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机制 发展检察
创新机制 发展检察
一要坚持党的领导,热情服务大局。要坚持检察工作自觉服从于党的领导,服务于经济建设和全区的工作大局;要把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鼓楼”,创建“法治江苏合格区”,促进“两个率先”作为首要任务。妥善处置社会不稳定因素,积极参与专项整治斗争,确保对重大案件的适时提前介入,积极引导侦查,及时有力地打击严重的犯罪活动,保护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在创建“法制鼓楼”的活动中,我们在江东街道蓝天园等社区建立联系点,经常组织干警到社区开展法律宣传等活动,在贴近群众的过程中了解社情民意,增强服务群众、服务大局意识,增强做好检察工作的责任感。组织31名科室负责人和社区17户贫困户结对帮扶;资助父母残疾、家庭生活困难的学生付某完成了学业,顺利地走上了工作岗位。在城市建设工作以及“双评双进”活动中,组织干警认真宣传区委 “依法拆迁,以德拆迁”的有关规定,深入社区与居民座谈。一方面,强化法律监督;另一方面,做好缓解社会矛盾的工作,向居民提供法律援助,帮助群众排忧解难。
在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活动中,我们成功创作了预防职务犯罪话剧《啊!娘亲》,向社会公演61场,直接观众近5万人,省委书记李源潮等省、市主要领导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有关领导都观看了该剧,并给予了高度评价,该剧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当年全国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10件大事之一。我们组织警示教育宣讲团,用更加直观、形象的多媒体开展预防职务犯罪的宣讲、教育活动。
二要坚持公正执法,实现公平正义。严格执法的前提是依照基本法律规定和法律原则开展执法活动,在执法过程中我们按照市院党组的要求:“不把习惯当规范,要把规范当习惯”,坚持依法履行法律监督职责,维护司法公正。
三要坚持工作创新,推动检察事业发展。检察工作只有创新才有发展,只有创新才有生命力。检察创新要突出制度、机制和工作创新,检察创新要合理合法,检察创新不求数量、要做到求质量求效率,要经得起工作的检验和时间的考验。
今年以来,我院认真落实省、市院相关要求,积极推行“检察长巡回接待群众来访工作制度”。规定每月第一周的星期三为“检察长巡回接待群众来访日”,轮流安排一名院领导,深入到一个社区居民委员会接待群众来访,实现了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三个转变”,即:变坐院等访为深入社区下访,变被动发现问题为主动寻找问题,变事后解决矛盾为事前消化矛盾。同时,我院率先在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方面进行新的探索;在用信息化促进执法规范化的实践中勇作排头兵;为加强队伍监督推出干警重大事项报告、重大节日期间报告制度等。在全市检察机关深化争先创优活动大会上,我院提出争创全国十佳先进检察院的奋斗目标,这一新思路、新目标、新要求必将推动我院争创活动迈向新征程、跨越新高度。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活动,我们要进一步扬长避短、固强补弱,力求取得新的推进。
责任编辑:安益石
第二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三篇:创新军队人才发展机制
按照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建设信息化军队,需要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创新军队人才发展机制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市场是军队人才配置的重要渠道。按照市场规律实现军队人才最佳配置,就要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发展对接机制。聚集一批与建设信息化军队相适应的高素质人才,是军队科技发展的引领和支柱。当前,在吸引、保留高端人才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应优先在一些重点部队、重点专业、重点岗位建设具有独特优势的“人才高地”,尤其要增强在通信、指挥控制、计算机网络、电子对抗、预警探测、航空航天等领域的竞争力。军队人才配置的优化,不仅需要高端人才,也需要大量与岗位需要相适应的普通人才,整体的优化才能实现最大效益。可以随着人才流动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和完善人才引进的政策制度。从部队担负任务、专业特点、岗位需求出发,根据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水平,坚持“梯次融才”,引进不同类型人才,逐步建成一支满足需要、结构合理、能力互补、整体作用发挥突出的人才队伍。创新人才资源运用机制,发掘社会人才资源的潜力,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必然要求。应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积极运用丰富的社会人才资源,采取咨询服务、项目合作、人才培训、技术服务、人员租赁等方式,吸纳人才为部队服务。对一些知名专家,可聘为顾问,进行咨询服务;对重大科研课题,通过市场运作,吸引地方人才合作攻关;利用地方高校教育资源优势,采取联合办学、送学深造等形式,培养军队人才;利用地方科研单位等社会技术力量,帮助解决装备使用保障中的疑难问题;通过签约,聘用地方技术人员到部队进行项目服务。
