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时间:2019-05-13 08:30: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第一篇: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作为农业大县,多年来,嘉鱼农业农村工作一直在全市、全省名列前茅。日前,嘉鱼召开了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嘉鱼将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重视农业科技进步,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据了解,2012年嘉鱼农业农村工作的主题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目标为:设施蔬菜增加3000亩,达到5000亩;水产品总产量增加1.5万吨,达到8.75万吨;牲猪出栏增加1万头,达到18万头;引进年加工能力过3000万元的龙头企业突破3家,农业增加值增长率突破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突破1000元,农业科技贡献率提高1.8个百分点。

根据各镇不同特点,嘉鱼还将重点培育潘家湾镇1000亩露地蔬菜标准园,新街镇精细蔬菜示范区,渡普镇、官桥镇优质水产品示范区,簰洲湾镇万亩优质稻高产示范区,高铁岭镇3000亩有机水果示范区,官桥镇、陆溪镇观光农业示范区,官桥镇农副产品加工示范区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

第二篇: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双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引导和鼓励广大农民与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建设的有益尝试,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环节,是加快推进我市现代化大农业进程的重大举措。开展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对于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性和示范作用,促进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业整体素质,加快农业功能性开发,引导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高农业发展水平和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农业重点工程,按照扩大规模、提升标准、争创一流、打造亮点的基本要求,为了切实提高园区建设水平,提升辐射带动能力,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国家级农业生态循环经济示范区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粮食产能为目标,以农业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农业科技化、经营规模化、农业产业化为重点,转变经营理念,创新发展机制,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健全服务体系,率先在我市建设一处高标准、大规模、装备精良、设施齐全、管理先进的现代化农业精品示范区,全力助推我市现代化大农业建设步伐。

二、建设规模 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以标准化种植为主体的园区,总体规划面积为50万亩,主要选址在农业基础较好、区位交通优势明显的东部乡镇,形成以102国道为中轴、横纵延展的现代农业园区布局,包括新兴乡、幸福乡、五家镇、东官镇、联兴乡、双城镇、朝阳乡、单城镇和同心乡等9个乡镇、38个行政村。

三、建设内容

现代农业示范区主要包括玉米、水稻、大豆、高粱、烤烟、露地菜和设施观光农业七大类精品园区。重点包括七个核心示范区和两大配套服务中心。

(一)玉米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玉米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通透密植栽培和小垄密植栽培,亩保苗4500株以上。其中,保护地通透密植栽培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通透密植栽培45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平移式喷灌;小垄密植栽培5000亩,配套灌溉方式为卷盘式喷灌。示范区平均单产900公斤,亩效益1000元。(责任部门:农业局、幸福乡)

(二)设施观光农业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集棚室生产、果蔬加工储藏、园艺会展和休闲采摘于一体的设施观光农业。其中,建设标准化温室500栋,标准化大棚500栋。(责任部门:林业局、幸福乡)

(三)烤烟标准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幸福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烤烟标准化栽培,配套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单产230公斤,纯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市烤烟办、幸福乡)

(四)大豆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大豆大垄密植栽培展示,亩保苗2.5万株,配套应用软管滴灌技术。示范区亩产300公斤,亩效益600元。(责任部门:畜牧兽医局、幸福乡)

(五)高粱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双城镇中兴村,示范区面积1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高粱模式化栽培,配套应用节水喷灌技术。示范区亩产1300斤,亩效益1200元。(责任部门:商务粮食局、双城镇)

(六)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单城镇和朝阳乡,示范区面积为50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有机水稻模式化栽培示范,配套建设育秧工厂和水稻农机合作社。示范区亩产1100斤,亩效益2000元以上。(责任部门:农机办、单城镇、朝阳乡)

(七)优质蔬菜生产示范区。项目建设地点在同心乡同德村,示范区面积2000亩,主要建设内容为绿色蔬菜生产示范,其中叶菜1000亩、果菜1000亩,配套应用软管滴灌设施,全部按绿色食品操作规程生产。示范区亩效益5000元以上。(责任部门:水务局、同心乡)

(八)市农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库棚(办公室)2500平方米,农机敞棚500平方米,维修保养间、零件库、培训和管理用房300平方米,油料储备库150平方米。装备大型农机具50台,配套农具200套。(责任部门:农机办)

(九)市农作物航化中心。项目建设地点在幸福乡庆城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航站及办公室200平方米,停机坪(棚)500平方米,地下油料库30平方米,材料库50平方米,拌药池2个,水泥跑道1000平方米,引进轻型固定翼喷药飞机5台。(责任部门:农业局)

四、重点工程

按照先进性、超前性的建设要求,示范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设计、高水平装备,并在经营方式、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重点加强五大工程建设。

(一)农机化工程

在示范区内整合5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新建3个大型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国内外先进的大马力拖拉机及全套农机装备。使示范区从整地、播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实现全程机械化。装备265马力拖拉机10台,配套整地机械10套,210马力拖拉机20台,配套整地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5台,配套整地机械5套;按照新“三·三”轮耕制要求,对示范区耕地每三年深松一次,深松深度达到35公分以上;配套21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20套,180马力拖拉机播种机械5套,实现玉米单粒精量点播,节约间苗定苗人工成本;装备液体追肥机5台,加油车5台,种子处理机5台。采用一次性施肥、机械覆膜、封闭灭草、机械中耕等方式,实现科学管理;示范区玉米全部采用机械化收获方式,收获过程中直接进行秸杆粉碎还田,装备玉米收获机20台。

(二)水利化工程

示范区要大力推广应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结合地下水源、地形特点和种植作物,因地制宜地选择平移、指针、卷盘和软管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全面提升示范区农田建设标准。

示范区节水灌溉面积要达到30%以上,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100%。玉米示范区以平移式和卷盘式为主,露地瓜菜以指针式和滴灌为主,大豆和棚室以滴灌为主。

