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

时间:2019-05-13 07:42: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

第一篇: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

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

【裁判摘要】

一、保证人领取企业法人执照,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即使其经营活动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亦不属于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

二、保证人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应依法对其所从事民事法律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其所作保证是否受合同以外第三人影响的问题不涉及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亦不影响保证合同的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4)民二终字第26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长乐市自来水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善隆,该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郑为良,福建中美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江晖,北京市赛德天勤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市五四支行。

负责人:林荣锋,该支行行长。

委托代理人:徐晓江,福建至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林曦,福建至理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和顺(中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顺利,该公司董事长。

上诉人长乐市自来水公司(以下简称自来水公司)为与被上诉人中国工商银行福州市五四支行(以下简称工行五四支行)、原审被告和顺(中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和顺公司)借款担保纠纷一案,不服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2004)闽民初字第4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姜伟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陈百灵、杨征宇参加的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书记员袁红霞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查明:2003年8月29日,和顺公司向工行五四支行借款,双方签订2003(五四)工银(短)总字第13号《流动资金借款合同》,金额为人民币2800万元整,贷款到期日为2004年8月20日,月利率为4.8675‰,按日计息,按月结息。在有其他严重的违约行为时,工行五四支行有权解除合同,并要求和顺公司提前归还贷款本息,赔偿损失。同日,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签订一份2003(五四)工银(短)总字第13号保001分号《最高额保证合同》,自来水公司为和顺公司本案2800万元贷款提供连带保证担保。2003年9月5日,工行五四支行向和顺公司发放2800万元贷款。和顺公司自2003年9月20日起就开始欠息,至今未支付分文利息。

2004年7月28日,工行五四支行向原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依法判令:1.和顺公司一次性归还该行2003(五四)工银(短)总字第13号合同项下贷款本金人民币2800万元及利息、罚息,利息、罚息按合同约定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规定计算;2.自来水公司对和顺公司的上述欠款承担连带还款责任;3.两被告共同承

担本案的诉讼费用及其他相关费用。

原审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工行五四支行与和顺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以及工行五四支行与自来水公司签订的担保合同是各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内容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应认定为有效合同。自来水公司辩称是公益性质的国有单位,不具备保证人的资格,担保系受政府强迫所为,担保无效,其不应承担保证责任的理由不能成立。首先,本案保证合同从1997年就开始一直延续至今,自来水公司作为企业享有经营自主的权利,完全有能力拒绝担保,但其对政府的所谓“强令”至本案诉讼前从未提出过任何异议,而是一而再地为和顺公司持续借款提供了担保,放弃了《担保法》第十一条所赋予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或者企业对强令其为他人提供保证的行为,有权拒绝”的权利,所提交的证据亦不足以认定其是受胁迫而提供担保。其次,自来水公司是地方国有企业,其资产用于为他人借款提供担保时,通过市政府、有关上级部门领导批准或是有关部门和领导协调指示并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该担保行为既不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也不属于《担保法》规定的无效情形。最高人民法院法(1998)85号《关于正确确认企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关保证合同效力问题的通知》,亦认为保证合同除确因违反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等应当依法确认为无效的情况外,不应仅以保证人的保证因地方政府指令而违背了保证人的意志,而确认保证合同无效,并以此免除保证责任。第三,自来水公司领取的是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而非《担保法》司法,解释第三条规定意义上的“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其担保行为不应受该法条调整。虽然自来水公司的经营活动存在公益成分,根据《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六条“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为保证人的,如无其他导致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况,其所签订的保证合同应当认定为有效”规定的精神,自来水公司签订的保证合同并无其他导致合同无效的情形,其所签订的担保合同也应当认定为有效。综上,本案保证合同是双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有关法律规定,应当确认为有效合同,自来水公司应当按照合同的约定,承担本案保证责任。自来水公司认为本案保证合同违反法律规定应为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应当予以驳回。和顺公司经该院合法传唤,拒不到庭诉讼,视为其放弃抗辩权利。该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六条和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条的规定,判决:

一、和顺公司应于该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偿还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本金2800万元人民币及合同约定的利息、罚息,利息、罚息按合同约定和中国人民银行规定计至该判决确定的付款之日,逾期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处罚;

二、自来水公司应对上述第一项判决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案件受理费人民币160098元,诉讼保全费125520元由和顺公司负担,自来水公司负连带责任。

自来水公司不服原审法院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自来水公司为和顺公司借款债务提供连带责任担保,系基于长乐市政府等行政机关的强制指令而被迫作出,该担保行为违背了自来水公司的真实意愿,应认定无效。原审判决认定自来水公司不是“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是错误的。本案可能涉及经济犯罪,应当中止审理。借款人和顺公司的股东香港顺凯(集团)有限公司未能缴足注册资本,应当追加其参加本案诉讼。请求二审法院撤销原审判决,改判本案担保合同无效,自来水公司不承担保证责任。

针对自来水公司的上诉请求及理由,工行五四支行答辩称:自来水公司主张保证合同系在长乐市政府指令之下违背其真实意思而签订的,但其提交的证据不

足以证明其诉讼主张。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正确确认企业借款合同纠纷案件中有关保证合同效力问题的通知》(法[1998]85号)的规定,除确系因违反担保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等应当依法确认为无效的情况外,不应仅以保证人的保证系因地方政府指令而违背了保证人的意志,或该保证人已无财产承担保证责任等原因,而确认保证合同无效,并以此免除保证责任。即使本案保证合同系在政府指令之下而签订的,也不能免除保证责任。自来水公司是企业法人,不是“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符合作为担保人的资格。本案系民事纠纷,自来水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存在经济犯罪问题。香港顺凯(集团)有限公司不是本案的必要共同诉讼当事人。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请求二审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院认可原审法院查明事实。

