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观后感

时间:2019-05-14 08: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甘地传》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甘地传》观后感》。

第一篇:《甘地传》观后感

很早就下了《甘地传》电影,但因为太长的缘故,一直没看。昨晚下班很早,于是耐着性子终于把电影看完了。看完过后,第一感觉是好累,三个多小时的影片,看得脖子都硬了。站起来走向阳台,缓过神来之后,对于甘地的伟大钦佩不已。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对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最后成功,可谓功不可没。而且为了唤醒人民心中的善念,他多次绝食,一次是当他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发展到暴力时,一次是印度独立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在加尔各答发生暴力冲突,死伤无数。当此危难之时,他像耶稣基督一样,用自残的的方式来引导民众走向理性。

《甘地传》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甘地对宗教的虔诚。而印度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所以甘地绝食的举动可以感化那些陷于迷途之中的人民。他在中枪的一刹那,所说的“oh,my God”,让我的心灵产生震撼。虽然最后甘地死于极端分子的抢下,但是他的救世精神,他的牺牲精神,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使他留给世人的宝贵财富。

甘地比其他人更有远见还在于他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当印度人喊着:“杀了吉诺”时,他没有选择不与吉诺合作。我认为那样做是为了不再激怒穆斯林。其实甘地一直希望只有一个大国:印度,有穆斯林,更有印度人。但吉诺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割了印度。若甘地选择抗争吉诺,一定会激怒穆斯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国家?”又要打仗了,非暴力使他决定同意有巴基斯坦。他又通过绝食和对人们表现出的决心,缓和了印巴冲突。甘地若带领印度人民反抗巴基斯坦,可能印度人更认为他伟大。而他却为印度人实实在在的考虑,考虑世世代代的和平。其实他比反抗更伟大。

甘地还有许多品质让我们学习,像他在法庭的从容浏览整个印度的坚持,慢慢学会演讲的能力„„这个被人称做“圣雄”的印度领袖,让我明白了,真正伟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唤醒内心的光明,影响着别人,让真理成为现实中的道理的人。

第二篇:《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影片从1948年1月31日,印度为甘地举行盛大葬礼开始,然后回溯到1893年,青年律师甘地当时年仅24岁,他在英国受了四年高等教育。他在南非接受了一件诉讼案件,正坐在火车的头等车厢里,却因肤色而被驱出。这是甘地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种族歧视的侮辱。从此他下定决心投身到为侨居在南非的八十万印度侨民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中。

印度不像中国,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等的洗礼,人民开始接受了西方的民主思想,逐渐解放了被封建礼教束缚的思想,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从而开始那一代为了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自强自富的征途。身为中国人我们都知道那段历史的心酸,可是印度不同于我们,虽然都是沦为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但是那个程度和同化的深度不一样,他们人民思想准备还处于以前的那种封建主义思想阶段,崇尚宗教主义,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每一次成功都需要适合的背景环境,无论是“枪杆子里出政权”,还是“非暴力不合作”,只要真理用对了时机,就会有伟大的效果!只是,甘地用自我牺牲的方式来反对统治者的残暴,他太有勇气了!胜利永远属于有勇气和坚持不懈的人!

整个电影,都可以看到甘地非常付有勇气,沉静,执着,乐观,仁爱,这些都是来自与他的信仰和信念。对于这些价值的坚持,使得他成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信仰者---不仅仅是念经,而是深信并身体力行。甘地,一生推行“拒绝暴力”与“不合作”运动。他颇有些像孔子,以仁来感化世人,也很像是佛家高僧,用禁欲和忍耐来唤醒一个民族。例如一个伟人重要的事情是为折了腿的小羊敷伤,例如一个伟人在拍打了孙辈一巴掌后转为爱抚,例如一个伟人在面对记者采访时的随和,例如一个伟人在面对仆人时的谦逊与感激,„„所有的细节,也许你并不会在意,但是导演正是像甘地所说的那样:“在无声中打动不可打动的事和人。”我们不是不可被打动的,但是这些潜移默化的打动使人更加感动.甘地回到印度时人们热情的欢迎抒发了印度人民对于甘地的崇敬,也可以说成是一种憧憬,这也侧面表达了多少爱传达出去,多少爱就会回馈回来。而在甘地多次上法庭、多次被捕入狱时,他的内心依然镇定和坚定,当然,这些都是因为真理的巨大战斗力。而这些在宗教面前同样受用,宗教只是人们信念的一种依托,永远是共通的,也再次借助甘地的话表达了这一主题:“我是回教、印度教、锡克教、基督教,我相信神,神都是希望和平的!”是啊,宗教的本质都不是挑起争端,而是向往天堂般美好的社会。

