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9:37: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第一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一个园林体系,若与世界上的其他园林体系想比较,它所具有的个性是鲜明的。而它的各个类型之间,又有着许多相同的共性。这些个性和共性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本与自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

三、诗画的情趣;

四、意境的蕴涵。或者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四大主要特点,或者说,四个主要的风格特征。其具体主要体现在: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而在艺术特色上主要体现在造园艺术,师法自然、分隔空间,融于自然、园林建筑,顺应自然、树木花卉,表现自然等

一、筑山

为表现自然,筑山是造园的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用太液池所挖土堆成岛,象征东海神山,开创了人为造山的先例。

东汉梁冀模仿伊洛二峡,在园中累土构石为山,从而开拓了从对神仙世界向往,转向对自然山水的模仿,标志着造园艺术以现实生活作为创作起点。魏晋南北朝的文人雅士们,采用概括、提炼手法,所造山的真实尺度大大缩小,力求体现自然山峦的形态和神韵。这种写意式的叠山,比自然主义模仿大大前进一步。唐宋以后,由于山水诗、山水画的发展,玩赏艺术的发展,对叠山艺术更为讲究。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爱石成癖的宋徽宗,他所筑的良岳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巧、以石为主的假山。明代造山艺术,更为成熟和普及。明人计成在《园冶》的“掇山”一节中,列举了园山、厅山、楼山、阁山、书房山、池山、内室山、峭壁山、山石池、金鱼缸、峰、峦、岩、洞、涧、曲水、瀑布等17种形式,总结了明代的造山技术。清代造山技术更为发展和普及。清代造园家,创造了穹形洞壑的叠砌方法,用大小石钩带砌成拱形,顶壁一气,酷似天然峭壑,乃至于可估喀斯特溶洞,叠山倒垂的钟乳石,比明代以条石封合收顶的叠法合理得多、高明得多。现存的苏州拙政园、常熟的燕园、上海的豫园,都是明清时代园林造山的佳作。

二、理池

为表现自然,理池也是造园最主要因素之一。不论哪一种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自然式园林以表现静态的水景为主,以表现水面平静如镜或烟波浩淼的寂静深远的境界取胜。人们或观赏山水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或观赏水中怡然自得的游鱼,或观赏水中芙蕖睡莲,或观赏水中皎洁的明月……自然式园林也表现水的动态美,但不是喷泉和规则式的台阶瀑布,而是自然式的瀑布。池中有自然的肌头、矾口,以表现经人工美化的自然。正因为如此,园林一定要省池引水。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三种:

(一)掩。以建筑和绿化,将曲折的池岸加以掩映。临水建筑,除主要厅堂前的平台,为突出建筑的地位,不论亭、廊、阁、榭,皆前部架空挑出水上,水犹似自其下流出,用以打破岸边的视线局限;或临水布蒲苇岸、杂木迷离,造成池水无边的视角印象。

(二)隔。或筑堤横断于水面,或隔水净廊可渡,或架曲折的石板小桥,或涉水点以步石,正如计成在《园冶》中所说,“疏水若为无尽,断处通桥”。如此则可

增加景深和空间层次,使水面有幽深之感。

(三)破。水面很小时,如曲溪绝涧、清泉小池,可用乱石为岸,怪石纵横、犬

牙交错,并植配以细竹野藤、朱鱼翠藻,那么虽是一洼水池,也令人似有深邃山

野风致的审美感觉。

三、植物

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犹如山峦之发,水景如果离开花木也

没有美感。自然式园林着意表现自然美,对花木的选择标准,一讲姿美,树冠的形态、树枝的疏密曲直、树皮的质感、树叶的形状,都追求自然优美;二讲色美,树叶、树干、花都要求有各种自然的色彩美,如红色的枫叶,青翠的竹叶、白皮

