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5篇)

时间:2019-05-13 08:0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

第一篇: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

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

陈军

经济09春季班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银行经营风险进一步增大,如何防范金融风险,保持金融业的稳健发展,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内银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对此,从银行的内部、外部环境两个大的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关键字: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措施

前言

商业银行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英文Commercial Bank的意译,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商业银行的特征如下:

(1)商业银行与一般工商企业一样,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它也具有从事业务经营所需要的自有资本,依法经营,照章纳税,自负盈亏,它与其他企业一样,以利润为目标。

(2)商业银行又是不同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殊企业。其特殊性具体表现于经营对象的差异。工商企业经营的是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商品,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商品…一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是工商企业经营的条件。同一般工商企

业的区别,使商业银行成为一种特殊的企业——金融企业。(3)商业银行与专业银行相比又有所不同。商业银行的业务更综合,功能更全面,经营一切金融“零售”业务(门市服务)和“批发业务”,为客户提供所有的金融服务。而专业银行只集中经营指定范围内的业务和提供专门服务。随着西方各国金融管制的放松,专业银行的业务经营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与商业银行相比,仍差距甚远。

1、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我国的商业银行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史。

中国银行业兴起的历史条件,中国银行业是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日益加深,以及这种侵略的刺激所形成的近代产业的发展中产生的。外国银行的侵略,刺激了中国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自办银行的要求

从1845年开始,到19世纪末,外国银行在中国横行了四五十年,它们操纵了中国经济,垄断了中国的国际汇兑业务和国内金融市场;发行钞票,侵犯中国主权,并通过贷款控制中国的财政,攫取了中国大量的权益。为了抵御外国银行的侵略势力,挽回权益,收回利权,“非急设中国银行,无以通华商之气脉,杜洋商之挟持”。

1.2中国近代产业的发展,要求兴办银行

19世纪中叶出现的洋务运动以及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实行“新政”,中国产生了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民族资本主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产业的发展,产业资本迅速增加,商品交换和商品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信用的利用就愈广泛,补充资金的要求就愈迫切,要求有同这种状况相适应的近代金融机构。于是,银行就应产业发展的要求而兴起。

1.3中国通商银行、户部银行、交通银行的设立

1897年5月27日(光绪二十三年四月二十六日),中国通商银行正式成立,额定商股500万两,先收半数,另商借户部库银100万两。总行设于上海,同年在汉口设立分行,以后又在北京、天津、福州、广州、镇江、烟台、香港、重庆、保定、九江、扬州、苏州、宁波等地设立分支行。其内部管理全仿汇丰银行,总行和各重要通商口岸分行除有中国人担任经理外,还聘请一名外国人担任洋经理执掌业务经营大权。

户部银行由户部奏准设立,目的在于整顿币制,推行纸币,以济财政。额定股本500万两,官商各半,官股由户部认购,商股准私人自由认购,但以中国人为限,不得转卖外国人。1905年正式成立,总行设于北京。其业务为存放款,汇兑公私款项等,享有铸造货币、代理国库,发行纸币的特权,表明它已具有中央银行的职能。1908年户部改为度支部,户部银行改名大清银行。交通银行是邮传部奏准于1908年在北京成立。资本额500万两,官四商六,邮传部认购官股2万股200万两,另外商股3万股300万两任官民认购。邮传部是最大股东,总理、协理都由邮传部指派。

1.4私人资本银行的出现

私人资本银行出现于20世纪初期。成立于1906年的信成银行是第一家私资本银行,其创办人是无锡富商周廷弼。1905年他到日本考察银行,回国后就创办了信成银行。资本额50万元,周自任总经理。该行为股份有限公司,除经营普通银行业务外,还兼办储蓄,是最早办理储蓄的华资银行。又经商部批准,可发行银行兑换券。总行设于上海,在无锡、南京、天津、北京设立分行。浙江兴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信义银行、裕商银行都是这一时设立的私人资本银行。

1.5中国的银行业兴起的特点

(一)中国的银行业不是直接由工业资本发展而产生,它是间接地由民族自救和民族工业的发展造成的。

(二)中国封建经济下的金融机构钱庄和票号,没有直接演变为近代的新式银行。

(三)中国的银行业一产生就分为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两大类。

1.6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的发展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银行业也进行来一系列的变革,由以前的“大一统”逐步发展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经融体系,特别是进入21世纪,随着各国有商业银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以及股份制改革的完成,商业银行在融资、信贷以及金融创新等方面都取得来长足进步。

2、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在的风险

2.1.银行业呆坏账水平居高难下

2002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不良贷款额和不良贷款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如此,过多地强调这些指标只会促使金融机构通过扩大信贷投放稀释不良贷款或者收回有利的贷款,事实上不良贷款蕴含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不良贷款比率仍大大高于10%的国际警戒线,仅仅是达到了我国15%的监管标准。

2.2.信贷投放过快潜伏新的金融风险

2003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金融机构信贷投放的积极性也持续高涨,而资本、经常账户的双顺差,大量外资通过各种渠道流入中国,央行不得不投放大量基础货币进行对冲。2003年年初,央行宣布2003年金融机构贷款增加的总额应当控制在1.8万亿元以内。到了6月份就已经突破了这个目标。

