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

时间:2019-05-13 09:5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

第一篇: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

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

班级:财经124姓名:谢建朝学号:1205010436

穿梭在图书馆的排排书架之间,眼前的所有画面不禁定格在一本名为《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的书本上。1949,10,1在60年后的今天,这些数字在外人看来只是普通的年月日,但在我们中国人眼中,它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日子。因为就是在那一刻,我们见证了国民党到共产党的政权更替;见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时代的到来;见证了4万万人民的举国欢庆!

我忍不住取下这本书,翻开了它。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到第二次合作的台儿庄、平型关等等大捷,又到1949年国民党兵败大陆,被迫与共产党进行政权更替。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结局?国民党人在反省,共产党人在总结,人们也在思考。这些也都深深地把我的好奇心吊了起来。

我继续往下读:人民解放大军率领百万雄师直过大江,仅仅在短短的3日便以乘风破浪之势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在长江的一切防线,国民党兵败如山倒。曾夸下海口言:“三个月至多五个月解决中共军队”的国民党高涨的底气瞬间从巅峰跌落到了谷底。悲观情绪在国民党政府内部如瘟疫般蔓延,国民党人由此一蹶不振。众叛亲离、贪污腐败等等离经叛道的现象在国民党军队中司空见惯,国民党人与政治注定全面崩溃!

反观当时的中国共产党,在经历帝国主义列强的压迫,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统治,以及军阀割据、战乱不断后,他们拥有的是无限的满腔热血,以及愈战愈勇、越挫越强的精神。他们顶着困难,一边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领导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另一面又巩固民族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风景这边独好!

俗话说得好:得民心者的天下。对于国民党的一切专权腐败让我一一为你道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军纪松弛,以权压民,完全以自我为中心,致使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在河南省安阳县曾经流传着这样的歌谣:

土地归保长,儿子归老蒋。

当官的大发财,当兵的乱胡来。

国军所到处,捐税如虎似狼。

卖光全部家当,老小都进牢房。

在长春更有,居民被抢了粮食后,在大街上卖人肉之说;

在郓城一带,邱清泉兵团到处强奸妇女,无恶不作;

在„„

国民党人奸淫捋掠,毫无羞耻之心。试问,良心泯灭之人无以制己,何以治国?

幸好令人欣慰的事:与国民党军纪松弛,为害一方相对的人民解放大军军纪严明,天下归心。在经过少数民族聚集的中南、西南河西北地区,我们的共产党各部队更加严守群众纪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以完全平等、和睦、团结的态度去对待各族同胞;在解放上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更是严格遵守城市政策,不住民房露宿街头„„军纪严明,处处为人民着想。这不正是我们人民军队的标榜吗?试问,这样的一个民心所向的军队,怎能不为人们尊敬、爱戴?怎能不取得战争的胜利?

纵观60年前的跌宕起伏,既有说不明的愤懑,又有道不尽的感动。合上书本,《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再一次映入眼帘,我顿悟:对!是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是人民选择了共产党!

朱汉国 陈雁:《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山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9月1日

第二篇: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英雄出处

学院:服装学院学号:091111120姓名:王思雯

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我国历史上具有极高名望的国家领导人之一,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甚至接近神化的存在,同时毛泽东对于我国历史的进程所产生的影响在被肯定的同时也极具争议。我对毛泽东毛主席一直是非常尊敬的,无论是他领导旧中国走向新中国的气魄还有他在文学诗词上展现的才华都让人十分的折服。看完叶永烈的《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我想阐述一下也许并不成熟的感想,关于成就这位历史伟人的历史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是收录“叶永烈精品书系”的“红色三部曲”中的第二部作品。作者叶永烈以翔实、流畅的笔调,并以崭新的、特殊的“领袖史”视角,写出了毛泽东被选择作为中国共产党领袖的历史必然性,以及毛泽东当年的沉浮,并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史实。“红色三部曲”具体讲述了一九二一年至一九四九年中国共产党的历程,可以说是给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所经历的一系列史实做了一个具体的收录和整理。而这本书所令人称赞的地方不仅仅是仔细描写了毛泽东,更是因为他还还专门写了毛上台时中共的领袖人物的风云起伏,有陈、瞿、李、王等,并把它放入第一章,其实质就是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从一个大背景来理解中共的选择。从其写作手法来说,本书以编年体为主,而在其中又多介绍一些人物的人生历程。

