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07:3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

第一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

班别:姓名:分数:

一、基础知识部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中断中兴中看话不中听中庸之道 .....

B.间隙间日间断居间调停间不容发 .....

C.供养供销供职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

D.思量测量量力量入为出量才录用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广大发扬光大毅志吃一堑长一智

B.委屈委曲求全意见百闻不如一见

C.敲诈敲诈勒索 不智患患在信用之不至

D.成功记日程功人事桃花流水在人世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岗位培训改变了只在学校接受教育的 状况,一个人离开学校并不意味着学习的。②由于环境的污染和一些人为的原因,著名的阿你巴斯白山羊绒的品质正在逐步地。③终于回到了魂牵梦萦的故乡,再次走上熟悉的大街小巷,想起许多童年的往事。

A终于蜕化难免B中止退化难免

C中止蜕化不免D终止退化不免

4.下列各句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他在个人爱好方面别无长物,只是爱好读书而已.....

B.地基没打好,匆忙施工,房盖了一半,又推倒重来,真是欲速则不达。......

C.政治文明与十五大提出的 民主与法制,依法治国是一脉相承的,但有重大创新.....

D.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成为大趋势的今天,与国际接轨成为一个自强不息民族的必然选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阿盟秘书长穆萨说萨达姆被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命运应该由伊拉克人民决定。

B.我们深刻地感到,一张报纸的强大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C.经过几年试行,实践证明,颁发考试大纲有利于实现科学化、标准化,也有利减轻考生不 1

必要的负担。

D.莎士比亚打破了古代戏剧中悲喜剧的界限,大大地增强了情节丰富性和生动性。

6.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3分)

A.戏剧冲突是戏剧文学的重要内容,剧中它主要具体表现为剧中人物性格的冲突。

B.《雷雨》的标题既是实行,又有象征意义.说明故事发生在雷雨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也

预示着三十年代中国社会的大雷雨即将到来。

C.王实甫,元代前期杂剧作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社会礼教为题材,如《西厢

记》塑造了崔莺莺等妇女形象。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诗人和小说作家。

二、阅读与鉴赏。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7—10题。(每题3分,共15分)

鲁:老爷,没有事了?(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周:啊,你顺便去告诉四凤,叫她把我樟木箱子里那件旧雨衣拿出来,顺便把那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鲁:旧衬衣?

周:你告诉她在我那顶老的箱子里,纺绸的衬衣,没有领子的。

鲁:老爷那种绸衬衣不是一共有五件?您要哪一件?

周:要哪一件?

鲁:不是有一件,在右袖襟有个烧破的窟窿,后来用丝线绣成一朵梅花补上的?还有一件

——

周:(惊愕)梅花?①

鲁:旁边还绣着一个萍字。

周:(徐徐立起)哦,你,你,你是 ——

鲁:我是从前伺侯过老爷的下人。

周:哦,侍萍!(低声)是你? ②

鲁: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相片,又望望侍萍,半响。

周:(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不是我要来的。

周: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③ ⑤

周:(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怨愤)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到这儿来,这

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④

周:你可冷静点。现在你我都是有子女的人。如果你觉得心里有委屈,这么大年纪,我们

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7.①处周朴园“惊愕”是因为:

答:

8.②处表现周朴园的什么心理和性格?

答:

9.对③④两句舞台说明该怎样理解?

答:

10.⑤处鲁侍萍关于“命运”的说法,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鲁侍萍不能解释自己三十年来为什么受那么多苦,她只好相信命运,认为命运不好。

B.虽然她一再说“命运”如何,但实际上并不相信命运,以她的阶级地位来说,是对旧社

会、旧制度的不满和控诉。

C.她把自己的遭遇归于命运,这是她的思想局限,可是她处于被压迫者的地位,对于压

迫者就必然产生本能的鄙视和积极的反抗。

D.她在苦水中挣扎,悲叹自己命运的乖戾,相信命运,但也表现出她对世道不公的愤懑。

11. “三十年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这句话的潜台词是()

A.你终于找到我了,我还是没有躲过你的追寻。

B.你还是念念不忘我。

C.你到我这里,还有什么用呢?

D.对我的名誉地位构成严重威胁。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幕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2.前人在评价诗歌表现手法时,有所谓“乐景写衷情”的说法,本诗就含有这种手法.请

指出本诗的 “乐景”与“衷情”,并简要分析二者是如何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

答:

三、积累与运用。

13、评价戏剧人物.你最喜欢下列人物中的那一位,并说说理由。(5分)

周朴园鲁侍萍鲁大海崔莺莺红娘哈姆莱特

答:

1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4分)

①.,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相逢何必曾相识。

③.哀吾生之须臾。

④.三顾频烦天下计。

15.语用题12分

①.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添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4分)

古人类学是研究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 征的变化和规律等有关人类起源和发展问题的一个分支学科。

答:

②.请拟一条以“说普通话”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要求主题鲜明,态度真诚,构思新颖,语言简明。(在10-20个字之间)(4分)

□□□□□□□□□□□□□□□□□□□□

③.下面都是春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联对出下联。(4分)

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

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40分)

生活中有许多值得关注的事件,有些事件远离你的视线,比如伊拉克战争;有些事件发

生在我们的身边,比如“非典”。但这些事件有意无意间都在影响我们的生活,并带给我们

心灵的感悟。

请你结合自已生活中发生的某一(或某些)事件,以感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

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复习测试题参考答案

1.A2.B3.D(①句所选项中的“终止”指结束,停止〈活动〉,侧重完全结束,而“中止”指中途停止,侧重中途停止。②句中“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侧重“物”,而“蜕化”指腐化堕落变质,侧重人及人的品质。③句中“不免”指免不了,侧重旧地重游,不免想起往事;而“难免”指不容易避免,侧重某些未做过的事)

4.A5.D6.D

7.侍萍突然提起那绣在袖襟上的周朴园本人几乎已经忘记的梅花,使周感到意外。

8.表现周朴园害怕丑事外扬于己不利的虚伪。

9.由“悲愤”、“怨恨”这些舞台词表现出鲁侍萍对周的所做所为的不满,表现了她性格

中刚直的一面。

10.D11.D

12.“乐景”就是由“红叶青山”构成的艳丽画面;“哀情”就是离别的哀伤情感。这两

者看似不协调,但两者恰恰构成一种反衬:景色越美,越能显示出欢聚的难舍和离别的难堪。

13.略。只要分析合情合理,并能自圆其说,即可得满分。

14.①落霞与孤鹜齐飞②同是天涯沦落人 ③羡长江之无穷④两朝开济老臣心

15.①古人类学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规律,例如化石猿猴和现代猿猴与人类的亲缘关系,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中的作用,人类发展过程中体质特征的变化和规律等。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②略。③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民安国泰万里河山映日红。

