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

时间:2019-05-13 07:59: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

第一篇: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

哲学易错知识点

1、哲学都是正确、科学的,都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哲学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3、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之和。(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4、哲学包括具体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5、哲学是“科学之科学”。(哲学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6、一个人的科学文化水平越高,其哲学观点越正确。(不一定。哲学需要通过自觉研究和学习才能获得)

7、哲学是世界观,各门科学是方法论。(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8、唯物论=世界观辩证法=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9、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就在于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的不同回答)

11、一切唯心主义者都是不可知论者。(绝大多数唯心主义哲学家都认为世界是可知的)

12、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就是科学的。(唯物主义包括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根本方向是正确的,但不能说都是科学的)

13、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4、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真正的哲学。(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哲学就是真正的哲学)

15、任何哲学都可以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

16、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任何现象都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反映)

17、规律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18、人们能够改变规律

19、规律是不变的(规律能随客观事物本身性质的变化而变化,会因其存在和发生作用的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0、规律是客观的,人不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21、规律可以消灭或创造

22、人的意识是主观自生的(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

23、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正确的意识才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24、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具体的人的认识是有限的)

25、人的认识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的)

26、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27、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8、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29、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30、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缺乏正确意识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是盲目的实践,盲目的实践是存在的)

3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32、正确的认识是从实践中来,错误的认识不是从实践中来。(所有认识都是从实践中来)

33、认识既来源于实践,也来源于书本。(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34、先有实践,后有认识

35、先有认识,后有实践。

36、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获得成功)

37、认识是循环往复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但认识是无限发展的)

38、有用的观念就是真理。(真理是客观的)

39、真理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正确的。(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40、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1、任何事物都周围一切事物相互联系着(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42、联系是不可改变的(联系是不可随意改变的)

43、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不一定)

44、有质变就有发展(发展要通过质变实现,但质变有好有坏,不一定是发展)

45、量变比质变更重要

46、质变比量变更重要(都重要)

47、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48、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49、质变是量变的总和

50、先有量变,后有质变(量变与质变不是截然分开,而是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又包含新的量变)

51、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事物要处于一个统一体当中才能构成矛盾)

52、任何事物都有优点和缺点。(任何事物都包括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一定就是优点和缺点)

53、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54、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55、首先解决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不一定)

56、体力劳动者创造物质财富,脑力劳动者创造精神财富。(任何劳动产品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统一)

57、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必须是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

第二篇:哲学与生活易错知识点总结参考答案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参考答案

1、哲学是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哲学就会“干涸”和“枯萎”。

3、只有真正的哲学才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4、哲学基本问题还是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提供依据。哲学基本问题第一个方面区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5、该观点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庸俗化,其根本区别在于根本观点的不同。

6、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这也是哲学的一个对子,另一个对子是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7、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区别在于它的三个特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

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9、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世界,是客观的,意识的反映形式却是主观的。

10、物质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本题的观点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11、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人们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但是人们可以发挥主观

能动性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造福人类。

1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

13、物质决定意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不能说客观符合主观。

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大脑不等于人脑。

15、人脑对事物的反映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不仅能反映当前对象,而且能追溯过去、推测未来。

16、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的作用是间接地,不是直接引起客观事物的变化。

17、客观规律性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但是主观能动性不能制约客观规律。

18、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创造和消灭,但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为人类造福。

19、认识的唯一来源是实践,要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20、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说明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真理还具有条件性和具体性,所

以真理不是永恒的。

22、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但是单个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

23、联系具有普遍性,但不是说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因为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24、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25、整体具有部分根本没有的功能,当部分以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

能之和。

26、事物是运动变化的,但是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那些上升的前进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27、量变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引起事物的质变。

28、事物的发展从量变到质变并不代表事物发展的终结,质变又会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

上开始新的量变。

29、哲学上的矛盾概念是对立统一,既有对立性又有统一性。因此要把哲学中的矛盾概念与现实生活中的矛盾

区别开来。

30、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31、含义不同、外延不同、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

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矛盾主次方面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32、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辩证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

辩证否定的实质与辩证否定的要求混为一谈是错误的。

33、社会发展总趋势是前进行的上升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因此社会发展趋势是前进行与曲折性的统一。

34、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基本矛盾是生产

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35、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36、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的范围广泛,人民群众是个历史范畴。

