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
(二)级论文
职业(工种):心理咨询师
题目: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
身份证号码:
等级:二级
日期:
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针对一例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了咨询。通过咨询,求助者的宿舍人际交往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基本上达到了咨询效果。经过这次咨询,证明合理情绪疗法对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进行咨询与治疗室有效的。
关键词:案例报告;人际交往;合理情绪疗法一、一般资料
孙某,女,汉族,21岁,贵州人,在读大学三年级学生。自述父母对自己要求严格,期望很高。身高1.58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二、个人成长史
孙某是家中长女,与父母关系好,对孙某要求高。父母原来均为县城公立医院医生,后自愿辞职,自主创业回到老家所在镇上开办了私人诊所,因为诚实守信并且爱岗敬业,诊所经营得非常好,在当地小有名气,家庭因此经济状况很好。家中还有一个弟弟,但弟弟较贪玩,学习不好,而孙某却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因此父母对其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家里其他长辈也对其期望很高。孙某兴趣爱好并不多,性格较为内向,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喜欢向别人诉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的朋友大都是成绩好的同学。现在上大学后,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成绩名列前茅。大一的时候也参加了学院的摄影团,但后来觉得耽误学习就退出了,很少参加其他社团活动。性格仍然内向,遇事喜欢闷在心里,不善于处理和同学之间的误会矛盾,常常错误地采用冷战方式解决矛盾,除了关系特别好的几个同学,其他同学都觉得她很高傲,不好相处。
三、主诉和个人陈述
(一)主述:焦虑烦躁,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
(二)个人陈述:最近一个月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感到焦虑,郁闷,苦恼,经常失眠。现在忙着准备司法考试,父母希望自己毕业后能有所作为,心里很着急,但一想到前段时间和室友谭某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书也看不进去。大一的时候寝室同学关系还算融洽,到大二以后,可能各人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自己学习特别努力,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有些时候会表现得较为自信,而谭某是内心好强的人,老是和我针锋相对,处处看不惯。再后来因为寝室熄灯、关门等等摩擦不断,关系越来越僵,特别是近一个月,矛盾越来越激化,我们已经两周没说过话了。上周三晚上
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她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了灯了。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就说让她小声点,她就很冒火地和我吵起来了。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我的床铺刚好是靠近阳台的,风比较大,每次其他室友进出阳台都会顺手关门,但谭某总是故意不关,我提醒她好多次了,但她仍然不改,害得我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和心情。我只好自己买了块布把我的床铺书桌遮挡起来。但谭某又找茬说我故意针对她,在寝室搞冷暴力,有什么不满就说出来。可是我就是不想和她吵,她性格泼辣,我吵也吵不过她,干脆就不理她。可是寝室氛围很压抑,寝室其他同学也调解过,但效果不好。
四、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对自己的情绪状态有正确的认识,但到激动处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压抑。
五、评估与诊断
(一)对求助者心理状态的评估
1.求助者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因人际关系不良而感到苦恼。
2.自我体验、行为表现
感觉被室友孤立,与室友关系恶化,最近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失眠、情绪焦躁,无法安心学习。
3.相关资料
(1)求助者性格有点内向,不爱多说话;
(2)自小父母对其要求严格,和父母沟通较少;
(3)大学后,由于自己有一些不良的认知模式,也没有刻意增强自己的交往技能,人际交往一般到人际关系不良。
4.资料的可靠性。
可靠。求助者自知力完整,求助欲望强烈,态度诚实。
5.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症状的表层是由人际关系不良而导致的痛苦体验、注意力下降、思想不集中、失眠等问题。其背后的实质是求助者一贯的不良认知:过分概括化,认为自己性格不好,就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对自己片面的自我否定;个性化(个体在没有根据的情况下将一些外部事件与自己联系起来的倾向),总觉得别人在讨论自己的年龄问题;主观推断,认为自己交往能力差,性格不开朗他人就会疏远自己等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不良情绪体验和行为后果。
(二)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三)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75;抑郁2.10;人际关系
2.63;焦虑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四)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一个月,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五)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知心朋友极少,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敏感,争强好胜。
六、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寝室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二)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三)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将已书面打印的双方权利和义务,交孙某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问,可随时提出。孙某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个人意愿选择、更换咨询师;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协商原则、保密原则;遵守合约等。咨询师的权利、义务大概内容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平等友好;反歧视原则;心理咨询工作的局限性;协商一致;避免双重关系;转介;保密原则等。
(四)咨询时间和费用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左右
咨询收费:学校内咨询,不收费
七、咨询过程
(一)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二)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谭某的关系很糟糕。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1)晚上熄灯后时,我用台灯在看书,谭某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我想是在她肯定是在报复我。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
(1)室友要我早点睡觉,说明天还要上课。第二天早上她起来特别早,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室友要我早点睡觉,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她要思考自己的问题,也可能是她累了需要早休息,第二天早上起得早可能是因为她要上课或有急事,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并不一定是在针对我生气报复。
(2)因为谭某经常忘记随手关门就认定她是故意刁难自己。从周围同学中所了解的情况看,谭某本来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往。可能在一些细节上注意不够,并不能断定谭某就是故意和我作对,成心要把我吹感冒。
(3)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
