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

时间:2019-05-13 09:33: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

第一篇: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

崔玲 鲁振满

中共中央已连续十一年发布一号文件,聚焦 “三农”问题。今年的一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重点工作,而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擎,既发挥着科技开发、示范辐射作用,也担负着促进区域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历史重任。金融业应把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信贷支农的重要抓手,以强有力的信贷服务助推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蓬勃发展。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农业的弱质产业性质决定了投资回报的低收益和长期性,加之农业园区无法人地位等因素,导致金融支持差异化,影响到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效益和速度。

(一)国有大银行区域定位差异较大,难以适应现代农业生产需求。从功能定位上看,金融机构体系在城乡之间布局失衡,金融机构网点设置、人员、信贷资源配置等都向大中城市集中。而在县域分布单一,部分县只有农信社、农行和邮行等机构。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金融资源配置不足,加上商业银行授权授信管理制约,欠发达地区国有商业银行除县级农行有小额农户贷款、低风险贷款的审批权限外,其它保留的县域分支机构基本上不具有信贷发放的审批权,对农业园区的信贷支持处于“空白”期。

(二)支农信贷产品功能欠缺,难以满足园区资金需求新变化。由于农业园区的资金需求正向大额化、长期化、抵押担保方式多元化转变,小额信贷等支农产品(000061,股吧)已不能满足园区发展要求。农村信用社虽然在房屋、土地、林权、水面等方面开办了抵押业务,仍然存在两个不适应,一是贷款期限不适应农业园区生产需要。当前贷款主要以短期贷款为主,对农民的房屋、土地流转、林权抵押贷款一般为1年,对企业贷款一般不超过3年,而当前园区龙头企业主要贷款用途在新建、扩大种养规模、大型农业新型机械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资金收益周期长,需要长期贷款予以匹配。二是贷款额度受限,不适应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在建农业产业园区前期投入普遍较大,一般资金需求在1000万元以上,而按照银监会贷款集中度风险控制的监管要求,农信社机构单户贷款比例不能超过资本金的20%,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占各项贷款比例不超10%。受资本金制约,部分联社发放500万元以上大额贷款受到限制,对农业园区资金支持有限。

(三)农村“三权”抵押贷款仍停留在局部试点,尚未全面推行。一是法律障碍未彻底消除,风险仍然存在。《担保法》规定耕地、宅基地等集体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抵押,如出现风险,银行维权时仍可能面临法律风险。二是“三权”流转市场缺失,农村土地和农村居民房屋、林权没有交易平台,贷款出现风险难以变现。三是“三权”资产专业评估机构少,市(县)级几乎没有中介评估机构,制约了金融机构贷款抵押业务的开办。

(四)农业园区无独立法人地位,难以符合信贷准入门槛。农业产业园区依附于龙头企业,没有独立的经济实体法人地位,没有独立的园区财务管理,银行现行的信贷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都不能直接和农业园区进行对接。农业园区的法人主体问题无法满足银行信贷准入审查的基本要求,目前的这种现代农业园区模式无法成为金融机构扶持的主体,信贷准入难。另一方面,农业园区建设融资的综合成本高。如在申请贷款时,金融机构要求对提供的抵押物进行评估、确认、登记,中间手续麻烦,环节较多,耗费的时间精力比较大,增加了贷款人的负担。

(五)农业保险(放心保)缺乏,难以规避信贷资金风险。农业生产面临着自然灾害、市场价格波动、储存运输不当等多种风险,商业保险不愿介入,使得园区抗拒风险能力弱,风险转嫁能力低。

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建议 资金短缺是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长期问题,破除金融供给障碍,增强金融支农能力尤为重要。

(一)建立商业银行支农长效机制,引导资金回流农村市场。特别是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转变观念、立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打通支持“三农”渠道。一是机构人员下沉,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化需求,在金融需求旺盛,金融服务不足的县域延伸分支机构,拓展农村市场。二是下放信贷审批权限,赋予与基层分支机构业务发展能力相适应相匹配的信贷审批权限,促使信贷支农有所作为,改变“抽水机”现状。三是建立资金回流机制,强制规定金融机构必须将在县域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用于当地的信贷投放,引导县域资金回流农村。

(二)完善农业金融服务体系,增加信贷资金供给渠道。进一步加强支农金融体系建设,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竞争有序的农村市场。一是加强各涉农机构间的合作,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如农业发展银行或邮储银行等资金充裕的大型金融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原则,将贷款批发给资金来源有限、规模小的农村小额贷款机构或农村信用社,切实增加流入农业园区的信贷资金总量。二是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农村金融。积极放开市场准入支持社会资本参与设立新型农村机构入股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探索建立多种所有制形式、不同治理结构的金融市场主体,更好地服务“三农”。三是组建农业产业担保公司,可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方式,以农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为主体组建股份制担保公司,开展担保服务,化解信贷风险。

