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

时间:2019-05-13 07:3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

第一篇: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

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人生幸福,以国学先贤的丰富丰富养料滋养学生品德情操,与时俱进,全面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打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办传统文化和时代气息紧密交融的高品位学校。

文化主题阐释:校园文化主题——敬秀和乐

(敬):意含敬畏、敬仰、敬重、敬爱等。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君子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孔子)

“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菜根谭》)

“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大出格。”(方孝孺)

敬畏之心,是人成就事业、幸福快乐生活的基石,是社会祥和安乐的润滑剂,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保障,是国家民族持续科学发展的前提。敬仰先贤伟烈,敬畏传统文化是民族发展强盛的动力之源。敬人才会仁爱,敬业方有成就。敬,是一切优良品德的核心。

(秀):物秀为材,人秀乃杰。万物霜天竞,群英赛场争。竞争焕发活力,竞争激发潜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执着而坚韧的面对困难挫折,是优秀人才的不二之途。自信大方,大胆秀出自我。打造优秀的自己,磨砺自己的优秀之能,是每个人立足于竞争日益激烈残酷的现代社会的必然选择。全面培养学生使之优秀,锻炼学生特长使之特性鲜明。

(和):和义有四

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的强调人要以尊重自然规律为最高准则,以崇尚自然效法天地作为人生行为的基本依据。《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都是强调天地人的和谐发展。

宽和处世,协调人际关系,创造人和的环境,追求以形成和谐人际关系为主题的大同社会。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礼记》云“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养,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都是儒家和谐社会、大同社会的远景理想。“无为而治”的道家更是反对社会冲突,希望社会和谐。

身心和谐,保持平和恬淡的心态,正确处理“理”与“欲”的关系。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已衰,戒之在得。”(《论语》也就是说,人们在追求情欲上,在喜怒哀乐上,在追求物质利益上,要掌握中和的原则,要保持平衡谦和的心态。不能贪得无厌,不能把物质利益作为人生的全部追求,更不能见利忘义。这种把对生命价值的关怀与对道义价值的弘扬有机结合起来的人生观是值得肯定的。老子也主张人之形体与精神的合一,他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老子》第10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老子》第56章)这是说,具有和谐的人格,就能消除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封闭隔阂,超越于世俗偏狭的人伦关系局限,以开豁的心胸与无所偏的心境去看待一切人物。

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和谐共处,协和万邦。《尚书》说:“百姓昭苏,协和万邦”。《周易》说:“首出庶物,万国咸宁。”即主张万邦团结,和睦共处。孔子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又说:“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主张以文德感化外邦,反对轻率地诉诸武力。孟子提出“仁者无敌”(《孟子),主张“以德服人”(《孟子》),提倡王道,反对霸道。王道与霸道相反,霸道是以武力做后盾,处理国内和国际关系;王道则是利用和平的手段,通过在国际间建立相互间的信任关系而扩大自己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些和谐思想虽然难免有封建性糟粕的一面,但其优秀一面,仍然是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可资利用的重要思想资源。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懈追求的理想境界。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应对人生挑战和把握时代契机的人生智慧,是当代有志、有识、有为之士成就事业和幸福人生的明智之举,也是家国发展之需。

(乐):“乐是心之本”(王阳明),有心安之乐、自得之乐、知足之乐,是一种身心愉悦,超越自我的心境心理状态。师生心境的快乐势必带来教育与学习成长的快乐,这种快乐又会让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快乐每一天,快乐三年,快乐一生。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快乐教学,快乐育人。师生快乐,和乐校园,和乐人生。

文化构思:

1、理念文化:办学理念——敬以养德,秀而成才,乐和人生。

敬以养德: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敬畏家国道义、敬畏规章法理;敬仰先贤伟烈,敬仰文化科技;敬重师长亲朋;敬重职责使命;敬爱幼小弱残……敬立心中,德必大成。

秀而成才:浪舸争流,竞先创优。自信大方,、勇于展示。秀自我,秀特长,秀青春,秀人生。

乐和人生:平和心态,和谐各种关系,创造祥和生活,打造快乐幸福人生。

2、精神文化:

一训三风:

校训——仁爱诚信 德馨能秀

校训是学校的顶层文化设计,是学校办学理念、治校精神的反映,是育人的最高追求与理想,是学校文化精神的核心内容。

仁爱”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之一就是仁爱孝悌。“仁”的核心是“爱人”,即重视人,尊重人,同情人,关怀人。在家庭生活中,“仁爱”以孝悌为根本,兄友弟恭,形成一种浓浓的家庭亲情,在学校中以尊重友爱为本,尊敬师长,友爱同学,形成一种团结互助的班级文化。

诚信其核心理念是“信”,“诚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娄上》),“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礼记·大学》),“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可见,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内诚于心,外信于行,允然诺,守信用,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乃得堂堂立身于天地。

德馨能秀是师生品德高尚,行为规范,能力出众。学生将来也要品性高洁,各方面的能力超出同侪。德馨能秀是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国家强盛的不竭动力,是我校办学的终极目标,也是家庭社会对学校的最高需求。

校风——自信自强 阳光和乐

校风是学校教职员工的精神状态,学生的精神状态,是一种隐性的人文精神,体现了学校较稳定的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生活等都体现出学校的校风,校风是学校风气的长期积淀。

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恃人不如自恃也”(《韩非子》),“自信者,人亦信之”(林浦【宋】),可见,自信是成事的关键之路。“自信人生二百年”,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自强是中国人性格形成和人格培养的砥砺之石、冶炼之炉和行为圭臬。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漳中人的精神。漳中从创办到发展壮大,正是凭借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困难压不倒,厄运不低头,危险无所惧的精神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漳中人在工作中,在发展中更需要以此为训,积极进取,永不停息。我们把“自强”作为校风,旨在教育学生在自己的学业、精神和性格的发展过程中,锤炼自己的坚强意志,坚守自己的生活信念,铸造自身的人格力量,形成现代社会公民基本的坚毅的心理素质。

阳光和乐,阳光包含着师生心态心情心理平和开朗健康,学校事务公平公正合理。和乐其核心理念是“和”,“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国语》),“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谐,语出《管子·兵法》:“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而能谐,谐故能辑。谐辑以悉,莫之能伤。”和乐是学校文化的理想状态,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育人氛围。和谐校园应该是平安的校园、平等的校园、平和的校园、平静的校园,其要义是平等赏识、互助协同、民主尊重、沟通包容、共建双赢。以“和谐”为校风要旨,是希望全校师生和衷共济,在外在的物质环境上、师生内在的心灵中,营造一个能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提升的幸福快乐校园。

学风——乐学善思 博学笃行

学风是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

乐学,意为以学为乐,寓学于乐。语出《论语·雍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是学习的动力。只有乐学,才能把学习看成是一种乐趣、追求和责任,一种通向智慧的快乐的人生旅途。心态平衡,劳逸结合,学有所用,学有所悟,学有所乐,是人乐学的作为,也是学乐的境界。我们引“乐学”二字,旨在希望教师乐学善教,乐中启智,学生乐学善思,乐中求知,全体师生乐于学习,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共同创建学习型、书香型校园。

善思,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学习习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勤学而善思,学业则必成。勤奋是为学之本、成功之途,古人“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话,就说明了其中的道理。常言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有了辛勤的劳动,我们才会有成果,不劳而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绿的芽胚,在这上面生长出人类的思想、活动、行为、热情、激情的大树。”(苏霍姆林斯基)学习的关键在于独立思考、善于思考。目之所见,耳之所闻,肤之所触,都是外在的刺激,其内在的要义、联系、规律只能通过我们的思考才能获得,也才能达到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的境地。另外,学习还要具有批判精神,不人云亦云,凡事多思多问,才能通微穷理。

博学,语出《论语·雍也》:“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希望全体师生通过刻苦的学习和实践,获得广博的知识,不仅懂得自己攻读的专业,也能跨越学科的边界涉足其它的领域;不仅有自然科学的训练,还要有人文艺术的修养;不仅要有较全面又相对合理的知识结构,还要有远大的抱负和广博的胸怀,面向社会,看待人生,走向未来,在生命旅途中永无止息地学习和充实自己。

笃行,语出《礼·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笃”有忠贞不渝,踏踏实实,一心一意,坚持不懈之意。树立明确的目标和坚定的意志,努力践行所学,忠诚的履行承诺,使所有目标最终有所落实,做到“知行合一”。它体现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一贯重视的“身体力行,言行一致、修养践履,求真务实”的民族精神。

教风——厚生敬业 乐教善导

教风是指学校教师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涉及教师的政治觉悟、思想道德、精神风貌、教育观念、知识水平、治学态度、科研能力和育人方法等。

厚生,语出《尚书·大禹谟》:“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厚生”原意指要尊重、关爱、厚待社会民生及一切生命体,体现的是一种关爱民生、兼及天下的济世情怀。这里指学校尽力为老师服务,老师尽力为学生服务,形成友爱互助、和谐融洽的同事关系以及关爱学生、努力促进学生发展的高尚师德。“厚生”意味着对师生精神上的仁厚,环境上的宽厚,待遇上的优厚;意味着以人为本,厚爱学生,尊重之、理解之、赏识之、信任之,使其品学兼优,德能并进,服务社会,充裕民生。

敬业,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将“敬业”引入教风,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就是要求教师忠于职守,诲人不倦,以育人为乐;就是要求教师严谨治学,潜心施教,创优良绩效;就是要求教师热爱教育,关爱学生,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乐教,梁启超倡导“敬业与乐业”,黄炎培主张“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敬业重在责任心,乐业重在兴趣。教师不仅要达到敬业的高度,还要进一步升华到乐教的境界。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脚踏实地、恪尽职守、爱岗敬业、开拓创新,从自己职业中领略人生的快乐,从而达到理想的人生境界。

善导,语出《论语·子罕》:“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善诱则通,善思则得,诱思交触,众志成城,这是教学的辩证法。教师除了要教给学生知识、技能,还应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使他们能够在自己的探索中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而老师只有认真学习,反复实践,时刻自我充电,才能逐步掌握“教”与“导”的最高艺术,臻于善境。善教者“授人以渔”,最终达到不需要教,善导者“导而弗牵”,最终让求学者健步如飞,这就是教师的永恒追求。善导也意味着创新。《礼记·大学》中就明确提出:“苟日新,日日新”这一努力向上,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创新是指人们为了发展的需要,运用已知的信息,不断突破常规,发现或产生某种新颖、独特的有社会价值或个人价值的新事物、新思想的活动。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有创新意识,有创新精神,有创新行动,唯如此,才能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做为学生要摒弃传统的学习方式,合理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要善于质疑,敢于创新,具备向书本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自然学习的求知进取的精神,唯如此,才能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第二篇:校园英语文化实施方案

南宁市第四十二中学校园英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目的我校英语课题《英语课外活动有效促进学生英语素质提高之实践与研究》校园英语文化建设研究小组对校园英语文化建设进行探讨和实践,开展教室、校园内建筑物、植物等中英文双语标志,创建一种健康向上、富有生机活力的校园英语文化,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营造一种英语学习的环境。

二、建设思路

从班级到校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因地制宜,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采用多种方式创建校园英语文化。

三、实施措施

1.用校园环境,营造英语文化氛围。在教室、校园可以设立英语标志,教师和学生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

2.开辟内容丰富的“英语世界”橱窗。可以展示异国风情,介绍英语学习方法,还可以刊登英语小故事、谜语、智力题,也可以公布竞赛结果等。

3.利用校园广播等现有资源传播英语文化,增加英语日常用语和英语歌曲的内容,定时播放英语影片,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增长学生英语知识。

4.在课程设置上适当增加英语学科的课时。每周增加到每周5-6课时,开展英语早读和晚读活动。

5.每学期开学初制订切实可行的英语课外活动计划,开展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如:英语朗诵、书法、演讲、讲故事比赛等。

6.加强英语课堂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英语课堂效率。

7.为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有计划地购置一些与教材配套的材料,如:教学挂图、英语教学影像图片等。

四、.实施步骤

1.学校无闲地,处处可育人。在学生经常活动的地方设置英语标志,让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既学习了英语,又接受了良好的道德情操的熏陶,润物细无声。附校园英语标志:(仅供参考)Girls’ Room女生厕所 Boys’ Room男生厕所 Don’tlitter the floor!不要随地扔东西!No spitting.请勿随地吐痰。Save water ,please!请节约用水!Keep on the right.靠右行。The flowers are having a rest.No disturbing them.花儿在休息,请勿打扰。

2.通过校园广播,播放英语歌曲,可以是教材中的歌曲,也可以播放影视插曲并做必要的说明。让学生在明快的音乐中体会英语、学习英语,了解异国文化。还可以增加英语口语表演节目,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在节目中展示,形式如自我介绍、讲短小故事、情景对话、广播剧等。

3.利用学校媒体设备定期向学生播放英语教学影片,进行英语文化教育。

4.设计、制作“英语专版”。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主,尽可能做到图文并茂,进行英语文化转播。

5.举办各类竞赛。按计划进行书写竞赛、朗诵竞赛或英语知识能力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

6.结合英语国家重大节日举办大型联欢会或游艺会,进行英语才艺方面的表演,如歌曲、歌谣、对话和情景剧。在游艺会上可以组织学生做各种有趣的英语游戏。

第三篇:精神文化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浅谈农村小学的校园文化与环境育人

校园文化是学校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称。校园文化建设,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及其重大的影响。创设出一种环境氛围,会不断陶冶小学生情操,构建小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小学生的精神素质,和文化素养。河西镇中心小学是当地唯一的一所农村小学,本着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及校园文化的育人方法谈几点看法。

(一)合理规划校园文化建设,突显校园文化精神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师生参与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术文化活动的开展为着力点。我校开张了少年宫活动,组建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有领导班子带动教师,再由教师带动学生成立学生小组、举办各类学术讲座、举行比赛竞赛等活动来丰富小学生的文化生活。例如(1).少年宫手工组的开展,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看学生的作品多么的完美---这是废旧光盘画。这是手工制作组学生的作品——树叶画

(2)舞蹈组的成立,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细胞,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看他们正在演练,准备参加表演呢。

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受到感染和薰陶,触景生情,因美生爱,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学校,进而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高尚品德。学生在幽静的环境中学习,感到舒心怡神,从而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加强和改进农村校园文化的创新。

目前我校在学生生源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情况,原来的小矮房,泥土地,夏天下雨无法行走,冬天取暖要学生自己生炉子,把学生弄得小手小脸都确黑,现在这些都不见了。随着农村的改革开放,我校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盖起了北京平房,教室内宽敞明亮。每个教室内安装了暖气,以前小学生自己生炉子的形象再也没有了,孩子们都干干净净,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读书。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改革和创新教育模式,开创新的教育方法,寻找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努力挖掘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优秀小学生。进而促进农村小学学苗多,入学率高。再有各级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和城市小学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比如象我们这样的农村小学,物质文化硬件建设相对要差些,所以需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培养又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三).创建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创建 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优美的校园环境有着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齐光洁的道路交通,美观科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无不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丰富多彩、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对低俗的非理性的文化及各种消极腐败思想也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也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行为。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体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学生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又是行为主体,是校园文化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既可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及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多种技能,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还可以磨炼学生意志,提高学生组织管理能力,为以后走向新的学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谈校园文化的课余文化

校园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这里主要谈谈课余文化、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校园文化的载体主要是各种各样的集体活动。如果课业和正规活动挤占时间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生活单调泛味,因此,学校应适度地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但课外活动的开展不是盲目随意的要有目的有组织的成立课外活动小组,如科学技术兴趣小组、手工组、蓝球队、音乐组,合唱队、舞蹈队、书法组、美术组等,由老师进行辅导,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和知识性的,又要有娱乐性和实践性,还有必要设置些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艺术节、等文娱活动,鼓励全校师生一起参与。总之,课外活动要兼顾教育与情趣、知识与娱乐、活动与安闲、努力让学生各得其所,各行其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举行学雷锋活动——看同学们干得多认真。

(五).谈校园文化,同时注重养成教育。

第一,通过校会、班会,队会形式组织学生认真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正确的辨别是非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二、强化 校风建设。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学生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勤奋攻读,立志成才,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第三,开展各种有益的健康的活动。如学雷锋活动、演讲比赛、各种知识答题活动等,以培养正确的舆论。看三年级同学正在参加红十字会知识抢答题竞赛

