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
摘要: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对367名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择业时体育专业大学生最注重单位的发展前景,其次是工作的福利待遇,最看轻单位的名气和地位。女生对职业有更高的要求,不同生源和独生与非独生之间职业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农村高于城镇、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体育专业大学生;调查;因素分析
A study Of Sports professiona Students′Vocational Value
LIU jianqiang
(Henan Zhengzhou 450044,China)
Abstract:In this research,by applying Work Values Questionnaire of Lingwen Quan to select 367 sports college students.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In choosing a job, The sports university students first consideration is development factors.the second is factors and lest important is social status factors.The female student is higher on the welfare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factor request.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are higher on the welfare factors and the development factors than those form urban areas.There has the similar result between the non-only child and the only child.Key words: vocational valuessports professional studentsstudy
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上的体现就是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或者
[1]是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
群体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大学生的需要与社会属性间的关系。它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活跃、极不稳定的部分,由于直接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活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巨大冲击而呈现特有的变动性。
目前我国已有的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研究还不多,并且还没有对体育专业的研究。体育院校是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它不仅肩负着培养各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任,又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体育科研与运动训练、体育教学三结合的重要基础,是体育产业开发与研究的主力军。体育专业毕业生在当今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处在较被动的地位,对他们的就
[2]业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选择体育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他们职业
价值观的特点,以期为体育院校的教学就业工作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国内三所体育院校。共发放问卷410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回收率为89.5℅。其中男生248人,女生119人,体育专业118人、运动训练专业84人、民族传统体育专业82人、社会体育专业83人,一年级93人、二年级93人、三年级75人、四年级106人;独生126人,非独生241人。城镇192人,农村175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凌文辁的“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王浩的“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的职业价值观”等与本研究有关的论文20多篇。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凌文辁等编制的职业价值观问卷,该问卷包括三个因素:声望地位因素,保健因素,发展因素,共22道题目。此问卷测量大学生在择业时的职业价值观,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对每一题目的评价按Likert式(Liken-type Scale)五点量表进行。要求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按照“最重要”、“比较重要”、“一般”、“比较不重要”、“最不重要”5个等级进行评定,分别给子5分—1分,对被试的回答进行统计。本次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即克隆巴赫(Craombach)a系数为0.796。由课题组成员按统一的调查流程和指导语向学生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内容,使学生在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给与充分合作。1.2.3 数理管理与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处理。
[3,4]结果
2.1职业价值观各维度的均值差异t检验
由表4-12可以看出,声望因素与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前者低于后者。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选择职业时,最注重发展和保健因素,且两者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最看轻声望因素。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对各种职业价值观的关注程度,由高到低排列顺序是:发展因素、保健因素、声望地位因素。
表 4-12 职业价值观个维度的均值差异t检验
声望因素 保健因素
注:﹡P<0.05 ﹡﹡P<0.01
保健因素
﹣18.475﹡﹡
发展因素
﹣19.210﹡﹡ ﹣0.254
2.2 职业价值观项目重要性的排序
表 1职业价值观项目重要性的排序
被试 总体 男生 女生
人数 367 248 119
项目的排序
V7、V11、V10、V3、V4、V16、V13、V8、V2、V1、V20、V12、V17、V9、V18、V6、V15、V14、V21、V22、V5、V19
V7、V11、V16、V10、V4、V3、V13、V8、V2、V20、V1、V12、V17、V9、V6、V18、V15、V14、、V21、V22、V5、V19
V3、V11、V10、V4、V7、V16、V8、V2、V1、V13、V18、V17、V9、V12、V20、V6、V15、V14、V22、V21、V5、V19
表1结果显示,一方面大学生认为最重要的前6个项目和最不重要的6个项目是一致的,另一方面在具体排序上性别之间有所不同。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最重要的6项依次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V7)、机会均等、公平竞争(V 11)、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V10)、职业稳定(V3)、能提供进一步的受教育的机会(V4)能够学以致用(V16)。职业价值观中最不重要的6项依次是:工作单位规模大(V15)、工作单位知名度高(V14)、工作单位级别高(V21)、工作单位在大城市(V22)、有出国机会(V5)、容易成名成家(V19)。2.2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表 2 不同性别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声望因素 保健因素 发展因素
男(n=248)2.9482±0.7724 3.3093±0.8125 3.4409±0.7360
女(n=119)3.0098±0.7678 3.5633±0.7709 3.6709±0.6714
t-.605-2.398﹡-2.420﹡
注: ﹡P<0.05, ﹡﹡P<0.0
1结果显示,在三个因素上女生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在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反映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女生更注重自我保健和自我发展。2.3 不同生源、独生与非独生之间的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表3 不同生源、独生与非独生之间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声望因素 保健因素 发展因素