示范区新打抗旱机电井80眼,装备平移式喷灌8套、指针式喷灌5套、卷盘式喷灌15套、滴灌设施500套。

(三)科技化工程

示范区大力普及测土配方施肥、生物有机肥(包括沼肥)、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十项两高一优(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全面推广模式化栽培技术,普及率要达到100%,其中玉米以大双覆、大双植和小垄密三种栽培模式为主,大豆以大垄密为主,瓜菜和烤烟以优质高产栽培模式为主。示范区重点普及先进的病虫害飞防技术,提高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示范区平均亩增产20%以上。

(四)规模化工程

要活化经营主体,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协会和大户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积极探索形式多样的规模经营形式。示范区全部实行集中连片经营。示范区内千亩以上规模经营比重要达到30%以上,其中核心区要实现全覆盖。

(五)产业化工程

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和对外协作力度,着力引进大型企业、大集团涉足农业领域,从事农业开发,负责产品加工转化和市场销售,探索企乡、企村等共建模式,实现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引导农产品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产业基地,开发生产专用农产品品种或特色产品,实现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示范区订单农产品覆盖率要达到60%,核心区覆盖率要达到90%。

五、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加强示范区领导

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投入资金多、工作难度大的示范工程。为确保农业示范区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级主管领导为副组长,由农业局、发改局、财政局、水务局、林业局、畜牧兽医局、水产局、商务粮食局、农机办、供销联社、国土资源局、农业开发办、烤烟办、气象局、信用联社、农业银行和项目区乡镇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具体负责示范区的综合协调工作。示范区建设采取市级部门包乡镇、抓重点工程,乡镇包项目、抓具体落实的办法,切实建立起上下贯通、反应快捷、保障有力的组织领导体系。各部门要相互配合、协调沟通,把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建设列入经济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科技引领功能、辐射带动功能、示范推广功能的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

(二)整合项目资金,拓宽投资渠道

各有关部门都要以示范区建设为已任,从部门职能实际出发,大力争取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支持,整合各渠道涉农资金和项目,集中向示范区建设上投入。一是全面落实国家和省市各项惠农政策,充分发挥政策资金的导向和激励作用,做到资金早安排、早拨付,确保在示范区建设中发挥作用,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增加粮食生产投入。二是整合现有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土地整理、良种化工程、科技推广、绿色食品等方面的专项资金,集中投向示范区建设,尽可能将各级财政给予的支持政策向示范区倾斜。三是涉农金融部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挥优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必要的资金和物资支持。切实形成以农民投入、政策性补贴、财政资金、金融贷款等为支撑的多元投入体系。

(三)出台政策,调动示范区建设积极性

为充分调动农民、企业、合作社及农业生产大户参与经营及服务现代农业生产发展项目示范区的积极性,在市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相关优惠政策。一是对自愿统一耕作的,集中规模经营面积2000亩以上的农户,给予每亩5元的种子补贴。二是新整合大型农机作业合作社,固定资产超过1000元的,市财政给予5万元的专项补贴。三是建立大型农机服务中心,固定资产超过2000万元的市财政给予20万元的建设补贴。四是对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0亩的独立经营农户,给予20万元贷款贴息。五是对土地流转协会或农村经纪人组织土地流转2000亩以上的,给予1万元的奖励。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农户优先享受支农惠农项目支持。七是示范区产业化龙头企业优先招聘示范区所在乡村劳动力。八是核心区规模经营农户,以户为单位,由市财政统一缴纳农村合作医疗费用。

(四)强化服务指导,提高示范区建设标准

市农技部门要结合示范区建设的乡镇实际情况,制定玉米三大高产栽培模式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细化各项技术措施,针对不同乡镇、不同地块的实际情况,确定种植模式和投入标准。在生产的各个关键时段,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对农民实施全程技术指导服务,提高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同时,借助场县共建、校县共建的有利契机,依托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农垦系统等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建立技术支撑体系,不断对示范区的建设模式、技术标准进行探索、实践,进一步提高和完善示范区建设水平。

(五)创新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建成后设备管护

建立市乡村上下沟通、协调共管的项目管理机制,成立市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管理办公室,根据建设内容,从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开始到项目建成,详细制定出各项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拨付制度、现金开支制度、施工招投标制度、施工管理制度、验收检查制度、固定资产采购及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并落实到实处,落实到人头,明确责任人的职责。项目建成后,项目区所在的乡村都要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长期管理和设备管护。

(六)加强宣传引导,扩大示范区的辐射效应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推广先进的发展理念、经营方式、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扩大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的推广运用。要借助示范区的先进设施和经营能力,为示范区周边农民提供农机、农资、病虫防治等服务,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第三篇: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2〕25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坚定不移地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重要载体,是逐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及展示和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发展成果的良好平台,是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采取有效措施,以示范区建设为突破口,创造经验,积极探索,进一步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明确指导思想,认真落实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技进步和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质量安全和生态环保为重点,着眼全省现有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区位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选择一批示范带动效应显著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提升我省农业现代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按照“分步实施、梯次推进”的原则,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覆盖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地域特色、不同发展层次的较为完善的现代农业示范体系。争取到“十二五”末,全省建成30个左右的省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使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保水平、农业科

技进步贡献率、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农产品产量稳步增长,农民增收步伐持续加快,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

三、突出工作重点,准确把握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正确方向

(一)进一步增强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首要任务,统筹协调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促进农民增收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大规模建设高产稳产标准粮田,大范围推进大宗农产品高产创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和水产健康养殖。突出粮食、棉花、油料、畜牧、水产、果菜等优势农产品生产,认真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严格保护耕地,稳定种植面积,大力提高农产品和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和附加值,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产业安全。

(二)进一步提高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认真落实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向高层次发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积极推行标准化生产。高度重视品牌培育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积极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和名牌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扩大品牌农产品生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发挥好品牌对农业效益的提升和拉动作用。大力发展节约型和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浪费和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低碳、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断提高农业附加值。

(三)进一步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按照“提升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拓展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农业产业体系框架。根据资源优势,不断调整优化示范区产业布局,促进优势产品、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和有效集聚,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专业化生产区和经济隆起带。进一步做大做强粮、棉、油、菜、果等我省传统优势产业,不断提升优势产业的发展质量、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茶叶、中药材、食用菌、花卉苗木等特色产业,进一步突出特色,提升规模、档次和效益。积极拓