第二篇:粤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

粤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试卷

第一部分

阅读鉴赏(共47分)

一、古诗文阅读鉴赏(11分)

1.补写出下列古诗文中空缺的部分。(任选2小题作答。共4分)

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劳其筋骨,空乏其身。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③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史安西》)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2~3题。(7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

。它的联和

联都必须是对仗句。(3分)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诗内容加以赏析。(4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鉴赏(3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8分)

①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无论他们有多少儿女,我们都是独特的一个。

②假如我不存在了,他们就空留一份慈爱,在风中蛛丝般无法附丽地飘荡。

③假如我生了病,他们的心就会皱缩成石块,无数次向上苍祈祷我的康复,甚至愿灾痛以十倍的烈度降临于他们自身,以换取我的平安。

④我的每一滴成功,都如同经过放大镜,进入他们的瞳孔,摄入他们的心底。

⑤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他们的白发会从日出垂到日暮,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

⑥面对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我们还敢说我不重要吗?

⑦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你原先是黄,我原先是蓝,我们共同的颜色是绿,绿得生机勃勃,绿得苍翠欲滴。失去了妻子的男人,胸口就缺少了生死攸关的肋骨,心房裸露着,随着每一阵轻风滴血。失去了丈夫的女人,就是齐斩斩折断的琴弦,每一根都在雨夜长久地自鸣„„

⑧面对相濡以沫的同道,我们忍心说我不重要吗?

⑨俯对我们的孩童,我们是至高至尊的唯一。我们是他们最初的宇宙,我们是深不可测的海洋。假如我们隐去,孩子就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万劫不复”。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伤口流血了,没有母亲的手为他包扎。面临抉择,没有父亲的智慧为他谋略„„面对后代,我们有胆量说我不重要吗?

⑩与朋友相处,多年的相知,使我们仅凭一个微蹙的眉尖、一次睫毛的抖动,就可以明了对方的心情。假如我不在了,就像计算机丢失了一份不曾复制的文件,他的记忆库里留下不可填补的黑洞。夜深人静时,手指在揿了几个电话键码后,骤然停住,那一串数字再也用不着默诵了。逢年过节时,她写下一沓沓的贺卡。轮到我的地址时,她闭上眼睛„„许久之后,她将一张没有地址只有姓名的贺卡填好,在无人的风口将它焚化。

○11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掉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面对这般友情,我们还好意思说我不重要吗?(节选自毕淑敏《我很重要》)

4.下面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第①段“对于我们的父母,我们永远是不可重复的孤本”一句,强调了我们是其他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突出了我们在父母心目中的唯一性。

B.第④段的意思是子女极细微的成功,父母都会把它放看作极大的成功,心里都会感到无比的喜悦。

C.第⑤段“他们的泪水会使太平洋为之涨潮”一句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假如我们先他们而去”时父母内心的悲痛。

D.第⑥段中“这无法承载的亲情”指的就是父母之爱,而第⑧段“相濡以沫的同道”则是指志同道合的工作者。

E.第⑨段中“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一句意在说明“童年”比“盘子”更珍贵。

F.文段依次从“我”对于父母、伴侣、子女、朋友几个方面来阐述“我很重要”的观点。

5.文段中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自己对生命个体的价值、意义的思考和探索,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叹服。请结合原文,就比喻的修辞手法试举二例加以简要赏析。(6分)

答:

6.第③段写父母们都极其疼爱自己的子女,宁可自己承受十倍烈度的灾痛,也不愿让自己的子女遭受灾痛,你领略过这种伟大的爱吗?请结合你的现实生活、感受写成一段抒情性文字。(100字左右,6分)

答:

阅读下面实用文段,完成7~9题。(18分)

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我从不用心念书,但我从不在应当背诵时节无法对付。许多书总是临时来读十遍八遍,背诵时节却居然琅琅上口,一字不遗。也似乎就由于这份小小聪明,学校把我同一般同学一样待遇,更使我轻视学校。家中不了解我为什么不想上进,不好好地利用自己的聪明用功学习,我不了解家中为什么只要我读书,不让我玩。我自己总以为读书太容易了点,把认得的字记记那不算什么稀奇。最稀奇处应当是另外那些人,在他那份习惯下所做的一切事情。为什么骡子推磨时得把眼睛遮上?为什么刀得烧红时在水里一淬方能坚硬?为什么雕佛像的会把木头雕成人形,所贴的金那么薄又用什么方法做成?为什么小铜匠会在一块铜板上钻那么一个圆眼,刻花时刻得整整齐齐?这些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

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解答,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为的就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窖淋雨以后放出的气味,要我说来虽当时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要我辨别却十分容易。蝙蝠的声音,一只黄牛当屠户把刀割进它喉中时叹息的声音,藏在田塍土穴中大黄喉蛇的鸣声,黑暗中鱼在水面拔剌的微声,全因到耳边时分量不同,我也记得那么清清楚楚。因此回到家里时,夜间我便做出无数稀奇古怪的梦。这些梦直到将近二十年后的如今,还常常使我在半夜里无法安眠,既把我带回到那个“过去”的空虚里去,也把我带往空幻的宇宙里去。

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我得用这方面得到的知识证明那方面的疑问。我得从比较中知道谁好谁坏。我得看许多业已由于好询问别人,以及好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结果能逃学时我逃学,不能逃学我只好做梦。

(节选自《沈从文自传•一本小书和一本大书》)

7.下面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作者如实地把自己的逃学经历展示出来,情感抒发真诚感人。

B.“在我面前的世界已够宽广了,但我似乎就还得一个更宽广的世界”一句,是说作者已不满足家乡这个世界,渴望到外面的世界去看看。

C.作者不想上进,只是爱玩,却得不到家长的理解,感到很难过。

D.“无数稀奇古怪的梦”是指自己幻想所感觉到的世界上的新鲜事情、新鲜东西。

E.从“古怪事情实在太多了”可见,逃学其实使“我”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

F.作者从逃学中找到无穷的乐趣,所以对此深感骄傲和自豪。

8.“可是只要我不逃学,在学校里我是不至于像其他那些人受处罚的。”这句话有何含义?(4分)

