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所谓激励机制,就是在管理活动中根据人的心理变化,激发人的动机来启动人的内在动力,促使每一个人、每一个单位,迅速、有效地去追求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有机结合的管理方式。激励机制利用的好,就可以团结职工、凝聚职工,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才有希望。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说,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员工激励是管理者需要掌握的最具有挑战性的技能,它既要基于高深的科学理论,又要具有艺术性。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激励是管理者应该具备的一项重要管理职能,通过激励可以使员工最充分地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充分挖掘员工的内在潜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国外许多业绩优良的公司中,对员工激励能力己经成为对管理者进行考核的极重要的部分。因此,员工激励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的地位。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第一,过多依赖传统式管理,缺乏科学的人才引进机制。以前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选拔,任用,几乎都有企业所有者决定,“人治”的成分居多。在发展初期,很多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有40%左右由业主的家族成员或亲朋好友担任。随着企业的发展,如果过分依赖传统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就会引发人才持续性增加的需求与家族式单一的供给之间的矛盾,从而形成人力资源的内耗和浪费。这样,企业就很容易陷入人才流失加速,而无法吸引外来人才的恶性循环,直至危及企业的长远发展。
第二,缺乏有效的个体激励机制。影响个体努力程度的因素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内部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是个人对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外部因素主要是企业文化的影响。生存权利满足的条件下,员工还具有个体发展的需要。希望得到上司的赏识和重用,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获得情感上的释放或满足等。但在很多企业里,普遍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过于依赖组织中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程序来约束员工完成的任务,为此甚至延长劳动时间而不计加班报酬,或者剥夺员工公休假的权利,造成员工内动力不足,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在激励手段的运用上,通常只采用加薪方法,认为只要员工的薪酬提高了就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能,而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等高层次需求。
第三,缺少绩效考核机制和快速的反馈渠道。绩效考核是保证工资收入发挥应有作用的重要环节,是科学地评价个体的劳动成果,激发个体努力的必要条件。绩效考核原则中有一个反馈性原则,即考核主管应在考核结果出来后与每一个考核对象进行反馈面谈,不但指出被考核者的优点与不足并达到一致,更重要的是把改进计划落实到书面,以杜绝不良绩效的再次发生。但很多企业的主管人员一方面缺乏沟通技巧,使得反馈质量难以保证;另一方面主管人员不能持之以恒,反馈工作不能长久进行。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的策略
1.建立多层次激励机制,保障激励效果持久。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人有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层次的需求。而且这些需要是逐步递增的。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对于物资上的需求当然随之提高,企业如果不提供一份有诱惑力的薪酬是难以保证吸引得到优秀的人才的。但随着人们的需求的多元化和物质激励的边际效用的递减,人们越来越不再仅仅满足于物质激励,希望能够从心理上得到安慰,能够更多地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认可,能够得到尊重和重视,因此非物质的也就是非薪酬激励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采纳。非薪酬激励的措施包括有:经常沟通。沟通能使员工在心理上得到满足,让员工感觉到被尊重、被重视,同时也能够增强员工之间的了解,缩短彼此心理上的距离,进而加强企业的凝聚力;当然还可
以邀请员工的家人来分享员工所获得的荣誉,因此,若他们能够接到与自己能力相适应的或是略大于自己能力的工作时,他们就会感到上级对自己的重视和重用,体验到自己的价值,从而努力地完成任务。而他们在另外的一群人中又拥有一定的权力和影响力,他们会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他们所带领的那些人,同他们一起完成工作,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工作效率。
2.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建立快速的反馈渠道。在建立了激励机制之后,必须完善绩效考核机制与之相配套,才能使二者相得益彰。绩效考核可分两步进行:一是建立日常工作记录,即根据不同的工作性质确立基本的工作定额,根据员工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等级的评定。并为每位员工建立绩效记录,作为晋升、奖惩等方面的依据;二是建立特殊贡献记录。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需要特殊方法解决的问题。建立特殊贡献记录既是对优秀员工个人能力的认可,又是企业选择和提拔人才的依据,同时也可以建立应急信息的备案。
3.员工培训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将培训作为一种激励的手段最早见于外国公司。一些公司雇主将表现突出的员工送至职业培训学校进行再培训,以获得新的工作技能。而我们电力公司,更是建立了公司的培训基地以配合这种体制。给员工“充电”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而且在企业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正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在企业中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希望尽早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
参考文献:
[1]鲍张敏,浅谈物业管理企业的人力资源激励机制[J].硅谷,2009,(11).[2]颜立峰,关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的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9,(3).[3]成筱敏,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强化人力资源管理[J].供电企业管理, 2008,(5).[4]李健,姜震寰.基于双因素激励理论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变革[J].商业研究, 2009,(4).
第二篇:浅析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自 考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
业 工商企业管理 学生姓名
王 燕 准考证号 011808102480
指导教师 谢小明
职 称
讲师 日
期
2010年12月27日
目 录
中文摘要:..........................................................................1 关键词:...........................................................................1 引言...............................................................................2
一、中小企业与激励机制的概述........................................................2
1、中小企业的界定...............................................................2
2、激励机制的内涵...............................................................2
二、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3
1、忽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3
2、激励机制没有系统化和应变化...................................................4
3、激励方式较单一...............................................................4
4、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5
5、忽视培训系统的建立...........................................................5
6、考核机制不够完善.............................................................6
7、未建立科学的新酬体系.........................................................6
三、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对策......................................................6
1、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6
2、实行分层次的激励机制.........................................................7
3、激励方式实行多样化...........................................................8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9
5、用培训为员工提供动力........................................................10
6、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10
7、制定科学均衡的薪酬体系......................................................10
四、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趋势.....................................................11
1、注重保健与激励因素的有机结合................................................11
2、注重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12
3、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12 结 论............................................................................14 致 谢............................................................................15 参考文献..........................................................................16
浅析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专业:工商企业管理 姓名:王燕
指导老师:谢小明
中文摘要: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 在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培养企业家、进行技术创新、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因素也日益显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中小企业缺乏一个能够调动员工积极性、吸引员工并使员工忠诚于企业的激励机制。本文在分析了当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针对性的对中小企业应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作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中小企业 激励机制 问题及对策
第1页(共16页)
引言
在现代社会,谁拥有了人才并激励了人才,使其发挥最大的潜能和作用,谁就会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来说,要想成功胜出,就必须强化和完善激励机制,用好人才和留住人才。如何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企业环境,提升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有待解决的问题。中小企业以其灵活的决策、激励机制,成就了其高速、健康发展,但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和中小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其激励机制自身的缺陷也逐渐显现。分析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探讨解决的办法,对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中小企业与激励机制的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定性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对中小企业作了如下定义:中小企业是“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定量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报国务院批准。例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 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2、激励机制的内涵
