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的讲话
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
这次全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会议的目的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3月2日召开的发展和改革项目工作会议精神,动员全县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举全县之力,以决战决胜的信心和勇气,全力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全面提高我县经济的总体实力和增长活力,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任务的完成。一会儿,郭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在这里,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正视差距,增强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正确认识当前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是推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九五”以来,我县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一批立县企业逐步发展壮大,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龙门矿产有限公司兼并苹果园、尤家沟两个选厂后,生产规模迅速扩大,2003年又顺利地进行了破产重组,为全县国企改革积累了成功经验,铁精粉生产能力由12万吨提高到20万吨。后沟黄金有限公司完成了公司制改造,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框架。铅锌矿通过组建集团,企业规模迅速扩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一批小型停产企业进一步放开搞活。彭家沟银矿、石墨矿等企业的租赁经营,药厂的破产拍卖,使停产多年的企业重新焕发了生机。商业系统实行了国有民营改革和劳动制度改革,解除了全部合同制职工和部分固定工的劳动关系。一批劣势企业退出了市场。冶金矿山总公司和外贸公司采取破产,民用家俱厂采取拍卖等形式,使企业退出了市场竞争,职工得到了妥善安置。去年全市国企改革工作会议后,全县上下积极行动,研究制定本行业、本系统国有企业的改革方案,开展改革的各项前期工作,完成了全县国有企业的调查摸底工作,部分企业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在龙门矿产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改制过程中,县农行、国土、劳动、法院等部门以大局为重,全力支持企业改制,为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很大牺牲,借此机会,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县国有企业改革任务还相当艰巨。截止2003年底,全县应改制的国有企业共35家,其中工业系统10家,国有资本退出、职工身份改变的仅3家。粮食系统16家,由于等待上级出台粮食企业改革政策,仅做了改制前的基础工作。商业系统8家,国有资本退出、职工身份改变的也仅有3家。由于改革滞后,企业内部深层次矛盾得不到根本解决,企业活力不足,后劲不强,直接制约了全县经济结构的优化和效益的提升,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国有经济比重大。二是国有经济布局不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十分脆弱。三是改制不到位、不规范,企业机制转换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出资人不到位、政企不分的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四是产权不清,职工身份没有改变,企业效益差、冗员多,包袱重,效益低下。
而要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改革。国企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没有退路。越不改越困难,越不改越难改。国企改革不是“条条大道通北京”,而是“自古华山一条路”。一是非公有制经济的崛起和外资的全面进入,国有企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更加严峻,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二是由于改革滞后,社会负担越积越重,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突出表现在“三大压力”上。其一,再就业压力大。全县现有下岗职工1463人,其中国有企业1334人,集体企业129人。其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压力大。县财政每年要筹措资金170万元用于支付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金,给我县造成了很大的负担。其三,改革成本支付压力大。要对国有企业进行彻底改革,就要一次性置换职工的身份。在我县共涉及到3129名国有企业职工,需要支付的职工内债和补偿金高达8500万元。由于这些问题一时得不到解决,引发职工不断上访,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一大难题。三是国家出台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优惠政策,很可能发生变化,要求我们必须加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200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中发12号文件明确提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中央支持地方的转移支付资金,在2005年前力度不减;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优惠政策,暂定执行到2005年底。”两年之后这些政策很可能要发生大的变化,这就是说,国家留给我们进行国企改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如果我们再抓不住这最后的机遇,将国有企业彻底改掉,将国企职工的身份全部置换掉,今后这些职工的生活问题将成为我们长期背不起的包袱。
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国有企业面临的挑战,才能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只有看到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难得机遇,才能坚定深化改革、搞活国有企业的信心和决心。从外部讲,宏观环境更宽松了。党中央把国企改革作为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制定了一系列方针、政策。经过20多年的探索,国企改革的方向更加明确,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遇,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从内部讲,我们自身深化国企改革的条件也已具备。全县经济发展重点进一步明确,无论是项目建设、扩大开放,还是工业立县、城镇化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都为国企改革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环境和条件,提供了更为现实的机遇。加之今年以来,金银、铁矿产品市场一路坚挺,价格持续上扬,为我县矿山企业的改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抓住改革的机遇,也就是抓住了发展的机遇。过去我们在国企改革上,由于种种原因,错失了好多发展机遇,这次机遇将是最后一次。如果我们再不抓住机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县经济和社会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就不会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越拉越大。
二、明确思路,突出重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我县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针,继续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关于企业改革的方针和政策,从我县实际出发,按照“统一谋划、分类指导、先易后难、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以退为主的方针,多渠道筹集改革成本,多形式开辟国有资本退出和非国有资本进入通道,进一步深化以产权制度和劳动用工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国有企业改革。
今年全县工业、商业、粮食、物资四大系统必须将国有资本全部或大部退出一般性竞争领域,职工身份全部改变,职工与改制企业建立新型劳动关系,妥善接续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改制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贸系统集体企业也要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则由经贸局负责,成熟一个,改制一个。
这次企业改革要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必须坚持全面改,凡是国有企业都要改。改制的范围不仅包括全县的国有工业企业,还包括粮食、物资、商业等流通企业和县办集体企业。第二,必须坚持彻底改。要着眼于国有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使国有资本全部退出;要着眼于产权制度的根本性改革,下大力量解决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问题,不能搞“翻牌公司”;要着眼于真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规范的公司制法人治理结构,不能搞形式主义。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一定要认清形势,坚定信心,精心组织,攻坚克难,坚决打好这场国企改革攻坚战。
企业情况千差万别,面对的市场千变万化,这就决定了改革的方略不能千篇一律,应对之策只能是千方百计。要从实际出发,在把握共性的基础上,吃透个性。针对不同企业出现的不同问题,进行分类指导,一企一策,一厂一法,对症下药,因症施治,积极稳妥,确保稳定。工业企业,上半年水泥制造有限公司、碳素总厂要着手改制,年内完成;后沟金矿要通过招商引资,建立起规范的股份制企业;铅锌集团、万泉寺银金矿要进一步明晰产权;下半年启动人造板厂、石墨矿的改制工作;另外,集体工业企业年内要全部完成改制。粮食企业,上半年要确定粮食风险基金贷款主体,搞好资产评估等前期工作,下半年全面启动。商业企业要结合拆迁重建商业大楼搞好改制。县社所属集体企业力争年内完成改制。
三、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务求国企改革取得新突破
当前,全县国有企业改革要着力抓好以下六项主要工作。
(一)加快国有资本的退出。企业改革的实践表明,国有企业一股独大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一个“坎儿”。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突出产权制度改革这一重点,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资合作、拍卖出售、破产兼并等多种形式,改变企业的产权结构,实现产权多元化。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纠正“宁愿烂掉不愿卖掉”和“流动必然流失”的错误观念,树立“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唯求所得”的新型观念。就我县而言,要通过改革,使国有资本从一般性竞争领域全部退出,职工与国有企业的劳动关系一次性解除,社会保障落实到位,职工妥善安置。对未改制的生产企业,要通过出售或转让国有资产、吸纳非国有资本改制为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或个体、私营企业;对已改制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的企业进行二次产权制度改革,通过股权转让、拍卖、置换、吸纳新股等多种形式实现国有资本全部或大部退出;对严重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破产;对停产多年“名存实亡”的企业,在妥善安置职工、合理处置债权债务的前提下,实施兼并或依法关闭注销。但无论采取什么形式,都不能影响正常生产,不能出现不稳定现象,实行无震荡改制。这就要求企业主管部门,特别是企业法人代表及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要充分认识国企改革的极端重要性,站在讲政治、讲稳定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个企业的改制工作。
企业改制要“阳光操作”,注重改制质量,实现“四个到位”,即整体改制到位、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到位、产权和职工劳动关系调整到位、改革成本筹措到位。目前,对尚未改制的企业,要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改制一次到位;已改制的企业,要“回头看”,重新进行规范完善。