答:

9.根据文段,参考下面补充材料,结合自己的经历、见闻或感受,谈谈你对“逃学”这一现象的看法。(要求有观点,有理据,有分析。120字左右。8分)

材料一:

本报讯(记者陈颖)4名中学男生带着1000多元积蓄,瞒着学校和家长从河南省到重庆后直奔网吧,父母苦寻一星期无果后向当地警方报警。昨日凌晨,接到河南省公安厅发来协查请求急电后,渝北区黄泥塝派出所民警将4男孩找到。

——摘自2006年3月27日《重庆时报》

材料二:

1991年北京、上海、河北、江苏、湖北、广东、四川、陕西等八个省市,对1983名违法青少年进行了调查,发现其中91.5%的人有过逃学的经历,而尤以14至16岁为逃学的高峰期,这正好是在中学阶段。

——摘自《中法网》

答:

第二部分

表达交流(共53分)

三、语言表达(13分)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3分)

A.我应该是个八尺男儿,即使不能金戈铁马,醉卧沙场,也应该玉树临风。

B.在华罗庚的培养下,数学研究所不断涌现出良莠不齐的人才。

C.留梦炎一见文天祥,就迫不及待地推销他的不倒翁哲学。

D.如果我能依据一些其有效性在我看来是毋庸置疑的命题来加以证明,那么我就完全心满意足了。

11.下面都是对联的上联,请选择其中一题对出下联。(4分)

第一题(04年全国高考I卷)

扫千年旧习,________________。

祖国江山好,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04年广东高考卷)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面一段文字的四处划线语句中,三处有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6分)

①“管住自己” 是极为十分重要的,②有了它 , 你绝对会成功 , 没有它 , 你也许不会成功。试想,连自己都管不住的人,还会有所作为吗?③“管住自己”不仅是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更是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④让我们管住自己”,作一个有所作为的人吧!

(1)第 句,改正:

(2)第 句,改正:

(3)第 句,改正:

四.写作(40分)

13.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40分)

昔日呀呀学语的你,今天已成为一个懂事的高中生,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充满着悲伤感慨,还是充满着欢欣喜悦?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不要写成诗歌)。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700字。⑤不得抄袭。

必修1第一单元测试参考答案

1.①必先苦其心志 饿其体肤

②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③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2.七言律诗

颔(第二)

颈(第三)

3.本诗前六句把悲愤艰危的气氛渲染到了极致,而尾联笔锋一转,直抒胸臆: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而自己要为拯救祖国而死,要把自己的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两句诗慷慨激昂,铿锵有力地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这就是本诗流传千古,光照天地的主要原因。

4.D、E(D第⑧段中的“相濡以沫的同道”不是指志同道合的工作者,而是指夫妻中的另一方(伴侣);E第⑨段中“盘子破裂可以粘起,童年碎了,永不复原”一句的用意不是说明“童年”比“盘子”更珍贵,而是说明我们绝不能让孩子“永失淳厚无双的血缘之爱”。)

5.答案举例:

(1)第⑦段“我们的记忆,同自己的伴侣紧密地缠绕在一处,像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已无法分开”一句,把“我们跟伴侣的紧密关系”比作“两种混淆于一碟的颜色”。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夫妻之间浓得化不开的深情。

(2)第○11段“相交多年的密友,就如同沙漠中的古陶,掉碎一件就少一件,再也找不到一模一样的成品”一句,把“相交多年的密友”比作“沙漠中的古陶”。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密友的弥足珍贵。6.(略)

7. A、D(B项,“在我面前的世界”应指现实的世界,而“一个更宽广的世界”则是指我幻想的世界,并非指外面的世界;C项,文中作者没有说到“感到很难过”;E项,逃学正给了“我”许多学习的机会,使“我”掌握了许多“新鲜事情、新鲜东西”;F项,作者虽从逃学中找到了乐趣,但并未对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8.①“我”经常逃学;②“我”天资聪颖,对学习应付自如。

9.参考观点:①逃学是应试教育的必然结果;②逃学是家庭过分宠爱孩子的必然结果;③逃学是管理不善造成的;④逃学是因为学生(自己)的自制力太差。只要能提出合情合理的观点即可;⑤逃学是因为学生(自己)好奇心强。

此题是开放性试题,答案不求统一,按下述评分说明评分。若考生完全是照抄文段内容或补充材料,则不给分。要求考生要有自己的思考和看法。评分说明:观点,2分;理据,2分;分析,2分;语言通顺,2分。

10.B(“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并非指层次不同,用在这里不恰当,课文中用的是“出类拔萃”。A项,玉树临风: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C项,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D项,毋庸置疑:不必怀疑。)

11.例:第一题

树一代新风 大地气象新

第二题

牡丹剑兰杜鹃 均为广东名花

12.第①句重复啰嗦,删去“极为”(或“十分”);第②句不合逻辑,把“绝对”改为“也许”,把“也许”改为“一定’(或“绝对”);第③句语序不当,把“良好精神面貌的体现”与“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对换。

13.写作

(略)

第三篇: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

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单元教学设计”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com的支持!单元教学要求:

本单元由古今中外的戏剧和当代的电影所构成。阅读本单元剧本有助于我们了解中西戏剧文化,熟悉戏剧和电影剧本的文体特点,提高欣赏戏剧、电影艺术的水平。? 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了解剧本的文体特点,学习戏剧写作和表演的一些技巧。教学重点 :、了解剧本的矛盾冲突,体会剧中人物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教学难点:、学习戏剧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培养自己运用简练准确语言的能力。课时安排:

《雷雨》 2 课时,《哈姆莱特》 2 课时,《城南旧事》 2 课时 雷 雨 曹 禺

教学目标 : 1 .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本质。2 .了解戏剧结构的基本特点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初步掌握戏剧鉴赏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掌握纷繁复杂的戏剧冲突,欣赏异彩纷呈的戏剧语言。

教学难点 :认识周朴园思想性格的复杂性。

教学设想 :作为戏剧欣赏单元的第一课,可先给学生介绍〈〈雷雨〉〉的梗概,通过反复阅读或分角色朗读,弄清节选部分的主要剧情,进而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冲突,理解人物语言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用二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看过根据曹禺原作改编的电影《雷雨》。今天,我们一起来读读原作,看看在 30 年代作家为我们勾勒的酝酿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空气里的一场即将到来的社会大变动的雷雨画卷。