(三)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绩效。一是继续扩大农村抵押物担保范围,总结经验,扩大推广面,解决农业产业园抵押担保瓶颈问题。二是结合实际,开发信贷产品,如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期货定价+倍贷+定单,支持现代农业增信融资。三是科学设定贷款额度、利率、期限等要素,建立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相适应的决策流程和审批流程,提高金融服务质量。

(四)加大土地流转市场建设力度,丰富信贷抵押担保内涵。土地流转是改变农村经营模式的重要环节,没有成熟的土地流转市场,就没有农业经济结构的根本转变。一是扩大可用于抵押的土地经营权范围。通过转包、流转、入股等形式获取土地经营权用于贷款抵押。二是将土地经营权上附着的龙头企业投资形成的农业基础设施纳入信贷抵押物范围。三是明确土地征用补偿制度中涉及土地经营权流转的规定,从法律上保护龙头企业的投资权益,为农业园区的规模化建设夯实基础。

(五)强化龙头企业自身管理,满足银行信贷准入条件。一是加强制度设计,尽快实现园区工商登记注册,具备法人资格。二是要建立健全以农业产业园区为核算主体的财务体系,全面综合反映园区经营、盈利、现金流情况,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详实可靠的财务依据。三是引进专业营销人才,通过寻找战略合作联盟、专业销售协会、发展农产品超市连锁经营、网络营销等手段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稳定农产品销售量和销售价格,减少市场风险。四是加大农产品深加工程度,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六)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有效规避信贷资产风险。通过扩大对农业生产的保险服务,增加农业投保险种和保障范围,广泛开展农产品产供销各环节保

险服务,降低现代农业园区经营风险,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抗风险能力。完善农业保险体制,成立政策性的再保险公司,国家建立巨灾保障基金,对重大水灾、旱灾、禽流感等灾难损失提供保障,发挥好保险防灾和灾后重建功能。

第二篇: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问题与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一五”期间的重要历史任务,其重点是现代农业,而现代农业的重点又是农业产业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农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不开金融的强力支持。为全力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做好金融服务工作,近日,笔者深入农村,结合农业产业化情况对江西龙南县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

一、县域农业产业化现状

赣南次中心城市和赣州南部核心经济区的龙南县,是江西省通向经济特区广东的南大门,该境总人口30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占83.3%。近年来,该县各级政府和农业产业化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赣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结合本地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有力地推进了农业产业化进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数量、规模不断壮大,综合效益显著提高。该县2007年底共有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家,2007年企业总产值达4900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800万元,企业平均销售收入为690万元;二是带动能力明显增强。2007年龙头企业共联系带动农户2.4万户,约占全县农户总数的40%,其中,以合同、订单形式直接带动农户1.2万户,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增加收入达2000万元,同比增长9.2%,户均增长2500元,同比增长8%。同时,龙头企业吸纳和安置农村劳动力就业人数达4821人,同比增长23%;三是品牌化建设有了新突破。通过绿色食品的认证1个,全国无公害产品认证3个,省级3个。如“恒泰花生”、“龙南腐竹”和无公害蔬菜等已在市、省内外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影响力不断扩大。

2、主导产业及其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据调查,目前该县基本形成了脐橙、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蚕桑、生猪等区域性特色产业。据该县农业部门统计,2007年全县脐橙面积达到7万亩、生猪饲养量42.47万头、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7.32万亩,花卉苗木4153亩、工业原料林11.8万亩,蚕桑面积10万亩。

3、农业招商有了新突破。该县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和良好的招商创业环境,积极开展农业招商活动。2007年,该县共引进农业招商引资项目15个,签约资金47900万元,实际进资10080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外资项目2个,实际进资5100万元。

4、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迅速。该县大力推动农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程度,不断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全县出现了合作社、协会等多种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发展的好势头。2007年底,全县拥有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4家,全县合作经济组织有会员5663人,比上年增长23.4%,辐射带动农户4560多户。

5、农业产生化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该县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县、乡政府成立了农业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

构建和谐新龙南的39条》,对农业产业的经营、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壮大发展产品营销窗口、开展农产品品牌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进行优化完善。同时,县财政从2005年起每年拿出近1000万元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二、制约农业化发展的因素

1、“农”字号龙头企业规模偏小,竞争力和带动力较弱。一是全县龙头企业尤其是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偏少,没有一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二是企业加工能力不强,产品附加值不高。该县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只有一家是加工型企业,而且是以粗加工为主,精、细加工企业没有一家。此外,农民专业合作社资本金偏低,启动资金薄弱,自身发展缓慢,内部制度不健全,日常管理不规范。

