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团队合作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分析
团队合作对企业效益影响的分析
“团队合作”对于现在的我们和一些企业来说,并不算是一个新鲜的名词了,1994年组织行为学权威、美国圣迭戈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首次提出了“团队”的概念: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至此,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关于“团队合作”的理念风靡全球。
“团队合作”指的是一群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特定的团队中,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持合作奋斗的过程。它可以调动团队成员的所有资源和才智,并且会自动地驱除所有不和谐和不公正现象,同时会给予那些诚心、大公无私的奉献者适当的回报。如果团队合作是出于自觉自愿时,它必将会产生一股强大而且持久的力量。所以团队合作对企业的效益也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要建设一个具有凝聚力并且高效的团队,第一个且最为重要的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信任。这不是任何种类的信任,而是坚实的以人性脆弱为基础的信任。这意味着一个有凝聚力的、高效的团队成员必须学会自如地、迅速地、心平气和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弱点、失败、求助。他们还要乐于认可别人的长处,即使这些长处超过了自己。
团队合作一个最大的阻碍,就是对于冲突的畏惧。这来自于两种不同的担忧:一方面,很多管理者采取各种措施避免团队中的冲突,因为他们担心丧失对团队的控制,以及有些人的自尊会在冲突过程中受到伤害;另外一些人则是把冲突当作浪费时间。他们更愿意缩短会议和讨论时间,果断做出自己看来早晚会被采纳的决定,留出更多时间
来实施决策,以及其它他们认为是“真正的”工作。
要成为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队,领导必须学会在没有完善的信息、没有统一的意见时做出决策。而正因为完善的信息和绝对的一致非常罕见,决策能力就成为一个团队最为关键的行为之一。但如果一个团队没有鼓励建设性的和没有戒备的冲突,就不可能学会决策。这是因为只有当团队成员彼此之间热烈地、不设防地争论,直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领导才可能有信心做出充分集中集体智慧的决策。不能就不同意见而争论、交换未经过滤的坦率意见的团队,往往会发现自己总是在一遍遍地面对同样的问题。实际上,在外人看来机制不良、总是争论不休的团队,往往是能够做出和坚守艰难决策的团队。
卓越的团队不需要领导提醒团队成员竭尽全力工作,因为他们很清楚需要做什么,他们会彼此提醒注意那些无助于成功的行为和活动。而不够优秀的团队一般对于不可接受的行为采取向领导汇报的方式,甚至更恶劣:在背后说闲话。这些行为不仅破坏团队的士气,而且让那些本来容易解决的问题迟迟得不到办理。
所以要想做好团队合作就要注意以下六个原则:
1、平等友善
与同事相处的第一步便是平等。不管你是资深的老员工,还是新进的员工,都需要丢掉不平等的关系,无论是心存自大或心存自卑都是同事相处的大忌。同事之间相处具有相近性、长期性、固定性,彼此都有较全面深刻的了解。要特别注意的是真诚相待,才可以赢得同事的信任。信任是连结同事间友谊的纽带,真诚是同事间相处共事的基
础。即使你各方面都很优秀,即使你认为自己以一个人的力量就能解决眼前的工作,也不要显得太张狂。
2、善于交流
同在一个公司、办公室里工作,你与同事之间会存在某些差异,知识、能力、经历造成你们在对待和处理工作时,会产生不同的想法。交流是协调的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听对方的想法,我们要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你看这事该怎么办,我想听听你的看法。”
3、谨慎谦虚
我记得法国哲学家罗西法古曾说过:“如果你要得到仇人,就表现得比你的朋友优越;如果你要得到朋友,就要让你的朋友表现得比你优越。”当我们让朋友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有一种被肯定的感觉;但是当我们表现得比他们还优越时,他们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甚至对我们产生敌视情绪。因为谁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烈维护着自己的形象和尊严。所以,我们对自己要轻描淡写,要学会谦虚谨慎,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永远受到别人的欢迎。
4、接受批评
从批评中寻找积极成分。如果同事对你的错误大加抨击,即使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也不要与之争论不休,而是从积极方面来理解他的抨击。这样,不但对你改正错误有帮助,也避免了语言敌对场面的出现。
5、化解矛盾
一般而言,与同事有点小想法、小摩擦、小隔阂,是很正常的事。
但千万不要把这种“小不快”演变成“大对立”,甚至成为敌对关系。对别人的行动和成就表示真正的关心,是一种表达尊重与欣赏的方式,也是化敌为友的纽带。
6、创造能力
一加一大于二,但你应该让他大得更大。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试着发掘自己的潜力。一个有不凡表现的人,除了能保持与人合作以外,还需要所有人乐意与你合作。
就目前而言,在全球范围内,知名的大企业都会采取团队合作的形式,因为团队合作的成功会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益,团队的成功要比个人的成功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上面这两种说法有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互相推诿、不讲协作;“三只蚂蚁来搬米”之所以能“轻轻抬着进洞里”,正是团结协作的结果。
当今社会,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各种知识、技术不断推陈出新,竞争日趋紧张激烈,社会需求越来越多样化,使人们在工作学习中所面临的情况和环境极其复杂。在很多情况下,单靠个人能力已很难完全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并采取切实高效的行动。所有这些都需要人们组成团体,并要求组织成员之间进一步相互依赖、相互关联、共同合作,建立合作团队来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并进行必要的行动
协调,开发团队应变能力和持续的创新能力,依靠团队合作的力量创造奇迹。
上个世纪30年代,全球最大最强的汽车制造企业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而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汽车已经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日本汽车的成功靠的就是团队合作。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需要经过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成本核算、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多个环节。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一般是按照流程从市场营销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来开展业务,大概需要5年时间形成一个周期。而日本企业通过团队合作,从市场营销开始,各个部门共同参与,一般只需要18个月就形成一个周期。日本企业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利用能源危机这一契机和团队合作这一理念,成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
由此可见,强大的企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业务,各方不仅明确自己的职责,互通信息,注意有效的沟通,而且彼此都注意为对方工作的开展作出自己的贡献,而且强大企业的团队大多具有全局的观念,这就做到了统筹兼顾,为团队合作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为团队合作的成功提供了保障。
麦予甫一谈到玫琳凯中国的人才管理工作,就会提到公司做得较好的团队合作,因为玫琳凯的员工每做一件事,都会被要求“四到”,即:心到、智到、人到和力到。“四到”里面,最重要的是“心到”。“心到”,就是要求员工以玫琳凯的信念和价值观,真正用心去执行公司的目标。“如果没有„心到‟,后面的三个„到‟就成了一个动作、一种方法、一项技巧,就会没有灵魂。而“智到”就是,员工做每件事情,都
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它的背景是什么、它的价值在哪里。“人到”就是要负责任。“人到”不是样样事情都要员工亲自去做,而是要求员工能了解事情发展的每一步。“力到”就是要求公司整个团队能够整合资源,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将团队的力量发挥到最大。这些无疑都是因为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发挥出了自己的巨大潜力,把每个人的力量相加起来形成了一个强大而有力的整体,才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相反,如果不能合理正确的运用团队合作的理念,那么对企业而言将会是一场灾难,不仅不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还会毁掉一个企业。
所以,我认为企业不应该盲目的追求团队合作,而是应该在理解了团队合作的含义,分析其利弊再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对团队合作加以改进,使其适合企业自身的需求,同时对团队中的个人都要有较高的要求,让他们也能够适应团队合作,这样才能够保证团队合作能正确发挥其作用,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效益。
第二篇:校企合作对职校的影响(范文模版)
摘要:经历了大量校企合作后,职校英语教学受到了多大影响呢?本文就此话题,结合我校实际,分析了职校英语教学受到校企合作的五方面良性影响和两方面不良影响,并谈了开展这一研究的重要意义。
当前,校企合作的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在职业学校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已把校企合作看作职业教育培养企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必经之路。职校毕业生如要顺利就业,其素质必定须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职业教育工作者就须时刻关注招聘职校毕业生的各类企业的员工需求情况。在21世纪,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趋势决定了我国企业当前和未来都需要有国际化的员工。所以,从校企合作中我们明显看出——职业教育必须注重学生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必须注重英语教学。