我彻底被震撼了!相信和大多数人一样,当我初次如此深刻地了解印度历史、了解伟大的圣雄甘地后,我的灵魂被深深地震撼着:就是这位矮小而又瘦弱的老头,为了印度的独立和自由、为了和平,终其一生而奋斗,这到底是什么精神?我想即使是用世界上最崇高和最美丽的语言来赞美他也不过分。就像片头葬礼上主持人所说的:这个盛大葬礼的死者,死时与他活着的时候一样,一个平民,没有任何财富,没有任何财产,也没有任何官衔。圣雄甘地,既不是军事将领,也不是地方首长,也没有任何科学成就可以夸耀,也不是一个名艺术家。然而世界各地人士,包括各政府代表及高官贵人,在此齐聚一堂,向这位绑着缠腰布的棕肤色小个子,致以最后敬意,因为正是他领导印度走向自由。诚如美国国务卿马

歇尔所说,圣雄甘地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使得谦虚及真理的力量能够战胜帝国。爱因斯坦则说,后代子孙将无法相信,世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号人物······

在影片的结尾,甘地的话再次浮上屏幕:“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所以即使是这部电影超过三个小时,我想我们也学习不完,正如我用短短千字无法描绘出我对圣雄甘地的所有敬佩和我被这位矮小而又瘦弱的老头带来的深深地震撼一样!

第三篇:甘地传观后感

《甘地传》观后感

本片记录了印度圣雄甘地史诗般传奇伟大的一生。1893年,24岁的甘地(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受邀前往南非任律师职,决心在当地带领印度移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议活动,并因此入狱。出狱后甘地回到祖国,在三八朗地区建立了高僧修行所,加入了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宣传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运动中甘地曾四次入狱;在其不懈努力及国大党的带领下,印度独立终于提上议事日程,甘地也于1931年赴伦敦参加商讨独立的圆桌会议。然而随着独立的临近,印度国内穆斯林与印度教人民之间的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新挑战……

Whenever I despair, I remember that the way of truth and love has always won.There may be tyrants and murderers, and for a time, they may seem invincible, but in the end, they always fail.Think of it: always.——甘地

随着三声枪响,一个震惊世界的伟人被谋杀而死。印度为他举行盛大葬礼,他就是甘地。

电影以此开始。年轻的甘地还不懂得当时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当他被扔下车去,不让他坐头等车厢时,我想他真正明白了,世上并非人人平等。不过,甘地年轻时身上已有了骨气,他不肯下头等车厢,宁可被打也要争取烧那象征独立的纸条。甘地身材并不高大,但当时,南非的印度人已经被他所征服。回到印度后他一步步做起,让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获得成功。

甘地一生中非暴力和强烈的独立思想一直贯穿。印度当时被英国统治,印度人更是被欺压,甘地深深感到印度需要自由。其实生活中我们也觉得有些事不合理,但我们总是因其他人都这么做而做。而正是这样不停有人做,所以我们更觉得众人都这么做。而那些敢起来说个“不”字的“异种”往往是伟人,一个“不”字区分了他们。但其实说了“不”字并不够,真正为证实“不”是对的而献身于此的人,才是伟人。甘地就这样做了。当我看不到那个西装革履的绅士甘地,而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剃光了头,身穿印度布衣,脚穿草鞋,织着衣服的思考着的甘地时,我已经看到了印度的希望。

电影的时代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印度依然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仅仅用九千名行政官和近七万士兵就统治了近三亿的印度人民。这点之所以成为可能,是印度各个阶层人士或多或少以某种方式和英国人合作。甘地以他的智慧看到这点,于是呼唤大家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只要大家不合作,英国的统治就崩溃了。在甘地之前,有人领导印度独立运动,最后没有成功,失败原因在于该运动只是为中产阶级利益考虑。

在电影里,甘地总是赤裸着上身,仅缠着自己制作的土布腰带,拄着一根棒子,徒步印度,进入最底层的穷苦劳动人民中去,为他们的幸福奔波。甘地的伟大贡献就在于他走到穷人中间,用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他们,建立友好关系,使得他们为参加独立而进行的斗争。甚至,甘地发动了所有的贫苦妇女。在甘地号召大家抵制英货时候,要求大家用家纺土布代替进口机制布,从而让所有的妇女都参加了抵制活动。

