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

时间:2019-05-13 09:5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

第一篇: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

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

一、国家公务员:

国家公务员是指代表国家从事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行使国家行政权力,履行国家公务 的人员。各国对公务员的称谓有所不同,英国称“文职人员”,法国称“职员”或“官员 ”,美国称“政府雇员”。

二、国家公务员制度: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指党和国家对国家公务员进行管理的有关法 律、法规、政策等的统称或总称。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录用、考核、奖励、纪律、职务升降、培训、交流、回避、工资、保险、福利、辞职辞退、退休、申诉、控 告等单项制度及实施办法、实施细则等。

三、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建交国家公务员制度就是制定法规,对政府中行使国家行 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过程。

四、国家公务员的范围:国家公务员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 人员。考虑到我国机构编制的实际情况,对行使国家行政权力、从事行政管理活动,但使 用事业编制的单位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也列入国家公务员的范围。

需要指明的是各级人民政府组成人员是国家公务员,但他们的产生和任免,要依照国 家有关法律、法规。各级政府组成人员是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选举产生或决定 任命的。

第二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一、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基本概念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网站

全文地址: http:///gb/ywzn/2006-02/14/content_106387.htm

重点内容摘要:

1、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劳动就业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国家考试制度。它是指按照国家制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任职资格条件,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注:(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是由农业部人事劳动司申报承建,经国家劳动部审核批准成立的,能够独立具体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开发、技术业务活动的国有事业机构。中心于1998年5月,并入新组建的“农业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同时挂“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牌子。可开展相应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工作,其中包括“食品检验工”。)

2、职业资格证书作用

职业资格证书是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它是劳动者求职、任职、开业的资格凭证,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劳动者的主要依据,也是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办理技能水平公证的有效证件。

3、职业资格证书是如何办理的?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办理职业资格证书的程序为:职业技能鉴定所(站)将考核合格人员名单报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审核,再报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批准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按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或行业部门劳动保障工作机构验印后,由职业技能鉴定所(站)送交本人。

注:(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是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认可的“食品检验工”职业技能培训单位。办理程序为:中农大食品学院与四川农大食品学院联合组织学员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派人监考,考核合格人员名单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审核,审核通过后由鉴定指导中心上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批准,批准后由鉴定指导中心按

照国家规定的证书编码方案和填写格式要求统一办理证书,加盖职业技能鉴定机构专用印章,经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验印后,由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送交学员本人。)

4、就业准入

所谓就业准入是指根据《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的有关规定,对从事技术复杂、通用性广、涉及到国家财产、人民生命安全和消费者利益的职业(工种)的劳动者,必须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就业上岗。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范围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并向社会发布。

5、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的职业

(1)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

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组合机床操作工、加工中心操作工、铸造工、锻造工、焊工、金属热处理工、冷作钣金工、涂装工、装配钳工、工具钳工、锅炉设备装配工、电机装配工、高低压电器装配工、电子仪器仪表装配工、电工仪器仪表转配工、机修钳工、汽车修理工、摩托车维修工、精密仪器仪表维修工、锅炉设备安装工、变电设备安装工、维修电工、计算机维修工、手工木工、精细木工、音响调音员、贵金属首饰手工制作工、土石方机械操作工、砌筑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架子工、防水工、装饰装修工、电气设备安装工、管工、汽车驾驶员、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化学检验工、食品检验工、纺织纤维检验工、贵金属首饰钻石珠宝检验员、防腐蚀工

(2)农林牧鱼水利业生产人员:

动物疫病防治员、动物检疫检验员、沼气生产工

(3)商业、服务业人员:

营业员、推销员、出版物发行员、中药购销员、鉴定估价师、医药商品购销员、中药调剂员、冷藏工、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西式烹调师、西式面点师、调酒师、营养配餐员、前厅服务员、客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职业指导员、物业管理员、锅炉操作工、美容师、美发师、摄影师、眼镜验光员、眼镜定配工、家用电子产品维修工、家用电器产品维修工、钟表维修工、办公设备维修工、养老护理员

(4)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

秘书、公关员、计算机操作员、制图员、话务员、用户通信终端维修员。

6、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级

我国职业资格证书分为五个等级:初级(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国家职业资格三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和高级技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制度

行政国家公务员制度

单选

【第4题】辞退公务员的条件包括(B)。

A.公务员本人提出书面申请

B.连续两年考核不称职

C.不胜任现职又拒绝其他安排

D.试用期满不合格

【第7题】对公务员培训要贯彻国家确立的培训原则,其中关键是(C)。

A.理论联系实际

B.学用一致

C.按需施教

D.讲求实效

【第10题】公务员的调任形式有(A)。

A.调入和调出

B.平调与转任

C.转任与转换

D.挂职锻炼

【第14题】公务员旷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多久就可以辞退(AD

A.连续超过15天

B.连续超过30天

C.一年内累计超过15天

D.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

【第15题】公务员培训和挂职锻炼属于(D)。

A.求才机制

B.用才机制

C.留才保障机制

D.育才机制

【第17题】公务员在辞职申请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否则(D)。

A.不准辞职

B.降职

C.撤职

D.开除

【第21题】公务员职级工资的主体是(C)。

A.基础工资、职务工资

B.级别工资、工龄工资

C.职务工资、级别工资

D.基础工资、工龄工资

【第22题】国家公务员的录用标准是(B)。

A.品学兼优

B.德才兼备

C.选贤任能

D.又红又专

【第23题】国家公务员录用,只从社会上选拔人员担任(C)。

A.主任科员以下领导职务

B.副主任科员以下领导职务

C.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

D.副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

【第33题】以下属于直系血亲的有(A)。)。

A.养父母与养子女关系

B.叔侄关系

C.同父异母的兄弟关系

D.亲家关系

【第35题】在任免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在任免权限范围内,通过法定程序,任免公务员担任某一职务时的应当任职者中属确认其公务员身份的是(D)。