松,斑驳的粮榆,白色广玉兰,紫色的紫薇等;三讲味香,要求自然淡雅和清幽。

最好四季常有绿,月月有花香,其中尤以腊梅最为淡雅、兰花最为清幽。花木对

园林山石景观起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如竹子象征人品

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象征坚强和长寿,莲花象征洁净无暇,兰花象征幽居隐士,玉兰、牡丹、桂花象征荣华富贵,石榴象征多子多孙,紫薇象征高官厚禄等。

古树名木对创造园林气氛非常重要。古木繁花,可形成古朴幽深的意境。所

以如果建筑物与古树名木矛盾时,宁可挪动建筑以保住大树。计成在《园冶》中

说:“多年树木,碍箭檐垣,让一步可以立根,研数桠不妨封顶。”构建房屋容易,百年成树艰难。除花木外,草皮也十分重要,平坦或起伏或曲折的草皮,也令人

陶醉于向往中的自然。

四、建筑

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式建筑。古典建筑斗拱梭柱,飞檐起翘,具有庄严雄伟、舒展大方的特色。它不只以形体美为游人所欣赏,还与山水林木相配合,共同形

成古典园林风格。

园林建筑物常作景点处理,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因此,除去使用功

能,还有美学方面的要求。楼台亭阁,轩馆斋榭,经过建筑师巧妙的构思,运用

设计手法和技术处理,把功能、结构、艺术统一于一体,成为古朴典雅的建筑艺

术品。它的魅力,来自体量、外型、色彩、质感等因素,加之室内布置陈设的古

色古香,外部环境的和谐统一,更加强了建筑美的艺术效果,美的建筑,美的陈

设,美的环境,彼此依托而构成佳景。正如明人文震亨所说:“要须门庭雅洁,室庐清靓,亭台具旷士之怀,斋阁有幽令居之者忘老,寓之者忘归,游之者忘倦。”园林建筑不像宫殿庙宇那般庄严肃穆,而是采用小体量分散布景。特别是私家庭

园里的建筑,更是形式活泼,装饰性强,因地而置,因景而成。在总体布局上,皇家园林为了体现封建帝王的威严,和美学上的对称、匀衡艺术效果,都是采用

中轴线布局,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疏朗有致。私家园林往往是突破严格的中轴

线格局,比较灵活,富有变化。通过对、呼应、映衬、虚实等一系列艺术手法,造成充满节奏和韵律的园林空间,居中可观景,观之能入画。当然,所谓自由布

局,并非不讲章法,只是与严谨的中轴线格局比较而言。主厅常是园主人宴聚宾

客的地方,是全园的活动中心,也是全园的主要建筑,都是建在地位突出,景色

秀丽,足以能影响全园的紧要处所。厅前凿池,隔池堆山作为对观景,左右曲廊

回环,大小院落穿插渗透,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空间。苏州拙政园中园部分,就

是这样一个格局,以“远香堂”为主体建筑,布置了一个明媚、幽雅的江南水乡景

色。

古典园林里通常都是一个主体建筑,附以一个或几个副体建筑,中间用廊连

接,形成一个建筑组合体。这种手法,能够突出主体建筑,强化主建筑的艺术感染力,还有助于造成景观,其使用功能和欣赏价值兼而有之。

常见的建筑物有殿、阁、楼、厅、堂、馆、轩、斋,它们都可以作为主体建筑布置。宫殿建在皇家园林里,供帝王园居时使用。它气势巍峨,金碧辉煌,在古典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为了适应园苑的宁静、幽雅气氛,园苑里的建筑结构要比皇城宫廷简洁,平面布置也比较灵活。但是,仍不失其豪华气势。

五、书画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无文景不意,有景景不情”,书画墨迹在造园中有润饰景色,揭示意境的作用。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从而把以山水、建筑、树木花草构成的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的艺术境界。

