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保情况调查报告
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环保情况的调查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
指导老师:
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保情况的调查报告
在科学发展的背景下,盐城作为江苏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对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起着重要的领头作用和表率作用。特别是环境污染问题,这不仅是城市是否科学发展的具体体现,更是整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还能体现出盐城在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了真实地了解盐城高新技术园区环境情况的情况,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社会调查能力和实践能力,我根据学校安排,在暑假期间,重点深入到了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该区环境污染情况进行了调查。目的是在通过这次调查,反映当前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境污染情况、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为推动盐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特别是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一、调查要素
(一)调查时间
2010年7月12日至2010年7月18日。
(二)调查方法
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概况的基础上,通过自己到园区参观、调查,然后进行了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三)调查地点
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四)调查内容
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保情况。
二、调查开展情况
(一)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概况
7月12日至7月18日,我通过熟人介绍,亲自到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进入了参观、调查。先后查看了园区的一些资料,并观看了介绍园区建设、发展的专题记录片,对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通过查看资料,我得知,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盐都西区)筹建于2004年5月,成立的时间是2006年3月。之后,2006年7月,盐城市委、市政府确定并命名为“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区”。辖区的总面积为70平方公里,东到宁靖盐高速,西至中干河,南至盐淮
高速,北至蟒蛇河,由核心区、规划控制区和综合配套区组成,耕地面积3.8万亩,下辖15个村(居),总人口4.3万人。园区距盐城市中心8公里。随着苏通大桥的开通,盐城到上海的车程只需要2个小时,盐城已融入长三角经济圈。沿海高速、宁靖盐高速和盐徐高速环绕高新区左右,公路交通通畅顺达。高新区距离盐城机场20公里,可搭乘到北京、广州、温州和韩国首尔等航线。高新区距新长铁路13.5公里,新长铁路北与陇海线接轨,南与沪宁、宣杭线相连。高新区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拥有2个万吨级码头的大丰港只有50公里。蟒蛇河和冈沟河等内河航道贯穿境内,西接京杭大运河,南接长江,区位优势明显。
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加强基础设计建设力度,先后多次投资,基本实现了“五通一平”。为了长远发展,园区还聘请高校技术专业教授,先后多次对园区进行规划的修编工作,完成了45平方公里的整体规划和20平方公里的控制规划。走进园区,进入眼帘的是他的功能分区,让人感觉规划设计的非常科学。同时,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截至2009年年底,高新区已成功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48个,实际完成投资36.8亿元,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3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入27亿元,完成财政收入19.7亿元。
(二)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保方面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增强盐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做出了较大贡献,但同时带来的环境污染也不容忽视。
1、环境保护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领导的环境保护意识较低,重政绩轻环保,对园区的建设仍然在走粗放型发展的路子,对入园企业和产业无论好坏优劣一概来者不拒。一些企业法人环保意识差,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无视环保法律法规现象较为普遍,如有的企业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污染治理设施的不正常运行,或污染治理设施即便正常运行,废水处理结果也不达标,企业偷排、超标排放和擅自停用污染治理设施的现象较为普遍。在调查的5家企业中,环境违法行为36起,违法率达53%。
2、高新技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配套
园区规划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条件差,无上、下水管网,生产、生活污水还采用国家明令禁止的渗坑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环境保护设施缺少统一规划,仍然是企业分散治理的模式,既不利于管理,又使治理成本增高。
3、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设施不到位
通过调查和查看园区的一些相关资料得知,目前,园区只建立了一座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量为3.82万吨,而高新技术园区每日排放的生产和生活废水量达到6.78万吨,因此,每天的废水不能做到全部处理。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均未建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废水仍采用渗坑排放。调查中发现,多家企业安装的粉尘处理装置,在正常运行时不能达标排放。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和公司至今没有安装粉尘处理装置等。废水、粉尘超标排放现象严重。
4、高新技术园区的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链短
现入园的127 家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数占12%,产值占83%,产业分布分散、关联度低,由于这些企业工艺设备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产业链短,资源综合利用率低,已严重影响到高新技术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5、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制度执行率不高
