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个人征信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思考——基于对商业银行监管的视角
对个人征信信息主体
权益保护的思考
——基于对商业银行监管的视角
摘要
近年来,商业银行违规查询使用客户个人信用报告、侵犯客户信息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对商业银行侵害客户征信信息权益的表现形式、深层原因等进行分析,借鉴国外征信业成熟国家维护信息主体权益的经验做法,从加强对商业银行监管的角度提出如何维护客户征信信息权益的建议。
一、商业银行侵害个人客户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表现形式
(一)因数据录错导致信用报告背离真实情况,案例描述:王女士,状告某银行错报其“婚姻状况”,导致其信用报告展示为“已婚”,严重侵犯了其声誉。经调查,是该行工作人员在办理信用卡业务时,将其婚姻状况录错所致的。
由于个人信用报告信息绝大部分是由各商业银行总行通过接口程序将自身信贷系统中的数据报送至个人征信系统,因此商业银行信贷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客户个人信用报告的准确性。如果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疏忽大意,没有认真审核客户原始资料,错误将客户的婚姻状况、居住情况录错,就会导致客户“被结婚”“被购房”,甚至会影响其他商业银行对其的信贷决策、审批流程,如要求客户提供配偶的情况、对客户执行二套房贷政策,从而损害客户的经济权益。
(二)因系统程序出错或更新不及时导致信用报告记录不实
案例描述: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扬州市中心支行在开展个人征信执法检查时,发现当地某银行自2011年9月后个人信贷业务就未在个人征信系统中进行过更新,经了解,是其上级机构系统升级所致;此外,抽查某银行60笔个人信贷业务,发现信用报告中的“剩余还款期数”均比其信贷系统多1期。
在商业银行自身信贷系统数据正确的情况下,客户信用报告记录与实际不符的原因大多出在数据报送环节,因此由于报送程序出错或报送不及时,极有可能导致客户信用报告中的信息形成逾期或长期得不到更新,误导他行对客户信用状况的判别和信贷决策,客户贷款申请也极有可能遭拒贷。
(三)异议处理不及时、不规范
案例描述:吴先生,2006年在某银行有一笔个人消费贷款,2008年在他行申请信用卡时发现,其信用报告中有两笔该贷款,且逾期12次。经核查,该银行为吴某出具了证明,并向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仅写了异议申请的报告,并传真给征信中心)。由于异议一直未解决,导致吴某在他行的贷款没有得到批准,造成一定经济损失。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异议处理规程》有关规定,我们认为,此案例中该银行作为代理人直接向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提交相关申请材料,导致征信中心无法及时受理并解决客户的异议,并影响了吴某在他行的贷款审批。
(四)未经授权违规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案例描述:郭先生,状告民生银行和南京银行未经其本人授权,以信用卡审批和贷款审批名义私查其信用报告,侵犯其隐私权。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营管部调查认定属实,依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两家银行均处以2万元的罚款。
为规范商业银行查询行为,中国人民银行在个人征信系统上线之前就发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13条规定除对已发放个人信贷进行贷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应当取得被查询人的书面授权。但部分商业银行违反规定,在客户授权前或授权要素不全的情况下查询,甚至未经客户授权,以“二次客户开发”等名义擅自查询客户信用报告,令客户对自身信息安全担忧。
(五)非法出售客户个人征信记录
案例描述:2012年3.15央视媒体曝光了国内3家银行员工非法售卖客户征信记录的事件,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随后不久江苏银行上海某支行在未与客户发生业务关系的情况下,查询了3万余人的个人信用报告,并将部分查询结果提供给某公司的事件再度引发了公众对个人征信信息安全的担忧。
虽然《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建立保证个人信用信息安全的管理制度,不得将个人信用报告用于规定以外的其他用途,并对违反规定的行为明确处罚办法,但依然有部分商业银行为利益驱动选择“铤
而走险”,将客户的征信记录作为商品非法售卖,不仅侵害了客户的信息权益,在信息落到不法分子手中进行信用卡、身份证伪造骗贷时,进一步损害客户的经济权益。
二、商业银行损害个人客户征信信息主体权益的原因剖析
(一)主观因素——疏忽管理、漠视客户权益、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领会不透
1.疏忽管理。检查中发现,商业银行或多或少存在违规查询、授权制度执行不严、用户离职不及时停用、设置公共用户等问题,这些问题均有可能导致损害客户信息权益。问题根源之一在于商业银行认识不到位,管理粗放。