本院认为,本案工行五四支行与和顺公司签订的借款合同系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为有效。借款人和顺公司在合同到期后未能全部履行合同义务,应当依法承担向工行五四支行偿还借款本息的民事责任。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签订书面保证合同,明确承诺为和顺公司上述借款提供连带保证义务。现和顺公司到期未能偿还债务,保证人自来水公司应就上述债务向工行五四支行承担连带清偿责任。自来水公司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法人,应依法对其所作民事法律行为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自来水公司关于其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指令下所作担保,应免除其向工行五四支行承担保证责任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因为,本案保证合同系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之间签订,自来水公司没有证据证明工行五四支行在与之签订保证合同时采取了欺诈、胁迫等手段。自来水公司是否受合同以外第三人影响的问题并不涉及合同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由于合同一方当事人没有义务了解合同相对人签约行为以外的其他因素,自来水公司一方面承认其在本案保证合同上盖章的事实,另一方面否认该签约行为是其真实意思表示,这对被保证人工行五四支行是不公平的。保证合同不应仅因保证人的保证系因地方政府指令而确认无效。自来水公司领取的是企业法人执照,属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其经营活动虽具有一定的公共服务性质,但不属于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自来水公司关于其不符合保证主体资格的上诉主张没有事实依据,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关于本案保证合同应为有效,自来水公司应当承担连带责任的判决并无不当,本院应予维持。自来水公司关于本案可能涉及经济犯罪应当中止审理的上诉主张,没有事实和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借款人和顺公司的股东是否缴足注册资本的问题与本案借款担保纠纷并无直接的法律关系,自来水公司关于应当追加和顺公司股东参加本案诉讼的上诉理由没有法律依据,本院依法不予支持。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本案二审案件受理费160098元,由长乐市自来水公司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姜 伟

代理审判员 陈百灵

代理审判员 杨征宇

二00五年三月十一日 书记员袁红霞

第二篇:信达公司石家庄办事处与中阿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信达公司石家庄办事处与中阿公司等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裁判摘要】

保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保证人的变更必须经债权人同意。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没有形成消灭保证责任的合意,即使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债权人另外提供了相应的担保,债权人亦表示接受,也不能因此免除保证人的保证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5)民二终字第200号

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

负责人:张国英,该办事处主任。

委托代理人:安红敏,河北冀立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刘爱强,河北冀立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陈力华,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王清华,河北济民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卢春秀,北京市正合律师事务所律师。

原审被告:河北省冀州市中意玻璃钢厂。

法定代表人:王立虎,该厂厂长。

委托代理人:周世豪,河北冀州市双冀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以下简称信达石办)为与被上诉人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阿公司)及原审被告河北省冀州市中意玻璃钢厂(以下简称冀州中意)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冀民二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吴庆宝担任审判长,代理审判员宫邦友、刘敏参加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赵穗军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原审法院经审理查明:1993年10月20日,冀州中意与中国建设银行河北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建行)签订外汇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182万美元,借款用途为河北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河北中意)项目投入,借款期限自1993年10月20日至1997年6月30日,借款利率为浮动利率,自1995年12月31日开始还款,共分三次还清。中阿公司为该笔贷款向省建行出具《不可撤销现汇担保书》,其中载明:“本保证书保证归还借款方在93008号借款合同项下不按期偿还的全部或部分到期借款本息,并同意在接到贵行书面通知后十四天内代为偿还借款方所欠借款本息和费用。本保证书自签发之日生效,至还清借款方所欠的全部借款本息和费用时自动失效。”借款担保合同签订后,省建行依约发放了贷款。该笔贷款作为冀州中意的出资投入河北中意。

1995年11月25日,河北中意向省建行出具《承诺书》,内容为:“河北省冀县中意玻璃钢厂1993年10月20日根据93008号《外汇借款合同》从贵行借款182万美元,为此我公司郑重承诺:我公司对归还该笔贷款本息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并放弃一切抗辩权。本承诺书为93008号《外汇借款合同》的补充,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借款到期后,借款人和担保人均未偿还。省建行进行了催收。1998年7月8日,冀州中意的法定代表人岳红军在省建行的催还逾期贷款通知书上签字确认。1999年11月16日,省建行向冀州中意发出债权转让通知,冀州中意在通知回执上加盖了公章,法定代表人岳红军签字。1999年12月3日,省建行与信达石办签订了《债权转让协议》约定:省建行将借款人冀州中意截至1999年9月20日贷款债权本金182万美元,表内应收利息375 110.75美元,催收利息366 274.01美元转让给信达石办。省建行于1999年12月21日向河北中意发出《担保权利转让通知》(冀建外第4号),河北中意在回执上签字盖章。2000年12月1日,信达石办向借款人冀州中意和河北中意进行了催收。2002年10月22日,信达石办以公证方式对中阿公司进行了催收。2004年11月19日,信达石办在《河北经济日报》发布债权转让、催收及出售公告,其中包括冀州中意和中阿公司。2004年11月23日,信达石办和省建行共同在《河北经济日报》发布债权转让、催收公告,其中包括冀州中意和中阿公司。2004年11月30日,信达石办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冀州中意归还借款本息,中阿公司承担担保责任。

另查明:1992年3月,河北中意(甲方)和冀县财政局(乙方)签订《河北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租赁冀县中意玻璃钢厂协议》,约定:由甲方对乙方的中意玻璃钢厂实行租赁。乙方不承担任何经营管理亏损及风险。租赁期为10年(从合营公司批准之日算起)。甲方拥有冀州中意的债权,同时承担原冀州中意合资前的全部债务。

