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哥伦布传》观后感
《哥伦布传》观后感
蔡洛珊
在那波涛汹涌的大海上,有一行船队正迎风破浪地前进。其中一艘的船头,站着一个意大利人,他面色严峻,正眺望前方,那深邃的双眼里充满了坚毅而自信的光芒。他,就是哥伦布。
500年前,欧洲社会充满了对黄金的热望,《马可波罗行纪》中,那遍地黄金的东方,使得一批又一批的航海家不断探索,渴望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新航路。在这十五世纪的末端,中世纪的阴影仍笼罩着欧洲的土地,可哥伦布却始终坚信,地球是圆的,只要不断向西航行,不久就能到达亚洲。在他的航海计划遭到意大利国王的拒绝之后,哥伦布又向西班牙女王进言,率领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为人类历史掀开了崭新的一幕。历经七十昼夜的艰苦航行,1492年10月12日凌晨终于发现了陆地圣萨尔瓦多,挑战了生命的力量,登上了心中的天堂。
尽管后来西班牙的贵族们视这片土地为粪土,因为这里没有黄金,他们想要挑起战争,奴役这里的印第安人,哥伦布最后也没能逃过锒铛入狱的一劫。但哥伦布是伟大的,他始终坚信自己的梦想,在这片乐土上建设城市,维护这里的和平与安宁,他的名字,在五百年后的今天,仍留在我们心中。
在哥伦布颠沛流离的一生中,最难以忘记的,是大雾散去之后那片翠绿的大地,那是他一生中,实现梦想的时刻,那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哥伦布说过:那些能在别人认为的不毛之地里挖出黄金和甘泉的人被称为天才。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
从那以后,西方终于走出了中世纪的黑暗,开始以不可阻挡之势崛起于世界,并在之后的几个世纪中,成就海上霸业。一种全新的工业文明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哥伦布的航行与发现,向欧洲殖民者与探险家们吹响了第一声号角,促使他们掀起一个纷纷走向新大陆的浪潮,从而开启了人类全球化的过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德国、英国以及荷兰等国探险家的足迹很快踏遍整个新大陆。而于1522年9月7日完成绕地球航行一周的麦哲伦也正是追随着哥伦布的足迹证明了地圆学说。
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出色的航海家之一,不论他给欧洲,给印第安人,给世界带来什么,他都是一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英雄。
第二篇:哥伦布树立鸡蛋
14、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自主学习生字新词,重点理解“壮举、创举、挑衅、创先”等词语的意思。
2.边读边思,进一步学习对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质疑问难,培养自主解疑的能力。
3.在感悟文本语言的基础上,理解“哥伦布用竖立鸡蛋的方法来反击达官贵人攻击”的原因,懂得遇事要沉着应对、打破常规、善于发现、敢于实践才能创先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
一、两句话简单交流你认识的哥伦布。随机板书 哥伦布 发现新大陆
二、预习反馈,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故事也与哥伦布有关,那就是„„随机板书 哥伦布竖立鸡蛋(提醒“竖”的正确书写)齐读课题
2、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和“竖立鸡蛋”两个事件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请几位同学为我们朗读这篇课文,思考这个问题。(纠正读音)
3、结合预习,试试借助课题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达官贵人 攻击 哥伦布 反击
三、质疑提问 深入理解
1、师:结合预习和刚才的朗读,说说对于这篇课文有哪些困惑,能不能提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如:
达官贵人为什么要攻击哥伦布?
达官贵人一开始觉得不可能将鸡蛋竖立起来,后来为什么又觉得最简单不过? 哥伦布为什么用“竖立鸡蛋”的方法反击达官贵人的攻击?