2、县域金融支持乏力,企业融资十分困难。一是国有商业银行调整经营战略,在县域实施了分支机构的市场退出,县及县以下营业网点大幅减少。如该县农行2004年底以前撤消了农村所有乡镇营业机构,现只保留了县城4个营业机构。农村信用社也在近十年前撤消了九连山、安基山、黄沙等垦殖场和管委会的营业机构。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客户、大项目集中,县域机构只能办理小额质押、个人消费、票据贴现等低风险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把农村大量资金抽走存放央行获取利润,二是农村信用社对县域经济的支持心有余力而不足。由于农村信用机构多年积累的历史问题较多,资金短缺,包袱沉重,肩负的职责与自身能力不相匹配,致使农信社支持“三农”经济发展过程中力不从心。三是正规金融让位留下了民间金融发展的空间。由于国有商业银行不断调整经营战略,大量撤并营业机构,上收贷款审批决策权,金融服务严重不足,使金融机构在“三农”发展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三农”资金要求得不到满足,给民间金融让出了借贷市场,助推了民间金融活跃。据反映,该县有21家涉农企业,年需资金5600万元,但企业自有资金和信贷资金仅占28%左右,其资金全部来自民间借贷。由于民间金融属于国家金融宏观调控之外,金融监管难以涉及,易发经济纠纷,难以成为支农的重要力量。此外,金融机构仍以传统的存、贷、汇业务为主,金融创新和服务滞后,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3、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效果不理想。有些企业反映一些地方政府因农业产业化企业上缴所得税不多等原因而不重视涉农企业的发展;有些企业反映在税收、土地、用水用电等方面还有一些优惠政策没有真正落实;还有些企业反映政府支持农业产业的资金不少,但投入分散,扶持效果受到影响。

三、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的建议

1、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着力破解农村“贷款难”的问题。资金是经济的血液,没有资金,经济就没有发展。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在农村经济中充分发挥主渠道和生力军作用,既要因地制宜、因行制宜,全面开展支农业务,又要互相配合,通力协作,众志成城,在“三农”发展中力求有地位、有作为、有效益。要与时俱进地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尽力满足涉农信贷业务需求。邮政储蓄银行要尽快结束“只存不贷”的局面,力保农村资金不外流,全力发展小额信贷,服务产业化,助力新农村。同时,要逐步推广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组织,切实满足农业中小龙头企业的金融需求。此外,要选准支农载体,把支持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作为发展主导产业的关键来支持,重点加大对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着力推进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2、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进一步发挥信贷政策对金融创新的引导作用。加强调查研究,指导和鼓励农村金融机构在贯彻执行货币从紧的政策下,积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信贷服务手段,灵活适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大信贷支农力度,并完善支农再贷款授权管理办法,用好用活授权、授信,力促农业产业化健康发展。

3、发挥民间金融作用,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化。民间金融是指自然人、非金融企业和组织从事的,并以借贷为主要融资方式的金融活动。它具有操作简便、灵活、快捷等优点。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近年来,现代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速度较快,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此,各级政府、银监等部门必须通力合作,采取积极措施,去弊变利,引导民间金融规范发展,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积极作用,着力破解县域经济和中小企业临时性融资困难。

4、着力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努力疏通农村信贷政策传导渠道。一是国家、各省市县要尽快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并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农业再保险体系,切实按照保险 “国十条”、中央“一号文件”等关于农业保险的各项政策要求,积极主动推进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二是完善全国性和区域性农业风险监测机制;三是健全涉农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四是要建立农业贷款收益补偿机制和风险补偿机制,对涉农业务要给予税收优惠,对农业贷款实行财政贴息政策,发挥财政资金的撬动作用;五是充分发挥保险对农业和金融信贷的补偿保障作用,并运用财政、税收、金融和再保险等经济手段支持和促进农业保险发展;六是健全和完善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在内的信用担保体系;七是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地方政府要改变地方保护主义,维护金融债权,防止乱收费现象发生,切实降低贷款成本,减轻农村金融经营压力,着力打造“人人守信”的良好氛围,以良好的金融环境来引导和鼓励涉农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全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三篇: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与建议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正在不断加快。近年来,新型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内需潜力,对未来的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但是,由于城镇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目前很多项目建设周期长,成本巨大,具备鲜明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与金融机构盈利性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新型城镇化的机制分散,缺少激励政策与相关扶持,在发展中停滞不前。本文就如何打破城镇化发展瓶颈,深化金融改革进行了探讨,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若干发展建议与思路。

