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重庆市工商联工作创新见成效
重庆市工商联工作创新见成效
近日,市工商联(总商会)召开全市商会工作会议,会上,对2012年度29家先进直属商会进行了表彰,8家直属商会作了经验交流发言。
重庆市工商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张莉对商会工作进行了总结,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蒋平就商会今后工作做了全面部署。
目前,重庆市工商联(总商会)系统有47家直属商会,会员15942个。其中:行业商会21家,登记注册的商会有6家;异地商会21家,登记注册15家;综合类商会5家,登记注册3家。商会均配有专职秘书长,秘书处工作人员146人,平均3.1人,副会长以上企业1021家,理事以上企业2665家,使用商会牌子创办的实体经济有13个,已建党组织21个。会员1000名以上的有2家,400名以上的有7家。张莉总结去年工作时指出,商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商会内部组织健康、良性、和谐、有序运转是开展其他工作的前提和保障。做好商会工作既需要练好“内功”,又要用好“外力”,注重内外兼修,方能使商会工作有突破,见成效。练好“内功”强身健体注重民主议事原则,团结和谐发挥商会领导核心作用,是练好“内功”的前提。张莉说,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商会会员总数有所增长,是组织强大的标志。去年辽宁房地产商会会员数翻番,环保商会、巴中商会、房地产商会、旅游商会、湖北商会通过建立专业委员会或区县分会组织,增强广泛联系,扩大会员覆盖面,延展工作手臂;加强制度规范建设,江西商会轮值会长制度成效显著,宁德商会、吉林商会制定会议、财务、人员管理等规范管理制度并上墙公示;广东商会、福建商会制定3-5年规划及年度工作安排,有计划、有步骤统筹商会工作。
此外,商会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商会中有全国政协委员2名,市级人大代表7名,其中常委1名;市级政协委员37名,其中常委6名;商会会员有75名担任市工商联执常委,6名企业家任市工商联副主席(副会长),有2名会长担任市级民主党派领导职务。强化服务提高能力商会借助各种平台和载体,在整合资源、强化服务、参政议政、调查研究、维护权益、融资服务、招商引资、内外交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浙江商会、旅游商会、建材商会、房地产商会提交集体提案4篇,电力承装商会就电力安装市场存在垄断现象的调查报告,引起国家高层重视,国家发改
委价格监督与反垄断局副局长李青专门就此事来渝了解情况。汽车商业商会撰写发行的《汽车流通行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为有关部门提供了有效的行业分析材料。
江西、莆田、辽宁等商会与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争取银行授信资金10多亿元;轻纺服装商会、宁德商会、园林商会与民生银行达成合作协议,成立城市商业合作社,浙江商会、建材商会、四川商会等依托建立的金融平台(担保公司、小贷公司、投资公司)解决会员融资难问题。
商会带动抱团发展,甘肃商会成立新陇商传媒有限公司;泉州商会筹建的几个商城项目正在有序推进;机械商会、民营企业家联合会、江西商会、家具商会牵头建立工业园区,四川商会牵头成立川商美食城。
各商会积极组织会员参加市内外的各种招商引资活动、项目推介、经贸洽谈活动百余次,参与人数上千人。陕西、甘肃、山西商会组织企业参与“返乡”商务考察,陕西商会被省政府评为“优秀商会”,奖励10万元。美容美发商会连续成功承办了美博会和“美丽重庆”时尚文化节,家具商会连续成功承办西部家具建材博览会,泉州商会成功举办中西南泉籍商会联谊会。
环保商会“创模”工作得到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餐饮商会的职称评定工作,汽车服务业、美容美发商会的职业技能竞赛得到了业内赞许,社会影响良好。
确立四项服务增强凝聚能力工商联作为经济统战部门,不比政府职能部门,与企业家打交道,怎样让人信服?怎样让人感觉这个组织有吸引力、凝聚力?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热情服务,唯有放低姿态、做好服务,企业才会依赖,企业家才会信赖。如何服好务?蒋平认为至少有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服务,就是充分发挥工商联在商协会改革发展中的促进作用,参与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注重理论研究,反映会员诉求,加强法律服务,建真言献良策,为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政治服务,进行政治安排,将出类拔萃的人才、会长进行推荐,让他们在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政治上有荣誉,促进会员企业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三是培训服务,加大对商会会长、秘书长、专职人员的理论政策培训和业务工作培训,确保把握商会发展方向,促进商会规范化、科学化发展;四是协调服务,对商会重大纠纷、疑难问题进行协调化解,深入商会、协调各方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把握三个重点争取更大作为
蒋平说,指导商会是工商联的职责所在。中央16号文件要求,工商联要“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国特色商会组织”,指导商会“健全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内部管理、按照法律和章程规定开展活动”。
