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础知识第十和十一章习题
第十章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律制度
一、判断题
1.依照我国法律规定,进口商品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
2.必须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国家技术规范要求的合格评定活动。()
3.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可以接受对外贸易关系人或者外国检验机构的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
4、经商检机构检验合格发给检验证单的出口商品,如果因意外未在商检机构规定的期限内报关出口,可向商检机构说明原因后报关出口。()
5.根据新《商检法》的有关规定,法定检验商品的报检义务人只限进出口商品的收、发货人。()
6.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以外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如发现进口商品质量不合格或者残损短缺的,不能向商检机构申请检验出证()
7.对重要的进口商品和大型的成套设备,商检机构可以根据需要派出检验人员参加货物在出口国装运前的预检验、监造或监装。()
8、国家商检部门和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履行进出口商品检验的职责中,对所知悉的商业秘密不承担保密义务。
()
9、商检机构对《目录》外进出口商品不能实施检验。()
10、商检机构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抽查检验时,应当公布抽查检验结果或者向有关部门通报抽查检验情况。()
11、商检机构根据便利对外贸易的需要,可以按照国家规定对列入目录的出口商品进行出厂前的质量监督管理和检验。()
12、商检机构可根据需要,对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加施商检标志或封识。()
13、商检机构对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检验的商品不能实施抽查检验。()
14、商检机构可以接受外国有关机构的委托进行进出口商品质量认证工作,准许在认证合格的进出口商品上使用质量认证标志。()
15、根据新《商检法》规定,当事人对商检机构、国家商检部门作出的复验结论不服的,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16、任何单位和个人均有权对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控告、检举。()
17、新《商检法实施条例》将由国家商检部门根据《商检法》制定并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
18、根据新《商检法》规定,商检机构实施检验时,应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其他检验机构办理检验鉴定业务时,则可自行制定收费标准收取有关费用。()
19、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不准出口。()
二、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经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六次会议通过,并于()起实施。
A、1989年2月21日B、1989年8月1日
C、1989年10月1日D、1990年1月1日
2、根据()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二十七次会议全国人大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的决定修正。
A、2003年1月1日B、2002年1月1日
C、2002年4月28日D、2002年10月1日
3、对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在没有制定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前,如何处理?()
A、无需检验
B、参照商检机构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检验
C、自行选择参照任一国外相关标准检验
D、参照国家商检部门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检验
4、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对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商检机构应当在()内检验完毕。
A、不延误装运的期限B、国家商检部门统一规定的期限
C、对外贸易合同约定的索赔期限D、商检机构根据货物情况自主确定的期限
5、以下()不属合格评定程序的范畴。
A、评估、验证和合格保证B、报检、出证和放行
C、抽样、检验和检查D、注册、认可和批准
6、依法对进出口商品实施检验的机构包括商检机构和()。
A、经商检机构许可的检验机构B、经国家商检部门认可的检验机构
C、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的检验机构D、经商检机构认可的检验机构
7、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法定检验进口商品的报检地点为()
A、卸货口岸B、到达站C、商检机构规定的地点D、报关地
8、新《商检法》的规定,凡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海关凭()验放。
A、货物通关证明B、商检机构在报关单上加盖的印章
C、商检机构签发的检验证书D、商检机构签发的放行单
9、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法定检验出口商品的报检地点为()
A、卸货口岸B、到达站C、商检机构规定的地点D、报关地
10、为出口危险货物生产包装容器的企业,必须申请商检机构进行包装容器的()
A、使用鉴定B、性能鉴定C、卫生注册D、质量认证
11、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将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未报经检验而擅自销售或使用的,由商检机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的罚款。
A、1%-5%B、5%-10%C、5%-20%D、等值以下
12、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的船舱和集装箱,承运人或者装箱单位必须在()申请检验。
A、报关前B、装货前C、订立合同前D、装货后
13、新《商检法》规定,商检机构对实施()制度的进出口商品实行验证管理,查验单证,核对证货是否相符。
A、许可B、认证C、注册D、审批
14、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未经国家商检部门许可,擅自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由商检机构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的罚款。
A、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B、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C、营业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D、营业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15、甲公司因出口未报经检验的法定检验商品被深圳检验检疫局所属皇岗检验检疫局予以行政处罚,该公司不服,可向()申请复议。
A、皇岗检验检疫局B、深圳检验检疫局
C、国家质检总局D、以上都可以
16、生产出口危险货物的企业,必须申请商检机构进行包装容器的()
A、使用鉴定B、性能鉴定C、卫生注册D、质量认证
17、进出口商品的报检人对商检机构作出的检验结果有异议的,可以向()申请复验。
A、原商检机构B、上级商检机构C、国家商检部门D、以上都是
18、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商检单证、印章、标志、封识、质量认证标志,尚不够刑事处罚的,由商检机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的罚款。
A、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B、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C、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D、货值金额等值以下
19、根据新《商检法》的规定,进口或出口属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商品或者以不合格进出口商品冒充合格进出口商品的,商检机构可责令停止进口或出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的罚款。
A、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B、违法所得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
C、货值金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D、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
20、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工作人员泄露所知悉的商秘密的,依法给予()
A、警告B、行政处罚C、行政处分D、辞退
21、()根据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对涉及社会公共利益的进出口商品、制定、调整并公布《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
A.外经贸部B.国家质硷总局
C、国务院D.国家知识产权局
22.提供或者使用未经检验检疫机构鉴定的危险货物出口包装容器的,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情况可以处以有关商
品总值()的罚款:
A.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B.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C.等值以下D.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23.使用未取得适载合格证书或者检验不合格的船舱、集装箱装运易腐烂变质食品、冷冻食品出口的,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情况可以处以有关商品总值()的罚款。
A、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B.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C.等值以下D.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24、大宗散装商品、易腐烂变质商品,以及卸货时发现残损或者数量、重量短缺的商品,必须在卸货口岸或者()进行检验。
A.目的地B、最终口岸C、到达站D.报关地
25、国家根据需要,对涉及安全、卫生等重要的进出口商品及其生产企业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和()制度。
A、出口生产许可B、出口质量许可
C、卫生注册D、注册登汇
26、实施进口安全质量许可制度的进口商品,必须取得()进口安全质量许可,方可进口。
A、国家质检总局B、商检机构
C、分支机构D、直属机构
27、列入《目录》的()未经检验的,不准销售、使用。
A.进口商品B、出口商品C、内销商品D.所有产品
28、必须经商检机构检验的进口商品的收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商检机构规定的()内向商检机构报检。
A.时间D.地点c.地点和时间D.地点和期限
29、必须实施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是指确定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是否符合()的合格评定活动。
A、强制性标准B、对外贸易合同约定检验标准
C、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D、法律、行政法规规定
30、法定检验的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在()内检验完毕,并出具检验证单。
A.诉讼期限B.国家商检部门统一规定的期限
c.索赔期限D.仲裁期限
31.使用未经鉴定合格的包装容器的危险货物,()。
A、不准使用B、不准运输C、不准出口D、不准报检
32.对装运出口易腐烂变质食品和集装箱,()必须在装货前中请检验、未经检验合格的,不准装运。
A、货主B、承运人C、收货人D、承运人或者装箱单位
33.商检机构依据《商检法》的有关规定,对非法定检验的进出口商品可()。
A.抽查检验B.随机检验C、强制检验D.例行检验
34、销售、使用经检验检疫机构检验不符合强制性标准或者其他必须执行的检验标准的进口商品,检验检疫机构根据情况可以处以有关商品总值()的罚款。