《福州日报》2010年4月刊登了一则报道,在招聘会上,某公司收到的简历寥寥,尽管该公司为一般技术工人开出的工资是3000元左右,给高级技术工人的工资甚至超过7000元。该公司主要制作绿化工具,机械设备都从国外进口,技术先进,但本地没有技校能培养出能立即上岗的人才。学生为什么不能立即上岗呢?恐怕学生的英语基础差是一个重要因素,因为国际先进的设备往往会配有英语操作说明。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是离不开英语的,如国际商业谈判、国际商业文书撰写和阅读等活动都可谓离开英语就寸步难行。因此,越来越的国际化企业必然需要越来越多具备英语素质的职校毕业生。所以,如果能够培养出很好地满足企业对英语素质需要的职校生,职业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必定会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2005年,我校成立了立信职教集团,并使集团日益发展壮大。从职教集团成立至今,我校已经顺利地展开了与红豆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等50多个职教集团成员企业的多方面合作。在合作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了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学的巨大影响,如对职校英语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学内容的转变等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在经历了校企合作风暴洗礼后在教学质量上受到了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好评。
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良性影响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观念向“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转变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观念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会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因此,学生学习起来很被动,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也无发言权,国家对职校英语教学很失望。因此,在我校的校企合作过程中,每次合作内容之一就是诚恳地请企业了解并点评我们的英语教学工作,以使我们尽量了解并满足企业的需求,从思想上让企业感受到我校的英语教学是重视企业需求的,是为企业开展英语教学的。所以,与我校合作的企业对我校学生的英语素质越来越满意,学生学习也越来越积极,我校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机关的肯定。
促进职校英语教科研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在推进校企合作工作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很多企业英语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于是,我校发挥英语教师团队的英语教科研优势,在签署了保密协议后有针对性地开发了旨在方便企业参加各类国际性产品交易会的英语口语培训教程、产品英语说明书、企业网站英语版等,很好地满足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由此看出,职校的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合作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产品国际化、销售国际化。
丰富了职校英语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的英语更加贴近企业实际随着校企合作工作的不断深化,我校英语教师逐步认识到必须在改进职校英语教学内容方面有所作为,要使英语教学内容鲜明地体现出企业的真实场景,体现专业内容和职业特点,为学生的职业前途和企业的未来发展服务。于是,在和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后,我们尝试开发了一些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专门服务于特定的企业。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英语课程改革,将原有的每周四节英语课变为“2+1+1”模式:两节课用于学习“苏教版”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核心节选内容,学生主要学习单词、语法和课文;一节课学习企业常用英语口语;一节课要学生根据专业学习相应的、以企业名字冠名的英语教材。新的教学内容深受职校生和合作企业的好评。
促使职校英语教学逐渐形成有职教特色的“企业化”英语情境教学法在校企合作中,我校逐渐积累了大量有关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音像和文本资料。在和企业达成使用这些资料的权限协议后,我校英语教师团队在权限内利用这些音像文本资料开发了大量“企业化”的英语课件,在课件中把英语教学内容很好地融合于模拟的企业情境中(包括企业工作现场、员工一天的工作内容、会计工作环境等)。此后,学
生上课的兴趣大增,企业也感觉和英语课堂的距离大大缩短,更加愿意录用我校的毕业生了。
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呈现“企业问题式”特色在我校推进校企合作工作的头几年,不少企业都有意无意地表达了和英语教学有关的意见,如职校的毕业生看不懂企业的英语招聘广告、写不好自己的英语求职信、接不好企业的英语电话业务等。抱着“忠言逆耳利于行”的想法,我校的英语教学团队多年来一步步利用课外活动解决了企业反映的问题,促使职校的英语课外活动向“职业化和企业化”特色转变。具体做法是:每学期每个备课组开展一次持续至少两个月的英语课外专题活动;每次活动解决我校合作企业提出的一个问题;活动名称根据需要而定,如我们已经成功开展过的职校英语课外活动的名称有“职校新生企业常用英语书法大赛”、“企业英语面试用语口语大赛”、“企业常见英语标志表达式搜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信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个人简历大赛”、“职校毕业生英文求职感谢信大赛”等;活动进程为宣传发动→教师讲座指导→学生练习→初赛→决赛→表彰颁发证书及奖品→师生总结。通过英语教学团队的不断努力,我校“企业问题式”英语课外活动开展得一年比一年好,越来越多地解决了企业反映的相关问题。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不良影响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也是如此。我校在多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发现合作对英语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
造成了英语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在校企合作中,一些英语教师通过几年的锤炼,英语水平和某一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一些企业在外贸业务中急需这样的人才时就提出了暂时借用或长久留用这些英语教师的要求,给我校造成了不少的困扰。因为如果不答应企业的要求,校企合作工作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但如果答应企业的要求,学校英语师资就会缺乏。并且这些“离去”的教师英语水平、专业水平和授课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学校英语教学实际上很难离开这些教师的支撑。所以,校企合作对英语教师队伍稳定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
“职校英语教学无用论”在校企合作中不时出现我校在与国内不少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合作时,因为这些企业短时期内不开展国际贸易,所以需要的员工不要求具有英语素质。因此,在校企合作中为这些国内企业培养员工时,企业提出了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职校英语教学的要求,想把节约的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然而,实际上这是一种目光不够长远的要求。因为未来优秀的中国企业必将走向国际市场,企业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偏见是与中国企业日益国际化发展的潮流背道而驰的。但是,当不少企业在校企合作中提出尽量压缩甚至取消英语教学时,对职校英语教学的正常开展还是有不良影响的。
研究校企合作对职校
英语教学影响的重要意义
通过多年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我校受益匪浅。(1)通过研究,我校英语教学团队扎实有效地推进了职校英语教学改革,比如改进了教学理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推动了教科研改革、改善了教学方法等等。(2)通过研究并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提高了我校毕业生的质量,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比如学生英语书法水平提高很多、英语求职信的质量得到了企业一定程度的认可等等。(3)提高了我校在校企合作中的吸引力。我们的教育观念“为国家、为学生、为企业而教英语”吸引了不少企业的目光,我们为企业提供英语教科研服务的做法让不少企业慕名而来。
总之,研究分析校企合作对职校英语教学的影响是一个有利于职业教育、学生和企业的一举多得的课题。我们所做的探索只是蹒跚起步,在此把我们的研究和思考阐述出来与大家共享,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从而促进我国的职教事业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发表论文
[1]江晓东.VESL课程目标和教学模式对我国职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6):112.[2]王向君.浅谈优化职校英语教学的方法[J].科技咨询导报,2007,(24):223-224.[3]张廷彩.校企合作中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课程的开发[J].职业教育研究,2010,(7):140-141.[4]沈霞.校企合作创新机制的研究[J].商业经济,2010,(1):96-98.[5]左家奇.“三重融合”模式下校企合作机制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3):126-130.[6]诸勤.浅谈职校英语教学中口头交际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08,(8):277.[7]丘颂芳.中职英语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J].职教论坛,2007,(20):38-39.作者简介:
彭聚凯(1978—),男,江苏无锡人,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作者:彭聚凯)
第三篇:电子制作对电子教学的影响分析
电子制作对电子教学的影响分析