二、简介曹禺及〈〈雷雨〉〉、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我国杰出的剧作家,当代语言艺术大师。1933 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处女作〈〈雷雨〉〉,一举成名。此后又接连创作了〈〈日出〉〉(1935)、〈〈原野〉〉(1937),从而奠定了在中国戏剧界的大师地位。1940 年创作了《北京人》,并把巴金的同名小说《家》成功地改编为话剧,从而进入了创作生涯的又一高峰。解放后,长期担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这一时期主要创作了历史剧《胆剑篇》(1961)和《王昭君》(1978)。2、本文以”雷雨”为题的含义

《雷雨》写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这些矛盾的酝酿,激化,在一个”天气更阻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最终这个罪恶的大家庭崩溃了。这一切都是在雷电交加的狂风暴雨之夜进行的,整个故事的背景、情节都和雷雨有关。同时,作者以象征的手法告诉人们: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沉闷的空气里,一场大雷雨即将到来。这就深刻地反映了酝酿着一场大变动的中国社会的现实。

三、简单介绍戏剧的有关知识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我们这里讲的戏剧实际上是剧本,它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戏剧

离不开戏剧冲突,它表现在人物性格的冲突上,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动作。

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分为话剧(如《雷雨》)、歌剧(如《白毛女》)、舞剧(如《丝路花雨》);

按剧情繁简和结构分为独幕剧、多幕剧(如《雷雨》); 按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分为历史剧(如《屈原》)、现代剧(如《雷雨》);

按矛盾冲突的性质分为悲剧(如《屈原》)、喜剧(如《威尼斯商人》)、正剧(如《白毛女》)

四、本文的情节结构

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写三十年后周朴园和侍萍再次相见。这一部分又以侍萍说明自己的身份为界,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主要写他们过去的矛盾。侍萍以叙述别人故事的口吻,诉说自己的悲惨遭遇,揭露周朴园的冷酷;第二层写他们现在的矛盾,通过周朴园认出待萍后态度的变化和侍萍的表现,暴露周朴园的伪善面目。

第二部分写周朴园与鲁大海父子、侍萍与周萍母子会面,通过周朴园和鲁大海的激烈冲突,提露周朴园贪婪、冷酷的本性,反映了工人阶级的觉醒和反抗斗争。

五、本文的矛盾冲突

冲突是戏剧的主要特点之一。课文中出现的四个人之间有交叉的多重矛盾;

(1)以周朴园为代表的资本家与以鲁侍萍为代表的下层劳动人民之间的矛盾冲突。这是根本利益的冲突。(2)周朴园同鲁大海--父与子的矛盾冲突。

(3)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冲突。根本利益的冲突。(4)鲁大海与周萍--兄弟之间的矛盾冲突。(5)鲁侍萍与周萍--母与子的矛盾冲突。

(6)资本家的冷酷、虚伪、自私和下层劳动妇女的善良、正直、坚韧两种思想性格的对立冲突。根本性质的冲突。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品味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心理与个性 教学方法 :发现探究、讨论点拨、朗读品味

一、导入:

《雷雨》的成功,可以说首先就是语言上的成功。(投影:”钱谷融语”。全体齐读:)

“我确实太喜欢曹禺剧本中的语言了,每次读 曹禺 先生的剧本,总有一种既亲切又新鲜的感觉,他那色彩明丽而又精练生动的语言,常常很巧妙地把我带进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给予我无限的喜悦。”--钱谷融

曹禺 先生的剧作,正是以其精致的语言,塑造了鲜活的人物形象,从而创造了无比美妙的艺术境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经由一个个具体的语言场景,来把握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二、品读

本环节主要由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发现、讨论、分析、概括周朴园的性格,教师点拨归纳。重点研读段落举例:(分角色朗读)周朴园不觉地望柜上的相片,又望侍萍。半晌。朴(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 不是我要来的。朴 谁指使你来的?

鲁(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朴(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小结:刚才的讨论使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周朴园的内心世界极为复杂,在他身上,这种多情与绝情、温情与冷酷、人情味与铜臭味,时时交织在一起。难怪 曹禺 先生会这样说:”周朴园也是一个人,不能认为资本家就没有人性。为了钱,故意淹死两千多个小工,这是他的人性;爱他所爱的人,在他生活的圈子里需要感情的温暖,这也是他的人性。”所以人艺著名演员郑榕也很有感慨地说:” 要完全认清周朴园这个人物复杂的、多层次的内心世界,把握周朴园的复杂性格,是有着相当的难度的。”但不论如何,要把握人物内心,理解戏剧的矛盾冲突,应从语言入手,且要重视对关键台词和关键舞台说明的分析。

三、练习

四、作业:品味戏剧语言,以”我眼中的×××”为题,写一篇随笔。【教学后记】

解决两个问题: 1、戏剧冲突在文中的表现; 2、题目的双重含义。哈姆莱特 莎士比亚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了解本文具有的浓郁的时代气息; 2.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 3.分析本文的艺术特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哈姆莱特的性格特征;如何看待他的”忧郁”和”犹豫” 三.教学时数 两课时 四.教学步骤:

(一)作者及作品简介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家、诗人莎士比亚(shakespeare), 被马克思誉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他出生于 1564 年 4 月 23 日,巧合的是,又卒于 1616 年 4 月 23 日。于是,英国人便把每年的 4 月 23 日 定为”莎士比亚戏剧节”。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杰出的代表,《哈姆莱特》是其四大悲剧之一。戏剧的主题是,揭示人文主义美好理想与丑恶现实的矛盾,号召人们为”重整乾坤”而斗争。哈姆莱特的悲剧不在于他的优柔寡断,而在于肩负的历史使命与他的胆识、能力不相适应,在于他在孤立无援的态势下抗争,这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剧中的”戏中剧”是戏剧冲突的转折点。剧中描写人物心理的语言十分丰富,这在莎士比亚所有悲剧中也是十分突出的。

《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最著名的一部悲剧,它突出反映了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哈姆莱特是个正直、乐观、有理想的青年,他本应成为一位贤 明 君主,但现实社会却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进行复仇。他是英国那个特定时代的产物。哈姆莱特复仇的悲剧有其主观性格上的原因,更有其客观历史的必然性。哈姆莱特的复仇不单是单纯的个人复仇,而是时代赋予人文主义者的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所以他的复仇更艰巨、复杂。作为光明与时代进步代表的哈姆莱特,他有着先进的思想与远大的抱负,但他缺乏生活知识和斗争经验,他的复仇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尽管哈姆莱特有令人钦佩的才能,竭力想除旧布新,但他总是郁郁不乐、迟疑不决,从而注定了他与丑恶同归于尽的悲惨命运。

