类物质我精神生活的其它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它们无处不在。每天,我们生产出有形或无形的产品,同时又不停地消费。这两种过程都包含着脑力劳动。
在生产方面,你构想出产品,接着努力工作,设法将它变成现实。对商品、服务或思想的消费同样需要脑力活动。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的质量要做出选择,做出评判并且享用。
通过人类的执着追求,今天会超过昨天,而明天又会胜过今天,生活将变得更有意义和成效。政治家更努力为选民工作,教育工作者认真提高教育技能。各行各业的人都致力于改善和提高,所有努力集中在一起,就能促使全社会不断进步,每个人的生活更加幸福美满。
从生产和消费角度来理解生活,比思考“生命的意义”或“生命的目的”要容易一些。而从本质上说这两种理解异曲同工:学会在以上两个方面都做尽善尽美,为更美好的生活铺平了道路。也就为“生命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提供了最直接的焦点。我发现,时常停下来想一想,如何巩固自己的生产和消费,就会在生活中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满足感。
激活职场“橡皮人”
随着工作效率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面临日复一日的机械化工作和压力,他们的成就感在降低,情绪抗压能力的弹性也在降低,而这种状态还在特定的公司环境里不断持续。这些职场人士的心情就象持续拉伸的弹簧,失去了以前对工作的感情体验和心理弹性,职场生活犹如一碗寡淡的白开水,变得越来越没有了生机和活力。正如王朔在小说里描写的那样:“没有神经,没有痛感,没有效率,没有反应。整个人犹如橡皮做成的,是不接受任何 新生事物和意见、对批评表扬无所谓、没有耻辱和荣誉感”的职场人们。这就是当前我们常常谈起的一个职场现象——“职场橡皮人”。
“职场橡皮人”的出现不是一个偶然现象,造成对工作失去梦想和激情的倦怠感原因来自不同方面。从外部社会大环境来讲,当下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各样光怪陆离的现象在我们身边发生,不断刺激人们的心理感应系统。信仰和信念的缺失,以及人和人关系的淡漠和疏离,使得人们越来越感觉缺少温情的关爱和生命的慰藉。这些负面情绪的积累使得人们的心理感觉越来越疲惫,进而变得麻木和苍白。无疑,这些从社会环境层面积累的负面心理情绪成为形成职场橡皮人的外部诱因。
从企业或组织的内部来看,目前商业竞争的加剧和工作节奏的加快,也使得职场人士工作热情和激情不断透支,他(她)们同时还面临激烈竞争造成的成就感降低。这些因素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应对,就会使得员工心理期望和积极情绪的衰竭,久而久之,职场橡皮人的出现在所难免。
毋庸置疑,无痛无爱,没有激情和梦想的职场橡皮人对一个组织的潜在杀伤力是很大的。因为,职场橡皮人往往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面待了三年到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他们本应该是企业的中坚力量,也是新晋员工的榜
样和模仿对象。而当这些“橡皮人”所表现出对工作的倦怠以及形成的暮气沉沉的氛围,会像传染病一样席卷整个组织,使得企业就像得了重感冒神经麻木的病人,没有了活力和锐气。有时候,“橡皮人”们本身也不想这么早就陷入事业的衰竭期,管理者也很头疼,到底怎样才能拯救这些过早就陷入心理困境的“橡皮人”们的心灵呢?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学者和一线的管理人员都在关注这个问题。因为,当心灵暴露出了问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还远远大于象体制和流程这些具体的管理问题,同时心灵的问题往往隐藏在人们情绪的深处,并包裹了厚厚的伪装,这些不能靠简单的管理技术改造来完成,而需要更深入实际的组织交流和心理疏导来完成。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来说,这也是管理者为组织明确清晰的使命、愿景及重塑企业核心价值观和相关理念的变革过程。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应对来自外部的竞争和挑战、合作与交流,同时还有组织内部的沟通与整合、分配与共享,企业文化潜在的核心价值判断即由此产生。企业的发展历程不仅仅是一段企业历史,更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教会企业的员工要想获得组织的发展和个人的成就,怎样做才是对的,是非判断的标准是什么,应对挑战的精神能量是什么,我们的目标在哪里,什么才是我们的使命和存在的意义。当这些明确而积极的情感因素在员工心灵深处扎下根之后,就会由内而外的生发出一整套的企业文化价值体系,成为员工持续的精神能量来源和企业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
