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资制度改革的建议
工资制度改革的建议:
1、公司员工工资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实行员工工资差别化,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
a)对公司有重大贡献的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应该有差别; b)在公司担任重要职务的人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应该有差别; c)每年员工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增长速度应该有差别;
d)对于在同一种岗位的员工工资,岗位工资不应该有差别,但如果对公司有特殊贡献的人,应在年终奖以红包方式加奖; e)对于员工不同工作岗位,基本工资与岗位工资应有所差别;
2、在员工工作时间安排上及与员工工资之间的关系上应在制度平衡,并且还能充分体会公司人性化方面努力。应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当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但也要避免公司制度应过于宽松致使员工工作懒散的局面发生。
a)对于假日安排,公司应工作需要不采用国家双休制度而采用单休的制度,但对于小长假的安排公司可以放松一些符合国家安排,三天的假期让员工可以在小长假期间充分休息及作出一些出行安排。
b)公司行政人员不是日薪制,在过年期间放假应符合国家节假日安排,只要除国家节假日及星期日外全天上班的人,各种工资补贴应照发和平日相同。
c)在员工迟到早退问题上,应酌情考虑员工上班的问题,能坐公司接送车的都应乘坐公司接送车,如果无法乘坐的应提前说明
理由,但必须保证公司的考勤制度能顺利执行。
d)每月迟到3次以内不超过8:05的公司不做考核,超过3次者扣发当月全勤奖,并除3次外每次再考核10元;有特殊情况者需提前申请。
e)请假的情况
i.ii.iii.iv.本月请假1天只扣发当月全勤奖; 2天扣发全勤奖+1*30%日工资; 3天扣发全勤奖+2*50%日工资; 4天到15天扣发全勤奖+2*50%日工资+(请假天数-4)
*110%日工资;
v.15天以上者,只发工作天数*80%日工资;
f)员工可以补休,如果在节假日加班工作,但本月员工还有休息要求时,可以补休加班天数,不影响员工各项工资及补贴。g)员工无故旷工,扣发全勤奖+旷工天数*110%日工资。
第二篇:浅析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浅析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
2006年我国新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出台,并与2006年7月1日开始实行。到日前为止,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已实施过四次改革,1956年的改革,1985的改革,1993年的改革和日前2006年的改革。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公务员工资也经历了8次上调之后,2006年为充分落实依法行政的执政原则,我国根据公务员法的工资原则又一次对公务员工资进行了调整。经过历次改革与加薪,我国的公务员工资制度逐渐完善。
一、我国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务员工资制度缺乏完善的法律保证,未建立公平、合理的工资水平评估机制、我国公务员工资标准虽然原则上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企业人员工资水平和物价指数做出相应的调整,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并没有完全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公务员工资水平评估机制。
2、缺乏物质奖励机制,忽视公共选择理论在工资制度中的作用。“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经典的基本假设之一,也是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出发点。这一理论认为人是理性的、自利的、寻求利益最大化的,在现实生话中,公务员在其行行政管理活动中必然表现出“经济人”的角色特征,其自利行为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客观事实、而我国历来强调公职人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强调公务员追求公共利益的“政治人”特点,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中以精神奖励为主,缺乏经济奖励,忽视其“经济人”自利性的特点,结果造成公务员利己心的错位,容易导致其追求体制外的利益,甚至产生腐败。
3、基本工资收入占公务员整体收入的比重偏低,工资制度缺乏透明度。现行公务员工资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低工资、多补贴、泛福利”。据统计,在多数地区或部门中,公务员的基本工资(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之和)在其合理货币总收入中所占比重低于二分之一,有的仅占三分之一或更小比重。而根据国际一般情况,公务员的薪酬结构一般以工资收入为主,发放津贴为辅,工资收入占总收入的70%-80%,津贴占20%-30%。
4、现行工资制度设计缺乏补偿和激励机制,小能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考虑到物价和通货膨胀水平,现行工资制度设计的补偿和激励机制对于提高公务员的生话水平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意义,很难发挥补偿和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公务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5、缺乏统一规范,公务员的福利制度比较混乱。我国公务员福利制度存在“泛福利化”问题,一是福利水平不平等、不确定。我国各级政府部门是公务员福利的主要提供者,而各个部门的经济状况自接影响公务员所享受到的福利水平、一是福利形式缺乏社会化、我国公务员的部分福利是通过建设集体生话设施和文化设施来体现,而这此设施都可以通过社会化的服务获得。三是福利发放不规范。我国对福利制度没有统一的规定,各地区、各部门自行制定项目、标准进行发放。所有这此都导致我国公务员福利制度比较混乱。
二、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方向的思考
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对落实国家收入分配制度具有重要意义。公务员工资制度是整个社会分配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否科学合理、公平公正、规范有序,对整个社会分配格局起着引导和示范作用。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既涉及公务员个人的经济利益,又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通过改革公务员工资制度,努力解决当前公务员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国家建立调控有力的分配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应朝如下方向努力:
1、进一步深化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进一步处理好公务员工资的公平问题,并且促进建立科学、透明与完整的公务员工资制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分配中应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公务员工资制度也应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体现公平和效率。公务员的工资制度还应实现科学化与透明化的管理。
2、综合考虑我国的现实条件,合理确定工资水平,建立科学的普升机制,实现公务员工资的外部竞争性。公务员工资应该具有激励公务员努力下作的作用,因此,应重视公务员级别工资的激励作用。同时增加弹性工资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的激励机制。在改革工资制度时,还应充分考虑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我国总体改革的相互促进作用,公务员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生话费用,同工同酬原则和我国的财政支付能力,公务员工资应是以上各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3、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向基层倾斜的机制,提升基层公务员的收入水平,有效激励在基层从事繁杂的具体管理工作的公务员。同时,还要注重公务员工资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这方面新公共管理学的一些理论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参考,可以结合我国国情适当学习和模仿企业激励机制的成功做法。