第四篇:粤教版必修五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 新闻

单元要求:一.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形成。

二.学习本单元的各种写作手法。

三.把握每篇文章的思想和内容,学习阅读通讯报道的方法。

单元分析:本单元主要是新闻性的通讯和报道,通讯报道讲求真实和客观,作者可以有自己的感想倾向,但必须在报道真实的前提下。阅读新闻要善于捕捉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重要信息,关注这些事件和信息产生的社会背景,了解它们对社会生活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思考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才能从容应对,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将会获得更多的生活和智慧。

单元重点:了解新闻报道的特点和形式,学写一句话新闻,为新闻拟写标题,拟写导语,压缩新闻主体。

单元内容:4.《东方风来满眼春》——陈锡添

5.《“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心随飞翔》王光荣;《英雄潇洒走 苍穹(节选)》刘程

6.《喜看稻菽千重浪》——沈英甲

7.《访李政道博士》——闵捷

8.《甘地被刺》

甘地被刺

教学目标:

一、明确新闻的概念和特点。

二、养成阅读新闻的良好习惯,了解社会动态。

三、学习新闻写作方法。教学设想:

一、提倡独立阅读,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整体感知,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二、在学生个性化阅读、形成自我体验的基础上再进行合作探究,提高审美能力,心灵受 到触动,思想得到启发。教学重点:

一、欣赏运用各种方法来说明事理的写作手法。

二、学习了解科学的奥秘。

三、培养热爱科学的思想。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新闻,掌握新闻的特点,并学习写新闻。教学方法

一、通过阅读理解课文;

二、以学生自行探究研讨为主,力求从课文写作思想指导学生逐步理解并接受以时间推移为依据的写作方式。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有句古话说: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那不出门如何知道天下事?就是通过各种新闻媒体让我们不出门也知道天下事。那新闻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新闻”。

二、引入新课: 1.介绍新闻

(1)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和新近发现的事实。它的特点是向人们传递各种信息。

(2)新闻的分类:新闻是新闻体裁和新闻报道的总称,包括消息和通讯,特写,评论,调查等多种体裁。(3)新闻的主要特征:内容真实,报道快速。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有价值的。新闻必须是对事件的“报道”。

2.学习消息文体特点:

(1)什么是消息?消息是新闻体裁中最常见的一种,它的目的是用简洁、客观的文字,向读者报告新近发生的事实。宣传什么,也必须“用事实说话”。(2)、消息的基本特征:用事实讲话,及时地报道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消息强调及时、快、新、语言简明。(3)、消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4)、消息的组成部分: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

①标题: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内传达出消息中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信息,包括:单行标题,双行标题和三行标题(引题:引出正题,交代背景,说明原因;正题:主要事实,思想内容;副题:内容提要,补充说明)

②导语:放在消息的第一自然段,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的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是全文的纲,起统领全文的作用。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③主体: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④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三,以《甘地被刺》为例,熟悉消息文体。

1、本文是篇事件消息,消息的构成包括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联系《真实快速地报道生活》一文,说说这篇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在哪里? 明确:

导语(第1自然段):甘地被刺,印度举国悲恸惊恐。主体(第2---第15自然段):主要写了甘地被刺事件的来龙去脉。结尾(第16段):甘地被刺所引发的一系列的社会反应。

2、消息的第一自然段或第一句话叫“导语”。它要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它包含事件的基本要素,那么这个导语包含了哪些要素?这个导语的作用是什么? 明确:人物:甘地。

时间:今天。

事件、经过:被一名印度教极端分子行刺身死 地点、结果:印度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孟买爆发了骚乱。作用:简明扼要地摆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便于读者迅速及时了解主要内容并吸引进一步读完全篇。是全文的纲,统领了全文。

3、这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明确:这篇新闻消息是采用了“倒金字塔结构”,也就是倒叙的方式。其特点就是:最重要的、最新鲜的、最吸引人的信息放在最前面(2—7自然段),然后放次重要的信息(8—15自然段),相对来说最不重要的放在结尾(16自然段)。

四、重点难点探究:

1、为什么甘地被刺死后,举国上下悲恸欲绝,惊恐不安?

明确:莫罕达斯•卡拉姆吕德•甘地是印度民族主义运动和国大党领袖。他既是印度的国父,也是印度最伟大的政治领袖,他带领国家迈向独立,脱离英国的殖民统治。人们尊称他为“圣雄”。甘地被刺后,成千上万的人走上大街,悼念他们的领袖。消息传到孟买,立即爆发了骚乱,印度教徒向穆斯林发动攻击。人们担心失去了圣雄,无人能控制民众的狂热,整个印度将会陷入混乱。

2、甘地被刺杀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他主张印度教和穆斯林团结合作,提倡社会改良、自我道德完善和精神感化。到1942年,他相信独立是印度唯一的可能的出路。他与英国驻印度最后总督(韦维尔和蒙巴顿)合作制定了印度独立和分治方案,于1947年8月15日公布。但一些人不满他接受分治法案,拒绝他的非暴力哲学。1948年1月30日,甘地在新德里被一年轻印度教徒枪杀。

3、怎么样理解“你来晚了”的含义?

明确:甘地很早就将绝食付诸行动,走向死神的意愿在凶手行刺之前就有了,所以说“你来晚了”。他用这种绝食行动进行斗争的选择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亦即在此以前就已出现多次,他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了。况且在宗教中就有生死轮回之说,死也不足为惧。

4、甘地是玛妮的祖父,为什么她却对悲痛的人群说是“巴普(父亲)死了”呢?

明确:玛妮不是站在血缘的立场说的,而是站在追求和平的公众立场说这句话的。按照印度的习俗,受人尊敬的人都被称为父亲。甘地是圣雄,公众都视其为最值得尊敬的人。另外,父亲又有一种“上帝”的意思。

5、甘地在印度人们的心中处于什么地位?