人才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激活人才的长效基础条件。要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就必须创新与之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应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选拔人才,制定好选拔规则,建立科学规范、量化细化、操作性强,具有客观性、公正性、权威性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扩大运用考核与考试相结合选拔领导干部的范围,采用现代人才测评技术和手段,用好述职、民主评议等有效方法,保证选人的公平公正性和准确可靠性。要创新以能力为核心的用人机制,形成正确的人才发展导向。坚持以工作实绩为主要依据,把能力素质作为用人的核心要素,明确履行岗位职责的基本要求和发展目标,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和能力素质要求,量能使用,使综合素质好,创新能力强,能够担当重任的人才有位能为。创新暖心留人机制,营造适宜人才发展的成长环境,也是各级领导的重要责任。应坚持以人为本的人才建设发展理念,端正对人才的根本态度,尽可能为人才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舞台,为各类人才展现各自所需的良好发展预期,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声望;营造有利于人才工作、生活和发展的环境,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
实现军队人才可持续发展,基础在于创新人才可持续发展机制,其根本点是满足现实需要与着眼长远发展相统一,使人才发展成为一个连续发展的有序动态过程。为此,就要创新军队人才来源机制,奠定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应继续完善和拓宽现有的人才来源渠道,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开辟短期聘用等新渠道,增加军队人才的新来源。根据人才市场的供需变化,调整和完善军队人才来源政策;创建和完善人才继续教育体系与超前教育体系,满足人才持续发展需要。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应建立军队人才安全机制。对军队人才要加强宗旨使命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对人才流动进行跟踪检测,形成合理的人才流动与控制警戒线,确保骨干力量的稳定。从长远看,应根据军队编成和担负任务需要,构建人才发展规划模型,对人才需求总量、能力素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职级变化进行动态量化分析模拟,为制定人才发展总体规划和阶段性指标任务提供决策参考,保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创新机制
创新机制整合资源
奋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
略阳县人民政府
我们略阳县位于秦岭南麓,汉中市西缘,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地带。全县幅员面积2831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183个行政村,总人口2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4.46万人,现有贫困人口9.8万人,是国家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近年来,在各级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抓扶贫开发政策机遇,认真研究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特别是着眼于破解扶贫开发资金投入不足难题,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创新扶贫理念,积极探索扶贫开发投入机制,大力整合扶贫资源,有力地推进了全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进程。自2001年略阳县被国务院列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来,全县共整合各级各类扶贫资金1.66亿元,启动建设扶贫重点贫困村83个,实施扶贫移民1262户5540人。到2006年底,全县农村贫困人口人均有粮达到325公斤,人均纯收入达到1190元,比2000年净增340元,年均递增5.8%。累计有1.6万个农村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有8000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了脱贫。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领导,强化扶贫资源整合措施
扶贫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部门多。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化行政措施,加大行政推动力度。一是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县上先后成立了“五到村”工作领导小组、财政支农整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我们将这些机构与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进行有机整合,围绕共同目标,组建一套班子,形成了共推合力。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县级领导联乡包村扶贫责任制》及《县级领导包抓重点贫困村建设责任制》,对全县33名县级领导落实了包抓责任,确定每名领导联系1个贫困乡镇,包抓1个重点贫困村,负责牵头协调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二是建立协调服务机制。实行扶贫工作定期联系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的横向联络和县乡之间的纵向联系,明确了城建、国土、交通、教育、卫生、农业、水利、电信、金融等相关部门在扶贫工作中的工作任务和服务重点。从重点村建设规划、土地审批、公路设计建设、教育文化设施、信贷投入、社会保障制度等各方面简化办事程序,减免相关经费,加强协调服务。三是健全奖惩激励机制。县财政每年拿出10万元以上对扶贫工作先进乡镇、先进部门及先进村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作风扎实,抓扶贫工作得力的干部实行优先考察,予以提拔重用。对工作不力、行动迟缓的乡镇主要领导予以训诫谈话,责令辞职或予以罢免。尤其对进展缓慢、项目验收不合格的乡镇,不仅要严厉惩罚乡镇领导,还要追究县上包抓部门的连带责任,采取取消当年参与评选优秀或先进单位资格的办法,以此促进其自觉履行牵头包抓职责。
