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发出商品计税价格的确定
文章标题:浅论发出商品计税价格的确定
近年来,税务稽查注重了账外资料的检查,在检查时,稽查人员往往以查出的纳税人“发货通知单(发货单)”作为证据,以谈话笔录为佐证,据以计算应纳税额。金坛市国税局潘淑英同志也曾在省国税内网以“发货单应综合各种因素作为补税罚款证据”一文,对“发货单”从销售方式、货物存放地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就在补税时如何确定“发货单”发出商品的计税价格进行探讨。
“发货通知单”所列发出商品,在有买卖合同时,可按合同金额确定其销售价格;但如果没有合同而又符合销售实现的条件时,确认其销售价格就存在困难,没有法律条文的明文规定。
举例说明:2007年4月30日,国税稽查局在对某公司进行专项检查时,在账外发现该公司于2006年4月3日以发货单NO.000873#,向某销售公司发出产品1台。经询问,销售方式是直接收购方式,购货方也已签收并声称试用后给钱,其试用期为一个月,但至检查开始日都未能收到货款。此时,稽查人员收集到四种价格:一是当月同类产品平均售价:1500元/台;二是当月同类产品最高售价:3000元/台;三是当月同类产品最低售价:1000元/台;四是曾经售价:2005年5月6日,该公司销售同类产品给同一销售公司的售价1200元/台。对此,应如何确定其增值税的计税价格呢?
第一种说法:很简单,对纳税人进行询问,纳税人说是什么价格就是什么价格。这确实是一个好办法,但如果纳税人自己也不知道应以什么价格计税或纳税人说一个相对低的价格并说明若干“正当”理由,此时稽查人员怎么办呢?税务稽查能如此随便吗?
第二种说法:按当月同类产品平均售价。这在目前来说是最合理的,也是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说法,而且许多培训资料也说“无销售价格的,增值税的销售额按平均售价确定”。这个平均售价,当然是税务机关核定的,而核定销售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中仅第七条规定:纳税人销售货物或者应税劳务的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核定其销售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纳税人有条例第七条所称价格明显偏低并无正当理由或者有本细则第四条所列视同销售货物行为而无销售额者,按下列顺序确定销售额,其第一款就是按纳税人当月同类货物的平均销售价格确定。但很明显,以“发货单”发出的货物既不属“价格明显偏低”也不是“视同销售货物”,适用此条,就是适用依据错误。
第三种说法:按曾经售价。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因为市场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类产品对不同的购买方,有不同的售价也是常见的现象。但从动态来看,市场是个动态的市场,由于成本的高低,同类产品在不同时期其售价应随成本的波动而波动,所以曾经售价的说法也不符合事实。
还有一种说法是到对方单位取证。这种说法有点离谱,销售方还没有确定售价,又如何能从购货方单方确定呢?