事实上,我们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往往是片面的和不系统的,有些管理者认为墙上挂上振奋人心的标语,做一些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设计,组织一下业余活动,比如爬爬山、打打球,或者搞一场歌咏比赛,就是企业文化的全部了。实际情况远不是这样肤浅,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生命之根,良好而清晰的企业文化不但能有效的治疗“职场橡皮人”的顽疾,还是企业基业长青的核心需求。
从企业文化链状的作用机制上来说,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为员工个体指明奋斗的目标,并树立共同的信念,首先影响到了企业的制度、组织结构、人际关系和相关理念。企业制度和组织系统对员工行为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企业内部已有的习惯对员工的工作作风、职业道德、行为取向具有非强制性的约束力和引导作用,进而协调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制度和员工的行为习惯进一步影响了市场观念、经营行为和企业的外部形象。企业的营销观念、外部形象和员工的行为又会影响顾客对企业的看法以及顾客的购买心理和购买行为,最终影响到企业的经营绩效。
在这个链状机制持续传递和放大企业文化内在凝聚力量和辐射作用时,企业员工的精神和心灵也在工作中得到丰富并不断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事业的成就。这也有力的推动了员工从只关注金钱收益的经济人向关注事业成就的社会人转变,并向追求尊重和自我满足的自我实现人过渡。员工在企业里找到了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的平台,员工和企业之间也由利益共同体变成了事业共同体,进而发展成命运共同体。
由此,通过企业文化的梳理和变革正是解决“职场橡皮人”现象的有效手段之一。问题是,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手段和过程在组织中完成这样隐秘而意义重大的心灵革新和价值重建呢?
一般的说,从管理咨询的角度完成这个过程需要五个阶段的工作:即调研诊断阶段,理念整合阶段、制度固化阶段、行为强化阶段和心理内化阶段。
企业文化变革过程实际上也是对员工心理的一个刺激过程,特别是随着外部咨询顾问深入到企业的内部,通过对员工的调研访谈,形成相应的分析资料并进行理念的梳理整合及变革创新时,员工的心理感受程度不断增强。特别是从理念整合阶段过渡到制度固化阶段时,不断提高的员工心理紧张感强度表现的最为明显。而针对员工本身的访谈也是员工通过与咨询顾问的倾诉来获得心理压力的宣泄和释放,并提高了他们心灵的敏锐度。这个过程也可以通过变革过程中的塞提尔个体心理变化曲线来获得更加清晰的理解。
实践证明,当企业员工在完成这个心理转化过程并开始明确和接纳变革后的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之后,他们的认同感增强,感知更加敏锐,工作效率也相应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随后的制度固化和行为强化是对梳理出来的企业文化理念成果进行巩固和深化,并嵌入到员工日常行为要求当中去,这需要相应的企业制度及员工行为规范的配合呼应,以保障企业文化理念在企业当中不断得到有效传播和强化。
第五个阶段即心理内化阶段是一个持续深化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当中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新文化内化就好比是改变组织中的DNA,就像把一块种植马铃薯的土地变成一个葡萄园,虽然这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学者们普遍认为这是可以实现的。对于变革后新的价值观,员工内心转变往往经历抵触——服从——认同——身化的过程。只有达到身化以后,企业新的价值观为大多数员工所共同拥有,才能形成预期的企业文化所要求的共同价值观。
