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统型企业与知识型企业激励的区别
传统型企业与知识型企业激励的区别
在新古典经济学和管理学中曾经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是企业外部的某些变量所决定的,像进入和退出障碍、政府的保护和限制、产品的差异化所产生的相对垄断等。后来由于市场的规范化,在相同的外界环境中企业的竞争优势的着眼点转移到了企业的层面上,产生了以资源为基础的企业观点。随着竞争的加剧,由于以土地、资本等实物性资产的极易转移和模仿,企业的竞争优势转为了内部的知识。正是因为知识具有的难以模仿性、路径依赖性等特点,使得竞争优势可以长期的保持下去。知识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可以成为生产过程中其他投入要素的最终替代品。
在以知识为主要生产要素的企业中,知识的获取、保存、整理、传播、使用,都离不开知识的载体——人。管理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行为是由其动机支配的,而动机是由人的需要决定的。需要就是人对客观的某种目标的渴求或欲望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只有满足人的需要之后才能调动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从事实践和从事理论研究的管理学者都认为激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职能。在进行知识管理的企业,作为宝贵资源的人更应该受到有效的激励,而且在许多地方不同于传统型的企业对人的激励。
一、传统型企业与知识型企业激励的区别
1、激励对象不同
所谓知识型企业中的员工,就是指在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企业中,员工把知识的获取、传播、分享、利用作为给企业带来价值的必要活动。知识性企业中的员工与传统型企业中的员工相比,他们具有相应的专业特长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工作中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及很高的创造性和自由性,他们追求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玛汉﹒坦姆仆提出了针对知识员工的四项激励因素:个体成长、工作自主、业务成就、金钱财富,而且他认为金钱财富对员工的重要性虽然不容忽视,但是如果能尽量满足员工的个体成长、工作自主和业务成就的需要,则对他们的激励将更加有效。
西门子公司最近对通信、电子行业中的销售、研发两个部门员工的一次调查问卷中显示,两部门员工共同看重的因素有:成长的机会、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的挑战性,薪酬和福利等。和前面玛汉﹒坦姆仆的结论是不谋而合的,说明了知识型的企业中影响员工的激励因素确实发生了变化,因而我们在采取激励措施时应该针对他们特点的变化而变化。
由于知识型企业的组织结构变化,很多是以团队作为工作单位,所以在激励时不仅考虑到对员工个人的激励,还应该注意结合对团队的考核和激励。
2、激励的目标不同传统型企业大多以经济目标作为自己的定位,一切管理活动也都是为了实现上层的经济目标,激励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职能也是如此。传统型的激励模式很难激起广大基层员工的工作热情和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作用,为管理者因各种经济目标及相关的预算、财务报表只能为企业中少数专业人员、管理人员所了解,对广大基层员工来说,因知识所限,他们大多看不懂报表,不知道其企业行为的意义,仅仅把他当零部件使用,让其按标准干活,单纯满足其经济需要。这样,该类目标就难以激起大多数员工的工作热情,工作也就具有很浓的被动色彩。同时,当人们被动地接受各项严格的制度管理,比如定额管理,感受不到工作乐趣,也会限制员工主动性的发挥。加之因制度永远管不到人的内心深处,想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这决不是各种经济目标及制度管理所能企及的。
知识型企业的目标是为了知识能够更好的在企业内传播,被企业员工充分的利用共享,通过知识创造给企业带来利益。知识企业目标的侧重点放在了对知识的管理上,通过对知识的有效利用来给企业带来更长久更持续的竞争优势,而传统企业的目标没有经过长远的打算关注的是企业短期的经济利益。正是因为知识型企业目标的特殊性,在知识型企业中管理流程的设计是为了让知识更顺畅更准确的传播到企业中的员工手中;知识型企业中的管理组织是为了增强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促进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与共享,清除内部不利于沟通与交流的体制障碍,进一步增加员工与经营目标之间的联系,提高公司灵活性、弹性和对市场的反应能力;知识型企业中的文化是为了创造一种信任与开放的环境,让员工愿意贡献和分享彼此之间的知识。
同样知识型企业中的激励也是服务于知识,通过有效的手段从内部激发员工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达到员工能够自觉运用企业中已存在的知识来解决现在面临的问题,并且在知识运用中可以创造出新的知识,能够不断的创新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同时如果员工得到了很好的激励,还可以减少知识在传播中的费用,由企业被动的强迫员工接受知识变为员工积极主动的去搜寻学习知识,这样就减少了管理费用,削减了企业的成本。
3、激励的手段不同
传统型企业中的激励被理解为奖励,认为根据员工的绩效,给予一定的工资、奖金、福利就可以了,这种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是金钱激励不是总灵验的。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们的需求不只是为了金钱,而且金钱的最大局限是后劲小、持久性差。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今天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提高到了花钱效益急剧递减的地步,金钱与激励之间的关系是逐渐淡化的,二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不紧密了。于是对人们的激励方式和手段在知识型企业中也相应的有所变化。
在知识型企业中员工的激励变量的重要性程度也发生了变化,原来是激励的关键性变量-经济要素的变量的重要性已经逐步有被非经济因素替代的倾向和趋势,如社会声誉、自我价值实现等正在逐步替代经济报酬的重要性。尽管经济报酬仍然是衡量员工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它已经不是唯一,甚至不是关键性的指标。这样可以创建一个动态的知识员工激励效用最大化的函数:
max u=﹝w, k, q, l, e, a, t﹞ ﹝w>0, a>0, q>0, l>0, e>0,t>0u为员工的激励效用;w为薪资报酬的合约;k为非经济因素,如名誉、地位、尊重等社会声誉;q为其他变量,如机遇、外部竞争等;e为情感激励;l为替代系数;t为时间。
由上述激励效用函数可知,激励的效用最大化应该是在经济与非经济之间达到一种最佳组合,只有正确的匹配后员工的激励效用才能达到最大化。
经济变量的激励是必不可少的,国外有人对影响研发人员的工作效率的80项激励方式作了研究,得出以金钱作为激励手段使工作效率提高最大,达到30%,因此这种激励方式还是不能忽视的,但是与传统型的企业激励手段相比发生了新的变化。在知识型企业中的员工实行剩余索取权的激励,以企业员工的智力资本作为对员工价值的一种最大的尊重和认可,体现在制度安排上就是建立知识员工的股份激励和股票期权激励为心的薪酬和报酬体系。企业可以利用员工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作为资本,把利用员工本人的知识给企业所带来的价值与员工的个人报酬通过期权或股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样有利于激励员工形成主动学习知识的气氛,同时通过知识的创新也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回报。
由于知识员工的特殊性,除了经济变量外非经济变量对员工的激励作用也不容忽视。企业可以针对这一特点,设计出别出心裁的激励制度。比如知识员工比较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他们比传统型企业中的员工具有更强烈的创造欲,具有更多的自我成就感,企业可以设计