明确:甘地,是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运动的先驱。在他身上体现了一种为民族独立事业而进行的一种不屈不挠、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

五、小结全文

印度民族运动领袖、圣雄甘地被印度教极右派分子拉姆纳拉姆所刺杀,印度各界人士极度悲痛,虽然孟买等地发生了一些骚乱,但各宗派之间空前团结,这充分体现了印度民族精神的巨大凝聚力。倒叙手法,扣人心弦。

六、写作练习

学习消息的写法,就校园里新近发生的事件,写一篇新闻消息,要求消息的基本要素完整。《甘地被刺》教学思路及课堂实录。

东方风来满眼春 喜看稻菽千重浪

教学目的:

1.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2.学习本课选材和立小标题的特点。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人物通讯; 以 《东方风来满眼春》《 喜看稻菽千重浪》为例,熟悉人物通讯的写作手法及特点。

2、难点: 进一步学习掌握通讯的写法。教学过程:

一、了解通讯文体的特点

1.通讯的概念: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将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或事件及时、具体、生动地予以报道的新闻体裁。它又称“通信”。因为在早期报刊上,作者急于要让外界知道的消息往往用电报传送,称“电讯”;而新闻事件发生后,生动地提供更详尽的事实和背景资料,使读者多方位地了解新闻事件的则多用书信的方式传递,故此得名。

2.通讯的分类:

(1)人物通讯: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人物通讯主要有三种:①记写人物光辉的一生,属于传记式。主要是记写人物本身的优秀事迹、先进思想和一生的成长过程。如报道雷锋先进事迹的《伟大的战士》。②只写先进人物的一时一事,或某一侧面,这类人物通讯最为大量、常见。如《东方风来满眼春》③记写的是人物群像,即一篇人物通讯中围绕着一个主题,突出一个中心思想同时记写着多个先进人物。如《谁是最可爱的人》

(2).事件通讯:是一种以写事为主的通讯。它主要记述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交代来龙去脉,介绍具体情况,点明它的典型意义,体现时代风貌。事件通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

(3).工作通讯:是报道先进工作经验或某项工作成就的通讯。它介绍典型的经验和做法以指导一般,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4).概貌通讯:记叙社会变化、风土人情和建设状况的通讯报道。一般是反映一个地区、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的面貌。报刊上常以“手记”、“侧记”、“散记”、“巡礼”、“见闻”、“纪行”等形式出现。

(5).主题通讯:按照某一主题的需要,突破地区、行业、部门的界限,将一些性质相同的材料组合在一起,为表达一个主题服务。

(6).专访:对社会上的新闻人物进行专题采访,以问答的形式为主,间或穿插一些现场情景的摹写或背景资料,也是通讯的一种。

3.通讯的特点: ①新闻性:内容必须真实,讲究时效,五要素贯穿在行文中。

②生动性:通讯尤其是人物通讯具有一定的文学色彩。消息在表达上主要是平面的叙述,语言追求简洁、明快、准确。通讯则多借用文学手段,可以描写、抒情、对话,可以用比喻、象征、拟人等修辞。因此,通讯在语言和表达方法上,都具有定的文学性,它在报道真实的人或事件的过程中,善于再现情景,平添许多生动的形象,给人以立体感的现场感。通讯一般采用第三人称,但在“见闻”和“采访记”一类的通讯中,也采用第一人称。

③完整性:通讯须相对完整、具体地报道人物或事物的经过。消息侧重于写事,叙述简扼要,一般不展开情节。通讯可写人也可写事件其材料比消息更丰富、全面,其容量比消息厚实、充足。它要求详尽、具体地报告事情的经过、演绎人物的命运,充分展开情节,甚至描写细节和场面。这些既是生动的表现,同时也是内容完整性、具体化的要求。

④评论性:通讯须运用夹叙夹议的方法对人或事做出直接的评论。消息是以事实说话,述评消息外,一般不允许作者直接发表议论。通讯则要求在报道人物或事件的同时,表露记者的感情与倾向。依傍事实作适时的、恰到好处的评价。因此,通讯是通过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手段进行议论的。

4.通讯与消息相比:(1)、通讯侧重写人,消息侧重写事。(2)、通讯内容详细完整,消息较为简要概括。(3)、通讯可采用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消息以记叙为主。(4)、通讯时效性不如消息。

二、学习《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 1.、这篇文章的题目有什么特点?意义何在?文章开头有什么特色?

重点词语:东风、满眼春

明确:给一篇通讯起一个好的标题是非常重要的。这篇通讯的标题就非常好。这是摘自唐代诗人李贺诗中的 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借用过来,很贴切。因为小平同志的到来,使深圳再一次涌 起改革开放的高潮。题目一语双关:①表达了诗人对无限春光的热烈欢呼之情②表现了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 深圳乃至全国带来了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春风,春光无限。表达了人对小平同志到来的喜悦之情。一篇涉及重 大题材的通讯以这句古诗作为题目,是不落俗套而意味深长的,它暗示了读者:这是一篇富有激情和诗情画 意的通讯。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春天是中国古代诗人吟咏不衰的经典意象,春天也象征着成长、生长与激 情。这篇通讯仅仅“春”一个字就传达出了邓小平再巡讲话的精神奥秘所在。本篇富有激情和诗意的语言产 生的影响之一便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春天的故事》(象征中国改革开放后的新城市蓬勃发展趋势)2.脉络梳理

本篇通讯有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以“春”来总领全文,简单地交待了文章的主题:邓小平再巡 第二部分:参观深圳市容讲话的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19日)第三部分:国贸讲话内容:不发送改善人民生活,只有死路一条。(20日)

第四部分:参观华侨城讲话内容:走社会主义道路就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21日 第五部分:同省市负责人谈话: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22日)第六部分:视察珠海特区,结束再巡。(23日)3.深入探讨(1)这篇通讯开头写景,简洁而富有感染力。文中主要通过哪些词语来表现南国之春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这篇通讯的主体部分选取了哪些材料?作者又是如何安排这些材料的?这些材料刻画了邓小平怎样的形象?

