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
提纲
一、绪论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二、本论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1、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
4、人员风险
5、法律及制度的风险
(三)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3、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1、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3、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三、结论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引发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是管理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 【提要】:
商业银行是组成现代金融业的重要部分,以经营货币为主要行业,是个风险较高的行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银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呈现出巨型化、衍生化、表外化和混业化的特点。当前,世界各国频频爆发操作风险事故,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定性进行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现状,同时在不同角度分析了操作风险的成因,最后结合国情实际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关键词:高风险;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防范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日益活跃、信息科技不断变革,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融合,银行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发展背后却存在很多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频频出现操作风险事故,对全球范围金融机构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此外,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同时也引起了各国银行业和监管局的极高重视,对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的研究以及防范对策具有高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对于构建合理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至关重要。操作风险伴随银行与生俱来,但由于它本身性质复杂、诱因较多等因素,世界上不同国家对操作风险定义不同。最早对其定义的是英国银行家协会,定义为:“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者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引用了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所下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操作风险定义不同。最早对其定义的是英国银行家协会,定义为:“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者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不包括策略风险与声誉风险。”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存在多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面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控制和组织机构设置的低效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人员失职以及管理职能的失效,产生操作风险,使得实际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现象。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错误呈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管理技能降低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低效或失效,产生操作风险。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技术的控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可能是由于技术工
艺、手段及设备等不完备或失效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四)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及外部相关人员之间相互联系,有意的进行有目的地舞弊或其它违纪行为,或者由于内部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判断失误等原因产生操作风险。内部职员舞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和员工自身素质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人为风险;外部人员舞弊主要是利益驱使,使外部不法分子通过相关手段勾结内部人员,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利用商业银行存在的漏洞进行诈骗,导致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
(五)法律及制度的风险
法律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的不健全,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及他人的产损失。
三、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情况,充分的考虑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环境、运作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可以把引发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下面几个主要方面: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业治理结构存在很大弊端,而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比如说所有者虚位导致的对代理人监督不足的现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从而出现对银行高管人员控制弱的现象,加上国有银行多级组织构架和委托代理的情况,商业银行总行下分一级、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等,使得总行对下层分支控制力的层层递减。这样就很容易给一些心术不正的高管人员创造条件,利用政府的“弱控制”导致,实现对“内部人员”的操控,进行违法乱纪行为。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管理漏洞较多,资源配置、考核奖惩、认识任免都集中在上级行,基层行的经营行为一律围绕上级行,当上级行出台的有关考核激励政策同风险控制目标出现冲突时,基层行往往会为维护自身利益从而隐藏进行隐藏损失或者从事高风险的经营行为,引发操作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银行的内部控制就是纳入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活动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是造成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中监督评价与纠正是两个最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造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控制度的缺陷造成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内控体系两大层次上:
1、业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① 在进行监督检查时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发现问题后也不能及时按要求处理,发挥不了监督的作用。
② 业务主管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交流,工作上不能协调、配合,从而影响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③ 内部审计部门体制不完善,制约审计在监督智能的有效发挥。
2、内部稽核机制不健全
① 内部稽核独立性不足、人员偏少、素质较差。
② 稽核方式单一,手段缺乏创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主要的稽核方式为非现场稽核,现场稽核非常薄弱,从而导致稽核效率不足。
③ 后续稽核薄弱。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前期稽核不能够了解问题机构的整改情况,后续稽核的检查才是稽核效果的保证,(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风险理念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下面主要谈下对风险理念认识不足的现象,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① 对操作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主要对于基层行,对操作风险不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内核和特征缺乏真正的了解,往往错误的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业务差错和操作性风险,而不知道系统漏铜、流程缺陷、制度缺陷所引发的操作风险。比如说银行看不到信贷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贷后管理不足等操作风险,而将信贷损失归结于债务人身上,造成信用风险。