墨迹在园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有题景、匾额、楹联、题刻、碑记、字画。匾额是指悬置于门振之上的题字牌,楹联是指门两侧柱上的竖牌,刻石指山石上的题诗刻字。园林中的匾额、楹联及刻石的内容,多数是直接引用前人已有的现成诗句,或略作变通。如苏州拙政园的浮翠阁引自苏东坡诗中的“三峰已过天浮翠”。还有一些是即兴创作的。另外还有一些园景题名出自名家之手。不论是匾额楹联还是刻石,不仅能够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也能够起到点景的作用,为园中景点增加诗意,拓宽意境。

书画,主要是用在厅馆布置。厅堂里张挂几张书画,自有一股清逸高雅、书郁墨香的气氛。而且笔情墨趣与园中景色浑然交融,使造园艺术更加典雅完美。

第二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 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浅谈园林中建筑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重要作用 玛莎施瓦茨曾经解释景观就是除建筑外的全部,这句话虽然是在强调景观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但也不可否认,中国古典园林中,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中都存在着大量的作为住所,休憩,观景的建筑,他们在园林中的景观作用甚至超越了原本所有的使用价值,在意境塑造,景观衬托与突出方面都起到了极大地作用。

一.意境塑造

从字面上理解,意境中意是主管范畴,境为客观范畴,但真正理解上确实不可言传的,但无可否认,有意境的景观必将触及人的内心,诱发开拓人的思维和想象。

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一样,强调意境美,除了在园林中堆山理水配置花木外,园林建筑的配置也尤为重要。中国园林布置讲求疏密有致,层次丰富。紧靠植物与山石不能充分的表现出疏密与层次,需借助园林建筑在院内的聚散与高低错落可以加强院内层次感。建筑密布的地方空间变化多样,可使人产生游园的新奇感和兴奋感,再加上由建筑之间连接而分割维和出不同的空间,更让人有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奇妙感受。建筑稀疏的地方则提供给人们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有松有紧,有张有弛,人们在游园过程中才能感受到游园的新奇与乐趣。同时由于建筑形式变化多样,亭台廊阁均有不同的形式,不同形式,色彩,高度相互交错,隔窗,门洞,廊桥,以及构筑物的转折,使得不同空间的景观相互渗透融合,配合以山石植被水体,共同营造出庭院深深深几许的优雅意境。现代园林建设中虽不像古典园林中对意境的追求,且园林建筑数量大大减少,但景观中合理的布置建筑物的折曲,位置,高度及色彩依然会影响到景观效果游赏景观时带给人们的内心感受。但从建筑与规划的角度思考,注重建筑布置的层次与疏密,注重意境的营造,对于度假村,居住区,街道景观都有重要的意义,是解决城市景观单调重复无归属感的突破点之一。

除上述之外,更为直观的是建筑上匾联与诗文。这种形式更能诱发人的联想与思考。拙政园的留听阁,取义于留得芭蕉听雨声,与周围环境配合通过阁的名称进一步升华了意境。

二.景观塑造

园林建筑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部分,因其外形美观,空间丰富多样,本身就是园林中的一处景观。在大型皇家园林中,建筑群的存在更加突出了其广阔宏伟。除此之外,建筑作为人可以停留的场地,在观景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

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通常在高处布置亭台,从而可以俯瞰全园营造不一样的景观感受。

在私家园林中,有些由于场地面积较小,因此景观与建筑紧密相连,为了展现出更好的景观效果,可利用建筑物的曲折,建筑物的遮挡和分割来达到丰富空间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入院之前通过游廊和建筑的维和塑造狭小局促空间,从而让人有豁然开朗的视错觉。稍大一些的私家庭院除了借助建筑划分空间外,还会借助建筑来突出场地的主要景区,大多通过构筑丰富的建筑物来提升景观效果和空间关系,从而区别于其他景观区,对整个院子的主次安排,疏密程度起到控制作用。同时也可通过建筑营造的规整人工化与山石植物形成空间上的对比。建筑也会提供观景场地,为园内赏景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设施,再配合以花窗,柱础的框景作用更有一番情趣。在大型皇家园林中,由于面积宏大,单单只是植被山水无法集中出主要景观,因此大多数皇家园林会采取锦集的方式布置景观,此时就要设置大型建筑群来集中人们的视线,同时平衡全园的结构,同时这些建筑群宏大的气势也成为全园的一大景观,突出了皇家园林的气势。另外也可通过建筑围合创造园中园,制造小型空间世人眼前一亮。无论是私家园林还是皇家园林,通常在高处布置亭台,从而可以俯瞰全园营造不一样的景观感受。