2.漠视客户权益。从违规查询到非法出售信用报告,无不体现出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权益的漠视,在损害客户权益的同时,也损害了银行的声誉和形象,引发公众对银行的“信任危机”。据调查,不少非恶意个人逾期记录仅仅是因为遗忘或是贷款利率卜调,少还上调利息所致,如果商业银行能给予及时提醒,这种非恶意的逾期记录一定会大幅减少。
3.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领会不透。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商业银行查询个人信用报告的范围、授权要求、用户及信息安全管理、异议处理、违规处罚均有明确规定。但一些商业银行对严令禁止的行为不清、对违规行为的责任追究制度不明,不按制度查询,不按制度管理,必然产生极大的风险隐患。
(二)客观因素——缺少法规、系统故障
1.缺少法规。综观商业银行对客户信息安全方l面的法律法规,仅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 《储蓄管理条例》,但这两部法规涉及客户信息安全的规定均是从存款人角度制定,未从贷款人角度明确,因此对个人信用报告信息查询使用方面违规行为没有约束力。《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虽是针对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使用制定的,但只是部门规章,级别较低,处罚金额较小,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较弱。
2.系统故障。非人为的系统故障是导致信用报告信息不实的客观因素之一。系统故障,可能会产生数据漏报、数据重复、数据无法上报等问题,并导致个人信用报告中出现贷款重复、贷款未结清、错误的异议信息得不到纠正等现象。在当前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已经成为商业银行审贷必经环节的情况下,与实不符的信用报告可能会误导银行的审贷决策。
三、客户信息主体权益保护的国际经验
综观国际上征信业发展相对成熟的国家,均对消费者信息主体权益给予了严格的保护,尤其注重通过法律制度来规范信用信息流转和传播巾涉及的信息提供者、使用者、征信机构与信息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明确法律责任、监督部门等保护信息主体的信息安全,防止损害客户信息权益。
(一)征信立法是保护客户信息主体权益的必由之路
美国信用管理的法律体系建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公平信用报告法》《公平债务催收作业法》《平等信用机会法》等16部法律,核心是《公平信用报告法》。英国与征信有关的法律是消费信贷和数据保护方面的法案,即1974年的《消费信用法》和1998年的《数据保护法》。法国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利的主要法律是1978年的《法国数据处理、数据文件及个人自由法》。德国没有专门的征信管理法,有关征信管理的法律规定散见于商法、民法、银行法和数据保护法中,2001年5月生效的《联邦数据保护法》是大陆法系国家最有代表性的一部个人数据保护法。欧盟1995年《个人数据保护指令》是其15个会员国修订数据保护立法的依据,共34条,包括数据控制人的义务及数据主体的权利两部分。
(二)国外征信法律对个人信息在收集、传播、使用环节的保护
1.收集环节。美国规定,在合理的动机和目的下,如出于信贷活动、就业、保险等目的,征信机构收集和获取消费者个人信用信息不需要经过信息主体授权。英国对信息采集的目的和范围有两个原则:(1)不得超过已经声明的目的所要求的范围采集、保存和使用数据;(2)敏感数据不能作为采集范围(特殊目的除外)。“必须公平合理地取得八人信息,不允许以欺骗手段从数据主体那里取得信息,必须要征得个人同意”。法国要求数据应公平合法地获得与处理。德国要求只有在法律允许或者数据主体同意时,个人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才被许可。
2.传播、使用环节。美国规定,除当事人有权取得自身的信用调查报告和复本,其他合法使用消费者信用调查报告的机构或个人必须符合信贷、就业、保险、获得政府许可证或其他利益等8个条件。金融机构不得向非关联第三方披露客户非公开个人信息,除非金融机构已明确告知消费者,且消费者有权终止该信
息披露。英国明确只为合法、特定的目的才能使用个人数据。使用或者披露个人数据的方式不能与其目的相违背。如果使用个人数据的目的是有期限的,则使用期不能超过该期限。法国规定数据处理必须得到数据主体同意;数据因具体、明确且合法目的收集获得后不得以与该目的相矛盾的方式进行处理。德国强调个人数据的存储、修改和使用必须符合法律规定、取得数据主体授权同意。
(三)国外征信法律对个人数据质量及安全保护的要求
美国要求对征信机构提供信息的机构,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并负有协助征信机构对信息再调查的义务。金融机构有尊重客户隐私的义务,并保护客户的非公开个人信息的安全性和机密性。英国规定个人数据必须准确,及时更新;必须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个人数据未经授权被更改、披露及销毁。法国规定个人数据应准确、完整,如有必要,保持更新。银行工作人员都要对客户、第三者提交的非公开资料保密。欧盟强调个人数据资料必须正确且随时更新。应当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保护自动化数据文档中的个人数据,使其免受破坏或意外丢失,同时免受未经授权的获取、变更或分解。