城镇(n=192)2.936±0.768 3.272±0.836 3.380±0.734
农村(n=175)2.998±0.775 3.500±0.760 3.644±0.691
t-.670-2.407﹡﹡-3.135﹡﹡
独生(n=126)2.919±0.742 3.074±0.875 3.244±0.755
非独生(n=241)2.999±0.775 3.517±0.743 3.625±0.681
t-.818-4.099﹡﹡-4.185﹡﹡
注: ﹡P<0.05, ﹡﹡P<0.01
表3结果显示,来自农村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得分高于城镇的学生,且在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看出来自农村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从事的职业要求更高,更注重职业的保健和发展因素。
同时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且在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可以看出非独生子女更注重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
2.4 不同年级、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差异比较
表4结果显示,职业价值观的各因子在年级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可以看出:各因素在大三有个明显的低谷期,可见大三是职业价值观发展的一个转折期,经过大三的低谷,大四学生各因素回到与大
一、大二相当的水平。
表5结果显示,不同专业之间的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表明在同样的体育氛围的影响下,体育院校各专业间的职业价值观发展较为一致。
表 4不同年级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声望因素 保健因素 发展因素
大一(n=93)2.895±0.750 3.411±0.818 3.614±0.669
大二(n=93)3.005±0.769 3.434±0.787 3.577±0.749
大三(n=75)2.879±0.856 3.248±0.882 3.353±0.819
大四(n=106)3.047±0.732 3.390±0.772 3.445±0.674
F.814.631 1.811
表 5不同专业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各因素的差异比较
声望因素 保健因素 发展因素
体育教育(n=118)2.955±0.753 3.458±0.861 3.533±0.765
运动训练(n=84)2.922±0.805 3.404±0.795 3.630±0.758
民族传统体育(n=82)2.942±0.766 3.327±0.700 3.462±0.639
社会体育(n=83)3.041±0.789 3.254±0.800 3.379±0.679
F 0.278 0.965 1.293讨论:
3.1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同于当今我国大学生发展趋势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择业时首先考虑发展因素,希望在未来工作中能充分发挥个人才能,学以致用,达到自我实现,注重个人发展,希望有较好的发展空间,有较多的培训和进修的机会。择业时心态成熟,不看中工作单位的级别、规模,而是考虑是否有发展潜力。其次是考虑保健因素,希望获得较好的工作待遇,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有良好的工作环境等。工作单位的级别、性质、规模己不再是大学生择业是首要的条件了。大学生择业时出现了价
[5] [6]
值多元化。此结果与唐均(2000)、李家华、吴庆(2001, 2002)的研究较为一致。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人事制度的革新、社会对个人创业的鼓励以及整个社会的就业状况对大学择业产生了重大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不再把进入国家机关、政府部门看作是最佳选择、不再期待拿饭碗,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在职业生涯中摸索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同时,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使受到现代教育的大学生在择业时较关心自身的生活
状况,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方式、注重身心健康。此结论与龚惠香、汪益民等(1999)
[7]的研究较为一致。
3.2 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更注重发展因素,更看轻保健因素
由表1可以看出,在这前六项中除职业稳定项目(V3)外,均属于自我发展因素,没有一项属于声望因素;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最重视自己所从事职业的发展因素。与凌文辁等教授在1999的研究结果: V7、V10、V11、V1、V4排前五位的相比较,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学生存在着差异。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体育专业男生更注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V7)”和“能够学以致用(V16)”,排在第一和第三,而女生此两项分别排在第五和第六;相反,女生最注重的职业稳定(V3),男生的此项目仅排第六位。体育专业大学生无论是全体被试还是男、女被试,他们认为最不重要的六个项目,在内容上也都一样,均属于声望地位因素,只是在排序上略有差异。这与凌文辁(1999)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工作的声望因素不重视,这是良好的职业价值观的表现,因为它有利于人才流动,有利于在各行各业发展。
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保健因素的两项:收入高(V2)、福利好(V1)两项目排在九和十位。
[8]
而在非体育专业学生中这两项都排在了前五位。由收入高(V2)、福利好(V1)在排位上的不同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上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在保健因素上存在很大差异。说明体育专业大学生对保健因素的要求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一方面,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对自己工薪要求相对较低不失为明智之举;另一方面,可以看出体育专业大学生比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更健康,在个人利益上表现的更健康。3.3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性别、生源地、独生和非独生之间有较大差异
由表2得出的结果:体育专业的女生比男生对职业的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要求更高。这
[9]
结果与胡艳红(2003)和潘燕(1998)的研究结果正好相反,其对非体育类大学生的研究结果表明,男生在追求高薪、高福利以及自身发展的同时比女生更加注重声望、社会地位因素。
[10][11][12][13]
此结果与凌文辁(1999)、王浩(2006)郑伦仁等、胡晓莺等、喻永红等的研究结论也存在差异。他们的研究研究均认为:不同性别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可以认为,体育专业的女生的在体育专业氛围的熏陶下,产生了心理上的转变,显示出比男生对职业有更高要求的一面;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在职业价值观方面存在强烈反差。
由表3得出的结果,来自农村的学生和城镇的学生在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存在显著差异,可能由于来自农村的学生从小经济条件、生活条件学习条件较差,为了改变这种的状况,因此从内心更注重自己将来职业的福利待遇和发展前景。此表得出的另一个结果:非独生子女在职业价值观的各因素得分均高于独生子女。且在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类似于不同生源间的差异,可能由于,非独生子女多数来自农村,两者人群相类似所造成。
3.4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年级、专业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在年级间虽有不同,大三学生的价值观个因素各因素均低于其它年级,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方向的各专业之间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专业发展较均衡。结论
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中最重要6项依次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职业稳定、能提供进一步的受教育的机会能够学以致用。最不重要的6项依次是:工作单位规模大、工作单位知名度高、工作单位级别高、工作单位在大城市、有出国机会、容易成名成家。