通过与员工的沟通安排个人的职务晋升或培训计划等,让员工不这样企业就应该尽可能的建立一种学习型组织和学习型员工,建立共同的愿景及组织和个人共同成长的机制,让员工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中不断的进行自我的激励,最终实现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像惠普一直就比较注重依靠内因来激励员工的成长,公司内要求各级管理者必须关心员工的正确发展,要求管理者应该不断的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富有挑战性的机会以及长期发展机会,提供培训和教育项目以提高他们的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激励员工不断进取,同时又形成了学习的气氛。随着对知识型员工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知识型员工特点而设计的对非经济激励变量的制度将会更加多样和有效。
用和谐的观点来解释激励的话,前面的经济因素和非经济因素相当于“谐”,指系统地组成、功能、制度等;而情感激励相当于“和”,指创造一种内部氛围,使系统成员有良好的感受,即加强企业管理者与知型员工的感情沟通,尊重知识型员工,使之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和高昂的工作热情。传统型的企业中企业往往认为企业是由分工精细的流水线组成,工人们之间各自负责自己的工作不需要交流和讨论,情感的过度交流分散工人的精力,而且不恰当的情感交流会影响集体的气氛,影响工作的进行。而知识型企业要追求企业员工的全面发展,实现人性的自由张扬,只有进行良好的情感交流才能建立沟通者的相互信任,并为知识的共享创造前提。情感激励可以让员工在心境良好的状态下工作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还可以培育认同感和团队精神,减轻组织中存在的压力缓和组织的气氛,给企业带来凝聚力。而且由于知识型企业重视知识的管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隐性知识是模糊和笼统的。在知识的传播中隐性知识就是靠非正式的沟通来进行的,如果能对隐性知识进行适度的共享,这些资源将会为公司的日常运作创造巨大的价值。美国微软公司组织正式的休假会活动,届时有关重要人士就软件开发与质量控制的相关问题相互切磋,在相同职务之间极力撮合一些非正式会议以鼓励知识共享。通过这些活动员工之间不仅共享了相互的知识,而且加深了彼此的相互了解,有利于以后工作中的合作。
在经济变量和非经济变量的共同激励作用下,再配以情感的润滑,员工在知识型的企业中一定会激发出最大的潜能。
第二篇:浅析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浅析企业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
摘要: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企业中占居主要地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力量。激励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对留住知识型员工,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以及提高企业效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和特点,然后在分析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的基础上,结合时下流行的激励理论,提出有效的激励对策。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激励;影响因素;对策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知识经济在社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知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知识型员工作为知识的所有者日益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资源,因此,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詹姆士曾在一篇研究报告中指出:实行计时工资的员工仅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在受到充分激励时,可发挥至80%~90%。可见,激励的作用是巨大的[1]。因此,如何有效的激励知识型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对企业效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知识型员工的定义和特点
(一)、知识型员工的定义
世界著名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于1959年在其著作《明天的里程碑》一书中最早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2]。它是知识经济浪潮和知识管理革命兴起的产物,目前,学术界对此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但是总的来说,知识型员工是从事脑力劳动,思想具有一定深度和创造性的,并且能够给企业带来巨大知识资本价值的一群人。
(二)、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与传统工业经济时代的员工相比,有其特殊性:
1.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个人素质较高
知识型员工一般从高等教育学校毕业,拥有较高的学历,具有比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个人素质较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知识型员工求知欲强,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会主动学习新知识。在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中,他们自身的创新能力也会不断提高。
3.具有明确的职业目标,渴望成功
相对与一般的员工,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重视来自他人、社会 1的认可和评价,渴望展示自己的才能。
4.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雄厚的知识资本,能够独立从事创造性活动,在工作中能够及时进行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
5.从事复杂的脑力劳动,工作具有创造性和挑战性
知识型员工从事的工作需要灵活运用专业知识,工作难度和要求会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高。
6.具有较高的流动性
知识型员工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他们需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因此,为了自身更好的发展,他们会选择发展前景更好的企业。
三、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
要想有效的激励知识型员工,就先要了解他们的激励因素,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激励对策。所谓激励因素,就是指能够满足员工需要,激发员工工作热情,充分、有效地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因素,即用什么来激励知识型员工[3]。在中国,已经有很多学者研究分析了中国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因素有很多,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一)、工资报酬与奖励
知识型员工通常具有较高的薪酬需求层次。由于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他们从事的工作不是一般员工可以胜任的,付出的脑力劳动多,承受的工作压力大,所以,较高的薪酬待遇才能和他们的付出成正比。如果企业的薪酬缺乏竞争力,势必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二)、个人的成长与发展
知识型员工具有强烈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他们希望企业提供的岗位具有良好的个人成长空间,能够让他们在工作中大展拳脚,发挥自己的才干,因此,即使拿着丰厚的薪酬,要是个人的成长空间狭小,到后期势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企业发展前景
由于企业发展前景的好坏,会影响知识型员工个人成长与发展的空间,因此,从长远利益角度看,他们会关心企业的发展前景。虽然,企业发展前景好,不一定能提供给员工很好的个人成长空间,但是发展前景差的企业,一定提供不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四)、工作分配和薪酬的公平公正性