具体指导中,蒋平提出要把握三个要点抓好商会工作。一是突出成长性,把发展商会和会员作为首要任务,努力确保商会、会员数量双增长,加快扩大商会的组织覆盖面和会员覆盖面。会员是商会组织的基础,有了会员的增量,才会有商会工作的增效。二是提高针对性。立足商会发展实际,区分不同类型、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商会,区别对待商会不同的发展阶段,加强分类指导,强化对商会组建登记、制度制定、运行管理、开展活动、换届工作等方面的指导。三是注重激励性。及时总结商会发展经验,宣传商会发展成就,定期开展考评表彰,树立商会先进典型。据介绍,重庆市工商联每年也对直属商会进行了检测和考评,评了先进商会,对不合格商会组织了整改,最近两年还注销了2家商会、责令1家商会停止活动。蒋平表示,对不合格的商会,市工商联将坚决予以整改,整改不到位的,可以停止活动,也可以注销。
第二篇:盱眙工商联2018创新工作要点
强化服务创新举措
助力非公经济发展
——2018工作思路和创新工作打算
2018年,盱眙县工商联工作将以党的十九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中发[2017]25号)文件精神为指导,牢牢把握“两个健康”工作主题,以“凝聚力量、助推发展、提升能力”为主线,坚持“服务立会、实力兴会、内抓管理、外树形象、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工作方针,开展各项工作。
一、突出思想引领,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家素质
一是聚焦十九大报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主题,通过开展政企恳谈会、迎新春企业家座谈会、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李银江走进非公企业等方式,向企业家宣讲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
二是加强非公企业家的理想信念教育,特别突出对新生代企业家的教育。通过红色教育、主题培训等,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新生代企业家队伍。
三是结合主席会长会议、常执委会议,举办各类主题教育、培训、论坛和讲座,打造服务非公经济发展学习的平台。
四是建立政府支持、媒体融合、社会参与的宣传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的宣传推介力度,为非公经济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县工商联微信群、公众号等宣传平台作用,树立我县非公企业形象,展现企业家风采,发挥典型示范带动效应。
五是依托工商联常执委企业,继续引导企业家通过“助医助学”、“帮助就业”和“项目帮扶”等方式参与“千企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
六是进一步推进光彩事业,组织广大企业家主动投身光彩事业,公益事业和社会慈善事业。组织工商联主席(会长)和常执委企业、新生代企业家商会和女企业家商会中的会员企业,赴敬老院、儿童福利院和困难家庭等开展慰问和义工活动。
二、围绕服务发展,全面树立非公经济品牌
一是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持续推进“专家工作站”建设。针对我县龙虾、凹土等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相结合,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二是发挥工商联界别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参政议政委员会的作用,在推进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破解用工融资难题等方面建言献策。开展调研并形成专题报告报市联和县委县政府。
三是充分发挥诉调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发动和引导商会组织及时、妥善化解纠纷,依法保护非公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是围绕扩大对外开放,继续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依托行业商会、异地商会,协助县委县政府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发挥商会的窗口作用,加强工商联商会间的交流合作,拓宽招商引资渠道。组织引导会员企业和行业商会参加大型会展、经贸交流、商务考察等活动,帮助民营企业寻找商机,拓展发展空间。
五是鼓励并引导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六是开展服务非公经济,弘扬企业家精神“个十百千”工程,即:开展1场青年企业家创新创业大赛;搭建10个资源共享平台;开展100场企业家沙龙;建设1000名工商联后备会员信息库。
三、注重激发活力,全面夯实各项基础
一是稳步推进重点行业商会组建和异地商会发展,2018年新成立北京盱眙商会、深圳盱眙商会、苏州盱眙商会和一个行业商会。
二是积极探索基层商会建设新路子。完善基层商会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结合“四好”和“星级”基层商会创建,指导商会在服务会员、信息交流、光彩事业等方面开展各项工作。
三是强化会员队伍建设。拟定全年会员发展计划,完善会员组织数据库。探索吸纳行业协会为工商联会员,筛选优质企业加入工商联会员。
四是举办基层商会会长及秘书长服务地方发展主体业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商会管理队伍的素质。
五是巩固并提升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创建成果。对照全国“五好”内涵标准,丰富“五好”内容,补齐创建短板,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好巩固提高工作,建立长效工作机制。
六是加强基层商会党建工作。
盱眙县工商联 2018年1月24日
第三篇:杏林街道社会管理创新见成效
杏林街道社会管理创新见成效