建筑在园林中还有着导向的作用。丛林掩映中翘起的屋檐,曲折多变的游廊,以及恢弘的建

筑群,都会给人们前往的欲望,从而引导人们穿越处于建筑与自身的景观空间。因此我们便可在这个吸引人前往的路线上布置大大小小的景点从而使人们不自觉观赏了全园景观。在被看的方面,建筑由于外形空间变化丰富,且有透景,挡景,半透半挡从而成为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再由于建筑位置也有很多的选择,架筑在水面上,高地上,石堆上,从而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景观效果。

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对与彭先生的理论我也只是理解表面的皮毛,而且理解的过于理论化和程序化。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家的天性何时才能达到“明道”的境界。尚须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历练!

第三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源远流长,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园林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形式,同时也是一种精神内涵的再现。大多介绍中国园林的书籍,侧重描述中国园林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这种精妙所产生的文化根源,即鲜有从啫喱的角度揭示产生这种精妙的文化依据,从而真正把握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精髓。而《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一书,在华夏文化的背景下展开,深入揭示了深沉于古典园林亭台水榭、山石花木中的内涵。

这种内涵,是华夏文化精神给予我们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禀赋,我们很难索骥它,只能去感受,去领悟,因为它深深地含蕴在名族文化的这片沃土中。它是超越时空的、隐匿的神韵,或者说是一种抽象的精神。由于这种内涵的东西在我们的许多现代建筑、规划中、几乎没了踪影,从而使许多建筑、规划在眼花缭乱中缺失了内在的、精神的、文化的东西。使得这些作品苍白而落寞,让人无以寄托、无由发生应有的归属感,没有了精神的家园,建筑、规划作品就缺乏灵性,让人不能“似曾相识”地辨析它,还念它,它的生老病死便让人漠视。最终,人类对于早期建筑所产生的那份特有的感情,就被纷繁迅捷的时代信息所挤兑,使我们与我们的建筑规划作品无法沟通。面对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的材料、技术、应接不暇的新潮、时尚,熙来攘往的风格、流派,真叫人莫衷一是、无所适从。难道生吞活剥,囫囵吞枣产生的消化不良就该是我们的唯一选择?

但我相信这种无奈只是暂时的,人类对建筑、规划的灵感源泉犹如人类对于母爱的渴望一般,有朝一日定会重新找回这份就为的情愫。这也是我写的这篇文章的动因。我彷徨,我凝聚,我试图从古人的辉煌中找到一线生机,一丝灵感,找到解决的办法,摆脱困境,早一天回到自信的怀抱中,享受那一份应有的安宁与祥和。

本书在概括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着重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在于“艺术地再现自然”。书中还用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

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的手法,并就南、北园林艺术风格的变化作了比较。读完本书后,我也粗略地分析了下中国古典园林的本质特征。

中国的古典园林犹如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数千年来在中华大地上孕育、生长、并发展成熟,她正以自己独特的形式和内涵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是世界艺术百花丛中一簇芬芳之花,在世界园林中独树一帜。

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后世无法超越的程度,但是我们可以把握古典园林的精髓,在现有中国古典园林是现代园林设计的灵感之源,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精髓更是我们现代造园设计的理论基础,因为一个好的园林作品并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从“乡土”中“生长”出来的,正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一方水土出一方园林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鉴于以往某些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术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人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借鉴的角度看,却不免有隔靴搔痒之感。为克服这一偏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则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建筑师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借此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