② 忽视自身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认为操作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没有认识到,自身应承担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从而造成了前台风险频出,后台风险管理疲惫的现象。
③ 不能妥善处理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出现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忽视操作风险管理;强调操作风险管理时又放松业务发展的现象。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四、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根据以上对操作风险成因的分析,我认为防范操作风险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一)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文件,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角度考虑,加强对利益相关人员的管理,充分调动利益相关人员控制银行操作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不断进行完善,防范操作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更新观念。内部控制是一个由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一个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有效合作。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特别对于一些基层机构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还停在事不关己的阶段,缺乏责任感。其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通过进行改革,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次,总行审计
部、地区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和审计办事处卡战神级监督活动。同时健全审计规范制度。最后,还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和人员的监督,实现岗位制约、职责分离。健全授权体系,对不同级别给予不同授权,对不同业务分配不同权限。同时,对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要求轮换或强制休假,通过人员的轮换,很容易发现前任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另一方面对关键岗位人员形成无形的威慑力。防范操作风险,需要对基层机构岗位人员重点监督和管理。
(三)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端正对操作风险理念上认识的错误,弘扬谨慎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其次要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体制。我国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大体包括三个层次:
1、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并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政策及执行程序。
2、操作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操作风险的评估、检测、识别、报告、应对和预警制度以及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的建立、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等事项。
3、业务条线部门,主要负责操作风险政策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对本部门操作风险的评估和识别,同时对发现存在的操作风险事件、隐患及状况向相关部门报告。
五、总结: 总的来说,由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引发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所以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是管理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角度探讨如何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策略做了研究,对于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减少国有资产的不必要的流失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2、周美玉.基于巴塞尔协议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3、曹元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4、宋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5、张艺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6、李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关键要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国内银行业的突飞猛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需要。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银行面临一个高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视操作风险就是重视银行在金融大环境下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控制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
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
解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20世纪9O年代以后,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银行
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
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以下九大特征:
(1)从操作风险事件被揭示的频率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贷款业务是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业务线。
(3)从损失类型看,内部欺诈及其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比重
最大。
(4)人员因素在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中占最大比重。
(5)从操作风险涉案人员的职务层次看,呈现职务日渐升高的倾向。
(6)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银行等级结构看,主要集中于基层分
支机构。
(7)从风险持续的时间跨度看,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8)从发生的商业银行看,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与银行规模
呈正相关。
(9)从操作风险事件的作案手段看,高科技手段值得警惕。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
陷,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
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
一体的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风 险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风险管理文化。
2.2 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缺失: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实现
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缺陷会使得严密的内
控体系出现漏洞,出现风险损失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 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上的缺陷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操
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职能缺失。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 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防范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
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 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 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使商业银行从内部到外部形成整体 的控制程序。
3.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为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建立、健全风险 评估机制,使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形成制度化。
3.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内部控制制 度是有针对性的管理操作风险的有力工具,有效且能保证严格 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3.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