(4)因为自己身体不好经常感冒,影响学习,就把这些后果全归结为谭某造成的。这合适吗?首先我自己身体素质本身就不好,不喜欢体育锻炼,学习上家庭和自己施加的压力也特别大,加上我性格过于敏感,很多小事喜欢积在心里,不善于沟通,这些内外因素本来就容易导致身体不好。我不能因为影响了学习就把责任全部归结为谭某对我不好造成的。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寝室矛盾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概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三)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到图书馆借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八、咨询效果评估
(一)求助者自我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心情好多了,已经到图书馆去借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二)咨询师的评估:通过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已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求助者改变了原有的不合理信念,对自己的认识更为客观,性格变得开朗了,人际交往向良性转变。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
(三)同学的评估:孙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和谭某相处也比较平和,说话也不像以前那么尖锐,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四)心理测验的比较: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九、咨询总结
本次咨询由于咨询关系匹配较好,材料收集完整,分析详实,诊断和鉴别诊断正确。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的透彻,选用的咨询方法和理论针对性较强,故咨询效果较好。
不足是由于本人咨询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不够强,咨询的操作技能不够熟练,咨询的效率不高。以后努力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实际操作咨询技能,做一名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优秀的咨询师。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第二篇: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
咨询案例报告
09心理
(二)班
李振环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般资料
孙某,女,20岁,湖北人,大学二年级学生。来访者自幼成长在农村,身高1.58m,体型适中,肤色偏黄,无不良嗜好,体质好,很少生病,性格偏内向。无家族精神病史,无器质性伤病史。
父亲初中学历,母亲小学学历,父母经商,家里经济条件一般,另有一弟弟读高中。父母感情不错,家庭关系协调。自小父母对自己学习要求严格,期望很高,自己学习刻苦,成绩一直很好,有完美主义倾向,做什么事情都力全做得很好。高中开始住校,与同学关系一般。上大学后,内向性格有所好转,跟几个外省的同学玩得较好,但仍不太热衷参加集体活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大,每天主要精力都放在学习上。觉得跟本地同学难以沟通,目前没有男朋友。
因最近与舍友闹矛盾,感觉在宿舍受排挤,被孤立,导致情绪烦躁,晚上睡眠不好,身体疲惫,学习效率下降,自己觉得很焦虑,情况已持续三周,不知如何处理,主动前来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咨询。2 主述和个人陈述
主述:最近三个星期以来由于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导致情绪低落、焦虑。个人陈述:最近不想呆在宿舍,感觉宿舍同学有意在跟自己作对,要排挤自己。感觉“她们都挺虚伪的,一回到宿舍,就胸口发闷”,感到最近睡觉不好,有时看不下书,心里很着急。宿舍共住四人,除自己外,其他三人都是南京本地人。大一的时候宿舍同学关系还好,也许是一开始大家还不太熟悉,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下学期,很多同学学习放松了,宿舍另外三个同学更是不在乎学习,有时还逃课,只顾玩,找男朋友什么的。上个星期三晚上熄灯后,我用台灯在看书,宿舍一同学觉得影响了她,她就说早点睡觉,明天还要上课呢?我就关灯了。第二天早上早起,我还在睡觉,她洗脸、上厕所什么的就会故意弄出很大声响,不让我安静睡觉,我想她肯定是在报复我。我想如果我跟她提意见,宿舍其他同学就会帮着她,“她们是一伙的”。宿舍就只有我一人来自其他省份,大一时大家基本都还讲普通话,但现在她们基本都用南京话交流了,有意不让我知道她们谈话的内容,好孤立我。我还听到她们说我“书呆子,只会读书”之类的话,我知道这是因为我学习成绩好,她们嫉妒我,但我听了心里特别不舒服。并且她们三个去吃饭或是上自习都是一起,却从不叫我,我觉得自己有被孤立的感觉。我和我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了;感觉自己在人际处理方面很失败。我很想搞好跟室友的关系,但觉得跟她们简直没法相处;想调换宿舍或搬出去住,又担心别人说自己跟室友相处不好,是“自己有问题”,为此感到紧张、焦虑甚至失眠,不知道怎么办。观察和他人反映
咨询师观察:来访者是主动求助,衣着整洁,举止得体,有良好的自知力,谈话过程中略有紧张,在谈到自己被孤立时显得很焦虑,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双眼不时会紧盯咨询师,对咨询师有很高的期望,能很好的配合咨询师。4 评估和诊断 4.1 心理状态的评估
4.1.1 来访者目前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身体状态:食欲下降,晚上睡眠不好。来访者自幼身体健康,未患过重病,无家族精神病遗传史。
精神状态:智力正常,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情绪低落,紧张、焦虑。
社会功能状态:能够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只是效率有所下降,宿舍人际关系受到一定影响,并未泛化。4.1.2 该来访者出现心理问题原因分析
(1)社会原因:第一,家庭和成长环境的原因:来访者自小父母对其学习要求严厉,只关心其学习成绩,与父母交流较少,性格较内向,不太善于交际。第二,社会支持系统的原因:来访者几乎没有知心朋友,遇到问题很少主动向他人诉说,喜欢放在心里,缺乏社会支持系统。(2)心理原因:首先,来访者在处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上存在不合理认知,思维方式上自我中心倾向明显。其不合理信念表现为:把室友的早起看作是在有意跟自己作对,把室友用南京话交流看作是在有意排挤自己,把室友的评价看作是对自己的嫉妒,把偶尔的人际冲突理解为宿舍关系糟糕透顶,无可挽回等等。其次,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沟通与人际交往技能比较欠缺。人际交往技能欠缺表现为:不能合理地给别人提意见,对别人的评价不能给予有效的解释和反驳,不善于融入集体成为受欢迎的人等。4.2诊断
根据来访者初步访谈的表现,再根据收集到的来访者的一般资料,判断为是由宿舍人际交往引起的情绪困扰,属于一般心理问题。4.3诊断依据
(1)根据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活动的“三原则”,此案例属于正常心理活动变化,来访者自知力完整,能主动寻求咨询,有强烈的求治愿望。可以排除精神病性心理障碍。
(2)该来访者的心理障碍是心因性的,与人际关系不适有关,因持续时间不长,内容没有泛化,能进行正常的社会活动,排除神经症的诊断。(3)该来访者的症状主要为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焦虑、失眠、人际关系不谐调,且以上症状持续时间不到一个月,据此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4.4 鉴别诊断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来访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有求助愿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2)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来访者虽然以焦虑和抑郁为主要症状,但还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且持续时间只有三个星期,并且其情绪困扰是由现实刺激所引起,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和抑郁性神经症。
(3)排除严重心理问题。该来访者的心理问题不太严重,社会功能没有受到严重影响,持续的时间不长,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5 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初步确定如下咨询目标:(1)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帮助来访者宣泄不良情绪,降低焦虑程度;帮助来访者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改善人际交往状况。
(2)最终目标与长远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正确合理的信念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模式,增强其社会适应。
(3)咨询方法与原理
用合理情绪疗法使来访者改变不良认知,达到消除不良情绪和行为的目的;用角色扮演法让来访者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6咨询过程 6.1 第一次咨询
(1)目的:收集资料,了解来访者基本情况,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初步分析与诊断,确定咨询目标。(2)方法:摄入性会谈法。