2、师:请大家带着问题自读课文,联系上下文,试着解决刚才的问题。(1)解决故事的起因,达官贵人为什么要攻击哥伦布?学习课文1、2小节 1)体会“忌妒”的心理,理解“挑衅”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出相关语气
3)想象说话:如果你面对达官贵人的攻击,那不怀好意的哄笑,会怎么做?而哥伦布当时又是怎么表现的?(体会哥伦布的冷静与自信)
(2)达官贵人们一开始觉得竖立鸡蛋不可能,后来为什么又觉得最简单不过? 学习课文3—9小节 1)达官贵人认为把鸡蛋竖立起来是不可能的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达官贵人认为把鸡蛋竖立起来是最简单不过的事,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师:看似简单的事,因为想不到做不到就变得不简单,同样,当达官贵人们攻击哥伦布时,认为发现新大陆是很平常的事,究竟是否平常呢?补充资料了解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创举。(理解区别“创举”和“壮举”)
(3)哥伦布为什么用“竖立鸡蛋”的方法反击达官贵人的攻击? 学生联系对以上问题的理解,自主解疑,教师点拨评价
(4)师:正因此,哥伦布最后离席时留下了这样一段话。示句:“即使是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站在后面指手画脚是无用的,关键在于创先。” 1)理解“创先”
2)你读懂了什么?(敢于创先 勇于实践)
四、小结 是啊,哥伦布离席时说的那句话引人思考,结合课文的学习,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说说你对哥伦布又有了怎样不同的认识?
补充资料:
寻求支持的经历:
哥伦布没有船,也没有钱,他不得不寻求更多人的支持。但整整18年,他受尽了别人的嘲笑和奚落。许多有学问的教授都说向西航行会跌入地球边缘的深渊,哲学家们都讥笑他在说疯话,虽然最后他的理想得到了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但跟随他一起出海的是一些出于无奈的死刑犯,因为王后答应他们如果航海成功,就给他们自由。探险的过程:
船队行驶在茫茫的大西洋上,时常同惊涛骇浪、狂风骤雨搏斗,三艘船好几次都差点被巨大的风浪冲散,尤其是海浪汹涌的夜间,船队颠簸在浪尖上,令人心惊胆战。他们时刻面临着饥饿、疲劳、寒冷、疾病和葬身海底的危险。日复一日,有的船员开始害怕了,想中途返航,可哥伦布的决心毫不动摇。经过70多天与海浪的顽强搏斗,他们终于抵达了第一块陆地。
第三篇:《哥伦布》高中生读后感
理想怎样才能变为现实?今天,我从《哥伦布》一书中找到了答案。
合上书,我的眼前不禁出现了一副画面;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黑沉沉的天幕下,正有一行船队迎风破浪地前进。其中一艘的船头,站着一位40岁左右的意大利人。他面色严峻,正眺望前方。那双深蓝的眼睛里充满了坚毅而自信的光芒。他就是著名航海家哥伦布。
当时的欧洲认为东方是一个黄金遍地的国家,盼望一条通往那里的海上捷径,但哥伦布提出航海计划不料遭到国王的拒绝,出人意料的是,葡萄牙国王和西班牙女王同意了,于是,哥伦布带领一支由三艘帆船组成的船队出发。一路上历尽艰辛,但他没有动摇,终于发现了新大陆——美洲大陆。
他的发现震惊了全欧洲,他成功了,但并非偶然。那么,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
在人生漫漫征途上,信念是我最好的伙伴。它犹如一位良师益友,痛苦时,给予心灵的抚慰;困难时,给予热情的援助;失败时,给予不倒的支撑。信念时时刻刻滋养着我们的内心,滋养着我们的精神。因为拥有信念,我们内心充满了阳光;因为信念,我们的精神始终乐观向上。
奋斗,需要意志和毅力,顽强的意志能使你有一个确定的信念,能使你遇坎坷而不动摇,能使你在困难中越见希望之光明。而坚韧的毅力,它会使你翻越重重障碍,接近目标。
纵观史册,没有一个有所作为的人物,不是通过艰苦的奋斗才达到彼岸的。蒲松龄屡试不第,没有退却,他深信: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他立志著文,发奋写作,终于创作出了《聊斋志异》一书,为我国古典文学竖起了一块丰碑。贝多芬的伟大之处就是虽然他个人的遭遇是很不幸的,但他却能用音乐去唤起自己和更多人的美好愿望和奋斗的决心,鼓励人们同命运抗争,决不做命运的奴隶。
可见,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毫不折服的与困难和不幸做不懈的斗争,充满信心地追求理想,他才不会枉活一生,才能够成就事业,才能被人民崇仰。
而有一些人却相信老天掌握人的命运,怨自己命苦,恨老天不长眼,可我不相信。生活本来不可能一帆风顺,也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既自信,又有顽强的意志,又有对真理执著追求的人,才能到达光辉的顶峰。人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中!
