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速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速推进国有大中型企业股份制改造工作的通知
(1995年7月31日 皖政办〔1995〕57号)
为加快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进度,实现到今年底有30%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完成改制的任务目标,特作如下通知:
一、充分认识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的重要意义
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既符合国有企业由“工厂制”转向公司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目标要求,也是深化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当前许多地、市结合调整产权结构进行股份制改造的探索和试验,对于解决微利、亏损企业问题起到明显成效,应认真总结推广。
二、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的原则
(一)坚持股份制改造与调整企业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扭亏增盈相结合的原则。要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组建企业集团,进行企业兼并,以及在引进外资嫁接的过程中进行互相控股、参股,结合企业组织结构调整进行股份制改造。除少数国家规定严格控制的行业和企业外,都可以放开限制,允许外商投资参股、控股,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嫁接进行股份制改造。各地要重点抓好微利、亏损企业的改制工作,采取有效措施,调动职工入股积极性,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用改革的办法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基本原则,就可以大胆试、大胆闯。注意因企制宜,一厂一策,不搞一刀切。
(三)坚持企业改制与外部配套改革相结合的原则。各地在企业改制过程中,要注意解决好企业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包括明确国有资产投资主体、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以及采取各种措施解决企业债务过重、非生产经营资产分离等历史负担问题,通过各项外部配套改革促进企业转向良性循环。
(四)坚持发展与规范相结合的原则。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工作要坚持按照《公司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规范,特别要注意完善股份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内部管理体制、股权结构管理以及内部职工股托管和转让等各种运行制度。
三、制定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积极性
股份制改革作为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在实践过程中难度较大,工作繁杂。因此,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切实调动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的改制工作。总的原则是不能让率先改革的企业利益受到损害。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后,原来享受的各种政策待遇不能减少,在改制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凡不利于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都可以大胆突破,积极试验。
四、切实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的组织领导
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是省政府的任期目标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与否,关键在于各地政府。希望各级政府领导亲自抓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把这项工作目标列入本地政府的任期工作任务和重要工作日程,按照省里分解给各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指标选好企业,并及时研究和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体改部门作为企业改制的目标责任部门,要积极主动地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企业改制的组织、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以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工作顺利进行。凡列入今年改制计划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企业主要领导要认真学习《公
司法》和国家及省有关股份制改革的规定和要求,从企业内部抽调专门人员从事改制工作,同时注意做好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确保在年底前完成本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工作。
*注:本篇法规已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废止省政府及省政府办公厅有关文件的通知》废止(地方法规)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
【2010】第8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做好我省棚户区改造工作,根据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建保〔2009〕295号)精神,经省政府同意,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目标任务
从2010年开始,用3—5年时间,结合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完成城市和国有工矿集中连片的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争取用3年时间完成。特别要加快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使棚户区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确定棚户区改造项目、制订安置补偿方案,要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2.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根据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结合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合理确定棚户区改造目标任务,区分轻重缓急,优先安排连片规模较大、住房条件困难、安全隐患严重、群众要求迫切的项目,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给予必要支持。同时,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和棚户区居民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4.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整治、保护与改造相结合,严格界定改造范围。对可整治的旧住宅区和规划保留的建筑,主要进行房屋维修、配套设施和无障碍设施完善、环境整治、建筑节能改造。