【关键词】金融;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面临问题和挑战

1.相关配套政策措施不尽完善

目前,在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中,乡镇金融机构分布较少,虽然融机构网点有覆盖,但区域分布不均,缺乏有效的信贷指和明确的政策导向。城镇化的发展中,农村城镇贷款的操作制度与专项贷款不够完善,各项贷款优惠政策体系不够健全。涉及农村金融发展的共基础设施服务建设与土地制度改革等仍未到位,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缺乏前进动力,主动性不强。另外,农村乡镇的国有商业银行网点较少,在县域入驻率低,支行存贷比低;而地方法人机构受存贷比偏高,制约了城镇化的发展。

2.城镇建设开发贷款主体缺位

按照规定,镇政府不能作为承贷主体。因此,金融对小城镇项目提供贷款支持缺少合适的承贷主体。而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需要投入各种公共设施建设过程中,需要靠政策优惠与补贴维持运营。直接对政府部门贷款的行为不满足政策条件,导致城镇建设开发失去了承贷来源,这成为金融信贷投入小城镇建设的核心困难。因此,城镇建设开发面临着承贷单位难、担保难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城镇化的持续化建设与发展。

3.融资结构不完善,创新不足

为了满足农村发展和农户需求,交易成本低、贷款手续简单的民间金融成为城镇建设的重要资金手段,但由于受到国家金融法规的制约,民间金融监管缺位,不能很好的发挥其积极作用。另外,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不足,在产品开发上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产品针对性不强,资金供给不足,银行业基于城镇化建设的金融支持已经不能满足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需求。同时,市政债券逐渐面向资产证券化,但是缺乏新型融资模式的应用,金融资源到不到有效配置,阻碍了城镇化进程的推进。

二、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几项建议

1.改进信贷管理体制,构建完善的产权制度

我们必须明确市场定位,改进信贷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多层次金融支持体系。对于市场,应尽量减少无序竞争,引导特色化竞争,比如农业银行可以结合政策优势加强在城镇公共设施方面的金融支持;股份制商业将重点放在特色化的金融服务上;各种信用社应明确面向社区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城镇小微企业与农业产业企业的金融合作。另外,应激发产权制度的创新活力,可以利用各种土地融资业务聚金融资源;利用土地承包经营权加快集体贸易的进程,努力建立起产权交易市场。对于金融产品,应注意把握城镇化建设中的产业链,将生态意识融入城镇特色建设中,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2.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建立有效的金融运作模式

各金融机构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优势,完善金融组织体系,满足城镇化发展的多方位需求,实现以间接融资为向直接融资的过渡与转变,利用财政投资吸引民间投资,通资本配置的改变,提高收租分红比例,使市政债券公益化。对于城镇龙头企业,应发挥其主导作用,进行创业板的上市融资;对于中小企业,应引导其利用集合票据进行票据融资。政府应颁布更多的财税激励措施,补偿企业的信贷风险,引导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对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应先进行合理的建设规划,建立有效的金融运作模式。可以将事业单位作为承贷主体,以政府和企业法人共同组建信用作为担保,为建设的融资环节带来新的活力。

3.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培育良好金融生态环境

城镇建设的信贷市场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社会信用风险、政府决策风险、担保有效性风险等。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应注意把关风险防控环节,认真考察项目的合法性,保证信贷风险的可控性;应严格落实项目资本金,根据城镇经济发展情况预测财政收支情况,客观分析政府债务与偿债能力,制定计划确保贷款的稳定性;允许农村使用土地使用权抵押融资,促进经营权的流转交易,逐渐开辟自由的产权交易市场。另外,应构建有城镇化建设融资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时期市场的变化,明确自设的竞争优势,不断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政府应引导特色化竞争,出台相关的存款保险制度,为金融机构提供一个和谐的市场环境,保证金融的公平竞争,为促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奠定基础。还应强化城镇的信用体系建设,优化金融的相关产权制度,激发城镇化的创新活力。

三、结束语

城镇化建设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优化城乡二元结构格局,有效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突破点。在新时期的经济大环境下,我们应建立基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与运作模式,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需求。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改进信贷管理体制,促进新型城镇化的平稳建设。

第四篇: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调查与建议

中小企业发展与金融支持的调查与建议

近年来,聊城市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总量规模、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不断提升,已成为全市经济活动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为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全面了解聊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金融支持情况,笔者近期对辖区金融机构、政府有关部门和典型企业进行了专题调查,并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

