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工与材料学部第一届共青团干部素质培训简介
化工与材料学部第一届共青团干部素质培训简介 化工与材料学部共青团干部个人素质培训班,是我化材学部为加强学部共青团组织内部团队建设、增强各级团干团队合作精神而开办的团干培训组织,是我学部在团干队伍建设方面的又一创新举措。
本次培训班以提高团干队伍能力素质为中心,将在历次授课当中教授学员基本的沟通技能、交际礼仪、常用应用文写作等技能,以及包括有关道德和个人操守、工作中的清正严明和生活中的谦恭仁孝等等内容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并将有机结合我国古代思想结晶《道德经》、《弟子规》等等为大家带来一次精神上的深刻洗礼。
在授课过程中,我们不仅将请学员们观看较多饱含哲理思想的视频,并且还将会邀请老师亲自为团干学员演讲,使学员在视频内容与现实工作之间进行深刻的对比、借鉴与思考。在授课的过程中,我们还将要求学员在互动环节中走上讲台,谈谈自己在不断地学习与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感想。
本培训班暂定授课6次,具体时间暂定为周三、周五的晚上,要求学员在无必修课的情况下务必每次到课。请团总支、学生会全体干部积极参与、认真学习,使本次培训班活动成功进行,同时学到更多为团组织和广大同学服务的知识以及个人自身素质的提升,使我学部团干建设工作再创新高!
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部团总支
2010年4月22
第二篇: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College of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是由原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和材料工程学院的材料学科合并组建而成。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历史悠久,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学院之一,其最早前身是成立于1914年的原东吴大学化学系。我校是国内最早设立材料类专业的高校之一,材料工程学院的材料学科在原苏州丝绸工学院的材料特色专业基础上发展起来,已有40年办学历史。已发展成为国内外具有较高声誉和较大影响的化学、化工、材料科学、材料加工专门人才培养和科研研发的重地。
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显著。学部现有在职教职员工200余人。其中,柔性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教授73人(其中博士生导师47人)、副教授59人、高级工程师(实验师)12人。引进了一批年富力强的海归博士,教师队伍基本完成博士化工程。同时,聘请国内外十多位著名学者担任学部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近年来,学部共承担“973”、“863”高科技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部委和省市科技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项目350余项。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占学校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居苏州大学榜首,已在J.Am.Chem.Soc.,Angew.Chem.Int.Ed.和Adv.Mater.等化学和材料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化学和材料科学研究领域获得多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数十项,每年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据最新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分析,化学和材料学科排名都已进入全球的前1%。
学科优势明显,平台建设完善。学部拥有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技术等3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化学生物学、应用化学、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等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化学工程、课程与教学论(化学)、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等1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化学教育、材料工程等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一级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有机化学和无机化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材料科学与技术”入选首批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学部拥有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先进功能高分子材料设计及应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新型高分子功能材料工程实验室、江苏省节能环保材料测试与技术服务中心、苏州市健康化学与分子诊断重点实验室、苏州市环境工程
吸附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和多个苏州大学重点实验室以及材化部测试中心等平台。学部资料室藏书万余册,中外专业期刊250余种,拥有完整的电子数据库。
发挥专业优势,办学成效显著。学部设有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化学(师范)、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功能材料等10个本科专业,其中化学为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化学类为“十二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学部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多数学生在校期间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工作,较早获得科研和应用技术训练,有一批学生获得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立项资助,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屡创佳绩。学部每年组建本科生“强化班”,设有专门培养计划,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专业选修课实施全英语授课和精英化教育模式。以往四届强化班学生在暑期研修、世博美国馆交流、外籍教授讲座交流、首届“GE-RSC”化学与生活英语演讲比赛中表现优异、深受好评。
理工融合培养,就业前景广阔。学部具有理学和工学专业,培养过程中注重理工融合,理论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与企业加强联系,设立多家本科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毕业生可进入到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近年来学部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总体就业率达95%以上。
国际交流密切,深造机会多。学部与国外许多著名大学建立了密切关系,开展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合作。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美国Akron大学开展“3+2”本硕连读项目,与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开展“2+2”本科双学位合作培养项目。每年有一批优秀学生被选送到国外,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姬路工业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美国Akron大学等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本科毕业生50~60%的同学可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
【化学类】学制:4年
授理学学士学位
含化学、应用化学专业。
化学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定量、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配位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理论有机化学、应用分析化学、高等仪器分析、量子化学基础、化学热力学、高分子化学、信息检索等。
就业前景:化学、化工、制药、IT、能源、日化、食品、材料、轻工等相关行业,环保、检验检疫、质量技术监督、疾控等行业管理部门,高等、中等学校。2012年,化学专业的就业率98.8%,41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应用化学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定量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工程制图、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及应用、精细化工工程、分析测试技术、工业分析、有机工业化学、专业英语、信息检索等。
就业前景:在中外化工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机关从事生产管理、市场营销、新产品开发及科学研究。2012年,应用化学的就业率为98.9%,14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材料类】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化学、功能材料专业。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近代研究方法、材料专业英语、材料成型原理与工艺、材料加工工程实验、新材料选修课等。