这些在当时与毛泽东实力和影响不相上下的伟人,为什么没有成为像毛泽东一样的时代英杰,只能说毛泽东实在是因为他是集众家之所长,是众多卓越者中的佼佼者。可是,我们应该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毛之所以能成为这样的人,并不是他本人一开始就成了这样的人,在成为之前,他也曾犯过不少的错误中共成立初期,即反对孙中山的革命论,而坚持和平的运动;之后在“八七会议”中又强调“枪杆子里出政权”,这确实是能体现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他在这里也强调武装暴动,并且还策划了秋收起义,只是再多的努力也导致了惨痛的败局。但毛泽东为中国的前进道路选择了正确的方向,在那样的时代找到了指明的路灯,不只是跟随苏联革命的脚步,而是根据国家自身的情况去制定适合国情的革命计划,着实让人折服。

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种类似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无数人提出过。在我看来,成就毛泽东这样的英雄不仅是依靠本人的素质与魅力,时代的背景和需求是最主要的。如果时代不需要,那么再有才华的人也不会成为引导革命的伟大领袖。当时的中国需要毛泽东这样的领袖,这样清醒的首脑。现在看来,作为历史人物的毛泽东是唯一的,只是作为单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读书笔记

个的人物,他才是唯一的。“毛泽东”不是不可替代的,只是谁能替代他,那就是一个真正的历史假设了。纵使没这样一个人,也必然会有这么一个群体,而后在适当的时候从这个群体中产生出这样一个“毛泽东”。

第三篇:“阅读·思考·进步——党员干部读书心得”征文——读《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感言

《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是山西人民出版社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准备的献礼图书。该书通过讲述1945年至1949年国统区与解放区在军事、政治、经济、民心等方面的历史事实,旗帜鲜明地表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各阶层、各族人民,根据当时中国的政治现状、经济现状、军事现状等等社会现实的理性选择,是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科学的选择。是历史选择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

六十年来,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迎来了今天的伟大盛世。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时,我们共产党人非常有必要回头看看六十多年前的那段岁月,对它进行新的思考和总结,以便完成新的使命和责任。当时的南京政府经过8年抗战,由于美国的支持,拥有美式装备的庞大军队,占据着全国的大部分地区,控制着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部分铁路,同共产党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可是,仅仅只有4年的时间,国民党就被共产党击败,1949年南京政权崩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战场失利只是表面问题,南京政府的彻底垮台关键在于政治腐败,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崩溃,最终失去民心。我们先就《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一书中所描述的史实对南京政府的存在的几个问题进行一些粗浅探讨。

一、派系林立,组织涣散。派系纷争一直是国民党政权无法克服的顽症,派系间的争权夺利、互相倾轧使国民党失去了团结一致的向心力。国民党虽然号称“一个政党、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但是他们从没有消灭过党内的派系及山头。国民党内派系分为“嫡系”和非嫡系两大派,嫡系内有cc系、何应钦系、政治科学系等;非嫡系以地方实力派为主,如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等。特别是作为一党之魁的蒋介石更是利用资源分配、人事任用、战场部署等方式挑动嫡庶之争。1949年春夏之交,共产党已占有半壁江山,南京政府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蒋系和桂系之间却爆发了当时国民党派系斗争中表现最为激烈的第二次“府院之争”,彻底涣散了国民党内的人心士气,加速了南京政府的灭亡。这样的政党领导下的军队在战场上往往各自为谋、同床异梦、消除异己、保存实力。内部纷争极大的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战斗力,最后导致其灾难性后果。历史证明派系之争的结果只能是相携而亡。