(3)过程:1让来访者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感谢来访者对心理咨询中心的信任并介绍心理咨询的性质和限制以及咨询过程中有关事项与规则;了解来访者为什么要进行咨询,想通过咨询达到什么目的,对咨询的期望是什么;
2通过访谈了解来访者的成长经历、社会支持系统。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表现、造成其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其与问题相关的近期生活事件; 3采用来访者中心疗法,在与来访者咨询的过程中运用倾听的技巧,强调同情、尊重、理解、鼓励,对来访者表示无条件积极关注,通过言语鼓励与非言语线索等来建立起良好的咨访关系。让来访者能够有机会把自己近段时间的内心感受及以往过程中的部分经历表现出来,使其负性情绪得到一定的宣泄;
4通过咨询,发现来访者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来访者的言语表达及在咨询过程中的其它客观表现,依据心理咨询诊断的基本原则,做出评估和诊断;
5与来访者一同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并商定下次咨询时间。6.2 第二次咨询
(1)目的:共同讨论引发心理问题的原因;向来访者介绍情绪 ABC 理论,帮助来访者认识到人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是相互联系的,而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会影响情绪反应。
(2)方法:摄入式会谈法、合理情绪疗法。
(3)过程:1通过会谈,与来访者沟通,加强咨询关系。
2运用倾听、对质、影响性概述等技术,与来访者一同探讨引发其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出现的原因与自己有很大的关系:来访者从小因父母管教严格,造成内心胆小,不敢表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情感,长此以往,容易出现压抑、痛苦等负性情绪而使应付问题的手段会越来越无效。同时,来访者追求完美的性格倾向,也向来访者看待事情容易敏感多疑。3通过介绍情绪 ABC 理论,引导、启发来访者领悟到其认知中的不合理信念与情绪困扰之间的关系。
4布置家庭作业:运用 ABC 理论的方法,分析自己在宿舍人际交往冲突中产生各种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相对应的诱发性事件A和认知信念B,并记录下来。5与来访者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间。6.3 第三次咨询
(1)目的:转换来访者的不合理信念,帮助来访者形成对当前问题的理性认知。
(2)方法:与不合理信念辩论。
(3)过程:1与来访者一起分析了上次布置给她的家庭作业,以下是来访者完成的家庭作业内容:
诱发事件A:我晚上用台灯看书,第二天这位同学早起吵到我。自己的不合理信念B:1)认为舍友早上起来特别早肯定是在报复我。2)回宿舍发现室友用南京话在说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故意说得自己听不懂,在孤立自己。3)认为其他三个舍友平时吃饭活动等都是一起,而从不叫自己,因此难以与她们建立良好的关系。4)经过一次和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与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5)我做错了,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
造成的结果C: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之中,一回到宿舍,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2咨询师在看完来访者的家庭作业之后,引导来访者通过与不合理信念B进行辩论,使来访者意识到自己“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等认知的不合逻辑性。6.4 第四次咨询
(1)目的:转变来访者在冲突情境中产生的不适当情绪反应,建立积极、合理的情绪反应。来访者通过练习体会掌握直到能自然地使用这种方法。
(2)方法: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过程:1请来访者轻轻闭上眼睛,回想自己正身处在最近发生的某个冲突情境中,说出她此时的感受,接着将注意力集中到转化情绪上,尝试将它变成比较合理的情绪。6.5 第五次咨询
(1)目的:强化和巩固来访者的理性情绪,进一步改善其行为方式,学习一定的社交技能并且通过放松训练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2)方法:角色扮演、放松训练。
(3)过程:1检查来访者上次的家庭作业,并对其认真完成作业表示赞赏。
2对前几次咨询进行总结,进一步强化来访者建立起来的合理信念。3运用角色扮演的方法,使来访者了解其与宿舍同学平时沟通的方式。咨询师先扮演来访者寝室同学,内容为那次晚上宿舍同学让来访者关灯及第二天同学早起引起来访者内心的烦躁的情景,这样可以了解来访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然后角色互换(让来访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来访者),这样有助于来访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语言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适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4通过放松训练教给来访者一些简单的放松技巧,帮助她以后在遇到冲突事件情绪难以控制的时候,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缓解焦躁情绪,提高应对负面情绪的能力。
5布置家庭作业:让来访者回去之后,主动融入到宿舍交往中,比如与宿舍同学一起吃饭、上自习等,体会主动融入宿舍交往的感受。6.6 第六次咨询
(1)目的:使其在咨询结束之后仍能用学到的东西去应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能更好地适应现实生活。(2)方法:会谈法。
(3)过程:1检查上次家庭作业,得知来访者作业完成得很好,已能较好地主动地融入到宿舍交往中,与宿舍同学相处比以前要融洽,而且自己的不合理观念也能较好的得到转换。
2肯定来访者在咨询过程中所作出的努力尝试以及获得的成果,分享她的喜悦心情。
3鼓励来访者继续敞开心扉,保持人际交往中的信任感,进一步巩固自己与同学及家人之间的人际交往,适应学校学习以及今后的生活,明确奋斗目标,展开新的人生。
4如果满分是10分,让来访者对整个咨询进行打分,来访者评分是9分。咨询效果评估
自述基本抛弃了以前的那些错误认知,能做到与宿舍同学在有不同意见时有效沟通,互相理解,感觉咨询解决了自己的心理问题,消除了自己的烦恼和焦虑情绪;与同学的关系日益融洽,性格比以前相对开朗。
第三篇:二级心理咨询师论文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一例一般心理问题的案例报告
摘要:向某,女,29岁,已婚。一年内因意外连续流产两次,担心以后会因习惯性流产而导致无法生育,而被丈夫抛弃,以后会无依无靠。为此内心充满焦虑,进而产生躯体化症状,影响到工作和生活。既往无重大病史,平时内向,但较为固执。SAS70分,SDS55分。精神检查:意识清晰、思维正常,有明显焦虑情绪。心理评估:因担心习惯性流产致其无法生育而产生的焦虑情绪。诊断:一般心理问题。采用合理情绪疗法。和放松技术治疗。经过4次的心理咨询后,焦虑情绪得到缓解,工作效率恢复。SA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为55,SDS简易量表测评结果同常模。对咨询效果进行跟踪回访与评估,属成功咨询案例。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技术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来访者向某,女,29岁,汉族,大专学历,已婚未育,公司职员出生农村家庭,从小生活环境一般,经历挫折事件较少,结婚7年,婚姻一直幸福美满。老公对她呵护有致,尽量满足她的一切要求。
无重大躯体疾病史。无咨询或心理治疗史。无其他不良嗜好。
二、主诉及个人自述 主诉:
近两个月来精神紧张、焦虑、急躁、内心不安、慌乱,伴失眠、头痛,工作效率有所下降,内心痛苦。曾看内科医生,无明显改善。个人陈述:
我22岁和丈夫结婚。我们俩感情一直很好,丈夫对我关爱有加,处处让着我。结婚那时,因为年轻,而且我们都是来自农村,家庭条件不好,工作收入也不高,所以我们都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等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了再要小孩。这样至少能给孩子提供一个较好的物质保障。
三年前,我们的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身边的朋友也陆续都有了小孩。我和老公商量后,觉得是时间要个小孩了。便开始做身体检查、身体调养等各种孕前准备工作。可是我自己不争气,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一年前,我终于怀孕了,我和丈夫都很高兴。但没想到的是,在孩子五十多天的时候,我上洗手间不慎摔了一跤,孩子就这样被我一跤摔掉了。三个月前,我再次怀孕。因为有过一次意外流产的经历,所以这次我特别的小心,生怕又出点什么意外。谁知道让我担心、害怕的事它还是发生了。这次,我并没有摔跤,却因感染了病毒性感冒,不得不将孩子流掉。在医院清完宫后,医生说我现在子宫壁很薄,受孕不容易,即使受孕,胚胎也会不稳,如果不好好调养身体,以后容易形成习惯性流产。回家后,我一直想着医生说的话。总担心自己以后真的会像她说的那样习惯性流产,无法生育。而且我害怕会因为自己不能正常生育,而被丈夫抛弃,以后会一个人无依无靠、孤独终老。从那时起我整个人开始烦躁不安,总感觉紧张、焦虑,晚上翻来覆去不能入睡,经常两三点了都还是清醒状态,好不容易睡着,梦还特别的多,而且非常容易醒。早晨起床后,感觉全身无力、疲劳,一身酸痛,头也痛得厉害。工作时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总感到心慌意乱,心里不踏实,整个人都静不下来。两个星期前还因头痛、失眠去医院看过内科医生,医生没有开药,只是交待我要放松心情。我也希望自己能够放松,希望你能帮帮我。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咨询师观察:在丈夫陪同下前来求助,自行步入咨询室。衣着整洁,简单大方,头发整齐,面容憔悴,眉头紧锁。有头痛症状,患有感冒,鼻塞、偶有咳嗽、打喷嚏。说话时眼帘低垂,目光不愿正面与咨询师接触。叙事条理清晰,逻辑思维正常,有自知力,有强烈的求助欲望。