通过查阅园区的资料发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率分别为85.7%。调查中发现,有24 家企业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13家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没有正常运行,7家污染治理设施即便正常运行,废水处理结果也不达标。环保制度执行情况较差
6、环境污染较为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污染:一是大气污染。工业生产用锅炉造成大气污染。高新技术园区企业自建生产锅炉达到130多台。二是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目前,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还没有建设统一的固废处理、处置、收集设施,企业产生的固废和垃圾虽由市环卫处统一收集处理,但存在收集和处置不及时的问题。三是噪声污染是。高新技术园区的噪声除超标外,一些工业企业厂界噪声均达标排放。
三、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宣传,健全机构
加强对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领导,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领导的环保宣传工作,使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是高新技术园区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建立园区环保长效监管机制,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根据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规模较大的企业,设立环保专职管理机构,企业设立兼职环保人员,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应派驻环保人员,加强企业环保工作的督导和指导。
(二)用生态循环经济的理念建设高新技术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要按生态工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对其进行生态化改造,要使入园企业形成互补的生态工业链,达到产业升级和优化、资源合理配置,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完善环保方面的设施建设。按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需要,再谋划新建几个污水处理厂,以满足当前园区企业排污水处理的需要,以实现“排多少污水、处理多少污水”的目标。以确保要提高入园门槛,按生态高新技术园区设计,入园企业和产业类型严格准人,构建多层次的产业链,使资源能源得到高效利用。污染治理采取集中治理方式,为人园企业提供社会化的污染集中治理服务,从而提高污染治理效果,降低治理成本。建立统一的“三废”处理、处置、收集系统,降低单个企业的环境保护投人,降低企业生产成本,以增强高新技术园区的竞争力。
(三)推行高新技术园区规划环评严格执行环保制度
高新技术园区进行总体规划时,把环境规划纳人高新技术园区总体规划中,实行高新技术园区规划环评或区域环评。入园的建设项目应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制度,凡违反国家产业政策,不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清洁生产要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或生态破坏的建设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和准人。坚决杜绝先建设后评价、边建设边评价、只建设不评价的错误做法,对未经环评审批的建设项目,坚决关停。
(四)对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现有的企业进行技术改造
由于企业产业链条短,技术含量低,必然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对指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淘汰落后设备,引进一批先进设备,延长产业链条,减少产品中间费料。
(五)强化环境执法和监管
一是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日常监管,进一步加大对重污染企业的挂牌督办力度,并及时跟踪督办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和整治结果,做到挂牌一批、解决一批、警示一批。严格环保“三同时”验收,对环保设施不完备、环保措施不到位、不能达标排放的,一律不予通过验收。二是严肃追究环境监管失职责任。
认真落实监察部、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依法依纪加大环保执法责任追究力度。三是实行各职能部门如环保、工商、卫生防疫部门联合执法,建立健全环境执法信息通报制度。对重点污染企业安装污水在线监测装置,建立污染防治设施运行台账,为环境监管提供技术支持。
四、调查总结
(一)收获
这次调查虽然时间短暂,但对我来说受益匪浅,特别是我深刻认识到环保工作对盐城经济社会总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治理环境污染更是重中之重,必须时刻抓在手上。这次调查,是一场用走向社会的实战演练,是一个知识与实践融合的练习近平台,更是一次磨练意志、获得新知、培养能力的绝好机会。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培养了三个方面的能力:
1、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社会是一个大舞台,要善于在这个舞台扮演各种角色,做到强项要强、特长要特、弱项不弱。这次调查,由于提前通过熟人介绍,才使得调查能够顺利进行。如果单靠我自己,一些数据资料、进入园区参观,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作为一名大学生,要学会适应这个大社会的能力,我们要主动适应环境,不能让环境适应我们。尤其是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心态,跟上形势变化,学会变通的方法,适应社会。
2、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中再不能像在学校一样,有什么问题问老师,甚至让老师帮助解决,多数情况下,都要靠自己。我调查的这些天,就深深地体会到了这一点。尽管有些情况可以查阅资料,但是通过参观,了解高新技术园区的环保情况,必须靠自己去仔细观察、翻阅资料,并且独立处理事情,自己找办法、找答案。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尽量把自己的看法讲给别人听,然后再虚心听取别人意见。
3、肯吃苦能耐劳的能力
暑期调查期间,我克服了许多困难。特别是由于家离园区路途非常的远,我骑车先后多次到高新技术园区调查了解。往返一次需要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一天下来感觉挺累的,晚上躺在床上不想动。后来慢慢适应了,习惯了,也坚持下来了。
(二)体会
通过此次调查,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情况,深刻认识到环保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也看到了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加强环保工作,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对盐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环境污染问题,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够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解决。作为一名大学生,应该积极关注环境染污问题,亲自加入到治理环境污染的队伍中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为营造“蓝天、碧水”,打造绿色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1、按照中央、省、市有关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方针、政策,研究部署全区老干部工作,组织落实好离退休老干部的政治、生活待遇,并注意发挥其作用;