二、贪污腐化,失掉民心。无论是蒋介石的美国盟友,还是国民党政权中的高级官员,包括蒋介石父子,都认为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是它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所做的第一件事“胜利接收”:国民党文官和军官控制了日本人和汉奸的财产,这些财产本应还给战时随国民政府撤退至西南地区的原主或依据官方程序移交新主。但是,接收官员进入纸醉金迷的平、津地区后,他们穷奢极欲、大肆挥霍,贪赃枉法的程度更是骇人听闻,有时甚至因接收利益分配不均而拔刀相见。南京政府派官员去接收被占区的工业财产,这些官员大多不懂企业管理,因此卖机器和工厂往往比让它运转更为有利可图。日本投降后的一年多,从日伪手中接收的2411家工厂,只有852个恢复了生产,加剧了工业萧条。如果说“胜利接收”只是国民党威信下降的开始,那么到1948年前后,国民党的威信已经是急剧下降,不可收拾。军队中,高级军官克扣军饷,倒卖军用物资,吃空饷,导致底层士兵生活极为凄惨;地方行政机关中,滥用职权,横征暴敛,最终导致南京政权彻底失掉民心。

三、经济崩溃,众叛亲离。经济总崩溃起因于浩大的内战军费开支和内部的贪污腐败。军费支出过大,财政赤字靠增发纸币来弥补,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和财政金融的崩溃,这是促发国统区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卖国的经济政策,官僚资本的膨胀,对农民的横征暴敛,破坏了民族工商业和农业的发展,加速了经济总崩溃的进程。到三大战役前夕,国统区经济实际上已经完全崩溃了,建筑在这一基础上的反革命内战的失败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严重的通货膨胀使国统区人民置身于水深火热之中,尽皆唾弃国民党政府,民族资产阶级也对国民党政府完全失望,从而使国民党政府完全处于孤立境地。同时出现的连续撤换财政部长,军队官兵拒用纸币,政府官员抢购金银、美钞等危机情景,更使国民党政府众叛亲离,垮台势在必然。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败亡不是单纯的军事原因造成的,派系林立、贪污腐化、经济崩溃这些问题也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恶性循环的。最典型的就是蒋经国上海“打虎”。1948年,南京政府不但在国共内战中节节败退,而且经济上由于历年的通货膨胀,已使国家财政濒临破产的边缘。为稳定物价,平衡国家总预算,南京政府决定:以上海为重点整顿经济。身为“太子”的蒋经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蒋介石派到上海进行经济整顿,他信誓旦旦地声称这次来上海是“专打老虎,不打苍蝇”,在蒋经国的铁腕打击下,上海的物价一度稳定,利率也有所回升。但是当他的“

第四篇:近代史读书报告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读书报告

曾晴丝 经管 应用心理学13级 2013.。

罗志田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318页,27万.4千字,电子版PDF扫描本,一读。

书本内容要点:本书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不固定从某一专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问题。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旧籍在近代学统里的沉浮,或关注学术的多旋律并进,或揭示学术典范的转移,或分析新旧史料观的错位、或探索历史记忆的损益;后半部分主要与青年史学从业者对话,讨论与“史学方法”相关的史料解读、史学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冲击等面相。

选读本书的原因:作为一名理科生,而且是对历史不太了解的理科生,我实在是不知如何看待历史上的事件,不懂如何评价事件的发展原因,可以说为了写好这篇论文,更是为了让自己了解多一些历史,我选择了这本《近代中国史学十论》,它上面记载了很多的史学材料、对史学事件的看法以及史学研究的方法,我认为这些对我是比较有用的。

心得收获:从这本书中我认识到了许多关于历史的有趣事件,也学习到了许多研究历史的方法和思想。我主要从研究历史的方法方面写下这篇读书报告。

首先从写作手法上来说——为了能生动有趣地把东西告诉读者,作者运用了很多的例子,引用了很多典故名著以及历史学家们的言论,并且会对自己引用的东西加以评论,表达出自己的看法,让文字简单易懂。

作者在谈到一个现象或事件时往往会追溯到与之相关的最早时候,去了解、讨论那个现象或事件的发展过程与历史背景,让我们认识到只有全面地去了解某个现象,才能完整、准确地区分析它。作者提倡透过前人的眼睛去看当时的一些情况,这才能看到真实的东西。同时,他还批判了那些不认真研究前人著作,不了解形式发展而自以为“前无古人”,发表出早已经过时的主张,甚至还有更可笑的发表出与自己所批判的观点类似的观点。这些不地道的历史研究者只会夸夸其谈,根本不是真正地在认真研究历史,这是非常不正确的。