甘地一生反对暴力,反对以眼还眼。其实在有文明以来,几乎所有的法典都是强调以眼还眼的,譬如,在古巴比伦颁布的汉摩拉比法典中言:“如果一个人伤了贵族的眼睛,还伤其眼。如果一个人折了贵族的手足,还折其手足。”可是甘地不这样想,他说: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这样的想法充满宗教情怀,1

基督教教义说:人打你左脸,就伸出右脸。佛教说:冤冤相报,何时结束?愤怒总是要结束于某个人,暴力总得中断于某个人,否则一直传递下去,既不能解决问题,又伤害更多无辜的人。有些人把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污蔑为跪着反抗。完全不是,甘地认为: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他认为印度即使为独立而采取暴力手段,也是不适当的,因为暴力使得革命成功,但是也使得所谓的革命者登台统治印度之后,极可能以同样的暴力对待人民。甘地的非暴力革命是出自内心真正的需要,不是形势所迫。即使在敌人力量非常微薄时候,甘地也是采取非暴力的不合作的态度,而不是趁机暴力行动结束一切。甘地显然从内心里尊重着对手。按我们儒家思想去理解甘地,甘地是内圣外王之人。甘地说过: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所以,甘地一直坚持以爱和真理来领导印度的独立活动。甘地比其他人更有远见还在于他对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上。当印度人喊着:“杀了吉诺”时,他没有选择不与吉诺合作。我认为那样做是为了不再激怒穆斯林。其实甘地一直希望只有一个大国:印度,有穆斯林,更有印度人。但吉诺为了自己的利益分割了印度。若甘地选择抗争吉诺,一定会激怒穆斯林,“为什么我们不能有国家?”又要打仗了,非暴力使他决定同意有巴基斯坦。他又通过绝食和对人们表现出的决心,缓和了印巴冲突。甘地若带领印度人民反抗巴基斯坦,可能印度人更认为他伟大。而他却为印度人实实在在的考虑,考虑世世代代的和平。其实他比反抗更伟大。

甘地还有许多品质让我们学习,像他在法庭的从容浏览整个印度的坚持,慢慢学会演讲的能力……这个被人称做“圣雄”的印度领袖,让我明白了,真正伟人是在平凡的生活中唤醒内心的光明,影响着别人,让真理成为现实中的道理的人。2

第四篇:甘地传观后感(写写帮推荐)

范文一: 今天看了《甘地传》感慨颇深,随笔写下。

对于甘地的真理、非暴力、不合作的信念和思想在影片中得以充分展现,甘地的个人魅力也让我由衷钦佩。

但是在看的同时,我一直不断地问着自己这样的问题:他的思想、他的这些信念为什么能在印度的解放运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的这些思想如果放在其他国家,会起到这样的作用吗?

于是,在看完后立即在网上查了一些关于他的生平和思想的简介,正印证了我的判断甘地的这些思想只能在印度这片土地上萌芽、发展、被接受、取得胜利。

因为在印度这样一个种族混杂、宗教信仰多样、种姓隔离和英国实行分而治之政策的殖民地国家,真理是神实际上是把印度各种各样的宗教信仰众神归一,把宗教的神与现实中的理想揉和在一起,用人民大众熟悉、了解的语言和形式,唤起人们在真理的旗帜下不分种族、宗教、教派、种姓团结起来,勇敢无畏地追求真理。这无疑是印度资产阶级借以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吸引群众参加反英斗争的有效武器。

同时因为它提倡非暴力,不仅适应了英国殖民统治下人民被剥夺了武装的权利,一直受宗教成见麻痹的现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被披着议会民主制外衣、富于统治经验的殖民者接受;不仅能发动群众,又能始终把群众运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因而很适合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一战和十月革命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蓬勃兴起,无产阶级世界革命高潮来临的时代条件下,既希望利用群众的反帝斗争以实现自身的政治经济目标,又要防止工农运动的深入发展危及其自身利益的需要。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几度汹涌澎湃,虽历遭挫折,却历久不绝,并最终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大势所趋的形势下,迫使英国殖民者撤出印度,应该说,甘地主义在这一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甘地的思想只有在印度这样的国情、文化、宗教有着相当的独特性的国家才能够被接受并发挥作用。而且,各国的革命、解放道路也确实存在着极大的不同。中国的事情只有靠中国人自己、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