(二)疏通外资、民营资本进入通道。加快疏通国有资本退出和民间资本及外资进入通道,不但要使之更多地进入工业、商贸、社会服务业等领域,还要鼓励其进入交通、水利、电力、电信、城镇建设、供水、供气等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领域,创造适度宽松的竞争环境。要通过招标、招商的方式,公开对出售产权或转让股权,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要推动民营经济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鼓励优势企业出让优质资产,吸引外资和民营资本参与改造、改组;支持国有集体企业通过改组,直接转为民营企业。资不抵债的企业,既可以零资产转让,也可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转让。鼓励民营企业通过收购、控股、参股、兼并、租赁、承包等形式,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
(三)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改革能不能实现突破,关键是体制、机制和管理是否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也就是能否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从我县来讲,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即使已经建立的,无论是组织结构还是经营机制都需进一步规范。对已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要加快解决目前存在的董事会成员与经理交叉任职的问题,今后董事长与总经理原则上不得一人兼任。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企业,要结合产权制度改革,尽快规范公司制和法人治理结构,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运行机制。同时,要继续深化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要建立企业与劳动者双向选择、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企业人事制度改革,要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用人制度。企业分配制度改革,要建立收入能增能减的有效激励机制。
(四)为企业提供政策、资金支持。针对我县近年来在国企改革中遇到的问题,县委、县政府根据上级文件,结合我县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若干问题的意见》,明确了国企改革的目标任务、操作程序、有关政策等,经过充分征求意见后下发执行。这个意见是今后我县企业改革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对于推进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各级、各部门、各企业一定要认真贯彻执行。改革成本支付难是国企改革中最大的制约因素。我县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国有企业后,由于资产质量低、变现能力差,尚有部分企业未解除国有职工劳动关系并支付补偿金。特别是破产企业因安置费不足,导致破产难以终结。为此,县政府将按行业筹集国企改革专项资金,统筹解决本系统内困难企业安置职工的不足部分,达到以丰补欠的目的。专项资金要专款专用,不得用于其它方面开支。
(五)处理好职工的劳动关系问题。要依法规范企业与职工的劳动关系。企业改制时,职工要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按赤发[2003]27号文件支付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经济补偿金。新企业与职工实行双向选择,被新企业录用的,要依法重新签订劳动合同。解除劳动关系的范围不仅包括企业职工,县委管理的所有副科以上干部也要全部参加企业改制,由县委组织部保留干部档案,因工作需要另有任用的,调出后仍按干部身份对待。关于经济补偿金问题,赤发[2003]27号文件规定:1986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的,按实际工龄年扣除不在岗年限计发经济补偿金。1986年10月1日后到2001年10月6日前招收的合同制职工,按实际在岗年限,每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金,最高不超过12个月。2001年10月6日以后录用的职工,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经济补偿金的标准,以本人2002年底档案标准工资为基数,但最高不超过400元。这个标准是县委、县政府充分考虑我县企业实际情况,并参考其他县区执行标准的前提下制订的,从纵向比,基本沿续了赤发[1998]36号文件,与其他县区相比,大致处于中上游水平。客观地讲,这个标准充分考虑了职工的利益和企业的实际情况,是切合我县实际情况的。
(六)认真做好再就业工作。要把促进再就业工作作为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件大事来抓。我们要认识到,积极促进再就业,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前提条件,只有实现再就业,才能使部分职工各得其所,才能化解国有企业富余人员这一历史难题,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困难人员就业为重点,把再就业工作抓紧抓实,切实抓出成效。要继续强化再就业工作“一把手”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再就业的一切工作,最终要体现在就业岗位的增加上,各有关部门和各企业要服从大局,千方百计开发再就业岗位,以职工群众利益为重,带着对下岗失业人员的深厚感情去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绝不能推卸责任,更不能只顾部门利益,对政策打折扣。
四、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国有企业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加强领导。县委、县政府成立的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全县的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体改办,抽调专人集中办公,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行业改革指导小组,由各行业行政一把手任组长,负责本行业企业改制工作的统筹指导、政策协调、规划制定以及推动实施。同时各企业也要成立本企业的改革领导机构,一把手亲自抓,并明确1名副职和办事人员具体落实有关工作。县体改、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研究有关政策,加强对企业改制的总体指导,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县国土资源、建设、金融等职能部门还要一如既往地加大对国企改革工作的支持力度,体谅企业困难,主动帮助企业办理各种手续,在资产评估、拍卖、过户等环节上涉及的税费,按政策该免则免,不能免的要压到最低标准。每个企业都要切实制定改革的目标、步骤和方法。做到党政企一心,上下一体,条块一家,形成同心同德抓改革,齐心协力求发展的强大合力。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解放思想。要把解放思想作为改革的第一道工序,把更新观念作为进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通过解放思想,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为改革扫除各种思想障碍。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承担改革的风险,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大胆探索不同的改革途径,从而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学习。政策是改革的保证。要学习政策,用活政策。推进改革必须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和研究。中央和省市新近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各级领导干部、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都要认真学习研究,创造性地用足用好政策,努力做到地方化、具体化。同时要学习先进地区改革的经验,从先进地区的发展之策、改革之举中学习其谋事之道、成事之法,在借鉴中实现自身的创新。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转变作风。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高扬“树正气、讲团结、求发展”的主旋律,深入基层,深入企业,加强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要抓具体,具体抓,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各项改革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绝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在国企改革和其他各项工作中,我们要唱响事业第一的口号,用事业统一思想,用发展凝聚力量,用实干树立形象,用作为求得在群众心中的地位。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思想。在改革中必须明确,企业职工是改革的主体,是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紧紧依靠职工群众,尊重职工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尊重职工群众的首创精神。在改革过程中,要带着感情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群众正确处理改革中的近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使职工群众认识到,只有改革企业才有出路,只有改革职工群众才能得到实惠。要把理的说服力和情的感染力结合起来,做到有情操作,解决好职工的实际问题,调动广大职工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一定要全面优化投资环境。我县国企改革单靠企业本身很难顺利进行,只有借助外力,通过招商引资,鼓励外资、民间资本进入国企参与改革。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优劣是决定招商引资能否取得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县的投资环境还不够宽松,制定的政策有的还没有完全落实,该改的机制有的还留有“尾巴”,该转变的职能有的还没有完全转过来。为此,根据市发展和改革暨项目工作会议要求,县委、县政府决定将今年作为“优化环境年”,并将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和组织发动。这里我先强调三个问题。一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和收费制度改革。要对全县引资及各类项目审批环节进行清理,切实做到应减必减,对必须审批的,也要提高透明度和办事效率。要认真落实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二是要进一步改善行政服务环境。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尽快建立我县政务办公服务中心,把相关的职能部门集中起来,采取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方法,限时办结,提高效率。县政府各相关部门要尽快做好进入中心前的准备工作。要对所有与引资及项目有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公开评议,评议结果记入考核内容,作为部门和单位年度行风评比和实绩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特别是在制定规划、制定政策、加强服务三个方面转变职能,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总之,通过全县上下的共同建设和维护,努力营造优质高效、快速便捷、公开安全的投资环境。
要打好国企改革攻坚战,一定要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列入规划的35家国有企业,2003年实际改制的仅有6家,未改制的还有29家,任务相当艰巨。面对严峻形势,县政府将采取措施全力推进国企改革。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抽调事业心强、经验丰富、政策水平高的精兵强将组成三个督导组,定期对工业、粮食、商业三个重点部门的企业进行督导,对重点改制企业要实行现场督导,帮助企业顺利完(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成改制。这次国企改革攻坚战,要实行“挂图作战”,倒排时间表。要把国企改革的主要指标纳入整体考核体系,明确目标,明确责任,加强督查,严肃纪律。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出了问题,就要追查有关领导的责任。今后各企业主管部门要将本部门企业的改制进展情况于每月30前报县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将企业改革进展情况以“政府督查工作”进行通报。
同志们,国企改革的大政方针已定,各项目标已经明确,时间非常紧迫,任务十分繁重。只要我们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国企改革的攻坚战,我县国企改革的预期目标就一定能够圆满实现。
第二篇:在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定稿)