当然,应对“职场橡皮人”这一现象的蔓延,不仅仅需要管理者自上而下推动企业文化变革的实施,还需要员工个体根据自身的工作内容和相应职责,学会调整心态,走出情绪的“灰色地带”,重新认识自己,增强信心,把握自身的优缺点,明确自身的目标和方向,不断挖掘自身的优势和潜力,能够不断获得工作乐趣的愉悦体验,并能积极的和同伴们分享。当这些积极正向的情绪感染更多人的时候,企业也就摆脱所谓的“职场橡皮人”造成的不良影响,获得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第二篇: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巴金有句名言: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这句名言是告诫我们要培养无私的品质,别太在意得失,要用博大的胸怀去回报社会,帮助别人。但从另一个更直观的意义上说,生命是如此宝贵,应该争取,应该珍爱。
记得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大地一片生机盎然,我和同伴相约到公园玩耍。正当我们流连、迷醉于鲜花丛中时,美景中出现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那是失去理智的一个乞丐,似乎有些精神失常,他漫无目的地流浪着,时而大呼小叫,时而泣不成声。不管春夏秋冬,他都穿同一身衣服;不管天晴下雨,他都蓬头垢面;不管被人丢弃的食物有多脏,他都当宝贝一样捡来啃掉。他不顾旁人的唾弃,也不理世人的鄙夷,对于他来讲,或许只有一个愿望——活下去。这种求生的欲望令人震惊,更让我有一丝酸楚。我忍不住想送他一件衣穿,给他一碗饭吃!回想生活中有那么多叫苦、叫累、无病呻吟,为哪怕一丁点困难和挫折就寻死觅活,放弃生命的人,这个乞丐显得如此伟大。
还有一次,我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欣赏完精彩节目正准备换台,一则公益广告吸引了我:一大片绿茵茵的草地被人们肆意地践踏着,有人牵着小狗溜达,小草痛了,呻吟着“旁边有小径,为什么要踩我呢?”,一群小男孩在草地上踢球,小草痛了“操场上有的是空地,为什么非要踩我?”旁边,一位小女孩不忍目睹这一切,她耳边好象听到了小草的呼喊。不久,草地上竖起了一块警示牌,上书“请珍惜生命,小草也会掉眼泪!”,从此,草地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小草笑了,女孩也笑了。是啊,小草尚且有生命,何况人呢?
在历史的长河中,生命很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人的生命属于自己,更属于亲人、朋友甚至社会,珍爱生命,让我们争取让人生更有价值吧!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一校六年级:冷雨欣
第三篇: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人生如同一件值得欣赏的艺术品,有瑰丽的色彩,也有空白和缺失。可是伟人也好,庸人也罢,谁也无法逃脱人生境遇的跌宕起伏,谁也无法逃避命运的残酷不公。然而,伟人和庸人之所以有着云泥之别,是因为伟人能在有限的时间里,珍惜自己的所有,并挖掘出自身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而庸人却只能在漫漫人生岁月中,哀叹自己时运不济,庸碌无为。
犹记得,自己曾遇到一对年轻的夫妻。妻子每天总是叹息没有财富,生活了无生趣。可丈夫不这么认为,他认为自己已经拥有了“生命”、“健康”、“青春”等这些数不尽的财富。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珍惜。只有自尊、自爱、自重才能使生命获得价值,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才能让生命绽放异彩。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年轻时曾想过放弃自己的生命。可是,当他只身站在万丈悬崖之上,即将纵身一跳时,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新生命的诞生犹如当头棒喝,让他幡然悔悟,推开死神,用灵魂感悟生命,从而创作出许多享誉文坛的优秀作品。
现实生活中,我们许多人都像那位妻子一样,一味地沉浸在悲伤、叹息之中,为寻常的容貌、平庸的资质、平凡的工作。其实你大可不必如此,只要用心体会,你就会发现,你拥有许多别人所没有的美好品质。或许你很天真可爱,或许你很善良直率,或许你很温柔体贴„„不论如何,你都是你自己生活舞台上惟一的主角。既然上帝没有赋予你过人的天分,那么就做一个平凡普通,但却独一无二的个体吧,成不了遮天避雨的参天大树,做一株寂寂无名的小草又有何妨呢?不也一样装点这纷繁多彩的世界?卢梭说得好:“我不是卓越的,但是,我是与众不同的!”