第四、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空气。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通过以上种种办法,使整个学校到处充满着正确的气氛,从而促进优良校风的形成。

第五,教师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一方面,是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同学间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充满自信、公平竞争、帮人所需、大度为怀。提倡同学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

总之,在农村小学硬件建设相对较差的情况下,要使学校教育工作行之有效,不落后于城市小学,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教育成长将是长远的、全面的,我相信,健全的校园文化一定会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小学生。

河西镇中心小学

刘树芬 2018年5月16日

第四篇: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实施方案

容光中学第二届科技文化艺术节

理科组“科技小制作”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了积极配合学校第二届校园科技文化艺术节,同时完成理科组全校集体教研活动,特举办本次科技小制作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活动目标: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学兴趣,引导学生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观念,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加强我校学生素质教育,丰富学校文化生活。

二、参赛对象: 容光中学全体学生。

三、指导老师: 理科组全体教师

四、活动过程

(1)开设科技课,指导教师介绍小制作的方法和科学道理,并用实物演示,引起学生兴趣,要求每一位学生自己去创新制作。

(2)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小制作,必要时给适当的辅导。

(3)在所辅导班级中,每一位指导教师至少选择2—3件作品参赛,其余作品统一收交。

(4)理科组全体教师对每一件作品评分,选出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五名,优秀奖若干,并进行奖励。

(5)对获奖作品在第二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上展出。

五、作品要求:

1、作品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亲手制作。

2、作品材料好找,很多材料在家里就可以找到,如空纸盒、竹子、牙膏皮、泡沫塑料、罐头筒、废圆珠笔芯、光盘、坏了的玩具、铁丝、铁片等。且加工容易,花钱少,有些项目甚至可以不花钱,不能增加家庭负担。

3、作品形式可为模型、工具、工艺品、学习或生活用品、科学实验器材、小电子产品等;要讲究精美,提倡用生活中的废弃物制作,并能体现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4、每件作品附带一份说明书。说明书中注明:制作(发明)人姓名、班级、作品名称、指导老师等。

六、上交作品时间:

2013年4月23日。(下周星期二)

指导教师可网上查询科技小制作相关知识并选择制作内容

壁挂花篮

制作方法1. 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成底座。2. 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仍套在瓶身上。3. 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宽的宽带一条,和3厘米宽的窄带若干条。4. 用刻刀在3厘米窄条上刻出花纹,然后将这些窄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5. 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蒴叶。6. 将花篮钉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a就做成了。热气球

制作方法:1.首先我们用软纸裁出6~8个叶状的纸片。2.将它们对折并用胶水将它们的边粘在一起做成一个气球。3.用胶带将四根连线粘到气球底部。用橡皮泥将线的另外一端固定在床上。4.尽量将电吹风的速度调的很慢。将吹风口向下对准底部的开口并且打开开关。气球会慢慢变大拉紧细线并且离开桌面。手电筒

材料:1.废弃的易拉罐2.厚瓦楞纸3.两节5号电池4.塑料盖2个5.灯泡1个6.导线与易拉罐相对立的一段

制作方法:将一只废易拉罐(如露露饮料罐)起掉一头盖子,另一头用圆头榔头敲凹。用厚瓦楞纸板卷起两节5号电池,电池正极朝上、负极朝下装入罐中。找一个合适的塑料盖(如神奇大大卷的盒盖正好可以扣在露露饮料罐上),在盒盖中央挖一个圆形小洞,洞的大小以使灯泡插紧为宜。将灯泡底座插入小洞。取一段导线两端剥去线皮,一端绕在灯座上,另一端从塑料盖侧面扎一个小孔穿出。将塑料盖盖在易拉罐上。检查一下,灯泡、电池是不是紧密接。

太阳灶

制作方法:首先要找一个大号手电筒上的凹面反光碗,然后再用硬质泡沫塑料削一根长约4厘米的圆柱体,直径以正好能紧紧塞进反光碗的圆孔。在圆柱的一端横向钻出一个细孔,穿入一根 铁丝,然后将露在圆柱外的铁丝两头扳 成90°的直角,之后各留5厘米。把圆柱塞入反光碗的圆孔内,再将铁丝两端插在一块泡沫塑料 板上。然后再将一根细竹签 一头插在反光碗中央的圆柱上,另一头插上一小块土豆。把它放在太阳下,让反光碗朝着太阳方向,然后,让插上去的土豆正好位于发光焦点上。过一会儿,土豆就会被太阳光烤熟。

指南针

制作方法1.取三合板一块,锯一直径为120毫米的底板。把表面和边缘用砂纸磨光。2.在一张素描纸上标好符号,按尺寸把盘面剪下,贴在底盘下,3.取一枚大头针或缝衣针,从底盘背面中心穿过,将尖头露出盘面做轴。4.根据尺寸把一块白铁皮剪成指针形状,并钻一个直径2毫米的孔,把一颗纽扣固定在指针上。5.用一块永久磁铁触指针数次,使指针磁化。6.最后,把指针放在轴上。注意哪头指向北,就这头涂成红色的!!武功小人

制作方法1.找一两枝废旧的毛笔杆,用锯切成8段,各为1.5厘米长的小竹节,2.再找一根粗一点的笔杆,锯成3厘米长的一段,并在三分之一处钻两个小孔。3.把这几段小竹节都糊上彩色电光纸,在粗节的上端三分之一处画小人的脸。4.用两个黑纽扣作小人的脚;再用一个大纽扣或用硬纸剪一圆片粘在粗节顶端作帽子,帽顶中间粘一点红色毛线作帽缨。5.把一根铁丝一端弯成小圆圈,作右手和长枪;再用铁丝单弯一个小圆圈作左手,6.用一条尼龙线把这些竹节按步骤3的样子穿在一起。小天平

制作方法1.先将三合板切成A、B、C、D。2.在B的底端开口。C、D的中间开口。3.将三根细条如图中插好。4.将A钉在B的中上段,但注意不要钉死,要能活动自如。5.用三合板裁出月牙形的标板,并标上刻度。6.再裁一小条用万能胶水固定在A上,如图。7.裁两个圆片,大小相等。8.在上边各扎四个小孔。9.在A的两边各切一个小槽。10.用细线栓住圆片,天平就做成了。

第五篇:用红色文化塑造校园精神

依托红色文化 塑造校园精神

一、背景分析

云台,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书写了一个红色的云台!

云台,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33年2月红军入川,徐向前亲临云台,指挥浮鹞子战斗,歼敌3000余人,并在老官庙(云台)召开苏维埃基层政权会议发表演讲。1934年2月,杨森部妄图从石城山、红云台打开缺口,直捣通江。徐向前总指挥设左右两翼奇袭敌人,左翼战场设石城山、金子山、胡家山,碗山,在风雨交加的大年三十晚,一举歼敌1000余人,是年3月12日,刘湘派3架飞机配合川军以3个旅和一个独立团猛攻云台,以失败告终。14日,川军驱“敢死队”在红包染(云台石城山)与红军二七0团、二**团展开肉搏战,川军伤亡1500余人。

云台是地处红云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重要组成部分,数以千计的云台先烈为了追求民主、平等和自由,长眠于此。我们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云台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云台红色品牌,我校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可以把“红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线。

云生雨,雨润万物。我们设想:“云文化”以我们的校名来设计。云台小学座拥石城山,左连碗山,右揽金山,面对胡家山,依傍通河,山青水秀,山环水抱,翠柏云屯,风光绮丽。可以把“景观文化”、“水文化”或“云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支线。

二、设计理念

(一)、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

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内涵很广,我们结合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出“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艰苦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

(二)、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师生员工的爱校爱国的热情,陶冶师生员工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1、弘扬主旋律,追求高品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秉承红军精神,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反映时代特征、突出我校德育、艺术的特色。

2、以人为本,润物无声。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作用,将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文化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校园景观的文化品味。

3、尊重自然、崇尚生态。以植物、建筑等自然景观为主,建设少量雕塑等人造景观。尽量保护生态环境平衡,创造“绿色校园”。

始建于1943年的云台小学,40多年来,学校逐渐形成了以‚明德教育‛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明德‛二字切合英烈卢德铭的名字,旨在弘扬爱国为民、立德求真、励志笃行、奉献牺牲的精神。

德铭中学校园红色文化区特色鲜明,烈士塑像花园和卢德铭事迹陈列室庄严肃穆。历年清明,学校都会隆重举行清明祭扫活动,缅怀革命先烈,感召烈士精神。多年来,市、区级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周边的百姓们也会前来瞻仰烈士塑像,参观卢德铭事迹陈列馆,德铭中学‚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社会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此外,学校还开发了校本教材《铭记》,创作了现代诗歌《献给卢德铭烈士的歌》以及校歌《烈士的故乡飞出金色的凤凰》。诗歌朗诵和校歌合唱成为德铭中学的传统节目,在每年的‚十月‛歌会和五四艺术节汇演上展演,成为一大亮点。学校也借此做到德铭事迹人人传诵,德铭赞歌人人传唱,德铭精神人人传承。

位于自贡市大安区的江姐小学创办于1910年,具有百年悠久历史。走进校园,江姐雕像、江姐烈士纪念室、‚红岩魂‛浮雕、‚红岩精神‛文化墙、‚与姐姐对话‛浮雕、江姐读书亭等校园景观营造出浓郁的‚红色校园‛氛围。

江姐小学坚持‚寻根、塑形、铸魂‛的轨迹,倡导‚赤诚、求真、博爱‛的新时期江姐精神,提炼出了以‚红色教育‛为载体的‚真教育‛办学理念。

学校以‚弘扬江姐精神,永做革命传人‛为主题,建立‚寻、知、学、做、捐‛的长效机制,学校开展了走访江姐故居、祭扫烈士陵园、献爱心捐款等十大教育活动,编撰《江姐颂》校本教材,摄制《红梅花儿开》专题片,成立‚大安区江姐教育艺术团分团‛,独特、丰富的‚红色教育‛轰轰烈烈地展开。

记者点评

学校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可谓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上占了先天优势,但拥有好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就成了一道考验学校的命题。

德铭中学依托先烈卢德铭的英勇事迹和精神,在‚德‛上下功夫,并将‚红色教育‛辐射到社会中去,体现了学校的文化引领价值。江姐小学也紧紧抓住红色主题,从校园景观打造到特色活动开展,动静结合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成为一所典型的‚红

色小学‛。

‚红色教育‛的传承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校以此为校园文化主题,需要为它赋予可传承的生命力。

石壕小学 ‚弘扬红色乡土文化,构建红色特色学校‛

设 计 方 案(讨论稿)

为全面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全面地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有特色,铸就校园浓郁人文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按照县教委打造特色学校、注重一品一校的发展思路,走‚特色立校、文化兴校、特色强校‛的特色化发展之路,努力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结合重庆‚唱、读、讲、传‛活动的开展和学校‚五个校园‛建设,根据本校本地区丰富的得天独厚的红色德育教育资源优势,决定以红色乡土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红色校园‛作为创建特色学校的突破口,培养少年儿童健康向上的公民道德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全面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水平和践行能力,特拟定我校红色特色学校创建实施方案。

一、背景分析

巍巍石壕留忠魂,浩浩綦河谱华章。綦江,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折腰。革命先贤、先烈为了崇高的理想,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顽强的革命斗争精神,抛头颅,洒热血,大写了一个红色的綦江!一个红色的石壕!

綦江,风云际会。这块热土演绎了几多动人心魄的革命往事。1919年下半年,綦江成立了全川最早的青年进步团体之一的‚青年砥砺会‛。1926年1月,中共綦江县支部建立,这是重庆境内的第一个党支部。1926年4月,震惊全川的‚綦江米案‛爆发。1935年1月,中央红军进占綦江石壕境内,保卫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创造了四渡赤水战机……

綦江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重庆的惟一县份,石壕红军烈士墓、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都见证着当年红军长征留下的一个个感人故事,现已被确定为重庆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綦江,英豪辈出。这块热土哺育了大批让人铭记的革命志士。其中的代表人物有:綦江党团创建人、四川省委秘书长,被杨尚昆尊称为‚革命启蒙老师‛的邹进贤烈士;第三次反‚围剿‛中活捉张辉瓒的红四军军长王良烈士;中华全国总工会秘书长、闽浙赣省委秘书长王奇岳烈士;被周恩来称赞为‚霍氏三杰‛的霍步青、霍锟镛、霍栗如三位烈士;红岩烈士明昭……

革命的历史在綦江结成了厚实的红色文化板块,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綦江儿女。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为了綦江建设的飞速发展,綦江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倾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充分利用綦江光荣的革命历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石壕红军烈士墓、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吸引着成千上万的青少年前来缅怀瞻仰学习。

石壕小学依傍大娄山脉,地处黔贵之北,在石壕镇打造旅游名镇的大背景下,在当前中小学生享乐主义盛行、苦难意识淡薄、价值取向模糊、理想追求困惑、精神偶像缺失等

校园亚文化思潮泛滥下,作为一所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山区农村边远学校,作为一所中央红军长征红一军团进驻石壕场镇并把指挥部设在校园内的石壕小学,近有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洞、红军桥、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红军路)、綦江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阵地,周边地区有贵州遵义会议和土城战役、四渡赤水以及重庆渣滓洞、白公馆‚红岩魂‛等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理应承载传播红色文化的历史使命,挖掘和弘扬石壕及綦江蕴涵丰厚的红色文化,宣传和扩大石壕红色旅游品牌,以实际行动践行和拓展‚红色旅游‛的主题。基于此,石壕小学根据学校自身地位、历史、现状、形象等独特优势,结合当前十七大的发展战略与石壕镇党委、政府打造‚绿色大镇、能源强镇、旅游名镇‛的规划精神,经过多次调研,多方考察,特提出‚弘扬红色文化构建特色校园‛的创建思路。

二、指导思想

开展红色乡土教育,传承与弘扬适宜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展现地方文化,深化红色校园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进乡土历史,了解和感受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把口号变成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奋力拼搏精神和历史使命感、责任感。

三、组织机构

1、领导小组

组 长:唐中保 副组长:廖正彬、李尚华

组 员:李克超、赵春喜、张启斌、吴天贵

2、工作小组: 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四、特色学校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

(一)、特色学校的总体思路:

1、统一认识:确立‚特色办学,特色兴校‛理念,把特色学校的创建作为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新课程改革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2、扎实探究:坚持务实求真的工作作风,从学校实际出发,以红色革命传统教育为载体,把《红色的土地》作为校本课程进行探讨、研究、开发。

3、激励奋进: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优先保障特色学校的创建需要,以确保特色创建工作全面、有序、良性发展。

(二)、工作的基本思路

坚持一个中心:内涵特色发展,建设红色校园 依托两个载体:活动为载体、班队为载体

促进三项建设:校本课程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班队集体建设。突出四大结合: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与学科整合相结合;

特色校园的创建与班集体建设相结合;

思想道德教育与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 学生课外活动与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

(三)、特色学校发展总体目标:

1、办学目标:

今后三年,我们将积极探索学校管理研究、教学研究、德育研究,使办学方向更加明确、队伍结构明显改善、学生素质明显提升、校园布局更加合理,内涵发展有新突破、办学绩效有新提高,把学校办成文化高品位、教师高素质、教育高质量、学生全面发展,得到行业认可、群众满意、社会支持的具有山区鲜明特色,符合农村教育的现代化学校。

2、培养目标:

了解并继承‚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革命优良传统,以‚做最好的自己‛为起点,逐步培养‚自信、自尊、自主、自强‛的人格意识;以‚细节养成、积淀习惯‛为重点,逐步培养学生‚刻苦勤奋、文明守纪、孝敬感恩、积极上进,为自己一生负责‛的卓越品质,最终成为‚重健体、懂礼仪、善学习、能合作、会创新‛的时代新人。

3、红色特色目标

‚让每一个生命更加坚强‛ 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核心和主旋律,是石壕小学的灵魂和精神,是石小师生的信仰追求与终极发展目标。‚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将成为学校红色文化打造的路线和方向。‚挫折教育、励志教育、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将是我校红色文化打造的基本框架与主体内容。

(四)、特色学校发展具体目标:

我们将围绕‚确立特色——打造特色——显现特色‛的思路确定三步走:

1、确立特色:2011——2012年(1)、注重引领,提高认识,凝聚共识,制定特色发展规划方案。(2)、建设校园特色文化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2、打造特色:2011——2013年(1)、开发特色校本教材,构建特色校本课程。(2)、逐步完善校本课程,特色进一步强化并显现。(3)、开展教育活动,构建展示平台。

3、显现特色:2013——2014年(1)、学校内涵得到体现,特色建设逐步显现。(2)、形成学校独特文化和校本资源。

五、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永不枯竭、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明亮、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永远鲜活、永远蓬勃的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源自真理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内涵很广,我们结合学校的实情和学生的特点,深入挖掘出‚信念、理想、坚强、奋斗‛等红色元素作为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核。其具体内涵和要求如下:

‚信念‛:以坚定目标、信念至上、报效家国为主线,培养学生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正视挫折的勇气。让学生坚信学业必成,事业必成,人生必成。

‚理想‛:以志趣高雅、胸怀高远、行为高尚为主线,培养学生的人生志趣和理想追求。让学生从小继承革命传统,树立远大抱负,为中华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读书。

‚坚强‛:以不畏艰险、艰苦创业为主线,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让学生懂得挫折使人成长,苦难使人成熟,磨难使人成才。

‚奋斗‛:以努力拼搏、积极向上、只争朝夕为主线,培养学生勇往直前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和无往不胜无坚不摧的斗志。让学生懂得懒惰一事无成,拼搏成就人生。

六、实施途径与要求

建立以革命传统教育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以抓实常规教育为平台,切实开展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举办红色教育活动,办好特色文化专栏,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研究,提升红色革命教育理念,形成理论体系。

(一)理念文化

1、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奠基人生。(1)、以人为本:立足全面,发展个性,培育特色。(2)、和而不同:‚和‛,要求干群之间和谐互敬,师生之间和谐互动,教师之间和谐互学,学生之间和谐互助;‚不同‛,要求办特色学校,培养学生特长,为学生的一生幸福奠基。

2、办学特色: 红色校园 健康人生

(二)精神文化

1、三风

校训: 校风:自主、和谐、文明、进取 教风:博学、敬业、协作、创新 学风:乐学、多思、勤奋、践行

2、校识

以打造红色人文特色为核心,设计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让每一位师生了解校徽、校旗、校歌的真正内涵象征意义,校歌人人会传唱。

校徽:以‚红、绿、黑‛为基调,结合学校的红色特色打造、石壕地方乡土文化和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来创意思考。

校旗:

校歌:踏着先烈的足迹(略)

3、红色精神:信念、理想、坚强、奋斗。‚挫折使人坚强,苦难磨砺成长;红色铸造信念,拼搏成就人生‛。

(三)环境文化:

营造文化环境,让红色文化渗透到学校每一个角落,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红色的精神。

1、加强校园硬件环境建设,打造红色景观文化。(1)、在学校主体建筑色调上,选择接近‚哈佛红‛的深红色,渲染红色文化氛围,彰显学校的学府气息。(2)、在校园显赫的位臵(或校门口)铸建一尊(幅)彰显红色校园文化核心的主体雕塑(浮雕),彰显学校的红色历史。(3)、学校门口:醒目处介绍学校文化整体构想,布臵富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墙‛,(阐释学校理想、追求、愿景)。可在‚文化墙‛正中布臵‚打造红色校园 传承革命精神

润泽红色人生‛大字,以彰显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左边和右边分别为教育方针、校训、学校‚三风‛及校风校训解读和红色革命宣传画。(4)、在校园可利用的墙面(特别是上操场的四周围墙、下操场前方和右方的高墙、食堂前围墙)制作红色文化宣传长廊(橱窗),将红色内容的故事、图片、名言用宣传栏、黑板报、标语等形式宣传,让学生感受红色的魅力,接受红色的熏陶与精神的洗礼。(5)、建好校内外德育基地。建设好校内红一军团长征驻石壕指挥部旧址,对内组织师生学习教育,对加强宣传、开放。将石壕红军烈士墓(含红军桥、红军洞、红军路等)作

为校外德育基地。

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1)、悬挂肖像格言,建立红色文化宣传阵地。在教学楼外墙和教室布臵上,注意把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的地方张挂具有革命色彩的名言格言警句,并定期更换。悬挂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的肖像,并简要介绍他们的生平事迹。正常介绍雷锋、张思德、白求恩、黄继光等英雄人物的优秀事迹,激励学生学习革命精神,争作‚四有‛新人。让学生们一走进校园,就能感受到浓浓的革命传统文化气息。(2)、举办专题图片展览。利用石壕红军烈士墓陈列室,举办专题图片展览,让学生充分了解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和光辉事迹,努力学习革命前辈的可贵品质。(3)、制作校园红色文化标识牌。以红色人物、革命先烈、党史人物的人物简介、图片为背景,制作各办公场所、班级的标志牌,让师生随时感受红色人物精神。(4)、用革命前辈姓名为主要道路、建筑物和班级命名。教学楼外墙的布臵:主题可为家乡历史、红色人物介绍、红色经典等板块的红色宣传画。(5)、建设独特的班级文化。

制定‚特色班级‛评比方案,按照‚特色班级‛评比细则,积极推进班集体建设。教室布臵要开设红色教育板块,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精心打造班级特色文化,体现年级特点、班级特色,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声音,提升班级文化内涵。(6)、开办‚红色之声‛广播站,正常播放红色歌曲,宣讲革命故事,大力宣传红色革命精神,营造特色文化浓郁氛围。(7)、搞好学校的环境绿化,在花园花坛,种植常绿植物以及红花(如:三角梅),营造特色景观,衬托学校特色文化氛围。(8)、建设好学校红色五星(校园之星)宣传阵地,搞好评比和事迹介绍。(9)、学校除充分发挥黑板报、播音室、宣传橱窗等主阵地作用,要逐步建设红色文化网站、红色文化博客、红色文化论坛,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 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

(四)活动文化:

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德育教育活动。

1、每周一、周五的升降旗和重大活动都由身着小红军服装的学生升、降旗、护旗,进行师生的文明礼仪等教育,全体集中呼‚口号‛——‚今天我为石小而骄傲,明天石小为我而自豪‛、唱红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学生的光荣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2、广泛开展 ‚十八个一‛系列革命传统教育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深入细致得到落实。课前一支红色歌曲;班级每天(或每周)黑板上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学校每周一次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班级每周(或每月)一次班级红色文化主题教育;每月举行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每名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期(或每学年)举行一次全校师生红歌赛(或大型文艺汇演);每期一次全校师生‚革命英雄在我心中‛的红色故事演讲;每期一次全校师生红色文化征文比赛;每期上一堂红色教育课,进行‚红色‛英模事迹宣讲报告,对学生进行榜样和励

志教育;每期读一本红色革命书籍;每月(或每期)看一部红色革命电影;每月学唱一首红色歌谣;班级每期出一期红色革命教育手抄报,举办手抄报比赛;结合大课间活动,每天一段红色舞蹈、健美操、坝坝舞;每位学生崇拜一位革命人物(了解期生平历史,学习其精神);在校园固定位臵开辟‚历史(党史)上的今天‛栏目,每周宣传一位红色革命人物或大事件;每年组织一次师生扫墓活动(或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在石壕境内重走红军长征路的红色远足活动);

3、结合‚清明节‛、‚五一‛、‚六一‛节、‚七一‛节、‚八一‛、‚十一‛、‚一二九节等重大纪念节日,举办红色历史讲座,开展红色知识问答、红色诗词朗诵、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文化征文、红歌演唱比赛、红色图片展览、红色实践活动、红色影片展播等丰富多彩的与学校特色建设相关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各种蕴涵红色文化的竞赛活动的开展和作品的展示丰富红色校园文化的内涵。

4、加强新生的入学教育和新少先队员的入队教育。凡新学生和新队员都要了解红军长征和红军过石壕家乡的历史,参观陈列室,感受中国工农红军的伟大,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凡新入队的少先队员都要‚祭扫石壕红军烈士墓‛、‚在纪念碑前宣誓‛、‚参观石壕红军烈士墓陈列室‛。积极参加社区、社会实践活动,如组织学生去镇敬老院,开展‚我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

(五)行为文化:

1、习惯培养:文明有礼的行为规范教育。

重点抓好学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的养成。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发挥‚红领巾‛监督岗的监督功能,强化管理。每天清晨校门口的值日、迎宾与值周学生都由身着小红军服装、佩戴红袖套的学生进行监督、检查学校的卫生与纪律。在师生中倡导诚信执勤、教育为主的正确观念,培养学生公正、严明的自我管理态度。充分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地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诚信教育、感恩教育等,力求将教育活动系列化,课题化,做到重点清,要求明,措施实。

2、行为引领:制定《石壕镇中心小学‚红色少年‛评选方案》和完善《石壕小学‚校园红色之星‛评选方案》,切实做好评选工作,激发学生争星热情,为小学生成长营造健康育人环境。

3、机制推进:规范有序的常规教育深化。依据学校德育工作阶段化、系统性的要求,确定各个年级的德育工作主题和德育核心要素。

低年级切实加强诚信教育、纪律教育,要求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讲诚信、守纪律、守规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中年级切实加强仁爱教育、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爱护公物,热爱人民,不追求奢移享受,远离不健康生活。高年级则要求加强尽责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引导学生像革命先辈一样,为了崇高的理想,坚忍不拔,一往无前。

4、搭建教育平台,创建红色品牌。成立学校‚红色(红领巾)艺术团‛: 组建40人的腰鼓队、60人的红歌演唱团、20人的鼓号队以及每年级一个小组的红色乡土兴趣活动小组。

利用每周半天的时间,开展好‚2+X‛拓展课程活动,落实好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编红色舞蹈,演红色剧目,唱革命歌曲,说革命快板,跳红色秧歌,传红色精神,浓厚学校的红色文化氛围。

5、以‚有效培养学生良好交际与口才‛为抓手,以‚石壕红军烈士墓‛为基地,制定

红色小导游培训计划,培养一大批‚石壕红军烈士墓‛和红军长征的宣讲员,落实并推广中高年级学生红色旅游德育基地宣讲活动,积极为打造石壕‚红色旅游名镇‛而努力。

6、组建‚红色小记者‛活动小组,开展‚红色采风‛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用‚访、听、讲‛形式广泛挖掘蕴涵的德育内容,收集红色民谣、红色民歌、红色故事、红色谚语,搜集整理红色稿件、红色故事,分组举办红色文化手抄报。

7、平安和谐校园的氛围营造。强化生命教育,教育学生要‚关爱生命、珍惜健康‛,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健全各项安全制度和设施,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健康校园。积极做好‚县级文明学校‛的创建工作。

(六)课程文化:编辑红色乡土教育文化系列特色校本课程

加强与县文联、县文化馆、县文管所、县博物馆、县党史办等单位的联系与沟通,积极收录整理本地区及县、市乃至全国的红色革命斗争故事、传记、散文、诗词、名言警句、革命歌曲以及学校、家乡的历史传统文化,编写特色校本教材。要求整套教材要设计精美,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为了使红色文化教育真正落到实处,要让校本教材成为学生的必读书目,安排专门学时进行讲授,并组织开发相应的教学参考书,以此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文化积累,陶冶学生精神世界,激发学生诵读激情。

1、组织精干力量编写特色校本教材:《红色的土地》----红色革命传统教育读本。根据本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特色和本校的教学条件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把‚红色文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机的结合起来。

方案一:根据学生的认知年龄特点,按照 ‚红色纪事‛、‚红色颂歌‛、‚红色传承‛的思路,开发校本课程系列教材,构建红色文化校本课程。

低年级使用《红色纪事》、中年级使用《红色颂歌》、高年级使用《红色传承》;课堂结构分为‚红色人物我介绍‛、‚红色故事我宣讲‛、‚红色精神我畅谈‛、‚红色文化我实践‛四个环节。

方案二:按照课程内容性质的特点,将课程设臵为:《红色的记忆》、《红色的旋律》、《希望的田野》。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红色的记忆‛,跟语文、历史、品德与社会等学科相衔接,组织语文、历史组教师编写《红色的记忆》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阅读教材;第二部分:‚红色的旋律‛,跟音乐学科相衔接,开发本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资源,收集红歌等,组织音乐老师编写《红色的旋律》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音乐教材;第三部分:‚希望的田野‛,跟研究性学习等相衔接,组织学生参观调查,网上收集阅读,撰写调查报告,了解红色后代是如何继承革命传统,建设美好家园的,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老师编写《希望的田野》课程目录及内容简介,编写出阅读教材。

方案三:将《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共分低段、中段、高段三册,每册12篇课文。全书可分为‚红色中国、红色人物、红色故乡、红色故事‛等四个单元。课后设计一些诸如看一看、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说一说、拍一拍、访一访等多种形式的课后练习。低、中、高年级教材内容、课程目标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红色乡土校本教材内容,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并不断补充完善。

2、校本课程设臵。

《红色的土地》校本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中国革命、家乡红色历史的认识和学习,使学生感受到革命精神的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学生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培养青少年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养成良

好的道德品质。

3、课时安排:红色文化校本课程作为对学生学习的补充教材,采取课时集中与分散使用相结合。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每周1-2课时,利用每周班会课等时间进行教学,要有教案、记录等。

4、学科渗透

特色校本课程学科渗透,将革命传统教育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培养他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树立正确的生态观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学科教学中实施‚5-3-2-6-3-6‛活动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语文教师每期做好五件事,即每堂课前组织学生发表一条红色宣言,每天至少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至少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至少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

品德社会课教师每期做好三项事,即充分利用课堂主阵地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教育,每期举行红色革命故事会不低于两次,每期让学生收集红色故事或红色案例等轶闻佚事不少于两个,每年开展红色考察活动至少一次,让红色文化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音乐教师每期做好两项事:教唱红歌不低于两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

体育教师要在体育课加强学生行、走、集队、纪律等教育,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方面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集合排队齐如整,强化学生素质,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

美术教师每期至少各安排一至两次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

当条件允许时,微机教师要组织学生做好六件事:积极制作和开发红色文化课件,创建红色文化网页、论坛、博客、博客群、QQ 群等,并定期开展红色文化优秀课件、优秀网页、优秀博客的评选活动,让红色校园文化到处传扬。

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的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各学科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充分地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引导学生横向联系,激发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掌握知识,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整体发展。

(七)、教科研工作:

健全‚学校——学科组——教师‛三级科研网络,建立学科教研制度,以科研为抓手,紧扣课堂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以‚八字四段式‛课堂改革模式为发展平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好校本课程的分析研究,强化教师质量意识,通过抓教学常规管理,提升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1、建立校本课程学科教研制度,紧扣课堂教学改革,以教促研、以研导教,教师参与率100%。

2、开展课题研究。开展以《区域红色文化资源挖掘与整合之校本研究》、《用红色文化引领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利用本地红色文化资源,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等方面为题 的课题研究工作。加强学科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教学论文撰写、发表。力争通过两三年时间的努力,探索、开发出特色渗透各学科的校本课程案例、教例等。

3、特色教育全面深入推进。订方案,列计划。各项活动要求普及型、全面性、个性化进而有特色、有质量、有效果。做到人人知晓家乡的红色历史、知晓长征;人人能背诵几首红色经典诗词;人人能讲一个有关红军长征和中国红色革命的故事;人人能唱一至五首红色革命歌曲;中高年级每个中队有2至5‚石壕红军烈士墓‛和红军长征的宣讲员,能借红一军团旧址中陈列室的图片清晰流利地向他人讲解。铸就校园精神,让红色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学校‚红色教育‛品牌逐步形成,红色特色逐渐显现。

(八)、制度文化:制度保证

1、建立《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管理制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规划方案》和《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实施细则》等规章,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达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约束、引导和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创建红色校园文化,打造特色校园。

2、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学校特色发展规划完善和提高,并对实施过程进行调控和改进,建立每学年一次的学校自主评估,以此促进各项工作按制度办事、依制度行政,保证学校特色建设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3、后勤保障

科学、合理、高效地配臵有限的学校资源,提高教育物质、经费的使用效益,多渠道开辟经费来源,为学校特色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和经费保障。