二、创新机制,加大扶贫资源整合力度
(一)加强组织协调,有序整合财政扶贫资源。我们充分利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这块“酵母”,坚持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优势互补、各尽其力、各记其功、形成合力”的原则,尽最大努力吸纳汇聚各类分散的项目资金。在不
断巩固完善“三捆绑”、“四结合”、“五到村”扶贫开发投入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了四项机制,狠抓财政扶贫资源整合。一是建立资源整合运作机制,规范整合行为。制定了各相关部门项目资金到村到户的整合程序,明确了县级领导及扶贫部门、项目单位、乡镇在整合过程中的工作任务及衔接步骤,落实了整合责任,确保了整合工作规范的进行。二是建立项目储备销号机制,分类有序整合。我们将所有扶贫开发子项目进行统一归集,分类编号,建立项目库。对已落实项目资金部门的实行对号入座,定期进行督促检查,促其及时到位。对尚未落实项目资金的,及时为其“找婆家”。对项目资金已到村到户的,进行销号。三是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加大整合力度。县扶贫部门实行领导联片干部包村制度,每个干部包抓1个贫困村,每月到乡镇、村办公5天以上,及时了解督促项目整合及实施情况。实行乡镇专题报告制度。每季度召集当年实施重点村和移民搬迁项目的乡镇负责人,就“五到村”部门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进行专题汇报,县扶贫领导小组将整合情况及时进行通报,要求项目资金到位慢的部门写出书面报告,限期完成。四是建立财政配套机制,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力度。从2004年起,县上每年给当年省市批准启动建设的扶贫重点村预算安排6000元启动费。每年依据省市下达的扶贫移民指标,由县财政给移民户每人配套补助150元,集中移民点每人补助300元,每年给有重点村建设任务的乡镇安排6万元扶持资金,对于重点扶贫项目,县财政还挤出资金进行专项扶持。2001年以来,有效整合了以工代赈、人畜饮水、农田水利、乡村道路、水土保持、电力、广播电视、科技、教育、卫生等部门的各类项目400多个,累计整合项目资金5775万元,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1.6倍。
(二)凝聚各方合力,积极整合社会扶贫资源。为了千方百计做大资金“拼盘”,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还积极争取各级各方面对我县扶贫工作的支持与援助。一是对口帮扶,互利双赢。主动对接包扶单位,加强汇报,积极争取,搞好服务,大力协助3名市级领导、30个中省市包扶单位顺利开展“两联一包”定点扶贫工作,实现了互利双赢。二是干部带动,真帮实扶。近年来,县上先后2次从机关单位公开选派29名优秀干部到贫困乡镇任科技副乡镇长,主抓农村扶贫工作。公开选聘10名机关单位干部到贫困村任支书,乡镇累计有116名干部到贫困村挂职锻炼,担任村主任,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三是各界参与、提档升级。加强同社会各界的联系,加大宣传,创优环境,鼓励私营业主、社会知名人士、打工返乡创业者关心和造福贫困群众。积极引进步长药业、利君药业、汉王药业等大中型制药企业,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金家河镇邓家营村外出创业青年何贵杰致富不忘家乡,捐款260万元,用于扶持我县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四是联乡包村,责任帮扶。狠抓组织协调,夯实33名县级领导、218个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包扶责任,推动联乡包村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据统计,2001年以来,中省市县各级包扶单位和社会各界共为我县贫困乡镇村户捐款捐物和争取无偿扶持资金总额达1856万元,先后援建希望学校63所、建校舍608间、救助贫困学生1087名、修建乡村道路467.5公里、架桥42座、修建饮水工程124处、架设农电线路115.5公里。
(三)积极教育引导,大力整合科技扶贫资源。我们在为贫困村注入扶贫资金、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紧紧抓住“扶贫先扶智”这一理念,大力实施智力扶贫。充分整合科技、教育、法治、妇联、团委等部门资源,大力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科技知识教育,积极组织“法治、科技、文化、卫生四进村”、“美在农家”、“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家庭”等形式各样的创建活动,努力
提高贫困群众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水平,积极营造不甘贫困、不甘落后、积极追求新思想、新活法的浓厚氛围。大力整合中药村、农技、种子、畜牧、烤烟、蚕桑等技术资源,以贫困村为主战场,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近年来,结合扶贫开发,全县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500余期,年培训人数达5万人次,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得到明显增强。同时,积极整合贫困群众这一主体资源,充分发挥群众参与扶贫开发的主体作用。在扶贫项目规划及实施中,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着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引导群众和服务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转变投资观念,激发农户自发、自愿、自觉投入到扶贫开发这一伟大事业中去。由于贫困群众的积极参与,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得到了深入推进。据统计,2001年以来,群众自主投资6316万元,累计投劳256万个,折资2560万元。