生命,属于我们的只有一次。它或许痛苦压抑,又或许残缺不全,但这些并不重要。只要我们没有丧失信念、丧失斗志,不自暴自弃,命运就会为我们打开一扇窗。古往今来,许多圣贤的人生轨迹都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曲折的命运使曹雪芹穷困潦倒,举家食粥,但却使《红楼梦》红遍世界;残酷的命运使司马迁遭受酷刑,却使《史记》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不公的命运使张海迪永远坐在轮椅上,却给了她一双灵巧的手治愈了无数病患;不平的命运让朱彦夫失去四肢和一只眼睛,却给了他一颗不屈的灵魂,挑战“极限人生”。
先人的足迹告诉我们:命运总是以其可能的残酷来演绎着人生的历程,而只有珍惜生命,永不放弃,才是实现自我价值的捷径。
推开那扇门
门的历史已无从考证,也许是在茹毛饮血、洞穴而居的时代,原始人为了抵御猛禽巨兽或雷雨冰雹等自然力量的侵袭而设置,是连接屋里屋外的重要家什。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门的作用也有了变化,甚至是身份的象征。故宫里的城门高大厚重,红漆涂面,外设门簪、铺首和门钉,是皇权的象征。一些达官贵人的宅门选用上等材质,雕龙刻凤,门设门廊,门的两旁还要摆放上一对儿石狮子用以镇宅,是身份的象征。小老百姓们也受尊卑等级的封建思想影响,喜欢在门上做文章。在北京南锣鼓巷游览时,看到老北京四合院林立两边,充满了民俗气息,无论是门的样式、大小、石阶的数量都蕴含寓意,每逢年节还有张贴对联、请门神、挂灯笼等风俗,房屋主人的地位尊卑、贫穷富有以及婚丧嫁娶等相关动态信息也都是通过大门传递出来的,门的作用被发挥到了极致,我猜想,“门第”之说也可能缘于此。
而在现代社会里,门的设计可谓种类繁多,形状不一,虽然门做得是越来越精美气派,越来越坚固耐用,但许多久居城市的人们却发现,门却成为分隔彼此的障碍,甚至成为人们心与心相连接的鸿沟。曾经听相声讲,在城市里的人都很“宅”,人们都是透过“猫眼儿”看人,甚至路上相见竟不知是左右邻居。在机关单位中,一扇门就代表着一块完全不同的工作领域,在门内大家可以共同协作,而与门外的相关单位间彼此都讳莫如深。在生活中也是如此,人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和家庭矛盾时,也是在做开启“心门”的工作。其实,门能锁住两个独立的空间,但锁不住心的距离,如果人们的“心门”一旦被锁住,其结果将是人际的冷漠、人性的倒退和人格的缺失。
人们经常感言,小时候快乐很简单,长大后简单就很快乐,使简单问题变得复杂的是因为人们有太多的想法。一个形象的比谓就是:当看到一位倒地的老人,人们的第一反应不是去扶起,而是先拿出手机录下整个场景,而后是找几个人作证,再后来是观看老人的受伤程度再决定扶与不扶,因为太多的负面新闻已经让人们不敢相信见义勇为就一定能得到善报,特别是一些职能部门还不合时宜地出台扶老人的相关指引,一些人宁愿事不关己而高高挂起。当一个善良的举动需要本人固定证据作为支撑,并可能付出巨额成本的时候,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和仁义礼智信等古训已在人们的心中悄然滑落。在中国经济全面提速,GDP雄居世界第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是否也与时俱进了呢?这是个涉及到民族复兴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在职场工作曾有这样的比喻:单位就是棵大树,上面爬满了猴子,往上看全是屁股,往下看全是笑脸,左右一看都是耳目。希望新的一年向上多攀几枝,多看些笑脸,少看些屁股,避开耳目,职场人群之间的明争暗斗也已昭然若揭。是什么使人与人之间不能坦诚相见、心存芥蒂?竞争、贪婪、自私、狂妄,欺骗、冷漠、营私舞弊,拉帮结派,缺乏安全感等等,都成为阻碍人与人之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绊脚石,锁住人们“心门”的重要原因。当行为准则跨过了伦理、道德,直接触及到法律的底线时,那将是一幅多么可怕的场景啊!