知识型员工从事工作除了赚取工资,还希望在工作中找到自我价值,然而很多企业会出现这种现象:部分员工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而另一部分员工不被企业重视,工作时间无所事事。这两种状况,会引来双方对企业的不满,从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五)、工作环境的好坏
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运用创造性思维从事脑力劳动,不断形成知识成果,所以,他们对工作环境的要求高,更需要一个拥有宽松氛围、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以方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如果工作环境差,会影响知识型员工的情绪,从而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热情锐减。
四、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对策
当知识型员工工作积极性下降时,说明他们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这时就需要企业领导者即时发现并激励他们。下面笔者在总结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并结合时下流行的几个激励理论对如何激励知识型员工提出几条对策:
(一)、工作报酬多样化,增强激励效果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报酬要与绩效挂钩,给予优秀员工股票期权,分享企业利润。对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员工,可以以技术入股的方式给予其技术价值的承认;对知识型管理方面的员工,则可以用管理入股的形式鼓励其工作积极性[4]。企业还可以以带薪休假,奖励大件耐用消费品,企业出资旅游等特殊方式作为奖励。
(二)、合理分配工作任务
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维克多·弗鲁姆在《工作与激励》(1964)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效价)期望理论”。该理论认为员工是否受到激励与“期望值”(即员工希望做一件事情时心理期望的价值大小)和“效价”(即他期望做的这件事情是否容易实现)这两个因素有关。这一理论用公式表达为“激励=期望值×效价”[5]。因此,企业在给知识型员工分配任务时,应当将员工期望做的并且实现程度在他们能力范围之内的任务分配给他们,做到人尽其才。但是,有时候,即使员工有能力也会产生不想做该任务的念头,这时候需要企业利用外部的物质激励或者精神激励,把员工的低期望值提高为高期望值。
(三)、确保激励机制的公平性
无论是采取物质激励还是精神激励,都要确保激励的公平性。根据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员工一旦感到不公平,他们的工作情绪就会下降,通过惰性、抱怨、离职等方式维持内心的公平感。因此,企业要特别注意对知识型员工激励的公平性。对企业有贡献的员工及时进行奖励,对有过失的员工酌情进行处罚,并且要对所有有贡献或有过失的员工采取同样的奖励或者惩罚。这样,当员工感受到企业公平的激励机制时,他们会认为每个人的竞争机会都是平等的,从而工作积极性便会提高。
(四)、按需激励
实施有效的激励,必须充分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要,按需去激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认为:人的基本需求可以归纳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大类。它们是由低到高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因此,已经满足的需要就不再具有激励作用,而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具备激励作用。
由此看来,企业首先要通过需要调查,了解清楚每个员工的真正需求,然后进行归纳,最后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知识型员一般工可以分为三大类:
1.年龄较大,收入较高的知识型员工
这类知识型员工在企业的资格较老,地位较高,物质基础较丰厚,因此,单纯的物质激励已经对他们失去了作用,他们更多的是需要工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下属对自己的尊重以及成就感的需要。因此在激励这类员工时,企业应分配给他们能够发挥他们领导能力工作,并让他们参与到企业高级管理工作中来。
2.追求高薪的知识型员工
这类知识型员工是比较现实的唯物主义者,由于社会生存压力大,买房买车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因此他们需要高薪的工作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并且由于感受到较大的社会竞争压力,他们也极度缺乏安全感。所以,企业在激励这类员工时,要让他们看到加薪升职的希望,并且要在生活和精神上鼓励关心他们。
3.追求个人发展的知识型员工
这类知识型员工是有远大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一般都比较年轻,暂时不受买车买房问题的困扰,他们更多的需要是学到更多的东西,提升自己的能力,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在激励这类员工时,企业最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培训机会,以提升他们的个人能力。当然,激励这类员工时,同样也需要结合薪资。
在按需激励实施的过程中,企业同时要注意员工需求的变化。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定理,人的下层需求满足了,他必然会寻求上层需求;当上层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回到下层需求。所以,企业要做好定期的员工需求调查,发现员工的需求变化,及时对激励措施做出调正。
(五)、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
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提出了激励保健因素理论。他在企业调查中发现员工的不满多和工作环境和条件有关,即为保健因素,虽然它不像激励因素一样直接对员工起到激励作用,但是如果消极的保健因素存在,必然影响员工的工作情绪,使其工作效率低下。
知识型员工作为对工作环境要求较高的群体,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能够给他们带来愉悦的心情,方便他们创造性的运用思维进行脑力劳动,所以,企业要给知识型员工提供
一个拥有宽松氛围、高度自主的工作环境,以方便他们在工作中及时进行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
(六)、创造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人力资源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企业不能把知识型员工看作是工作的机器,而应该把他们当成联系企业命运的人物。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和信任每一个员工。让员工感受到来自企业的重视和尊重,他们便会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报答企业。
五、小结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在经济地位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要想取得良好效绩,在经济时代处于不败之地,发挥知识型员工的作用是最有效的途径。因此,企业要了解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了解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从他们的需求出发,来激励他们。本文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提出了六点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不过,要想更好的激励知识型员工,还是需要企业领导人从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
