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周恩来班创建感想……官方版……
周恩来班创建感想
在创建恩来班过程中,我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得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创建组织 明确恩来精神
在学校领导、老师的共同关心下,我们成立了学生组成的创建小组,定期活动。活动小组集体讨论,得出: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酷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胸襟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理想远大、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作为周恩来精神的集中写照,让我们在创建中去学习、落实。我们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代要求,将周恩来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创建周恩来班同培养优良班集体活动相结合,同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相结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周恩来”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贯穿于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让周恩来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
二、提高思想认识 全员参与创建
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同学们一致认识到创建 “周恩来班”是我们班的光荣,认识到创建好 “周恩来班”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创建“周恩来班”的文件,领会文件精神,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详细的创建计划,做到人人参加,全员参与,个人制定学习周恩来计划与班级集体学习周恩来计划相结合,根据计划进行活动。
三、人人读周恩来书籍 个个有学恩来笔记
班级发动学生收集周恩来书籍,反映周恩来事迹的书。共收集到《周恩来故事选编》40本,《童年周恩来》、《少年周恩来》各30本,《周恩来系列故事》18本。做到学生人人手中有关于周恩来事迹的书籍,并让学生备有“学习周恩来读书笔记”一本,每人每学期记录笔记在20篇以上。让周恩来事迹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让周恩来精神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的童年生活、少年时代求学经历等,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四、开展多样活动 升华恩来精神
在创建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搞好各项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班级学习周恩来的相关活动。如:向全校学生发出“学习周恩来,创建恩来班” 的倡议书;开展“学习少年周恩来,树立大志报中华”征文活动;举行周恩来精神专题报告会;举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恩来精神,创建文明班级”、“学习恩来精神,争当四好少年”和“学周知周行周”等主题队会;举行学习周恩来图片展活动;举行周恩来诗歌朗诵会活动;举行学习周恩来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制作学习周恩来读书成果展示板一块,组织学生观看周恩来电影;开展学习周恩来手抄报竞赛等活动。还组织学生成立“雏鹰环保小队”和“关爱老人”小组,走上街头做好事,经常去镇敬老院做好事,通过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渗透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五、营造育人氛围 凸显恩来精神
为了把学习周恩来活动推向深入,积极营造班级育人氛围。在班级张贴周恩来不同时期的生活照片,开辟学习周恩来心得体会专栏,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把班级创建成“处处有恩来故事,处处有恩来精神”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起迪智慧、陶冶情操,凸显恩来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
总之,一年来,我班创建周恩来班级大有成效,班级各项工作均大有起色,深得领导及老师的共同认可和好评,周恩来班的创建,有利于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层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第二篇:周恩来班创建感想
周恩来班创建感想
汪艳茹