激励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所有层面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动力和活力,影响着企业短期经营计划和长期经营战略的实现,在实际经营管理过程中,能否有效激励也是管理者及员工始终关注的。在众多管理机制中,激励制度是一种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激发,使员工在综合力量的推动下,第2页(共16页)发挥自己潜能的机制。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将企业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使企业为员工开辟了施展才华的空间,同时员工也给企业的前进注入了活力。
二、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中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和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显示,截止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注册数已经超过1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中小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60%,实现利税占全国的40%,并提供了大约75%的就业机会,占新增就业人数的80%左右。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对中小企业的冲击更大。可以说,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对中国经济率先复苏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可看出,中小企业正处在一个大有作为、大有发展空间的良好时期。但是从长远来看,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落后、不健全等问题正严重影响着中小企业积极作用的发挥。
1、忽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
首先,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特点以及发展状况决定了部分企业对激励机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有效激励管理者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激励机制的重要性及其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的影响,这就直接阻碍了企业中激励机制的建立、发展和完善,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进程。其次,企业落后的经营管理理念。我国的大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还采用传统的管理方式和观念,认为员工只是应急性的,没有认识到员工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过分强调减少运营成本,缺少对员工进行有效激励的意识,导致员工流失严重。同时实行家族式的管理方式,表现为任人惟忠,惟亲不惟贤,亲戚、朋友或亲信担任着企业重要的管理岗位,导致管理上权责不分、权责不明,导致员工的反感,严重挫伤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加大企业员工的离心力,降低了企业凝聚力。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简单化,管理人格化,管理权力统一集中在所有者手中。
第3页(共16页)并且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专制独裁,缺乏对员工需要的了解,甚至把员工看作“工作的机器”,对员工的合理化建议置若罔闻。而在经营上也存在很大的盲目性、主观性、随意性,挫伤了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要求,严重影响了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效果。
2、激励机制没有系统化和应变化
中小企业不像大企业有很完整的激励体系,我们的中小企业经常照搬大企业的激励模式,没有自己的激励机制,很多认识不到员工有多层次的需求,在薪酬、福利、培训、及其绩效考核方面,没有制定合理的规范,没有系统化,不懂员工的真正需要,奖惩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管理者仅凭个人的好恶和伦理道德就决定,缺乏从战略角度出发培养核心人才,较少考虑为员工提供充分的发展机会,这给员工造成很大困扰。
大多数中小企业管理者觉得,一朝激励,永久受用。只要有激励机制存在就会有激励效应。在激励机制建立后,就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了。然而激励不是目的,它是一种精神状态,是能够流逝的。事实证明,一旦激励机制一成不变,就会使员工将激励视为是一种常态,激励就会失去原有的刺激性。激励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期,工作能力、工作绩效等都会有差别,因而激励就必须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激励方式较单一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所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物质激励,过分强调利益导向及,对于激励的理解仅仅局限于金钱的刺激,把激励等同于奖励加惩罚,激励手段过于简单,这种做法在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确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消极面也日益显现。不能充分满足员工尊重、成就、动力、自我价值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要,不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使得优秀的人员在工作中难以满足自己价值实现的心里需求。
大多数中小企业把员工当作“经济人”,认为只有物质激励才能留住人才,忽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热情与创造性,产生激励与需要的错位。更有部分管理者认为激励就是金钱的刺激,做得好就发放奖金,做得差就扣工资,虽然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在实践中,不少中小企业在第4页(共16页)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目的并未达到,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不高,反而贻误了企业发展的契机。这与当前从以物为本管理向以人为本管理转变的企业管理发展的趋势和时代要求是不相适应的。
4、忽视企业的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能够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是绝对不能忽视的,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组织环境。如果一个组织拥有良好的企业文化,那么它内部的小环境就比较和谐,员工的人际关系就比较好。员工身处其中受到感染,具有执著的事业追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把对企业的发展与自己的成就密切连在一起,从而能够以良好的心态进行工作。另外,优良的企业文化能够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由于很多中小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缺乏企业文化建设,而且对员工极少进行价值观、企业文化及公司管理理念方面的教育。而且很多中小企业忽视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建设,往往使企业在发展中不具有创新性、学习性的特点,不适应市场的剧烈变化及社会的发展,这也严重制约了企业对员工的管理。
由于员工和企业缺乏共同的价值观,往往造成个人的价值观和企业的理念错位,这也是中小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
5、忽视培训系统的建立
在当今这样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员工很注重自身的发展。而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的培训制度知识流于形式,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段时间单调形式。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员工培训机会很少,且只停留在应付职能部门检查的持证上岗等方面的培训。对员工培训的忽视,是因为许多企业在培训之后会得出“训而无用”的结论,公司管理层认为他们所实施的培训对于企业的原状并无直接或间接影响,对企业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促进的效果。然而很少有企业建立一套完整、先进、合理的员工培训系统。,仅仅考虑企业短期利润,忽视员工的个人发展和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第5页(共16页)
6、考核机制不够完善
良好的激励机制需要合理的考核机制配合才能发挥作用,但中小企业制度较为粗放,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做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对一般员工而言,因为缺乏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升迁和裁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的个人情感。这样,往往离职的并非是庸才,升迁的也未必就是良将。
7、未建立科学的新酬体系
如今,在许多中小企业中,之所以士气沉沉,多种激励手段不见效,一个主要的症结就是新酬问题。员工薪酬水平主要依赖职务的提升,未能以价值贡献作为激励标准。中小企业采用基于岗位的薪酬模式,主要依据岗位在企业内的相对价值为员工付酬。岗位的相对价值高,其工资也高,反之亦然。薪酬往往跟高层、中层和基层主管等职务挂钩,员工工资的增长主要依靠职位的晋升。这种激励制度主要以对高中基层管理人员激励为主。这种仅以职务高低确定薪酬高低容易使企业资源错置、浪费人事成本,不能充分发挥员工个人潜力。
三、中小企业激励机制构建的对策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构建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使其人力资源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从而使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的竞争力优势和灵活性优势。本文在对目前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小企业有效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以期对实践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1、重视激励机制的作用
首先,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重视激励机制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激励机制,就像一辆没有发动机的汽车。激励机制在企业经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更是不可忽视激励机制。
其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注意自身的行为方式。由于中小企业的特殊性质,管理者的个人素质修养、魅力、胸怀和领导艺术上的不足在很
第6页(共16页)大程度上对上述激励机制中存在的问题负有直接责任。管理者自身素质的提升,直接有助于其激励机制的完善。因此,管理者要积极进取,学习现代的管理理念,用现代管理学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使自己符合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形象。
此外, 要实行参与式管理,让员工来当家 也被称作“全员参与”。中小企业的决策相对更为具体、简单,管理者应与员工共同讨论员工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听取员工对工作的看法,积极采纳员工对企业发展和管理提出的合理化建议。随着员工参与管理的程度的提高,对业务娴熟的员工还可以实行员工自主管理。管理者可以指出企业整体或部门的工作目标,让每位员工拿出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经大家讨论通过后就可以实施。由于员工在自己的工作范围内有较大的决策权,所以有很强的工作主动性,并且能够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通过员工对企业管理的深度参与,增进了员工对工厂业务流程的了解,更能体会管理者的辛苦和决策的用意,从而成功改善了劳资关系,提高了执行上级计划的自觉性,增强了企业凝聚力,提高了效率和效益。
2、实行分层次的激励机制
首先,要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次的激励机制。董事会、经理层是中小企业的高管人员,是企业命脉的控制者,肩负着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任,也面临不少的风险和压力。对这些人可以考虑让经营者持股,即管理层持有一定数量本公司股票并进行一定期限的锁定,激励对象在拥有公司股票后,成为自身经营企业的股东,与企业共担风险,共享收益,激励高管把企业收益蛋糕做大。也可以实行在职消费,包括专用汽车、俱乐部会员费、宴请招待会、以折扣或免费购买消费公司产品等,这种激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层管理者对职位的依赖性。
其次,中层管理者是企业的中流砥柱,他们既是一个部门的带头人又是企业的连接枢纽,对他们的激励机制也必须针对他们的工作特点进行设计。充分授权是激励这些人的最好措施,它能使中层管理者有足够的自我发挥的空间,能独立地开展工作。工作轮调是培养中层管理者最好的方法,不但可以拓宽他们的工作范围,锻炼新的工作能力,更可以增加其工作的兴趣。新的工作岗位还可以激发中管们学习新知识、完成新任务的斗志。
最后,科技人员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对他们的激励比较特殊。为他们提
第7页(共16页)供宽松的政策、先进的设备仪器、充裕的科研经费,通过技术入股,设计科技成果奖、技术进步奖等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并促其多出成果。
一般员工是企业中占比例最大的群体,要让他们有企业主人的认同感,在激励机制中要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特点。可以提供便利设施和服务比如饮水间、休息室、心理咨询中心、洗衣店等,让员工参与决策和进行在职教育。
3、激励方式实行多样化