A.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B.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C.等值以下D.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二十以下
35、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由()检验。
A、检验检疫机构B、检验检疫部门或者其指定机构
C、商检机构D、国内外检验检疫机构
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法律制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检验检疫机构对检验鉴定机构进行现场跟踪检查的内容包括检验鉴定工作质量、检测设备和技术保证能力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等。()(日常检 查的内容)
2、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年度审查的检验鉴定机构,视为没有通过年审,自当年 6 月日起不得从事检验鉴定业务活动。()
3、以合作、委托、转让等方式将其空白鉴定证书或者报告交由其他检验鉴定机构或
人员使用的,国家质检总局可视情节轻重责令改正、暂停或者取消其从业资格。()
4、违反《商检法》和《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规定,擅自从事进出口
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由国家质检总局责令停止非法经营,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一 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5、我国《刑法》规定,承担资产评估、验资、验证、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职责的单位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不再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 任。()
6、符合条件的外资检验鉴定机构,申请人持国家质检总局签发的许可文件、《进出口
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以及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办理登记注册。()
二、单项选择题
1、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经过()的许可,并依法履行工商登记手续 后,方可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实施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许可的主体)
A、商务部B、国家质检总局
C、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D、各直属检验检疫局
2、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附件 9 规定,允许已在本国从事检验服务()以 上的外国服务提供者设立合资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公司。(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 的特征)
A、1 年B、2 年C、3 年D、4 年
3、根据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附件 9 规定,允许在本国从事检验服务的外国服务提
供者设立合资技术测试、分析和货物检验公司的注册资本不少于()。(进出口商品检验 鉴定机构的特征)
A、35 万美元B、35 万人民币
C、45 万美元D、45 万人民币
4、根据我国政府入世承诺,我国将逐步开放检验鉴定市场,()以后可以允许设立 外商独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出台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的重要意义)
A、2003 年 12 月 11 日B、2004 年 12 月 11 日
C、2005 年 12 月 11 日D、2006 年 12 月 11 日
5、申请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其取得检验鉴定从业资格人员的人数不得少
于机构总人数的()(申请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
A、1/2B、1/3C、2/3D、3/46、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应当向()提出申请。(进出口商品
检验鉴定机构的申请程序)
A、直属检验检疫局B、国家质检总局
C、所在地的商务主管部门D、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
7、《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资格证书》有效期为()。(换证程序)
A、1 年B、2 年C、3 年D、4 年
8、《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会同()制定颁布。(进 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法律制度的沿革)
A、商务部B、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C、海关总署D、商务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9、《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管理办法》是 2002 年 10 月 18 日由国家质检总局局务 会议审议通过,自()起施行。
A、2002 年 10 月 18 日B、2003 年 1 月 1 日
C、2003 年 10 月 1 日D、2004 年 1 月 1 日
10、下列关于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申请程序表述不正确的是()(进出 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许可程序)
A、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应当向所在地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申 请
B、申请设立检验鉴定机构的中资检验鉴定机构为国务院有关部门管理的大型企业的,经主管部门同意后,直接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申请
C、申请设立外商独资检验鉴定机构的,应当向所在地的直属检验检疫局提出设立申 请
D、申请设立中外合资检验鉴定机构的,中方投资者应当向所在地的直属检验检疫局 和商务主管部门提出设立申请
三、多项选择题
1、()根据各自职责分工,依法对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实施管理。
A、国务院B、国家质检总局
C、商务部D、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2、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办理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可以包括:()
A、进出口商品的监视装载和监视卸载;
B、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重量、包装的检验鉴和货载衡量
C、装载出口商品的船舶、车辆、飞机、集装箱等运载工具的适载鉴定
D、进出口商品的积载鉴定、残损鉴定、载损鉴定和海损鉴定
3、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具有与从事检验鉴定业务相适应的检测条件和技术资源;具有固定的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和相应规模
B、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依法在国内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 2 年以 上的独立机构
C、具有符合相关通用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
D、从事检验鉴定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按国家质检总局相关规定取得从业资格
4、申请设立中外合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应当具备的条件是:()
A、外方投资者应当是在本国独立注册从事检验鉴定业务 3 年以上的合法机构
B、中方投资者或投资一方应当是以第三方身份,在国内专门从事检验鉴定业务 3 年以 上的独立机构
C、注册资本不少于相当于 35 万美元的人民币
D、具有固定的住所/办公地点、检测场所和跨国经营能力
5、申请设立中资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的,除提交《设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 申请表》外,还应提交():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机构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B、投资各方签署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C、投资各方资信证明、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复印件)
D、从事检验鉴定专业技术人员取得的资格证书复印件
6、检验检疫机构对经许可的检验鉴定机构的日常检验鉴定业务及相关活动进行日常检 查时,重点应为:()(日常检查的重点)
A、检测设备和技术保证能力
B、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符合性和有效性
C、检验鉴定证书的可信性
D、从业人员的资格情况
7、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机构有下列()行为的,国家质检总局可视情节轻重责 令改正、暂停或者取消从业资格。(检验鉴定机构的行政法律责任)
A、提供虚假的有关年度文件和资料的B、机构有关事项发生变更的,未按管理规定办理有关变更手续的C、违反其他检验鉴定管理规定,扰乱检验鉴定秩序的D、未经许可擅自设立分支机构的8、直属检验检疫局对所辖地区常驻代表机构的常驻业务活动进行检查的内容包括:()(常驻代表机构的检查制度)
A、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和符合性
B、是否按法律法规规定开展常驻业务活动
C、申报材料内容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D、从事进出口商品检验鉴定业务的情况
第二篇:第十一章习题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古人()说过“和为贵”,这也是一种社会和谐的思想。
A.老子B.墨子C.孔子D.孙子
2.1803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发表《全世界和谐》一文。
A.马克思B.傅立叶C.欧文D.魏特林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应该是社会主义()
A.经济建设B.经济建设、政治建设C.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D.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社会稳定B.社会富裕C.社会和谐D.社会发展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述B.和谐社会是一个有能力解决矛盾、化解冲突,并由此实现社会关系趋于均衡的社会
C.和谐社会是动态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D.和谐社会只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形态中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基础 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7.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
A.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B.2005年10月中旬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
C.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全会D.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