37、人生价值是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体。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38、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反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指导人们实践,促进社会发展,错误的价值观

则阻碍社会发展。

39、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仅仅是事实判断,而价值判断需要在此基础上进

一步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40、正确的价值判断要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41、个人利益是指个人生活、工作和发展的物质文化需要。它与个人主义根本不同。个人主义是一种一切以个

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愿望而不惜损害他人利益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尊重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反对个人主义。

42、人生价值实现既需要社会提供客观条件,又需要全面提升自身的素质,主要依靠自身的努力。

第三篇:《哲学生活》知识点总结(二)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

1、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2、发展的实质(什么是发展):发展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3、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因为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因为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3)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原理)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辨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3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

方法论:○1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2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3反对两个极端:急于求成和优柔寡断。

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观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既对立统一的关系

(2)矛盾的同一性:相互依赖;相互贯通、渗透,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矛盾的斗争性:相互排斥、对立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对立是同一的前提,没有对立,矛盾双方就不能依存和贯通;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同一体的存在。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两点论、两分法;

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

1、○

2、○3。

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重要性:◇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1)二者相互联结。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这就是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这就是次要矛盾。

(2)联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1)区别:一个矛盾有两个方面,其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

着主导作用,这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方处于被支配地位,是矛盾的次要方面。

(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3)联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7、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

(1)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哲学依据: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辨证关系原理。

(2)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联系:两点之中有重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

(3)我们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什么是矛盾分析的方法?

矛盾分析的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主要是:

(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第十课 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

1、辨证否定观与创新意识:

(1)什么是辨证的否定?

1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促使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中,它总是汲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辨证的否定,既不是肯定一切,也不是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保留又克服;克服的是旧事物中的过时、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2)、辨证否定观的要求(方法论):

○1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即要求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这是我们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2要求我们,要有革命批判的精神。(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是密切相连的。

(1)要创新,就必须有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2)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必然要求我们树立创新意识。(即要求我们,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成规陈说;注重研究新情况,提出新问题,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3)辩证法的本质,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

3、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因为: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原因: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例如:技术创新。)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例如: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和文化的发展。

(2)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原因: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使得人类的认识对象和范围日趋广阔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发展。

(3)创新推动文化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内涵,P80)

(4)结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

永葆生机的源泉。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历史唯物主义)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先进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3)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结论(图示):

人类 实践(解决)社会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

5、群众史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表现:(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ⅰ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群众,服务群众,对人民负责,向人民学习。

ⅱ 群众观点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ⅲ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ⅳ群众路线的地位:它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ⅴ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重要性:

它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成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第12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

1、什么是人的价值? 人的价值有两个方面:

1)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人的价值就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2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2、如何评价一个人的价值?

(1)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2)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3)在今天,就是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表现如下: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错误的价值观,会使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遭到失败)。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寻找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寻找人生的真谛

4、如何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1)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如何正确处理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关系?

(1)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要紧、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2)利益发生冲突时,怎么办?

当个人利益和人民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选择;当个人利益和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3)利益没有冲突时,怎么办?

把个人他人社会三者利益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6、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的价值?

(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3)主观条件:(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7、个人与社会的统一(原理)

(1)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个人离不开社会)

(2)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社会离不开个人)

(3)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4)、方法论: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的价值。

第四篇: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 唯物论:

1.与自然和谐相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所以我们既要承认绝对运动,又要承认相对静止。

3.【(1)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我们要尊重规律,尊重规律事半功倍,违背规律受到惩罚。(2)人在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成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尊重客观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前提。(2)尊重客观规律,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1)【坚持一切才能更实际出发,是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所以我们要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反对错误意识。(小考点: ①意识能够让人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②意识对于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丧失斗志。)辩证唯物认识论

6.【(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所以我们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和科学理论将把实践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要重视科学理论,形成正确认识。

7.【】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有它使用的条件与范围,有它特定的发展过程,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没有终结的真理。所以我们应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与发现真理,检验与发展真理。

8.【圈是的循环运动,而是波浪式的前进或是螺旋式的上升。要求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检验和发展真理。唯物辩证法: 联系

9.联系具有普遍性,事物之间有联系,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有联系,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所以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10.【,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①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在联系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1.【】联系具有多样性,世上事物千差万别,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应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1

条件为转移。

12.【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所以我们应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

