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提高员工绩效的有效途径
EAP:提高员工绩效的有效途径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即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
1.1 什么是EAP
EAP(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即员工援助计划,是由组织为其成员设置的一项长期的、系统的援助和福利计划。在实施EAP计划时,一方面EAP咨询人员通过对组织的调研、诊断,为组织成员及其家属提供专业的指导、培训和咨询,帮助解决组织成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以维护组织成员的心理健康,进而提高员工绩效;另一方面,EAP咨询人员在帮助员工解决其个人问题的时候,力求发现组织在管理上所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管理人员提高管理效能,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组织改进和完善其管理体制提供建议和帮助。
国外的EAP服务发展较早,也已相当成熟。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一些企业为了保持和提高员工心理健康度,要求员工定期接受心理咨询,并把这作为制度化的福利措施;也有企业运用行为疗法等心理咨询治疗技术对员工的不良行为进行改善等。由于EAP计划对提高组织综合效率、形成积极健康的组织文化具有重要作用,EAP已成为世界知名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美国《财富》杂志评选的世界500强企业中,75%的企业都聘请了EAP专业服务机构,为自己企业的管理者和员工服务。国外EAP服务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诸如压力管理、职业心理健康、裁员心理危机,甚至法律纠纷、理财问题等等各个方面,力求全面帮助员工解决个人问题。而EAP走进中国还不到十年时间,故国内一些EAP提供机构的服务内容也不如国外的那么全面,国内各界对EAP的认识也不够深入,对其具体的运作尚处于探索阶段。
1.2 如何实施EAP
EAP计划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服务过程,包括发现、预防和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它可以完全由组织自己配备专门人员、设置专门的部门来加以实施,这种形式称之为内部EAP形式;也可借助于外部的专业EAP服务机构,即外部EAP形式,它是由组织与服务提供机构签订服务合同,组织安排1至2名工作人员负责联络,配合服务提供机构的工作,其余工作则主要由EAP服务机构具体操作。不同的组织EAP计划的模式并不是完全一样的,但不论哪个组织,其实施的一个完整的EAP计划都包含有组织调研、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和心理咨询这四个方面:
(1)组织调研:
这一阶段是EAP计划有效开展的前提,是有效实施EAP的基础。首先,由EAP咨询人员通过专业的心理学问卷测验、访谈等方法来考察组织成员的压力、心理健康、工作满意度、自我接纳、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状况,以对员工进行全面的心理状况调查、研究和诊断,并建立员工心理档案。与此同时力求发现和诊断职业心理问题及其导致的因素,帮助组织发现一些导致员工问题的组织管理因素,从而对各层管理者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减少或消除这些不良的因素,并最终提高组织管理效能。
(2)宣传推广:
宣传推广是使组织员工对心理知识有一个普遍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认为是“面”上的培训工作。这一方面工作主要由EAP咨询人员运用海报、专题讲座等媒介宣传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提高员工的心理保健意识,鼓励遇到心理问题时积极寻求帮助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组织成员对EAP计划本身的关注和热情。
3)教育培训:
教育培训是对具体的员工群体进行的极具针对性的心理知识培训工作,相对于宣传推广阶段“面”上的培训,可以将教育培训看作为EAP计划中“线”上的培训工作。针对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群体,根据群体的工作性质以及在组织调研中调查所知的问题,EAP服务机构提供相当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课程:一方面是针对管理者的培训,旨在教会管理者从心理咨询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方法看待和处理管理中的问题,使之学会一定的心理咨询理论和技巧,在工作中预防、辨识和解决员工心理问题的发生,并改变管理方式,使管理从命令、惩戒的方式转向支持、帮助的方式;另一方面是针对某一部分员工的培训,开展压力管理、保持积极情绪、工作与生活协调、自我成长等专题的培训或团体辅导,有条件的组织还可以开展心理旅游、团队拓展训练、员工体育比赛等等活动,以提高员工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技能,增强对心理问题的抵抗力,同时有助于融洽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心理咨询:
这是EAP计划中解决组织成员心理问题的最后步骤,EAP计划中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主要由员工自愿前来,当然也可以由管理者推荐到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处,应该说这是对组织成员问题的具体的“点”的处理。在进行了以上宣传推广和教育培训两方面的工作之后,组织中仍然会有一小部分员工由于问题比较特殊或者涉及个人隐私等原因,需要更加专业和深入的心理咨询服务,这方面的具体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求助渠道和服务平台,如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上沟通渠道、开辟心理咨询室等,以保证员工能够顺利、及时地获得高效的心理咨询及治疗的帮助和服务。
二、员工绩效、管理效能与EAP
员工的行为方式是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交互作用的结果,因而,当员工在工作中出现问题,并导致绩效低下时,我们可以从个人和环境这两方面来考虑分析其原因,而无论是哪一方面的原因,EAP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并且更为重要的是,EAP能够在帮助员工解决问题的同时发现企业管理上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为企业领导和管理者提供建议,成为组织管理者一个有效的信息反馈来源,从而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效能。