5.统筹兼顾,配套建设。坚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节约用地、综合开发,组织好新建安置小区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污水与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以及商业、教育、医疗卫生、无障碍设施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三、政策措施
(一)多渠道筹措资金。通过财政补助、银行贷款、企业支持、群众自筹、市场开发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棚户区改造资金,具体包括:
1.积极争取中央对我省棚户区改造资金支持。
2.省财政设立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资金,对改造力度大、进展情况好的市、县进行奖励。
3.市、县政府要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入,可从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公用事业附加、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土地出让收入中,按规定安排资金用于符合条件的棚户区改造支出项目。市、县政府征收棚户区房屋拆成净地后,土地出让收入纳入财政管理,土地出让净收益原则用于棚户区改造。棚户区改造项目执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资本金占20%的规定。
4.鼓励金融机构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贷款,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落实省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积极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支持棚户区改造。有条件的地方可建立棚户区改造贷款担保机制,可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给予贷款贴息,引导信贷资金投入。
5.鼓励采取共建的方式改造国有工矿棚户区,涉及棚户区改造的国有工矿企业要积极筹集资金,棚户区居民应合理承担安置住房建设资金。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棚户区改造,支持有实力、信誉好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参与棚户区改造。
(二)落实土地供应政策。各地要将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纳入当地土地供应计划优先安排,在申报用地指标时单独列出。安置住房中涉及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项目以及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配套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用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并在《国有建设用地划拨决定书》中明确约定住房套型建筑面积、项目开竣工时间等土地使用条件。对于配套建设的商业、服务业等经营性设施用地,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方式供地。严禁将已供应的经济适用住房、廉租住房用地改变用途用于商品住房等开发建设。
(三)加大税费政策支持力度。棚户区改造项目,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涉及建设项目的经营性服务收费减半收取。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完善安置补偿政策。棚户区改造实行实物安置和货币补偿相结合,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选择实物安置的,对合法建设的房屋实行“拆一还一”,各地还可进一步制定优惠政策,让棚户区居民得到实惠。对于安置住房面积超出应还面积、低于当地政府规定的优惠面积的部分,可按成本价购买,高于当地政府规定的优惠面积的部分可按市场价购买。选择货币补偿的,补偿金额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成新等因素,以房地产市场评估价格确定。符合当地政府规定的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人,通过相应保障方式优先安排。各地要在保护被拆迁人利益的前提下,根据当地实际,制定具体安置补偿办法。
(五)妥善处置拆迁安置房屋产权。棚户区改造中拆迁安置房屋,产权归被拆迁人所有的,可按商品住房确认产权,各地可结合实际另行制定具体办法。积极探索拆迁安置房屋共有产权制度,允许符合条件的城市低收入家庭购买部分产权。
(六)支持棚户区居民购房。各地要制定政策,积极支持棚户区居民购置房屋,改善居住条件。棚户区居民购买安置房屋,符合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条件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可降至20%,允许用其安置房屋作为抵押物贷款。充分发挥住房置业担保作用,支持棚户区居民购买安置房屋。
四、组织实施
(一)加强领导。省政府成立省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负责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重大问题,省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监察厅、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审计厅、省国资委、省地税局、省法制办、省政府金融办、省人防办、省信访局、省物价局、人行合肥中心支行、开行安徽省分行、省电力公司、省农垦集团等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市、县政府是棚户区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以政府领导为组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小组,明确部门职责,积极稳妥地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切实做到规划到位、资金到位、供地到位、政策到位、监管到位和分配公平。
(二)密切配合。省相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和省领导小组工作安排,完善并落实配套政策,加强分工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牵头做好棚户区改造的规划编制、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省财政厅会同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制定以奖代补资金分配方案,加强资金监管,按规定落实省领导小组工作经费;省国土资源厅负责完善和落实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用地供应政策;省地税局负责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其他省有关部门根据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各有关部门要建立绿色审批通道,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保障棚户区改造顺利实施。