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努力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四)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水平。大力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快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尽快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项目合作,使示范区成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的示范基地,成为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基地,成为高科技农业人才创业的孵化基地。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尽快实现产业技术体系覆盖全部主要农产品的目标。切实加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进一步强化农业企业在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配备和服务设施建设,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耕种收获,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挥示范区的技术集成、设施装备先进、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培训等方式,对示范区内的农民和服务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多层次、经常性的文化、科技、管理知识培训,努力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培育新型农民的基地,尽快形成一支具有专业技能、懂经营、会管理的职业农民队伍和适应示范区管理服务要求的人才队伍。

(五)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业基础条件,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尽快形成功能齐全、长效管护的农村水利工程体系。加快研究和推广适合当地特点的各种节水灌溉措施、节约用水技术和耐旱节水品种,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始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按照“耕地灌区化、灌区节水化、节水长效化”的要求,加快推进“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积极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不断提升农机档次、丰富农机种类、提高配套水平,促进农机农艺结合,加快提升农机化水平,发挥好农业机械化在推动农业现代化中的支撑作用。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加大农业信息技术研发推广力度,加快传感、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步伐,大力发展智能农业、精准农业。

(六)进一步增强体制机制创新能力。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途径和模式,不断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积极发展多层次的农民联合与合作,提高

农民的组织化水平;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跨越发展,不断壮大龙头企业总体规模,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切实强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切实强化公益性服务机构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激发公共服务的活力,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从事农村各类经营性服务活动,不断满足现代农业发展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需求;推动建立合理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和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切实加大对农村经济、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小额信贷的支持力度,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四、选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精心打造现代农业发展新亮点和增长极

(一)示范园建设工程。立足资源优势及产业布局,按照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农业在经济、生态、文化等方面的多种功能,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集技术研发、生产示范、加工流通、科普展示、旅游观光、餐饮服务、休闲体验、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健康渔业养殖示范园、规模化畜禽养殖示范园,打造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农业示范高地。

(二)示范基地建设工程。发挥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坚持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打造一批标准高、质量优、品牌亮、规模大、影响力强的农林牧渔种养示范基地,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及加工基地和集约化种苗生产基地。重点支持种业企业建设小麦、玉米、棉花、油料等作物品种的科研育种平台、良种繁育基地等。

(三)示范企业建设工程。发挥龙头企业资本集成优势,引导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建设高标准、紧密型原料生产基地,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关系,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双赢发展。重点扶持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保鲜、贮藏、运输业,打造知名品牌,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化经营格局。

(四)示范市场建设工程。建设和改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及其流通基础设施。重点建设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追溯、环保节能、信息系统等设施。支持开展信息服务、电子交易、储藏物流、质量安全检测、环境卫生处理等业务。

(五)示范农技服务组织建设工程。加强和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扶持企业、合作社和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建设跨区域、综合性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和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统配统施以及机械化作业服务,全面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五、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卓有成效

(一)加强领导,扎实推进。省政府建立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省政府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省委农工办、省政府办公厅以及省发展改革、财政、农业、商务、水利、科技、国土资源、海洋与渔业、林业、供销社等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负责研究解决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与管理的重大问题与事项。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农业厅,负责协调处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考评认定、规划评审、指导督查和建设管理等日常工作。市、县(市、区)政府也要建立由政府统一领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各级要切实强化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规划编制工作,做到高点定位、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充分体现未来农业农村的发展方向。注重示范区建设规划与本地区“十二五”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以及其他专项规划之间的衔接,切实发挥规划引领发展和规范建设的作用。各市、县(市、区)可以适当选择一批县(市、区)或乡(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形成省级、市级、县级示范区梯次建设的格局。

(三)完善政策,强化扶持。各级要认真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的投入,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要切实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发挥公共财政的导向作用,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投入。整合各类支农资金和项目,统筹用于示范区建设。以示范区建设为平台,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广泛利用产业资本、金融资本,积极吸收民间资本,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建设水平。在用水、用电、用地、信贷、保险、税收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扶持政策。

(四)多方协同,形成合力。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确保任务、措施、责任落实到位。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工作方案,加大推进力度,加强对示范区建设的具体指导、管理和服务,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发展改革部门要牵头编制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将示范区建设内容纳入农业主导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二五”重点项目建设计划;财政部门要进一步增加投入,统筹安排和优先落实建设资金;商务部门要加强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水利部门要加强水利灌溉设施的配套建设;国土资源部门要落实示范区建设及配套服务设施的农业用地政策;科技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的科技开发;金融管理部门要积极支持示范区建设,引导金融机构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促进示范区发展的金融产品,促进我省现代农业又好又快发展。要正确把握政策,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好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现代农业建设的的积极性。

(五)鼓励创新,动态管理。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能进能退”的动态管理机制,优进劣汰。省联席会议办公室和各市政府要加强对示范区建设进度、建设质量、运行管理以及示范带动功能发挥等方面的跟踪监督和综合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示范区升级、奖惩的主要依据。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五月八日

主题词:农业 建设 意见

抄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2年5月8日印发

第四篇:实施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实施内涵式发展

高质量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现代农业是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近年来,农业部就现代农业建设提出了许多指导性的意见,﹡﹡省也于“十二五”期间启动了涉及﹡﹡个地市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从目前各地实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践看,各地多结合全省“设施蔬菜﹡﹡﹡计划”的实施,建设了一批设施果(蔬)标准园。通过两年的创建实践,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如下:

一、在园区建设中片面追求规模最大化、设施高档化、功能多样化,普遍存在盲目建设和华而不实的情况

诚然,现代农业提倡适度规模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园区化发展,但一些园区在建设之初并没有进行周密的论证规划,仅凭企业主头脑一时发热,就匆匆上马。一些园区在建设中偏重于规模和投资的最大化,盲目攀比,不惜重金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大搞基建和高标准配套相关设施,结果这些不切实际的高投入严重脱离了当地的产业发展水平,形成了名副其实的“一枝独秀”,华而不实,对当地产业的支撑与发展起不到应有的示范推广作用,违背了示范区建设的初衷。