在社会关系中,诚信是人际交往中的“信用卡”。曾经有一个故事:一位富商教育儿子人与人的信任是都是有尺度的,儿子不信。富商于是让儿子找到三位合作伙伴,并给每个合作合伴1万元的货。一个月后,两个合作伙伴如期交上了货款,第三人不知所踪。儿子断定两个交上货款的人有诚信,富商微笑不语。又给这两个人提供每人5万元的货。一个月后,两个人中的一个又不知所踪。儿子仿佛明白了什么,对富商说,看来只有最后一个靠得住。富商仍是不语,拿出20万元货交给仅存的这位合作伙伴,而一个月后,最后的一位也无所踪了。我们都希望这仅仅是个故事,是个特例,然而在社会中这样的事例却在不停地上演。因此,我们应该换位思考,多在自身建设上找原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增加自控和自治力。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是需要社会中的每个人去维护和珍惜的,就像银行的信用卡一样,只有积累的诚信越多,才可以增加透支额度,提高信用等级,否则,名誉尽毁,在社会里寸步难行。
第四篇: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读《真正的英雄》有感
生命的价值是什么?是金钱?是事业?还是成就?不这些都不是,至少我认为不是。在我认为生命的价值就是为他人做贡献,为祖国作贡献,为整个世界作贡献。今天我读了《给你整个世界》这本书中的《真正的英雄》这篇文章。本文记录了1986年1月28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进行第十次飞行时,从发射架升空七十多秒后发生爆炸,机体化为碎片,坠入大西洋,七名机组人员不幸遇难后,时任美国总统的里根在悼念会上演讲致辞。“让我们看看他致辞中这七名队员的有价值的生命”。
在灾难发生的那天,我们正关切地守候在电视机旁,在一个不幸的时刻我们的兴奋变成了战粟。我们等待着,注视着,想弄清楚发生的一切。那天夜里,我收听了广播电视台的采访节目。每一个年龄的人们都表达了他们悲哀和为我们的宇航员而感到骄傲的心情。阴霾笼罩着整个国家,我们走出家门,手拉着手,互相安慰着。写出里根总统对死去的七名勇者的沉痛衰悼,以及全美国人民对这七名伟大宇航员的沉重悼念。
你们所热爱的人们的牺牲轰动了整个国家。在痛苦中,我们认识到一个意义深远的道理:未来的道并不平坦,整个人类进程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我们又一次认识到,美国、亚伯拉罕.林肯称之为地球上人类最大希望的美国,是在英雄的崇高献身精神基础上建立的,它是由像我们的七位宇航员那样的男人和女人,那些把全社会的责任作为自己的责任的人,那些给予人民比人民所期望和更多的人,那些为人类做出贡献而不乞求些许报答的人建成的。写出里根总统对这七位英雄精神的赞扬,1
以及希望人们能向他们学习崇高的精神。
是啊!只有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融合为一体,国家才能富强,里根的演讲词表达出他无限的伤感和衰悼,痛失了七位伟大的英雄谁能不痛心呢?贡献才是生命的价值,要舍一已之利,成大众之益,才能称得上为英雄。
第五篇:生命的价值
生命的价值
邱莎莎
qiushasha@hpu.edu.cn3、幸福需要我们重“新”去开始:我们应该且必须区分幸福与快乐的不同
现在我们已经从“心”发现了幸福,也知道了何为幸福,那么,可以开始去追求真正的幸福了。我们首先要明白“生命与生活紧张的原理”,意识到“生命追求幸福,生活追求快乐”的道理:
生命是人生的存在面,是过去现在未来的一条“流”,在生命的层面,人之生与过去的生命存在与未来的生命存在都联系在一起,是为“生命之场”;而生活则是人生的感受面,是当下此在的一个“点”,在生活的层面,凸显的是人们当下此在的感觉,转瞬即逝。所以,人之生命中所求与生活中所求是不同的:在生命的层面,人们往往追求一些比较恒久的价值,比如说立德立功立言;比如说亲情友情爱情人情,等等;而在人之生活的层面,则往往追求口腹之欲、富贵之求、感官愉悦,等等。有意义的生活和有价值的生命,实质上就是既获得了生活所求的快乐,又得到了生命之求的幸福,但是,我们如何才能实现呢?