我觉得虽然全书没有什么新观点,也算是介绍性地把中国古典园林的手法都写了一遍和余老师上课讲的差不多。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真正内涵,当然不是用直白的语言和图示就可以表达的。真正的精髓,恐怕还是要自己抄绘了平面图,有机会实地去看一看,才会有自己的体会,相机拍得再好也抵不上自己抄绘自己分析。对于学园林景观的人来说,这本书还是必备的。

不过书中插图均为手绘钢笔画,但就这些画都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杰作,总之

这本书从评论到分析方法以至于手绘画法都指导着我们这些后辈们,感谢彭老先生。

中国园林的独特性,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中国古代哲学儒、道、释家的天性何时才能达到“明道”的境界。尚须我们不断努力不断历练!

第四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

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

景观规划所 黄威特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彭一刚先生的一部经典著作。他从中国古典园林的历

史发展、总体特征、中西方园林造园的对比开始,对中国古典园林做了一个概括。书中还运用了大量篇幅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了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技巧和手法,并就

中国南、北园林艺术风格差异做了详细的比较。而且书中除了有照片外还配置了大

量插图及分析图。简单通俗的语言文字,精美的钢笔画,清晰直观的分析图,让初

学景观设计的我读过这本书后受益匪浅。

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分布特点、中国古典

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园特

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每一个章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看与被看”、“藏与露”、“虚与实”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刻。

(1)看与被看

无论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园林,都逃不过观景和景观两个字。同样的两个

字,仅仅因为顺序的颠倒便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观景指的是从某一点向别处看的意

思,而景观则是指作为对象从各个方面来被观赏,简单的讲就是看与被看。在古典

园林中,绝大多数风景点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都必须同时兼顾到这两个

方面的要求。

烟雨楼景观在如意洲建筑群后面,让自建筑群西部对山斋后院通过圆人感觉快要走到尽头时忽然又出现了洞门恰巧看到南山积雪亭。远处一个新的景观,就像“山穷水尽疑无看洞口就像一幅山水画,从洞口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般。洞口往里看又是另一番景象。

任何艺术作品想要向展现给世人看

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率直地、无保

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则是取含蓄、隐

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中

国古人就十分喜欢后者。中国古典园林

与诗词、绘画的关系及其密切,很多造

园设计师同时还是诗人。中国人对于一

些景观的表现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达,即所谓的藏。在园林中,不论高大的楼

阁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总不如半藏

半露显得更含蓄、意境深远。其实藏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正面地遮

挡,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显露

其主要部分。后者比较常见,一般多为(图为狮子林卧云室,深藏于石林丛四

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周怪石林立,松柏蔽天,仅楼之一角不过从某种意义上将,藏是为了更好地间或丛缝隙中隐约可见,幽深莫测。)露。瑞安明镜公园的入口处就使用了藏与露的手法。入口处一堵写着明镜公园的幕墙,把公园的大部分景观全部藏在了后面,但从不同的角度看,又能看到一小部分景观露了出来,十分的含蓄,让看到这露出部分的人更想进去欣赏其中更多的景观。

瑞安明镜公园鸟瞰效果图

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它涉及范围很广,大凡诗词、文学、绘画、雕塑等一些艺术领域,都会遇到虚实关系的处理。在造园手法中虚与实通常都是和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等手法相互联系,实现一种意境深远的景观表现形式。