(3)学生讨论回答(4)达成共识:(1)①开头文情并茂,描写南国早春,主要通过“葱茏”和“荡漾”两个词来表现1月深圳的特点。“葱茏”写花木之繁茂旺盛,“荡漾”写出春意之生机勃勃。这两个词写出了深圳当时的春意盎然和勃勃生机,作者在此以情衬景,烘托出了深圳特区的旺盛生命力与勃勃生机,抒发了对特区快速发展的自豪感。同时也为小平同志的到来张本,暗示了小平同志的这次深圳之行,又一次带动了改革开放春潮的涌动,点出小平同志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视察深圳的重要意义。②开头交代了自然时令政治时势,为全文定下了春意盎然的基调。(2)①本文主要选取了小平同志视察深圳时的一些行为细节及其关于经济活动的重要谈话等材料,意义重大,影响深远。②文章以小平同志在深圳特区参观游览不同地点的时间先后顺序为线索来选择和安排材料。③谈话——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英名果断地政治气魄及为国为民不辞辛劳的伟大情怀④细节——乐观开朗、自信坚韧、认真细致、可敬可爱、富有人情味

三、学习《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奖者袁隆平》

(一)研读课文,总体把握。

1、正标题引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引用了毛泽东1959年写的《七律·回韶山》中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袁隆平研究成果和突出贡献的赞叹。

2、课文写了哪几件事?这几件事分别体现了作为一名科学家的袁隆平哪些方面的品质?(练习一)——①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

②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勇于实践,敢于探索)③1964年袁隆平终于找到了水稻雄性不育植株。(解放思想,破除迷信,敢于创新)④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⑤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持慎重态度。(坚持真理,实事求是)⑥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⑦袁隆平的两个心愿,要引导一场新的“绿色革命”。(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

3、这篇人物通讯的叙事手法有什么特点?请找出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练习二)——①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②以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形式活泼。

贯穿全文的中心线索是课文第2-3行:“这位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的目标,而且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也具有重大意义。”

三、小结对人物通讯的理解

—— 以人物的思想、言行、事迹和命运为报道内容的通讯。报道对象的选择取决于其蕴含的新闻价值,一般来说,人物必须具有先进性或典型性。叙事能够紧紧围绕人物的精神品质层层展开;线索清楚,衔接自然;运用了多种叙述方法,详略得当。

“神五”载人航天飞行新闻两篇

教学目的及要求:

1.通过了解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最新发展了解事件新闻和人物通讯的特点; 2.体会新闻报道中的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航天工作者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学习英雄人物的为国争光的顽强拼搏精神。教学重点:1.两篇新闻不同的记述方式和表达侧重点。2.抒情议论性句子在新闻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新闻报道的句式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通讯文体特点:以学生的自我小结为主,让他们谈谈对通讯文体的理解。

2.引入事件通讯:用详细生动的笔调来报道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是事件通讯。注意的是,事件通讯一般也要围绕“人”来作文章,通过人的活动和思想来展开事实。

二、学习新课 1.熟悉课文(1)《心随飞翔-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北京指挥控制中心现场目击》

①、朗读全根据所学的知识,标出课文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导语为第1、2、3句,(为表达强烈的感情,这3句独立成段)其余为主体。②、本新闻主要报道了什么内容?—写事为主,侧重报道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事件发生的进程和社会反响。(2)《英雄潇洒走苍穹(节选)》

①本文标题采用哪种形式?——单行标题。突出报道的对象是英雄人物杨利伟。

②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报道航天英雄杨利伟,写他如何战胜了航天的艰险及他平时的刻苦训练。2.朗读两篇新闻,对比分析,哪篇是消息哪篇是通讯?

明确:第一篇《心随飞翔》是消息,第二篇《英雄潇洒走苍穹》是通讯。从报道对象看,前者侧重写事(消息的特点),后者侧重写人(通讯的特点);从内容上看,前者报道较为简要、概括(消息的特点),后者的报道详细而完整(通讯的特点); 从时效看前者第二天就发表了,时效性强(消息的特点),后者20多天后才发表,是因为采访教费时费力,写稿的时间也比消息长。

三、讨论探究

1.课文中两则新闻显然已经是“旧闻”了,即使是今天的新闻也会成为明天的“历史”,但每则新闻有自己的 新闻价值。请以这课文为例,谈谈新闻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2.学生讨论 3.达成共识:《心随飞翔》在“神五”发射的第二天就见报,快速、真实报道出来。新闻的内容给人如亲眼目睹、身临其境的感觉,充满激情的语言,带给读者无比的自豪与兴奋,给读者极大的满足。

《英雄潇洒走苍穹》在“神五”发射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见报,让读者明白航天英雄的成功靠的是超人的意志、高度的责任感、踏踏实实的精神。更让我们想到的是,在任何一个岗位上都应具有想他那样的航天精神。

四、课外拓展

1.你喜欢读报吗?你最喜欢看的版面或内容是什么?请谈谈读报有什么好处? ——(1)、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种信息。(2)、增长见闻,增长智慧。(3)、情感上得到的愉悦。

2.采访身边一位有某方面特长的同学,然后进行多方面的了解,整理所得材料,写一篇人物通讯。

访李政道博士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2、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真正认识科学和正确面对科学。

2、认识追求真理的科学研究是美丽的和令人激动的,绝不是乏味和艰涩的道理。3、分析李政道谈话中显示出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访谈三要素及常用的提问方式。学习访谈的技巧和访谈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过程:

一、访谈的相关知识 1.访谈的定义:访谈是就特定的问题,特定的对象进行专门的访问,内容要相当集中,采访时不能牵扯太远。2.专访的三要素:专家(或知情者)、记者和现场。3.访谈的结构: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

4.访谈的提问技巧: 采访的时间是有限的,采访的机会是难得的,所以在采访时,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合乎场合,合乎情理。这就启发我们,在采访时,要分清时间、场合和采访对象,选用恰当的方式提出问题,完成采访任务。

在采访过程中,常用的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⑴直问法:不拐弯抹角,把想了解的问题直截了当地担出来。具有逻辑性,适应科学家的谈话思路。⑵趣问法:使专家容易回答,比较随便有趣。⑶推问法

⑷追问法:其目的在于捕捉那些具体事实和细节,以获得有新闻价值的东西。⑸旁问法

⑹引导性提问法:这种提问多采用“闭合”性问题。这种问题回答比较简单,一般由采访者事先准备好了问题的答案,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只要求对方回答是或否、这样或那样。

二、课文导学

1.学生朗诵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充当记者,一个充当李政道。其余学生认真体会“记者”提问的技巧,并感受“专家”的精神面貌。3.梳理文章结构:(见后面的板书)

(1)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 ——分三个部分。第1段为第一部分:简评李政道对中国的贡献。第2段为第二部分: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第3-33段为第三部分:访谈内容。

(2)此次访谈共提出了十个问题,这十个问题可分为几层? ——依访谈的顺序和问题可分为八层: 第一层(1-4):用孙悟空的故事类比说明人类对科学的真理的了解还相差很远。(体现了李博士的谦虚)第二层(5-6):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体现了李博士的创新精神)第三层(7-8):回忆与毛主席的谈话。()第四层(9-10):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第五层(11-13):谈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以及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第六层(14-15):谈自己获诺贝尔奖的最重要因素。第七层(16-17):谈自己一生最辉煌的时刻。第八层(18-23):谈本土科学家何时能获诺贝尔奖问题。4.重点和难点内容分析探讨。

⑴李政道如何评价创新意识在科研中的意义的?