整体而言,体育专业的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同于当今我国大学生发展趋势;在择业时,不看重虚名,更注重是否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专业大学生更
注重发展因素,更看轻保健因素。男生比女生更注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够学以致用。
在性别、生源等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存在一些显著性差异。女生各因素得分均高于男生,且在保健和发展因素上存在显著性差异。来自农村与来自城镇的学生相比,对职业的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有更高要求;非独生子女更注重职业的保健因素和发展因素。在年级和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参考文献:
[1]潘莉莉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2]戴 俊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5,(7):386-390 [3]凌文较,白利刚,方俐洛.我国大学科系职业兴趣类型图初探[J],心理学报,1998, 1,78-84.[4]凌文辁,方俐洛,白利刚.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1(3),342-347 [5]唐钧.适应竞争现实,做好就业准备一关于大学生职业设计的调研报告[J],当代青年研究.2000.5.10-16.[6]李家华,吴庆,路得.2001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2, 1, 9-13.[7]龚惠香,汪益民,袁加勇等,从两次问卷调查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演变趋势[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999, 3, 73-76.[8]吴谅谅、李宝仙.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期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应用心理学2001.7(3),18-23 [9]胡艳红 大学生择业效能感因素分析及其与职业兴趣职业价值观的关系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2
[10]王浩 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的职业价值观 中国临床康复[J] 2006,10,70-72.[11]郑伦仁,窦继平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定量比较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5(2):70-5
[12]胡晓莺,连榕,邵雅利 当前高师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 2001,2(3):45-8 [13]喻永红,李志 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与教育对策研究[J].教育探索 2003,23(12):42-4
第二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调查题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专题调查报告
调查类型:研究性调查
调查目的:研究本校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境界,通过对比,发现不足,共同提高
调查对象及样本分布:
本次调查对象涵盖大
一、大二学生,共六十,男女比例为1:1.。
地点: 宿舍 随机选择一栋宿舍楼,晚上7点30到9点30.,敲门进入宿舍,一舍两份,填完后马上收回。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2010/6/13
小组成员分工明细:
统筹: 问卷设计: 数据分析: 第一角度: 第二、三角度: 统稿校核及打印:
首先解释一下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在我们的身边,已经有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打工,做小生意,他们和我们心中都怀揣着自己的梦想。我们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想利用这次机会做一次大学生消费倾向,消费水平,消费能力并附带价值取向的调查,以便做好自己定位,为以后扬帆上海做准备。经过小组讨论以后,内容太复杂不专一,未能通过可行性论证。于是一次以价值取向为主体的社会调查开始 本着求实求益求教的态度,以求促进社会进步,解决社会问题,增进人民幸福,尊重客观事实,虚心向群众学习与求教为纲领性原则,我们作出如下报告:
第一角度:职业价值观调查
作为社会人,首先要保证的就是生存,劳动才能生存。一个人所从事的劳动种类就可以狭隘的定义为他的职业,因此职业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本次调查的第一部分就是职业价值观的调查。
下面结合我们的问题作出如下分析: 1.你专业课外最想学习的内容是什么?
A计算机 B网络技术 C实用技术
2.你的择业目标是
A关注社会 B关注个人发展
大学生择业的自我意识突出,毕业生求职行为取决于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及其价值观念趋向的变化。面对日益竞争和完善的就业市场,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努力在现有条件下谋求个人发展,择业时第一看发展前景,第二看施展才干的机会,第三看薪酬福利。研究结果表明,有利于自我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考虑的主要因素、符合自己的兴趣、机会均等、公平竞争等自我发展因素成为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3.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其中(1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2回报家庭与社会)这两种体现社会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只有19.8%,而(1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的更好2证明自己的价值3出人头地)这几种体现个人价值取向的选择比例达到38.5%。这两个数据的对比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4.您的择业标准及您在择业时所关心的因素:
A学习条件B权力、地位升迁机会C经济收入D工作环境地点E专业对口有出国机会F职业风险
5.您希望做什么工作 ?
A外企或合资企业B大型国企C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D继承父母的公司E自己创业F尚未考虑好
大学生择业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调查中,33.1%的人选择外企或合资企业,27.4%的人选择大型国企,19.7%选择科研、学校、医院、新闻等事业单位,13.5%继承父母的公司,2.5%选择自己创业,1.6%尚未考虑好,0.4%为其它。另外,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职业价值观念开始被摒弃,当代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上开始根据自己发展需要而“爱一行,干一行”,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勇于放弃,重新选择。
综合以上题目的调查结果,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当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传统价值观的强烈对比:
首先,个人本位职业观对比于社会本位价值观。
其次,竞争性职业观对比于以和为贵价值观。再次,多元化的价值观对比单一价值观。
总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了多元的不稳定态势。
第二角度 消费方式
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人,大学生们在学校里究竟是怎样支配他们的金钱,也是我们很感兴趣的一个方面。
6.心里合理的消费状态是:
35%的学生认为够花就行,14%的学生以定出消费计划为准则,而51%的学生希望每月都有赢余以共自己支配。
7.如果有一大笔钱,你会如何使用:
30%的学生想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18%的学生有周游世界的梦想,13%的学生想捐给慈善机构而15%的学生要把钱存到银行另有24%的学生选择其他使用方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都渴望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事实上无法得到满足或许这就是大部分学生选择“买自己想买的东西”的原因吧。
此项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仍处在消费者的姿态,没有利用资源创造财富的主动性,当突然拥有大笔资金时,大部分学生不是思考着如何利用拥有的财富资本去创造更多的财富,而是怎么去消费。这也体现大学生的理财信念 职业信念不是很强,应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更应该在大学里培养我们的自主性,而不是好逸恶劳的恶习。
8.你一般都会去哪儿购物?