学校应投入较大资金打造此项目,并以此为窗口,构建綦江县乃至重庆市‚红色文化特色学校‛。

七、搞好学校特色提升

1、发挥本校学生中长跑团体项目的传统优势,并把它作为我校的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加强跳绳项目的训练,引领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树立‚绳彩飞扬伴健康‛的理念。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的质量。

2、充分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锻炼时间,增强学生体质,训练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责任感、荣誉感、进取心和奋发向上精神。加强阳光大课间活动的开展与坚持。

3、关注师生身心健康,提升精神文明内涵。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和娱乐活动,调节教职工身心,维护教师的身心健康,组织好教职工各种形式的学习和读书活动,积极倡导相互 理解和尊重的和谐人际关系,让教师享受工作与生活的幸福感,努力构建健康向上的生活模式,正确对待来自工作方面的压力,引领教师追求充实又愉快的教学生活,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健康氛围,树立‚每天锻炼一小时、幸福生活一辈子‛的生活理念。

八、操作思路

1、党政办公室酝酿形成思路,行政会讨论完成初稿,教师会学习征求意见,讨论修改落实定稿。

2、环境文化择期实施,活动文化有序推进,行为文化着力持恒,课程文化逐步深化。

綦江县石壕镇中心小学

二○一一年十月

弘扬革命精神 构建红色校园

江阴市澄西中学创建‚革命传统教育示范基地‛汇报材料

一、学校概况

澄西中学创建于战火纷飞的1938年,坐落于江阴临港新城‚千亿级机械装备重镇‛利港镇,学校占地面积130亩,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环境清静优美,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近2300名,教职工近220位。澄西中学作为一所有着73年办学历史的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校园林木葱郁,碧草映阶,曲径蜿蜒,景色宜人。学校相继建成江苏省中学一级图书馆、江苏省三星级档案室、江苏省中学标准实验室,先后获得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无锡市文明单位、无锡市德育先进学校、无锡市园林式单位、无锡市心理健康示范学校、无锡市青春期教育基地、无锡市常规管理先进学校、无锡市爱国卫生先进学校、无锡市A级食堂、无锡市绿色学校、无锡市廉洁文化进校园示范校、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阴市教育收费规范学校、江阴市平安校园等荣誉。

二、创建背景

(一)、学校的革命历史召唤我们

澄西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革命精神内涵。

1938年9月,在祖国命运多舛,民族前途未卜之时,在日寇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抗日的烽火燃遍大江南北之际,在璜土前栗山崇圣寺——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澄西中学应运而生。

这年冬天,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澄西中学虹光社成立,1939年7月以后,许多师生先后参加我党领导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奔赴抗日战场,并献出了宝贵生命。1940年4月,中共七区区委书记张馥赓等同志来校开展地下党建活动。1940年7月澄西中学党支部成立,这是江阴地区第一所学校党支部。

1939年10月14日,陈毅元帅亲临我校对全校师生作抗日形势的演讲,盛赞我校是‚江南第一所抗日中学‛,勉励学生救国必须读书,读书不忘救国,并赠送学校二百枚银圆作为办学经费。陈毅元帅振聋发聩的抗日演讲成为澄中学子勇猛前进的不竭动力,烫滚的二百枚银圆掀开了捐资助学的新篇章。在刀与枪的相撞中,血与火的洗礼下,生命的光华在尽

情的绽放,革命传统成为深刻动人的记忆。在解放初期,作为澄西片唯一的一所完全中学,时任中共江苏省委书记陈光、彭冲等先后莅临我校,其中陈光书记到我校视察4次之多,并勉励师生将我校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

(二)、强烈的责任激励我们

革命传统是那些历经岁月,穿透时空永不衰老,流淌于人类心灵的清清河流;革命传统是光芒四射的黑夜中永远闪烁的星辰;革命传统是源自烽火狼烟,源自壮士热血的精神遗产。她内涵深广,影响深远。而教育,首先是一种传承——传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而从目前现状来看,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缺失了革命传统,主要表现为:国家利益、公众利益意识淡薄,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追求享受,互相攀比,缺乏艰苦朴素作风;意志力薄弱,面对困难,往往知难而退,缺乏竞争意识和鏖战攻关的精神;精神空虚,沉溺于网络中的虚拟世界,缺乏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所以,革命传统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们结合时代特征及学生的特点,最终以‚弘志励学,毅行致远‛等元素作为校园文化的内核,以唱红歌、诵经典等德育活动为突破口,深入挖掘本校革命资源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弘毅‛确立为澄中人永恒的追求,构建具有我校特色教育的主轴线。

三、具体做法

怎样让革命传统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化人育人的功效,我们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制度建设、氛围营造、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打造特色教育。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校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为学校特色之一。现具体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优化组织网络

革命传统教育特色,既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思想上,又落实在学校的发展规划中,在制定学校‚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时,学校都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教育局、利港镇党委政府等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历届校友、校理事会等,非常重视澄中革命传统特色学校的争创,他们筹划、出资、出力,为我校特色建设提供坚强保障。学校建立了两个创建条线,一是由党支部领导下的工会、团委、少先队及学生会参与的创建网络,主要负责宣传、介绍澄中优良的革命传统,积极开展各项专题活动;二是由校长室领导下的另一条线,充分发挥政教处、年级组、教研组、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把革命传统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中。这些组成了学校创建工作的强大网络。

学校通过教代会、行政会议、家长会等渠道,建立健全与革命传统教育相关的校本培训制度、设备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度、评价与奖励制度等。

(二)、优化环境,构建教育基地

从环境建设入手,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添加多彩的校园文化元素,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在校园内时刻处处都能受到影响、得到净化、升华,收到环境育人、物化育人的良好效果。目前我校形成五个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1、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面积500多平方米,由图片展示馆、民俗馆、多媒体放映厅三部分构成,四周有陈毅汉白玉雕像、古铜浮雕环列。图片展示馆客观真实地展示了发生在利港乃至澄西片地区的革命斗争历史史实,展示共分五个部分:地方斗敌史、英名录、革命烈士事迹选、人民斗争小故事、陈毅与澄西中学,重点展出了有历史记载的14位英烈事迹;民俗馆展示已被淘汰的近代农民的生产、生活用具,如老式家用织布机、独轮车、蓑衣等,尽管这些物品已淡出历史舞台,但能让后人牢记祖辈,不忘历史,感受时代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多媒体放映厅主要放映《陈毅与澄西中学》红色革命历史宣传片,讲述的是一位开国大元帅与一所乡村中学的革命故事,特别是陈毅元帅在澄西中学演讲时,激励全校师生‚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励志之语,激励了一代代澄中莘莘学子。展示馆是我校革命传统教育的一张名片,是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我们专门邀请江阴设计院的专家结合学校布局进行设计,周边环境庄重且不失讲究,或在草坪、或在路边安放了诸如‚勤学‛‚励志‛‚诚信‛‚明理‛等文化石加以点缀,这一校园内的独特景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追溯历史,缅怀先烈,激励爱国情怀。

2、革命烈士陵园。陵园位于学校西南角,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其中的主体建筑‚革命烈士纪念碑‛建于1987年,2011年3月在利港镇政府支持下修葺一新,它是为了纪念在抗日战争中光荣牺牲的我校师生而建立的,以铭记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自我牺牲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革命烈士陵园是我校乃至澄西片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

3、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前栗山位于璜土镇北五华里处,山上有座叫‚崇圣寺‛的寺院。1938年澄西地区知名人士许少英、周祺松、周郁如等发起创办澄西中学之议,经过校董会积极筹备,终于在九月份选址前栗山万佛楼中开学,招收方圆百里的学生。山南麓有层层石级,学校依山势分别建有食堂、礼堂、教室、办公室、宿舍。山腰辟有跑道一圈,北面有操场、篮球场;山顶有银杏树一株,高达数丈,根深叶茂,凭山远眺,村庄田野,远近景物,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现寺内的大雄宝殿曾作为学校的部分教室,殿前的操场是当年陈毅元帅发表豪迈演讲、点燃星火的地方,1988年璜土镇政府和澄西中学为纪念陈毅元帅的事迹,激励后人,在此处共同树立纪念碑一块,上面刻有‚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陈毅元帅演讲处‛。

4、校史陈列室。陈列室于2008年设立,面积为110平方米,展示分为立面展示(文字、图片)、玻璃柜展示台(实物类)、学校荣誉台等版块。立面展示资料共有50块,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前言‛展示学校沿革、大事记等;‚初创时期‛重点介绍了我校在解放前的艰苦岁月里在不断发展壮大的革命历程,讲述了中共地下党的外围组织‚虹光社‛

光荣历史,以及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陈康颉、杨子江等我校师生事迹;‚奋进发展‛展示学校发展目标和方向,其中有上级领导对学校的关怀,各届校友、社会人士对学校的大力帮助;‚桃李天下‛主要展示各届知名校友风采和成就。这些资料很好地展现了开设校史陈列室的主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革命精神,增进校友情谊,展示办学成果‛。

5、弘毅广场。去年暑期改造完工的广场命名取自校训‚弘毅‛,在设计上充分体现革命传统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的特点。广场南侧景墙中央刻有‚弘毅‛二字,两边墙面镌刻有‚弘志励学 毅行致远‛是对校训的诠释和呼应,既汲取了儒家文化的精华,也集中体现了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同时还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的针对性。北面的大型假山取澄西中学原址而命名为‚栗山‛,背面刻有陈毅元帅赠予时任校长孙剑华先生的七绝《夜过江阴履国防废垒有作》,旨在激励澄西中学的每一位先学和后人,不忘革命前辈的教诲,弘扬诸如陈毅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历久弥新的革命精神,将华夏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革命精神一代代地传承下去,自觉肩负起改造社会,振兴中华,服务世界的重任。

在弘毅广场边还修建了百米文化长廊,专门开辟了‚成功的人生从这里开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校园星光灿烂‛等几个栏目。面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各教学楼及校园道路的名称,例如,取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名句而命名的‚致远楼‛,以勉励澄中学子志存高远,勤奋读书;为纪念澄西中学第一个中共地下外围组织‚虹光社‛而命名的‚虹光路‛。

校园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各班墙壁挂有革命先驱的画像寄语等等,无不渗透着催人上进红色的励志之语;校园音响播放每天中午和晚自习前播放半小时精选励志歌曲,每周更换一次,歌曲既有传统的经典红歌,也有新时代的赞歌。让校园时时处处都营造出 ‚养德修身‛的革命文化传统的氛围。

(三)、教育渗透,浸染红色雨露

经过多年的革命传统教育,我校积累了一系列德育实践经验,保障了革命传统教育健康、有序地进行。

1、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利用各学科课堂教学重要阵地深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如:音乐课教唱红歌,欣赏红歌,分析红歌的时代背景,感触红歌的革命情怀;历史、政治、语文等教研组根据学科特点,组建研究性学习小组,探讨研究新四军的历史、赏析陈毅诗词等,期末学校统一组织考核。

2、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校本课程相结合。我们根据澄西地区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资源,在充分挖掘澄西片革命斗争史资源基础上,将道德教育与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开发了具

有我校特色的《陈毅诗词选读》、《利港英烈传》、《红歌100首》、《中流砥柱—新四军抗日斗争》等校本教材,2007年还专门摄制了《陈毅元帅与澄西中学》历史纪录片。多年来,我校形成了由‚革命传统教育系列‛必修课程和多门选修课程共同构成的校本课程体系。

3、将革命传统教育与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相结合。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校与时俱进,提出创建‚星级‛班集体,从‚弘毅勤学、文明礼仪、卫生健康、明理慎行、军营风景‛等五个方面对班级常规管理进行星级考核,同时也将革命传统教育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个人,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资料、师生座谈,客观公正的评价、奖惩等措施,推动校园革命传统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4、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相结合。图书馆每学期都会推荐一批红色经典书目供全校师生借阅,每个班级的‚图书角‛有若干本红色著作,学生随时都可徜徉在红色经典的海洋中。在寒、暑假期间,学校除了通过倡议书向全校师生推荐红色书目,还以‚征文活动‛、‚书香班级‛、‚读书之星‛评比等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为载体,激发广大师生阅读热情。每年新生入学教育,每班都要举行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开展的‚唱红歌〃诵经典〃讲故事‛主题活动,每年12月学校还要开展‚红歌唱响校园‛和‚红诗会‛比赛,由合唱团、朗诵社等学生社团的指导老师精心搜集、推荐红色革命歌曲和诗词经典,所有指导老师和班主任全程参与学生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打心底爱唱红歌、爱诵读经典诗词。这些活动营造了浓厚的红色教育氛围,不断丰富着书香校园、活力校园建设的内容,还增强了革命传统教育的参与面和感召力。

(四)、特色活动,继承革命传统

1、‚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通过选拔、组建、训练学生铜管乐队、国旗班营造爱国氛围。每周一的升旗仪式鲜红的五星红旗都会在铜管乐队演奏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响亮的乐曲声伴随着学生们唱出的嘹亮国歌声在校园回荡,庄严肃穆、振奋人心。同时我校还邀请参加抗日战争的老战士、优秀企业家代表、先进学生代表等在国旗下讲话,使学生获得一次次心灵上的洗礼。

2、‚勿忘历史,祭奠先烈‛主题活动。清明扫墓,是我校的一项传统活动。我们与时俱进,根据新时代学生特征,不断变换着内容和形式,让扫墓活动始终保持感染力和教育力。在革命烈士纪念碑前,我们先后组织了2008年的‚忆先烈、知荣耻、爱中华‛主题活动,2009年的‚感念先烈、报效社会‛主题活动,2010年的‚感恩思源、放飞希望‛主题活动,2011年的‚继承革命传统,争做时代先锋‛主题活动,通过活动,学生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纷纷表示要继承革命传统,勤奋学习,报效祖国。

3、‚溯源前栗山‛小长征活动。该活动是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校革命传统教育的传统项目,旨在追根溯源,重温历史,牢记使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养战胜挫折困难的意志品质。利用半天时间,学生徒步前往澄西中学旧址——前栗山,往返14公里,全体师生在陈毅元帅演讲纪念碑前举行‚牢记陈毅元帅教诲‛宣誓活动,牢记‚读书不忘救国,救国必须读书‛的铮铮誓言。在远足行走的过程中,同学们要消耗大量的体力,经常汗水浸透衣背,但大部分仍能昂首阔步完成行程。许多学生怀着崇敬的心情到留有英雄足迹的地方参观访问,缅怀英雄,热爱家乡的感情在学生心中油然而生。

四、社会影响

学校的革命传统教育影响力已经显现。每当新老校友返校时,他们都要感慨学校的‚弘毅‛文化给自己带来的深远影响,‚弘毅‛精神始终他们激励在工作岗位上坚持理想、锐意进取。2007年9月,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隆重揭牌开馆,市、镇各级领导、市部分机关单位、兄弟学校、村、企等领导以及革命烈士后代、老干部等众多代表,参加了揭牌仪式。江阴电视台、江阴日报、江阴教育网等相继报道了开馆盛况,《扬子晚报》还专篇报道了‚民俗馆‛相关情况。

学校现在已是名副其实的‚红色景点‛、‚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江阴市临港新城管委会主任薛良、江阴市宣传部长徐冬青、江阴市副市长龚振东、利港镇党委书记童金良、镇长陶建国等领导来视察指导革命传统教育工作;学校还接待了江阴市文化局、卫生局、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小组、史志办、电视台等参观指导;接待了利港镇机关干部、各村主任、妇女主任等来宾,特别是利港镇人武部新兵入伍前安排一次主题活动就是参观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对新兵影响深远,部分党支部也把参观澄西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作为一次党训活动;周边学校师生、部分烈士后代也常来借此祭奠先烈。

2009年12月25日,学校接待了陈毅元帅之女陈丛军一行及中央教育电视台《沿着父辈的足迹》摄制组的来访。在革命烈士陵园,陈丛军女士仔细阅读碑文,询问烈士英勇事迹,对当年受陈毅等革命先行者影响从我校走向革命战场、奉献了青春热血乃至年轻生命的六位烈士深表敬慕,她带领家人对纪念碑三鞠躬,表达深深缅怀之情。陈丛军女士还与当年亲历陈毅同志演讲、时年88岁的老人朱纲亲切交谈,认真听取朱纲老人回忆当年情形,不时询问细节,和蔼提请老人喝茶,并笑称:‚老人家你很幸运啊,我都没有听过我父亲演讲。‛陈才龙校长向来宾们讲述了陈毅与我校的渊源故事,表达了澄中人在‚弘毅‛文化的引领之下,传承陈毅革命精神、谱写时代教育华章的坚定信念。陈丛军女士频频颔首表示赞许,对学校保持的优良传统、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给予了高度肯定,并携子王新岳、媳梁艳为学校题赠‚弘毅而任重道远‛以兹勉励,陈毅长孙陈兴华题词‚兴国读书,读书兴国‛。在接受中央教育电视台记者采访时,陈校长介绍了我校作为‚江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独树一臶的特色与日益彰显的影响辐射作用,表达了澄中人学习陈毅精神,传承光