(四)国外征信法律赋予信息主体的权利
征信法制健全的国家普遍在法律上赋予了消费者知情权、异议权、投诉权和纠错权,来维护其个人信息权益。美国每个人有权查看自己的信用档案,了解自己的信用数据;对于其信用数据存有异议时,有权要求征信机构对该数据进行再调查,纠正或删除不准确的信息。英国规定个人有权知道被收集了什么信息及谁使用了这些信息,有权在支付了合理费用之后向征信机构查询本人信用报告,并在适当的情况下要求修改。德国规定数据主体对自身数据享有知情权、异议权和投诉权,若数据主体认为数据控制者在收集、处理和使用其数据时损害了个人合法权益,数据主体有权向联邦数据保护专员投诉。
四、强化商业银行维护客户信息权益的建议
(一)健全信用信息管理法律制度
通过立法保障客户信息主体权益,是国际通行做法,也是征信业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由于法律层级较低,处罚金额少,商业银行违规成本较低,对商业银行制约力相对较弱。《征信管理条例》目前尚未出台,《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仍在研讨之中。可以说,当前我国在信用信息管理方面的法律制度依然是空白,这与个人征信系统使用的现状要求明显不符。建议尽快出台《征信管理条例》 《个人征信信息保护暂行规定》,并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从立法上明确商业银行在查询使用个人信用报告中涉及影响客户信息权益的权利和义务,提高对商业银行违规违法行为处罚金额。
(二)强化对商业银行的监督管理
商业银行在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和使用中同时兼具信息采集者、提供者和使用者三种角色,是信用报告流转环节中的关键。因此,维护客户信息权益必须从商业银行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管理等环节把关,加强现场核查,强化监督管理。要核查商业银行是否将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地录入相关业务系统;信息向征信系统报送、商业银行查询信用报告是否得到客户的书面授权;是否在规定的业务范围内、符合规定的程序下查询信用报告;是否采取了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只有得到内部授权的人员才能接触信用报告等,要督查商业银行是否建立了从信用信息采集、使用、管理各个环节维护客户信息权益的制度和规章。要加强对商业银行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考核,增强其维护客户信息权益的责任和意识。
(三)改进个人征信系统相关功能
目前人民银行在开展对商业银行征信执法检查时,需提前向征信中心申请反馈商业银行查询记录,不能随时掌握商业银行的查询情况,基层人民银行核查商业银行的违规查询行为具有一定的难度,不便于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建议进一步完善个人征信系统,增加商业银行查询记录下载功能,以便于基层人民银行随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督查;同时,建议个人征信系统查询原因中增加“数据核查”项目,基层人民银行可以通过查询打印商业银行客户信用报告来核查商业银行数据报送质量。
(四)充分发挥个人异议投诉机制的作用
目前人民银行已经建立了客户异议投诉机制,各级人民银行要充分利用此机制为维护客户信息权益发挥作用。进一步畅通异议投诉渠道,加大投诉热线宣传,提高社会公众的知晓度,使广大社会公众能够充分利用异议投诉渠道来切实维护自身的信息权益,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社会监督。
第二篇:央行《征信业管理条例》有利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央行:《征信业管理条例》有利保护信息主体权益
2013年01月30日15:43来源:人民网-银行频道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记者 曹华 李栋)《征信业管理条例》自2013年3月15日起施行。日前,国务院法制办、人民银行负责人就条例的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条例》的出台,解决了征信业发展中无法可依的问题。有利于加强对征信市场的管理,规范征信机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使用者的行为,保护信息主体权益;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征信业是市场经济中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行业。征信机构作为提供信用信息服务的企业,按一定规则合法采集企业、个人的信用信息,加工整理形成企业、个人的信用报告等征信产品,有偿提供给经济活动中的贷款方、赊销方、招标方、出租方、保险方等有合法需求的信息使用者,为其了解交易对方的信用状况提供便利。征信服务既可为防范信用风险,保障交易安全创造条件,又可使具有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和个人得以较低的交易成本获得较多的交易机会,而缺乏良好信用记录的企业或个人则相反,从而促进形成“诚信受益,失信惩戒”的社会环境。