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

时间:2019-05-13 08:07: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

第一篇: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利率由以前的管制机制不断地转向市场化,经济市场的发展、市场利率的实现、金融行业服务效率的提升都在很大程度上引领整个金融行业走向市场,利率市场化已经成为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市场利率激烈的变化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对金融产品的创新,以达到控制金融风险的效果。本文旨在研究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从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三方面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同时,研究金融创新对利率市场化的反作用。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 关系

利率的市场化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我国的金融体系,推动我国商业银行机制的转换。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动、经济膨胀与紧缩、外币的大量涌入都会对利率市场造成重大的影响。如何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成为金融界亟需解决的问题。1 利率、利率市场化的相关概念

利率是指单位货币在单位时间内的利息水平,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贷款利率与借款利率。我国市场利率是由市场货币的供需量来决定的,货币的发行由国家控制,在一定时期内,总量是一定的,所以说,市场利率的增减时有货币市场的需求决定的,利率市场化后,其管理结构与决定因素也取决于市场变化,所以各大金融银行要根据市场的变化来决定利率的变化。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影响分析

2.1 利率市场化能够促进金融制度创新

我国大部分的商业银行都是处于国家政策的庇护之下,一般不存在金融风险,很多时候,市场的利率都是由国家统一管制,借贷款的主要方向也是由国家统一指导,所以我国商业银行长期处于安逸的市场环境中,并没有形成真正的适应市场发展趋势的管理制度。面对全球化的市场竞争,我国商业金融机构必须要采取有效措施,面对市场利率化的风险。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市场化的发展潮流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商业银行建立自主经营机制,能够自负盈亏,改革原有的经营制度,促进经营模式的变革。另一方面,利率的市场变化会给商业银行的资金流动造成一定的风险,不利于银行机构的平稳发展。所以,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市场经济下,金融银行就必须要改革管理制度,降低利率市场化带来的经营风险。

2.2 利率市场化促进金融组织创新

2.2.1 建立利率预测的创新组织

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要想降低资金流动的风险,就必须要对市场利率进行具体预测,就需要建立专门的预测组织。预测组织要大量采用现代科技,对市场利率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并分析,然后借助专门的预测工具对利率的走向、浮动频率以及周期进行集中预测,以准确把握利率的具体变化情况。在预测的过程中,同时还要注意对利率的市场变动进行应急预案,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

2.2.2 建立利率管理的创新组织

利率管理其实是对利率预测的一种风险管理,在国外很多商业银行中,都设立专业的组织机构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集中风险管理,以控制银行资产的风险,而国内的大多数银行都不存在这样的组织机构,即使有类似功能的机构,也没有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对其进行科学管理,银行资金的风险管理得不到根本保障。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环境中,必须要建立这样的利率管理机构,来控制利率风险,保证商业银行在市场机制下平稳发展。

2.2.3 建立产品定价的创新组织

随着市场化的逐步发展,商业银行对于自身产品的价格定位的范围会越来越广,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根据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进行风险预期,并对产品业务进行定价。定价的范围包括主要业务、负债利率以及资产利率。同时,在进行外部资金的合理定位时,要合理地控制内部的经营成本,确保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因此,要建立合理科学的产品定价组织机构,为商业银行巩固行业地位、提高经营效益做出贡献。

2.3 利率市场化促进创新金融产品的产生

商业银行在应对利率市场化的风险时,要加快转变其金融产品的类型,以适应市场的变化。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主要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货币需求变化引起的产品创新,货币需求的变化会带来利率市场的风险,所以,为了满足需求变化,就必须要对金融产品进行革新,例如:货币交换、银行期货等。二:货币供给变化引起产品创新,利率市场化促进我国商业银行机构向国际市场靠近,这在很大程度上就会造成新的货币供给,所以商业银行的国际化趋势成为发展的必然方向。三:为了规避监管进行产品创新,在很多金融界的产品中,不乏规避监管的创新产品,在商业银行的发展中,规避监管也是其进行市场化进程的主要创举。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反作用于利率市场化

商业银行作为深受利率市场化影响的机构,决定了其能够对客户产品进行差别定价,在一定程度了改变了商业银行原有的经营权利。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反作用体现在商业银行对于市场利率的风险管理,这种功能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经济主体对于利率市场化的主要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对于所有的商业银行来说,其面对市场时的风险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金融机构对于风险的管理却是可以控制的,因此,商业银行要建立积极有效的金融管理工具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风险进行管理,进而引导市场需求,调整市场利率。结语

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日益扩大,利率市场化作为改革的重要步骤,涉及到我国金融行业的各个方面,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的创新具有很大的作用。在创新过程中需要对制度、业务产品、价格等进行全方位的重新整合,同时鉴于金融创新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反作用,又会对利率市场化造成更大的突破创新,因此,我国的商业银行要想在利率市场化的经济社会中平稳发展,就必须认清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以求优化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卜亚,银行业金融产品创新:现状、效应与策略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5)

[2]刘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第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73.[3]解川波,尹志超.利率市场化和利率风险管理.第一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21-29.[4]郭赛君,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策略探讨[J].海南金融,2011(4):77-79.