为了更好地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协调性,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杏林街道按照区委、区政府部署,围绕区域化党建、社区服务管理“四化”、社会矛盾联动化解、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流动人口服务“均等化”、街居管理体制改革六个方面,采取党工委领导、办事处负责、社区协同、群众参与的模式,进一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改进社会管理方式、整合社会管理资源、破解社会管理难题,全面提升杏林街道社会管理能力和社区建设水平。
一、建立“大工委”工作机制,实现党建工作创新
街道成立“大工委”,成员采取“专职+兼职”模式。书记由街道党工委书记担任,副书记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担任,专职委员由街道党工委委员担任;兼职委员5名从规模较大、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辖区单位中产生。通过建立街道“大工委制”,推行“3421”工作运行模式,即构建三级网格、推行“四线”工作法、建立两支队伍、形成一个体系,形成全覆盖、区域化、开放式的党建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完善社区党建网格化管理新机制。
“三级网格”即根据街道社区资源分布状况和特点,采取条块结合的方式,把7个社区划分为60个党建网格。将街道作为一级网格,社区作为二级网格,社区内各片区作为三级网格,把辖区各类组织和全体党员全部纳入其中。“四线”工作法分别是以“社区党组织—网格党组织—党小组”为基本框架的组织线,以“社区党员中心户—居民党员—居民群众”为基本框架的党员管理线,以“党员活动中心—党员活动站—党员活动点”为基本框架的党员活动线,以“社区便民服务大厅—社区服务队—党员服务岗”为基本框架的社区服务线,形成组织、管理、活动、服务全覆盖的工作格局。其中,“党员中心户”是根据党员人数及其分布情况,在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地域相邻、就近便利,人数适中、易于活动,党员认可、组织批准的原则产生。每个片区网格选评1-3名威信高、党性强、素质好、肯奉献的党员为“社区党员中心户”,挂牌上岗。一个“党员中心户”带动社区党员、流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若干名。
街道还组建了专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36人和7支“七彩志愿者服务队”,为辖区各类群体提供全方位服务。通过三级网格、四线工作法和两支队伍,构建起“大工委”委员、中层干部联系网格党组织的体系,形成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工作体系。
二、推进社区“四化”建设,实现社区服务管理创新
一是社区网格化建设。建立三级结构体系,即1个街道行政服务中心,4个社区受理中心,60个网格责任区。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确定网格责任人。对网格地理信息进行测绘、收集,纳入信息平台,建立社区责任网格编码制度。社区网格化管理实行“人员、职责、任务”三落实。
二是社区组织化建设。结合街居改革,健全完善以社区党委(总支)为核心、社居委为主体、社区工作站为中坚力量、社区群团组织、社区志愿组织、社区便民商业组织以及其他组织为配套的社区组织体系。切实增强社居委组织居民开展自治、协助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三是社区信息化建设。建立社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信息管理软件建设,推动社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建立社区信息化服务平台,将法律援助、家政服务、文化教育、医疗服务、公共事业消费等内容纳入其中,形成信息与物流的有效互动。
四是社区服务化建设。完善社区管理、治安、卫生、福利、文体五大类服务设施,打造社区“一站式”办事大厅,大力开展公益性互助服务和商业服务,配合党建“七彩服务队”和计生“人人E家”,打造方便快捷的“15分钟生活圈”。
目前,街道已完成社区网格化管理全覆盖工作,实现社区管理的扁平化、精细化、高效化和社区服务的全覆盖、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
三、实行“信访代理制”,实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创新
建立街道信访代理工作总站,设在街道信访办,人员为街道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建立社区信访代理工作站,每社区设立1名专职代理员和3名兼职代理员,专兼职代理员分别负责代理不同种类信访。群众在社区来信来访的,能在本社区解决的问题由首问人员负责解决;能在街道办事处相关科室或本街道其他社区解决的问题由相关代理员全程陪同,直至解决;解决不了的陪同当事人移交街道信访代理工作总站。总站对社区信访代理工作站上交的问题进行甄别,属于街道解决的问题限期解决;属于上级解决或属于市或省一级处理的问题由部门负责人确定1名代理人帮助当事人办理。办理过程中,群众到省市区有关部门由代理人全程陪访。今年以来已代理来信来访56起。
同时,以“处置及时、调解优先、调防结合、争息事了”为目标,建立健全由街道大工委领导,派出所和司法所为主,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公调对接”机制。街道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驻杏林派出所调解工作室,在吸收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等志愿者参与的基础上安排各社区调解员轮流“以战代训”,改变社区人民调解员“等米下锅”的工作状况,并且有效释放警力。试运行期间至今已调解各类矛盾86起,涉案金额50多万元。今年4月13日,调解一起车辆买卖纠纷的协议书,通过庐阳区人民法院确认,具备强制执行效力,经省高院核实为安徽省第一例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案例。
四、打造平安杏林,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新