在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正当我们还沉浸在欢庆祖国60华诞和我市撤地设市10周年的喜悦气氛中,节日长假上班第一天,我们就召开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会议,这充分说明市委、市政府对国企改革的高度重视,也充分说明国企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专门召开的,既是学习贯彻苏荣书记关于国企改革重要讲话和省里有关国企改革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市委加快国企改革决策部署的工作会;也是推进全市国企改革攻坚克难,迅速掀起全市新一轮国企改革高潮,如期实现省里规定2年内基本完成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市委确定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所有国企改革目标的动员会。刚才,刘琮同志宣读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实施方案》,请大家认真组织实施,切实加快全市国企改革进程。几个市属国有企业和章贡区政府签订了国企改革责任状,希望到时能兑现,如期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市国资委等几个单位作了发言,介绍了经验,表明了态度,讲得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清国企改革面临的新形势,切实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国企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国企改革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加快国企改革已成为我们不可回避的紧迫任务,必须破解的难题,是一道始终躲不开、绕不过的“坎”,可以说迟改不如早改,早改早主动,越拖越被动,越拖代价成本越高,甚至酿出大事。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三个方面切实提高认识。
(一)加快国企改革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决定当代中国的前途和命运,同样也决定我市的前途和命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没有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就没有综合国力的极大增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就没有我国国际地位的大幅提升,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国家如此,我市的情况也是如此。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撤地设市后的近5年,是赣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时期,全市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牢牢坐稳全省第二把交椅,进入全国百强,并成为全省第二个财政总收入过百亿的设区市;主要总量指标在周边四省九市排名前移,其中GDP、地方财政收入、实际利用外资三项指标跃居首位。国有经济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是全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同样取得显著成就:
一是通过破产、兼并、转让等方式,引进其他经济成分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改造重组,相当一部分处于绝境的国有企业获得新生,可谓“凤凰涅”。如赣州逸豪优美科公司、赣州华劲纸业公司、崇义章源钨业公司等都是从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它们现在均已成为我市主要工业行业的龙头企业,税收大户,对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卓著。
二是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结构,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组建了赣州银行、高速公路公司、稀土矿业公司、宏泰公路公司、通威集团、水务集团、资产经营公司、城投集团及发展集团等一批新型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强了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和优势行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这些现代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对我市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已经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使用。
三是重组盘活国有资产,通过上市、发行债券等多种形式,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筹集资金,企业自身也不断做强做大。1997年,整合国有赣州酒厂、赣南农药厂及有关县的有效优质果业资产,重组赣南果业成为全市首家上市公司,其后对赣南果业进行股权重组,更名为天音控股,公司实力进一步增强,年纳税近亿元。去年底今年初,通过有效整合国有资产和国有股权110亿元,组建赣州发展投资集团,6月份成功发行15亿企业债券,为中心城区建设资金紧缺解了“燃眉之急”。目前,又正在对城市基础设施资产进行有效整合,重组赣州城投集团,争取在今年底明年初再次成功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为我市城市化建设募集更多宝贵的资金。
今后我市的发展依然必须依靠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依然是改革发展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一点不容置疑。
(二)加快国企改革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
当前,这场百年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与挑战远未结束,经济社会发展仍然存在很大的困难。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扎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扩大开放,一手抓深化改革。国务院下发的《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指出,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地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通过深化改革破解发展难题,通过扩大开放赢得发展机遇。要把应对危机作为深化改革的契机,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切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努力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提供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就我市而言,当前的改革开放最紧迫的任务是,扩大开放重点抓招商引资,核心是抓项目。对外开放水平决定着发展水平,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新赣州的必由之路。不抓项目是失职,不会抓项目是不称职。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核心是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深化改革突出抓国企改革,企业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企改革仍然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有效结合,就要使国有企业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必由之路,是实现资产重组、引进战略投资者的必由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
(三)加快国企改革是抢抓发展机遇的迫切需要
加快国企改革是省委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国企改革配套政策措施,包括较为雄厚的财力支持,有关部门通力配合。全省正在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国企改革新高潮,这是我们加快全市国企改革非常难得的有利机遇。而我市国企改革的形势并不是很乐观,一是任务重,全市未改制及正在改制的46户国有企业大多数是停产半停产企业,有的长期停产,困难很大,特别是列入省调度的8户省属下放和政策性破产工业企业,历史包袱重,职工人数多,工作难度大。二是时间紧,省里要求在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市委要求在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所有国企改革。面对这种形势,我们更要切实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取得全市国企改革的全面胜利。
二、认真把握国企改革的重点任务,扎实做好国企改革各项工作
省委、市委已经明确国企改革的方向、目的、原则、重点和方式等重要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切实增强加快国企改革的自觉性,着力提高理解力、执行力和操作力,扎实推进国企改革,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分层次抓好全市国企改革
全市未改制及正在改制的国有企业总户数还有46户,46户企业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改革改制要求也不同,总的原则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厂制宜,一企一策,务实推进。
一是要做强做大一批优势企业。对生产经营好特别是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如赣州银行、高速公路公司、城投集团、稀土公司、水务集团等要加快产权多元化改造,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调整股权结构,兼并重组,改制上市等多种方式,实现裂变扩张式发展,快速做强做大。
二是要改革改制一批困难企业。省里规定2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市里确定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所有国企改革,围绕这个目标,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要着力抓好赣州木材厂、赣州金林人造板厂、赣南化工厂、赣南机械总厂等4户政策性破产企业和赣州铝厂、钴钨公司、赣南制药厂、海欣药业公司等4户省属下放企业改革。这8户企业改革列入全省国企改革调度序列,均为停产和半停产困难企业,共需安置职工总数10968,这是全市国企改革的重中之重,攻坚克难之所在。对这8户企业要加快改革改制进程,制定时间表,倒排工作进程,力争在今年底前全部完成改革,确保不拖全省后腿。
三是要同步推进市、县(市、区)其他国企改革。市综合行办、粮食、建设规划、房产、水利、农业、交通等市直单位要抓好所属企业的改革,按照明年6月底前完成改革任务的要求安排好工作,确保不拖全市改革的后腿。县(市、区)的国企改革,党政一把手要亲自组织,务必在明年6月前基本完成任务,工作任务重的章贡区、全南县党委书记要总负责,担任第一责任人。
四是要将国企改革与引资重组,优化结构结合起来。国企改革不是简单地“关门走人”,简单地转变所有权,而是按照国有资本“有所为有所不为”和“有进有退”的改革发展战略,优化国有企业产权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资产布局结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要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的原则,加大引资重组,优化结构力度,把推进国企改革与招商引资结合起来,与项目建设结合起来,与吸引民营资本结合起来,以存量引增量,以增量带存量,以市场换项目,大力进行资产重组,搞好存量资产的优化和嫁接。
(二)规范操作,落实政策,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和维护社会稳定
国企改革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敏感环节多,职工群众关注度高,与社会稳定息息相关,推进国企改革必须规范操作,落实政策,维护和保障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是要依法依规操作,经得起历史检验。国企改革涉及到资产评估、财务审计、资产处置、职工安置、债务处理等复杂而敏感的一系列环节。应该说,对每一个环节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法依规操作,阳光透明操作,充分尊重职工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坚定地相信职工,依靠职工,这也是我们党的群众路线所要求的。具体地说,在改革改制过程中,资产要经过科学评估,财务要经过严格审计,资产转让要阳光操作,选择中介服务机构要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国有资产贱卖和流失,防止腐败现象发生。要将改革的步骤方法、资产处理、评估结算、债权债务清收和偿还等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向职工公示,让职工对改革进行全程监督。特别是企业改革方案和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讨论通过,让职工有话可以说,有话有地方说,充分尊重职工的民主权、话语权。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未通过方案的暂缓进行改革,在完善方案的过程中做好职工工作。