[5]刘安霞、陈昭旭,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现状及对策研究 [J].科学决策,2010

第二篇: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

利率市场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关系探讨

近期以来,我国境内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改革的呼声较强,尤其是认为利率市场化程度不足制约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作为一项顶层设计应尽快推进。甚至有人提出,暂缓跨境人民币结算进程,在包括利率市场化在内的顶层设计改革到位后再重新启动。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利率市场化对货币国际化具有基础性影响作用,但两者没有先后逻辑顺序,而是呈交错推进特征。在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启动后,人民币国际化与利率市场化进入交错推进时期,利率市场化急需进一步深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推进奠定基础。

利率市场化程度影响货币国际化进程的机理

(一)利率市场化程度对货币国际化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一国货币国际化需要一体化的金融市场以及完善发达的金融体系,而利率市场化是金融市场体系建设的关键和基础。没有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将导致各金融市场之间资金价格的割裂,资金流动性降低,进而影响到货币在国际上的接受和认可;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不能按照成本、收益与风险匹配的原则对资金进行科学、灵活的定价,没有符合精细化定价机制要求的经营管理,约束了其跨境结算产品的研发设计以及作为推进货币国际化重要推动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货币国际化进程。

(二)利率市场化程度影响货币跨国流动的规模和方向。在开放的、金融一体化程度较高的国家,资金趋利本质使得利率的很小变化就能引起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提高境内利率水平,会导致境外资金流入增加,反之,会导致境内资金流出增加。利率仍受一定程度的管制,将影响该国货币在国际投资、贸易结算中的使用规模和资金流向。

(三)利率市场化会降低套利机会及预期,有利于货币国际化的稳健推动。在利率受到一定管制的情况下,必然存在自然的跨境套利机会和套利空间,加剧国际市场套利预期,使得投机性、套利性跨境资金流动增加,不利于货币国际化的健康发展。在没有资本控制和市场完善的条件下,套利使不同资本市场的利率趋于一致,减少套利机会,压缩套利空间,从而降低投机性跨境资金流动,促进交易性、避险性跨境流动需求的增长,有利于加快货币国际化进程。

美元、日元国际化历史表明,利率市场化与货币国际化没有先后逻辑顺序

美国从1970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到1986年完全废除了Q条例,实现了存贷款利率市场化。而美元国际化进程从1900年就开始推进,到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上提出“怀特计划”,确立了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的核心地位,1971年以后黄金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作为货币的功能,美元从而成了最终的计价单位,使美元得以继续保持国际货币的领导地位。

日本于1975年开始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1994年才实现全部利率的市场化,日元国际化从1984年起就与国内金融自由化同步推进,在亚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国际化。20世纪90年代,日元国际地位上升达到巅峰,呈现美元、日元和西德马克“三极通货体制”开始发展的趋势。

以上两个国家均采取了相互交错、循序渐进、协调推动的方式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货币国际化进程,没有可遵循的先后逻辑顺序,更不是顶层设计先行改革,即先实现利率市场化然后才启动货币国际化进程。

当前我国进入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改革交错推进时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急需破冰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现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以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为起点,逐步放开债券市场、票据市场利率,推出了自主定价的协议存款,培育了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市场基准利率体系,放开了外币存贷款利率,并进一步扩大贷款利率上限、存款利率下限。截至目前除贷款利率下限、存款利率上限未放开,其他市场利率已基本实现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主要就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由商业银行自主定价。

(二)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要求。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初级阶段,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我国进入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交错推进时期,随着跨境人民币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人民币跨境流动规模的快速增长,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凸显。

一是自然套利空间引发套利性跨境人民币业务需求的增长。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得境内外融资利率水平存在差异而产生套利空间,甚至存在无风险套利现象。虽然这类业务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人民币跨境结算的需求,扩大了结算规模,但不利于跨境人民币业务发展的可持续性,不利于具有真实需求的交易性、避险性结算业务的发展。