A.转换职位任职者

B.晋升或降低职务者

C.因机构调整职务发生变化者

D.从其他机关及企业、事业单位调入国家行政机关任职者

【第38题】属于国家行政机关内部与外部人员交流的形式是(C)。

A.转任

B.轮换

C.调任

D.辞职

【第39题】公务员提交辞职申请书后,任免机关的审批期限为(C)。

A.一个月之内

B.两个月之内

C.三个月之内

D.半年之内

【第44题】公务员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有:(D)。

A.不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B.不贪污、行贿

C.不违反社会公德

D.不得参加非法组织

【第57题】不得玩忽职守是公务员的(A)。

A.工作纪律

B.政治纪律

C.廉政纪律

D.社会公德

【第58题】我国公务员有八项权利八项义务和(B)条纪律。

A.十三

B.十四

C.十五

D.十六

【第59题】下列应当免职办理手续中,属职务发生变动的是(C)。

A.离职学习超过一年者

B.因健康原因不能坚持正常上作一年以上者

C.转换职位任职者

D.退休者

【第60题】我国《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施行于(D)。

A.1995年1月1日

B.1994年8月14日

C.1993年10月1日

D.1993年8月14日

【第66题】下列几种形式中,不属于国家公务员惩处种类的是(B)。

A.降级

B.降职

C.撤职

D.开除

【第68题】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纪律按性质可以分为四类,即(A)。

A.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社会公德

B.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廉政纪律、职业道德

C.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社会公德

D.政治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职业道德

【第69题】职位分类制度是(D)。

A.政府机构管理工作的基础

B.政府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

C.政府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

D.政府人事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72题】公务员奖励的最高等级是(D)。

A.嘉奖

B.记一等功

C.颁发奖章

D.授予荣誉称号

多选

【第1题】公务员不得辞职包括下列情况(BD)。

A.未满55周岁

B.未满最低服务年限

C.工作年限未满20年

D.在涉及国家机密的职位上任职

【第2题】公务员降职的条件是(AC)。

A.考核结果为不称职

B.不胜任现职又不接受其他安排

C.不胜任现职又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

D.构成犯罪但依法不追究刑事责任

【第4题】受理公务员申诉的机关为(ABD)。

A.做出原处理决定的机关

B.同级人民政府人事部门

C.上级行政机关

D.行政监察机关

【第10题】下列属我国的国家公务人员有(AC)。

A.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

B.人大代表

C.政府机关中从事党务、社会组织的专职工作人员

D.合资企业的中方人员

【第12题】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奖励的原则是(ABC)。

A.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原则

B.公平合理、奖励得当的原则

C.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D.只能对管辖范围的公务员评定

【第16题】对国家公务人员进行考核的内容是德、能、勤、绩。其中德是指(A.政治思想表现

B.生活作风

C.行政道德

D.工作作风

【第18题】下列人员情形中应当同时进行任职和办理免职手续的有(BCD ACD)。)。

A.新录用人员试用期满合格的B.新录用人员试用期的C.晋升职务的D.降低职务的【第19题】下列人员情形中需要严格考核并接受培训的有(ABD)。

A.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在职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领导的B.国家公务员晋升领导职务的C.国家公务员进行职位轮换的D.被录用国家公务员的【第32题】通过下列途径才能进入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是:(AB)。

A.考试录用

B.调入

C.转任

D.大学本科毕业

【第35题】公务员录用的前提是:(BCD)。

A.工作需要

B.职位空缺

C.编制未满

D.根据空编的资格条件

【第44题】公务员工作回避的类型主要有:(BCD)。

A.部门回避

B.任职回避

C.地区回避

D.公务回避

【第45题】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包括的基本形式有:(ABD)。

A.职务工资

B.级别工资

C.岗位津贴

D.工龄工资

【第50题】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有:(ACD)。

A.党管干部

B.政治中立

C.为人民服务

D.德才兼备的选才标准

【第53题】对国家公务员违纪行为给予行政处分的种类有(ABD

A.警告

B.记大过

C.降职

D.撤职

【第54题】公务员考核的方法是(BC)。

A.个人自评与群众考核相结合B.领导考核与群众参与相结合C.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D.初评与两年总评相结合【第56题】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前提条件是(BD)。

A.35岁以下

B.职位出现空缺(或者编制未满、空编)

C.大专以上学历

D.空缺职位所需资格条件)。

【第58题】行政首长应当承担的公务员责任是(ABD)。

A.接受辞退

B.行政处分

C.承担行政赔偿

D.承担刑事法律责任

【第62题】对国家公务员的惩处包括哪些种类?(ABC)。

A.警告

B.记过

C.降级

D.降职

【第39题】公务员惩处的种类有:(ACD)。

A.降级

B.降职

C.开除

D.记大过

【第63题】自愿提前退休方式的条件是(AC

A.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B.女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C.工作年限满30岁的D.丧失工作能力的。)

第四篇:国家公务员制度

1.国家公务员制度,通过制度法律和规章,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

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管理的制度。

2.1993年8月14日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是我国公务员管理的基础性法规。

3.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基础:邓小平关于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思想,为建立国家公

务员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奠定了实践基础;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为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奠定了市场化价值取向的基础。

4.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内容:国家公务员的进、出、管;国家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国家公

务员管理机构与监督。

5.中国公务员制度实施的成效:国家公务员管理的法规体系大体形成;“公开、平等、竞

争、择优”的用人机制初步建立;国家公务员的廉政约束机制开始运行;国家公务员的形象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6.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国家公务员不搞“政治中立”;坚持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国家公务员不是独立的“利益集团”;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国家公务员不搞“两官分途”;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国家公务员不单纯片面追求“才能”。

7.我国公务员制度同传统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相比较的特色:具有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具有科学的竞争激励机制;具有正常的新陈代谢机制 ;就拥有廉政勤政的保障机制;体现了分类管理的原则。

8.职位,是指由上级组织确定的,由一个工作人员所担负的工作量以及职务与责任的集合体。它含有三个组成要素:组织分配;单位工作量;职务与责任的结合。

9.职位的特点:是执行公务的基本单位,是组织机构的细胞和最小单元;是以“事”为中

心而设置的,是为了落实组织的职能而进行职能分解的单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职位有数量限制,受组织机构的职能、规模、职权分解和经费等要素制约;职位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也具有可变更性;每一职位都有一定的标准,包括职位的名称、工作内容、责任、工作标准、任职条件、晋升转任方向等;每个职位对应一定的类别和等级。