江苏省盱眙县仇集中心小学五(2)班被学校授予周恩来班,在创建恩来班过程中,我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深得学校领导及全体老师的一致好评。具体做法有:
一、健全创建组织 明确恩来精神
在上级领导及小教、学校领导的共同关心下,我们成立了由学校领导、“五老”人员、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组成的创建小组,定期活动。活动小组集体讨论,得出: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酷爱学习、善于学习、学以致用、胸襟博大、广交朋友、善于协作、理想远大、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等作为周恩来精神的集中写照,让我们在创建中去学习、落实。我们班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和时代要求,将周恩来精神作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创建周恩来班同培养优良班集体活动相结合,同争当“四好少年”活动相结合。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学习周恩来”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创建周恩来班贯穿于班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始终,让周恩来精神在学生心中生根。
二、提高思想认识 全员参与创建
在班委会的组织下,同学们一致认识到创建市级“周恩来班”是上级领导及学校领导对我们班的信任和关爱,是我们班的光荣,认识到创建好市级“周恩来班”的重要性。所以,大家在班主任的指导和帮助下,认真学习县市创建“周恩来班”的文件,领会文件精神,结合班级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详细的创建计划,做到人人参加,全员参与,个人制定学习周恩来计划与班级集体学习周恩来计划相结合,根据计划进行活动。
三、人人读周恩来书籍 个个有学恩来笔记
班级发动学生收集周恩来书籍,反映周恩来事迹的书。共收集到《周恩来故事选编》40本,《童年周恩来》、《少年周恩来》各30本,《周恩来系列故事》18本。做到学生人人手中有关于周恩来事迹的书籍,并让学生备有“学习周恩来读书笔记”一本,每人每学期记录笔记在20篇以上。让周恩来事迹在学生头脑中扎根,让周恩来精神融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的童年生活、少年时代求学经历等,感受伟人的远大志向。
四、开展多样活动 升华恩来精神
在创建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引导学生搞好各项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多种班级学习周恩来的相关活动。如:向全校学生发出“学习周恩来,创建恩来班”的倡议书;开展“学习少年周恩来,树立大志报中华”征文活动;举行周恩来精神专题报告会;举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恩来精神,创建文明班级”、“学习恩来精神,争当四好少年”和“学周知周行周”等主题队会;举行学习周恩来图片展活动;举行周恩来诗歌朗诵会活动;举行学习周恩来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制作学习周恩来读书成果展示板一块,组织学生观看周恩来电影;开展学习周恩来手抄报竞赛等活动。还组织学生成立“雏鹰环保小队”和“关爱老人”小组,走上街头做好事,经常去镇敬老院做好事,通过活动把学习周恩来精神渗透到同学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去。
五、营造育人氛围 凸显恩来精神
为了把学习周恩来活动推向深入,积极营造班级育人氛围。在班级张贴周恩来不同时期的生活照片,开辟学习周恩来心得体会专栏,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把班级创建成“处处有恩来故事,处处有恩来精神”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起迪智慧、陶冶情操,凸显恩来精神,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好学,追求上进。
六、注重创建活动交流 提高学生荣誉之感
我们把班级开展的学习周恩来活动,即时上传到有关网站,进行交流,并在班级开辟学习周恩来活动成果展示栏,展示活动成果,从而提升学生的荣誉之感。在周恩来诞生日、逝世日,班级都要举行“缅怀恩来功绩,弘扬恩来精神”主题活动。并让学生家长陪同孩子去参观周恩来纪念馆和周恩来故居,让同学们把周恩来精神传承下去,弘扬光大。
总之,一年来,我班创建周恩来班级大有成效,班级各项工作均大有起色,深得领导及老师的共同认可和好评,周恩来班的创建,有利于提升我校德育工作的层次,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
第三篇:周恩来班感想
学习周恩来班感想 知周1898年3月5日,周恩来出生于江苏淮安.当时,中国社会在向半封建 半殖民地演变中已经历了半个世纪.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大举入侵,可爱的 祖国被肢解宰割,大好河山惨遭践踏蹂躏.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为了救国救民,许多仁人志士,前仆后继,寻求救国救民的出路.当时的中 国,新与旧,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革命之间,进行着激烈的搏斗.周恩来 就是在这样的时代和社会环境中,逐渐地成长起来了.一,接受救国救民的启蒙教育