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银行的组织结构,选用合 理的组织管理形式。
3.5 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
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O,而我国商业银行的 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 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3.6 加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
后面l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 组织机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 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3.7 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
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巧系统、货币检验 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 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8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 要来源于人为因素,需要通过完善和加强法律、法规来加以控 制。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降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 途径。
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 这些策略人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加大稽核审计的力度,充 分发挥银行内部规避风险的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 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 的,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郭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 学,2008
C23 刘正良,刘厚俊.新巴塞尔协议下的操作风险与我国银行 业改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O2)
[3]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 况[J].管理评论,2003,(11)
第三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08-8-5 14:58 孙涛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容提要:“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为探索降低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防范对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金融界,也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据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第6期报道,我国从2000年到2004年共发生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银行业案件75起,其中人民银行6起,农业银行15起,建设银行17起,中国银行18起,其他金融机构10起,除涉案金额不祥的13起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高达24.15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借鉴国外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都在变革之中,由传统的组织结构及控制方式,向“公司化”的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转移,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发生失效或低效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就比较容易引起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由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的作用或内在功能失效产生的内部操作风险,就是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职能失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舞弊、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技能下降等,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或低效,从而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因管理人员以及职能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控制手段越来越先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产生,在方便用户以及增加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增加网络操作风险。另外,现代印刷手段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假票、假币,也促进了操作风险的产生。以上这方面的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技术风险。
4、人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及外部相关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地作弊或责任心不强、判断失误等原因而产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内部人员舞弊是由于员工素质低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原因造成的人为风险;外部人员舞弊是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人勾结、利用
商业银行的缺陷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诈骗,以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行为。
5、法律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缺陷,而造成商业银行及他人资产损失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改制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制度及业务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成熟还没有完全起作用。因此,通过完善及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降低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可以把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人员,采用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手段进行舞弊,致使商业银行发生资产损失的行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媒体报道的71起操作风险案件中,内部欺诈引起的有41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57.75%;从损失金额上看,71起操作风险案件共产生经济损失295821万元,其中内部欺诈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199677.43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比例为67.50%.在国外,内部欺诈也是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内部欺诈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1564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31%,损失金额5635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7.23%.可见,在我国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应重点进行防御。
2、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外部的人员采用抢劫,伪造凭证或票据进行诈骗,开具空头支票或使用银行卡恶意透支,利用计算机盗取他人及银行货币资金,破坏金融行业计算机系用以及采用其他的违法手段使商业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行为。在国内,外部欺诈仅次于内部欺诈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二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的操作风险统计,外部欺诈案件15起占全案件的21.13%,产生经济损失92237.3万元占31.18%;在国外,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外部欺诈案件20039次,占全部案件的42.39%,产生经济损失12113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15.54%.可见,外部欺诈在国内外都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应重点进行防御。