二是要落实改革政策,维护政策的权威性和统一性。要严格落实各项国企改革政策,注意职工安置政策的统一性、稳定性,防止“翻烧饼”。在涉及到职工安置方案、资产处置方案,以及养老、医疗等各项保险关系,企业与部门、部门与部门之间要注意衔接沟通,做到政策一致。对职工提出的要求,符合政策规定的,要按政策尽快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要向职工解释清楚,列出时间,做出安排。政策没有明确规定但又合乎情理的,要集体研究,拿出方案,报上级审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定要做好说服解释工作,不能随意开口子。对一些人员提出“搭车改革”的问题,要坚持原则,做到政令统一、政策一致,绝不能突破政策底线。对省、市企业职工安置政策的差异,要认真做好说服解释工作,引导企业干部职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
三是要制定合理补偿标准,努力帮助职工再就业。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将妥善做好职工安置工作、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放在国企改革工作的首位,带着感情,拿出诚心,善待职工,厚待职工,珍惜人心,赢得人心。对于职工置换身份补偿标准,有弹性的,执行最高标准,可给可不给的给,可高可低的按高的给。在这方面,我市是做的比较好的。根据最近省里出台的国企改革政策,我市按照“从宽从优”原则对职工安置政策做了调整,如省属下放企业职工补偿标准,省里不论固定工还是合同工均为1200元/年,而我市为固定工1400元/年,合同工1200元/年。离岗退养职工领取的基本生活费也明显高于省里标准。但对市属企业、非下放企业仍然要一律按市国有企业执行标准安置职工,做到一个地方一个政策,确保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防止攀比带来不稳定事件的发生。各县(市、区)国企改革的具体形式、职工安置办法和标准,由各县(市、区)结合相关政策和自身实际自行确定。除给予职工政策规定的经济补偿和基本生活费外,还要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实现再就业培训和上岗,使职工有处可去,有活可干。在安置好职工的同时,企业改革到位后,要妥善安置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企业主要领导要认真负起第一责任,做好企业改革工作。同时,国企改革要彻底,一次到位,改革后,有关人员移交社区管理,现在及今后国企改革原则上不再设立留守处。
四是要做到未雨绸缪,维护企业社会稳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只有稳定,才能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国企改革中,要特别重视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积极化解各种矛盾和问题,既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我们不愿看到的群体性事件。要积极主动地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职工的情绪,使广大职工支持、拥护和参与国企改革,着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国企改革的浓厚氛围。要特别重视困难企业的安全生产问题,排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工会的桥梁作用,做好改革政策和改革方案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企业职工和家属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正确分析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突发事件,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要上纲上线。对于职工群众的诉求,要静心倾听,依据法律法规和各级政策给予耐心细致的解释、解答。对于突破现有政策的问题,要发挥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做反复细致的思想工作。对于合法合规的问题,一定要努力解决,千方百计避免做具体工作的同志置于职工群众的对立面,坚决防止人民内部矛盾转向不良方向。对于在国企改革中严重违法乱纪、制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少数人员要毫不客气地依法处理。特别对在国企改革中无理取闹、挑起事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少数人员要坚决依法惩处。通过依法惩处少数人,教育保护大多数人,保护某些不明真相的职工群众。要建立健全稳定工作机制,完善稳定工作预案,落实稳定工作责任,认真排查不稳定因素,防微杜渐,努力把工作做在前面,把矛盾解决在基层,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多方筹措,分级分担,全力保障国企改革资金到位
资金补偿是国企改革必须付出的成本,是推进国企改革的一项关键因素。资金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国企职工能否及时妥善安置,国企改革能否有效顺利推进,乃至关系到国企改革的成败。为此,我们要按照多方筹措,分级负担的原则千方百计解决国企改革资金和成本问题,不因资金影响改革进度。
一是要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为保证2年内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省里高度重视国企改革资金安排问题,明确表示不因资金问题延误改革。去、今两年省财政厅、省国资委已共同筹集国企改革专项资金数十亿元。另外今年省里还筹集几十亿资金专项用于原省属42户下放企业和省属32户改革企业可变现土地的收储,解决企业改革成本。省里已明确对原省属下放国企改革,以设区市为单位,存在改革资金缺口的,由省里承担,下放企业决不下放包袱。对于可以变现土地的原省属下放企业,由省行政事业资产集团公司向银行融资,定向带任务转借给设区市,专款专户用于已下放企业的土地收储,下放企业土地出让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企业改革和安置职工。对市、县(市、区)所属国有企业存在改革资金缺口的,省里表示帮助搭建融资平台,帮助融资转贷,进行土地收储,解决改革成本。对于省里的这一好政策,我市要积极用足用好,有关部门和改革企业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省里有关部门单位的联系,做好衔接,争取尽可能多的资金支持,减少我市自身资金压力。
二是要做好土地处置这篇文章。困难国有企业改革安置职工,其资金来源主要是处置土地变现。对于收储的土地,要按周边地价平均水平合理作价,每年土地供应量要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必须服从城市和土地利用规划,在城市供应土地中优先拍卖国有企业土地,努力发挥国有企业土地的价值。同时,提醒大家注意,国企改革处置土地使用权,不要因为现在经济不景气,不要因为土地暂时地处偏僻就贱卖,大家眼光要放长远一点,要算大帐,不要算小帐。要做好规划,科学运作,争取国有土地收益最大化,这是一篇应该精心谋划的大文章。需要说明的是,国企改革处置包括土地在内的资产收入,要优先足额安置职工,这也是有关政策明确规定的。
三是要千方百计自我筹措。市、县(市、区)也要积极主动、想方设法筹措好本级国企改革资金。企业要立足自身,通过清理和处置有关资产变现解决安置职工资金,对自身解决安置职工资金确有困难和缺口的国有企业,企业所属部门要积极主动帮助解决,不足部分视具体情况,财政给予必要补助。
三、强化领导,明确责任,为国企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深化国企改革是一场艰巨复杂的攻坚战,涉及方方面面的集团战。改革事关人权、事权、财权调整,事关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单位利益与个人利益调整,其任务之重,难度之大,不深入其中,难于体会。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通力协作,配套推进,形成国企改革的强大合力。
(一)加强领导,高位推进。省里明确要求:“各市、县(市、区)要在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秘书长中明确2—3名同志充实到国企改革领导小组中,全力支持政府分管领导组织实施国企改革工作,充分发挥保证使用。”省里已专门成立了省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由吴新雄省长任组长,3位省委常委、1位省人大副主任、1位副省长任副组长。按照省里的要求,参照省里的做法,我市在原“市直企事业单位改革攻坚综合协调领导小组”基础上,成立了“全市两年内完成国企改革任务工作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春明、炳峰、金水、泽华、刘琮、建平、晓秋等同志为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各县(市、区)要认真贯彻上级决策部署,切实加强对国企改革的领导,要参照省、市做法,迅速成立专门的国企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要建立领导联系改革企业制度,市国企改革领导小组每位副组长要联系1—2家重点改革企业。
(二)明确责任,严明纪律。按照“谁出资、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国企改革实行分级分部门负责。市国资委要切实履行职责,重点负责推进市出资监管企业的改革,同时加强对全市国企改革的指导、督促。市直其他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国企改革,县(市、区)负责推进本地所属国企改革。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紧密配合,为改革服务,为改革做贡献,形成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各有关部门要抽调一批熟悉工业、熟悉财务、熟悉政策的同志充实国企改革力量,具体指导督促企业的改制操作。要抓住机关效能年活动的有利契机,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把国企改革作为大事来抓,特事来办,只要符合政策,国企改革办事程序一路“绿灯”到底。必须特别强调的是,企业是改革的主体,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改革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承担起应有职责,增强大局意识,改革意识,积极主动推进企业改革,保持企业正常生产,维护企业职工稳定。要严明国企改革纪律,对在国企改革中,发生政令不畅,拖延误事,吃拿卡要等行为的单位和人员,要严肃处理,涉及违法犯罪的,依法处理。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大国企改革工作的监督力度,作为近期纪检监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对企业领导班子要提出严格要求,凡推进改革不力甚至阻碍改革的,要在认真调查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处理意见,该调整的进行调整,该免职的进行免职,这是顺利推进国企改革的前提条件,领导班子不行的,宁愿暂时不启动改革。要把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在改革中的具体表现作为改革完成后安置其岗位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加强宣传,营造舆论。要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各级国企改革的政策精神,宣传上级对国企改革的明确要求,宣传我市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通过宣传,让广大职工群众认识到,只有通过改革才能盘活不良资产和呆滞资产,才能救活企业,才能增加就业岗位,增加职工收入,从而增强职工群众对企业改革的信心,形成全社会关心国企改革、支持国企改革、参与国企改革的浓厚氛围。特别是企业作为改革的主体,更要加强改革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让职工掌握政策,了解程序,消除他们“怕吃亏”、“怕暗箱操作”、“闹一闹政策松一松”的不良思想,为国企改革营造良好的氛围。
(四)科学调度,严格考核。市、县(市、区)两级要分别建立调度制度,定期调度国企改革进展情况,协调解决改革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特别是一些共性问题。各级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实行一月调度一次,把握所属企业的改革进度,推动改革按目标要求实施。重点改革企业每月初要将上月改革进展情况定时定期上报市国资委,重要情况随时上报。负责联系重点改革企业的市领导要深入改革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市国资委班子成员和其他县级干部也要建立联系改革企业制度,形成合力,加快国企改革进程。要加强考核检查,确保按时间节点逐一完成改革任务。特别是市国资委,要将出资监管企业改革情况列入企业综合业绩考核重要内容,并与企业领导班子成员薪酬挂钩。
同志们,国企改革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希望大家按照省、市决策部署,着力推进,狠抓落实,确保2年基本完成全省国有工业企业改革任务,确保明年6月底前完成全市所有国企改革任务,为保增长、保企业,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讲话
徐绍史在会上提出,要着力完善和打造双保工程、城乡统筹、资源保障、社会管理、制度创新、基础建设等六大平台,努力做到在用地保障上有新力度,在耕地保护上有新举措,在地质找矿上有新进展,在资源利用水平上有新提高,在制度创新上有新突破,在服务民生上有新成效,推动构建国土资源管理新的工作格局。