(三)编制规划。各市、县政府要尽快开展棚户区现状调查,摸清底数,建立档案,科学合理编制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各市规划和计划于2010年5月底前报送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会同有关部门,在各市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全省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尽快报省政府批准实施。
(四)确保质量。各地要严格执行法定建设程序和技术标准规范,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棚户区改造工程质量。要优化新建安置住房的规划设计,在较小户型内实现基本的使用功能,满足基本居住需要。要按照节能省地环保要求,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有关住房质量、建筑节能和使用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应在建设合同中予以明确。
(五)监督检查。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监察厅、省财政厅、省审计厅等部门要加强对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监督检查,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资金筹集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各市计划执行情况进行验收检查。对工作不落实、措施不到位、不能按期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市、县,要通报批评,限期整改,扣减省棚户区改造以奖代补资金。市、县政府要加强监督检查,实施全方位监管,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问题,坚决制止棚户区改造中损害居民合法权益的行为。
(六)加强宣传。各地要采取多种形式,坚持正面报道,积极宣传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准确解读政策措施,及时反映工作进展情况,取得棚户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为棚户区改造
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三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80602
【发布文号】辽政发[1995]14号 【发布日期】1995-06-15 【生效日期】1995-06-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通知
(辽政发[1995]14号一九九五年六月十五日)
为适应企业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保障我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现就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当作重要任务来抓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物质基础。当前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处于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由于受资金严重短缺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制约,将会出现许多新矛盾、新问题,产生许多不安定因素。如何强化国有大中型企业的保卫工作,净化企业的内外部环境,保证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国有大中型企业保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以国防军工、重点工程、电力通信、金融机构、油田矿山等大企业为重点,切实加强领导,采取有力措施,积极维护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政治安定和治安稳定,为其深化改革、发展经济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企业保卫部门要密切掌握企业内部动态,发现各种不安定因素和闹事苗头,要及时报告,提供预警性信息。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及时化解各种不安定因素,力争把问题解决在单位内部,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要注重抓好国家和省里确定的进行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严重亏损企业、搞活无望、破产倒闭等矛盾较多企业的保卫工作。
二、二、强化治安管理,严厉打击各处侵害企业的不法行为
各级公安机关对哄抢、盗窃、诈骗、贪污企业资财和破坏生产的重大案件,要快侦快破。对企业内的严重刑事犯、重大经济犯罪活动和滋扰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的厂棍厂霸要严厉打击,决不心慈手软。对集体哄闹、请愿游行示威、怠工罢工等重大突发事件,要本着早介入,快反应,重疏导的原则,积极工作,果断处置。对阻碍企业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威胁、恐吓、伤害企业领导人的案件,要及时受理,认真调查,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严禁打击滋扰、报复企业领导人的不法行为,切实保障企业厂长(经理)依法行使职权及其人身安全。要严密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的治安管理。各级政府要以治安问题为重点,搞好整顿治理工作。各级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清理整顿大中型企业周边地区的废旧金属收购站点、熔炼厂点,严禁非法经营,堵塞销赃渠道。对因征用土地、环境污染、历史遗留等问题引起的纠纷,有关部门要主动做好疏导、调处工作,防止酿成重大治安事件。对哄抢物资、阻碍生产、群体械斗等重大事件,公安机关要迅速赶赴现场,制止事态的发展。
三、三、加强指导,强化大中型企业内部保卫工作
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指导企业建立健全治安保卫责任制,严密防范措施;督促企业开展治安防范检查,及时消除隐患,堵塞漏洞;协助企业考核、培训保卫人员;指导企业保卫机构开展刑事、治安案件调查工作。
企业要加强保卫工作,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保卫工作责任,实行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各企业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治安保卫工作第一责任人,应切实加强对企业保卫工作的组织领导。企业各部门、各基层单位也要逐级建立治安保卫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任务和目标,各尽其职,各负其责,把治安保卫措施落到实处。
要加强企业法制宣传工作,增强职工遵纪守法观念,严格治安管理,落实防范措施,及时疏导、化解不安定因素,确保要害部位安全。要开展安全检查,认真整改,堵塞漏洞,避免或减少各类案件及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对因治安保卫措施不落实而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应依法追究企业主要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四、四、理顺公安机构管理体制,加强企业保卫队伍建设