•有学生问:工作都找不到,我都想死了算了,还谈什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有老师问我:以前什么都没有,人生充满挑战,我追求开新课多上课、追求立项目找课题、追求在核心杂志发表论文、追求评上讲师副高正高、追求房子、追求车子,现在似乎逐步地都有了,可是却觉得活着的意义和价值究竟在哪里不清楚了!人生目标没有了,这让我十分的困惑。•这必须从“生命与生活紧张的原理”从发。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包括生活的意义与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二大部分,生活中的意义与价值指的是物质性的获得与感性的愉悦,比如好的工作职位、金钱、权力、色欲、房子、车子,等等满足后获得的意义感。一般而言,许多人往往把生活中的所求误以为生命中的所求,把生活中的满足就当成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可是,人生中生活物质性的满足有三种情况:一种是渴望而又满足不了,于是,人们顿时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与价值,甚至走向放弃生命的惨烈之途,这是许多青年学生生命困顿出现的深层原因。二是物质欲望满足带来的刺激感会迅速地消失,于是,人们还是觉得人生没有意义与价值,这是哪些巨富者、歌星影星们自杀的深层次原因。三是生活中的物质满足是有限度的,人之一生所能消耗的物质实际上是一个有限的定量,《增广贤文》中有言:“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八尺。”所以,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全部定格在生活之物质性的获取,其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感会在某一个特定时期内消失,同样产生活着究竟为了什么的生存危机,这是一些老师们产生生命困顿的深层原因。
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生除生活所求获得的生活的意义与价值之上,还有生命所求获得的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这指的是:在人的生命之流的过程中,获得的精神性创造性的意义感和价值感,如:生命之情的酿造(亲情、友情、人情、爱情等)、立德立功立言之社会成就和历史文化成就的奠定,等等。简言之,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就在于使自己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人,亦即:自我对他人及社会历史文明发展的有用性。具体而言,人的生命之情的酿造,就是我们对亲人、朋友、同事及一切人的有用性。年轻的母亲,孕育了一个新的生命,她在哺乳、呵护孩子生命的成长过程中,哪怕物质生活上有困难,亦不妨碍其生命意义与价值感的强烈——因为孩子需要她。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的关怀、帮助,让我们的生命意义与价值呈现出来——因为朋友同事需要我们。而恋人与夫妇之情,相互间的关爱和无私的付出,其显现的生命之美令人赞叹——因为他们是相依为命啊。而如果我们老师能够从教书、监考、改卷子的具体工作中超拔出来,真正能够用自己的生命滋润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引领学生生命的成长,则教师的人生意义与价值就突显出来了——因为学生们知识性成长与生命的成长都需要我们。如果我们的老师还能够从具体的立项、做课题、发表论文这些生活中的所求超拔出来,意识到我们应该
通过创新,由立德立功立言来为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贡献自我的力量时,也就进入了生命之意义与价值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无限的,是没有尽头的,其必将给我们的人生确立永恒的奋斗目标、充实上无穷无尽的力量。这就是真正的大科学家们,其总是愈挫愈奋、历经磨难而不退,孜孜以求地寻求科学真理以促进全人类发展的根本原因。
•我们的教师们应该从生活的快乐所求提升为生命的幸福所求;用生命的幸福所求去规范生活的快乐所求。
• 实事求是地说,人生在世,不能不去赚钱,不能不去享受,也不是不要去获得权力。这些是我们人的生活中重要的所求和所获;但我们同时必须明白,人生中最最重要的东西并不在金钱、享乐和权力,除了这些生活中的所求与所获外,我们必须从生活走向生命,从而明白:人之生命在于创造,在于你为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增添了一些什么,一如我们的前辈先贤所做的那样。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想一想:一者我们的一生培养了多少合格的学生贡献给社会了呢?我们进行的科学研究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吗?二者自己为民众造了多少福?三我们拥有了多少的亲情、友情、人情,当然,还有极为重要的爱情,这些都是生命之事,是人之生活与生命中最最重要的内涵,也是最为宝贵的东西,是构成生命价值的核心和幸福感受的基础。