另外,联想到持续至今的非洲的很多国家还处在战火纷飞的境地,政治冲突、宗教冲突、部族冲突等等,仍然还在压迫-反抗-胜利-被推翻-在反抗.....这种似乎是死循环一样的过程中而且似乎只有过程而看不见结果。而甘地的思非暴力、不合作、真理等思想中一些内核,似乎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用统一的神的意志、不能以暴制暴,暴力只能创造更盲目的报复等等。

纵览古今、横看世界,宗教问题、种族问题所产生的冲突和暴力绵延千年而不觉。想来,还是我们国家稍微好一些,也更佩服毛主席那时候的远见民族自治,中央支持发展、宗教信仰自由等等。

我承认我没有什么宗教信仰,但我尊重别人的宗教信仰。

关键问题是,大家应该明白自己所信奉的信仰所带给自己的启示和益处在那里。我想,无论是基督教、印度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等,其教义最终都是为了实现信徒的自赎、超越、自我实现、人生幸福。所以,只要我们都能够有机会和平、充实的生活为什么还要搞那些乱七八糟的东突、藏独什么的呢。我想,更多的人是有自己的政治企图的吧一种控制欲,一种病态的权力欲。

范文二: 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啊说他最接近神真的一点都不为过对人文的关怀自身的修养人格魅力身怀大爱啊

真的很惭愧自己对甘地了解甚少看完本片敬仰万分啊一个人要多么的爱别人才能做到这个样子呢而且不失自己的风格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

我想电影也只是表现了甘地一生中很重要的几个镜头而已从他开始为印度争取自由起一定遇到了很多很多困难然而他走了那么远肯定不止是他的运气真想知道这位德高望重的智者是怎么走过一生的看到一半时我开始仇视那个杀死甘地的人即使了解宗教仇杀这种动机也无法原谅这样的人可是快看完时突然没了这种感觉只是觉得无奈痛苦而已不是替甘地痛苦他到去世之前做了太多太多事情他的离去也许是可以让他安静的休息了我是替那个杀了他的人痛苦啊他杀了甘地他要怎样的仇视才能杀了甘地啊我回头一定会好好看看关于这段故事的背景其实甘地一定会因为他所做的事而最后离开人世的我想能等到那个时候已经是很厉害的了也许有不少人都像甘地一样为人民自由而牺牲过却不曾有这样的收获甘地是神选中的人吧或者说甘地的成功一定是天时地利人和我真不敢想象甘地跟中国作对的话会是什么后果大英帝国重视他们的高傲自大他们是有修养并且有灵魂的人在中国的话估计直接监狱干掉然后随便发个什么玩躲猫猫死了之类的。。(扯得好远。。)

说说电影本身吧做的很有真实感主演把甘地表现的很到位人格魅力还是自身修养都表现得淋漓尽致据说本·金斯利本人很像甘地这真的是神奇啊如此好的一位演员可以演甘地我们真是幸福

其实这部电影很多对白都很精彩但是我没有一一记录是想以后看书看看哪些真正是甘地说的话那些一定会写下来多么有智慧的一个人啊

范文三: 印度甘地,被人们称为圣雄,曾为印度的独立立下不巧的功勋这是我在看该影片之前对甘地和印度唯一的了解,从不曾关心过印度这个国度,更不曾想过在这个国度生活的人们,甘地又是怎样一个圣雄。最近我开始喜欢看人物传记的电影,于是我选择性的下载了几部影片,其中之一为《甘地传》。我先是看了影片的介绍该片是由英国拍摄的彰显印度民族精神的影片。看到此种介绍,我下意识地好佩服英国精神。导演查德·安顿巴罗酝酿了整整二十年,他苦心孤诣、费劲心思终是成就了他迄今为止最高的荣誉。同时,饰演甘地的本金斯用他高超的演技让圣雄重生。该影片获得了1982年第55届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剪接、最佳服装设计、最佳摄影、最佳创作剧本七项奥斯卡奖。基于以上这些,我熬夜看完了片长为三个多小时的《甘地传》。

影片的开端是甘地被射杀,然后为他举行了场面极其恢宏的国葬。国葬场面之壮观使我略吃一惊,并吊起我继续看下去的胃口,到底是怎样的一个圣雄才能配的上如此盛大的葬礼?他到底优秀在何处?