丈夫反映:平时性格内向,但倔强,遇事爱钻牛角尖。近两个月,吃饭不多,很晚才休息,白天没精神,情绪状态不佳,问她什么也不说。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验结果:总分70分,超过标准20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验结果:总分55分,超过标准2分。
五、评估与诊断
(一)求助者目前状态的评估
生理方面:29岁,女性。晚上常伴有失眠。头痛,全身无力、疲劳,一身酸痛。无器质性疾病变。无家族遗传病史。
心理方面:精神紧张,焦虑,急躁,慌乱,内心不安,总觉得不踏实,内心痛苦。社会功能检查:
(1)家庭方面:丈夫关爱加,满足一切需求,没有挫折体验。(2)负性生活事件:一年内意外流产两次。(3)性格内向,倔强,遇事爱钻牛角尖,与人交流少。
根据上述三点,可以确定该求助者心理正常但不健康,属于心理咨询范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因意外流产担心无法生育产生的焦虑情绪。
(三)诊断依据:
(1)来访者问题的产生是意外流产,担心无法生育,害怕因此被丈夫抛弃,以后会一个人无依无靠,孤独终老。是由现实因素引发的,并因此而感觉到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慌意乱。因一年内连续两次意外流产,其反应强度是可以理解的。
(2)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工作效率有所下降。
(3)来访者不良情绪并未泛化,只局限于最初事件,思维较清晰合乎逻辑。(4)不良情绪持续两个月,有自知力,主动前来咨询,有强烈的求助欲望。
(四)鉴别诊断的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相统一,知、情、意心理过程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妄想、幻觉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其主导症状属于正常心理活动。
(2)求助者病程为两个多月,时间较短,工作效率虽有下降,但没有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求助者因担心以后会习惯性流产导致无法生育而产生的心理冲突明显与现实相关,现实冲突为常形,因此可以排除神经症。(3)根据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问题内容、泛化程度及自身是否能够克服或改善,鉴别诊断严重心理问题和一般心理问题。求助者心理问题是由现实的事件而激发,持续时间短,仅两个多月。求助者虽有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慌意乱,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工作效率下降等症状,但其反应内容没有泛化,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六、咨询目标的制定
根据咨询目标的七项原则(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以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与求助者共同协商达成书面协议,初步确定:
(一)近期目标(具体目标)
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通过和来访者探讨焦虑产生的原因,帮助来访者学会合理看待问题,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
(二)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学会自我心理调整。
七、咨询方案的制定
(一)主要咨询方法:合理情绪疗法 放松技术
在帮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良情绪是来源于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的过程中,同时运用放松技术,使其身体放松进而达到心理轻松的状态,有利于改善其睡眠质量。
并正确运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等咨询技术。
(二)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义务
1、求助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料;(2)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3)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权利:(1)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2)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3)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4)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
(5)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2、咨询师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责任:
(1)遵守职业道德,遵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2)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3)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中止咨询。义务:
(1)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2)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3)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面的内容;
(4)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3、咨询时间安排与收费
A、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1小时 B、咨询收费:免费
C、心理测量收费:免费
八、咨询过程
(一)咨询各阶段的划分
1、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咨访关系、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2、咨询阶段:这是心理咨询最核心、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咨询师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通过和来访者探讨焦虑产生的原因,帮助来访者学会合理看待问题,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
3、结束与巩固阶段:是咨询的总结、提高阶段,包括检查反馈、结束巩固等。
(二)具体咨询过程
1、第1次咨询时间:2012年9月1日 目的:
(1)了解基本情况。(2)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3)确定咨询目标。(4)进行咨询分析。
方法:会谈法、心理测验法。
(1)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向某,通过开放式提问,运用真诚、热情、共情、积极关注,倾听的咨询技巧让向某倾诉,以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然后一边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其基本情况,介绍咨询中有关事项与规则及个人背景,重点说明咨询的保密原则。
(2)与求助者交谈收集临床资料,了解求助者成长过程中的事件尤其是重大事件;耐心的倾听使求助者得到充分的宣泄,释放内心的焦虑与冲突。(3)双方共同确定咨询目标:消除紧张心态、改善睡眠质量,并帮助来访者学会合理看待问题,逐步减少求助者心理压力。
(4)根据求助者目前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测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并将结果反馈给求助者,结合问题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进行简要的回顾,做出问题的初步分析。
2、第2次咨询时间:2012年9月8日 目的:
(1)加深咨询关系。
(2)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并根据合理情绪疗法与来访者共同寻找其不合理信念。过程:
详细介绍合理情绪疗法及其基本原理,ABC理论。并找出事件的ABC A:诱发事件(意外流产)B:对这一事件产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会形成习惯性流产,无法生育。会被丈夫抛弃。会无依无靠,孤独终老)C:情绪反应及行为结果的后果(烦躁不安,紧张,焦虑,心慌意乱,总觉得不踏实,内心烦恼、痛苦)部份咨询对话: 咨询师:上次咨询,我已经知道了你所经历的事情,了解了你的感受,你因为意外流产而担心以后产无法生育,以致精神紧张,焦虑,感觉不踏实,急躁,内心痛苦。是这样吗? 求助者:是这样的,我现在真的很痛苦,所以才找到你,希望你能帮到我? 咨询师:嗯,尽我所能。咱们之前已经商定了咨询目标是改善焦虑情绪、提高睡眠质量。咱们现在商讨一下具体使用什么方法吧!求助者:都有些什么方法啊? 咨询师:针对你的情况,我觉得可以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你对事情的看法和认知,从而达到改善焦虑情绪。并结合放松练习提高睡眠质量。求助者:改变看法和认知? 咨询师:对,合理情绪疗法认为,我们之所以感到痛苦,是源于我们对事情所持有的看法和观点,改变这些看法和观点,就可以减轻我们的痛苦。求助者:你是说让我感到难受和痛苦的并不是这件事本身? 咨询师:是的。合理情绪疗法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是认知心理治疗中的一种疗法。它的基本理论主要是ABC理论,A是指诱发性事件;B是指个体在遇到诱发事件之后相应而生的信念,即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和评价;C是指特定情景下,个体的情绪及行为结果。也就是说你现在感到痛苦,这只是结果,而真正让你痛苦的是因为你对流产这件事情所抱持的观点和看法。通过改变这些观点和看法,就能改善你的情绪,减轻你的痛苦。求助者:我不是太明白。
咨询师:打个比方吧!例如:两个同事一起上街,碰到他们的总经理,但对方没有与他们招呼,径直过去了。这两个同事中的一个认为:“他可能正在想别的事情,没有注意到我们。即使是看到我们而没理睬,也可能有什么特殊的原因。”而另一个却可能有不同的想法:“是不是上次顶撞了老总一句,他就故意不理我了,下一步可能就要故意找我的岔子了。”两种不同的想法就会导致两种不同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前者可能觉得无所谓;而后者可能忧心忡忡。以至无法平静下来干好自己的工作。从这个简单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同样的事件(A)总经理没有跟他们打招呼,但不同的想法(B)所导致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却是截然不同。可见引起不良情绪和行为反应的是B因素(不同的看法观念)而不是A因素(事件本身)。你觉得呢? 求助者:好像明白了一些,就是说不一样的看法和观念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那就用这种方法吧!咨询师:好的!那咱们一起来看看你的ABC分别是什么。求助者:不用说,A肯定是流产这件事情了。
咨询师:你说得很对,我们再来看看你因此而产生的不良情绪C。求助者:我现在感到痛苦? 咨询师:是的,你紧张、焦虑、不安、烦恼、痛苦就是这一事件所导致的结果C。而ABC理论认为,真正让你痛苦的是你对流产这件事所抱持的观点和看法,也就是我们说的B,通过改变这些观点和看法,就能帮助你改善情绪,减轻痛苦。
求助者:让我想想(沉默)。。。咨询师:嗯!(目光注视、等待)。。。求助者:我认为会形成习惯性流产,从而无法生育? 咨询师:嗯!求助者:可是医生说了,我的宫壁很薄,不容易受孕,如果不好好调养身体,以后容易形成习惯性流产。
咨询师:嗯,医生是说了如果不好好调养身体,容易形成习惯性流产。也就是说如果你好好调养身体,就不容易甚至不会形成习惯性流产。是这样吗? 求助者:你说的好像有点道理,这样子想似乎心里是会轻松一些。但是如果真的无法生育,我会觉得自己是个不完整的女人。咨询师:你怎么看待完整与不完整? 求助者:做为一个女人,生孩子是她应有的责任和使命啊。这是必须的。咨询师:嗯!你认为生孩子是女人应的责任和使命,这是必须的,如果有哪个女人不生孩子,那她的生命就是不完整的。求助者:。。。似乎也不全是这样。
咨询师:是的,认为女人必须要生孩子,这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这也是引发你不良情绪的不合理的信念之一。
家庭作业: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将平时日常生活中一些带给自己不良情绪体验及行为结果的事件记录下来。同时写出自己的情绪及行为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列出自己的想法B
3、第3次咨询时间:2010年9月16日 目的:
(1)进一步加深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
(2)学习练习放松技术,帮助求助者身体放松继尔达到心理放松的状态,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过程:
反馈家庭作业,对上次治疗的结果进行评估。并练习放松技术以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指导向某练习肌肉渐进性放松训练。让来访者靠椅子上,全身各部位进行舒适状态,双臂自然下垂。让来访者想象自己处于令人轻松的情境中,使其达到一种安静平和的状态。然后咨询师用轻柔的声调引导来访者依次放松头面部、颈、肩、手臂、胸、背、腹及下肢。家庭作业: 继续反思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进行辩驳。睡前使用放松技术缓解焦虑情绪。
4、第4次咨询:2010年9月24日 目的:
(1)巩固咨询效果。(2)结束咨询 过程:
(1)反馈作业,给予肯定。
(2)给予SAS、SDS测验,并反馈。各项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
(3)结束咨询,做好咨询的回顾和总结,对求助者的进步给予反馈与强化,帮助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学到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日常社交中。
九、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本人评价:情绪明显好转,睡眠质量有所提高,焦虑情绪,烦躁、头痛等症状已消失。
2、咨询师评估:通过回访,了解求助者目前状态稳定,精神面貌良好,家庭和睦,各种不良情绪消失,咨询过程完整。
3、求助者丈夫认为其像变个人似的,较从前开朗,大方得体,温柔体贴,工作与生活已走向正常化。
参考文献
[1]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
[2] 孟昭兰编《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7月)[3]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 心理咨询师》(三级)(民族出版社)(2005年8月)
第四篇:二级心理咨询师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文章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 文章题目: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姓名: 身份证号:所在省市:所在单位:
一例女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摘要: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是当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本案例求助者周某,在校实习期间大学生,因为和同班同学闹矛盾,感觉自己很无助,出现焦虑烦躁情绪,影响了其学习和生活,症状持续时间短,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和角色扮演进行咨询,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案例报告;合理情绪疗法;角色扮演
1一般资料
1.1基本情况
周某,女,19岁,湖北人,护理专业实习生。自述母亲性格争强好胜父亲软弱,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因外遇致离婚,离婚后跟随父亲。身高大约1.65米左右,体态正常,无器质性疾病。高考和大学入学体检未发现躯体疾病,家族无精神疾病史。
1.2个人成长史
周某是家中独生女,出生后身体健康,小学期间父母离异,从此觉得低人一等,与同学很少来往,没有一个好朋友,性格也变得更加内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有什么想法都闷在心里,不向任何人说。上高中的时候学习很刻苦,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的爱好,也没什么朋友;后来意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发现自己的朋友少,就尽量主动去交往,但交得朋友大都是成绩家境好的同学。因高考成绩不理想,选择了录取率较高的护理专业,高中的朋友很少联系了,关系也淡了许多,而她自己也只是想认真学习,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什么很好的朋友;平时遵守校纪班规,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学习刻苦努力。但性格仍然内向、胆小,不爱说话,也不爱主动与人交流,几乎不参与学校组织的社会活动。与母亲关系疏离,在家里时常听到父亲对生活的抱怨,时常感到自己压力很大。最近有男生向她示好,自己却因为家庭原因拒绝了对方,觉得爱情根本就离自己很远没有信心拥有美好的爱情,又感到很烦闷。
1.3个人陈述
最近三周感觉根本不想呆在寝室,寝室里几个女生都很虚伪,感觉自己与人相处很失败,现在就连和同学交往都有些害怕了,想一个人呆着。自学考试有一门挂科,心里很着急,又想到前段时间和同学关系的问题,心里本来不想想的,但就是忍不住要去想,越想越心烦,觉得自己遇事老是不顺。大一的时候同学关系还好,也许一开始大家还不太了解,所以都比较客气。大二一开始大家学习都比较轻松,她们也不怎么学习了,只顾玩,上网看小说,找男朋友什么的;最讨厌的就是那个本地女孩,最近喜欢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出去玩,老是和我针锋相对。上周末她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我让她小点声,她还是弄出很大噪音影响了我休息,我和她就大吵起来了,借过我的笔记弄不见了也不帮我找回来,一定是在报复我。她肯这件事过后我觉得也没有什么,本来就是她不对。还有就是一天我回寝室发现她们几个在聊天,看到我进来就立马都住嘴,肯定是在说我坏话,从那天以后她们几个关系变得更好了,我心里特别不舒服,我和同学的关系很糟糕,已经到了孤立无援的地步。