50%的学生选择甘露商城,22%和24%的学生选择专卖店和特色店,只有4%的学生会去一般的小店。大学生是介于普通消费者和时尚消费之间的特殊消费群体,他们更倾向于去百货商场消费。现在的大学生可以算得上是80后的时代代表,思想更加开放和自由。在消费方式上也更趋于多样化,也更加注重心理层面的消费。调查中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会选择中高档商品,将近一半的人会选名牌,这对于无直接经济来源的大学生们来说,无形中加重了家庭的负担,这也极易滋生爱慕虚荣的风气与攀比风,也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试想同一宿社中的上下铺两人,一人动不动就花一两千元去买双鞋,而另一个只能花二十来元去地摊上买双来穿,常此以往不出问题才怪呢。
9.当身无分文时,朋友去玩,你会怎么做呢?
65%的大学生选择婉言谢绝,然而有35%的大学生会借钱消费。或许这的确有点难以选择,毕竟朋友相邀嘛!或许这也得看是哪种朋友!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消费金额,但是从第八问的结果显示,不科学的消费行为占到了不应该达到的比例。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的消费理念仍趋于传统,超前消费的比例仍不是很大。同时也表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国人民的传统的消费理念,已经开始受到西方消费观的影响,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一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的确超前消费能使我们今天的生活更舒适一点,如果无节制的超前而没有严格的预算的话,就会出现寅吃卯粮的现象。第三角度 时间支配与行为方式
时间在衡量一个人的观念方面是一个天才。主要从个人方面来设计题目:学习自主性,时间利用效率,时间利用方式。
10.你有自己的目标吗?______
(a)没有;(b)有,但不十分明确;(c)有,非常明确。
大概9%的人没有目标。89%的人有但不明确,多数没有尽全去实现它。力只有2%左右的人有着明确的目标并一直努力去完成它。事实也表明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大都出自这2%的人中,看来拥有明确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它,是我们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大学里最充足的莫过于时间了,但以上的调查表明,大学里的时间合理有效充分利用的实在不是很好,绝大多数不满意现在的生活,归根揭底是没有成就感,自己又不创造机会去实践,这也和目标不明确有关。
综合以上讨论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第二,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第三,培育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坚持竞争与合作并存。
在世界高速发展的今天,要想立与不败之地,当代大学更应该拥有良好的价值趋向,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切从严要求自己。应该实事求是,与时具进。在21世纪,增强自我求发展的坚定性与自主性,开辟我们事业的新天地。
第三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
——以重庆大学为例
三、发展空间
选择职业是人生一大课题。对大学毕业生而言,择业是其走向社会、独立生活的关键一环,被誉为“人生的一大选择”。职业价值观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多数人在选择职业时都会强烈关注职业的发展空间。例如培训机会、出国机会、晋升机会等等。
1、培训、出国提升能力:工作能够给予受培训和锻炼的机会,使自己的经验与阅历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得以丰富和提高。
2、学以致用、实现自我:当前人们更强调职业能否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提供机会。人们已不再将职业仅仅当作谋生手段,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正逐渐凸现出来,成为支配人们从业行动的重要动因。2002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在“您奋斗成为大学生的主要动机”调查,把“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回报家庭与社会”座位社会价值取向,把“适应社会,找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作为个人价值取向。得到的数据显示,19.8%的大学生选择社会价值,38.5%的大学生选择个人价值。这些研究成果表明,个人本位价值观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形成,大学生择业具有明显的自我倾向。而在我们对重庆大学学生的调查中,45%的人希望能顺利实现人生价值,只有11%的人认为这不重要。
建议:加强大学生人生价值观教育,坚持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高校价值观教育应与时俱进,大胆承认个人价值和自我实现的追求,但也要防止个人利益至上的狭隘的价值观,要做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目前,团中央和教育部大力推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一些富有责任感的大学生放弃了沿海优越的工作条件而志愿到西部服务,很好地实现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2、公平竞争、晋升机会: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公平竞争也成为大学生考虑的重要因素。
4、工作自由、兴趣特长:这又是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工作中能有弹性,没有太多的约束,可以充分掌握自己的时间和行动,这是大多数人所希望的。在我们对本校学生的调查中,有25%的学生是非常希望工作自由的,还有70%的学生持无所谓态度。在选择职业时,兴趣也是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的话题。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作为选择职业重要的因素,能够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择我所爱、爱我所选,可以从工作中得到乐趣,得到成就感。在很多时候,人们会拒绝做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工作。在被调查学生中,有接近一半的学生是非常重视兴趣问题的。
建议:处理好职业价值观与个人兴趣特长的关系
在确定价值观时,一定要考虑它是否与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相适应。据调查,如果一个人从事自己不喜欢的工作,有80%的人难以在他选择的职业上成功;而如果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工作则可以充分调动人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源动力。此外,选择一项自己擅长的工作,也会事半功倍。
5、挑战性、工作成就感:
四、社会声望
社会声望也是莘莘学子在选择职业时非常关注的因素。工作或公司的社会地位,公司的知名度都深刻地影响着求职者的选择。
1、社会地位:有研究表明,绝大多数毕业生毕业后向往到大公司、国家机关工作,而只有绝少数学生愿意从事农业方面的工作。虽然农业在整个国家的地位非常重要,可是还是很少有学生愿意参与农业方面的工作,甚至不愿意去农村当村官。有一部分学生甚至十分看不起农民工。而医生、律师、教师(尤其是大学教师)是非常热门的职业。在我们的调查中,54%的学生希望工作后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2、公司知名度:现在社会上大部分毕业生都梦想能去世界五百强,最好是前一百强工作,这是不可否定的事实。世界五百强不仅仅拥有丰厚的经济收入和福利、良好的发展前景,还拥有很高的社会声望。这给个人、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荣誉。
第四篇: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
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情况研究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10-11-21 10:47:00 ] 作者:朱定秀 郭晓艳 编辑:studa090420
论文关键词:巢湖学院;职业价值观;对策
论文摘要: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在职业选择中对自身价值的定位.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加剧.探索评价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集相关调查数据对巢湖学院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进行实证分析和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就如何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如何做好本校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作一些对策性的分析。