周恩来诞生于中国近代著名的“百日维新”失败的那一年.其诞生地淮 安城,因是历代郡,州,路,府的治所所在地,即便到了晚清,仍设有大清 帝国总漕部院和钞关等派出机关及府县机关.清朝的一些王族权贵曾在这里 任过潜总,官府衙门星罗棋布.周恩来的祖父虽在官府任职,但只是一个小 小的师爷而已.他的父亲和伯父们都很老实,只会本分做事,不善在官场中 投机钻营,生活比较清苦.外祖父虽是知县,但在周恩来出生时,就已病人 膏盲,气息奄奄,不久便去世了.这些都说明周氏家族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 位,在当时官府林立,等级森严的淮安城里,属于封建统治阶级的下层.此 种地位就决定了这个家族“人的本能中有一种抵抗力”.这种抵抗力一旦受 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就会加入到革命的洪流中.周恩来后来曾讲过:“中国 有句俗语:'逼上梁山'.„„我们都是'逼上梁山'的.人走上革命道路 不是先天的,而是由于外来的压迫和环境造成的.但他所以能产生革命性, 是由于人的本能中有一种抵抗力,不愿受外来压迫.”可见,这种本能的抵 抗力,对周恩来以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根深蒂固的制约作用.周恩来“五岁从母教”.其嗣母陈氏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妇女,熟悉历史 和诗文,尤擅长讲故事,常使幼年周恩来“辄绕膝不去,终日听之不倦”.淮安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淮安人民有着光荣而悠久 的爱国传统和反抗压迫与反抗侵略的传统,历史上从秦汉经隋唐到明清,涌现出大批爱国志士和著名将领,如一代名将淮阴侯韩信,抗金女英雄梁红玉, 抗御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英烈关天培等等.这些都成为陈氏对周恩来进行启 蒙教育的材料.她常给周恩来讲韩信如何破釜沉舟,决战该下.创立辉煌战 绩的动人故事;讲梁红玉,关天培等爱国英雄们如何抗击外来侵略,宁死不 屈的感人故事;讲军事斗争中机智和勇敢的故事.这一切都大大激发了周恩 来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从小就对反抗压迫和侵略,对战争及军事的知识,故 事抱有浓厚的兴趣.后来陈氏又引导8岁的周恩来阅读小说,先后读了《西 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说岳全传》等一些书籍.这些书中 英雄豪杰们的反抗精神,无畏斗志,谋略胆识,聪明机智,给了周恩来以难 忘的印象;对周恩来产生了长期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著名英籍作家韩素音就
认为,周恩来尽管“成为一位革命家,致力于铲除过去,但是恰恰是过去,是中国历史上英雄豪杰们的胆略和机谋激励并指导了他的行动.”
周恩来的表舅龚荫荪,是个革新派人物,信奉孙中山,结识同盟会员,赞助革命,常向周恩来介绍新思想和时事政治知识.周恩来曾把他称作自己
政治上的启蒙老师.龚家不仅收藏有大量中国古代书籍,而且还有不少宣传
近代中闰历史和西方科学文明的书刊.周恩来在龚氏家塾里读书期间,渐渐
地了解到,帝国主义强盗用鸦片和大炮轰开古老中国的大门后,强迫中国订
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占领中国领土,控制中国主权,进行经济压迫和文
比侵略,展示出帝国主义“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
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它深深地刺痛了周恩来的心灵,使周恩
来本能中潜在的抵抗力,及对历史上反抗压迫和侵略的英雄的崇敬,逐渐上
长与日俱增,进而长期地发挥着主导作用.1910年春天,12岁的周恩来告别淮安,随回家探亲的三堂伯周贻谦到东
北读书求知.这是周恩来思想和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后来说:“从
受封建教育转到受西方教育,从封建家庭转到学校环境,开始读革命书籍,这便是我转变的关键.”刚到东北时,周恩来先人铁岭银岗书院读书半年.其间,由于他聪明好学,很快成为优秀学生.但他兴趣广泛,不满足干学校
课程,常常到城外郊游,攀登龙首山,以扩大视野.在苏北平原长大的周恩
来第一次登上山巅,不仅欣赏了那壮观的景色,而且看到了山上那块“中俄
战迹”的石碑.这石碑告诉少年周恩来,东北是个战火连绵,民族灾难特别
深重的地方.10年前,八国联军侵略中国,15万俄国军队杀过边境,攻占了
东北.战争结束后,仍然拒不撤兵.5年前,后起的日本军国主义又以东北为
战场,同俄国进行了为时1年零7个月的争夺势力范围的罪恶战争.日俄双
方在几次大的战役中,厮杀争逐,这龙首山就是一个主要战场,就在1910
年,日本军国主义又正式吞并了近邻朝鲜.直接威胁和窥伺东北.不难想象,这些罪恶的战争史实和战场遗迹,会给少年周恩来以多么强烈的震撼.他在震撼中觉悟,在震撼中发奋,决心探索和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和道路.日本
创价大学教授山口和子认为:“负笈铁岭时期,对日后周恩来先生的人价值观等的形成,有一定影响.”“可以说周恩来的革命家的生涯是从铁岭
开始的.”1962年,周恩来重游龙首山时深情他说:“铁岭是我深深怀念的地方,是我的第二故乡.”