罗志田老师在写研究历史的方法上总是多种多样,你不能找到所谓的“最佳方法”,正如罗志田老师自己所说:“史无定法”,即主张在研究历史上并没有什么确定的方法,不同的资料可能有不一样的研究方法,只要实用,我们可以采用一切我们可以想到的方法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件,但必须是可靠有效的,研究成果必须是符合现实的。

罗志田老师在评介彭明辉著《晚清的经世史学》时说:史学发展应“多旋律并进”。“ 复音音乐那种两三主题、旋律同时进行而兼具明示与暗示的深邃表现能力,的确有助于表述近代中国各面相的多岐互渗,学术的发展演进亦为其一。”史学界的论述不应该是单一甚至与其他势不两立的,因为历史的发展往往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每一种现象都可能源于几种复杂多变的事情。为了让史学的立论清晰简明但又接近真相,史学研究者必须自己先从多方面多途径全面了解清楚事件的真相,然后再进行概括表述;绝对不能一昧地为了把复杂的事件简单化而只侧重于某一方面。

值得强调的是“我们切不可将历史的电影倒着放”,这里是指某个历史事件是只有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之下才会发生的。某个人物觉得A观念正确,那是此人基于那个背景之下的考虑,如今我们若已经觉得A观念其实并不可行,那也是因为我们如今的看法,因此也绝不可以说此人是错误的。就如书上所举的例子那样——陈汉章当年拿着《中国哲学史大纲》取笑胡适,认为“哲学史”是指“哲学史的大纲”,如此一来,“哲学史大纲”就是指“哲学史大纲大纲”,胡适实在不通。在当年这一事件中陈汉章的确是基于当年人们对于哲学史的定义来考量的,若我们再按现如今我们说“哲学史”是指“哲学的历史”这个观念来看当年的问题,继而又认为是陈老先生不通,这岂不是很无理?每段历史都是顺着时光的进程而慢慢发展的,我们不可跳开,不可使之倒退,也不可超前。所以说我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一定要着眼于历史当时,决不可走离了当时情形单单聊历史,只有立足于当时,你才能去聊正误,聊因果。

历史不仅可以从正规史料中得到,往往也可以从当时代的一切文物中得到。比如说当时年代人们(指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甚至一切创作出遗留至今的文物的人)遗留下来的诗词、歌谣、野史等等都体现出当时的历史特色,所以研究历史的时候不妨也对这些资料加以探讨。也有人认为普通平民留下来的文字可能更贴近于真实是历史小人物的生活,更能了解到真实的事件经过,人们真实的看法。

文中举例胡适等人采用野史等作为史料的补充一事是这样说的:“先把说谓 古文传统史 划出去,再把历代的边缘文字串起来作为正统,然后据以否定历代文人注重的正统。”,“这一研究取向的长处在于能注意到昔人视而不见的材料,其实也是一种史料的补充,不过已带有明显的倾向性。”这显然是不行的。我们所说的可以结合其他边缘文字来研究历史绝对不是说可以随便使用或者说相信那些边缘文字,而是指在不远离当时众人支持的正统的情况下,不偏离当时实际的情况下翻看边缘材料,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文中提到了疑古派对于现存古书的真伪判定所作出的努力。他们努力从挖掘出的地下文物中寻找证据,进行着长期的拼搏。“但地下材料毕竟强化了学者对古史的信任,肯定了部分正史材料的可靠性。”(说详杜正胜:《从疑古到重建——傅斯年的史学革命及其与胡适、顾颉刚的关系》,王汎森:《王国维与傅斯年》,《学术思想评论》第3辑,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485-486页)“二重证据法”增加了大家对正史的信心,使得大家更放心地使用古史资料,其作用不容低估。“在态度与眼光转变后,既存文献本身可以提供的历史证据远比我们想象和认知的要丰富得多。”这些都说明了地下文物对于历史考究的重要作用,要想得到更贴近真相的历史资料就不得不结合地下文物以及既存文字一同考量。