7月份央行公开表示务必要将信贷总额控制在2.8万亿元以内。可到了10月份贷款总额就已经突破了2.8万亿元。而且贷款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投资大部分流向许多大型工程和基本建设,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由于长期债券市场的缺乏,潜在的金融风险又集中于银行系统。而银行系统通过发放大量新贷款来稀释不良贷款率的盲目扩张行为也隐含着巨大的危机。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商业银行自身的内控机制欠缺和风险管理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过快的信贷投放可能潜伏着较大的金融风险

2.3信用体制不健全,金融体系透明度不高

尽管2002年我国颁布了银行业新的信息披露准则,2004年所有银行都须报送按五级标准划分的贷款,信息披露水平和行业透明度有了相应的提高,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国有性、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决策者权责不对称等特性,决定我国银行业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

由于信息的不可得、搜寻成本过高、信用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上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的现状在短期内无法得到改观,尤其是涉及公司内部经营、个人收入状况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状况容易导致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住房信贷和汽车信贷在前几年被认为是风险相对较小、收益较高的优质项目,但近期频频发生的违约现象正在改变这种观念。

2.4金融体系与地方政府千丝万缕的联系

由于历史原因,尽管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金融体系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银行业尤其是地方性银行与当地政府之间仍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银行经理、地方政府和商业机构的利益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仍然可以通过职权便利对信贷过程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来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这种特殊的关系扭曲了中央政府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例如,在2004年上半年的紧缩政策中,江苏“铁本”事件是这种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反映,损失的银行资金、民营资本自然无法挽回。地方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干预,也是潜在的金融风险来源。因此,改进国有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将是一个长久的话题,这要求管理文化从过去的一致管理转移到个人责任管理,即对权力和责任的清晰界定和分割。

2.5 房贷比率过大

在各种贷款中,房贷在银行的份额都是很重要的一项,从房子按揭引入我国后,房贷一直是各银行的优质资产,但伴随着房子价格的节节攀升,房贷的风险正在逐步显现出来,同时,由于房地产市场的特殊性,人们往往追逐高额的房价,买高不买低的心理冲动导致了房价的不断上升,而一旦房价大幅度下跌,房贷中的很大一部分将断供或毁约,从而给银行带来较大的损失。

2.6 监管不到位,产生的违规操作

近年来,银行由于违规操作造成的重大事件屡见不鲜。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成为迄今为止是史上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法兴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Advisors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1995年2月26日,新加坡巴林公司期货经理尼克.里森投资日经225股指期货失利,导致巴林银行遭受巨额损失,合计损失达14亿美元,最终无力继续经营而宣布破产。从此,这个有着233年经营史和良好业绩的老牌商业银行在伦敦城乃至全球金融界消失。目前该行已由荷兰国际银行保险集团接管。银行的天然属性就是与资金打交道,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约束,规范的审查制度,以及及时有效的监管措施,很容易造成银行人员的违规操作,从而使银行蒙受巨额损失,甚至倒闭。

3、对如何防范风险的一些建议

3.1完善商业银行的管理结构。

商业银行应制定政策,准确清晰描述董事会、管理层、风险管理委员会等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和责任。包括风险管理、风险评估、风险监察的等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董事会每年至少要审查一次银行对该政策的执行情况,要确定银行对待风险的态度、方法和可接受的水平

3.2加强主要风险管理,加强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的信贷政策应该紧随国家产业政策的改变而改变,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防范信贷风险。加强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资金是银行的血液。商业银行不仅要提高银行的日常存贷资金的管理,同时还要合理投资,将流动性风险和效益有机结合。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操作风险是银行面临最大风险之一,也是最容易被控制的风险。各商业银行应该设立严格的流程、程序和政策,减少内部错误或者是欺诈;加强员工的培训,评价银行所使用的系统。

3.3建立和完善银行的内部企业制度

建立充分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外部监督,可有效地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在这方面应发挥银监会及银行同业公会的作用,如建立金融从业人员信息库,对不适合担任商业银行高级管理职务的人员信息予以充分披露,提高商业银行获取人力资源信息的能力;要求各商业银行提高对违规经营责任人员处罚的透明度等等。促使商业银行在进行高级管理人员任用时不仅仅限于银行监管部门的资格审查,而且从自身的风险控制角度自觉加强人事任用的审慎性,降低商业银行内部道德风险。

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因用人失察而导致内控失效,形成巨额风险甚至损失的情况屡见不鲜,这足以说明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存在问题,因此有必要完善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

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目前特别要尽快建立并严格执行对违规经营及形成不良资产的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制度,在追究直接责任人员责任的同时也要追究单位领导人的责任,以提高领导层的责任心,彻底改变国内各商业银行在这方面的落后现状

3.4理清银行与其他部门的关系

银行的借贷与投资应本着能够收到最大利益为目标,详细了解贷款对象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以及未来发展情况。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过多的考虑了其他非经济效益,各地政府、大学,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贷款数目庞大,而其偿还能力又备受质疑,银行本质是要产生资本,从而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离开了这点,银行的发展就存在来巨大来风险。

4、小结

我国商业银行利在长远,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加快,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提高风险管理的能力,对提高商业银行的竞争力和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少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现状透视[J].经济论坛,2006,(7). [2]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级债**的分析与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3] 李云,夏琳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国际经验借鉴》.《北方经济》,2007.10.[4]黄 宪,金 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及其在我国的构成[J].中国软科学,2004,(11).