要按照《国务院批转公安部关于企事业单位公安机构体制改革意见的通知》(国发[1994]19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理顺企业公安机构管理体制。企业公安机构撤销的,其内部的治安保卫工作,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本单位负责。各单位应有一个部门负责企业的治安保卫工作,大型企业可以恢复保卫机构。
要配齐配强保卫人员,保持保卫队伍的稳定。加强经济民警队伍的建设,并不断提高其政治、业务、军事素质,充分发挥其在维护企业内部政治安定、治安稳定中的重要作用。
要提高保卫干部、经济民警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对保卫干部、经济民警的表彰、记功、奖励和专业职务评定等,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给予积极支持。对保卫工作所必需的人力、物力、财力等,企业应给予保障。要充分考虑保卫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合理确定其工资、奖金、福利待遇。对他们的超时限工作,应按《 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给予必要的报酬。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旅游业改革试点工
作的通知
索 引 号:OA***006 内容分类:政策法规 文件 文 号:皖政办〔2011〕91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发布日期:2012年1月21日 关 键 词:旅游 通知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安徽省旅游条例》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33号)精神,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现就推进全省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通知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加快破除制约旅游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约束,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旅游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增强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推动全省旅游业转型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安徽崛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健全政府引导旅游业科学发展的宏观机制,完善合理配置旅游资源的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旅游发展机制,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水平。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推进专项旅游改革,努力实现重点改革率先突破;支持试点地区先行先试,全面推进旅游综合改革,为全省旅游改革积累经验,做好示范。
坚持以块为主与条块联动相结合。实行政府负责、部门联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加强统筹、分类指导,充分发挥各地推进旅游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进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的强大合力。
坚持改革开放与转型发展相结合。以产业化为方向,以国际化为标准,积极推进旅游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完善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的新型发展机制,促进全省旅游业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发展速度较快提升,实现旅游改革、开放、发展的有机统一。
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旅游改革和经济、文化、社会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旅游要素的聚合和产出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就业、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
(三)目标任务。
阶段性目标:到2014年底,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专项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完成旅游改革工作任务,在旅游资源整合、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旅游大项目建设、旅游大企业培育等方面形成重点突破,区域旅游经济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发展方式显著转变,为全省旅游改革实施提供经验,形成示范引路作用。
总体目标:全省旅游产业的发展动力、创新能力和竞争活力进一步增强,为旅游强省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到2015年,全省接待入境游客达到500万人次、国内游客达到4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3000亿元以上,全省旅游消费占居民消费总量的10%以上,全省旅游业提供直接就业100万人以上,带动城乡间接就业500万人以上,全省旅游接待总量和旅游总收入等综合指标中部领先、全国前10位,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化、旅游市场多元化、旅游服务规范化、旅游要素配套化、旅游企业规模化、旅游设施现代化,基本建成旅游强省和全国一流旅游目的地。
二、重点工作
(一)综合改革试点。
1.确定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为省级区域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探索构建大旅游协调服务体制。成立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发展推进委员会,负责指导试点政策的研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旅游规划、重点项目、产品开发、联合促销机制的建立;努力创新旅游发展模式。有效整合资源,建立利益共享机制,实现由政府投资为主向政府引导、民间资本等多种所有制投入为主的转变;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有效增强旅游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强旅游与文化、商务、住建、林业、水利、农业、交通、体育等重点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加强旅游统计基础工作,加强对旅游业指标的统计研究,建立旅游卫星账户,准确衡量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2.确定合肥市、芜湖市、亳州市为省级旅游城市旅游综合改革试点。主要任务是,探索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和旅游市场联合执法管理体制的改革,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体制保障;开展旅游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鼓励引入多元资本参与旅游开发,大力促成优质资源与优势企业对接,积极探索旅游景区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有效途径。以创建国家A级景区为抓手,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和各项旅游创建工作,打造景区精品,研发线路产品,延伸旅游产业链;积极构建信息服务管理标准化体系和国际化旅游人才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二)专项改革试点。