管理是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而人力资源管理便是一门管理人的艺术。运用科学的手段,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管理知识型员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才能真正使企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刘红星.浅议员工激励的原则与方法[J].山西建筑, 2007, 33(32): 216.[2] Peter F Drucker.The Changing World of the Executive[Z].变动中的管理界.tr.王喜六.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 1999: 110.[3] 李志, 薛燕.我国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11(2): 118.[4] 邓国华, 徐克安.我国高科技企业员工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华东经济管, 2002, 1: 82.[5] 张锡民.企业如何有效激励员工[Z].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第三篇:企业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河南招聘就上河南英才网!企业如何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
以人才竞争为显著特征的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这在智力密集型企业(如:广告公司、策划公司、咨询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设计机构等)表现得尤为突出。智力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水平往往取决于其知识型员工的产出质量和数量。因此,管理和激励知识型员工,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是智力密集型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一、知识型员工的创造性
(一)工作具有创造性。知识型员工从事创造性的工作,不同于体力劳动,也不同于行政管理和纯粹的技术性操作性工作,而是依靠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灵感,应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推动技术的进步,产品的创新。
(二)工作过程个性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大脑复杂的思维过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自治性、自主性强,外人难以窥视和控制。
(三)工作成果难以测量。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极大程度上依赖于自身的智力投入,产品无形,难以测量,而且对于一些团队完成的工作,往往是多个知识型员工集体智慧和努力的结晶,难以分割,这给测量个人绩效带来了困难。
二、知识型员工的个性特征
真正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才,往往又是充满个性而难于驾驭的,概括来说,智力密集型企业知识型员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性格特点:
(一)较强的自主意识。一般人都有独立自主的要求,能力越强,独立自主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越强。由于知识型员工拥有某种特殊技能,依仗这种保障,他们往往更倾向于一个自主的工作环境,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
(二)独立的价值观。与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有一种表现自己的强烈欲望。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到企业工作,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成就事业的追求,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把攻克难关看作一种乐趣,一种体现自我价值的方式。
(三)流动意愿强。在智力密集型企业中,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是人们的知识、技能和不断创新的能力,而这一资产却存在于知识型员工的头脑之中,是企业难以拥有和控制的。出于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的强烈追求,人才流动成为智力密集型行业的普遍现象。
三、管理与激励知识型员工的策略
要管理好有用之才,并让其尽心尽力地为企业服务,企业内部合理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思想是关键因素之一。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点和个性特征决定了企业不能运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对待他们,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营造相互尊重及和谐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工作制。工作场所中的快乐,是提供优越服务的关键。知识型员工更多地从事思维性工作,僵硬的工作规则对他们没有多大的意义,知识型员工更喜欢工作富有自主性和挑战性,喜欢更具张力的工作安排。因此,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在不断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完整化的同时,逐步实行弹性工作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和工作地点的灵活多变,并建立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文化,使员工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能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当然,也应避免过分强调自主带来的负面效应,不能一味地放任自流,而应对知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进行控制。
(二)改革管理制度,建立新型的企业人际关系。有人提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即通过对员工的内在控制来激发其工作热情。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对人才的管理,把“控制”看作是管理的基本职能,下属只有听从安排,服从需要。对于知识型员工,单纯依靠严格的管理达不到预期效果,因为即使企业采用强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行动,但企业难以控制其思维和工作成果。因此,企业应突破传统企业的思维模式,使管理方式更为多元化、人性化,以激励其主动献身与创新的精神,主要包括:在机构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赛马”机制,让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靠理解和尊重,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的方式,使知识型员工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形成完善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新经济时代,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以满足人们随生活质量的提高而出现多种需求的需要,从而激发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目前不少智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在尝试风险同担,利益共享的激励机制,如合伙人制。
(四)知识产权保护也是与人才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因此,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产权的载体――个人对其有控制权、转让权和因其使用而有所获得的收益权,从而保证知识资本投资的高收益,鼓励
更多的创新与发明,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巨大作用。