同时,我们必须得向那些为了证实既存文献而奉献一生,不断考察研究的历史学家们致敬,他们不仅在考察历史的道路上做出了伟大的贡献,之后更是为重建与保护历史资源费尽心思,使我们不由地被他们的拼搏精神感动,被他们追求真理、不懈寻找历史真相的学术品质折服,他们值得我们每一个人爱戴、敬佩、学习。

相关资料

读书报告

在中国近现代史范围内(1840——当代),选择一本学术研究专著,阅读后写出读书报告1篇。要求:

1、所选学术专著字数不得少于10万字。

2、读书报告不少于2000字;

3、读书报告要求手写。

4、读书报告结构:

1)报告标题,一般不超过20字; 2)姓名、学院、年级班级、学号; 3)按下列格式标明书籍版本信息;

陈存仁:抗战时代生活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332页,26万3千字,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 / 己藏,纸质印刷本 / 纸质复印本 / 电子版PDF扫描本,一读。

2)概括介绍书籍内容要点; 以上内容不多于500字。3)介绍选读本书原因; 4)介绍读后心得、收获。

5)如有参考其它书籍、论文,文末必须注明。

5、报告选择书籍不得为教材、各类普及读物。

近代中国史学十论

者:罗志田 著 出 版 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8-1 版

次:1 页

数:318 字

数:274000 印刷时间:2003-8-1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9787309037142 包

装:平装 定 价:¥16.00 2内容简介

本书各文均与近代中国史学相关,但又与一般极“史学史与史学理论”领域的言说不甚同,大体遵循一种“史无定向”的取径,不固定从某一专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问题。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旧籍在近代学统里的沉浮,或关注学术的多旋律并进,或揭示学术典范的转移,或分析新旧史料观的错位、或探索历史记忆的损益;后半部分主要与青年史学从业者对话,讨论与“史学方法”相关的史料解读、史学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现代主义对史学的冲击等面相。

3作者简介

罗志田老师,四川大学历史系七七级毕业,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历任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社会与学术》、《裂变中的传承:20世纪前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20世纪的中国思想与学术掠影》、《国家与学术:清季明初关于“国学”的思想论争》、《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思想》、《乱世潜流:民族主义与民国政治》等,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4目录 引言:西学冲击下近代中国学术分科的演变 2 《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3 音乐与史学:晚清学术的多旋律并进 ——评介彭明辉著《晚清的经世史学》 4 大纲与史:民国学术观念的典范转移 5 史料的尽量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 ——民国新史学的一个诡论现象 6 日记中的民初思想、学术与政治 ——20世纪20年代一位学人的观察 7 历史记忆与五四新文化运动 8 陈寅恪史料解读与学术表述臆解 9 不改原有之字以开启“相异的意义体系” ——旧文新解二则 见之于行事: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 ——兼及史料、理论与表述

第五篇:近代史读书报告

近代史实践课题 ——读书报告

欧风美雨下的近代变革

——读《中国近代史的新陈代谢》

摘要:本文主要是分析中国近代社会的几次大规模的变革,以及近代变革的两大动力,以及在变革期间思想启蒙。

关键字:近代史 变革 改革 革命 思想 民主 自由 科学

本书博大精深,思辨深邃,凝聚了著名史学家陈旭麓先生数十年心血。陈旭麓先生说过“史识是治史的眼睛,不为历史现象所迷惑,不为议论家捉弄,要有一双治史的眼睛。”正如冯契为本书写的序中所说“正因为旭麓有一双治史的眼睛,所以能透过史实的种种现象,揭示出其中的本质联系,写成这部才气横溢、情文并茂的著作。”毫无疑问,这本书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经典,它也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的最好的导论性著作。