首先从员工个人方面的因素来考虑,比如情绪、情感、家庭、婚姻、子女、财务等等,这些都将影响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满意感、归属感等,进而影响到员工个人的生产效率和绩效,同样也会影响到员工周围同事的绩效。个人方面的因素对于处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员工的上级来说还有一定的特殊性,这方面的问题相对来说都比较的隐私,仅作为上级管理者这样的角色并不适合于直接插手处理这方面的事情,管理人员本人也不太愿意来处理这类事,那么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个特殊的角色来帮助员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提高员工的绩效。而EAP计划中的心理咨询专业人员正适合于这样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比较适合,同时也有能力解决员工在这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一个组织对于绩效上出现问题的员工直接动用人事制度将其解雇,这样的做法事实上是很不经济的,重新雇用一个员工的费用远比通过EAP来解决员工的问题的费用要来的多,重新雇用就意味着组织要再次付出招聘、培训等等的费用,而这又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新员工不再出现问题。而EAP正是处理这方面问题的有效的,并且也是十分经济的途径,其目的在于帮助员工从纷繁复杂的个人问题中解脱出来,帮助减轻员工的压力,维护员工心身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进而提高员工绩效。
另一个方面即是环境因素,在这里主要是指员工在组织中所处的环境,包括硬环境(物理环境)和软环境(人际关系、组织的管理环境等等),也可以称之为影响员工的外部因素。任何一个组织的环境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待于改进、提高和完善,既然这样这些环境中的不良因子就必将会影响到员工,有一部分比较敏感的员工受到的影响会比较的大,将导致工作绩效下降等负面效果的出现,那么在探究员工绩效下降原因时,在排除个人因素的前提下,就可以把分析重点转向工作环境上来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许管理者并不
一定能意识到管理上所存在的漏洞和不足,比如管理的方式、方法等,而对于处于客观立场,保持中立态度的EAP服务专员来说,他们在帮助解决员工问题的过程中,在分析引起员工问题的原因时,能够更加客观的分析出组织可能在哪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帮助找出组织管理上存在的盲点。EAP服务专员将这些信息反馈给组织管理层,为他们提供客观的信息和改进的建议,帮助管理人员学会用合情合理的管理方式来管理员工,通过改进、完善管理方面的规则措施,提高组织的管理效能,并最终提高整个组织的效能,从而组织与员工均能受益,达到“双赢”的效果。
三、有效实施EAP的注意点
EAP计划通过对引起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研、分析,来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提高个人绩效,帮助管理者提高管理效能,实为一举两得之良策。但要成功实施EAP计划,在认识和实际操作上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1)EAP计划针对的主要是正常的员工而不是已经出了问题的员工,因而更多的是预防而不是救火;不能仅仅帮助员工解决具体的、现实的问题,而应当帮助员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仅仅停留在具体的个人问题上,而应当重视发现引起这些问题的组织因素,并对组织管理提出改进的建议,因而具体实施EAP计划时需要既全面又深入;
(2)EAP计划的有效实施需要有一个高效的反馈体系,EAP咨询人员通过对引起员工心理问题的原因的调查,以及培训、咨询中发现的与企业管理相关的问题反馈给管理者,并向管理者提供管理咨询服务,改善组织管理水平,帮助预防员工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帮助组织改进和完善管理效能,可见一个有效、顺畅的反馈体系在这里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3)组织如采用内部EAP形式,则EAP专员应特别注意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和立场;如采用外部EAP形式,那么服务人员则需要广泛而深入地了解、熟悉企业的内部情况,但这种形式在服务的主动性、细致程度和连续性等方面并没有内部EAP来的好,因而组织在实际应用时,两全其美的方法是将内部和外部EAP结合起来运用;
(4)EAP计划的实施过程中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即是保密性问题,必须有贯穿组织上下特别是直接主管所支持的相对应行为来保证这种保密制度,组织若采用内部EAP的形式则尤其要注意这一点,保密工作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整个EAP计划的成败,保证员工及他们所遇到的特殊问题的保密性将有助于提高员工接受和使用EAP意愿,有些员工的问题是非常隐私的,而不论采用外部EAP还是内部EAP形式,EAP咨询人员都必须完全遵照心理咨询的保密原则来对企业员工展开咨询工作,以求真正有效的解决员工的问题;
(5)EAP计划的实施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织员工有没有意愿接受这个帮助计划,而要使员工接受这一计划,根本上说是管理者要有一种新的管理理念,一种基于帮助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而不是传统的基于惩罚的管理理念,这样员工才会有积极的自我认同感,才会培育出自我发展的需求,而不再需要组织和上级管理者来给予认同了;
(6)在实施EAP计划的过程中管理人员的角色定位非常的重要,事实上,问题员工的上级在计划和员工两者之间起着非常重要的纽带作用。管理者在整个计划中并不是一个局外人,由于他要比EAP专员更加清楚问题员工的情况,特别是比他们更加熟悉问题员工所处的环境,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在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必须能够主动的协助EAP专员开展工作,在这时问题员工的上级最为重要的责任可能是要敢于面对员工存在问题这个事实;
(7)支持的组织气氛对于成功实施EAP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里更主要的是组织高层决策者对于EAP计划的支持,這不仅仅指高层对其他员工使用EAP的鼓励和支持,同时还包括这些高级经理有使用EAP的意愿,包括认同这样的管理理念,即每一位员工都是对组织有价值的人力资源;
(8)要成功实施EAP计划组织每一个成员必须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主动的承担这份责任:这个计划的管理责任通常是依靠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由于组织主要集中员工的工作绩效上