河北中意出具的《河北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现状》载明:河北中意于1992年9月3日签约于石家庄,由三方投资建立,即河北省乡镇企业经贸发展有限公司(甲方)、冀州中意(乙方)和意大利萨普拉斯集团(丙方)。注册资金为1000万美元。冀州中意所贷182万美元,经省建行向冀州中意要求还本付息未果后,省建行想让河北中意接起这笔182万美元的贷款,即更改贷款人。经几次协调,中阿公司不仅不想改变担保主体,而且想退掉为冀州中意的担保责任,从而未能使该笔贷款转移。为此,在省建行的强烈建议下,河北中意于1995年承诺河北中意对该笔贷款的本息承担无条件还款责任,并放弃一切抗辩权。河北中意《关于将182万美元贷款调至石市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的说明》,其内容为:在你厂账上登记的省建行182万美元贷款,系租赁你厂初期由石市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代为办理的,是以你厂名义贷入的,因此登记在你厂账上。但根据贷款时石市玻璃钢有限公司对省建行的书面承诺,该笔贷款和利息的归还不由你厂承担,而是由石市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负责。该笔贷款已与你厂无任何关系,因此请将该笔贷款及相应利息调回。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省建行与被告冀州中意签订的借款合同意思表示真实,形式完备,内容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强制规定,是合法有效的。被告中阿公司出具的不可撤销现汇担保书是其真实意思表示,且其担保主体资格合法,根据有关司法解释规定,应认定保证合同是成立并且生效的。担保书中未明确约定担保责任方式,但根据担保书的承诺,担保人承担责任的条件是被担保人“不按期偿还”时,应当认定保证人中阿公司承担的是连带保证责任。

在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河北中意与省建行、中阿公司曾就变更借款人事宜进行协商,但因中阿公司拒绝担保未果。在此情况下,河北中意向省建行承诺,对归还该笔贷款本息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并放弃一切抗辩权。根据承诺书的内容,河北中意为冀州中意向省建行贷款提供了担保,省建行业已接受。冀州中意和中阿公司以河北中意持有的内容不同的另一承诺书为依据主张该债务已转移给河北中意不能成立,应以债权人省建行所接受的承诺书内容确定双方法律行为的性质。河北中意所承担的应为担保责任。中阿公司拒绝为转移后的债务提供担保,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在河北中意出具承诺书后仅对河北中意主张了权利,据此可以认定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已经变更为河北中意,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中阿公司不应再承担本案的担保责任。因原告信达石办不同意追加河北中意为被告,对于河北中意是否承担责任,该院不予审理。同时驳回中阿公司提出的鉴定申请。

省建行与信达石办签订的债权转让合同合法有效,信达石办具备原告主体资格。自1998年至2004年省建行和信达石办进行了多次催收,本案自原告起诉时未超过诉讼时效。

该借款是以冀州中意的名义借出并用于河北中意的项目股本投入,冀州中意享有因该投资而形成的股东权益。该笔贷款并非是承租方用于租赁期间产生的贷款,因此应由使用人和受益人冀州中意承担还款义务。还款责任不受冀州中意和河北中意之间项目调整的影响。

综上所述,信达石办关于冀州中意的诉讼请求及理由成立,予以支持。其请求中阿公司承担民事责任的理由不成立,不予支持。该院依照上述相关法律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第一百一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第七十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八条之规定,判决:

一、冀州中意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信达石办借款本金182万美元,利息2172656.50美元(利息计算至2004年9月21日,之后的利息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逾期罚息标准计算至付清之日止);

二、驳回原告信达石办的其他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87553元由被告冀州中意负担。

信达石办不服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一审判决以“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已经变更为河北中意,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为由免除了被上诉人中阿公司的担保责任,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有关司法解释规定,是完全错误的。

一、一审判决认定“在借款合同履行过程中,河北中意与省建行、中阿公司曾就变更借款人事宜进行过协商,但因中阿公司拒绝担保未果”没有法律依据。作出上述认定的唯一证据《河北中意玻璃钢有限公司现状》是孤证,且存在瑕疵,而且出具人河北中意与原审被告冀州中意存在利害关系。省建行从未与任何单位协商过变更借款人事宜,只是为增加保险系数,增加河北中意为担保人。并不意味着放弃了对被上诉人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

二、一审判决认定“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已经变更为河北中意,省建行和信达公司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作出上述认定没有一份由省建行同意变更或解除被上诉人担保责任的明确的意思表示,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而且,原审被告冀州中意和被上诉人中阿公司在原审中主张的均是“债务转移”,而从未提出过担保人变更的抗辩,一审法院也未将其列为法庭调查的重点,未进行质证。一审法院擅自以未经法庭调查和充分质证的理由来认定案件的关键事实,显然是违反法定程序的行为。

三、一审判决以省建行和上诉人未向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主张权利为由认定省建行和上诉人“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严重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法(2002)144号通知的规定。

四、河北中意出具承诺书后,无论是省建行还是信达石办,都没有放弃过对被上诉人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请求二审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法改判被上诉人中阿公司对冀州中意的182万美元借款本金和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维护上诉人的合法权益。

被上诉人中阿公司答辩称:

一、上诉人称“一审判决认定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没有任何事实和法律依据”的说法,没有根据是不成立的。省建行从未向答辩人主张过任何权利,一审判决关于“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的认定是依据充分且直接的证据作出的。但是,答辩人坚持的河北中意向省建行出具的《承诺书》是债权转让的观点,鉴于一审判决结果,不再持异议。

二、上诉人称一审判决“严重违反了最高人民法院(2002)144号通知的规定”的说法是错误的。更何况,被答辩人所谓的公证催收根本未到达答辩人。本案对答辩人不具备适用最高人民法院(2002)144号通知所规定的条件。因为适用通知的前提是:债权人与相对人存在债的法律关系。一审判决认定: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也就是说,被答辩人从省建行受让的是对冀州中意和河北中意的债权,答辩人与其不存在对应的债务关系。因此,上诉人依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144号通知及法释(2001)12号中的有关规定是不当的,不能作为对答辩人主张权利的依据。更何况答辩人从未收到过2002年11月19日所谓公证送达的催收通知单。有公证书为证,中阿公司财务部从未有:“韩克建”(签收人)。至于上诉人称:“省建行曾多次向被上诉人中阿公司进行过催收”,是没有根据的。综上所述,一审判决认定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是正确的。被答辩人与答辩人不存在对应的债权债务关系,请求判决驳回信达石办对中阿公司的诉讼请求。