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手法,对于景观的表现手法至今都让人惊叹不已,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些手法十分值得去学习与体会。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等等各种巧妙的手法,不单单只是普通的手法而已,更是赋予了古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由于中国的传统都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诗词是相生相长的。这两者都十分讲究韵味和意境的。诗与画是诗人把自然的山川灵秀概括、提炼到水墨之际、字里行间,而造园师、设计师则是在狭小而有限的空间里,融入最丰富的空间和意境。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涉及了中国文化的各个领域。不但运用在了一些皇家建筑中,而且更多是体现在了生活中。想要做出更好的设计,就必须充分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景观的表现手法,更要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古人对自然、生活、文化和美的思考。这种艺术经过了陈年累月的积累变得深沉又厚重,但是如果仔细研读却不难发现其中也不失灵动优雅。许多园林的定义都是侧重描述形式的精妙,却很少涉及到内涵,缺少了文化底蕴。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从造园手法到南北园林差异形象而又具体的讲解了古典园林中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等的内涵。这种内涵深入到了园林中的每一个景观,让景观好像充满了生命。

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非常迅速,外来文化也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许多设计师更多的是向国外学习他们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就有如此丰富的设计楷模。彭一刚先生的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十分全面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设计特点等等。读过这本书后,我感觉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在向别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丢掉自己本来的东西。历史和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古典园林的作用不仅仅只是拿来欣赏的,我们更要在观景的同时,想到这些景观背后的意境,现代园林设计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能不断进步。作为刚入门设计的我来说,我会更加认真的研究这本著作,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

第五篇:中国古典园林教案

中国古典园林教案设计

方玲丽

一、[教学目的]

了解中国古代园林的种类、特点及代表性作品;结合实例了解中国造园艺术的原则和具体经验(艺术手法)。

二、[重点和难点]

园林艺术的艺术手法,欣赏园林艺术的立足点 1.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2.合理划分,善于借景 3.寓情于景,触景生情

三、[课前知识准备]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这是对中国园林美学的经典概括,园林虽然是人为的,但要追求不露人工痕迹的天然美,即所谓“大巧若拙”、“大朴不雕”,中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借鉴自然,以多姿多彩的自然地貌为蓝本;尊重自然、与自然相亲相近,即所谓“以真为假”来塑造园林地貌,而且要继承中国传统的筑山理水手法,“做假成真”,使园林地貌,出于自然高于自然。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以至中国文化的出发点与归宿点。儒、道、法各家对此解释不尽相同,大概“天” 是“自然之天”,是“宇宙万物及其运行规律”。“人”是指“人为”,“人的思想”、是“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两者要“和谐、融合、相通”。

四、[本课内容]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主要园林介绍:私家园林──苏州园林;皇家园林──颐和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要素: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中国古典园林的品位特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五、[内容结构]

① 中国古代园林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

皇家园林代表作有北京的圆明园、颐和园和北海。清代乾隆、嘉庆年间为造园的鼎盛时期。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② 私家园林以苏州为最盛,设计以中国山水画为蓝本,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形成浓郁的人文环境。

③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明代计成《园冶》一书对园林选址、布局、叠山、选石、因借等作了系统的论述。

六、[教学过程]

导入——找出下面图片中的不同,一张是中国古典园林,一张是西方现代园林。

我们通过实例来了解我国古代园林的造园艺术手法。(由教师简介图片,引导学生在图片中找出特点):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古典园林的园景上主要是模仿自然,即用人工的力量来建造自然的景色,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特别是在人工山水园的叠山、理水、植物配置方面表现尤为突出。达到了“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欣赏中国四大古典园林:拙政园、颐和园、留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

拙政园是我国“四大名园”之一。1961年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中,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其布局设计、建筑造型、书画雕刻、花木园艺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被誉为“天下园林之母”。拙政园是苏州古典园林建筑中最大的一个园林。主要以水景为主,富于自然情趣。在布局上显得非常活泼,模仿自然的“自然式”的布局。该园水的面积占全园面积的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浮廊紧贴在水面的浮廊倚墙起伏而行,犹如游龙戏水,浮在水面。园景摹仿自然,以人工的力量创造自然的景色,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体现了中国古人尊重自然并与自然相亲近的观念。这是拙政园最美的画面之一。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的皇家花园和行宫,前身清漪园,始建于1750年,清漪园1860年被焚毁1866年重建,改名颐和园,1900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严重破坏,1902年再次修复。现存的虽不是原来的全貌,但仍然是中国古代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大规模皇家园林。