1.旅游行政管理改革。选择黄山市作为试点。探索旅游大部门管理运行机制,整合分散的旅游行政资源,建立权责一致、运转协调、公正透明、高效管理的综合性旅游行政管理体制。合理设置旅游行政管理机构和配备人员,转变旅游管理职能,逐步将应由行业协会、中介机构承担的职能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分离出去。赋予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规划审批权,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加,联合审批旅游规划。
2.旅游资源整合利用改革。选择八公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试点。探索打破区域划分、条块分割、条条分割的限制,实行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景区景点由共同的上一级人民政府明确管理主体,在同一规划指导下开发建设。科学界定政府推动和服务旅游业发展、企业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社会参与旅游业发展的责权利。选择天柱山作为旅游景区改革试点。建立景区经营权、管理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新机制,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依法投资和参与天柱山建设和经营。3.旅游与关联产业(行业)融合发展改革。试点阶段,确立旅游与文化、住建、林业、水利、农业、交通、商务、体育为融合发展的重点。打破部门垄断和产业(行业)分割的发展格局,鼓励旅游关联产业(行业)融合发展,建立相关规划共编共商、项目分工建设管理、产品线路联合推广、市场风险共同承担、合作发展利益共享的运行协调机制。
4.旅游投融资工作改革。选择芜湖市作为试点。积极探索优化组合国有资产,组建旅游投融资有限公司,重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引导带动旅游资源有效开发利用的新路径。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旅游消费的金融产品,强化旅游目的地消费支付平台建设,增强银行卡的旅游消费支付功能。支持旅游企业通过发行债券、上市、申报设立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方式融资。探索建立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的旅游业股权投资基金,多渠道筹措旅游业发展资金;支持旅游企业和各类金融机构合作,采取项目特许权、经营权、旅游景区门票质押担保和收费权融资等方式扩大融资规模。鼓励外商投资旅游业,积极引进境外投资者参与旅游设施建设和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经营。
5.旅游企业改革。选择安徽省旅游集团公司作为省级旅游企业改革试点。加快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支持省旅游集团公司争取在2014年实现旅游主业首发上市。支持试点城市开展经营性旅游事业单位改制转企工作。鼓励支持各类有实力的企业进入旅游领域,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引入战略投资者,促进旅游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培育一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通过资本扩张、品牌输出、特许经营等方式,推进企业的连锁经营、联合经营和集团化经营。
6.旅游宣传推广模式改革。省旅游部门率先开展旅游宣传推广方式改革。建立“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的大旅游营销战略,通过旅游信息化建设,科学整合多方资源,统筹各方力量,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宣传营销合力,打造安徽旅游整体形象品牌。进一步细分客源市场,在主要客源地设立“安徽旅游形象推广中心”,在省内主要旅游集散地设立“旅游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创意营销、节庆营销和区域营销,加快提升我省旅游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实施步骤 全省旅游业改革试点工作自2012年开始,为期3年。
——方案制定阶段:2012年1—3月,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专项改革试点单位按照要求,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旅游改革工作方案,报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备案。
——集中推进阶段:2012年4月至2014年9月,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专项改革试点单位全面实施旅游改革,推进各项改革举措,完成各项试点任务。
——评估总结阶段:2014年10月至11月,各综合改革试点地区、专项改革试点单位全面总结本地区、本单位旅游改革工作成绩和经验,向省旅游指导委员会报告试点工作情况;2014年12月,省旅游指导委员会对全省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组织评估、验收,总结试点经验。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省旅游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相关副秘书长和省旅游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省发展改革、财政、国土、环保、交通、农业、林业、商务、文化、国资、体育、旅游、金融等部门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旅游局,主要负责全省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的协调指导、方案制订、督促检查和总结推广等。
(二)强化扶持。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旅游改革试点工作,做到坚定不移、积极稳妥、大胆创新、善于突破、有效推进。要紧密结合实际,制定本地、本部门、本行业开展或参与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要在用足用好用活国家及省现行政策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的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
(三)营造氛围。各试点单位要广泛动员,深入宣传旅游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总结推广旅游改革试点的先进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旅游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尚未列入全省旅游改革试点的市、县和单位要因地、因时制宜,积极探索旅游业改革发展的新途径,不断总结经验,加快发展。
第五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桂政办发〔2010〕94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关于加快推进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五月十二日