一是着力完善以破两难为主要内容的双保工程平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12年行动要重点围绕稳增长、调结构,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统筹保发展保红线,通过强化节约集约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土地调控保障科学发展用地,从严从紧投放建设用地计划指标,落实计划差别化保重点;深化耕地保护新机制建设,做到严而又严,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年内逐级分解落实“十二五”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30%的目标任务,修订实施《闲置土地处置办法》;加强土地督察和执法监察,坚持完善“全国覆盖、全程监管、科技支撑、执法监察、社会监督”五位一体的综合监管体系,加大未报即用、重点工程项目督察力度。二是着力打造以土地整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大力实施土地整治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将4亿亩建设任务层层分解落实,2012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加快编制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计划和项目区实施方案,加快10个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实施进度,启动500个高标准基本农田示范县建设,完善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等信息化建设;总结完善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探索完善土地整治中建设用地指标配置、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等方面政策,强化全覆盖、全过程监管。
三是着力打造以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为主要内容的资源保障平台,增强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坚持地质找矿新机制、“358”工作目标和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平台,全面落实《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找矿任务,新增石油地质储量10亿吨、天然气6000亿方,新查明铁矿石资源储量15亿~20亿吨、铜200万~300万吨、铝土矿2亿吨,努力实现页岩气勘查重大突破;完善开源节流布局,加快促进页岩气、地热、浅层地温能等非常规能源资源的调查评价和勘查开采,探索开展油砂资源调查评价和利用技术攻关,继续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健全矿山“三率”指标考核体系,大力推动实施“走出去”战略;强化公益性调查、地质科技和政策保障三大支撑,强化科技创新对找矿突破的支撑引领,加快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等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武警黄金部队在国家基础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中的作用;制定完善鼓励和支持找矿加速突破的各项政策,落实矿业权设置方案制度,创造良好政策环境,探索部省两级财政专项统一部署,积极开展矿业权出让网上交易试点。
四是着力打造以维护权益服务民生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管理平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切实维护农民土地合法权益,2012年要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包括农民宅基地在内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注重发挥农民在征地中的主体作用;做好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用地供应,国务院批准用地城市必须在2月底前对保障性住房用地单独组卷申报,审查通过的用地由部安排计划指标,4月底前完成用地审批;大力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加快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防治和应急等四大体系建设,突出汛期和地震灾区、三峡库区等重点地区的群测群防、预警预报和临灾避险;不断提高地质矿产工作服务社会水平,开展和谐矿区建设试点,扩大绿色矿山建设试点,进一步推进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
五是着力打造以构建新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平台,增强管理活力。2012年国土资源管理改革最重要的任务是组织开展各类改革探索和试点经验的总结、提炼和规范工作。总结提升,转化一批试点经验,特别是福建“三到位”、河南郑东新区“和谐拆迁”、广东“留地安置”、海南陵水农民自主实施征地拆迁等实践探索,认真总结重庆地票交易制度和成都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经验,以及广东“三旧改造“等低效利用土地二次开发及节约集约试点经验;持续推进,深化一批改革试点,深化城市用地审批制度改革,部署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共同责任机制试点建设;部署安排,新设一批改革试点,总结推广成都、佛山等地建设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经验,在部分地区由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同意并报部批准后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力争启动中原经济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沈阳经济区等配套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开展土地调控差别化政策试点探索。
六是着力打造以创先争优为主要内容的基础建设平台,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切实加强基础业务建设,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进一步夯实国土资源管理和业务基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干部队伍和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重点推进重大决策风险评估、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实施后评估等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土地管理法》、《矿产资源法》修改;做好调查、规划、信息化工作;做好新闻宣传、信访、离退休干部等工作;做好海洋和测绘工作。
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加快制度供给,不断提高国土资源工作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围绕突出问题切实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总结提升新探索、新经验;加强统筹协调形成改革合力。
据了解,去年全国安排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同比增长16.25%;全年土地供应量同比增长37%;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预计超过1200亿元,其中,固体矿产勘查投入超过500亿元,同比增长30%;在固定矿产勘查投入中,财政投入和社会资金的比例约为1:10;全年完成钻探工作量2000多万米;页岩气被列为我国第172种新矿种;全年在15个省开展耕地质量等级监测试点,实现补充耕地480万多亩,占补平衡净增耕地70多万亩;1000万套保障房应保尽保,商品住房用地全年实际供应145万亩,同比增长4%;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率达70%,宅基地使用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率均达80%;全年成功避让
地质灾害400多起,避免人员伤亡3.5万人;实施钻井2200多眼,解决220万人饮水和数十万亩农田灌溉问题;部署开展16个重点城市和350余个国家级、1200余个省级开发区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启动40个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建设,落实专项资金80多亿元;前三季度,国土资源部公开通报23起、挂牌督办23起典型违法案件;全年全系统违法违纪被处理人数首次实现同比下降,降幅达44%,18个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行风评议名次总体上升。
去年一年,国家土地督察系统对64个城市、564个县(区、市)开展例行督察,向30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例行督察意见书》,向7个省级人民政府发出整改意见;督促地方整改查处违法违规问题2.4万件,拆除违法建筑399万平方米,追究土地出让收入189亿元。
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为期两天。1月7日下午、8日上午进行分组讨论,8日下午进行会议总结。
1月7日上午大会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在北京设主会场,在各地设分会场。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各级人民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国家特邀国土资源监察专员,各地国土资源部门及部机关各司局、直属单位、土地督察机构负责人及处以上干部,有关地勘单位、高校、矿业企业负责人共约5.7万人参加了大会。
第四篇:论我国有企业改革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
班级:金融五班 姓名:马炜萍 学号:20115559
论国家垄断行业的改革
摘要: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各界强烈呼吁我国加快对垄断行业的改革。然而垄断行业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立足于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现状,指出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并针对自然垄断行业和行政性垄断行业的不同性质提出具体策略,最后总结出改革的整体思路。
关键词:国家垄断、弊端、现状、利益、难点、措施与思路、具体策略
一、垄断行业的弊端
党报上曾登有一篇文章:破除垄断才能改良“经济体质”。垄断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垄断,在大部分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次数并不多,是大部分人民群众都一知半解的词。然而,垄断现象正在中国市场上叱咤风云、翻天覆雨般的搅动着我们的切身利益。到底什么是垄断?垄断一般指整个行业中只有一个或几个厂商的市场组织。依据垄断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垄断分为经济垄断、自然垄断、国家垄断、权利垄断和行政垄断等。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追溯世界经济史垄断大致产生于19世纪中叶。几次工业革命使得经济飞速发展,大企业的生产能力迅速膨胀。为了保持与扩大利润,大企业之间有必要结成垄断组织,瓜分市场份额,以调节生产。由此,中小企业进入市场难度明显增大。长此以往,某个市场专门由一个或者几个大企业掌握市场份额与重要技术等,便形成了垄断。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垄断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商品的全部资源或者基本资源的供给;(2)厂商拥有了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3)政府的特许,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4)还有自然垄断。
垄断现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企业都是典型的垄断企业,例如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中国工商银行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与垄断行业是息息相关的。垄断是如何影响我们利益的呢?联系垄断产业与它们提供的产品对我们的影响,垄断之弊端显而易见。
1.产品价格居高不下,使我国低收入人民的生活状况无法改善。
由于垄断市场上只有一个厂商,他们便能控制市场价格。由此导致商品或者劳务的价格过于昂贵,与他们所提供的服务严重不对称,大大影响了我们消费者的利益。例如:中国移动就是国有完全垄断企业。它作为全球最赚钱的电信公司,却让我们无法为之骄傲和自豪。因为移动的钱恰恰出自我们中国人民的身上。而移动公司的服务水平与价格水平相比实在相差甚远。堂堂十三亿人口的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因为行政垄断仅仅只有两家移动公司,而另一家联通还是移动的同胞兄弟。所以移动公司只要仍握住垄断这把锋利的大刀,无论我们多
么愤慨和无奈,也只能是垄断公司刀下待宰的羔羊。由此导致的各种基本生活用品的价格居高不下,对于低收入群体实在苦不堪言。
2.损害公众利益
作为国有垄断企业,他们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他们应该所承担一些公共
职能,然而现实中有些龙头企业并不是这样。在2004-2005年间,中国曾闹出“油荒”。2004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集团获得2000多亿元的利润,而仅2005年上半年,中石油就完成利润1029.27亿元。这说明了什么,这些垄断巨头面向国内几乎拥有全部油气资源,对外则垄断着石油进口权,享有无法想像的垄断性权力。而当国际油价市场出现剧烈波动的时候,国有垄断巨头应当责无旁贷地起到稳定国内市场的作用,为国分忧。然而在公共利益需要的时候,它们并未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反而严重损害了公众的利益。不仅如此,当垄断企业的决策人出现重大失误时,整个企业将蒙受巨大损失。这些决策失误造成的国有资产流失也只有国家一并处理。