10.职位分类,即以职位为对象,依据国家公务员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

度、所需资格条件四个要素,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为国家公务员管理提供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11.职位分类的特点:职位分类遵循“因事择人”的原则,分类的对象是职位,不是职位上的人;职位分类依据的基本标准要素,是该职位的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职位分类不是解决某一个职位应干什么事,而是对各职位所面临的工作进行客观的分析与评价,进而确定每一职位在全部职位分类结构中所处的位置,达到分类管理的目的;职位分类旨在通过实行科学的分类,以提高国家公务员管理水平;职位分类随职位结构和组织职能、职位工作的变化而作相应调整。实行经典职位分类制度最早的是美国,实行传统品味分类最早的是英国。

12.中国职位分类制度的内容:进行职位设置;拟定职位说明书;确定国家公务员的职务和

级别;职位的后续管理。

13.中国职位分类制度的特色:职位、品味因素相结合确定级别;正常的晋级增资制;调转

升迁的相对灵活性。

14.中国实行职位分类制度的意义:为公务员的考试与任用提高了科学标准;为公务员的考

核提供了参照系;为公务员工资待遇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为开展公务员培训提出了明确要求;为巩固机构改革的积极成果作了铺垫;为实现办事高效创造了积极的条件;为促进整个人事管理体制的科学化奠定了基础。

15.国家公务员非领导职务分为八个职务: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主任科员、助理调

研员、调研员、助理巡逻员、巡逻员。

16.设置非领导职务的动因:适应国家行政机关某些职位特点的需要;稳定国家公务员队伍

中的业务骨干的需要;克服“官本位”现象的需要;减少行政领导职数、提高行政效率的需要;规范对原有相当待遇人员管理的需要。

17.国家公务员录用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

条件,经过法定的程序,通过考试,从国家行政机关系统以外的人员中选拔优秀人才到政府机关工作,并与其建立国家公务员权利和义务等法律关系的管理制度。

18.实行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有利于为各级国家行政机关选拔一批高素质的有

效人才;有利于克服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

19.国家公务员录用的原则:公开原则;平等原则;竞争原则;择优原则。

20.报考国家公务员符合的条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享有公民政治权利;拥护中国共

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般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经考试主管机关批准,也可适当放宽;报考省级以上政府工作部门一般要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为35岁以下;具有考试主管机关批准的其他条件。

21.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方法:笔试(通用基础知识;专业知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面

试及特试

22.录用国家公务员的六个程序:发布公告;报名和资格审查;考试;录用考核;体检;录

用。

23.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和《国家公务员

考核暂行规定》,以及其他法规、规章、政策规定的考核内容、标准、程序和方法,按照管理权限,对所属国家公务员德能勤绩进行的阶段性考察与评价制度。国家公务员考核分为:考核;平时考核。

24.建立国家公务员考核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对国家公务员正确实奖励、纪律、培训、职务

升降、职务任免、辞职辞退,并提供依据;有利于调动国家公务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行政效率;有利于提高国家公务员素质,优化国家公务员队伍,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是一项重大系统工程。

25.为什么国家公务员考核的重点是工作实绩?工作实绩是检验国家公务员对社会贡献大

小的重要尺度;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重点是由“绩”的特点决定的;工作实绩是对国家公务员德能勤的整体检验;突出工作实绩是推进国家公务员树立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的需要

26.国家公务员考核的等次: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次。

27.国家公务员考核的原则: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

28.国家公务员考核的方法:领导与群体的结合;平时与定期相结合;有条件的单位应尽量

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29.述职报告包括:国家公务员的岗位责任和考核期内的目标任务;履行岗位职责和完成目

标任务的情况;本工作中取得的成绩、经验或教训;今后的工作打算和努力方向。

30.考核结果使用的内容:与国家公务员的工资晋升挂钩;与国家公务员的奖励紧密结

合;与国家公务员的职务调整、升降相互关联;与国家公务员的培训密切联系。

31.国家公务员奖励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对工作

有突出表现,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以及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精神或物质的激励制度。

32.国家公务员奖励的作用:激励与鼓舞作用,这是最直接最基本的首要作用;引导与示范

作用;促进竞争与高效的作用。

33.国家公务员建立的基本原则:精神鼓励与物质鼓励相结合,以精神鼓励为主的原则;公

平合理,奖不虚施的原则;奖励及时,注重实效的原则。

34.国家公务员五种奖励:嘉奖、及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五种奖

励之间的关系:国家公务员这五种奖励之间由低到高的排序,构筑为完整的国家公务员奖励体系;国家公务员这五种奖励可单独使用,同一个国家行政机关不能同时给同一名国家公务员两种以上奖励;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同时给同一名国家公务员两种以上奖励;不同的国家行政机关在不同的时间,可以给同一名国家公务员两种以上奖励。

35.国家公务员纪律: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维护其整体利益,维护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正常

秩序,保证正常的开展构筑而制定的,要求每个国家公务员必须遵守的具有强制性和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36.国家公务员行政处分,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纪律规定的国家公务员,按照法定条件,经过法定程序,给予违纪国家公务员的行政性制裁措施。

37.国家公务员纪律基本内容七个类型:政治纪律、工作纪律、外事和保密纪律、廉政纪律、财经纪律、有关经济秩序的纪律、关于社会管理秩序和社会道德纪律。

38.国家公务员纪律内容包括:禁止参与政治活动;禁止贪污受贿;禁止以不正当手段谋取

私利;禁止其他不道德行为;对公务员兼职及亲属从事有关工作的限制。

39.国家公务员的六种行政处分:警告处分、记过处分、记大过处分、降级处分、撤职处分、开除处分。

40.国家公务员在行政处分中的权利:申辩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获知行政处分事实和

原因的权利;申请复审、申诉的权利;接收行政处分决定书的权利。

41.国家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一定的条件,采用一定的方法,按照

一定的程序,使国家公务员得到职务晋升的一种法律制度。

42.国家公务员降职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定的条件、方法和程序,使国家公务员

职务降低的一种法律制度。

43.国家公务员升降的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

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逐级升降的原则。

44.国家公务员升职的资格条件:国家公务员在考核中定为称职以上;下一级任职年限;