2、负责全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宏观管理,并对基层老干部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指导,帮助协调解决难点问题;抓好老干部工作队伍建设,培训老干部工作专兼职人员;
3、负责办好老干部活动中心,丰富老干部的文体生活,组织和指导老干部的健康疗养、体检及健身活动;
4、负责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5、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无二级预算单位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详见附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48.89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48.89万元。
(二)支出总计48.99万元,包括: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2.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万元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老干部管理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00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3.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48.99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万元,包括:
(1)行政运行34万元,主要是事业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转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3.27万元,包括:
(1)事业单位医疗3.27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11.62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9.04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提租补贴2.58万元。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公务接待费0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0万元,下降0。
1.因公出国(境)费0万元,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公务接待费0万元,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批次0人,0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无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单位价值5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 5 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第三篇:福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详规出炉 选址上街南屿沿江
http://news.fznews.com.cn 2010/7/13 23:15:04来源:福州新闻网 【字号 大 中 小】
福州新闻网讯 记者13日获悉,福州市拟在闽侯上街南屿沿江条件较为成熟的片区,选址建设福州市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日前,《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初步完成,已经专家评审,现在征求公众的意见。8月12日前,市民若有意见,可向福州市城乡规划局镇村规划指导处反映。
按照初步设计,产业园规划范围北至金上路,南至大漳溪,东至乌龙江,西至乌龙江大道,规划用地面积约12.34平方公里。规划用地涉及上街镇的建平村、厚庭村、新洲村和马保村的一部分;南屿镇的马排村、晓岐村、六十分村和甲岐村、高岐村的一部分等,面积约2000亩。
产业园规划总体布局结构:“一主一副、两区三园”。“一主一副”指的是环高岐湖形成的综合公建服务中心和围绕管理中心形成的行政生活服务中心。“两区三园”指的是上街安置小区和南屿高尚居住小区以及三个集中的产业园区。
据了解,产业园是以高端研发、科技孵化和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带动,海峡两岸高新技术产业有机交汇,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集聚,创新、创意、创业相互融合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福州晚报首席记者 陈娟)
第四篇: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 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
目 录
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责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第一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
概况
一、主要职责
(一)软件及信息服务业规划编制、特色产业推进政策研究制定;
(二)高新区新兴特色产业筹划、特色产业功能区划与规划、特色产业基地筹划与推进、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三)软件及服务外包试验区、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的推进工作,包括方案制定、文件起草、进度安排、协调咨询机构、起草汇报材料等文字综合、日常协调联络沟通、项目申报组织、方案落实、跟踪验收组织等;
(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中园区生产型服务业体系建设、产业推进、试点日常工作;
(五)科技信息综合管理、科技项目库建设与维护;
(六)区校一体化办公室工作,包括计划编制、推进跟踪、项目申报、政策制定与落实等。
二、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部门决算编制范围的二级预算单位包括: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无二级预算单位)第二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公开报表
一、2016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2016收入决算表
三、2016支出决算表
四、2016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五、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2016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2016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表
第三部分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