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13.【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必须重

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4.【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

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一条小知识点:当部分以合理顺

序排列时,整体的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所以要注重内部的结构优化趋向>发展:

15.【】事物是普遍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

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反对静止的观点看问

题,树立创新意识。

16.【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是前进性和

曲折性的统一。所以对待新事物既要有信心,又要走曲折的路。

17.【】事物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

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所以①我们要注重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进质的飞跃。﹤两条小知识点:

①构成事物的成分在排列顺序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所以要注重事物内部的结构优化,实现质变;②当我们要保持事物性质时,要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坚持适度原则。﹥ 矛盾:

18.【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②我们要承认矛

盾,分析矛盾,用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19.【 矛盾据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0.【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相互联

结,相互转化。所以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坚持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两条小知识点:①矛盾既对立又统一,二者不可分割。所以应在对立

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所以要创

造条件,向有利条件转化,趋利避害。﹥

21.【 ①在复杂事物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所以我们应集中力量,抓住主矛,解决主要矛盾。②在复杂事物

中,次要矛盾对主要矛盾有影响,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所以在集中力量解决

主要矛盾时,不忽视次要矛盾,学会统筹兼顾。

22.【】 ①再简单事物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居于

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所以在认识事

物时,学会抓主流。②在简单事物中,矛盾的次要方面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有影

响,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我们在抓主流时,不忽视支流。

23.【】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创新:

24.【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其实质是“扬弃”。所以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我们既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又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

25.【革命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革命的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既有肯定的理解,又有否定的理解,它不崇拜任何东西。所以我们应树立创新意识,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创新的作用: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历史唯物主义:

26.【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②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27.【】⑴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则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所以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⑵ 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②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则会对经济基础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所以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解决:改革的性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是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28.【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所以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的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29.【】人既是价值的创造着,又是价值的享受着,人生在于贡献和索取,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所以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为社会作贡献(怎样实现人生价值: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⑵在个人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价值;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①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努力发挥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30

【价值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指导作用,可以影响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所以我们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第五篇:修改版: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不是世界观,而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有正确错误之分,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能是非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正确的哲学才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

3.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哲学不是具体科学的简单相加。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科学的科学”、“科学之母”等)

4.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其中,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5.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本质与规律的科学(哲学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的学科)

6.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思考和追问/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离不开人们的思考)7.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8.世界观是关于世界具体问题的观点(世界观是关于世界最一般、最普遍的问题的看法和观点)

9.世界观和方法论相互决定、相互体现(不是相互决定,只能是世界观决定方法论,不能是方法论决定世界观)10.哲学的发展就是用新观点代替旧观点(哲学的发展是对旧观点的扬弃)

11.哲学是具体科学的基础,具体科学指导哲学(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指导)12.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反作用,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13.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不一定是由科学的世界观和科学的方法论构成的。错误的世界观经过系统化和理论化也构成哲学,只不过这种哲学是错误的哲学)

14.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根本看法(片面。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15.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根本出发点是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6.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17.哲学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哲学通过人民的社会实践间接作用于社会制度,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18.不可知论完全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不可知论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或者至少否认彻底认识世界的可能性)19.哲学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真正的哲学才是时代精神上的精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直接吸收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哲对上述两者不是简单的直接吸收,而是批判继承和发展)

2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以往哲学(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

【唯物论部分】

1.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范畴。(注意:“客观存在”应为“客观实在”)2.物质是万事万物的总和。(注意: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

3.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是独立存在着的(作为客观实在的物质存在于物质的具体形态中,并通过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4.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类似的错误提法还有“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相互制约”、“实践和认识相互制约”、“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相互制约”)

5.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意识离不开物质,但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6.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7.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在形式上,这种反映不同于照相、照镜子等机械过程,具有能动性,所以,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8.意识的反映就是“想”,意识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识的反作用是指意识在实践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而不同于实践过程本身)9.正确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意识、神话、传说是人创造出来的(无论正确意识还是错误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10.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起反作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应为“意识能反映物质”。“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强调物质决定意识)11.意识促进事物发展(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发展)

12.规律是无条件的,是永恒不变的(规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条件的,要在运动中具体地把握规律)13.规律有好坏之分(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好坏,人们可以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14.正确的规律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规律起消极作用(规律本身是客观的,无所谓正误之别,其本身也没有好坏之分)15.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规律)