【摘 要】电子方面的理论知识内容比较深奥,对学习者的要求比较高。学习难度较大。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是关键。作者通过在具体的电子专业课程———《电子线路》中运用电子制作这一辅助工具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证明电子制作能够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
【关键词】电子制作 电子教学 影响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课程的特点是实践教学少、理论课程多、原理抽象及内容繁杂,学生初学电子专业的课程会感到比较困难,即难以入门。久而久之,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更有甚者对电子专业产生了畏惧感,自信心严重受损。这样不但完成不了教学任务,还可能导致学生学不到知识而辍学的现象。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的兴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非常重要,我经过多年理论实践教学,发现电子制作对此可以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
一、电子制作的促进作用
(一)电子制作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电子专业知识的兴趣
好的开始离不开兴趣,没有兴趣,要想把事情做好,往往只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电子专业课程理论和实操性很强,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的地方很多,在电子教学过程中,老师其实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在讲解理论知识之前,先让学生动手做一些小的电子产品,这些制作一般只要几个常用的电子元件和一些电路板,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几个小时内创造出自己的电子作品。通过这些小小电子产品的制作,不仅证明学生的智慧和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获得乐趣。通过多次电子制作活动,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通过这些制作活动,学生从内心改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某事物让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其他人创造一定条件,他就会主动对此事物进行研究、探索、求知,并在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这样可实现良好循环。当学生对电子专业课程产生兴趣,并且不再害怕的时候,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二)通过电子制作能够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在电子制作中,确定好电子制作项目后,对于电路图中出现的自己不认识的元件符号或电路结构,学生必须自己通过网上或书籍等各种方式查找相关文字和电路图资料,了解和分析研究电路,争取在制作前学会看电路图,从而让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制作任务。而刚入门的学生最感到迷惑的是电路图上比较抽象的电子符号的意义,这也是学好电子专业课程的基础,只有对基础的元器件有充分认识和了解,学生才能学会分析电路,进而对电路进行维修和设计。而在电子制作这一过程中,学生为了能够完成制作任务,必然会对这些知识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学习又为老师进行理论教学打下了基础,让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对刚入门的人来说,电子制作不一定一次就能成功,总有个反复的过程。因此在电路组装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故障,学生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排查故障,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效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即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高。
(三)电子制作对电子实训教学起到积极的补充作用 在讲解教材的过程中必须辅以大量实验和实训。虽然现在的新编教材本身就加大了电子制作的比重,每项目教学教材都有针对该章节内容的课外电子小制作,但是由于实验实训课时有限,教师讲解时大部分只能进行演示性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的机会并不是很多。而电子制作弥补了电子实训教学的不足,使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进行多方位的实验实训。
(四)电子制作能够起到提高学生实操能力的作用
电子专业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如《电工基本技能》、《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家电维修》等,这些课程都要求学生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教师讲解后能够自己进行操作,如《电工基本技能》课程中,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最基本的要求是能够拉简单的家庭用电线路;《制冷设备原理与维修》课程学习完后,要求学生后使用钳表对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进行检测,并且会对空调进行加雪种等基本操作;《家电维修》课程中,要求学生能够用万用表等仪器设备对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等。而这些课程中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在学生平时进行的电子制作过程中都有涉及,由于平时电子制作的积累,学生在实操过程中能够做到得心应手,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对实操越来越有兴趣,动手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增强。
二、电子制作在《电子线路》课程中的具体应用
《电子线路》是电子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理论性比较高,单纯的理论学习学生常常感觉很累和很闷,不好玩。以前我都是按照课本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后,再进行实验,但往往效果不佳,因为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大部分往往不愿意学,部分开始愿意学的学生最后也会因为觉得很枯燥而放弃,导致实验时很多学生不知道从何下手,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后来我在教学中加入了电子制作这一辅助工具,电子制作对《电子线路》这门课程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精心设计或挑选电子电路
很多有趣的电路在各种电子书刊中都有,如有声响的、带闪光的、有动作的,等等。那么应如何选择这些电路呢?我认为对于初学的学生,如果一开始就让他们制作复杂的电路,则往往会因为制作失败而挫伤积极性,所以先制作一些简单而有趣的、不需要调试或较少调试的电路对于初学者是很必要的。教师在选择和设计电路的时候要注意,一般对刚入门的人来说,应先易后难,循序渐进,最好是对于理论知识要求不高的电路。但在教学过程中,总有些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跟不上,而电子制作难度又不断加大。所以老师还是需要科学指导,才能避免学生在电子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元器件烧坏和电路焊接错误等情况,才能保护学生的电子制作的积极性和对电子专业的学习兴趣。
(二)规范工艺操作,培养学生正确的操作习惯
电子制作需要掌握正确的操作规范。而学生对于这方面往往是比较粗心大意的。所以,老师必须从最简单的电子制作常识讲起,譬如基本的电子元器件的极性判断及检测好坏、电路的组成及分析、印刷电路板的插件及注意事项(插件方向、元件引脚的高度等)、焊接技巧等。在电子制作过程中,严格要求学生按照企业要求进行焊接、通电调试,并要求学生学会用万用表检测电路是否有虚焊、错焊、短路等现象。在此,我还要求学生对操作桌面物品的摆放有严格要求,至少保持干净与整齐。每次电子制作活动完成后,学生都按照要求放好仪器和工具。这些规范的工艺操作是学生制作能够取得成功的保证,而要有成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有继续学习的动力。
三、实施电子制作要注意的事项
电子制作可能不需要很深的理论知识作为指导,但必须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和电子知识。所以,开展电子制作需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开始训练,包括焊接技术、万用表使用等。电子制作的第一步是元器件焊接,焊接质量的好坏对电路板能否实现功能有很大影响。所以,在电子制作的初期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项目教学,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它。总结多年经验,我得出以下方法:首先,我们确定的项目必须符合学生实际,所以我们都是从焊接练习班开始练习焊接技术的。其次,必须让学生学会使用万用表,因为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电路故障,学生掌握万用表,为以后排除电路故障提供了基础。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基础训练时间适当根据学生情况调多点,让学生打好基础。譬如,在电子制作课上,我不但在前四次课堂中详细讲解上述内容,而且在以后的课程中经常提及以上内容,让学生时刻重视电子制作基础训练。
四、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社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如何才能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水平的人才是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电子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能否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使其产生兴趣是关键。经过多年经验总结,教师在电子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电子制作这个平台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优秀学生、适应社会需要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杏山.电子电路知识与实践课堂.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1.[2]王玉娟.电子产品的制作对教学改革的推动作用.北京:科技创新导报,2011(20).[3]杨文渊.课外电子制作对电子专业课教学的促进作用.北京:电子世界,2012(11).