原审被告冀州中意陈述称:1.对原审判决并不认可,但因为收到一审判决时冀州中意已经破产,无力上诉。2.我方认为182万美元,因为债务已经转移,真正的债务人应该是河北中意,河北中意提出的无条件还款协议是最有效的,而信达石办提供的承诺书是对河北中意承诺的一个反悔。3.刚收到的信达石办的新证据,说明冀州中意不需要再承担这笔债务。

本院经二审审理,除对原审查明的事实予以确认外,另查明:

信达石办向本院提交的2002年11月19日由河北省秦皇岛市公证处为其出具的(2002)秦证经字第3791号公证书复印件与原件核对无异,其内容为:根据债权转让通知建冀外第4号,应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的申请,本公证员与公证员王佳铭、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石家庄办事处业务经理巩剑峰于2002年11月19日向担保方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的财务部负责人韩克建送达了《债权担保催收通知书》,并要求上述被送达方在通知书上签字、盖章,均遭拒绝。据此,本公证书证实,该《债权担保催收通知书》确实送达到担保方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

中阿公司所提交的(2005)秦三证民字第969号《公证书》,其内容为:2005年6月2日,秦皇岛市第三公证处对中阿公司2001年-2003职工在册资料予以公证,中阿公司财务部从未有“韩克建”(签收人)。

本院经审理认为:本案系借款担保合同纠纷。省建行与冀州中意签订的借款合同以及中阿公司出具的不可撤销担保书系各方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且形式完备,内容不违反我国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应认定为合法有效。该担保书中未明确约定担保责任方式,但根据该担保书的内容,担保人承担保证责任的条件是借款人“不按期偿还”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2)38号《关于涉及担保纠纷案件的司法解释的适用和保证责任方式认定问题的批复》第二条规定,“保证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在被保证人不履行债务时承担保证责任,且根据当事人订立的合同的本意推不出为一般保证责任的,视为连带责任保证。”因此,原审判决认定保证人承担的是连带责任保证,并无不当。

本案中,河北中意在省建行出具的《承诺书》中承诺,对归还该笔贷款本息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并放弃一切抗辩权,该承诺书与93008号《外汇借款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一审判决基于该承诺书,认定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已经变更为河北中意,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中阿公司不应再承担本案的担保责任。但是,根据《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与第九十一条的规定,保证合同是当事人之间合意的结果,保证人的变更需要建立在债权人同意的基础上,即使债务人或第三人为债权人另为提供相应的担保,而债权人表示接受担保的,除债权人和保证人之间有消灭保证责任的意思表示外,保证责任并不免除。而本案并无债权人省建行或信达石办同意变更或解除中阿公司保证责任的明确意思表示,因此,一审判决的这一认定显属认定事实不当,适用法律错误,应予纠正。并且,双方当事人均未主张保证人变更,一审法院也未将保证人是否变更列为法庭调查的重点,双方在庭审时均未就此问题进行举证和质证,一审法院以此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关键,显属不妥。对于上诉人的该项上诉理由,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该《承诺书》的内容,河北中意愿意承担债务并无疑问,问题的关键在于:河北中意出具该承诺书的行为是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主张的债务人变更,还是上诉人信达石办主张的增加保证人,抑或是新债务人的加入。根据《合同法》第八十四条的规定:“债务人将合同的义务全部或部分转移给第三人的,必须以债权人同意为前提。”在本案中,河北中意表示愿意承担连带还款责任,债权人省建行在接受的同时,并无明确的意思表示同意债务人由冀州中意变更为河北中意,因而河北中意的承诺行为不能构成债务转移,即不能构成债务人的变更。对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以债务转移未经其同意为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抗辩理由,本院不予支持。至于河北中意的行为应当定性为上诉人信达石办所主张的保证人增加,还是定性为债务人的增加,本院认为,二者在案件的实质处理上并无不同,只是在性质上有所不同:保证系从合同,保证人是从债务人,是为他人债务负责;并存的债务承担系独立的合同,承担人是主债务人之一,是为自己的债务负责,也是单一债务人增加为二人以上的共同债务人。判断一个行为究竟是保证,还是并存的债务承担,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如承担人承担债务的意思表示中有较为明显的保证含义,可以认定为保证;如果没有,则应当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目的出发,认定为并存的债务承担。因此本案中,根据承诺书的具体内容以及向河北中意的催收通知中的担保人身份的注明,对河北中意的保证人身份有较为明确的表示与认可,上诉人信达石办主张的此行为系保证人增加的上诉理由,于法有据,本院予以支持。

根据本院法释(2001)12号《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6条之规定,“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国有银行债权后,原债权银行在全国或省级有影响的报纸上公布债权转让公告或通知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债权人履行了《合同法》规定的通知义务。在案件审理中,债务人以原债权银行转让债权未履行通知义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可以将原债权银行传唤到庭调查债权转让事实,并责令原债权银行告知债务人债权转让的事实。”省建行和上诉人信达石办分别于2002年11月19日以公证催收的方式,2004年4月2日以报纸公告催收的方式向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主张过权利。按照该规定,即使省建行和上诉人信达石办没有向其通知债权转让事宜,法庭也可传唤原债权银行并责令其当庭向被上诉人中阿公司告知债权转让事实。因此,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以债权转让通知未送达为由拒绝承担保证责任的主张不能成立。对于上诉人有关其没有放弃过对被上诉人中阿公司担保债权的上诉理由,本院予以支持。对于被上诉人中阿公司质疑的催收方式问题,根据《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六项的规定,公证催收方式具有法律效力,能够产生法律规定的效力。上诉人信达石办提交的(2002)秦证经字第3791号公证书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其公证送达债权催收文书的内容真实,意思表示明确,本院对其效力予以认定。中阿公司主张的关于为本公司员工办理社保时不包括韩克建其人,因属事后提供,且该公司是否确有韩克建此人,并不影响公证处公证送达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故中阿公司所提交的社保名单之证据,不能对抗2002年11月19日由河北省秦皇岛市公证处出具的(2002)秦证经字第3791号公证书的证明效力,对于中阿公司的抗辩理由,本院不予采信。