(五)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精神需求也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是较物质需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可以持久地起作用。因此,在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综合待遇时,要侧重工作满足感,包括工作的挑战性和趣味性,允许创造性和实现个人满足等内容;成绩的认同,包括同事和上司对其工作成绩的认同等非经济方面的努力。
(六)为员工提供学习、培训机会。知识型员工的薪水和生活一般是有保障的,他们来到组织中的目的,是在争取劳动报酬的同时,寻求一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高层次的自我超越和自我完善。因此,企业除为员工提供一份与贡献相称的报酬外,还应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使其具备一种终身就业的能力,同时,要充分了解员工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创造开拓发挥的最大空间,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知识型员工能够随企业的成长及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使之与组织呈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篇: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
浅谈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研究
| 作者:高新芝 | 本文已影响 769 人
[论文关键词]知识型员工;物质激励;成就激励;成长激励;自主激励
[论文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由于知识型员工的特殊性,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和激励因素出发,提出了应从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两方面激励知识型员工的有效策略。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型员工越来越成为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和主导力量。假如有知识,就能够容易地得到传统的生产要素——土地、劳动和资本。正因为知识如此重要,作为知识载体的知识型员工则必须得到企业的高度重视。如何提高知识型员工的生产力是企业能否形成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一、知识型员工的特点
“知识型员工”这个概念是德鲁克提出来的,他认为,知识型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备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知识型员工在个人特质、工作特点、心理需求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特殊性使得企业管理者激励知识型员工的难度增大。他们的特点不同于一般员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技能强、个人素质高
知识型员工绝大多数受过系统的专业教育,具有较高学历,掌握着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借此会对上级、同级和下属产生一定影响,使得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他们尊重知识,崇拜真理,信奉科学,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更不会趋炎附势,惧怕权势或权威。相反,他们会因执著于对知识的探索和真理的追求而蔑视任何权威。由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缘故,知识型员工往往个人素质高,如心胸开阔、视野广阔、求知愿望强烈、工作极积进取等。另外,知识型员工还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心理期望高、注重自我实现
心理期望高是指知识型员工具有高的报酬期望和成就期望。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在自己知识和能力形成的过程中,付出的成本较大,自然要求更多的补偿,所以对工资收入要求很高。通过学习,知识型员工增强了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同时也提升和扩大了自己的需求,事业心较强,自主意识较高,这就决定了知识型员工有更强的成就动机。他们在工作面前,会表现出更强的求胜心理。同时,知识型员工受到的教育水平较高,对自身能力的认识比较深刻,有强烈地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三)自主性强、渴望获得认可与尊重
知识型员工依靠自身占有的专业知识,运用头脑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不断形成新的知识成果。
因此,知识型员工倾向于拥有宽松、自主的工作环境,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在工作中,他们要求给予自主权,能按照自己认为最有效的工作方式出色地完成任务。知识型员工心目中有非常明确的奋斗目标,他们并不仅仅为了挣得工资,而是有着发挥自己专长的愿望,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期望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他们更渴望看到工作成果,更注重他人、组织与社会的评价。
(四)工作复杂、监控评估困难
知识型员工的工作复杂主要指的是劳动的复杂性。知识型员工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工作,劳动过程以无形的为主,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流程和步骤,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进行的大多是前所未有的创造性工作,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督既没意义,也不可能。而目前一个人的专业知识早已不能够满足完成复杂工作对知识的需要,他们的工作一般以知识团队的组织形式出现,以便获得知识综合优势。团队工作使得个人的绩效评估难度变大。
(五)流动性高、对企业忠诚度低
知识型员工工作选择的流动性高,他们更忠诚于自己的职业而非某个企业。知识型员工占有知识这种特殊的生产要素,他们往往不追求铁饭碗,而是追求自我增值和不断的就业能力。没有足够的吸引力、缺乏充分的个人成长机会和发展空间的工作很容易导致知识型员工的跳槽。跳槽率高是知识型员工的突出行为表现。知识型员工凭借自己的能力,频繁地跳槽到工作条件好、待遇高的单位。另外,许多企业不断开发企业外部的人力资源也从另一个侧面加速了知识型员工的流动。流动速度的加快,流动方式的多样化,流动结果的失衡,造成了企业管理和发展的困难。
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分析
理论界倾向于个体在组织中存在三种期望,即维持生活、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这三种期望均存在于每个组织和每个个体之中,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从知识型员工的特点来看,他们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发展自我和承担社会责任上。如果借用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解释,则他们已上升到了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高度。金钱本身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并没有产生很重要的激励作用,他们追求在工作中给自己和别人带来意义。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虽然不是第一位的激励因素,但仍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之一。这并不是说高报酬就可以达到激励的目的,报酬是一种保健因素,有它并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但如果没有它或不能保证公平支付就会导致员工的满意度下降。