1920年11月,周恩来前往西欧,到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求学,进行社
会考察,把马克思主义与各种社会思潮进行反复比较.通过深入的学习和思
考.周恩来终于从思想上确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决心走俄式革命的道路.但是,周恩来并没有停止追求,而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暴
力革命的一般规律出发,认真分析了俄国十月革命和西欧无产阶级的斗争经
验,深刻总结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教训.通过艰苦的探索,周恩来对中国革命道路和方式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他不仅一般地了解中国
社会的性质,而且深入地了解了革命的特点;不仅一般地主张贯彻暴力革命的原则,而且初步形成和确立了武装斗争的思想.中国“共产革命”的任务是什么呢 周恩来下了很大功大进行调查和思索.1921年春夏,他考察了英国120万工人的大罢工,从中了解到工人阶级是最
坚强有力的革命阶级,认清资产阶级的目的完全在于置工人于死地,提出要
永远与资本主义为敌,“劳资战争,舍根本解决外其道无由.”这个根本解
决指什么 周恩来在1922年发表的《共产主义与中国》,《宗教精神与共产
主义》等文章中,联系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指出,要根本改变工人阶级所处的境遇和地位,决不能满足于经济斗争,而必须投身到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
中,他说:“革命未成以先,一切罢工,减时,加薪,自治,国有,协作等
事件都不过被视为训练劳动群众帮助革命进行的种种手段,一旦革命告成,政权落到劳动阶级的手里,那时候乃得言共产主义发达实业的方法.”他结
合中国的实际指出:“依着现在中国的时势,一切缓和修正的办法都无所施”.(26)“共产革命”的任务就是夺取政权,而且这周恩来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方法对纷繁复杂的问题作出精辟的分析和果断的决定,被公认是驾驭复杂局势和处理危急事件的能手。他经常强调:“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客观规律,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作为辩证思维方法的经典范例,周恩来创造性地提出了“求同存异”思想,并在实践中归纳出众多“求同”和“存异”的具体路径。透过“求同存异”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运用,我们不难发现,唯物辩证法的哲学思维已经成为周恩来思维方法的核心。学周一、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思想无疑是一种创新,而创新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统一。从“求同存异”思想形成的历史脉络来看,周恩来将传统和谐思想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思想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创新发展。
周恩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致力于“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和世界文明中吸取智慧”,其“求同存异”思想中蕴含着中华民族“和合思想”的历史传承。“和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国语·郑语》强调“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将矛盾对立双方的和谐相处视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道德经》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将矛盾对立双方互相冲突交和作为达到和谐状态的必要条件;《论语·子路》则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著名论断,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建立在个性差别的基础之上。“和而不同”的实质是追求内在的和谐统一: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在处理矛盾时坚持寻求共同基础、保留意见分歧、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和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共通之处。周恩来总是紧紧围绕当时的历史需要,通过寻求“共同点”来消除分歧,通过接纳“不同点”来搁置争议,最终争取到一切可以争取的因素,团结到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钱其琛评价说:“周恩来同志善于在尖锐的矛盾中求同,善于在适当的条件下存异,他因这种高超的外交艺术被誉为处理外交难题的能手。”周恩来自己也曾颇有感慨地说:“钢铁和水泥是性质不同的物质,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变成钢骨水泥那样强有力的东西。科学家能把自然界不同的物质组合、统一起来,难道不能把有不同见解和脾气的人统一起来吗?”他进而指出:“我们不可能设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是铁板一块,大家都是一个想法,对任何问题的看法都一样。如果我们的统一战线是这样,它就不是劳动阶级求解放,社会