8.不属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的是()A.民主法治 B.公平正义 C.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和谐 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C.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着力点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系、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民主政治
C.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
D.加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
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
13.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4.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B.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C.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D.到2020年完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
A.以人为本B.以民为本C.社会公平D公平和正义
17.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是()
A.发展B.党的领导C.制度D.发展社会事业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
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诚信友爱D.安定有序19.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
A.诚信友爱B.以人为本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D.社会主义荣辱观
20.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 ”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C.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21.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是
A.发展教育B.扩大就业C.社会管理
22.()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
A.教育B.就业C.社会保障D.医疗卫生
23.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是()
A.收入分配制度B.廉租住房制度C.社会保障制度
D.养老保险制度
24.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C.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
二、多项选择题
1.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基本要求是:
积极解决好()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A.教育
B.就业C.收入分配
D.社会保障及医疗卫生
2.和谐社会是()
A.不是社会形态.是一种状态,是一个美好的蓝图 B.不是单
一、均质的状态,多元、差异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C.不是简单地等同于稳定的社会D.和谐的社会必然是稳定的社会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也是为了应对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趋势的无奈之举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在于()
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
B.二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D.二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
5.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
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
满活力
D.安定有序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6.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A.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民主法治D.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
7.建设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是指()
A.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B.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
C.贫富差距得到大幅度缩小D.公平正义得到维护和实现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
然的关系
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民主法制 C.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政治保证是()A.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C.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D.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地位的确
11.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A.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B.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C.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 D.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
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A.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B.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是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D.把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一起来 1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党的执政任务的必然要求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必然要求
14.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格局可以概括为()
A.公众参与B.党委领导C.政府负责D.社会协同15.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
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 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 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16.改革、发展、稳定好比现代化建设棋盘上的三个紧密关联的战略性棋子,第一步下好了,相互促进,就会全局皆活:如果有一着下不好,其他两步也会进入困境,还可能全局受挫。改革开放以来,党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方面积累需要原则包括()
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B.把实现社会稳定座位促进改革、发展的根本出发点 C.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
要结合点
17.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主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诚信友爱”的内涵包括()
A.全社会管理完善,秩序良好B.全社会互帮互助,诚
实守信
C.全体人民生活富裕,安居乐业D.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制;C.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D.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19.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
A.思想道德素质C.身体素质
三、判断题
1.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不和谐的。()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是党需要提高的执政能力之一。()
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而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稳定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无差别无矛盾的社会。()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消除人民内部矛盾。()8.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也就最终完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任。()
9.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1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并不意味着消除了差别和矛盾。醋能够起到消除疲劳、软化血管等作用醋能够起到消除疲劳、软化血管等作用()
B.科学文化素质
D.心理素质
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2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四.简答题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是什么? 答案要点:(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 ①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② 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化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③ 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④ 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⑤ 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⑥ 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⑦ 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 ⑧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⑨ 实现社会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举措: ①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② 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③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④ 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⑤ 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2.社会主义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应有之意。(1)它既是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2)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和谐社会有何关系?