第四篇:家校合作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
家校合作对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的影响
摘要:时下小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所以娇惯之气,不良品行随时可见。同时由于不少家长只重视孩子知识学得多不多,却忽视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自私、挑吃拣穿、不爱劳动、自理能力差等一系列不良行为习惯在这些孩子身上体现的一览无遗。一直以来我们试图从学校、社会、家庭三个方面结合,探究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规律,针对学生现状采取相应的对策,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字:家校合作 学生习惯养成
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我们提倡“家校合作”。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备的社会教育是学校—家庭教育。”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各种因素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最重要的两个,整合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对孩子的健康发展非常必要。我力求通过此项研究,寻找一条学校与家庭相互合作,更新家长观念,提升学校与家庭教育的质量的新途径。
一、学校习惯养成教育现状
1、改变不容乐观的儿童习惯现状,培养自理、自学、自律的新型人才。
我国当今这代少年儿童,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家人、社会等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爱。现代家庭,面临着几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四二一”状况比比皆是,不少家庭缺乏正确的育人理念,无论大小事情,一应包办代替,长期严重的“关爱过渡”,导致孩子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都被剥夺。孩子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就事事处于被动地位,这对他们良好习惯的培养和形成是极其不利的。
根据我的问卷调查了解,发现学生中存在几大不良习惯:任性,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自律、自理能力差,不能主动约束自己;依附性强等。家长在反馈中也多人次写到:希望老师能严格要求孩子,加强养成教育;希望学校加强对学生劳动能力的锻炼等等。调查让我感觉到了不容乐观的儿童习惯现状,因此,将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从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礼仪卫生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加强落实。
2、克服家校教育分离倾向,挖掘和利用家长教育资源,实现家校合作。
教育孩子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的使命,只有当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出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时,我们的教育才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平时我们虽然重视家校合作,但很长时间内合作的方式方法都没有大的改变:每学期开一次家长会,平时则由教师与学生家长随机交流。家长会由于时间紧,议题多,教师和家长之间深入的交流很难进行。再者,不少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文化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同时,由于学生家庭结构的多样性,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差异,造成很多家庭存在反教育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环境,提供一个平台,架起家校互通的桥梁,凝聚家庭和学校的力量。
二、家校合作培养的一点设想
(一)好习惯的培养应高度重视家校教育协调一致 目前社会存在较为突出的“5+2≤0”的现象,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可以对影响学生的校内环境进行控制,而小学生现仍有一半多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的,这段时间没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的影响,学校教育不会得到有效延伸,就不可能达到应有的教育效果。家庭与学校如船上的两只桨,需要协同用力,才能达到理想之岸,缺少哪一种教育的配合都会对教育过程产生破坏作用。因此,建立起一个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机构,是至关重要和必要的。这就要求学校、家庭双方面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开展多种方式的家校合作,对学生教育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施加影响,实现两种教育时空上的紧密衔接,从而形成教育合力。
(二)注重榜样示范作用,身教重于言教
习惯的培养更多的要靠潜教育,我们认为每个孩子都可以从他周围的成人身上找到“影子”。如果身处孩子周围的父母、老师有良好的习惯,培养孩子具有良好的习惯就非常容易。
1、好习惯论坛,促进教师角色的自我转换。虽然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育方面的知识比起大部分家长要稍胜一筹,但就如何能更好的进行家校间有效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还是缺乏更深的理论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父母课堂》杂志,带领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家校合作论》等文章,并要求学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自主学习有关家校合作培养习惯的文章。利用每周教师例会前的二十分钟,设立课题专题论坛——“好习惯论坛”,将学习体会、收获及在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及所感、所悟、所思进行交流。互学互促、提高了教师研究水平。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认识到教师不但是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好习惯的策划者、组织者、参与者,更应是一个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家庭,服务于社会的服务者。教师的舞台不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台,更要走近家长,走进家庭,这为教育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平台,同时也能切切实实地指引家长进行课题研究。
2、家长、教师注重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带动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定期召开家长会,开展习惯培养专题讲座,组织家长参加家长学校的培训,提高家长的认识。我们倡导父母要学会利用模仿的心理机制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模仿分为有意模仿和无意模仿,特别是无意模仿对孩子的影响更大。比如:父母见人很随和,主动打招呼问好,孩子自然也学会了待人有礼貌,这就是无意模仿的结果。相反,有的父母爱发牢骚,孩子有一点错就又打又骂,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变得有攻击性,遇到挫折容易发火,好争辩,以打架来解决冲突;父母喜欢说脏话、粗话,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受到影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许多习惯的养成都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不断树立身边的榜样。如平时随手捡起地上的纸屑,随手关掉不需要再开的灯,随手关上忘关的门窗——都会而达到一定的教育效果——让孩子养成注意细微之处的好习惯。
(三)构建学生习惯养成的目标体系,加强行为训练
1、构建学生好习惯养成培养要求。着重从生活习惯—自理、学习习惯——自学、纪律卫生礼仪习惯——自律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构建了学生习惯养成目标体系,制定了1—2年级,3-—5年级“学生十个好习惯”和培养要求及方法。并每月确定一个教育主题,将习惯培养目标具体化,每周安排一个具体的训练项目。教师、家长手把手教,耐心指导,给孩子们以信心和勇气,学生的好习惯逐步形成。
2、好习惯的培养与坏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在习惯培养中,应把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相结合。小学阶段孩子处于成长发育中,行为习惯会受到种种因素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养成一些不良的习惯。因此,培养良好习惯的过程,往往也是矫正不良行为习惯的过程。为搞好习惯养成工作,学校可以开展评选“每周一星”活动,并通过升国旗仪式、宣传橱窗等渠道进行隆重的表彰,让孩子们把好习惯时刻牢记心中,树立典型,激发学生积极上进的兴趣,教育效果明显。
(四)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方式与途径 多渠道的实验,多途径的选择是本研究的特色,通过实验总结出了家校合作培养小学生好习惯的六种方式、两种途径。
1、培养方式