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一)收入总计 193.65 万元,包括:
1.财政拨款收入193.65 万元,其中: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 193.65 万元,政府性基金收入 0 万元。
2.其他收入 0 万元。3.上年结转和结余 0 万元。
(二)支出总计193.65 万元,包括:
1.基本支出 193.65 万元,主要是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各项支出,其中:工资福利支出 113.74 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 36.09 万元,商品和服务支出 42.83 万元,其他资本性支出 0万元。
2.项目支出 1 万元,主要包括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等业务支出。
(三)年末结转和结余0 万元
主要是部分未完成项目需下继续使用的资金。
二、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
(一)总体情况
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反映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产业推进中心2016年整体财政拨款支出情况,既包括使用当年财政拨款发生的支出,也包括使用以前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发生的支出。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其中:基本支出 192.65万元,项目支出 1 万元。
(二)具体情况
2016财政拨款支出 193.65 万元,按支出功能分类科目分,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万元,教育支出 0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0万元,医疗卫生支出 10.64 万元,住房保障支出 26.06 万元,其他支出 0万元。
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 156.95 万元,包括:
(1)事业运行 155.95万元,主要是 行政事业单位人员支出及保障机构正常运行等支出。
(2)一般行政管理事务 1万元,主要是相关机构事务等支出。
2.医疗卫生支出10.64万元,包括:
事业单位医疗10.64万元,主要是事业单位人员医疗保险缴费等支出。
3.住房保障支出 26.06万元,包括:
住房公积金 17.58万元,提租补贴支出8.48万元,主要是按规定比例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等支出。
三、其他需要说明事项
1.关于“三公”经费支出说明。
2016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三公”经费支出 0万元,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公务接待费 0 万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 0万元。2016“三公”经费支出比2015年减少 0万元,下降 0%,主要是 没发生项目等 原因。
1.因公出国(境)费 0万元,主要 等,2016年参加出国(境)团组 0 个,累计 0 人次。
2.公务接待费 0 万元,主要用于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费用等,2016年国内公务接待累计0 批次 人,0 万元。
3.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0 万元,其中:本发生公务用车购置费0万元,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0 万元。年末公务用车保有量0辆。
2.关于机关运行经费支出说明。机关运行经费是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市直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 5 式说明:本部门2016机关运行经费支出0万元(与部门决算中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中公用经费之和保持一致,即部门决算中“填报说明附表”—“部门决算相关信息统计表”中数据一致),比2015年增加(减少)0万元,增长(降低)0%。主要原因是:……(具体增减原因由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填列)。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口径应在专业名词解释中予以说明。
3.关于政府采购支出说明。高新区各单位政府采购事项由财政局统一管理,无需要说明的事项。
4.关于国有资产占用情况说明。各部门应当按照如下格式说明:截至2016年12月31日,本部门共有车辆0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0辆、一般执法执勤用车0辆、特种专业技术用车0辆、其他用车0辆,其他用车主要是……;单位价值0万元以上通用设备0台(套),单价100万元以上专用设备0台(套)。
第四部分 名词解释
1.财政拨款收入:指市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2.上级补助收入:指单位从主管部门和上级单位取得的非财政性补助收入。
3.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4.经营收入:指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 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5.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单位附属的独立核算单位按照规定上缴的收入。
6.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等以外的收入。
7.用事业基金弥补收支差额:指事业单位在当年的“财政拨款收入”、“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其他收入”不足以安排当年支出情况下,使用以前积累的事业基金(事业单位当年收支相抵后按国家规定提取、用于弥补以后收支差额的基金)弥补本收支缺口的资金。
8.上年结转和结余:指以前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按有关规定继续使用的资金。
9.基本支出:指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10.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11.上缴上级支出:指事业单位按照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的规定上缴上级单位的支出。
12.经营支出:指事业单位在专业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
13.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指事业单位用财政补助收入之外的收入对附属单位补助发生的支出。
14.“三公”经费:指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 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以上名词解释全部保留,其他的名词解释按各单位使用的功能科目填写,可参照预算公开文字说明或者去年决算文字说明)
(事业单位不填)15.机关运行经费:为保障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运行用于购买货物和服务的各项资金,包括办公及印刷费、邮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福利费、日常维修费、专用材料及一般设备购置费、办公用房水电费、办公用房取暖费、办公用房物业管理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以及其他费用。