16.规律对客观事物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规律起积极作用还是消极作用,关键是看人们如何利用规律)17.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界的规律(这不是规律,这是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

18.绝大多数国家的汽车靠右行,极少数国家的汽车靠左行,说明规律是可以改变的(这里讲的是规则,规则不同于规律)19.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客观符合主观(应为“使主观符合客观”)

20.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1.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思想(夸大相对静止,否认绝对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静止观),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才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22.物质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是物质的具体形态,不能等同于物质)23.意识来源于人脑,有了人脑就有意识(意识的源泉在于物质,其内容归根结底来自于客观事物)

24.意识的本质是客观实在在大脑中的反应(注意:“客观实在”应为“客观存在”,“大脑”应为“人脑”,“反应”应为“反映”)25.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个人的认识能力有限,人类的能力无限)

26.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取得成功(不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使客观事物发生变化)

27.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是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客观实际是立足点,要一切从实际出发)28.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对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认识都能体现意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29.精神可以变物质(但必须经过实践环节)

30.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

31.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突破规律的制约,实现事物的发展(创新也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离开规律的创新是不可能成功的)

【辩证法部分】

1.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中,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有条件的,联系的普遍性并不等于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联系)

2.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因而人们无法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联系存在的条件,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3.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自在事物的联系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4.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联系是有条件的)

5.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是有条件的,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改变条件是无条件的(改变条件也是有条件的)6.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这是无条件的(该说法正确)

7.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一定意义上”才是。两对关系具有共性方面,即都强调整体性、相互依赖性,但系统更强调层次性、有序性。系统和要素关系中讲的层次性原则等,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就没有)8.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必须在一定条件下)

9.发展是运动变化,运动变化就是发展。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并非任何运动变化都是发展,只有前进的上升性的、进步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

10.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质变就是发展。(前对后错。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但质变不一定是发展,只有前进性的量变引起质变才是发展)

11.量变引起质变就是指事物数量上的增减引起质变(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上发生变化也能引起质变)12.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彻底否定(新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根本否定,而不是全盘否定)

13.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旧事物总是比较弱小,处于被支配地位(新事物不可战胜是因为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和强大的生命力)

14.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新出现的事物不一定是新事物。判断新事物的三个标准是: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是否具有远大前途。不能只用时间标准来判断)P64 15.联系、发展、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注意: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矛盾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就是构成矛盾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16.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注意:事事有矛盾是说每一事物内部都包含着矛盾,而不是说每一事物同所有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两个毫不相干的事物未处于统一体中,就不能构成现实矛盾。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17.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前对后错。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制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18.矛盾越少越好(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1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说反了,正确的表述是“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类似的错误提法有“矛盾的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之中”、“普遍性包含特殊性”)20.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没有普遍性就没有特殊性(前对后错)

21.一分为二就是既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矛盾的双方是具体的多样的,不能简单理解为好与不好两个方面)2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一切从实际出发都是要实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二者没有区别(前对后错。后者是有区别的:世界观依据有别,具体内涵有别)

24.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2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这是知识的混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6.任何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事物有简单事物和复杂事物之分。简单事物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矛盾双方有主次方面之分。复杂事物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矛盾,有主次矛盾之分。可见,任何事物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但不一定都有主要矛盾)27.矛盾分析的方法就是指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两分法(还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28.发展是新事物全盘否定旧事物(是辩证否定或称“扬弃”)

2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发展(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0.发展是质变,质变就是发展(前半句对,后半句错)

31.创新就是科技创新(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创新)32.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状态。(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联系的环节)

33.矛盾的特殊性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34.矛盾双方对立统一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错,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认识论部分】

1.认识既源于直接经验,也源于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是认识,都源于实践)

2.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3.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4.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5.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真理才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6.物质是认识的来源。读书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是意识的来源)7.只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起作用(正确的认识起积极作用,错误的认识起消极作用)8.真理之所以是真理,是因为它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作用(颠倒因果关系)

9.对同一确定的对象,正确的认识可能不止一个(对同一确定的对象,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

1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1.真理是人们对事物现象的正确认识(注意:真理是人们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

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

13.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改造主观世界)14.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就能取得成功(要在尊重客观规律、正视客观条件的基础上、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想问题、办事情才可能取得成功)