征信业在促进信用经济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该负责人表示,我国征信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作用日益显现,征信市场初具规模。但与信用经济发展和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征信经营活动缺乏统一遵循的制度规范和监管依据,难以获取市场主体信用信息的现象与不当采集和滥用公民、法人信息,侵犯其合法权益的现象并存,影响征信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规范征信活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引导、促进征信业健康发展,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有必要出台《征信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第三篇:《征信业管理条例》为保护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益作了哪些规定
《征信业管理条例》为保护个人信用信息主体的权益作了哪些规定?
为在征信业务活动中切实保护个人信息安全,《征信业管理条例》中作了四条规定:
一、严格规范个人征信业务规则,其中包括:除依法公开的个人信息外,采集个人信息应当经信息主体本人同意,未经同意不得采集;征信机构对个人不良信息的保存期限不得超过5年,超过的应予删除;向征信机构提供个人不良信息的,应当事先告知信息主体本人;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他人向征信机构查询个人信息的,应当取得信息主体本人的书面同意并约定用途,征信机构不得违反规定提供个人信息。
二、严格法律责任,对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信息使用者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侵犯个人权益的,由监管部门依照《征信业管理条例》的规定给予行政处罚;造成损失的,依法追究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明确规定禁止和限制征信机构采集的个人信息,其中包括:征信机构不得采集个人的收入、存款、有价证券、不动产的信息和纳税数额信息,但征信机构明确告知信息主体提供该信息可能产生的不利后果,并取得其书面同意采集的除外;禁止采集个人的宗教信仰、基因、指纹、血型、疾病和病史信息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采集的其他个人信息。
四、明确规定个人对本人信息享有查询、异议和投诉等权利,包括:个人认为信息错误、遗漏的,可以向征信机构或信息提供者提出异议,异议受理部门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处理;个人可以每年免费两次向征信机构查询自己的信用报告;个人认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可以向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投诉,征信业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及时核查处理并限期答复。个人对违反《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侵犯自已合法权利的行为,还可以依法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四篇:对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对发展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思考 摘要:目前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很多问题,本文浅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发展;对策个人理财业务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前景在我国个人理财业务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开始出现。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教育论文发表/jylwfabiao/的带动下,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必将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个人理财业务将随着市场环境逐渐成熟而发展从改革开放至今的30年来,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日常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人们有了更多的财富积累,使得人们对理财需求日益旺盛。但由于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人们仅靠个人是很难成功地进行理财的。所以,他们需要专业的理财建议,帮助他们实现理财计划。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很有必要的。