(一)人民银行强化政策指导,着力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一是加强“窗口指导” 人行聊城市中心支行每年制定辖区货币信贷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各金融机构既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又要千方百计地支持区域经济发展,把中小企业作为支持重点,加大信贷支持力度。二是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每年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银企合作(项目)洽谈会,与县(市、区)政府联合召开各种形式的中小企业推介会。三是加强直接债务融资工具宣传,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企业直接融资工作的报告》,与市金融办联合召开了“中小企业融资政策报告会”。四是全面开展重点中小企业培植工程,助推市政府制定重点中小企业培植方案,对辖区300户中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五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累计完成2989户中小企业的信用信息征集工作,先后对360户中小企业进行了外部信用评级。六是积极推进新型金融机构设立,助推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意见》,累计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设立小额贷款公司3家,为提升金融对辖区经济发展的支撑功能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商业银行加大支持力度,积极提升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营销模式,加大资金投入,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支持。

一是设立专门机构,实现中小企业贷款专业化管理。各国有商业银行二级分行先后成立了中小企业金融业务中心,对中小企业实施单独管理,开辟审贷绿色通道。二是优化信贷流程,提高办理效率。针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短、频、急”、单笔融资额度较小的特点,部分银行实行集调查、审查、审批为一体的信贷审批程序,企业用信与评级、授信一并审批。三是大力推动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各金融机构根据中小企业产权制度、业务性质和经营特点,开发出联贷联保、存货质押、“助保金”贷款等10余种中小企业信贷创新产品。四是加强与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针对部分小企业无抵押物的实际,通过专业担保公司担保,为小企业融资创造条件。

(三)民间借贷在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补充作用

近年来,民间投资机构快速扩张,借贷规模进一步扩大,借贷方式灵活多样,民间借贷资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银行贷款周转和流动资金暂时短缺的局面。

二、中小企业融资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银行信贷供给与融资需求总量之间的矛盾

在经营成本增加、利润下滑、资金趋紧的情况下,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扩大。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少增50.9亿元,部分银行采用“压小保大、压短保长”的信贷措施,中小企业新增授信和贷款审批的难度加大。据市民营经济发展局测算,2011年全市中小企业融资缺口在50亿元以上。据百户中小企业典型调查,贷款满足率为52.2%,同比下降27.7%。

(二)企业“自身缺陷”与银行信贷准入条件之间的矛盾

一是财务制度不健全。中小企业尤其是小企业普遍存在会计核算不规范、账务处理随意等问题,银行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影响银行贷款准入。二是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存在较大的“内部人”控制风险。三是缺乏有效的抵押。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大多受经营规模所限,固定资产等抵质押物较少,符合银行标准的抵质押品不足。四是担保困难。目前全市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服务的担保机构有30余家,注册资金18.4亿元,担保公司数量较少,缺少再担保风险补偿机制。

(三)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与金融服务创新不足之间的矛盾

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短期内难以通过发行股票从资本市场上筹集资金。

同时,多数企业短期内也难以通过发行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和中小企业集合票据等进行直接融资。银行的信用证、保理以及信托理财等业务主要针对涉外企业和大客户,中小企业尚未进入银行支持的范围。

(四)中小企业经营状况与融资成本之间的矛盾

一是银行贷款利息增加。小企业贷款利率大多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

10~50%,较年初提高了0.6~3.3个百分点。二是民间借贷成本过高。民间投资机构借款年利率普遍在20~60%之间,个别小企业出现拆东墙补西墙的恶性循环,极易导致资金链断裂。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相关建议

(一)充分发挥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渠道作用建议从制度上明确不同类型银行要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小微企业。各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当下放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各股份制银行要努力实现金融理念、金融和服务功能的创新,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地方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政策和地缘优势,全力支持广大中小企业的发展。

(二)健全完善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组织服务体系建议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基础上,适当降低中小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加强民间资本疏导,适当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组织,规范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融资活动,严处非法金融活动,引导民间资本通过合法途径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三)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中小企业直接融资一是积极发展股权和债权融资。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成长型、创新型、外向型中小企业通过争取上市在股票市场融资,试点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二是设立与发展多层次的专业性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建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投资公司,以财政出资为主,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完善金融市场监管,建立民间合作制的投资公司。

(四)加强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的政策引导人民银行要加强窗口指导,引导金融机构加快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促进更多的资金投向中小企业;发挥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的导向作用,提高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资金支持能力。银监部门要落实并完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差异化监管政策,提高对小企业不良贷款比率的容忍度。

(五)着力提高中小企业的经营发展能力一是要努力提升中小企业的自身素质和信用等级。尽快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的运行机构,增强企业信息透明度。二是加快培植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尽快培育壮大一批特色鲜明、结构优化、产业链完整、市场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实现“金融支持———产业集群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的良性循环。

(六)积极打造中小企业成长的政策环境一是要制定支持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出台具体可操作的政策性融资措施。二是落实中小企业税收支持政策,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力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信贷奖励机制,增强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积极性。四是成立各级中小企业发展中心,在资金、信息、技术市场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化、一站式信息咨询等服务,促进政银企合作与共同发展。