就业前景:在中外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贸易与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2012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为98.7%,16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工程力学、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聚合物成型加工原理、聚合物加工工艺及设备、高分子材料专业英语、聚合物加工工程实验、高聚物近代测试、新型高分子材料选修课等。
就业前景:在中外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市场营销、贸易与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2012年,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就业率为100%,21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成型加工设备、热工工程、粉体工程、材料物理性能、固体物理学、无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实验、无机材料研究方法、新型无机材料选修课等。
就业前景:在中外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市场营销、贸易与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2012年,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就业率为97.6%,12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材料化学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材料科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化学、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材料现代测试方法、无机合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材料化学专业英语、材料化学专业实验等。
就业方向:在中外企业、科研单位及其他相关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市场营销、贸易与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2012年,材料化学就业率为98.8%,17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功能材料专业
主要课程设置:材料科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材料化学、化工原理、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功能高分子材料、生物医学工程、复合材料、纳米材料、先进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
就业前景:在化工、制药、轻工和材料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操作、技术和质量管理以及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从事教学、产品研发等工作。本专业为2011年新专业,尚未有学生毕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工程数学、工程制图、化工原理、化学反应工程、化工设备及仪表、精细化工工程、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中间体化学及工艺学、精细化工产品合成及应用、高分子材料等。
就业前景:适合于化工、电子、医药、环保等中外企业以及教育等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2012年,化学工程与工艺的就业率为97.9%,13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环境工程专业】学制:4年
授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课程设置: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水力学、微生物学、工程
数学、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环境工程概论、环境污染与治理、水资源与水文学、水处理工艺与设备、环境分析与监测技术、环境质量评价、专业英语、信息检索等。
就业前景:环境保护管理部门、科研设计单位、企业等,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环境污染治理工程设计、环境污染监测、环境安全管理、教育和研究开发工作等。2012年,环境工程专业的就业率为99.5%,12人继续深造攻读研究生。
所在校区:独墅湖校区
咨询电话(传真):0512-65880089
网址:http://chemistry.suda.edu.cn
第三篇:化工与制药教研室两个专业简介
化工与制药教研室两个专业简介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化学工程与化学工艺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化工、炼油、能源、环保和医药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反应工程、分离工程、化工热力学、化工工艺学、化工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仪表与自动化等。
就业方向:可在石化、炼油、医药、轻工、食品、材料、环保、冶金和军工等部门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工程技术型人才。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化工与制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能够系统地掌握现代化工生产技术,药物制备和生产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化工产品以及药品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基本专业知识,能在石化、炼油、医药、轻工、食品等领域和部门从事化工原料、药物和精细化学品的工程设计、产品、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反应工程、波谱分析、药物合成反应、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制药工艺学、药理学、GMP与药事管理法规等。
就业方向: 可在化工、医药或精细化工部门从事科学技术研究、工程设计、新产品开发、生产技术管理和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制: 4年
修业年限:3-6年
学位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第四篇:503 大连理工大学运载工程与力学学部简介
工程力学(钱令希力学创新实验班)
钱令希力学创新实验班是为纪念我国已故著名力学家、教育家,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教授钱令希院士而设立的高层次复合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该班贯彻“加强基础、拓宽专业、因材施教、质量一流”的培养理念,依托大连理工大学力学一级国家重点学科及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建设。该班招收数理基础扎实,对力学科学具有浓厚兴趣,并在力学前沿基础理论研究与重大工程应用方面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采用研究型教学模式和灵活的管理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口径、复合型的工程力学创新拔尖人才。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深厚扎实数理基础的高层次复合型力学专业创新人才,使之具备成为力学及自然科学研究顶尖人才,及相关工程科学领域领军人才的潜力。
培养模式:实行创新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参考国际先进经验设立,注重体现力学作为技术科学,沟通工程技术应用与科学理论研究的作用,突出我校力学专业在创新性工程设计及计算力学领域的优势。由钟万勰院士和程耿东院士担任创新实验班的首席顾问。本科培养全程实行导师制,为每个学生安排指导导师,对学生的学业和科研训练进行个性化指导,学生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由包括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内的知名教授及教学名师担任指导教师和课程主讲教师;并专门建设了工程力学创新实践基地,配备先进的电子化教学设施和丰富的数值软件,为创新能力、多学科复合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的软硬件支持。
毕业生将具有雄厚的工程力学理论基础、扎实的逻辑分析能力、突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成为从事工程力学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精英型人才。在推荐免试研究生方面享受更高的免试推荐率,设置本、硕、博多通道出口,将本科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学生优先享有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免试推荐攻读国外研究生学位的机会,钱令希基金会并将为部分学生提供助学金。
该班本科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第五篇: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化工过程机械)简介
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简介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化工过程机械)
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处于什么地位?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什么?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如何?