二、在园区发展中只注重硬件设施的建设,忽视了技术队伍建设这一软件的完善,普遍存在经营不善和效益不高的情况 现代农业是用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农业,只有掌握了现代农业生产技能的人与现代化的设施装备实现了完整的融合,才有可能创造出超出传统农业的非凡价值。缺乏必要的技术研发推广团队和可靠的技术依托作支撑,即使拥有过硬的设施条件,也只是神马浮云。目前,随着设施面积的逐年扩增,一线技术人才普遍短缺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就以全省首家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而言,企业先后投资5000多万元,其硬件设施在全省乃至﹡﹡地区堪称一流,但自该园区2008年创建以来,始终被人才缺乏这一难题所困扰,由于其常聘技术人员不到3名,且多为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大中专毕业新生,公司隔三差五地去人才市场招聘技术员工,结果三年间人员“走马灯”似的频繁更换,企业的经营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三、在园区经营管理中不注重学习引进科学的管理制度,普遍存在家族式、“一言堂”家长式的落后管理情况

从各地普遍反映的“一流园区、二流管理、三流效益”现象可看出,这些多数由私营企业主投资兴建的示范园区,在引进现代企业制度以改善园区经营管理现状,从认识上和主动接受上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负责人多数文化水平较低,员工也是雇佣的周边农民,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加之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园区经营不善也就在所难免。

鉴于以上问题,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规划引导在先,因地制宜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现代农业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重点、分阶段来实施。通过采用示范区的形式来带动区域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示范区的功能定位上一定要做好规划论证,其次要综合协调各部门落实好规划内容。二是注重技术投入,千方百计解决一线技术力量短缺的顽症。建议各级人才管理部门充分发挥上一级人才资源汇集的优势,多为基层一线培养和输送实用型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三是市级以上标准化示范园区必须设立稳定的技术推广机构,其中必须具有1名以上省级学科带头人作技术负责人,同时园区要有1—2个技术协作单位作依托,对农业部确立的10项主推技术要有不同程度的展示。四是对中央、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专项支持的项目,在项目评审环节增加对项目实施单位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情况的考察,对企业管理制度不健全,各项管理混乱的,坚决不予立项。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真正将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建设引向依靠科技、依靠科学管理走内涵式发展的正确轨道,不断推进我省现代农业发展迈向新的更高的台阶。

第五篇: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2年第14期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2012年9月25日

山东省威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组织科技结对活动

江苏省海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出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河南省泌阳县采取综合措施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倍增计划

山东省威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组织科技结对活动

今年6月1-2日,威海市政府举办了威海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科研院校科技结对活动,助推威海市现代农业跨越发展。农业部总经济师杨绍品出席并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威海市为全国示范区与科研院校的结对活动开了好头,树立了榜样。

一、搭建了农业与科技对接平台。围绕威海农业主导特色产业和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广泛与全国重点农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联系接洽,商谈产学研合作事宜,先后举办了现代果业发展、西洋参产业升级及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土壤生态体系建设等四个专题产学研一体化研讨会,邀请了赵其国、束怀瑞、张齐生院士和张福锁教授等30多位国内知名院士专家教授、50多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以及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共计1000多人参加会议。通过政府搭台,有关部门、企业分别与院士专家、科研院所签订了建设高端苹果栽培技术院士工作站、土壤改良技术院士工作站等10份合作协议,山东家家悦集团有限公司等8家超市分别与荣成前荫子蔬菜专业合作社等达成12个合作意向。

二、创建了农业专家施展才能的“试验田”。此次农业科技结对,威海借助院士专家的技术力量,建起了果树“专家大院”,通过“专家大院”开展果业技术服务和指导,在专家与果农和企业之间构建一个相对稳定、互动式的平台,使“专家大院”成为沟通农民与企业的纽带和桥梁,实现了果业科研、试验、培训、推广的有效结合,促进了科技成果尽快向生产转化。威海大地也因此成为果业专家和技术人员走出机关,深入田间地头,施展才能的“试验田”。“专家大院”为威海果业发展提出战略性决策和建议30多条,提供 2 关键技术措施15条,在全市抓标准示范园点20多个,在促进威海果业振兴和实现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开展农业科技结对活动,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发挥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科技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引导企业、基层农技推广服务组织,主动攀高枝、结科技亲,为科研院所提供中试基地和服务,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农田,由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快速转化的“源头活水”,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效率。结合农业技术创新和发展的需要,威海市先后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知名高校院所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战略联盟关系,开展了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四、引领威海现代农业跨越发展。面对发展现代农业和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威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后几年,威海将以农业科技结对活动为载体,以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契机,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下大力气抓好科技兴农,通过提质量、创品牌,扩规模、促延伸,上水平、增效益,实现威海现代农业新跨越。

(威海市农业局供稿)

江苏省海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出 在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为加快推进海安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海安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意见》(海委发〔2012〕4号),提出力争在南通市、江苏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县农业科学技术更加先进、基础设施更加发达、物质装备更加现代、组织方式更加高效、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迅速转变,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快速跨越,把海安建设成为全国有名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知名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县、沿海闻名的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

(二)工作思路。从海安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按照集中、集聚、集约发展的原则,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用项目的办法建设农业、用产业化经营的模式提升农业,用绩效考 4 核的方式推进农业,立足资源优势和基础,彰显区域特色和优势,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海安特征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三)目标任务。围绕力争2014年农业基本现代化监测得分90分以上,确保2015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定位,瞄准两个率先,提升四化水平,突出五项重点,实现六更目标。

1.瞄准两个率先:即在全市率先建成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2.提升四化水平:即提升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信息化水平。

3.突出五项重点:即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发展主产业、主阵地、主力军、主动力、主支撑建设。

4.实现六更目标:即到2015年,实现以下目标:

农业产出综合效益更高。农业增加值(不变价)达43.2亿元,年递增3.7%;粮食亩产年递增1%;高效设施农业(渔业)面积比重20%(26%);农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14.3%。农业科技进步能力更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持专业证书农业劳动力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35%,乡镇或区域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7%,农业信息化服务覆盖率达97%。农业产业化经营辐射更广。农户参加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比重达80%,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与农业总产值之 比达2.5倍,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率达80%。农业设施装备水平更好。高标准农田比重达60%,农业设备机械化水平达85%,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达90%。农业生态环境面貌更优。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占耕地、水面的比重达90%,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5%,林木覆盖率达23%。农业支持保障力度更大。财政支农增幅与一般预算支出增幅之比大于1倍,农业贷款增幅与贷款总额增幅之比大于1倍,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达60%。

二、推进重点

(一)强化特色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发展主产业

全力打造茧丝绸、畜牧业、现代渔业三大百亿级支柱产业,全力培育生态休闲观光农业、设施栽培、食用菌新兴产业,全力提升优质粮传统产业,向规模要效益、向生态要安全、向市场打品牌,使产业优势更加明显,集群效益不断放大,带动能力显著增强。

1.全力打造三大支柱产业。一是做强茧丝绸产业。充分发挥鑫缘茧丝绸集团对蚕桑生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突出高效连片桑园建设,目标建成5个万亩标准化蚕桑示范基地、20个连片千亩示范园、11个蚕桑专业村。加快真丝家纺、丝绸服装研发以及茧丝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发挥现有品牌优势,努力打造具有国际知 名度的真丝家纺品牌。二是做精现代畜牧业。坚持走“规模经营、健康养殖、加工增值、农牧结合”的现代畜牧业发展之路,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努力建成全国有影响的畜产品加工大县。通过强化招商、引进“三资”,发展和扶持畜产品加工业,大力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和质量水平,重点建设一个生猪年加工能力达30万头以上的深加工企业,向畜产品深加工转变;通过新、改、扩,建一批规模养殖场,淘汰规模小、条件差的养殖户,形成一批10万羽以上蛋鸡、1万头以上生猪、1000头以上羊场的规模养殖企业(场),向规模生产转变;通过把天成集团等龙头企业培育升级,带动一批规模养殖大户,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向一体化经营转变;通过强化畜禽粪肥综合利用,实施农牧结合养殖模式,扩大有机肥生产能力,95%以上畜禽粪便得到处理利用,向生态友好养殖方式转变;通过强化队伍建设,突出管理与服务两条主线,科学防控动物疫病,实施规范化畜产品质量监管,向畜产品质量和品牌转变。三是做优现代渔业。特种水产以中洋集团为领军企业,扩大长江珍稀鱼类养殖规模和总量;里下河打造两个亿元水产示范园、培育6个渔业专业村,特色品种占比在60%以上;海洋水产以兰波公司、时代公司为领军企业,扩大紫菜、鳗鱼等养殖规模;鼓励大马力渔船改造,提高远洋捕捞能力。

2.全力培育新兴产业。一是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优化农业功能结构,以生态休闲农业星级景点、观光农业特色村建设 为抓手,大力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主题农庄、农家乐、创意农业。力争将中洋河豚庄园、水韵里下河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建成全国生态休闲农业示范点,实现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总收入比“十一五”期间翻一番。二是突出发展设施农业。以打造东部高效设施农业产业带为重点,实施高效设施农业“翻番”工程,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0万亩;以雅周、曲塘、城东镇为主,实施花卉苗木“万亩”工程,建设万亩花卉苗木生产基地;以大公、城东、白甸等镇为重点,新建优质棚架梨3000亩、棚架葡萄4000亩、鲜食草莓2000亩。重点加强与台湾农会组织联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选育攻关,推广适宜不同设施园艺的新型覆盖材料、新型栽培基质、专用药肥、生物制剂和轮作模式,着力提高日光温室、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比重。三是加快发展食用菌产业。以南莫镇为重点,实施食用菌生产“倍增”工程,新建3个千亩香菇生产基地。到2015年,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达10家,年产量3万吨,食用菌深加工亿元企业2家以上,实现销售3亿元。

3.全力提升优质粮传统产业。以高产增效创建为抓手,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粮食单产水平保持全省领先地位,争创“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不断提高品种优质化水平,无公害、绿色稻米、功能米以及优质专用小麦种植比例达90%以上。建成全省有影响的优质大米生产基地和优质弱筋小麦生产基地。提高粮食加工水平和加工增值能力,延伸产业链,整合资源,重点培植2-3个区域性粮食食品品牌。

在推进高效农业产业板块建设过程中,着力实施“三个主攻”,不断提高综合效益。优质品牌稻米年亩均效益0.5万元以上,高标准连片桑园年亩均综合效益0.5万元以上,蔬菜园艺类园区(基地)年亩均效益0.8万元以上,水产类园区(基地)年亩均效益0.5万元以上,畜牧类园区(基地)年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一是主攻大招商。坚持招商先行、项目带动,台资外资内资齐抓、招商引商选商并举,采取产业招商、主题招商、园区招商、企业招商等方式,全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到2015年,全县三资投入农业总量超过60亿元,年递增20%以上。二是主攻大项目。实行分级管理,县负责亿元项目、镇负责千万元项目、村负责500万以下项目,各部门挂钩产业、联系项目,各负其责,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到2015年,全县新(扩)建投资额超1000万元以上的种养类项目80个,新(扩)建1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项目120个,其中亿元以上大项目40个。三是主攻大企业。围绕提升壮大产业,引进一批规模大、技术力量强、资金实力雄厚、产业关联度高的农产品加工项目,力争七大产业中都有不少于一个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发展。

(二)强化特色园区载体打造,着力构建现代农业发展主阵地

按照三大农业片区发展规划和产业定位,准确清晰定位县、镇、村各区域农业发展目标、空间布局和重点项目,倾力打造现代农业园区,重点打造镇域特色,积极扶持“一村一品”,努力形成县有“八大载体”、镇有“十大基地”、村有“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