(二)投资市场环境的改善将扩大个人理财业务的市场空间近年来,证监会积极完成股权分置改革、推进证券业务创新。同时,政府大力规范房地产市场、抑制楼市炒作。另外,人民币利率和汇率制度的改革进程在稳健发展。这些政策和措施将极大地促使我国资本和货币市场的发展和完善,使可加入的投资渠道、可选择的投资产品和可投资的规模相应扩张,将会极大地增强居民个人理财的愿望和参与程度。
(三)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强化将从体制上推进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2005年国务院正式批准直接投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银监会正式公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使得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另外,我国开放金融市场后,国际混业经营的模式将不可避免地从外部影响我国,使我国的金融业混业经营进程在实践中得到实质性的推进。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面临的问题由于我国的个人理财业务起步相对较晚,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国家金融业政策的限制目前我国金融业仍然是分业经营的状况,《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银行、保险、证券三个市场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这从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二)缺乏专门的理财服务系统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建立和运用客户资料库分析系统是银行个人理财的基础,以客户为基础的客户资料在个人理财业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国多数银行的信息系统仍以业务处理、数据保存为主,很少考虑对产品和客户信息的分析整合,因此无法进行准确的银行收益测算和客户价值评估,也就无法真正实现客户的差异性和针对性。服务系统的落后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三)客户对理财认识存在误区由于国内没有积极普及金融教育,客户对个人理财认识存在着误区,目前我国大众的理财意识虽然有所增强,但是大多数人对个人理财的概念缺乏正确认识,理财观念淡薄。不少人认为理财是富人的事,理财就是储蓄,更有甚者认为理财就是赚钱。
(四)外资银行加入竞争外资银行进入我国市场,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起了剧烈的竞争。与外资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也存在基础建设薄弱、核心产品缺乏、经营观念落后、营销方式单一等问题。同时外资银行拥有丰富的个人理财业务的经验,可见外资银行加入竞争将会给国内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
(五)经营理念落后缺乏创新一些银行虽然成立了理财中心或个人理财部门,但是由于认识不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内部组织英语期刊/yyqk/结构、人员配置、以及网点布局、硬件配备等方面没有认真研究,仔细实施,以至于到最后造成不必要的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目前,个人理财业务仅仅局限于理财产品方面,没有技术含量,大家一窝蜂挤上去,没有打出自己的品牌,做响自己的品牌,搞出独一无二的特色。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做的还只是把自己做的产品展示出来向客户推销,而并非是为客户量体裁衣,提供个性化服务,进行专业的理财咨询服务和投资组合建议。
第五篇:对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问题的思考
浅议个人征信系统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罗海环 摘 要:个人征信系统自2006年正式全国联网运行以来,在推动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和提高银行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通过个人征信系统运行的情况、存在的问题,提出个人初浅的建议。关键词:征信;数据质量;告知义务;信贷市场
一、个人征信系统运行的基本情况
2004年初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的建设,2006年1月正式全国联网运行,截至2008年年末,数据库收录的自然人数已达6.4,其中1.09亿人有信贷记录。个人征信系统运行被公认为不仅有力推动了各商业银行个人业务的开展,并且提高了银行业务的风险防范能力。目前,银行业各金融机构已将查询个人征信系统作为审办信贷业务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个人征信系统在规范信贷行为、防范信贷风险、提高社会诚信度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目前个人征信系统运行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