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围绕“平安建设”总体目标,整合12个部门联合办公,构建联调、联防、联勤、联治、联创机制,建立群防群治、重点布控的工作体系。今年以来综治工作中心调处案件32起,调处成功率97%。针对辖区流动人口和出租房屋,各社居委成立管理服务站,由社居委主任任站长,责任区民警任副站长,在社区警务室挂牌办公。建立流动人口专业热长、兴趣爱好、工作意向档案,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定期举办“农民工暨流动人口专场招聘会”。开办街道留守、流动儿童“假日托管学校”,向孩子们赠发学习用具,组织流动儿童参观地区企业,安排丰富多彩的课程,使他们更加快乐的茁壮成长。
同时充分发挥专业治安巡逻队伍作用,管好用好治安协管员队伍和楼组长队伍。按程序成立小区自治委员会,实施自治管理。最终实现对小区流动人口、重点人群、信访维稳、治安巡逻、矛盾排查、预警、化解一体化、常态化和规范化。
五、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实现流动人口均等化工作创新
按照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维护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街道实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依托庐阳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中心,结合社区卫生服务站,以社区服务室为基础,围绕婚、孕、育及生殖保健,为群众提供免费或低偿服务,将计生技术服务网络覆盖辖区。依托街道社会治安综治中心、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等综合工作平台,实现流动人口“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管理。依托现在户况管理系统,将计生、民政、社保、城管等所有社区工作纳入统一平台,形成“信息超市”,一次采集,综合分析,归口使用。今年先后组织承办了皖浙和皖沪两省(市)流动人口计生座谈会。
街道从宣传教育服务、免费技术服务、优生优育服务、生殖健康服务四个方面落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按照“温馨宣传”、“人文关怀”的理念,针对群众的不同需求,创新宣传形式,不断推进城市生育文化建设;依托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免费为流动人口提供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服务项目;在流动人口中推行“健康家庭促进计划”,为新婚和新生育流动人口家庭提供优孕优育系列指导卡;定期为流动人口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指导,每年对育龄妇女进行一次妇科普查。
整合社区资源,建设社区“人人E家”,通过实施“2+N服务”,即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开展就业培训、子女入托入学、社会救济、志愿服务、“托老、托幼”等服务项目,有效解决居民实际困难,全面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六、改革行政管理和运行机制,实现街居管理体制创新
从有利于提高为民服务水平、有利于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出发,创新机制,精简机构人员,降低行政成本。街道按照职能归口设置1个综合办公室和3个中心——党政办公室、城建管理中心、社会事务中心、经济管理中心。在人员配置上,明确各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和职责要求,作为人员选配定岗的主要依据,科学设置岗位和职位,中层及以下工作人员定编定岗。街道机关共设置岗位48个。各办(中心)副主任采取竞聘上岗,一般工作职位采取双向选择的办法确定人选。改革后,街道中层干部由现在的26人精简为11人,精简率达58%;街道机关由现在的75人精简为48人,精简率达36%。
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在综合考虑资源、功能、区域的基础上,以辖区几条主干道为界,重新划分社区行政管辖范围,将现有七个社居委区划整合为四个——望城社居委、上城社居委、北都社居委、丽都社居委。新成立的社区建立以社区党委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民代表会议为民主决策机构,以社区议事委员会为议事机构,以社区居民委员会为执行机构,以社区工作站承担政府职能工作的社区管理体制。社区工作站设立11个工作岗位,工作量大的社区同一岗位可设置多人,社区工作人员数一般保持在20人左右。整合后社区正职由10人精简为4人,精简率达60%。
同时,力争做到同岗同酬。街道公务员和在编的各类事业人员基本工资按照有关法规、文件执行。街道聘用人员按区有关聘用人员管理办法执行;社区聘用人员工资待遇由基本工资、岗位补贴和绩效奖金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工资统一核定为每月1800元。整体人员工资待遇将有所提高,达到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区划合理、力量向一线倾斜的目的。
第四篇:县工商联创新工作当好非公经济“助推器”
县工商联创新工作当好非公经济“助推器”