首先,物质激励要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单纯地依靠物质激励特别是金钱激励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但这并不是说不需要物质激励,我们要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起来发挥作用,才能真正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以达到所期目的。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过企业内部使用的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企业员工报酬应该依照其工作的绩效而定,提倡“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坚持“效率优先”的原则,按照个人工作的量与质来确定其报酬的多少,让他们看到个人的收入与自己的贡献是正相关的,使他们明白个人的收入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是紧密联系的。当然对于条件好的公司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还可以采用知识产权入股、股票期权等激励方式。在给予员工物质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精神激励。精神激励的内涵非常丰富,只要能使员工感受到集体的关爱并激发起员工工作热情,进而演化成提高业绩的活动都属于良好的精神激励方法,而在实际运用中精神激励的形式更是多种多样。精神激励主要有晋升激励,事业激励,目标激励,荣誉激励,培训激励,参与激励,感情激励等。
其次,个体激励要与集体激励相结合。激励企业的优秀员工是激励的重要内容,这样可以激发优秀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可以加强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单纯的奖励优秀员工会使他们与一般员工之间产生距离,不利于企业员工的合作。当今的社会,要求企业里再优秀的员工也需要与一般员工合作才能完成企业的任务。要有效地剔除因奖励优秀员工而引起他们与一般员工的隔阂,并保证他们为一个团队负责,为企业负责,我们应在对优秀员工激励的同时加强对团队的激励,也就是加强集体奖励。集体奖励与个体奖励的结合,既肯定了优秀员工的贡献,又把他们与自己团队的业绩紧密联系起来,引导他们为团队出谋划策,并为一般员工提供各方面的帮助,为企业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8页(共16页)最后,短期激励要与长期激励相结合。激励是常规工作而非短期行为,我们对员工的短期激励是为了员工能积极地努力工作,完成企业交给他们的任务。但是单纯地依靠短期激励就会使企业员工的目标短浅,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时时处处考虑企业的长期目标。应该通过企业文化使员工对企业的长期目标有个基本的和清醒的认识。企业文化激励属于软激励,企业文化激励强调以企业的宗旨和使命、共同的发展远景和价值观念来维持员工和组织的一致,达成激发员工对组织的忠诚,促进竞争与合作。使个性化的员工和强调整体的组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使员工把自己的前途与企业的命运联系起来。从而使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起来,实现行为互动。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在企业管理中,企业的核心文化建设非常重要。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其长期经营活动中确定的、为其全体成员普遍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它体现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经过长期发展沉淀的精华,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综观国内外许多成功企业的经验,这些企业都有自己富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我国企业成功人士在介绍成功经验时指出:“文化力是能够最持久、最顽强地发挥作用的力量,也是一种最终能够制胜的力量。文化建设是一种强有力的纽带,它能把不同经历、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有不同厉害关系的人组合在一起,为共同的目标去努力工作。这种作用绝不是仅仅用金钱就能实现。”而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价值观念的一种体现,其激励作用具有很强的效果,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的个人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能够有效提升员工的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所以,中小企业在塑造企业文化过程中,应倡导和谐、健康、富有创新、团结协作的文化氛围,构建公平、合理的理念,建立权责明确、赏罚分明、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文化。
第9页(共16页)
5、用培训为员工提供动力
如果看不到发展的前景和进步的希望,员工就会因得不到有效的激励而没有工作的激情,因没有超越的愉悦而懈怠,而思变,长此以往,人员流失将是一个头疼的难题。所以,中小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为员工的发展提供平台。员工培训既是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提升工作效率、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途径;同时给员工提供各种学习、培训机会也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培训意味着自身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意味着自身人力资本的提升,更意味着将来会有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这种激励对员工的影响是深远的。培训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对员工保持持久的工作热情和提高执行力是非常必要的,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管理者应尽力做到重视培训,规划和设计一套与企业实际和发展相适应的培训体系。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员工受益,从而带动企业提高效率,获得绩效的增长,而实现这个目标,企业就必须充分考虑广大员工的利益需求,不断为员工提供成长的空间。
6、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
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科学的考核是奖惩的主要依据。中小企业要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员工做出考核和评定。考核方法应该有科学性,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规范化。能准确地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地判断每个人的功与过,以及每个人贡献的绝对量和相对量,公正地决定奖励谁、惩罚谁。公正和公平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考核基础上。以“绩效”为主线的员工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实施员工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员工比业绩、论贡献的积极性,还能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员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在对员工考核方面员工的日常考核应严格按照岗位说明书规定的职责确立关键业绩指标,以保证其工作正常运行在对员工日常工作的标准化考核。如在海尔通过考评将员工划分为优秀合格及试用三类,并将三类员工的比例保持在4∶5∶1,试用的员工必须设法提高绩效,否则必将会淘汰。
7、制定科学均衡的薪酬体系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第10页(共16页)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中小企业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而要想真正发挥薪酬管理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就要深化薪酬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首先,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职位管理体系,包括规范的职位设置、职位序列、职位说明书等。其次,要运用科学的量化评估系统对职位价值进行评价,即职位评估。再次,员工能力要与职位要求基本匹配。在职位价值报酬制中,通过采用职位分析、职位评价、职位比对等一连串客观的流程理论,一层一层归纳分析的科学方法筛选比对出各职位价值“相对排序”。再以此为基准,配合外部同业薪资市场调查及公司内部薪资策略,订定出各职位应有的相对报酬。
按职位价值确定报酬,可以让员工从注重职位高低转变到注重自身能力的提高上来,以价值贡献换得报酬。让员工面对了解自身价值的高低并寻求真正的努力目标,有利于个人、企业的长远发展和企业价值最大化。这时,员工不再仅以形式上的职务晋升为目标而改以提升自我职能或职位价值为努力方向,自然可使公司逐渐导向重视绩效、重视训练与自我发展的企业文化,对于维持企业竞争力亦有其正面的效果及意义。
四、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发展趋势
在现代中小企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中小企业要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获胜,就应当灵活运用创新的激励方式去应对未来所面临的挑战。本文从下面几个因素去分析中小企业应如何做到有效的激励。促使提升中小企业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增强组织的稳定性和凝聚力,增强中小企业发展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需要,使中小企业获得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和发展源泉。
1、注重保健与激励因素的有机结合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认为“双因素”中的另一个因素叫保健因素,它与工作环境、工作条件有关,如公司的政策和管理,人际关系,工作环境的条件,工作的安全性工资和福利等。对于保健因素,缺少了它,会引起员工不满,而改善它,虽然能够消除不满,但不能产生激励和鼓舞。无论是激励因索还是保健因素,第11页(共16页)它们所涉及的内容都是人的需要,缺一不可,我们不能只顾其一而弃另一。双因素论的理论价值不仅是因为它指出了这两个因素都是不可少的,而且对人的需要种类做出了区分。双因素论告诉我们,消除不满意与激励是两回事,为什么在有些方面尽更大的努力,却只能减少不满,却不能增加激励,管理者只有把双因素紧密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既让员工满意,又增加激励的效果。
2、注重绩效考核机制的建立
中小企业毕竟发展的时间短,绩效考核的体系还不完善,管理人员的经验和能力有限,在企业成长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不能得到同步提升,势必会成为企业发展的障碍。中小企业一方面可以聘请外部的管理专家进行指导,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企业也可以发挥主动性,从基础的工作分析开始,制定出规范合理的工作说明书和工作描述作为企业绩效考核的依据,进而建立内容相对全面、规范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具体讲,在设计绩效考核体系时,应以企业战略为导向,从职位分析、目标任务、管理制度、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出能够明确企业战略目标、各部门业务重点和体现个人关键绩效领域的便于度量的绩效考核体系与标准;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采取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办法,针对不同的考核群体设计出差异化的绩效考核指标,并确定每种指标在不同对象的权重等事项,因地制宜地对考核指标进行合理取舍,防止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当造成误导性,同时应事先制定考核标准和绩效管理制度对可能出现的偏差进行必要的控制。
3、注重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知本时代”的发展,员工越来越关注个人成就感,越来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而企业也为赢得人才、留住人才,实现平衡发展与人力资本的最大化,员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也受到重视,并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重要一环。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员工因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对自我的优势、兴趣、能力以及职业前景有了较为全面和充分的认识,通过生涯规划技术与企业提供的发展通道实现对自我生涯的管理,提升职业竞争力。企业则通过职业生涯管理了解员工发展愿望、动机与职业兴趣,在组织设计中结合员工特点,充分实现人岗的匹配,最大程度提成员工工作效能与忠诚度,降低因人员流失造成的企
第12页(共16页)业成本。
第13页(共16页)
结 论
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不仅有助于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管理效率的提高,而且还对推动我国激励理论和方法的研究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中小企业激励机制伴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必将会得到不断地完善,并实现正常运转,以推动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否与企业效益、发展阶段、管理模式紧密相连;其激励机制有无或优劣直接影响其效益和竞争力;因此,中小企业应结合自身特点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不断提高激励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激励员工,提升组织的竞争力,使中小企业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第14页(共16页)
致 谢
直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要感谢谢小明老师对我的关心和指导,该论文从选题,构思到最后定稿的各个环节给予细心指引与教导,使我得以最终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都得到了谢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整个论文完成过程中,谢老师严谨的学术态度,认真负责的学术精神以及系统精湛的专业知识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受益匪浅。这四年中还得到众多老师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此,谨向老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最后,我要向百忙之中抽时间对本文进行审阅的老师表示感谢。
第15页(共16页)
参考文献
1、匀晓瑞:中小企业如何实施有效激励[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7)