本案借款合同签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以下简称《担保法》)生效之前,如果当时的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可以参照《担保法》的规定,但在《担保法》的规定与当时的法律法规规定不一致的地方,应该适用本案合同签订履行时的法律法规的规定。因此,本案应当适用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颁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同时,最高人民法院(2002)144号通知也应作为处理本案的法律依据之一。依据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颁布的《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1条和第29条规定,没有约定保证责任期间或约定不明确的保证合同,保证人应当在被保证人承担责任的期限内承担保证责任,主债务的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亦中断。省建行在1998年7月8日对冀州中意进行催收,即产生了对主债务人冀州中意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也产生了对担保人中阿公司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力。其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2002)144号通知的规定,即“对于当事人在《担保法》生效前签订的保证合同中没有约定保证期限或约定不明确的,如果债权人已经在法定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主债务人主张了权利,使主债务没有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但未向保证人主张权利的,债权人可以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向保证人主张权利,逾期不主张的,保证人不再承担责任”,上诉人信达石办在该通知发布之日起6个月内,即自2002年8月1日起至2003年1月31日止的六个月内,于2002年11月以公证方式向中阿公司进行了催收,从而中断了对担保债权的诉讼时效。其后,上诉人信达石办于2004年4月2日在《河北经济日报》对冀州中意和中阿公司进行了公告催收,再次中断担保债权的诉讼时效。至上诉人起诉时,对被上诉人的担保债权尚在诉讼时效之内。因此省建行和上诉人并未放弃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对其上诉请求本院予以支持。

综上,上诉人信达石办要求被上诉人中阿公司对冀州中意的182万美元借款本金和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的请求合理,本院予以支持。被上诉人中阿公司提出的由于债务转移,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中阿公司不再承担保证责任的抗辩理由和上诉人主张权利已过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不能成立,本院予以驳回。原判决以“该笔贷款的担保人已经变更为河北中意,省建行和信达石办已经放弃了对中阿公司的担保债权”为由,认定被上诉人中阿公司不承担担保责任,属认定事实不当,适用法律错误,应依法予以纠正。

本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八十五条、第九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第二十九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九条第六款的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及第一百五十八条的规定,判决如下:

一、维持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冀民二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主文第一项;

二、撤销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2005)冀民二初字第2号民事判决主文第二项;

三、中国-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对原审被告河北省冀州市中意玻璃钢厂的182万美元借款本金及其利息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一审案件受理费87553元,由河北省冀州市中意玻璃钢厂承担;二审案件受理费87553元,由中国一阿拉伯化肥有限公司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判长

吴庆宝 代理审判员 宫邦友 代理审判员 刘 敏 二00六年一月十八日 书记员

赵穗军

第三篇:贵州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等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贵州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等与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借款担保合同纠纷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民事判决书

(2000)经终字第212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贵州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

法定代表人:齐心,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李晓冬,集泰律师事务所律师。

委托代理人:张炸力,副总经理。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

负责人:王建授,该行副行长。

委托代理人:李亚雄,该行副处长。

委托代理人:杨文,公达律师事务所律师。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贵州省五金矿产进出口公司。

法定代表人:王植山,该公司经理。

委托代理人:陈航宝,该公司副总经理。

上诉人贵州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以下简称贵州粮油公司)为与被上诉人中国银行贵州省分行(以下简称中行贵州分行)和贵州省五金矿产公司(以下简称贵州五矿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不服贵州省高院(2000)黔经一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张永平担任审判长、审判员张勇健和代理审判员王闯参加的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张锐华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查明:1995年8月30日,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签订一份《进出口企业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贵州粮油公司向中行贵州分行借款2700万元,期限一年,月利率12.06‰。同日,中行贵州分行根据合同约定将2700万元划入贵州粮油公司账户,贵州粮油公司向中行贵州分行出具抵押担保书一份,用富侨公寓北楼作为借款的抵押物,但未到房屋产权监理部门办理登记手续。借款到期后,贵州粮油公司未依约还款。1995年12月26日,贵州粮油公司与中行贵州分行又签订了一份《进出口企业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贵州粮油公司向中行贵州分行借款860万元,期限六个月,月利率10.08‰。同日,贵州五矿公司向中行贵州分行出具了担保书,承诺对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借款到期后,贵州粮油公司偿付利息120 448元,借款本金及其余利息未予偿付。1995年12月19日、1996年1月19日,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分别签订两份《进出口企业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约定借款分别为900万元和600万元,期限为四个月,月利率10.08‰,贵州五矿公司分别为这两笔借款出具了担保书,承诺对借款提供连带责任担保。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贵州粮油公司分别偿付了借款本金100万元和400万元,该两笔借款的本金尚有1000万元未予偿还,加上前两笔借款3560万元未还,共计4560万元尚未偿还。2000年1月19日,中行贵州分行向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被告偿还欠款。

另查明:在贵州五矿公司为贵州粮油公司所做的连带责任保证的三笔借款的期限届满后六个月内,中行贵州分行均未向贵州五矿公司主张其承担保证责任。

在一审审理期间,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根据中行贵州分行的申请查封了贵州粮油大厦(贵阳市省府路8号)和2972平方米的办公住宅楼(贵阳市北京路34号),同时查封了“飞天”注册商标专用权。贵州粮油公司认为,两处房产的价值已经大于原告诉讼请求额,查封“飞天”商标没有道理,于是提出异议,并申请对“飞天”注册商标专用权进行评估。2000年5月30日一审法院同意贵州粮油公司的申请,并委托湖北东方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对贵州茅台酒飞天注册商标的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