第二篇: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和防范

名:

周琪滨

专 业 班 级 : 会计(涉外方向)5班

实习单 位 :广西桂林市工商银行阳桥支行

指 导 教 师 :

曲纹笠

完 成 日 期 :

2011年4月20日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摘 要

会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商业银行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虚假会计信息不但会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运用会计信息进行判断、分析、预测、决策时发生失误,而且也会导致政府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对金融市场的控制。近几年金融系统案件频繁发生,大多缘于会计监督乏力,加强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中。因此,必须增强会计风险防范意识,改革银行管理考核体制,强化金融财会工作对经营行为的监督职能,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银行会计人员的素质,加快会计法制建设,并对金融机构会计行为加强监督,才能控制和化解金融会计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风险

自从我国将全面履行加入WTO时关于全面开放银行业的承诺,中国的金融业将更大范围地与全球金融市场接轨。由此,整个中国金融体系也按下了全面启动融入国际金融市场的按扭,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中坚力量,其改革与发展已到了关键时期,而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会计工作,会计工作作为银行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肩负着核算银行业务,反映银行经营成果,预测业务发展前景,参与银行经营决策等重要职责,增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意识,强化风险防范的对策和措施,是银行实现稳健经营的重要保证。

1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外部原因分析

1.1银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防范以内行风险的要求

会计作为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信息系统,其最重要的只能就是反映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活动,并为该会计主题的经营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信息。但是,目前商业银行的会计信息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还达不到这样的要求,其主要表现:一是长期以来形成的把会计信息反映的重点放在满足执行信贷计划等宏观管理的需要上,而对商业银行内部经营所需的信息缺乏针对性和相关性;二是受无规则竞争、小集体利益和地方保护影响,从而出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现了假凭证、假账簿、假报表等三假现象,使得会计信息失真,进而导致了在商业银行的经营中出现了假存款、假贷款、假利润或者假亏损等虚假的会计信息;三是会计信息汇总的速度慢、处理能力差,因为商业银行作为一个统一的法人集团,它拥有数以万计的分支机构,要作出重大的经营决策就必须有准确和可靠的会计信息,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电子化水平还是很低的,会计信息的汇总、处理能力还很差,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正常的经营管理需要。

一方面,分级管理的体制使作为经营主题的各级分支机构部门利益膨胀,在利润指标、支付保证、恶性同业竞争、职工福利等种种压力下,往往通过弱化会计的核算、监督功能来达到其目的;同时,绝大多数国有银行的会计处理系统目前都与分级管理体制相适应,按行政区域分散核算、层层汇总上报,使会计工作实际处于地区分割状态,从而为人为地篡改会计数据提供了方便之门;加之基层行政领导、会计人员“本地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最终使弱化会计职能的各种违规行为占尽了“地利、人和”有利条件,极易导致风险和损失。

1.2银行会计制度的建设迟缓,无法满足银行风险防范的需要

首先,实行新会计制度后,银行记账原则由“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性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银行自身的厉害得失,大则事关整个金融业的安危和整个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否。其次,不允许银行对其资产采用成本与市价孰低的计价方法计提减值准备,我国银行的多项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如抵押贷款、拆放资金、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完全暴露在减值跌价的风险之下,而无任何防范跌价减值风险的应对措施。其次,允许银行集体呆账准备金的范围过窄、比例过小、方法过死,审核的手续过繁,使我国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显得极为脆弱。最后,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制度规定相对滞后,使得银行会计对日益增多的衍生工具业务所可能带来的高风险缺乏有效的披露。

现行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是建立在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营业收入以利差为主的基础上,仅反映利差的形成和结果。而表外业务的收入,则不仅仅体现在利差上,有时候其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收益并非机械计算就能得出,大部分表外业务目前都记入表外科目,使用单式记账法,不能全面反映表外业务增减变化的具体情况。

2商业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内部原因分析

2.1内部稽核不力

会计监督作为会计工作基本职能和重要职责之一,是内控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国民经济总会计的银行会计,长期以来,以其制度严密、核算准确、反映真实而在社会上享有较高信誉,但近几年一些银行会计部门出现了违法违规问题,有的甚至造成资金损失,给素有“三铁”之称的银行会计抹上了一层阴影。因此加强银行会计监督,既是履行会计职能和保证业务发展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也是防范经营风险、促进银行业整体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显然近几年来我国银行界对内控制度的建设空前关注,然而各银行却没有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对内控制度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之系统化、程序化。一方面,银行会计内部控制目前仍作为一个个被分解的单元分散在各项管理制度之中,如会计内控制度规定了不同岗位的职责,不相容业务的分离,业务程序的先后制约,却未形成一套生产流水线式的防范风险程序(一般应由目标系统、决策系统、执行系统和监督系统组成),难以即使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相互制约机制不健全,一些重要职责和岗位严格分离,混岗或集多职于一身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银行分支机构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部门,对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层权力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措施,常常出现“控下不控上”的局面,使内控制度形同虚设,留下事故隐患。