(四)立足脱贫根本,积极整合产业扶贫资源。近年来,我们充分整合县域产业资源优势,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巩固温饱、提高贫困群众收入及脱贫致富的关键来抓。一是以培育壮大为重点,整合企业资源。制定和完善了龙头企业发展优惠政策,设立了龙头企业发展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药产业发展基金,不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通过有效的资金扶持,先后发展嘉木杜仲有限公司、金盛丝绸公司等18家龙头企业,大力推行公司加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反哺作用,有效带动贫困群众积极发展种养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二是以引导扶持为重点,整合农村购销队伍。全县共组建各类协会312个,农民经济人队伍12个,加工和购销企业11户,经销大户150余户,畅通了农产品流通,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发展。三是以合理布局、规模发展为重点,整合产业基地。依托资源优势,坚持一个村主抓一个骨干项目,一个流域凸显一个经济特色,一个适生区形成一个产业带的模式,积极引导贫困群众大力发展“一主多元”和“一村一品”的增收项目。通过整合,全县形成了中药材一个主导产业和蚕桑、烤烟、乌鸡、核桃、食用菌五个骨干项目。截止2006年底,全县种植中药材达到 68万亩,年均养蚕2.2万张,种植烤烟5000亩以上,年发展优质核桃5000亩以上,发展食用菌220万筒,农户人均从主导产业和骨干项目中获取收入1000元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三、统筹兼顾,优化配置扶贫资源
虽然做大了资金“拼盘”,但是全县的贫困面较大,如果分散投入,成效将大打折扣。基于此,我们以充分发挥扶贫资源的整体效应为目标,以整合资金投向为重点,优化配置扶贫资源。2004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书记(县长)培训会在我县召开之后,县委、政府审时度势,结合实际,将流域扶贫开发列为重中之重来抓。结合这一工作思路的调整,我们将各级各类扶贫资源进行倾斜安排,大力推进首批确定的青白石扶贫开发示范流域建设。大力整合部门资源,组织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科学规划,制定了流域建设规划和实施方案,确定2名县级领导,安排14个定点包抓单位,共启动建设8个扶贫重点村,占流域内行政村数60%。积极整合项目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将移民搬迁、小额信贷、水、电、路、交通、通讯等项目倾斜安排,共整合资金1709.79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295.3万元,扶贫贴息贷款0.98万元,社会扶贫资金79.82万元,部门捆绑资金805.57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折资528.12万元,取得了显著成效。流域内群众的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有了质的飞跃,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去年以来,我们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八渡河扶贫开发示范流域建设,初显成效。目前,全县已初步形成了由点连线、由线连片、全面推
进的扶贫开发新格局。
近两年来,全县上下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伟大事业。针对新农村建设同样面临的资金投入不足这一难题,我们结合省级扶贫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开展进行了有益探索。2006年,我县白石沟乡牌坊坝村被确定为省级扶贫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以后,我们借鉴整合扶贫资源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和做法,大力整合扶贫、水利、电力、计划、交通、广电等项目资金达203.8万元,有效解决了资金不足问题,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我们已充分利用这一经验,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大力推进1个新农村试点镇和10个试点村向纵深发展。我们坚信,只要抓住资源整合这一关键,大力整合人力、经济、科技、产业、信息和社会扶贫资源,加大投入,全民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宏伟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近年来,在新阶段扶贫开发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探索出了一些成功做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中省市的要求、与兄弟县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这次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为动力,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研究,奋力推进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而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检察机关干部创新工作(共)
XX县人民检察院 关于干部工作创新情况的汇报
XX市人民检察院:
近年来,我院以素质兴检,以人才强检,以文化育检为抓手,结合 “五型”检察院的创建工作,加强干部队伍创新建设,促进了检察队伍和检察业务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院严格按照《关于加强检察机关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检察机关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的规定,制定了《干部选拔实施方案》、《干部培养措施》及一系列培训办法,较好地落实了干部培养、任用等工作。集中调整、确定了5名后备干部;提拔任用了3名中层干部;调整任用了1名中层干部;交流任用2名中层干部助理;落实反渎局局长级别高配编制;选拔3名检委会委员;落实专职检委会委员职务编制3个;增设2个内设中层机构,并配备中层干部。
二、主要措施
(一)创新“以人为本”的用人机制。我院在干部的选拔和任用过程实现“两个突破”,做到“三个坚持”,即突破过去的论资排辈、唯资历论的用人观,坚持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突破了干部工作模式化的樊篱,把好干 部的“入口关”和“出口关”,做到“入”专业人才,“出”高能人才,目前通过公招、调动等方式引进20余名专业人才,输出6名优先人才到上级院,确保干部后备力量;坚持“德、才、勤、能、绩”全面突出的用人标准,把勇于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的领导型人才选用到干部岗位上来;坚持公开竞聘的选拔方式,通过笔试、面试、评委打分、党组考核、干警评议等综合评定的规范程序选聘干部。选聘过程中,聘请市、县人大和政法委领导做评委,做到了评聘分开,进一步体现了公平、公正、合理、合法,强化了干警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坚持全面考量,多途径考察干部,在选拔任用干部后,进一步加大对个人的综合成绩的考量,主要以公务员考核,个人先进、立功情况,所在分管和负责科室的业绩等作为考量对象,督促干部积极上级,创先争优,迅速成长。
通过“两个突破”、“三个坚持”的工作方式,我院选拔了2名正职领导后备干部,3名副职及相当职务后备干部,按编办核定的中层干部职数,增任了3名中层干部,1名中层干部助理。
(二)创新以“三化管理”为内容的管理机制。我院在干部管理工作中,一是坚持规范化管理。实施了干部“两标考核制”,即根据市院和本院两个工作目标考核,确定考核项目内容及评分标准后,由检察长同主管检察长、主管检察 长与科室干部明确目标责任,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保证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设专人负责根据干部当月两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将考核结果发布到局域网上,进行公开、透明化管理。年终考核时结合工作情况和平时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考评,计算出干部工作的得分,进而为干部的评职定级提供科学的依据。二是坚持人性化管理,体现在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理念。领导干部带头转变工作作风。院检察长多次深入到实际办案和接访工作中去,为办案排除干扰,解决困难,使积累疑难案件和涉检访案件全部得到了解决。三是坚持制度化管理。把制定、完善干部管理制度作为规范干部言行、激发工作活动的重要课题,改变过去写到墙上应付检查的形式主义,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制定和完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如制定的学习制度、干部晋职晋级制度、目标考核制度、末位淘汰制度、奖惩制度等,既推动了工作,又体现了公平、公正。
(三)创新“三位一体”的监督机制。我院确定的“三位一体”监督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自我监督。切实发挥领导监督作用,通过签订目标工作责任状,由党组成员对中层干部进行督导;由纪检、政工部门的监督;通过开展党风评议、自查自纠活动、学习教育活动,帮助、教育干部保持清正廉洁。再是发挥民主监督,通过党员干部的述职述廉,让群众打分评议,检验领导干部的思想、工作和廉洁自律情况。二是人大监督。主动聘请人大监督员对领导干部的执法、执政工作、人事制度、重大活动、廉政建设等进行有效监督,切实把人大监督渗透到实际工作中去。三是社会监督。将干部的选拔、任用结果进行公示,公开征求社会的民众意见,并由纪检、政工部门设立检察干部违法、违纪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对群众举报的问题,由纪检部门进行认真的核实处理。建立了“一书二卡”的家庭助廉机制,由检察院和干部家属签订廉洁自律责任书,将干部八小时工作外的活动置于家属的监督之下。有效规范了干警八小时以外的行为,遏制了干警不规范行为的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院干部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干部补充调整欠佳;培养方式较为常规;后备任用率相对较低等。究其原因,主要有:
(一)因机构改革等工作,组织部门延迟了对我院干部的配备、调整,致使我院干部不能较好的外出交流、提拔任用,不能很好的地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二)软件缺失,资金不足,致使一些创新性干部培训计划暂时搁浅,只能运用一些常规性培养方式开展干部培养工作,收效不太高。
(三)在选拔的干部中,由于组织、协调任用上不够及时,部分后备干部不能及时调任领导职务,致使后备干部任 用率不高。
四、工作打算
(一)及时补充后备干部。目前我院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滞后,为了充实后备干部,积极考察培养对象,及时联系组织部门确定后备干部人选。配合组织部门和上级院对后备干部的提拔任用,让后备干部不仅仅是本院的后备干部,鼓励、支持到其他单位和其他院任领导干部,不能一直处于备用状态。
(二)创新培养机制。争取干部培训资金,落实培训计划;联系挂职锻炼部门、单位,派遣部分干部上挂锻炼;鼓励干部到高等院校学习,提升学历。
(三)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干部的选被、培养、任用的各项机制,使干部能够发挥应有才干。
XXXX年XX月XX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