工龄及基层工作经历;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符合任职回避规定;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根据具体职位需要规定的其他条件。

45.国家公务员升职的程序:公布职位空缺与任职条件,民主推荐预选对象;对预选对象进

行资格审查,产生考察对象;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考察,择优提出拟晋升人选;按照管理权限由有关机关领导集体研究决定,依法任免。

46.国家公务员竞争上岗的程序,是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特征的国家公务员职务晋

升方法,步骤:公布职位;公开报名;资格审查;考试;演讲答辩;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决定任命。

47.国家公务员降职制度的条件:有职可降;考核中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又

不宜转任同级其他职务的。

48.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制度,是对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方式、任免机关、任免权限、任免

程序、任免手续等方面所规定的法律制度。意义:是对国家公务员进行其他管理的前提;是科学而合理的任用人才的关键;是实现政府职能的主要保证。

49.职务任免的方式:选任制、委任制、考任制、聘任制。

50.职务任免的程序:提名;考察;审批;发布任职通知,颁发任命书。

51.国家公务员免职的程序:所在单位提出拟免职建议;任免机关人事部门或有管理权的党

委组织部门审核;任免机关或有管理权的党委审批;任免机关发布免职令,并在一定范

围内公布。

52.国家公务员聘任的程序:在一定范围内公布拟聘任职位及任职资格添加;对资格审查合格者通过笔试面试答辩等方式进行考试考核;用人单位择优确定聘任人选,报任免机关审批;任免机关批准;用人单位与被聘任人员签订聘约,发给聘书。

53.国家公务员兼职受到的限制:国家公务员只能在国家行政机关内兼任一个职务;国家公

务员不得在企业和营利性事业单位兼任职务,包括实职和名誉职务。

54.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公务员职位的要求,通过各种形式,有组织的为提高国家公务员政治和业务素质所进行的培育、训练活动。其实质是采用培训手段对政府机关人才资源进行开发。

55.建立国家公务员培训制度的意义: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建设“高素质的专业化“国家公务

员队伍的迫切需要;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开发政府系统人才资源的基本手段;国家公务员培训是加强政府机关廉政、勤政建设的必要措施;国家公务员培训是推进公共行政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56.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学用一致的原则;按需施教的原则;讲

求实效的原则。

57.国家公务员初任培训不少于10天 任职培训不少于30天。

58.国家公务员培训的内容:政治理论和思想教育;业务知识与能力的培训(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国家公务员创新能力的培训。

59.我国公务员培训实施机构有:国家行政学院;地方行政学院;其他培训机关。

60.国家公务员出国培训,是整个国家公务员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的是学习借鉴国外现

代公共行政的先进经验,培养造就精通公共行政科学的业务骨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行政体制改革服务。坚持的原则:按需派遣;择优选派;学用一致;讲求实效。

61.国家公务员交流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根据工作需要或者国家公务员个人的意愿,通

过法定形式,在国家行政机关内部变换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位,或者把国家公务员调出国家行政机关任职,或者将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工作人员调入国家行政机关担任国家公务员职务的管理制度。

62.国家公务员交流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发挥个人特长和潜能;有利于推进廉政建设的发展;

有利于增强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交流的比例不能突破30%

63.国家公务员交流的四种法定形式: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

64.国家公务员回避制度,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了保证国家公务员依法执行公务,按照法定

条件和程序,对国家公务员所任职务、执行公务和认知地区等方面做出的限制性规定,以减少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执行公务的干扰,利于保证国家公务员客观公正的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

65.五种法定回避的亲属关系: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近姻亲

关系、拟制亲关系。

66.三种国家公务员回避的类型: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地区回避。

67.国家公务员工资,是国家根据按劳分配原则,以货币形式分配给国家公务员消费的一种

形式,是国家公务员以自己劳动创造价值的货币表现。

68.国家公务员保险,是指国家对因生育、年老、疾病、伤残和死亡等原因,暂时或永久丧

失公正能力的国家公务员给予物质帮助的一种法律保障形式。

69.国家公务员福利,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为提高国家公务员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维持国家

公务员的基本生活,满足国家公务员生活方面的共同需要和特殊需要,在工资和保险待遇之外对国家公务员在经济上帮助和生活上照顾,用以弥补部分额外支出,维护身心健康等而采取的一些措施。

70.建立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意义:有利于促使国家公务员的各项经济权利公开

化,稳定国家公务员队伍;有利于促进“按劳分配”宪法原则在国家公务员制度中的贯彻落实;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和推进国家公务员队伍素质的提高。

71.完善国家公务员工资保险福利制度的五个着力点:贯彻按劳分配原则,克服平均主义,建立符合机关特点的国家公务员工资制度;建立正常的定期增资制度;实行与企业、事业单位不同的工资制度;提高工资标准;实行依法管理。

72.国家公务员的保险制度:生育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即离休、退休制度;疾病保险

制度;伤残保险制度;死亡保险制度。

73.我国公务员现行福利制度的内容:福利费制度;冬季宿舍取暖补贴制度;交通费补贴制

度;死亡待遇制度;生育待遇制度;疾病待遇制度;探亲待遇制度;年休待遇制度。

74.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是指国家公务员依照法律法规规定,申请终止其与国家行政

机关的任用关系的管理制度。

75.辞退,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解除其同国家公务员的任用关系。

76.建立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的意义:是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建设高素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措施。

77.国家公务员申请辞职的限制性条件:涉及国家安全、重要机密等特殊职位上任职的国家

公务员不得辞职;重要公务尚未处理完毕,而且需由本人继续处理的不得辞职;正在接受审查的国家公务员,不得辞职;未满国家行政机关规定的最低服务年限的,不得辞职。

78.符合辞退的条件: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因单位调整、撤销、合并或者缩减编制员额需要调整工作,本人拒绝合理安排的;矿工或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连续超过15天,或者在一年内累计超过30天的;不履行国家公务员义务,不遵守国家公务员纪律,经多次教育仍无转变或者造成恶劣影响,又不宜给予开除处分的。