在当今知识资产倍受重视的时代,知识型员工的货币收入本身就已经比较高,其生理层面上的需求已经得到满足,同时,知识型员工需要在人力资本方面进行大量投资,以掌握更为先进的知识和技能,其本身有一股强烈的愿望和冲动,要把所学的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也就是说有更强的自我实现需要。所以,在重视薪酬水平的同时,更应强调内在激励因素的作用。因此对知识型员工应该采取灵活的激励制度,内在激励与外在激励结合,注重内在激励。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因素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其中美国知识管理专家玛汉·坦姆仆(1989)以大量实证研究认为,知识型员工注重的前四个激励因素及其比重依次为:个人成长(33.74%)、工作自主(30.51%)、业务成就(28.69%)和金钱财富(7.07%);美国安盛咨询公司(1998)与澳大利亚管理研究院经过3年的研究,发现激励知识型员工名列前五位的因素分别为:报酬、工作的性质、提升、与同事的关系和影响决策;国内学者张望军、彭剑锋(2001)研究发现,激励中国企业知识型员工的前五位因素为:工资报酬与奖励(31.88%)、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3.9l%)、挑战性的工作(10.15%)、公司的前途(7.98%),有保障和稳定的工作(6.52%)。国内学者郑超、黄攸立(2001)对国有企业426名知识型员工的调查结果也表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的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依次为:收入(48.12%)、个人成长(23.7l%)、业务成就(22.30%)、工作自主(5.87%)t2]。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其它类型的员工相比,知识型员工更加重视能够促进他们不断发展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与成长、自主和成就相比,金钱的边际价值已经退居相对次要地位。也就是说,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除了金钱以外,更重要的是其成长、自主和成就。
三、知识型员工的激励策略
(一)物质激励方面
虽然物质激励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经不是主要的激励方式了,但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知识型员工也有物质需要,因而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当然也离不了物质激励。
1.提高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
对知识型员工来说,金钱报酬是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企业必须根据员工贡献的大小,给予员工与其贡献相符的金钱报酬。对边际产出最大的员工要给予高酬。另外,采取股权激励的方式,即让知识型员工通过一定形式获取公司一部分股权的长期性激励制度,使知识型员工与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从而既提到了知识型员工的金钱收益,又可以长期保留和吸引优秀的高级人才。
2.保护员工知识产权的收益权
知识产权保护是与人才激励机制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在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中尤其重要。由于知识型员工工作的创造性,在其工作过程中很可能产生一些具有知识产权的成果,因此,企业必须遵守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建立起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保护知识型员工对其知识产权的收益权,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激情,促进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发挥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二)非物质激励方面
物质利益固然是发挥积极性的基本因素,但对知识型员工来说已不是主要的激励因素。对知识型员工精神方面的激励比物质激励更有效果,可以持久地起作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成就激励
(1)提供有挑战性的工作。知识型员工一般不满足于被动地完成常规性事务,追求的是对自身专项知识创造运用。因此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是他们期待与向往的,攻克难关更能体现自我价值,激发工作中的激情。企业要给具有十分能力的知识型员工提供需要十二分能力的工作,使工作具有充分的挑战性。另外,还可通过工作轮换和工作丰富化来实现。当知识型员工觉得现有工作已不再具有挑战性时,管理者可以把他轮换到同一水平、技术相近的另一个更具有挑战性的岗位上去。这样,由工作轮换所带来的新工作内容,就可以减少知识型员工的枯燥感,使积极性得到加强。工作丰富化是对工作内容和责任层次的垂直深化,可使知识型员工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自身发展。
(2)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企业管理者应经常深入组织集体活动,加强人际沟通,把企业建成一个充溢亲情的大家庭,使得员工有明显的归属感。首先,在机构内部建立公平、公开、透明的竞争机制,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沟通提供了一种释放情感的情绪表达机制,并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社交需要,使知识型员工取得的成果可以及时得到其他成员和组织的认司。
2.自主激励
(1)实行弹性工作制。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只要他们能在既定的组织目标和自我考核的体系框架下,自主地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应给予他们这个自由。企业应充分信任它的员工不需要在经理的监视下也能按时完成工作,并能很好地平衡其个人生活和工作。实行弹性工作制,包括弹性工作时间、在家办公等多种方式。现代信息及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弹性工作制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利用网络终端在家办公,不仅满足了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特性,而且可以为企业节省办公费用。
(2)鼓励员工参与管理。知识型员工一般来说不习惯于受指挥,所以,在企业的人力资
源管理中,要考虑到这一特点,企业一方面要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充分的授权,允许员工制定他们自己认为是最好的工作方法;另一方面为其提供创新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包括资金、物质上的支持,也包括对人力资源的调用;同时,给予知识型员工一定的权力,参与企业的发展决策和各级管理工作的研究和讨论,给其提供一个取得别人重视的机会,从而产生责任感。下放决策权,谋求决策的科学性,求得知识型员工对决策的理解,使员工感到上级主管的信任,从而体会到自己的利益与组织发展密切相关并因此产生强烈的责任感。
3.成长激励
(1)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知识型员工对知识不断学习更新,对新技术不断探索追求,以期促进自我发展和完善。这种自愿提高的动力是自我发展欲望的自我暗示和激励结果,其目标是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创造条件。如果一个企业,只给员工使用知识的机会,而不给其增长知识的机会,企业不可能保证员工永远就业,当然也就不能指望员工对企业永远忠诚。同时,大多数高素质的员工在一个企业工作,并不仅仅是通过工作挣钱,而是希望通过工作能得到发展、得到提高。在知识型员工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的需要前提下,企业应该注重对员工的人力资本投入,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为知识型员工提供受教育和不断提高自身技能的学习机会,这可使他们了解其专业领域的发展,从而具备终身就业的能力。