1.建设现代园区。按照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的要求,结合万顷良田工程实施,集中规划建设“六园、一区、一场”。主要包括苏台农业合作创业园(江苏省现代渔业产业园)、万顷良田工程墩头、雅周、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水韵里下河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园、中洋河豚庄园等六大现代农业产业园,滨海新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食品加工集中区),苏中农产品交易大市场。

按照“一年拉出框架,二年初见成效,三年基本建成”的要求,到2015年,进入园区亿元项目达30个以上,目标全部建成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产品交易大市场以整合农副产品供应链为主体,强化食品冷链建设、农产品加工配送、物流配载服务,到2015年,年成交额突破30亿元,着力打造江苏一流、辐射全国的大型多功能农副产品交易市场。

2.打造特色基地。各镇围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种养、标准化生产、品牌化销售,体现地方特色的要求,在服从全县农业统一布局的基础上,着力培育具有镇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重点打造城东花卉、大公山羊和棚架梨、曲塘江海土猪、南莫食用菌、白甸优质稻米、海安有机大米、海安镇、大公镇、南莫镇“万 亩”桑园等十大基地。

3.做精一村一品。建设一批“一村一品”地域特色浓郁、村域环境优美、村庄绿化达标、农民持续增收的现代农业示范村,有与本村主导农业产业或产品相配套的专业合作组织,有对接带动的农业龙头企业,做到现代农业基础好、集体经济强、区域品牌响、生态环境优示范效应高。到2015年,75%以上的村都形成“一村一品”的特色。

(三)强化市场主体培育,着力壮大现代农业发展主力军 加强现代农业市场主体培育,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和种养大户等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主力军作用,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对农户的组织带动能力和集中发展能力。

1.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优势农产品,加速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实施一批重点项目,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数量增长向品质效益提高转变,由分散经营向合作经营转变。到2015年,全县新增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年销售50亿元、30亿元企业各2家,20亿元企业3家,农业龙头企业销售额年增长40%以上,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年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0亿元。

2.规范发展农业合作组织。以创建“五好”示范社、建立规范化合作社为抓手,引导合作社完善内部运行和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专 业合作+农户”、“土地合作+专业合作”等发展模式,鼓励成立合作联社。到2015年,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500家以上,优势特色产业农户入社率超过90%,省级“五好”专业合作社达到30家以上,年销售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年销售5000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2家以上。

3.培育农产品新型流通业态。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做大做强专业特色农产品市场,积极探索农超对接、市场与产地挂钩、农产品网上销售等现代营销模式。鼓励供销合作社、大型连锁企业和加工企业等直接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业建设,积极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村购销大户和流通经纪人直接向超市、社区市场配送农产品。积极发展冷链物流业,建成50万吨物流运作规模的冷链物流中心。到2015年,全县销售2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都要至少建立一个500亩以上的生产基地,农产品现代流通业态销售产品达到80%。

4.培育造就新型职业农民。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创新农业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新型农民。坚持统筹城乡就业和创业带动就业,大力开展“引凤还巢”工程,落实鼓励农民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技能,积极扶持自主创业,农村百户创业率提高到10%以上,农村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纳税增幅年均保持20%以上。通过实行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加大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最低 生活保障、被征地农民保障“四保”惠民力度,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快形成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的长效机制,到“十二五”期末,农民人均纯收入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倍增。

(四)强化科技推动和改革创新,着力形成现代农业发展主动力

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强化农产品质量建设,加大农村配套改革力度,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着力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农业现代化主动力。

1.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大力实施科教与人才强农战略,依靠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队伍培养,提高科技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引领、支撑和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高产增收技术入户率和覆盖率,科技贡献率每年提升0.5个百分点。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加强与科研院所对接,重点支持和鼓励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组建技术研发机构,开展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开发。不断提升农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广重点农业技术,推进关键技术推广全覆盖。积极探索“高端人才县外引进、骨干人才单位培养、职业农民县镇培训”的现代农业人才分级分层次培训模式,加快培育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端人才和职业农民。

2.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建立健全镇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每镇配备2-3名监管人员,配置2-3套速测仪器及监管办公的设施设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全县农业标准化普及面达 80%以上。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全程质量监控,80%以上农产品生产规模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速测室,60%以上的农产品规模园区、基地纳入全程质量监控体系。注重品牌整合,每个产业重点做大做强1-2个品牌。

3.加大农村配套改革力度。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步伐,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每年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继续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范围,不断提高高效农业保险覆盖水平。建立健全农业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开展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和农民住宅所有权抵押贷款试点,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研究制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细则,完善农村土地承包流转制度,扶持建立承包土地流转市场。大力发展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为农服务型、异地发展型等村级经济,建立健全良性增长机制。到2015年,全县每个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万元,其中50%的村达到50万元。

4.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加快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社会管理一体化步伐,有序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城乡空间结构合理布局、要素资源优化配置、农村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共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节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全县力争每年引导农户入住集中区2万人。

(五)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建设,着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主支撑

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农村环境和农业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支持和保护体系,夯实现代农业发展支撑基础。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重抓生产资料投入向重抓物质装备投入转变,实现“农田网格化、环境生态化、配套标准化、种植科学化、作业机械化、产出高效化”。以标准化河道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水利建筑物管护、现代高效农业装备机械推广、气象为农服务等为重点,提高耕地基础地力,增强农业园区承载能力。

2.加快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深化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改革,全面推行农技推广“五项制度”,加快推进“五有”镇农技推广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稳定并及时充实基层公益性服务力量。规范动物医院运行,强化镇村兽医队伍管理。规范基层农经综合服务阵地建设,推行综合一站式“窗口”服务。在完善公益性服务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专业协会等服务组织,全面推广“六统一”专业化服务模式,积极推进“农技、农艺、农资”三连锁,大力扶持“服务全过程”、“内容全覆盖”的“保姆式”农业服务组织,形成“农民提供土地、服务组织经营、收益协商共享”新格局。到2015年,全县农业专业化社会服务总体覆盖率达到80%,其中全程化服务占比达到30%,植保、集中育秧、小蚕共育专业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