2、马立强:我国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管理的有效性研究[J].江苏商论,2007(6)
3、李一民: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的构建[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7)
4、杨加陆 中小企业管理[M] 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5、徐彦 科技型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建设策略[J] 辽宁经济,2005,(3)
6、张翼翔 浅议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J] 经济师,2004,(1)
7、林牧 构建企业动力之源—中小企业建立激励机制的对策[J] 经济问题探索,2004,(1)
8、刘霞.北京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电力教育.2007.(4):38-39.9、王丹.浅议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建设[J].现代商业.2009.(2):82.10、杜海玲.中小民营企业人员激励机制现状与对策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11):56-58.第16页(共16页)
第三篇: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 21 世纪以信息技术为特征的制造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信息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地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中,使制造业的产品、研发方式、生产模式和精英管理的理念都发生了深刻地变化。中小企业信息化对整个制造业的发展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深入研究了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应有现状,并总结出其问题所在。
关键词: 管理信息系统 中小企业
从国家软件工业应用现状统计分析,目前我国大型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高达 95% 以上。其中,财务软件占 98% 以上;业务 / 商务软件约占 60% ; ERP 占 40% 左右。中小企业使用管理软件的比例约 45%,绝大数都是财务软件。上述软件应用项目的成功率小于 56%(中国学术期刊物大拇指代发论文中心)。
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情况,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大型中小企业的应用情况要好于中小企业,大型中小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已逐渐的从单项业务管理系统向集成的管理系统转变,而中小型中小企业由于资金短缺,信息基础薄弱等原因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情况不理想,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出,中小企业实施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风险,由于中小企业个性的存在以及管理软件业务流程的固化,不是应用了管理软件就能实现有效的管理信息系统,就能为中小企业带来效益。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离不可中小企
业的环境和条件。
(l)行业特点带来的问题
机械制造业是离散的加工装配烈行业,其生产管理的基本特点是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不同产品制造工艺流程不同和多产品混流生产。由于这个特点,机械制造业的管理相对于其他行业更复杂、更困难,管理的复杂性也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带来了相当大的困难。目前,MRP Ⅱ /ERP 是针对制造业的典型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它是以解决生产管理难题为核心功能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尽人意,在全球都受到广泛质疑。据研究数据表明,全球的 ERP 实施失败率一直高达 60% 以上,约有 50% 的项目半途而废,就连 ERP 发展较早,技术相对成熟的美国目前 ERP 的成功率也不到 30%。
我国近两年 ERP 市场增长迅速,目前市场现有的 ERP 产品从总体上看,在满足用户需求上存在不足,对于财务、人力资源等通用型业务,市场上现有的 ERP 软件模块相对成熟,但针对生产制造环节信息化的软件模块与用户需求存在差距,由于生产环节的复杂性,生产环节的管理信息化是许多软件厂商都回避的问题。
(2)中小企业规模带来的问题
中小型机械制造中小企业信息化受到中小企业规模的限制,主要表现在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等。而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机械制造行业是一个微利的行业,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包括方案的咨询与规划费用、硬件和网络建设费用,软件费用和软件的实施、服务、升级、维护等费用。硬件和网络建设风险相对较小。软件选型风险最大,不仅包括一次性购买标准的或定制的管理软件费用,还包括后期维护、升级以及二次开发等持续追加费用。中小企业受资金限制只是选择一些价格便宜,通用型强的管理软件,而这些软件往往不具有系统性,对机械制造类中小企业复杂的生产管理和业务处理方法存在明显地不足。另外,中小企业在应用管理信息系统时,除了考虑资金情况以外,还要求系统能尽快创造效益,但是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很难产生直接收益的投资,投资的收益更多地间接来自于管理效率、生产效率的提升及成本下降,所以在短期可能使中小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甚至危及中小企业生存。
这些规模较小的中小型机械制造中小企业还普遍存在业务流程随意性大,管理不规范等问题。正是这种管理的不规范造成许多中小企业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失败,中小企业若想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必须先规范业务流程和管理。
(3)中小企业个性带来的问题
中小企业个性是指中小企业为实现其经营目标的需要在生产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价值观、自我意识及独特能力。中小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机制、管理方法及其市场形象等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小企业个性。现代中小企业越来越强调个性的发展,认为中小企业个性
是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而管理信息系统固化了管理思想和模式,如果应用不好束缚了中小企业个性化的发展。目前,市场上的管理软件对满足中小企业的个性化发展存在不足。
参考文献:侯有利.2005.对当前企业 ERP 实施高失败率的探讨 [J].中国科技信息.20:46-47黄梯云.2002.管理信息系统 [M].高等教育出版社.33-45 3 方志梅,叶飞帆等.2005.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现状调研与发展对策 [J].中小型制造信息化 8:101-104
第四篇: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论文摘要:融资难是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该问题引起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目前为止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所以探索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一)直接融资渠道狭窄
对于直接融资来说,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企业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要求达到的条件很高,首先企业发行股票上市必须根据《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和通过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其次我国公司上市必须达到相当大的规模而且发展前景较好。同时,发行商业票据和债券,需要企业有较高的信用评级,在我国证券市场不发达和尚无信用评级的情况下,这种融资方式显然也不具备实际可操作性。
(二)间接融资困难
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所需资金大部分来源于自筹,其中属于间接融资资(贷款)比重小。我国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的抵押贷款通常选择不动产抵押,显然中小企业从银行获得的抵押贷款十分有限。另外,按银行贷款惯例,一笔贷款发放需要经过贷款审查、抵押物评估、保险、公证等环节,从申请到发放最快也要十余天。另外,目前担保贷款收费偏高、不合理,也是限制中小企业采用担保贷款方式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商业性融资为主
目前,除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外,一些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就是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资金来源,这些中小型金融机构体制灵活、管理层级简化,能够较好地为中小企业服务,但从银行自己的收益角度考虑,它们并不可能自发地将中小企业融资放在首位。商业性融资中小企业面临着重重困难。
二、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成因分析
(一)企业管理水平较低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者水平低,缺乏战略经营思想,企业财务决策带有短期行为的倾向,所提的折旧不能满足设备的维修保养和更新改造的需要,分配利润较多,留用利润较少,造成自我积累不足,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要。同时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经营者采取家族式管理,使得内部控制不力。而企业又缺乏良好的财务管理,会计机构也不健全,造成财务分析能力差,缺乏科学有效的成本费用核算。
(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小、技术落后、缺乏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生产效率低,营销水平差,市场狭小,销售不稳定等原因导致企业的竞争能力不强。小企业没有科学合理的企业管理制度,存货积压严重,也缺乏对应收账款的科学管理。而随着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加强,各银行普遍间建立了严格的贷款责任追究制度,信贷人员压力增大,中小企业由于信贷风险较大银行对其贷款更加慎重。
(三)现有融资体系不利于中小企业长期资金的融通
银行为了加强自身风险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一般都制定了贷款的评定标准。对于资本较少、财务信息不完整、不真实、风险发生可能性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很难达标,银行对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跟踪监控费用也因此而增加。同时各商业银行在贷款上大多以抵押、担保贷款为主。抵押物以不动产为主。中小企业大多无法提供银行要求的抵押物,而担保公司要求的担保手续较高,造成企业融资成本过高,企业也不会轻易利用这种贷款方式。
(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已有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省级或市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多,具体表现在:一是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质量不高,以国有存量资产为主组建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注册资本不易变现,担保资金严重不足,行很难接受,从而降低了担保公司注册资本作为金融杠杆工具的乘数放大效应。二是担保体系不健全。三是具体运作管理方式缺陷,担保公司对申请担保企业的审查偏严,许多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的中小企业同样无法获得担保公司的担保。
三、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支持体系
1.从法律法规建设上来强化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制度安排。一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二是应尽快明确中小金融机构是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主渠道,结合目前的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对现有城乡信用合作社的改造;三是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贷款条件和审批程序。
2.积极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投放,其利率可适当优惠,并适当增强利率弹性。认真执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可以上浮30%的规定,扩大利率浮动区间;同时,商业银行应尽快下放贷款权,健全信贷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营销水平,使银行不惟抵押、质押而发放贷款,进一步开拓市场。
(二)完善资金支持体系
1.完善资本市场体系,开辟直接融资新渠道。一是发展股票市场;二是发展债券市场;三是发展基金市场。为鼓励和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发展,可以考虑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引导闲散的民间资本多渠道、多形式地进入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同时鼓励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向中小企业投资。
2.改善现有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是应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二是对农村信用社在清理、整顿、规划的基础上,应允许并鼓励民间资金参股,并明确以乡镇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使农村信用社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金融组织;三是对城市中小商业银行,应取消各种不利于中小银行发展的歧视政策。