整部影片平铺直叙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环境、人物心理以及故事情节。没有什么特效效果,也没有什么令人出乎意料的情节或者场景,但是甘地在南非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让我真的震惊了。在如此复杂和没有人性的民族战争中,他竟然倡导非暴力不合作!此方法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该有多么困难!他在南非带头烧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同时在印度不顾英国的禁令带领群众公然自制私盐,他在法庭上,不服从,不辩解,坦然接受坐牢等等。他的追随者成千上万,为了得到应有的自由和权利,他的追随者宁愿死也响应甘地非暴力的号召。那些血的洗礼和民族信仰的斗争情节依然回荡在我的脑海!然后总结为两个字佩服!

每个看过该影片的人都应该会记得甘地的名言吧: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是的,永远都是这样,甘地。

一个自己孩子被别人杀死并亲手杀害了别人孩子的异族人用沾满鲜血的手向甘地抛出一个干薯片让他吃吧,以免甘地死去。原来,异族人也不希望甘地死去!这就是甘地的个人魅力!他无助的问甘地如何才能不下地狱,甘地回答:找一个孩子,一个父母都被杀死的孩子,把他当成你的孩子抚养,而且要把他养成回教徒。多么精彩而经典的回答!大概只有超脱于世人并对人民怀有深深的爱的甘地才能想到如此的答案吧!

有人说甘地拥有最伟大的灵魂,有人说甘地拥有真正的大爱,说他是圣者,是神话。在看完影片后,对以上观点我都表示赞同。当然也有一些相反的论调,我身边的对甘地略知一二的一些朋友对他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持万分否定的态度,他们拥护毛主席说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调。我也同意毛主席的主张,伟大的新中国也是通过枪杆子得来的,并且发展的越来越好。但甘地坦然地坐牢、极端地绝食,仅靠信仰和个人魅力竟然取得了天方夜谭般的民族胜利!难道这不是一个传奇?

其实,回归历史,回归当时的社会背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是有前提条件的,比如英国政府爱面子、那时的媒体报道很自由等等。

第五篇:甘地传读后

他是个瘦骨嶙峋的虔诚印度教徒,半裸着身子,只裹着一块缠腰布;

他周游印度各地拥挤的城市和贫穷污秽的乡村,主张用一种革命性武器:和平的不服从;他没有办事处,没有兵卒,也没有正式权力,可是能使英殖民统治瘫痪,因为他一句话,群众就会停工;

他发动了三个群众大运动:反对殖民地统治,反对种族主义,反对宗教偏执。

他为印度做出了两大杰出贡献:促进印度的自治独立和推动印度民族团结。

他就是甘地。

甘地出生于1869年,是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领袖,印度国大党的领导人。他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争取民族独立。为了祖国独立和人间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绝食,18次进监狱,5次遇刺。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能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极右分子刺杀,时年79岁。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将每年的10月2日,即印度圣雄甘地的诞辰,定为“国际非暴力日”。

如此传奇的一个人,如此传奇的一本书。

本书是甘地的自传,是甘地一生见证与实践真理的写照,书中记述了他从1869年到1928年间的人生经历。甘地所作的自传,为的是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非暴力主义,实现自我克制,坚守道德底线,做追求真理的人。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写道:“在使人们断绝邪恶的斗争中,或许他(指甘地)不会成功。或许他会像佛陀和耶稣那样遭到失败,但是他的一生对子孙是一种教益。为此,人们永远牢记他。” 在自传中,甘地展示的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三等车厢的混乱、朝拜场面的拥挤和不堪、普通民众的善良与愚昧以及各党派各种族各阶层的权利斗争,都在书中无形地流露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甘地从原先羞涩的归国从业者成长为英属印度的领袖,难以想象他在这之间经历的磨难。

自传中提到的甘地幼年的一件事让我印象很深:甘地和伙伴偷吃了肉食,事后又悔又怕,只得跪在父亲病榻前承认错误,没想到一向严厉的父亲竟无责骂,只在病榻上泪流满面。这是甘地人生中第一堂“非暴力”课。他说:“父母用他慈爱的眼泪,洗净我污浊的心灵用爱心代替鞭打,他的眼泪胜过千言万语的训诫,愈加坚定我改过向善的决心,虽然当我准备接受任何严厉的处罚,但如果父亲真的责备我,可能会引起我的反感,而无益于我德性的进长。”他认为,父亲的眼泪远远胜过责骂和棒打对他的影响,也正是这些眼泪,让甘地一生坚定不移提倡非暴力。他在自传中写道:“这些爱的眼泪洗涤了我的心灵,抹拭了我的罪污。只有亲自经历这种爱的人,才能认识它的价值„„”