4、解决好欲望与现实所获的关系:现代人生的焦灼感——“一无所有”。
每一个当教师者都应该明白,当你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也许就不太可能在物质上大富、权势上大贵了。可是,许多老师并不明白这一点,在人生中产生了一个基本的感觉——“一无所有”——无论拥有的是“多”还是“少”,总是觉得太少太少。一般而言,“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会让我们教师的工作走偏,让我们的事业化为泡沫,我们的幸福感也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解决“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则是我们教师工作顺利、事业成功、幸福获取的关键。•许多人的欲望是:工作稳定、事业发达、升迁发财、家庭美满、子女如愿、开高级轿车、住别墅,等等,这是正常的也是一定会产生的欲望与追求,无可厚非。但能否满足则取决于三:一为个人先天的条件,如智力水平、文化素质、家庭条件等等;二为外在环境,如生活的具体时空位置、外在的机遇、朋友与组织的帮助力度等等;三是主观的努力程度,包括个人的奋斗意志、解决生活难题的能力、自我人生目标的定位等等。所以,人们所能满足的物质和精神的渴求总是有限度的,而人们的期望值总是大大地高于自己所能获得的部分;也就是说,人之欲望(权力与金钱)与所得之间总是差距甚大的,自己想要的东西总得不到,自己想避的东西却总会到来,生活中没有享受,生命又有何价值? 又有何幸福?这即是”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产生的根源。
“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表现为:现代社会中人们“所需”与“所欲”之间的紧张。这就犹如我们在酒店里请客一样,进店去吃饭,当然要点饭菜,这是我们之所需;但我们若是请客,而经济状况又允许,我们就会点许多的菜和酒水,常常是超过我们所能够吃得了的。因为这是一个礼貌的问题和面子的问题。人之生理派生出我们的所需;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我们的所欲。因为人都生活在文化与社会之中,文化的影响逐渐地湮没了我们真实的所需,于是,人们常常是以所欲为所需,混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而且,人之文化性所欲会在一定的时期转化为人之生理性所需,于是人们生理性所需也就急剧地扩张起来,终于形成了现代人生最大的问题——“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即无穷的攫取欲:无论拥有的是多还是少,总觉得不够多不够好——房子太小(无论大小)、钱太少(无论有多还是少)、职务职称太低(无论高低)等等。
解决“一无所有”人生焦灼感的人生大智慧:恰如其分地进行纵横两维的比较
所以,我们教师要步入正确的工作与事业发展的道路、获得幸福与快乐的生活,关键在解决现代人生最大的问题“一无所有的焦灼感”,这有二个方法:一是正确的比较。人生中横向比较使我们永无满足,痛感“一无所有”;所以,我们必须时常纵向比较,与以前的状态比较,我们能够比较地心安。当然,仅仅是纵向的比较将使我们没有人生的动力,社会也无从发展。这就要有卓越的人生智慧了,一方面我们要横向比较,以确定自己目前的处境,确定自我人生奋斗的目标;另一方面,我们又必须纵向比较,以避免陷入“一无所有”的人生焦虑之中,而走向人生的歧途。恰如其分地进行纵横两维的比较,察觉自我真实的人生现状,减轻精神压力,平抑心理躁动,获得一个良好的人生定位和生存状态——人生智慧,在人生中要建构正确的比较方法。
二是,一种比较健康的人生观,乃是建立在由“死”观“生”的基础之上。
我们只有解决了所欲与现实中所获之间的矛盾问题,才会有好的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走上正确的人生之路,获得成功与幸福。所以,人们必须换一个立场,换一种视角,在“生”前便先行(意识上)到“死”(观念中),立于“死”的基点来观照生前。此时人们就可发现,无论你拥有的东西是多还是少,你都是个“富翁”,因为人之“死”才是真正的“一无所有”,在此衬托下,你必能觉得自己拥有很多,而且会倍加珍惜你的一物一时,你所获得的工作、爱情、友情、亲情,你所感受与能触摸到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景,等等等等。此时,你决无生前“一无所有”的虚无感,有的只是“完全拥有”的充实感。
到灾区感受生命中丧失中的痛苦,在此衬托下感受我们现在拥有的幸福:2008.5.12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震度:8.0级,遇难人数:
8、7万(死亡的6.9万多人和失踪的1.8万多人);经济损失8451.4亿元。
灾区归来,我要学生们记住《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拥有是否知道?是否充实与珍惜?是否幸福?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随着地动山摇的一声巨响,我看见你跌坐在嘈杂的操场,撕心裂肺的呼喊还在我的耳旁。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漫天的星星可都是你的泪光?