79.以下情况不得辞退:因公致残并被确认丧失工作能力的;患严重疾病或负伤正在进行治

疗的;女性国家公务员在孕期、产期及哺乳期的。

80.国家公务员辞职的程序:国家公务员本人向所在单位提出辞职申请;所在单位提出意见,按照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任免机关人事部门审核;任免机关审批,并将审批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呈报单位及申请辞职的国家公务员;任免机关应在接到国家公务员提出辞职申请之日起的三个月内予以审批;国家公务员在辞职审批期间,不得擅自离职

81.退休,是指国家公务员达到一定的年龄,或者具备了一定的服务期限,或者完全丧失工

作能力时,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经过法定程序,退出工作岗位,由国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并妥善安置照顾的一种养老保险形式。

82.离休,指建国前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脱产享受供给制待遇的和从事地下革

命工作的公职人员,达到离职休养年龄的,实行离职休养制度。

83.建立国家退离休制度的意义:有利于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使国家公务员队伍保持生机

和活力;有利于保障国家公务员的退休生活,保持社会稳定。

84.退离休待遇是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中的核心问题,包含了政治待遇、生活待遇(离休费、社会补贴、福利补贴)、福利待遇。

85.申诉制度,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国家行政机关作出的涉及本人权益的人事处理决定不服,向有关机关提出意见并要求复核和重新处理的行为。

86.控告制度,是指国家公务员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领导人员侵犯其合法权益的行为,向上

级国家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提出指控。

87.建立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意义:有利于贯彻宪法精神,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性;

有利于维护国家公务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国家行政机关的协调运转;有利于维护规划行

政机关依法行政,监督制约不当行政行为。

88.国家公务员申诉控告制度的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原则;平等原则;国家行政机关负举

证责任原则;一切违法或不当行为予以纠正原则;回避原则;不因国家公务员提出申诉、控告而加重处理原则;申诉控告期间不停止执行的原则;不适用调解原则;实效原则;一级申诉原则。

89.国家公务员申诉范围:行政处分;辞退;降职;考核定为不称职;法律法规规定可

以提出申诉的其他人事处理决定。申请复核应接到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申诉应在接到复核决定15日内或接到人事处理决定之日起30日内提出。

90.国家公务员在复核、申诉中的权利:申请回避的权利;选择复核、申诉的权利;撤诉的权利;近亲属代为提出申诉的权利;接受复核、申诉处理决定书的权利。

91.国家公务员“高素质”的含义:思想和政治上的高标准与品德上的高境界;理论素养与

知识运用上的高水平;廉政建设上的高风尚、勤政建设上的高效率;业务上的精通;身心上的健康。

92.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的意义:对实现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作用;为改变

队伍不适应的现状;为适应新旧转变的需要

93.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坚持的两个前提: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理

论;坚持不断提高自身的觉悟 严于解剖自身的缺点、错误。

94.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国家公务员队伍坚持的途径:塑造好人们满意的公务员形象;加强

学习和实践锻炼;加强以“三讲: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强化“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磨练;着力于纵深度的自我开发。

95.如何加大人事制度改革的力度:在扩大民主、完善考核、推进交流、加强对县级以上领

导干部的监督约束上,完善其运作机制;在正确地识人、育人、选人、用人上,建立健全有效的机制;在用人环境上,逐步建立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适应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依法用人的机制;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上,加大管理方式与方法的改进力度,健全依法管理机制。

96.如何推进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完善:国家公务员的适用范围应重新划分,应扩大到所有公

职人员;在国家公务员适用范围扩大的基础上加强统一管理又强化分类管理;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大公务员法治建设的力度;遵循培教学规律,实现国家公务员培训效果的优化。

第五篇:制度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范文]

制度(Institution)的基本概念与特征分析

前言:

制度,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现象,也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甚至还可以说是人类社会的本质现象之一。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漫长历史进程中,我们越来越能感受到制度的价值与意义,制度推进了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人的发展。尤其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的需要的多重性,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冲突与协调,更加凸显出了制度的举足轻重与不可或缺。在这样的背景下,认识制度、研究制度就是一件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的事情。只有很好地认识制度、理解制度、研究制度,才可能做到很好地遵守制度、创新制度、运用制度,也才可能做到很好地实现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发展、未来的竞争力,取决于四个要素:资源、人才、技术以及制度。

资源:制度而帮助实现一个国家的资源的最佳配置。当今世界实践证明,市场作为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哪个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最好、最发达,就越能发挥物质资源的巨大优势,或是越能摆脱物质资源匮乏的困境。人才: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本。而制度的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人的发展。

技术:科学技术是我们的第一生产力。而要实现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是不容忽视。

一、制度的引入

1.关于制度的两个经典故事

故事一是由美国哲学家罗尔斯的两个小孩分蛋糕的故事;故事二是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设计的七人分粥的故事。

(1)有七个人组成的小团体,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但同时又都是自私自利的。他们想通过制度创新来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要在没有计量工具且没有刻度的容器的情况下分食一锅粥。大家发挥聪明才智,试验了多种办法。方法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失败: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

方法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个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到后来分粥人士和监督人士寻求合作,于是分粥人士和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

失败:公共选择理论-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利合作”。

方法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每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结果每人每周只有一天吃得饱且有剩余,其他六天都要忍饥挨饿,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资源浪费。

失败:人人自利,人人自苦。

方法四:大家民主推选一个信得过的人分粥。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开始还能公平分粥,但不久以后他就有意识的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

失败:世界上没有绝对永远的圣人、德人。

方法五: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可是由于分粥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监督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

失败:权力相互制约,看似合理但效率太低。

方法六:对于分粥,每人都有一票否决权。这样有了公平,但最后恐怕谁也不会喝上粥。

失败:公平有了,效率没了。

成功方法: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因此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会意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必定会是拿到那份最少的那碗粥。

2.制度在现实中的应用

在现实生活和日常话语系统中我们对“制度”的使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把一种社会形态所体现出来的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称之为制度。比如“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2)把某一领域的一整套规则、关系和模式也称之为制度。比如“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等。

(3)把一些制定出来的、条文化的规则,主要是一些微观层面的规章,称之为制度。比如“请假制度”、“值班制度”等。

(4)把一种特定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格局称之为“制度环境”。比如,我们常说“目前,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很不好,或者有很大改善”之类的话。