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并不是对传统“和而不同”思想的简单借用,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扬弃,二者之间存在着诸多差别。其一,被动与主动之分——“和而不同”虽然也提及人为因素,但更为提倡“师法自然”的思想观念,主张回归到无人力强加妄为的自然而然的和谐状态;周恩来的“求同存异”则要求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积极沟通、耐心引导而达成共识。其二,理想与现实之分——儒道之学都极具理想主义色彩,受其熏陶的“和而不同”思想习惯将“三名同心、太和万物”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往往可望而不可即;而“求同存异”已经成为一种行为方法,常常被周恩来用作处理现实问题的利器。其三,抽象与具体之分——“和而不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理念,主要是强调“共生共荣”的必然性和重要性;而“求同存异”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具体化的操作方法,是周恩来在实际工作中归纳总结的工作方法。可见,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比之传统的“和而不同”更加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二、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所体现的辩证思维
“求同”就是寻找共同思想、共同要求、共同利益,是构建和谐的基础;“存异”就是保留不同观点、不同主张、不同利益,是构建和谐的条件。在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中,贯穿着辩证思维方法的丰富内容。如存其异、求其同;抑其异、扬其同;尊其异,待其同等。因而,“求同存异”又可称为“辩证求同”。
1、异中而求同——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对立面的统一,即任何对立的两个方面,既有差别性、相互排斥性、反对性、否定性,又有相互依存性、包含性、一致性、合作性、相互转化性。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是同和异、团结和斗争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有着丰富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是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学说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一方面,周恩来的求同性思维方法强调团结,要求在不同中寻求共同点、在矛盾中寻求统一。他分析说:“团结是在矛盾中形成和发展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们的智慧、才能、性格各有不同,相互之间有时是有矛盾的。团结就是在共同点上把矛盾的各方统一起来。善于团结的人,就是善于在共同点上统一矛盾的人。”另一方面,周恩来的求同性思维方法并不是调和、折衷,而是存异不存原则之异,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决进行斗争。1945年他在《论统一战线》中总结道:“有了区别,就有斗争。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团结,是坚持独立自主的条件下同人家讲团结,而不是受其他阶级的影响。”他多次强调,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是决不能让步的,必须同时反对极左和极右两种错误观点。他批评说,“左”的观点是只异不同,“天天讲区别,不去和人家共同行动”;右的观点是“求同而非异”,“不主张区别”,只有同而没有异。这两种极端思想“都是不正确的,都是受了别的阶级的影响,不是真正的无产阶级的思想”。
2、求同不求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思想是这一辩证思维在实践中的娴熟应用。一方面,“求同存异”思想坚持“两点论”,既注意到矛盾的主要方面“求同”,又顾及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存异”;另一方面,“求同存异”思想坚持“重点论”,在“求同存异”中偏向于矛盾的主要方面“求同”,力争“求同而不求异”。周恩来关于求同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主张“先把双方不同的立场说清楚,然后找共同点”,认为“这才是诚实的态度,这样才能相处下去”。1955年4月他在亚非会议上发表了关于“求同而存异”的著名讲话,强调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以及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都可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找到共同的出发点;1972年他在欢迎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宴会上又说:“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这种先承认差异的存在,同时又搁置差异、着力寻求共同点的求同方式,是知异而求同、求同不求异、知异而不求异、知异而不碍同等辩证思维的具体表现。