面,因而员工的直接上司在这个计划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区分、辨别和证明绩效底下的员工,并将这些员工介绍到EAP服务专员那里是需要承担重要责任的;最后EAP在每一个员工的肩上都分担了一部分责任,这部分责任就是通过使用EAP计划作为一种提高工作绩效的工具和途径,员工绩效不良只能通过其本人来校正、改进,当这些不足由上级管理人员指出的时候,员工就必须承担这样的责任来校正他们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大多数公司里,组织成员在使用EAP的时候是自愿的而不是强制的,因而,员工必须走出迈向EAP的第一步,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EAP计划的实施中来,达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9)对EAP计划的实施进行客观评价,对于改进完善EAP计划,使之能更好地为组织服务是非常必要的。评价EAP计划有效性的指标不仅仅是像测量员工对待EAP的态度之类的满意度,而是经过精心设计并系统的贯彻执行整个EAP的研究调查,比如像这样的问题:组织的哪些成员参加EAP计划?如果员工不用这个计划,原因是什么呢?有多少员工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提高了绩效?那些已经恢复的员工是不是还能够保持可接受的工作绩效?EAP与其他人事制度、组织程序的结合程度的状况如何?引起员工问题的组织环境因素是什么,它们该如何被改善?员工及管理人员是如何来看待这个计划的,他们认为该怎么样来加强它?这样的评价体系对于组织能够成功实施EAP计划,并不断的完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第二篇:如何提高员工绩效
如何提高员工绩效
现在许多企业受西方现代管理思潮的影响,对公司的内部管理也采取了一些口号管理的方式,例如一些文件和会议纪要中都会提及——实现员工从“让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但如果不去研究、分析转变的影响因素,那么口号终究是口号,而无任何指导及改进的意义。
一,能力因素
无须质疑的是能力的大小对绩效的提高的确起到关键作用,当然既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但是在工作中这个“能力”的定义却不为大多数人所熟知,何谓工作中“能力”的定义,即一个人身体致使与工作任务的匹配性。通过这个定义大家应该可以看到“匹配”才是“能力”是否对工作绩效有影响的主要因素。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让合适的人去做合适的事。在我原先供职的企业,有一些业绩表现较为突出的员工,频频被放到许多不同的岗位上锻炼,结果在新的岗位一旦绩效存在问题,就马上被否定,一些好素质、好潜力的人们在不断受挫后被扼杀了。这是对能力认识的一种悲哀。
能力在第二层理解上应认识到它的组成部分,能力一般包含智力创造力和特殊能力。学历仅能证明智力中的一部分,所以过分追逐高学历并不能很好的提高绩效。近期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以后在员工选用方面应倡导两个方向——学历与培训记录同等重要,向培训记录倾斜;知识与技能同等重要,向技能倾斜。这个观点首先肯定了智力是动态的,能力是变化的,学历只能证明过去。所以不断获取新技能新知识,加强员工在智力创造力及特殊能力方面的培养及提高,是提升个体绩效的一个重要方法。
二,性格因素
人们常讲: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已不仅仅是影响绩效的因素,它更可以直接影响每个人的命运。难怪有人将有怎么样的性格就会有怎么样的命运。性格是长期习惯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所以了解员工的性格,根据其性格的优缺点合理安排工作;根据团队性格的特点合理配伍团队构成;根据性格特质选择良好的合作者,这些都会使得个体及组织绩效得到一个较好的发展。
美国有一份健康性格的标准,对我们恐怕会有所启示:
准确和充分的知觉现实;
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
以问题为中心,不是以自我为中心;
超然与世的品质和独处的需要;
自主独立与环境与文化的倾向性;
永不衰退的欣赏力;
对周围神秘或高峰的体验;
和所有人打成一片的倾向;
仅和为数不多的人发生深重的个人友谊;
接受民主价值的倾向;
十分完善的毫无恶意的幽默感;
强烈的审美感;
创造性;
抵制适应社会的现存文化。
三,动机因素
巴甫洛夫的条件反映证明行为的产生是需要诱因的。在组织中的个体的工作动机究竟是什么?如果仅是物质条件那么反倒简单了。动机对人行为的影响是巨大的,抢劫犯为了获得利益,他不惜铤而走险、最终琅珰入狱;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他不惜舍生取义。所以有些人甚至认为个体绩效=能力+动机,可见动机在个体绩效提高方面的作用。
一个组织的动机实践就是要制定一个良好的激励体系,鼓励什么,倡导什么?就应该围绕所要鼓励和倡导的主题开展工作。在一个组织重要了解每个个体的动机,尤其是工作的动机。现在不少企业都在制定员工的职业发展计划,其实就是要建立一个较为持久的动机支持体系。在制定这个体系中一定要分析员工不同的事业锚,按需激励才会起到较为好的效果。下面不妨让我们了解事业锚的一些种类:
四,价值观因素
研究海尔就不能不去讲他的一些小故事;而在IBM创始人的小屋一直保留至今;国内一些保险公司会经常喊一些口号,唱一些歌曲。他们到底想干些什么?其实他们无外乎是要将企业的价值观向员工槽刻。因为他们清楚如果员工不能与企业的价值观相容,甚至不能认同企业的价值观,那么工作上的冲突,观念上的冲击讲是十分激烈的。而这种冲突冲击甚至会产生巨大的组织抗力以及破坏力。
每个人均会有自己不同的价值取向,大体有理论型;经济型;艺术型;社会型;政治型;宗教型,有怎么样的价值观就会指导思维产生怎么样的行为。价值观是会随着时间及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所以调整员工价值观的取向对整个组织绩效的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价值观的培养就是一个同化的过程,使每个在组织中的个人都有组织的烙印。美国人所崇尚价值观就成了他们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之一。下面可以看看美国人所崇尚的价值观:
能力与成就的认可;
个人选择与自由;
工作投入;
工作自豪感;
生活方式质量;
财务保障;
自我表现发展;
健康与幸福
五,态度因素
中国足球终于冲了出去,南斯拉夫籍主教练米卢的确功不可没。但在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时,人们不约而同想到两句话——“快乐足球”;“态度决定一切”。44年没有冲击成功的足球竟然被两个非技术性的名词——“快乐”、“态度”所打破了。说起来似乎有些可笑,但细想的确蕴含了许多哲理。
目前世界上正在推行“全面员工满意管理”的运动,大多数企业也逐步意识到只有员工的满意,才有客户的满意,才有组织的满意。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认同忠诚和投入,是企业的一笔宝贵财富。
六,压力因素
压力是个体对某一没有足够能力应对的重要情景的情绪与生活反应。每个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个体,最常听见的一个字就是“累”。男人累,女人也累;工作累,娱乐也累;大人累,小孩也累,看来每个人都面临着方方面面的压力。
工作与生活不是孤立的,工作与生活的相互融合性与影响力都是十分明显的。你不能十分严格的界定生活中没有考虑工作,工作是没有惦记生活。既然如此作为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了解员工所面临的各种压力,积极主动的去发现并思考一些压力对工作绩效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拿出解决压力带来的不良影响的方法。压力源很多,了解它们十分有必要:
生活压力源 配偶死亡;离婚;夫妻分居;拘禁;家庭成员死亡;外伤;结婚;解雇;复婚;
工作压力源 工作压力过重;工作条件;角色冲突与模糊;人际关系;组织变革;攻击行为;工作与家庭冲突;价值观差异
记得有个心理学专家讲过:目前这个社会上有一半人是存在心理问题的。所以不解决压力对
工作甚至身体的破坏力,对个体和组织都是十分不利的。
七,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
让员工满意是管理工作的本身,所以考虑员工面临的条件与环境也是对体现为员工服务的一种理念。能否有足够公平的报酬;能否有安全健康的环境;能否激发员工的潜力开发;能否使员工得到成长与保障;能否确保工作机会的均等,没有偏见、歧视;能否有足够的法律保护;能否提供工作与生活适当平衡的体系。
总之,在考虑如何提高组织中个体绩效时,不要唯学历论,唯能力论,而应充分考虑员工的性格,动机、价值观、态度、压力、工作条件、工作环境等诸多因素。员工不是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关心她的一切,也许作为管理者你仅仅改变了其中的一小部分,但您却发现收获了许多新的成果。
第三篇:怎样提高员工绩效.
怎样提高员工绩效
提高员工绩效是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也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要想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管理。
一、知人
只有知道员工的优点缺点,才能对员工的素质能力进行客观的评价。企业在对员工进行评价时,可以参考以下两点。
1、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测评体系,该体系应当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民主评议、领导认定、任务完成度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测评指标。
2、赛马不相马。这是很多国内著名企业比如海尔、联想所坚持的人才观。伯乐仅靠相马发家致富的时代也一去不返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既然要赛马,就要为他们提供赛马场,也就是要为人才提供一定的岗位,看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高低、业绩好坏。同时还要为他们划出跑道,也就是要为他们制订游戏规则,让他们在制度、规定和文化的约束下通过公平正当的竞争进行竞赛,并从中挑选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能力素质测评,对每一名员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为下一步善任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任
善任也就是追求高度的人岗匹配,在任用人才时,遵循人岗匹配的原则。
1、分类管理,双轨发展。人的个性多种多样,有指挥型、关系型、智力型和工兵型等类别,不同的个性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样,对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普通的员工也需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烟草行业来讲,正式职工、聘用员工和临时工也都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双轨发展,就是要实行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双轨运行,为每一种类别的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打通成才渠道。
2、定编定员,科学设岗。定编定员,就是要把不合格的富余人员分流出去,让员工保持压力和活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设岗,就是要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深入研究,制订科学的工作流程,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搞好每个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3、明确职责,发挥专长。通过制定科学的岗位说明书,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所需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将岗位责任进一步明晰化,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特长,促进岗位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激励
在对员工进行激励时,要采用科学的激励手段,以促进员工更加发挥其长处。
构建科学先进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一套健全的激励措施,没有奖罚分明,工作绩效的提高将会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厢情愿。
1、激励的主要方式。激励方式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劳保福利等,精神激励包括企业文化、情感沟通、榜样示范、期望激励、赞美激励等。
2、薪酬分配、职务晋升激励是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这就需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从绩效目标的制订、过程的指挥、协调、沟通,绩效考核的实施的落实几个环节加强管理,最终落实绩效报酬。只有加强绩效管理,严格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促进绩效的提升,才是其根本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者和绩效考核人员应当是员工的“绩效伙伴”,而不是“监令官”。要把素质能力培训与业绩水平结合起来,综合评判员工的能力,作为职务晋升激励手段的主要参考依据,这样的人才选择才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方式。
四、培训
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将会使具有某种特长的员工更多,使员工的特长更“长”。
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需要企业加强教育培训,关键是要构建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学习教育培训,要舍得花费人力、物力、财务来促进员工
素质能力的提升。最为关键是要积极倡导学习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教育培训不仅是要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训员工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