(5)此外,我们还在动词意义上使用制度。比如,我们把一种趋向规范状态的过程称之为“制度化”,把对一种利益关系的处理称之为“制度化安排”。

二、制度的基本概念

1.西方英语国家对于“制度”通常使用System、Institution和 Regulation这三个词。而我们国内多采用Institution这种英译。制度经济学,我们国内通常译为“Institutional economics”

制度的研究也深入到各个学科、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对于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制度本质,制度功能、制度价值、制度哲学、制度伦理、制度文明、制度权威、制度与人、制度创新、制度变迁等等。

同时,国内外在对制度的研究内容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研究的制度包括了约束人们行为的一系列规范,它既包括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契约、规章等成文的正式规则,又包括存在于人的观念中、靠人的自我约束和舆论监督来实施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等。

由于研究出发点的不同,西方学者对“制度”的定义多种多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1.制度是一种“思想习惯”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创始人,凡勃仑(T.Veblen)把制度理解为“思想习惯”和“流行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制度实质上就是个人或社会对有关的某些关系或某些作用的一般思想习惯;而生活方式所由构成的是,在某一时期或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通行的制度的综合,因此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说,可以概括地把它说成是一种流行的精神态度或一种流行的生活理论。” “一种自然习俗,由于被习惯化和被人广泛接受,这种习俗已经成为一种公理化和必不可少的东西。”

凡勃仑的定义更多的是对制度起源的一种认识,他对制度的定义强调了制度的内在性和与人的行为的内在契合,淡化了制度的外在强制性色彩。因此凡勃仑的这一制度观点被后来很多历史制度主义学者所推崇。

2.制度是一种“组织”

早期制度经济学家的康芒斯在他的《制度经济学》一书中将制度定义为“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康芒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单位是交易,“在每一件经济的交易里,总有一种利益的冲突,因为各个参加者总想尽可能地取多予少。然而每一个人只有依赖别人才能生活或成功。因此,他们必须达成一种切实可行的协议,并且,既然这种协议不是完全可能自愿地做到,就总有某种形式的集体强制(法律的、同行业的和伦理的)来判断纠纷。”这种集体强制的组织,从家庭、公司、工会、行业协会、直到国家本身,我们称为‘制度’。”

虽然表面看起来,这种定义似乎有些扯的太远,但把“这种集体强制的组织,从家庭、公司、工会、行业协会、直到国家本身”都看成是一种制度,有助于我们以更为广阔的视野认识制度,让我们看到制度更为主体性的一面。拿到今天来看,确实在某种意义上,如果我们不把制度的主体纳入到制度的研究视野,就很难解释现实社会中的一些制度现象。

3.制度是一种“规则”

新制度经济学的代表人物诺斯在其《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中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规范地说它们是为决定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契约。”而且这些规则是由人设计的:“制度是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约束(道德约束、禁忌、习惯、传统和行为准则)和正式的法规(宪法、法令、产权)组成。这些规则对人具有约束力:“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

实际上在诺斯之后,西方新制度经济学派大多都持有这样的看法,把制度作为在各种政治经济单元之中构造着人际关系的正式规则、惯例,受到遵从的程序和标准的操作规程等。T.W.舒尔茨说,“我将制度定义为一种行为规则,这些规则涉及社会、政治及经济行为。”V.W.拉坦同样认为:“一种制度通常被定义为一套行为规则,他们被用于支配特定的行为模式与相互关系。”

制度是一种规则的观点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这就是我们现实中许多所观察到的各种关系之间的互动是建立在一种共同理解的基础上,如果不遵循这些共同的理解将受到惩处或带来低效率。制度通过规则约束行动者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制度通过规则使得个体之间互动以节约交易成本,制度通过规则让你知道该去做什么,不该去做什么等等。

如果说新制度经济学派是从经济学的角度把制度定义为规则的话,很多著名学者从法学和政治学的角度,也把制度定义为规则。

马克斯·韦伯就是从法学角度给制度下定义的,他对制度的定义更为简单:“制度应是任何一定圈子里的行为规

则”。他进一步说:“一种制度应该称之为:a)惯例,如果在偏离它时,在可以标明的一定范围内的人当中,会遇到某种(比较)普遍的和实际上可以感受到的指责,在外在方面,它的适用有这种机会保证的话;b)法律,如果在外在方面,它的适用能通过(有形的和心理的)强制机会保证的话,即通过一个专门为此设立的人的班子采取行动强制遵守,或者在违反时加以惩罚,实现这种强制。”

罗尔斯从政治学的角度也给了制度一个简明的定义:“我要把制度理解为一种公开的规则体系,这一体系确定职务和地位及它们的权利、义务、权力、豁免等等。”罗尔斯对于制度的这种理解,强调的是其规范性及其社会成员权利、义务的根据性。然而,罗尔斯对于制度本身的规范性来源、依据却并没做深入揭示。政治学上把制度理解为是一种规则不像经济学那样基于目的与手段、成本与效益的分析,而是基于在某种特定的形势下,社会个体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基础之上。

我们应该注意到,“规则”确实是制度很重要、甚至是很核心的内容,但规则毕竟不是制度的全部。如果仅仅把制度定义为是一种规则,就抹煞了规则与制度之间的差别。

4.制度是一种“行为模式”

美国学者亨廷顿也给制度下了一个定义:“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亨廷顿是研究现代化和发展问题的,所以他的制度观当然是放置于社会发展这以大背景下来探讨的。把制度作为一种模式,抓住了制度在一个社会发展变化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塑造功能,强调了制度非实体性的内容。如果我们联系起亨廷顿把世界发展中的冲突不视为有形(包括军事的、政治的)冲突,而视为无形的文化冲突,就容易理解他为什么把制度理解为一种“模式”。实际上,亨廷顿认为文化也是一种制度。

就系统观念来看,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与有形的组织、规则并不是割裂的。文化其实就是组织所拥有的一种共同价值观和态度,是惯例、符号或认知的网络,是行动的模板,是意义的框架。把制度理解为模式,还反映了制度具有一种均衡的特点。把它作为了理性个人相互理解偏好和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的一种结果,一种稳定的行为方式。