职业价值观是人们对待职业的一种信念和态度,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价值取向,也是人们对各种人生需要的重视程度的反映。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其价值观已经趋于成熟,同时,选择职业、走人社会对大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一个大的转折点,因此,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研究当今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次调查旨在对巢湖学院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状况进行抽样调查,希望通过了解在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现状,为针对性地开展我院的就业指导工作,引导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实现顺利就业、成功就业作一些对策上的研究‘ 1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问卷共设置四个模块的二十个问题,调查中随机抽取了巢湖学院312名在校大学生,涵盖学院所有专业。其中,男生136人,女生176人;理工类100人,人文类%人,管理类%人,艺体类20人。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2份,回收问卷312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306份。调查问卷由笔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设计,调查内容主要就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价值观念、职业方向与理想等问题进行如实选择。问卷回收后,采用pc-EDIT软件进行数据录人,通过Stata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2调查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2.1.1择业观呈现多元化趋势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求稳怕变、重视“铁饭碗”的传统就业观念遭到冲击。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大学生独立自主意识的增强,我校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也呈多元化趋势。在我们对“选择职业时,您主要考虑的因素是什么?”的调查中,15.69%选择“和自己专业吻合”,29.08%选择“职业的收人高”,选择“企业文化及工作氛围好”占29.74%,另外36.93%选择“企业发展潜力大”,选择“自我价值的实现”为49.02%。可见,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因素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同样,如表一1所示,学生对择业单位性质的选择也具有多元性。
通过以上两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我校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多样化趋势:追求自身价值实现的职业价值观,追求或展示自己兴趣、特长的职业价值观,追求收人与财富的职业价值观,“稳定压倒一切”的职业价值观,追求自由、独立的职业价值观等。2.1.2职业“发展”意识增强
通过对学生职业目标的调查,近60%的学生希望成为领导者、管理者或者是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皿表一,由此可见我院大学生已经能用发展的理性思维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前景,他们更加注重工作的独立自主性,重视个人管理才能的提升。
此外,从图一1中可以看出调查中有43%的学生会视情况更换第一个工作单位,大部分学生已经不再局限于寻找一份固定的工作,而是倾向于向外界寻求更多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选择反映出大学生已经具备从发展的视角理性对待职业选择。当代大学生的职业“发展”意识,既反映了市场机制下人才的“职业流动性”增强,同时也体现了大学生对实现自我价值和职业预期的不懈追求。
2.1.3自主意识的增强
在对“职业价值的认识”和“择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这两个问题进行调查时,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强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实现自我价值和理想,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在当前巨大的就业压力面前,超过80%的学生希望通过自身努力寻找工作,在问及毕业后的择业意向时,有37.2%的大学生选择了“自己创业”。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求职主动性、自主择业和创业的意识在明显增强,依靠社会网络(家人、亲友、政府、学.校)支持就业的传统观念开始淡化。2.1.4职业理想有前瞻性,突破“铁饭碗”思维
面对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学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工作不好找,有的甚至刚毕业就失业,然而这种局面并没有束缚大学生寻求赋有挑战性职业的理想。在问及“您想进什么性质的单位工作”时,有40%的学生有意向去外企或民营企业工作,希望进国家机关的仅占20%。可见,出生于90年前后的当代大学生,具有很强的拼搏意思,勇于创新,敢于直面挑战,希望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创造机遇,实现自我价值,“铁饭碗”对这代大学生并没有太强的吸引力。调查中263名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自我价值的实现”或“企业发展潜力大”,这一数字也证明了学生更希望选择有升值潜力职业的愿望。
大学生择业时不仅仅注重个人的发展,更加强调机会的均等性和竞争的公平性,看重职业的发展空间。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职业的不稳定性也在增加,大学生就业困难已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这也促使大学生择业心理有了相应的改变,职业理想有前瞻性,注重未来的价值实现。2.2存在问题
2.2.1职业认知不明晰,缺乏系统而长远的职业规划
在择业认知上,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导致对择业缺乏正确的认知,对职业的了解存在着局限性和片面性,脱离社会实际,导致择业时的矛盾心理等。主体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往往以他对职业的认知和经验为前提,也就是说,学生对职业的认知也就是对价值客体—职业的性质和特征的认知。一般可以包括学生选择所学专业的原因、对所学专业今后从事何种职业的了解程度和对所学专业对口职业的从业资格的了解程度等相关的问题。调查中有50.33%的学生偶尔会关注一下本专业的就业前景,6.21%的学生从来不关注这一问题。表一3反映的是学生对可能从事职业发展趋势,行业背景的了解情况,数据很清楚地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缺乏系统长远的职业规划。
2.2.2缺乏“专业”兴趣,能力认识狭隘 在我们所调查的306个样本中,在“你对所学专业兴趣如何”这一问题上,仅有9.15%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特别感兴趣,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的占65.03%。这一组数据明了地告诉我们,绝大部分的大学生并不看好自己现在所学的专业,这可能也是很多大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景不太关注的一个原因。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的合理规划,这不能不算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本次调查也暴露出大学生过分看重社交能力和应用性技能,却忽视专业能力积累的问题(见图一2,图一3)。当今社会是一个注重能力的社会,能力不仅包括社交能力和应用性技能,专业技能更是不可或缺的一个方面,专业能力在社会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过分地强调“社交能力”而不重视专业能力的具备,这种狭隘的能力发展观,已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树立健康合理的职业理想的一个障碍。
2.2.3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得到广泛的认同