一是培育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没有对岗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有良好的工作绩效表现。
二是要培育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员工勤于思考、乐于钻研、积极思维,不断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
三是要培育卓越精神。没有“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要争创一流”的卓越精神,就不会有一流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
企业的管理者要能够通过对人才队伍的科学管理,知人善任、用人所长以及科学的激励方式和长效的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第四篇:加强信息沟通 提高员工绩效
加强信息沟通 提高员工绩效
姓名:
单位:
摘要: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已成为管理者的共识。从分析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和信息沟通的重要性入手,归纳出信息沟通中可能出现的障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引言
近些年来,不少研究者对如何提高员工绩效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改进绩效考评方案,加强绩效考核。然而大量的实践证明,大部分企业的年终绩效考核是流于形式,对提高员工绩效毫无帮助。究其原因,我们认为是沟通不够。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各个环节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而串联起整个系统的工具就是贯穿始终的持续不断的信息沟通,沟通才是整个链条上最重要的一环,研究统计表明,企业中的管理者在信息沟通方面用掉的时间占全部时间的50%~90%,而在有些企业还是最薄弱的一环。因此,本文探讨了沟通在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旨在为管理者总结有关信息沟通经验,提高员工绩效提供参考。沟通的作用
信息被认为是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之一。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天天与信息打交道,一刻也离不开信息,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人、团体、组织贯通起来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信息传递加速,跨文化管理愈加复杂,在一个组织中,信息沟通有其不可或缺的存在价值。管理层与管理层、管理层与员工、1
员工与员工之间都需要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沟通的目标是使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含义。主管和团队领导传达各项指令,同事之间了解工作进度,无论是上级与下级之间,还是同层之间,都要充分借助沟通的力量来保证工作协作的正常运转,使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从而推动组织的发展。没有有效的信息沟通,就不利于协同工作,表达感情,就不利于分享信息,甚至就无法知道该做些什么。美国的未来学家约翰·奈比斯特曾说:“未来的竞争将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就在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与外部组织的有效竞争”。因此,作为管理者,首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加强信息沟通。
2.1 有助于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任何决策都会涉及到干什么、怎么干、何时干等问题。每当遇到这些急需解决的问题时,管理者就需要从广泛的企业内部的沟通中获取大量的信息情报,然后进行决策,或建议有关人员作决策,以迅速解决问题。下属人员也可以主动与上级管理人员沟通,提出自己的建议,供领导者作决策时参考,或经过沟通,取得上级领导的认可,自行决策。企业内部的沟通为各个部门和人员进行决策提供了更全面的信息,从而增强了判断能力,提高决策的正确率。
2.2 有助于增加员工工作的协作性
现代社会是一个相互依存的社会,企业亦是如此。企业是由许多员工构成的一个完整体,他们有着共同的目标和任务,每个员工的工作都是企业这一整体中的一个环节,大家的利益已联成一个共同体,这就要求每个人都应保持密切的配合,而要想保持密切配合只有通过沟通才能实现。信息沟通可以加强员工之间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使他们共同努力、步调一致形成一种无可比拟的全力,实现企业的目标。
2.3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提高员工的士气
沟通可以使领导者了解员工的需要,关心员工的疾苦,在决策中就会考虑员工的要求,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情。人一般都会要求对自己的工作能力有一个恰当的评价。如果领导的表扬、认可或者满意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及时传递给员工,就会造成某种工作激励。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上下级关系,从而增进彼此的了解,消除误解、隔阂和猜忌,使企业有一个和谐的组织氛围,所谓“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是有效沟通的结果。
2.4 有利于消除员工的不满情绪,减少冲突
大量的研究表明,员工的不满情绪主要不是来源于工作条件,也不是来源于工资待遇问题,而是由于缺乏必要沟通。没有适当的沟通,管理者对下属的需求了解不会充分,下属就可能对分配给他们的任务和要求他们完成的工作有错误的理解,使工作任务不能正确地圆满地完成,这样,不仅会导致企业在效益方面的损失,同时滋生不满情绪,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安定团结。问题及措施
在沟通中,一般来讲,绝对达到沟通者的目的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任何沟通网络中都可能存在沟通障碍,这种障碍直接影响和妨碍管理人员掌握信息,使他们不能顺利实施各项职能,因此,必须及时发现沟通中的障碍并加以疏导。常见的沟通障碍有个人障碍、物理障碍、语义障碍和组织结构障碍等.3.1 个人障碍