(三)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加大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的扶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借鉴发达国家信用保证制度支持中小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做法,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互助担保体系、商业担保体系,逐步形成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政策性信用担保体系。
(四)构建中小企业融资社会服务支持体系
一方面,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体系。首先,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小企业信用评级定类的理论方法。形成科学合理的信用评估指标体系。同时,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管理。严格规范信用评估中介机构的信用评估行为。另一方面,健全中小企业资信调查体系。
(五)创新融资手段,增加企业融资渠道
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下,中小企业应考虑到自身发展的现状,并结合国家财政、金融、信用等实际,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利用一切可能的路径,不断地创新出切合自身发展实际的融资手段:
1.票据贴现融资。即票据持有人将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在我国,商业票据主要是指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这种融资方式的优势在于银行不按照企业的资产规模来放款,而是依据市场情况(销售合同)来贷款。
2.发展融资租赁。所谓融资租赁是指企业需要添置某些技术设备而又缺乏资金时,由出租人代其购进或租进所需设备,然后再将它租给承租人在一定期限内使用的一种租赁方式。作为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之一,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的方式获得运营条件所付出的成本会远远高于银行直接贷款的方式。
3.吸收创业投资。发达国家的实践证明,创业投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高成长型企业发展的重要直接投资方式。创业投资切合中小企业的管理参与与分阶段投资的特点,不仅是最适合成长型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同时也给予了中小企业在管理和技术上的支撑,这是传统融资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4.保险公司融资。中小企业融资,银行选择担保方时,一般优先选择有实力的大企业做担保单位,但随着大企业对风险控制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担保市场的逐步成型,大企业为中小企业作贷款担保的情况会越来越少。由于担保企业赔偿金额有限,且自身也存在着道德风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银行的安全,而保险公司的这一业务使得银行多了一个控制风险的途径,转移了银行的部分风险,增强了银行向中小企业放贷的信心。摘要: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从中小企业自身、信息系统两方面对信息化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合理使用有限资金,培养专业人才,切实搞好整体规划,改革管理模式,选择ASP模式和合适的信息化开发商等信息化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息化;ASP模式
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要职责。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已有4300多万家,占到企业总数的99.6%,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58.5%,生产的商品占社会销售额的59%,上缴税收占48.2%。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专业化协作的伙伴,在与大企业组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的协作体系方面,也发挥着专而精、小而特的优势。在拉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方面中小企业发挥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数量多、效率高、周期短、成本低,在20 世纪,大约有60%的重大创新都起源于中小企业。
一、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现状
企业信息化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进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其核心就是降低成本和改善管理水平。中小企业信息化并不是信息技术在企业中的简单应用,为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根据本企业产品、工艺、流程、客户及服务等特点,运用合适的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具有一次性资金投人少,对短期回报、产品稳定性、交互界面、技术服务、产品个性化以及产品灵活性要求高的特点。
全国中小企业信息化调查报告。据2002 年10 月至12 月21CN 网站与支点网等通过网络联合开展的一项中小企业信息化状况调查显示:
(1)在信息化建设方面,23 %的企业没有建设局域网,仍然处于单机操作的阶段;56 %企业不但拥有局域网,而且有专业的职能部门负责局域网的建设和维护工作; 36 %表示自己的企业没有自己的网站,31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已经建成了网站,并有独立的域名。此外,还有33 %的受访者企业或者已经申请了域名,或者已经建成了网站,正在全面地实现企业上网。
(2)在信息化应用方面,68 %的受访者表示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体现在办公自动化之中。企业信息化的其他应用依次是:财务管理(56 %),业务管理(55 %),宣传(42 %),库存管理(42 %),客户关系管理(40 %),经营决策(30 %),供应链管理(25 %)。
(3)在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方面,用户最为关注的是加强企业管理(68 %),其他关心的内容还包括:搜集市场信息(61 %),提高服务水平(57 %),提高生产效率(53 %),促进技术创新(50 %)。
二、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信息化问题
1、领导对信息化重视程度不够
领导信息化意识不强,观念陈旧,严重阻碍了信息化的发展。要么对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不了解,没有紧迫感,缺乏积极性,要么错误理解信息化,做出错误的决策,影响了信息化的实施。认为信息化是技术工程,应该由“信息中心”负责,对信息化建设不闻不问,即使开发出软件也不积极使用,或者消极对待甚至抵制,把信息部门设在某一部门之下,只有计算机方面的支持,没有管理方面的技术,不重视信息人才的培养,缺乏创新精神,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远规划。这就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2、投入不足,资金配置欠妥
资金短缺是中小企业的普遍困难,调查表明,近20%的中小企业认为资金不足是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障碍。企业对硬件的投资占到整个信息化建设投资的80%以上,而配套软件投入却相对落后。这样“重硬轻软”不仅占用了大量流动资金,也制约了硬件设备发挥效益。同时,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也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不断投入与支持。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www.studa.net
(二)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1、价格昂贵,方案缺乏个性
目前市场上的中小企业信息化解决方案过于昂贵;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的管理软件产品还不多或者不能很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实际需求,软件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后续服务也没有跟上。国外企业管理软件又很难为中小企业所接受。在对中小企业关于信息化建设障碍的调查中,38%的企业认为缺乏一种系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
2、缺乏专业服务伙伴提供完善的服务
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比较复杂,在系统维护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麻烦,中小企业需要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更全面和更完善的服务。但当前大多数信息化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仍然停留在“以我为主”的理念上,中小企业的个
性化服务得不到满足。而且缺乏信息化管理的专业咨询机构,不利于信息系统的推广与维护。
三、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对策
(一)强化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意识
转变中小企业的观念,使企业认识到开展信息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企业领导层、决策层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在信息化的推进中,企业的领导层必须理解信息化,领导并参与整个项目的实施,在人、财、物等各方面给予全面的支持。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可通过与政府的信息化服务中心联合举办信息化发展介绍会、经验交流会、人才培训等活动,宣传和普及信息化知识。政府要有意识地树立中小企业信息化的示范企业,通过实效让广大中小企业学习跟进。
(二)“软”、“硬”兼施,合理使用有限资金
资金不足和信息化建设承受能力低是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作为中小企业,能够投入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要考虑怎样“少花钱、多办事”。因此,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能盲目追求新技术,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采用“滚动开发”的投资方法,认真分析自身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适宜的实施路线,科学、合理地安排实施计划。中小企业一定要摆脱以硬件设备为主的投资方式,要硬件实施、软件系统以及网络产品同时并重。由于中小企业涉及行业广泛、企业内部管理方式以及业务流程多变,在系统选型时要坚持“好用、够用、实用”的原则,还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科技力量,例如第三方的信息平台,协助信息化建设中的IT采购,减少IT采购过程中的风险系数。
(三)选择ASP模式
应用服务提供商ASP(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模式就是集中为企业搭建信息化所需要的所有网络基础设施及软件、硬件运行平台,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使企业无需购买软硬件、建设机房、招聘IT人员,只需前期支付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和定期的ASP服务费,即可通过互联网享用信息系统。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门槛与风险,既可以节省用于购买IT产品、技术和维护运行的资金,又能使中小企业方便地利用信息化系统。
四、结论
中小企业信息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中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庞大,情况千差万别,信息化基础也比较差,推动起来有一定难度,没有现成的经验和道路可循。因此,政府部门应充分发挥引导、推动、扶持、服务的作用,各类服务机构应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及后续服务,中小企业要充分考虑到自身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注重实效。如此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稳固而有力的三角支撑,走出一条有特色的中小企业信息化道路。
转贴于中国【摘要】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而传统理论主要解释的是那些资源丰富的大型跨国公司的行为,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必然性、现状及主要障碍的分析,提出提升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中小企业 国际化 策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和非公经济蓬勃发展,截至2006年10月底,中小企业数已达到4200多万,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达到430多万户,个体工商户达到3800多万户。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出口总额和上缴税收,分别占全国的58%、68.3%和50.2%。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0%以上,研发新产品超过全国的八成,提供了城镇就业人口75%以上的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世界多极化和科技信息化趋势同步发展的最显著特征之一,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它对各国企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为了生存与发展,必须走国际化经营之路。鉴于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日益活跃,如何加快、迈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必然性分析