今日读了《哥伦布》一书,我更觉得,每个人都驾着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船,也并不知道明天是不是会下暴雨,会刮狂风。但只要你好好的掌握着自己的舵;你就会看到:前面有一片“新大陆”在等着你。高中阶段正值青春年少,有如朝阳初升,春花盛开。人生贵在少年时。我们应该珍惜这美好的“黄金时代”为将来能够担负四化建设的重任,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在前进的道路上总不会是一帆风顺,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险阻、甚至挫折,这就需要我们用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们,赢得成功。这种刚强不屈、勤奋好学、锲而不舍的精神,就是我们中学生到达美好境界的理想之舟。
理想要成功,必须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这是我从《哥伦布》一书中获得的最大启示。
第四篇:毛泽东传观后感
[毛泽东传观后感]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毛泽东传观后感。韶山是我在小学读书时就很向往的地方之一,去年中央要求我们党员要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我有幸作为一名党员,随团去了湖南的很多地方,我去了韶山,主席故居,毛氏祠堂,主席广场,还有就是文明世界的滴水洞,看了这些更加激起我对毛主席的深厚的感情,同样,也深知他给国家带来文化大革命等一系列问题。然而,毛主席他是一个人,不是神。作为一个人那里会不犯错误。、在这里我也要说到,我在主席的家乡所看到的一些不可肆意的事情,主席已经去世多年,他是使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伟人,而不是什么神,我明白湖南人民对主席的感情很深但我们也不差啊!主席本就是无神论者,可现在我想是表示有些不妥?
就此书而论毛泽东有着多姿多彩和复杂多变的个性,注定他将成为一个非凡的人。感悟最深的是毛主席前半生为理想、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在前进途中,他探究、思考、实践,终于超越很多人的预言,使中国更快摆脱了三座大山和苦难的生活,使中国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他几起几落,无论多么的艰难,可是他,都不曾退出这支救国救民的队伍,在延安,他与蓝苹结合,中央委员会讨论是反对的。但他决意一定,就威胁说要回到老家当农民。就拿此事来说,说明主席是一位立场坚定的,信念始终的人物。毛主席曾把崇山峻岭看作战斗序列的一部分。山,引发他的灵感。山,容易使人产生众多的联想。我曾游览过很多的山川河流,如黄山、华山,娥眉山,泰山黄河,长江,洞庭湖,黄河长江乌江的源头,此时我联想毛主席是稳稳的泰山;毛主席又是,是棱角分明、热烈火爆、毫无遮拦、毫无顾忌宣泄个性的明快性格般的华山。踏遍华山,最切肤的感受是奇、险、危、悬。正如毛主席的人生。看着天外飞来的巨石,不禁想起毛主席坚如磐石的意志,力拔群山的个性。因为清醒,所以超越自我,造福众生。在他的晚年,退却着摸棱两可着。安静使人富有,也许毛主席的后半生,与城市交融太久,这样,便与安静产生了人为的距离,看不到安静滑过的轨迹,于是,害怕孤独,害怕忘却,矛盾着,痛苦着,一个似乎有迹可寻又无法琢磨的统治者,就象他与周总理的关系,雾里看花,终将是猜测而已。我读《毛泽东传》,想到山的精神,想到安静的心绪。于是,我想,在烦躁时,应该去看山去看水,而不是在无人的地方高喊。正看侧看左看右看大山,我要攀于顶峰站在高岗,最近距离地感受大山河流带来的有着生机与乐趣的安静。享受安静,才不会大步地退却。而毛主席以前,都是依山傍水生活着,超越着自我。