3.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农业技术融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农业。以县、镇为主体,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形成县有农业信息服务中心,镇有农业信息服务站和村有农业信息服务点的三级信息服务体系。到2015年,农村“新三通”全面覆盖,村级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基本建成,全县行政村基本实现通过互联网提供信息公开和互动服务,信息化对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撑作用充分体现。

4.深化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加强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积极推广生态生产、健康养殖、农牧结合等先进实用技术。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力度,积极推广使用有机肥、缓释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规模畜禽场粪污治理、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和改厕工程,大力推广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控制秸秆焚烧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林木覆盖率达23%,争创全国绿化模范县。全面实施村 庄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水平,打造优美整洁农村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家园。

(海安县农委供稿)

河南省泌阳县采取综合措施 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泌阳县立足自身农业大县的实际,凝心聚力,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步伐。

一、建立组织,明确目标。年初,县委、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泌阳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整合全县力量组成专门工作机构,具体负责、协调各项工作落实,对所涉及到的工作内容,分单位、分产业、分品种,制定出远期目标、工作目标、量化标准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以县委1号文件下发了《突出抓好粮食生产和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以创造现代农业示范区作为全县全年“三农”工作的总抓手,采取倾斜政策,加大创造力度,加快全县农业现代化进程。

二、确立特色产业,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是国家农业部为了在点上寻求突破,进而带动辐射全国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泌阳县根据本地的区位资源优势和经济技术条件,把畜牧业、食用菌、油料、林果业,蔬菜、烟叶、茶叶确定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七大特色产业。18 每个特色产业都确定了发展目标,明确了一名县级领导负责,并依据相关部门建立了产业办公室,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龙头企业+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负责该产业的组织生产和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依托各个产业的龙头企业,抓品牌战略,扩大市场影响力。大力发展具有泌阳特色的绿色无公害小杂粮、高邑大米、白沙果花生、夏南牛、泌阳驴、金铜山牌烟叶、菇皇牌花菇、白云仙桃、马谷田瓢梨、陈庄板栗、羊册菊花心大白菜、张湾萝卜、白云毛峰牌绿茶、盘古红牌红茶等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供应。重点建好七个特色产业专业化生产基地建设。即以铜山、马谷田、盘古乡镇为代表的高效农业生产基地;以泌水镇、马谷田、春水、羊册乡镇为代表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以铜山、郭集、高店、盘古、王店、双庙街乡为代表的“金铜山”烤烟生产基地;以陈庄、象河、贾楼、付庄、马谷田乡镇为代表的优质林果业生产基地;以泰山、高邑、花园、杨家集、官庄、双庙街、马谷田乡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羊册、郭集、官庄、泰山庙、黄山口、春水、下碑寺、象河乡镇为代表的夏南牛生产基地。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物质保障。一是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机遇,主动对接,借力借势,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农业项目资金和专项贷款,整合“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农业综合开发”、“小型农田水利”、“土地整理”、“油料倍增 计划”等涉农项目,加大对示范区的项目资金投入。二是继续加大县乡财政支农力度。县、乡两级财政支农资金继续保持以新增财力的30%比例递增,设立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并采取“以奖代补、以奖代投”的形式增加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投入,2012年起,县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夏南牛产业发展,对于食用菌、林果业、茶叶、烟叶、油料、蔬菜等六个特色产业,每年分别拿出100-200万元用于龙头企业扶持、标准化示范园建设和品牌的创建。三是引导各类社会资金投资示范区建设,并拓宽投融资渠道,鼓励发展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金融服务业,推进农村担保方式创新,逐步建立起政府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多方参与示范区创建的农村信贷担保机制。

四、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示范区建设活力。一是创新经营主体。积极培育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努力探索现代农业生产、发展、经营的新模式。二是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健全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人才选拔任用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流动渠道畅通的人才配置体制机制。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建立高校毕业生实习基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校地(企)合作,打造本地人才队伍。三是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政策引导、政府扶持、农民自愿、部门培育等措施,培育一批土地流转的典型户、示范村,带动周边区域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和集约 化水平。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激发广大农民的创造活力,为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提供强大动力。五是探索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广政府引导、龙头企业带动、金融机构支持、担保机构参与、经合组织服务、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区农业产业化运行模式。

(泌阳县委农办供稿)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倍增计划

为加快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实现农业产业倍增,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都市制定实施现代都市农业产业倍增计划,具体内容如下: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五大兴市战略”总体部署,准确把握“稳中快进、领先发展”的工作基调,按照发挥“三个效益”、建设“五个一流”、实现“全国领先”的目标和推进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工化“五化”要求,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有机高效农业和高端种业,引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构建“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进一步健全“产学研”密切协作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断完善“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农业产业倍增,推动成都现代都市农业领先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为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打牢本底和根基。

二、目标任务

(一)农产品精深加工倍增。重点发展以精致食品、方便食品、休闲食品、营养品、保健品等为主的精深加工产品,通过改 变农产品终端形态提高农业附加值。到2015年,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率突破50%;农产品精深加工产值突破1000亿元,比2010年增长1.2倍。

(二)有机高效农业倍增。重点发展粮油、蔬菜、生猪家禽、伏季水果、猕猴桃、茶叶等有机农产品,推进以智能温室、标准大棚和滴灌喷灌为主的设施农业发展,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到2015年,全市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达到30万亩,比2010年增长2.5倍,有机农业产值达到24亿元,比2010年增长3倍;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60万亩,比2010年增长1.4倍,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102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倍。

(三)高端种业倍增。重点发展杂交水稻、杂交油菜制种,蔬菜、花卉苗木、伏季水果、食用菌工厂化制种育苗,生猪曾祖代良种繁育等高端种业。到2015年,全市种业产值达到50亿元,比2010年增长1.5倍。其中:粮经种业30亿元,增长2倍;畜禽种业20亿元,增长1倍。

(四)乡村旅游业倍增。打造田园化、景观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拓展农业多功能作用,依托农业生态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和乡村旅游,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接待游客数达到8180万人次,比2010年增长1.2倍;总收入达到81.8亿元,比2010年增长1.6倍。