答案要点: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现实课题。全面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遵循的六条原则有()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12.广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主体。()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互为目标和内容。(1)小康社1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会应是和谐的小康社会,共助全面和谐发展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
14.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不会影响到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
1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
16.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17.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就要提倡多样化,不必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9.节能低耗、循环利用自然资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0.社会和谐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应有之义。()
2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社会各阶级各尽所能、各
容;(2)小康社会是共产主义和谐社会的初级目标和初级阶段,为社会自由、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答案要点:(1)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5.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要点:(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
取所需的和谐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等友爱、融洽相处;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5)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6.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哪些问题?
答案要点:(1)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7.如何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
答案要点:(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封建式的“田园牧歌”、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以及现代资本主义式的“福利社会”有本质的区别。
(2)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和谐的思想同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迈向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阶梯。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的一个治国理想,又是一种治国方略、治国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结果。
8.怎样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三个文明的关系? 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
(1)社会主义三个文明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物质基础、政治保障、智力与精神支持);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9.怎样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 答案要点: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1)它们从不同角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谁建、靠谁建、怎样建的问题;(2)指明了我们应当遵守什么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依据什么统筹全局、根据什么要求推进发展、运用什么方式保证和谐,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0.为什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
答案要点:(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2)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五.辨析题
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社会各阶级各尽所能、各取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的和谐社会。
七.材料分析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分析题1 材料题1: 材料
1从1980年到2003年,东部地区在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由50%增加到59%。人均GDP,西部与东部由1:1.92扩大到1:2.59,中部与东部由1:1.53扩大到1:2.03,区域差别还在拉大。城乡差别拉大不仅仅体现在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还突出表现为城乡二元结构矛盾越发明显。贫富差距拉大的直接的结果:一是社会贫困问题出现。城镇中有1200万人处于相对贫困中,人均年收入1059元。月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4.7%。2004年,按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标准,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2610万。按人均纯收入669—924元标准,年末农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反映贫富差距的指标上升很快,分配不公现象出现。群众对劳动致富正当经营造成的收入差距,有一定承受力,但对分配不公造成的差距,对违法、贪污、犯罪致富现象,对不正当收入,不合理的贫富差距,十分不满,反映强烈。中央党校调查组对是“收入差距”(43.9%)、“社会治安”(24.3%)和“腐败”(8.4%);对2005年的改革,72.9%的学员关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4答:错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目标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2)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3)要正确把握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以及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的政体。
答:错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根本的保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1)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保证;
(2)加强和发挥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和改进党的执政能力,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
(3)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全国各民族的团结,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要的社会条件。
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发展。
答:错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这个“人”,是人民群众,这个“本”,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发展的目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众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的关系,我们就能使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越来越充分地享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
六.论述题
请下载第十一章思考题参考答案,联系实际展开学习
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妥善处理人民群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关键;(3)政治稳定,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村低收入人口为4977万人。二是社会公平问题凸现。在多数人收入
所需的和谐社会,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学员问卷调查显示:在学员心目中,2004年最为严重的三个问题依次
——摘自《学问时报》第298期材料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重大飞跃,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社会是否公平是能否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之一。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是建设更为公平的社会。——摘自《人民日报》请回答:
(1)我国当前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
性。
(2)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参考答案:
(1)材料反映了我国多数人收入水平都有较大提高的同时,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群体之间贫富差距在扩大,社会分配不公现象严重,社会十分关注公平问题。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有很强的针对性,又有前瞻性。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它不仅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也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具体措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物质基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尽可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持社会稳定;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市场法律法规;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扩大就业和再就业。
材料分析题2材料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第695页。
材料2:
要加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并用来指导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要加强对我国历史上关于社会建设理论的研究,按照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要求,努力做到古
深入系统的理论研究,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规律性认识,使我们关于新形势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更加完备,使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工作更加富有成效。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载2005年2月23日《人民日报》。请回答:
如何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1)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2)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为今用。要注意研究国外社会建设理论,借鉴其积极成果。要通过
第三篇:第十一章组织设计习题
第十三章组织设计
一、教学要点
1、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形态的关系。
2、扁平形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
3、锥形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
4、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5、组织设计的任务。
6、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
7、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8、经营环境如何影响组织设计?
9、经营战略如何影响组织设计?
10、企业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特征间的相互关系。
11、信息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12、企业发展阶段与组织结构特征间的关系。
13、经营规模如何影响组织设计?