(1)重视环境建设教育化,重视习惯养成教育化。校园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同时又是小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未来奠基的乐园。学校要重视对校园进行绿化和美化,要注重发挥“物化语言”的作用,创设校园育人氛围对师生进行隐性教育。例如我校本着“让每面墙壁都说话”的指导思想,在有限的校园空间里,精心设计永久性标语四副,彰显学校教育的主旨和办学思想;借助绿化这一平台,力求“让每棵草木都育人”。如:“花儿只为爱它的人绽放美丽”,用以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保护校园环境;“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提示师生习惯养成的重要性。所有这一切,都可以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块提示牌成为无声的语言,对师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家长开放日。通过每年召开一次的“好习惯培养”专题家长开放日,把家长请进来,向家长介绍学校教育教学的进程,学生习惯培养的状况与存在的问题,需要家长给予哪些帮助与合作,促进家校合作。如我们先后召开了“好习惯伴我成长”、“同品书香共享心灵阳光”两次专题家长开放日,通过教师及家长典型发言、“家校合作培养好习惯”主题班会、(书香校园、书香家庭)读书日、亲子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展示课题阶段成果,表彰好习惯明星学生、家长、家庭,使家校合作促学生幸福成长。活动中家长之间交流和切磋教育孩子的经验体会,互相影响,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激发和培养家长强烈的教子兴趣,提高家长关注孩子教育的热情,增强家长教子的自觉性。
(3)互联网站。网络时代最大的便利就是交流自由、资源共享。校园网站为家校合作提供了全新的交流平台,老师们和家长们可以把自己精彩的文章、教子方法放到网站上与人分享,也可以跟老师沟通,跟同班同学的家长交流。同时老师和家长还可以在这里发布信息,上传和下载教育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4)联系簿。联系簿是一种教师与家长书面联系很好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在家中和学校这两个不同环境中习惯养成的表现是否一致,从而避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脱节。我校的联系簿是这样设计的:每周五老师先在每个孩子的本上写出他一周的表现,然后由孩子带回家先写出自评,再由家长写出最后的评语。老师随时把学生在学校的好习惯成绩、表现,优点、缺点以及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写在小小的联系簿上反馈给家长,其他同学发现的该生的优点也可以写上去,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很多家长把学生在家里的情况通过联系簿反馈给教师,实现家校沟通合作培养好习惯。
(5)公开信和手机短信。在工作实践中,我们以“致全班学生家长书”这种公开信的形式与家长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从书信内容和回复率,可以看出教师的沟通水平和家校的融洽度明显提高。在家长的一封封回信中,洋溢着对教师的肯定与支持,也有中肯的希望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分别进行了归纳整理,把家长、学生的合理的需求与要求,及时转化为工作实施内容,受到家长们的充分肯定与欢迎,教育效果明显。通过家校互动短信平台,将学校和家庭联系起来,家长和老师互通学生的各种情况、信息,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共同纠正,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也得到了改善。
(6)成长档案。结合研究,我为每个孩子建立了“幸福童年”成长档案,每学年一册,每月与家长沟通一次,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发展,给每个学生提供了创造、表现、欣赏成功的机会,同时为家校提供一个记录孩子成长过程的系列平台,便于老师和家长两方面都能及时做学生工作,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优点能及时表扬,问题和不足能及时纠正,教育效果明显。
2、培养途径
(1)活动途径——好习惯系列日活动,促进内化。主题活动是儿童最喜爱的教育形式,家校合作开展“好习惯系列日”主题教育,努力为学生打造培养习惯的平台,提供训练的载体。在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孩子们主动思考问题,通过观察、操作、探索和理解,使他们的情感和意志行为得到发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如为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我们设立了举手日、提问日、朗诵日、预习日、书写日、复习日)
(2)评价途径——探索建立一整套学校、班级和学生的考核评价机制,让评价成为培养孩子好习惯的动力,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在习惯培养中,存在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那就是习惯如何评价。在对习惯进行评价时,往往难以操作。但是“怎样知道一个习惯是否养成了?”对习惯进行准确的测量,使其量化更是困难。这就需要把学生习惯培养的内容细化和实化。如学习习惯方面,我们把它分为良好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考试习惯及课外阅读习惯等,对不同年级的同学分别订出不同的习惯培养目标。在把学生的良好的习惯构成细化、分化、目标化后,我们再对每个同学进行习惯养成的量化考核,使学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经常化、制度化,不因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注意力的转移而转变。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在实验研究方面经验不足,研究中也发现一些有待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
1、部分家长参与还主要停留在态度上,对于学生家庭生活,家庭学习等方面的习惯培养还不得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2、学生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差异仍是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巨大障碍。我们注意到学生良好习惯状况的差异呈现区域性分布,有的村民风好、精神文明建设好,所属的学生的习惯状况就相对要好。
3、对于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予以更多的关注,这些特殊的群体是:留守学生、单亲家庭等这群长期不在父母身边或父母不全的同学,他们需要我们去用心理解和关心。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钟以俊主编);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
3、《家校合作对农村小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研究》(网载)
第五篇: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
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主要因素的调查分析(8/12)
今年(2002年)3月,国家计委、建设部联合发出《关于组织开展城市供水价格全国统一审价工作的通知》对全国城市供水审价工作作了具体布置,7月又发出补充通知,要求各地就供水企业改制融资问题提交专题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地区)及36个大中城市(以下简称城市)都按照通知要求认真组织开展了城市供水审价工作,目前已有9个地区提交了关于企业改制的专题报告,有6个地区在审价总体报告中涉及了企业改制的有关情况。我们根据这些报告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掌握的其他情况进行了认真地总结和分析,形成如下报告并就下一步改革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一、城市供水企业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弊端及近年来的改革努力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供水行业与其他公用事业一样,被看作是公共福利事业,建设所需投资和经营盈亏都由国家全部包揽,企业的产供销人财物受到国家计划和行政部门的严格控制。企业的经营自主权不完整,管理比较粗放,缺乏控制成本、节约费用的内在动力和约束机制。而作为关系到人民生活的自来水价格长期以来一直控制在非常低的水平,使大部分企业亏损经营,无法建立起可持续发展能力,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完全依赖于国家投资。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各地城市供水行业也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的偿试。从政府角度,改革较多着力于改革投融资机制,拓宽建设资金来源(关于投融资机制改革有另文论述)。从企业角度,改革主要围绕产权制度和经营模式两方面:
1)产权多元化改革及股份制改造
通过转让股权、增资扩股、上市等方式引进外资或国内的资本,将国有独资企业改造为包括国有股、法人股、流通股(仅上市公司)在内的股份制企业,也有企业在股份制改造中明确承认并量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及职工对企业的贡献,形成经理层持股及职工个人股。
2)经营模式的改革探索合与分两种思路
合-----组建企业集团。即在城市或区域范围内以骨干企业为主通过行政手段或企业兼并将原来相互独立的若干个自来水公司组建为自来水集团(有的将排水也并入自来水公司组建供排水一体化的水务集团),目的在于将企业做大做强,以突破地域限制参与更大范围内的竞争。
分-----厂网分离、引入竞争。即将原有的自来水公司拆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公司及管网公司,目的在于实行厂网分离鼓励形成竞争。