4、健全公务员工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不断改革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后,公务员工资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得到了提高,实现了网上审批、工资统发等先进的管理模式,这是对工资管理水平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公务员工资的管理,人事部门要不断提高工资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适应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和完善的要求。同时,要通过完善的内外部监督机制实现公务员工资制度的规范化管理。
随着国内国际环境的急剧变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必须随之适时适当地作出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国际国内环境。行政部门体制的改革必然导致行政环境的变化,我国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也应顺应这些变化,不断地实现自身地创新和完善。
第三篇:“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海峡出版发行集团:
“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最根本的制度,也是出版单位内部微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以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根本制度为突破口,对整个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革,这既是经济体制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单位的现实选择。
三项制度改革的难点与症结集中体现为旧有体制束缚与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出版企业内部,只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体员工的统一的劳动用工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因身份不同而产生的劳动特权和分配特权将不再存在,竞争将在更加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
我社通过讨论,总结意见如下:
一、“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国企中的优秀人才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单适应转型后企业的需要,也保持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企业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员工,由于企业计划安置多、培养机制少,加上自身的观念与能力问题,导致市场适应性差、生存能力低,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保护”。因此,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如何在保证平稳、安定的前提下,使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得以落实,需要考虑“增加投入”的策略。
我社亦存在部分人员需要分流的问题,资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家需要为员工过去几十年为国企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作出认可和补偿,也需要为员工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职业培训和培养予以补偿。希望集团能为各出版社向政府争取政策及资金以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二、解决员工身份障碍
由于过去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复杂,涉及“干部、集体工人、自聘人员”等各种成分,现在在企业机制下人员成分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因部分集体工人和自聘人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但鉴于其身份在竞聘、职务安排等过程中始终无法给予合适的安排。故希望集团能针对该情况,打破身份问题,制定合理政策,为一些优秀的工人争取工作利益,也为我社培养优秀人员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
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改革中最敏感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三项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改革实践中着力较多的也往往是这一部分。但综观整个行业的改革进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仍未能充分体现,体制性弊端依然突出。
一是职工收入的很大部分未能和企业效益挂钩,固定收入在职工收入总体构成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大,未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现行的工资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工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职工的身份背景,如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核心因素是资历的积累。
二是新旧体制下的员工存在差别待遇,同工不同酬。目前出版单位聘用员工的待遇千差万别,大部分是通过劳动合同约定,领取固定报酬。相对于正式职工的工资性收入来说,聘用职工的报酬标准本身就不算高,加之其收入与工作业绩不能挂钩,势必影响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分配形式单一也是目前分配制度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尽管改革已经历十余年,但分配制度的总体格局仍未有大的改变,工资加奖金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该模式形式单一,办法不多,机制不活,导致在分配中生产经营一线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拉不开差距,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拉不开差距,总体上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色彩依然相当浓重。
四、干部能上能下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通过改革,出版单位内部干部选拔任用的操作程序及规范有了一定改革,公开化、透明化的用人机制打破了以往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诸多积弊,通过竞争上岗等操作方式,调动了积极性,培养了竞争意识,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干部任用中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等陈规旧习,干部人事管理观念得到更新。从实际效果看,由于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的改革不彻底,出版单位职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不需要的人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造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干部的选拔任用必然受到限制,缺乏竞争。