第一,信息数据缺乏准确性。一是信息核实不尽力,如有的银行未审核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的真实性就制作信用报告,有的银行在报送个人信用信息前未尽核实义务将已经偿还贷款的信息作为未偿还信息报送或将未发生的贷款信息上报。二是信息收集不完整,信息片面、不完整或者存在重大遗漏导致不能全面反映信用情况,可能使人对消费者的信用状况产生重大误解,造成对个人信用权的侵犯。三是信息更新不及时,没有及时将相关信息采集到征信系统中,不良信
用数据经过法定期不及时删除,不能实现实时跟踪,难以反映最新信用状况。
第二,未尽提醒和告知义务。部分商业银行在贷后管理过程中,对客户逾期还款还息,没有尽到提醒和告知义务。比如,有的银行系统升级,自动扣款账号发生变化,未妥善衔接,也没有及时通知客户,而形成逾期;有的银行加息后也未及时通知借款人,自动还款账户金额不足也没有得到银行的及时提醒,导致客户出现逾期记录。上述情况发生,客户往往会认为是由于银行没有尽到提醒告知或催缴义务而造成自己出现违约记录,而要求对记录进行修改。
第三,信贷业务不规范。信贷市场的某些不规范也是造成近年来征信涉诉案件发生的原因之一。通过个人征信系统及时识破骗贷企图的案例已有数起。例如,某银行就通过经常核对个人征信系统中的客户社保信息,发现了多起伪造身份证、虚假单位证明的恶意欺诈事件。这些事件暴露出信贷市场不规范,银行贷款发放审核不严,使不法分子实施诈骗有了可乘之机。突出表现在,银行过分信赖其他公司对贷款人资信材料的把关审核和对贷款款项用途的监督,应当由银行相关人员亲自进行的家访、审核和款项用途监督往往流于形式。
三、改进意见
第一,加强征信资料权威性、系统性。建立相关法律制度,使目前分散在工商、质检、海关、金融等大量征信信息资料收集到人民银行个人信用基础数据库。从数量、质量上满足征信体系建设的需要,政府部门要加大各部门信息和数据流动、公开,减少信息资源浪费。
第二,建立个人财产申报制度。使个人及家庭收入状况透明,增加对消费者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为居民个人信用记录采集开辟绿色通道。
第三,高度重视数据质量,加快征信法制建设。各金融机构应高度重视数据质量,数据质量是数据库的生命线,是征信体系建设成败的关键。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系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完善。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征信法》,制定信用信息征集统一规范及标准,明确数据采集的范围和内容,以督促各金融机构加强数据采集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并确立央行征信管理的地位和职责,赋予其检查监督征信业的权利。
第四,建立信息变更及时告知机制,充分保障个人知情权。各金融机构要提高人性化服务意识,尽到提醒和告知服务,把方案制定得更完善,让个人方便获得告知而且实际收到告知,同时也方便反馈信息,建立起良好的联系沟通渠道,形成信息及时告知机制,充分保障个人知情权。
第五,规范信贷市场,推进征信宣传教育。只有有效的执法机制,法律规章的效力才能充分发挥。央行应继续加强信贷征信市场的监管,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规范信贷业务市场,促使各金融机构合法经营,严格审贷,尽到应尽的亲自家访、审核和款项用途监督等义务,营造公平竞争、有序服务的征信环境。
第六,推进征信宣传教育。在各高校开设征信知识课程,提高大学生对征信的认知度并积极参与,培养他们遵纪守法、信守承诺、尊重合同、欠债还钱的意识,并提醒大家珍惜自己的信用,比如身份证不要轻易借给别人办事情,及时查询个人信用记录等,为征信系统运行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第七,加强征信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征信业是一个新型行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信息量的日益膨胀,对征信从业人员的综合性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切需要高素质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业务人员。有关部门应增加以征信产品和服务为主题的各类培训。
第八,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要为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完善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政府不应直接参与个人信用管理公司的经营,而是建立起一种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市场秩序。
第九,建立失信惩戒机制。为了使惩罚机制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要实现处罚形式的转变,将法律制裁和道德审判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理的失信惩罚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