近年各地供水企业的改革尝试所取得的主要成绩或经验有:
1)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了企业产权结构,推动了产权多元化,从而推动了政企分离的步伐。
2)通过改革筹集了急需的建设资金,缓解了国家投入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1999至 2001三年城市供水行业共吸引非国有资金**亿元,其中外资占**%。
3)在改制企业中(主要是改制后由外方经营管理的水厂)引进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手段,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据统计,由外商管理的水厂吨水完全成本平均为**元,比国内平均水平的**元低**%,人均日产水量为**吨,比国内平均水平的**吨高**%。
4)对一些新的经营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为供水企业下—步的改革积累了经验。
二、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各地城市供水企业改革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问题。各地的审价总结报告和企业改制专题报告都分析了目前供水企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其中有些具有普遍性,下面就这些普遍现象并结合我们掌握的情况对问题的成因作一分析。
1、改革目标不明确,改革思路不系统,改革环境不配套
从目前来看,各地改革的主要出发点仍集中在解决建设资金投入不足问题,而没有把重点放在体制创新与机制转换上。由于各种原因,许多地方的改革没有对企业现有的问题综合分析和考虑,制定系统的改革目标和方案,有关改革往往是局部的和针对单一问题的,很容易造成各种改革措施互相不配套。由于改革目标不明确、思路不系统,使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缺乏所需的配套环境,增加了改革的难度。
建议明确城市供水企业(垄断性公用事业)的改革目标为: 1)为用户提供合格、稳定、可靠的产品和服务;2)企业合法自主经营并获取合理利润;3)政府能够有效履行监管职责;4)各类社会资本能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企业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资金。
2、政企不分、以政代企局面仍没有根本改变
虽然部分城市供水企业进行了有关产权多元化、建立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的探索,但总体来说,政府与企业各自的职能还没有理清,政府以行政命令直接干预企业经营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主要表现为:政府代替企业决策,强制企业上马项目,强制企业接受由政府与外商谈判的合资、合作、BOT协议,强制企业按政府意图包装上市,强制向企业安置人员,强制要求企业提供各类免费或优惠用水等,在各地的审价报告中多有提及。
3、价格改革进展较快,企业改革相对滞后,管理粗放等弊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近年来为了改变水价与成本倒挂问题和促进节约用水,各地纷纷出台水价调整政策,调价的幅度和频率不一,有些地区特别是一些大中城市调价幅度比较大,但城市供水企业的亏损情况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有扩大的趋势,陷入了亏损——提价——再亏损的怪圈。在本次审价工作中,有多个地区和城市都提到了这一不正常现象。究其原因,也是因为价格改革单独推进,而企业改革相对滞后,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还没有建立,企业内部管理粗放,缺少控制成本、节约费用的内在动力。相反,在国家仍然负担供水企业亏损的情形下,供水企业都有人员扩张、费用扩张的动力(可以得到国家更多的补贴)。各地审价报告中列举的具体表现有:人员及工资失控、设施失修、漏损扩大、公共用水不计量不收费、管理费用失控、非主营业务无偿占用资金、非主营业务成本费用在主营业务中列支等。
4、决策过程不透明、不科学
各地企业的改制、合资合作等重大决策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主要决策由地方政府作出,改革的主体——供水企业(或水厂)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只是被动的执行者。决策其他有关各方(如行业协会、专家、公众等)的参与也不够。有数个地区审价报告指出由于有关决策缺少科学预测和专家评估作为基础,最后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5、外部监管不到位
外部监管不到位是缺乏科学依据的决策能得以通过并贯彻实施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政府职能界定不清,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体系(权力机关监督、政府监督和司法监督)不健全,而不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管(公众监督、媒体监督)也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公开制度而无法开展。
三、改革基本思路:建立所有权、经营权、监管权相互制约的城市供水管理体制
1、明确界定政府职能,将所有权与公共管理权相分离,真正落实政企分开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既以企业的所有者身份负责企业经营,又负责公共管理。改革开放后,我国着重强调和推动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改革。在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后,政府实际上扮演了国有企业出资人和公共管理人的双重角色。而这两种角色的性质、权利(力)义务的来源都是不同的。作为出资人,国家在企业内的权利义务本质上是一种经济权利和义务,即以出资额(比例)为依据享有相应经济权利和负担相应经济责任,其在企业内的地位与其他出资人是相同的,其权利、义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让渡或放弃的(如出售股权等);而作为公共管理人,其权力来源于国家政权(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其法定的权力和义务都是不可放弃的。政府同时扮演两种角色就会造成公共权力介入企业经营运作,使政企分开不能彻底,企业改革的成效也会打折扣。将所有权与公共管理权相分离,就可以切断公共权力介入企业正常经营的渠道,真正实现政企分开的目标。当然,分离的具体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进一步推进供水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建立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
规范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含义包括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监督有力、激励有效。
产权明晰是基础。国家投资企业的低效率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而城市供水企业绝大部分是国有独资企业,建议首先解决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缺位问题。可先由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国家行使股东权力,再在适当时机推动产权多元化,解决国有股一股独大的问题。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模式,如合资、合作、股份制改造、建设新项目或更新改造时增资扩股等等。改制必须规范化,以免造成新的问题(可参见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
在可以预见的较长时期内,在城市供水企业内国有资本仍将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因而仍需积极推动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由董事会聘任经营管理层负责日常经营管理,经营管理层向董事会负责(在地方政府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之间再设置一道隔离墙)。
3、建立以行政监督为主的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法人后,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主要体现为监督职能,即督促供水企业为公众提供合格的自来水产品和服务,努力降低成本与费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并对监督职责承担政治和法律责任。从而建立起所有权、经营权、监督权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城市供水管理新体制。
外部监管体系包括具有法律效力的国家权力机关(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以及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业组织、中介组织、媒体及公众的监督。其中行政监督既具备法律效力,又具有履行职责的机构与条件,因而在整个监管体系中居于重要地位,承担主要的监督职责。
行政监管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供水水质服务督察。建设部现正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共同研究试点建立城市供水水质督察体系,建议可以考虑将供水服务方面的要求纳入督察体系,从而建立起供水水质服务督察框架体系。二是价格财务稽察。价格财务稽察的主要目的是审查供水企业成本、费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及自来水定价调价的依据是否充分,根本着眼点是维护公众利益不会因为供水企业管理不善而受到损害。本次审价工作为价格财务稽察作了有益的探索,建议加以规范化、制度化后形成价格财务稽察的框架体系。