它是指由于人的感情、价值观,或者不好的倾向习惯而造成的沟通障碍,另外还包括人们在受教育程度、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位和其他方面的差别引起的沟通障碍。个人障碍常常与人们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关,它很类似于实际的物理距离。例如,张三用盛气凌人的语气与李四讲话,李四对这样的说话方式很反感,这种反感就导致两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我们的感情是无时不在的知觉过滤器,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实际上都是我们的感情所愿意接受的东西,所以沟通实际上是由我们的期望所引导的。另外,人们在传递和接受信息时,往往会把自己的主观态度掺杂进去,例如,接受者可能会根据主观判断去推测别人动机,猜测对方的“弦外之音”。解决个人障碍的办法,从组织来讲,就是信息传递机构应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在员工心目中树立牢固的威信;就个人而言,就是要不怀成见。
3.2 物理障碍
它是指在人们沟通的环境中存在的障碍。一个典型的物理障碍是
突然出现的干扰噪音盖过了说话的声音。其他物理障碍包括人和人之间的距离、障碍物、或干扰无线电信号的静电。当物理干扰出现时,人们通常会意识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补偿。物理障碍可以转化为积极的因素,方法是通过生态控制改善沟通环境,传递者使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接收者的感受和行为。
3.3 语义障碍
语义学是有关语义含义的科学,与研究的语音学相对应。沟通可以说几乎全是符号的沟通,是使用有特定含义的符号(文字、图画和动作)实现的。这些符号在设立之初和使用时都有强烈的偶然性和主观性,能否准确地表达清楚意旨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况且,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又存在着接受者的解码和解释,这又在很大程度上与接受者的阅历、知识储存和相关的情境有关。所以,在语义传播中,不确定性是难免的,这就需要交谈双方采取广义范围内的合作原则,需要双方的共同靠近,达成一定层次上的共识。
3.4 组织结构障碍
它主要是指组织规模对沟通造成的障碍。一般而言,企业的管理层次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而增加,从而影响信息传递的质量和速度。信息传递的过程中经历的层次和环节越多,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同时,企业规模的扩大会带来一定的空间距离,由于空间距离造成的生疏必然反映到沟通上来。这就需要合理设置沟通途径,减少中间环节。实施有效信息沟通的措施
4.1 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企业在建立较完善的管理体系之后,体系内部就形成自上而下的不同层次(高层、中层、基层);每个层次中划分出不同的职能,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每个部门又进行层次与职能的,从而形成了体系的组织架构。但是要使体系内各部分高效运作起来,就需要在组织内各部门和不同层次人员之间,通过一定的沟通工具(如各种会议、电子媒体、意见信箱、内部沟通、布告栏等),建立纵横交错的高效信息沟通网络,确保企业内能顺畅地沟通各种信息,为全员充分参与创造条件,使高层的方针政策能快速、高效地传递到企业各处,并通过
监督、答疑等手段,使企业内的员工都能理解并执行。同时,各层次、各部门的人员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也能及时反馈到相关的层次和职能部门,进行解决、修正和统计分析。
4.2 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
人的行为受人的意识支配,只有强烈的意识才会产生直接的行动,这是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领导者要树立主动的沟通意识。企业中管理者的决定作用比一般职工要大得多,企业管理者的沟通意识,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沟通的有效开展。一个企业或部门的领导应有主动的沟通态度,给予部属由衷表达意见的机会,以促使上下意见一致,从而培养上下的整体利益观念。其次,员工亦须树立正确主动的沟通意识。由于受封建意识的影响,“上尊下卑”的观念在许多人的脑子里深深扎根。为此,大部分员工不愿主动向领导沟通,以免引起领导的反感,能主动沟通的员工亦大多流于吹牛拍马屁、歪曲事实、虚报数字、蒙敝真相。如此沟通不如不沟通。其实,并非所有的管理者都喜欢听奉承的话、听假话,管理者也需要部属的理解和支持,需要部属讲实话、讲真话,以帮助他们正确决策和管理,部属应明确沟通是双向的,不能总是等待领导来沟通,当需要获知某些消息或有某种需求时,也可以主动地与上级沟通,这也是争取权力和贡献智慧的有效途径。
4.3 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环境是影响有效沟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我们这里所讲的环境主要是指人文环境。营造一个相互信任、有利于沟通的氛围的关键是培育积极的企业文化。企业可逐渐地形成一套自己独有的价值观、理念,这种价值观以优质服务为核心,以良好沟通为特色。它可通过集体活动如集体旅游、联欢会、俱乐部等加强员工间的联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无论是最上层的管理人员还是服务员,都可以卸下工作的担子,恢复最真实的自我,轻轻松松地平等交流,建立起一种大家庭式的感情氛围,从而提高内部顾客的满意度,使工作于该企业的员工不但可以获得薪金、职位上的回报,也可获得情感上的归依。
参考文献[美] R·勒德洛,F·潘顿.有效沟通[M].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 2 唐月娥.管理心理学[M].长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3[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6 4 何娟.人力资源管理[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李庄容.加强内部沟通提高员工满意度[J].商业研究,1999(11)6 王皓.谈谈企业中的有效沟通[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0)
第五篇: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成企业的健康发展,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对员工进行管理。
(一)知人——对员工进行客观的素质能力评价(知其所长)
1、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测评体系,该体系应当包括学历学位、专业技术任职资格、民主评议、领导认定、任务完成度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测评指标。