1.4观察和他人反映
求助者说话速度较快,表达清楚,思维清晰,到激动处就变得烦躁不安,最后竟然泪流满面。同学反映求助者最近显得心事重重,情绪低落。
2诊断
2.1诊断结果
根据该求助者的症状,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2.2心理测验结果
选择SCL—90和EPQ作进一步评估。
SCL—90各因子分分别为:躯体化1.60;强迫1.80;抑郁2.10;人际关系2.63;焦虑
2.80;敌对1.63;恐怖1.13;偏执1.83;精神病性1.80;其他1.14。其中抑郁、人际关系、焦虑因子分略高于常模。
EPQ得分:P:67;E:60;N:74;L:32。性格偏外向不稳定。
2.3诊断依据
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等症状。
从严重程度来看,该求助者的反应不太强烈,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从病程来看只有三个星期,时间较短。
总体来看,求助者心理问题不严重,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3病因分析
生物原因:该求助者的问题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社会原因:家庭的教养方式使得求助者形成不合理的认知;人际关系方面,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室友之间的误会;缺乏社会支持,未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
心理原因:性格偏外向不稳定,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咨询方案的制定
4.1咨询目标的确立
具体目标:解决目前的焦虑,抑郁状态,平静情绪;学会一些人际交往技巧,改善自己人际关系,尤其是和同学的关系。
最终目标与远期目标:完善求助者的个性,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沟通模式。
4.2理论原理和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治疗和模仿法(角色扮演)。合理情绪疗法治疗认为,使人们难过和痛苦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对事情的不正确解释和评价。事件本身无所谓好坏,但当人们赋予它自己的偏好,欲望和评价时,便有可能产生各种无谓的烦恼和困扰。其基本理论依据为ABC理论,根据这一理论,情绪不是由某一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个体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通过与求助者交谈,找出其情绪困扰和行为不适的具体表现(C),以及与这些反应相对应的诱发事件(A),并对两者之间的不合理信念(B)进行分析,使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而修正或放弃原有不合理信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从而使症状得以减轻或消除。
5咨询过程
5.1诊断阶段
共做一次咨询,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制定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步骤。
5.2咨询阶段
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者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良的认知、情绪和行为,并用角色扮演法让其了解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结果会不一样,并学习一些人际交往的技巧。
第二次咨询开始运用合理情绪疗法对她进行心理调适。
诱发事件:和室友的关系很糟糕,孤立无援。
自己的不合理信念:1那个本地女孩晚上出去玩很晚才回来,弄出很大噪音影响了我休息,我就和她就大吵起来了,借过我的笔记弄不见了也不帮我找回来,她肯定是在报复我。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3经过偶尔的与寝室同学人际冲突就认为自己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很失败。4因为我说错话,冒犯了室友她们,她们就会冷淡我、疏远我,那全怪我自己不会说话。接下去,周围其他的人也会不喜欢与我交往。
造成的结果:每天神经都处于紧张状态,说话、行动都特别谨慎、小心,惟恐做错了什么,一回到寝室,就胸口发闷;感到特别焦虑、郁闷、苦恼。
与不合理信念的辩论:1同学搞丢了我的笔记,难道她一定就是在报复我吗?──同学弄丢了我的课堂笔记也觉得很抱歉,已经尽力找了但是没找到,不好意思马上告诉我,这件事与我跟她因晚归吵架那件事没有直接联系,并不一定是在生气或报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她可能喜欢也擅于结交爱玩的朋友2回寝室发现室友她们几个在聊天,听到她们说了一些悄悄话就断然认定她们是在评论自己。难道一定是她们是在评论我吗?──每个人都会有弱点,不可能永远不做错事说错话,我也不例外,这是正常。如果我真的冒犯了她们,那么她们生我的气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说明她们对我存有特别的、一贯的不满态度,我不可能、也不应该要求自己不在任何一件事上出错。只要不是我故意造成的,就不必过分自责;而且人们也不可能获得周围生活环境中每一位人物的喜爱和赞许。3经过一次和同学的人际冲突,难道我在所有人际关系处理方面都很失败吗?——人与人交往过程中,发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要看你怎样去看待它,对事件的看法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一次人际冲突——我很失败”犯了过度概括化的认知错误,可以改为“一次人际冲突——我在这次人际关系中有点失败”这样关注的就是事件本身,而不是求助者自己本身。4即使我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她们就一定会因此疏远我吗?而且其他人也必定会疏远我吗?——我说错话了,会令室友她们对我不满,但那只是暂时的,我会吸取教训并改正。她们不会因此而对我产生“深仇大恨”,不会不理睬我、故意疏远我。其他人更没有理由疏远我。以往我太过于担心被别人拒绝了。往最坏处设想,就算很多人都冷淡我,我就一定一无是处了吗?我既然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有自己存在的价值,而且只有我自己最了解自己,我应当对自己充满信心。
产生的心理效果:咨询师根据合理情绪疗法的理论观点,指导求助者对其不合理信念原因进行分析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目前心理问题的原因:自己个性中的情绪不稳定,过于敏感;把所有情况归咎于人际关系的错误认知;以前人际关系方面的负性情绪被同学孤立自己的事情激发了,并形成觉得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很失败的过分范化的不合理信念。通过咨询,求助者自述卸下了心理包袱,心情轻松了许多。
接下来运用角色扮演,咨询师先扮演求助者某同学,内容为那次冲突情景的对话,这样可以了解求助者平时和同学沟通交流方式。然后把角色互换(让求助者扮演她同学,咨询师扮演求助者),这样有助于求助者站在别人的角度去体会自己的一些语言,从而认识到自己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改变一些说话的用词和语调进行扮演,让其认识恰当的交际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作用。
5.3巩固阶段
共做一次,回顾咨询中新涉及到的关于求助者个性形成的主要问题,使求助者进一步认识到自己个性上的弱点,帮助求助者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巩固咨询所获得的结果,同时让其积极认识自身的优点。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己对人际关系的特别看重和缺乏一些交际技巧是出现人际问题的关键,帮助求助者要学会运用合理信念对待生活中的事情,另外还练习了怎
样给别人提意见,尽量用委婉,温和的口气,而不用愤怒的口吻。最后还建议她阅读一些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多练习其中的一些交往技巧。
6咨询效果评估
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求助者反映,心情好多了,已经开始看了几本人际交往方面的书籍,觉得这些书对自己很有好处,将会在实践中慢慢去练习那些交往技巧。
咨询师也明显感觉到求助者情绪比较稳定了,后几次来咨询的时候心情都是很愉快的。心理测验复查:SCL—90中焦虑抑郁分值恢复到了正常值,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求助者身边同学反映周某变得比以前通情达理了,比以前善于沟通了,大家都愿意和她交往了。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三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14-137.[2]劳动和社会保障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编写.心理咨询师(二级)[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34-42.[3]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418-426.[4]樊富珉主编.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集[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58-108.