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我读小学的时候,学校的老房有一块块墙体剥落的印记,上面有毛主席的这首诗。当时我们一边跳着山羊,一边念着这首诗。当时我还有过这样的念头:毛主席为什么写苍蝇呢?他要关心的事情很多的啊!读过传记,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记得爸爸的书柜中曾有一本《毛泽东诗词选》,我曾读过。在黄色的叶面下是一行行黑色的铅字,最熟悉的还是这些诗词《为女民兵题照》《答友人》《咏梅》&&儿时的记忆最珍贵,也许,让小孩在小的时候多积累多背诵,真是有点道理。-----------从毛泽东的出生说起一直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毛泽东最为辉煌的时间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观后感《毛泽东传观后感》。◆分享好文◆毛泽东出身农民,他有着中国农民特用的品质,质朴、善良、有同情心。他的父母对他的影响是不可磨灭的,父亲毛顺生克勤克俭精明强干的性格让毛泽东养成了,吃苦耐劳,勤快朴实,不怕艰难的山区农家子弟性格。母亲文七妹作为普通的农村妇女,一生默默地操持家务,抚养儿辈。她待人接物,纯朴善良,极富同情心,这对毛泽东性格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可见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若说父母的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老师的教育则决定着学生的未来发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辉煌是他这些人生中的许许多多的老师的共同作用。从一开始的私塾老师,然后到带他第一次走出农村走向更开阔的空间的贺岚冈老师,还有对他很欣赏的杨昌济,等等。他们都对毛泽东以后发展做出了自己的努力。然后先天的天赋加上后天人为的影响,使毛泽东形成了许多美好的品质,这些品质可以说决定了他的成功。首先毛泽东是有很强的反抗意识的最开始就用在与他父亲毛顺生的对抗中,他成功的反抗了他父亲为他包办的婚姻,虽然这使得一个女人痛苦了一生。然后就是他与社会中的不公平待遇做斗争领导了安源罢工等,然后是同反革命的斗争,同国民党的斗争,同霸权主义作斗争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就是一部同旧思想不公平斗争的史书。善于学习也是他美好品质中的重要的一条,他一九○八年在井湾里私塾就读时,他最爱读被塾师称为闲书和杂书的《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精忠岳传》、《隋唐演义》等旧小说。在学校里,老师不让读,他用课本挡住偷着读;在家里,父亲不让读,他就用布把窗户遮住,使父亲看不见灯光。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爆发了毛泽东随即投入长沙革命军,在当兵期间,他除了接受军事训练外,把每月七元的军饷大多用来订阅报刊和购买书籍,了解时事政治。他读报读得十分认真,以后成为他一生的习惯。湖南省立图书馆他废寝忘食的读了许多中外书籍,等等,这些都为他打下了良好的文化基础,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坚强的意志也是他成功的必不可少的要素,他与杨开慧的感情甚笃,对儿子毛岸英寄予深厚的感情,但他们先后离世这对毛泽东的打击可以说是巨大的。在革命的过程中挫折时刻存在,中国共产党被镇压,革命开展不下去,反围剿失利,被党内的一些不怀好意者打压等等。伟大者之所以伟大不光他所从事的事业多么伟大,而在于他他能坚持下去。坚强者才是这豪杰。还有过人的胆识,机敏的才智,善于发现问题的根结,善于总结经验并从中吸取教训,勇于承认错误,等等。这些会先天或后天被赋予的美好品质无疑成就了毛泽东,让他站在了某一的历史制高点。读过毛泽东传后我一直在想是那些因素使他成就了自己,成为了一代伟人。