荣传统,弘扬刚毅坚强、勇挑重任、开拓创新的品质精神,为幸福江阴、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而努力的信心与决心。来宾们对一所中学具有如此鲜明的革命传统与时代特色均表意外及赞叹。此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五、展望未来

学校将通过弘扬学校‚弘毅‛文化特色,加强‚三风‛培育,不断提炼和丰富学校的核心价值观。构建‚弘志励学,毅行致远‛校园文化氛围,使‚弘毅‛精神深入人心,引领学校不断发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品牌,从而唤醒学生的内在力量,开拓自己的精神空间,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校将通过进一步挖掘学校特有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并积极开发新的教育教学资源,推进文化治校,凝练校园文化的特色,提炼校园文化的精神。开展好具有我校传统与优势的校园文化活动,同时不断创新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学校将把‚新时期革命传统教育‛作为江苏省级的‚十二五‛课题开展申报及研究工作,要求教师参与率达80%以上,并以此引导无锡市、江阴市和学校级别的教师个人专项课题的研究,将革命传统教育特色发扬光大。

烽火中诞生的澄西中学历经岁月磨练,这所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校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也赢得了社会赞誉。如今的澄中校园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将革命传统教育有机地融进素质教育之中。澄中人正以只争朝夕的焕然风貌不断传承历史文化精髓,谱写时代教育新声,以期将学校办成集规范化、特色化、人本化于一体的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

革命传统教育需要坚守、需要丰富、需要创新、更需要继续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我校将不遗余力地加以努力,更好地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2011-4-8 1.结合现实社会发展的实际阐述中国红色文化的涵义,结构,特征及其重要价值。答:第一,红色文化的基本含义

列宁曾说过,无产阶级文化并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什么人凭空杜撰出来的,而‚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一段中唱到:‚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是用血换来的。据此,我认为红色文化不是红色和文化的简单相加,而是将中国历史文化中红色寓意与社会历史实践的思想有机的整合;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不断地选择、融化、重组、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态。它蛰伏于近代,形成于‚五四‛以后,成熟和发展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主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先进文化是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与发展。

归纳各种资料对红色文化定义的界定,有如下六个方面:

①红色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与自由的历史进程中和新中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整合、重组、吸收、优化古今中外的先进文化成果基础上,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而生成的革命文化。

②红色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的理解,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中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力量所达到的程度、方式和成果,狭义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的解放与自由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中国的历史实践过程中凝结而成的观念意识形式。

③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其中,物质资源表现为遗物、遗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与纪念场所;非物质资源表现为包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红色革命精神。

④红色资源是以红色革命道路、红色革命文化和红色革命精神为主线的集物态、事件、人物和精神为一体的内容体系。

⑤将‚红色文化‛概括为革命年代中的‚人、物、事、魂‛。其中的‚人‛是在革命时期对革命有着一定影响的革命志士和为革命事业而牺牲的革命烈士;‚物‛是革命志士或烈士所用之物,也包括他们生活或战斗过的革命旧址和遗址;‚事‛是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活动或历史事件;‚魂‛则体现为革命精神即红色精神。

⑥综合各种理解,倾向于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从文化的边界范围来看,广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人类进步文明的总和。狭义的红色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形成发展的,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指向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兼收并蓄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化成果而形成的文明总和。从文化的形态和形式来看,中国红色文化又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中国红色文化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文明形态。狭义的则是特指以文化形态表现出来的,体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方向和目标的文明形态。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红色‛,它具有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以及兼收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等特征。

中国红色文化有一个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已经经历或必将经历包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各个历史时期,直到共产主义最终实现的整个历史进程。第二、红色文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的红色文化体现了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先进文化,影响了社会发展的进程,反映了时代精神,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精神食粮。其主要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科学性。科学性即它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反映了红色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体现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

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展示了指导思想上的唯物论、文化取舍态度上的辩证法以及方法上的实践观,正确认识和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第二是时代性。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变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不断发展壮大,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始终把振兴中华民族、弘扬先进文化当作自己的神圣使命,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总结和提炼出了一种崭新的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植根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社会实践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是民族性。中华民族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尽管从总体上、主导地位上,传统文化是与小农经济、专制封建官僚政治相适应的,但作为糟粕与精华糅合并存的复合体,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精华。红色文化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带有我们民族特性的文化,对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予以弘扬并加以创新,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成为红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四是大众性。红色文化始终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紧密相连的,具有非常强烈的群众意识。它来自于人民大众,服务于人民大众,代表了人民大众的意志和愿望。红色文化源于大众决定了文化必须表现人民群众并为他们服务。为全民族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红色文化是以提高广大人民大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己任,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求得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第五是开放性。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将马克思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产生了中国红色文化第一次质的飞跃。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化出现了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的趋势,邓小平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使我国红色文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会世界各民族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而求得自身发展成为可能。

第六是创新性。新民主主义文化创新,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时期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的创新,引领中国人民走向了富强。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谁就能抓住社会大变革时期的宝贵机遇而迅速发展,谁缺乏创新精神,抱残守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谁就注定要走向落后和衰败。中国共产党90多年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体现了文化创新的特征。

第四、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的红色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各个历史阶段都发挥了难以估量的作用。

在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下的文艺创作就以‚活报剧‛‚秧歌剧‛等短小精悍的形式,唱响了爱国救亡的时代强音,发挥了教育人民、鼓舞人民、瓦解敌人、消灭敌人的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三红一创、山青保林‛(《红旗谱》、《红日》、《红岩》、《创业史》、《山乡巨变》、《青春之歌》、《保卫延安》、《林海雪原》)等红色经典长篇小说,在第一时间回顾了激动人心的战争历程、革命和建设历程,建构形成了人民关于新中国的第一代集体记忆。红色文化塑造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道德理想与价值追求。在亿万人民群众中,观看、阅读、欣赏‚红色经典‛,敬仰、学习、争做红色人物,一次又一次成为一种生活主流和社会时尚,其影响力延伸至今,历久弥新,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形成与巩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从文化价值和社会功能来看,中国的红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教化作用、传承作用、凝聚作用、规范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动力作用等。既有历史价值,也有现实价值,既有社会价值,还有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等。

第一,红色文化有利于构建诚信奉献、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基础。

文化形态对应着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基础。文化产品、文化活动模式、文化观念的每一次重大更新和优化,都会改变人类满足自身需要的手段。

中国红色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重要的文化资源、精神资源,而且是一笔丰厚的经济资源。且不论红色旅游和红色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且,红色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和思想文化,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文化基础。红色文化包含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等,不仅在特定年代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仍具有重要作用。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红色文化并不矛盾,而且相辅相成。市场经济与不同的社会制度相联系,就具有不同特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实现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就必须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共同富裕为目标,这是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要与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一道构筑完整的社会形态。而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包括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这就决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与红色文化相融合。

红色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而是一种博大的社会发展思想和磅礴的社会发展潮流,理应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主流文化形态,并以此作为克服和弥补市场化、私有化的众多缺陷和不足的重要途径。企业的真正价值在于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而不是唯利是图。现实中,我国一些优秀的企业家鲜明地以毛泽东思想的一些理论和原则构建企业文化,进行企业管理,用党的革命理论和管理智慧阐发当前企业管理的热点、难点问题,把红色精神与当代企业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在革命理念和现代管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改善企业管理,推动企业发展,而且,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已经对红色管理展开研究。

第二,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和传播渠道,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坚定的政治信仰,构筑强大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

谐文化,为社会的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和思想保证。

当前正处于改革的攻坚时期,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文化和思想相互交织,意识形态领域的独立性、多变性和差异性增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转型,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衡,社会主流文化缺失,主流信仰危机。针对新的时代特点和任务,只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思潮,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适应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的思想文化保证。

中国共产党在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中,在呼唤群众同心协力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将马克思主义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追求真理、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勇于拼搏、开拓创新等崇高精神,形成了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爱劳动、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价值观,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民族特色、实践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而通过整合、提炼、升华而形成了科学理论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红色文化‛。中国的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既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又兼收并蓄了古今中外的优秀文明成果,已经和中华民族最积极的因素融合在一起,已经把共产主义信仰和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理想主义精神融为一体,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广泛的接受范围,对于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推动社会和谐稳定与健康发展有着巨大作用。

第三,红色文化有利于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历史传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勤劳勇敢、和平统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实现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交融共进,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延绵不断的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中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伟大的民族精神。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其独有的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塑造功能、激励功能而发挥着特殊的作用,是古往今来千千万万中国人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精神支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又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内涵的与时俱进的概念,是历史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统一。在每一个历史阶段,民族精神都有它相应的具体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形成了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催人奋进的红色精神,这些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是激励人们开拓进取、矢志不渝的强大精神支柱,是民族精神在特定时期的具体化。民族精神与红色精神相互交融,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红色文化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的。红色文化充分展现了党和人民为争取民族自由和国家富强生生不息、战斗不止的伟大精神品格,深化了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优秀民族精神的理解,强化了对党的宗旨和理想信念的感悟,在纷繁复杂 的世界中带领人民群众找到人生的价值目标和升华灵魂的精神家园。从厚重的红色历史文化积淀中获取前进的动力,对全国各族人民具有更强的民众号召力、感染力、吸引力、凝聚力。

第四,红色文化有利于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为广大青少年和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利于形成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团结互助、安定有序的良好社会风气。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德育环境及主客体身份等已明显出现了新的社会发展态势,因而迫切需要一种覆盖面更广、承载思想信息更多的载体。红色文化资源正是适应这种形势而将德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一种新型的有效载体,通过‚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活动是一种理想的德育范式。

德育与红色文化的结合不仅可以发扬红色文化的精神价值,而且可以不断创新德育形式,营造红色文化育人的浓厚氛围,创新红色文化的育人机制,使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红色文化承载和传递着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使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之间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为德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现实生动的环境,最终使德育活动达到最佳效果。‚红色文化‛资源内容丰富,直观生动、感染力强,分布广泛,教育面广,为德育的开展提供了丰富而强大的精神支持。

把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时代发展相融合,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和强大的生命力,能够在一代代建设者手中得到继承和发扬,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养广大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他们的民族感情、民族气节,引导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养成艰苦朴素、吃苦耐劳、奋发向上、自强不息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党风是和谐社会构建的肥沃土壤,红色文化所承载的物质和精神资源在当前和未来都是培养良好社会风气和党风的主要资源和重要载体,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理想和信仰拼搏奋斗。中国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革命者感天动地的丰功伟绩,革命旧址、遗物展现等震撼心魄的场景,永远都是感动和教育后来人的最佳题材。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文化,构建以红色文化为载体,以政治信仰教育、民族精神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适应在不同时期、不同群体和阶层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红色文化是一种先进的、光明的、公正的、高尚的文化,继承发展了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既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又强调和平、友爱、互助、奉献、公平、正义,既强调勤俭节约、克己奉公、勤政爱民,强调道德伦理、天理良心,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与强权、霸权、功利、私利的资本主义价值观有着本质区别,相对于自私自利、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腐朽的价值观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中,不同时期、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是激励人们追求理想和信仰的动力与源泉,对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具有重大作用。

第五,红色文化有利于在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中国共产党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保持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立党为公的政治本色,有利于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保持我国政治局势和社会局势的和谐稳定。

党员的政治信念是以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基础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的进程中形成的意识形态成果,包含了各个时期昂扬奋进、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积极向上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革命的文化,无论是作为物质形态的战场纪念地、革命会议遗址、领袖故居纪念馆、革命前辈遗物等纪念物,以及反映革命理论、革命精神、革命传统等的物质载体,还是作为非物质形态的反映红色精神的知识、信仰、价值、精神、制度和规范等,还是体现红色文化的人、事、物、魂等,都对加强新时期党的建设,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具有重大的政治价值和思想文化价值,为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拒腐防变、抵御风险的能力,为坚定党员干部的政治信念,规范党员干部的政治行为,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文化基础,为中国共产党把握社会政治的发展形势,制定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和指导,对在政治生活中形成大众化的、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意识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文化支撑。

同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更需要凝聚和激励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意志,唤起各族人民建设国家的精神动力。当代红色文化大潮的兴起,以其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和活动形式,弘扬和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可以进一步丰富发展我们党在新时期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形式,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构筑起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执政的文化氛围,增进人民群众的爱国情怀,培育人民群众的坚强信念,铸就奋发向上的创新精神,有利于稳定社会,稳定政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前行。

中国共产党也只有把自己臵于人民群众的直接监督之下,建立在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和支持的基础上,才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政治本色。当代红色文化的兴起在政治文化层面上把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直接融合在了一起,从整体上、宏观上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吐故纳新的自我更新机制。有了这个吐故纳新的政治机制,无论共产党内部成员会腐败掉多少,都能够通过人民群众的政治刷新,重新恢复党的阶级性质和政治健康。当代红色文化的兴起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仅在于具有带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实现繁荣富强、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能力,而且具有自我更新、不断创新探索的非凡能力。

第六,红色文化有利于动员人民群众,强化对贪污腐败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的舆论监督、道德监督、社会监督,展开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空气。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宗旨和力量源泉;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工作路线和工作方法。

改革开放以来,在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口号下,确实有许多人依靠合法的诚实劳动而富起来。但在私有化、市场化进程中,也有一部分人是依靠贪污腐化、化公为私、坑蒙拐骗、投机钻营,甚至是违法犯罪富起来,人民群众对这些现象可谓深恶痛绝。解决诸如此类的社会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走群众路线,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充分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善于组织群众,展开群防群治,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这就是新形势下最高形式地坚持党领导下的群众路线,也是对坚持群众路线的最好诠释和体现。在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对于涌现出来的优秀分子,通过民主形式和民主程序,让他们直接进入各级权

力机关,进而不断增加各级权力机关群众的话语权。这也是权衡各种利弊,在不影响全盘和大局稳定的情况下充分体现群众路线的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方案,是一条新形势下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最好、最快、最省力的途径。我们相信广大群众是有是非判断力的,在红色文化的热潮中涌现出一批相当优秀的分子,他们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将他们推举到党的核心领导位臵,就能发挥联系群众、监督党员干部的巨大作用,强化对贪污腐败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的监督、防范和打击,净化社会环境和社会空气。

红色文化一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思想教化作用、行为规范作用、政治导向作用,提升广大社会成员和干部群众以及企业经营者的思想境界、道德品质,指导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生活,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动民生改善;另一方面,又可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增强人民群众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不道德行为进行斗争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人民群众的正义感、警惕性,构建群防群治,打击违法犯罪的综合治理机制。同时,红色文化还可以激发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和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社会发展、民族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群众基础,形成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巨大杠杆。

第七,红色文化有利于形成反映不同群体和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心声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活力。

改革开放要健康推进,就要更加注重质量与速度的均衡,尽可能降低发展的代价,减少发展中的问题,逐步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发展。

建设和谐、公正、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要建立能够反映不同群体和阶层人民群众利益诉求和心声的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和利益调处机制。在当今社会思想空前活跃,人们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的情况下,要凝聚人心,统一思想,实现社会的稳定、有序、和谐,必须确立和巩固红色文化和红色精神的主流地位。