第五篇: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案例分析》范文
某女,36岁,已婚,有一女,10岁.自述性格内向.不会反抗.生气时,只好往肚里吞.丈夫脾气比较暴躁。3月前因做“美人K”丢失了一辆摩托车,直销产品“美人K”货积压,导致心境低落,再加上和公公婆婆不和,与丈夫争吵,出现兴趣减低,感觉生活毫无意义,活着没有意思.半月前,经朋友介绍来到本咨询室求助。
初次印象:客人面容憔悴,衣服不整,虽来自城市富裕家庭,从穿着打扮上来看,似农村女性,但又没有农村女性因劳累所致的肤色苍老感。开始的时候,欲哭无泪。
初次咨询客人谈及公公和婆婆的关系,在家里公公脾气比较暴躁,说一不二,并爱管闲事,客人在家里感到不自在.刚开始结婚时,自己还会做饭,来到公公家以后,公公做饭比较好吃,女儿和丈夫也比较喜欢。所以自己由于做不好,长期下来饭就不会做了。现在虽然看不惯公公和婆婆,但由于自己没有自立的能力,不敢提出来单独生活,尽管没有住在一起,但吃饭和孩子上学是公公和婆婆照顾的。所以目前离不开他们生活。
本次治疗主要解决客人的抑郁情绪,改善客人的 心境。因客人有自杀的念头,在咨询的过程中,着重探讨了自杀的危害及对家人的影响,自杀并不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客人表示理解,最后嘱三天后来诊。
第二次咨询,客人如约再次来到咨询门诊,述说心情好了许多,但仍然有想死的念头。再次来诊。
这次咨询客人仍有疑问,特别是针对咨询师的信任,客人来诊之前,曾在本地某医院精神科治疗,诊断为抑郁症,给予“百优解”治疗,客人因害怕服药未尊医嘱。回家后,找到一些小报,得知该病需心理和药物同时治疗最有效。并说出了初次来咨询的动机。
根据咨询师和客人共同商定的咨询目标,本次咨询除继续收集相关的发病资料之外,着重探讨了家庭的关系模式,找出客人抑郁的家庭和环境的原因以及个体内在的情结。在这次咨询中,使用了沙盘游戏治疗技术。首先了解客人幼年的家庭模式,在童年客人兄妹四人,二兄一妹,父母经常地吵架,从小就在父母面前畏畏缩缩,从不敢大声的说话,感觉父母比较疼爱妹妹,妹妹健康活泼。小时侯每当父亲打哥哥的时候,非常地害怕,不敢说话,在家里无论对错,都会逆来顺受。目前在公婆家,公公比自己的父亲脾气不好,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感觉到他吹毛求疵,所以在公婆家更不敢说话。后来感觉就连丈夫的弟弟也欺负自己。自己很没有地位。其实自己也感觉到公婆更喜欢自己自强起来。
这次咨询继续纠正情绪障碍,改善心境。
第三次咨询,五天后,客人再次来咨询,述说仍有自杀念头,但情绪有很大改善,面容不在象先前那样憔悴。衣着打扮有了讲究,并主动上街买了一件新上衣,感觉比以前轻松了许多。
这次咨询仍然是用沙盘游戏了解客人的情况,在家里,在丈夫面前,客人象一个孩子,不会
主动关心丈夫和女儿,更不会主动处理家人之间的关系,用丈夫的话说,客人和女儿不象是母女,更象是姐妹。自己和丈夫的关系更象是父女的关系,自己只想从他们那里得到爱,而不会奉献自己的爱。再者自己从来没有关心过丈夫和家庭,只知道工作,自己的心一直在外面的世界,并感觉在单位也不会和同事相处,通过这次咨询客人了解了自己的一些性格的弱点,是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最后并有了改善这些性格弱点的意向。
第四次咨询,客人述说心情大好,谈及伤心之处,也没有了先前的过度悲伤和痛苦,但客人仍心急,并述说自杀的念头,再次担心心理咨询的效果。
在这次咨询中逐步了解到客人的情感空虚,虽然自己很爱自己的丈夫,但对丈夫的暴躁脾气不能容忍,但又不敢或没有反抗的欲望,长期以来,受到了压抑。曾在2001~2003年单位与土耳其一家公司合作,有一土耳其人长的很象丈夫,又比丈夫温柔、体贴,内心生爱慕之情,这种心情只是保留在内心,情感并没有出轨,客人说出了这些话,内心就轻松了许多,在治疗中,客人感觉如坐云雾里,通过治疗师的协助,改善了客人的意象,并加以整理,客人最后感觉清醒,头脑不在晕胀,心情改善。
第五次治疗,这次治疗,直接把客人带入到了治疗的场景,客人突然说出了难以启齿的经历(客人的信任提高了)在儿时,大约4~6岁,感觉已经记事了,那时自己穿的 是 开裆裤,有一天,一位邻居家的大男孩子,比自己大5~6岁,想背着自己,在他背自己后,用手摸着了自己的私处,顿时疼痛难忍,由于胆小,不敢述说,也不敢告诉自己的家人,这件事就被压抑了二十多年,从没有被想起来,在前些日子,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这中念头老是挥之不去,又不敢告诉丈夫或其他人,用客人的话说,打死我也不敢说。目前的困惑是感觉这件事对不起丈夫,感觉自己对丈夫不应该有任何的隐私,又想告诉他又怕告诉他,所以这种想法就老是纠缠在脑海里,这次治疗通过宣泄客人的情绪,彻底地改变并有了转机,两天后客人打电话来,说出了内心对咨询师的想法,有一种很想见咨询师的念头,并说现在开始对咨询师信任了。
第五次治疗仍然是用的情景重现技术:先引导客人出现意象,然后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景,用现实的感受重新评价,并教育客人改善原来的看法。
第六次治疗:
这次治疗仍然使用心理分析,采用意象对话。客人无意识里已经有了 反抗能力,心理开始成长,只是处理问题 的方式方法还不当。
开始看房子,客人找不到门,有丈夫在挡着,首先处理丈夫的情结,客人感觉丈夫不同意自己有心理问题,自己的父母兄妹以及妹妹的小叔子,公公婆婆都觉得自己没有病,感觉都不理解自己,所以在意象对话中,他们都依次出现,处理好了这个情结,客人开始看到了这个房子的门,并走了进去。房间比较小,窄而尖,走进去,灰尘比较多,灰暗。开始整理这个房间,首先搬动梯子,打扫房间,客人开始感觉不敢上梯子,有些担心,得到鼓励后,去梯子,然后帮她拿到了扫,开始打扫,打开窗帘,光线射近来,然后客人的意象是墙壁、桌子、椅子、条饥等,最后是毛主席像,做完后,客人的心境改善,比较愉快,出现在外面的一条小河,河水很浅,有鱼嬉戏,一会变成了人-----自己的丈夫-----变成了儿童,俩人骑在牛背上。