本书有二十章,各章环环相扣,逐步深入,以时间顺序布局,以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为主线,从漫长的封建社会开始着笔,深刻剖析了封建社会得以延续的原因,进而谈到东西方的差异,分析了清王朝的由盛转衰,记录了炮口下的震撼,评述了太平天国的悲喜,外国的入侵,维新运动的真实与虚伪,变革的两大动力,民变与革命……陈先生以独特的视角,深刻地剖析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不断拓宽历史研究视野,不仅考察了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变革,而且考察了城乡基层组织的演变,以及不平等条约激起的社会变化;不仅研究了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内部因素,而且寻找出外部冲击引起的社会习尚的改变;不仅论述了政治思想、哲学、文学等方面的变革,而且分析了欧风美雨影响下的社会心态的变化。全书充满激情而又思辨的论述、勾画出中国近代社会百年的新陈代谢和急遽变革。

谈到近代史,首先想到的就是鸦片战争——近代史的开端,掀开了一个充满着异族入侵,本族内部分化的屈辱的时代。到了清末,当时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西方世界都进入了主流文明——民主、自由为核心价值的时代,近邻日本,也变法图强,步入强国之林。而清朝却依旧闭关锁国,对外界的翻天

覆地的变化充耳不闻,并且还有天朝上国的意淫。在某些程度上是侵略者的炮火打开了中国近代变革的大门。

一、社会变革

社会变革分为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回顾近代中国,三场不同阶级发动的大规模革命: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的辛亥革命,工人阶级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失败的农民革命战争,但它却也扰乱了封建制度,推动了变革的进程。山重水复的辛亥革命,它胜利了,也失败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但是,革命果实被窃取了,民国有名无实,做了一场民国的夹生饭。历史选择了工人阶级,工人阶级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束了一百多年屈辱和的分裂历史。

社会近代改革起源于洋务运动。由地主阶级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自强”的改良运动和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两个重要的改革。他们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却也不约而同地失败了。

仔细想想,农民阶级的运动往往以宗教为旗帜,同几千年来农民阶级的理想和幻想糅合在一起。长久以来在封建社会的压迫下,当农民发现他们的理想有所寄托的时候,就义无反顾的冲上去了。但由于小农阶级本身的局限性,提不出先进的思想作为领导,像太平天国运动中托上帝以改朝换代,反对孔子是儒家思想体系是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的思想,把上帝的放在唯一神圣地位。他在反孔时,又吸取了儒家的某些东西,践踏孔孟却不能摆脱孔孟。种种阶级和时代的局限,导致了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是当时世界的主流,但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先天畸形后天营养不良。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生存、发展起来的,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要求,但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经济政治上异常软弱,不敢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也不敢发动广大的人民群众。从古至今,历史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得民心者得天下。但

资产阶级没有彻底的反封建纲领,脱离了人民群众,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但工人阶级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制定符合于中国国情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努力付诸实践,为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历史性进步指明了方向,把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革命和建设的道路。所以,无产阶级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二、变革的两大动力

陈先生在书中提到“历史阶段的交推,并不是按照一定尺度的阶梯。在有三历史结案的交推中,一种新的力量败阵下来,另一种新的力量在前者的败局下成长起来,接应上去;而前者在败退中寻找机会,经过新的组合,卷土重来,并与后者抗衡。”(P279)在这个时期有两大资产阶级阵营——立宪派与革命派。就当时世界的主流,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都不外乎采取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构成资本主义世界的两种基本政治模式。

“立宪运动是戊戌维新的继续和发展,而康有为是立宪的前驱,张骞则是立宪的后劲。前驱和后劲既体现了改良派自身的代谢,有表现为立宪的社会接力。”(P288)有了这些厉害的代表人物,立宪派、革命派还有清政府形成了当时的三权鼎力局面。立宪体现了一种折中,既有变革又体现了对旧王朝的一种挽救的态度。立宪和革命是同一个阶级不同阶层在改革方式和道路上的分歧,对立着的双方都在为沉沦中的中国寻求新的出路,都要求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地位,建立近代化的制度、国家和社会。而渐进量变,为君主立宪;跃进质变,则为民主共和。所以,陈先生说“立宪和革命在不同一性中有其同一性。”(P290)

