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党员培养发展机制见成效
花塘乡创新党员培养发展机制见成效 有人说,外出务工人员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难接触难联系,当地党组织培养他们入党更是难上加难。然而,2011年以来,花塘乡实施“流动人员集聚到哪里,党建工作就拓展到哪里;流动人员流向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培养到哪里的“风筝工程”,积极探索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的途径和方法,破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联系难、选拔难、联系人落实难、培养锻炼难、发展讨论难等问题,扎实做好在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发展党员工作。截至目前,该乡新发展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4人,其中35岁以下的6名,占86%;高中以上文化的2人,占29%。2010年已在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培养积极分子7名,是2009年同期的2.2倍。
为破解外出务工经商青年联系难的问题,该乡建立“一档两卡”,即建立独立档案、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登记卡和跟踪管理卡,使当地党组织对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的动向基本掌握。
为破解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选拔难关,该乡由外出务工的党员、群众将身边一些思想素质较好、爱岗敬业、勇于创业的外出务工经商青年的人员通过信件、电话等形
式推荐给党组织。为破解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培养联系人落实难的问题,该乡精心为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的入党积极分子挑选培养联系人。
该乡还在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中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即带一名以上村民外出务工就业,为家乡献一条发展良策或提供一条致富信息,联系帮扶一户贫困户,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引进一个项目(一批资金)或回乡创办一个经济实体,以实际效果培养和锻炼外出务工经商青年。为破解优秀外出务工经商青年入党审批难问题,该乡注重从制度建设入手,严格发展程序,确保发展质量。
花塘乡:郭文龙
第二篇:创新党员发展机制严把党员发展关口(0)
创新党员发展机制严把党员发展关口
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扎实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坚持不懈地提高党员素质”,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十七大及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强了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结合当前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实行“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努力探索出一条既重视发展数量更重视发展质量的党员发展及教育新路子,创新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和党员后续教育的工作模式,力求在壮大党员队伍的同时,注重党员质量,严把党员入口关和转正关,不断为党组织提供新鲜健康的血液,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领导的改革开放既给党注入巨大活力,也使党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课题新考验。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改革开放三十年,高等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高校党的建设获得长足进步,大学生党员发展方兴未艾,为党的事业培养了大批可靠接班人。扩招以后,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由大众化教育进入到全面提高质量的新阶段,新阶段新情况给大学生党员发展及教育工作既带来机遇又带来挑战,发展党员工作凸显出数量与质量的矛盾,党员教育管理凸显出轻视党员后续教育的问题。如何在高校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同时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的今昔变化
据统计,目前全国普通高校学生党员占在校学生的比例已超过
8.5%,而1990年时仅为1.16 %,党员发展比例增长了7倍多。这是在扩招后,高校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实现的快速增长。高校党的建
设与时俱进,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抓住扩招的机遇加大党员发展力度,使目前在校大学生党员达182.2万名,这是高校党的建设取得的重大成绩,是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的体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大学生党员是青年中的精英,一批批的学生党员经过党的教育培养,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已经并将继续奔赴现代化建设的各条战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高校党的建设特别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功不可没。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大学生在校人数已超过两千万人,这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未来社会的重要建设力量,而大学生党员是其中的优秀分子,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在政治上可以信赖、在事业上可以依靠的生力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刻不容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然而,我们在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实际工作中,仍然因循过去精英教育时期的做法,与大众化教育的形势相脱节,在工作中产生了诸如发展数量与发展质量的矛盾,党员后续教育薄弱的问题。
一是,为了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党要求在“双高”人员中加大党员发展力度,把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及时发展进来,不断为党组织提供新鲜血液,保持党的旺盛活力。据统计,目前全国高校毛入学率为21%,而大学生党员约占学生总数的8.5%,因此,就全社会的适龄青年来看,大学生党员仅仅占到其总数的1.8%。另外,据中央组织部统计,截至2007年底,全国党员总数为7415万名,其中,在校大学生党员为182万名,仅占全国党员总数的2%。我们紧迫地感到,发展大学生党员的数量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任何一个政党,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中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要靠青年,国家与民族的稳定安宁要靠青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要靠青年;只有把青年培养教育好,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才能保证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才能保证国家与民族长治久
安,才能保证我们的党永不变色。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只有广泛地吸收优秀青年加以培养锻炼,使之能接班、接好班,才能不断地把事业推向高峰,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理想。在本世纪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如火如荼,需要数以千万计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共产党员在其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是事业的中坚力量。因此,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必须又好又快地为党不断培养生力军。