红色文化张扬了革命理想信念、革命热情、奋斗精神,唱响了主旋律,是健康文化、先进文化的代表,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被普遍接受和认可。红色文化既是符合社会发展潮流和发展规律,反映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也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最易于接受和掌握的。劳动和知识是财富的真正源泉。红色文化本身就是人民群众智慧和创造的结果,它能够形成潮流,也有赖于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推动。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实践表明,变革和创新来自于群众,工农大众中潜藏着不尽的宝藏和无穷的智慧,也潜藏着大批的人才和能工巧匠,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能释放出创新、进取的巨大能量。然而,有些地方政府和官员对人民群众自发地唱红歌等红色文化兴起的现象,不但不支持,而且表现出某种程度的恐慌,甚至打压,真实原因何在?他们说唱红歌就是表达对现实的不满。甚至大惊小怪地称之为‚时光倒流,文革重演‛等等。那么,请问,人民群众为什么会对你不满?是地方政府工作做的不好,还是某些官员贪污受贿,害怕人民揭穿和监督?还是老百姓都是刁民?不要说红色文化本身就是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信任、渴望和期盼,就是人民群众对于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失误,有怨气、有不满,也应当从根源上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还要通过一定形式让人民群众把这些情绪表达和倾诉出来,建立不同形式的人民利益表达机制和利益协调机制。

当代红色文化的兴起迎合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期盼和灵魂托付,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信念和利益诉求,不仅能够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而且能够有效激发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活力,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减压阀、安全阀、缓冲器、润滑剂。2.阐述井冈山精神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答: 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一)坚定的理想,不渝的信念。

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是井冈山精神的灵魂,是共产党人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邓小平同志说:‚根据我长期从事政治和军事活动的经验,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27年。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了孙中山决定的国共合作和反帝反封建政策,勾结了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当时的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同时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轰轰烈烈的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遇到惨重失败。数以万计的共产党员、数以百万计的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许多地方的党组织被打散了,不少党员同党组织失去了联系,有的人叛变了,有的人颓唐了,有的人掉队了,有的人丧失了信心,已经发展到六万党员的党只剩下一万多党员,原来蓬勃发展的各地工会和农民协会,被查禁或解散,到处是腥风血雨,白色恐怖笼罩全国。在这严峻的生死考验面前,在革命前途仿佛已经十分暗淡的艰难时刻,中国共产党人凭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义无反顾地举起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反抗。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党领导的南昌‚八一‛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相继爆发。当毛泽东同志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于9月29日到达永新三湾时,部队人数已从五千减至不足一千,经过改编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10月7日工农革命军到达宁冈茅坪,开始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8年4月28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余部和湘南起义的农军在宁冈会师,正式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12月10日,彭德怀率领平江起义后组建的红军主力到达井冈山,与红四军会合,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力量。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震惊了国民党反动派,蒋介石调集湘赣两省的军队对井冈山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会剿‛。在频繁而又残酷的军事斗争中,在极端困难的物资条件下,‚边界的红旗始终不倒‛,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革命信念。1928年12月遂川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文件《共产主义须知》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者就当‚不畏难,不怕死,为主义而牺牲‛。在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保存着当年红军写下的标语,其中就有‚实现共产主义!‛红军指战员在颈脖子上都系有红带子,取名‚牺牲带‛,表明为崇高的理想而献身的决心。在井冈山斗争中,仅有名有姓的烈士就达1.5万人,当时的莲花县委书记刘仁堪被捕后,面对敌人剖腹剜心的酷刑,仍然视死如归。在被押往刑场的路上,敌人割下了他的舌头,他就用脚趾蘸着自己身上淌下的鲜血写下了‚共产党万岁‛!‚革命成功万岁‛十一个大字,最后壮烈牺牲。在小井红军医院旧址,掩埋着130多个红军重伤

员的忠骨,可至今知道名字的只有十多个。在井冈山博物馆珍藏的近二千件革命文物,遍布五百里井冈的革命旧址、旧居,铭刻着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是教育和激励后来人继承先辈遗志,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生动教材。

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建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共产主义事业必胜的深刻理解的科学基础之上。当秋收起义部队向井冈山进军的时候,就有人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引用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话,向战士们解释说,别看现在全国都是蒋介石的统治,由于他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一定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终久会失败;别小看我们不到一千人,我们是工农革命,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正义的事业一定会胜利。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不久,特别是‚三月失败‛和‚八月失败‛之后,当时党的一部分同志被暂时的挫折所迷惑,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对坚持农村根据地的斗争表示怀疑,再次提出“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进一步坚定广大党员和广大军民坚持农村根据地的斗争,把井冈山红色政权的旗臶打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毛泽东同志主持召开了湘赣边界党的第一、二次代表大会解决这个问题。在第二次代表大会上作出《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是其中一部分》,解决了人们的革命信念问题。在毛泽东同志所写的《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三篇著作中,深刻分析了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小块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并指出:“我们看事情必须要看到它的实质,而把它的现象只看作入门的向导,一进了门就要抓住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通过现象抓住本质的科学分析,使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正处于低潮的极端困难情况下,充满信心地预言,中国革命的高潮就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见梳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中国革命的发展的历程已充分证明毛泽东同志预言的正确性。

今天弘扬井冈山精神,就要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l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谈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时,回顾党的历史,强调指出:‚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有了共同的理想,也就有了铁的纪律。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这都是我们的真正优势。‛他还说:‚现在中国提出‘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1989年10月,江泽民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也强调指出:‚井冈山革命的星星之火所以能燃遍全国,走向胜利,就在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始终不渝的信念,我们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强国,也必须具有这种理想和信念,这就需要学习井冈山的光荣革命传统。‛这两代领导人的这些论述是非常深刻、非常切合实际的。如果说井冈山斗争时期,是由于全体军民树立了坚定不移的革命理想和信念,才使星火燎原,从而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我们只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搞好。

当前,我们正处于世纪之交。在20世纪兴起,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却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到严重挫折。国际敌对势力弹冠相庆,大肆鼓噪共产主义的‚大失败‛,有人还预言20世纪内社会主义将进历史博物馆。社会主义运动的低潮使井冈山斗争时期‚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又被重新提到了人们的面前。对此,邓小平同志斩钉截铁地说:‚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二)实事求是,开拓创新

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开拓创新,走自己的路,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井冈山精神最本质、最重要的内涵。邓小平向志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井冈山道路,就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对中国革命性质的深刻分析,依据对中国国情的透彻了解,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主观和客观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开辟出来的中国革命唯一正确的道路。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向何处去?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严峻问题。不解决这一问题,中国革命就不能重新发展。在革命的紧要关头,陈独秀代表右倾投降主义提出了所谓的‚二次革命论‛,实质上是取消革命。同时,党的‚八七‛会议虽然解决了武装斗争问题,但武装斗争应采取什么形式,中国革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问题均未得到解决。在会议期间及其之后,党内注意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却忽视了另外一个新的倾向,这就是‚左‛倾盲动。大革命失败后,党内一部分同志,出于对国民党叛变和陈独秀右倾投降错误的革命义愤,滋长了一种急躁情绪,他们想一下子改变这种状况,迅速夺取中国革命的胜利。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错误地分析了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认不清当时的革命形势,不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模仿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故而发动了以城市工人为中心的多次武装起义,并错误认为:‚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和指导者。‛这些起义,由于违背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未寻找到革命的正确道路而失败。

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开始也是按照湖南省委的计划分三路攻打长沙,进军相继受挫,于9月19日各路起义军汇集文家市。在文家市主持召开前委会议,会上,毛泽东冷静地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总结了秋收起义中的经验教训,否定了师长余洒度‚仍主张取浏阳直攻长沙‛的意见,决定部队‚以保存实力‛,‚向萍乡退却‛。他动员大家说,我们当力量还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点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但最终将打破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大水缸。他把‚上山‛和‚割据‛(建立根据地)结合起来,说‚军阀能割据,我们为什么不能割据‛。蒋介石‚占市为王‛我们就‚占山为王‛,‚我们要到崇山峻岭中当红军割据的山大王‛,‚革命的山大王‛。从‚攻打长沙‛到‚引兵井冈‛,这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从此中国革命开始走上了把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根据地三者紧密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井冈山道路的开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运用,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的认识,已经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本身,遵循了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进行井冈山革命斗争中,毛泽东等在做群众工作,军事工作和制定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时,同样遵循了这条准则。在”人口不满二千,产谷不满万担“的窄小地域里,为粉碎强大敌人的一次次”会剿“,当时红军实行的‚分兵以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以及”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等战略战术原则,这在任何军事典籍中都是找不到的。但是,实践证明,这又是非常符合实际的军事科学。我们运用这些战略战术,打了一系列胜仗,粉碎敌人一次次的进攻,真正体现了从实际出发的科学精神。在发动群众方面,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固定区域的割据,用波浪式的推进和打圈子政策很好的方法发动群众“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由

于边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所以红军能‚以不足四个团的兵力,和敌人斗争四个月之久,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一天壮大‛。反之,1928年6月,正当根据地大发展时,湖南省委却离开了对实际情况的调查,错误地估计了形势,在湖南统治势力暂时稳定时期,却采取了统治阶级破裂时期的政策,不切实际地要求井冈山的主力红军‚杀开一条血路‛,‚立即向湘南发展‛,结果,导致边界斗争的‚八月失败‛。井冈山斗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等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的工作作风和思想作风,体现了井冈山精神的本质和特点。

井冈山革命道路的成功,向我们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是革命斗争,或者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说,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通原理同本国实际结合起来。迄今为止,一切成功的经验,都是由于这二者的正确结合;一切失败的教训,都是由于这二者的脱节。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出现一些挫折,主要是脱离中国国情,不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中,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开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从井冈山时期开辟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到今天开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贯穿始终的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走自己的路,开拓创新的精神、这是保证我们觉永葆青春的法宝。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在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推向新的境界。(三)坚持党的领导,注重思想建设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注重思想建设,是红军在白色势力包围中坚持斗争,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按照正确建军路线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队伍主要由以下成分组成:一是贫苦农民,他们中间蕴藏着反帝反封建的巨大积极性,但作为小生产者,又存在目光比较短浅,行动比较缓慢,组织纪律性不强的弱点。二是经过党的工作,改编为红军的旧军队士兵和战斗中俘虏的白军士兵,这部分人大多数是穷苦出身,但带有浓厚的雇佣军队的思想和旧军队的习气。三是以袁文才、王佐为领袖的井冈山绿林武装,这支队伍群众基础较好,但过去缺乏无产阶级政党领导,没有革命的政治纲领,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其宗旨是‚劫富济贫,除暴安良‛。这种状况造成党内和红军中存在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妨碍极大。要使党担负起领导革命的重任,使红军成为实现党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坚持党的建设,注重思想教育工作。这是关系井冈山斗争成败的一个重要问题。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向罗霄山脉中段转移。针对当时部队存在的各种问题,毛泽东于9月底在永新三湾村对部队进行了一次大的整编-一-史称‚三湾改编‛。‚三湾改编‛的核心内容就是在部队各级建立党的组织,班排有小组,连建支部,营团以上设党委,并实行党代表制度。这是红军初创时期党的建设的重大创举,它使部队中党的组织系统有了坚实的基础,从而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指挥枪这一原则的确立,极大地增强了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陈列着当年苏区时期的一幅珍贵的宣传画:在一

个火车头上写有‚党支部‛三个字。它形象地说明,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个”火车头“就是党支部。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指出:‚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此外,为进一步抓好军队的党组织建设,红四军还制定了《党代表工作大纲》、《党务决议案》等规章,使军队党的工作制度化。后来,毛泽东同志在总结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经验时指出,军队设立党代表和政治部,”这种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没有的,靠了这种制度使部队一新其面目。1927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的。‚在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岁月里,党代表在思想工作和对敌作战中都是身先士卒,以身作则,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因此伤亡也大。前委曾写报告要求中央和湘赣两省至少向部队增派30名党代表,以作补充,可为佐证。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在革命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就连许多俘虏兵参加红军后,了解了红军的性质、任务和政策,亲身体会到红军中官兵平等、亲如一家的气氛,思想很快发生了变化,不怕物质生活的艰苦,英勇作战。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红军像个火炉,俘虏兵过来马上就熔化了。‛

为进一步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当时,不仅在红军中,而且在地方上也非常重视加强党的建设。毛泽东同志认为,边界红旗始终不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共产党组织有力量和她的政策的不错‛。他在《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对当时边界各县党组织的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机会主义、地方主义、土客籍问题,以及投机分子的反水,造成党组织思想不纯、组织不纯的问题。他于1928年3月亲自在永新县建立起第一个乡村党支部一一秋溪乡党支部。在湘赣边界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抓好支部工作被列入决议案,指出:‚党要注意党的基层组织一一支部,实现‘一切工作归支部'的口号‛。党的组织不仅注意发展党员的数量,更注重党员的质量。‚八月失败‛以后,党组织遭到很大破坏,投机分子纷纷反水。为了纯洁党的组织,边界特委决定进行‚洗党‛一一这是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整党运动,史称‚湘赣边界的洗党运动‛(又称九月洗党)。在‚洗党‛运动中,清洗投机分子,党员重新登记。通过整党,‚党员人数大为减少,战斗力反而增强。‛

为把红军建设成为真正的人民军队,毛泽东同志十分注重加强军队的纪律。‚三湾改编‛后,他在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基础上,在宁冈龙市宣布红军‚三大任务‛的同时,为部队分别提出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些纪律体现了红军的本质和她的建军宗旨,对形成一支新型的人民军队和她的发展壮大起到了重要作用。注重思想建设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建设的又一显著特点。毛泽东同志在1928年11月25日,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提出:‚我们感觉无产阶级思想领导的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边界各县的党,几乎完全是农民成份的党,若不给以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其趋向是会更犯错误的。‛ 1929年12月下旬,中共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毛泽东同志为这段会议写了关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问题的决议。决议强调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重要性,分析了红四年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残余等八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表现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了这些非无产阶级思想对红军发展带来的危害及纠正的方法,要求用无产阶级思想来进行党和军队的建设。为此,古田会议还专门作出了关于党内教育和组织问题的决议并提出了具体任务和措施。古田会议是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毛泽东同志的建党思想就很明确。大家看看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就可以了解。‛

实践证明,中国革命如果离开共产党的领导,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加强党的建设不仅是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同样,它也是我们夺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

之一。中国的事情能否办好,关键在党。在当代国际风云变幻的条件下,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变革中,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取代共产党的地位,没有任何一个党派能有共产党这样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如果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就会天下大乱,四分五裂。同时,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从严治党,加强对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要继续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要地位,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要进一步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代代相传。

(四)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长期以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的胜利。密切联系群众,相信、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宗旨、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井冈山精神的重要内容。

井冈山时期的独特政治任务和异常险恶的斗争环境决定了以毛泽东为首的边界党既要富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又要有善于斗争、善于胜利的斗争策略和方法。这就必须深人群众,调查研究,做到真正了解群众。因而部队每到一地,都要求红军战士把这个地方的阶级、经济、生产、群众斗争及生活等情况调查清楚。通过调查,不仅解决了一个依靠谁、团结谁、打击谁的问题,而且使红军和群众相互了解,相互信任,为各项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还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在做什么以及需要解决什么,从而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且还及时地总结了群众斗争的经验。

在井冈山斗争初期,有些同志还不懂得‚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的道理。1927年11月中旬,宛希先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去打茶陵。打下该县城后,只委派了一个县长,他一切照旧章办事。当毛泽东知道这一情况后,立即来信指出:应该成立工农兵政府。按照毛泽东的这一指示,召开了茶陵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三个常委:一个工人代表,一个农民代表、一个士兵代表。他们主要是在城里筹粮筹款,没有去打土豪,也没有派工作队下乡去做宣传群众的工作。从茶陵回到井冈山后,毛泽东批评他们没有做群众工作,指出:我们是工农革命军,只是自己革命不行,还要发动群众起来一道闹革命,不这样做革命就不能胜利.我们每个人是战士,又是宣传员,不仅要会打仗,还要善于向群众做宣传工作。并通过总结打茶陵的经验,向工农革命军提出了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

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得到群众拥护么?‛‚就得关心群众的痛痒,就得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处处爱护群众,为群众打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工农革命军刚刚成立时,还来不及进行系统的政治思想教育,觉悟程度不高。其中,特别是从旧军队过来的,侵犯群众利益的事时有发生。加之,群众对工农革命军还不了解。所以开始时,工农革命军”每到一处是十室九空,除了少数年老人以外,很难见到青壮年人。‚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每天都对部队讲话,反复说明我们是工农子弟兵,要求大家“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不打人,不骂人‛。经教育,情况有些好转。可是,斗争环境困难,战士们肚子饿了,拿老百姓一个红薯,一个鸡蛋的事还很多;向地主打土豪筹款,大家乱拿一气;特别是有一部分同志非常散漫,不听指挥。针对这种情况,在上井冈山之前,毛泽东在荆竹山集合部队,对士兵们说:今天我们就要上山了,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并且宣布了三项纪