颐和园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占全园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国园林艺术的精华,构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长达728米的长廊,长廊和廊中的绘画本身就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另外她还起到了将园内各个景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的作用,烘托出园林整体的美。

留园

留园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园中分四个景区:中部以山池为中心,风景明净清幽;东部则厅堂宏丽轩敞,重楼叠阁;西部是土山枫林,景色天然清秀;北部是田园风采。全园建筑布局结构严谨,尢以建筑空间处理得当而居苏州园林之冠,亦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

回答四大园林有什么不同吗?他们有哪些分类,各有什么特点?有哪些代表作品?

(1)北方的皇家园林:规模宏大、豪华富丽;

皇家园林布局以江南园林为参照,并以神话传说的东海三神山进行设计、构思,以其博大恢宏的总体气象和宫殿群的特殊政治意义形成自己的特色,北京皇家园林在近世曾遭受外国侵略者的严重破坏与抢掠。

(2)南方的私家园林:设计精巧、风格雅致;

私家园林以苏州地区造园艺术成就最高;其设计思路是以中国画的山水画作品为蓝本的,也以山水画的意境创造为旨趣;私家园林一般规模不大,因此在景区划分和造景上追求细腻曲折丰富的变化。

(二)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作品? 答:(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造园的鼎盛时期是——清代乾隆嘉庆年间

代表作品有北京西苑、颐和园(是古代保留下来的最完整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造园艺术成就最高的是——苏州地区

代表作品有苏州(留园、拙政园、网师园);扬州(个园、何园、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南京的瞻园;上海的豫园。提问: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构成有哪些?

答:(1)自然环境的山形水势。包括人工叠山和开凿的泉流湖水;

(2)建筑物及其特殊的人文内涵;

(3)园林内的树木花卉;

(4)园外大环境的景观、氛围。

中国造园艺术是多方面因素的配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造园:

造园拼图游戏:分四组讨论并派各两位代表上台做这个游戏,看哪组做的最好?作品展示,鼓掌鼓励。

课堂小结 拓展提高

本节课学生学会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几大要素,并且可以自己亲自造园,也欣赏了很多中国古典园林的图片和视频,非常的具有中国古典韵味,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欣赏做铺垫。

下载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古典园林解读

    中国古典园林解读 ——读书笔记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有声的画,有形的诗,凝固的音乐,流动的建筑” ,“虽由人......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

    中国古典园林之我见-----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与发展摘要:中国古典园林的中国文化的一项瑰宝,是中国古代技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在园林之中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

    中国古典园林心得感受

    上完《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与审美》有感 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不能说对中国古典园林有了多大的造诣,只能说自己还是学有所获的。记得在刚开始,老师就教导我们从艺术欣赏、结构构造......

    中国古典园林史 复习资料

    1.园林发展的4个阶段人与自然的关系:亲和 亲和 对立/敌斥 亲和 2.中国古代的瑶池和悬圃,基督教的伊甸园,佛教的极乐世界,伊斯兰教的天园 3.园林四个基本要素:山,水,植物,建筑 四项工......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察报告(范文)

    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考察报告一、园林建筑的分布 园林建筑,作为物质财富和艺术创作,总是用来满足封建统治阶级——帝王、贵族、官僚、地主、士大夫、富商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合集5篇]

    中国古典园林赏析摘要: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它主要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

    《中国古典园林史》--知识点

    《中国古典园林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 一、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 1、 第一阶段原始文明阶段 原始文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用。 原始社会时期(实用第一、娱乐第二、雏形) 2、 农......

    中国古典园林史转折期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 一、 总说(时代背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时期,也是思想十分活跃的时期。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