有一次我同学让我陪他去上第一师范,我问她去的原因她说她这段时间太过颓废要去找些激情。现在想来热情也是支持他一直走下去的动力吧。对人民的责任感是他的原动力。我们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但我们真正以人民的利益为己任的有几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的有几个,一直不断学习并完善自己的有几个。我们不求能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但最起码的关注还是要有的吧。努力学习不要再荒废时间,更不要有一天被时间给荒废了。
第五篇:耶稣传观后感
人资09519111095317刘娇
《耶稣传》观后感
耶稣传,总体的说来就是对耶稣传道一生的叙述。耶稣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从约旦河回来之后,圣灵将他引到旷野,经历魔鬼40天的试探,在这四十天里,他坚持不吃不喝,与此同时竭力抵制的魔鬼的诱惑,魔鬼一共利用食物、权利与荣华这三样东西来干扰耶稣,但是他凭着对上帝的无限信任与自己坚定的意志,通过了考验,从此开始他的传道生涯。
在整个影片中夹杂了耶稣显示给人类的各种神迹。例如耶稣让好几个死去的人复活,让眼盲的人重见光明,这些都是无法让人解释与理解的,所以人们都相信他是弥赛亚,是主派来解救他们的,而耶稣自己也是这么自称的,是上帝的孩子。之后,耶稣预知自己会死在耶路撒冷,可是他却说:“ 我们要到耶路撒冷去,先知所写的关于人的一切事都要实现,他们要戏弄他,凌辱他,吐唾沫在他的脸上,他要遭鞭打,被杀害,但是第三日,他要复活,为拯救世人脱离罪和死亡,而献出自己的生命。”
耶稣终究还是义无返顾的往耶路撒冷去了。在他遇难的前夕,耶稣和他的门徒们在耶路撒冷相会,庆祝犹太教的逾越节。在共进晚餐的时候,耶稣用无酵饼和葡萄酒来向门徒们阐述他即将面临的死亡所具有的意义。耶稣事实上是在用自己的生命为人们犯下的错误赎罪,他将人类的罪都揽到自己身上,然后用生命与主交换,让主原谅不知道自己做什么的人。在这个过程中,让我感触最大的是,耶稣的门徒中居然会有人出卖他。耶稣开始传道以来就一直跟着他的门徒,却选择了出卖他。耶稣知道犹大会因为30个银币出卖他,在最后的晚餐中他还说过,我与出卖我的人同桌。他也知道彼得在他被捕之后,会在鸡鸣之前说三次不认识他。对于这些背叛与逃避,他都选择了原谅,耶稣以神一样的胸怀原谅了这些在利益与欲望中迷途的人。
在约旦河,耶稣之前的一位传教士说:有两件衣服的,到分一件给没有衣服的人。有食物的也要分给他人。不要敲诈勒索,强取钱财,不要去冤枉别人,要满足于你现有的。耶稣也说: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也不要为身体忧虑穿什么,因为生命胜于饮食,身体胜于衣服。他还说:贫穷的人有福了,因为上帝的国是你们的,饥饿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要得饱足,爱哭的人有福了,因为你们将要
欢笑,你们现在富足的人有祸了,因为你们过够好日子了,你们嬉笑的人也有祸了,因为你们将要痛苦。人们都说你好的时候你就有祸了,因为他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对待假先知的。我对这段话的印象是最深刻的,因为这句话相对于一些深奥的话来说,我是真正理解了它的意思的。在我看来,耶稣这是在告诉人们要为他人考虑,人活着要懂得知足,懂得爱人。
整个影片看完之后,我被耶稣所传递出来的信仰所震撼。耶稣在死后第三日复活之后,以一身圣洁的白色衣裳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依然面带笑容地继续向世人传递神者的福音。这种信仰是不可摧毁的,即使是面对死亡耶稣也能做到不卑不亢不为自己辩解。信仰是一种精神层面的力量,一个人如果有坚定的不可摧毁的信仰,那么他就会变得很勇敢。
信仰,知足,这便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