3.滋生腐败
国家给予垄断企业的福利一直都很丰厚,例如公交系统职工在非工作时间乘车可以不买
票,医院家属看病不用挂号,铁路职工出门坐火车免票等等。垄断企业的生产成本都是自己定的,福利未曾减少,产品价格却一升再升。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有众多企业参与竞争,那么这些企业在成本上升时一定会先想到去把成本降下去,如提高管理效率、打击行业潜规则
等等。而垄断企业呢?无人与他们竞争,一切他们说了算,自然首先想到要涨价了。而垄断企业如此福利的堆积下,垄断行业员工的待遇自然是非常优厚。
4.降低了企业的创新力
随着中国市场的进一步发展,一个国有垄断企业,如上文所说,福利好待遇优,又没有
竞争对手,垄断企业的固有商业模式自然无需变动也能赚取多多的利润。那么一个企业必然会有种懈怠的思想滋生,没有竞争的风险。我为什么要投入资金去进行有风险的技术创新改革呢?一般而言,改革和创新都是竞争对手逼出来的,没有对手的情形下,虽然集中了无数优秀大脑,但垄断企业有什么理由去做风险很大、收益和后果却难以确定的改革、创新。不仅如此,他们的存在还遏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创新。例如中石油、中石化等的存在,使得其他民营油业很难甚至无法在夹缝中生长。对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的限制,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更阻碍了一个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最终,创新力的丧失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无法享受到更加优质的产品服务,更加低廉的价格,使得群众的物质生活无法得到快速改善。
二.国家垄断行业的现状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平均GDP年增长率高达9.8%。
这是过去30年中我国波澜壮阔的改革的成就。然而,过去30年的改革主要集中在竞争性领域,垄断产业改革很少涉及甚至一度被忽略。目前,垄断产业改革已经严重滞后于整个改革进程,改革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与回潮现象。垄断产业已经制约了我国经济领域活力的进一步释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障碍,已经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障碍。2005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则,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以及金融服务等行业,并提出要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它们的社会服务等措施。然而,根据非公经济论坛2006年的调查报告,我国三分之二以上的民企认为,我国垄断行业的改革尚未见效,三分之一以上的民企认为没有享受到国民待遇。这个调查说明,行业垄断仍然是制约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此外,在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进行的“2008年中国改革问卷调查报告”中发现“垄断部门与市场部门相
互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结构性弊端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60.66%的专家认为垄断产业改革基本没有进展,16.07%的专家认为垄断产业改革有所倒退。垄断产业的改革滞后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2008年以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每年都作为重要内容写进了中央政府工作报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来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
三、.国家垄断行业改革的难点
垄断产业的改革与发展如此重要,为什么改革却无法有效推进与深化呢?一个重要的原 因就在于,垄断产业改革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扯到方方面面,需要全面、系统的研究与评价。此外虽然行政垄断行业造成了很多负面影响,但是却披着合法的外衣,这使得其改革进程相当艰难;再加上这些行业已经形成了强大的既得利益集团,这些利益集团以及其在学界和政界的代言人的存在,使得行政垄断行业的改革遭遇的阻力异常强大。此外政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可能的政企利益同盟,也是政府规制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1,垄断产业改革自身的复杂性
我国的垄断行业是长期计划经济的产物,目前我国的垄断既存在于某些与国家安全关系密切的领域,如军工、造币,也存在于与国家安全关系并不十分密切的自然垄断行业,如电力、铁路、电信、城市供水供气等,甚至还存在于一些竞争性领域,如石化、保险、银行、证券、汽车等。这些行业长期以来一直由国有经济控制,相应的政府主管机构,既是行业的管理者,也是经营者,两个功能合二为一。在长期的政企不分的国家垄断体制下,逐渐淤积了各种致命的问题,诸如预算软约束、企业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管理落后、效率低下等弊端,而其中电信、铁路和邮政部门则被公认为是垄断最严重的行业。在政企不分的前提下,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经济核算和利益激励机制,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压力不大,动力不足,责任心不强。
2,改革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
我国当前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因素与利益群体影响着垄断行业改革的总体环境,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相比较,垄断行业改革面临着更多的风险与挑战。这些风险可能会影响改革的结果偏离目标,让消费者、企业、国家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遭受损失。由于国家垄断行业都处于很关键的经济地位,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使我国经济生产与人民生活发生困难,政府的威信和执政能力也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每次改革涉及到国有企业这一块,即是复杂又敏感的问题。
四、改革措施与思路
1.深化电力、邮政、电信、铁路等行业改革。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政企分开、厂网分开基本实现,发电领域竞争态势已经形成,新型电力监管体制初步建立。当前应巩固已有改革成果,把电力体制改革继续推向深入,重点解决电源结构不合理、电网建设相对滞后、市场在电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发挥不够等突出问题。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主要任务是:一是抓紧处理厂网分开遗留问题,逐步推进电网企业主辅分离改革。二是加快电力市场建设,着力构建符合国情的统一开放的电力市场体系,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电价机制,实行有利于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政企分开,健全电力市场监管体制。2005年国务院印发邮政体制改革方案并付诸实施,主要包括:重组邮政监管机构,组建国家邮政管理局和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改革邮政主业和邮政储蓄;完善普遍服务机制、特殊服务机制、安全保障机制和价格形成机制。下一步重点是继续贯彻落实好邮政体制改革方案,进一步完善邮政监管体系。通过改革重组,电信市场初步建立了不同规模、不同业务、不同所有制企业相互竞争、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目前,基
础电信领域有六家全国性运营商,增值电信领域有17000多家经营者,其中97%以上含有民营资本。要根据当前电信领域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继续落实电信体制改革措施。铁路行业改革重点是研究制定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铁路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2.稳定供水、供气、供热等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目前,城市供水、供气、供热普遍引入竞争机制,市政公用事业投资、建设、运营市场全方位开放,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增强。下一步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应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前提、以分类改革为原则。改革的重点:一是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加快对传统国有企业的改造,使之成为合格的市场主体。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非国有市场主体进入。二是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实现这一目标模式,就必须打破行政垄断、管制自然垄断、反对经济垄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的进程,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运营体制,真正实现政企分开。三是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价格形成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是市场发挥作用的最基本、最有效的形式。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必须把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纳入其中。四是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监管体系。主要包括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监管、价格监管、产品与服务质量监管、运行安全监管、竞争秩序监管,并建立相对独立、专业的监管机构。通过有效监管,既确保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安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4.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一是进一步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必须实行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加快构造垄断行业的有效竞争格局,加快垄断行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步伐,加快推动相关行业的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垄断行业监管体系。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竞争性行业一般不要建立国有独资企业,同时尽可能消除非国有经济准入的障碍,以确保能够充分竞争,防止经济垄断的形成。对于由于竞争形成的经济垄断,则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处理。对于部分基础设施和自然垄断行业,在避免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的前提下,应当允许非公有投资者以参股形式进行投资,并尽可能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对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和环节,则从各方面加强政府监管,以防止历史上曾经出现的“铁老大”、“电老虎”现象的发生。对于一些公益性的行业,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投资,同时加强政府规制,既要保证投资者能够取得合理的收益,又要防止造成垄断,损害社会和消费者利益。二是实现投资主体和产权多元化可以采取多种途径。对一些盈利性的运输、通信、能源等垄断行业,应根据条件成熟程度,逐步地、普遍地进行股份制改造。对于能够改造为规范股份公司的,应争取早日上市。对不能整体改制的企业,应采取分类、分解的办法,逐步实现股份制改造。对条件暂不成熟的企业应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方式,分阶段实现股份制改造。在条件成熟时,应扩大社会债券发行的范围,以多种形式实现垄断行业投资的社会化,为垄断行业的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推行股份合作制。它主要是由一家或几家企业(或个人)与政府授权的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联合成立项目公司对项目进行投资建设,并按协定比例出资和占有股份。此种形式,由于有政府的参与,可以提高投资者对投资的信心,由于有私人资本的参与可以提高资金效率和经营服务水平。
参考文献
1.石淑华.2006.行政垄断的经济学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07.