(2)重视员工的职业发展。在知识型员工中,一部分人希望成为管理者,有一部分人却只想成为专业权威。因此,企业可采用双重职业途径的方法,来满足不同价值观员工的需求,但必须使每个层次上的报酬是可比的。企业应充分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意愿,根据自己的职位资源,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包括授权管理和内部提升机制两个方面。即让员工在工作中有发言权和一定的管理决策权,提供适合其要求的上升道路,让员工能随企业的成长及所做的贡献,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员工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有发展前途,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这样员工就会与组织形成长期合作、荣辱与共的伙伴关系,为企业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五篇:毕业论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
毕 业 论 文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
学生姓名:田玲 学 号:08420117
年级专业:二00八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指导教师:刘林红 系 部:管理学院
湖南长沙
提交日期:2011年4月
目 录
摘要........................................................................1 1 引言.....................................................................1 2 知识型员工概述.........................................................1 3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2 3.1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2 3.2 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3 4 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4 4.1 创造实施有效激励的制度环境.............................................4 4.2 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4 4.3 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4 5 结束语.................................................................4 参考文献..................................................................5 致谢..........................................................................5
企业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的研究
作
者:田玲
指导教师:刘林红
(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2008级人力资源管理,长沙410128)
摘 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而知识型员工拥有的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如何激励企业员工,调动每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认为要真正激励起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必须明确他们的真正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增强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对企业的向心力。
关键词:知识型员工 ;激励制度 ;研究。引言
纵观世界各国乃至各地区、各企业的发展,几乎都有个共同点,即把社会、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依靠放在“人才”这个支撑点上。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和主要推动力。如何激励企业员工,调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知识型员工概述
知识型员工概念的提出,是英国管理学家泰勒科学管理理论之后管理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哈耶克在《知识在社会中的应用》一文中把知识作为一种资源理论引入经济和管理理论,随后德鲁克(Peter.Rucker)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知识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s)的概念。
德鲁克认为,知识型员工是“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德鲁克当时指的是经理或执行经理人员。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外延己经扩大到大多数白领,他们是掌握先进技术的生产者、信息系统设计人员、经营人员、教授、教育工作者等。他们一方面能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知识提高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本身具有较强的学习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所以从事的是以知识和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为主要特色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知识型员工是指一个组织之中用智慧所创造的价值高于其动手所创造的价值的员工。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分析
3.1 知识型员工激励的现状
许多有先见的企业己经认识到未来社会是知识主宰的社会。知识型员工将是企业的最重要资源,他们己经积极着手或正在采取各种措施激励知识型员工,促使员工发挥出自己的潜力,为企业创造丰富的价值。
当然,目前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措施还不尽完善,其现行主要激励措施如下:
3.1.1 较多的现金计划报酬
随着知识经济步伐的加快,中国的一些企业己经开始认识到人力资源尤其是其中的知识型员工的重要性,并己将这种认识转化为行动,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员工,希望他们能够为企业创造较高的价值。
然而,在吸引人才的具体措施上,都是采用高额现金收入的办法,造成一种攀比心理,如果这些员工是因为高额现金报酬而为企业服务,那么一旦有其他企业给出更高的现金报酬,他们必将离去。再有,员工现金收入越高,现金报酬对他的边际效用就越小,对他的激励效应就越弱。
3.1.2 “官本位”攀升通道
职业通道亦即职业成长之路,是指一个新员工在一个公司组织中职业晋升的路线。典型的事例就是,一个没有经验的新员工被分配去从事一项“初始工作”,从事此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这个员工可以提升到一个需要更多知识或更多技能的岗位上来。然而,在目前大多数企业中向上调动就意味着一个员工最终将变成一个管理者,而不论他原来所从事的是技术、管理还是营销岗位的工作,并将执行那些管理岗位上典型的职责,即“金字塔”形的发展通道。这被认为是一条员工得到组织认可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是唯一一条补偿科学家、技术专家或职业人员的途径。
3.1.3 较少的决策知情权
一小部分中国企业己经开始让员工参与管理,对工作流程等问题进行决策。参与管理,实际上就是给予员工一定的工作自主权,使企业和员工之间实现从“契约关系”到“盟约关系”的转变,把“老板的命令”变成“员工的共同决定”,把“组织;目标”变成每个组织成员“自己的目标”,把“角色的要求”内化为“个人的自觉需求”,而激励的目的和领导的任务正在于此。
根据日本公司和美国公司的统计,实现参与管理可以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可以提高50%以上。有的可以提高一倍至几倍。
3.1.4 一定的持股计划薪酬
员工持股制虽然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流行,但早在1903年,美国宝洁就同意职工用利润分享的收入购买公司股票。持股职工既是企业所有者,又是企业职工,持股职工享有法定的股东权益和职工权益。