可见,现有的税收规范中,并没有对无售价的发出商品(正常销售行为)如何确定其计税价格进行规定,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符合现行的增值税理论,但建议有关部门制订相关政策,使对“正常发出商品而未定价行为“的检查和处理有法可依。
《浅论发出商品计税价格的确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浅论发出商品计税价格的确定。
第二篇:最低计税价格审核工作流程
最低计税价格审核工作流程
最低计税价格是指国家税务总局依据车辆生产企业提供的车辆价格信息并参照市场平均交易价格核定的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对于国家税务总局未核定最低计税价格的车辆,计税依据为已核定的同类型车辆最低计税价格。同类型车辆是指:同国别、同排量、同车长、同吨位、配置近似等。
一、最低计税价格申请备案的基本手续
1、纳税人提供申报资料
(1)车主身份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1.内地居民,提供内地《居民身份证》(含居住、暂住证明)或《居民户口簿》或军人(含武警)身份证明;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居民,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
3.外国人,提供入境的身份证明和居留证明;
4.组织机构,提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
(2)车辆价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1.境内购置车辆,提供统一发票(发票联和报税联)或有效凭证;
2.进口自用车辆,提供《海关关税专用缴款书》、《海关代征
1消费税专用缴款书》或海关《征免税证明》。
(3)车辆合格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1.国产车辆,提供整车出厂合格证明(以下简称合格证);
2.进口车辆,提供《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货物进口证明书》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监管车辆进(出)境领(销)牌照通知书》或《没收走私汽车、摩托车证明书》。
(4)其它资料(复印件)
生产厂家(销售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提供的车购税价格信息采集表。
2、车购税征收部门受理申报资料
1.办税服务厅受理人员核对申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合法性,资料不全的应要求纳税人更换补充,受理人员核对原件后退还纳税人。
2.资料齐全无误的,办税服务厅受理人员填写《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申报表》,在纳税人名称栏注明联系电话,应税车辆发票价格。
3.受理人员查验车辆。
4.办税服务厅将《车辆购置税计税价格申报表》及附报资料移交税政科审批备案。
5.通知纳税人缴税。税政科审批备案后,由受理人员通知纳税人到办税服务厅原受理人处办理缴税手续。
对条件符合、资料齐全、无异常情况的,原则上从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办毕。
第三篇:二手车的价格如何确定
二手车的价格如何确定
汽车使用几年后想换个更适合自己的车开,这时候换下来的车就是二手车了,二手车市场上有各式各样的二手车,同一年同一款的二手车价格也不一样,那么二手车是如何定价的呢,有什么样的二手车定价技巧可以参考?卓杰行二手车小编咨询了专业的二手车评估师,评估师给出了如下的答案。
年限
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根据二手车的年限来定价,为什么不用里程定价呢,因为二手车的里程表上的数据有可能作假,不能作为定价基数。这时候就可以根据其使用年限来推断,一般车型在没有发生大改款前提下,第一年折旧率为15%至20%,第二至五年,每年递减7%至9%,车主可以根据二手车所在车系的基本型价格为基准进行计算。
有些车型的不同配置会有几种或十几种款式,而外形几乎是一样的。例如丰田花冠,根据配置不同花冠的价格在13.98万至18.48万元。车主的车辆并非均为基本型,配置的差异势必造成收购行情的变化。对于这一点,二手车商家的做法是根据配置适当加价。很多经济型轿车增加的电动窗、电动后视镜、中控锁防盗器等配置都会使车辆有所增值,但幅度不会很大。
这两种定价方式合起来的价格就是当前二手车的价格,当然这也只是个大概的价格,具体的二手车价格还需要看车况怎么样,而且还要看当地的二手车行情。
豪华车
对于豪华型轿车,二手车定价时除了参考年限外,一般还会根据发动机排量、性能,结合配置的高低确定收购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新车基本型和豪华型即使差5万元,但二手车可能仅差2万元左右。发动机方面,二手车商家会根据每个排量中最低配置款确定收购基础价,再根据高配置车型具体情况适当增值。
停产车
对于停产车型,以上谈到过给自己的车估价,通常都是参照现在的新车价格,再根据各项因素综合估算出一个价铬。但是有的时候会碰到有的车可能早几年就已经停产了,这时可以找与该车属于同一档次车的新车价格做参考。
卓杰行二手车提示你:当你真的想卖车时,不妨去正规的二手车商家做个免费的价格评估,看车评估出来的二手车价格更贴近当前的市场价格,当然,前提你得挑选一个靠谱的二手车评估师。
第四篇:房地产汇算清缴计税成本的确定