书中的甘地,始终给人一种执着甚至偏执的唯心主义之感,他在个人信仰上也是十分执着和敏感的,在书中他毫不掩饰自己曾犯过的错误,但也从来很偏执地遵守自己那些“不靠谱”的理论,比如他不喝牛奶,后来发展到不吃盐。在自己身体每况愈下的情形下,他仍守着心中的原则,读时让人无奈,也让人心酸。他是一个精神上的强者。

甘地在自传中采用的语气自始至终都谦虚平静,让人几乎感觉不到一个政治领袖的气魄,然而他的功绩是无法磨灭的。在他争取印度独立那段时间里,参加甘地祈祷会的人以空前规模在扩大,1万、10万、继而50万,甚至高达100万,在一个宗教狂热的国度里,当亿万信徒聆听一种声音的时候,它所创造的奇迹与神话可想而知。甘地创造的奇迹,曾引起举世瞩目。

甘地一生发起过很多次绝食,自传中也有提到。但在这里我想讲的是他最后一次的绝食。已经78岁的甘地显然已不能将这次绝食写入自传,但是我觉得这次绝食比任何一次都能让人

为之动容。这次,他用自己奄奄一息的身体换回了新德里政局的稳定。

对于此次绝食行动,伦敦《新闻纪事报》报道:“一位78岁的瘦弱老人竟以神奇力量震撼了整个世界,赋予世界新的希望;它所显示的力量,可以胜过原子弹的威力。”始终敌视甘地的《泰晤士报》也不得不承认“甘地先生推崇的勇敢的唯心主义,这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得到更加充分的肯定”。法国《世界报》发表评论,“善良的甘地再次证实,他自己乃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叛逆者”。

甘地在《告别》章节中说道:“一个心地不纯洁的人,绝不能认识上帝。”他自认一生都在为此奋斗,然而我想说,一个人的思想得有多纯净,才能使四亿大众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而愿意放弃仇恨。

虽然自传中有很多思想已不适用于现在,但甘地的精神永远值得全世界人民瞻仰。他在被刺时只说了两个字:上帝。或许,他就是上帝之子的化身。

最后,想用甘地的一段话来结束:世上有七样东西可以毁灭我们:

1.Politics without principle.没有原则的政治;

2.Worship without sacrifice.没有牺牲的崇拜;

3.Science without humanity.没有人性的科学;

4.Commerce without morality.没有道德的商业;

5.Knowledge without character.没有是非的知识;

6.Pleasure without conscience.没有良知的快乐;

7.Wealth without work.没有劳动的富裕。”

这样一段话,对今日之中国,应当是有借鉴意义的吧。

下载《甘地传》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甘地传》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地传》读后感600字

    《甘地传》读后感600字原创: 杨梨泰戈尔所封的"圣雄",罗曼罗兰的挚友,托尔斯泰公开信中的印度人,丘吉尔的死对头,"一言不合"就绝食的干瘦老头,比原子弹还腻害的心灵武器——甘地......

    甘地影评

    Gandihi,the title character, the prophet of non-violence who was central to liberating India from its British overlords. I was impressed by Gandhi’s belief deep......

    甘地经典语录 (精选)

    1.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10月2日名言) 原文: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 2. 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一般......

    甘地名言(最终五篇)

    1、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原文:An eye for an eye ends up only making the whole world blind.甘地 2、要活就要像明天你就会死去一般活着。要学习就要好像你会永远活着......

    甘地名言(5篇)

    甘地名言1、欲变世界先变其身。2、手段的不纯洁,必然导致目的的不纯洁。3、无论是任何时期、任何地方,我都不认为肉食对我们来说是有必要的4、我的人生就是我想要传达的信息。......

    甘地的名人名言

    1、女性的直观经常胜过男性为之骄傲的知识的自负。2、对真理之神的忠诚,胜过其他所有的忠诚。3、难道做父母的到头来只能作为一个旁观者,任凭子女自行其事,不予劝阻,不加指导吗?4......

    毛泽东传观后感

    [毛泽东传观后感]毛主席是湖南韶山人,毛泽东传观后感。韶山是我在小学读书时就很向往的地方之一,去年中央要求我们党员要接受党的先进性教育,我有幸作为一名党员,随团去了湖南......

    耶稣传观后感

    人资09519111095317刘娇《耶稣传》观后感耶稣传,总体的说来就是对耶稣传道一生的叙述。耶稣从三十岁左右开始传道,从约旦河回来之后,圣灵将他引到旷野,经历魔鬼40天的试探,在这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