职业评价标准的务实性,在价值追求上,个人化特征非常明显:重视个人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在职业追求上,受利益驱动的影响,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而忽略远大的职业理想,大学生就业观念不断更新,但功利色彩凸显许多大学生希望在职业实践活动中,达到自我物质利益、权利地位、成才愿望等需求的满足,具有较强的利己性和功利化色彩。
职业价值取向功利化受到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少大学生在择业时明显表现出实用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特征。调查中,大学生在回答“您在选择职业时主要考虑的因素”问题时,89名大学生选择了“收人高”,在5个备选因素中位列第三。在回收的306份有效问卷中,有193名大学生表示今后就业的首选地点是“经济发达地区”,占总数的63.7%;90人选择在“本地就业(29.4%)";只有23人有去“西部地区(7.52%)”就业的意向。这反映出大学生怕吃苦,奉献意识欠缺,对大都市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极度向往,过分追求物质层面的东西,在职业价值取向上有着强烈的求利、求名、贪图安逸、不愿去基层和艰苦地区等不良心理。2.2.4期望值往往偏高,择业观念不够理性化
自我价值意识的增强同时,一些大学生求职择业时过分高估自己,表现为要求工作地点在大城市或发达地区、单位的层次要高、工作待遇要好,·就业取向停滞于高端人才市场,职业期望值过高。调查中50%的大学生理想的月收人为3000元以上,4.58%和45.52%的学生把理想的月收人定位在1000-1500元和2000-3000元。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中部地区,对月收人的这种定位有明显偏高的倾向。63.7%大学生首选在大城市或经济发达地区的外企就业,这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一些不够理性的成分。2.3不同层次的差异性
2.3.1性别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针对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容易产生的怕竞争,怕担就业风险的畏难心理,与女生相比,男生对自己的要求要更高一些。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不同性别的学生在就业取向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如对就业地区的考虑、就业单位性质的要求、理想收人数额的确定、自主创业的比例、就业方式的选择等都有区别(见表—4)。
2.3.2专业对职业价值观的影响
专业对就业价值观影响的表现有以下几点:
首先,文、理科学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及兴趣存在显著差异。调查发现与文科学生相比理工类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兴趣较低,40%的理工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而只有15.2%的人文类学生、22.3%管理类学生、10%的艺体类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
其次,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对收人的要求要明显高于人文和管理类学生。共有67.5%的理工艺体类学生和38.2%的人文管理类学生将理想月收人定位在3000元以上,与此形成对比的是29.1%的理工艺体类学生和55.9%的人文管理类学生将理想月收人定位在2000-3000元。
第三,管理类学生对未来就业前景的担忧程度高于其他三类专业。39.3%的管理类学生认为未来的就业前景不太乐观。
最后,专业对就业价值观的影响还体现在对职业目标和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上。34%的理工类学生职业目标是成为“领导者或管理者”,38%的人文类学生和41%的管理类学生把“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作为职业目标,55%的艺体类学生将职业目标界定为“获得安全感和稳定感”。此外,理工类和管理类学生更倾向于在外企工作,而人文类学生希望进国家机关的较多,艺体类学生对工作单位的性质要求较平均,没有特别集中的区域。
2.3.3家庭背景的影响
父母的工作单位和职业对毕业生择业也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孩子对职业世界的了解首先源于自己的父母,父母在与孩子的交往中也会不知不觉将与自己职业有关的信息灌输给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父母职业状况不同的毕业生,职业价值观自然会有所不同。
人学前长期居住地对职业价值观会有一定的影响,毕业生家庭出身和性别对择业的影响是显著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来自城市的学生中有69.2%的人希望工作在大城市,61.1%的农村学生做出了跟城市生源同样的选择,将大城市作为理想的就业地区,是城乡两个社区学生的共同愿意。但在“本地就业”和到“西部地区”就业的选择上却体现了明显的地域差异:11.2%的城市学生和6%的农村学生有去“西部地区就业的意向”;23.5%的城市学生和31.9%的农村学生选择留在“本地就业”。另外,21.3%的城市学生和26.9%的农村学生希望成为“领导或者管理者”,41.6%的城市学生和30.6%的农村学生将“获得独立自主的工作”作为职业目标。从数据上看,农村学生似乎比城市学生更希望通过工作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农村学生在职业目标的定位上比城市学生要更加的务实。究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由于生活条件艰苦和生活环境的落后,有借助体面工作改变命运的强烈愿望。家庭收人的高低对毕业生择业也有影响,家庭收人比较高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更多考虑工作能否“赢得成就感,发挥自己的才能”及“自我价值的实现”;50%的农村学生认为“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并实现自己的理想”是自己的职业价值。家庭经济条件对学生就业选择产生影响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在此就不赘述。
3就业指导中的对策
本次调查使我们对巢湖学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积极的表现,如择业的自主意识增强,有积极进取的择业意识和趋于成熟理性的择业行为,部分大学生有长远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意识等。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消极因素的存在,如部分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有较保守、消极的思想观念,功利主义倾向和个人本位意识强烈等,这些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普遍还处于形成过程之中,当前由于受市场的影响,高校过于看重大学生的就业率,在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中,往往受市场“指挥棒”的影响,过分注重对大学生择业技巧、就业政策、就业信息的指导,而轻视对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教育。如何从本源上帮助学生进行理性的自我定位和职业设计,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成功就业,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一个鱼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3.1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加强职业价值取向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定位。在进行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要坚持正确的职业待遇观、职业苦乐观和职业地位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到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既有物质需要又有精神追求,既要物质待遇更要享有精神待遇。当然,在职业价值取向教育中还必须注意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倡导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的同时也应肯定个人利益和自我价值的追求。要让大学生认识到把劳动和个人利益联系起来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来看,劳动的价值应该超越狭隘的个人利益,指向集体的、长远的共同利益;认识到职业无高低贵贱之别,却有成功与失败之分,只有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的事业才是成功的事业,才可能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持续发展。
3.2培养大学生的择业信心竟争意识和创业意识