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棚户区改造的重要意义,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全面完成改造工作任务。
二、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以建设和谐广西、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目的,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增加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以及中小套型、中低价位普通住房供应,积极改善城市居民特别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的住房条件,努力把棚户区改造成房屋质量优良、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依法拆迁。棚户区改造项目的确定和安置补偿方案的制订,必须尊重群众意愿,采取多种方式征询群众意见,在得到绝大多数群众支持的基础上组织实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执行城市房屋拆迁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
2.统一领导,属地实施。坚持全区统一领导,因地制宜,加强协调。各地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棚户区改造的实施工作,实行市(县)长负责制。
3.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棚户区改造政策性、公益性强,要发挥好政府的组织引导作用,在政策与资金上给予必要支持。
(一)改造范围
1.城市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国有土地上建设的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居住密度大、区域环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住宅室内空间和设施不能满足安全和卫生要求(无分户厨房、厕所等)、缺少室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条件和室内改造大修价值、影响城市规划实施和有碍城市景观的危旧住房小区。
2.国有工矿棚户区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外的国有土地上,由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管理的建筑密度大、年久残旧、基础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差、建筑面积在2000平方米以上或者改造户数在50户以上、危旧房集中连片的筒子楼或职工住宅区。
(二)工作目标
从2010年起,力争用3-4年时间,基本完成全区棚户区改造任务。其中:2010年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20%左右,2011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50%,2012年累计拆迁改造占棚户区总量的80%,到2013年底前基本完成拆迁改造任务。
四、政策措施
(一)多方筹措改造资金。棚户区改造建设资金筹措以市场运作为主,多渠道筹集。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区棚户区改造的资金补助;自治区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城市和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给予资金支持。各地人民政府要切实加大棚户区改造的资金投
(三)落实税费优惠政策。对棚户区改造项目,免征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建设和通过收购筹集安置房源的,执行经济适用住房的税收优惠政策;电力、通讯、市政公用事业等企业要对棚户区改造给予支持,新建安置小区有线电视和供水、供电、供气、排水、通讯、道路等市政公用设施,由各相关单位出资配套建设,并适当减免入网、管网增容等经营性收费。
(四)合理安置补偿。棚户区改造采取房屋产权置换和货币补偿的方式,由被拆迁人自愿选择。实行住房产权房屋置换的,原则上在原地按照原住房建筑面积与房屋产权人进行置换,但所置换的新建住房面积最大不得超过原住房建筑面积的1.3倍。还建住房面积超出产权置换面积,且在当地廉租住房面积控制标准内的部分,可按成本价格购买;超出控制标准的部分,按非还建住房价格购买。被拆迁人选择货币补偿的,货币补偿的金额应当根据被拆迁房屋的区位、用途、建筑面积、折旧等因素,以房屋市场评估价格确定补偿价款。
符合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棚户区居民,按照廉租住房政策给予优先保障;符合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条件的其他棚户区居民可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五)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各地棚户区改造项目中配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比例不得低于建筑总面积的20%;对棚户区内符合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保障条件的被拆迁居民优先保
改造目标责任书,纳入各地政府绩效目标考核范围。有棚户区改造任务的国有工矿企业要切实加强项目的组织实施,认真做好依法落实建设用地和筹集资金等相关工作。
(二)做好调查摸底。各设区市必须在2010年5月底前对本辖区的棚户区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统计,于2010年6月5日底前汇总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
(三)编制改造规划计划。要把棚户区改造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结合起来,纳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各市人民政府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住房发展规划,按照 3-4年完成改造任务的要求,编制2010-2013年棚户区改造规划和计划,于2010年9月底前,分别报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审核,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和国土资源厅抓紧汇总编制全区棚户区改造规划和工作计划,报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国土资源部备案。
(四)加快项目审批。要将所有棚户区改造项目全部纳入自治区、市两级联审联批范围,实行一站式、一条龙审批服务,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对于棚户区改造项目,各设区市市长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市长作为直接责任人,协调解决棚户区改造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五)依法组织拆迁。拆迁安置由各地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作;审计部门负责棚户区改造资金的监督;其他有关部门负责行业指导及本系统有关优惠政策的落实。
试验性预制大型板装配整体式住房(简称大板结构住房)改造,享受本实施意见规定的棚户区改造税费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