房地产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
开发产品完工后交付使用,会计上要确认收入,“开发成本”归集的成本费用相应按照已售建筑面积占可售建筑面积的比例结转销售成本。
会计处理上,无论资产负债表日还是财务报告报出日,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费用不一定能够全部取得结算发票,为了确保会计损益真实、准确,也包含了为准确核算单位建筑面积开发成本预提的成本费用。所以,开发产品完工后,按照已售建筑面积和单位成本结转的销售成本,从会计报表上能够反映开发项目的实际经营情况。
税务处理上,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九条规定,开发产品完工后,企业应及时结算其计税成本并计算此前销售收入的实际毛利额,同时将其实际毛利额与其对应的预计毛利额之间的差额,计入当企业本项目与其他项目合并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第三十五条规定,开发产品完工以后,企业可在完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选择确定计税成本核算的终止日,不得滞后。
上述税法规定的内容可概括如下:
1.开发产品当完工必须结算计税成本。
2.根据结算的计税成本,对以前销售收入实际毛利额与预计毛利额差额调整计入当应纳税所得额。
3.计税成本核算终止日,即完工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前。
由此产生的会计成本与计税成本差异表现在:
1.会计成本与交付入住的建筑面积和确认的收入相配比,计税成本只考虑实际毛利额,不考虑实际结转成本。
2.会计成本年终结算止于资产负债表日,计税成本可以次年5月31日前任一时点为核算终止日。
3.会计成本对未入账的成本费用均可以预提;计税成本则规定,预提成本费用不超过国税发[2009]31号文件第三十二条规定的范围和标准。
4.12月31日~5月31日之间取得合法凭据,会计作为次发生的成本费用或冲减预提成本,税法则可以计入当计税成本。
例 : A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的某楼盘已于2008年9月完工并全部交付入住,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8000万元,2008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金额为5000万元。2009年4月取得的发票金额为1000万元,A公司12月31日按照合同造价预提了3000万元。年终结转后开发成本无余额。
计税成本核算以2009年5月1日为终止日,企业的计税成本包括:
1.2008年12月31日前已取得的发票5000万元;
2.2009年4月取得的发票1000万元;
3.不超过合同总额10%的预提成本800万元;
企业的销售成本当为8000万元,企业的计税成本当为6800万元,差额为1200万元。
一、结算计税成本后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又取得成本发票的可以计入计税成本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B项目于2013年7月完工且开始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完工时尚有150万元出包工程价款未取得发票,但以预提成本方式把未取得发票的150万元工程成本全额计入会计成本。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1200万元。该公司在2013年8月6日结算B项目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把未取得发票的150万元出包工程成本中的120万元(1200×10%)计入结算计税成本。2014年3月取得150万元工程价款发票。那么,未计入计税成本的30万元(150-120)是否可以在汇算清缴期间再计入计税成本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1年第34号文件 第六条规定,企业当实际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取得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企业在预缴季度所得税时,可暂按账面发生金额进行核算;但在汇算清缴时,应补充提供该成本、费用的有效凭证。因此,结算计税成本后在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间取得的30万元成本可以计入计税成本,重新计算可售开发产品的单位成本,进而计算出已售开发产品的销售成本(注:实质上,在汇算清缴期间取得全额成本发票的,这时会计成本和计税成本是一致的,无需再进行纳税调整。)。
二、在结算计税成本以后取得成本发票的应进行追溯调整