(五)农民收入倍增。重点促进农民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稳步提高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和财产性转移性收入。到2015年,全 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000元,比2010年增长1.2倍,年均增长16%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大力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

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农业招商引资,通过招大引强,引进一批国内外规模大、实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支持本地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大做强,扶持和培育一批规模化、集团化、产业链完整、整体竞争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的行业领军企业,带动全市农产品精深加工突破性发展。新规划建设和提升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技术革新,引进先进工艺、设备和包装技术。加快建设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发展相配套的包装、贮藏、冷链、物流等设施,形成完善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到2015年,全市建成农产品加工园区10个以上,培育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农产品精深加工龙头企业20家以上,新推动3家以上龙头企业实现上市融资。

(二)大力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以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突破发展,形成市场力量的“倒逼机制”,引领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更多地依靠企业主体带动上游生产环节的良种化、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进一步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引导区(市)县各自发展2-3个优势特色产业,集中力量,做大规模、做强品牌,打好加工业发展的基础。突出“三个效 益”有机统一,依靠科技进步,大力推进机械化、设施化,形成有机、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局面。推进田园化、景观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一三产业互动融合发展。到2015年,全市形成标准化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240个,设施农业总面积发展到60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80%以上,乡村旅游收入占全市旅游景区(点)总收入40%以上。

(三)大力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深入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重点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采取土地股份合作、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多种形式,发展以农民为主体的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长效机制,结合土地综合整治和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引导有条件的农民进入城镇并将承包土地流转给土地经营大户,发展家庭适度规模经营;支持有经营能力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适度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到2015年,全市耕地和林地基本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四)大力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严格保护耕地,结合土地综合整治,深入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集中力量建设旱涝保收稳产高产标准农田,全面提升耕地持续增产能力。大力实施全域灌溉水利设施配套建设提升工程,重点加强渠堰引水枢纽及干支渠改造,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智能高效水利设施,加强蓄水池、山坪塘、小型提灌站等小型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着力构建完善与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深入推进农村道路建设,加密路网,提高等级,打通断头路。到2015年,全市耕地保有率保持在100%以上,建成高标准农田380万亩以上,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新(改)建县乡村道路5610公里。

(五)大力推动有机绿色认证

深入实施农业标准化创建,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监管和产地生产环境保护,引导龙头企业、专合组织按照国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关标准规程和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生产要求,建设全程可控的农产品原材料生产基地,扶持和引导符合条件的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加大对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产营销企业的培育发展力度,支持有机食品、绿色食品进入高端农产品交易市场。到2015年,全市建成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30万亩、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60万亩,培育发展“产加销一条龙”的有机、绿色食品重点龙头企业10家以上,绿色食品认证达到500个以上,有机食品认证达到700个以上。

(六)大力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基础上,形成以农民为主体的专业合作社,并通过人才培训,使合作社成为合格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主体。鼓励和引导农民围绕特色产业组建各种类型、不同层次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重点发展以土地股份合作为纽带,机制完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和“园区(基地)+专合组织+家庭适度规模经营”等经营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参与市场竞争能力。到2015年,全市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80%以上。

(七)大力推动“五位一体”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机制和平台建设,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进良种繁育、精深加工、有机农业等农业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加快发展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强农业科技教育和实用人才培训,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进一步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立健全动植物重大疫病疫情监控预警机制和应急反应机制,完善以公益性防疫队伍为主体,专业合作社、社会化防疫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防控网络,推行动植物重大疫病专业化统防统治。

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加快建设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乡、村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室,推进龙头企业、专合组织、生产基地(园区)自检体系建设。强化生产、加工、流通环节标准化生产管理和质量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和质量安全追溯制度。

进一步完善农业公共品牌体系。大力推进区域型、综合性、特色化农业公共品牌创建,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市域性“成都造”农业 公共品牌,鼓励区(市)县围绕各自特色创建一批县域性农业公共品牌。加强农业公共品牌营销,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行业协会规范使用农业公共品牌,带动农业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经营。

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延伸网点和分支机构,大力发展新兴农村金融服务组织,全面推进农业担保、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信用贷款,完善农村信贷与农业保险相结合的银保互动融资机制和农业信用风险分散转移机制。

(八)大力推动农村人口转移

充分尊重和保护农民以土地为核心的财产权利,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和集体资产股份量化,为农民持股进城创造条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鼓励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有固定住所的进城务工人员转化为城镇居民。深入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和均等化,切实解决农村转移人口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实际问题,引导农民进城居住就业,转变身份、转变职业。到2015年,全市新增进城居住农民30万人以上;新增向二三产业转移就业的农村劳动力40万人。

(成都市农业委员会供稿)

下载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嘉鱼将重点推进7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简报 2012年第6期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2012年5月17日 河北省肃宁县“以奖促建”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河南省济源市实施“1675”工程总体谋划......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简报 2012年第7期 农业部现代农业示范区管理办公室 2012年5月23日 财政部要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进一步加大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支持力度 沈......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精选合集]

    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资料 编者按:7月1日,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在黑龙江省举行,153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国家现代农......

    青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

    青岛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快推进我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到2017年全市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基本达到现代化水平,根据......

    12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交流材料

    围绕两条主旋律,唱响浚县经济戏 浚县位于河南省北部,隶属于鹤壁市,县域面积816.6平方公里,辖7个乡镇,4个办事处,453个行政村,总人口66.5万人,耕地面积107.6万亩。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精选五篇)

    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通知 日期:2011-01-28 17:46发布单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农机、畜牧、农垦、渔业厅(委......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工作汇报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 2010年工作汇报 (2010年12月30日) 横山县现代农业示范区规划总面积156.6平方公里,涉及横山镇、殿市、波罗、响水4个乡镇19个行政村2770户12484人,总投资67......

    屈原管理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汇报

    坚实行进在全国现代农业的第一方阵 ——屈原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纪实 2010年8月4日,农业部将屈原管理区列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四年来,该区围绕生猪、粮食、高效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