(各单位如果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可以自行添加,但以上四个部分是硬性规定不得擅自减少,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将公开文档转换为pdf格式进行公开)
第五篇: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大连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发展情况
2005-12-
31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由位于大连西部的七贤岭产业化基地、软件园和东部的双D港组成,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大连高新园区秉承“建特色园区,创全国一流”的发展理念,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发展特色产业为重点,以培育创新环境为突破口,园区经济快速发展,区域竞争力明显增强,有力推动了大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大连高新园区环境优势和创新优势更加突出,特色产业发展迅速,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增长方式逐步由生产要素驱动性向创新要素驱动性转变,各项经济指标均列东北各高新区之首,2004年在全国53个国家级高新区中位于第16位。初步核算,2005年,大连高新园区完成总收入290亿,同比增长26%;实现生产总值102亿元,同比增长25.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2亿元,同比增长45%;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9%;实际利用外资4.3亿美元,同比增长72%。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园区共拥有企业2300余家,其中三资企业600余家,戴尔、IBM、爱立信、毕博等35个世界500强企业在高新园区投资兴业,园区高新技术产品收入和技术性收入之和占园区总收入的比例达75.8%。
(一)创智型产业快速发展,打造了软件业的特色品牌企业。目前,大连高新园区软件企业共有380家,就业人数1.8万人。2005年,大连软件业实现业务收入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43%;实现软件出口3亿美元,5年平均增长50%以上,已经成为5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之一。大连有4家软件企业通过了CMM5国际权威认证,占全国通过CMM5国际认证企业的50%。大连海辉是中国首家整体通过 CMM5 评估的软件企业,先后成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在中国设立的首家全球开发中心、美国 IBM 在华的全球采购供应商。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与微软签署了战略投资协议,总投资达1500万美元;2005年11月,大连华信公司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铁路公司签订关于承接乌兹别克斯坦全国铁路财务系统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合同,项目的总规模为588万美元,其中软件部分为242万美元,这是中乌之间商贸关系中涉及“高科技智能化软件出口”的第一单。大连“锦达数据”掌握了舰载“黑匣子”的核心技术,规模不到40人的企业年创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此外,国家广电总局命名高新园区为“国家动画产业基地”,文化部批准高新园区为“国家动漫游产业振兴基地(筹)”。形成了一批有自己特色的品牌企业。
(二)生物医药产业稳步发展,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兴产业。大连高新园区投资1亿元建设了占地5559m2、建筑面积19328 m2的大连生物医药研发中心。目前,园区生物技术与医药企业达71家,2005年预计实现收入34.2亿元,占总收入的11.8%。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功能日趋完善,一批世界领先的生物医药项目相继入驻生物医药产业园。国内首个单克隆抗体的基因工程药物——胺博克已经得到国家药品管理局正式生产批准,即将投放市场;一种新型靶向药物载体——脂质微球项目正在开展中试研究。2005年10月,双D港生物医药产业园被科技部授予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三)数字化制造产业全面发展,服务老工业基地振兴水平不断提升。大连高新园区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大力发展数字化制造产业,加快推进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大森数控有限公司近年来共向国家申请了8项专利和2个认证软件,先后承担了8项国家863数控系统攻关项目,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1.76亿元,2005年1月,公司品牌“大森”被评为“中国数控行业最具影响力品牌”。大连光洋科技集研发、生产、销售、科研成果转化及产业化于一体,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光洋数控技术工程化联合实验室,将联合进行数控技术的联合研发,最终将实验室建成国家重点数控技术研究开发基地。大连机床集团收购了美国英格索尔全资子公司2个,实现了中国机床工业跨国并购的历史性突破,其拥有的“五轴联动加工中心”和高速数控机床,已在国内占据领先位置。大连磁谷科技研究所研发的“永磁补偿式悬浮技术”已突破磁悬浮列车制造成本高、悬浮能力低的发展瓶颈,国内知名专家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有望用于未来的城市和区域交通。
二、大连高新园区科技创新的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大连高新园区全力构建政策、资金、孵化、中介和人才等创新平台,截止2004年底,高新园区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00多家,拥有各类专利833项,专利产品356个,国家863项目近30个。
(一)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打造企业自主创新软环境。一是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促进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制度。成立 “推进科技创新领导小组”,建立了促进科技创新的服务机构;引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对高新园区工作人员进行绩效管理;建立以企业为开发主体的双D港技术创新机制,激活了企业科技创新动力;出台一系列支持企业在科技创新中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政策,确立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二是加强孵化体系建设,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发展平台。以“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园”、“辽宁省(大连)博士创业园”、“大连双D创业园”等孵化场地为依托,大连高新园区重点建设了IT产业孵化器、动漫产业孵化器、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器和国际孵化器等。建立了“国家留学人员创业园示范建设试点基地”和“中俄技术转化基地”,形成了集综合孵化、专业孵化、国际孵化和二次孵化于一体的特色网络体系。截至目前,大连高新园区孵化面积达25万平方米,孵化企业达5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110家。三是加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大连高新园区积极与高校合作,实施区、校联动,建设大学科技园,实现产、学、研的有机集合。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沈阳药科大学、辽宁中医学院相继在高新园区建设医药人才的培训基地、中药现代化工程技术中心、新药研制开发中心等5个中试、研发生产线,大连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大连海事大学科技创新园已正式开工启动,中科院大连高技术转化中心即将落户高新园区。四是加强公共平台建设,为企业高新技术创新提供服务。建设总投资2000万元的动漫游技术支持平台,提高大连动漫产品测试、演示、音效合成、动漫监理等服务水准和档次;建设总投资5000万元的软件产业测试平台,提升大连软件测试、培训、监理的整体水平;建设总投资3000万元的生物医药试验平台,提高大连生物医药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搭建海外软件开发平台,在美国新泽西成立大连软联美国公司,筹建美国盐湖城和加拿大温哥华两个分公司,为大连软件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搭建平台。