研究表明,我院大学生的择业信心并不是很强。一方面有社会学校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当前,由于有的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缺乏应有的规范,还存在不少招聘中的不公平现象,使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择业缺乏应有的预见能力,择业信心降低。作为地方型院校,我们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度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学生由于自身对社会不大了解,对自己能力缺乏正确的评价,也出现了信心不足的情况,因而学校要着力提高办学声誉,打造特色品牌,要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交流沟通,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加强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择业信心,使学生在校期间以饱满的热情投人到学习和工作中去。在择业教育中尤其要关注女大学生的择业信心教育,一方面教育女大学生正确了解当前的社会现实,敢于面对现状,另一方面又要教育她们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敢于去竞争,形成主动择业、积极进取的择业意识,认清社会需要,把握市场信息,把择业和从业的过程看成是一个进取、创业、开拓的过程,是一个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掌握自己命运、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
3.3突出职业能力教育
针对我院学生对职业能力认知上的偏差,加强职业能力教育,引导大学生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非常重要。职业能力教育是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延伸,它是人们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包括内在的工作技能和外在的精神面貌,对一个人的职业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职业能力强在职业选择中就占有优势,个人就更加充满自信。在对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教育中,要注意与专业课教学的结合和渗透,一方面要使专业课程与职业知识相结合,在巩固书本知识的同时,结合专业背景资料,进行相关的职业特点、从业要求等方面的教育,并通过行业调查、专业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等途径帮助大学生适应社会,了解行情。另一方面要融人时代要求,培育大学生的创业精神、进取精神和开拓精神,培养他们强烈的创新意识和高超的动手能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通过职业能力教育,帮助大学生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充分展示出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
3.4注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模糊,很多同学进行职业选择是以当前社会流行的职业观念和评判标准代替自己做选择,以外在的社会地位、经济收人等作为职业选择的依据,而不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出发,致使生涯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学校应把素质教育与职业观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选择职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人生选择,生涯规划和选择的基础就是了解自己。要培养学生选择和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目标,规划未来。
3.5坚持分类指导教育
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性别、专业、家庭状况等变量上存在差异,要求学校调整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要对不同性别、不同专业等学生分类指导。尤其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竞争意识的教育,要让女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建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信念,发现、发挥自身优势,学会有效的“整合”自己的优势,以健康的、积极的、主动的心态适应社会。要关注“双困生”,坚持个性化就业指导。
4教育教学中的建议
4.1加强学风建设,树立人才培养全面素质观
从调查中发现,我校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专业认知度低,除了一些客观影响因素外,学风建设也是个问题。系部应在新生人学教育和平时的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强化学风建设。由于学生适应就业市场变化的就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体现,教育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的培养和提升。
4.2专业设里与课程结构的调整
目前,我校的有些专业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就业的确造成障碍,一些课程的结构没有针对社会变化加重拓展知识面和加重实习环节,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与社会所需脱节,尤其是在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造成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与市场的需求脱节。这也是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就业信心不足的重要原因。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机制应保持对市场中的人才需求的灵敏反应和积极应答,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
4.3培养模式多样化。
由于学校在入学时,部分学生是服从志愿来被安排专业学习的,这就造成了一些学生专业学习与个人兴趣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如果学校能在实行学年学分制的同时,推行辅修第二学位制,满足学生的个人爱好,这对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五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调查报告
班级:11人力资源管理(1)班
组名:“煤老板”小组
组员:
一、调查目的: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人数日益上升,由此引发的大学生
就业压力逐渐成为社会的焦点。不可否认,当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在日趋激烈的就业压力中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此次问卷正是通过对大学生业价值观的调查研究,初步了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并据此提出一些建议,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适应就业形势,满足社会需要,以促进毕业生正确就业、择业。二、三、四、调查对象:东莞市各大学院校的在校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本次问卷共设23题问题,包括大学生对自身专业与择业方向的选择以
及自身对择业的认识、要求等内容。
五、调查报告:
1.本小组主要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东莞市各大学院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式发送问卷:
(1)打印问卷直接向周围大学生发送问卷调查;
(2)使用问卷星进行网上发送问卷调查。
2.调查结果分析:
(1)现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势
大学毕业生在走出由国家统包分配的计划模式后,目前正进入一个完全自主
择业的新时期。而在他们前面却是一个人才既稀缺匮乏又相对拥挤饱和的尴尬局面。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空前活跃 ,大学生们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2O世纪80年代末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大学生的职业观呈现出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性和矛盾性;职业价值主体意识自我化;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务实和具体化;职业期望呈现多元化趋势,职业价值目标呈现功利化、短期化等特点。当今社会,大学生的职业价值目标正由实现人生远大志向等精神状态和行为取向,逐步转向满足短期化的物质利益的要求。