二是贷款利率高企,约束了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有效推动。境外人民币贷款是人民币“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不仅有利于境外人民币直接投资的推动,也拉动经常项下人民币结算业务。因此,2011年10月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境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的指导意见》,搭建了境外投资企业境内人民币融资渠道。但是境内银行发放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执行境内利率管理规定,由于我国境内贷款利率远高于境外人民币贷款利率,人民币离岸市场上人民币贷款利率又高于外币贷款利率水平,导致企业境外项目人民币贷款需求较低。

三是利率敏感性较低,不利于商业银行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跨境人民币结算启动后,商业银行作为我国跨境人民币业务的结算主渠道,需要根据境内外各金融市场人民币供求情况来配置资金,研发产品,进而积极有效地推进跨境人民币业务。但是,尽管存款实行上限管理,但基于商业银行存款立行的经营方式以及银行间的竞争,存款基本执行上限水平,成为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成本的硬约束,同时,又由于贷款利率实行下限管理,使其资金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较为困难,最终使得商业银行利率敏感性降低,拓展跨境人民币业务的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一定程度的约束。

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

(一)正确评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影响。一般而言,利率市场化后短期内可导致存款利率的大幅上升,并倒逼贷款利率同步上升。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波动后,最终降低到符合市场需求的相对均衡水平。利率市场化的根本变化在于市场资金的定价基准、定价方式发生变化,在人民币资本项下未完全放开、人民币尚未自由兑换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会导致大量热钱流入境内。从短期看,由于市场化后存贷款利率的上升进一步加大套利空间,刺激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需求,吸引更多人参与到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来。因此,跨境人民币业务会有较大的增长,而且套利性、投机性需求上升;而从长期看,随着人民币境外存量的增加、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这一套利空间逐步缩小,利率水平的降低将促进跨境人民币项目贷款的发放,带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的持续增长,同时商业银行灵活的定价方式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结算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有利于促进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可持续性及均衡发展。

(二)注重利率市场化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配套政策改革的协调推进思路。在2012年金融工作会议中,除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人民币国际化是备受关注的议题外,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也纳入议程。人民币国际化作为一个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需要各项政策的综合协调推进。利率市场化只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基础性条件,也并非利率市场化后人民币国际化即可实现,还需要其他配套政策改革的推进,如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资本项目放开、离岸市场的建立等。同时,鉴于目前跨境人民币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利率市场化与跨境人民币业务交错推进时期存在的制约因素,当前急需着手推动利率市场化深化改革。

(三)稳妥有序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稳定的经济环境是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我国面临经济增长放缓、进出口贸易增幅降低的复杂形势。同时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出台、商业银行内部成本管理及定价方式、经营模式等方面尚未做好准备,目前放开存贷款利率限制实行自主定价的时机还不够成熟。但鉴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迫切性,需要尽快研究利率市场化进一步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建议目前先行在存款保险制度安排、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方式转变等方面着手推进,具备较好的基础后,把握时机,逐步放开存贷款利率管制。

(四)继续大力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积极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尽管现行利率管理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币跨境流动,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暂缓人民币跨境结算,待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再行启动的做法并不可取,而是需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畅通跨境人民币循环路径,扩大人民币在境内外投资、贸易中的使用,以人民币资金链接各境内外金融市场,通过金融市场间的融合为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条件。

作者:陈刚 来源:金融时报 首发时间: 2012年06月25日 14:36 最后更新时间: 2012年06月25日 14:36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近几年,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面临越来越频繁的利率波动,给商业银行的成本收益、资产流动性和安全性带来风险。但利率市场化将有助于改善经营管理,加快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益。

1、信贷经营面临资产重新定价的问题。信贷资金的定价方式可分为固定利率方式和浮动利率方式。采用固定利率的定价方式,借贷双方可准确地计算成本和相应收益,简便易行,然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市场利率波动难以预测,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也将频繁调整,如果银行贷款利率固定不变,可能给债权人或债务人带来经济损失;而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可随市场利率变动定期调整,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市场利率变动给债权人或债务人带来的风险。因此,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在借贷活动中越来越多地采用浮动利率的定价方式,这就增强了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和管理中的主动权,使之可以视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及时调整贷款利率,合理调整不同期限贷款利差和存贷款利差,避免利息损失。