现实中,由于各种原因致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在结算计税成本时无法全额取得成本发票,而在结算计税成本以后取得成本发票的现象经常发生。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C项目于2013年8月完工且开始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完工时尚有180万元出包工程价款未取得发票,但以预提成本方式把未取得发票的180万元工程成本全额计入会计成本。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1600万元。该公司在2013年9月10日结算C项目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把未取得发票的180万元出包工程中的160万元(1600×10%)计入结算计税成本。2014年6月取得180万元工程价款发票,那么,未计入计税成本的20万元(180-160)是计入2014年成本中,还是计入2013年成本中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以下简称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做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的,应首先调整该项支出所属的亏损额,然后再按照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并按前款规定处理。因此,该公司2014年取得180万元工程价款发票,其中未计入计税成本的20万元只能追补在完工结算即2013。
三、按税法规定预提计税成本,在开发产品全部销售完毕后取得成本发票的应分情况进行处理
按照会计上权责发生制的成本费用核算原则,房地产开发企业已经发生而未取得发票的成本应当以预提的方式全额计入会计成本,但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并不按全额进行预提,而是在结算计税成本时按税法规定金额进行预提。
例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的D项目于2013年3月完工且开始为业主办理入住手续,完工时尚有230万元出包工程成本未取得发票,出包工程合同总金额为2000万元,该公司于2013年6月30日结算D项目开发产品计税成本,并在证明资料充分的前提下,把未取得发票的230万元出包工程中的200万元(2000×10%)计入计税成本。会计处理为:
借:开发成本
2000000
贷:应付账款(预提成本)
2000000
(1)、假如D项目开发产品于2013年11月10日销售完毕,在2013年12月6日取得230万元出包工程款发票。由于该项目开发产品已经销售完毕,未计入计税成本的30万元已无法再计入计税成本,又根据房地产开发经营业务企业所得税和土地增值税的相关规定,各开发项目成本之间不能混淆,因此就不能把30万元工程成本计入其它开发项目成本中。这30万元的工程成本最终影响的是2013年的会计利润,因此,取得发票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预提成本)
2000000
主营业务成本
300000
贷:银行存款
2300000
(2)、假如D项目开发产品于2014年4月20日销售完毕,在2014年6月5日取得230万元出包工程价款发票。D项目开发产品可售面积为15000平方米,2013年销售10000平方米,2014年销售5000平方米。由于30万元未计入出包工程成本,因此每平方米可售面积少计成本20元(30÷15000)。2013年销售10000平方米,少结转销售成本20万元(20×10000)。2014年销售5000平方米,少结转销售成本10万元(20×5000)。后取得发票的30万元出包工程成本,对2013来说影响的是“利润分配”20万元金额,对2014来说影响的是“本年利润”10万元金额,因此,取得发票时的会计处理为:
借:应付账款(预提成本)
2000000
未分配利润
200000
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
贷:银行存款
2300000
对于2013年少结转销售成本20万元,税收上应按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文件第六条规定处理。
第五篇:超市商品的价格带分析
超市商品的价格带分析
商品的价格带是指同一类商品的最低价和最高价之间的区域,例如超市的方便面最低价为3元,最高的是15元,则价格带就是3-15元。与价格带相关的几个概念是价格带三度(宽度、广度、深度)、价格线、价格点和价格区。
一、价格带宽度
价格带宽度就是价格带的差值,上例方便面的宽度就是12元,价格带的宽度决定了该类别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层次和数量的多少。两个超市方便面的价格带宽度都是12元,但是A超市的价格带是3-15元,B超市是2-14元,说明B超市满足的消费层次会低一些。
二、价格带广度
价格带广度体现在价格带中的品牌数,宽度同为12元的方便面,在A超市可选择的品牌数有10个,在B超市却有15个,说明B超市的方便面品牌选择余地更大。
三、价格带深度(价格线)
价格带深度体现在价格带中的不重复销售价格的数量,每个不重复价格叫着一条价格线。还是以方便面来举例,宽度同为12元,广度同为10个品牌的两个超市,A超市的价格带深度为12条价格线,而B超市的深度只有6条价格线,说明B超市有很多品牌的方便面销售价格是重叠的,对消费者来说A超市的价格选择余地更大。
四、价格点
价格点指在价格带中最容易被顾客接受的某一个价格,确定了某个类别商品的价格点后,在此价格附近准备多些商品并且陈列丰满一些,这就会给消费者造成商品丰富、价格便宜的感觉。这是一个很有效的技巧,很多人认为商品越多就代表商品越丰富,其实顾客看到的并不是卖场该品类所有商品的多少,他们看见的只是目标价格即价格点附近商品的多少,所以感觉丰富比实际商品丰富重要得多。
五、价格区
价格区是价格带中在卖场陈列量比较多且价格线比较集中的区域,一个卖场可能不止一个价格区,好的卖场会有一个主价格点和1-2个次价格点,每个价格点对应一个价格区是最优的方案。如果卖场的价格点和价格区没有重合,这说明该卖场的陈列、产品引进等是失败的。需要注意的是价格区并不同于价格段,价格带是由几个连续的价格段组成,而价格区是特指主或次价格点附近的价格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