二是,虽然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阶段,但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仍然因循着精英教育时期的做法,从而制约了发展党员的速度和质量,客观上不能满足新形势的需要,亟待创新改进。组织发展的程序严密紧凑,环环相扣,不能弱化缩减,有具体的时间要求。一名入党积极份子人经过一年的培养后,党支部在确定其为发展对象前,要征求党内外群众意见,要找本人谈话,要开支委会研究,要通过党总支审查。在这里,严格的程序与紧迫的时间形成了矛盾,加之很多基层党务工作者都身兼多职(诸如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等等),时间精力难以面面俱到,因此导致这些矛盾表现在现实工作中是这样一些情形——有的是一次发展十几人甚至几十人,有的是依程序走形式而内容却不堪推敲,有的是人手不够就召集学生临时突击材料……这些现象的产生固然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它们都带来同一个负面效应,即在追求党员发展数量的同时却降低了党员发展的质量,一些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学生被发展进来,在工作和学习中不能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削弱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三是,大学生发展成为党员以后,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对党员的后续教育和管理严重不足的问题。在学生中间也出现“入党前拼命干,入党后站着看”的入党前与入党后反差强烈的不良现象。有些大学生入党后,在思想上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可以松一口气的思想;在实际行动中产生较之入党前积极主动性有所下降、进取心有所减退、前进动力不足、前进方向不明、组织纪律观念不强、学习、工作、生活各方面自我要求不严等消极现象。这些都会对党员及党组织的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二、探索解决新问题的办法——党员发展答辩制
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每个党员的先进性上,保证党员发展的质量和加强党员后续教育管理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内容。鉴于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中数量与质量的矛盾,我们结合实际大胆探索,提出“大学生党员发展答辩制”的工作新理念,并将于本学期的“党员发展大会”、“预备党员转正大会”和“正式党员的年终考核评议”开始付诸实践。
这是我们在新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探索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有益尝试,相信这种形式必将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要求建筑工程学院所有的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务必要从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争做学习实践的先锋,争做志愿献爱心的先锋,争做勇担责任的先锋,争做品学兼优的先锋,使自己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提高,成为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第三篇: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
创新党员教育工作机制
一是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的责任机制。
建立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机制,基层党组织切实担负起党员教育培训的主要责任,改变依靠上级抓、部门抓、条条抓的状况,把能否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党建工作重要考评目标,进行量化考核,形成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级党组织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的教育培训责任机制。二是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的投入机制。
科学制定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长远规划和指导性计划,建立干部教育培训经费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对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给予优先考虑,足额安排,按期拨付。加大以党校为主阵地的党员干部教育载体建设,采取软硬件兼施的措施,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整合教学资源,改善基础设施,优化师资力量,更新教育设备,提高教学水平。三是健全党员教育培训的引导机制。
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注重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一方面开展优秀共产党员等评优树模活动,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政治立场,明辨大是大非;另一方面经常邀请先进典型深入机关、企业、农村现身说法,在榜样的影响和带动下,教育引导党员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以实际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第四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五篇:2011党员发展培养计划
2011党员发展培养计划
为认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切实把党建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开关党支部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和慎重发展的方针,对。党支部2011年党员培养发展作如下计划
1、把发展新党员列入支部日常工作来抓。特别是针对一线党员偏少的情况作为重点工作来开展。
2、按照党章要求,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和考察。开关支部对培养考察对象,重点对他们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基准,重点加强党的基本知识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他们的政治热情,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端正他们的入党动机,促使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入党。并要求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起模范、带头、表率作用,与此同时,要求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国家的有关方针与政策,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法律业务知识,工作认真负责,生活艰苦朴素,作风正派,遵纪守法,克已奉公,善于团结广大群众,在群众中树立一定威信。
3、确定培养考察对象做到公开、公正,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
4、坚持“十六”字方针,严格程序手续,把好入党质量关。对确定的培养考察对象,本支部除培养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觉悟,端正入党动机外,并要求培养对象每半年以书面形式向支部汇报思想、工作情况,党小组与支部有专人对其进行个别教育谈话,肯定成绩,指出不足,促使其在思想上、工作上真正符合一个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
。党支部
20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