黑夜里我不是孤独的流浪,同学们手牵手嘶哑地歌唱。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老师说那边再没有鸟语花香,所以我恋恋不舍回头张望,绿水青山却是一片苍凉。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只是我舍不下曾经的梦想,帮我把漂亮的书包好好收藏,我听见废墟里姐姐的书声朗朗。
妈妈,别哭,我去了天堂,可惜我等不及看到绿色的军装
我还想写完老师布置的作业,留恋着黑板、书本和课堂。
电影《唐山大地震》中的名言:“没了,才知道什么叫没了”!那么,我们为何不能在“没了”之前就知道“没了”的痛苦,以珍惜我们现在拥有的一切呢?为什么我们不能在“没了”之前就知晓
并享受拥有所形成的充实的幸福呢?这就是由死观生的大智慧
•我们还要记住这些手:
记住这些眼睛;2011、5、7一位丧子母亲说:
5、12大地震那天,我女儿说:妈妈,我有些不舒服,不想去上学。父母说:小毛病,不去上学怎么行呢?2点时我们看着她三步一回首走上楼梯,28分钟之后,她就没有了。我总想:要是我答应她的要求该多好啊!
•所以,在死亡的观照下,我们最应该追求的是世间之“情”与生命的创造。正因为人的生理生命有限,人之生活享受也有限,所以,人生中生活上物质的财富追求固然必要,享受人生也很重要,要万分珍惜生活的时光;但更重要的则是生命所求,即人际的关系与精神价值的追求。健康及合理的生死观:我们固然不要放弃适当的物质享受,否则生活将了无乐趣,生理生命也无法生存;但我们更应该去努力于世间之情的酿造(亲情、友情、师生情、人情,等等)努力发挥精神生命的创造性。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与人相处的过程里,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执着不放,名利心淡薄一些,生命从容一点,交往纯洁一些,生活也要简单一些。这样,当人们死之后,可以把血缘的人际的社会的生命留在世上——即把“情”留在世上;把思想留在世上——即把精神产品留在世上。这就把“死”转变成了“生”的动力和求取的内容,寻获到了生死的意义与价值。如此,在临终前,我们回首往事,发现我们的整个生命里,没有浪费每一个当下,生命是完整的,没有缺憾,没有虚度,一生都“值”、“无所遗憾”了,那便可以笑离人世了。这即是死亡给我们每一个生者的教益。
“死”是“生”的导师。我们可以常常站在所有的逝者面前沉思一番,这样才会真正有拥有的充实,也才能有幸福与快乐的感受。我们的高校教师无论身在何处、从事何种教学教育的工作,都应该珍惜我们拥有的过去与现在的一切,坚决摒弃“一无所有”的人生焦灼感,努力干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建构良好的上下级的关系、同事关系,以及社会家庭关系,这样我们才能获得成功、幸福与快乐的人生。
洞口余生
•有一群学生到郊外旅游,不巧遇到泥石流倾泻,全部被困在几米的地下,只有一个出口,只可以过一个人,而出口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谁先出去就有生的希望,请每个人依次说出自己求生的目的及将来可能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然后大家协商,看谁可以最先逃出,排出次序。然后,全体一起讨论活动过程及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