2、促使银行加强资金头寸管理和利率缺口管理。商业银行以货币资金为主要经营对象,改善效益的关键在于在一定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利用有限的资金头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率市场化之后,商业银行直接面临着由于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带来的利率缺口风险,如果调度不当,很容易造成损失。市场利率变化时并不是直接影响所有的资产和负债,而是直接影响利率敏感资产和利率敏感负债。由于商业银行在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的数量、期限结构不匹配是常有的现象,银行资金计划部门就必须加强对市场利率走势和国家利率政策的预测,及时调整资产负债结构,科学、准确地匡算资金头寸,在努力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央行再贷款、再贴现、同业拆借等多种货币市场工具,大力加强资金的缺口管理和计划调度。

第四篇: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等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等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商业银行的应对措施

利率市场化将利率的决定权交给货币市场,根据市场供求水平由市场主体共同决定利率。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利率的接受者。金融创新是变更现有的金融体制和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取现有的金融体制和金融工具所无法取得的潜在的利润,近年来的主要表现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随着同业竞争的加剧,非管制利率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客观上加速了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并对银行负债业务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下面将分别就利率市场化和金融创新对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的影响及对策做阐述。

一、利率市场化对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负债成本呈上升趋势,利差空间缩小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短期内存款价格竞争加剧,价格策略在一定时期内将成为银行争夺各项存款的主要武器,从而推动银行业整体负债成本的上升。各银行陆续披露的年报显示,绝大多数银行存款成本均较以往有所上升。数据显示,工行去年的存款平均付息率为2.04%,而上一年为1.98%;中行去年的存款平均利率为2.02%,较上一年增加了15个基点。实际上,负债成本上升的压力已经在信贷增速上有所体现。2014年银行业贷款增速降至13.5%,比前五年平均增速下降6.5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存款的利率市场化较早,目前主要通过规模影响负债成本,即同业存款规模越大、占比越高的

银行,其负债成本明显较高。

(二)负债规模大幅波动,增大流动性管理难度

银行体系与证券市场、货币市场的定价差异,也易导致跨市场资金的大幅波动,尤其在流动性紧张的关键时点,存款利率可能远高于证券或货币市场收益率,致使资金抽离证券或货币市场,大规模涌入银行体系。数据显示,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4年计息负债余额约为97.8万亿元。其中,负债主要组成部分存款、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余额分别达76.4万亿元、18.8万亿元和2.6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5%、32%和40%,占比分别为78.17%、19.21%和2.63%。

(三)负债产品创新加快,负债竞争日趋多元化。银行顺应存款理财化趋势,加快表外业务创新,主动发行理财产品,以满足客户对收益率的需求,将资金稳定在银行体系。截止2014年6月末,全国理财产品规模为12.65万亿,较2013年末增长23.54%,累计募集理财资金49.41万亿,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达5.2%,远高于0.35%的活期存款利率和3%的1Y定期存款利率。二对策

(一)加强主动性负债,严格控制负债成本

一是积极拓展财政、住房公积金、军队、海关、医疗、教育等行政事业单位的成本较低、稳定性较强的核心存款,尽量以核心存款增长支撑资产业务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可加快发展代发薪、代收付、借记卡、保障卡、国内结算等业务,通过现金管理、基金代销、第三方存管等带动个人存款。二是严控高成本负债,努力降低负债成本。综合平衡社保存款、财务公司存款、同业存款等高成本负债的贡献与成本,对高成本负债新增规模实行严格的比例管理。同时准确把握市场利率走势,在整体利率处于较高水平情况下,尽量缩短高成本负债的期限结构,有效降低资金成本。

(二)转变发展模式,实现资负平衡的可持续发展

一是健全和完善资负管理机制,合理安排资产和负债规模增长,优化业务种类、期限和客户占比等内部结构,提高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专业性和前瞻性。二是完善内部管理体制,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需要。三是加快提升风险定价能力,建立单一客户、信用和效益贡献的统一数据信息库,开发统一利率风险定价模型作为业务定价的测算基准。

(三)优化客户结构,打好业务转型基础 一是对公客户结构方面,可通过外部合作平台推进生态圈综合金融服务模式,尽量提升客户拓展的有效性。二是对私客户结构方面,应继续完善客户分层体系,通过深度挖潜、以户带户,不断扩大客户规模,并以产品配置、增值服务等增强客户黏性。三互联网金融对银行负债业务的影响