律:一切行动听指挥;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1928年1月,工农革命军打下遂川。在那里,又发生了一些违犯群众纪律的事。1月25日,毛泽东在县城李家坪集合部队,宣布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4月,部队从沙田回到井冈山后,还谱写了《红军纪律歌》,歌词是:‚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打扫干净。说话要和气,买卖要公平。损坏东西要赔偿,借人东西要还清。‛毛泽东、朱德不仅要求部队要严格遵守群众纪律,而且自己模范地遵守群众纪律。1928年冬,井冈山一连下了十几天大雪。朱德由于衣着单薄,手足都生了冻疮。军部从群众家里借来一把陶器壶,烧点热水给朱军长洗洗脚。一天夜里,朱德不小心把茶壶打破了。第二天,朱德亲自去赔茶壶,并表示道歉。对群众秋毫无犯,是新型人民军队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区别之一。

毛泽东同志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方能进行战争。‛正因为,我们的工农红军是为群众谋利益求解放的军队,人民群众才真正支持我们的革命战争。1928年7月,湘赣敌军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第二次‚会剿‛。湘敌的两个师从茶陵向宁冈进犯,赣敌11个团从吉安、安福向永新进犯。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不足1个团的兵力迎战赣敌。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毛泽东号召根据地军民‚紧急动员起来,粉碎敌人进攻‛。在群众的大力支持下,毛泽东指挥根据地军民将赣敌11个团围困在永新附近30里达25天之久。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大小战斗和根据地的建设几乎都有广大群众参加。如龙源口战斗,动员了宁冈、永新、遂川3县数千人参加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不足一个营的兵力打垮了湘军吴尚部二个团的进攻,依靠的还是广大群众。

如果说,在过去,我们是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那么,在今天,我们只有更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思想上想着群众、行动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深入基层为民多办实事。这样,才能巩固我们党的政权,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76年。今天,我们党已是一个拥有5700万党员的执政党,我们能否经得起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的考验和市场经济的考验,这是一个十分紧迫而严肃的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这些年,我们党内有少数党员干部弄权渎职,贪污受贿,由人民公仆变成了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老爷,根本的一条就是这些人严重脱离群众。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井冈山革命斗争史、井冈山的光荣传统昭示着我们,只有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的社会主义才能在‚更加众志成城‛的环境下建设得更好,中国共产党才能永葆青春。(五)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是自尊、自立、自强的民族精神和无产阶级革命精神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不仅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军事上频繁进行‚会剿‛,而且在经济上严密封锁,妄图把红军饿死、困死在山上。而当时的井冈山根据地‚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红军必需的粮食、食盐、布匹和药品等物资严重匮乏。各种困难‚有时真是到了极度‛。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我工农红军之所以能粉碎敌人的军事‚会剿‛和经济封锁,就在于根据地的军民发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正如陈正人所说:‚一条靠艰苦奋斗的思想,一条靠上下一致、同甘共苦。‛那岁月‚什么人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

夫,除根食外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发零用钱,两角即一律两角,四角即一律四角。因此士兵也不怨恨什么人。‛即使过着这样艰苦的生活,当时全军每月所需的一万大洋也很难筹集,红军常常吃的是粗糙的红米、缺油少盐的南瓜和野菜。寒冷的冬天,许多红军战士还穿着两件单衣。晚上战士们没床铺和棉被,也只能以门板当床,用稻草作被。‚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道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这一首歌谣,正是井冈山军民艰苦奋斗精神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生动写照。

面对严峻的现实,为战胜困难,边界党领导全体军民开展了反”经济封锁"的斗争,号召并发动广大军民自力更生地解决根据地的日常用品,缺少药品,就上山挖草药;没有食盐,就组织军民和群众大力熬制硝盐,缺乏枪支弹药,除了从敌人手中夺取外,还利用简陋的工具,创办各种类型的兵械所,制造简单的武器。在最困难的1928年,井冈山军民就因陋就简办起了军械所、被服厂、造币厂等。同时,井冈山军民还建立了红色圩场,开展红区和白区经济贸易,边界周围各县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根据地急需的食盐、药品、棉花、布匹等送到红色圩场,有力地支援了根据地的建设。在敌强我弱,物质生活菲薄,战斗频繁的极端艰苦条件下,井冈山军民任凭‚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并且‚使割据地区一天一天扩大,土地革命一天一天深入,民众政权一天一天推广,红军和赤卫队一天天壮大。‛革命的星星之火终于燎原全国。

70年过去了,井冈山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仍然放射出璀璨的光芒。这种精神,不仅革命时期需要发扬,建设时期同样需要继承和发扬。历史已雄辩证明:什么时候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得到发扬,我们的民族就精神振奋、士气昂扬,我们的事业就兴旺发达。相反,什么时候侈靡享乐之风刮起,社会精神就会萎靡,思想涣散,以至事业衰败。

井冈山斗争时期,异常艰苦的斗争环境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革命精神形成的外部条件,但我们党的性质、任务、宗旨、理想是艰苦奋斗精神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这种精神和作风曾产生过巨大的凝聚力,吸引和团结了广大军民,成为战胜敌人、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今天,面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也同样需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1988年5月,中顾委副主任宋任穷同志在视察井冈山时说:‚艰苦奋斗精神,不只是勤俭节约和艰苦朴素,它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为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与共同理想,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事业,不怕任何困难,不惜任何牺牲而顽强奋斗的进取精神和奉献精神。‛‚如果我们政治上不坚定,丢掉了艰苦奋斗精神,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容易被各种糖衣炮弹打中,成为资产阶级自由化和腐朽思想的俘虏。‛

历史已清晰地告诉了我们,‚虽然我们今天不再像井冈山斗争时那样每天吃红米饭、南瓜汤了,但光荣的井冈山革命传统一天也不能忘掉。‛让我们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3.阐述长征精神的形成及其内涵。新时期我们又赋予上证精神哪些新的时代内涵?在振兴中华民族伟业中你将会怎样继承和弘扬伟大 的长征精神?

答:形成:长征精神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产生的。红军的长征之路,既有空气稀薄、终年积雪的崇山峻岭,又有渺无人烟、遍地沼泽的茫茫草地。红军官兵不仅要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还要面对敌人轰炸和围追堵截。

由于长征是无后方、无依托的长途机动作战,供给非常困难,常常以草根、树皮充饥。过雪山的时候,很多官兵穿着单衣草鞋。如此艰苦的条件让不少官兵倒在了长征的路上,在这种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如果没有坚定的革命理想、必胜的革命信念,要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实现北上抗日是不可能的。

内涵: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新时代内涵:

一、崇高的理想 坚定的信念

崇高的理想信念,是长征精神的灵魂,是红军长征胜利的力量源泉。

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始终鼓舞着广大红军将士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克服种种艰难险阻。缺衣少食,弹药匮乏,吃的是草根,咽的是树皮,头上敌机轰炸,四周敌军围追堵截,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走出了雪山草地,翻越了高山峻岭,实现了三大主力会师,走上抗日救国前线。红军靠的是什么?靠的是广大指战员们对革命理想执著的信念,靠的是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诚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回答‚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你们在那么艰难的条件下也不倒下?‛的提问时,毫不犹豫地回答:‚是理想!革命理想大于天。‛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的支撑,前进的道路被敌人封锁了,就在崇山峻岭、深山峡谷中辟路前进;部队被敌人截断了,就以钢铁般的意志实行突围;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抛石块,血战到底。为了实现伟大的理想,无数先烈战死沙场。如果说懂得为崇高理想而斗争的军队是不可战胜的话,那么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正是这样一支钢铁劲旅。

长征胜利表明:共产主义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是红军长征战胜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这种伟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铸造了我们的军魂!

二、牢记宗旨 心系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长征时期,党坚持这一宗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拥护,为取得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长征途中,物质极其匮乏,甚至基本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但红军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这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长征途中,红军所过之地绝大多数是偏辟的山区、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红军每到一地,就积极动员群众,宣传北上抗日的方针,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动群众一草一木,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帮助各民族人民群众建立起人民政权和革命武装。红军将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各民族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大力支持。当地广大人民群众主动为红军捐粮草,给红军带路,照顾伤病员,甚至参军打仗,这一切都有力地支援了长征。

长征胜利教育我们: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得民心则

兴、失民心则亡,这是铁的规律。因此,弘扬长征精神,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三、胸怀全局 严守纪律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政党,党的纪律是全党意志的体现,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胸怀全局,是模范执行党的纪律的前提。只有胸怀全局,严守纪律,才能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才能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长征的胜利是党和人民军队铁的纪律的胜利。长征途中,红军指战员从革命利益出发,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严守纪律,真正做到个人服从组织,局部服从全局,只要上级一声令下,坚决完成战斗任务,可谓‚军令如山重,纪律似铁坚‛。懋功会师时,担任后卫任务的红五军团第37团刚翻过雪山到达镇口,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他们原路返回盐井坪,为会师部队担任警戒。该团没有任何怨言,忍着饥饿、寒冷和极度疲劳,重翻夹金山,到达指定地点。长征中,红军将士还自觉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群众纪律,得到了沿途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群众的支持。

长征中,红军团结统一,严守纪律,还表现为各部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以及同闹分裂搞独立的行为作斗争。长征中的各路红军实行战略转移虽然独立进行,但在长征这一全局中,大家密切配合,互相支持。红一、四方面军懋功会师后,曾发生过张国焘分裂党和红军的严重事件。党中央为了维护党和红军的团结统一,同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最终战胜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维护了红军的团结统一。

长征胜利告诉我们: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是长征胜利的重要保障。同样,遵守党的纪律,维护党的团结,也是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艰苦奋斗 甘于奉献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传统。我们党85年的历史就是一部艰苦奋斗的历史。在探索兴党、强国、富民的道路上,艰苦奋斗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党百折不挠,顽强进取;作为图强求兴的奋斗方式,使我们党在改变中国面貌的历程中创造出辉煌的业绩;作为高尚纯洁的政治品格,确保我们党在各种困难和考验面前巍然屹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人民军队的艰苦奋斗史。万里长征,艰苦卓绝。红军将士与天斗,与地斗,与敌人斗,斩关夺隘,抢险飞渡,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具有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雪山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为艰苦的历程。‚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海拔4000多米的川康雪山,使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于此;千里沼泽、连鸟兽都不能出没的川西草地,吞噬了多少红军战士的生命。‚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红军战士在‚爬过雪山就是胜利‛、‚走出草地就有希望‛口号的鼓舞下,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雪山死神和草地恶魔,并且表现出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胜利的历史表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阻,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长征精

神是我们党勇往直前的力量源泉,是全国人民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弘扬长征精神: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树立忠于人民、忠于事业的理想主义精神,青年富有理想,而真正远大的理想,必须与祖国的命运和人民的意愿紧密结合。当代青年应该具有的远大理想,就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有在为远大理想的顽强奋斗中,青年的人生抱负才能真正实现,青年的人生道路才会焕发光彩。

传承长征精神,就是要坚持艰苦奋斗、百折不挠的精神,长征给人们一种深刻的启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就能够成就事业,创造辉煌。我们要彻底改变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进行艰苦的努力。艰苦能磨炼人,创业能造就人。青年要时刻铭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大力发扬甘于奉献和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自觉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环境中去,经历风雨,经受锻炼,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功立业。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走进21世纪的中国青年,一定能够接过前辈长征的火炬,让伟大的长征精神代代相传,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路上,谱写出更加壮美的青春之歌。

4.阐述西柏坡精神的内涵及其伟大的现实意义。答:内涵主要是:

(1)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开拓进取精神。西柏坡时期,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我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已转入全国反攻,是否敢于不失时机地发起战略决战,将革命进行到底,是党在西柏坡时期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中共中央发扬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不失时机地组织了伟大战略决战,歼灭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胜利的进程。针对蒋介石1949年《元旦文告》发动的‚和平‛攻势和当时国际势力提出的‚划江而治‛的主张,毛泽东号召全国人民‚将革命进行到底‛,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不使革命半途而废,显示了中共中央在复杂的政治风云和决定中国人民前途和命运的历史关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彻底精神,这是一种抓住机遇,顶住压力、挑战,争取最大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

(2)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西柏坡时期,中共中央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发动农民群众参加伟大的解放战争,为战争的胜利提供巨大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要加强党内的团结统一,克服存在于党内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为争取革命的最后胜利并顺利实现两个‚转变‛提供了组织保证。这是中共中央面临的又一重要课题。为此,共产党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进行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群众参战和生产的积极性,使解放战争‚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党中央把加强纪律性和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来抓,先后作出了建立报告制度、健全党委会议制度等决议、决定,要求克服依然存在着的某些无纪律、无政府状态,克服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和中央代表机关手中,达到全党、全军在政策上、行动上的高度统一,并要求把加强纪律性与发展民主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坚持依靠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

(3)戒骄戒躁的谦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西柏坡时,中国革命即将全面胜利。执政问题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提到党中央的议事日程。共产党人会不会变成李自成?能否避免重蹈‚其亡也忽‛的历史覆辙?能不能经受得住胜利与执政的考验?这关系到革命成果能否巩固,社会主义目标能否实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能否走下去?在解决这个重要课题时,毛泽东在中央七届二中全会上向全党敲起警钟:‚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在他看来‚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坚信:‚我们有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武器,我们能够去掉不良作风,保持优良作风。‛在离开西柏坡前夕和进驻北平途中,毛泽东多次强调:我们是‚进京赶考‛,发誓‚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所有这些,蕴含了对共产党人理想、宗旨、奋斗目标和作风风范等极为丰富的时代要求,科学地回答了共产党人应怎样经受革命胜利和执政考验的历史性课题,为共产党在执政条件下如何防止腐化变质,永葆革命者本色,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现实意义:

西柏坡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对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同时也吸取了中国的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集大成者。西柏坡精神没有地域限制,是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结晶,是中国人民传承下来的作风和风范。

有的学者认为,西柏坡精神一是抓住机遇,科学决策,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进取精神;一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毛泽东离开西柏坡‚赶考‛的勇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在胜利之后,只有戒骄戒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永远胜利。有的学者提出,从西柏坡时期的‚两个务必‛到现在中央提出的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的要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一脉相承的政治智慧。把两者联系起来一起提出,也是从目前党员的现状和我们的形势出发的。兢兢业业、干干净净为国家和人民工作是对‚两个务必‛核心内容的新发展。面对新的考题,人民永远是考官。

在新时期弘扬西柏坡精神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的较长历史过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必须弘扬西柏坡精神,牢记‚两个务必‛,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两个善于‛,做到科学发展,处理好改革和发展的关系;妥善协调和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发扬依靠群众、民主团结精神,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谱写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篇章。

5.阐述沂蒙精神的形成内涵和特征。分析说明沂蒙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又呈现出怎么样的阶段性特点?结合现实说明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 答:

(一)沂蒙精神的产生和发展

1、沂蒙精神产生的文化根基。沂蒙地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沂源猿人‛的故乡和东夷文化的发祥地。沂蒙地区毗邻孔孟之乡,孔子曾登临东山游历讲学,以孔孟为代表的的儒家思想,在沂蒙居民的心中打上了深刻的烙印。

2、沂蒙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没有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就不会有沂蒙精神的产生。是伟大的中国革命造就了沂蒙精神。

3、沂蒙精神的概括和提炼。一是酝酿提出阶段。1989年12月12日临沂大众报发表了‚发挥老区优势,弘扬沂蒙精神‛的署名文章,第一次明确提出‚沂蒙精神‛的概念和在全地区弘扬沂蒙精神的主张,并对沂蒙精神的内涵进行了初步概括(‚团结奋斗,无私奉献,艰苦创业,求实创新‛)。1990年2月3日,省委书记姜春云同志来临沂视察工作时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立场坚定、爱党爱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二是进一步发展阶段。江泽民同志1992年7月冒着酷暑来临沂视察,对临沂地区的巨大变化给予高度评价,并于7月28日欣然题词——‚弘扬沂蒙精神,振兴临沂经济‛。1996年王廷江事迹报告团进京做报告引起轰动效应等。三是完善定型阶段。1997年省委宣传部和临沂市委联合举行纪念江泽民题词5周年理论研讨会。期间,大家经过充分讨论,形成共识,把沂蒙精神概括为‚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1999年1月7日至9日,胡锦涛同志来临沂视察时对弘扬沂蒙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特别是2005年沂蒙精神晋京展览,感动京华,轰动全国。