3、求同又存异——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求同存异”既是一种思想,也是认识问题、解决矛盾的一种基本方法,它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原理的具体体现。“同”就是普遍、共性的一面,“异”是指特殊、个性的一面;求同就是努力去寻求、扩大双方的共同点,存异就是正视并允许双方有一定的个性存在。在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思想中,求同是存异的目的,存异是求同的条件。周恩来一贯强调矛盾的普遍性,认为共同点是矛盾各方统一的基础。他说,“共信不立,互信不生”,没有共同的信念、愿望和要求,就不会有互相信任和团结。所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就在于“要求大家有一个共同的立场”。同时,周恩来也从来不忽视矛盾的特殊性,历来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说:“人的思想
有各种各样,只要他不妨碍政治生活,不妨碍经济生产,我们就不要干涉。”搁置差异正是对差异的一种尊重与保护,是一种缓解矛盾的表现。
4、存异以待同——质变与量变相统一。周恩来强调“存异”,既不是对差异置之不理,更不是有意去“求异”,而是“存异以待同”。它有两层含义:其一,引导差异向共同点转化。周恩来提倡用“求同存异”的方法通过量变逐步缩小彼此差异的程度,以期质变的来临。因为,差异如果不及时解决,很有可能会朝着相反的方向从量变到质变发展,最后变得不可收拾。其二,防止“小异”向“大异”转化。周恩来之所以强调暂时搁置差异,就是因为现在还不具备解决这些差异的条件,如果硬性去“求同”,矛盾不仅解决不了,很有可能会促使矛盾从量变发展为质变,从非对抗性矛盾发展为对抗性矛盾、从隐性矛盾发展为显性矛盾,从“小异”变成“大异”。把不同的保留,不发展争论,是周恩来求同存异思想的一个基本点。他一直强调:“凡是属于立场、思想、生活方式不同的问题,不必争论,要互相尊重。”
三、周恩来实现“求同存异”的手段及其在实践中的运用
周恩来的“求同存异”思想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为了达到“求同存异”,他经常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来“求同存异”,顾全大局、坚持和合。
1、周恩来善于运用协调沟通的手段“求同存异”。实践证明,矛盾双方关系的不和谐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沟通而造成的。周恩来非常善于沟通,他每每在沟通中求同存异,在求同存异基础上继续沟通,最终促使问题圆满解决。1936年他通过与张学良、蒋介石、国民党内部、苏联及共产国际等多方的有效沟通,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954年他通过与印度、缅甸等发展中国家的积极沟通,推出了享誉世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6年他通过曹聚仁、陈诚等人与蒋介石秘密沟通,促成“力争和平解放台湾”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实际上,周恩来自己常常充当着共产党与民主人士沟通的桥梁。钱学森曾说,许多党外人士说,我们是认识周恩来才认识共产党,相信周恩来才相信共产党的。
2、周恩来善于运用团结友善的手段“求同存异”。无论是处理内政还是外交,周恩来总是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着力分析矛盾各方的共同利益,进而争取矛盾各方权衡利弊、求同存异。毛泽东多次称赞说:“恩来的最大优点之一,就是同党内外都有广泛的联系,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李先念也说:“周恩来同志另一个突出的长处是善于团结人。他确实能够做到团结一切应该团结和可以团结的人。他的这个特点,在党内早被承认,在党外更为著名。同他在一起工作,很自然有一种安定团结的气氛。”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周恩来还注意团结曾经反对过自己,甚至陷害过自己的人。比如,1932年国民党要员张冲制造“伍豪事件”陷害周恩来,后来在抗战中周恩来从民族利益的共同点出发,与张冲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由公谊而增友谊”。
3、周恩来善于运用以退为进的手段“求同存异”。周恩来擅长以退为进,是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得天衣无缝的公关大家。每当交往协商中出现“红灯”信号,他总是尽可能以退为进、绕道而行,最终功成事遂。1945年重庆谈判时,周恩来代表中国共产党作出尽可能的让步,逼迫国民党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谈判;1950年在《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谈判过程中,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代表团成员说,交往协商“需要我们不仅勇于和善于坚持原则,而且还要勇于和善于进行妥协”,“光讲斗争不讲妥协,往往要犯„左‟的错误,其结果常常使谈判陷于僵局,甚至破裂”。周恩来多次以以退为进的方法赢得谈判的持续进展和有利局面。
纵观周恩来几十年执政的风雨历程,他始终不渝地秉承“求同存异”的行事原则,显示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丰富的政治经验,被尊奉为“构建和谐的典范”。在实际工作中,他巧妙地将“求同存异”运用于新中国内政外交的各项事业之中,力求做到异中求同、扬同抑异、存异待同。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当栀子花香弥漫校园的时候,我们即将步入社会,开始人生新的征程。我们学习成长在校园,周恩来精神始终滋润和激励着我们成长。我们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从各方面充实