贵州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1995年8月30日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签订抵押担保借款合同,贵州粮油公司以富侨公寓北楼作为借款的抵押物,但未到房屋产权监理部门办理抵押物登记,故抵押部分未生效,其余部分有效。1995年12月19日、12月26日,1996年1月19日中行贵州分行、贵州粮油公司、贵州五矿公司先后签订的三份连带责任保证借款合同,均系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并不违反法律,应属有效。中行贵州分行依约向贵州粮油公司发放了贷款,但贵州粮油公司除偿付了本金,500万元和利息120 448元外,其余本金及利息均未依约偿付,对此,贵州粮油公司应承担违约责任。贵州五矿公司为贵州粮油公司的三笔借款提供连带担保,因担保书中未约定保证期限,在借款期限届满后六个月内,中行贵州分行并未要求贵州五矿公司承担保证责任,根据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的规定,贵州五矿公司的保证责任应予免除。中行贵州分行要求贵州粮油公司偿还借款本金4560万元及支付860万元借款的利息的诉讼请求有事实和法律依据,应予支持。据此,该院依照《借款合同条例》第四条、第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判决:

一、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贵州五矿公司于1995年12月19日、同年12月26日、1996年1月19日分别签订的三份保证借款合同有效;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贵州五矿公司于1995年8月30日签订的抵押担保借款合同,除抵押部分未生效外,其余部分有效。

二、由贵州粮油公司偿还其与中行贵州分行于1995年12月26日签订的借款合同中约定的本金860万元及该款从1998年1月20日至1999年12月20日的利息170万元(按合同约定的利率计算,扣除已支付利息120 448元);从1999年12月21日起,按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逾期付款的规定计算利息到付清之日止。

三、由贵州粮油偿还其与中行贵州分行于1995年12月19日、1996年1月19日签订的两份借款合同中约定的借款本金共计3 700万元(扣除已偿还的借款本金500万元)。案件受理费246 860元,财产保全费185 520元,均由贵州粮油公司负担。

贵州粮油公司不服贵州省高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称:其一,其未能及时还款是整个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造成的;正当上诉人在困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时候,中行贵州分行提起的诉讼将上诉人逼上了绝路;一审法院的判决毁掉了一个企业,扭曲了外贸企业与银行之间共同发展的关系,对贵州省外贸企业的体制改革和贵州经济的发展将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其二,一审法院同意将被中行贵州分行申请查封的“飞天”商标委托评估部门进行评估,而在尚未有评估结果时草率下判,严重违反了诉讼程序。一审法院同意上诉人申请委托对“飞天”注册商标进行评估的日期是2000年5月30日,而一审判决书留的日期是2000年5月9日,也就是说委托评估之前一审法院就已经准备好了判决书。上诉人认为,一审法院超值查封“飞天”注册商标专用权给上诉人造成了经济损失,而评估工作又使上诉人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审法院既然同意了上诉人的评估申请,又不待评估结果而中途下判,暴露了一审法院审判工作的随意性和不公正性。上诉人请求裁定撤销一审法院的判决,并发回重审。

中行贵州分行答辩称:企业借银行的钱,理应按期归还,如果都以困难为由欠本息不还,被逼上绝路的可能是银行,被毁掉的可能是社会主义经济秩序;一审法院未等“飞天”商标评估结果即予下判,是因为审限已到,而且,查封是否超值是执行的事情,与判决没有关系。对“飞天”商标的查封是活封,并不影响上诉人对商标的使用,目前也没有因为查封该商标而给上诉人造成损失。另外,如果有损失也只能由茅台酒厂提出,而不是贵州粮油公司提出,因为真正使用该商标的是茅台酒厂。一审判决事实清楚,判令正确,请予维持。

贵州五矿公司没有提出答辩。

本院认为:1995年8月30日中行贵州分行与贵州粮油公司签订的抵押贷款合同,其抵押部分未办理登记手续,根据当时的有关法律规定不生效,其余部分有效;1995年12月19日、12月26日以及1996年1月19日中行贵州分行、贵州粮油公司、贵州五矿公司先后签订的三份连带责任保证的借款合同合法有效。中行贵州分行依据上述四份合同向贵州粮油公司发放了贷款,但贵州粮油公司除偿付了本金500万元和利息120 448元外,其余本金及利息未依约偿还,应当承担违约责任。中行贵州分行未在法定期间内向贵州五矿公司主张其承担保证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二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贵州五矿公司的保证人责任应予免除。一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本院予以支持。在一审审理期间,贵州粮油公司对一审法院依中行贵州分行的申请对“飞天”商标采取保全措施提出异议,认为诉讼保全的价值远远超过诉讼请求的数额;对于其异议,一审法院要求其委托评估、履行举证责任,并无不妥。而贵州粮油公司对诉讼保全的异议成立与否,不应影响一审法院对借款纠纷下判。对“飞天”商标的评估可能是一个较长的过程,一审法院没有必要也不应该为了等待评估结果而拖延本案的判决。如果当事人有证据证明,因债权人申请保全超过标的额给当事人造成损失,当事人可以侵权损害纠纷另外提起诉讼。

综上,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但判决部分第三项文字叙述存在阙漏,其借款本金37 000 000元(扣除已偿还的借款本金5 000 000元)分属于贵州粮油公司与中行贵州分行于1995年8月30日、1995年12月19日和1996年1月19日签订的三份借款合同,一审判决第三项未提及1995年8月30日的合同,应予补正;其计算的借款本金总数正确,文字叙述的阙漏对判决结果没有影响,所以,对原审判决应予维持。上诉人贵州粮油公司的上诉理由不成立,应予驳回。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二审案件受理费246 860元,由贵州粮油公司承担。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张永平审 判 员 张勇健 代理审判员 王 闯 二00一年六月十九日 书 记 员 张锐华

第四篇:濮阳市丰硕物资有限公司因与被申请人清丰县建筑工程物资供销公司、清丰县自来水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范文]

濮阳市丰硕物资有限公司因与被申请人清丰县建筑工程物资供销公司、清丰县自来水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9)豫法民申字第00085号