2.王学庆.2003.垄断性行业的政府管制问题研究[J].管理世界(8):63—73.
3.李世朗.垄断行业国有企业改革.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2003-8-20
4.戚聿东.自然垄断产业改革必须坚持五个原则[J].中国经济快讯周刊,2002,(6)
5.戚聿东、范合君,放松规制:中国垄断行业改革的方向[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第4期,PP62~72
6.商业经济2006年第8期 SHANGYEJINGJI∀8,2006
7.2012年《求是》第18期
第五篇:企业改革工作会讲话
企业改革工作会讲话
一、准确把握形势。增强推进工业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充分认识具备加快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经过多年发展。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成效明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看好,技术进步与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引领、辐射功能进一步增强。八大支柱产业的培育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的产业链条梳理清晰,工作方向明确,已经具备了聚集发展的条件;一园三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和拓展,承载聚集工业要素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发展环境逐步优化,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县域工业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整体实力明显增强,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有所提高;企业改革改制有新突破,市内主体企业进入重组阶段,有色、靖远煤业、华鹭铝业、甘肃稀土等企业建立了新的体制机制,活力日益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去年,以解除“流域限批”为契机,通过对突出环境污染问题的集中整治,职能部门和大多数企业节能减排的自觉性不断增强,环境方面的压力有所减轻。年,全市三次产业的比例为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工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二要充分认识正面临着加快工业发展的大好时机。今年的工业发展形势。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国家已经将列入首批资源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和名单,有望确定一批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项目;甘肃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拟将我市列入经济区,并在申请国家重点开发区;甘肃省被国家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是两高一资”型工业城市,发展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项目潜力巨大;甘肃省以“一个振兴,六个做大做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强省战略决策即将出台,作为甘肃重要的工业城市,将获得新的发展契机。这些都将对加快工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可以说,目前面临的宏观形势和政策机遇千载难逢。面对这样的形势,一定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积极做好与国家、省上政策要求的对接工作,把政策机遇用足、用活、用好。
三要充分认识工业发展仍然面临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要正确认识我市工业发展的薄弱环节。目前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偏小,看到好的基础和好的形势的同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支柱企业较少,产业层次和产品层次较低,大部分企业的业主观念落后等问题,仍在制约和影响着工业经济的发展。同时,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对项目建设准入和要求更严,门槛更高;市传统的土地、劳动力优势逐步淡化,新上工业项目筹措资金等要素的困难增多,项目建设面临新的挑战;国家对节能减排的约束力度进一步增强,对我市这样一个“两高一资”型工业城市来说,产业结构调整面临巨大压力。如果不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工业经济的发展。但是仍然认为,只要我紧扣产业产品结构调整这个主线,抓住政策机遇,努力提升产业产品档次,就一定能够保持工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四要切实增强加快工业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市处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这是基本市情。纵向比,发展速度在不断加快;横向比,来自兄弟市州的竞争压力日益加大。发展,别人也在发展,而且发展得更快。如果我满足于现状,不仅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会越拉越大,而且同省内发展较快的市也会拉开差距。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全市上下务必在这一点上形成共识。要用全局的眼光,跳出看,寻找新的参照系,全省乃至全国的大坐标中去比较、去对照,切实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坚持好中求快、紧中求活,借力攀登、乘势而起,切实抓好工业经济发展,发挥好工业经济在全市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
二、明确目标任务。力求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今年。也是实施“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业经济工作,对于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市委全委会暨经济工作会提出今年工业经济发展的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化学需氧量排放量降低4%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要完成这个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狠下决心,全方位抓好工作。尤其要抓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提高工业质量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
一)全力推进城市经济转型。做了大量工作。进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名单。一定要集中精力,瞄准目标,把推进经济转型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千方百计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1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市委、市政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使我市进入了国家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这是市的大好机遇,更主要的市内各企业的大好机遇,说到底是为市内各企业的发展争来了大政策、搭建了新平台。转型的关键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形成新的产业支撑。而这些工作的主体则是企业。如果企业不能珍惜机遇,有所作为,前面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空的过去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中存在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就是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业主积极性不高。这一点希望引起各企业负责同志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应该树立乘势而上的雄心壮志,利用难得的政策机遇发展壮大自己。要把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体现在凝练项目、争取项目上。凝练项目和争取项目上,思路要放开,既可以发挥现有的产业基础,凝练和争取技术改造项目上作文章,延伸已有的产业链条,也可以多方搜集信息,凝练和争取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资源转型政策的新项目。当前,要着重在节能改造、污染治理、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做足文章,尽快凝练出一批集捆成束的项目,推进项目的系列化、集约化。今后,八大产业项目的凝练和争取,更要注重发挥企业的积极性,只有企业主动参与,才能使项目的可操作性更强。各企业要主动加强与“国字号”企业和国家机械、风能、化工等行业协会的沟通联系,通过这些行业协会,解行业信息,把他利益和企业自身的利益结合起来,争取把更多项目引到企业来。各企业要积极争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联合建设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用足用活科技、信息资源,催生一批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优势项目。建议各企业适应我市进入转型城市的新形势,成立凝练和争取项目的专门机构,挑选精兵良将,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流程,积极争取国家重大项目布局,一手抓产业链延伸拓展,一手抓新产业新企业生成,使所有企业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
2精心打造项目建设平台。国家政策为我带来机遇。把政策变成投入,转化为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主要取决于我工作水平和努力程度。首先要认真调查研究,拿出一个好的转型规划。要把各企业的项目汇总上来,对照《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对接国家“五类十二条”政策,看哪些给政策,哪些给资金,哪些给项目。要继续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级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努力赢得国家更多的政策资金支持。积极参与兰州都市圈建设,大力实施“两带两翼”战略,争取将我市纳入全省重点开发功能区,使刘白高速工业经济带成为甘肃重大工业项目建设和产业转移承接的重点区域。把一园三区一基地”作为承载经济转型项目、培育接续产业的主要平台,创新管理机制,规范优惠政策,完善基础设施,配套物流、信息和生活服务设施,为企业入驻和产业集群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有色、化工、能源三大产业在市已形成一定规模。根据现有基础和发展趋势来测算,十一五”末或年前后,市有色金属生产加工能力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电力装机容量有望达到500万千瓦以上,新型化工的产能有望达到100万吨以上。要从工业的这三大优势出发,以公司、银光公司、靖煤公司、靖电公司和稀土公司为龙头,突出做大产业规模和延长产业链条这两个关键点,加快有色金属生产能力扩张和新型加工材料开发,建立新的产业集群;加快火电、水电、风电开发建设,形成新的规模;加快化工系列产业开发,构建循环型化工产业优势。
3坚持不懈地抓好招商引资工作。进入国家转型城市行列。但并不等于进了保险库。因为国家的投入十分有限,也不能期望国家帮助解决发展中的所有问题。因此,招商引资这一条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不等不靠的思想,一手抓向上争取,一手抓招商引资,两手都不能放松。要按照“四定”要求,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五个县区和各个园区要按照不在多、而在精的要求,尽快组织招商小分队,根据选准的项目,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有针对性地登门洽谈,把工作做透做实,条件成熟时,举办项目签约仪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把承接产业转移与实际结合起来,与发挥比较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促成已达成协议的淄博、佛山等发达地区向我市转移相关产业,争取将我市纳入商务部中西部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基地。同时,要促进招商引资企业尽快达产达标,见效收利,鼓励二次投资,并发挥以商招商作用。