14、职能部门化的依据、优点和局限性。
15、产品部门化的依据、优点和局限性。
16、区域部门化的依据、优点和局限性。
17、矩阵组织的依据、优点和局限性。
18、权力的性质和特征。
19、组织中集权倾向的产生原因。
20、组织过分集权的弊端。
21、判断分权程度的标准。
22、组织中促进分权及不利于分权的因素。
23、制度分权与授权的概念以及两者间的区别。
24、关键名词:组织设计、管理幅度、管理层次、组织结构、扁平形结构、锥形结构、因事设职、因人设职、权责对等、命令统一、保守型战略、风险型战略、分析型战略、组织发展五阶段理论、Parkinson法则、部门化、横向分工、纵向分工、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矩阵组织、权力、集权、分权、制度分权、授权
二、习题
(一)填充题
1.组织设计的实质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劳动进行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分工。
2.管理中的组织职能就是在________的基础上,设计出组织所需的________及其之间的关系。
3.组织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随着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不断提高。
4.管理层次受到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它与组织规模成_____比,在组织规模已定的条件下,它与管理幅度成_____比。
5.组织设计的任务是提供企业的________________和编制________________。
6.组织设计的根本目的事为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是使目标活动的每项内容都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岗位,即__________________,而非________________。
7.组织的经营环境按照对组织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分成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主要作用于对组织实现其目标具有直接影响的部门。
8.“统一命令”或“统一指挥”的原则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环境的复杂性提高,使得组织的复杂程度也随之_____________,组织的集权化程度也必然________________。
10.从企业经营领域的宽窄来份,企业经营战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1.按企业对竞争的方式和态度分,其经营战略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
12.我们可以把技术分成作用于资源转换的物质过程的___________技术和主要对物质生产
过程进行协调和控制的_______________技术。
13.伍德沃德把企业生产组织的形式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4.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组织结构呈现_____________的趋势。
15.美国学者J.ThomAs CAnnon提出了组织发展五阶段的理论,即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6.管理劳动的分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________分工的结果是部门的设置,________分工,是责任分配基础上的管理决策权限的相对集中和分散。
17.组织设计中经常运用的部门划分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8.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活动的______________来设立管理部门。
19.随着通讯条件的改善,______________方面的理由取代交通和沟通的困难成为区域部门化的主要理由。
20.矩阵组织是一种由纵横两套系统交叉形成的复合结构组织。纵向的是_________;横向的是为完成某项专门任务(如新产品开发)而组成的_____________。
21.定义为影响力的权力主要包括三种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
22.作为赋予管理系统中某一职位的权力,制度权的实质是决策的权力;即:决定_______的权力,决定________的权力,以及决定_____________的权力。
(二)选择题
1.影响有效管理幅度的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A.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
B.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
C.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环境;
D.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报酬;
E.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工作条件
2.下列因素中有助于管理幅度扩大的因素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
A.主管所处的管理层次较高;
B.计划制定的详尽周到;
C.主管的综合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强;
D.下属的工作地点在地理上比较分散;
E.工作环境稳定,变化不大。
3.组织设计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因人设职与因事设职相结合;
B.命令统一;
C.人人有事做;
D.尽量减轻主要管理者的压力,多设副职;
E.权责对等;
4.保守型战略的企业多采取______________,风险型战略的企业多采取_____________,分析型战略的企业则采取_________________。
A.刚性结构;
B.柔性结构;
C.兼具刚性和柔性的结构
5.下列三种战略中,对计划管理要求最严格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保守型战略B.风险型战略C.分析型战略
6.下列三种战略中,以分权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保守型战略B.风险型战略C.分析型战略
7.下列三种战略中,高层管理人员以工程师和成本专家为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保守型战略B.风险型战略C.分析型战略
8.采取分析型战略的企业,对__________部门实行详细而严格的计划管理,而对产品的________部门实行较为粗泛的计划管理。
A.研究开发B.生产C.市场营销
9.成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组织具有柔性结构,成功的___________的组织具有刚性结构。
A.单件小批生产B.大批大量C.连续生产
10.规模的扩大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
A.分权化;
B.集权化;
C.规范化;
D.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增加;
E.复杂性提高。
11.下列哪些指标能够用来对组织的分权程度作出判断_________________。
A.决策的频度B.决策的幅度C.决策重要性D.对决策的控制程度
12.下列因素中对分权有促进作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A.组织的规模;
B.政策的统一性;
C.培训管理人员的需要;
D.活动的分散性;
E.缺乏受过良好训练的管理人员。
13.下列关于产品部门化的优势,不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
A.有利于促进企业内的竞争;
B.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机构的重复设置;
C.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生产方向;
D.有利于维护最高行政指挥的权威,有利于维护组织的统一性;
E.有利于高层管理人才的培养。
14.下列技术类型中,集权程度比较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
A.单件小批生产B.大批大量C.连续生产
15.扁平结构的组织具有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__
A.信息传递速度快;
B.每位主管能够对下属进行详尽的指导;
C.有利于下属发挥主动性和首创精神;
D.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小。