民事裁定书

申请再审人(一审原告、二审上诉人)濮阳市丰硕物资有限公司。住所地濮阳市振兴路北段公安小区12号楼东2单元1楼西。

法定代表人申天朝,该公司董事长。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清丰县建筑工程物资供销公司。住所地清丰县正通大道南端。

法定代表人王春萌,该公司经理。

被申请人(一审被告、二审被上诉人)清丰县自来水公司。住所地清丰县城关镇。法定代表人雷继普,该公司经理。

申请再审人濮阳市丰硕物资有限公司因与被申请人清丰县建筑工程物资供销公司(以下称建筑公司)、清丰县自来水公司(以下称自来水公司)借款担保合同纠纷一案,不服濮阳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的(2007)濮中法民三终字第187号民事判决,向本院申请再审。本院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查,现已审查终结。

申请再审人申请再审称,自1997年至1999年,清丰县建行分别向建筑公司及自来水公司依法进行催收,二申请人分别在催收通知书上签字和盖章,从而引起保证人自来水公司的保证时效的中断。之后的一系列催收(含公证催收)均引起保证诉讼时效的中断。保证人应承担保证责任。2004年11月24日,申请人工作人员和濮阳市公证处公证员一同到被申请人建筑公司办公地,同时也是王春萌与卢姓妇女多年的居住处所,依法行使债权催要的权利,一卢姓妇女自称是王春萌之妻,接收了《债权催要通知书》,并答应一定转交给王春萌。根据民法学原理,只要申请人依法主张了催要的权利,就引起诉讼时效的中断。申请人的起诉尚在诉讼时效内,应依法判令建筑公司还款,保证人自来水公司承担保证责任。原审认定事实有误、适用法律不当。请求再审本案。

被申请人建筑公司辩称,濮阳市公证处公证的对象错误,因卢姓妇女不是建筑公司的职工。该笔贷款是单位贷款,不是家庭贷款,即便卢与王春萌是夫妻关系,也没有义务对此公证承担责任。不能认为对卢的送达代表对建筑公司主张了债权,不能引起本案诉讼时效的中断。公证催收的“债权催要通知书”上没有催款的日期,回执上没有具体内容。该公证是无效公证。原审判决正确,申请人的理由不能成立。

被申请人自来水公司辩称,1995年11月15日,建筑公司与清丰县建行签订的借款合同,我公司担保,合同约定的保证期限为主合同生效至主合同失效时止。根据法律规定,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二年。在此期间,清丰县建行未向我公司主张权利,已经超过保证时效。申请人在受让该笔债权时早已超过诉讼时效。原审法院未支持申请人的请求是正确的。请求驳回申请人的再审申请。

本院认为,申请人称其与濮阳市公证处人员向建筑公司及自来水公司送达了债权催收通知书,能够引起本案诉讼时效中断。经审查,申请人提交的公证书,公证证明其向自称是王春萌妻子的卢姓妇女送达了催收通知。卢不是建筑公司职工,送达给建筑公司以外的人的行为,不能代表向债务人建筑公司送达和建筑公司收到申请人的催收通知,不能引起申请人向建筑公司主张债权、中断诉讼时效的后果。原审认为申请人主张债权超过诉讼时效并无不当。1995年11月15日,自来水公司为建筑公司借款提供担保,原审认为保证期间约定不明,应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债权人未在两年的保证期间内向保证人自来水公司主张权利,保证时效已经超过,从而判决免除自来水公司的保证责任亦无不妥。申请再审人的申请理由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的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一条第一款之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濮阳市丰硕物资有限公司的再审申请。

审判长别志定

代理审判员金立

代理审判员金文鹏

二○○九年十一月六日

书记员李洪

第五篇:中国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诉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

中国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诉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借款合同纠纷案、源:(2000)经终字第143号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钢铁工 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06-9-22 16:38:00-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最 高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判 决 书

(2000)经终字第143号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住所地:北京市西长安街乙17号。

法定代表人翁宇庆,该公司董事长。

委托代理人宋学成,北京市共和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原审被告)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住所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文瑞街4号。

法定代表人杨学文,该公司总经理。

委托代理人栾红,该公司职员。

委托代理人惠铁男,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法规处处长。

被上诉人(原审原告)中国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住所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动力区民生路196号。

负责人刘滨,该行行长。

委托代理人郭庆涛,该行职员。

委托代理人李会武,黑龙江省仁大律师事务所律师。

上诉人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为与被上诉人中国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借款合同纠纷一案,不服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1999)黑经初字第61号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依法组成由审判员宋晓明担任审判长,审判员周帆、于松波组成的合议庭进行了审理,书记员夏东霞担任记录。本案现已审理终结。

查明:1995年10月11日至1996年3月26日。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以下简称冶金公司)向中国银行哈尔滨动力支行(以下简称动力中行)先后提出了五份《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放款申请书》,动力中行据此先后为冶金公司办理了五笔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放款,总计金额172万美元。具体情况是:1995年10月11日第一次放款48万美元,月利率7‰,还款期限1995年11月2 日;1995年11月8日第二次放款36万美元,月利率7‰,还款期限1995年11月20日;1996年3月12日第三次放款12万美元,月利率7‰,还款期限1996年4月5日;1996年3月20日第四次放款6万美元,月利率7‰,还款期限1996年5月25日;1996年3月26日第五次放款70 万美元,月利率7‰,还款期限1996年4月26日。动力中行向冶金公司放款时,均按当日汇率将美元分别折为人民币3981984元、2986776元、996756元、498780元、5820430元后,分五次划至冶金公司在该行开立的人民币帐户内。

1997年4月8日,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钢集团公司)向动力中行出具一份《信用保证书》,承诺:中钢集团公司为冶金公司在该行借款提供连带责任保证,该保证有效期一年,即从1997年4月8日至1998年4月8日;最高保证限额(包括外币贷款折人民币)为2300万元,及由此产生的利息和有关费用。同日,中钢集团公司、冶金公司又共同向动力中行出具一份确认书,确认截止1996年12月31日,冶金公司在动力中行共融资2524万元,中钢集团公司为其中2300万元提供担保。