二)努力提高工业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以及财政收入的增长具有决定性作用。为此。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节能增效,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要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发挥比较优势,发展高新技术和加工制造业,争取每年都能建成一批新的工业企业。要抓住国家支持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的机遇,加大向国家争取的力度,积极争取实施重大工业技改项目和发展循环经济项目。要发挥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作用,加快储备和落实一批重大技改项目,不断提高我市工业经济的整体水平。与此同时,要认真做好三项重点工作。
1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从理念、管理、技术三个层面推进节能减排。突出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节能减排,要不断完善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充分用好节能降耗专项资金,引导支持冶金、化工、电力、建材等企业开发和推广先进高效能源节约替代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形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加强能源审计和能源统计培训,提高监控监管能力。对去年列入中央财政预算投资的七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相关企业要抓紧组织实施,市经委要抓紧组织申报推荐第二批项目。市环保局要协调抓好12项重点污染治理项目实施,努力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要深入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全面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商业和民用等领域的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全市节能减排责任目标。要从节约资源和安全生产的要求出发,继续加大煤炭资源整合力度,提高我市煤炭开采的整体档次。
2切实推进企业改革。市经委要强化指导和协调服务。增强工业发展活力。企业改革工作重点抓好三个方面:一是转身份,所有改制企业一律要转换职工身份,做好职工的安置工作。二是转产权,积极引进优势资本和战略资本重组企业,推动企业产权多元化。三是转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新的运行机制。要高度重视和支持公司战略性重组,全面加快市属、县区企业改制进程,认真解决各类遗留问题。要继续完善企业资产经营责任制和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组建国有资产运营中心,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
3搞好经济运行协调服务。引导企业采用
国内外先进标准组织生产,扎实开展“质量兴市”活动。积极培育品牌产品。切实抓好新建项目达产达标,促使新企业尽早实现效益。要探索建立规模以下企业晋级规模以上企业的考核办法,并将其逐步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引导小型企业加快成长,不断发展壮大。相关部门要为各类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积极衔接落实运力、电力和流动资金贷款,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实现多产多销。
三)积极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已将甘肃省列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份。甘肃省经委关于组织申报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国家发改委关于组织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第二批)工作的通知》中。已将市、中科院高技术产业园、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甘肃稀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靖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等列入30个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这个政策也来之不易,对我市这样一个“两高一资”型工业主导的城市来说,发展循环经济潜力巨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市经委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牵头单位,要认真负责地编制市循环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指导协调产业园、各企业循环经济实施方案编制和项目上报工作。市财政局要提出支持发展循环经济专项工作经费的方案。各县区、各企业要研究政策,吃透政策,用好政策,扎扎实实做好发展循环经济的各项工作。
四)继续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更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加快工业发展,就要加快投资步伐,没有项目作支撑,工业发展就不可能有后劲。对已经确定的省、市重点项目,要强化目标责任管理,做到任务明确、目标明确、时限明确、奖罚明确。对重大项目,各有关部门要提前介入,主动上门,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创造良好的建设环境。针对近几年项目建设中存在问题,项目建设上既要克服急躁心理,也要克服懈怠心理,不要搞“马拉松”不能总是停留在协商阶段、酝酿阶段、谈判阶段,要认真论证、果断决策,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强力推进、一气呵成。
五)全社会形成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氛围。加快工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要对企业家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支持,企业家是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的重要力量。对那些有突出贡献的企业家,要在政治上给予相应待遇,经济上给予相应回报,社会上给予相应地位,生活上给予相应关照。企业家也要树立企业家精神,自强不息,志存高远,加压奋进,创办一流企业,谋求做大做强,争当知名企业家。
三、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强化组织领导。切实加强对工业经济的领导,坚持抓班子、带队伍,从干部培养、人才使用、制度创新上提供组织保障,从战略布局、产业布局上理清工业经济发展思路,用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扎实的工作举措推动工业经济发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大产业领导小组,领导产业发展和项目运作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引项目、搞协调、解疑难上,要正确处理分管日常工作与八大产业重点工作的关系,科学分配时间,细化工作计划,对制度化、程序化的日常工作,依靠服务和职能部门运转,对非程序性的工作集中时间予以解决,腾出足够的时间谋划项目、争取投资。要加强对企业改革的领导,市深化企业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加强督促检查,及时解决改革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区党委、政府要把工业发展和企业改革摆在突出的位置,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靠前指挥。分管领导要全力抓,切实负起分管责任,努力做到工作不松劲,力度不减弱,标准不降低。市、县区企业主管部门对企业改革担负业务指导责任,要主动入驻企业,指导改革,帮助企业制定改制方案。有关职能部门要从全市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出发,积极支持企业改革,不推诿扯皮,主动降低门槛,认真搞好服务。要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企业改革的全过程。企业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改革前列,既要大胆推进改革,又要把工作做深做细。要强化责任考核,加强监督检查,市委、市政府年终将对企业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考核。
二)继续解放思想。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经济发展的速度。从一定意义上说,市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主要是思想观念的差距。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不惧风险,不畏困难,敢于打破禁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在发展理念和方式上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的思维谋划未来,以宽阔的视野和务实的精神探索新路,更加深入地推进改革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更加主动地拓宽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把改革开放作为一种发展理念、一种思维方式、一种工作常态,贯穿于事业的方方面面,积极探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途径、新措施。要在看待发展成效和工作业绩上解放思想,一个领导工作好不好,一个地方发展快不快,衡量的根本标准在人民群众,不是推动了科学发展、促进了社会和谐。应该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三)领导率先垂范。应该认真学习经济知识和相关知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要树立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工业经济转型中有所作为,培育八大支柱产业中有所作为,解决难点问题、探索创新上有所作为。要选拔重用能干实事的干部,对于个别在岗不作为的干部要批评教育甚至采取组织措施。工业各相关部门都要注重抓班子带队伍,努力建设一流领导班子,形成一流干部队伍。一是要领导垂范,真抓实干。大力弘扬“人一之、十之,人十之、百之”甘肃精神,树立务实为先、真抓实干的思想,实实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增强到位意识,做到思想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靠实绩彰显科学发展,用具体行动兑现诺言,把工作落实在发展和为民上,使我事业在实干中求突破、实干中谋跨越。二是要争创一流,追求卓越。领导干部要牢记自己肩负的职责,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要求,用心想事,激情干事,始终保持一股冲劲和闯劲,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集中到抓工作落实上。坚决摒弃“一般化”工作态度,对重点工作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三是要互相支持,精诚合作。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政府要服务于企业,企业要支持政府的工作。各级政府是由职能部门组成的有机整体,工业发展需要多个部门协同作战。必须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发扬群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对需要协同处理的工作,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绝不能推诿扯皮,更不能见了好处不松手,有了困难绕道走。四是要落实政策,兑现承诺。各级各部门要坚决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要以实际行动维护党委、政府的威信,建立健全抓落实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完善和严格执行责任制度、督察制度,使各项工作件件有着落,各项承诺件件能兑现。要敢抓敢管,坚决纠正影响发展的错误观念,坚决制止阻碍发展的不当行为,坚决处理破坏发展的典型事件。
四)营造良好环境。对内是生产力。要努力为工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宣传部门、新闻媒体要把工业经济发展的报道放到重要位置,安排更多篇幅,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工业、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要把优化发展环境当作长期坚持的基础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建立支持企业加快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