3、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Execution Delivery&Process Management)失误。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及管理人员由于交易数据输入错误,简洁的管理失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合作伙伴的不当操作、以及经济纠纷等所产生的交易失败、过程管理出错、合作失败等状况,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行为。在国内,这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三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这一原因所引起的操作风险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例为9.86,产生经济损失75.09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0.025%;在国外,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共发生操作风险案件16578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5.07%,产生操作风险金额229260万欧元,占全部操作风险损失金额的29.41%.可见,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潜在原因,也应加强重视。
4、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Client Products&Business Practices)失误或低效。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因违约、滥用客户的秘密信息、进行错误的交易、参与洗钱以及销售未授权的金融产品等,从而产生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要、产品失效或失误、商业行为出错等现象,给银行或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国内因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数量占比为7.04%,损失金额占比为
1.29%;国外案件数量占比为7.17%,损失金额占比为31.14%.因此,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规范金融产品以及商业行为,是控制操作风险产生的一条重要渠道。
5、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Employ Practices&Workspace Safety)。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因商业银行不履行合同,就会产生职员要求赔偿的事件;商业银行不能为职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就可能会违反职员的健康安全规定,也可能或产生职员要求赔偿;商业银行在执行合同和提供良好工作条件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会引起职员的消极怠工、降低责任心、甚至会发生罢工。这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指出,另一方面会引发更严重的操作风险案件。在国内,这一原因引发的操作风险案件不多,经济损失也很小,不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8.52%,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为6.72%,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6、意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主要是指由于恐怖事件、地震、火灾、洪灾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商业银行实体资产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由非人为性原因造成的,当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发生时,如果管理有效会减少所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效会增加所产生的风险。在国内这部分原因所产生的操作风险不大,不是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确实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1.4%,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却为24.29%.因此,我国也应重视这一原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7、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Business Disruption&System Failure)。这种原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产生故障、发生问题,通讯系统故障以及设备老化或出现问题发生业务中断,从而发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和由此产生其他的操作风险损失。在国内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发生操作风险的案件占比在5%以内,经济损失占比不到1%;国外的案件占比不到2%,但经济损失占比超过2%,这说明这类原因是预防操作风险值得注意的一个潜在原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主要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如非事件类型信息失真、决策者素质低下,内部控制失效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只要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入手防范操作风险,就一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的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组织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形成有效的自发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消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和辨认实现预定目标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且反复进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步骤。要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就要从分析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操作风险评估机制。
3、利用审计监督手段控制操作风险。国内外商业银行管理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是减少或避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便会不断揭露商业银行业务上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4、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提出了优化要求,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普遍使用对防止计算机犯罪和网络风险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人员要求。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5、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组织机构,并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把利益相关者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6、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PS系统、货币检验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在人员素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操作风险的控制程度以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
7、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以及经济损失大约90%来自内部及外部欺诈,这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尚未有效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这一对策的逐步实施,必将会起到降低操作风险的作用。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这些主要策略入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四、结论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产生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控制与防范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管
理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探索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研究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控制与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M].管理评论,2003(11):43-47.[2]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其防治策略研究[M].财贸经济,2006(9):90-92.[3]万杰,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M].国际金融研究,2005(7):10-15.[4]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M].上海金融,2006(5):37-39
第四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势及对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势及对策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势及对策2010-06-29 18:55:58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势及对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形势及对策(2)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主要源于内部管理不善、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人为失误、系统故障及外部事件等原因。此外,制度上的疏漏、道德风险、越权交易、内部人作案、外部不法分子欺诈等也经常引发操作风险。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对于做好防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表现形式