2.2教育滞后人员素质偏低

基层银行会计人员普遍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的现象。近年来,国有独资银行在快速商业化的变革中,为抢占市场分额,实行外延式急速扩张的策略,真正精通银行会计业务的专门人才严重不足,一些新手未经过岗位培训,对于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没有很好的掌握,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致使会计核算的随意性较大;另外,由于这几年会计队伍扩张迅猛,所进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学历结构中也是高中生、中专生偏多,会计人员的培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训多为“师傅带徒弟”。会计人员遵章守纪观念淡薄,按章操作的意识不强;不仅制约了业务的发展,同时也容易为犯罪分子所利用。

同时,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银行会计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原来需要几天甚至几十天才能完成的业务,现在需要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就能完成,但相应的风险因素也随之增加,高科技犯罪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利用高科技犯罪,给银行造成的损失隐蔽性更强、危害更大。防范银行会计风险的对策

在银行风险的压力下,会计如何通过其自身的职能去防范与抵御风险,是银行会计面临的重要课题。鉴于此,本人认为,防范银行会计风险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健全适应商业银行经营要求的会计管理体制

首先,应尽快改变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主体虚拟的现状。所有者主体虚拟,往往使得企业的利益在利用会计系统监督各项业务经营活动的开展、会计风险防范等至关重要的问题上无法真正落到实处。一个现实可行的办法就是在国家控股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将国有商业银行推向资本市场,从而优化银行内部治理结构,使会计风险防范获得更强劲的原动力。

其次,应改革现行分级分散的会计核算体制,在建立全行统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行大集中、管理型的三级核算新体制,也就是在全行实行总行、大区核算中心、基层分行三级主体构成的三级核算制,这种体制下总行制定的考核指标等直接面向基层分行,但有关的指标计算、数据加工则大区核算中心来完成。从而可以在保护基层增收节支防范经营风险积极性的前提下,有效防止会计信息被人为篡改,出现“三假”(假凭证、假帐簿、假报表)等现象,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改善银行经营管理与防范银行风险,及时提供真实、可靠、全面、相关的会计信息。同时它还可以极大地增强会计信息的实效性,减少机构和职能重叠,提高银行服务效率。另外,各商业银行还可以考虑采用基层领导轮换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稽核特派员制度等办法,从人员上保证全行集中统一的会计管理落到实处,进一步防范、化解“本位主义”引发的银行会计风险。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2加强对银行风险的内部会计监督,构建防范银行风险的监督保障机构

充分发挥银行会计监督职能,对全行各项业务规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强银行会计监督,不仅是强化内控建设、改善经营、提高效益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有效防范和保证银行资金安全的重要的手段。要防范银行业的奉贤,必须健全会计北部控制机制,建立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一线会计核算全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互相制约作用的制度,建立双日、双职、双责为基础的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会计人员处理业务必须事前建立授权分责的记录,以明确业务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对一般业务或直接接触客户的业务,均要经过复核,重要业务必须实行双签有效的制度,禁止一个人独立处理业务的全过程。第二个层次是设立时候监督,对会计部门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周期性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事后监督可以在会计部门内部设立一个月有相应职务的专业岗位,要配备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对前一工作日处理过程会计传票账单,由专职时候监督人员逐份复核,并负责装订归档保管外,还要完善会计核算事后监督系统,实行计算机监督、现场检查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将事后监督的重点转变到核查后的综合分析上来,对一些重要业务的处理进行跟踪反馈,及时快捷地发现漏洞和不足,从而解决问题,堵塞漏洞,对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反馈要纳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为基础,通过内部常规稽核、离岗审计、落实举报等方法和手段,对会计部门实施内部最后控制。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控体系,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会计风险,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完善现行的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制度,促使商业银行积极审慎地拓展表外业务。因此,要顺应表外业务发展及其收入占比提高的需要,全面确认计量和披露各种表外业务收入的形成过程,使用详细和复杂的方法进行处理,并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适当增设相关会计科目,核算反映表外业务的开展、成本及效益情况,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建议在外表设立账簿,对表外业务采用复式记账法进行核算,并借鉴国外商业银行的一些现行的对中间业务发生、终结的会计账务处理方法,对表外业务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分析。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3.3加强银行会计信息的披露与揭示,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

离开了来自银行内部及时、可靠、完整的会计信息,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根本无从谈起。为此,要进一步修订现行银行定期编制的会计报表,更新现有的金融企业会计报表模式,要充分反映银行表内业务的会计信息,对表外业务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表外业务的健康发展,要求高质量的、及时提供风险防范的有用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不完整性将带来风险损失的更大可能性。因会计信息不全或信息失真导致经营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是最大的风险。由于大部分表外业务在资产负债表表外反映,现有表外信息披露,包括会计表附注和补充揭示尚不能满足表外业务的信息需求。建议单设中间业务(含表外业务)的财务报表,会计期末,银行应根据中间业务表内外各个账户的明细情况编制附属会计报表,在财务报表中统一列示表外业务的经营情况,集中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包括信用风险、结算风险、市场风险、流动风险和经验风险,尽可能减少信息风险带来的损失。以便为表外业务经营决策提供有价值的风险信息,利于商业银行管理层把握中间业务的业务流量和绩效,也便于中央银行监督。