(二)沂蒙精神的内涵和精神实质

1、沂蒙精神的科学内涵。‚爱党爱军‛,集中展示了沂蒙人民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这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开拓奋进‛,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是沂蒙精神的永恒主题。‚艰苦创业‛,是沂蒙人民的宝贵品格,它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

2、沂蒙精神的实质。

(三)沂蒙精神的特征和价值定位

1、沂蒙精神的主要特征。一是地域性。二是人民性。这是沂蒙精神最为突出的特征。三是时代性。

2、沂蒙精神的价值定位。

阶段性特点:一种建立在共同信仰伟大力量基础上的伟大精神,必然能够拥有惊天动地、排山倒海、势不可挡的实践作用和凝聚四面八方的强大力量。沂蒙精神就是这样一种具有强大实践功能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用在2抗日战争,能够赢得民族的独立;用在解放战争,能够使人民当家做主人;用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能够迅速脱贫致富,很快地改变贫穷落后面貌,不断向着共同富裕的幸福生活(迈进。依靠沂蒙精神共同信仰的强大实践功能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安居乐业的和平年代,无论是在平稳发展的建设时期B,还是在重大灾难的危急关头,山东人民坚定不移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始终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跨过革命和建设道路上的一个个艰难险阻,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过上了小康生活,迎来了富民强省的光辉前景,在不同历史时期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地、泣鬼神的精神壮歌。

时代价值:沂蒙精神不但是革命战争年代沂蒙人民克敌制胜的法宝,而且是新时期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首先,沂蒙精神包含的坚定的政治信念,能保证市场经济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其次,沂蒙精神倡导的艰苦创业,激励着人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开拓进取。再次,沂蒙精神中的无私奉献、诚实守信精神与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相一致。最后,市场经济本身的发展为沂蒙精神熔铸市场精神提供了经济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沂蒙人学会了按市场原则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正是在发展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中,沂蒙精神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

6.结合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实例说明说明沂蒙精神中的‚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的内涵及其表现?新时期大学生如何弘扬‚爱党爱军‛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答:蒙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老区的一种具体承载是沂蒙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先进群体意识,是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等精神一脉相承的伟大革命精神,是千万沂蒙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它秉承沂蒙优秀思想文化和革命传统,根植沂蒙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沃土,经过战争年代的洗礼,建设时期的陶冶,改革时期的考验,形成‚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基本内涵,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开放兼容的理论特质和强大的实践功能。

‚爱党爱军‛是沂蒙精神的灵魂,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著的崇高政治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经过战争的考验,亲身体验到了党的英明伟大,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在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山一带的老百姓为解放战争的胜利献出了自己的青春和热血,‚红嫂‛、‚沂蒙六姐妹‛、‚孟良崮战役‛等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智。沂蒙人民将爱党爱军的一腔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军参战,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沂蒙人民爱党爱军爱国的政治信仰更突出地表现为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成了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敢于奉献的价值取向,这是沂蒙精神的核心。战争年代,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有十万多名英雄儿女长眠在这里。可以说,沂蒙人民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展现了血染的风采。沂蒙人民节省出一块红薯、一张煎饼养育了人民子弟兵,成就了中华民族的惊天伟业。‚红嫂‛们用自己喂孩子的乳汁哺育了一个个伤病员,为共和国的建立提供的不仅仅是物质动力,这也是我们民族的精神食粮,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就是沂蒙精神。陈毅曾动情地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死都忘不了沂蒙山。‛其实他忘不了的是沂蒙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忘不了的是沂蒙人民对中国革命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平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新时期,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尤其是在关键时刻,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地承担义务和责任,宁愿牺牲小家,也要顾全大家,总是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充分体现了老区人民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弘扬:

‚爱党爱军‛展示了沂蒙人民所具有的立场坚定、方向明确、追求执着的崇高政治信仰。在党的领导下,沂蒙人民经受住了战争的考验,形成了坚定的爱党爱军的政治觉悟,在改

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他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臶,自觉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爱党爱军已成为一代又一代沂蒙人民坚定不移的思想规范和自觉行动,是沂蒙人民政治本色的根本体现。

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英勇的渊子崖人民……他们浴血沙场、奋勇支前;她们日夜摊煎饼、做草鞋,洗血衣,勇下冷河,以血肉之躯架起火线桥,哪一件哪一景都令人们感叹,催人泪下!还有那用乳汁救伤员的红嫂们,舍己子换人子的沂蒙母亲们,更是惊天地,泣鬼神,她们的人间大爱早已超越了时空,流芳千古。

这种博大精深的大义与大爱精神,在今天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关心关爱、助人为乐、无私奉献、见义勇为等优良品德,倡导大家学习这种精神,时刻用来引导我们的所作所为,任何事情都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计个人得失,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无私奉献‛,概括了沂蒙人民顾全大局、公而忘私、自我牺牲、勇于奉献的价值取向。沂蒙人民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以党和国家的利益为重,主动承担任务与责任,把一切都献给了党。

7.结合实例说明沂蒙精神中的‚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的内涵及其表现。新时期的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如何弘扬‚开拓奋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

答:‚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概括了沂蒙人民追求进步、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先进思想意识,体现了沂蒙人民不管在什么困难条件下,都能自力更生、坚韧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

正是在这种精神的指引下,沂蒙才涌现出了‚厉家寨‛、‚高家柳沟‛等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典型。也正是依靠这种精神,沂蒙人民才能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一改贫困的生活条件和落后的生产面貌,取得巨大的成就和长足的发展。

新时期:开拓奋进:一是敢当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先行者。解放思想是没有止境的。进一步解放思想,体现在不断转变思想观念上,体现在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必须适应实践的发展,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必须牢固树立开拓意识,把大胆探索的勇气同科学求实的精神统一起来;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状态,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要求。

二是争当勇于改革、开拓奋进的千里马。一个好的领导者必须要具备开拓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吃透‚上情‛,明白‚下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同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结合起来,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三是善当勤奋好学、刻苦攻关的螺丝钉。时代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大学生必须要勤奋学习,锲而不舍,努力学习和掌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的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在领导岗位上和日常工作中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在当前,尤其要通过学习牢固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艰苦创业: 第一,要有旺盛的革命意志。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具有振兴中华、富民兴邦的雄心壮志。旺盛的革命意志和蓬勃的朝气,是领导者开拓领导工作新局面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改革的过程、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在困难中

前进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既有来自内部的旧的传统和惰性的影响,也有来自外部的干扰和障碍。每个大学生必须树立知难而进、不怕挫折、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新风貌,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发扬开拓进取精神,带领群众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

第二,要甘当‚老黄牛‛。有的同学认为提倡开拓创新就不需要苦干实干精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的实现,靠的是埋头苦干和发愤图强,不能靠幻想和空谈。‚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离开了真抓实干,任何事业都不会成功。必须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本职工作。虚报浮夸,‚夸‛不出一粒粮食;弄虚作假,‚弄‛不出一件产品。只有靠实干精神,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平凡劳动,才能构建我们事业的高楼大厦,才能做到富民强国。

第三,要勤俭干事业。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既要树立为国家创造财富呕心沥血的精神,又要树立国家财产锱铢必惜的精神。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只要做到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用到为人民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上,就是一个高尚的人。国家的财产,哪怕一丝一缕、一分一厘,都是人民的血汗,我们只有珍惜的义务,而绝无轻易挥霍的权利,要一点一滴都用在人民的事业上,充分发挥其效益。

弘扬本土红色文化 构建文明和谐校园 ——永新县实验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简述

永新是著名的‚三湾改编‛和‚龙源口大捷‛发生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的故里,在我们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蕴藏了丰富的红色文化。我校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结合实际以校园红色文化建设为主线,广泛开展‚弘扬本土红色文化,构建文明和谐校园‛主题教育,提高全体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整个主题教育旨在传承与弘扬适宜小学生成长的精神家园的红色文化精髓,将学校德育工作虚功实做;旨在深化校园红色文化内涵,创新校园红色文化建设内容和形式。根据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从高处着眼,小处入手,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使学生在系列教育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和教育。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行为得到内化,逐步做到言必行、行必果,增强学生的道德规范意识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学生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的精神。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红色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充分发挥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宣传橱窗等主阵地的作用,引导红色校园文化气氛健康向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红色校园文化宣传活动,努力扩大宣传阵地、完善宣传设施和强化宣传内容。在校园内的墙壁、走廊、楼道等处围绕红色校园文化主题布臵好相关的条幅标语、图片、墙报等,在校训、校风、学风等催人上进的警世言词中渗透红色的励志之语,让校园的一草一木都闪烁着红色之影,让师生的一言一行都折射出红色之魂,让校园时时处处都充满着红色的精神。

二、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搭建红色文化传播平台。

为了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本土红色文化,使优秀的革命传统在学生身上得到传承与发扬,我校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向外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搭建校园红色文化传播的平台。上学期,少先队大队部组织近500名优秀少先队员,徒步前行三湾和龙源口等地,组织参观了三湾改编旧址和龙源口大捷纪念碑以及贺子珍故里,在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真切地了解到了我们身边的革命历史故事,瞻仰了那些革命先烈,许多孩子观后纷纷表示,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会继承和发扬优良的革命传统,发奋学习,长大报效祖国。此外,学校政教处经常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同志,老红军,帮助他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清明节时,组织学生到张子清革命烈士墓前扫墓,缅怀革命先辈们的英雄事迹,从而增强未成年人的爱国情怀;组织学生开展‚重走革命路‛远足活动等,感受革命先辈们的艰辛,从小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

三、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红色文化理念,积淀丰厚红色校园文化。

学校要求语文教师每学期做好五件事:即课前组织学生撰写一条红色宣言,并张贴在班级宣传栏内,供学生赏读。每天读一首红色诗词,每周背诵一首红色诗文,每月开展一次红色诗词朗诵会或红色故事演讲会。每期开展一次红色诗文征文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元素伴随着学生的成长。音乐教师每学期做好两项事:教学生唱红歌不低于三首,每期举行一次学生红歌比赛,让红色文化的声音响遍校园。体育教师每节课都得按照革命军人的标准对学生实施队列、跑步、形体、仪表、速度、纪容等六项训练,让学生学会坐如钟、站如松、行如风。让红色的革命种子穿透岁月茁壮成长。美术教师每期要各安排两次以上让学生画红色画、写红色字,每期至少举行一次学生书画展,通过这三项活动让红色文化开满校园,花香果美。其它学科的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该科特点渗透红色文化理念,有效落实红色校园文化建设。

四、认真开展丰富多采的教育活动,寓教于乐。

1、各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每个教室的布臵都兼顾了共性与个性,创设了不同的风格与追求,班主任老师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红色文化建设,通过班训、班风、学风、教风的建设来体现隐性红色文化,体现班级红色文化,让教室成为学生表现自我、优化个性的红色场所,让每一面墙壁都能记录学生成长历程中红色文化的足迹。

2、学校要求每天下午的课前唱,各班都得唱三首红歌,每天黑板上都能更换一条红色名言警句;每周一学校都举行了以‚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国旗下的讲话,各班充分利用每周五的班会课,认真开展班级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每月举行了一次红色班级文化评比与交流活动;每期学生在课桌上更换一条蕴涵红色文化的座右铭,每期学校举行了一次全校性的师生红歌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讲故事比赛、全校性的师生红色文化征文与红色文化楹联赛、现场红色美术与红色书法作品展、教师红色课件作品展等;学校每学期聘请了一位‚红色‛英模到校作红色经典宣讲报告。通过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全方位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

五、制定了详尽的评价体系,评选了灿烂红色之星。

学校制定了《永新县实验小学红色校园文化建设评价细则》,在学期末的教师考评中,把红色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全方位目标考核的内容,作为专项工作给予奖惩。采取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凡学校验收达到规定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表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凡不思进取,裹足不前,单项检查不到要求的班级,学校给予批评。通过采取定期检查、评价、奖惩等措施,大力推动了学校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红色文化是永远流淌于人类心灵并滋润于心灵的清清河流,永远闪烁光芒四射的黑夜中不落的星辰,永远灿烂蓬勃的源自壮士热血之上的一脉思想火花与精神遗产。红色文化的内涵很广,我校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深入挖掘红色元素作为红色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核,在教育教学中不断探索,不断渗透和深化,让永新红色文化嵌入孩子的心胸!让永新红色文化根植于孩子的心灵!让永新红色文化永远伴随着孩子的成长!

云卷云舒,卷舒有致,尽显佛陀自在自然境界; 台巍台奂,巍奂无陂,犹彰禅寺庄严庄丽观瞻。

云,让天空有了生机,有了性格,有了诗意,有了美丽,有了滋味。:“天空没有云彩,就没了味道。”

凌晨,当太阳尚未露脸时,它的光芒已经射透了山顶那一抹淡淡的云,让那一层层云镶上了耀眼的金边,让山凹的云腾起拨动心弦的红焰,让海平面的云泛出了含羞的红润。如果没有云,想想看还有啥滋味?

白天,当太阳凌空时,蓝蓝的天衬托着朵朵白云,更是蔚为壮观,让人浮想联翩。那白的云,有的像驰骋疆场的骏马;有的像撒野奔跑的骆驼;有的像一堆堆砌高耸的棉花垛;有的像连绵无垠的雪山;有的像随风流动的袅袅炊烟;还有的像碧海波涛涌起的浪花,也有的像仙女身后飘拂的羽裳裙带。碧蓝的天、雪白的云,美啊,美不胜收。当然,暴风雨来临之前,也有乌云滚滚的时候,可对于一个勇士来说,他更喜欢黑色的云彩。你不觉得那滚滚乌云像画家笔下挥毫泼墨的巨幅山水画卷吗?你不觉得它像炮火爆炸后腾起的硝烟吗?是加农炮轰炸后腾起的硝烟;是喀秋莎排炮爆炸后腾起的硝烟;是飞机轰炸后腾起的硝烟;是原子弹爆炸后腾起的蘑菇云!当雷声乍响时,那更是动人心魄,催人冲锋陷阵,此时此刻更是让人热血沸腾,更想振臂高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傍晚,西沉的太阳将天边那白色的云、蓝色的云、黑色的云烧得通红,像炼钢的炉火,熊熊燃烧;更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令人神游;五彩的云让寂静的村落、让巍峨的群山披上了霞衣。此时此刻,如果没了云,就没了诗情画意。

下载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校园精神文化实施方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园精神文化创新研究计划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创新研究计划 中学生情感丰富,可塑性强,认知水平、自我意识、道德感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意志力薄弱,自制力差,易受暗示,情绪易波动不稳定,道德情感易反复不......

    文化精神

    “文化精神”浸润社区建设结硕果 在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中,我们集贤里社区围绕“活跃开展文化,倡导文明生活”为主题,积极推动文化进社区,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营......

    “传承经典文化、打造书香校园”实施方案

    传承经典文化 打造书香校园 -----大河岸小学“一校一特色”创建方案 为大力实施特色强校的战略目标,促使学校走出一条“特色立校、特色兴校、特色强校”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打造......

    《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实施方案

    巩留县高级中学“弘扬红色文化,打造红色校园”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培育和提高学校师生人文素养,打造红色特色“人文校园”,引导和激励学生深入实践,走近历史,了解和感受民......

    校园精神大全

    校园精神个人参考: 1、尽责尽力尽美 2、立人立学立业 3、思考者行动者成功者 4、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5、目标明确方法科学习惯养成能力提升 6、学有所依业有所成 7、德为......

    校园足球文化特色活动的实施方案

    校园足球文化特色活动的实施方案 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足球设施、足球活动、足球竞赛、足球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意识、......

    公司文化精神浅谈

    公司文化精神浅谈 新入职场的新人对于企业的什么最为看重呢?不是企业的规模大小,不是企业的外在形象,而是企业文化精神。作为一名金玉普惠的新员工,对于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大服......

    水文化和水精神

    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 “关于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重要讲话精神 ——君寿堂企业开办文化大讲堂 主讲人:许君寿(董事长) 第一讲 水与文化的关系 2015年1月26日—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