16.下列哪类企业最适合采用矩阵式组织结构_________________。
A.纺织厂B.医院C.电视剧制作中心D.学校
17.矩阵式组织的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
A.分权不充分B.多头领导
C.对项目经理要求高D.组织稳定性差
18.企业的组织结构必须与其战略相匹配,企业战略对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是__________
A.战略不同,要求开展的业务活动也会不同,从而会影响部门设置
B.不同的战略有不同的重点,会影响各部门与职务的相对重要性及相互关系
C.AB都对
D.AB都不对
19.一家产品单一的跨国公司在世界许多地区拥有客户和分支机构,该公司的组织结构应考虑按什么因素来划分部门?__________
A.职能B.产品C.地区D.矩阵结构
20.某企业的员工在工作中经常接到来自上边的两个有时甚至是相互冲突的命令,以下哪种说法指出了导致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__________
A.该公司在组织设计上采取了职能结构
B.该公司在组织运作中出现了越权指挥的问题
C.该公司的组织层次设计过多
D.该公司组织运行中有意或无意地违背了统一指挥的原则
21.企业中管理干部的管理幅度,是指他__________
A.直接管理的下属数量
B.所管理的部门数量
C.所管理的全部下属数量
D.B和C
22.某公司随着经营范围的扩大,其由总经理直辖的营销队伍人员也从3人增加到100人,最近,公司发现营销队伍似乎有点松散,对公司的一些做法也有异议,但又找不到确切的原因,从管理的角度看,你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最要原因最大可能在于__________
A.营销人员太多,产生了鱼龙混杂的情况
B.总经理投入的管理时间不够,致使营销人员产生了看法
C.总经理的管理幅度太宽,以致无法对营销队伍进行有效的管理
D.营销队伍的管理层次太多,使得总经理无法与营销人员有效沟通
23.以下各种说法中,你认为哪一种最能说明企业组织所采取的是越来越分权的做法?__________
A.更多的管理人员能对下属提出的建议行使否决权
B.下属提出更多的建议并有更大的比例被付诸实施
C.较低层次的管理人员愿意提出更多、更重要的改进建议
D.采取了更多的措施减轻高层主要领导的工作负担
24.很多企业都是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一般在开始时往往采用的组织结构是直线制。但是业务的扩大以及人员队伍的增加,使得高层管理者不得不通过授权的方式委托一批有实力的专业人员进行职能化管理。但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也存在一些固有的缺陷。下列哪种说法不是直线职能制组织形式的缺陷?__________
A.成员的工作位置不固定,容易产生临时观念
B.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往往不重视工作中的横向信息沟通
C.组织弹性不足,对环境变化的反映比较迟钝
D.不利于培养综合型管理人才
25.不论是在企业还是在政府机构,秘书一般都是帮助高层管理者进行工作的,他们在组织的职权等级链上的位置是很低的,但是人们常常感到秘书的权力很大。那么秘书拥有的是什么权力?__________
A合法权力B个人影响权力
C强制权力D没有任何权力,只是比一般人更有机会接近领导
26.日本松下电器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曾有一段名言:当你仅有100人时,你必须站在第一线,即使你叫喊甚至打他们。但如果发展到1,000人,你就不可能留在第一线,而是身居其中。当企业增至10,000名职工时,你就必须退居到后面,并对职工们表示敬意和谢意。这段话说明:__________
A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管理者的地位逐渐上升,高层管理者无须事必躬亲
B企业规模的扩大是全体同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对此,老板应心存感激
C企业规模扩大之后,管理的复杂性随之增大,管理者也应有所分工
D管理规模越大,管理者越需注意自己对下属的态度
27.戴立在改革开放初期创办了一家小型私营食品企业。由于产品口味好、价格面向一般大众,很快就确立了消费者认可的品牌,销路非常好。在此情况下,戴立企业的员工人数也随之增加:由原来的6名家族成员增加到现有的120名,工厂规模也扩大了很多。在感受成功喜悦的同时,戴立也意识到前所未有的困扰--他越来越感觉到工作得力不从心。每天疲于奔命于处理各种各样的琐事。但是,尽管如此,工厂的管理还是给人以很混乱的感觉。为此,戴立请教了许多人,具有代表性的建议有以下四种,哪个最有效?__________
A.戴立应抽出时间去某著名商学院接受管理方面的培训
B.应聘请一位顾问,帮他出谋划策
C.对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改组,在戴立和一线工人之间增加一个管理层
D.应招聘一位能干的助理,帮助他处理各种琐事
28.作为企业的总裁,王晶在近几个月里一直都在寻找时间来思考一下公司的长远发展问题。这个星期他加班加点把手里的一些琐事都处理完了,从今天开始他准备不受干扰地集中考虑重大问题。一大早他就坐在办公室考虑这个问题。但好境不长,正常上班一到,大约每隔二
十分钟左右就有人进来签字或者请示。王晶非常恼火。你认为这种情况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
A.今天企业中出现了紧急情况
B.王晶可能比较集权
C.企业中的其他管理者都不能负起责任来
D.企业中没有良好的计划
29.某总经理把产品销售的责任委派给一位市场经营的副总经理,由其负责所有地区的经销办事处,但同时总经理又要求各地区经销办事处的经理们直接向总会计师汇报每天的销售数字,而总会计师也可以直接向各经销办事处经理们下指令。总经理的这种做法违反了什么原则:__________。
A.权责对等原则
B.命令统一原则
C.集权化原则
D.职务提高、职能分散原则
30.针对当前形形色色的管理现象,某公司的一位老处长深有感触他说:“有的人拥有磨盘大的权力拣不起一粒芝麻,而有的人仅有芝麻大的权力却能推动磨盘。”这句话反映的情况表明:__________
A.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有时会大于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
B.个人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并不比职务性权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小
C.非正式组织越来越盛行,并且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D.这里所描述的只是一种偶然的管理现象,并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
31.某公司有员工64人,假设管理幅度为8人,该公司的管理人员应为多少人?管理层次有多少层?__________。
A.10人 4层B.9人 3层
C.9人 4层D.8人 3层
32.某公司属下分公司的会计科长一方面要向分公司经理报告工作,另一方面又要遵守由总公司财务经理制订的会计规章和设计的会计报表,会计科长的直接主管应该是:__________。
A.分公司经理 B.总公司财务经理
C.总公司总经理 D.上述三人都是
33.康全公司是一家设计环保设备的公司,经营规模虽然不大但发展迅速。公司成立以来,为了保持行动的统一性,一直实行较强的集权。请问当下列哪一种情况出现时,公司更有可能改变其过强的集权倾向? __________。AB拓宽。C
D
33.下面四种情形中,最能体现集权的组织形式是:__________。
A.公司总经理电话通知销售部经理:把这批产品尽快发到深圳可龙公司,我刚刚与他们联系好
B.面对激烈的竞争市场,总经理在高层管理会议上讲到:截止昨天为止,我全面审查了各部门上个月的工作情况,发现生产和销售都没能完成当月指标;而其他部门也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我命令每个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公司规定的各项指标开展工作。凡是上个月没完成目标的部门,礼拜五必须拿出整改方案
C.陈经理是一个严肃认真的人,员工很难看到他露出笑容。一旦出现差错总会受到严厉的批评。因此,员工都感觉到公司的气氛非常紧张,有些员工甚至因此而退出了公司
D.总经理每天在上班开始之前,都微笑地在公司大门迎接员工的到来;每逢员工过生日,他也总要亲自向员工本人道一声“生日快乐”。
(三)简答题
1.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工作能力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2.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内容和性质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3.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工作条件如何影响管理幅度?
4.工作环境如何影响企业的管理幅度?
5.组织结构设计的步骤如何?
6.组织设计中逻辑性地要求首先要考虑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是否意味着可以忽略人的要素?