同时要充分反映披露与银行风险有关的会计信息,如风险资产总额及资本充足率、逾期贷款平均余额及资本风险比率、备付金及备付金比率、贷款风险集中度、贷款结构及不良贷款资产状况以及对外投资可能发生的损失等。要全面披露表外业务信息,改变表外业务仅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予以反映的现状,应要求银行编制一张表外业务情况表,增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以全面反映表外业务的潜在风险。另外,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存在的巨大风险,有必要改造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也要进行充分披露。

3.4以人为本,提高银行人员的素质

在新一轮创新业务的全球竞争中,必须加强对商业银行会计人员的知识及技能培训,从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方面不断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熟练地把握会计处理方法及业务风险的识别和规避能力。

最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与国外金融机构合作,引进资金,组建中外联盟,但引资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最终目的是要提升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能力。管理水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实习报告

平也好,核心竞争力也好,关键是人才。因此,在与境外投资者合资、合作的过程中,各商业银行一定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一个重要内容,致力于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本土化的又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通过这些人才,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和技术,提高商业银行的创造能力,实现我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从人员素质角度堵塞银行会计风险的漏洞。

以上仅就银行经营风险的会计原因以及如何从会计的角度来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事实上,防范与抵御银行风险是一个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系统工程,离开了各方面的协同,单靠银行会计自身的力量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邓春华 《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本(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版本(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会计研究》,2001年第6期(5)刘玉廷《关于金融会计改革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

(6)刘润明《张茂燕论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位》,《经济问题》,2004年第8期(7)葛家澎《中级财务会计学》,中国人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8)葛家澎、杜兴强《人力资源会计相关问题探讨》,《财会通讯》,2004年版

第三篇: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doc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

刘丽金融08012008111064

摘要:在银行的会计工作中存在着风险。而有效的防范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可以很好地防范商业银行风险,从而使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取得一定的优势。因此,分析商业银行存在的会计风险,并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银行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商业银行 会计风险 风险防范建议

商业银行会计贯穿于银行经营的全程。从组织会计核算,为客户提供优服务,编制会计报表,进行财务评价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信息等每一个环都存在会计风险。银行会计风险是指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由于会核算错误或会计信息提供失误而导致策失误,因为主客观条件恶化或其他情况,使银行和客户的资金、财产、信誉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一、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

银行会计自始至终贯穿于银行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会计风险。从银行会计运作的过程和要素考虑,总结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即表现为会计操作险、会计管理(监督)风险、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一)会计操作风险

会计操作风险最重要的就是票据结算风险,结算业务是银行一项重要的中间业务,它是通过银行提供各种支付结算的手段与工具,为客户实现经济活动中的货币给付。随着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支付数量的日趋上升,以票据为主要支付手段的结算业务也给银行带来了诸多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1.开户风险:是指一些不法分子用虚假的身份证明开户,然后利用银信誉进行诈骗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

2.出售票据与结算凭证风险:有些开户单位购买票据和结算凭证后,缺乏对其管理和控制,从而给不法分子提供了机会,利用这些票据或结算凭证进行诈骗,从而使银行的潜在风险增加

3.结算业务操作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违规受理票据、违规签发空头银行汇票、违规开立远期信用证、违规承兑和贴现商业汇票以及违规处理结算业务等而增加的银行风险

4.支付清算风险:支付清算系统的安全性出现问题而给银行带来的风险。1

(二)会计监督风险

银行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会计在使反映职能的同时,根据各项财务会制度、会计法规,对银行取得和使用金的合规性进行审查监督,对银行资金取得和使用的合理性进行检查分析。而会计核算是对成果的反映和对业务状况的监督,会计核算没有尽到监督的作用,便是一种风险,即会计核算风险,会计核算有其具体的方法和原则,会计人员如不在会计方法和原则下根据有效凭证进行账务处理,便会形成风险,这也是核算风险的主要来源。

(三)会计人员素质风险

人员素质包括两个方面:业务水平和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素质风险就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过程中由于操作人员业务不熟练或者道德观缺乏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许多商业银行片面强调业务发展而忽视和放松对员工各方面的培训,使得一些会计人员思想素质不高,业务能力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从而为了自身的利益有意地损害了银行的利益。

二、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严密的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体系

1.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要尽快形成一套全面、完整、系统、环环相扣的会计业务内控制度。②针对代理业务等外挂系统的薄弱环节尽快完善其管理制度和管理规定,并落实业务核算的管理部门,做到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与会计核算规定和操作流程同步进行。③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应对岗位进行合理有效的分工,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制定出内控严密、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业务操作规程。④做好内控档案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责任档案备查制度。

2.建立对会计行为的再监督机制。在内部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会计行为再监督机制,围绕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等内容,引导会计行为规范化,使会计工作有法必依,有章必循。

3.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风险最重要的防范是责任防范,只要责任到位,制度到位,漏洞隐患就会无处可存。对发现的违规违章行为要进行责任追究,对有关负责人进行严厉的经济处罚或者纪律处分。

4.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目前,商业银行会计事后稽核是由在相应会计柜台设

一名事后稽核员完成,事后稽核缺乏独立性,会计监督职能不能很好发挥。应建立集中统一的稽核系统。

(二)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素质

人是社会积极的因素,防范风险的关键在于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因此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法纪政纪、反腐倡廉、革命传统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针对会计人员业务层次的不同,应进行分层次定位和培养。同时,要大力倡导风险防范文化,使其深入人心,使全体员工真正树立“内控先行”、“风险控制优先”的思想,并切实落实到行动中。加强教育培训,使每位员工熟悉自身岗位职责要求,理解和掌握业务的风险点,使风险意识渗透到每位员工思想深处,使风险控制成为每位员工的自觉行为,加快塑造和培育健康的风险防范文化。