作者:金融时报: 张丽 田旭

相关论文: 0

第五篇: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熊春红

出处:论文网

时间:2011-08-18

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缓解资源压力,而且可通过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我国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路径。本文通过分析金融支持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不足,揭示金融支持不足的内在原因,提出了改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金融支持;问题;对策。

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是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遵循资源利用减量化、产品再使用和废弃物再循环的原则,它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从根本上改变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在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的融通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及其有效支持,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各种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一、当前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始阶段,面临着诸多问题。循环经济项目多具有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特点,需要巨额资金。然而,受防范金融风险与发展新型经济、融资方式有限与多样化金融需求等矛盾制约,我国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仍然比较薄弱。

(一)面向循环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己经形成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与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金融机构,以及多种形式的正规与非正规金融组织共同参与的金融市场,但是金融机构的改革和建设仍然很不完善,相互之间因业务范围、竞争结构的不同,没有形成有机的竞争和互补机制,对循环经济发展不能提供相适应的信贷资金支持。

(二)服务循环经济的融资工具欠缺。

直接融资的比重不高、项目融资等新兴融资工具使用率低以及风险投资的缺乏,极大地影响了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供给。过于依赖间接融资,不能积极有效地利用多样的金融工具来满足自身技术创新、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所需,也难以改善社会资金配置效率,无法满足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

(三)针对循环经济的风险补偿机制及信用担保体系缺乏。

循环经济融资项目缺乏相应的风险补偿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面对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复杂性、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及不对称性,资金趋利避险的本性导致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加之金融生态环境不佳,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明显偏弱。

二、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足的主要原因。

结合当前金融支持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笔者认为造成金融支持循环经济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商业性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存在进入渠道障碍。

商业银行作为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信贷资金投放遵循盈利性和安全性原则。由于存在原材料价格和循环过程成本等制约因素,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效益难以体现出来,导致商业性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难以形成自发的市场配置资金的渠道和机制,存在着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渠道障碍。

(二)政策性金融与民间金融由于业务范围限定及实力所限难以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主要任务以及扶持重点与循环经济项目或企业融资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两者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性,从而大部分循环经济项目和企业也难以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贷款融资支持。此外,民间金融机构由于自身整体实力、业务范围、经营规模等方面的局限不能满足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支持十分有限。

(三)资本市场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滞后。

缺乏多样化融资渠道,缺乏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支持,缺少丰富的融资方式,便不能更好地降低融资成本,推动循环经济的顺利发展。同时,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有效地提供涵盖证券、保险、信托、租赁、资本运作等全方位的现代金融服务,这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要求不相称。

三、促进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若干建议。

(一)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

首先,要实施有差别的货币政策,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中央银行对国有商业银行支持发展循环经济应实行区别性的信贷管理政策,加大信贷政策支持力度。国家通过信贷政策,适当降低建设项目资本金限制、延长银行贷款期限等,对商业银行资金加以引导,为扩大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规模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信贷资金

投入,特别要支持发展循环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农业振兴、环境保护等项目。再次,要扶持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二)建立健全多层次的金融支持体系。

首先,要推动政策性银行支持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政策性银行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境、生物资源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等有关项目建设。其次,要充分发挥商业银行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再次,要培育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本市场,大力发展直接融资。

(三)拓宽发展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

首先,要积极推动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增强其市场竞争力。必须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出台具体政策鼓励、推动有条件的循环型企业优先上市,参与资本市场融资,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裕的资金。其次,要使商业银行信贷优先投向发展循环经济的企业以及相应的重点项目。对于采用环保生产工艺和资源循环利用的企业应给予信贷优惠政策,保证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针对发展循环经济的巨大资金需求,可以考虑发行债券进行筹资。对于确有发展前途的循环型企业,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可以扩大其债务融资规模。▲[参考文献].[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2]齐建国。关于循环经济理论与政策的思考[J].新华文摘,2004,(10)。

[3]李虹。循环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J].东岳论坛,2006(6)。

[4]贺景平。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J].学术交流,2005,(6)。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标签:财经2011-08-24 09:47 星期三

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 张漫雪 张昶

摘要: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是资源的节约和优化,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金融业这个重要的渠道和中介,因此,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势必对金融业提出更高的需求,本文针对我国金融支持循环经济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相应的制度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 金融支持 可持续发展