制度起初可能是文化的某种载体,但当制度已被人们普遍接受、并自觉遵守时,制度就变成了一种文化。

5.制度是一个“博弈系统”

日本学者青木昌彦从博弈论的角度提出:“制度是关于博弈任何进行的共有信念的一个自我维系系统。制度的本质是对均衡博弈路径显著和固定特征的一种浓缩性表征,该表征被相关域几乎所有参与人所感知,认为是与他们策略决策相关的。这样,制度就以一种自我实施的方式制约着参与人的策略互动,并反过来又被他们在连续变化的环境下的实际决策不断再生产出来。”这一定义,突出了制度的博弈性质,并且是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解释制度。在这一动态过程中,制度体现为一个有行为主体和行为对象的系统。

说制度是系统与我们对制度认识的常识是吻合的,在我们的理解中,固然单个的一些条文是制度,但是众多条文所组成的体系更是制度。正如我们在讨论第三种定义时所讲的,制度之所以不等同于规则,就在于规则之外,它还是一个系统。

同时,博弈论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互动的角度将制度刻画为一个均衡(纳什均衡)。

6.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制度定义

经典马克思主义者将制度定义为:制度是以一定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为基础,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状况以及现实的人的状况之上的相对稳定的行为规范,它能够约束行为主体的行为符合某种要求,以达到维护特定社会秩序的目的。

决定制度的三方面要素:一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条件;二是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和思想文化的关系,三是作为行为主体的人的状况。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虽然没有从一般意义上给“制度”下过明确的定义,但他们的主张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使用了制度概念,如“生产资料所有制”、“财产制度”、“工厂制度”、“土地制度”、“国债制度”、“税收制度”、“法律制度”、“保护关税制度”等。由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从本质关系上剖析了各种社会经济制度及其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等。马克思主义不仅广泛地使用制度概念,而且对制度分析得更为全面、更为深刻。

以上这些定义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道出了制度的部分内容或制度的不同方面,对这些内容和方面的有机整合可以轮廓地看出制度的基本结构,从各个方面理解制度的含义。

虽然制度作为广义的组织或群体行为规则,从人结成社会的那一刻起,就与社会、与人如影随形地共存着。传

统社会的道德、风俗习惯和礼仪,现代社会的法律制度、组织章程和纪律,不过是制度不同形态或同一形态不同发展或演化阶段的表现。

三、制度的特征

1、规范性

制度为人们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以及可以这样做、不可以这样做”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在完成引导和约束人们行为的同时,制度实际上调整人与人之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其目的是通过规定一种规则来确立特定的社会秩序。规范性具体来讲就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约束性和二是激励性。

2、普适性

普适性是制度对人类行为统一性要求的必然结果,其实质是对制度遵循的无差别性。更通俗点讲就是,制度一经制定出来并颁布实施,制度本身就具有了不以设计和制定者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具有了普遍适用性,包括制度制定者在内都必须受其约束。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刑不上大夫”的所谓“法治”其实是人治,不具有制度的意义与价值。

3、权威性

制度的权威性是指,作为规范组织和个人言行的制度一旦实行,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应在它的制约之下。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好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是,再好的制度,如果缺乏权威性,也是不能发挥作用的。

4、稳定性

制度的稳定性是指,制度一旦形成,就实际规定了一定的社会秩序、人们的选择方式以及一定的利益方配方式。无论是非制度风俗习惯还是规章法律,也都必须依靠制度的稳定性,来实现它的各种功能。如果一项制度“朝令夕改”,很难祈求它能发挥多大的功能和作用。

5、变化性

但是,制度有着它的绝对变化性,制度作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现象,必须通过它的变动与演化求得它的存在,也就说不存在亘古不变的制度,否则人类就会停滞不前。制度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为稳定性和变化性的有机统一。

6、习惯性

制度的习惯性是指,无论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一旦被人们普遍接受并成为广泛遵循的行为规制,则必然随之带有一种社会习惯性的力量。例如非正式制度是人们习惯力量的权威,这种制度的确立是基于人们的信仰或是社会舆论的力量。

7、主观性

制度的主观性表现在,在客观物质条件大体相似的不同社会中,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差异,可能存在不同的制度选择。也就是说制度存在可选择性。更为重要的是制度的主观性还表现在制度的可改造和可设计性,社会主体(人)往往可以根据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制度进行必要的改造,以及合理和可行的设计。

1.习俗之于制度

从人类社会诞生伊始,就必然伴随着行为规范。只不过最初的行为规范可能并不系统,而仅仅是一种习惯,是一种自发自愿的自我约束。这种习惯源起于生产劳动和实际生活,来自于每个社会成员或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自发意识,是被公认为有益于社会而为多数或全体社会成员普遍接受的行为规则。被全体或多数社会成员普遍接受这一事实本身,就是一种社会力量,它为习惯的实施提供了强制力的保障。习惯与法律原本没有质的区别。

2.道德之于制度

道德是古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制度形态。马克思指出:“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这一论断在深刻揭示道德的本质特征的同时,也点出了道德之所以能成为制度一种形态的原因,这就是“律”,也就是道德所具有的规范性使得道德成为了制度的一种形态。其实道德的规范性不仅仅体现于自律这一方面,固然这是道德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和最为本质的一个方面,道德约束机制中还有传统习惯、社会风俗、道德舆论等他律因素。

道德在现在看来,道德主要是传统社会的一种制度形态,但这并不是说在现代社会道德就不具有制度的意义。现代制度形态越来越向法律形式转变,并没有否认道德作为一种制度形态的价值,事实上也不可能否认这种价值。西方学者诺斯等人一直认为道德是非正式制度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这一观点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同。

当然,说道德是制度形态之一是有着严格前提的,这就是在社会发展的某一阶段,道德确曾有可能主要体现为强制性的他律和规范,扮演了制度角色、承担了制度职能,具备了制度的功能。比如,像“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这样一些中国封建社会中的道德规范,由于其背后有着强大的封建皇权、社会习俗的压力,使得它已经超越了自律,成为了残酷的道德,其实际效果甚至超过了它律。我们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道德是制度的一种形态,不能笼统的说道德就是制度。