(三)全面有效的会计风险监督系统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监督系统主要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三个部分。

1.事前监督,主要是制定商业银行会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2.事中监督,主要是对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情况进行动态监控。及时进行风险评价,动态地监控风险状况,及时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3.事后监督,是指通过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各种报表的检查分析,对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结果进行全面复审检查,考核各单位有关控制金融风险责任指标的执行情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与措施,以进一步防范风险。

(四)先进技术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运用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和辅助设备处理会计业务,为防范会计风险再设一道防线。商业银行会计要适应高技成果的应用,重点在于会计制度的执行和操作规范的落实,建立相互监督制约机制以及银行会计业务操作系统的密码管理、操作人员级别管理、授权管理等,各机构要明确固定的计算机管理人员,定期对计算机设备及其防护措施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要尽快开发、配备先进的银行业务辅助设备,如票据检验仪、高科技密码机等,利用高科技手段作为防范措施的必要补充,提高对票据的鉴别能力,防止假票据的进入,避免银行资金的损失。

三、总结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的重中之重。防范银行会计风险是银行业面临的一项挑战性工作,是一项不断需要根据银行经营环境变化而变化的新的银行管理领域,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只有不断探索抵御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高效办法,才能更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逊捷.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防范浅析.现代商业,2011

[2]于希文、王允平.银行会计学.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3]刘慧娟.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中国科技信息,2005

第四篇: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操作风险

湖中分理处

董开雄

一、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理念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方面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问题一:片面的操作风险管理理念。我国一些银行对操作风险管理存在片面认识,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重事后管理,轻事前防范。一般来说,银行很看重对已发生或已存在的风险采取严厉的事后管理处罚措施,试图以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发生,而对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措施关注较少。

二是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以往发生的案例中我们得知很多操作风险事件之间存在共同之处或密切联系。但是,一些银行往往“重个案查处,轻全面分析”,从而造成同类案件屡屡发生。

三是重基层操作人员管理,轻高层人员管理。我国一些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即重视对基层人员的管理,而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大的商业银行都是由总行到省行到市分行再到县级支行和分理处五个层次的管理模式,导致总行管理半径过长以及分行和支行行长权利过大,无法对一些高层管理人员掌管的业务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现实中,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着人力、财力、物力等大权,由其引发的操作风险特别是与外部人员进行内外勾结,对银行造成的危害性要远大于基层操作人员。

问题二:操作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一是管理职责分散,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操作风险由人员、系统、流程和外部事件等四类因素引起,几乎涉及到银行的各个职能部门。人员因素涉及到运营管理部,个人金融部等业务部门及内部审计等后台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的部门负责,缺少协调性,这种分散的管理做法,使得银行系统缺乏统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战略和政策,高层管理者更是无法看清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整体状况。同时分散管理还使得有些操作风险处在管理“盲区”,无人过问。

二是对银行的业务活动缺乏足够的风险评估。评估过程对银行来说是一个有明确目标的过程,即风险暴露是什么,银行如何监测和控制风险;潜在的缺陷是什么,应在什么地方进行改善;每项行动的负责人是谁,以及如何实现目标。评估是一个对风险定性的过程,而我国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较为欠缺。三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权威性。我国很多银行将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作为操作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我国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或风险管理部门不直接隶属监事会,而是与其他部门平行设置,这就造成其权威性不够。往往是对分支机构的稽查监督容易,对总行层面的稽核监督难以开展。同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不足,对内部控制的检查频率和深度不能与银行机构风险的风险程度相适应。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的对策

(一)以人为本,加强员工的教育和管理。在经营与管理决策中,首先,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和队伍管理。各级管理人员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感,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幸福指数,更新经营管理理念,将操作风险管理和防范纳入到银行风险防范范围内。要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培育良好的内控文化。加强员工业务培训,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使员工熟练掌握业务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银行要把加强道德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树立一批吃苦耐劳、职业操守好、业绩贡献突出的正面典型,通过典型人物宣传、巡回演讲等方式引导员工积极向上。其次,内控与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合规教育,让员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做了什么有什么后果。对违规事件进行分类整理,编写案例,抓反面教材,通过违规责任人自我剖析、自我反省等方式强化对违规问题的认识,起到惩处一个、教育一片的效果。最后完善激励分配制度,通过建立一整套细化完善的柜面业务操作风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其纳入员工绩效管理和绩效分配框架,做到奖惩分明。

(二)建立和完善风险监测工作预警预报制度。推行动态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让管理部门能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和减少风险。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从事后向事前,事中转移。不断提高细分领域的风险监测水平,开发出诸如信贷风险预警管理系统、个人贷款风险预警平台、运营监管系统等先进的预警预报系统,利用先进信息手段增强银行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拓宽风险监测渠道,有条件的银行应积极探索创新风险管理的方法,如可以开通手机短信举报电话,设立专供员工举报的电子邮箱等。