该文章为贵州省商务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一、循环经济的融资特征与融资需求

循环经济的多阶段和多层次决定了其对金融支持的多元化需求,循环经济融资的特点表现为:第一,资金的稀缺性。由于循环经济的高风险、高投入以及多样性等特点使得循环经济在技术成果转化过程中存着金融风险、技术风险和非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专门的投融资机构对循环经济的投资一般是组合投资(包含多个项目,用成功项目的高回报补偿失败项目的损失)。一般社会资本出于安全性考虑,不会轻易地进入该领域。如果政府不能支持,银行不予以优惠,循环经济的融资就会出现严重的供给不足。第二,渠道的狭窄性。循环经济投资的多阶段特征导致对融资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而目前,循环经济的融资渠道包括财政渠道和金融渠道,在中国循环经济投融资的资金主要靠财政注入,缺少社会财力的支持。甚至一些重大项目还要依靠国外贷款来解决。第三,技术的分阶段性,循环经济投资在其不同阶段的金融价值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五个阶段(种子阶段、导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的投融资的特点和其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资金需求量是随着阶段的不断深入而不断扩大的,其融资难度也是随阶段的深入而由难变易。

二、我国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存在的问题

(一)制度障碍循环经济的有效实施。循环经济需要各环节主体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将其推行下去。在效率的基础上,一种制度安排能够使提供具有正效益的公共物品或产生正的外部性的供给者得到适当的补偿(因为这些正效益或正外部性无法在市场交易中自动反映),那才是可行的。但是,这并不表示政府可以取代市场,在某种意义上说,市场仍然是最为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作为纽带,将循环经济各环节的利益主体有机地联系起来,既没有损害自己(生产者/消费者)和他人的利益,并且公众的利益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同时也使各种资源使用更加趋于有效合理,达到帕累托最优。政府的作用则更多地表现为辅助和调节,因为政府供给的产品主要是制度,而制度是作为保障因素存在于生产函数之中发挥正效益的,制度要素和市场要素同时保障包括自然和环境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合理运用。循环经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客观上就要求进行制度设计,降低交易费用。但是,由于我国目前在分类标准和运行、管理、考核体系没有建立,未对循环经济做出直接规定,配套法规、细则制定不及时,致使一些法律的可操作性不强,缺乏高效、严格的执法措施,产权不清,交易费用偏高等问题比较突出,如:虽央行与国家环保总局达成了有关环境执法信息进入金融监管机构征信系统的协议,但协议仅约定环境执法信息进入系统,尚缺乏企业其他方面更具体、更完整的环保信息。如:各银行在企业贷款审核中都对环保审核作出了严格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无法掌握“两高”企业的环保达标及耗能指标等第一手资料,且很难从企业获取所需的完整的环保审批材料。因此,缺乏有效畅通的信息获取渠道,银行环保审核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各类征信系统和信用中介机构体系建设仍未完善,且失信惩罚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企业和社会公众信用意识淡薄,失信现象严重;政府部门的行政干预以及执法不力,容易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和纵容企业逃避债务。同时,我国的信用担保机制不健全,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缺失。同时,部分金融机构的管理章程、相关法律法规、担保基金的运作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不配套现象,都无法对循环经济提供有效的避险机制。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各类资金难以快速有效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再加上整个社会信用环境不佳的金融生态体系,在极大程度上制约着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导致金融机构介入的制度基础不足。

(二)国家投资不足,根据国外经验,污染治理的投资占GNP的比例达1%~1.5%时,环境污染恶化有可能得到基本控制;污染治理投资占GNP的2%~3%时,环境质量可以得到改善。目前,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污染治理投资占GDP的比例己达2%以上。尽管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国家政策性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等多层次的金融市场,而且,近些年我国循环经济中环保投资总量也不断攀升,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

(三)缺乏创新,由于循环经济产业的运营管理与传统产业的不同,金融供给模式需要根据循环经济的货币循环特点进行金融产品和信贷操作技术创新。循环经济企业对资源及其产品的利用实现了封闭或半封闭的链式管理,因此要求相应的资金亦应实现封闭运行管理或“链式”管理。然而,目前金融机构信贷资金供应模式除了个别对企业的专项政策信贷资金实行类似管理外,银行的产品基本是适于传统经济单程式的线性模式,缺乏适合循环经济风险特点的产品规划,容易导致诸多管理风险。同时,缺乏风险补偿机制和社会担保体系、项目投资收益与风险的不确定性,资金趋利避险性、社会信用不佳等因素极大地制约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