(一)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负债规模的影响,流失存款。银行系资金流向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蚂蚁搬家”效应目前尚没有权威的统计数据。据银监会统计,截止2013年12月,中国金融机构总资产为148.05万亿,总负债137.92万亿,总资产同比增速为12.8%,总负债同比增速为12.5%,总资产和总负债两项指标增速逐月呈回落趋势;W i nd统计数据显示,总负债项下居民人民币存款2013年10月减少8967亿元,2014年4月居民人民币存款减少1.23万亿元,5月存款增量开始反弹。余额宝截止2014年5月26日规模达到5742亿,货币基金达到1.59万亿,表明互联网金融产品对银行负债规模的影响。增加融资成本

互联网金融产品分流的客户存款和理财资金,虽然最终借助各种渠道回流到银行体系内部,转化为同业存款、大额存单、协议存款等,但这造成了银行负债结构的变化和负债成本被动提高。银行系为消弥互联网产品的收益优势对客户的争夺,纷纷推出银行宝类产品,银行宝类产品的资金来源半数以上是银行自有客户存款或者理财客户,这种不得已的左右互搏,也加速了负债结构变化,促使存款比重降低,非存款类资金来源逐步上升;存款中定期存款的比重上升,活期存款比重下降。

(二)负债结构变化。

截至2014年5月末,负债中存款比重降低,非存款类资金来源占比上升,理财产品规模增幅达68%。存款中定期存款占比为68.5%,比上年同期增长1个百分点,活期存款占比为26.8%,较上年同期降低1.05个百分点。活期存款降低主要是余额宝类产品及银行宝类产品分流所至;理财产品规模的较大增幅,反映被互联网金融唤醒的草根理财意识及三四线城市居民较低的风险偏好;活期存款占比降低及高收益理财产品规 模上升推高了整体负债成本,银行净利差温和收窄。

实际上,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并不是两个独立的方面,二者相互影响的。并且共同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未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无风险套利空间缩

小,宝类产品对银行负债的冲击将越来越小,但互联网 金融产品利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若干非均衡性实际,以不同的视野和方式,持续寻找并攻击市场其他参与者 的种种缺陷和短板,在创新中扩散、发展其生态链条,将是不可阻挡的趋势。这种发展对未来商业银行负债业 务的冲击,会变得更加激烈和更难以把握,不同类别金 融机构追踪信息技术进步,进行负债业务的转型和调整 是必然趋势。

对策:

1通过提升捆绑价值来增强吸储能力。一方面,要在利益捆绑、渠道与价值共享、产品交叉渗透、综合特色化服务提供、客户资金迁移成本加大等环节上,增强存款非价格竞争力。

另一方面,发挥托管业务稳存增存功能,以同业代理联动、产品营销互动增存,强化投行、渠道和理财产品营销,加强与网购、物流、文化产业、PE/ V C 等新业态客户合作,增强债务融资、I PO 及大小非解禁等新兴存款市场竞争力。

2通过构建互联网金融载体,创新渠道运营优势来增加吸储能力。传统金融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生产金融产品,必须探索走向金融前端,建立自有渠道,获得海量客户和数据。从实 践领域看,平安集团控股陆金所的创新模式最为大胆,陆金所不仅演变为借贷平台的组织者和信用风险的担保人,而且成为整合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金融业务的资产管理组织者,这种模式值得借鉴和探索。

3通过主动开拓新的业务模式来增加吸储能力。一方面可以通过日益发达的资本市场进一步吸收证券公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第三方存款、自有营运资金存款、登记公司自有资金、清算备付金、验资资金存款等金融机构同业存款方式主动增加负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进一步创造符合客户需要的高质量、高效率的理财品种吸引客户的投资。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研究

金融1223班 王丹霓 A08120837

摘要: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中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全新的挑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需要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的创新。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对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所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以及创新的思路策略等进行着重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创新; 制约因素;思路策略

金融创新是指那些由金融家主导的,在金融业内部通过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革所创造或引进的新事物。广义的金融创新包括产品、营销、组织管理以及制度等

【1】方面的创新。金融创新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根本动力。

一、我国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

1.金融创新的立法滞后及制度缺失。

自我国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银行业经历了由行政管理体制向市场化发展过渡的过程,不可否认,一些相关法律和制度在银行业市场化的初级阶段,对规范市场发展和防范金融风险,的确发挥了它们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些法律和制度的不足也逐渐显示出来,如有些地方监管过度,而有些地方缺乏规范。因此,我国急需加强金融创新方面的立法,金融创新中立法的滞后和政策的缺位,给银行的金融创新带来了很多困难。

2.金融创新的监管不完善。

目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的许多方面还不规范,自我约束性不强,经常出现违规行为,我国金融法规仍不健全,金融创新的监管手段仍很落后,还没有交金融创新活动纳入正常轨道。