从法律上说,行政监督既是政府的法定权力,又是其法定义务,具有不可放弃性。但具体负责实施行政监督的机构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政府授权的机构,其具体的法律地位、组织形式等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四、改革所必需的配套环境
1、法制环境
城市供水企业的改革应依法进行,国家在改革方向明确后,应考虑制定一些法规和政策,对各地的改革加以规范和指导,以减少改革的失误。建议制订《(垄断性)公用事业特许经营条例》、《(垄断性)公用产品与服务监管条例》、《(垄断性)公用产品与服务价格审核办法》、《政策性损害补偿办法》等有关法规。
2、投融资环境
要使城市供水企业实现产权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投融资体制,使各类社会资本能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公用事业建设与经营,企业也能通过正常渠道获得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可参见关于投融资体制改革的专题报告)
3、政策性损害的利益补偿机制
从改革的更深层次上考虑,政府与城市供水企业的关系还涉及相互间事权如何划分及事权与财权如何对应的问题。城市供水企业成为真正的企业后,应当在政府的监管下合法经营,以获取经营利润为目标,而不能再负担与其企业身份不相符的职能(如被迫接受政府制定的过低的水价、向困难企业和家庭提供免费或优惠水、为城市提供免费的消防绿化用水、为政府决策的没有明确前景的开发区建设新水厂等等)。政府作为社会公众利益的代表,承担着政治责任,如维护社会稳定、增进社会福利、发展地方经济、照顾弱势群体等,所以政府在特定情况下从全社会需要出发作出损害城市供水企业利益的决策是合法和正当的,问题在于这种由于政策原因造成的损失(即政策性亏损)不应当由企业来承担,而应当依法建立起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
4、其他外部环境(略)
五、在城市供水企业改革中需注意把握的几个方面
第一、城市供水企业首先是企业,具有所有企业的共性,即应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可持续发展
1)自主经营要求政企分开,企业要拥有决策权等经营自主权。政企分开的关键在于国有资产出资人角色与政府公共管理人角色的分离以及城市供水企业的产权多元化进程。
2)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要求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严格的成本费用核算体系和有效的监督、激励机制。
3)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两方面的能力。短期内,城市供水企业最低限度应具备简单再生产能力,即通过自我积累能够承担设备设施的维护、更新;从长远看,为满足经济发展对供水的需求,企业还必须有获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的正常渠道,政府应当研究建立包括供水在内的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制度。
第二,城市供水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人民群众所必需的并且无可替代的产品,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特性(这一点区别于生产一般竞争性产品的企业)。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益性和自然垄断性要求企业承担一定的义务(如普遍服务的义务、连续服务的义务、接受监督的义务等)并且在经营中只能获取合理利润。
同样是因为城市供水企业的公益性质和自然垄断特性,使政府必须切实履行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管责任,并且相对于一般竞争性领域,这种监管更为严格。目前有一种倾向,就是说到改革就强调政府放权,强调加强监管似乎不合时宜。实际上,政府在界定职能时应当有进有退。在一般竞争性领域,政府的主要责任是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只要产品保证基本安全和信息披露充分,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主要由市场竞争选择确定。但在垄断性行业,消费者对产品没有选择权,在产品质量、服务、价格、信息等方面都处于弱势,政府就有责任和义务代表公众利益加强监管。这就是建立有效的外部监管体系的法理依据。
城市供水企业在经营上有地域性特点,其产品不适宜于长距离输配(这一点区别于其他公用事业企业如电力工业),因而无法在较大范围内形成有效竞争。城市供水行业的竞争更多地体现在获取经营许可的环节,即各竞争主体凭借其优秀的经营管理能力争取获得城市供水的特许经营权。
第三,要注意严格界定垄断的界限,防止垄断延伸。
政府应加强对城市供水企业的监督,防止城市供水企业利用其在主营业务(自来水产销)上的垄断地位在某些非主营业务(竞争性业务)中谋求竞争优势(如自来水工程建设、设备材料供应、设施设备维修服务等)。建议政府应制定法规明确要求企业将垄断性业务与竞争性业务严格区分、单独核算,将竞争性业务向社会开放,鼓励社会企业参与竞争。在考虑建立政策性损害的利益补偿机制时也应当将竞争性业务排除在外。
进一步推进城市供水企业改革的政策思路(8/12)
城市供水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供水事业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生活的正常秩序、工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经济的繁荣发达。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制度的定位,以及加入WTO,城市供水企业面临着走向市场经济新的机遇,供水企业效益的好坏直接制约、影响着供水企业、供水事业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大多数供水企业普遍存在经济效益不佳等问
题,现就其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简要分析。
—、影响城市供水企业效益的主要因素
(一)政府部门对供水企业的摊派和干预
长期以来,由于供水企业在城市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特殊地位,供水企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很深的特殊依赖关系。一方面供水企业在供水资源、建设投资、地方政策、水价调整等诸多方面对政府有极大的依赖性;另一方面政府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对供水企业除了正常的安全优质供水要求外,对供水企业人、财、物的摊派,使企业背上额外的负担。对于亏困企业欠费、供水报装有关规费酌减免以及城市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的处理上,政府常常通过牺牲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来缓解社会压力。这样不仅损害了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严重损害了企业的社会效益。
(二)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
水价是影响供水企业水费收入的直接因素,水价形成机制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最重要、最基本的因素。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水价普遍偏低,水价没有充分反映水的使用价值,水费收入并不能满足供水企业正常运营和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长期以来,水价的制定偏离了完全成本的概念,受福利事业性质收费的思想影响,水价的形成没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水价形成机制不完善,水价调整不到位,水费回收自然就难于保障供水企业的效益。
(三)城市建设发展、改造城市管网、提高供水质等促使供水成本增加
1、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老城区改造以及新城区的建设,城市供水管网不适应供水需求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管网管材质量差且漏耗高,必须逐步更新改造;而新城区的建设又需要同步发展新的供水管网,这些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2、源水恶化、出厂水水质标准的提高。中国水源污染形势十分严峻,全国90%的城市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每年有590亿吨的污水污染江河湖库。污染已成为我国城市安全供水的最大障碍。按建设部要求,从2000年起,全国供水企业出厂水浊度不超过1度。这就要求供水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生产工艺、技术改造,加快对老水厂改造的步伐;
3、实施一户一表对企业效益的影响。按国家要求“城市供水应实行装表到户、抄表到户”计量收费,推行抄收到户工作后,供水企业承担了楼内主管改造,水箱清洗、维护,户外管道改造等工作,大幅度增加了运行维护成本,加大了管网漏失率;
4、二次供水的经营管理。供水企业承接了大型居民小区、高层建筑等产权(管理)单位的二次供水工作。二次加压供水设施(含转压站、水池、水箱、管网等)的改造费、运营费由供水企业承担,大幅度加大自来水公司运行成本;
5、售水量下滑、欠费严重、水费回收难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在产业政策、经济大环境和市场导向等多重压力下,许多传统的行业,如机械、化工、纺织、印染、橡胶等传统耗水量大的行业出现负增长甚至关停并转,导致用水量大幅减少。取消底度、推行一户一表、实施分类计量等利民工程改造导致售水量下降。
部分城市供水区域内自备井滥开滥采十分惊人,其数量不断增加。不但影响了城市水资源的有效保护,而且给城市供水管理带来极大隐患。在水费回收方面,有些单位长年拖欠水费,甚至变成呆帐、死帐。
(四)产销差率高。
产销差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降低产销差率是供水企业的一项长期的艰巨任务。影响产销差率的因素有几个方面:一是计量误差,水厂出厂流量计的计量与成千上万个水表的计量之间必然存在计量误差;二是供水管道和设施漏水,这包括管道安装的年代、管材质量、安装质量、市政及建设工程对管道的影响;三是分户结算水表计量误差;四是未计量用水,包括消防、环卫、绿化等公用事业和违章窃水等。