比如,鄂尔多斯实行了“工者有其股”制度,但为了留住人才,同时公司又规定股份在企业内部不允许买卖,不可以转让,也不能继承(员工退休后可以拿;到基本分红,但该员工去世后,公司即收回其股份,这主要是为了在职职工利益。实行职工持股制度,使劳动者从心理上觉得自己是公司的主人,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绩效。
3.2 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
3.2.1 人力资本投资的补偿不足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重要资源,而作为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型员工,则是企业的战略性人力资源,因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人力资源的关注实质上更多的是对知识型员工的关注。知识型员工对企业的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实现自身价值的补偿,是知识型员工的自然要求。
3.2.2 薪酬规划不尽合理
尽管随着中国企业改革力度的加大,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强,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薪资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和“大锅饭”现象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由于一来传统收入分配制度的影响还没有消除,二来中国的“政企分开”总体来说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因此企业薪资分配中各级人员“级差过小”的“平均主义”现象至今仍然存在。
3.2.3 职业通道狭窄
对专业技术人员传统的奖励方式就是将其提拔到管理层,在“官本位”的道上攀升,这种做法具有严重的弊端。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或是拥有更大的管理权力。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的优化
前面我们对知识型员工目前激励的现状做了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作了探究,纵然不同的企业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是千差万别,但对以高新技术企业员工为代表的知识型员工而言,有几种激励方案是必须给予重视的,它们分别是:良好的制度环境、薪酬激励、工作激励、以及环境(文化)激励等。
4.1 创造实施有效激励的制度环境
制度是目标实现的保障,一套稳定的制度可减少不必要的内耗,使组织成员都以最佳效率为实现组织目标多作贡献。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许多企业还没有完成职务分析、目标管理、客观的业绩评价等方面的基础管理工作,甚至企业的基础信息管理系统还没有建立,致使员工个人特征与岗位特征不一致,“小材大用”与“大材小用”并存。在这样的条件下,对员工的激励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衡量标准,很难把握各种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因此,企业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管理的基础建设工作,应该做到激励实施,制度先行。
4.2 设计合理的薪酬体系
尽管薪酬是一种外部激励因素,但是在中国当前它仍然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激励方式。因为薪酬提提供的物质生活保障,不仅是知识型员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也是知识型员工产生更高层次需求和追求的基础;而且金钱财富的多少,也代表了组织对员工工作成绩与能力的认可,更代表了社会对该员工的人力资本的衡量,还是一个人工作成就大小和社会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
4.3 重视员工的个体成长和职业生涯规划
企业为员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是对知识型员工自我发展的内在激励。传统的企业职业设计只有单纯的行政管理职位,在这种情况下,许多为本专业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被提升到管理职位上,因为工作环境及内容的差异和能力要求的不同,反而出现了适得其反的结果:而如果对之缺少有效的工作提升,又容易挫伤技术人员的积极性,不利于企业的高效运作和长远发展,所以引入工作晋升通道的另一条是指技术专业晋升通道。管理晋升通道可以使员工通达高级管理职位,而技术专业发展通道可以使之在研究领域继续发展。对于这两种不同的选择,相同级别的人员应当给予相同的地位和待遇,这样,就为大部分的知识型员工提供了充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而且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和长远的。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企业生产经营的主要资本,而知识型员工拥有的人力资本是企业价值增值的重要源泉。如何激励企业员工,调动每成员的积极性是企业管理的首要问题。本文对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对专业技术人员传统的奖励方式就是将其提拔到管理层,在“官本位”的道上攀升,这种做法具有严重的弊端。管理工作可能不符合某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目标,他们并不想获得更高的行政职位或是拥有更大的管理权力。职业通道亦即职业成长之路,是指一个新员工在一个公司组织中职业晋升的路线。参考文献
[1]蒋运通.企业经营战略管理.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396-402.[2]孟庆军.企业人员流失如何化险为夷—浅谈人力资源动态风险管理.中外管理,1998,(8):28-30.[3]彭剑峰.21世纪人力资源管理的十大特点.中国人才,2000:25-26.[4]刘纯.激励理论及其在企业中的运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l):20.[5]周晓曲.制度创新是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的关键光明日报.2002-07-1.[6]黄美霞.以人为本.创业者,2003(2):10-12.[7]弗朗西斯·赫瑞比著,郑晓明译.管理知识员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187-190.[8]赵文明,许静初.百年管理哉言.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 2,340-342.[9]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李原等译.组织行为学.第7版_北京: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164-220.[10]崔保华.MBA人力资源整合精华读本.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15-23.[11]王一江,孔繁敏.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9-205 [12]李桂萍,王绮.对知识型员工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经济问题,2003(1):37.[13]卢盛忠.管理心理学.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4]郑国怪.企业激励论.北京二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5]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16]李严锋,麦凯.薪酬管理.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17]宋太平.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致 谢
完成本论文是在指导教师刘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其次,我要感谢我的朋友们给我提供的大量文献及资料在论文中给了我很多的建议及参考。我要感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