2、赛马不相马。这是很多国内著名企业比如海尔、联想所坚持的人才观。伯乐仅靠相马发家致富的时代也一去不返了,“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既然要赛马,就要为他们提供赛马场,也就是要为人才提供一定的岗位,看他们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高低、业绩好坏。同时还要为他们划出跑道,也就是要为他们制订游戏规则,让他们在制度、规定和文化的约束下通过公平正当的竞争进行竞赛,并从中挑选出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能力素质测评,对每一名员工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掌握他们每个人的长处和短处,为下一步善任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任——追求高度的人岗匹配(用其所长)
1、分类管理,双轨发展。人的个性多种多样,有指挥型、关系型、智力型和工兵型等类别,不同的个性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同样,对于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普通的员工也需要分类指导、分类管理。对烟草行业来讲,正式职工、聘用员工和临时工也都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手段来管理。双轨发展,就是要实行行政职务和专业技术职务的双轨运行,为每一种类别的人员提供发展的空间,打通成才渠道。
2、定编定员,科学设岗。定编定员,就是要把不合格的富余人员分流出去,让员工保持压力和活力,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科学设岗,就是要通过对工作任务的深入研究,制订科学的工作流程,设置合理的工作岗位,搞好每个岗位之间的业务衔接,提高岗位设置的科学化。
3、明确职责,发挥专长。通过制定科学的岗位说明书,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内容、目标要求以及所需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将岗位责任进一步明晰化,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特长,促进岗位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激励——采取科学的激励手段(促长发挥)
构建科学先进的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是极其重要的。没有一套健全的激励措施,没有奖罚分明,工作绩效的提高将会成为企业管理者的一厢情愿。
1、激励的主要方式。激励方式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物质激励包括薪酬分配、职务晋升、劳保福利等,精神激励包括企业文化、情感沟通、榜样示范、期望激励、赞美激励等。薪酬分配、职务晋升激励是当前应用最为普遍的。这就需要切实加强绩效管理,从绩
效目标的制订、过程的指挥、协调、沟通,绩效考核的实施的落实几个环节加强管理,最终落实绩效报酬。只有加强绩效管理,严格公正地进行绩效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促进绩效的提升,才是其根本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管理者和绩效考核人员应当是员工的“绩效伙伴”,而不是“监令官”。要把素质能力培训与业绩水平结合起来,综合评判员工的能力,作为职务晋升激励手段的主要参考依据,这样的人才选择才是最科学、最先进的方式。
(四)培训——构建长效的培训机制(促长更长)
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都需要企业加强教育培训,关键是要构建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建设学习型组织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企业的学习教育培训,要舍得花费人力、物力、财务来促进员工素质能力的提升。最为关键是要积极倡导学习文化,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促进员工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教育培训不仅是要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更新知识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培训员工三个方面的意识和能力。一是培育责任意识。责任是一种品格、一种追求,没有对岗位工作和企业发展的高度的责任感,就不会有良好的工作绩效表现。二是要培育创新思维的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员工勤于思考、关于钻研、积极思维,不断突破习惯性思维方式,进一步增强创新能力。三是要培育卓越精神。没有要做就做最好,要干就要争创一流的卓越精神,就不会有一流的工作作风和工作业绩。
企业管理者要通过对人才队伍的科学管理,知人善任,用人所长,附之以科学的激励方式和长效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绩效水平,满足员工价值自我实现的需要,促进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打造一个注重学习、充满活力、员工发展与企业发展河蟹一致的常青企业。
如何激活员工的组织绩效?
由 huc 于 2008年12月12日 09:36
“主管”是什么?
为什么许多人都想作主管?有的人甚至可以只要“主管”头衔,而不在意作了主管之后是不是该加薪的问题。有的人希望同事在帮他印制名片时,加上“长”字的主管头衔。从学校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在同学会或是与好朋友聚会,最初的一、二年,大家所谈的大多是工作上碰到的问题,互相讨论、鼓励,或是寻求意见,或是发泄情绪,其中当然少不了对自己主管或老板的评论。但是渐渐的,有同学开始担任主管了,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官,但他说话的架势开始不同,所谈的内容开始不同,于是„„。
看来“主管”二字是一种“象征”!象征着自己的能力、地位、权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对外象征自己的“能力”。
管理者激励员工五大技巧.“主管”到底是什么?要如何才会被老板认为可以作主管?其次,做“主管”的滋味到底如何?要如何做,才能发挥“主管”的真正功能?一个企业要提拔一个人升任主管,首先会看他在工作上的“绩效表现”,能为公司带来什么“效益”,同时还会加入领导力的考虑——是否能有效建立团队,发挥团队的力量。所以担任“主管”,负责的有二件事情:一是“事情”要做好,二是“人”要带领好。其中“人”要带领好,也就是如何“用人”,让同仁能力都能充分发挥,创造组织绩效,尤其不容易。
谈“如何用人”之前,主管要先建立的心态
一般能被提拔担任主管的人,个人工作能力以及自律的能力都很好,因此常会觉得部属的能力不如自己,当碰到问题时,往往自己就先跳下去解决问题;或是不满部属所做的成果,干脆自己来;或是部属一边做工作,主管在一旁“指导”。这样会让做部属的能力无从发挥,或是觉得很挫折,或者产生负面的想法:所有的事,反正主管会扛,乐得轻松。当然也有不积极或是缺乏“管理勇气”的主管,有事由部属去做、去摸索、去面对;遇到应出面“主持公道”时,却欠缺“管理勇气”,以致于造成所领导的成员间发生冲突。
这些主管的管理行为,可能就是当初在同学会或朋友聚会时,被大肆批判的事项。但当我们坐上主管位置时,我们也很容易做出这样错误的管理行为,因为太多的主管是因为“能力强”“绩效优秀”被提拔的,工作习惯或思维模式尚未调整。
做事容易,带人难,主管难为之处在于带人,因为“人”是会反映情绪的,会表示意见的,我们如何面对“人”,做出主管所应当做的事或行为?这可是主管的一大挑战!