完善自己,为建设祖国,服务人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行周1、积极进取。周总理的一生是追求真理、崇尚理想、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进取的一生。作为即将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们,要做到追求真理,崇尚理想;做到永不满足,不断前进。我们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投身基层,志愿服务,勤勉工作,勇于面对就业环境的考验;拼搏进取,奋发图强,以师院学子良好的精神面貌投身到新的工作岗位中去;以高昂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去面对竞争,以宽广的胸怀和从头再来的豪迈去面对挫折,在奋斗的道路上,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2、刻苦好学。周总理一生酷爱学习,且善于学习,学以致用,不断丰富自己,改造自己,进而改造社会。即使我们离开了校园,转变了角色,但当今是知识的时代,我们共产党员都必须始终紧跟时代的步伐,拓宽学习渠道,坚持积累,不断提高,让学习帮助自己成就梦想。
3、甘当公仆。周总理的一生是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视自己为人民的公仆,视为人民服务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毕生的追求。他的一生就是忘我地、不知疲倦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学习周恩来精神,就要在思想上树立群众观念,工作上坚持群众路线,作风上让群众满意。身处新环境,就要眷恋一方新热土,要以一种大爱无私的情怀尽心尽情的奉献。
4、团结协作。周总理襟怀博大,立志划一个最大的圈子,广交朋友,善于协作,力争团结大多数人一起奋斗。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学习总理的“和合”精神,善于在适应中寻求合作,在共处共事中收获友谊,在互助互学中迈进。
5、求真务实。周总理一生是求真务实的一生,他趋重实际,躬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对事业极端负责。我们每个党员都要脚踏实地,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6、勇于创新。周总理慎思明辩,反对迷信盲从,敢于独立思考,崇尚科学,敢于创新。我们一定要从周恩来精神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勇于探索,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上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创立人生新的坐标。
7、严于自律。周总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我们一定要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真正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临别母校,我们要继续坚守校纪校规,将文明与和谐洒满校园;继续身先士卒,主动关心帮助他人,永远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8、无私奉献。周总理的一生,是坦荡无私,淡泊名利,一心为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让我们永远铭记周总理的博大情怀,
第四篇:周恩来班创建材料
创建周恩来班活动阶段总结
在此,我与大家交流一下我曾经创建“周恩来班”几点尝试,请大家指正。
一、建立健全班级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创立“周恩来班”的根本保证。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一个集体如果没有制度作保证,行动就没有准则和依据,他要这么做,你要那么做,集体就成为一盘散沙,是没有任何战斗力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建立,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我们必须制定了一系列具有班级特色的管理制度。如:班级的一日常规、民主管理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公约,有的是用来约束同学们的言行,有的用来明确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责任和义务;有的则是用来说明个人和集体成长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使同学们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做到严守纪律、团结协作、相互关心、共同进步。
二、确立明确的目标是创建“周恩来班”的动力
目标是行动的动力。在我们创建的初始阶段,我就让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并制订了班级发展的长远奋斗目标和近期奋斗目标,并通过班徽、班训和班级宣言等形式体现出来。每个同学不仅有了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且也共同规划了班级的奋斗目标,明白了个人成长离不开班级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环境建设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个人奋斗目标的实现。
在学习方面,我们结合我校星级少年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努力学习,争做学习之星。在综合素质的培养方面,我们要让每位同学都有能力展现自己的风采。如杨旻同学在市县级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中获奖。展青豆同学在绘画竞赛,我县写字比赛中获奖,龚俊涛同学在读书征文活动中,小书报竞赛中获奖。目标给了我们不竭的动力,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每一次目标的实现,都在无形中给了我们能量,我们每个人都在努力中看到了闪光的自己。同时,我们的“周恩来班”也在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中变得不可动摇。