(三)强化监督检查,发挥“三道防线”的作用。首先,明确派驻基层营业机构风险经理的组织体系,受派机构的一切业务经营指标不得与派驻风险经理经济利益挂钩,充分发挥派驻风险经理对临柜业务操作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其次发挥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完善各个部门风险经理等级管理,持续提高风险队伍素质,修订个部门风险经理管理办法,完善准入标准、等级序列、评定流程和考评方法,不断提高各部门风险管理实务水平,发挥各部门风险经理对操作风险的第二道防线作用。第三,强化审计稽核管理体制和内控合规部门的职责,充分体现审计稽核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从而有效发挥稽核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完善检查目的,改进检查方法,严肃检查结果,提高整改落实的效果。风险管理部门要抓紧风险治理体系的建设,抓紧完善风险经理队伍建设,出台风险经理管理办法,重点规范各部门风险经理的职责和管理,加强对各部门风险自评的指导。

第五篇:商业银行法律风险防范

(二)各业务种类的主要法律风险 1.资产类业务主要法律风险

①借款合同、担保合同的订立及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

主体资格:需特别注意一些特别主体不能充当保证人:包括企业法人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国家机关(除经国务院批准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提供保证的除外)、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另外,公司担当保证人需依照公司章程规定,取得董事会或股东会、股东大会决议。生效要件及合同效力:(债权与物权区分原则)合同自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对于物权的变动,法律规定需要登记或交付的,自登记或交付之日起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需特别注意无效合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和可撤销合同(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订立的合同)。诉讼时效:一般为两年

行使担保物权的期限:担保法司法解释第十二条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两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物权法对抵押权的行使期限作了修订,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务诉讼时效期内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因此,在行使担保物权时,需特别注意在法律规定的时限内行使。

借新还旧:由于担保合同的从属性,签订借新还旧借款合同后,担保合同需要重新签订。特别注意保证担保,担保法解释规定:主合同当事人双方协议以新贷偿还旧贷,除保证人知道或应当知道的外,保证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新贷与旧贷系同一保证人的除外。

② 楼宇按揭贷款的主要法律风险(假按揭)

假按揭的情况下,虽然银行对相关房产仍享有优先受偿权,对抵押物不足清偿部分仍可以继续追讨,但在实务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对业主继续追偿不足部分难以实现,提供保证担保的开发商也往往已经不复存在或名存实亡。

假按揭案例

房地产开发商甲公司开发某楼盘,开盘时的单位售价创当地历史最高价,销售对象主要是香港人,其中也有部分是开发商的员工。有的购买两套,每套在银行的按揭贷款金额达200多万元。

后查实,大部分购买房产的香港人及员工均是名义购房者,房屋实际上仍由开发商在使用,还款也是由开发商向银行还款。

后由于该地区房地产价格回落,开发商经营不善,导致逾期增多,且无能力继续还款,给银行资金带来损失。

二、银行法律风险防范核心-——银行公司授信业务的法律风险控制

(一)对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的基本认识 商业银行遇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良资产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困扰中国商业银行,也困扰大部分的亚洲银行、欧美银行,甚至有些商业银行因为不良资产问题而垮台。

中国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率在全世界都是比较高的。形成因素:有内部管理上的因素,历史的因素,有体制上的因素、有道德风险的因素。

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中国银行发展的沉重负担,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如不能解决不良资产问题,将大大削弱中国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中国银行将在与外资银行的竞争中处于十分不利的地位。

(二)应用法律手段控制银行公司授信风险 1.授信之前的法律审查

贷前的调查是防范授信风险的基础。

1.借款人、担保人资格法律审查(如前所述);

2.合同法律审查:合同是否构成无效合同或可撤销合同,合同的变更或解除是否符合法律要求,担保物是否为禁止流通物或不得转让;

3.手续法律审查:担保合同是否取得合法的授权手续、需要登记或交付才生效的,是否已经履行了相关手续。

4.实地审查:客户经理要加强对企业的现场检查和实地询问,应对企业报表中的主要资产进行实地盘查,可以到税务部门调查企业以前纳税情况,掌握客户的准确财务数据。必要时银行可以指定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会计资料进行真实性审计,防范由于虚假会计资料造成信用等级评定虚高的风险,进而化解潜在的信贷风险。2.担保方及担保方式的选择

①抵押担保的履约率相对较高。借款人做抵押的情况下,特别是自有物业做抵押的情况下,履约率会大大提高。一项调查显示,抵押贷款的损失率一般不超过50%,保证类贷款如果通过诉讼解决,履约率不会高于20%。另外,一般企业拿来抵押的资产往往是核心资产,往往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所以借款人自身就会感觉到巨大的压力。

②如果采用保证担保,应该对担保人的偿债能力进行调查,尽量避免关联企业担保。关联担保一般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3.贷后监督管理

贷后管理是控制授信业务风险的关键,要严格控制企业信贷资金使用,确保与审前用途一致,严防资金挪用。项目贷款可以根据工程进度发放贷款,实行监督支付。

客户经理要经常深入企业,实地调查经营情况,关注关联交易、资本投资、股权变更等异常动态,及早发现企业的各种风险隐患,便于银行尽快采取相应保全措施,最大程度减少损失。