(2)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在本次问卷调查中,发送问卷65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其中工科类学生
21份(占42%),文科类学生23份(占46%),理科类学生6份(占12%),包括43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和刚刚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7名。在50份回收的问卷中,家庭收入贫困的占有16%;一般的占64%;良好的占有20%。问卷的男女比例为46:54,其中包含的专业有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人力
资源管理、会计学等。
(3)被调查者对所学专业的兴趣
从题7可以看出对自己所学专业有兴趣的大学生仅占了30%,对自己专业
感觉一般的占64%,而不感兴趣为6%。对自己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对学习态
度有直接的影响,虽然对自己专业不感兴趣的仅占6%,但却有64%的大学生
对自己的专业感觉一般,表明了有近70%的大学生无法学习到自己喜欢的专业,这对大学生学习本专业知识影响十分大,可能会导致大学生学习成绩日益下滑;同时,也导致了近92%的大学生只是偶尔关注,甚至不关注自己专业的就业情
况(题8)。再从大学生的职业理想来看(题9),只有1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
所学得专业与自身的职业理想相符合,而不太确定和不相符的占90%。这些数
据表明大多数大学生地自己专业都不感兴趣,并认为专业与理想不相符。
(4)能力与职业理想
题15中可看出,大多数大学生都肯定了能力在求职过程中的重要性,有54%的人赞同在面试过程中企业最看重的是能力,当然也有46的比例认为是其他方面,如学业成绩、社会经历等。
从题5可以看出,了解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大学生仅占26%,而不太确定以及
不了解自己优势与特长的占74%,再从学习目标中看(题6),只有10%的大学生有清晰和长远的目标,而目标模糊的占90%。这与现今大学生的自我认知情况相符,都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设定目标,规划未来。
而就能力与理想来看(题10、11),认为自身的能力与知识能胜任理想中职
业的仅占30%,70%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目前拥有的能力与知识并不能很好地胜任理想中的职业。这就存在着一个矛盾,能力水平与理想职业的矛盾,大学生心里渴望着拥有符合自身理想的职业,可往往与自己的能力水平向违背,这就要求大学生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或投身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
(5)择业态度
从题12可看出,当今大学生更倾向于先就业后择业(占80%)的择业态度,而那种有适合的就就业,没适合的就等的择业态度仅为少数大学生(占18%)所认可,此外,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很少大学生会在选择职业时采纳父母意见,因为仅2%的比例显示大学生的择业态度是“看家人的态度,自己不好说”。再从大学生的理想工作来看(题16、17),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50%的人选择了发展
前景好的工作,24%的人选择了薪酬高的工作,24%的人选择了有利于自我成长的工作,还有2%的人认为权利与地位才是工作的首选;同时,超过三分之二的大学生认为经济收入和个人发展机会是择业的首要考虑因素。这些数据表明,大学生职业期望呈现多元化趋势,职业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务实和具体化。
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职业的收入应与职业地区的地理位置相挂钩(题19),因此,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倾向于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就业。此外,超过70%的大学生更愿意进外企或国企工作(题20)。从这可以表明,现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功利性、务实性的特点,2O世纪80年代末,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和利益群体分化,求稳怕变、重视”正统”的就业观念遭到一定冲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个性发展与功利成为职业评价的主要标准。
众所周知,我国当前的就业形势相当严重,而绝大多数大学生也了解到这一问题(题13),因此,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认为自主创业是一种在求职困难时的考虑(题14),而会有先考虑创业的大学生仅占20%。
(6)就业与职业价值主体意识自我化
如今的大学生追求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而且比较自信,渴望表现自己,对于自己的特长更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因此在选择职业时,能否发挥特长是如今大学生择业时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就如题15、16、17,绝大多数大学生都会将个人发展放在择业的首要位置;同时,也有过半的大学生渴望表现自我,渴望在工作中采用自己的方式来工作(题23)。
就题21而言,现今大学生更加注重工作的舒适度而非稳定性,有近80%的人认为工作舒适度是择业的重要因素;同时,大多数大学生认可了工作要能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重要性(题22)。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价值主体意识。“你就是你自己”,”寻找并实现你自己的价值”等观念逐步内化为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一部分。曾一度流行的“机遇与工作稳定”己不再成为择业首要因素,当代大学生他们对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的观感更实际,职业价值观念也逐渐理智和成熟。他们都不愿使自己的主体选择与社会规范发生正面冲突,而努力选择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3.调查结论
(1)能否发挥特长与促进个人发展是当代大学生择业时首先考虑的因素。
(2)在现代的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不能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导致他们很少关注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前景。
(3)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情况不能确定,对自主创业缺乏热情。
(4)现今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具有功利性、务实性的特点,其职业价值评价标准正在由以往抽象的理想主义变为明显增强的务实主义,个性发展与功利成为职业评价的主要标准。
(5)现今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职业价值主体意识,并不愿使自己的主体选择与社会规范发生正面冲突,而努力选择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观念。
(6)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希望进入外资或国营企业工作,并且希望能在工作中实现名利双收。
4.调查结论分析
(1)学校因素:学校对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对社会就业的认识片面化,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趋向功利化。
(2)社会因素:当今社会的拜金主义思想,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动机表现出较强的功利主义价值取向。
(3)家庭因素:家庭教育影响个人的成长,导致有些大学生适应不了社会的需求。
(4)个人因素:当代大学生的随波逐流的思想观念,他们的择业认识很先进,而择业意愿却相当保守,导致大学生渴望进入国营或外资企业,缺乏对新职业,新岗位的大胆尝试。
5.建议及对策
(1)高校应注重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2)大学生应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旧的就业观,学会发现机会、抓住机会、把握机会。
(3)大学生应勇于面对竞争,摆脱被动依赖、消极等待的状况,敢于竞争。
(4)大学生应树立自主就业、创业和终身学习的观念。
(5)社会应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