3.利率的市场化进程加快。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是:建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货物款利率水平的利率形成机帽,中央银行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和引导市场利率,使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作用。所以,随着利率市场化的逐渐推进,银行业必须进行相应的创新,强化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以达到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目的。

4.金融创新信息技术支撑不够。

金融市场机构的经营管理越来越依赖于技术的进步。比如,建立现代化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实现网络互联,资源共享,建立健全金融系统计算机安全体系,提高防范计算机犯罪的能力,确保金融资金和信息的安全。然而,我国的信息处理能力相对较差,信息分享程度相对较低,只有尽快赶超发达国家金融业的信息水平,才能真正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能力。

5.市场的逐渐放开。

随着新措施的出台,我国资本项目将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的放开,将使国际资本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强,中国的金融市场与国外的金融市场联动性增强,国内,国外的金融机构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基于风险规避和风险投资的需求,中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业,有必要考虑如何使用创新的金融工具来回避汇率,市场风险,并且尽可能地利用国际市场的资源,筹集低成本资金,提升创造利润的能力。

6.金融人才短缺,技术水平落后。

进行金融创新,要依托高科技手段,在金融信息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我国的银行业目前只基本完成了金融电子化建设金融信息化在有些银行只是刚刚起步,技术创新

【2】 成为我国金融创新的薄弱环节。

二、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思路策略

1.创新金融服务意识

金融创新的前提是商业银行从业人员金融服务意识的创新。银行员工的服务态度代表着银行的服务质量,保证文明热情的服务态度,对不同的顾客制定不同的服务方式,取得相应的信任;树立客户作为核心的服务理念,随时了解经济环境化变化时顾客的金融需求,改变由需求推动的被动型服务方式为主动的服务方式;树立与客户共创成功理念,探索潜在价值内容,帮助客户制定理财计划,解决资金问题等来寻求银行的有效利润,达到银行与客户共创成功的目标;树立服务先行的观念,拓展服务内容,及时调整金融服务渠道,拓宽金融服务范围;树立金融创新理念,拓宽金融服务空间。

2.金融创新要着眼于需求,要加强产品的营销力度

金融创新是银行业获取经营效益的重点,是增强银行实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每种金融产品的创新,都要与客户需求密切的联系,要寻求经营利润最大化。各个银行,无论做那种金融创新,都需要将市场及客户的需求放在[2]孟锐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商业经济 2009年第23期

[3]徐世杰,蒋波.商业银行创新管理: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J].国际金融,2012,01:43-45.[4]蒋波.基于市场需求的商业银行创新机制研究[J].武汉金融,2011,04:68-70.[5]赵健.商业银行创新产品发展状况探究[J].当代经济,2011,13:124-125.[6]应海芬,林键.商业银行贸易融资风险管理[J].企业研究,2011,10.[7]陈小宪.强化风险监管促进银行创新[J].银行家,2010,01:54-58.[8]曾震.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策略[J].东方企业文化,2011,03:114.[9]陈婷婷.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21:201

下载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word格式文档
下载4.17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关系的研究 250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思考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思考 王占峰 6月8日和7月5日一个月内央行连续两次降息,第一次表面是对称的,但实际上是不对称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按基准利率的1.1倍上线......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金融市场化研究

    一、论文主题意义选择农村经济与金融市场化发展问题作为论文主题,是作者几年来的认真思考。之所以在市场化的背景下研究中国农村经济与金融问题,是因为经济发展市场化是当今世......

    商业银行 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

    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河南理工大学 《我国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 学院:财经学院 专业班级:金融1403 学号:1 姓名:1 老师:1 电话:1 时间:2017年6月 我国商业银行金融乱象,分析金融创新与金......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

    金融创新与商业银行转型“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是当下时政中最热门的话题。转型发展,不是对原有发展模式进行微调,而是对传统发展模式进行全面转换,实现非线性的发展跨越,因此必须......

    票据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实证研究

    票据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实证研究(上) 2013-07-26 摘 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我国深化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票据利率作为市场化较早、程度较高的货币市场利率,是利率市......

    商业银行的金融创新

    论文关键词:中小银行;金融创新;产品创新 论文摘要:对于地方中小银行来说,金融创新是银行保持活力的根本,是在竞争中获得优势的法宝。而金融创新就如同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

    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五篇范文]

    利率市场化与存款保险制度 人民日报 2013年12月10日 第07版/理论 张金宝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这对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