纵观历史的进程,立宪派和革命派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们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巨大的跨越。在这段期间,中国不断向西方学习,像政治体制的改革,实业的发展,军事体制的改革,中国——这东方睡狮在慢慢醒来。但是在历史现实中往往处于这样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中的人们更希望绝对和纯粹,资产阶级却不够彻底,这也是其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但是不可否认资产阶级的这些改革,让民主共和、自由、平等这些观念深入人心。在此期间资产阶级大力发展实业,兴办企业,让中国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三、思想革命

在整个近代的演替变化中,思想的启蒙也是不可忽视的。晚清时期是两种思潮:格物致用思想的复兴和思想包容与整合的趋势。在外国侵略和国内**的情况下,有远见的人士清楚地认识到,中国必须拓宽对西方的了解和认识,不能仅仅局限于军事和工业技术,而应包括政治体制、经济体系、社会结构、科学和哲学思想等方面的研究,对这些领域的西方作品进行翻译,成为改革和革新最主要的前提条件。

西方的自由、民主的思想在中国慢慢散播开来。由革命派具体化的三民主义:民生、民族、民权。本着三民主义建立了民国。可民国的建立并没有带来和平、秩序和统一;相反,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君主复辟运动、军阀割据,以及外国帝国主义势力加剧。

受过西方教育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要求与引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并且决定接受西方的科学、民主和文化作为新秩序的基础。同时,他们发动一场以白话文代替古文的新文学运动。它高举“科学”“民主”的旗帜,注重民主、科学和人权。向儒家学说开火,宣称“达到孔家店”。这场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为五四运动的爆发奠定了思想基础,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为工人阶级的革命奠定了思想条件。

在改革的过程中,思想是启蒙作用,也是起了推动作用。思想在改革过程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正是思想的觉悟,才有了那些变革的发起者,有了思想支撑,变革才能持续下去,才能得到大众的响应,变革才能走的更远。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割地赔款,列强瓜分,是晚清时期的一段让人嘲讽的主旋律。战争,战败,议和,割地,就是无能的清政府一直在做的事情。清政府腐朽、妄自夸大,中国被侵略被欺压都是自己懦弱无能,也怪不得别人。弱肉强食,一直是社会的残酷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的规律。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不想再被欺凌、想要图强,中国的变革也顺势而生。也正是这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中国终于摸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由中国

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政权。中国的近代史是在摸索中不断进步的。其实,所有的历史未尝不是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现在所有终归会成为历史。几百年之后,那些人会以我们俯仰近代史的角度来俯仰我们这段时期,或唏嘘,或感慨,或悲叹,抑或欣喜……

参考文献:《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陈旭麓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年版《中国近代史》 徐中约

下载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近代史作业《1949:历史选择了共产党》读书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Li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读后感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采用“两头小、中间大”的结构。两头,分别是第一章和第八章。第一章写毛泽东之前,以粗线条描......

    历史选择了我们(修改稿)范文合集

    历史选择了我们,我们选择了历史 四川资阳安岳林凤初中12。1班郑伯川是谁,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是谁,养育了伟大的民族? 我自豪你的悠久, 千年的狂风吹不折你挺拔的脊背! 我自豪你的坚......

    近代史纲要 读书报告 黄仁宇与《中国大历史》

    黄仁宇与《中国大历史》 迪拉热.艾克拜尔***001最近看了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关于作者以及书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当前的中国史学界学者们 研究的视野愈来愈狭......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敬告青年》敬告什么 周三10-11节 翻译学院商务外语B班 雷雨晴 学号:15307146 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以陈独秀在上海(后期迁至北大)创办《新青年》(原称《青年》杂志,第二期......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范文大全

    《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 专业:临床医学一系xx班学号:139800xx在中国近代史的吴炜老师推荐下,我拜读了由张鸣前辈写的书《重说中国近代史》,该书语言诙谐,让本来稍带点枯燥......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李永政09504006 中国近代史(1840—1949),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压迫抵抗外族侵略,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解放,实现民族富强的历史。中国近代史......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中共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晶芳 欢迎来到北京干部在线课堂。我今天课的内容是《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有感

    读《历史选择了邓小平》有感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 苗键强 2011010645本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中,孔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阅读书目。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