主管是什么?“主管,是透过他人完成目标”,更具体地说,“管理,就是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金钱、情报、时间、客户等资源,以达成组织的目标,而主管就是让管理有效运作的人。”成功自我管理的工具.因此担任主管的角色,首要之务,是先建立一个心态就是“组织绩效要靠团队完成”,“one-man show”无法达到组织最大绩效,“心是一切的基础”,有这样的心态之后,所有管理行为才会依循这个想法而产生。
主管用人,从“尊重”出发
“人性尊重”的意识,是一切用人的基础,尊重每一位部属的良知与才能、部属的本身的差异性,让部属自重,自主管理,发挥主动的工作意识,同时给予部属良好的工作环境、公平的评价、成长的机会。主管表现在“尊重”上的作为,包括了与部属讨论工作目标的设定、工作方向或工作方法的讨论、绩效面谈检讨、部属成长等方面。主管经常“倾听”部属的意见,与部属“沟通”看法或意见,让部属觉察自己是在一个被尊重的工作环境之中,因而产生自重重人的工作行为,更继而激发对组织的向心力,主动积极地自发努力,为组织绩效而努力。
建立一个“赢”的工作组织,启发部属良好的工作态度。
主管在用人之初,要先建构“游戏规则”,也就是先让部属了解“什么是对的工作行为”“什么是不当的工作行为”,让部属先了解,以免日后犯错受到处分或责难,部属会有“不教而诛”的抱怨发生。
一个“赢”的工作组织成员,应有的良好工作态度:
(1)以客为尊;(2)重视服务与品质;(3)积极、正面、创新思考;(4)乐于沟通、组织合作(5)勇于承担责任;(6)重视组织荣誉。
而以上良好的工作态度的形成,主管必须以身作则,充分地表现在日常的工作上,才会对部属发生感染作用,产生正面上行下效的效果。否则,徒然增加部属茶余饭后的谈笑数据。建立或改变部属的工作态度,是一件棘手的事情,主管人员除要有方法外,必须以耐心以及包容心去面对。
启动部属动能,带动组织绩效——主管如何“用人”
组织绩效是组织所有成员共同运作或努力的成果,主管在启动部属良好的工作态度后,还需要运用其它的方法,让部属发挥“行动力”.激励×能力=绩效
有人间戴尔·卡内基如何影响别人行为时,他说:“天底下只有一种方法可以影响人,就是提到他们的需要,并且让他们知道怎么去获得。”主管用人发挥极致,就是让部属发挥潜能,让部属的能力对绩效产生乘数的贡献。而部属发挥潜能,得到的甜美果实就是自我能力的肯定,部属因此得到快乐,部门绩效也获得保证。在职场中,大多数的人员尚有能力未充分发挥,更何况是潜能呢!
主管激励部属的挑战与策略
主管的挑战:
对部属A有效的激励方式,对部属B不一定有效。
激励的方式不能一成不变。
主管所拥有的激励资源,除了口头奖赏外,都是有限的。
激励不公平,会带来更负面的作用。
激励对于组织绩效影响之大,因此主管要针对激励部属订定策略:
1、根本之道,建立公平、合理、具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
例如:具竞争力的薪资管理制度、公平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晋升制度、完整的人才培训制度。
2、针对不同部属的需求,参考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被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给予不同的激励方式;
3、订出组织奖励或赞赏的行为与激励的标准:
行为,例如——乐与同仁合作、或客户来电赞美、准时达成目标等让你知道办公室谁才是老大。
4、将激励活动落实于日常管理活动之中
5、订定奖励办法
针对个人或团体制订奖励办法,例如业绩达成奖金办法、部门营运奖金等等。
“管理,是透过他人完成目标”
“主管,就是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金钱、情报、时间、客户等资源,以达成组织的目标的人。”主管善于用人,将使组织绩效成乘数成长.全面绩效管理——考核机制的四大热点问题
由 vasa 于 2008年8月28日 09:30
量化指标VS非量化指标
n 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尽量细化。
n 量化指标的提取有绝对量化和相对量化两种方法。
n 不能为了量化而量化。
n 并非所有的指标都能量化。
n 以量化指标为主,以非量化指标为辅。
结果排序VS结果不排序
n 根据考核结果,先进行等级划分再在每个等级内排序。
n 如果等级划分已经能满足需要,就不必进行等级内排序。
n 等级名称要人性化。
n 根据统计学,正太分布至少需要50个以上的样本才能保证一定的准确度。
n 末位淘汰并不科学,至少不符合统计学原理。
结果导向VS过程导向
n 片面强调结果或片面强调过程的绩效文化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n 根据企业的特点和被考核人的特点确定绩效导向。
n 业务类职位、中低层职位以结果导向为主,支持类职位、中高层职位以过程导向为主。
n 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体系匹配的是授权,以过程为导向的绩效体系匹配的是集权。
n 绩效应该是结果、过程与潜能的统一。
与奖金挂钩VS不与奖金挂钩
n 奖金与考核挂钩的比例要根据被考核人的职位、职业发展阶段和性格等激励因素区别对待。
n 以结果导向为主的职位尽量多与奖金挂钩,以过程为导向为主的职位尽量少与奖金挂钩。
n 不恰当的奖金挂钩可能导致投机取巧的现象。
n 奖金与考核挂钩会导致团队关系的紧张,特别是在团队内排序的情况。
n 建议团队总体绩效与奖金挂钩,在团队内奖金二次分配时依据职位等级、行为表现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