此外,国有企业固有的机制僵化、冗员多、消耗多、效率低也是影响供水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供水企业经济效益的对策
(一)“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条件,同时也是供水企业改制,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1、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实际上表现在没有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没有完善的地方政策,没有简便易行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如果这些问题逐步解决,供水企业对政府的依赖性也将逐步减弱。
2、政府对供水企业的依靠性,应将行政直接干预变为通过资产管理、法律法规、行业管理、城市规划、经济调控、社会
监督、舆论监督等手段,使企业更好地负起为城市服务的重任来实现。从政府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供水企业是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所有问题,仍然是政府说了算,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允许非国有经济进入供水企业,供水企业实行投资多元化的办法。同时政府应对企业进行资产授权经营,按照《公司法》改革供水企业,达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分开,明确国有资本出资人和经营者责任,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管理。
(二)积极推进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供水事业更上一层楼
进入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日益成熟,国民经济日益发展。供水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以建水厂为例,建一个现代化的设计能力为日产l0万立方米的水厂,直接投资就要2亿元人民币。大多供水企业是亏本经营,用于更新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极为有限。另一方面,政府的力量有限,且政府也不可能成为投资主体。这也就需要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以深化体制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增加企业活力,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自我发展。
供水企业资产多元化和投资主体多元化,是国家产业政策的指导方向。它的实行有利于供水设施不断完善,有利于促进供水企业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招商引资带来的不仅是资金投入,还有别人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先进理念。供水企业应根据各自特点,正确分析,勇于面对,积极应对善于利用,创造条件把企业的供水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更好地发挥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为了进一步规范城市供水价格,1998年国家计委和建设部制定了《城市供水管理办法》,提出“制定城市供水价格应遵循 补偿成本、合理收益、节约”用水、公平负担的原则,并规定了
“供水企业合理盈利的平均水平应当是净资产利润率8%-10%”。
各供水企业应总结水价管理经验与问题。理顺水价成本、费用 构成、利润水平及水价构成,建立和完善供水成本核算体系与定额标准,确保供水企业可以从成本中收回合理的运营成本,从利润中收回合理的投资成本水价改革应健全各项配套措施,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各地水司应在调查的基础上,明确水价改革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做好总体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如推进阶梯式水价;针对不同城市特点,实行季节性水价;考虑居民和企业承受能力,确保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用水等。同时应完善相关节水措施,如城市市政、园林、绿化、消防等公共设施用水应实行计量计价制度;鼓励工业、市政、环境、绿化等行业使用回用水等。
(四)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
供水企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和垄断性,存在富余人员多,管理效益差,职工观念滞后等弊病。针对这些情况,供水企业应全力推动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工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盈局面。
1、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产权明晰的集团公司体制。遵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要求,以体制改革为龙头,把改革、改组,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企业内部关系,以应对各类挑战,顺利地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2、调整企业管理体制,构筑精干高效、权责明确、集团化经营的母子公司框架。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相互独立、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以董事会为主的决策中心、以经理层为主的生产指挥系统。
对子公司派出董事、监事,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财务管理和对资本经营全过程的监督与控制,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对具备条件的分公司实行模拟子公司运行,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收节支,控制成本,保证利润。
3、加强三项制度改革,增强企业活力。三项制度改革应着眼于建立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的新机制。在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中,根据生产经营需要,开展“定编、定岗、定员”工作。按照先进科学的标准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在人事制度改革中,引进竞争机制,实行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增强管理人员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调整内部组织机构的同时,对机关部室及基层分公司、子公司负责人实行聘任制。
在分配制度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逐步形成以岗定薪、岗变薪变、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4、建立规范化制度体系,形成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机制,使公司内部动作有序,管理有章可循。对企业物资采购、工程施工、资产租赁、固定资产保险等方面实施招、投标制度,公开竞争,增加收入,减少支出。
5、加大科技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地供水企业应积极培育技术创新能力,力争使“科技”成为公司的利润源泉和对外拓展中的技术砝码。将科技建设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机制,成立专门的技术中心,以企业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全面开展水技术的研究工作。
6、狠抓优质服务,不断提高供水服务水平。优质的供水服务是赢得用户、占领市场的有力武器。1进一步完善社会承诺服务制度;2用户报装实行“一条龙”服务;3完善“110”联动服务;4进一步提高窗口服务态度。
(五)大力降低供水成本,向管理要效益
管理也是生产力,管理出效益。成本是影响利润的直接因素。近几年来,因一些政策性因素及自然因素,供水企业经营成本逐年增加。对此,我们应以财务管理为突破口,以成本管理为核心,强化基础管理,控制成本增长,提高经济效益。
1、推行目标责任制。确定可控总目标,然后采取成本指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基层单位、班组或个人。执行“日结算、旬分析、月总结”制度,并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针对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对成本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实行奖惩制度。
2、狠抓节能降耗,各水厂大力推行技术革新,积极开展设备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故障频率。公司调度应引入计算机技术,科学统一调度,做到经济、迅速、及时。
3、降低管网漏失率。供水企业应抓好水表计量、管网及附属设施管理和规范用水管理等工作环节。首先全面推行以表计 量,杜绝估表现象。其次加强管网及附属设施的管理,定期巡视、维修,及时处理问题。运用先进仪器,清查管网暗漏,消除供水漏失隐患。
4、提高收费率。加强大口径水表的跟踪管理,同时强化水表抄收和追收工作,以大户欠费催缴为重点,提高水费回收率。
(六)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利益
加大稽查力度,成立接受政府和企业双重领导的,具有执法职能的稽查大队。对内稽查吃、拿、卡、要、贪污,挪用水费等违章和不履行职责的现象,对外履行执法职能,稽查违章用水、在管网上乱接乱建、用户窃水行为,保护企业的利益。严格实施供用水合同制度,对违约用户收缴违约金,对欠费用户收缴滞纳金,对欠费用户及时停水,对拒不交纳水费的用户通过诉讼解决。(武汉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