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合出国吗?
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师资情况?
8.“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情况?
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情况?
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锻炼?
FAQ
1.“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专业处于什么地位?
浙江大学“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前身是“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
专业成立于1953年,在国内高校中开创了多个第一,已成为我国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1961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首批博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1996年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1998年根据教育部专业调整,将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建设改造为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按新专业名称招生。2001年被评为本学科首个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特色专业。
2.“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主要学习什么?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立足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企业,以流程工业为对象,系统地学习这些流程工业过程中各主要装备的设计、制造与控制基础,融化工、机械、力学、材料、信息与控制等专业于一体,致力于解决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前沿性重大科技问题。
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如何?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人格品质、创新精神和适应能力等方面都有出色表现,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需求旺盛,供不应求,一次性就业率年年100%,读研率和出国率之和接近50%。经常有本科学生作为交流生送往德国、港澳等地交流学习。
毕业生就业范围非常广,包括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工业大学、青岛科技大学、中国计量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中心、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著名科研院所,通用电器、宝洁、西门子、拜耳、斯伦贝榭、壳牌、福特、本田、安德鲁电信、法液空等国际名企,宝钢集团、三门核电、中兴通讯、中国移动等大型企业。
4.“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研究生招生规模如何?
本专业约有20%的优秀毕业学生被保送推荐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本专业研究生招生的原则是稳定规模、提高质量,年招收博士后5名左右、博士研究生约15名、硕士研究生约30名。
5.“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毕业的学生适合出国吗?
本专业与美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密切,每年有多名毕业生出国深造,多名在校本科生出国交流。
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本专业基础课与机械类类似,另外开设了过程设备设计、过程机械、过程装备控制技术、控制工程基础等专业课,以及过程装备CAD、现代过程装备制造技术、化工安全与防腐、过程装备故障诊断技术、有限单元法及应用、逆向工程、工程测试与信息处理、过程装备工程设计、过程设备机械设计、弹性力学及应用等课程。
7.“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师资情况?
现有教师31名,其中长江学者1名,求是讲座教授(外聘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教授9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人、浙江省“151”人才3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教师总数的90%,4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2%。另外,还聘有兼职教授5名。代表老师有郑津洋教授、许忠斌教授、洪伟荣教授、吴大转副教授等(详情可上百度百科查找)。
8.“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教学情况?
100%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教授100%面向本科生的授课,多数教师能双语教学。所有课程全部采用立体化教材纳入浙江大学课程中心平台,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程视频资料、网络答疑系统、习题与试题库系统等,部分精品课程还提供课程录像、论坛等。
目前,已建成浙江省精品课程“过程设备设计”、研讨型课程“现代过程装备制造技术”、研究型课程“过程装备故障诊断技术”、互动型课程“过程装备CAD”、前瞻性课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技术进展”、工程设计型课程“过程装备工程设计”等特色课程。
9.“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实验情况?
硬件方面:建有全天候开放性综合实验室、过程设备教学实验室、过程机械教学实验室、过程控制教学实验室、承压设备综合实验室、特种流体机械实验室、高速旋转机械实验室、转子动力学实验室和多媒体会议室,实验室教学面积达2500m,拥有一大批国际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如承压设备综合性能试验系统、2智能化疲劳性能综合测试装置、噪音测试和分析系统、三坐标测试和分析系统、大型高速旋转机械综合测试平台、超高速试验台、小型管道液力涡轮水力性能实验平台、特种离心泵试验装置平台、1000m水深旋转密封试验装置平台、高性能应力测试仪、多相反应器冷热模实验装置等,可对各种瞬态过程、承压设备、高速旋转机械、流体机械、噪音等进行测试和分析。
软件方面:拥有ANSYS、MSC、IDEAS、UG、FLUENT、ASPN Plus等大型商用软件,可进行各种复杂系统的建模、仿真和事故重构,实现概念化设计、虚拟样机性能评价、复杂结构逆向反求等。
另外,以软件系统为核心的虚拟实验室,集力学分析、性能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仿真、软件工程于一体,可以获得比实物实验更好的实验效果和体验。
10.“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能够获得哪些方面的锻炼?
面向学生的全天候开放性实验室,可以让学生随时进实验室自己动手组织实验,如压力容器应力测试实验、振动测试和控制实验、PID控制规律探索试验等。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后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创新设计的能力。
除了校系二级资助的大学生科研活动外,鼓励学生走进实验室,以各种形式参与教师的实际课题,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强化学生的科研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训练(SRTP项目)以及各种竞赛活动,鼓励学生跨系、跨专业组队参加竞赛,如“蒲公英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交通杯结构设计大赛、合勤杯程序设计大赛、申源杯微积分竞赛等,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