第七次咨询:
来访者诉说出了自己出次恋爱的经历,上中学的时候,自己只有16岁,朦朦胧胧地爱上了自己的一位初中的同学,后来两人就进入了恋爱,感情也不错,但由于对方家庭的阻扰,两人的感情被迫中断,但自己并没有后悔,值得庆幸的是自己找到了自己现在的丈夫,但对于这次恋爱经历,始终不敢告诉自己丈夫。也就成了自己的心病。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分析,自己害怕告诉丈夫是受同年创伤的经历的影响,是一种儿童的思维模式,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第八次咨询:
这次咨询来访者提前来到了咨询室,来访者感觉还是有一些想死的念头,但不如以前强烈了,还有些心烦,但心烦的时间没有了先前的时间长了,比较短。仍然有紧张不安的情绪体验,并感觉自己对不良想法有放大和缩小的习惯。
咨询师分析了来访者与人际交流的关系模式是:来访者不会和别人交流,特别是自己对情感的表达,这种模式是在儿童时期同父亲交往的关系模式形成的,在小时侯很惧怕父亲,总感觉自己没有错,别人找自己的错,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的原则是自己不找别人的错,别人也别找自己的错。但往往生活毕竟就是生活,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摩擦和矛盾,所以当有摩擦的时候就会感觉是别人的错,是别人找自己的错。因为自己不会主动找别人的错。比如:在家里,感觉公公很唠叨,问这问那,自己很烦,不愿回答他,而他又什么都问,很烦,再者自己在长时期的生活中习惯了压抑自己,有什么话不会说,也不愿意说,处于矛盾冲突之中。比如:这几天心情好些了,丈夫说自己胖了,心情好了,自己就想把咨询的事情告诉他,又担心丈夫不理解,会不会发脾气,随不敢说出来。
第九次咨询:
这次咨询首先分析上次咨询来访者出现的一些人际关系问题,分析人际关系的障碍的内在原因,与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和改善来访者童年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第十次咨询:
这次咨询时由于咨询师对冷空气过敏(室内有空调),有些咳嗽,来访者很细心的,很关切地询问,咨询师给予了解释,咨询师感觉到了来访者已经产生了移情,知道这是咨询产生的效果,但未给于行动,只给于解释。
这次咨询主要是巩固前几次咨询的结果,分析来访者的行为模式,并加以改善。比如:来访者不会做饭,感觉在公婆家里,公公做的饭虽然好吃,但不是自己做的,自己吃起来很不开心,在治疗中,咨询师与来访者一起探讨了,自己不会做饭的内在原因。是个人在结婚后,一直不敢尝试做饭造成的,当初自己是做饭的,但自己做的不好吃,而公公做的比较好吃,以后就不在敢做饭了。通过给予来访者的解释和比喻,来访者突然得到了领悟,出现了强烈的改善的意愿。本次治疗结束给予来访者SCL-90的测量。并告诉她下次分析测量和治疗的结果。
第十一次治疗
来访者如约前来咨询,感觉自己心情完全好了,家庭也比较和睦了,与丈夫及家人的关系相处也比较和谐了。自己也非常地高兴。寒暄时非常地感谢咨询师。
本次治疗之前,给予来访者上次心理测量的结果的解释。SCL-90结果如下:躯体化:2.08 强迫:2.2 人际关系:2 抑郁:1.76 焦虑:2 敌对:1.16 恐怖:1.71 偏执:1.66 精神病:1.9
与治疗前的SCL-90的结果相比来访者有了显著的改善,两次结果比较疗效呈现显著差异。说明治疗效果显著。根据来访者的叙述,来访者与没有了抑郁的情绪,兴趣提高了,穿着也讲究了,食欲提高了,人际关系也改善了,特别是和公婆的关系得到了改善。这与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说明疗效是客观的。
第十二次咨询:
这次咨询主要是与来访者处理分离焦虑,来访者询问当自己再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否求助于咨询师,咨询师给予肯定的回答,但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不要来咨询,来访者同意。另外,来访者在咨询师给予终止咨询的建议时,出现了一些焦虑的情绪,咨询师告诉来访者这是正常的,并给予解释其原因。来访者得到了领悟。
咨询效果评估:
1、求助者的评估:躯体症状消除,自信心增强了,越来越多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愿意和人交往了,与家人的关系也和谐了。生活的态度也比较积极了。
2、咨询师的评估:通过SCL-90测试,相应的因子得分恢复到正常的水平,通过半年的回访和跟踪,发现咨询基本达到了目标:症状消除,认知改善,消除了儿童的行为模式,自立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通过挖掘求助者的自身的潜力,增强了求助者的生活的动力和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咨询过程较完整,有条理。
3、半年后随访,来访者心境比较好,未出现心境低落,兴趣减低,抑郁的情绪体验。感觉心境比较平和,正常地工作。同事反映也比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