1、经济全球化和跨国公司中国战略的新取向是我国中小企业进行跨国经营的客观条件 世界跨国公司在其全球战略的指导下,大规模地在华进行直接投资,特别是以抢占中国市场为目的的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使得在我国市场上既有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国内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之间的竞争,还有在华投资的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我国企业已经完全被卷入到国际市场竞争之中,即使不出国门也要面对来自世界各国包括世界著名跨国公司的竞争。面临这样一个严峻的经营环境,我国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只有放手一搏,勇敢地走国际化经营之路,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能力,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2、进军国际市场是我国中小企业进一步成长和扩张的必然路径 即使企业当前的市场没有受到威胁,也应该积极收集海外市场信息,寻找进军具有潜力的国际市场的机会,争取和扩充新市场,尽早建立竞争的优势。因为如果行动迟缓,原有的市场也可能会被抢先行动的企业侵占。同时,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外资企业相比表现出明显的劣势,因此为了获取企业深层发展的先进技术和资源,企业也要走出国门,主动与国际市场接轨。
3、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
加入WTO以后,我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我国中小企业的竞争态势从国内企业间的国内市场竞争转变为与国外企业在世界经济的大舞台上展开更直接、更全面、更激烈的竞争,这是严峻的挑战。当然,加入WTO后,我国也可以享受多边的、无条件的、稳定的最惠国待遇。这有利于中小企业借助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良机,全方位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对外贸易,参与国际分工,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合作空间。
4、我国的国内市场状况及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中小企业走出国门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由短缺经济转向过剩经济,大量的生产能力过剩,不少产品出现积压。在这种形势下,中小企业一方面要积极研究国内市场,开发新的产品,创造和引导需求,另一方面,则有必要把目光转向国外,寻找国外市场。同时,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要求企业必须进行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制度创新。在这方面,除自身努力外,必须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
1、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情况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选择2003年至2005年在国家海关总署登记注册、出口额在100万美元至2000万美元之间、年均增长率25%以上的中小企业进行样本分析和研究,形成了《出口型中小企业研究报告》。报告指出2005年我国出口总额为7619.99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73.83%,中小企业出口额达到了5181.59亿美元,占全部出口额的68%。
从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产品构成来看,出口方面,纺织服装产品、鞋产品、玩具箱包等轻工产品、日用塑料制品和金属五金制品等几乎全部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有调查显示,我国主要出口产品中,企业数名列第1和第2位的是纺织服装和轻工类产品,分别为25.54%和15.58%。这几年来,中小企业也积极参与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技术含量较高、附加价值较大的行业。在这三个行业中,中小企业数分别占总企业数的15.35%,14.53%和12.05%,而且有快速增加的趋势。
2、中小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
中小企业不但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力量,还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的主体。在我国的“三资”企业中,中小企业所占的比重很大。从对外投资方面来看,近几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纷纷涉足海外经营,抢占国际市场,使我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据统计,截至2002年底,我国已累计在海外投资非贸易性企业6960家,协议投资总额累计137.8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额累计93.4亿美元。这些企业涉及资源开发、生产加工、工程承包、交通运输、旅游餐饮、贸易和咨询服务等行业,遍布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不少项目的投资主体都是中小企业。它们不但为拓宽我国产品的出口渠道做了不少开创性的工作,也为我国企业大规模开展国际化经营起了铺路石的作用。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
1、缺乏国际化经营的资本,往往是很多中小企业国际化过程中碰到的首要问题 在财政政策上我国主要通过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来解决中小企业发展关键点上的资金缺口。但仅仅依靠财政收入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金缺口;专项资金以“给予”方式运行,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是值得思考的。在税收方面,我国现行的中小企业税收优惠措施存在明显不足:优惠政策目标起点不高、针对性不强,税收优惠措施多而零散、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优惠手段单
一、力度小。另外,由于企业规模偏小带来信用差、风险大以及金融机构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通畅,不能及时地获得充足的贷款,中小企业很难进行有规模的对外投资,严重阻碍了国际化经营的步伐。一些从事承包劳务的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资金不足,又无法获得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受国际市场带资承包要求的限制,这些企业难以开展和扩大国际业务。
2、缺乏人力资源
缺乏跨国经营人才,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是中小企业面临的又一个紧迫问题。我国2434家民营企业共有从业人员91.4万人,大专以下占八成以上,大专以上仅占17.9%,技术人员占13.40%,高层管理人员占2.70%。民营企业总经理中,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的占三分之一,大专及以下文化的占三分之二。由于企业缺乏真正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造成企业核心资产——人力资本的内在素质低下,技术创新能力非常有限。
3、境外投资项目审批程序繁琐,且缺乏事后监管 我国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必须要接受多个相关管理部门的审查和批准。企业用境外投资获得的利润进行再投资也要再经过有关部门的审批。这一些环节多、时间长的审批.不仅使企业丧失了良好的市场机会,也影响了企业对外投资的积极性。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境外投资的事后监管却极为薄弱,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或无能为力的状态,极易造成海外资产的流失。
4、对外投资的配套服务体系不健全 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尚无规范对外投资的法律法规,中小企业在发展跨国经营时经常陷于“无法可依、无法可循、尤法可助”的境地;与对外投资相关的国际法律、会计、评估、咨询等领域的涉外中介机构还很不健全;境外投资的保障机制有待建立。
5、技术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出口额也有较大的增长,产品种类增多,出口市场扩大,但总体上来看,这些产品低档低价,不能适应国际市场多样化的需要,出现了出口数量增加,但出口价格连年下跌的现象。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和技术积累的不足,技术水平不高,创新能力有限,这无疑阻挡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步伐。
6、信息不灵,缺乏强有力的支持
中小企业对信息的渴求十分迫切,其信息来源是客户、报刊、广播、电视,但多数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还非常薄弱,仍然依靠原始的方法获取信息,市场触角有限。它们的生产批量小,人员规模小,无法承担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费用。由于国际商情不灵,企业很难掌握出口主动权。而这种制约在短期内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克服的。企业不仅需要政策规定的“硬件”支持,更需要“软件”支持,如信息、咨询、协调、配合等方面的支持,类似于新加坡半官方的“贸发局”、美国商务部的“全球信息和贸易系统”。
7、行业层面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
2004至2005年间,我国温州鞋商分别在西班牙和俄罗斯遭遇两起重大事件,造成了近亿元的损失。作为我国中小企业的代表,温州中小企业的遭遇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小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品牌管理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反映出我国中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单打独斗、孤军奋战的现状。虽然我们采取了能为中小企业出口提供便利的方法,但仅凭一家企业的力量,难以应对类似突发情况。我国中小企业需要能在国际事务上代表企业进行谈判的行业代表。
四、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水平提升策略探析
1、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宏观财政政策支持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和各种举措,有这样三大特点:一是各国在推行各种政策的同时,都十分强调企业的主体地位,充分运用财政、信贷、税收等经济杠杆的作用对中小企业施加影响;二是各种政策如指导政策、扶持政策、调节经济政策等,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而且对于法律条文都加以详细、具体的规定;三是大部分国家关于中小企业的各种扶持政策,涉及到所有中小企业的运作和发展。各类各种法律相互配套,协调一致,保证政策的完整性。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也制定了一系列中小企业的政策法规,但就总体而言还很不完善。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加大财政支持的力度,发挥财税政策的支持作用。融资渠道不畅是当前影响中小企业发展和国际化的首要问题,为此,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第一,要把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作为政府扶持中小企业的重要措施。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世界各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通行做法。据加拿大卡尔顿大学的学者统计,截至1999年8月底,全世界已有48 %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共同特征有两个:一是政府出资、资助和承担一定的补偿责任;二是担保体系和机构绝大部分由政府负责中小企业的部门负责组织和管理。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政府运用少量的财政资源为政策杠杆,通过商业银行或政策性银行,向中小企业直接提供优惠贷款是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当务之急就是制定符合本国实际的中小企业信贷担保政策措施,要通过人大立法,安排每年财政预算的一定比例,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基金,划拨给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管理。第二,建立、完善中小企业专项资金制度。中央和省(市、区)财政预算都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要按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重点用于中小企业的新技术产业化资助、入股和贴息。要积极探索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风险资金投入和退出机制,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导向作用。中小企业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开展培训服务、信用服务、创业服务、管理咨询服务等的补助,中小企业助资金的使用应当科学、公正、透明,有利于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第三,要借助深圳设立“中小企业创业板”的有利条件,建立优强中小企业上市融资的育成制度;尽可能更多地选择具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促使更多优强中小企业实现社会直接融资。
2、围绕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力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工程