三、我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制度建议

(一)加大推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力度,随着经济快速增长,我国GDP由改革开放初期的3600多亿增长到2008的30多万亿。但是,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资源消耗大、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这些都影响着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因此,国家必须制定一系列的法规、政策和管理措施来促进社会节能、节水、节节约资源,开发推广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设备,资源利用效率有了较大提高。实践看来,“十一五”上半期单位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扭转了“十五”以来持续上升的态势,出现了“双下降”的好局面。2006年、2007年、2008年万元GDP能耗分别下降了1.79%、3.66%和4.59%;2008年数据显示,我国物流园区数量已经发展到475个,动漫产业基地也有40多个。这些综合性或者产业性的工业园区(基地)从传统行业到互联网,无不涵盖。2009年金融风暴时期国家更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如果一个在政策扶持范围内的高科技企业,在早期风险投资融资难、无资产抵押银行融资难的时候入住园区,可以申请国家、市、园区不同科技口部门的各类资金,还可享受政府反税支持和获得各类政府资金,在危机时代应该成为企业融资的务实选择和趋势。同时,生态农业发展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例如:贵州省作为我国第一个循环经济示范点,西电东送的重要供给基地,在使用煤炭资源的同时,率先引入氯碱/硫酸钠法工艺技术,力争使燃煤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这个世界性难题率先在中国、在贵州得到破解,不仅意味着贵州将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这一大思路中率先破题,寻找到“十一五”期间贵州社会经济发展中新的增长点,而且对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都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指导意义;辽宁省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制订和实施循环经济的法规和政策措施,建设一批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振兴老工业基地。山东省组织实施的“613工程”抓煤炭、建材、发电等6个重点行业,10个循环型企业,300个循环经济骨干企业。200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应对危机的4万亿元振兴经济方案再次明确了方向,即把保增长、扩内需和调整结构有机结合起来,强调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支持节能减排工程建设。这不仅助力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更会让循环经济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制度环境,我国在2006年,相关部门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宏观调控,整顿和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通知》,而在2009年4万亿投资的大背景下,国家现在也鼓励金融机构对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提供支持。贵阳市颁布并实施了《贵阳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条例》,这一条例的颁布和施行,有利于规范政府、企业、公众等在推进循环经济中的行为,为贵阳市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建设提供法制保障。贵阳循环经济法规的出台,说明这一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新模式,开始在我国推行。2007年8月26日,贵州省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首次提交审议《循环经济法(草案)》,该草案,以建立基本管理制度为核心,对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做出了相关制度安排。相信在未来几年我国将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创造发展循环经济的良好制度环境。

(三)创新金融产品。在环境的恶化给经济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条件下,国

外出现的“环境金融”把循环经济、金融创新放在一个有机的系统里,探讨能够提高环境质量、转移环境风险、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以市场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产品,目前常见的环境金融产品包括:绿色抵押等银行类环境金融产品、生态基金等基金类环境金融产品、巨灾债券(巨灾风险证券化)、天气衍生品和排放减少信用等金融衍生品。另外,风险投资这种创新金融工具,是推动技术创新发展和技术成果快速转化最为有效的金融机制,据统计,在发达国家,从科技开发到产品中试再到产品投产所需资金的比例是1:10:100,这种对资金逐步追加且长时间没有赢利的投资要求,使得传统资本对之“望而生畏”。风险投资通过其独特的运作方式满足了循环经济技术成果“转化”过程对资金的巨额需求。

参考文献:

[1]郭永冰.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8

[2]韩宁.构建中国循环经济金融支持的机制[J].中外企业家,2006;第2期

[3]王文军.中国环保产业投融资机制研究[D].西北农林大学博士论文,2007;28~32

[4]王卉彤,陈保启.环境金融:金融创新和循环经济的双赢路径[J].上海金融,2006;第06期

[5]王大珊.关于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6]刘学斌.循环经济与中国开发区发展模式的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下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的问题与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情况汇报 汉中市农业局 (2012年10月16日) 今年以来,我们紧紧抓住全省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机遇,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

    大力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 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引领,是实现由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跨越的重要支撑。经过学习调......

    现代农业园区申报书

    第一章 基本情况 1.1园区名称:承德县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 1.2建设运营主体:承德县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1.3管理机构:承德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南部休闲农业示范园区总体规划领......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座谈会材料回山是一个偏远乡镇,也是农业大镇。全镇共有耕地2.7万亩,山林近4万亩,水面2.9万公顷,农业资源极其丰富。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尤其是特色农......

    灾后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大全)

    都府发[2008]82号都江堰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和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意见各乡镇人民政府、市级各部门:为了加快我市农业灾后重建工作,努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关于金融支持产业倍增升级的几点建议

    关于金融支持产业倍增升级的几点建议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大力实施工业倍增升级行动,打造全国纺织服装优质智造基地”精神,大力发展“1+5+N”产业集群,实现*......

    银行信贷支持文化产业的问题及建议

    银行对文化产业信贷支持及服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突出问题:1、现有为数不多的民营文化企业大多由文化人创办和经营,缺乏经营管理和资金融通的专业知识及能力。2、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