(二)加快创新人才建设,打造企业创新的“知本”高地。一是建立人才流动平台。成功举办了六届辽宁(大连)海外学子创业周,实现了人才交流、科技和金融资本对接、高科技项目合资合作,累计为东北三省引进海外学子归国创业人员500多人,创办高新技术企业400多家;启动以“大连,软件精英的舞台”为主题的国际IT人才招聘活动,在北京、上
海、美国纽约、东京大阪等组织全球招聘,全面实施大连打造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城市的人才计划;园区人才服务中心每月至少组织2次大型人才招聘会,专门为企业引进、培养人才提供服务;开通了大连高新人才网,面向全球为企业网络人才。几年来,园区人才服务中心为惠普、SAP、圣基生物等多家驻区企业提供各类人才30多万人次。二是建立专业人才供应基地。根据企业需要,建立定向培训机制,重点引进了东软信息学院、辽宁中医学院大连分院等与区域产业紧密相关的高等院校,与IBM合作成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与韩国SK集团共同建立了信息技术职业教育机构;依托大专院校,建立定点培训基地,与延边大学共同创建了日(韩)语IT人才引进、培养基地,与大连民族学院、大连海军事舰艇学院、雅风计算机专修学校联手建立了3个人才培训基地;依靠社会力量,建立培训“外包”机制,实施“人才境外培训工程”,定期组织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国外高校或跨国公司进修培训。目前,园区有各类培训机构40多家,年培训各类人才达2万人次。三是加大人才工作资金支持力度。出台《大连市关于吸引软件高级人才的若干规定》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管理办法(试行)》,制定“高新园区吸引高级人才奖励规定”和“高新园区吸引创业型人才管理规定”,建立健全了政策支持体系;园区财政每年拨付1000万元作为人才扶持专项基金,对企业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进行扶持和奖励,建立起了以政府为引导、以企业为主体、多渠道的人才发展资金保障体系。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创新企业可持续发展空间。一是采取合作、共建、购买和租赁等方式,扩容园区土地。通过整合园区周边土地和房产资源,新增产业用房20余万平方米。根据发展智能型产业需求,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向空中要地,大力发展“楼宇经济”。二是采取“腾笼换鸟”的方式,整合现有土地资源。加大园区产业结构调整理杜,对效益差、非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到期未开工的项目进行调整,2004年以来,高新园区共收回逾期未开工的土地20多块,重新安排了大森数控、船用阀门等10多个项目入驻建设,调整置换了8家企业。三是采取先租后买或优惠出租的方式,扶持新兴企业先行生产。采取建设标准厂房和办公室的方式,以优惠价格出租给企业使用,为新兴企业发展弥补建设资金上的不足。
三、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体会和收获
大连高新园区作为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的示范区,为推动大连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重要的先导、示范和支撑作用。但是,同国内几个发达的高新园区相比,大连高新园区在快速发展中还存在四点不足:一是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园区快速发展的“瓶颈”;二是大项目不多,知名企业不多,园区的总体经济质量和效益还不高;三是园区发展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四是创新体制尚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经过多年的努力,大连高新园区经济发展已经逐步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呈现出投资密度高、科技含量高和投资回报高的发展态势。主要体会有:
(一)较好的比较优势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前提。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大连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东临黄海,西临渤海,南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北依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广大腹地,与日本、韩国等远东地区相邻,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国际经济、贸易、文化交流非常活跃,是东北亚重要航运中心、金融中心和物流中心。二是优美的环境优势。大连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先后荣获联合国环境全球“500佳”和中国“人居环境奖”称号, 被
联合国确定为亚太地区人居示范城市和环境治理先导城市。2004年12月,又被联合国授予“国际生态安全最佳城市”称号。三是强劲的经济优势。2005年大连市实现生产总值2200亿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0亿元。2004年11月,大连市在国家统计局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评价中排名第七位,经济实力排名第六位,并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04CCTV中国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二)较好的投资环境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基础。软环境建设是高新园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环节,高新园区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无行政收费区,实行了“一门受理、一站办结”的全程代办服务,将原来的43项审批项目削减掉27项;积极引入人才、技术、标准、计量以及专利、法律、公证等10多家中介机构,进一步优化科技创新的产业条件;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以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为主要内容的电子政务系统。通过实施以创建优惠的政策环境、优越的产业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快捷的办事效率“三优一快”建设,有力地促进了高新园区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