近年来,县工商联努力适应经济形势的新发展、新变化,围绕发展非公经济,诚心诚意为非公企业服好务,特色亮点工作凸显,成为了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为促进我县非公人士健康成长和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县工商联充分利用工商联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优势,组织干部定期深入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开展调研,引导非公人士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积极发挥其作用,2011年,共撰写了各种建议、提案18件,较好的反映社情民意。建立了商会班子联系企业制度,制定了“小老板工程帮扶方案”,为更多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服务,通过帮扶促进了罗场酱油厂、兴隆塑胶制品公司等四十户企业实现了硬件、质量、效益全面提升。加强与经贸、商贸、工商等部门协调,发挥商会会员传帮带作用,促进居民创业,增加就业岗位。2011年,通过会员帮带新增企业、个体经营户578户。积极协调解决企业发展资金问题,明确专人服务引导小额贷款公司,促成两家贷款公司为全县428户企业、个体户发展提供了贷款。
为推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县工商联加强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深入各乡镇商会及非公有制企业,以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为载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慰问等方式,向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宣传中央、省、地、县当前经济发展战略,提高业务知识和管理水平,增强创办公司、企业的自信心。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全县乡镇会员入网登记工作,加强了新会员入会指导,对各乡镇商会会员进行了清理,新吸呐了会员223名。并全面完成了县工商联(商会)和乡镇商会的换届工作,为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夯实了组织基础。
围绕推进社会经济目标任务的完成,县工商联积极参与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多次赴外地招商,成功协助完成了文昌公园地下商场的招租。通过协调资金,指导管理,引导理念,帮扶县内40户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扩大了生产,增强实力,拓宽了发展空间。与工会一起开展了企业职工工资协商制度,在促进就业、关注民生方面作出了积极努力。
在努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工商联积极履行社会职责,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积极开展“光彩扶贫、光彩济困”主题实践活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帮扶困难学校,鼓励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帮扶贫困学生,组织相关单位和党组织积极帮扶困难村寨或困难家庭,动员单位干部职工帮扶贫困党员、农户,形成“一帮一”工作机制。在县工商联的牵线搭桥下,全县多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捐款或赞助资金,推动了国际男篮NBL挑战赛等重大公益活动在印江的顺利举办;县净团茶叶公司为永义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住校生送去了100套新棉被,县巨创公司资助了李旭等7名品学兼优的贫困中学生学费1.5万元;县富民小额贷款公司、和谐房开公司捐资1.2万元,为板溪镇渠沟村沙湾组新建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峨岭镇商会组织了部分会员捐资4万元对木黄灾区群众进行了慰问。在工商联组织开展的“光彩捐赠、光彩捐助”活动中,全县19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16家非公有制经济企业向县慈善总会爱心捐款了99.06万元,为救助县内外受灾个人、家庭或群众提供了救助保障。
第五篇:市工商联2011年创新亮点工作
市工商联2011年创新亮点工作
根据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目标管理督查办公室关于报送2011年创新亮点工作的通知,现将我单位2011年创新亮点工作报告如下:
一、建立“家庭车间”推进农村产业发展
市工商联针对新农村建设和灾后重建农村群众集中居住的情况,按照统筹城乡发展、“四大基础工程”建设和建设世界田园城市先行区的要求,积极引导服装行业商会带领园区企业与镇、村合作,建立家纺服装家庭车间,帮助农村群众实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和村经合组织增加收入。
创新“商会办园区”模式打造家纺服装产业高地 为着力破解通过产业链促进城乡统筹发展课题,市委、政府责成市工商联和工商联服装行业商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家纺服装产业进行了全方位考察,对发展家纺服装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对家纺服装产业链、产业定位、产业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进行研究,编制了《家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打造千亿家纺服装产业园区,建成“西部家纺服装之都”的构想。
三、量身定做,创新服务
积极探索为企业服务的新方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
—是量身定做厂房按揭。
二是量身定做扶持政策。
三是量身定制服务平台。
四、继续助推“百企进百村”活动
市工商联以百企助百村为载体,组织、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投入新农村建设。共有11家民营企业现场与对口帮扶村签订了合作意向协议,与当地建立和谐共处、互惠双赢、共同发展的良好关系,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