综上所述,我社支持集团关于各出版社三项制度改革的倡议,但也对目前改革的历史性局限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旧有体制安排的过多让步,改革的思维和举措更多地定位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原有制度框架更多的是变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改革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或许远远大于实际的制度性结果。我们希望集团尽早出台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尽快开始三项制度改革的进展,以进一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推动集团整体的快速发展。
第四篇:“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
“三项制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
“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制度,是企业经营管理机制中最根本的制度,也是出版单位内部微观管理的基本内容。在这种体制背景下,以劳动、人事和分配三项根本制度为突破口,对整个内部运行机制进行改革,这既是经济体制变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出版单位的现实选择。
三项制度改革的难点与症结集中体现为旧有体制束缚与企业生产力发展的矛盾,矛盾的焦点在于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形成的劳动用工制度和分配制度。在出版企业内部,只有按照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建立起以岗位管理为核心内容的、面向全体员工的统一的劳动用工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因身份不同而产生的劳动特权和分配特权将不再存在,竞争将在更加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
总结意见如下:
一、“员工能进能出”
伴随国企转型,国企中的人员也经历着转型。国企中的优秀人才接受新观念、吸收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不单适应转型后企业的需要,也保持了在人力资源市场的竞争力,有能力有机会自主选择企业和工作。另外一部分员工,由于企业计划安置多、培养机制少,加上自身的观念与能力问题,导致市场适应性差、生存能力低,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保护”。因此,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牵扯到很多社会问题,如何在保证平稳、安定的前提下,使国企内部劳动制度改革得以落实,需要考虑“增加投入”的策略。
国有企业亦存在部分人员需要分流的问题,资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国家需要为员工过去几十年为国企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做出的贡献作出认可和补偿,也需要为员工过去没有得到足够的职业培训和培养予以补偿。希望集团能为各出版社向政府争取政策及资金以解决人员分流问题。
二、解决员工身份障碍
由于过去事业单位的人员编制复杂,涉及“干部、集体工人、自聘人员”等各种成分,现在在企业机制下人员成分的弊端逐步显露出来。因部分集体工人和自聘人员有较丰富的工作经验和技术能力,但鉴于其身份在竞聘、职务安排等过程中始终无法给予合适的安排。故希望集团能针对该情况,打破身份问题,制定合理政策,为一些优秀的工人争取工作利益,也为我公司培养优秀人员提供更好的平台。
三、分配制度改革——效率与公平的双重挑战
在三项制度改革中,分配制度的改革涉及面最广,参与程度最高,它直接关系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改革中最敏感的地方,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视为三项制度改革的落脚点,改革实践中着力较多的也往往是这一部分。但综观整个行业的改革进展,“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仍未能充分体现,体制性弊端依然突出。
一是职工收入的很大部分未能和企业效益挂钩,固定收入在职工收入总体构成中所占比例仍然偏大,未能充分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变化。现行的工资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工资确定的主要依据是职工的身份背景,如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核心因素是资历的积累。
二是新旧体制下的员工存在差别待遇,同工不同酬。目前出版单位聘用员工的待遇千差万别,大部分是通过劳动合同约定,领取固定报酬。相对于正式职工的工资性收入来说,聘用职工的报酬标准本身就不算高,加之其收入与工作业绩不能挂钩,势必影响这部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此外,分配形式单一也是目前分配制度改革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尽管改革已经历十余年,但分配制度的总体格局仍未有大的改变,工资加奖金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该模式形式单一,办法不多,机制不活,导致在分配中生产经营一线人员和辅助工作人员拉不开差距,高层管理人员和一般管理人员拉不开差距,总体上看,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色彩依然相当浓重。
四、干部能上能下
在干部人事制度方面,通过改革,出版单位内部干部选拔任用的操作程序及规范有了一定改革,公开化、透明化的用人机制打破了以往干部人事管理中的诸多积弊,通过竞争上岗等操作方式,调动了积极性,培养了竞争意识,一定程度上冲破了干部任用中论资排辈、能上不能下等陈规旧习,干部人事管理观念得到更新。从实际效果看,由于劳动用工制度方面的改革不彻底,出版单位职工队伍缺乏必要的流动性,不需要的人出不去,需要的人进不来,造成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干部的选拔任用必然受到限制,缺乏竞争。
综上所述,根据集团公司三项制度改革的倡议,但也对目前改革的历史性局限保持清醒的认识。这种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对旧有体制安排的过多让步,改革的思维和举措更多地定位于看菜吃饭、量体裁衣,对原有制度框架更多的是变通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突破,改革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或许远远大于实际的制度性结果。我们希望集团尽早出台三项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意见,尽快开始三项制度改革的进展,以进一步激发各单位的积极性,推动集团整体的快速发展。
第五篇: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
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
取暖补贴发放标准的说明
各行政事业单位、各镇(办):
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后,职工工资结构发生了变化,根据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取暖补贴发放标准暂按以下执行:职工个人月基本工资加生活补贴300元。
个人基本工资标准为:行政人员已调整工资和级别工资计算;行政未调整工资的按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本工资、工龄工资加预发数(科级以下150元、科级200元、处级300元。以后正式套改调整后再多退少补)计算;行政工人按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职务)工资计算;事业单位人员按职务工资和薪级工资计算。
财政局 2007年11月8日
附:补充要求
补充要求:
1、各单位参照11月份工资表,按财政关于职工冬季取暖核算要求,于11月13日将职工取暖的花名册交教育局财务科。
2、请八中、二十五中、二十七中、四十三中、四十九中、105名册。
2007115中按小学、初中、高中分类报花教育局财务科 年11月8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