我国中小企业与国外企业相比,其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相形见绌。企业规模小、产业层次低、生产手段陈旧、管理落后是大多数中小企业的通病。实施技术创新工程是中小企业摆脱落后和免遭淘汰的关键之举。重视中小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一是全面淘汰陈旧设备。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技术的竞争,中小企业要把技术进步放在突出地位。用一流技术和设备,生产一流产品。企业除自身增加这方面的投资外,要积极争取银行、金融部门增加用于更新改造的贷款。二是用新经济改造传统经济。我国中小企业大都从事传统加工业,网络经济不仅包括新兴的电子商务模式和推动网络发展的工厂产业,还包括网络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传统产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设计、管理和物质供应,并可以更好的收集用户信息来调整和改进产品,从而使传统产业得到新的活力。建立技术创新基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可以选择若干个城市对中小企业工业园进行试点,总结区域性、行业性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经验,推广技术创新服务机构的成功法,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要积极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协作、挂靠、配套等形式,加强中小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和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紧密联系,引导一定知识和技术基础的中小企业加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行列,从整体上提升中小企业的产业结构。现有中型企业应瞄准本行业技术尖端,以多种方式,包括提供试验场所、设备,配备辅助人员,提供研制经费等,与国内外一流的科研院所建立紧密型的产、学、研联合体,获得优先享用技术专利及产品的生产经营权。
3、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目前虽然有乡镇企业局、中小企业办公室、工商行政管理局、企业管理协会等对中小企业活动的某些环节进行管理,但这些机构已经不能适应现实发展的需要。建议尽快建立全口径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负责中小企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把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当然,这个机构的职能要符合政府职能转换的方向,不是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直接干预,而是负责中小企业的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具体而言,其职能应包括:协助中小企业获得贷款;为中小企业提供财政支持;提供管理咨询和人员培训;提供信息服务与技术支持等。
4、提供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 在现在金融危机的特殊环境中,欧美国家势必有大量的人才技术流失,这也是中国中小企业引进人才的一个机遇。我国中小企业需要抓住这样的机遇,引进高端技术、管理人才,彻底提高企业的运营、管理、创新能力,提高其竞争力。在这里,政府提供一个国际化经营人才与我国的中小企业交流的平台,可以以各种交流会、论坛等形式进行。
5、搭建我国中小企业获取国际化信息、知识的平台 可以参考欧盟的欧洲信息中心(EICS),建立一个信息平台,使其成为中小企业的首选信息服务窗口。通过这个信息中心,中小企业可获得包括国际市场信息在内的各种信息服务。欧盟还通过“征求合作伙伴网”和实施“合作伙伴计划”,帮助中小企业寻找跨国合作伙伴,建立国际分包合同,创办国际性合资企业。这里重点要提的是海外华人网络的搭建。我国有400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各地,海外直接投资经营经验丰富。共同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情节,使中小企业容易与当地海外华人合资、合作创办境外企业,顺利地融入到当地市场。
6、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和非政府组织的建设 面对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的缺失问题,中小企业本身无能为力,因此更加需要政府的帮助。加入WTO后,随着政府管理职能的转化,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趋成熟,行业协会逐渐走上前台并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应加强中小企业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联合讨价还价能力。例如代表行业企业进行反倾销、反垄断、反补贴等调查;参与地方或者国家有关行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参与行业发展、改革及与行业利益相关的政府决策。世界各国(地区)为了促进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设立了很多非政府组织,帮助中小企业间的国际合作。因此,建设和完善我国中小企业的非政府组织,将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实施和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摘要: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灵活的生产方式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现状出发,以现代财务管理为依据,通过分析,寻找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弱点和问题,从而探讨适合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的财务管理方法,完善财务管理机制,以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对策;问题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知道,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营销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多个方面,财务管理是整个管理体系的核心,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即是企业追求的目标。可见,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协调运作管理体系的各个方面,才能有效地强化企业管理,促进企业发展。在我国中小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销量和市场份额,忽视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管理思想僵化落后,使企业管理局限于生产经营型管理格局之中,企业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同时,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低下,据中国社科院研究院和全国工商联联合调查显示:私营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低下,有40%的业主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那又叫他们如果来谈规范财务管理呢?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和体制的影响,中小企业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的阻碍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问题,有企业自身因素,也有宏观经济因素。例如,政策的“歧视”使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竞争;地方政府行业管理部门大量的干预,使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另外,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也必然影响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深化等。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6:59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分布广泛、特点各异,所以,其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的,这里“存在的问题”,仅指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
1.融资困难,投资盲目,造成中小企业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初步建立了较为独立、渠道多元的融资体系,但是,融资难、担保难仍然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来自于两个方面:
(1)一般性原因。中小企业融资难并不是现在才有的问题,也不是我国特有的问题。按照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是“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
(2)特殊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带来的制度摩擦,集中表现在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导致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出现补充资金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对银行贷款的需求量就相应增大;金融体制改革不深入,银行经营管理与中小企业发展不协调,不能适应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特点等。
2.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在这些企业中,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仅凭借经验和感觉进行管理,使决策大都没有经过科学而严格的论证,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
3.对资产的管理缺乏科学性,控制薄弱
(1)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现金闲置或不足。
(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
(3)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4)只关注现金流,缺乏大局观念。
4.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
(1)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2)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内部审计职能弱化。
(3)内控制度行为主体素质较低。
5.内部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落后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21世纪是软件的世界是经济全球化时代,是中小企业逐渐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时代。然而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是局限于那传统模式下的核算体系,电脑只是办公室的时髦摆设,并不会运用财务软件及建立自己的微机网络。使得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不会将各项业务事前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预测,将隐患消灭于未然。
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建议
1.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对策
改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加强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应着力采取以下三个方面措施。
(1)规范中小企业制度,健全治理结构。
(2)深化商业银行改革,完善金融企业制度。要把商业银行改造成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并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3)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针对目前社会信用淡薄的问题,应尽快建立健全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加强信用文化建设。应培育企业家的信用意识,提倡和宣扬信用观念,在“有借有还”的良好信用环境下改善银企之间的关系。
2.中小企业投资要面向市场,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正确进行投资决策,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努力降低投资风险
(1)政府要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指导。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市场比资金更为重要,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如果产品销售出现困难哪怕是暂时的困难,都可能使企业陷入困境。克服资金不足,关键还是取决于新产品能否及时销出并收回投资。由此可知,有无合适的市场销售渠道是研究投资项目是否可行的先决条件。
(2)为了回避投资风险,中小企业应采取跟进战略。中小企业应尽量避免率先开拓市场。跟随成功者的做法,不失为中小企业避免风险的有效方法。中小企业经营灵活,形式多样,适应性强,可根据市场变化较快地调整其产品结构,改变生产方向,甚至转行,充分发挥“船小好调头”的特点,从而较快地适应市场新的需要。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0
(3)中小企业应以对内投资方式为主。对内投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新产品试制的投资。②对技术设备更新改造的投资。③人力资源的投资。尤其是管理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拥有,是企业制胜的法宝。因此,中小企业应以内部投资为主,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4)分散资金投向,降低投资风险。投资多元化是现代企业降低投资风险、控制投资风险的有效途径。
3.企业要苦练内功,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
对于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和一些成长的企业来说,保持财务的稳健性,对于支持公司业务的健康和持续发展,防范财务风险,有重要的意义。
(1)强化资金管理,努力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2)应收账款控制。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不得不部分甚至全部以信用形式进行业务交易。应收账款控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财务核算准确翔实,债权债务关系明确。
第二、评价客户资信程度,制定相应信用政策。
第三、加强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
第四、注重收账实务。收账实务中应注意以下两点:①针对不同信用风险的客户,采用不同的收账程序和方法。②挑选合适的收账人员。