3.法律之于制度

法律成为制度的最主要形态,标志着社会进入了现代社会,制度进入了现代制度形态。所以有的学者说,法律由最初与道德、宗教不分的混沌状态中渐渐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和高度专门化的形式,表明了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复杂化。法律成为制度的现代形态,主要在于其充分体现了制度的成文性和强制性,也体现了制度的严密性和系统性。但是,制度有着它的绝对变化性,制度作为人类历史的发展现象,必须通过它的变动与演化求得它的存在,也就说不存在亘古不变的制度,否则人类就会停滞不前。制度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制度在历史的长河中表现为稳定性和变化性的有机统一。

4、冲突与合作之于制度

冲突和合作是交往实践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一对矛盾。冲突是社会历史的普遍现象,其产生主要与分工、资源稀缺、权力分配、目标差异和人的自身弱点有关。为了解决冲突,把冲突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就需要有规制,制度就是规制。如果说冲突产生制度的必要性,合作则产生制度的可能性。合作也是历史的普遍现象,而且合租具有反复多次的特征,反复多次的行为使规则成为可能,并且只有在反复多次的行为中规制才有可能。有合作的愿望,有达成一致认识、形成共同观念、接受并履行共同规则的可能,制度才能够得以产生。

5、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范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制度本质上是一种规范。它首先是为社会的规范和秩序而存在的,但规范和秩序也只是制度存在的首要价值,不是终极价值。制度的终极价值在于为人的目的。作为对人们行为规范的制度,不纯粹是客观中立的规则体系,而是蕴含价值倾向和应该进行价值判断的。一般来说,人们在对某一事物做出基本的事实判断的基础上,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产生一定的价值判断。价值判断的依据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即有关什么是美好的、善的和应该的等一系列观念和认识倾向。显然,作为社会的规范体系,制度本身就蕴含属人的本质和价值规范性的特点。对于制度的价值评判所涉及的问题,主要是什么样的制度是好的、善的,什么样的制度是进步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什么样的制度是促进人们发展的等等。

6.博弈论之于制度

博弈论从微观经济主体之间互动的角度将制度刻画为一个纳什均衡。将制度理解为纳什均衡的第一个好处是,当我们发现真实世界的社会制度不完美时,我们不是去对人进行思想改造,而是去通过改变约束条件来改进现有制度。博弈论方法的第二个优点是,它强调了结果对于规则的敏感性,这有利于将历史因素融入到制度分析之中。第三个优点是,博弈论允许多重均衡,有助于解释现实制度的多元化。事实上,今天的制度经济学家大多数都明显地或者隐含地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研究制度。他们或者将制度看作一种博弈规则或者将制度看作博弈均衡本身, 或者将制度看作是一个包含了博弈规则和博弈均衡的系统。当然,博弈规则也是一种均衡。

然而经典博弈论本身并不是完美的,使用博弈论分析制度也不是没有代价的。经典博弈论的第一个缺陷是,它要求参与人具有完备的、封闭的心智模式或者说关于博弈规则的共同知识,这实际上要求参与人是超级理性的。但我们尽管如此,我们说博弈论仍然是制度的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

但是,Greif(2006)乐观地认为,如果把参与人面临的环境看作制度化的规则(institutionalized rules)而不是博弈规则(rules of the game),那么当这种制度化的规则加总了分散的私人知识和信息,从而提供了共享的认知、信息和协调时,这就相当于弥补了个人的有限理性。[3] 经典博弈论的第二个缺陷是多重均衡,这使得它的结论是不稳健的(non-robust),从而给经验检验带来了困难(Greif,2002)。经济学家解决多重均衡的途径主要有三种:使用更强的均衡概念(例如序贯均衡)进行精炼(refine);通过限制参数范围对均衡集进行识别(identify);通过在具体环境中显性建模来选择均衡。选择方法更为常用,选择的工具主要是历史证据和聚点。没有完美的分析工具,因此重要的不是博弈论是否有缺陷,而是对于我们要分析的制度内生问题而言是否存在更好的分析工具。

注:纳什均衡是指这样一种均衡:在这一均衡中,每个博弈参与人都确信,在给定其他参与人战略决定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优战略以回应对手的战略。”也就是说,所有人的战略都是最优的。而讲解“纳什均衡”的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囚徒的困境”。

下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概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

    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 国家公务员退休制度 主要包括退休条件、退休待遇、退休安置、管理及发挥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退休条件 国家公务员的退休条件分为年龄条件、工具条......

    《国家公务员制度》辨析题

    《国家公务员制度》辨析题 1、王某系某报社记者,被单位无故停发3个月工资,王某认为是单位领导对他的打击报复,遂向市监察局提出控告,监察局决定不予受理。监察局的决定是否正确......

    《国家公务员制度》考试题

    广西大学MPA2010级《国家公务员制度》考试题 任课教师:汤玉权(***;Email:yuquantang@yahoo.com.cn) 考试完成时间:2011年11月20日前 一、简答题(共3小题,每小题12分,共36分):......

    国家公务员制度单选题汇总

    单选题1.下列机关的工作人员中,属于我国公务员的是( ) A人民法院法官2.下列机关的工作人员中,不属于我国公务员的是( ) C 大学校长3.我国公务员制度建立于( ) C 1993年4.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

    一、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征有哪些?答:我国国家公务员制度是根据我国的国情建立的,同时又改革了传统的人事制度的弊端,因此它既不同于西方文官制度,也不同于我国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

    国家公务员制度试卷

    《国家公务员制度》试卷一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公务员2、职系3、公务员奖励4、调任5、地区回避 6、公务员申诉二、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公务回避的特点有、、。2、......

    国家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

    国家公务员制度”复习资料8、根据(公务员法》,我国国家公务员是指(D).A,国家机关中一切工作人员B 行政机关中非选举和政治任命产生的人员c.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

    国家公务员制度练习

    《国家公务员制度讲座》平时作业(5)(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章)一、名词解释1.公务员辞职2.公务员辞退3.公务员退休4.离休5.公务员申诉6.公务员管理体制7.公务员管理机构二、填空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