7.采取分析型战略的企业,其组织结构的设计有何特征?
8.信息技术对于企业的组织结构有何影响?
9.过分集权有何弊端?
(四)问答题
1.管理幅度问题是如何提出的?如何确定有效的管理幅度和合理的管理层次?
2.组织的基本结构形态有哪两种类型?这两种结构形态各有何特点?
3.组织设计的任务是什么?设计时要考虑哪些因素的影响?根据哪些基本原则?
4.为什么说部门化是横向分工的结果?职能部门化、产品部门化、区域部门化有哪些优势和局限性?
5.何谓矩阵组织?有何特点?又如何运用之?请举例说明。
6.有效的管理要求适度的集权和分权,怎样才能使集权与分权合理地组合?请举例说明。
7.谈谈组织分权的两个主要途径(制度分权和授权)的内涵及其区别。
第四篇:葡萄酒基础知识第十一章
“酒最早吸引我们祖先注意力的,並不是散发的芬芳,也不是紫罗兰和覆盆子久久不散的馨香,而是它的作用”。——世界葡萄酒史巨著《酒的故事》
“法兰西”奇迹
1992年,已有医学报告提出,虽然法国人经常食用动物性脂肪含量高食品,胆固醇摄入量大,法国人平均胆固醇含量也都不低于其他国家,但法国人因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比例却是最低,法国人每10万人中心血管疾病患者仅有61人,仅是美国的60%,这和法国是消费葡萄酒最高的国家有关。资料显示,进餐时饮用葡萄酒的法国人,比起那些进行正常饮食(不包括葡萄酒)的人,心血管疾病和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这就是所谓的“法兰西奇迹”(The French Paradox)。
“法兰西奇迹”引出的结论是:法国人、英国人和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基本相同,较显著区别是,英国人爱喝一种叫威士忌的蒸馏烈性酒;美国人则爱喝啤酒;法国人则钟情于葡萄酒,而引起彼此健康差别正是--------葡萄酒。
一、葡萄酒的保健作用
1、增进食欲
葡萄酒鲜艳的颜色,清澈透明的体态,使人赏心悦目;倒入杯中,果香酒香年鼻;品尝时酒中单宁微带涩味,促进食欲。所有这些使人体处于舒适、欣快的状态中,有利于身心健康。
2、滋补作用
葡萄酒中含有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不可少的营养素。它可以不经过预先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特别是对体弱者,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对恢复-健康有利。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和奥立多元素(Oligoe Lement),具有搞氧化剂的功能,可以防止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反应性氧(Ros)对人体的伤害(如对细胞中的DNA和RNA的伤害),这些伤害是导致一些-退化性疾病,如白内障,心血管病、动脉硬化、老化的因素之一。因此,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具有防衰老、益寿延年的效果。
3、助消化作用
蛋白质最优良佐餐饮料。葡萄酒能刺激胃酸分泌胃液,每60-100克葡萄酒能使胃液分泌增加120毫升。葡萄酒中单宁物质,可增加肠道肌肉系统中平滑肌肉纤维的收缩,调整结肠的功能。对结肠炎有一定疗效。甜白葡萄酒含有山梨醇,有助消化,防止便秘。法国大餐正是由于葡萄酒的加入,才使美味不腻不倦。
4、减肥作用
葡萄酒有减轻体重的作用,每升干葡萄酒中含525卡热量,这些热量只相当人体每天平均需要热量的1/15。饮酒后,葡萄酒能直接被人体吸收、消化,在4小时内全-部消耗掉而不会使体重增加。所以经常饮用干葡萄酒的人,不仅能补充人体需要的水分和多种营养素,而且有助于减肥。
5、利尿作用
一些白葡萄酒中,酒石酸钾、硫酸钾、氧化钾含量校高,具利尿作用,可防止水肿和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6、杀菌作用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葡萄酒的杀菌作用。例如: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葡萄酒中的抗菌物质对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传统的方法是喝一杯热葡萄酒或将一杯红葡萄-酒加热后,打入一个鸡蛋,搅拌一下,即停止加热,稍凉后饮用。研究表明:葡萄酒的杀菌作用是因为它含有抑菌、杀菌物质。
二、葡萄酒对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1、葡萄酒与心血管病的防治
葡萄酒中的原花色素,能够稳定构成各种膜的胶原纤维,能抑制组氨酸脱羧?,避免?生过多的组氨,降低血管壁的透性防止动脉硬化。另外,原花色素梗 塞死亡的危险。据美国医学研究会统计资料表明:喜欢饮用低度葡萄酒的法国人、意大利人,心脏病死亡率最低,而喝烈性酒多,葡萄酒少的美国人、芬兰人心脏病死亡率很高。
2、葡萄酒对脑血栓的防治作用
葡萄酒中含有白藜芦(Resveratrol),它是一种植物抗毒素,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作用。葡萄酒中的的藜芦存在于葡萄皮上,是一种到杉新?葡萄配糖体,在-红葡萄酒中每升含1微克左右,而在白葡萄酒中只含0.2微克。实验表明:即使将红葡萄酒稀释1000倍,对抑制血小板的凝集作用仍然有效,抑制率达42%,可减少脑血栓的发生。
3、葡萄酒可防治肾结石
德国科学家在研究中发现,适量饮用葡萄酒可以防止肾结石。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的医学家们最近指出:多饮用饮料可以防止肾结石的传统说法并不科学,也不全面,最-重要的是要看饮用何种饮料,通过对4.5万健康人和病人的临床观察,研究人员确认,经常饮用适量葡萄酒的人,不易得肾结石。研究人员发现,适量饮用不同饮的人,得肾结石的风险也不一样,每天饮用四分之一公升咖啡的人,得肾结石的风险要比无此习惯的人低10%;常饮红茶则要低14%;而常饮葡萄酒的人得肾结石的机会最少-,得病的风险要比无习惯的人低36%。
4、葡萄酒可预防乳腺癌
最新试验结果显示:以葡萄酒饮料,喂养已诱发得了癌症的老鼠,发现葡萄酒对癌症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美国伊利诺斯药科大学的研究人员,选用了桑椹、花生、葡萄皮中-抗癌活力最强。美国科学家最近了现,葡萄酒里含有一种可预防乳腺癌的化学物质,位于旧金山葡萄酒研究所的罗伊?威廉姆斯在华盛顿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他们在红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中发现一种有预防乳腺癌作用的物质。这一物质这所以有这种功效,是因为它能抗雌激素,而雌激素与乳腺癌有关。
5、葡萄酒能抑制脂肪吸收
日本科学家发现,红葡萄酒能抑制脂肪吸收,有老鼠作试验,老鼠饮用葡萄酒一段时间后发现,其肠道对脂肪的吸收变缓,对人作临床试验,也获得同样的结论。
6、红葡萄酒防治视网膜变性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红葡萄酒有防止黄斑(视肉膜)变性的作用。黄斑变性是由于有害氧分子游离,使肌体内黄斑受损,而葡萄酒,特别是红葡萄酒中含有能消除氧游-离基的物质--白黎芦醇,能保护视沈觉免受其害。试验证实:经常饮用少量红葡萄酒的人,患黄斑变性的可能性比不饮用者低20%。
7、葡萄酒有助于提高记忆力
科学家公布的试验结果表明:适量饮用葡萄酒,有助于提高大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两位来自米兰大学的医生经进大量实验发现,适量饮用葡萄酒将促进大脑内产生一定量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能促进一种与神经细胞记忆有关的生成。据测定:饮用葡萄酒后这种的生成量比未饮者增强大脑的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另一位医生发现,肥胖患者在减肥期间适当饮用葡萄酒,将保持旺盛的精力,不会因为节食而萎靡不振,导致记忆力减退。
8、葡萄酒能防治感冒
至今全世界对流行性感冒尚发无良策,因为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对大多数药物都有抗药性。但是,人们发现:常饮葡萄酒的人群中,很少感冒。这理现象引起注意,他们把红、白葡萄酒和葡萄原汁加在病毒培养液中进行试验,结果是:单纯疱疹病毒各柯萨奇病毒等常见感冒病毒,在葡萄酒和原汁中都可-丧失活力,其中葡萄皮浸出的原汁效果最好。科学家认为,这是因为葡萄含有“苯酚”类化合物,能在病毒表体成一层薄膜,使其难以进入人体细胞,从而达到防治感冒的-效果。由于“苯酚”主要存在葡萄皮上,所以感冒时,饮用热的红葡萄酒,可减轻感冒症状和预防感冒。
当然,虽然葡萄酒有以上这些好处,但不要忘了它还是酒,只要有酒精成分多少都会对肝脏造成威胁,所以在饮用上要适量。
所谓“适量”是:若以一杯含有10克酒精成分、120到150毫升的葡萄酒为标准,男性每天不能饮用超过四杯,女性则不能超过两杯。女性饮用量是男性的一半,因为女性体内的脱氧酶(dehydrogenase促进酒精新陈代谢),只有男性的一半。但若超过此限,死亡率不减反增。饮酒过度能造成肝癌和肝硬化等疾病。