15.现象属于感性认识,本质和规律属于理性认识(现象、本质是客观的,认识属于主观的)16.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都来源于实践。)

17.把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意味着认识过程的结束(一次完整的认识过程结束了,并不等于人类的认识到此结束了,人类认识还要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深化、发展)

18.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就是打破一切常规,敢想敢做(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是敢于打破常规,在已有的基础上创新。)19.矛盾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观点。)20.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盲目地实践是不存在的。(盲目的实践也存在)21.实践是人的活动,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实践活动(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才是实践)22.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获得认识的途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23.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

24.创意源自人们的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实践是科学想象和思维创新的源泉)

25.实践的需要始终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认识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6.真理具有反复性和相对性(错,真理不可能反复)

27.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错,真理没有错误)

28.对真理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循环过程(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

【历史唯物主义部分】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4.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是通过改革来实现的)5.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适应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才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6.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促进作用。(所有的价值观都起导向作用,正确的价值观才起促进作用)7.价值观(理想)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科学的价值观、崇高的理想才对人生与社会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8.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上是衡量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正确与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9.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衡量价值观正确否的两个标准。(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互相结合,共同构成正确价值观的评价标准)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利益关系和矛盾,都只能运用集体主义进行调节。(还有经济、法律、行政等其他手段)11.集体主义和市场经济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集体主义在根本上是一致的)12.人的本质属性是人的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13.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作用的人们(只有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才是人民群众)

14.人们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是改造主观世界的基础,改造主观世界又影响改造客观世界)15.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人民群众的范围要大)

16.人民群众是一个永恒的范畴(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

17.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是对等关系,贡献越多,索取越多(不是对等的关系,贡献始终是第一位的)18.机遇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首要条件(机遇是客观条件之一,除此以外还需要主观努力)19.认为追求个人利益就是坚持个人主义(个人利益分正当和不正当之分;坚决反对个人主义)20.肯定自我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起点(夸大了个人的作用,以自己为中心了)2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人的存在方式(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22.不同的价值选择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价值选择是意识,只能影响,不能决定人生道路)23.社会对个人的尊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24.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规律支配着社会的发展,决定社会进步的是社会基本矛盾规律

一.主观唯心主义(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1.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2.陆九渊: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

3.王阳明: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4.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5.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二.客观唯心主义(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1.朱熹: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未有此器,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2.黑格尔: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的外化 3.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画饼充饥: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拔苗助长: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刻舟求剑: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

见仁见智: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水平影响着对事物的认识,但真理只有一个 胸有成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事物发展是前进行和曲折性的统一 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一切从实际出发 全则比缺,极则必反: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事物的是对立统一的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发挥主观能动性,揭示事物的本质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事物的对立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矛盾的对立统一

寄言持重者,微物莫全轻: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辩证法的发展思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一 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获得知识的途径之二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唯心主义观点 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唯心主义观点 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否认了相对静止

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舍静: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下载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哲学生活考试题目易出陷阱题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考研数学:易出证明题的知识点总结

    http://www.xiexiebang.com/kaoyan/ 考研数学:易出证明题的知识点总结 要命的考研数学每年都会难倒一大批考研党,各位2018考研党可得在数学上多下功夫了。今天文都网校考研频......

    高中高考英语陷阱题总结【it用法题目】

    ◆it 用法 精编陷阱题训练◆ 1. Why shouldn’t I buy a new coat — I haven’t bought _____ for five years. A. it B. that C. one D. which 2. He made _____ known t......

    生活与哲学 必修4知识点总结

    必修4生活与哲学1.1了解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 1、哲学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分析第一单元1.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醒: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问),只有马克思哲学才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哲学来源......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里自发产......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易混易错知识点小结】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的来源 哲学来源于社会实践生活不是凭空产生的。常见错误说法“哲学是哲学家头脑......

    2016驾照科目一考试易混知识点总结范文合集

    2016科目一理论考试易混知识点总结 1、速度规定: 普通公路: 没有道路中心线的:城市30 km/h;公路40 km/h 有道路中心线,同方向只有一条车道的:城市50 km/h;公路70 km/h......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溷知识点汇总_新人教版必修4

    www.xiexiebang.com高考圈-让高考没有难报的志愿《生活与哲学》易错易混知识点汇总 【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注意:哲学可能是科学的,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