(一)内控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
近年来,商业银行对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在操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是硬性的、可操作的和具体的,但缺乏必要的培训和风险意识教育,风险防范意识薄弱,导致法制观念不强,给正常业务经营带来极大的风险。
(二)商业银行内控制度落实不到位。基层商业银行人员少、“兼岗”人员多,加之本身重业务经营,轻内部管理,结果使内控制度本来就缺乏的基层商业银行,“兼岗”人员顾此失彼,不能很好地执行内控制度,缺乏应有的控制力、监督力、约束力,从内部遏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三)商业银行对员工的思想教育相对薄弱。基层商业银行普遍存在重业务发展,忽视对员工遵章守法及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思想教育的现象,特别是对员工八小时以外的行为基本没有监控。
(四)经营业务单一,收入少,机构只能减人增效,职工不能更好地安心
工作。商业银行改革的深化,对员工压力不断加大,加之个别机构绩效激励机制不尽完善,影响员工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成为导致案件发生的一个原因。
(五)监督检查制度不到位。抓落实,监督检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商业银行对业务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缺乏一套科学的、严密的、操作性强的日常检查和评价标准,检查不深不细,流于形式,敷衍了事,对存在明显漏洞的业务操作也只是轻描淡写地“告知”一下,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从而使监督检查流于形式,落实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不易被及时发现和解决,给弄虚作假、蓄意犯罪者提供了机会。
(六)责任追究制度执行不够严格。在发生案件的地区和部门,一些商业银行对违规违纪行为的查处轻描淡写,处罚时不痛不痒;在处理一般的案件时心慈手软,从轻发落;处理大案要案时,不严查深挖,缩小处理范围,对自己不利的就拖、顶、压,从而大大削弱了制度的有效性和严肃性,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违章操作的歪风。
二、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
(一)建立健全全方位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一是商业银行基层网点要建立各职能部门、各岗位之间互动的监督体制,前后台相互制约的互动体系,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岗位的作用,支行长及主管行长要定期、不定期进行换位检查。二是形成对规章制度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的良性循环机制,强调员工自我约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三是坚持制度和流程的严肃性。把风险防范全方位、多层次地渗透到单位的各个岗位和环节,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能动性,以防范因操作不到位而引发的案件和差错。
(二)充分利用现有人力资源,建立全方位操作风险监督体系。一是商业银行要把内审部门作为一个具有独立 的、可操作的部门,充分发挥内审部门的作用,同时对内审部门也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和交叉审计,实施合规性、责任性和风险性并举的审计原则,对有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持续跟踪检查,努力将审计关口前移。二是审计部门要摆脱商业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建立由一级分行行长直接控制的部门,全面扭转现行实际的局面。三是对重要岗位和敏感部位的员工实行八小时以外行为的监管,最终形成银行内部自律约束、再监督和外部监督多维立体的操作风险监督体系。
(三)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并引入奖罚并举机制。要加强对员工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法律意识、制度观念和道德水平,降低因人为因素或员工对政策、制度、法律不了解而引发的操作风险。在日常管理中积极倡导建立有力的风险控制文化,将本行的内部控制战略和政策准确无误地传导到各个层次的每一位管理者和员
工,使操作风险控制成为每一位员工日常工作中的首要目标。同时,要引进激励机制,对全年安全无事故的员工要进行奖励,对因工作失误或造成损失的操作风险的员工要进行处,甚至重罚,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把操作风险控制在最低点。
(四)建立经营与内部控制“两条腿走路”的有效体制。首先,要加强内控体制建设,从内部管理入手,将环环相扣、监督制约的内控制度真正引入到商业银行业务运作的全过程。其次,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权威性、管理严谨,工作规范的内控体制,以制度规范业务,约束人员。最后,将内控的“事后查处”改变为“事前防范”,防患于未然,一旦发现苗头,立即采取措施化解风险。同时,通过加大查处力度增强员工自觉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控制金融风险。
(五)严格责
第五篇:浅议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浅议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对策
当前,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特点及其在农村经济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了农村信用社贷款操作风险具有隐蔽性和扩散性,危害性逐步增加,风险占比不断加大。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操作风险,已成为农村信用社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点问题。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是操作风险,依据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通知精神,中国银监会对操作风险有一个明确定义。操作风险就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它和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面临的三大主要风险。
信用社操作风险的成因主要表现在:一是领导层的管理理念未得到根本转变,重经营轻管理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风险教育不到位,员工防范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三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力;四是职能部门监督检查缺位,形式监管重于效果监管。
农村信用社应针对当前内控管理薄弱,操作风险加大,风险隐患较多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对加强内控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坚决遏止案件的高发势头必须做到:一是要不断加强内控建设,切实提高制度的执行力,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增强抗风险能力。二是进一步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三是坚持依法合规经营理念,增强法制意识,坚决克服盲目和随意的违规操作行为。
具体的防范措施及对策:
(一)强化操作风险教育,增强员工的防范意识。防范操作
风险的关键在于人。因此,要加强员工对防范操作风险知识的学习教育,提高防范操作风险意识。积极开展案例警示教育,充分利用案例材料,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剖析,以案释法。紧密联系员工在业务操作中存在的风险,从中汲取教
训,并通过召开讨论会、交流会等形式使广大员工摆问题,订措施。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法律观念等方面查找问题,分析不足,有针对性地研究制定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二)高度重视操作风险防范工作,增强广大领导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转换经营理念,提高对操作风险的危害性认识,增强操作风险的防范意识。从根本上端正经营思想,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加强内部管理、防范操作风险的辩证关系,坚决摒弃只重视业务经营而忽视内部管理的思想,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三)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提高制度的执行力。进一步提高员工执行规章制度的意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制度管人、约束人,用制度规避操作风险,使其不能为、不敢为,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杜绝操作风险。坚决执行强制休假、岗位轮换及干部交流制度,有效防控案件风险。
(四)强化指导、监督和检查的职能作用。一是切实发挥联社职能部门的管理指导作用,认真分析业务经营和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或不足,及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提高管理水平。二是切实加强审计稽核部门的职责,严格按照审计稽核制度进行问责,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审计稽核部门要按规定开展合规合法性检查,及时纠正违规业务操作。三是加大专项业务的检查力度,堵塞漏洞,防控风险。四是坚决实行“问责制”,规范经营行为和业务操作行为。
(五)量化内控制度执行的考核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遵规守纪的积极性和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