1998年4月6日,中钢集团公司、冶金公司又共同向动力中行出具一份确认书,确认截止1997年12月31日,冶金公司在动力中行融资外汇190.4万美元,利息32万美元。中钢集团公司保证承担连带责任。

1998年10月12日,动力中行与冶金公司签订了两份《人民币流动资金借款合同》,借款金额共计631万元人民币,第一份合同借款300万元人民币,月利率6.023‰,还款期限1998年11月12曰;第二份合同借款331万元人民币,月利率6.023%口,还款期限1998年11月12日。

上述贷款相继到期后,冶金公司仅偿还部分美元本息。动力中行向冶金公司催收,并要求该公司对尚欠的美元及人民币提供还款担保。1999年3月8日,冶金公司和中钢集团公司又共同向动力中行出具了美元及人民币欠款《确认书》各一份,内容为,至1999年3月8目,冶金公司尚欠动力中行美元贷款本金136.5万美元、人民币711万元。中钢集团公司并表示为冶金公司尚欠的美元借款本金及相应利息和尚欠的人民币借款中631万元本金及相应利息继续承担连带责任。至1999年9月20日,冶金公司除已陆续偿还的本息,共欠动力中行美元借款本金1365523美元,利

息625731.8美元,尚欠人民币贷款本金 631万元,利息1879599.5元。1999年9月9日,动力中行为此诉至原审法院,请求判令冶金公司偿付借款本息,中钢集团公司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动力中行与冶金公司因打包放款及贷款人民币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清楚,冶金公司对此也未提出异议,故该公司应承担偿还所欠美元及人民币本息的责任。中钢集团公司在冶金公司与动力中行债权债务关系已经形成,冶金公司不能按期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出具的连带责任保证,其保证合法有效,中钢集团公司对冶金公司的债务应当承担连带保证责任。打包放款是出口贸易融资的一种方式,其与外汇贷款是金融机构两种不同的业务,因此,对打包放款不应适用外汇贷款的法律规定。动力中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将外汇按当日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给付冶金公司应属合同有效,中钢集团公司提出动力中行上述行为违反国家外汇贷款管理中“借外汇、用外汇、还外汇”的规定应属无效的理由,不能成立。中钢集团公司出具的《信用保证书》明确承诺,对最高保证限额(包括外汇贷款折人民币)2300万元债务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其保证的意思表示清楚,故中钢集团公司提出动力中行贷美元给付人民币,事先不知道,违背了其意思表示的理由亦不能成立。该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第十八条之规定,判决:

一、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在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偿还中国银行哈尔动力支行美元借款本金1365523美元,利息625731.8美元;偿还人民币借款本金 631万元,利息1879599.5元(计算至1999年9月20日,至判决生效后十日内的利息分别按外汇及人民币逾期借款利率计算)。

二、中国钢铁工贸集团公司对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的上述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一审案件受理费128870元,财产保全费40500元。由中国冶金进出口哈尔滨公司负担。

中钢集团公司、冶金公司均不服黑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的上述民事判决。向本院提起上诉。中钢集团公司上诉称,原判认定动力中行与冶金公司发生五笔打包放贷业务,证据不足,缺乏事实依据。中钢集团公司只对“押汇美元”提供担保,而原审法院却判决中钢集团公司对“打包放款”的人民币贷款承担保证责任,超出了中钢集团公司担保责任范围。动力中行向申请人提供的既不是凭证押汇,也不是外汇贷款,而是人民币贷款,加大了贷款的使用风险,也加大了担保人的风险。请求依法予以改判。

冶金公司上诉称,冶金公司与动力中行不存在五个信用证打包贷款的合同关系,也没有借贷过外汇,只存在人民币借贷关系,原审判决认定为外汇借贷,属认定事实错误。

动力中行答辩称,动力中行与冶金公司因打包放款及贷款人民币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清楚。打包放款是出口贸易融资的一种方式,即申请人将出口信用证交付银行抵押,由银行先支付信用证项下的款项。因其不同于外汇贷款,应按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进行结汇,交付给申请人的应是人民币。因此,中钢集团公司提出贷美元给人民币违反有关规定的理由是不能成立的。中钢集团公司为冶金公司担保实际上是一种债务担保,即冶金公司与动力中行债务已形成,冶金公司不能按约偿还债务的情况下出具的担保,而且多次承诺,对冶金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因此,中钢集团公司应承担民事责任。

本院认为,动力中行依据冶金公司的出口信用证项下打包放款申请,为冶金公司办理了打包放款,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将外汇按当日汇率折合成人民币给付了冶金公司,双方因此而形成了打包放款的民事法律关系。该民事法律关系并未违反中国人民银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应认定为合法有效。冶金公司应依照合同约定,偿付动力中行尚欠款项及利息。中钢集团公司为冶金公司向动力中行的外汇及人民币借款出具担保,并一再予以确认,承诺对冶金公司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其担保也应认定为合法有效。中钢集团公司对冶金公司的债务应承担连带清偿责任。本案打包放款是冶金公司利用信用证正本作为还款凭据向动力中行申请的一种出口贸易融资,不同于一般的外汇借款关系,打包放款不应适用国家有关外汇贷款的法律规定,因此,中钢集团公司、冶金公司有关动力中行未向冶金公司发放外汇贷款以及本案借款违反国家外汇贷款管理中以“借外汇、用外汇、还外汇”的规定,应认定为无效的理由均不能成立,对其主张本院不予支持。原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法律适用亦无不当,应予维持。

本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之规定,判决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一审案件受理费128870元,由中钢集团、冶金公司各承担64435元。

本判决为终审判决。

审 判 长 宋晓明

审 判 员 周 帆

审 判 员 于松波

二○○一年五月十四日

书 记 员 夏东霞

下载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长乐自来水公司与工行五四支行借款担保纠纷案(小编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