(3)现金流量预算控制。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采用“以收定支,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采用零基预算的编制办法,按收付实现制来反映现金流入流出。
论文下载中心4)成本控制。中小企业从原料的采购到产品的最终售出,都要采用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同时通过改善生产产品的工艺来降低成本。中小企业应对比“产出”和“投入”,研究成本增减与收益增减的关系,以确定最有利于提高效益的成本控制方案。
4.建立严谨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内控体系。
(2)责权利结合,实行责任追究制度。
(3)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规范会计工作秩序。
(4)加强内部审计控制。
(5)企业负责人必须高度重视内控制度并自觉接受监督。
5.简化中小企业的财务报告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中小型企业的财务报告一般都实行豁免揭示制度,即对小于一定规模的企业在编制与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豁免待遇,允许其按简要形式提供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值得我国借鉴。
(1)小型企业可以采用简要的财务报告体系
考虑到小型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概括性和注重盈利能力反映的要求,小型企业可采用下列简要形式的财务报告体系: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简要利润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无需编制报表附注;季度无需提供财务会计报告;月度仅提供简要资产负债表和简要利润表。
(2)中型企业可以采用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
基本的财务报告体系是指财务会计报告的框架与大型企业相似,只是内容简略些。中型企业应提供、半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季度财务会计报告可以不作要求。财务会计报告应当包括:会计报表、简要会计报表附注、简要财务情况说明书。回答人的补充 2009-05-26 17:02
6.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网络建设
中小企业要发展,要适应市场经济,普及会计电算化是当务之急,实现无纸贸易,使得一张凭证从制单到记账仅需几秒钟,建立企业自己的微机网络,企业与银行,企业与企业计算机联网,实行银行对账系统。这大大缩短了结算时间,企业办理汇票、本票和电汇等业务仅需要通过电脑操作及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就可以办理。
同时,建立财务控制体系,通过企业内部计算机网络,在每一生产及经营过程中,或某一重要阶段上建立控制环节。没有控制的财务核算,所造成的损失将难以估算。可建立行之有效的动态报表体系,即预测、控制、监督三个报表体系。这样,将记账与财务分析既有分工又有联系地协调进行,实现有效的内部财务控制。
以上是我根据所学的基本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并结合自己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进行了浅略地分析,并针对其财务管理方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并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融资范围进一步扩大、风险投资比例将大幅度增加等等。同时,解决途径也会因客观经济环境变化、企业自身发展而发生变化,只有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才能使这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而不至于半途夭折,进一步促进我国企业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的升级与转换,不断提高我国的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上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杨恩群:中小企业融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2]王国武: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会计研究,2005,(2)。
[3]胡晏:中国财经报-财会世界.2005,(5)。
[4]财务成本管理:2005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经济科学出版社。
[5]陶振民:中小企业生存问题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6,(1)。
第五篇: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规模小,资本和技术落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着与自身及市场经济发展均不适应的情况。
一、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落后
一方面,中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统一,企业的所有者同时也是经营者,这种管理模式会给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不清晰。另一方面,这些中小企业的集权现象比较严重,相对而言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比较低,思想观念落后,造成企业的管理混乱,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在企业中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二)财务分析能力差,投资缺乏科学性
由于财务管理的水平低,缺乏优秀的财务管理人才,不能进行科学的投资分析和市场论证,造成技术改造、设备更新和新产品的开发等投资浪费,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陷入破产的境地。
投资缺乏科学性。一是投资缺乏整体的战略意识,一些中小企业在市场中发展速度过快,根本没有进行很好的战略规划,所进行的固定资产的重大投资只是为了追求短期利益,而没有跟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联系起来,造成投资浪费。二是中小企业的经营者为了避免单一的经营风险,试图通过多元化的投资来分散风险,然而分散投资很容易导致原有经营项目上的运营资金周转困难,从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三)融资困难,资金严重不足
虽然我国建立起较为独立,渠道多元化的融资体系,但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一是由企业自身的原因造成的,即企业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资信相对较差。二是国家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使中小企业处于不利的地位,即国家政策未向中小企业倾斜,没有专设中小企业管理扶持机构。三是大多数的中小企业是非国有企业,在社会中的信誉比较低,使用资金不能按期归还,所以银行对其贷款不够热心。
(四)管理基础薄弱,内部控制不严格
由于中小企业管理模式的特殊性,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于一身,这就使得企业在决策和经营管理方面带有很大的主观随意性,缺乏一套比较规范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财务控制方法。第一对现金的管理要求不够严格,形成企业资金闲置或不足,有些企业甚至误认为持有的现金越多越好,这就造成了资金闲置,增加了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第二重钱不重物,资产流失浪费严重,不少中小企业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等的管理不到位,以致出现问题时无人追究。第三是应收账款的管理不严格,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当企业对外销售产品或办理其他业务时,没有对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和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评估,使企业的应收账款在期末很难收回,给企业造成很大的资金浪费。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更新企业外部环境
1.政府应尽快完善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相关的政策。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关于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小企业促进法》也即将出台,可见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希望政府能加快进程,不断完善政策法规,给中小企业更多平等竞争的机会。中小企业可以成立带有金融性质的机构,如成立中小企业基金,这样就拓宽了企业的融资渠道,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融资难的困境。
2.树立良好的信用意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中小企业在社会上的资信比较差,因此银行不愿意对其提供贷款,面对此种不利的局面,企业应争取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企业要积极和银行建立联系,加强双方对彼此的了解,在贷款到期时要按期归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遵守信用,为以后开展的工作奠定基础。中小企业可以同它们增进交往,共同商定企业的发展规划,以获得银行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3.建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是以服务为宗旨的中介组织,而不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担保费的收取不能以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为代价,在建立信用担保体系的过程中要把信用担保制度和其它形式结合起来为企业的融资担保提供多样的化的服务,这会给它们提供更多的融资机会,这一定程度上能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金融部门要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推动器。为了更好的发挥金融部门的作用,金融机构要切实转变观念,突破传统观念和制度的障碍,加快信贷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适应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为民营经济的注入极大的活力,金融部门要突破观念,吸纳推出国际国内先进的金融产品,如专利贷款,品牌质押贷款等业务,更好的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要改进贷款决策程序,建立适合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信贷审批机制。要建立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信贷管理机制,提高信贷人员的信贷营销积极。
(二)加强内部财务管理
1.更新财务管理理念,重视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要摆脱原有传统的模式化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管理理念。现代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要渗透到企业法人的治理结构和组织管理的各个层面,建立起事前事中和事后全方位的财务监控体系。
2.正确的进行投资决策。中小企业进行投资时要正确的处理好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要根据财务部门提供的各项指标为依据分析企业自身的状况,树立正确的投资方向。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看各项投资是否与企业的资金、技术操作、管理能力相适应,同时也要规范项目的投资秩序。
3.强化资金和应收账款的管理,加强财务控制。一是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要形成合理的资金结构,确定合理的负债比例,使资金应用得到最佳的效果。在改善资金结构的同时要维持一定的付现能力,以保证日常资金运用的周转灵活,预防市场波动和贷款困难的制约,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一般来说,流动性强的资产收益低,这就意味着企业应尽可能的减少闲置资金,即使不将其投资于本企业的资产也要将其投资于能产生收益的其他资产,避免资金闲置带来的损失。当企业实际的现金余额大于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时,可采用偿还债务、投资有价证券等策略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反之当实际现金余额小于最佳现金持有量时,用短期筹款来调节实际现金余额。二是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要采取各种措施,尽量的按期收回款项,否则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坏账,使企业蒙受损失。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编制账龄分析表,看有多少欠款在信用期内,有多少欠款超过了信用期。对不同时间的欠款,企业应采取不同的收账方法,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对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则应提前作出坏账准备,充分估计这一因素对损益的影响。
4.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全员的素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的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这就很大程度上导致企业的会计帐目不清,信息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并且企业领导营私舞弊、行贿受贿的现象也时有发生。针对此种状况,一是从企业的财会人员做起,加强培训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财会人员的监督管理,要求会计人员持证上岗。二是对企业的领导来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只有通过企业财务人员和领导人员甚至全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企业管理状况,提高财务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