(三)较好的人力资源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保障。大连高新园区高度重视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性作用,下大力气吸引、培养、建立富有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急需的人才队伍。在构建科技创新人才平台过程中,坚持“政策倾斜,重点投入,优化环境,畅通渠道”的工作思路,形成了“市场驱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企业主动”的人才工作格局。大连高新园区内有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和大连化物所等13家研究院所,有四所正规的软件学院,在校生超过2万人,其中东软信息学院在校生超万名,为国内最大的软件学院。此外,大连还有近200个各类民营培训机构,年培训人才达10万人次。高新园区内建有4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本科以上各类专业人才35543人,现有高中级专业技术职称人才2万多人,高新人才聚集度达到87.6%,是全市高新技术人才最为集中的区域。
(四)特色产业是大连高新园区发展的必然。高新园区实施“聚焦重点产业”发展战略,推动产业发展由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集中力量发展特色产业,逐步使主导产业形成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产业集群,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增强了区域竞争力。重点发展了以七贤岭为核心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动漫游产业等创智型产业,以双D港为核心发展生物技术与医药、数字化制造产业,以龙头分园为核心发展微电子产业,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的空间发展格局。
四、大连高新园区下一步的发展设想
根据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和温家宝总理提出“四位一体”的高新园区功能定位,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大连高新园区要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温总理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使高新园区真正成为大连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大连市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大连参与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和合作的前沿阵地。
(一)明确高新园区功能,科学合理定位。一是要坚持“一极两源”的定位,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有力的支撑。一极是指高新园区要作为大连市经济发展中创新产业的增长极,发挥区域经济发展的“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成为发展创新型产业的核心功能区,成为大连市经济发展最快和产业结构最优的示范区。两源是指高新园区要通过实施创新工程,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全市的技术(项目)
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实施人才培养工程,大力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积极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打造全市的人才源,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是实施“一区多园、联动发展”的发展战略。站在全市的战略高度,将高新园区作为全市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充分发挥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排头兵作用,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原则,通过各区市县建设分园的方式,以技术、项目、人才和资金的支持,带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三是明确发展目标,实现“十一五”的高起点开局、高水平跨越式发展。2006年,园区的各项经济指标要继续保持25%以上的增长幅度,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要达到30%以上。预期实现的主要经济指标是:完成技工贸总收入362亿元;实现区内生产总值130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22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5.2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25亿元。
(二)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把创新体系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瞄准世界前沿水平,争创国内一流,努力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跨越。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实现产业形态创新。加快园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以发展核心技术为重点,积极引进和重点扶持各类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和区域技术总部。二是加快技术创新,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按照国家级标准,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打造全市的技术支持平台。三是强化体制和机制创新,增强园区发展的活力。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改革,从过去行政机关管理模式逐步向企业化管理模式过渡。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一是加大项目引进力度。瞄准国内外大公司和世界500强,重点抓好软件、动漫、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产业的招商,盯紧日、韩市场,进一步开拓美国市场,努力突破英国、以色列等欧洲市场。二是改革招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征得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的协助与支持,形成广泛参与、多渠道、多角度的招商局面。
(四)建设“三大产业区”,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一是改造提升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打造北方创智产业示范区。进一步实施七贤岭产业化基地改造,2006年总投资约100亿元,启动20幢高楼建设。二是推进“动漫走廊”二期工程,打造全国最大的动漫游产业基地。2006年要再建8幢楼,使总建筑面积达到40万平方米,总投资15亿元,建成国内最大的“动漫走廊”。三是建设双D港生物医药园研发教育区,打造东北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基地。总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总投资10亿元,按照国际设计标准,建成目前国内条件最好,环境一流的生物教育研发基地,积极吸引国内外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