三、以集体活动为载体,丰富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增进同学间的友谊,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是创建“周恩来班”的核心内容。凝聚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班集体好坏的重要标志。在集体活动中,同学们有更多的接触机会,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进感情。我把活动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环境建设:大力宣传、营造创建周恩来班的氛围,同学们通过讨论,制定了班级宣言;确定了班徽、班训;并通过板报、手抄等进行大力宣传:板报、手抄报也是学习、宣传总理精神的窗口,使同学在学习、宣传总理精神的同时,也能不断发展自己的能力。在德育处的领导下我们成功召开了“争做星级少年”的班队活动。第二类是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根据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时期,我们把学生的创建活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1)、学习交流阶段:
①、走近周总理、学习周总理的读书活动:这一时期,我们班平
均每人阅读了几本关于周总理的书籍,多次上网查阅有关周总理的资料。
②、组织同学们观看了《周恩来》、《开国大典》等影片,去寻找周总理的感人故事和英雄事迹。
③、组织学生观看课件<<一代伟人—周恩来生平事迹简介>>。④、开展读书交流活动,把同学们了解到的有关周总理的知识相互补充,充分提高学习效率;
⑤、开展有关“周总理生活故事演讲”活动,培养学生要注重生活细节,做任何事都要从点滴做起的良好习惯;
⑥、开展有关“周总理诗词书法比赛”活动;
(2)、行为内化、发展提高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组织活动 ①、在德育处的领导下组织学生开展祭扫烈士墓活动。
②、召开“学会感恩”的主题班会;
③、在升旗仪式中,作国旗下讲话发言《感恩父母》;
④、要求每位同学为父母洗一次脚;当一次家。
3、责任系列:
①、召开“责任和使命”的主题班会,动员学生要“牢记使命,负起责任”;
②、参加“让爱心相随,责任相伴”的主题报告;
③、组织学生参加“爱心献特校”的捐款活动;
第五篇:周恩来班创建
创建条件
1.争创班级要用周恩来同志的伟大精神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争创班级能够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伟大精神,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使命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确立远大志向,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
3.争创班级能够认真学习周恩来同志的道德风范,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质,学会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基本关系。
评比标准:
1.正气、大气,有领袖气质;
2.尊敬师长,学习上进,成绩良好;
3.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组织、参与学校各项文化活动;
5.合作意识强,有团队精神;
6.讲究个人和公共卫生,有环保意识;
7.模范遵守校纪校规,时时处处起表率作用;
8.对外代表学校形象,展现枫叶学子风采。
创建过程:
1.推荐阅读《大地的儿子——周恩来的故事》这本书,文笔流畅,通俗易懂,融思想性、故事性、教育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2.推荐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
3.出五期关于周恩来的主题板报,并在活动范围内举行班级小报竞赛。
4.带领学生一起收集有关周恩来总理的书籍、材料及影视片等,并组织学习、剪贴、观看在完成对学生宣传周恩来的相关工作后,举办主题班会,主要内容是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看完相关书籍、电影的心得体会。
5.完成以上步骤后,组织学生,根据他们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鼓励学生展示出他们对周恩来的了解,对于表现优秀的可以设置相关奖励,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6.学生背诵《小学生守则》及《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歌”》,与创建“周恩来班”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已命名的班级率先示范,其它班级为创建做好准备。
7.召开主题班队会,深化周恩来总理精神学习活动。
8.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学生了解伟人的一生。
9.聘请有关人员来校做周恩来总理先进事迹报告会。
10.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伟人演讲活动。
11.组织学生畅谈学习体会及心得。
12.班级成立周恩来小队。
13.定期举办手抄报展。
14.就活动过程,收效等进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