此外,要特别注意诉讼时效、保证期间以及行使担保物权的期限。充分利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中止、中断的法律规定,避免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使银行受到损失。还有保证期间需要特别注意。担保物权的行使期限在前面已经讲到,要特别注意。

(三)不良资产诉讼分析 1.加强诉前论证工作,制定有效的诉讼方案; 制定有效的诉讼方案是加强诉前论证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债务人企业的综合经营情况、财产状况、贷款法律手续情况,合同的效力以及履行情况,以及本案受地方保护主义的可能影响程度等进行全面细致的诉前调查与分析,并对起诉后可能遇到的情况进行充分考虑,在此基础上提出填密的诉讼方案,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向法院提起诉讼,包括诉讼对象的选择、管辖法院的选择、诉讼请求的选择、保全措施的运用、诉辩理由的取舍、证据的收集与运用等。

2.充分发挥各种中介机构的作用,做好对债务人财产状况的调查工作,并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为避免造成胜诉后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情形发生,对决定起诉的案件,要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拍卖公司、咨询公司甚至民间调查机构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利用这些机构社会关系广泛、信息灵通的优势,全方位、多渠道地调查债务人的财产状况和转移财产的线索,并请求法院对本案进行诉前、诉中的财产保全。

3.灵活运用各种执行手段提高执行效率,最大限度地实现债权回收;

不应将被执行标的物局限在借款人、保证人的有限财产或抵押物上,应当对法定的各种执行手段加以灵活、组合式的运用,例如申请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申请执行被执行人的投资权益,追加、变更被执行人、行使撤销权(案例)等。

申请执行第三人到期债权:如果该第三人在收到法院的履行通知后15日内未提出异议,而且又不履行债务,法院即可对其强制执行。如果该第三人在15日内提出异议,法院将不对该异议进行审查,也不得再执行该第三人。银行需另案提起代位权诉讼。

申请被执行人的投资权益: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可要求法院强制被执行人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转让,也可以由法院直接采取拍卖、变卖的方式进行处分,或直接将股票抵偿给银行。如果是上市公司的股份,必须经过拍卖。对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在处分前应征得有限责任公司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后,予以拍卖、变卖。同时要特别注意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问题。如果被执行人系在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的对外投资,在转让前必须征得合资或合作他方的同意,并经过外资管理机构的批准。

追加、变更被执行人:有的被执行人会假借改制之名,转移有效资产,以逃废银行债务。在发生上述情况时,应及时追加、变更被执行人。

行使撤销权,恢复原状:有的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将资产低价转让给第三方。银行可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另案起诉,行使撤销权,使被执行人的资产恢复原状。行使撤销权的案例

n 2003年7月,甲银行与乙公司签订借款合同,借款本金逾3亿元。合同到期后,乙公司未履行还款义务,甲银行隧向法院提起诉讼。甲银行在取得胜诉判决后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但是乙公司的财产在拍卖后根本无法清偿甲银行的全部债权。

n 后甲银行调查发现,乙公司曾于2004年10月将其名下的位于某处的一块土地作价人民币2000万元入股到丙公司名下。而该土地的原始登记价逾3000万。经委托评估公司对该土地进行评估,评估价值在4000万元以上。且调查发现,乙公司与丙公司存在关联关系。n 2007年3月,甲银行向法院提起诉讼,认为乙公司以明显的低价转移财产,意图逃避债务,请求法院判令解除乙公司的入股行为,并判令丙公司向乙公司返还该土地。

n 最终,乙公司与甲银行达成和解,甲银行的权益得到了保障。4.利用执行和解,实现各方利益的调和。由于不良资产处置诉讼往往涉及地方利益,因此地方政府介入案件的情况时有发生,而地方政府一旦介入案件,又常常使得原本属于简单的债权债务关系纠纷变成了“三角债”或“多角债”, 如此增加了案件的处理难度,并最终使判决的执行也变得困难重重。在申请执行过程中,应当本着务实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协调好与政府、企业的关系。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提出执行和解方案,或者认真考虑债务人或执行法院提出的执行和解方案,通过给予债务人一定的债务减免达成和解,从而实现对债权的迅速回收,并避免使执行工作陷人僵持状态。

下载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商业银行的风险及其防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会计风险及其防范摘要:会计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是企业运行的重要环节,也是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无论是国家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普遍涉及到会计工作。随着经济......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论文关键词】风险 对策 金融环境【论文摘要】针对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风险中存在的风险,结合商业银行的具体特点,将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利率......

    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定稿)

    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防范 内容摘要 针对目前一场 “我们输不起的实践” --- 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攻坚战,面临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上市的关键时刻,其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人......

    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一、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不高是产生审计风险的主要原因。审计活动是一种技术性很强的活动,它不仅......

    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

    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风险防范研究 经过几年来不断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国内商业银行传统的运营模式暴露出诸多弊端,既不利于央行实施监管也不利于银行内部的自我防范,在银行活......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近些年,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在银行系统的广泛应用,客户不再满足以前单一的银行业务,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应对客户对产......

    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如何防范农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的内部程序、人员失误、系统故障或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广泛存在于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农村信用社经......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

    浅谈商业银行会计内控风险防范 摘要随着新会计准则的实施、金融产品的多元化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银行面临的风险更为复杂会计操作风险已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主要风险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