并且也不是人人都能喝,若是肝功能不佳,或是有任何急慢性肝炎、经常的酗酒者,这时只要再多一点酒,对这些人来说都可能是毒药。
最好是每天都喝。因为葡萄酒的抗氧化剂和抗凝结剂的效用只有24小时。
日常生活中,用葡萄酒代替其他佐餐饮品,不仅得到味觉上的享受,还可以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况,是重视健康的现代人最好的选择。
后记
如果你喜欢饮用葡萄酒,这绝对是个好消息;如果你还未接触过葡萄酒,那么请带上好心情进入葡萄酒的世界吧,你将为以后的生活带来一个又一个的好消息。
第五篇:第十一章 思考习题
第十一章 思考习题
1. 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这四者是有机统一的,它们既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又有各自的特殊领域和规律。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实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可以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提供重要条件。三是要正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作为社会建设过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和现实的重大任务。同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建设和谐社会长期奋斗。
2. 如何正确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和可能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在于:第一:这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第二,这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第三,这是巩固党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最根本的政治保证。第二,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我国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第三,在我国,各阶层、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这为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不断得到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这些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第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使社会和谐成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同等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内涵的一个崭新层面。第三,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深化,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研究并做出部署,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第二,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切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
1作,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切实维护和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第三,社会和谐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第四,社会和谐是应对外部挑战的重要条件,保持国内安定和谐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第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第二,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开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工作动力。第四,必须坚持民主法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第五,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第六,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上述六条重要原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包含丰富内容,深刻体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什么?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是:(1)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2)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3)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4)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5)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6)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7)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8)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9)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这九条目标分别反映了和谐社会总要求的各个方面,充实和丰富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容。
党的十七大在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将上述几个方面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概括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6、怎样认识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按照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了新的部署,其中包括提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的结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要求。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在社会建设方面,贫富差距拉大、公共服务不到位、就业难、住房贵、上学难、看病贵、社保水平低、农民失地等问题交织在一起,构成当前中国社会的突出矛盾,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其次,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强调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是生产力和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的内在统一;既要求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供物质基础,又要求不断完善生产关系(包括收人分配关系等),使全体人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把经济发展的目标同改善人民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深刻把握。
最后,社会建设以改善民生为重点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兼顾和协调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