提示:创新要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的,创新不光要大胆,还要具备分析的能力。⑵李政道博士是怎样评价“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计划”对中国科学发展的意义的?

提示:李政道没有正面回答,而是举了两个人才数字,举了一个人才特例,从而说明这一计划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人才。

⑶李政道博士如何看待他获奖的最重要的因素的?

提示:他不承认自己是天才,但他肯定自己做这方面工作有才能,且要得到很好的培养,有好的研究环境,自身具备很强的分析能力,也就否认了是“幸运”。

⑷李政道博士对“本土科学家什么时候能够获得诺贝尔奖”的回答意在说明什么问题?

提示:针对这一问题,记者和李博士是三问三答,李博士通过萨拉姆的事例和自身经历,说明科学有国籍不 重要,获诺贝尔奖不是目的,实质是说科学无国界,科学本身是目的。

⑸通过李博士的回忆,你认为毛主席和他的观点有不一致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毛主席是政治家、革命家,他所涉及的领域和经历都不同于李博士,毛主席自己也说他一生经历的都是动荡,认为动是重要的,而且他年轻时念科学的时间不多,所以两人观点有不统一之处,这是很必然的。

三、作业:课后练习【附】板书设计 全文可分三大部分

一(1)简评李对中国的贡献 ①科学发展 ②现代化建设

二(2)简介采访时间、地点、环境 三(3-23)访谈内容

第五篇: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读拼音,写汉字。

pàn

dào zào

过()()断()子()窃()音

二、多音字组词。

cánɡ()diào()cháo()

藏 调 朝

zànɡ()tiáo()zhāo()

三、组词。

肺()夹()藕()沛()

矮()嫌()胎()粘()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安然()恙 古往今()庞然大()气象万()

藕断()连 干干净()蛰伏()动 来无影去无()

五、选词填空。

突然 果然 居然 仍然

1、天下着大雨,解放军战士()冒雨前进。

2、夜深了,博物馆里()传出了急促的报警声。

3、气象预报员说:“今天有雨”。到了下午三点钟,()下起雨来。

4、我们在自家的后院荒地里种了花生,没过几个月,()收获了。

六、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软:A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与“硬”相对; B柔和; C软弱; D容易被感动或动摇。

1、老师的话语像春天里的柳条一样柔软。()

2、我的同桌总是欺软怕硬。()

3、他妈妈是个耳朵软的人,被儿子缠了一通,只好答应让他去参加电脑培训班。()

七、判断句子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鲸跟牛马一样用肺呼吸。()

2、齿鲸主要吃虾和小鱼。()

3、鲸的寿命很短,一般只活几年。()

4、松鼠喜欢下水。()

5、松鼠经常在高处活动,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

6、“变色玻璃”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

八、修改病句。

1、鲸的后肢经过漫长的年代,终于变化了。

2、鲸跟牛羊一样用肺呼气,这证明它不属于鱼类。

3、博物馆里陈旧着许多珍贵文物,供人参观。

4、窗口装了“隔热玻璃”,就能阻止强烈的阳光。

九、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训)良,很讨人喜欢。它们虽然有时也捕捉鸟雀,却不是肉食动物,常吃的是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 骄)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 拢)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自己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

座)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1、把文段中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按要求写词语。

写近义词: 敏捷()美丽()

写反义词: 漂亮()喜欢()

3、松鼠常吃的是:__________________,所以它不是________动物。

4、“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请用“~~~~”划出描写它的外貌的语句。

5、为什么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一段话主要讲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作文。

提示:可以选择一种动物或一种物品来写,想一想从哪些方面、按怎样的顺序来介绍,看能用上哪些说明的方法,题目自定。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测试卷

答 案

四、无、来、物、千;丝、净、不、踪。

五、1、仍然;

2、突然;

3、果然;

4、居然。

六、1、B;

2、C;

3、D。

七、1√;2×;3×;4×;5√;6√。

八、1、“变化”改为“退化”;

2、“呼气”改为“呼吸”;

3、“陈旧”改为“陈列”;

4、“阻止”改为“阻挡”。

九、1、划去:训、骄、拢、座。

2、灵敏、漂亮;丑陋、讨厌。

3、杏仁、榛子、榉实和橡栗;肉食。

4、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5、它们常常直竖着身子坐着,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6、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

良,很讨人喜欢。

下载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测试卷1.doc[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古诗词名句填写(共9分)1.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3.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

    六年级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2008~2009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别忘端端正正写字哦。写字分 (+2分) 一、读准拼音,写好词语。(15分) nìjìnɡpiě xiàqiánbâixiázhǎipínɡ h......

    初一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一部分: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A、忧郁() 栖息() 勉强() 携手()B、弥漫() 聆听() 葱茏() 嫉妒()C、涟漪() 肆意() 眷顾() 饶舌()D、萦回() 翩翩() 真挚()......

    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2010年9月8日,国际投资论坛在厦门举行。国务委员马凯出席论坛并发表演讲。他强调,中国政府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继续为广大海外投资......

    第三单元测试卷

    3.第三单元测试卷一、积累运用 1.拼音是你学习的好伙伴,请你借助拼音朋友,写出词语。(5分) qiáng bìbī zhēnshényùnmáodùntuǒ tiē ()()()()() húlijiānzhàtuī qiāoqǐpàntā......

    第三单元测试卷(范文大全)

    八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出卷人:黄青青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你能找出下边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吗?(2分)A.殉职(xùn) 恩惠(huì) 滥用(làn) 纵然(zòng)B.鄙薄(báo) 既然......

    2014-2015学年语文(粤教版必修1)同步训练:第三单元 散文《我与地坛(节选)》]

    "【名师一号】2014高中语文 第三单元 散文 我与地坛(节选) " 一、基础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煊赫 喧闹 寒暄 渲染 ....B.隽秀 隽永 镌刻 携手 ....C.嘈......

    政治粤教版九年级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二) 6,7的乘法口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7~38页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编口诀的过程,能找出6,7乘法口诀的规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发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